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顶山市新城区商业区规划

平顶山市新城区商业区规划

平顶山市新城区商业区规划
平顶山市新城区商业区规划

平顶山市新城区商业区规划

(2010~2020)

院系:环境与地理科学系

班级:零八级资环一班

组别:第四组

成员:李田园姜九玲蒋芳芳李传鹏

朱凡段冬冬申立勇刘兆辰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一条规划的编制目的 (3)

第二条规划的编制依据 (3)

第三条规划的指导思想 (4)

第四条规划的原则 (4)

第五条规划的范围和对象 (6)

第六条规划的期限 (6)

第二章新城区整体区域分析 (7)

第七条新城区区位 (7)

第八条交通优势 (7)

第九条居民消费能力 (7)

第十条新城区商业基础现状分析 (11)

第三章商业区规划的目标与定位 (13)

第十一条规划定位 (13)

第十二条发展目标 (13)

1、总目标 (13)

2、具体目标 (13)

第四章商业总体空间布局 (15)

第十三条总体空间布局 (15)

1、沿龙翔大道发展轴 (15)

2、两大发展带 (18)

3、三大商圈 (21)

第五章规划实施策略和措施 (25)

第十四条调控管理措施 (25)

第十五条制度保障 (25)

第六章附图、表 (28)

1、附表 (28)

2、附图 (2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的编制目的

为了实施“商业兴市”战略,促进平顶山市商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推进新城区商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整体功能,构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备的现代商业网络体系,结合平顶山市新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和今后商业网点发展趋势,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的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2004

3、《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原国家经贸委〔2001〕789号文件2010

4、《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规定》原国内贸易部1995

5、《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1991

6、《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2009

7、《平顶山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9

8、《平顶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2010

9、《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10

10、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第三条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富民优先、民生为重”的根本宗旨,根据上层次规划的要求,围绕平顶山“建设大城市,发展大工业”的目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商业网点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正确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和政策引导作用;优化网点布局,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以使城市功能得以充分有效地发挥;限制企业在商业设施投资过程中因利益驱动对城市健康发展和市民生活环境造成损害的行为;紧紧围绕城市总体规划,完善现有商业设施,指导新城区的网点建设。以使商业网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发展战略和空间结构相协调,逐步建立与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相适应、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先进、配套完善、竞争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商业空间格局和网点体系。第四条规划的原则

(1)关注民生、宜商宜居

商业网点体系建设要以最大程度满足消费需求为导向,为消费者提供便利舒适有序的购物环境和服务,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市民的生存质量和消费满意度。根据消费群体的分布和购买力水平来合理配置商业网点的数量、规模、档次和业态,形成功能明确、层次分明的商业等级体系;为改进区、街两级城市管理及创建“宜居宜商”

城区服务。

(2)可持续发展原则

搞好区域分析,充分考虑整体与局部、长远与现实、需求与供给的关系,为未来城市及商业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和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商业网点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性、整体性、超前性;商业网点组合体现科技进步;促进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节约型社会。平顶山市新城区商业区开发与城市整体风格保持一致,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

(3)优化结构

结合城市总体布局,优化商业布局结构,形成整体适当分散,局部相对集中的商业网络结构。优化规模结构,形成层次、功能明确的各级商业服务区。通过对重大商业设施的规划,促进不同商业(街)区突出自身特色,形成同等级商业区错位经营。优化业态结构,以发展新兴业态为重点,实现新型商业与传统商业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实现平顶山市新城区商业的整体提升和协调发展。

(4)保护投资者利益

通过规划引导,减少和避免盲目过度投资造成的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

(5)可操作性

规划最终必须通过规划管理工作来落实。规划管理中强调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指导和规范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健康发展。

第五条规划的范围和对象

本规划范围为平顶山市新城区行政辖区范围(新城区的规划范围是北至漯宝铁路,东至姚孟电厂,西至毛营军铁专用线,南至水库,规划共分三个阶段:起步区10平方公里,近期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规划对象为平顶山市新城区行政区划内的主要商业设施。即以大型零售店为核心的市、区级商业中心、商业街、大型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园区及社区(居住区)商业中心、宾馆(酒店)。

第六条规划的期限

本规划的期限为2010-2020年,分为两个阶段:

规划近期:2010年——2015年

规划远期:2015年——2020年。

第二章新城区整体区域分析

第七条新城区区位

平顶山市新城区位于平顶山市西侧,勾画了一条东南——西北走向的历史文化和生态发展轴线。西北部分接临宝丰市。东北和西北又靠近宁洛高速和郑尧高速,交通比较便利,对于带动客流和货流都有积极的作用。规划区内有坡度较缓的丘陵分布和近70平方公里的水库。环境优美,宜于居住,也能更好地发展旅游业及其商业。规划范围是北至漯宝铁路,东至姚孟电厂,西至毛营军铁专用线,南至水库,规划共分三个阶段:起步区7.6平方公里,近期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现在平顶山新城区处于起步阶段。第八条交通优势

交通流量主要是东西方向,新城区与老城区之间距离10公里,通过6条城市道路和规划的轻轨交通相互联系,十分钟即可到达。向西通过2条公路和郑石高速公路与鲁山县和宝丰县相接,北部的漯平洛高速公路出入口在新区起步区东部2公里处,通过此入口向东南20公里处即可接徐平南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快捷顺畅的交通联系对新城区的建设必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第九条居民消费能力

(1)平顶山市人口众多,是消费能力的保障

新华区面积157平方千米,人口39万人,卫东区面积103平方千米,人口30万人,石龙区面积35平方千米,人口6万人,湛河区面积124平方千米,人口24万人,总人口早已达到一百万左右。新城区未来十年内人口流量应能增长到三十万左右,加上良好的环境,高收入阶层构成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

(2)平顶山市经济发展水平有持续增长

GDP总量连续增长,居民收入民收入增加,购买能力不断增强,因此,新城区建设大型商业中心是可行的。多数指标呈现出趋暖迹象,发展速度继续高于全国水平和全省水平,总体表现好于预期。

(3)居民消费能力在过去几年表现强劲。

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平顶山居民消费能力在过去几年有长足发展,人均消费率在40%左右稳中有升。而平顶山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突飞猛进之势发展,年平均增长率达18.36%,极大地促进了平顶山商业的发展。

平顶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增长率

增 长

18.36%

2005 146 14.40% 2006 168.6 15.40% 2007 199.09 18.10% 2008 245.8 23.50% 2009 295.9

