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学辅导讲义

高中生物学辅导讲义

高中生物学辅导讲义
高中生物学辅导讲义

生物学复习辅导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钵 2007.1

第一部分 近年高考给我们的启示

一.重视科学研究工作的“常识”及其道理

例题1.(05北京31题)

(4)转为固体培养基时,常采用 划线 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5)若研究“目的菌”的生长规律,将单个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可采用 定期取样 方法进行计数,以时间为横坐标,以 细菌数目的对数 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

(6)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液应进行 灭菌 处理后,才能倒掉。

二.重视教材研究性学习

例题2.(05天津第3题)原发性低血压是一种人类的遗传病。为了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方法是 (D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例题3. (06广东)下列是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本步骤: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②汇总结果,统计分析;③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④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其正确的顺序是 (C ) A .①③②④ B .③①④② C .①③④② D .①④③②

例题 4.(海淀06.1)黑蒙性痴呆是在北美犹太人中较常见的一种遗传病,为研究其发病率,应该

(A )A.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统计 B.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C.先确定其遗传方式,再计算发病率

D.先调查该基因的频率,再计算出发病率

三.命题立意的高度和角度

高度—某一专业的大学教课书。 角度—人类在这一专业基本的研究认知过程。

例题5.(05广东36题)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请回答:

(1)为什么选用黑藻的幼嫩叶片而不是幼根为材料观察细胞质流动?

幼叶中存在叶绿体,便于细胞质流动的观察。幼根中细胞质流动没有明显的参照物,不便于观察。

(2)如果先用高倍镜观察,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可能会找不到观察对象,还可能会出现高倍镜镜头压碎载玻片(损坏镜头)。

(3)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随 光照 的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例题6. (06广东)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B .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C .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 D .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四.重视科学研究过程中对实验结果、数据的处理方法(或给出处理结果,如直角坐标图或直方图或表格化的数据,请考生表述其中蕴含着的信息)

例题7.(05全国卷Ⅲ第30题第2小题)拟谷盗是危害粮食的一类昆虫,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以两种拟谷盗数量总和为100%),结果如下表: ①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在下面提供的坐标中绘制湿

冷、干温条件下拟谷盗数量百分比的柱形图。

例题8.(05江苏卷第40题)(2)在所给的坐标图中绘出加那大一枝黄花和繁缕的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3)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 样方法 ;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 随机取样 ;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 计算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

例题9.(06广东第42题)

环境条件 甲拟谷盗(100%) 乙拟谷盗(100%) 湿热 100 0 干热 10 90 湿温 86 14 干温 13 87 湿冷 34 69 干冷 0 100 答案

科学家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不同波长的光下照射,然后测量该植物对不同光质的吸光率,结果列于下表:

请用上表数据在指定方格纸内绘出植物叶片光吸收变化曲线,并分

析得出结论光合作用时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五. 关注生物学知识的发现、研究、认知过程

例题10.(05北京)下列能鉴别野牛草是否为C4植物的简便方法是(B)

A.制作叶表皮临时装片,观察气孔大小

B.制作叶横切临时装片,观察叶脉结构

C.分离、测定叶片中各种色素的含量

D.用碘液测定叶片中淀粉的含量

例题11。(06江苏)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②35S和32P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C)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六. 关注科学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过程)的考查

例题12.(06北京卷第30题第3小题)从突变植株中还获得了显性高蛋白植株(纯合子)。为验证该性状是否由一对基因控制,请参与实验设计并完善实验方案:

①步骤1:选择高蛋白(纯合)植株和低蛋白植株(或非高蛋白植株)杂交。

预期结果:后代(或F1)表现型都是高蛋白植株。

②步骤2:测交方案:用F1与低蛋白植株杂交或自交方案:F1自交(或杂合高蛋白植株自交)

预期结果:后代高蛋白植株和低蛋白植株的比例是1∶1 或后代高蛋白植株和低蛋白植株的比例是3∶1。

③观察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可以证明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

例题13. (06广东第37题)科学研究已证实某类有机污染物对水生软体动物雌性个体有致畸作用,畸变雌性体内出现雄性生殖器官。近期某水域被该类有机物X污染,为了解此有机物对水生软体动物是否有致畸作用,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提出开展探究活动。请利用中学生物实验室常用器材以及下列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采自未受污染水域、体重相近、性成熟的水生螺(A螺)(300只),解剖镜,有机污染物X溶液,养殖池,正常A螺雌、雄性器官解剖图谱等。

提示:给药剂量、具体仪器操作不作要求,室温恒定,养殖时间30天。A螺为雌雄异体,性别特征可在解剖镜下鉴定。

(1)拟定课题名称:有机物X对A螺雌体的致畸作用

(2)设计实验步骤:①在清洁的1号和2号养殖池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后,分别投放150只长势相似的雌

性A螺;②在1号池中加入有机物X1000毫升(或适量),同时在2号池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在恒定室温下养殖30天。③从两池中捞取后分别在解剖镜下解剖,对比标准性别解剖图谱予以鉴定,并记录结果。

(3)预测实验结果:1号池中雄性个体数明显多于2号池。

七. 05年试卷考查教材规定实验涉及到的“实验材料药品仪器的选择与使用、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及结果”仍然占有相当的比重,06年有所减少

例题14. (05全国Ⅰ第4题)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

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

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

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

的颜色。结果是(D)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例题15.(05全国Ⅱ第5题)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错误

..的是(D)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丙酮提取色素C.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

中,使用氯化钠溶液析出DNAD.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蛋白质

例题16.(06广东第2题)以紫色洋葱鳞茎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B.滴加30%的蔗糖溶液比10%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例题17.(06上海第1题)为测定组织细胞中是否有葡萄糖存在,常用的试剂是(C)

A.苏丹Ⅲ染液 B.碘液 C.班氏试剂 D.龙胆紫染液

例题18.(06广东卷第19题)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燃料。研究表明生物柴油燃烧后SO2和颗粒物质排放很少,特别是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11%~53%。使用生物柴油的优点是(B)①减少空气污染;②缓解温室效应;③不可再生;④减少酸雨危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第二部分关实验能力的培养(科学方法)

一. 生物学常用的科学方法所谓科学方法,是指通过各种手段从客观世界中取得原始第一手的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加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1.观察

科学观察的最基本要求是客观地反应可观察的事物,并且是可以检验的、可重复的。只有可重复、可检验的观察结果,才是可靠的

例题1.(海淀练习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正确实验程序是(B)

①加清水②制装片③观察质壁分离④加30%蔗糖溶液⑤观察细胞复原⑥观察正常细胞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⑥④③①⑤

C.①②③④⑥⑤

D.⑥①②④③⑤

例题 2.(海淀06二模)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观察工具,下列相关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

...的是(C)A.设法提高细胞环境温度,有利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植物细胞质的流动 B.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更换细胞环境溶液应在载物台上操作 C.若在低倍镜观察的基础上转换高倍物镜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D.当观察角度与赤道板相垂直时,才能看清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

例题3.(海淀05.11)小白鼠是恒温动物。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如果破坏了小白鼠的下丘脑,它就不再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了。

(1)这个实验说明了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本实验的参照是实验前动物的状态(或小白鼠被破坏下丘脑之前的状态)。(3)研究者如何确定实验动物的体温是否恒定?多次等时间间隔测量动物体温。

(4)若研究者仅根据一只小白鼠实验结果便做出了前面的结论,你认为该结论可靠吗?为什么?不可靠。因为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如均得到相同的结果,上述结论才可靠。

