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性鉴别

岩性鉴别

岩性鉴别
岩性鉴别

主要造岩矿物的肉眼鉴定特征

一、岩浆岩类

组成岩浆岩的矿物虽然很多,但常见的只有二十几种,称为造岩矿物,而最常见的造岩矿物就更少了,主要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前四种含铁镁高,称铁镁矿物,矿物颜色较深,又称暗色矿物;后三种含硅、铝高,称硅铝矿物,含有色元素少,矿物颜色较浅,又称浅色矿物。这几种造岩矿物相对于岩浆岩分类命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的肉眼鉴定特征及方法如下:

1、橄榄石(Fe,Mg)2SiO4

它的出现往往表示岩石中SiO2的含量处于不饱和,常分布在超基性岩和部分基性岩中,与辉石或基性斜长石共生。常见的橄榄石是富含镁的,故颜色一般较浅为橄榄绿色,但少数含铁多时可适于黑色。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不规则粒状,常见有贝壳状断口。次生变化常见,在喷出岩中往往变成红棕色片状伊丁石,有时还保留橄榄石的外形——假象。而在侵入岩中则变成为黄绿色至黑色(由于析出细粒磁铁矿之故)致密蛇纹石,或由叶蛇纹石集合体组成橄榄石假象。它在标本上由于光线的照射而具“闪光面”,这种现象在超基性岩中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2、辉石和角闪石

这两类矿物性质上很相似,故常混淆,因此在这里一起叙述。它们都是暗色柱状晶体,与橄榄石在颜色、晶形、节理和次生变化等方面不同。前者颜色一般比较深,呈柱状晶体,有两组解理(110)和(110)发育。辉石和角闪石的一般鉴别特征可归纳成下表:

矿物辉石角闪石

颜色黑色、棕色、暗绿色黑色至绿黑色

晶形短柱状、粒状,其断面八边形或近方形长柱状、其断面为六边形或菱形

解理交角(110)∧(110)=90o,断口往往呈阶梯状≈60 o,呈菱形

光泽玻璃光泽至半金属光泽玻璃光泽至丝绢光泽

共生矿物常与基性斜长石和橄榄石共生常与中性斜长石和黑云母共生

产状产于超基性、基性岩及部分中性岩中中性及中酸性岩中

在岩浆岩中常见的普通辉石和普通角闪石,常常颜色均为深灰黑色至黑色,光泽亦很相似,这时形状和断面就比较重要,对标本要注意其断面交角,辉石近直角,而角闪石近于菱形,常常要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

辉石类除了普通辉石外,在岩浆岩中还有斜方辉石,如古铜辉石、紫苏辉石等,与普通辉石不同的是如含铁少时,颜色较浅,为淡棕色或碎片状,有些带褐黄色,随着铁含量增多而颜色变深,为暗褐色至褐黑色。另一种为少见的碱性辉石,呈针状、长柱状,两头尖呈箭头状,黑带绿色,这时注意不要把它误认为角闪石,可根据共生矿物产况来识别。

3、黑云母

通常较易鉴别,黑色至褐黑色,具有较强的珍珠光泽,黑云母有时退色,颜色变浅,呈金黄色,底面呈六边形,(001)节理极完善,常呈片状,其纵断面常成为长条状,有时易误认为角闪石;但可以用小刀挑一点到手心上,用放大镜观察,呈片状并具有弹性。这个办法可同时区别于片状的绿泥石和蛭石。次生变化后,颜色变为绿褐色、绿色,常被绿泥石所代替。常与钾长石、酸性斜长石和石英等共生,多产于酸性和中性岩中。

4、长石类

长石是在岩浆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种造岩矿物,除了超基性岩和某些碱性岩外,几乎每一种岩浆岩都含有长石,所以在鉴定时要特别注意。

长石是含钙、钠或钾、钠的绿硅酸盐矿物,按其成分可分为两个亚类,即斜长石亚类和钾长石亚类,前者包括钙长石和钠长石,二者为无限混溶固溶体,包括一系列过渡变种。后者常

混入有钠,又称为钾—钠长石,与钠长石一起统称为碱性长石。在这两亚类之间,主要在钾长石和钠长石之间,有交生的条纹长石,即钾长石中含有钠长石条纹,在伟晶岩中大的钾长石晶面上可以看出,一般肉眼很难鉴别。

长石种类虽多,但由于其成分相似,故其有共同特点,常是一种无色半透明至透明柱状或板状晶体,颜色常为白色、肉红色、灰白色等,有两组完全的解理(001)和(010),硬度等于6,一般小刀刻不动(风化的除外),与石英的区别是解理和双晶。斜长石和钾长石的区别见下表:

特征钾长石斜长石

颜色肉红色、浅粉红色、浅黄色、白色,火山岩有时无色透明。灰白色、灰色、白色。

形状厚板状,断面近方形,常为半自形至它形,斑晶为自形。薄板状,断面近长条状,常为半自形至自形。

双晶常可见卡氏双晶,即在解理面上在光的照射下可见一明一暗的两个单体。常见聚片双晶,即在解理上是一组明亮一组暗的数个单体。

次生变化变为高岭土,在晶面上呈土状。变为绿帘石、绢云母等,晶面上呈浅绿色、暗灰色。

产状一般分布在花岗岩中,正长石以霞石正长岩类中。一般分布在辉长岩闪长岩和花岗岩类中。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鉴别斜长石和钾长石不能单靠颜色,钾长石通常是肉红色,但有时亦可有灰白色,斜长石通常为白色或灰白色,但有的酸性斜长石也可能为肉红色。所以,最可靠的是双晶,只要在晃动手标本的同时,注意观察还是可以看到的。另外,还要注意矿物的共生组合关系,综合加以判断。

5、石英

岩石中如有石英出现,往往表示岩石中SiO2过饱和,通常出现在中——酸性岩石中,并与钾长石、黑云母相共生,因此在看到岩石中出现数量较多的黑云母及钾长石时,就要注意有否石英(也可能没有)。它常呈无色透明或烟灰色半透明晶体,油脂光泽,贝壳状断口。在侵入岩中多为不规则的粒状,而且粒度往往比其它矿物小,在酸性喷出岩中常呈六方双锥,柱面不发育,常有融蚀现象。在鉴定是否有石英前最好使标本面上能够湿润一下,这样再观察可能效果要好些,在和其它浅色矿物进行区分时尤其有效。

二、变质岩矿物

1、红柱石

白色柱状,有时呈放射状排列,状如菊花,因此又称为菊花石。新鲜的红柱石常带浅玫瑰红色,柱面上见(110)解理清楚,断面近方形,硬度大于小刀(7-7.5),多见于接触变质的角岩及片岩内,主要是富含铝的粘土岩变质而成,某些碳质页岩变质后形成的红柱石晶体中央,常常有碳质包裹体,从断面看状若十字形,成为空晶石。常与石榴石、黑云母等共生。

2、硅线石

灰白色、白色、灰色,常呈一向延长的针状,柱面常见纵纹,集合体呈放射状、纤维状、细毛发状,玻璃光泽,(010)解理完全。硅线石是高温接触变质矿物,是由富铝的粘土岩变质而成的,它与蓝晶石、红柱石的化学成分是一样的,只是生成条件不同,常与红柱石、石榴石等共生。

3、蓝晶石

蓝色或青色,沿C轴延长的扁平长柱状晶体,有时为放射状集合体。玻璃光泽,解理面上显珍珠光泽,硬度有方向性,平行晶体延长方向常小于小刀,而垂直晶体延长方向大于小刀。解理中等,蓝晶石主要见于区域变质岩中,系富铝质岩石(如粘土岩)在较强压力和中等温

度条件下经变质作用生成的。常与白云母、石英、石榴石、十字石等共生。

4、硅灰石

白色、灰白色,常呈延b轴延长的板状晶体,在岩石中多呈薄板状(片状)、放射状等,玻璃光泽,解理较好,在岩石中常见闪亮的解理面。见于接触变质的硅质灰岩中,常与方解石、符山石、透闪石等共生。

5、透辉石

浅绿色、暗绿色,柱状、亦有呈致密状集合体出现,轴面(100)发育,(110)解理完全。见于大理岩、矽卡岩及岩体内接触代中(同化石灰岩的岩体)。常与石榴石、符山石等共生。

6、透闪石——阳起石

透闪石灰白色、白色,阳起石绿色,均呈纤维状、放射状集合体或柱状,(110)解理完全,多见于大理岩及矽卡岩中,常与方解石、绿泥石等共生。

7、符山石

黄色、褐色,柱状,在柱面上有纵纹(直立条纹),集合体呈放射状,玻璃光泽。主要见于接触变质岩中,特别是灰岩变质而成的岩石。常与石榴石、透辉石、硅灰石、绿帘石等共生。

8、石榴石

石榴石化学成分变化很大,主要是由Mg、Fe2+、Mn2+、Ca、Al、Fe3+、Mn3+、Cr3+等元素的硅酸盐,颜色随成分而异,深红、玫瑰、褐、黑等皆有,玻璃光泽,粒状往往有完全的六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晶形,断口油脂光泽,硬度大于小刀,无解理,可见于各种变质岩中。常与白云母、十字石、硅线石等共生。