20.40%

(4)居民消费转变特点

随着收入的增长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居民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高档享受型商品及与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商品销售持续活跃。食品占家庭总支出增幅较小、健康意识逐步增强、旅游成为居民文化消费新时尚、交通和通讯支出增幅不明显。

(5)消费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量在全省位次靠后,人均偏低,近年来,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量一直徘徊在全省10—12位之间,人均消费偏低。2009年底,全市人均零售额5887元,比全省平均水平6785元低898元,居全省第10位。

2)企业零售额比重仍然低于全省,近年来,虽然全市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规模逐步扩大,但企业零售额比重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虽然近几年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但与高收入省辖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6)促进消费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的因素

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实施,有利于稳定消费增长。扩大内需居民消为重点,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经济环境的改善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有助于增强扩大消费需求的信心和动力。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城乡居民的收入将会进一步提高,受就业前景改善以及对个人收入的良好预期影响,消费者信心将不断上升。同时,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医改新方案的积极推进以及民生投入的稳步增长,必将进一步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

为消费市场持续活跃提供保证。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成为拉动消费持续增长的强力支撑。目前居民消费正处于结构升级的转型阶段,居民对家电、电脑、汽车等升级产品的需求仍将属于刚性增长,购买力有望进一步提高。

物价上涨助推消费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分别上涨,直接助推消费增长。

综上分析,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拉动平顶山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开始由投资转向消费,在这个大的有利环境影响下,消费市场将持续繁荣。接下来的几年内,年平顶山市消费较快增长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消费需求有望继续保持良好增势,消费市场仍将延续稳定发展势头,不会出现较大波动。

第十条新城区商业基础现状分析

(1)新城区商业现状

平顶山新城区现处于起步阶段,商业基础还比较薄弱,现仅在起步区有部分商业活动在进行,即沿长安大道两侧,毗邻市政大厦及“建业森林半岛”“翠林蓝湾”等高档住宅小区的新城区起步区内唯一密集型商业区。该区占地面积109亩,投资了1.5亿元人民币而建,两侧建筑1-2层为各类大中小型商场、专卖店商业门面房,3—6层为办公、住宅。由于新城区定位为平顶山未来的行政、经济、物流中心,该区又处于新城区繁华地段,是居民休闲购物的理想场所,因此该该商业区现具有具有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和理想市场前景。

除了现阶段这一主要密集型商业区,新城区其他地方还具有零散商业模式。如区域内平顶山学院、平顶山工学院等高校周边自发而成的一些以食品、服装零售为主的商店,小旅馆、小饭店等较不成熟的商业模式,还有美容美发等服务业也较为普遍。另一个零星商业发展

较为普遍的区域为住宅区内或周边地区,多以生活必需品零售为主,兼有少量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这些均为区域级商业点,服务规模小,影响半径低

(2)新城区发展商业力度与措施

新城区基于现阶段商业发展还较为落后的现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鼓励、刺激商业的发展。首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外商、外资进驻新城区采取合资、合作、独资等形式投资新城区各类项目,对引荐招商者给予优厚奖励;引荐国内投资者投资新城区生产性项目或商业零售、物流、会展、旅游、金融、保险类非生产性项目,投资规模达到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按实到投资额,给予引荐者1‰-5‰的奖励。其次,在管理方面,新城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服务方式,急商业所急,干商业所需,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商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保驾护航。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以为商业排忧解难和增强商业发展活力为基本任务,竭尽全力为商业搞好服务,切实帮助商业活动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为商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三章商业区规划的目标与定位

第十一条规划定位

根据平顶山市以能源、化工为主的工业基地,豫西南地区中心城市这一城市定位,结合东扩、西进、适度向北、积极向南这一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应着力于将平顶山新城区商业打造为豫西南地区核心商业区之一,使其建设成为能够集中体现现代化商业中心特征和现代化商业的标志性地区。

第十二条发展目标

1、总目标

到2020年,争取实现平顶山新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0亿元,努力保持并超过平顶山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年18.36%的增长率。提升商业中心的服务功能,完善与优化业态结构,增强其对区域的辐射和带动效应使得平顶山新城区商业职工心成为覆盖率高、通达度强、联系性好的现代化商业区。

2、具体目标

在整个新城区形成以一轴为带动,两大商业发展带为支撑,三大商圈为核心的平顶山商业发展整体空间格局,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大中型零售商业网点、商业街、行政办公写字楼的建设,完善网络化、信息化以及现代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平顶山新城区现代商贸业快

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1)商业中轴的策动作用,连接东西两大商业带,使得三大商圈连为一个有系统、有分工有特色的有机整体。从而覆盖整个平顶山新城区、吸引老城区、带动周边地区甚至整个豫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2)通过发挥两大商业带的辐射作用,使得东西方向细长的新城区在各个位置,尤其是左右距城中心较远的地方能够位于商业带的辐射范围之内,在连接三大商圈的工程中也起着重大作用,为新城区整个商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通过发挥核心商圈强大的商业竞争力和高端服务能力,使全区的商业业态结构、服务水平、整体商业氛围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在增强其整体商业氛围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带动作用,实现整个豫西南地区经济腾飞。

(4)规划末期,形成以休闲娱乐、零售、文化办公等不同侧重点的商业核心,形成业态类型丰富、层次结构优化、空间布局合理、服务功能多样、经营管理独特的现代化商业标志性区域。

第四章商业总体空间布局

第十三条总体空间布局

平顶山市城区是“一市双城”的城市结构形态,其中新区是城市建设的重点,是城市空间重点扩张方向。该区以行政办公、教育科研为主导,集居住、旅游、商业等于一体,“繁荣、开放、文明、秀美的现代化工业新城”。依据决定商业区规划各因素的权重,将构建平顶山新城区“一轴集聚、两带辐射、三圈协同”多点多特色的商业空间格局。

1、沿龙翔大道发展轴

(1)、规划范围

新城区商业规划轴线沿龙翔大道两侧分布,东起河南城建学院北门路口向西南延伸与长安大道相交一线。途经崇文路、育英路、翠竹路、夏耘路等,全长四千米。

(2)、规划优势

——繁华程度

该区横贯整个新城区,将新城区分为面积大致相同的两部分,为新城区的核心部分,人流物流流通量大,周边多住宅区与商住区,并且为新城区教育科研文化区,自东至西依次有平顶山市工业学校、平顶山工学院、平顶山卫校、平顶山金世纪高级中学经过,为新城区最为繁华的核心部分。

——交通优势

新城区主干道为该区的中轴线,为双向六车道,绿线宽度达60米,输送人流物流能力强,通达度好。对外交通上,东端与宁洛高速公路相连,北与平宝大道平行,往西延伸到鲁山并与郑石高速相交,交通便利。