2.假说和实验

在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称为实验。实验不仅意味着精确地操作,而且是一种思考方式。

3.模型实验如果由于种种原因,直接用研究对象进行实验非常困难,或者简直不可能时,可用模型代替研究对象来进行实验。

4.调查法一般工作程序:课题的选择与论证——制订研究或调查计划方案——研究或调查的过程(获取信息、分析整理信息)——成果形式(论文或调查报告)——交流与答辩——了解成果的价值例题4. (海淀)自1997年以来,我区的许多中学都开展了以环境调查为中心的系列环保活动。感谢这些热衷于环保事业的老师和同学们,是他们“胸怀全球”的环境责任感、前卫的环境意识、高尚的环境道德,撑起了我区环境教育的一片蓝天。但是,此项活动的开展并不平衡,希望广大同学都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1)请你自己确定一个环境调查的课题,并简单陈述选题理由。

注:①要注意所选课题开展调查研究的可行性,尽量选择较“小”的题目。②选题

范围十分广泛,可涉及我们生存环境的各种因素,也可涉及人们的环境意识、环境责任、环境道德等人文领域。

①课题名称:拟出可行的环境调查课题。

②选题理由:课题的意义、本人的兴趣、所具备的研究条件等。

(2)简要拟订出你的调查方案。

①调查的对象(或内容):。②调查的方法(获取数据、信息的方法):调查方案应与所选课题相对应

注:调查方案还应包括调查的计划,本卷不做要求。

(3)课题最终的成果形式是: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答案要求:(1)①拟出可行的环境调查课题②对选题理由的陈述应包括课题的意义、本人的兴趣、所具备的研究条件等,暂不对学生的答案作过高要求,只要能在某一个方面作出了条理清楚的阐述,便可给分。

图16 注:选题的理由必须与所选课题相对应,否则不给分。

(2)调查方案:①调查的对象(或内容) ②调查的方法(获取数据、信息的方法)

注:调查方案应与所选课题相对应,否则不给分。

(3)成果形式:(答其中之一)

5.实验设计的重要原则—变量的控制

逻辑关系: 研究的问题——针对研究的问题,确定在实验中控制的因素——控制的因素就是变量——实

验组相应的参照(对照)

例题5. (海淀06.1)我国科学工作者研究的针对SARS 病毒的疫苗已经进入到人体安全性试验阶段,数十

名志愿者报名接受安全性试验。研究人员制定的试验方案应是 (D )A.志愿者全部注射疫苗,密切监视受试者的反应,随时准备处理意外情况的发生B.志愿者全部注射疫苗,密切监视受试者的反应,观察、比较与常态人群的区别C.志愿者全部注射疫苗,观察、记录并统计出现不良反应的个体所占的比例

D.在志愿者不知情的状况下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注射疫苗,一组注射生理盐水

例题6. 为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功能,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蝌蚪15只,新鲜水草,3 只培养缸,普通的河水,添加了甲状腺激素制剂的河水,蒸馏水等。 如设置A 组为对照组,A 内应加 普通的河 水;B 、C 分别加入 添加了甲状腺激素制剂的河水和 蒸馏 水。

例7.(上海生物卷第23题)在研究光照强度对某种鸟鸣叫次数的影响中,下列设计不符合...

研究要求的是 ( C )A.记录一天内不同时间同一地点该种鸟鸣叫次数 B.记录同一时间不同天气该种鸟鸣叫次数

C.记录繁殖季节该种鸟雌鸟和雄鸟鸣叫次数

D.记录不同季节同一地点该种鸟鸣叫次数

例8.(04春季高考)年为了研究胰腺的胰液分泌调节,某人从实验狗甲的一段小肠上刮下黏膜,将该黏膜

放入稀盐酸中浸泡,把过滤后的提取液注入实验狗乙的静脉,结果引起实验狗乙的胰液大量分泌,并由此得出“小肠黏膜中存在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物质”的结论。

分析这一实验与结论,回答下列问题:

仅根据上述实验能否得出该结论,为什么?

答案:不能。 缺少对照实验,也即未排除稀盐酸的作用。

例题9. (海淀04一模)各种植物的开花都要求一定的黑暗和光照时间,但“影响开花的关键性因素是黑

暗期的长短,还是光照期的长短”并不明确。人们很早

就认识到,苍耳需要每天短于16h 的日照才能开花,若

日照时间长于16h 就不开花,16h 的光照是一个临界点。

20世纪30年代,有人将苍耳置于不同组合的光照期和

黑暗期中进行实验,结果如图16所示。

(1)图16所示实验中,各组处理的差异(变量)是 黑暗期的长短 。根据本实验的结果,你认为可以对前

人的认识作何修正?①影响苍耳开花的关键性因素不

是光照时间短于16h ,而是每天长于8h 的黑暗。或②

苍耳开花不仅需要每天短于16h 的光照,还需要长于8h 的黑暗。

注:答出以上两条之一即可。

(2)有人进一步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图17所示,该 实验 是 (是或否)支持你的上述结论。请阐述理由 因

为图17所示实验表明,决定苍耳开花的关键性因素是黑暗

期的长短,而不是光照期的长短。

(4)在实验中除了题目中涉及到的控制因素外,为了保

证实验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你认为还应注意做到:(至

少答出两点注意事项)①选择长势相同的植株 ②水肥等其它培养条件相同 ③进行重复实验

例题10.(北京04第31题) 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m 、500m 和1000m 的

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1)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 和1000m 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至10m 处。

(2)实验对照:生长于 10、500和1000 m 处的野菊。

(3)收集数据: 第二年秋天 测量株高、记录数据 。

(4)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与10m处野菊的株高无显著差异。

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与原海拔处(500m 和1000m)野菊的株高无显著差异。

假设三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比10m处矮,比原海拔处高。

二.对实验的教学目标应重新研究确定

1. 强迫学生转变角色,以研究者的身份解释(当然也就理解了)教材实验的设计思路

2.搞清实习(或研究性)课题的关键性原理或能力要求

(1)植物杂交实习如何获得F1和F2?

(2)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3)环境调查实习

(4)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5)生态瓶的设计—原理

例题11. (海淀06.11期中)许多同学都设计制作过小生态瓶,评价其设计制作水平的主要标准是(A)

A.生态系统存活时间的长短

B.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生态系统有机物积累的速度

D.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否全面

(6)生态农业的设计遵循的原则

例题12.(04海淀)连年种植花生的土地里有大量的蛴螬(一种昆虫),严重危害花生的根系和果实。人们发现,若花生与甘薯轮种(一年种花生,一年种甘薯),除了能大大减轻蛴螬的危害,还能够增产,原因是(A)

①提高了对矿质元素的利用率②提高了对光能的利用率③促进了农田的物质循环④巧妙地利用了种间关系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例题13.(05.11海淀期中试题).生态农业不仅指对于农作物中所含物质、能量的充分利用,还具有很多的内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光、水等各种自然资源,设计出适合本地的生态农业结构的重要意义。下列措施中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B )

A.作物“轮种”不仅合理地利用各种矿质营养,还可避免某些害虫的大发生

B.以作物秸秆为燃料发电,可以做到对农作物中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C.充分利用各种生物固氮措施,尽量施用农家肥,减少化肥的施用

D.应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措施,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

(7)关于获取、整理、处理实验信息的能力

3.阅读教材中的经典实验,了解前人的研究思路

三.对教材中涉及到的结论性理论、概念、规律可设计实验验证之

第三部分遗传学讲座

一.分子遗传学部分

(一)DNA、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现象—将格里非思

....的实验结果“无毒性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问题——加热被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什么物质使R型细菌发生了性状转化?

