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聋校自然常识教案

聋校自然常识教案

聋校自然常识教案
聋校自然常识教案

聋校自然常识教案

【篇一:六年级自然常识】

六年级自然常识

第1课溶解

1、什么叫做溶解?

答:像食盐和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了极小的、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23、学会这几个词

溶解食盐高锰酸钾搅拌

第2课怎样加快溶解

1、怎样用最快的速度配制一杯糖水?

答:①要搅拌

②用热水

③糖要用颗粒小的

2、被溶解的物体。

3、学会这几个词

加快溶解热水碾碎

第3课水的净化(一)

1、 2、

3、什么叫做沉淀法?

答:在水中加入混凝剂,如明矾等,用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微粒,使它们聚集起来,并沉到水底。这种方法就是沉淀法。

第4课水的净化(二)

1、

2、学会这几个词

过滤漏斗消毒杀菌

3、请你说出几种常见的消毒方法

答:①把消毒药品放入水中,可以杀菌,常用的消毒药品有漂白粉等;

②把水煮沸,也能杀菌;

③用紫外线照射也可以杀死水中的细菌。

第5课生活用水

1 的。

2、学会这几个词

生活用水自来水输送

第6课地球

1、

2、

3、

道,长约四万千米。

4下是南。

5

6、在地球仪上,蓝色代表海洋,黄色代表陆地。

7、在地球表面,70%30%辽阔的平原、蜿蜒曲折的河流和大大小小

的湖泊。

8

9、地壳是由一层层坚硬的岩石构成的,陆地处比较厚,平均约35

千米;海底处比较薄,平均约六千米。

10

第7课火山

1、

2、什么叫做死火山?

答:有的火山喷发后一直没有在喷发,叫死火山。

3、什么叫做活火山?

答:有的火山每隔一段时间还要喷发,叫活火山。

4、火山喷发会带来哪些灾难?

答:火山喷发能污染空气,烧毁森林,毁坏农田,覆盖村庄、城市,给人带来灾难。

5火山爆发会带来哪些好处?

答:在岩浆上升和喷发过程中,会形成铁、铜、金刚石、硫磺等多

矿藏。

6、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地壳越到深处压力越大。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回沿着

地壳的裂缝上升。上升的岩浆,有的因温度逐渐降低而冷却成岩石,有的则可能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7

8

9、学会这几个词

火山压力岩浆喷发

第8课地震

1、8、0级大地震。

2

3、1976年,我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的大地震,使整个城市变成废墟,死伤几十万人。

4、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

答:地壳是由一层层岩石构成的。下层的岩石收到上层岩石的沉重压力,越到深处受到的压力越大。当岩层受到巨大的压力时,会发生褶皱。当岩层褶皱很厉害是就会断裂。岩层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起来,这时就会发生地震。

5、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答:①岩层断裂

②火山爆发

③岩层陷落总之,地震是由于地壳内部的变动形成的。

6界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

第9课岩石的风化

1、坚硬的石块,在反复受热、受冷的涨缩变化中,会受到破坏。

2、

3、

4、学会这几个词

5、风化长期破坏崩裂粉碎

第10课卵石

1、在自然界中,什么地方有卵石?

答:卵石大多分布在河道中、河滩上,或曾经是河的地方;海滩上也可以看到卵石。

2、圆的。

3、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答:它们是由海水的搬运、冲刷形成的。

4、学会这几个词

卵石流水搬运磨圆

第11课地层

【篇二: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教案】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教案《雨》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智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是怎样运用比喻、拟人和展开想象等方法把内容讲具体。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景象的兴趣.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景物的方法。

2.练习把句子说具体、说形象、说生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景象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运用比喻、拟人和展开想象等方法把内容讲具体的。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雨的。(板书课题、出示课件)

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出示课件)。

带着问题齐读课文。

一、讲授新课

问:请一位同学说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雨的?

—雨前、雨中、雨后

(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如果按照“雨前、雨中、雨后”应该怎样给课文分段?

(出

示课件)

1。学习第一段(出示课件)

(找一位同学读第一段)

问: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雨呢?(—夏季)

问: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出示课件)

(板书:闷热、暗、狂风)

过渡:这是夏季阵雨前的天气特点,那雨中又是什么景象呢?我们

继续学习课文。(出示课件) 2,学习第二段

(齐读课文)

“一会儿”说明了什么?

(—说明雨来的急,这也是夏季阵雨的特点)

“粗大的雨点落下来,打的玻璃窗叭叭直响”是作者???

(板书:听、叭叭)

阵雨刚来的时候,是粗大的雨点,那么雨越下越大又是什么景象呢?谁愿意来读一读?

这是作者???

(板书:看)

作者在看的时候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板书:天地之间、屋顶、房檐、地上)

作者在描写雨中景物时,你认为哪句话写的最好?为什么?

作者在详细描写雨中情景的时候,运用了很多比喻句。在本册课文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比喻句,哪位同学能说个比喻句。

作者在这里运用比喻,把夏天阵雨的雨中景色写得很具体,使我们

深切地感受到了雨中景色的美。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课件)作者把雨中景色写得形象、具体、生动,那么谁能把雨中景色复述

一下呢?

我们接着往下学习。

“真是一场及时雨呀”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我仿佛看到”是不是真的看到?