——基础设施状况

该区定位为平顶山教育科研、商业金融区,在整个新城区框架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平顶山市所做平顶山2001~2020新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上可以看到该区周围大片住宅区与教育科研区,水、电、气、热、通信等基础设施相当完备。

——人口状况

该轴线两侧人口密度较大,比较密集的学校与居住小区使其拥有了庞大的市场,特别是区内的三所大中专院校,对于拉动消费具有重要的总用。

(3)、商业功能区

该区域集文化娱乐、商业金融等为一体,为零售主导型商业服务功能区。结合滨湖广场、长安大道等,以本区人口及周边风景旅游区人口为依托,在现状百货店的基础上,发挥其便利的交通条件,重点引进现代新型商业,大力发展专业店、专卖店等新型商业,形成以零售主导型商业服务功能区。

以龙翔大道形成新区东西向主要轴线,南部重在展示自然滨水景观,形成以餐饮广场、购物广场、滨水广场为主要支撑的现代休闲商

业服务功能区,适度建设综合超市和百货店,成为新城区南部的区域级现代休闲商业服务功能区。

(4)、发展定位

——新城区的规划商贸综合区是一种多功能、多业种、多业态的商业集合体。

——城市发展的功能轴线。新城中轴线将强化新城区城市形象,提高新城经济竞争能力。带动平顶山新城区现代商贸业高端化、强化现代新城区城市形象的发展轴和景观轴,体现“一轴集聚”效应。

——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员提供购物、商务旅游的商业轴,提供文化和旅游服务的公共服务轴。将促进商业商务功能形成空间集聚,带动总部经济的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

(5)、发展策略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快优化商业街的现代化功能,从硬件上增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认真贯彻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地客商投资,刺激本地经济快速发展。

——明确城市定位,注重特色经营,明确商业街的城市定位。鲜明的城市定位是商业街发展的依托。现代商业街必须反映当地经济、生活发展水平,符合城市发展规划要求,与城市发展整体规模相适应。它必须既反映城市的生产发展水平,成为展示当地经济建设新貌的窗口,又要反映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体现当地居民的消费时尚,满足

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加大管理的力度,提高管理水平

2、两大发展带

两带指的是沿未来大道发展带和沿贾庄、姬庄、小陈庄附近发展带。通过两带连接东中西三大核心商业圈,从而发挥其强大的辐射作用。两带确立有其自身的极大优势:

——繁华程度

较之中心发展轴,规划的两大商业带位于新城区较为边缘的地方,但由于新城区所具有的特定的东南-西北走向,使得两带同样不可或缺。同样是周边有高校与大量住宅区,同时兼备行政办公与休闲娱乐功能区,也使其成为新城区次级繁华带。

——交通条件

区域内具有完备的交通体系,且都沿城市主干道分布,在对外交通上,两大带均距高速公路较近,在与老城区和鲁山县联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础设施状况

两带所处地区为新城区住宅用地的主要分布区,并有高校和高科技产业区散布,给排水、电力工程、电信、燃气、热力等都在该区域有较好的规划设计。

——人口状况

住宅小区和高校、科技产业园等都是人口较为密集的地方,且人

口以较高素质、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年轻人为主,消费要求较大,市场广阔。

(1)贾庄-姬庄-小陈庄休闲商业发展带

1)规划范围

该休闲商业发展带以小陈庄为起点,经姬庄、贾庄一带,沿商业带两侧高科技产业园与居民区走向分布。

2)商业功能区

承接西北商圈的功能辐射,建设成富有新城和城郊经济特色的文化休闲商业发展带,以及服务该商业带周边居住和科研功能的商业区。

3)发展定位

依托沿线重要的居住区与高科技园区,结合新城区总体经济的发展,在现有基础上,加强业态优化调整,发展成为类型多样、结构健全、业态丰富、特色明显、层次分明的具有活力和联动效应的商业发展带。同时,通过西北商圈与龙翔大道发展轴连接起来,打造为新城区乃至平顶山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商业发展带。

4)发展策略

——加强西北商圈和龙翔大道发展轴的联系,打造东南西北轴线的商业景观带,发展休闲商贸旅游商业区。

——建设休闲商业中心,以休闲、餐饮、观光旅游、文化娱乐、购物和商务功能为主导正确引导解决商业发展中的问题,完善社区产业配套。

——借助商业发展,促进贾庄-姬庄-小陈庄三个“城中村”的改造,腾出空间发展现代商务和商业,形成浓郁的商业氛围。

——依托贾庄-姬庄-小陈庄休闲商业发展带侧面的高科技园区,高起点建设高科技的展贸中心和体验区,培育成集休闲、购物、娱乐、观光于一体的高科技产业旅游商品街。

(2)未来大道带型规划

1)规划范围:

该商业发展带北街龙翔大道,横穿建设路和平安大道,向南衍射几十千米之距,空间结构完整,地理优势明显,集体效应突出。

2)商业功能区:

未来大道北连建设路,而建设路是联系平顶山新城区和老城区的展览要道,因此未来大道能够把新老城区结合起来,同时最大限度的带动周围相关地区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其沿未区来大道形成一条发达的经济带。鉴于科技和交通方面的重要地位,因此可以在此规划高科技工业园区。

3)发展定位:

——规划为高科技工业园区,未来大道作为平顶山新城区重要的交通要道,具有高负荷交通方便的特点。

——平顶山学院作为平顶山重要的高等院校为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当地大学生的就业提供很好的机会。

——该商业带规划能够为高科技园区带动新城区的发展,提高在整个平顶山经济中的地位,为规划为高科技园提供了更好的机遇。

平顶山市新城区商业区规划

平顶山市新城区商业区规划

平顶山市新城区商业区规划 (2010~2020) 院系:环境与地理科学系 班级:零八级资环一班 组别:第四组 成员:李田园姜九玲蒋芳芳李传鹏 朱凡段冬冬申立勇刘兆辰

目录 第一章总则 (5) 第一条规划的编制目的 (5) 第二条规划的编制依据 (5) 第三条规划的指导思想 (6) 第四条规划的原则 (6) 第五条规划的范围和对象 (8) 第六条规划的期限 (8) 第二章新城区整体区域分析 (9) 第七条新城区区位 (9) 第八条交通优势 (9) 第九条居民消费能力 (10) 第十条新城区商业基础现状分析 (13) 第三章商业区规划的目标与定位 (15) 第十一条规划定位 (15) 第十二条发展目标 (15) 1、总目标 (15) 2、具体目标 (15) 第四章商业总体空间布局 (17) 第十三条总体空间布局 (17) 1、沿龙翔大道发展轴 (17) 2、两大发展带 (20)