假设——加热被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使R型细菌发生了性状转化。

实验方案——处理组;对照组。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的成分—蛋白质和DNA—遗传物质是什么?假设(种可能)——设计实验方案(同位素标记)——结果——结论(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

3.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成分——问题——假设——实验方案——结果——结论

(二)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密码子、反密码子

以长电信号(嘀)和短电信号(嗒)两种元素的排列,承载着相应的信息(相当于DNA分子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收报员将四个一组的电信号转变成一个阿拉伯数字(信息的转录)(24>10)——翻译员根据

密码本中密码子的规定,将四个一组的阿拉伯数字翻译成一个汉字(常用汉字一万个以内,所以是四个一组410)或标点符号。 有此知识,则遗传信息的传递、转录、翻译就很好理解了。

例题1.(海淀06.1)某原核生物因一个碱基对突变而导致所编码蛋白质的一个脯氨酸(密码子有CCU 、CCC 、

CCA 、CCG )转变为组氨酸(密码子有CAU 、CAC )。基因中发生改变的是

(A )A.G ≡C 变为T=A B.A=T 变为C ≡G C.鸟嘌呤变为胸腺嘧啶 D.胞嘧啶变为腺嘌呤例题2.转运RNA 除了能够转运特定的氨基酸以外,还具有……功能。 (D )

A.传递遗传信息

B.复制遗传信息

C.构建核糖体

D.“识别”密码子

(三)基因的表达

1.能否应用遗传学知识,特别是分子遗传学知识,解释某种遗传现象?例如:解释白化病与肤色正常。

发(肤)色的表达

2.RNA 的自我复制(以SARS RNA (+) RNA (—)

RNA (—) 相应基因的 蛋白质

RNA (+)与蛋白质组合成新的病毒。

3.在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以信使RNA 为模板,通过逆转录作用合成DNA ,是获得目的基因的重要途径。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

主要目标:应用遗传定律解释某些遗传现象发生的原因或预测某些遗传现象发生的可能

孟德尔的规律是统计学的规律,是概率的规律

(一)规律的概率学基础

1.概率的两个基本定律

①互斥事件的概率

关于不同形式的事件不能同时出现的情况。如果一种事件出现,则其它形式的事件就应排除。

例题3. 分别用A 和a 表示硬币的正面与背面,已知硬币每次被抛出后,A 或a 朝上的概率都是1/2。为了

验证这一结论,有四位同学做了抛硬币实验。他们的实验结果最具有说服力的是 ( )

A.甲抛了两次,A/a = 1

B.乙抛了20次,A/a = 1.2

C.丙抛了200次,A/a = 0.95

D.丙抛了2000次,A/a = 1.02

例题4. 两只杂合的黑色豚鼠交配生出四只小鼠,这四只小鼠的颜色可能是 ( )

A.全部白色或全部黑色

B.三黑一白或三白一黑

C.二黑二白

D.以上可能均存在

②关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事件一起出现的概率。

当一个事件的概率和另一个事件的概率是独立时,一个事件的发生并不影响另一个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

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的乘积。

2.概率的思想——“随机性”、“样本越大才越接近理论值”

(二)分离定律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要点)

2.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要测什么?或者说要验证什么?

(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何谓自由组合现象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认为: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是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

的。

3.孟德尔定律的实质(用概率的思想去阐述)

等位基因在杂合体细胞中独立存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独立地随配子传给后代(分离规律);

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独立分配规律);

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均等。

(四) 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五)孟德尔定律的应用

1.通过不同品种间的杂交,可以选育出基因重组的新品——常规杂交育种程序

2.禁止近亲婚配的理论依据

同出一源的具有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携带相同的致病基因(主要指隐性)的概率高,因此,近亲婚配会导致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较高

3.解释或预测人类某些遗传病的发生

4.在农牧业生产中,杂种只能用一代三.解题方法

(一)遗传系谱题的解题思路(1)试题提供的情景一般是典型化的,勿左。(2)提出各种可能的假设,利

用排除法确定可能成立的某一假设。思维定式:①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 ②伴Y 染色体遗传—父传子; ③判断显隐关系—从后往前看; ④判断其是属于常染色体遗传还是属于伴X 染色体遗传;

⑤代入检验假设是否正确。 例题5.(海淀06.1)

图9所示系谱的阴影部分表示患家族性疾病的个体。

据图可知,Ⅳ-1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以及与Ⅲ-4个体

既非直系血亲,又非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异性个体分

别是 (B )A.1/2和Ⅱ-1,Ⅱ-3

B.0和Ⅱ-1,Ⅲ-3

C.2/3和Ⅲ-2,Ⅲ-3

D.1/8和

Ⅲ-8,Ⅱ-6(二)概率题目的计算 例题6.已知某女及其父母均正常,但其弟患白化

病。此女与一白化病男士结婚,生育出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 。

例题7.某种异花传粉的植物,高茎(T )对矮茎(t )呈显性,绿色茎(R )对紫色茎(r )呈显性。在随机授粉的该植物种群中,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高绿茎63%、高紫茎21%、矮绿茎12%、矮紫茎4%。

(1)基因型TT 的植物的百分比是多少?(2)基因型TTRR 的植物的百分比是多少?

例题8.若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R ,从理论

上推算,女性中的发病率为 。

例题9. 右图为一假设的家族系谱。若Ⅲ1与Ⅲ

3婚配,他们的孩子:

①患白化病的概率 ;

②不患白化病的概率 ;

③患色盲的概率 ;

④不患色盲的概率 ;

⑤仅患白化病的概率为 ;

⑥仅患色盲的概率是 ;

⑦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 ;

⑧仅患一种疾病的概率是 ;

⑨孩子患病的概率是 ;

⑩不患病的概率是 ;

四.关于亲缘关系

五.显性遗传病的遗传是教学中的盲点

例题10.(2000

。例题11. (2001年广东)显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患者分成两类,一类致病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另一类位

于常染色体上,他们分别与正常人婚配,总体上看这两类遗传病在子代的发病率情况是(多选题) ( )

A.男性患者的儿子发病率不同

B.男性患者的女儿发病率不同

C.女性患者的儿子发病率不同

D.女性患者的女儿发病率不同

六.关于变异

1.关于突变

突变是DNA (只有RNA 的生物则指其RNA )复制出现差错,引起碱基的种类、数目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从而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

进化论中涉及的突变包括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自然界产生单倍体、多倍体的原因

单倍体:卵→分裂分化→单倍体 (其理论基础:细胞具有全能性,生殖细胞的全能性高于体细胞)

多倍体:芽尖分生组织细胞→干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加倍的器官→加倍的配子→加倍的合子(多倍体)

3.染色体组、同源染色体、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

例题12.用花药离体培养出马铃薯单倍体植株,当它进行减数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

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花药的马铃薯是()

A.二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六倍体

例题13.韭菜体细胞中含有32条染色体,根据这些染色体的大小、形态、结构可分为8种类型,由此可判断韭菜是()

A.单倍体

B.二倍体

C.四倍体

D.八倍体

4.(同源)多倍体育种

常用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道理?)

