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平顶山叶县城关乡简介

河南省平顶山叶县城关乡简介

河南省平顶山叶县城关乡简介

河南省平顶山叶县城关乡简介:

一、基本情况叶县城关乡位于县境中部,县城四周,交通便利,通讯捷达,漯平洛高速、311国道横跨东西,许平南高速、豫01、郑南公路纵贯南北,平舞铁路斜卧全境。全乡总面积68.6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36 77公顷,辖36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238个村民组,13796户,总人口 5.2万人,居民均为汉族。该乡地势平坦,海拔83—85米之间。沙河、灰河分别沿北部和南部边界自西向东流过,白龟山南干渠自秦赵村入境向东南,而后折向东沿311国道,于焦庄村向东北流入龚店乡,全乡土质沙河沿线为沙质土,311国道以南、郑南公路以东为多为粘土。人文景观有叶县古八景之间津古渡、昆阳之战古战场等。二、自然资源叶县盐业资源丰富,盐田展布面积为400平方公里,总储量2300亿吨,储量居全国第二,品位居全国第一,而该乡即居于盐田中心位置,全县已建和在建的大型盐厂均在该乡境内。该乡充分利用丰富的盐业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已引进两个年产60万吨的盐厂和70万吨盐业物流配送中心,并将进一步拉大盐业产业链条,形成制膜、烧碱等系列产业。三、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随着城区东移和城市框架的拉大,城关乡半数村已纳入城区范围,根据上级指示和群众的迫切要求,该乡把城市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组织,明确责任,加大投入,累计投入1198万元,拆迁房间160多间3960平方米,拆除乱搭乱建临时棚房110处,使辖区内主要道路全部清障完毕;新建文化路、叶舞路、叶鲁路绿地广场五处;完成了东环路拆迁扩宽美化工程、叶廉路扩宽土方工程以及

临街和主干道两侧的美化工程和亮灯工程;并积极配合县政府做好了新城区道路开发工作,完成了新城区“三纵一横”道路和祁南路路基工程,为新城区开发建设、城市面貌的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2—2 005年,全乡投资1800万元完成了62条75公里“村村通”道路建设任务,全乡36个行政村现已全部实现了村村通。

平顶山市新城区商业区规划

平顶山市新城区商业区规划

平顶山市新城区商业区规划 (2010~2020) 院系:环境与地理科学系 班级:零八级资环一班 组别:第四组 成员:李田园姜九玲蒋芳芳李传鹏 朱凡段冬冬申立勇刘兆辰

目录 第一章总则 (5) 第一条规划的编制目的 (5) 第二条规划的编制依据 (5) 第三条规划的指导思想 (6) 第四条规划的原则 (6) 第五条规划的范围和对象 (8) 第六条规划的期限 (8) 第二章新城区整体区域分析 (9) 第七条新城区区位 (9) 第八条交通优势 (9) 第九条居民消费能力 (10) 第十条新城区商业基础现状分析 (13) 第三章商业区规划的目标与定位 (15) 第十一条规划定位 (15) 第十二条发展目标 (15) 1、总目标 (15) 2、具体目标 (15) 第四章商业总体空间布局 (17) 第十三条总体空间布局 (17) 1、沿龙翔大道发展轴 (17) 2、两大发展带 (20)

3、三大商圈 (23) 第五章规划实施策略和措施 (27) 第十四条调控管理措施 (27) 第十五条制度保障 (28) 第六章附图、表 (30) 1、附表 (30) 2、附图 (3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的编制目的 为了实施“商业兴市”战略,促进平顶山市商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推进新城区商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整体功能,构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备的现代商业网络体系,结合平顶山市新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和今后商业网点发展趋势,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的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2004 3、《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原国家经贸委〔2001〕789号文件2010 4、《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规定》原国内贸易部1995 5、《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1991 6、《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2009 7、《平顶山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9 8、《平顶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2010 9、《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10