9、硬绿泥石

浅绿色至黑绿色,片状或弯曲壳状集合体,外观与绿泥石很相似,但硬度较绿泥石高,为5-6,玻璃光泽,性脆。见于区域变质岩中,特别是受压力作用比较强的区域变质岩中。常与石英、绿泥石、白云母等共生。

常见相似岩类的区别

1、流纹岩和熔结凝灰岩

前者为熔岩而后者为火山碎屑岩。由于后者外貌常具有假流动构造,所以与流纹岩很相似极易搞错,但只要仔细观察也不难区分:前者斑晶一般都为晶形较好的透长石或石英,矿物成分变化比较小,有时有杏仁、熔渣等构造;后者具火山碎屑结构:特征的熔结结构、“火焰石”、岩屑(石屑)、角砾、及晶屑等,没有杏仁熔渣等构造,并在其底部往往有薄层的凝灰岩。熔结凝灰岩是由炙热的火山灰(砂)所形成的,在沉积时温度很高,细粒的火山碎屑物甚至达到熔融状态,互相熔结形成似熔岩物质和假流动构造。

2、熔集块岩和(同成分的)沉积砾岩

前者是火山碎屑岩,是由火山弹或熔岩角砾、熔渣与熔岩或火山灰胶结而成的;而后者则属沉积碎屑岩,是由砾石(不是角砾)和泥质及铁质胶结物构成的,而且往往有粗砂、细砂的填充物。前者未经搬运,而后者是经搬运常具磨圆和韵律现象。

3、细晶岩和霏细岩

前者是全部或几乎全部由浅色矿物石英、长石组成的细粒或微粒,偶尔为斑状的脉状岩石,具特征的它形粒状结构——细晶结构;后者则是流纹岩的无斑隐晶质岩石,其特征是肉眼完全或几乎完全看不到斑晶,和看不出颗粒轮廓(不明显),是玻璃质经脱玻化而成的岩石。霏细岩如有石英或钾长石斑晶,亦可称霏细斑岩,基质仍具霏细岩特征。

4、斑状花岗岩和花岗斑岩

斑状花岗岩为一种分布于岩体的内部或呈大体岩产出的斑状深成岩,斑晶主要为钾长石,基质多为中粒或粗粒结构。花岗斑岩属一种浅成岩,多分布在岩体的边部、顶部或呈小体岩、

岩脉产出的斑状岩石,斑晶除钾长石外,常有石英出现,基质为细粒,甚至于微粒隐晶质结构。

5、玢岩和斑岩(或××玢岩和××斑岩)

玢岩为中性、基性和超基性具有斑状结构的浅成岩(脉岩)或喷出岩,斑晶主要为斜长石。斑岩是酸性、中酸性和碱性具有斑状结构的浅成岩或喷出岩,斑晶主要由钾长石、石英构成,二者主要差别在于斑晶的成分。

6、片麻状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

片麻状花岗岩系指具有片麻状构造的花岗岩,往往是花岗岩经动力变质作用或岩体形成时受挤压力的作用形成的,多分布在岩体的边缘,分布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花岗片麻岩是具有花岗岩成分的片麻岩,是一种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它可以由沉积岩变来,亦可以由火成岩变来,在分布上往往面积比较大,因此在区分这类岩石是要特别注意产况。

7、石灰岩与白云岩

首先是根据岩石的颜色。石灰岩常常含有碎屑和粘土质混入物、铁的化合物及有机制等,故多呈深色——深灰、蓝灰、黑灰、灰等色,而白云岩则颜色往往较浅——浅灰色、浅黄色、灰白色等。

根据加稀盐酸(HCl浓度5%)反应程度可大致区分石灰岩和白云岩。而且在加稀HCl的过程中还可以区分它们之间的过渡类型,如:

纯石灰岩:迅速起泡,反应剧烈,而且很快消失;

纯白云岩:缓慢起泡,而且量少(或不起泡),很久之后仍有少量气泡发生。将岩石用小刀刻成粉末后,再滴HCl则起泡迅速。

白云质灰岩:较迅速起泡,而且气泡量多,之后仍有断断续续的气泡产生。

灰质白云岩:加HCl后迅速发生气泡的量少,片刻(1-2秒)仍有少量气泡发生。

8、菱铁矿岩的鉴别

首先是颜色(岩石),比较纯的菱铁矿(岩),新鲜的、未被氧化的颜色往往是浅黄色(米黄色),近于无色。而标本上或岩芯采取停放一段时期后,往往发生或多或少的氧化现象,表现在颜色上,常在标本的边部或沿裂隙出现褐色、红褐色,而且分布得很不均一。如标本停放时间较长时,颜色有逐渐变深的现象,掌握这一点很重要。

比重较其它的碳酸盐重,为3.8(这一点用同体积标本对比很明显)。

从标本上敲一点碎屑,放在浸油里,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会发现菱铁矿的突起最高(与其它几种碳酸盐类矿物相比),而且二种折光率均大于树胶。

在标本上滴一滴1%的被盐酸化的赤血盐溶液时,则表现出强烈的深蓝色斑点。

岩石粉碎加热后颜色变深——黑褐或黑灰色。用酒精灯加热,条痕亦可产生同样变色现象。

9、磷块岩

多用钼酸铵点磷试验进行野外磷矿鉴定或靠肉眼识别。其主要特征为:

颜色:有黑、灰、白、褐、橙、黄紫、砖红等各种颜色,但风化面往往有蓝灰色——灰蓝色薄膜或白色土状物。这种风化后的矿石表面特征是磷块岩特有的。

结构构造:磷块岩在地表风化较强者常呈“朽木状”(如同埋在地下多年的半腐烂的棺材板状)。

硬度:磷块岩的硬度均小于5,用小刀或地质锤划一下均可留下擦痕。据此可与硅质岩及砂岩类相区别。

比重:原生磷块岩比重略大于硅质岩及砂岩,但风化后比重显著减小。

节理:高品位厚层磷块岩多具发育的柱状及菱形节理,磷块岩露头自然脱落或敲打下来的碎块,往往是菱形或待尖棱角状。

锤击特征:用地质锤方头垂直自由面敲去,似有韧性感。而且锤击处留下一凹坑。对锤子的

反弹力要比硅质岩及砂岩对锤子的反弹力小,而且崩下来的不是坚硬的颗粒,而是粉末状质点,崩在衣服上留下灰褐色粉末。用锤子扁头打标本之稜面,似有脆感。在坑道里,在没有灯光的情况下,用锤子敲击可见到磷光。

上述各点,一般含P2O5在10%左右才有显现,而且P2O5含量越高,其特点越显著。在上述特征的情况下,最好取一小块样留作室内化学鉴定。

10、铝土矿和粘土岩的区别

铝土矿和粘土岩一般说来是不太好区别的,在野外区别二者主要靠硬度和看其断口的形态。铝土矿常见的是一型铝土矿,而三型铝土矿则少见。在我国多分布在中生代火山岩风化壳上。它们区别于粘土岩是硬度大,有时可划动玻璃,比重大,断口粗糙,粘土岩的断口为土质状(硬质粘土岩可出现贝壳状,但硬度小)。

11、石英岩与石英砂岩

前者是变质岩,是经重结晶作用生成的;后者是沉积岩,是经胶结作用生成的,颗粒间有胶结物,因此在破裂时常有颗粒脱落,显得松散,而前者则致密坚硬,破裂的断面是平整(直)的。更重要的是结合产状,前者的上下层一般均为其它变质岩,而石英砂岩的上下层位,常不见变质现象。

12、碎斑岩与糜棱岩

主要区别在于糜棱岩具有明显的带状(条带状或眼球状)构造,而且破碎程度远比碎裂岩剧烈,一般糜棱岩中的岩石颗粒小于0.7-0.5mm。不具碎斑结构。在野外要注意它们常伴生出现。

13、千糜岩与千枚岩

它们都是具有丝绢光泽的岩石,但前者在分布上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断裂有关的碎裂岩(沿走向或倾向均不长);而后者分布相对要宽一些,多见于区域变质岩地区。前者在标本上具有特征的糜棱结构;而且原岩可以多样,后者具有千枚状构造,原岩主要为泥质岩。14、混合花岗岩与花岗岩

混合花岗岩是混合岩化作用最强烈时的产物,其岩性与后者很相似,其主要区别如下:

混合花岗岩没有固定的和完整的侵入体形态,它与各类混合岩相伴生,而且很难确定界线,为逐渐过渡关系。

前者或多或少具有片麻状构造,其产状与周围其它变质岩的片理基本一致,与全区的构造线方向也常吻合。

岩性较后者不均匀,而且有时在其中可见不定量的变质岩残留体。粒度变化也较复杂。

不具侵入体的一般特征,如岩相分带、流动构造、接触变质现象等。

已知矿物有3000种左右。绝大多数分布极其分散,数量极少。对于形成岩石有普遍意义的矿物,即主要造岩矿物种数有限。现择主要的简介如下(有*号的矿物要求会鉴别):

*石墨 C (graphite)

常为鳞片状集合体,有时为块状或土状。颜色与条痕均为黑色,可污手。半金属光泽。有一组极好解理,易劈开成薄片。硬度l—2,指甲可刻划。有滑感。相对密度为2.2。

*黄铁矿FeS2 (pyrite)