幼苗(或萌发的种子)→秋水仙素处理→(在生长期)人工选择→新品种。

5.单倍体育种的特点及育种程序

甲品种×乙品种→F1→F1花药离培养→单倍小苗→秋水仙素处理→正常植株→人工选择→新品种。

理论上两年完成整个过程。

6.人工诱变育种(也大量用于微生物育种)

大量萌动的种子→理、化因素处理→多种变异的个体→人工选择→新品种。

7.基因工程

获取甲种生物的某基因→通过某种载体将该基因携带入乙种生物→新生物

8.关于基因重组

现象(不同性状间的新的组合类型)——新的基因组合类型——新的基因型的配子——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或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

七.人类A、B、O血型系统的遗传

A型—I A I A;I A i B型—I B I B;I b i AB型—I A I B O型— ii

例题14.I A、I B和i三个等位基因控制ABO血型(ii—O型,I A I B—AB型,I A I A、I A i—A型,I B I B、I B i—B 型)。X染色体上的一个隐性基因能引起色盲。请分析图116所示家谱:

夫妇Ⅰ夫妇Ⅱ

你已经注意到有的家长和孩子是色盲,图中同时标出了血型情况。在小孩刚刚出生后,这两对夫妇因种种原因对换了一个孩子,请指出对换的孩子是()

A.1和3

B.2和6

C.2和5

D.2和4

共享中学生物学教学网站资源

共享中学生物学教学网站资源钱留华 (江苏省泰兴中学 225400)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在迅速加快,许多中学生物学教师对上网技能学习的热情特别高。但是, Internet上大量的垃圾信息浪费了教师的宝贵时间,要在浩如烟海的网站中快速寻找到那少得可怜的中学生物学教学网站,令许多生物学教师颇为头痛,本文对网上中学生物学教学网站资源作一简介,帮助教师迅速寻找到自己想要的教学资料。 1 综合资源 1.1 K12生物教学(http://WWW.k1 https://www.doczj.com/doc/2d10441918.html,/ teacher/subedu/biology) 这是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的一部分,分为教学资源、教改实验、实验实习、考试专栏、漫话生物、教师书屋、网上投稿等栏目。教学资源中有学科教案、教研论文和试题3个库;考试专栏中有高考、中考、有关竞赛和会考4个栏目;漫话生物中有科学常识和生物趣闻2个专题。 1.2 中基网—生物(https://www.doczj.com/doc/2d10441918.html,/sub2 ject/biology) 该站是中国基础教育网生物部分,设有教学参考、教学习题、教学研究、动物世界、植物世界、镜下世界、课件展示等栏目,目前有文章654篇,图片1636幅,课件24个。 2 课件资源 2.1 生物苑(https://www.doczj.com/doc/2d10441918.html,/jx.htm) 提供用Authorware、Flash、Powerpoint、Direct等软件制作的初、高中生物课件46个。 2.2 中学生物CAI(https://www.doczj.com/doc/2d10441918.html,)提供用Au2 thorware、PowerPoint、Flash等软件所做的高中生物课件28个。 3 试题资源 3.1 生物学教学探讨(https://www.doczj.com/doc/2d10441918.html,) 许多省市已进行3+X高考改革,该网站提供理科综合试题10套,供师生下载使用。另外,该站还设有3+X专题讲座,既可浏览也可下载,下载的专题不仅有内容,而且还有许多跨学科综合试题,让考生进行高考前的演练。 3.2 中学生物教学资源网(http://go https://www.doczj.com/doc/2d10441918.html,/~swjx/test.htm) 提供1981~2000年生物学高考试题和广东省1993~2000年会考试题以及1996~1999年福建省生物会考试题的下载。 3.3 中学生物教学与研究(https://www.doczj.com/doc/2d10441918.html,/~zxswjxyyj) 提供1981~2000年生物高考试题和广东省1993~2000会考试题的下载。 3.4 生物新世纪(https://www.doczj.com/doc/2d10441918.html,/~duhd) 提供初中植物、动物、生理卫生试题。 4 图片资源 4.1 现代生物图片库(https://www.doczj.com/doc/2d10441918.html,) 包含丰富的生物图片,你如果嫌图片浏览速度太慢的话,还可下载压缩文件。 4.2 生物苑(https://www.doczj.com/doc/2d10441918.html,/jx/pkj. htm) 有植物、动物、人体、微生物、细胞等学科的大量精彩图片。 4.3 中学生物课件下载(http://gol.163com/~zhonghuan/midb2.htm) 图片库中提供初一上册、初一下册、初二和高中4部分丰富图片。 4.4 中学生物教育网(https://www.doczj.com/doc/2d10441918.html,) 生物天地栏目中有许多图片。 4.5 中学生物教学资源网(https://www.doczj.com/doc/2d10441918.html,/~swjx/bmp.htm) 提供36种动物图片。 4.6 中学生物教学园地(http://biology.easthome. net.cai/ind.htm) CAI素材库中有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微生物等方面制作课件的图片。 5 论文资源 5.1 生物学教学探讨(http://swxjx.home.sohu. com//lwxz.htm) 该网站的生物学论文写作指导栏目从确定专题、检索资料、精心写作、投稿发表等方面详细介绍论文的写作过程。另外,该站提供了《生物学教学》、 《生物学通报》等5家杂志的投稿地址、邮政编码、电子信箱,征稿启事等内容,为生物学教师投稿提供方便。 5.2 中学生物教学资源网(https://www.doczj.com/doc/2d10441918.html,/~swjx/jylw.htm) 有教研论文13篇、教学资料12篇。6 竞赛资源 6.1 生物学教学探讨(http://swxjx.home.sohu. com//swos.htm) 有生物学奥赛大纲、全国生物学竞赛大纲、IBO(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的试题、全国生物学竞赛试题、竞赛经验介绍和试题分析等。 6.2 我的生物天地(https://www.doczj.com/doc/2d10441918.html,/i2 bol.htm) 这是一个曾参加生物学奥赛的学生制作的网页,其内容包括IBO的试题及分析。 7 资料资源 7.1 生物苑(https://www.doczj.com/doc/2d10441918.html,) 介绍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书有哪些.doc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书有哪些 高中是学习生物的重要时期,此时接触生物辅导书的相关资料有助于我们在高中生物竞赛中脱颖而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竞赛考纲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生物联赛。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学生物学奥赛是分为以下五个赛程的:各省的初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冬令营、国际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即IBO)。就是通过这层层的严格选拔,在全国范围内发掘出高手中的高手作为国家对选手参加IBO,为国争光。而当下由于很多高校都把学科竞赛省赛成绩作为自主招生申请条件之一,所以作为第二阶段的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也就获得更多的关注了。 其次,要知道生物联赛的考核内容。我们都知道该考试以高中生物学为基础,并会扩展至高校普通生物学内容,具体考核点与分值分布是这样的: 1.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 (25%) 2.植物和动物的解剖、生理、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30%) 3.动物行为学、生态学 (20%) 4.遗传学与进化生物学、生物系统学 (25%) 最后回归主题吧,到底该准备些什么备考资料呢?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书

吴相钰著《陈阅增普通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看过之后对生物有个大致的概念) 尹长明著《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教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基础生物教程(上、中、下册)——军事谊文出版社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生物习题专集——军事谊文出版社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书资料 刘凌云著《细胞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凌云、郑光美著《普通动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玢、左明雪著《人体及动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陆时万著《植物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潘瑞炽《植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尚玉昌著《动物行为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尚玉昌著《普通生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余瑞元著《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祖洞著《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苏宏鑫著《高中生物奥赛讲义》——浙江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生物赛题分析——军事谊文出版社方淳、叶建伟著《冲刺——全国高中生物联赛》——浙江大学出版社高中生物竞赛辅导真题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生物试题解析——军事谊文出版社奥狐教育天科学堂研究院主编《2016版高中生物学联赛历年真题及解析