3、三大商圈 (23) 第五章规划实施策略和措施 (27) 第十四条调控管理措施 (27) 第十五条制度保障 (28) 第六章附图、表 (30) 1、附表 (30) 2、附图 (3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的编制目的 为了实施“商业兴市”战略,促进平顶山市商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推进新城区商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整体功能,构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备的现代商业网络体系,结合平顶山市新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和今后商业网点发展趋势,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的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2004 3、《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原国家经贸委〔2001〕789号文件2010 4、《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规定》原国内贸易部1995 5、《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1991 6、《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2009 7、《平顶山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9 8、《平顶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2010 9、《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10

平顶山市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前言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促进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推进物流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因此,在《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中,国家将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交通条件、区域规划等因素,重点建设一批物流节点城市,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在此背景下,平顶山市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深入领会国家精神,加大力度推进物流产业的发展和物流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为平顶山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两型社会建设提供动力支持。 第一章规划背景及原则 1.1规划背景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国家产业振兴政策层面上有史以来第一个服务业的振兴规划,自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的物流集聚区规划、物流产业规划、配送中心规划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各地区对物流地产的开发成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亮点。 物流产业集聚区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从功能的角度看,物流产业集聚区包括8个功能——综合功能、集约功能、信息交易功能、集中仓储功能、配送加工功能、多式联运功能、辅助服务功能、停车场功能;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物流产业集聚区在优化经济结构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物流产业发展的角度看,物流产业集聚区能够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改善物流运营环境,促进物流业技术与服务的升级,提高物流的组织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转变物流运营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物流产业集聚区有利于土地资源的集约化使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根据《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家发改委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3-2020)(讨论稿)》《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河南省关于推进<推进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建设>,启动实施“五五工程”的会议精神》等政策文件精神,平顶山市提出要构 建“平顶山市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将其打造成为以综合物流,商贸会展为主,集电子商务、创业孵化、总部基地、商务办公,生活居住、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立足中原,辐射华中的功能复合,配套完善的

平顶山新城区

平顶山新城区概况 平顶山市新城区的规划勾画出东南——西北走向的历史文化和生态发展轴线。新老城区之间通过生态园这条生态廊道相连。新城区的规划范围是北至漯宝铁路,东至姚孟电厂,西至毛营军铁专用线,南至水库。气候:平顶山市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全市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平顶山一带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季风气候特别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平顶山市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已查明各类矿产57种。原煤总产量103亿吨,素有中原煤仓之称,保有储量80多亿吨,占河南省总储量的51%;铁矿总储量6064亿吨,占河南省总储量60.5%。是全国十大铁矿区之一;钠盐预测总储量为2300亿吨,可采储量10.8亿吨,平均品为89%,单层厚度平均达27米,盐田的开发及深加工已成为河南省的重要产业。平顶山境内水资源十分丰富,共有大中型水库174座,其中大型水库4座,总容量为20亿立方米。地上地下水总量32亿立方米,充沛的水资源为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用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平顶山市新城区的规划勾画了一条东南——西北走向的历史文化和生态发展轴线。新老城区之间通过生态园这条生态廊道相连。新城区的规划范围是北至漯宝铁路,东至姚孟电厂,西至毛营军铁专用线,南至水库,规划共分三个阶段:起步区7.6平方公里,近期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新城区的规划形态是带状,交通流量主要是东西方向,新城区与老城区之间距离10公里,通过6条城市道路和规划的轻轨交通相互联系,十分钟即可到达。向西通过2条公路和郑石(郑州至石人山)高速公路与鲁山县和宝丰县相接,北部的漯平洛高速公路出入口在新区起步区东部2公里处,通过此入口向东南20公里处即可接许平南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快捷顺畅的交通联系对新城区的建设必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新城区[平顶山市] - 经济 工业园区位于新城区西北部,以一类工业和仓储用地为主,主要发展无污染的高新科技产业,附带周边的商业金融设施及住宅产业,成为新城区发展的产业动力区。 新城区的给水、排水、电力、通讯、热力、燃气以及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工程规划也充分结合城市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确定管网走向和管线管径,做到一百年不落后,形成完备的市政基础设施系统。 新城区[平顶山市] - 市政 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区位于主干道纬一路以北,该区域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势,依山就势,将办公、商业旅馆、居住、文娱、社交游憩等功能组织在一起,塑造出功能齐全,交通便利,生态优美且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共空间。作为新城区的标志性建筑——市政大厦现已开工建设。市政大厦位于湖滨生态公园北部,背靠景色优美的中心公园,前面通过开阔庄重的中心文化公园和湖滨生态公园与水面相连,该区域以其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市政大厦的主导带动作用构成新城区的核心区域。核心区的建设是带动新区发展的又一切实举措。 居住区主要沿滨水地带布局。规划的一类居住用地主要结合地势兴建阶梯式山地住宅,使每一户都有较好的视觉效果,达到推窗见水的视觉享受。住宅层数以2——4层为主,适当兴建别墅式高档住宅,以丰富居住用地的开发层次。二类居住用地以建设4——6层的现代化住宅为主,适当点缀高层,每个居住区都充分结合现状自然地形与周围环境,引入生态化、智能化概念,创造出富有生命活力的现代环境社区。 新城区[平顶山市] - 教育 教育科研文化区位于新城区北部和起步区东部的锅底山一带。锅底山是平顶山师专新校区所在地,占地2000余亩,这里景色秀美,水库景色尽收眼底,是教书育人的理想用地。纬四路南侧从东至西分别为:平顶山市工业学校、平顶山工学院、平顶山卫校、平顶山金世纪高级中学,与纬四路北侧的文化居住用地一起构成新城区的教育文化景观轴线。平顶山工学院、平顶山师专和金世纪高级中学的建设都已初具规模,教育产业的发展对周边的文化、居住用地的开发利用必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香山寺风景区位于新城区北部,香山寺始建于东汉,传说观音菩萨在此修炼并完成汉化和女化过程的地方,在佛教界享有盛名。 水库风景区位于新城区南边的白龟山水库,这是一座碧波浩淼的人工湖泊,既有湖的秀姿,又有海的气魄,水域面积近70平方公里,库容可达9亿立方米。主要由湖泊景观、沙滩休闲带和水源保护区构成。