平顶山市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前言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促进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推进物流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因此,在《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中,国家将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交通条件、区域规划等因素,重点建设一批物流节点城市,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在此背景下,平顶山市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深入领会国家精神,加大力度推进物流产业的发展和物流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为平顶山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两型社会建设提供动力支持。 第一章规划背景及原则 1.1规划背景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国家产业振兴政策层面上有史以来第一个服务业的振兴规划,自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的物流集聚区规划、物流产业规划、配送中心规划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各地区对物流地产的开发成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亮点。 物流产业集聚区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从功能的角度看,物流产业集聚区包括8个功能——综合功能、集约功能、信息交易功能、集中仓储功能、配送加工功能、多式联运功能、辅助服务功能、停车场功能;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物流产业集聚区在优化经济结构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物流产业发展的角度看,物流产业集聚区能够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改善物流运营环境,促进物流业技术与服务的升级,提高物流的组织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转变物流运营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物流产业集聚区有利于土地资源的集约化使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根据《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家发改委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3-2020)(讨论稿)》《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河南省关于推进<推进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建设>,启动实施“五五工程”的会议精神》等政策文件精神,平顶山市提出要构 建“平顶山市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将其打造成为以综合物流,商贸会展为主,集电子商务、创业孵化、总部基地、商务办公,生活居住、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立足中原,辐射华中的功能复合,配套完善的

平顶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 全体会议纪要

平顶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 全体会议纪要 (一) [2011]11号 2011年10月20日下午,平顶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在市政大厦311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委员、市长陈建生主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派驻平顶山市规划督察员马四海,常务副主任委员、副市长王富兴,副主任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金山,副主任委员、市政协副主席史正廉,副主任委员、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厅级干部丁少青以及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成员、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有关专家及相关单位的同志出席了会议。现将会议研究确定的事项纪要如下: 一、规划拟建项目审核情况 平顶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共研究审核十七个规划拟建项目,经规划委员会成员和专家认真审核,原则通过十四个规划拟建项目。分别是: 1、平顶山市新华区焦店镇总体规划(2011-2030) 2、平顶山市邮政局新城区邮政生产综合楼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 3、平顶山市检察院办案、专业技术用房及平顶山市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

4、兴宇中科年产10000万平方米锂离子动力电池隔膜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 5、光明路北段西侧王庄村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6、北环路与一矿路交叉口西南角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 7、新南环路西段北侧石庙村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8、开源路与姚电大道交叉口西北角地块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9、平顶山新华区怡购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10、亚兴路北段路西湛河区程庄村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11、建设路与西杨村河交叉口东南角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12、开源路与矿工路交叉口东南角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13、姚电大道西段路南原市第一建材厂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14、湛北路与东安路交叉口西北角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未通过的项目是: 1、平顶山市机关后勤服务楼修建性详细规划 2、平顶山市气象局观测站、平顶山市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建设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3、中兴路和建设路交叉口人行天桥规划方案

平顶山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平顶山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班级 ——平顶山市的城市设计美学 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一个集约经济、科学、文化的空间系统,是一定地域中的经济实体、政治社会实体、科学文化实体的统一。城市设计美学与城市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应从审美角度研究城市的日常生活、人际关系、行为规范的问题,以及它们与城市设计、城市建设的关系,对探讨城市美学的构成和城市社会生活的审美价值标准有重要意义。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而对于城市营造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满足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所以美的城市成为了人们追逐的焦点,无论是想象的美还是感觉的美,都会让人因陶醉而向往的。城市规划是以满足社会的要求来做出发点的,其构思的中心就在于怎样构造意象、经营意向,而往上延伸还要体现审美的意象,也就是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让人最大限度的感受到美的存在,所以说城市功能的美是本质的,城市空间形态的美是必要的。审美的意象直接或者间接地来源于设计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美好向往。而其城市规划的思想,主要有体现城市的对称美、整体美。对于平顶山和深圳这样的城市,主要是体现城市的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和周围环境融合的一种思想,它同样有着自己的一种美,是一种自然之美和谐之美,同时实现了人对美的向往和美的追求。 城市的美由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宗教信仰和地区人民的审美情趣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在审美的过程中不能用一条标准来对待不同的城市,只要城市所具有的特征能在情感上打动人就是美的表现。纵观各国、各地区,由于多种原因他们对城市空间形态的美理解会有所不同,但他们不断追求自己心中美的城市是始终存

在的,这些想法造就了过去很多城市的辉煌和伟大,展现城市的美是城市规划者所追求的永恒主题。 1.平顶山总体美 平顶山市的美: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西靠伏牛山,东接黄淮平原。平顶山市自然环境优越。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农作物和动植物的生长。平顶山境内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三苏坟、风景如画的II 尧山自然保护区、集山、林、湖、城为一体的舞钢市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烟波 浩淼的昭平湖、著名旅游景区 有国家5A级景区---尧山、世 界第一大佛——中原大佛、风 景如画——画眉谷、北国小江 南——二郎山、中原最刺激的 漂流——尧山大峡谷漂流、中