生物制药工艺学

三、名词解释 1. 生物制品(Biological Products)生物制品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人用生物制品包括:细菌类疫苗(含类毒素) 、病毒类疫苗、抗毒素及抗血清、血液制品、细胞因子、生长因子、酶体内以及体外诊断制品,以及其他生物活性制剂,如毒素、抗原、变态反应原、单克隆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调节剂及微生态制剂等。 2. 分叉中间体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一些中间代谢产物既可以被微生物用来合成初级代谢产物,也可以被用来合成次级代谢产物,这样的中间体被称为分叉中间体。 3. 热阻和相对热阻热阻是指微生物在某一种特定条件下(温度和加热方式)的致死时间。 相对热阻是指某一种微生物在某一条件下的致死时间与另一种微生物在相同条件下的致死时间之比。 4. 种子(广义和狭义)广义种子: 从菌种开始,到发酵罐接种之前的所有生产过程。 狭义种子:种子罐中的种子。 5. 摄氧率单位体积发酵液每小时消耗氧的量。 6. 呼吸强度单位重量的菌体(折干)每小时消耗氧的量。 7. 呼吸临界氧浓在溶氧浓度低时,呼吸强度随溶氧浓度增加而增加,当溶氧浓度达到某一值后,呼吸强度不再随溶氧浓度的增加而变化,此时的溶氧度称为呼吸临界氧浓度。影响因素:微生物的种类、培养温度以及生长阶段。 8. 凝聚价或凝聚值电解质的凝聚能力可用凝聚价或凝聚值表示,定义为使胶粒产生凝聚作用的最小电解质浓度。化合价越高,凝聚能力越强。凝聚能力:Al3+>Fe 3+>H+>Ca2+>Mg2+>K+ >Na+>Li+ 常用的凝聚剂:Al 2(SO 4 ) 3 ·18H 2 O、AlCl 3 ·6H 2 O、FeCl 3 、ZnSO 4 、MgCO 3 等 9. 凝聚作用在某些电解质作用下,使扩散双电层的排列电位降低,破坏胶体系统的分散状态,而使之凝聚的过程。影响凝聚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无机盐的种类、化合价以及无机盐的用量。 10. 絮凝作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在悬浮粒子之间产生架桥作用而使胶粒形成粗大的絮凝团的过程。 11. 多级错流萃取料液经萃取后的萃余液再用新鲜萃取剂进行萃取的方法。 12. 多级逆流萃取在第一级中加入料液,萃余液顺序作为后一级的料液,而在最后一级加入萃取剂,萃取液顺序作为前一级的萃取剂。 13. 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法(Supercritical Fluid Anti-solvent,SAS)先用有机溶剂溶解溶质,再加入超临界流体作抗溶剂,使溶质的溶解度大大下降,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14. 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法(Rapid Expansion of Supercritical Solution, RESS)是利用高密度的超临界流体溶解固体溶质,通过喷嘴快速泄压至1个大气压的低密度气体,溶质的溶解度急剧减小至万分之一以下,造成固体溶质结晶析出。 15. 道南电位由于带电荷粒子在不同相间的分布不同而产生的相间电位差即为道南电位。 16. 吸附等温线当固体吸附剂从溶液中吸附溶质达到平衡时,其吸附量与溶液浓度和温度有关。当温度一定时,吸附量与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称为吸附等温线。 17. 批一次性投入料液,不补料,直到放罐。(或许) 18. 浓差极化当溶剂透过膜而溶质留在膜上时,它使得膜面上溶质浓度增大而高于主体中溶质浓度,这种现象称为浓差极化。为避免浓差极化现象,通常采用错流过滤。 19. 亲和色谱(Affinity Chromatography)具有很高的选择和分离性能以及较大的载量,纯化倍数高,并能保持较高的活性。 20. 疏水相互作用色谱(Hydrophob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利用蛋白质表面存有的疏水性部位,与带有疏水性配基的载体在高盐浓度时结合,洗脱时将盐浓度逐渐降低,蛋白质因疏水性不同而逐个地先后被洗脱而分离。该法中蛋白质与固定相结合力较弱,利于保持活性。 21. 膨胀床色谱传统色谱的最大缺点是不能处理含固体颗粒的料液。色谱吸附剂直接与原料液在搅拌罐中混合来吸附目标产物或流化床吸附。膨胀床色谱操作过程:被处理的料液从膨胀床底部泵入,床内的吸附剂将不同程度地向上膨胀,料液中的固体颗粒可以顺利地通过床层,目标产物在膨胀床内可被吸附剂吸附,从而可达到从料液中吸附和初步纯化目标化合物的目的。原理:吸附介质颗粒在向上流动液体的作用下膨胀起来,液体中的目

高中生物学发展史知识小结

高中生物学发展史知识小结 必修一 (一)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1.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2.罗伯特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3.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4.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1804— 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1810— 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恩格斯曾把细胞学说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5.魏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探索历程 1.1895年,欧文顿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细胞膜的2倍。提出假说: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构成。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 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人和鼠的细胞膜并让两种细胞融合,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三)酶的发现史 1.斯帕兰札尼:意大利人,生理学家。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2.巴斯德: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3.李比希:德国人,化学家。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4.毕希纳:德国人,化学家。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5.萨姆纳:美国人,化学家。1926年,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6.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四)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高中生物奥赛辅导资料

第一章生物学的学习策略和解题技巧 一、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又是学习、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整体性、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观点。 1.生命物质性观点 生物是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从万物之灵的人类到单细胞的细菌,以及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等,所有生物都是由碳、氢、氧、氮、硫、磷、钙、铁、铜等几十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并且这几十种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是可以找到的。生物体能够完成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而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通过一定的生命物质来实现的,如果没有生命物质也就没有生命活动。 2.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例如叶的表皮是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向外一面的细胞壁上有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表皮的这种结构的存在,就既利于阳光透过,又能防止叶内水分过多地散失,还能保护叶内部不受外来的伤害;而阳光透入,防止水分散失,保护叶内组织,又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这就是表皮。 3.生物的整体性观点 系统论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一思想也完全适合生物领域。不论是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还是个体水平,甚至包括种群水平和群落水平,都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例如,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质体、液泡等细胞器都有其特有的功能,但是只有在它们组成一个整体——细胞的时候才能完成新陈代谢的功能,如果离开了细胞的整体,单独的一个细胞器是无法完成它的功能的。 4.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 生物的诸多生命活动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甚至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生命活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很明显,两者之间是相互对立的。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可以说,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另一方面,光合作用过程中,原料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也正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因此说,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共同存在,才能使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5.生物进化的观点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生物界也不例外,也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所谓产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谓发展就是生物的进化。生命的起源经历了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再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进而组成多分子体系,最后演变为原始生命的变化过程;生物的进化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6.生态学观点 生态学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环境问题,人类与环境的矛盾,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永无止境。人类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逐步更新人口观念,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资源,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治理环境,走生存与发展的新路。 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生物学关系比较密切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方法、做笔记的方法、思维方法和记忆方法等。 1.观察方法 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所以观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学习方法。观察方法主要包括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动态观察和边思考边观察。 (1)顺序观察 顺序观察包括两层意思。从观察方式上来说,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也是先低倍,后高倍。例如,对植物根尖的观察,就是先用肉眼观察幼根,根据颜色和透明程度区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报尖的根毛,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认识根尖各区的细胞特点。从观察方位上来说,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例如对一朵花的观察,就要先从整体上观察花形、花色,然后从外到内依次观察花等、花冠、雄蕊、雌蕊。 (2)对比观察 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如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时,就要先异中