平顶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 全体会议纪要

平顶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 全体会议纪要 (一) [2011]11号 2011年10月20日下午,平顶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在市政大厦311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委员、市长陈建生主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派驻平顶山市规划督察员马四海,常务副主任委员、副市长王富兴,副主任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金山,副主任委员、市政协副主席史正廉,副主任委员、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厅级干部丁少青以及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成员、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有关专家及相关单位的同志出席了会议。现将会议研究确定的事项纪要如下: 一、规划拟建项目审核情况 平顶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共研究审核十七个规划拟建项目,经规划委员会成员和专家认真审核,原则通过十四个规划拟建项目。分别是: 1、平顶山市新华区焦店镇总体规划(2011-2030) 2、平顶山市邮政局新城区邮政生产综合楼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 3、平顶山市检察院办案、专业技术用房及平顶山市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

4、兴宇中科年产10000万平方米锂离子动力电池隔膜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 5、光明路北段西侧王庄村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6、北环路与一矿路交叉口西南角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 7、新南环路西段北侧石庙村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8、开源路与姚电大道交叉口西北角地块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9、平顶山新华区怡购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10、亚兴路北段路西湛河区程庄村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11、建设路与西杨村河交叉口东南角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12、开源路与矿工路交叉口东南角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13、姚电大道西段路南原市第一建材厂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14、湛北路与东安路交叉口西北角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未通过的项目是: 1、平顶山市机关后勤服务楼修建性详细规划 2、平顶山市气象局观测站、平顶山市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建设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3、中兴路和建设路交叉口人行天桥规划方案

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校园新增用地详细规划

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校园新增用地详细规划 一、项目名称 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校园新增用地详细规划 二、学院概况 河南城建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以城建为特色,工、管、理、文、法、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高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83 年的平顶山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校和1985 年成立的武汉城建学院河南分院;1993 年,武汉城建学院河南分院改建为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2000 年4 月两校合并成立新的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2002 年3 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平顶山工学院;2008 年11 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南城建学院。建校25 年来,共为国家培养3 万多名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学校坐落在平顶山市,占地面积1600 多亩,建筑面积58 万多平方米。主校区坐落在平顶山市新城区。学校面向全国29 个省、直辖市、白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5300 多人。设有土木工程系、市政工程系、环境工程系、管理工程系、规划建筑系、测量与信息工程系、电气与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生物工程系、化学化工系、建筑环境系、外语系、数理系、法律系、体育部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6 个教学单位。有36 个本科专业、10 个专科专业,涵盖六大学科门类,基本形成了城建类专业体系。 学校以“厚德、博学、慎思、唯实”为校训,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念,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不断强化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积极实施教学质量建设“六项工程”,取得了突出成绩。教学质量建设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2008 年,本科应届毕业生的研究生考取率达到巧%,部分专业达到33 %。我院被建设部确定为“国家建设类一级培训机构”。 三、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性质 四、建设基地概况: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校园新增用地位十平顶山市新城区内,校区用地面积188 亩,校园中心位置为东经122。04, 30 " ,北纬37。 31 , 45”。详见地形图。 五、各类建筑分区布局与规模 (一)各类功能区域建筑布局 新校园按功能分为教学区、文化体育活动区、生活服务后勤区、教工家属区,各功能分区间以景观、绿化、休闲区彼此相间和联系。 l 、教学区

平顶山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平顶山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班级 ——平顶山市的城市设计美学 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一个集约经济、科学、文化的空间系统,是一定地域中的经济实体、政治社会实体、科学文化实体的统一。城市设计美学与城市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应从审美角度研究城市的日常生活、人际关系、行为规范的问题,以及它们与城市设计、城市建设的关系,对探讨城市美学的构成和城市社会生活的审美价值标准有重要意义。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而对于城市营造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满足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所以美的城市成为了人们追逐的焦点,无论是想象的美还是感觉的美,都会让人因陶醉而向往的。城市规划是以满足社会的要求来做出发点的,其构思的中心就在于怎样构造意象、经营意向,而往上延伸还要体现审美的意象,也就是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让人最大限度的感受到美的存在,所以说城市功能的美是本质的,城市空间形态的美是必要的。审美的意象直接或者间接地来源于设计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美好向往。而其城市规划的思想,主要有体现城市的对称美、整体美。对于平顶山和深圳这样的城市,主要是体现城市的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和周围环境融合的一种思想,它同样有着自己的一种美,是一种自然之美和谐之美,同时实现了人对美的向往和美的追求。 城市的美由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宗教信仰和地区人民的审美情趣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在审美的过程中不能用一条标准来对待不同的城市,只要城市所具有的特征能在情感上打动人就是美的表现。纵观各国、各地区,由于多种原因他们对城市空间形态的美理解会有所不同,但他们不断追求自己心中美的城市是始终存

在的,这些想法造就了过去很多城市的辉煌和伟大,展现城市的美是城市规划者所追求的永恒主题。 1.平顶山总体美 平顶山市的美: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西靠伏牛山,东接黄淮平原。平顶山市自然环境优越。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农作物和动植物的生长。平顶山境内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三苏坟、风景如画的II 尧山自然保护区、集山、林、湖、城为一体的舞钢市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烟波 浩淼的昭平湖、著名旅游景区 有国家5A级景区---尧山、世 界第一大佛——中原大佛、风 景如画——画眉谷、北国小江 南——二郎山、中原最刺激的 漂流——尧山大峡谷漂流、中

平顶山市教育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招标文件

目录 第一章投标须知 (3) 前附表 (3) 1.总则 (4) 1.1.工程概况 (4) 1.2.资金来源 (4) 1.3.招标依据 (4) 1.4.投标人资格要求 (4) 1.5.招标围 (5) 1.6.投标费用 (5) 2.招标文件 (5) 2.1.招标文件的组成 (5) 2.2.招标文件的澄清 (5) 2.3.招标文件的修改 (6) 3.项目说明书 (6) 3.1.设计容 (6) 3.2.设计要求 (7) 3.3.主要技术指标 (7) 3.4.设计进度及围 (7) 3.5.其他 (8) 4.投标文件 (8) 4.1.招标文件容注意事项 (8) 4.2.方案设计成果及投标文件的容 (8) 4.3.投标有效期 (10) 4.4.勘察现场 (10)