—不是,是想到的。

(板书:想)

作者看到雨中的美景,想到了“渴极了的??”,玉米苗会不会咕咚咕

咚的喝水呢?这里是把玉米苗当作什么来写的?这是我们以前学过

的什么修辞方法?(出示课件)

小结:这场雨流进了大田,流进了果园,流进了人们的心窝里,说

明了大田里的庄稼需要水,果园里的果树需要水,人们呢,热切的

盼望着下雨,现在下雨了,人们心情怎么样呢?所以说:真是一场

及时雨呀。

(板书:及时雨)

读到这里大家的心情怎么样呢?(—高兴)(出示课件)我们也和

小作者一样,心情特别高兴。那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过渡:夏季的雨就像小孩子的脸,一会儿狂风暴雨,一会儿阳光灿烂。那么雨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课件)

(教师读,学生默读)

3、学习第三段

问:雨后是怎样的景象?

—空气清新、杨树柳树美丽极了。

我们看看课文中小作者是怎样写的?

(出示课件)

比较:哪一组句子写的好?为什么?

复述课文。

[渗透德育]:空气是这样清新,树木是这样美丽。让人的心情非常舒畅。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到蓝蓝的天、清清的水,绿绿的小草,鲜艳的花朵,心情是不是很好?所以同学们平常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身边美好的景物,并把你观察到、体验到的美和大家共同分享。

(板书:美丽极了)

总结:分析完了课文,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整篇文章。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是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叙述顺序来写的。写雨中景色时,是从远到近观察的,远看雨“像天地之间悬挂的珠帘”,近处是从上到下观察的,先看屋顶,再看房檐,后看地上,并且还运用了比喻、拟人、想象,使课文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文时,也要注意运用这些写作方法。现在是冬季,不久就会下雪,老师期待着在大家的作文中看到美丽的雪景。

巩固练习:

1.从学过的课文中再找出两个比喻句,并说一说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狂风一()清香

一()小溪一()水花

一()薄烟一()大雨

3.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1)空气清新

__________________

(2)杨树、柳树美丽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

【篇三:聋校语文《太阳》教案】

《18 太阳》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和太阳

和人类的关系。

课文共有八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段。

第一段(1--3)讲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很热。第一段在介绍

太阳的特点是,运用了数字、假设、比较、比喻等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段(4--8)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密切。

这两段在内容上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

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也才有我

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2)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3、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多读课文,激励学生读中想、读中悟、读中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2)有表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说明方法。

三、学情分析:

聋哑学生因听力丧失,接收的信息很少,知识贫乏,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特别是本班b类学生较多,智力更差,学生在

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因而学习本文,要注重

联系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学过的常识

知识,并补充一定的科学知识,利用好这些感

性经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科学兴趣。

四、设计理念:

把学习主动权充分放给学生,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愉

快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读中想、读中悟、读中交流,切实激

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扎实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五、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培

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六、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

解决策略:利用课件,让学生多读,帮助学生理解。

七、手语准备:

太阳、传说、寸草不生、抵得上、摄氏、估计、密切、生存、繁殖、远古时代、杀菌、预防、治疗、疾病

八、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大字课文、挂图、

查阅资料:有关太阳及其他星体的知识

九、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多媒体出示人类登上月球的照片)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

号飞船登上了月球,人类迈出了认识宇宙的重要一步。2007年10

月24日我国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那么,人类可以登上太阳吗?为什么?(学生发言)(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顺势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太阳的说明文,读完以后,你们会对太阳有更多了解。

板书:18 太阳 (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

现在同学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畅所欲言,师适时表扬学生,进行归纳:这篇课文就是围

绕太阳的特点及其与我们的关系来写的。板书:特点关系)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1、太阳到底有多远?

2、太阳到底有多大?

3、太阳到底有多热?

(三)细读课文,学习说明太阳的特点的方法

师:要想知道的更多,就要再细细读课文,看作者是怎样向我们具

体介绍的。(小组合作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小组分别汇报学习

情况(现在你能细细读懂了,就介绍给大家听听)。

远: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要走三

千五百年;坐飞机要二十几年。

①学生看课件填空: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的走,要走(三千五百年);坐飞机要飞(二十

几年)。

②同学们在括号里填的是什么?(数字)(提通过具体数字,太阳

离我们多远,我们就清楚了。这就是说明事物的一种方法:列数字。但数字必须是科学的,精确的。)

③为了介绍更清楚,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打比方:如果?步行?

坐飞机??这样我们了解的更清楚了。)(看课件)

大:我们看太阳,觉得它不大,实际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

等于一个太阳。

这用了什么方法来说明太阳?(列数字、比较)(看课件)

(师是要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脑子里要想象。注意表情。)

热:太阳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摄氏六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

的三千倍。(强调“估计” )太阳太热了,无法具体测量,只是推算

一个大概的数字。

再细心读读,看还用了什么方法?(比喻:太阳像个大火球。举例: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

读第一至三自然段,数字说明、比喻说明的地方重读,感受这样写

的好处。

(四)抓住关键词,了解太阳和地球的关系

1、师:今天太阳公公生气了,(课件出现太阳公公委屈的脸)因为煤炭夸自己本领大,与太阳没关系,你能帮他评评理吗?要求用上

关联词“有了??才有??”“因为??所以??”