大多呈块状集合体,也有发育成立方体单晶者。立方体的晶面上常有平行的细条纹。颜色为浅黄铜色,条痕为绿黑色。金属光泽。硬度6—6.5。性脆,断口参差状。相对密度5。

*黄铜矿CuFeS2 (chalcopyrite)

常为致密块状或粒状集合体。颜色铜黄,条痕为绿黑色。金属光泽。硬度3—4,小刀能刻破。性脆,相对密度4.1-4.3。

黄铜矿以颜色较深且硬度小可与黄铁矿相区别。

*方铅矿PbS (galena)

单晶常为立方体,通常成致密块状或粒状集合体。颜色铅灰,条痕为灰黑色。金属光泽。硬度2--3。有三组解理,沿解理面易破裂成立方体。相对密度7.4—7.6。

*闪锌矿ZnS (sphalerite)

常为致密块状或粒状集合体。颜色自浅黄到棕黑色不等(因含Fe量增高而变深),条痕为白色到褐色。光泽自松脂光泽到半金属光泽。透明至半透明。硬度3.5—4。解理好。相对密度3.9—4.1(随含Fe量的增加而降低)。

*石英Si02 (quartz)

常发育成单晶并形成晶簇,或成致密块状或粒状集合体。纯净的石英无色透明,称为水晶(crystal)。石英因含杂质可呈各种色调。例如含Fe+3呈紫色者,称为紫水晶(amethyst);含有细小分散的气态或液态物质呈乳白色者,称为乳石英。(milkyquartz)。

石英晶面为玻璃光泽,断口为油脂光泽,无解理。硬度7。贝壳状断口。相对密度2.65。

隐晶质的石英称为石髓(玉髓)(chalcedony),常呈肾状、钟乳状及葡萄状等集合体。一般为浅灰色、淡黄色及乳白色,碣有红褐色及苹果绿色。微透明。

具有多色环状条带的石髓称为玛瑙(Agate)。

*赤铁矿Fe203 (hematite)

常为致密块状、鳞片状、鲡状、豆状、肾状及土状集合体。显晶质的赤铁矿为铁黑色到钢灰色,隐晶质或肾状、鲕状者为暗红色,条痕呈樱红色。金属、半金属到土状光泽。不透明。硬度5—6,土状者硬度低。无解理。相对密度4一5.3。

*磁铁矿Fe304 (magnetite)

常为致密块状或粒状集合体,也常见八面体单晶。,颜色为铁黑色。条痕为黑色。半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5.5—6.5。无解理。相对密度5。具强磁性。

*褐铁矿(1imonite)

实际上不是一种矿物而是多种矿物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含水的氢氧化铁(Fe203?nH2O),并含有泥质及二氧化硅等。褐至褐黄色,条痕黄褐色。常呈土块状、葡萄状,硬度不一。*萤石CaF2 (fluorite)

常能形成块状、粒状集合体,或立方体及八面体单晶。颜色多样,有紫红、蓝、绿和无色等。透明。玻璃光泽。硬度4。解理好。易沿解理面破裂成八面体小块.。相对密度3.18。

*方解石CaC03 (calcite)

常发育成单晶,或晶簇、粒状、块状、纤维状及钟乳状等集合体。纯净的方解石无色透明。因杂质渗入而常呈白、灰、黄、浅红(含C0、Mn)、绿(含Cu)、蓝(含Cu)等色。玻璃光泽。硬度3。解理好。易沿解理面分裂成为菱面体。相对密度2.72。,遇冷稀盐酸强烈起泡。

白云石CaMg[C03](OH)2 (dolomite)

单晶为菱面体,通常为块状或粒状集合体。一般为白色,因含Fe常呈褐色。玻璃光泽。硬度3.5—4。解理好。相对密度2.86,含铁高者可达2.9—3.1。

白云石以在冷稀盐酸中反应微弱,以及硬度稍大而与方解石相区别。

孔雀石CuC03](OH)2 (malachite)

常为钟乳状、块状集合体,或呈皮壳附于其它矿物表面。深绿或鲜绿色。条痕为淡绿色。晶面上为丝绢光泽或玻璃光泽。硬度3.5—4。相对密度3.5—4。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孔雀石以其特有颜色而易与其他矿物相区别。

硬石膏Ca[s04] (anhydrite)

单晶体呈等轴状或厚板状。集合体常为块状及粒状。纯净者透明。无色或白色,常因含杂质而呈暗灰色。玻璃光泽。硬度3—3.5。解理好,沿解理面可破裂成长方形小块。相对密度2.9—3.0。

石膏CaEs04]?2H20 (gypsum)

单晶体常为板状。集合体为块状、粒状及纤维状等。为无色或白色。有时透明。玻璃光泽,纤维状石膏为丝绢光泽。硬度2。有极好解理,易沿解理面劈开成薄片。薄片具挠性。相对密度2.3一2.37。

石膏中透明而呈月白色反光者称透明石膏,纤维状者称纤维石膏,细粒状者称雪花石膏。*磷灰石Ca5[P04]3(F,Cl,OH) (apatite)

常为六方柱状之单晶,集合体为块状、粒状、肾状及结核状等。纯净磷灰石为无色或白色,但少见。一般呈黄绿色。可以出现蓝色、紫色及玫瑰红色等。玻璃光泽。硬度5。断口参差状。断面为油脂光泽。相对密度2.9-3.2。

以结核状出现的磷灰石称磷质结核。

用含钼醒堡鱼殖擞盗坡疆瞌翻锄皤己已-缸复鱼远遮j登钼酸铵)析出;是鉴别磷灰石的重瓤。硅酸盐矿物(Silicatemineral)。为金属阳离子与硅酸根化合而成的盐类矿物。这类矿物均含氧与硅,以及一种或几种金属阳离子。其结构中一个硅的周围都有四个氧,其形状似四面体,称为硅氧四面体(Si_0tetrahedron).(图2—6)。硅氧四面体是一切硅酸盐矿物的基本结构单位。硅酸盐矿物的种类很多,约占矿物总数的l/4。现选择主要的介绍如下:

橄榄石(M9,Fe)2[Si04] (olivine)

常为粒状集合体。浅黄绿到橄榄绿色,随含铁量增高而加深。玻璃光泽。硬度6—7。解理不好。相对密度3.2—4.4,随含铁量增高而增大。

*石榴子石x3Y2Esi04]3 (garnet)

化学式中的x代表二价阳离子Ca2+、M9抖、Mn2+、Fe2+等,Y代表三价阳离子Al3+、Fe3十、Cr3+等。阳离子为铁、铝者称为铁铝榴石,阳离子为钙、铝者,称为钙铝榴石。尽管它们的化学成分有某种变化,但其基本结构相同,特征近似。

石榴子石常形成等轴状单晶体。集合体成粒状和块状。浅黄白、深褐到黑色(一般随含铁量增高而加深)。玻璃光泽。硬度6--7?5。无解理二断口数贝壳越或参差状。相对密度4左右。*红柱石Al2Esi04]0 (andalusite)

单晶体呈柱状,横切面近于正方形,集合体呈放射状,俗称菊花石.常为灰白色及肉红色。玻璃光泽。硬度6.5—7.5。有平行柱状方向的解理。相对密度3.13—3.15。

蓝晶石Al。Esi9。]O (kyanite)

单晶体常呈长板状或刀片状。常为蓝灰色。玻璃光泽,解理面上有珍珠光泽。有平行长蓝闪石Na2M93A12i-Si8022](OH)2 (glaucophane)通常为放射状及纤维状集合体。蓝色。其他特点与透闪石相似。

*普通角闪石(Ca,Na)2—3(M9,Fe,Al)5Esi6(si,Al)2022](OH,F)2(hornblende)

单晶体较常见,为长柱状。横切面呈六边形,经常还以针状形式出现。绿黑色或黑色。玻璃光泽。硬度5—6。有平行柱状的两组解理,交角为56。。相对密度3.o2—3.45,随着含Fe量增高而加大。

*滑石M93Esi40,o](OH)2 (talc)

单晶体为片状,通常为鳞片状、放射状、纤维状、块状等集合体。无色或白色。解理面上为珍珠光泽。硬度1。平行片状方向有极解理。有滑感。薄片具挠性。相对密度2.58—2.55。*蛇纹石M96ESi4010](OH)8 (serpentine)

一般为细鳞片状、显微鳞片状以及致密块状集合体,呈纤维状合集合体者称蛇纹石石棉。黄绿色,或深或浅。块状者常具油脂光泽,纤维状者为丝绢光泽。硬度2.-5—3.5。相对密度2.83。

*高岭石Al4Esi。olo](OH)3 (kaolinite)

一般为土块或块状集合体。白色,常因含杂质而呈其它色调。土状者光泽暗淡,块状者具蜡

状光泽。硬度2。相对密度2.61—2.68。具有可塑性。

*白云母KAl2[A1Si3010](OH,F)2 (muscovite)

单晶体为短柱状及板状,横切面常为六边形。集合体为鳞片状。其中晶体细微者称为绢云母。薄片为无色透明。具珍珠光泽。硬度2.5—3。有平行片状方向的极好解理,易撕成薄片,具弹性。相对密度2.77—2.88。