4.5.投标文件的份数和签署 (11) 5.投标文件的密封和递交 (12) 5.1.投标文件的递交及密封与标志 (12) 5.2.投标截止期 (12) 5.3.投标文件的修改与撤回 (12) 6.开标 (12) 6.1.开标时间 (12) 6.2.无效投标文件的界定 (13) 7.评标 (13) 7.1.评标机构 (13) 7.2.评标原则及标准 (13) 7.3.评标容及 (14) 7.4.投标文件的澄清 (14) 7.5.投标文件的评介与比较 (14) 7.6.中标及非中标人的权利及义务 (15) 7.7.评标办法及细则(综合评估法) (16) 7.8.未中标的投标文件的处置 (20) 8.授予合同 (20) 8.1.合同授予的条件 (20) 8.2.招标人的权力 (20) 8.3.中标通知书 (20) 8.4.合同协议书的签署 (20) 第二章设计任务书 (21) 第三章合同条款部分 (21) 第四章图纸、技术规资料及附件 (26) 第五章投标文件部分格式 (27)

平顶山规划技术规定2014

平顶山市城乡规划管理若干技术规定 (讨论稿) 平顶山市城乡规划局

目录 1 总则 (1) 2 建设用地 (1) 3 建设工程 (4) 4 交通与市政工程 (9) 附件:建筑间距图 (17)

1 总则 1.1 【目的与依据】为了推进平顶山市城乡规划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及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结合平顶山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1.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和独立工矿区范围内的城市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规划管理及各项建设工程。 1.3 【授权解释】本规定施行中遇到的具体技术问题,由平顶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1.4 【技术修订】平顶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定期组织本规定的修订工作。 1.5 【未尽事宜】本规定未尽事宜,参照国家、省相关规范规定执行。 2 建设用地 一用地控制 2.1.1【确定用地性质和规划条件】建设用地的规划性质应依据已批准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 建设用地的规划条件应依据已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由市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后,确定规划条件。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除符合相关规范外,且应符合以下要求:

(1)享受城中村、旧城改造优惠政策的项目需经平顶山市城中村及旧城改造联席办认定并明确改造范围。保障性住房项目需经平顶山市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并明确建设范围。 (2)建设用地位于采煤塌陷区的项目,需编制《场地地基稳定性评价》和《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2.1.2【开发用地规模限制】开发的建设用地面积原则上不低于下表规定值。 开发地块建设用地面积下限值 建设项目类型居住建筑商业、办公类建筑工业、仓储类建筑用地面积下限值(m2)30000 6000 3000 开发地块建设用地未达到表中规定值的,因特殊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在符合本规定的相关要求,且不影响城市规划实施的情况下,由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核,报市政府常务会批准后可予以规划审批。 2.1.3【容积率限制】老城区改造项目容积率最高不得超过4.5,新建区住宅项目容积率不得超过 3.5,纯商业项目除外。建设项目未达到上述要求时,且不影响城市规划实施的情况下,由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核,报市政府常务会批准后可予以规划审批。 2.1.4【绿地率】绿地率是指建设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用地总面积的比例。 各类新建建设项目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居住项目绿地率不应低于30%; (二)单位庭院绿地不应低于30%,其中行政办公、文化娱乐、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科研设计、特殊用地等建设项目,绿地率不应小于25%;

《南阳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

《南阳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一.区位 南阳新城位于南阳城区东侧,北至南阳北绕城高速、南至秀海湖生态廊道、东至兰南高速和郑万高铁、西至白河。处于宁西发展走廊与焦柳发展走廊的交汇处。 区位图 二.编制背景 本轮规划修编立足于新时代、新需求,围绕“新动能、新空间、新标准”三大亮点展开,对标雄安新区的先进理念,实现空间精明增长和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城镇化。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南阳“重要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更好地诠释“满城绿色半城水”主旋律,达到“独树一帜、刮目相看”

的要求,经市政府批准,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委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南阳市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编制工作(以下简称《南阳新城区总规》)。期间,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分别征求了南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厅级离退休老领导及市直有关部门的意见。2018年3月29日,《南阳新城区总规》成果通过了市政府组织的专家论证,经修改完善后,目前已完成《南阳新城区总规》(草案)的编制。 三.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北至绕城高速、南至商务中心区南边界、东至兰南高速和郑万高铁、西至白河,规划面积95.76平方公里。研究范围:南阳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域,面积约为7225平方公里。 四.规划期限 近期为2018-2020年,远期为2021-2035年。 五.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发展条件 一.现状分析 1.1自然条件与资源 地形地貌: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

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 气候气象:南阳地处北纬32°17′-33°48′,东经110°58′-113°49′,属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水文资源:市内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水系,全市主要河流有丹江、唐河、白河、淮河、湍河、刁河、灌河等,水储量、亩均水量及 人均水量均居全省第一位。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 在地,也是淮河的源头。 旅游资源:南阳中心城市相继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内乡县衙、西峡灌河漂流、卧龙岗武侯祠等被批准为国家4A级景区。 老界岭、恐龙遗迹园等被批准为国家5A级景区。 1.2人口与社会经济现状 人口现状:全市总人口1194.23万人,人口总量居全省首位。2017年全市总人口为1194.23万人,常住人口为1005.02万人。与2016年末相比,总人 口增加5.76万人,常住人口减少1.85万人。全省每9人中有1个南 阳人。截至2017年底,南阳总人口为1194.23万人,比2010年第六 次人口普查时增加了35.82万人,人口总量居全省第一位,占全省总 人口的11%,也就是说,全省每9人中有1个南阳人。有4个百万级 人口大县。截至2017年底,邓州市、唐河县、方城县和镇平县总人 口分别达到178.6万、145.95万、110.17万和104.3万,四县(市) 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45.1%;桐柏县、西峡县总人口不足50万人, 分别为48.24万人和47.44万人。人口最多的邓州市占全市总人口的 15.0%,人口最少的西峡县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不足4.0%。人口流动 情况。2017年全市流动人口(离开本乡镇半年以上人口)总量达到 265.1万人,占总人口的22.2%。在全部流动人口中,流出市外人口 为189.21万人,其中流出省外142.9万人。随着南阳市经济发展和社 会进步,吸引外来人口能力逐步增强。据测算,市外来宛居住半年以 上人口为3.4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0.29%。人口的城乡分布情况。2017 年南阳市城镇居住常住人口448.9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44.67%, 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在全市常住人口中, 0至14周岁人口占24.75%,15至64周岁人口占63.39%,65周岁及 以上人口占11.86%。与2010年人口普查相比,0至14周岁人口比重 增加1.98个百分点,15至64周岁人口比重下降5.38个百分点,65 周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加3.4个百分点。 经济与产业:2017年全年全市生产总值3377.30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3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227.46 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1097.04亿元,增长10.2%。三 次产业结构15.1∶44.8∶40.1。主导产业提质增速。2016年全年 工业投资1764.82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六大高成长性制 造业投资1015.50亿元,增长9.8%;高技术产业投资190.19亿元, 增长16.6%;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379.80亿元,增长0.8%。产业 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2016年全市13个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 184.96万平方米,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66个,固定资