生自由说。(要让学生充分发言)

2、师:(出示太阳公公高兴的脸)同学们知道的真多,太阳公公都笑了!老师现在再考考同学们。

课件展示:太阳与风、云、雨、雪的关系,展示太阳与人类健康的

关系。让学生讲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太阳和人类生活有关系、太

阳和动植物生长有关系、太阳和自然气候有关系、太阳和人类健康

有关系、)

(五)课堂总结

1、学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你想对太阳说什么?

(六)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太阳如果和地球距离如果再远点,或者再近点会怎么样呢?(让学生阅读课文后面阅读材料《妙不可言的位置》。)

2、有兴趣的还可以看《星球世界》

板书设计:

18 太阳

远人类生活

太阳特点大和人类关系密切动植物生长

热自然气候

人类健康

聋校语文第十八册教案

聋校语文第十八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正确理解,常用词会用; (2)理解句子意思、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能力;(4)背诵默写课文相应段落; (5)学习抓住人物形象的某个特征进行细致描写,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及熏陶。 (2)培养巩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2)有表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想,读中悟,读中交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本组课文是根据“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一重点训练项目选编的。讲读课文《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表达了作者渴望光明、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思想感情;《背影》表达了父子间的深切、真挚动人的亲情;《荔枝蜜》赞美了为建设美好生活而无私奉献的精神;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赞颂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这几篇课文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每一篇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特别是有表情的朗读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但本组课文白话现象较重,理解起来困难些。要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把文字解释通俗,并引导学生体会其文字的简介与准确,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表情地读出课文内容。 四、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1、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解决方法: (1)演示句意(充分利用多媒体、挂图、图片、

聋校数学第十三册教案

聋校数学第十三册教案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 在计算方面,教学分数加、减、乘、除法,分数加减、乘加、乘减、乘除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在应用题方面,着重教学简单的分数四则应用题。 教学要求 1、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3、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分数四则两步混合运算。 4、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5、使学生能够按要求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分数一、二步分数加、减法应用题,会解答分数乘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乘、除法以及四则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分数一二分数加减应用题,会解答分数乘法、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课时安排: 一、分数加减法(31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0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8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4课时 4.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7课时 5.整理复习 2课时 二、分数乘法(23课时) 1.乘法的意义和 计算法则 15课时 2.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4课时 3.倒数的认识 2课时 4.整理复习 2课时 三、分数除法(26课时) 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 计算法则 12课时 2.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 4课时 3.比 7课时

全日制聋校教材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全日制聋校教材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数的整除,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在数和数的计算方面,是在数的整除的基础上教学整数的一些性质,其中包括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第九册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 在几何初步知识方面,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教学目的: 1、结合本册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体积的含义,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3、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4、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理解能被2、 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5、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特征,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关于它们的一些计算;数的整除;分数的

意义和性质。 2、概念的教学。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1、语言的理解和应用。 2、分数的意义。 课时安排(总86课时):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26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3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5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二、数的整除(26课时) 1、约数和倍数…………………………………3课时左右 2、能被2、5、3整除的数……………………4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5课时左右 4、最大公约数…………………………………4课时左右 5、最小公倍数…………………………………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三、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9课时) 1、分数的意义…………………………………10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6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3课时左右

聋校语文第七册第19课《留言条》教案

19 留言条 教学内容:6个生字词、1篇课文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和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写留言条的格式,学会写留言条。 2、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留言条的能力。 3、按题目给出的要求写两张留言条。 教学重、难点:掌握写留言条的格式。能按题目给出的要求写留言条。 教学准备:写留言条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解法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预习课文 教学目的:学会本课6个生字和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们有事要出去,可爸爸妈妈又不在家,你们怎么办? 今天我们来学习19课《留言条》。板书课题:19 留言条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2、提出生字: liúwāng táng zhī dù hé 留言条汪老师唐龙通知杜小民集合 3、教学生字。 4、勾画出不懂的词语。 5、理解词语的意思。 6、读课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巩固练习。 1、读生字新词。 2、讲讲词语的意思。 四、作业:抄写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课后分析:本课的生字词比较少,而且意思也比较浅显,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

教学目的:能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写留言条要注意的事项。 教学过程: 一、复旧 看(听)写词语 留言条通知集合秋游提前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1)汪老师请唐龙通知谁?有什么事?(老师请唐龙通知杜小民,明天秋游的时间提前了。) (2)唐龙为什么写留言条?(因为杜小民不在家,所以唐龙写了一张留言条。)(3)写留言条要注意哪几点? 3、对照课文中的留言条,讲清留言条要注意的几点。 留给谁:杜小民 什么事:明天秋游的时间提前了,早晨七点三十分在学校集合。 谁写的:唐龙 日期:10月6日 4、朗读课文。 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 2、说说为什么要写留言条?写留言条应该注意哪几点? 四、总结课文。 留言条是有事去找人,但没有找到,来不及告诉他人的情况下写的一种便条。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告诉对方。 写留言条要注意:先写留言条留给谁,再写有什么事,最后写自己的姓名和日期。五、作业:读课文。 课后分析:学生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了解写留言条要注意的事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了解留言条的格式 教学目的:明确写留言条要注意的事项,了解留言条的格式 教学过程: 一、说说写留言条要注意哪几点 二、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1 1、读课文。