生物制药工艺学思考题和答案解析

抗生素发酵生产工艺 1. 青霉素发酵工艺的建立对抗生素工业有何意义? 青霉素是发现最早,最卓越的一种B-内酰胺类抗生素,它是抗生素工业的首要产品,青霉素是各种半合成抗生素的原料。青霉素的缺点是对酸不稳定,不能口服,排泄快,对革兰氏阴性菌无效。青霉素经过扩环后,形成头孢菌素母核,成为半合成头孢菌素的原料。2. 如何根据青霉素生产菌特性进行发酵过程控制? 青霉素在深层培养条件下,经历7个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有其菌体形态特性,在规定时间取样,通过显镜检查这些形态变化,用于工程控制。 第一期:分生孢子萌发,形成芽管,原生质未分化,具有小泡。 第二期:菌丝繁殖,原生质体具有嗜碱性,类脂肪小颗粒。 第三期:形成脂肪包含体,积累储蓄物,没有空洞,嗜碱性很强。 第四期:脂肪包含体形成小滴并减少,中小空泡,原生质体嗜碱性减弱,开始产生抗生素。 第五期:形成大空泡,有中性染色大颗粒,菌丝呈桶状。脂肪包含体消失,青霉素产量提高。 第六期:出现个别自溶细胞,细胞内无颗粒,仍然桶状,释放游离氨,pH上升。 第七期:菌丝完全自溶,仅有空细胞壁。一到四期为菌丝生长期,三期的菌体适宜为种子。 四到五期为生产期,生产能力最强,通过工艺措施,延长此期,获得高产。在第六期到来之前发束发酵。 3. 青霉素发酵工程的控制原理及其关键点是什么? 控制原理:发酵过程需连续流加葡萄糖,硫酸铵以及前提物质苯乙酸盐,补糖率是最关键的控制指标,不同时期分段控制。在青霉素的生产中,及时调节各个因素减少对产量的影响,如培养基,补充碳源,氮源,无机盐流加控制,添加前体等;控制适宜的温度和ph,菌体浓度。最后要注意消沫,影响呼吸代谢。 4. 青霉素提炼工艺中采用了哪些单元操作? 青霉素不稳定,发酵液预处理、提取和精制过程要条件温和、快速,防止降解。提炼工艺包括如下单元操作: ①预处理与过滤:在于浓缩青霉素,除去大部分杂质,改变发酵液的流变学特征,便于后续的分离纯化过程。 ②萃取:其原理是青霉素游离酸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青霉素易溶于水。 ③脱色:萃取液中添加活性炭,除去色素,热源,过滤,除去活性炭。 ④结晶:青霉素钾盐在乙酸丁酯中溶解度很小,在乙酸丁酯萃取液中加入乙酸钾-乙醇溶液,青霉素钾盐可直接结晶析出。 氨基酸发酵工艺 1. 如何对谷氨酸发酵工艺过程进行调控? 发酵过程流加铵盐、尿素、氨水等氮源,补充NH4+;生物素适量控制在2-5μg/L;pH 控制在中性或微碱性;供氧充足;磷酸盐适量。 2. 氨基酸生产菌有什么特性,为什么? L-谷氨酸发酵微生物的优良菌株多在棒状杆菌属、小短杆菌属、节杆菌属和短杆菌属中。具有下述共同特性:①细胞形态为短杆至棒状;②无鞭毛,不运动;③不形成芽孢;④革兰氏阳性;⑤生物素缺陷型;⑥三羧酸循环、戊糖磷酸途径突变;⑦在通气培养条件下产生大量L-谷氨酸。 3. 生物素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高中生物-生物学史知识总结知识讲解

高中生物-生物学史知 识总结

高中生物学史总结 (涵盖必修一至必修三书上出现的所有生物学史内容,包括正文和资料分析。) 细胞学说: 维萨里比利时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比夏法国指出器官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 虎克英国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细胞的发现者、命名者。 虎克荷兰用自制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马尔比基意大利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微细结构。 施莱登德国通过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首先提出了细胞是构成植物体 的基本单位。 施旺德国《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耐格里不祥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发现新细 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魏尔肖德国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学说的意义: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细胞世界探微三例: 克劳德美国采用不同的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内 的不同组分分开。 德迪夫比利时发现某种酶被包在完整的膜内,当膜破裂后,酶得以释 放。这层膜经其他科学家证实存在,并命名此细胞 器为“溶酶体”。 帕拉德罗马尼亚发现了核糖体、线粒体的结构,形象地揭示出分泌蛋白 的合成、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 上述事例说明:科学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欧文顿国籍不祥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其中脂溶性物 质比非脂溶性物质更易进入细胞膜。由此提出 膜是脂质组成的。 两位荷兰科学家提出细胞中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罗伯特森国籍不祥提出所有生物膜均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 构成,描述生物膜为“静态统一结构”。 桑格、尼克森国籍不祥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酶的本质: 巴斯德法国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 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 李比希德国提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只有在酵 母菌死亡并被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最新动物学竞赛安庆一中竞赛辅导讲义

动物学竞赛安庆一中竞赛辅导讲义

一、总序 1、动物学 研究动物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发生发展的学科。 2、动物学的子分类 保护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学动物形态学动物分类学 动物胚胎学动物地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行为学动物生态学 3、动物知识体系的构建 细胞与组织微观 器官与系统宏观 行为与生态空间 分类与进化时间 4、内在的逻辑关系 一、形态结构与机能的统一 二、形态、机能、结构、行为等与环境的统一 三、进化与适应的统一 5、动物演变的趋势 一、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二、形态、行为由简单到复杂 三、由低等向高等 四、物种由少到多 6、动物分类的方法

自然分类:除用形态特征作为分类性状外,还用生态、行为、生理、生化、地理等方面的资料作为分类依据,以生物学概念替代了纯形态概念。 细胞分类:应用细胞学特征进行物种分类,专门研究该领域的学科称为细胞分类学。 生化分类:蛋白质电泳、抗原抗体反应、蛋白质序列比较。 分子分类:利用核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进行分类,亲缘关系越近,同源性序列越多。 7、现阶段已发现的生物为200万种,植物38万种,昆虫有100多万种, 脊椎动物共有5万种,估计共有400-3000万种。 二、动物的细胞与组织 【1】授课内容 1、施莱登、施旺的细胞学说 见高中课本。 2、细胞的三大系统 颗粒纤维系统:染色质、核仁、核糖体;

细胞骨架系统:由一系列特定的结构蛋白组成的空间网状结构,其发挥机械支撑、空间组织的作用,参与各种形式的细胞运动。 生物膜系统:由细胞的质膜构成的外膜(质膜)系统以及各细胞器的膜构成的外膜系统,生物膜系统在人体内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比如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通讯、各细胞之间的识别作用等等,都是与生物膜系统息息相关。另外,生物膜系统还将各细胞、各细胞器分隔开来,使它们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干扰又可以相互联系。 3、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比较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 有无细胞壁无有 有无液泡无大部分有 是否可以进行同化作用不可以大部分可以 其他不同溶酶体乙醛酸循环体 伸缩环细胞板 中心体胞间连丝 4、动物细胞的知识点要点 一、细胞的流动镶嵌模型(右图)、跨膜运输以及细胞通讯等等。 二、细胞核和细胞分裂。 三、核糖体与蛋白质合成。 四、细胞的分化、凋亡、死亡。 五、细胞骨架以及微丝、微管、中间丝的研究。 六、线粒体和能量代谢。