*黑云母K(M9,Fe)3[A1Si3010](OH,F)2 (biotite)

单晶体为短柱状、板状,横切面常为六边形,集合体为鳞片状。棕褐色或黑色,随含Fe量增高而变暗。其它光学与力学性质同白云母相似。相对密度2.7—3.3。

*绿泥石(M9,Al,Fe)6E(si,Al)401。](OH)8 (chlorite)

常呈鳞片状集合体。绿色。深浅随含铁量增减而不同。解理面上为珍珠光泽。有平行片状方向的解理。硬度2—3。相对密度2.6—3.3。薄片具挠性。

*长石(feldspar)

长石是硅酸盐矿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矿物,约占地壳重量的50%。长石包括三个基本类型:钾长石K[A1Si308](代号0r)(potashfeldspar)

钠长石Na[-A1Si。0。](代号A如)(albite)

钙长石Ca[A12Si208](代号An)(anorthite)

钾长石与钠长石因其中含有碱质元素Na与K,故常称碱性长石(alkalifeMspar)

钠长石与钙长石常按不同比例混溶在一起,组成类质同像系列;

钠长石Abl00一90An0一10(albite)

更长石Ab90一70Anl0一30(oligoclase)

中长石Ab70一50An30一50(andesine)

拉长石Ab50一30An50一70(1abradorite)

培长石Ab30一10An70一90(bytownite)

钙长石Abl0一oAn90一100(anorthite)

这六种长石成分上连续过渡,总体称为斜长石。其中钠长石与更长石常称为酸性斜长石;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与鉴定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目录

摘要 利用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以及选择培养基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与纯化,得到能够产生果胶水解酶的细菌以及能够分解几丁质的霉菌。根据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结果,芽孢有无及位置,运动性以及一系列的生理生化试验的结果,对照种属特征初步鉴定分离纯化的微生物所属的类群。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细菌、果胶、霉菌、几丁质、划线分离、纯培养 前言 在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常常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群居杂聚。群落是不同种类微物的混和体。为了生产和科研的需要,人们往往需要从自然界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具有特殊功能的纯种微生物;或重新分离被其他微生物污染或因自发突变而丧失原有优良性状的菌株;或通过诱变及遗传改造后选出优良性状的突变株及重组株。这种获得单一菌株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技术。纯培养是指一株菌种或一个培养物中所有的细胞或孢子都是由一个细胞分裂、繁殖而产生的后代。 分离纯化技术主要由采集样品、富集培养、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等几个基本环节组成。 实验目的 1.学习利用选择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能够产生特殊水解酶的细菌以及霉菌的 方法; 2.学习运用划线分离法纯化分得的细菌以及真菌的方法; 3.学习测定土壤中细菌数目,种类的方法; 4.根据菌落形态,染色结果,运动性以及生理生化试验鉴定未知细菌;小室 培养法观察鉴定未知真菌。

实验原理 一、经典分类鉴定方法 以上便是在微生物鉴定过程中的经典思路及流程,因此我们可以针对以上各项指标设计一系列试验包括形态学观察,染色,生理生化试验,免疫学试验等对其进行逐步定位。 二、现代分类鉴定方法 1.微生物遗传型的鉴定 (1) DNA碱基比例的测定(G+C)mol%以下为该方法的关键因素: *解链温度法(Tm值) *(G+C)mol%值只能做否定判断; *(G+C)mol%值差别>5,属不同的种; 差别>10,属不同的属。 (2)核酸分子杂交法 *DNA-DNA分子杂交原理:DNA分子解链的可逆性和碱基配对的专 一性。 结论: I DNA同源性≥ 60% (同种) II DNA同源性≥ 70% (同亚种) III DNA同源性60~ 70% (不同亚种) IV DNA同源性20~ 60% (同属) (3)16s rRNA作为细菌进化的计时器 本次实验中由于实验性质以及仪器试剂限制,主要以微生物形态鉴定以及生理生化指标鉴定为主。 实验整体思路: 在确定取样环境之后,对微生物原样进行梯度稀释,产生合适的浓度在选择培养基上进行涂板用于微生物的选择与计数; 通过检测得到有特定功能的细菌以及霉菌进行菌种的分离纯化,用平板划线法多次划线得到纯种;

杜淑云主任介绍:痹症的诊断及鉴别方法

杜淑云主任介绍:痹症的诊断及鉴别方法 针对痹症这种疾病,很多人都不了解,痹症也就是所谓的风痹、寒痹等疾病,患上痹症的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运动员以及体育爱好者易患病,痹症的出现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危害,所以痹症的诊断及鉴别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是有很大帮助的,那么具体有哪些诊断方法如下杜医生为您介绍。 一、痹症的诊断方法: 1、发病特点本病不分年龄、性别,但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运动员以及体育爱好者易于罹患。同时,发病的轻重与寒冷、潮湿、劳累以及天气变化、节气等有关是痹症的诊断方法。 2、临床表现突然或缓慢地自觉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为本病的症状学特征。或游走不定,恶风寒;或痛剧,遇寒则甚,得热则缓;或重着而痛,手足笨重,活动不灵,肌肉麻木不仁;或肢体关节疼痛,痛处欣红灼热,筋脉拘急;或关节剧痛,肿大变形,也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伴心悸、乏力者。 3、舌苔脉象舌质红,苔多白滑,脉象多见沉紧、沉弦、沉缓、涩。 4、辅助检查实验室和X线等检查常有助于痹病诊断。 二、痹症的鉴别诊断 杜主任分析:痿病肢体痹病久治不愈,肢体关节或因痛剧,或因届伸不利,或因变形而活动减少,肌肉废用而渐萎瘦,而与痿病相似。其鉴别的要点是看有无疼痛。痿病以肌肉软弱无力或萎缩为临床特征,并无疼痛,因肌肉软弱无力而行动艰难,甚至瘫软于床榻;痹病以肢体肌肉关节疼痛、酸楚、麻木为临床特征,因疼痛或关节变形而行动艰难,因行动艰难肌肉少用而渐瘦,但不至瘫痪。临床上也有既有肢体肌肉萎弱无力,又伴有肌肉关节疼痛者,是为痿痹并病,可按其病因病机特点,辨其孰轻孰重进行辨证论治。 通过上述就是杜主任为您介绍痹症的诊断及鉴别方法,相信现在您根据上述的内容也是有所了解的吧,痹症的出现对患者危害极大,所以患者们需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对症治疗才是最好的!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和纯化及鉴定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和纯化及鉴定 一、实验目的: 单克隆抗体制备是细胞免疫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涵盖了细胞培养、细胞融合、免疫动物和抗体效价检测等各个方面内容。了解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主要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培养能大量无限增殖,但不能分泌特异性抗体;而抗原免疫的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但在体外不能无限增殖。将免疫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瘤细胞,继承了两个亲代细胞的特性,既具有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制增殖的特性,又具有免疫B细胞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经在HAT培养基[含有次黄嘌呤(H)、氨基喋呤(A)和胸腺嘧啶核苷(T)]中进行选择性培养,未融合的脾细胞因不能在体外长期存活而死亡;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合成DNA的主要途径被培养基中的氨基蝶呤阻断,又因缺乏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不能利用培养基中的次黄嘌呤完成DNA 的合成过程而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由于从脾细胞获得了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因此能在HAT培养基中存活和增殖。经过克隆选择,可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培养,即可无限制地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 三、试剂与器材: 细胞培养板、解剖器械、平皿、酶标仪、加样器、细胞计数板、CO2培养箱、倒置显微镜等。 四、操作方法: 1、抗原制备; 一般而言,抗原的纯度不很重要,特别是免疫原性较强的抗原。 A.可溶性抗原(蛋白质)以1mg/ml~5mg/ml的溶液加等量的弗氏完全佐剂乳化,分多点小鼠皮下注射,总量为~,间隔3~5周再同样注射一次,

10天后,断尾取血一滴,测抗体效价,选滴度高的小鼠做融合试验。一个月后可以经静脉(尾静脉)给予无佐剂抗原~,3~4天后,杀死小鼠取脾做融合用。 B. 颗粒性抗原如抗原来源方便,可以不加佐剂而增加免疫次数,缩短间隔时间。例如用羊红血球免疫小白鼠,以1%浓度每只皮下注射0.2ml,每周2次,共免疫5~8次,取脾前3天,再免疫一次即可。有人认为最后一次免疫剂量要大,大到近于免疫耐受的程度更好。 2、免疫动物; 目前应用最广的是小白鼠和大白鼠,尤以小白鼠为好。就品系而言以Balb/ c小白鼠应用最广,因为所有的小白鼠骨髓瘤系均从Balb/c小白鼠系诱导出来。Balb/c系小白鼠必须用纯系的,雌雄均可,以8~12周龄为宜。 大白鼠也可,能产生较多量的单克隆抗体。现在已经在小鼠杂交瘤的基础上,发展了小鼠-大鼠,小鼠-人以及人-人杂交瘤技术。 免疫程序、剂量和方法是关系到是否能得到所需要的单克隆抗体的关键之一。 正常小鼠脾脏含有能产生各种不同抗体的B淋巴细胞,一只纯种小白鼠估计能产生×107~×107种不同的抗体。因此一只正常的小白鼠的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融合,只能有千万分之一的机会获得某一种特定抗体。所以为了提高得到某种杂交瘤的机会,必须加强免疫,使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大量增加。 B淋巴细胞的不同发育阶段对获得阳性杂交瘤也有很大影响。有人认为处在转化时期的B淋巴细胞可能更易于融合,而免疫以后7~8天,虽然是抗体产生的高峰时期,但形成有活力的杂交瘤细胞的可能反而减少。故一般认为加强免疫后的第三天应杀鼠取脾做细胞融合。 3、免疫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制备; 脾细胞制备 (1) 免疫过的血清抗体滴度高的Balb/c鼠,拉颈或用CO2处死小白鼠。 (2) 将小鼠放于70%酒精中浸泡消毒,取出固定于板上,在无菌条件下取脾。