平顶山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平顶山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 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进行深度剖析,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绿地总面积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专题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 (1) 第二节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平顶山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平顶山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平顶山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平顶山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平顶山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平顶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暂行规定

平顶山市城市规划管理 技术暂行规定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平顶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平顶山市城市规划区内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合理使用城市建设用地,科学利用建筑空间,保证城市规划实施,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平顶山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规定、规 范,结合平顶山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平顶山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以及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类建设工程 的规划管理。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生活居住建筑工程,系指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室外装饰装修,包括民用住宅和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医疗病房、集体宿舍、招待所、旅馆等建筑。 第四条各项建设应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设计,应符合本规定。 各项建设工程应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按城市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适建范围 第五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 准》(GBJ137-90)分类如下R:居住用地 C:公共设施用地 M:工业用地 W:仓储用地 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G:绿地 D:特殊用地 (一)居住用地(R),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用地。 1、一类居住用地(R1),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2、二类居住用地(R2),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 地。 3、三类居住用地(R3),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 叉的用地。 (二)公共设施用地(C),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 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行政办公用地(C1),指行政、党派和团体等机构用地。 2、商业金融业用地(C2),指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旅馆业和市场等用地。 3、文化娱乐用地(C3),指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团体、广播电话、图书展览、游乐等设施用地。 4、体育用地(C4),指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不包括学校等单位内的体育用地。 5、医疗卫生用地(C5),指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等用地。 6、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指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学研究和勘测设计机构等用地,不包括 中学、小学、和幼托用地,该用地纳入居住用地(R)。 7、文物古迹用地(C7)。 8、其它公共设施用地(C9)。 (三)工业用地(M),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1、一类工业用地(M1),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2、二类工业用地(M2),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3、三类工业用地(M3),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平顶山老城区中心区调研报告

《城市规划原理》 中 心 区 调 研 报

告 题目:平顶山市老城区中心区调研报告 院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专业:城市规划 姓名: 学号: 平顶山市老城区中心区调研报告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一、调研时间:2013年11月22日星期五 二、调研方式: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调研 三、调研区位: 该区域位于建设路以北,矿工路以南,劳动路以西,体育路以东四、调研目的:

通过对中心区的实地考察,对中心区的结构与形态的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中发现现有结构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从而使城市的管理部门对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改进,以便在更大程度上为广大市民服务。 五、土地利用现状及空间特点: 通过调研发现,平顶山市区中心区设置混合的用地功能,商住结合,实现聚集效益;建设路直达东部高新区与西部新城区,加强了新老空间联系,塑造统一的大空间系统。同时,针对旧城现状的特殊性,对确定改造的用地进行综合改造;对现状保留用地重点进行城市环境品质的建设和场所感归属的营造,空间特点上形成错落有致、和谐统一的城市空间。 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心区布局结构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有的还相当突出,具体表现为: 1、原来规划的关联性和可达性不强,割裂了城市片区之间的联系,忽略了对城市整体功能的优化和各片区的资源共享; 2、配套建设跟不上,生态环境差,服务功能不完善,道路拥挤; 3、城区建设发展不平衡,中心区建设缺乏地方特色,建设精品少,城市风貌在建筑、绿化、通道、色彩等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整体搭配和协调,没有体现出中心区特色城市内涵和文化品位,中心区的商业地位和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 细部分析: (1):步行街分析: 1、步行街经营状况不理想,经营管理方宣传力度不够,促销形式单一,活动效果不明显。 2、交通条件不利,被三条马路阻隔于成熟商圈之外。交通方便对形成一条好的商业街至关重要,决定着其能够辐射到的周边区域,客流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整个商业街的发展。 3、商业配套设施不完善。 4、步行街缺乏地方特色,建筑千篇一律、商品形式统一。 5、步行街东西两端衔接不够,人流不能大量聚集,而且被中兴路隔断人车混行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2)交通分析: 车辆随意停放中国式过马路 当前市区中心区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一是城市道路网络不完善,车辆分流难以实施,各类车辆混杂无序,路人素质有待提高,杜绝中国式过马路。二是尚无大型停车场。机动车辆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公共场所随意停放,甚至占用盲道,使本就不宽的道路变得更为狭窄和拥挤。三是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二)公共交通市场管理不规范。虽然我市公共交通车辆处于基本饱和状态,但由于公交线路设置不科学、公交班次间隔时间过长、公交站点不足、人流高峰期班次频率不高、夜间营运

《平顶山市全域规划(2017-2035)》专家评审会报道(

《平顶山市全域规划(2017-2035)》专家评审会在新城区蕴海锦园大酒店举行,会上原则通过了该规划方案。 据介绍,全域规划是以行政区为规划范围,统筹协调全域城乡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规划。全域规划项目的规划范围为平顶山市域范围,包括中心城区范围和石龙区、舞钢市、汝州市、宝丰县、叶县、郏县和鲁山县,市域总面积7882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范围包含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新城区、高新区的管辖范围,面积共约466平方公里。 明确新时代平顶山“三步走”发展战略 根据该规划设计,2020年将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GDP在全省排名前1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8%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2%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8%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创建国家级及省级传统村落16个。 2035年,将我市全面建成体现新发展理念的中原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GDP在全省排名前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1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60%以上,城镇化率达7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创建国家级及省级传统村落20个。 2050年,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平顶山,成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全国典范。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2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70%以上,城镇化率达到8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 此外,规划还明确了我市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强伏牛山地生态区保护和采空区生态修复;依托生态、文化资源特色,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提升城市宜居度,转变城市形象,彰显城市特色,实现从“煤城”向山水名城、文化胜地、宜居居家园转型发展;建设10个山水大景区和10个特色旅游文化小镇。 将平顶山融入全国交通圈 交通方面,将我市建成与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相适应的豫中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到2050年,平顶山市主城区至市域内其他城镇实现90分钟可达;平顶山中心城市发展区城镇群体系内各个重点镇之间实现60分钟可达;平顶山市主城区至平宝叶鲁核心区各个城市组团及重点镇实现30分钟可达;高速及一级、二级公路要贯通全部县域以上级别的中心城市,二级或以上公路贯通全部重点镇,三级或以上道路贯通全部一般镇。 综合交通规划策略,重点建设中心区城镇群公路网络,引导“平宝叶鲁核心区”的定向集中发展。重点加强构建平顶山市区、宝丰县、叶县与鲁山县等主副核心构成的中心城市发展区的各等级道路网络建设,加强建设外围山区各个城镇、旅游区与高速公路、国道的对接;充分利用现有以及规划的八条高速公路、五条国道,构成平顶山市域内部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外围山地区域的城镇以及旅游区,加强其与高速公路、国道的顺畅对接。 同时,加强公路、铁路客货运站、机场等重大对外交通枢纽集疏系统与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核心城市对外辐射通道,保证城市对外联系的畅通,建成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主动接入郑州国家交通枢纽,进入郑州一小时交通圈;加快郑万高铁建设,接入京九铁路、郑西