平顶山规划技术规定2014

平顶山市城乡规划管理若干技术规定 (讨论稿) 平顶山市城乡规划局

目录 1 总则 (1) 2 建设用地 (1) 3 建设工程 (4) 4 交通与市政工程 (9) 附件:建筑间距图 (17)

1 总则 1.1 【目的与依据】为了推进平顶山市城乡规划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及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结合平顶山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1.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和独立工矿区范围内的城市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规划管理及各项建设工程。 1.3 【授权解释】本规定施行中遇到的具体技术问题,由平顶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1.4 【技术修订】平顶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定期组织本规定的修订工作。 1.5 【未尽事宜】本规定未尽事宜,参照国家、省相关规范规定执行。 2 建设用地 一用地控制 2.1.1【确定用地性质和规划条件】建设用地的规划性质应依据已批准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 建设用地的规划条件应依据已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由市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后,确定规划条件。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除符合相关规范外,且应符合以下要求:

(1)享受城中村、旧城改造优惠政策的项目需经平顶山市城中村及旧城改造联席办认定并明确改造范围。保障性住房项目需经平顶山市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并明确建设范围。 (2)建设用地位于采煤塌陷区的项目,需编制《场地地基稳定性评价》和《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2.1.2【开发用地规模限制】开发的建设用地面积原则上不低于下表规定值。 开发地块建设用地面积下限值 建设项目类型居住建筑商业、办公类建筑工业、仓储类建筑用地面积下限值(m2)30000 6000 3000 开发地块建设用地未达到表中规定值的,因特殊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在符合本规定的相关要求,且不影响城市规划实施的情况下,由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核,报市政府常务会批准后可予以规划审批。 2.1.3【容积率限制】老城区改造项目容积率最高不得超过4.5,新建区住宅项目容积率不得超过 3.5,纯商业项目除外。建设项目未达到上述要求时,且不影响城市规划实施的情况下,由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核,报市政府常务会批准后可予以规划审批。 2.1.4【绿地率】绿地率是指建设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用地总面积的比例。 各类新建建设项目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居住项目绿地率不应低于30%; (二)单位庭院绿地不应低于30%,其中行政办公、文化娱乐、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科研设计、特殊用地等建设项目,绿地率不应小于25%;

平顶山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平顶山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 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进行深度剖析,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绿地总面积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专题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 (1) 第二节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平顶山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平顶山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平顶山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平顶山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平顶山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平顶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暂行规定

平顶山市城市规划管理 技术暂行规定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平顶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平顶山市城市规划区内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合理使用城市建设用地,科学利用建筑空间,保证城市规划实施,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平顶山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规定、规 范,结合平顶山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平顶山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以及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类建设工程 的规划管理。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生活居住建筑工程,系指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室外装饰装修,包括民用住宅和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医疗病房、集体宿舍、招待所、旅馆等建筑。 第四条各项建设应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设计,应符合本规定。 各项建设工程应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按城市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适建范围 第五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 准》(GBJ137-90)分类如下R:居住用地 C:公共设施用地 M:工业用地 W:仓储用地 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G:绿地 D:特殊用地 (一)居住用地(R),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用地。 1、一类居住用地(R1),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2、二类居住用地(R2),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 地。 3、三类居住用地(R3),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 叉的用地。 (二)公共设施用地(C),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 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行政办公用地(C1),指行政、党派和团体等机构用地。 2、商业金融业用地(C2),指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旅馆业和市场等用地。 3、文化娱乐用地(C3),指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团体、广播电话、图书展览、游乐等设施用地。 4、体育用地(C4),指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不包括学校等单位内的体育用地。 5、医疗卫生用地(C5),指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等用地。 6、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指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学研究和勘测设计机构等用地,不包括 中学、小学、和幼托用地,该用地纳入居住用地(R)。 7、文物古迹用地(C7)。 8、其它公共设施用地(C9)。 (三)工业用地(M),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1、一类工业用地(M1),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2、二类工业用地(M2),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3、三类工业用地(M3),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平顶山市全域规划(2017-2035)》专家评审会报道(