岩性鉴别

主要造岩矿物的肉眼鉴定特征 一、岩浆岩类 组成岩浆岩的矿物虽然很多,但常见的只有二十几种,称为造岩矿物,而最常见的造岩矿物就更少了,主要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前四种含铁镁高,称铁镁矿物,矿物颜色较深,又称暗色矿物;后三种含硅、铝高,称硅铝矿物,含有色元素少,矿物颜色较浅,又称浅色矿物。这几种造岩矿物相对于岩浆岩分类命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的肉眼鉴定特征及方法如下: 1、橄榄石(Fe,Mg)2SiO4 它的出现往往表示岩石中SiO2的含量处于不饱和,常分布在超基性岩和部分基性岩中,与辉石或基性斜长石共生。常见的橄榄石是富含镁的,故颜色一般较浅为橄榄绿色,但少数含铁多时可适于黑色。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不规则粒状,常见有贝壳状断口。次生变化常见,在喷出岩中往往变成红棕色片状伊丁石,有时还保留橄榄石的外形——假象。而在侵入岩中则变成为黄绿色至黑色(由于析出细粒磁铁矿之故)致密蛇纹石,或由叶蛇纹石集合体组成橄榄石假象。它在标本上由于光线的照射而具“闪光面”,这种现象在超基性岩中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2、辉石和角闪石 这两类矿物性质上很相似,故常混淆,因此在这里一起叙述。它们都是暗色柱状晶体,与橄榄石在颜色、晶形、节理和次生变化等方面不同。前者颜色一般比较深,呈柱状晶体,有两组解理(110)和(110)发育。辉石和角闪石的一般鉴别特征可归纳成下表: 矿物辉石角闪石 颜色黑色、棕色、暗绿色黑色至绿黑色 晶形短柱状、粒状,其断面八边形或近方形长柱状、其断面为六边形或菱形 解理交角(110)∧(110)=90o,断口往往呈阶梯状≈60 o,呈菱形 光泽玻璃光泽至半金属光泽玻璃光泽至丝绢光泽 共生矿物常与基性斜长石和橄榄石共生常与中性斜长石和黑云母共生 产状产于超基性、基性岩及部分中性岩中中性及中酸性岩中 在岩浆岩中常见的普通辉石和普通角闪石,常常颜色均为深灰黑色至黑色,光泽亦很相似,这时形状和断面就比较重要,对标本要注意其断面交角,辉石近直角,而角闪石近于菱形,常常要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 辉石类除了普通辉石外,在岩浆岩中还有斜方辉石,如古铜辉石、紫苏辉石等,与普通辉石不同的是如含铁少时,颜色较浅,为淡棕色或碎片状,有些带褐黄色,随着铁含量增多而颜色变深,为暗褐色至褐黑色。另一种为少见的碱性辉石,呈针状、长柱状,两头尖呈箭头状,黑带绿色,这时注意不要把它误认为角闪石,可根据共生矿物产况来识别。 3、黑云母 通常较易鉴别,黑色至褐黑色,具有较强的珍珠光泽,黑云母有时退色,颜色变浅,呈金黄色,底面呈六边形,(001)节理极完善,常呈片状,其纵断面常成为长条状,有时易误认为角闪石;但可以用小刀挑一点到手心上,用放大镜观察,呈片状并具有弹性。这个办法可同时区别于片状的绿泥石和蛭石。次生变化后,颜色变为绿褐色、绿色,常被绿泥石所代替。常与钾长石、酸性斜长石和石英等共生,多产于酸性和中性岩中。 4、长石类 长石是在岩浆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种造岩矿物,除了超基性岩和某些碱性岩外,几乎每一种岩浆岩都含有长石,所以在鉴定时要特别注意。 长石是含钙、钠或钾、钠的绿硅酸盐矿物,按其成分可分为两个亚类,即斜长石亚类和钾长石亚类,前者包括钙长石和钠长石,二者为无限混溶固溶体,包括一系列过渡变种。后者常

痹症

痹症 【概念】 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痠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本病古代医家又称为“历节病”、“白虎病”、“痛风”等。 对本病的分类,《内经》根据风、寒、湿三气的偏胜分为行痹,痛痹,着痹;根据风寒湿邪伤人的季节与所伤部位之异,将痹证分为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五体痹;病邪深入,内传于五脏六腑,又可导致心痹、肺痹、脾痹、肝痹和肾痹五脏痹。《诸病源候论》把痹证分为“风湿痹”、“风痹”、“风不仁”、“风冷”、“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等证候。《圣惠方》、《圣济总录》等书,在风寒湿痹之外,另立热痹一门。 痹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西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等均属于本病范围。其他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 【病因病机】 痹证是因风寒湿热之邪侵入肌肉、筋骨、关节,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 (一)病因 1.外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其中以风为主,常夹杂它邪伤人。 (1)风寒湿邪由于居处寒冷潮湿,如坐卧湿地,涉水淋雨,或长期水下作业,或出入于冷库,或阴雨潮湿季节感受寒湿之邪。此外还可因地区条件影响,如北方多寒冷,东南多潮湿,均可因风寒湿邪入侵而致病。 (2)风湿热邪外感风热,与湿相并,或风寒湿痹,郁久化热,而致风湿热合邪,痹阻经络、关节为患。 2.内因正气不足。 (1)劳逸不当劳倦过度,耗伤正气,机体防御功能低下,或劳后汗出当风,或汗后用冷水淋浴,外邪乘虚入侵。 (2)体质亏虚素体虚弱,平时缺少体育锻炼,或病后、产后气血不足,腠理空疏,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而入。若阳气不足,卫外不固,则风寒湿邪易于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纯化及鉴定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纯化及鉴定 一、实验目的: 单克隆抗体制备是细胞免疫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涵盖了细胞培养、细胞融合、免疫动物和抗体效价检测等各个方面内容。了解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主要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培养能大量无限增殖,但不能分泌特异性抗体;而抗原免疫的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但在体外不能无限增殖。将免疫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瘤细胞,继承了两个亲代细胞的特性,既具有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制增殖的特性,又具有免疫B细胞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经在HAT培养基[含有次黄嘌呤(H)、氨基喋呤(A)和胸腺嘧啶核苷(T)]中进行选择性培养,未融合的脾细胞因不能在体外长期存活而死亡;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合成DNA的主要途径被培养基中的氨基蝶呤阻断,又因缺乏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不能利用培养基中的次黄嘌呤完成DNA的合成过程而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由于从脾细胞获得了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因此能在HAT培养基中存活和增殖。经过克隆选择,可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培养,即可无限制地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 三、试剂与器材: 细胞培养板、解剖器械、平皿、酶标仪、加样器、细胞计数板、CO2培养箱、倒置显微镜等。 四、操作方法: 1、抗原制备; 一般而言,抗原的纯度不很重要,特别是免疫原性较强的抗原。 A.可溶性抗原(蛋白质)以1mg/ml~5mg/ml的溶液加等量的弗氏完全佐剂乳化,分多点小鼠皮下注射,总量为0.3ml~0.6ml,间隔3~5周再同样注射一次,10天后,断尾取血一滴,测抗体效价,选滴度高的小鼠做融合试验。

专升本复习资料煤矿地质第五章.docx

煤矿地质第五章 第五章煤与含煤岩系 一、名词解释: 1、含煤岩系:含煤岩系是指一套含有煤层并口在成因上有联系的沉积岩系,简称为煤系,其同义词有含煤地层、含煤建造。 2、煤田是指同一地质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分布区。面积一般由几十到几百平方千米。如山西大同宁武煤田、辽宁阜新煤田、山东鲁西煤田等。 3、煤产地是指受后期大地构造变动和剥蚀作用而分隔开的一些单独的含煤岩系分布区,或面积和煤炭储量均较小的煤田。 4、矿田是煤田内划归一个矿山开采的部分,地下开采的矿田又称井田。一般一个井田即为一个煤矿。 二、填空: 1、成煤作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图5-1):第一阶段,泥炭化阶段;第二阶段,煤化阶段。 2、煤化作用分为煤成岩作用和煤变质作用两个阶段。 (1)煤成岩作用:泥炭或腐泥被掩埋后,在地温、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压实、脱水、固结,腐植酸向腐植质转变而成褐煤的过程称为煤成岩作用。 (2)煤变质作用:褐煤在地下受相对较高的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转变为烟煤、无烟煤、天然焦、石墨等的地球化学作用称为煤变质作用。 3、煤岩成分指肉眼能观察到的煤的基本组成单位,即丝炭、镜煤、暗煤和亮煤。 4、宏观煤岩类型分为:光亮煤、半亮煤、半暗煤、暗淡煤。 5、煤中的有机质主要由C、H、O、N、S等五种元素组成,其中乂以C、H、O为主,其总和占有机质的95%以上。 6、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测定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等四个项目。 7、根据煤层屮有无稳定的岩石夹层(夹肝),将煤层分为两种结构类型。 (1)简单结构煤层煤层中不含稳定的呈层状的岩石夹层,但含有呈透镜体或结核分布的矿物质。(2)复杂结构煤层煤层中常夹有稳定的呈层状的岩石夹层,少者1?2层,多者十儿层。