聋校一年级语文教案

聋校一年级语文教案 玉山县特殊教育学校廖学明 聋校一年级语文iang及其相关音节 教学要求: 1、学会发后鼻韵母iang的音。 2、会拼读iang的相关音节,理解“枪”、“两”音节配图的意义,掌握音节的口形,会打指语。 3、掌握iang的书写格式,会正确地抄写音节。 4、区别iang和ian的发音。 教学重点:复韵母iang的发音方法、口型和指语。 教学难点:会拼读iang的相关音节。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课件出示灰太狼的图片,问学生图上画的是什么?让学生拼读,并在黑板上写出音节。带学生读拼音“huītài láng”,重点复习láng的读音。问学生喜不喜欢灰狼到处喜羊羊,今天我们就学习和羊有关的拼音“iang”.师板书“iang”。 二、探究新知。1、读一读。让读能力好的学生自读,师再带读,开火车读,点名读。板书iang的四声“iāng、iáng、iǎng、iàng”先让能力好的学生读,在带读,再指名读。2、比一比。出示“ian和iang”“ang和iang”两组韵母,让学生两人一组来读进行比较,再请一组学生范读,再带领学生读。3、认一认。板书“yang”,告诉学生“iang和ang”的发音相同, 出示“羊”的图片,板书“yáng”,让学生读,带读。4、学一学。(1)学习音节“qiāng”, a、让学生观察,说说喜羊羊手里拿什么?b、师板书”q —iang ( )”,学生填空,拼读。c、师带读,齐读。(2)学习音节“liǎng” a、让学生观察图上有几只羊?(师指明二和两的意思一样。) b、师板书“l---( )

liǎng”,让学生填空,拼读。c、师带读,齐读。5、写一写。a、师带学生书空写“iang”。b、学生在拼音练习本上练习写“iang”,师巡视指导。c、指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其他学生注意看。 三、拓展延伸。1、读复韵母iang及其四声。2、填空。xǐ( )( )ná( ). 3、看图找拼音。课件播放图片,让学生找出带“iang”的拼音,并拼读出来。 4、找拼音。出示学生的名字卡片,让学生找出名字中带有“iang”的拼音的名字,并读出来。 四、课堂小结。出示喜羊羊图片,问学生喜欢谁,带学生读一读,教育学生要刻苦学习,不要懒惰。 五、布置作业。1、读iang及相关音节10遍。2、抄写iang及相关音节5遍。3、音节填空练习。q----iāng ( ) ( )-----iǎng jiǎng x---( ) xiāng

聋校数学第十五册教案一

第一章比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教学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第1页例1,完成练习一的第1-3题。 一、复习 1、什么是比? 两个数相除就叫做这两个的数的比。(板书)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 3、看看哪些比的比值相等?把相等的比写成等式 二、新授 1、学习例1 2、板书比例的概念 3、判断现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他们的比值是不是相等。 4、做一做 三、作业 完成练习一的第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第2页,完成练习一的第4-6题。 教学目标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

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一下什么叫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2.4:1.6和60:40 3、今天老师将和大家再学习一种更快捷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2页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和内项。(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80:2=200:5) 2、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 4 : 1.6 = 60 : 40 外项内项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3、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生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2)教师: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存在这样的特点呢? 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 (3)通过计算,我们发现所有的比例都有这个样的特点,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特点说出来?(可多让一些学生说,说得不完整也没关系,让后说的同学在先说的同学的基础上说得更完整.) (4)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教师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5)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 指名学生改写2.4:1.6=60:40 (= )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边问边画出交叉线)

最新整理聋校四年级下语文教案

最新整理聋校四年级下语文教案 学习者是启音部二年级学生,他们喜欢在一起玩玩画画,他们对各种绘画材料充满好奇。让他们在游戏中初步感受、体验美术媒材的特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也引导他们创造性地使用因此并不陌生,只是没有专门的研究制作过。其实学生对剪纸拼贴的东西都很感兴趣,而且他们大都比较大胆,创作出来的东西有时会有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美。只不过他们在色彩的处理,构图的安排上还需要老师进一步的引导,从而进一步提高画面的整体效果。 1按照学生能力分组: A组学生6人,已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的纸和笔性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前阶段学习过简单儿童画。运用剪刀的熟练度是缺乏的,所以,本课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地探索研究,尝试自主地完成课堂任务,并能熟练掌握运用剪刀的方法。 B组学生6能够有目的用蜡笔涂色,但构图的大小,控制的不到位,作业显得凌乱,对于运用剪刀的方法基本不会,通过本节课能鼓励学生学会用剪刀剪,并能完成本课任务。 重点:让学生能自主绘画出各种不同形状的鱼儿,提高学生的创 造能力,并能设计鱼身上的不同花纹。 难点:让学生用剪刀剪出鱼身上的花纹,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 教师:课题道具,学生用纸(A4纸,彩色纸),海底世界,课件 学生:剪刀,胶水,彩色纸,水彩笔, 学生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生:鱼 生:头、身体、尾巴、、、、、、