生物制药工艺学名词解释

生物制药工艺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1.药品:一定剂型和规格的药物并赋予一定的形式(如包装),而且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有明确的作用用途。 药物: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2.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als:以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份为原料综合应用生物学、物理化学与现代药学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成的药物。 3.生物活性Biologicalactivity,Bioactivity:对活组织如疫苗有影响的特性。 4.酶工程enzymeengineering:酶学与工程学互相渗透结合,发展形成的生物技术,它是从应用目的出发,研究酶和应用酶的特异催化功能,并通过工程化过程将相应原料转化成所需产物的技术。 5.固定化酶immobilizedenzyme:是指借助于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把酶束缚在一定空间内并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制剂。 6.组合生物合成combinatorialbiosynthesis(组合生物学combinatorialbiology):应用基因重组技术重新组合微生物药物的基因簇,产生一些非天然的化合物。 7.药物基因组学:一门研究个人的基因遗传如何影响身体对药物反应的科学。

8.凝聚作用coagulation:指在电解质作用下,胶粒粒子的扩散双电子层排斥电位降低,破坏了胶体系统的分散状态,使胶体粒子发生聚集的过程。 9.萃取extraction:将物质从基质中分离出来的过程。一般指有机溶剂将物质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的过程。 10.反萃取stripping/backextraction:将萃取液与反萃取剂相接触,使某种被萃入有机相的溶质转入水相的过程。 11.萃取因素/萃取比:萃取溶质进入萃取相的总量与该溶质在萃余相中总量之比。 12.分离因素separationfactor:在同一萃取体系内两种溶质在同样条件下分配系数的比值。 13.双相萃取技术two-aqueousphaseextraction:利用不同的高分子溶液相互混合可产两相或多相系统,静置平衡后,分成互不相溶的两个水相,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进行萃取的方法。 14.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利用处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以上的一些溶剂流体所具有特异增加物质溶解能力来进行分离纯化的技术。 15.固相析出分离法solidphasecrystallization:通过改变溶液条件,使溶质以固体形式从溶液中分出的操作技术。 16.盐析法saltprecipitation:利用各种生物分子在浓盐溶液中溶解度的差异,通过向溶液中引入一定数量的中性盐,使目的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生物学理论知识知识点汇总

第二部分教学知识16% 第一章高中生物学课程理论 第一节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概念: 一、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二、面向全体学生 三、倡导探究性学习 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第二节高中生物学课程目标 总目标: 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 养成科学态度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心理准备。 具体目标: 一、知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能力 第三节高中生物学课程资源 ①利利用校内实物材料和设备作为课程资源 ②利用杂志、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资源作为课程资源 ③利用社区活动场所、科研院所等作为课程资源 ④用信息技术资源作为课程资源 ⑤利用生物实践活动素材或成果作为课程资源 ⑥发挥教师和学生资源作为课程资源 ⑦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或知识作为课程资源 第二章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内容 第一节高中生物课程内容框架 必修+选修 第二节高中生物学课程必修模块的内容标准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4)文字表达准确、生动,图文并茂,印制精良。 (5)难易程度与我国的教育发展现状相适应,有利于学生实际, 达成教学目标。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 以学生的发展作为选取内容的岀发点 应当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 要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体现“科学技术社会” 的思 想。 应将探究活动作为教科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 习题:简述生物课程标准与生物教学大纲的不同点。 答案要点:(1)生物学大纲注重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标准中探究调查等教学活动只对教师和教材编写者和实现标准中的要求提供了活动建议,没有做统一规定。 (2)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大纲是统一的要求。 (3)标准中的要求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能力3个领域;而大纲则主要侧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 (4)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都是可见的行为,隐约的指出了 教师的任务是要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本教科书。 第三章基本教学技能 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 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 第一节导入技能 掌握目的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2引起对所学内容的关注,弓I导进入学习情境; 3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 4为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了解他们要做生么他们应 达到什么程度。 类型:直接、经验、原有知识、实验、直观、设疑、事例、悬念…。 应用原则: 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 导入要有关联性; 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 第二节教学语言技能 掌握目的: 保证准确清晰的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发育,能力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 不断提高教学语言水平,可以促进教师个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 高。 要素:语音和吐字音量和语速语调和节奏词汇语法 原则:学科性和科学性原则; 教育性和针对性原则; 简明性和启发性原则。 第三节提问技能 类型:回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要点:清晰连贯;停顿与语速;指派与分配;提示第四节讲解技能 类型:解释式描述式原理中心式问题中心式 目的作用: 一、讲解的首要目的是传授知识,是学生了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进而形成志趣以及影响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三、讲解启发学生思维并传授思维的方法,表达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能力创造条件。 应用原则:目标具体; 念记忆推理和判断能力; 帮助学生领悟新知识和新概念; 能开阔新视野,展现真实自我。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计划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计划 (一) 本届生物班学生的整体情况是:许多学生基础不好,学习习惯差,学习缺乏计划性、主动性和系统性。由于只有一个生物班,所以没有更多的教师参与生物备考活动。 1.整体划分为二个阶段: 阶段一: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时间安排: 复习方式:以教师讲授和学生阅读为主,章节练习为辅。 能力培养:以识记和理解为主。 复习重点:按章节理清知识点,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配合经典例题,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 2.阶段二:专题复习,培养生物学科内综合能力 时间安排: 复习方式:专题复习,解题方法指导,综合训练 能力培养:以提高对各单元之间的知识联系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主。 复习重点:以综合训练为主。 1.重视课本知识的复习。要认真阅读课本,对课本知识融会贯通;不搞“重做题、轻课本”的舍本求末之举;对各章节中易混淆或有联

系的知识点要进行分类、比较和归纳; 2.重视中档题的训练。中档题是指涉及知识点在4—5个,拐弯在3—4个的题。这类题即考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综合性。 3.重视知识的系统总结和归纳。不搞题海战术,与其盲目地做100道题,不如仔细回味10道题,做完每一道题应要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再谈多做题的事。 4.要讲究复习效率,要对复习进行科学的安排。 (1)要保证固定的活动和娱乐时间。尤其要保证课间10分钟的充分休息。娱乐和活动是手段,目的是让大脑“轻装上阵”; (2)要科学安排复习时间。复习要有计划,计划要做到文理搭配,计划一旦制定,要严格执行,要根据复习效果及时对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 5.做好心态调整。高考成绩的决定因素有二:一是实力,二是心态。因此,在复习中要保持饱满的情绪,对外界干扰要有“免疫力”,以保证在考试两天内充分发挥水平。 (二) 以教材,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技巧.。 通过高三三轮复习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物 竞赛辅导资料 专题五 光合作用 新人教版

专题五:光合作用 [竞赛要求] 1.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大意义 2.光合作用的场所和光合色素 3.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光系统I和光系统II) 4.C3和C4植物的比较(光呼吸) 5.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饱和点、补偿点) 6.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知识梳理] 一、光合作用概述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1.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可以概括为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蓄积太阳能量和环境保护为三方面。 2.叶绿体和光合色素 应注意吸收光谱只说明光合色素吸收的光段,不能进一步说明这些被吸收的光段在光合作用中的效率,要了解各被吸收光段的效率还需研究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即不同波长光作用下的光合效率称为作用光谱。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 磷光现象:叶绿素在去掉光源后,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用精密仪器测知)的现象。 3.光合作用的发现