小区规划文本

小区规划文本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第一部分:说明书第一章现状概况 平顶山市桃花园小区,全部地块位于平顶山新城区,距离市委大楼约为1000多米,周围环境优美,公共设施齐全,绿树成荫,又有白龟山水库为映衬,非常适合居住。地块南低北高,真好造成观湖的效果。 第二章规划依据 一、平顶山市新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二、平顶山市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三、《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版》(GB50180—93) 第三章规划设计宗旨与原 则 一、规划设计宗旨 本次规划充分考虑自然状况、人文景观、市政设施等方面的条件,创造一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的新型、多功能小区。 二、规划设计原则 1、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规划按照超前性、先导性的原则达到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 2、贯彻“生态城市”原则。力求塑造有幽雅生活环境、深厚文化内涵。经济舒适、个性鲜明的花园生活空间。 3、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空间环境为目标创造布局合理、功能合理、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居住区。 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 创造富有特色的居住小区、居住空间、景观和生态环境、有利于城市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建筑与环境的一体化,和谐共生。从建筑的布局形式、空间尺度、环境氛围营造亲和人情味。

第五章规划设计构思 通畅便捷的道路交通,流动交融的景观体系,连绵不断的绿化体系,气和温馨的家园气氛。 第六章专项分析 一、区位分析 该小区位于平顶山市新城区纬二路上,距离市委大楼1000多米,南邻白龟山水库,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非常适合居住。在该小区的周围还有比较齐全的公共设施,是居住的首选之地! 二、道路交通分析 该小区的道路分为三个等级,小区级道路—组团级道路—宅前路。小区级道路宽15米,红线宽度为18米。 组团级道路宽8米,红线宽度为12米。 宅前路为3—4米。 小区的道路分级明确,交通流严格按照规范通而不畅、而不穿的原则。使得小区拥有良好的道路状况。主入口是分别位于纬二路的两侧,为人行道。另有二个车型出入口供汽车出入。 三、功能结构分析 该小区可分为一个中心、四个片区、一条景观轴线。在小区的中心布置有会所公建和高层建筑,由此围合成小区的中心。在中心设有中心广场。 在小区的南部设有小学校,供该小区和周围小区的居民使用。在小区的内部,东侧设有一个幼儿园,供小区内部居民使用。 在纬二路上分布着沿街商业,小区的居民和外部的行人使用。四、景观绿化分析 小区的景观绿化可以分为一个中心、两条轴线、多个中心庭院。 小区以中心广场为中心向外辐射,在由一条车行轴线和一条人行景观轴线贯穿整个小区。形成幽

平顶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暂行规定

平顶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平顶山市城市规划区内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合理使用城市建设用地,科学利用建筑空间,保证城市规划实施,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平顶山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规定、规范, 结合平顶山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平顶山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以及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类建设工程 的规划管理。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生活居住建筑工程,系指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室外装饰装修,包括民用住宅和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医疗病房、集体宿舍、招待所、旅馆等建筑。 第四条各项建设应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设计,应符合本规定。 各项建设工程应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按城市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适建范围 第五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 准》(GBJ137-90)分类如下R:居住用地 C:公共设施用地 M:工业用地 W:仓储用地 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G:绿地 D:特殊用地 (一)居住用地(R),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用地。 1、一类居住用地(R1),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2、二类居住用地(R2),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3、三类居住用地(R3),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叉 的用地。 (二)公共设施用地(C),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 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行政办公用地(C1),指行政、党派和团体等机构用地。 2、商业金融业用地(C2),指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旅馆业和市场等用地。 3、文化娱乐用地(C3),指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团体、广播电话、图书展览、游乐等设施用地。 4、体育用地(C4),指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不包括学校等单位内的体育用地。 5、医疗卫生用地(C5),指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等用地。 6、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指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学研究和勘测设计机构等用地,不包括中 学、小学、和幼托用地,该用地纳入居住用地(R)。 7、文物古迹用地(C7)。 8、其它公共设施用地(C9)。 (三)工业用地(M),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1、一类工业用地(M1),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2、二类工业用地(M2),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3、三类工业用地(M3),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四)仓储用地(W),指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1、普通仓库用地(W1),指以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平顶山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城 市 设 计 案 例 分 析 班级

——平顶山市的城市设计美学 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一个集约经济、科学、文化的空间系统,是一定地域中的经济实体、政治社会实体、科学文化实体的统一。城市设计美学与城市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应从审美角度研究城市的日常生活、人际关系、行为规范的问题,以及它们与城市设计、城市建设的关系,对探讨城市美学的构成和城市社会生活的审美价值标准有重要意义。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而对于城市营造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满足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所以美的城市成为了人们追逐的焦点,无论是想象的美还是感觉的美,都会让人因陶醉而向往的。城市规划是以满足社会的要求来做出发点的,其构思的中心就在于怎样构造意象、经营意向,而往上延伸还要体现审美的意象,也就是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让人最大限度的感受到美的存在,所以说城市功能的美是本质的,城市空间形态的美是必要的。审美的意象直接或者间接地来源于设计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美好向往。而其城市规划的思想,主要有体现城市的对称美、整体美。对于平顶山和深圳这样的城市,主要是体现城市的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和周围环境融合的一种思想,它同样有着自己的一种美,是一种自然之美和谐之美,同时实现了人对美的向往和美的追求。 城市的美由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宗教信仰和地区人民的审美情趣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在审美的过程中不能用一条标准来对待不同的城市,只要城市所具有的特征能在情感上打动人就是美的表现。纵观各国、各地区,由于多种原因他们对城市空间形态的美理解会有所不同,但他们不断追求自己心中美的城市是始终存在的,这些想法造就了过去很多城市的辉煌和伟大,展现城市的美是城市规划者所追求的永恒主题。 1.平顶山总体美 平顶山市的美: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西靠伏牛山,东接黄淮平原。平顶山市自然环境优越。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农作物和动植物的生长。平顶山境内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三苏坟、风景如画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