生:鱼的头上有眼睛和嘴巴 生:xx 生:xx 生:正方形、三角形 教师活动 激趣导入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师:那有谁知道鱼儿是有哪些部位组成的呢? 师:鱼是有头、身体、尾巴组成的,那鱼的头上有什么呢? 师:那你们有没有发现鱼身体的两边还有什么呢? 师:想我们一样是用手来游泳的,它们的名字叫鱼鳍,没有了鱼鳍,小鱼就游不动啦! 师:那我们来看一看海底世界到底有什么样子的小鱼呢? 师:这里有长长的菱形的鱼,这里有三角形的鱼,还有什么形状的鱼呢?我请举手的同学来说一说。 师:海底世界有很多很多不一样的鱼儿,现在同学们睁大眼睛来看一看,老师在做什么呢?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导入新课。 教学新授师:老师家里有切菜的刀,每天都要用它来切东西,现在老师就想把它变成一条可爱的鱼,看好啦,加上小鱼的鱼鳍,小鱼完成啦。师:老师用剪刀把小鱼的外形给剪出来,在用剪刀的时候,不可以随便剪刀别人,人后沿着画起来的边轻轻的剪下来。这样一条可爱的小鱼就出现在我们面前啦。 师:今天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怎么画一只漂亮的小鱼(贴课题)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画一条自己喜欢的小鱼的形状,要求是一只完整的小鱼儿,如果小鱼少了鱼鳍,它就游不动咯。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创作中(二)教学新授

聋校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教案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聋校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根据《全日制聋校语文教学大纲》、第六册语文教材和本班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本计划,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积极性,切实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他们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简析 全册教材分五个部分:1、看图学词;2、看图学文;3、课文;4、看图学文;5、课文。每个部分后面安排了一次基础训练。 看图学句共4篇,图句对应,借助图画学习句子,并逐步向看图学文过渡。看图学文共8篇,图文结合,借助图画理解语句的意思,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和观察图画的能力。课文共8篇,进一步提高了培养阅读能力的要求。基础训练共5篇,以本组课文内容为主,进行拼音、字、词、句的训练和读、写综合训练。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人,其中男生2人、女生3人。从学生的整体情况来看,他们对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句子的灵活运用方面显

得比较薄弱。当然,这一直是聋哑学生语言发展过程中的通病,也一直 是聋校语文教学的瓶颈所在。经过一个寒假,孩子们在学习习惯方面也有所滑坡。为了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我将主要从培养耳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培养他们看(听)话、说话、阅读和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内容大多选用耳聋学生生活中可见的题材,易学有用。通过本册的教学活动,主要是要加强耳聋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读句、写句能力,培养耳聋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要求 1、巩固提高认读汉语拼音的能力。提高复韵母、鼻韵母的拼读技能。能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会打手指语,能看懂学过的手指语。 2、识字167个,会听(看)、会读、会默写、理解词义。能把字写得端正,结构匀称。能用常用的词语说、写句子。积累词语。 3、能看听懂学过的句子。会说、写正确的句子。学会把句子写具体,会仿照课文中练习过的句式说、写句子。积累句子。

聋校语文第六册第7课《我的家乡》教案

7 我的家乡 教学内容:5个生字词、1篇课文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5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的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观察课文插图,提高学生有顺序观察的能力,理解句子意思和句子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3、会用“哪里的什么像什么”的句式说、写句子。 4、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5、能仿照课文,联系自己的家乡,说、写一段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能仿照课文,联系自己的家乡,说、写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教具准备:放大课文、词语卡片、挂图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5个生字新词 教学目的:学会本课5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扫除生字词障碍,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我的家乡》。那“我的家乡”在哪里?那个地方美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教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板书生字词: 月亮湾村子缓缓嬉水灯笼 3、领读词语,学习手势。 4、出示拼音,指导学生拼读、正音,注意“村”的发音。 5、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6、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湾、缓、嬉的书写。 7、讲解、交流词意。 月亮湾:地名。 村子:指图中的一群房屋,结合生活经验理解。 缓缓:慢慢的意思。 嬉水:联系生活,辅以动作。 灯笼:画简图示意,结合实际生活讲解。 8、读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三、巩固练习 1、识记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思考并回答:我的家乡在哪

里?那个地方美吗? 四、作业:抄写生字新词。读课文。 课后记:本课的生字词较少,教学中通过看图、结合生活经验讲解,学生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并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 教学目的:正确观察课文插图,提高学生有顺序观察的能力,理解句子意思。会用“哪里的什么像什么”的句式说、写句子。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看(听)写词语。 月亮湾村子缓缓嬉水灯笼 二、新授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词语之间的停顿。 2、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图文对照朗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3、自由读句子,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的家在哪里?月亮湾是个怎样的村子? (2)村子的前面有什么?河上有什么?河水怎样?河里有什么?鱼怎么样?河面上有什么?白鹅在干什么? (3)村子的后面是什么?山坡上种着什么?果树上结满了