常见岩性符号

常见岩性符号 一、松散堆积物: 1.表土和堆土(DB01) 2.红土(DB02) 3.漂砾(DB03) 4.卵石(DB04) 5.砾石(DB05) 6.角砾石(DB06) 7.砂砾石(DB07) 8.泥砾石(DB08) 9.粉砂砾石(DB09) 10.粘土砾石(DB10) 11.砂姜(DB11) 12.粗砂 (DB12) 13.中砂(DB13) 14.细砂 (DB14) 15.粉砂(DB15) 16.泥质粉砂 (DB16) 17.砂质粘土(DB17) 18.粉砂质粘土(DB18) 19.粘土(DB19) 20.植物堆积物(DB20)21.腐蚀土层( DB21) 22.化学沉积(DB22) 23.填筑土(DB23) 24.泥碳土(DB24) 二、砾岩类: 1.巨砾岩(DL01) 2.粗砾岩(DL02) 3.中砾岩(DL03) 4.细砾岩(DL04) 5.小砾岩(DL05) 6.泥砾岩(DL06) 7.角砾岩(DL07) 8.灰质砾岩(DL08)9.灰质角砾岩(DL09) 10.铁质砾岩(DL10) 11.硅质砾岩(DL11) 12.凝灰质砾岩 (DL12) 13.凝灰质角砾岩(DL13) 14.凝灰质砂砾岩 (DL14) 15.砂砾岩(DL15) 16.泥砾岩(DL16) 三、砂岩类: 1.砾状砂岩(DS01) 2.鲕状砂岩(DS02) 3.粗砂岩(DS03) 4.中砂岩(DS04) 5.细砂岩(DS05) 6.粉砂岩(DS06) 7.中~细砂岩(DS07) 8.粉~细砂岩(DS08)

9.含砾细~细砂岩(DS09) 10.含砾中~细砂岩(DS10)11.含砾粗砂岩(DS11) 12.含砾中砂岩(DS12)13.含砾细砂岩(DS13) 14.含砾粉砂岩(DS14)15.含砾泥质粗砂岩(Ds15) 16.含砾泥质中砂岩(Ds16)17.含砾泥质细砂岩(DS17) 18.含砾泥质粉砂岩(DS18)19.海绿石粗砂岩(DS19) 20.海绿石中砂岩(DS20)21.海绿石细砂岩(DS21) 22.海绿石粉砂岩(DS22)23.石英砂岩(DS23) 24.长石砂岩(DS24)25.长石石英砂岩(DS25) 26.玄武质粗砂岩(DS26)27.玄武质中砂岩(DS27) 28.玄武质细砂岩(DS28)29.玄武质粉砂岩(DS29) 30.高岭土质粗砂岩(DS30)31.高岭土质中砂岩(DS31) 32.高岭土质细砂岩(DS32)33.高岭土质粉砂岩(DS33) 34.石膏质粗砂岩(DS34)35.石膏质中砂岩(DS35) 36.石膏质细砂岩(DS36)37.石膏质粉砂岩(DS37) 38.硅质粗砂岩(DS38)39.硅质中砂岩(DS39) 40.硅质细砂岩(DS40)41.硅质粉砂岩(DS41) 42.硅质石英砂岩(DS42)43.白云质粗砂岩(DS43) 44.白云质中砂岩(DS44)45.白云质细砂岩(DS45) 46.白云质粉砂(DS46)47.灰质粗砂岩(DS47) 48.灰质中砂岩(DS48)49.灰质细砂岩(DS49) 50.灰质粉砂岩(DS50)51.沥青质粗砂岩(DS51) 52.沥青质中砂岩(DS52)53.沥青质细砂岩(DS53) 54.沥青质粉砂岩(DS54)55.凝灰质粗砂岩(DS55) 56.凝灰质中砂岩(DS56)57.凝灰质细砂岩(DS57) 58.凝灰质粉砂岩(DS58)59.铁质粗砂岩(DS59) 60.铁质中砂岩 (DS60) 61.铁质细砂岩(DS61) 62.铁质粉砂岩(DS62)63.泥质粗砂岩(DS63) 64.泥质中砂岩(DS64)

痹症诊疗方案

痹症诊疗方案 痹证是指肢体经络为风、寒、湿、热之邪所闭塞,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风、寒、湿、热、瘀、痰等邪气滞留筋脉、关节、肌肉,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是其基本病机,因人的禀赋素质不同而有寒热转化。素体阳气偏盛者,易从阳化热,成为风、湿热痹;阳气虚衰者,多从阴化寒,成为风寒湿痹。痰浊、瘀血闭阻经络、血脉,流注关节,导致关节肿胀、僵硬、变形。痹证日久,耗伤气血,可损及脏腑。 西医学中的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痛风、肩关节周围炎等疾病均属于本病范畴。 一、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突然或缓慢地自觉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则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形等临床表现是痹症诊断的主要依据。 发病及病情的轻重常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不同年龄的发病与疾病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某些痹症的

发病与禀赋不足有关。 行痹以痛处游走不定为特征,属风邪甚;痛痹以痛势较甚、痛有定处,遇寒加重为特点,属寒邪盛;着痹则以肢体关节酸痛、重着、漫肿或顽麻为特征,遇阴雨天气症状加重,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属湿邪盛;肢节肿胀,肌肤焮红,灼热疼痛为热痹,属热邪甚;关节疼痛日久,肿胀局限,或见皮下结节者为痰;关节肿胀,僵硬,疼痛不移,肌肤紫暗或瘀斑者为瘀。 3.鉴别诊断 (1)痿证痹证是由风、寒、湿、热之邪侵袭肌腠经络,痹阻筋脉关节而致;痿证则以邪热伤阴,五脏精血亏损,经脉肌肉失养为患。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症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为肢体痿废不用,一般无疼痛症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痹症是因痛而影响活动;再者,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症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 (2)其他如膝眼风、痛风等病证,虽也可见关节肌肉疼痛,但疼痛部位、性质和伴发症状,有各自的证候特点。 二、辨证论治 痹证是一种以正气亏虚、肝肾不足为本,风寒湿邪痹阻关节、经络,久则化痰成瘀、伤筋蚀骨为标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正虚邪实,相互作用,且影响病情的进退。辨证的要点在

含煤岩系的特征

含煤岩系的特征 伍勇勇 摘要:含煤岩系是一套含有煤层并具有一定成因联系的沉积岩系,亦称含煤构造、含煤地层、煤系等。含煤岩系是在一定古构造、古地理和古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特征、包括煤层、岩性、沉积岩、旋回构造等特征。 关键字:含煤岩系含煤岩系的特征煤层特征含煤岩系岩性沉积相旋回构造 一、煤层的特征 煤层是由植物遗体转变而来的可燃有机沉积岩层。煤层的层数、厚度、结构、赋存状态及其变化,是确定煤田开发规划的重要依据。因此,研究煤层特征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 1.煤层的形成 煤是植物遗体经成煤作用转变而来。成煤植物在泥炭沼泽中生长、繁殖、死亡乃至遗体的堆积、埋葬,直到形成泥炭层的整个过程中,都与沼泽水位的相对升降有密切关系。这种关系变现有如下三种情况: (一)沼泽水位上升速度小于植物遗体堆积速度,即过渡补偿。此时,沼泽供水越来越困难,不利于植物的生长,而且还会使已堆积的泥炭层因暴露 而遭到剥蚀,因此很难形成厚煤层。 (二)沼泽水位上升速度大于植物遗体堆积速度,即补偿不足。这种情况下,沼泽覆水不断加深,植物也将难于生存。泥炭堆积作用暂停,呆滞于泥、 砂等沉积物,形成煤层顶板或夹矸 (三)沼泽水位上升速度与植物遗体堆积速度基本一致,即均衡补偿。这时植物生长、繁殖,泥炭堆积作用得以持续进行,可形成厚煤层和特厚煤层自然界中沼泽水面上升速度和植物遗体堆积速度之间的平衡是由条件的、相对 的、暂时的。由于泥炭层堆积的整个过程中,往往是上述三种情况反复交替, 因而形成的煤层有各种不同的形态和结构。 2.煤层的结构 (1)煤层的结构 根据煤层中有无其它岩石夹层的存在,可分为简单结构煤层和复杂结构煤层两种。前者不含夹石,而后者则含层数不等、厚薄不一的夹石层。 夹石层的多少及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聚煤期古构造和古地理条件。一般来说,聚煤期沉积环境比较稳定时,煤层中的夹矸层数少,厚度小且稳定,多为 薄层状;当聚煤期沉积环境不稳定时,煤层中的夹矸层数多,形态多样,且常 不稳定。一般夹矸可从几毫米到几十厘米不等,一些薄而分布稳定的夹矸常是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症(退行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 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包括西医学中退行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 (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勃稠,wBc<2000个/ml;(4)中老年患者(多40岁); (5)晨僵感30min、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6)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三、辨证分型 1、风寒湿痹 (1)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 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2)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 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 脉濡缓。 2、风湿热痹: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活多个关节,活动 不便,局部烧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 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 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活黄腻,脉滑数活浮数。 3、痰瘀痹阻:痹阻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活关节肌 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玩麻活重着,活关节僵硬变 性,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活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煤层突出危险性评估报告