《平顶山市全域规划(2017-2035)》专家评审会在新城区蕴海锦园大酒店举行,会上原则通过了该规划方案。 据介绍,全域规划是以行政区为规划范围,统筹协调全域城乡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规划。全域规划项目的规划范围为平顶山市域范围,包括中心城区范围和石龙区、舞钢市、汝州市、宝丰县、叶县、郏县和鲁山县,市域总面积7882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范围包含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新城区、高新区的管辖范围,面积共约466平方公里。 明确新时代平顶山“三步走”发展战略 根据该规划设计,2020年将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GDP在全省排名前1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8%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2%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8%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创建国家级及省级传统村落16个。 2035年,将我市全面建成体现新发展理念的中原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GDP在全省排名前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1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60%以上,城镇化率达7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创建国家级及省级传统村落20个。 2050年,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平顶山,成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全国典范。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2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70%以上,城镇化率达到8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 此外,规划还明确了我市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强伏牛山地生态区保护和采空区生态修复;依托生态、文化资源特色,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提升城市宜居度,转变城市形象,彰显城市特色,实现从“煤城”向山水名城、文化胜地、宜居居家园转型发展;建设10个山水大景区和10个特色旅游文化小镇。 将平顶山融入全国交通圈 交通方面,将我市建成与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相适应的豫中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到2050年,平顶山市主城区至市域内其他城镇实现90分钟可达;平顶山中心城市发展区城镇群体系内各个重点镇之间实现60分钟可达;平顶山市主城区至平宝叶鲁核心区各个城市组团及重点镇实现30分钟可达;高速及一级、二级公路要贯通全部县域以上级别的中心城市,二级或以上公路贯通全部重点镇,三级或以上道路贯通全部一般镇。 综合交通规划策略,重点建设中心区城镇群公路网络,引导“平宝叶鲁核心区”的定向集中发展。重点加强构建平顶山市区、宝丰县、叶县与鲁山县等主副核心构成的中心城市发展区的各等级道路网络建设,加强建设外围山区各个城镇、旅游区与高速公路、国道的对接;充分利用现有以及规划的八条高速公路、五条国道,构成平顶山市域内部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外围山地区域的城镇以及旅游区,加强其与高速公路、国道的顺畅对接。 同时,加强公路、铁路客货运站、机场等重大对外交通枢纽集疏系统与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核心城市对外辐射通道,保证城市对外联系的畅通,建成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主动接入郑州国家交通枢纽,进入郑州一小时交通圈;加快郑万高铁建设,接入京九铁路、郑西

平顶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暂行规定

平顶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平顶山市城市规划区内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合理使用城市建设用地,科学利用建筑空间,保证城市规划实施,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平顶山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规定、规范, 结合平顶山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平顶山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以及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类建设工程 的规划管理。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生活居住建筑工程,系指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室外装饰装修,包括民用住宅和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医疗病房、集体宿舍、招待所、旅馆等建筑。 第四条各项建设应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设计,应符合本规定。 各项建设工程应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按城市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适建范围 第五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 准》(GBJ137-90)分类如下R:居住用地 C:公共设施用地 M:工业用地 W:仓储用地 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G:绿地 D:特殊用地 (一)居住用地(R),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用地。 1、一类居住用地(R1),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2、二类居住用地(R2),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3、三类居住用地(R3),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叉 的用地。 (二)公共设施用地(C),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 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行政办公用地(C1),指行政、党派和团体等机构用地。 2、商业金融业用地(C2),指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旅馆业和市场等用地。 3、文化娱乐用地(C3),指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团体、广播电话、图书展览、游乐等设施用地。 4、体育用地(C4),指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不包括学校等单位内的体育用地。 5、医疗卫生用地(C5),指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等用地。 6、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指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学研究和勘测设计机构等用地,不包括中 学、小学、和幼托用地,该用地纳入居住用地(R)。 7、文物古迹用地(C7)。 8、其它公共设施用地(C9)。 (三)工业用地(M),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1、一类工业用地(M1),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2、二类工业用地(M2),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3、三类工业用地(M3),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四)仓储用地(W),指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1、普通仓库用地(W1),指以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平顶山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城 市 设 计 案 例 分 析 班级