聋校九年级语文第十八册教案

聋校语文第十八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正确理解,常用词会用; (2)理解句子意思、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4)背诵默写课文相应段落; (5)学习抓住人物形象的某个特征进行细致描写,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2、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及熏陶。 (2)培养巩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2)有表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想,读中悟,读中交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本组课文是根据“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一重点训练项目选编的。讲读课文《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表达了作者渴望光明、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思想感情;《背影》表达了父子间的深切、真挚动人的亲情;《荔枝蜜》赞美了为建设美好生活而无私奉献的精神;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赞颂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这几篇课文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每一篇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特别是有表情的朗读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但本组课文白话现象较重,理解起来困难些。要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把文字解释通俗,并引导学生体会其文字的简介与准确,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表情地读出课文内容。 四、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1、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解决方法: (1)演示句意(充分利用多媒体、挂图、图片、课件); (2)学生多读课文,相互交流阅读收获,相互启发,读懂课文。 五、应掌握的手语: (各课的生字新词,有手语教材) 六、教学课时安排:(共31课时) 第一课(6课时) 第二课(7课时) 第三课(6课时) 第四课(3课时) 读写例话(1课时) 基础训练1(6课时) 单元测试(2课时) 1、假如只有三天光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理解,常用词会用; (2)理解句子意思、课文内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写一篇读后感。 2、情感态度价值观:

聋校数学第十八册教案

聋校数学第十八册教案 第一单元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概念,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解 教学过程: 一、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 有甲乙两个数,它们的和是10,甲数的2倍比乙数小四,求这两个数。 解:设甲数为X,则乙数为10--X 2x+4=10--x X=2 10--x=8 甲数为2,乙数为8。 设甲数为X,乙数为Y X+Y=10 Y--2X=4 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 X+Y=10 Y--2X=4 X=2 Y=8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例P3 练习P5---- 二、作业: P5----1、2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教学目标:用正确的方法判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教学过程: 一、回顾。 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概念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P3---3 三、习题讲解。 P6----4、5

四、作业。 P6--4、5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代入消元法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甲、乙两数的和是25,甲数的2倍比乙数大8,求甲乙两数。解:设甲数为X,乙数为Y X+Y=25(① 2X-Y=8② 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由①得Y=25-X ③ 把③代入得 2X--(25-Y)=8 X=11 把X=11代入③ 得 Y=14 所以X=11 Y=14

练习:X+Y=25 2X-Y=8 二、作业: P11—2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理解代入消元法的指导思想,较熟练地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过程: 一、回顾代入消元法。 代入消元—— 二、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1、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Y或X。 (1)X+Y=-3 (2)2X+Y=5 (3)3X+4Y-1=0 (4)5X-2Y+12=0 解:(1)X+Y=-3 Y=-3-X (2)2X+Y=5 2X=5-Y X=5/2-1/2· y 略…… 2、练习。 P15—1

聋校四年级下语文教案

聋校四年级下语文教案 导读:学习者是启音部二年级学生,他们喜欢在一起玩玩画画,他们对各种绘画材料充满好奇。让他们在游戏中初步感受、体验美术媒材的特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也引导他们创造性地使用因此并不陌生,只是没有专门的研究制作过。其实学生对剪纸拼贴的东西都很感兴趣,而且他们大都比较大胆,创作出来的东西有时会有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美。只不过他们在色彩的处理,构图的安排上还需要老师进一步的引导,从而进一步提高画面的整体效果。 1按照学生能力分组: A组学生6人,已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的纸和笔性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前阶段学习过简单儿童画。运用剪刀的熟练度是缺乏的,所以,本课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地探索研究,尝试自主地完成课堂任务,并能熟练掌握运用剪刀的方法。 B组学生6能够有目的用蜡笔涂色,但构图的大小,控制的不到位,作业显得凌乱,对于运用剪刀的方法基本不会,通过本节课能鼓励学生学会用剪刀剪,并能完成本课任务。 重点:让学生能自主绘画出各种不同形状的鱼儿,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并能设计鱼身上的不同花纹。 难点:让学生用剪刀剪出鱼身上的花纹,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 教师:课题道具,学生用纸(A4纸,彩色纸),海底世界,课件

学生:剪刀,胶水,彩色纸,水彩笔, 学生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生:鱼 生:头、身体、尾巴、、、、、、 生:鱼的头上有眼睛和嘴巴 生:xx 生:xx 生:正方形、三角形 教师活动 激趣导入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师:那有谁知道鱼儿是有哪些部位组成的呢? 师:鱼是有头、身体、尾巴组成的,那鱼的头上有什么呢? 师:那你们有没有发现鱼身体的两边还有什么呢? 师:想我们一样是用手来游泳的,它们的名字叫鱼鳍,没有了鱼鳍,小鱼就游不动啦! 师:那我们来看一看海底世界到底有什么样子的小鱼呢?

聋校四年级下语文教案

聋校四年级下语文教案 学习者是启音部二年级学生,他们喜欢在一起玩玩画画,他们对各种绘画材料充满好奇。让他们在游戏中初步感受、体验美术媒材的特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也引导他们创造性地使用因此并不陌生,只是没有专门的研究制作过。其实学生对剪纸拼贴的东西都很感兴趣,而且他们大都比较大胆,创作出来的东西有时会有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美。只不过他们在色彩的处理,构图的安排上还需要老师进一步的引导,从而进一步提高画面的整体效果。 1按照学生能力分组: A组学生6人,已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的纸和笔性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前阶段学习过简单儿童画。运用剪刀的熟练度是缺乏的,所以,本课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地探索研究,尝试自主地完成课堂任务,并能熟练掌握运用剪刀的方法。 B组学生6能够有目的用蜡笔涂色,但构图的大小,控制的不到位,作业显得凌乱,对于运用剪刀的方法基本不会,通过本节课能鼓励学生学会用剪刀剪,并能完成本课任务。 重点:让学生能自主绘画出各种不同形状的鱼儿,提高学生的创 造能力,并能设计鱼身上的不同花纹。 难点:让学生用剪刀剪出鱼身上的花纹,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 教师:课题道具,学生用纸(A4纸,彩色纸),海底世界,课