水城县杨家寨煤矿 煤层突出危险性评估报告煤层突出危险性评估报告

参加评估人员 2019年3月22日

目录 1.前言 (1) 2.矿井概况 (2) 2.1地理概况 (2) 2.2井田境界 (3) 2.3 矿井开拓及设计生产能力 (4) 3.矿井地质 (5) 3.1 地质构造及特征 (5) 3.2 地质构造 (7) 3.3 煤层及煤质 (9) 3.4 矿井瓦斯 (18) 4.煤层突出危险性评估 (19) 4.1 评估范围 (19) 4.2 评估依据 (19) 4.3 评估方法 (19) 4.4煤层瓦斯含量测算 (19) 4.5煤层瓦斯压力测算 (21) 4.6 煤层突出危险性认定 (21) 5.评估结论 (22) 1.前言 水城县杨家寨煤矿开采井田的煤系地层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13层(C1、

C2、C5、C6、C8、C9、C10、C12、C13、C18a、C18b、C66、C67-69煤层),其中,设计开采的C1、C6、C12、C18煤层中,C1、C12、C18煤层经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10年12月7日鉴定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C6煤层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于2013年4月鉴定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其余的C2、C5、C8、C9、C10、C13、C66、C67-69等8层煤未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工作。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年版)第一百九十一条“突出矿井的新采区和新水平进行开拓设计前,应当对开拓采区或者开拓水平内平均厚度在0.3m以上的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评估,评估结论作为开拓采区或者开拓水平设计的依据”的要求,公司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对矿井开采范围内未鉴定突出危险性的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评估。 2.矿井概况 2.1地理概况 1)位置及交通 水城县杨家寨煤矿位于水城县阿戛镇境内,属于贵州省格目底向斜北东翼东段,行政区划属水城县阿戛镇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04°54′18″~104°54′42″,北纬26°30′05″~26°30′29″。距水城县25km,矿山有乡村公路接S314省道与水城县城相通。水城县城有贵(阳)昆(明)铁路通过,交通条件较好,矿井交通便利。 2)地形地貌 井田属构造侵蚀、溶蚀地貌,地形是以仲河为界,南北两侧高,并由北西向南东倾斜,最高点位于南西部的飞仙关地层山脊,标高1875.5m,最低点在仲河河谷,标高1570m左右,相对高差305.5m。 区内地形起伏大,多呈斜坡,坡度10°~65°,一般坡度在20°~35°

(完整版)痹症中医诊疗规范

痹症中医诊疗规范 痹证是指肢体经络为风、寒、湿、热之邪所闭塞,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风、寒、湿、热、瘀、痰等邪气滞留筋脉、关节、肌肉,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是其基本病机,因人的禀赋素质不同而有寒热转化。素体阳气偏盛者,易从阳化热,成为风、湿热痹;阳气虚衰者,多从阴化寒,成为风寒湿痹。痰浊、瘀血闭阻经络、血脉,流注关节,导致关节肿胀、僵硬、变形。痹证日久,耗伤气血,可损及脏腑。 本病证相当于西医的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等疾病。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诊断要点突然或缓慢地自觉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为痹证的症状学 特征。行痹以痛处游走不定为特征;痛痹以肢体关节冷痛、或疼痛剧烈、痛如刀割、痛处不移为特点;着痹则以肢体关节酸痛、沉重、肿胀或顽麻为特征,遇阴雨天气症状加重,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肢节红肿热痛,得冷则舒,或伴全身发热汗出、烦躁不安、口渴等症者为热痹;以小关节为主的对称性肿胀疼痛、变形,伴有晨僵、活动不利者为旌痹。病变发展至晚期可有关节剧痛,肿大变形,肌肉萎缩,也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伴心悸、乏力者。 1.2 鉴别诊断 1.2.1 痿病痹证久治不愈,因肢体疼痛,活动困难,渐见痿瘦,而与痿病相似。其鉴别的关键在于痿病表现为肢体痿弱,羸瘦无力,行动艰难,甚至瘫软于床榻,但肢体关节多无疼痛,而痹证却以疼痛突出。临床上也有肢体肌肉萎缩无力,又伴有肌肉关节疼痛者,是为痿痹并病,可按病因病机特点,辨别孰轻孰重进行论治。 1.2.2 其他如膝眼风、痛风等病证,虽也可见关节肌肉疼痛,但疼痛部位、性质和伴发症状,有各自的证候特点。 2 辨证论治 痹证是一种以正气亏虚、肝肾不足为本,风寒湿邪痹阻关节、经络,久则化痰成瘀、伤筋蚀骨为标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正虚邪实,相互作用,且影响

核酸分离纯化及鉴定

[键入文字] 教学秘书 教研室主任 教学院长 制表日期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2013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基因工程实验技术》教学日历 教室安排:8号楼三楼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27学时) 116人 第一实验室: 喻红/杜芬 (39); 第二实验室: 张百芳/汪敏(39); 第三实验室: 苗丽霞/范成鹏(38) 2016年 课 程 内 容 学时 4月17日 周日 1. 概述基因工程基本流程及在医学中的应用(目的基因的获取;质粒载体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重组体的连接(重 点:质粒PCR 定点突变及TA 克隆)、转化;筛选转化子的方法;原核表达体系及真核表达体系,外源基因的 表达和产物分离纯化;亚克隆;基因工程与医学实践的结合; PAGE 电泳和层析技术的介绍); 2. 提供细菌A 液提取的质粒DNA 经PCR 定点诱变后的产物纯化溶液;提供T 载体Kit ,进行连接反应; 3. 制备含Amp 的LB 固体培养平皿; 4. 提供感受态DH5a ,将重组连接后的DNA 溶液转化、Amp 平板铺菌,培养过夜(<18h,下午开始做)(周一课 间来观察转化结果:Amp 筛选平板上的单菌落,或-4度密封保存平板至下周六) 5. 提供小量液体培养过夜的细菌B 液;转新锥形瓶,液体培养3-4h 后加IPTG 1mM 诱导表达(5h ),收集诱导 后的菌体沉淀(诱前0.5ml 两管,诱后1ml 两管和3-4ml 的若干管,用于目标蛋白的纯化) 6. 重组质粒DNA 的质粒提取及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图谱的鉴定(周日下午做,过夜,周一转存-20度冰箱); 9 4月23日 周六 1. 原核表达体系中GST 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及鉴定:先进行SDS-PAGE 的灌制凝胶;再将诱导前后的菌体蛋白, 进行SDS-PAGE 检测外源蛋白的诱导表达水平; 2. Western Blotting 鉴定特异蛋白的表达水平(SDS-PAGE (第一块胶)、转膜、封闭、I 抗(抗GST-Ab )孵育过夜); 3. 外源GST 融合蛋白的分离纯化(介绍层析技术;上午开始做):诱导后的细菌沉淀采用溶菌酶法裂解细菌(>1h ), Glu-Agarose beads 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GST 融合蛋白(提供50 ul beads ,Ep 管离心洗涤法,每班共10组), 4. SDS-PAGE 鉴定GST 融合蛋白纯化(下午跑第二块胶,考马斯亮蓝染色>0.5h ,漂洗脱色过夜) 9 4月24日 周日 1. 酶切目的DNA 片段的非变性PAGE 鉴定 2. Western blotting (续):洗膜、II 抗孵育1~2 h ,漂洗、DAB 显色。 3. SDS-PAGE 考马斯亮蓝染色后的脱色结果观察 4. 实验报告与总结,结果分析及讨论:(真核基因在原核生物中的表达策略) 9