——平顶山市的城市设计美学 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一个集约经济、科学、文化的空间系统,是一定地域中的经济实体、政治社会实体、科学文化实体的统一。城市设计美学与城市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应从审美角度研究城市的日常生活、人际关系、行为规范的问题,以及它们与城市设计、城市建设的关系,对探讨城市美学的构成和城市社会生活的审美价值标准有重要意义。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而对于城市营造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满足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所以美的城市成为了人们追逐的焦点,无论是想象的美还是感觉的美,都会让人因陶醉而向往的。城市规划是以满足社会的要求来做出发点的,其构思的中心就在于怎样构造意象、经营意向,而往上延伸还要体现审美的意象,也就是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让人最大限度的感受到美的存在,所以说城市功能的美是本质的,城市空间形态的美是必要的。审美的意象直接或者间接地来源于设计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美好向往。而其城市规划的思想,主要有体现城市的对称美、整体美。对于平顶山和深圳这样的城市,主要是体现城市的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和周围环境融合的一种思想,它同样有着自己的一种美,是一种自然之美和谐之美,同时实现了人对美的向往和美的追求。 城市的美由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宗教信仰和地区人民的审美情趣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在审美的过程中不能用一条标准来对待不同的城市,只要城市所具有的特征能在情感上打动人就是美的表现。纵观各国、各地区,由于多种原因他们对城市空间形态的美理解会有所不同,但他们不断追求自己心中美的城市是始终存在的,这些想法造就了过去很多城市的辉煌和伟大,展现城市的美是城市规划者所追求的永恒主题。 1.平顶山总体美 平顶山市的美: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西靠伏牛山,东接黄淮平原。平顶山市自然环境优越。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农作物和动植物的生长。平顶山境内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三苏坟、风景如画的

平顶山市新城区商业区规划

平顶山市新城区商业区规划 (2010~2020) 院系:环境与地理科学系 班级:零八级资环一班 组别:第四组 成员:李田园姜九玲蒋芳芳李传鹏 朱凡段冬冬申立勇刘兆辰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一条规划的编制目的 (3) 第二条规划的编制依据 (3) 第三条规划的指导思想 (4) 第四条规划的原则 (4) 第五条规划的范围和对象 (6) 第六条规划的期限 (6) 第二章新城区整体区域分析 (7) 第七条新城区区位 (7) 第八条交通优势 (7) 第九条居民消费能力 (7) 第十条新城区商业基础现状分析 (11) 第三章商业区规划的目标与定位 (13) 第十一条规划定位 (13) 第十二条发展目标 (13) 1、总目标 (13) 2、具体目标 (13) 第四章商业总体空间布局 (15) 第十三条总体空间布局 (15) 1、沿龙翔大道发展轴 (15) 2、两大发展带 (18) 3、三大商圈 (21) 第五章规划实施策略和措施 (25) 第十四条调控管理措施 (25) 第十五条制度保障 (25) 第六章附图、表 (28) 1、附表 (28) 2、附图 (2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的编制目的 为了实施“商业兴市”战略,促进平顶山市商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推进新城区商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整体功能,构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备的现代商业网络体系,结合平顶山市新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和今后商业网点发展趋势,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的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2004 3、《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原国家经贸委〔2001〕789号文件2010 4、《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规定》原国内贸易部1995 5、《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1991 6、《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2009 7、《平顶山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9 8、《平顶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2010 9、《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10