件 学生:剪刀,胶水,彩色纸,水彩笔, 学生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生:鱼 生:头、身体、尾巴、、、、、、 生:鱼的头上有眼睛和嘴巴 生:xx 生:xx 生:正方形、三角形 教师活动 激趣导入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师:那有谁知道鱼儿是有哪些部位组成的呢? 师:鱼是有头、身体、尾巴组成的,那鱼的头上有什么呢? 师:那你们有没有发现鱼身体的两边还有什么呢? 师:想我们一样是用手来游泳的,它们的名字叫鱼鳍,没有了鱼鳍,小鱼就游不动啦! 师:那我们来看一看海底世界到底有什么样子的小鱼呢? 师:这里有长长的菱形的鱼,这里有三角形的鱼,还有什么

聋校数学七年级第十三册教案

聋校数学七年级第十三册教案 句容市特殊教育学校王露2015年9月——2016年1月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 在计算方面,教学分数加.减.乘.除法,分数加减.乘加.乘减.乘除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在应用题方面,着重教学简单的分数四则应用题。 教学要求: 1. 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3. 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分数四则两步混合运算。 4. 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5. 使学生能够按要求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分数一.二步分数加、减法应用题,会解答分数乘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乘、除法以及四则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分数一二分数加减应用题,会解答分数乘法.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课时安排: 一、分数加减法(31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0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8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4课时 4.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7课时 5.整理复习2课时 二、分数乘法(23课时) 1.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15课时 2.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4课时 3.倒数的认识2课时 4.整理复习2课时 三、分数除法(26课时) 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12课时 2.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4课时 3.比7课时

聋校语文第七册第20课

聋校语文第七册第20课 壶盖为什么会动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在理解自然段意思的基础上,懂得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理解课文内容。 2、使学生知道瓦特能发明蒸汽机,是同他从小善于观察爱动脑筋分不开的,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积极思考的习惯。 3、能正确回答思考练习第一题的两个问题。 教学重、难点:理解自然段的意思。懂得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教学准备:放大课文、挂图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重点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的: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会动的壶盖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壶盖为什么会动。板书课题:20 壶盖为什么会动 二、授新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

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句子和词语。 4、集体讨论,借助挂图,扫除学习障碍。 5、齐读课文。 6、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7、理解第一自然段。 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瓦特是怎样的人?(瓦特是英国一位有名的科学家。) 三、巩固练习:分组读课文 四、作业: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课后分析:本课中描写的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也有所思考的,故孩子们学习热情很高,对瓦特的故事也颇有兴趣,学习效果较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熟读课文,重点理解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目的: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瓦特能发明蒸汽机,是同他从小善于观察爱动脑筋分不开的,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说说第一自然段的意思。 二、授新 1、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1)瓦特小时候看到水开了,壶盖不停地跳动,他怎么样? (2)祖母是怎么回答他的?

聋校数学教案第九册

聋校数学教案第九册 【篇一:聋校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 一、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比较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十个 十个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基本掌握100以内的数 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了解个位和十位的意义,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表示 的意义,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及读、写100 以内的数。 3、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教学难点:数数接近整十时,下一个整十数该是几十。 三、教学课时数 8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数100以内的数”教科书第1页上的例1和第2页上的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一的第1~4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10个一是 十、10个十是一百。并能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教学重点、难点:明确“一”、“十”和“百”之间的十进关系,数 到接近十数时,下一个数整十数是多少。 教学准备:带有数位的20以内的数字卡片,师生每人100根小根 以 备数数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出示下面的卡片。 先出示第一张卡片,提问:这个数的十位上是几?个位上是几?是 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按同样方法分别出示第二、第三张卡片,并进程同样提问。

2、教师讲述:我们还学会了20以内物体的个数(带领学生数出 教室里课桌的个数)如果物体的个数超过20,大家还会数吗?(引 出新课) 教师板书:数100以内的数 二、新课。 1、教学例1。 让学生把100根小棒准备好,教师演示,学生跟着数。 (1)先一根一根地数,数十根捆成一捆,教师说明:10个一是十,并提示学生注意:1捆是1个十。再接着数完十根捆成一捆,一共是 2捆。指名学生回答:2捆是几个十?然后,指导学生一根一根地往 下数,数完十根捆成捆,一直数到100。 (2)教师出示一捆小棒提问:这是多少根小棒?(10根)10里面 有几个一?(10个一)10个一是几十?(一十)。数一数,每个人 一共捆了几捆小棒?(10捆) (3)教师指导学生十根十根地数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突出总共有10个十,再把10捆捆成一大捆,提问:这 一大捆是多少根小棒?(一百根)板书:10个十是一百。 (4)提问整十数的顺序:二十后面是几十?三十后面是几十??? 九十后面是多少个十?10个十是多少? 2、教学例2。 指导学生从二十数到三十二,数到二十九时,提问:二十九根是几 捆零几根?(2捆零9根)。再添一根是几捆?是多少根?(3捆, 三十根) 如果有的学生还不会数,再数不会。到三十九根时,再提出同 上问题。使学生明白,数到几十九时,再往下数,十位上的数要增 加1,并体会到“十”也是一个计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做第3页上的“做一做”题目。 2、做练习一的第1~4题。 3、第1题让学生按实物数数,重点使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4、第2题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由三十四数到四十七。在接近整十的地方要重点练习。 5、第4题让学生先看一看整捆的是几个十,再接着往下数。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0以内的数。