痹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痹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一、概述 (1)概念 “痹”字的含义:闭也,闭塞不通之义。指阻闭,突出本病主要是因经络阻闭,气血不行所致特点。 痹病的含义(广义):泛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闭阻,引起相关系统疾病的总称。 正常生理:经脉气血运行;脏腑气机升、降、出、入。 病理:邪气闭阻气血运行,妨碍脏腑升降出入而为痹病。 (2)分类 五体痹——皮、肉、筋、骨、脉痹(是中医解剖学概念,它反映了人体由浅入深的五个不同层次,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导致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皮肤、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五因痹——风、寒、湿、热、瘀 五型痹——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尪痹 五脏痹——肺、脾、肝、肾、心痹 (3)西医疾病范畴 以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为主,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属本病的范畴。 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以肢节痹病为主要临床特征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 (1)病因 痹症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活环境及饮食等有密切关系。正虚卫外不固是痹症发生的内在基础,感受外邪是痹症发生的外在条件。邪气痹阻经脉为其病机根本,病变多累及肢体筋骨、肌肉、关节,甚则影响脏腑。 1.1外因 ①感受风寒湿邪:久居潮湿之地、严寒冻伤、贪凉露宿、睡卧当风、暴雨浇淋、水中作业或汗出入水等,外邪注于肌凑经络,滞留于关节筋骨,导致气血痹阻而发为寒湿痹。由于感受风寒湿邪各有所偏盛,而有行痹、痛痹、着痹之别。若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复感风寒湿邪,可以从阳化热;或风寒湿痹经久不愈,亦可蕴而化热。 ②感受风湿热邪:久居炎热潮湿之地,外感风湿热邪,袭于肌腠,壅于经络,痹阻气血经脉,滞留于关节筋骨,发为风湿热痹。 1.2内因 ①劳逸不当:劳欲过度,将息失宜,精气亏损,卫外不固;或激烈活动后体力下降,防御机能降低,汗出肌疏,外邪乘袭。 ②久病体虚:老年体虚,肝肾不足,肢体筋脉失养;或病后、产后气血不足,腠理空疏,外邪乘虚而入。 此外,恣食甘肥厚腻或酒热海腥发物,导致脾运失键,湿热痰浊内生;或跌扑外伤,损及肢体筋脉,气血筋脉痹阻,亦与痹证发生有关。

鉴别诊断52001

中医鉴别诊断: 腰椎:本病中医属于“腰痛病”范畴,应与“痿证“相鉴别,后者以双侧肢体对称性痿软无力为主症 痿病:痿证应与痹症、中风后遗症相鉴别。痿证筋骨痿软,肌肉麻木,甚至消瘦但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症日久,亦可出现肌肉麻木、消瘦,但始终有关节疼痛;中风后遗症与痿证,虽也有相似之处,但中风是半身瘫痪,长有语言蹇涩,口眼歪斜,痿证则无这些风证。 中风:本病属“中风病”之气虚血瘀证,须与“痿病”相鉴别,后者以双侧肢体对称性萎缩无力为特征,易鉴别。 中风后遗症应与痹症、痿证相鉴别。痿证筋骨痿软,肌肉麻木,甚至消瘦但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症日久,亦可出现肌肉麻木、消瘦,但始终有关节疼痛;中风后遗症与痿证,虽也有相似之处,但中风是半身瘫痪,长有语言蹇涩,口眼歪斜,痿证则无这些风证。 中风(口舌)中风后遗症应与痹症、痿证相鉴别。痿证筋骨痿软,肌肉麻木,甚至消瘦但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症日久,亦可出现肌肉麻木、消瘦,但始终有关节疼痛;中风后遗症与痿证,虽也有相似之处,但中风是半身瘫痪,长有语言蹇涩,口舌歪斜,痿证则无这些风证。 面瘫:本病中医属于“面瘫病”范畴,应与“中风”之后的口舌歪斜、语言蹇涩、失语相鉴别。 面瘫:本病中医属“面瘫”应与“中风病”相鉴别,两者虽也有相似之处,但中风是半身瘫痪,长有语言蹇涩,伸舌歪斜,而面瘫没有这些症状,易于鉴别。 颈椎病:本病属“项痹病”之气滞血瘀证,须与“痿病”相鉴别,后者以双侧肢体对称性萎缩无力为特征,易鉴别。 癫痫:本病中医属于“痫病”范畴,应与“厥证“相鉴别,后者除见突然扑倒,昏不知人主证之外,还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进或见口噤、握拳、手指拘急。而无痫病之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等症状,临床易于区分。 痿证:痿症应与痹症、中风后遗症相鉴别。痿证筋骨痿软,肌肉麻木,甚至消瘦但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症日久,亦可出现肌肉麻木、消瘦,但始终有关节疼痛;中风后遗症与痿证,虽也有相似之处,但中风是半身瘫痪,长有语言蹇涩,口眼歪斜,痿证则无这些风证。

岩性的识别

7.1.1岩性的识别BCBAA DAACC DBADD 一、选择 1,由石英等浅色矿物为组成的岩石具有()的光谱反射率。 A.较高 B.较低 C.较长 D.较短 2,岩石表面湿度对反射率有影响,一般来说,岩石表面较湿时,颜色(),反射率降低。A.变浅 B.不变 C.变深 D.与颜色无关 3,对于灰岩、页岩、安山岩和玄武岩,波长相同时,其中反射比最大的是() A.页岩 B.安山岩 C.灰岩 D.玄武岩 4,如果岩石上全部被植物覆盖,遥感影像上显示的均为植被的信息,如果部分覆盖,遥感影像显示出()光谱特征。A.部分 B.综合 C.混合 D.局部 5,沉积岩最大的特点是具有() A.成层性 B.层次性 C.延伸性 D.排列性 6,水平的坚硬沉积岩常形成()、台地地形或长垣状地形。 A.正地形 B.负地形 C.谷状地形 D.方山地形 7,坡积物主要分布在山坡上和坡麓地带,常成(),分选性()。 A.半棱角状差 B.半棱角状好 C.全棱角状差 D.全棱角状好 8,洪积物形成于冲沟和暂时性小溪流的出口处,,以沟口为顶点,常呈扇形或锥形。物质较细的形成坡度较缓的(),颗较粗的常成()。 A.扇形锥形 B.锥形扇形 C.圆锥形扇形 D.扇形 9,干燥地区的湖泊周围常形成盐碱地,反射率(),影像上色调()。 A.高深 B.低深 C.高浅 D.低浅 10,风积物可分为()和()。 A.凤成沙丘风成黄土 B.凤成沙地风成沙垄 C.凤成沙地风成黄土 D.凤成沙地风成沙丘 11,花岗岩在影像上的色调较浅,易与围岩区别开,平面形态呈()。 A.圆形多边形 B.椭圆形多边形 C.圆形椭圆形 D.圆形椭圆形多边形 12,基性岩的色调最深,大多侵入岩体,容易风化剥削成()地形。 A.正 B.负 C.沙地 D.黄土 13,中性的侵入岩体常成()状负地形。 A.环 B.带 C.块 D.流体 14,由()变质而来的正变质岩和由()变质而来的负变质岩,都保持了原始岩类的特征。 A.页岩沉积岩 B.岩浆岩页岩 C.沉积岩岩浆岩 D.岩浆岩沉积岩15,中性岩的色调介于()和()之间。 A.基性岩深性岩 B.碱性岩基性岩 C.酸性岩碱性岩 D.酸性岩基性岩 二、判断 1,岩石的反射光谱特征与岩石本身的矿物成分和颜色密切相关。() 2,岩石光谱反射率受组成岩石的表面糙度和硬度的影响。() 3,岩石表面风化程度的影响,主要决定于周围的温度和风化物的成分。() 4,在通常情况下,完整的岩石表面比破碎的岩石表面反射率要高些。() 5,坚硬的沉积岩,常形成与岩层走向一致的山脊,而松软的沉积岩则形成条带状谷底。()6,在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上可以显示岩层的走向和倾向。()

含煤岩系岩性鉴定标准

含煤层系沉积岩标准鉴定手册

岩层的分层鉴定与描述 2007年8月20日 岩层的分层鉴定与描述 第一节岩石的分层 1.凡厚度大于0.5米的不同岩层应单独分层。 2.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层、煤层顶底板、有益矿层等,厚度虽小于0.5米,亦应单独分层。

3.厚度大于0.7米的夹矸应单独分层。 4.岩层的倾角变化较大时,须在骤变点注明深度或按倾角变化单独分层。 5.分层时不用“互层”一词。当两种不同岩石厚度均小于0.5米,且交替出现时,应取其厚 者确定岩石基本名称,描述时应在“其他”栏中注明。 第二节岩石的鉴定与描述 一、各类岩石的鉴定与描述内容 各类岩石的鉴定与具体描述内容,按表2-1各“√“符号所表示,逐项填写。各类有益矿产达到国家工业品者,均按不同矿种进行鉴定与描述。 二、各项鉴定、描述的具体规定(表2-1种各项,须按下列规定进行鉴定与描述。) 1.颜色

2.不准使用实物形容颜色。 2.岩层单层厚 3.结构 01~09主要指陆源碎屑岩的结构; 10~12主要指火山碎屑岩的结构; 13~22主要指机械—生物—化学岩的结构;23~32主要指可燃有机岩的结构。 4.成分

5.圆度(图2) 6.分选性 注:百分数系指主要粒级数量所占比例。 7.填隙物质 需要说明的是: (1)砾岩(角砾岩)的填隙物质,包括充填物和胶结物。充填物质指粒径小于2mm(φ=-1)的陆源碎屑物质;胶结物指化学及胶体成因的、起胶结作用的物质。 (2)砂岩填隙物质,包括杂基(粒径<0.03mm,>5φ)和胶结物。 8.胶结类型和胶结物结构(图3、图4) 需要说明的是: (1)胶结类型指胶结物的分布状况及胶结物与碎屑颗粒之间的关系。 (2)胶结物结构主要指胶结物的晶体大小、晶体生长方式及重结晶程度等。 9.结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