● 17世纪,van Helmont ,将2.3kg 的小柳树种在90.8kg 干土中,雨水浇5年后,小柳树重76.7kg ,而土仅减少57g 。因此,他认为植物是从水中取得所需的物质。 ● 1771年,Joseph Priestley ,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污染了空气,使放于其中的小鼠窒 息;若在密闭容器中放入一支薄荷,小鼠生命就可得到挽救。他的结论是,植物能净 化空气。 ● 1779年,Jan Ingenhousz ,确定植物净化空气是依赖于光的。 ● 1782年,J.Senebier ,证明植物在照光时吸收CO 2并释放O 2。 ● 1804年,N.T.De Saussure 发现,植物光合作用后增加的重量大于吸收CO 2和释放O 2所 引起的重量变化,他认为是由于水参与了光合作用。 ● 1864年,J.Sachs 观察到照光的叶绿体中有淀粉的积累,显然这是由光合作用产生的 葡萄糖合成的。 ● 20世纪30年代,von Niel 提出光合作用的通式: ● 1937年,R. Hill 用离体叶绿体 培养证明,光合作用放出的O 2, 来自H 2O 。将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光诱导的电子传递以及水的光解和O 2的释放(又称希尔反应);这一阶段之后才是CO 2的还原和有机物的合成。 ● 1940年代,Ruben 等用18O 同位素示踪,更进一步证明光合作用放出的O 2,来自H 2O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反应和暗反应 根据需光与否,可笼统的将光合作用分为两个反应――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O 2的释放和ATP 及NADPH (还原辅酶II )的生成。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中,需要光。暗反应利用光反应形成的ATP 和NADPH ,将CO 2还原为糖。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不需光。从能量转变角度来看,光合作用可分为下列3大步骤: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过程(通过原初反应完成);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过程(通过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完成);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过程(通过碳同化完成)。前两个步骤属于光反应,第三个步骤属于暗反应。 (1)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 ①原初反应:为光合作用最初的反应,它包括光合色素对光能的吸收、传递以及将光 能转换为电能的具体过程(图5-1)。 H 2O+A AH 2+1/2O 2 6CO 2+2H 2O (C 6H 12O 6)+ 6H 2O +6O 2 6CO 2+6H 2O C 6H 12O 6+6O 2 光 绿色细胞 CO 2+2H 2A (CH 2O)+2A+H 2O

生物制药工艺学

《生物制药工艺学》四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705060 课程名称:生物制药工艺学 英文名称:Bio-pharmaceuticals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学时:48学时(理论学时:36学时) 学分:2.5学分 适用专业:药学、药物制剂专业 预修课程:有机化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建议教材:《生物制药工艺学》(吴梧桐主编,中国医药出版社出版) 课程简介: 生物制药工艺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从事各种生物药物的研究、生产、制剂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根据药学专业培养的目 标和要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当前生物制药所需的基本理论和 技术,重点讨论各类生物药品的来源、结构、性质、用途、制造原理、工艺过程与生产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旨在着重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生 物药品研究、生产和开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 掌握生物制药所需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2. 掌握各类生物药品提取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3. 熟悉各类生物药品的来源、结构、性质、用途 4. 了解本学科的成就、新进展 本课程总教学时数为 48 学时,其中理论课教学为 36 学时,实验课教学为 12 学时。 大纲的使用说明:凡本大纲所列各章节项目中划有横线“”的,表示必需掌握熟识的重点内容.注明“*”的,一般课堂上不作讲授,供学生参阅或学有余力的自学提高,其余均为应当了解的理论和知识.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篇生物制药工艺基础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 (一)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药物的含义及特点;熟悉生物药物的分类;了解生物药物研究范围,用途和研究趋势。 (二)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生物制药;生物药物;特性;分类 2、主要教学内容: (1)概述生物制药的含义 (2)生物药物的研究范围。 (3)生物药物的特性、分类与用途 (4)生物制药的研究发展前景 第二章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一)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材料的来源,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及生化物质分离纯化的基本

高中生物学考知识点

必修一(B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基本单位及其功能 蛋白质 由C 、H 、O 、N 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 、S 基本单位:氨基酸 约20种 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 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同点:R 基不同) 氨基酸结构通式: 肽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H-CO- 有关计算: 脱水的个数 = 肽键个数 = 氨基酸个数 n – 链数m 蛋白质分子量 = 氨基酸分子量 ×氨基酸个数 – 脱去水分子的个数 ×18 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构成蛋白质多肽链数目;空间结构不同。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 功能:1、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2、催化作用,即酶 3、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5、免疫作用,如 免疫球蛋白(抗体) 小结: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A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基本单位 核酸 由C 、H 、O 、N 、P5种元素构成 基本单位:核苷酸 结构: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有5种)A 、T 、C 、G 、U 构成DNA 的核苷酸:(4种) 构成RNA 的核苷酸:(4种) 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极其重要的 作用 ● (B )糖类的种类与作用 a 、糖类是细胞里的主要的能源物质 b 、糖类 C 、H 、O 组成 构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 c 、 种类: 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构成RNA )、脱氧核糖(构成DNA )、 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 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 糖元(动物) d 、四大能源物质: ①生命的燃料:葡萄糖 ②主要能源:糖类 ③直接能源:ATP ④ 根 本能源:太阳能 e 、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类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 (A )脂质的种类与作用 由C 、H 、O 构成,有些含有N 、P 2H |NH COOH C | R ———

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酶的作用和本质》 一、教材分析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时刻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上一章重点介绍了有关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等内容,本章顺理成章的介绍能量是如何输入细胞以及细胞是怎样利用这些能量的。知识点承上启下,符合认知规律。 本章第1节主要涵盖3个知识点,分别介绍了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酶的本质、酶的三个特性。 本节课的教学将围绕前两个知识点展开,设计为1课时,同时也遵照了教材本身的安排。 根据《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是理解水平的具体内容标准。教材安排学生做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切身体会到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及其生理意义。 关于酶的化学本质,教材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自行归纳、总结、完善并能阐明和解释酶的定义。 在教材分析过程中,教学设计中我认为主要要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1.教材本身呈现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相对较多,如何合理删减和调整部分教学内容,强调并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2.同学们在初三化学课上对无机催化剂作用的认识是比较成熟和完整的,本课能否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旧知,举一反三,理解催化剂共性? 3.高中新课程标准比较初中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的设计上,更加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课程理念怎样在本课中体现和养成?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消化酶,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基本掌握了一般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跨学科而言,学生在初三化学课上比较成熟和完整的认识了无机催化剂的作用; 学生通过初中新课改的训练,已经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学习态度、研究精神以及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相关能力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正确使用相关实验器具,分析相关讨论问题,从而知道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及其生理意义; 2.学生通过阅读并分析资料“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归纳、总结、完善并理解酶的定义,体会并养成科学探究在艰难中以及争论中不断继承、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3.学生通过联系初三化学课知识,从现实生活中举例子等方法,了解活化能的概念,理解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其他无机催化剂的共同特征和作用,掌握跨学科、跨领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的技能。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酶的作用、本质; (2)酶的高效性。 教学难点: (1)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学生小组实验的教学指导,保证课堂的有序和效率。 五、思想策略 在综合分析教材、学情的基础上,我提出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