聋校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聋校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诙谐“目、耳、头、米”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朗诵、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识记本课生字。 【用具准备】 1、布置作业:晚上观察夜空。 2、一幅描绘宁静月夜的课件图画。 【教学设想】 在古诗的诵读之前,可通过课件演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图中入境并伴有相应的音乐,还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边做动作边朗读。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古诗。在理解词意方面可联系生活实际和动作来理解。如:在理解低头和举头时可用动作来示意。学完古诗时,可把说说看到的夜空景象来发展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静夜思》。“思”是思念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呢? 二、初读古诗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 3、师范读。 4、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⑴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①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 ②同桌互读,互相纠正。 ⑵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名带拼音读生字。 ②齐读生字、正音。 ③去掉拼音读生字。 ④小老师领读。 ⑤开火车检查。 ⑶随生字认识偏旁。 三、朗读古诗 1、领读古诗。

2、通过课件出示古诗,并出示相应的需停顿、读重音的地方: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生生解疑,师辅助引导。 4、出示课件在课件和音乐声中指导朗读: ⑴同桌互读。 ⑵男女生分读。 5、指导背诵: ⑴自己试背。 ⑵指名背诵。 ⑶齐背。 ⑷同桌互背。 四、细背古诗 这首古诗中有一组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举头──低头 五、检查背诵〖板书设计〗静夜思李白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教学后记〗

聋校语文第七册第十二课教案

聋校语文第七册第十二课教案 12 通阴沟 教学内容: 12个生字词、1篇课文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范文之教案:聋校语文第七册教案-第十二课。会使用常用词语。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学习按情节分层次。懂得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从而理解课文内容。2、教育学生向李英学习,树立热爱劳动,不怕脏、不怕累的好思想。3、能排词成句,学习用不同句子表达同一个意思。4、能默读课文,读后能画出写图意的句子。 5、能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教学重难点: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学习按情节分层次,懂得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放大课文、挂图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预习课文教学目的: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到过下水道堵塞了,你们会怎么做?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2课:通阴沟。板书课题:12 通阴沟 二、新授。 1、指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同学们在干什么?那个

小女孩在干什么? 2、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yīn dǔwūmàn wǎn lù阴堵污漫挽露xiùlāo gū dūpào chòu 袖捞咕嘟泡臭 3、教学生字。 4、再读课文,勾画出不懂的词语。 5、理解词语的意思:“堵住”是塞住的意思。“阴沟”是下水道,联系实际理解。“污水”是脏水的意思。“漫”是水满出来了。“挽”“捞”用动作演示来理解。“袖子”,实物演示。“咕嘟”是水冒泡时发出的声音。“水泡”用在水里吹泡演示意思。“臭”联系实际生活理解。“露出”是显示的意思。 6、读课文,理解带有生字新词句子的意思。 7、读通课文。 三、巩固练习。 1、读、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 四、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课后分析:本课生字词较多,需在课外做好学生复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教学目的: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学习按

聋校语文第十册教案《1晨读》

1晨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和新词。常用词语会用。 2、能正确地、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小要珍惜时间,用功读书。 3、练习扩写句子。 4、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第二自然段。 5、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按照要求正确预习,在看图的基础上理解句子意思和课文内容。 难点:在看图的基础上理解句子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一组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4课时 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正确理解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怎样描写三个小伙伴认真读书的。 第三课时: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说写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第四课时:默写课文第二自然段,查漏补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和新词,能正确理解生字词义。并用“珍惜”、“思考”造句。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掌握生字新词。 难点: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有一句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意思是一天当中,早晨的时间是很宝贵的。今天早晨,你们做了什么?以前的早晨呢,回忆一下,有没有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生自由反馈。 2、师导入:清晨的时间是美好的,村里的三个小伙伴早早地起床了,他们在做什么呢?我们先来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效果 1、生读预习题 2、生反馈自己是怎样做这道题的。师引导:通过看图和读文来思考。 3、生反馈自己的答案,师引导。 三、流畅地读课文 1、生齐读课文,如遇生字,读准生字音,并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同时检验自己是否还有不会读的字词。 四、随文学字词 1、生反馈本课生字词和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2、生读大家反馈出来的所有生字新词,后自由反馈,自己理解哪个词语,能帮助别人解决哪些生字新词。 生自由发言,并相互补充、完善。师引导点拨。 3、师引导生边读课文,边理解剩余的生字新词。同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生字新词教学具体如下: “悠闲”: (1)图片欣赏,动作演示。 (2)老母鸡和小鸡们怎样寻找食物? “寻找”:找 “呈现”:结合句子内容理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