平顶山绿地系统规划-平顶山城市规划局

平顶山绿地系统规划-平顶山城市规划局平顶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1—2020)主要内容 1、规划目标 强调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绿地系统规划要能够总量达标,合理布局,均衡发展,实现园林绿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打造具有平顶山市城市特色的绿地体系,营造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以建设宜居的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主要绿化指标(指城市绿化三大指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近期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远期全面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共55项标准)。 使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得以加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促进平顶山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 2、主要规划思路 1)突出“北山南水”生态屏障,打造山水园林城市; 2)结合城市形态特点,构建多条贯通南北的生态绿廊; 3)加强采煤塌陷区的生态恢复建设和堆场的生态绿化建设; 4)充分挖掘主城区历史文化资源,展示市域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5)多建社区公园和街旁绿地,建设最宜人居的园林城市; 6)加强道路绿化,老城区大力发展立体绿化; 3、规划指标 规划到2015年,平顶山市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13.3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0平方米;绿地率35%;绿化覆盖率达到40%。 规划到2020年,平顶山市公园绿地总面积1300.1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8平方米;绿地率38%;绿化覆盖率达到43%。 4、市域绿地系统结构布局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为“三区、五廊,绿网交织;城乡结合,重点保护”的结构。 1)三区: 三区为南部生态控制绿化区、中部生态恢复绿化区和北部生态保持绿化区。 2)五廊: 五廊指贯穿区域内的太澳高速公路、洛平漯高速公路、许平南高速公路、郑尧高速公路绿化轴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绿化轴。 3)绿网交织: 绿网交织指沿市域内的河流水系,铁路公路等进行绿化建设,与平顶山市区和区域内的主要城镇,以及城郊农林体系,交织形成具有共同地域特色的绿化网络。 4)城乡结合: 指城镇绿化与乡村绿化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城乡大环境绿化的一体化。 5)重点保护: 指对平顶山市市域内的特色突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重点保护。形成自然景观特色突出、人文景观底蕴深厚的市域绿化特色。 5、绿地系统总体布局 平顶山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为:“两屏、一心、一轴、七廊”。 1)两屏: 在市区北部将连绵不断的山体进行绿化造林,形成一个北部生态绿屏; 在市区南部结合白龟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沙河两侧生态防护绿地以及沙河湿地公园,形成一个南部生态绿屏。 2)一心: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平顶山新区建设总体方案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平顶山新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总体方案》是指导平顶山新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有关重大规划、布局和建设要按照《总体方案》确定的基本原则进行。 二、平顶山市和省有关部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改革创新、探索试验、实践示范,推动新区率先发展。 三、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遵循“三规合一”(新区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合一)、功能复合、城乡统筹、节约集约的要求,编制新区总体规划和重点领域专项规划。按照《总体方案》确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以平新产业集聚区、宝丰产业集聚区建设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抓紧组织实施相关项目,为《总体方案》的全面实施奠定基础。 四、省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加强对平顶山新区建设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平顶山市及时解决《总体方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新区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五、省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总体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做好督促检查工作。执行中遇到重大问题,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平顶山新区建设总体方案 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规划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指导意见》(豫发…2009?29号)和平顶山市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平顶山新区的基础和条件 平顶山市位于我省中部,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市域总面积7882平方公里。2010年,全市总人口503万人生产总值达到1312亿元,居全省第五位实现工业增加值869.4亿元,占生产总值的66.3城镇化率达到43.4,总体上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 平顶山市是豫中南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综合交通体系完善。焦枝铁路和孟平铁路在市区西部交汇,规划建设的郑渝铁路通过平顶山西部并设站,孟平铁路复线贯穿新老城区宁洛高速与郑尧高速、兰南高速分别在市区西部和东南部交汇,二广高速从市区外围通过鲁山机场距平顶山新城区25公里,距宝丰县城20公里。二是生态环境优美。城区北部伏牛山余脉山体生态公园、香山寺风景区逐步成形,沙河自西向东绕城而过,白龟湖水面达70平方公里,白龟湖上游 6.7平方公里的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功能完备。三是城市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平顶山市按照“向西跳跃式发展”的思路,积极推进西部新城区建设,到2010年年底,新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新老城区间沉陷区生态公园初具规模,市水厂、市博物馆等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陆续建成投用,城市功能逐步完善,新老城区连成一体的态势已经显现。随着平顶山市新城区的规划建设,以老城区为

平顶山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河南省平顶山市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发展战略 第一章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方针 第二章发展目标 (三)总体目标 (四)重点任务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第三章加快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 (五)引导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七)统筹高中阶段教育特色发展 (八)促进特殊教育稳步发展 第四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九)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能力 (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十一)推动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 (十二)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十三)继续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 第五章稳步发展高等教育 (十四)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 (十五)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十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十七)促进高校办出特色 (十八)实施高等教育重点工程建设 第六章规范扶持民办教育 (十九)形成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 (二十)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 (二十一)加强民办教育规范管理 第七章加快发展继续教育 (二十二)广泛开展继续教育 (二十三)健全继续教育工作机制 (二十四)加快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

第八章教师队伍 (二十五)强化教师职业道德 (二十六)加强教师培养培训 (二十七)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 (二十八)改革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 第九章教育信息化 (二十九)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三十)继续实施教育城域网建设工程 (三十一)推进教育网络资源库建设 (三十二)加强教育电子政务建设 第十章教育改革与发展 (三十三)加快教学改革步伐 (三十四)改革人才培养体制 (三十五)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三十六)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 第十一章经费与投入 (三十七)改革和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三十八)依法增加政府教育投入 (三十九)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 (四十)完善教育经费分配机制 (四十一)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第十二章领导与管理 (四十二)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四十三)推动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四十四)强化教育督导 第十三章社会责任与环境建设 (四十五)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的社会环境(四十六)健全依法治教的法律环境 (四十七)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 (四十八)加强学校卫生工作 (四十九)强化校园安全稳定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