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各地市试题质检分专题汇编:史学常识

高中历史各地市试题质检分专题汇编:史学常识

高中历史各地市试题质检分专题汇编:史学常识
高中历史各地市试题质检分专题汇编:史学常识

各地市质检历史试题汇编:史学常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共0分)

1.(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7题)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A.革命史观B.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D.近代化史观2.(2011年5月宁德市质检13题)现存的青岛琅琊台刻石上刻有记述秦朝皇帝功绩的文字,它是我们了解秦史的

A.间接证据B.旁证材料C.原始史料D.转手资料

3.(2011年3月福州市质检13题)图7是《明代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图》,图中阴影部分是湖广布政使司的管辖范围。当时“湖广”指的是今天的()

A.湖南、广东B.湖南、湖北C.湖南、江西D.广东、广西4.(2011年1月厦门市质检1题)按中国古代常用的干支纪年法,20世纪有两个辛亥年。

其中一年发生了辛亥革命,在另一年里()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B.中国共产党诞生

C.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5.(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13题)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6.(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1题)中国古代地名的由来多种多样,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朝廷将明州改称宁波,下列哪个选项最可能是宁波得名的原因?()

A. 年号

B. 方位

C. 避讳

D. 特产

7.(2011年5月莆田市质检13题)“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如果要查阅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应该查阅

A.经部B.史部C.子部D.集部

8.(2011届福建名校样本分析13题)中国古代的人们认为,黑、白、红、青、黄五种色彩分别对应北、西、南、东、中五个方位,以下是某古城四座门楼上的“镇门神兽”,位于南门的应是

A.青龙B.白虎C.朱雀D.玄武

9.(2011年1月厦门市质检24题)《新史学》指出:“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迹者,是历史之性质也;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故者,是历史之精神也”;

“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由此可见,历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

A.考证历史事实B.描述历史现象

C.分析历史原因D.把握历史规律

10.(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23题)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

A.思想史构成了全部历史的主干

B.一切历史都可以被置换为思想史

C.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

D.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

11.(2011年3月福州市质检14题)史料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它包括文字史料、口述史料和非文字史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同一个史料,人们可能会做出有多种解释

B.所有的历史结论都必须依靠史料才能得出

C.在三种史料类型中文字史料的价值最高

D.对同一事件的记载,不同的史料可能完全不同

12.(2011年3月泉州市质检23题)西方史学家克罗齐提出:“历史是生活的教师。”在这里,克罗齐强调的是()

A.历史来源于生活B.历史具有实用价值

C.历史教学生活化D.历史与生活相互依存

13.(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17题)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14.(2011年5月南平市质检13题)《春秋》书法体系的五个命题:“天人有序”“中外有别”

“褒贬有道”“隐讳有法”和“修辞有术”。这里“书法”的含义是

A.写字的笔法艺术B.古人的治史态度

C.中国传统的人生态度D.古人的书法创作要求

15.(2011年1月福州市质检24题)《周谷城学术精华录》:“史学成立的经过,当在求真;

其存在的理由,则为致用。”作者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真实历史和史学研究的区别B.史学方法与实用价值的矛盾

C.历史教学与真实历史的关系D.史学根本原则与社会功能的统一16.(2011年5月南平市质检24题)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说,“文献资料以及事件本身不构

成历史,只有对于那些集中思考过或将集中思考它们的人来说,它们才是或将是历史”。

文中“历史”的含义是

A.先人无意遗留B.史学家之觉识

C.后人的材料整理D.文人的重新创作

17.(2011年5月厦门市质检13题)历史上对中国的称谓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

类别称谓举例

第一类蕴含深意的历代国号夏、商、周、秦、汉……

第二类延用不衰的古今名号中华、赤县、东土……

第三类域外有关中国的称谓真丹、震丹……

下列称谓应划归第二类的是

A.华夏、神州 B.唐、中国

C.九州、中华民国 D.赛里斯、支那

18.(2011年5月福州市质检16题)某历史读物写道:“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该观点是

A.正确的,因为符合全球史观

B.正确的,因为符合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C.错误的,因为否认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D.错误的,因为夸大了历史偶然性的作用

19.(2011年1月三明市三校联考1题)在学史过程中,经常碰到“河西”“河东”“河南”“河北”“江东”“江南”“关东”“关中”“关西”“东洋”“西洋”“南洋”和“北洋”等一些历史地理概念。下列选项中属于同一历史地理概念的是()

①《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②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③《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④《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0.(2011年5月莆田市质检24题)著名史学家张传玺说,“没有任何一个史学家,没有任何

一本历史书没有理论、思想,其中包括那些倡导‘学术自

由’的人。”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

A.历史研究应该有充足的实证材料

B.历史研究离不开一定理论的指导

C.强调理论,轻视史料

D.理论建构无益于历史研究

21.(2011年5月福州市质检13题)中国古代朝代命名或采用原部落名;或采用开国之君原封号或官爵名;或取自儒家经典。下列王朝命名取自儒家经典的是

A.商

B.汉

C.唐

D.元

22.(2011年1月福州市质检1题)社会习俗是特定社会的产物,为社会大多数人经常重复的行为方式。《礼记》中记载的“合二娃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的习俗是指()

A.宗教B.祭祀C.婚姻D.社交

23.(2011年3月福州市质检23题)小明对所学历史知识进行了梳理,整理成以下表格。他采取的学习方法是()

史实历史推论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形成联结通道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爆发苏联工人成为西方工人羡慕的对象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形成

上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①图表法②分析法③比较法④推理法

A.①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0分)

24.(2011年5月漳州市质检38题)(37分)不同的史书呈现不同的世界,也体现了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4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关于历史的终极是“上帝之国”在人间实现的思想,支配着中古时代的西欧史学。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这个世界以欧洲为主体,外于此者,按基督教教理,除了圣地巴勒斯坦,都是应受天谴的异教土壤,理应排斥在沐受神恩的这个世界之外。

材料二司马迁的《史记》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被笼统地称为“天下”,东起朝鲜,西讫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扩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世界。历代史家大都继承了司马迁的传统,在撰写本国史的同时,虽然薄于“蛮夷”,但毕竟包括了同时代已知的世界。

——以上材料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材料三《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注:通“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叙材料四19世纪和20世纪初叶是一个由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

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已不合时宜,且具有误导性。为了

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尽管伴有种种精神求索的阵痛,但世界却完成了自己从旧到新的转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史书在认知世界方面存在的局限。(6分)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对世界的认知视野上有何重大变化?结合中外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其变化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四指出西方史学家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1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5分)

2011年福建省各地市质检历史试题汇编:史学常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2.C 3.B

解析:考查识图能力。根据历史常识,明代地方最高行政区划仍习惯称为行省,湖广包括今天的湖南、湖北;从地图上的阴影部分与江西、广西、广东、陕西等接攘,可知是湖南、湖北两省。

4.D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根据题干信息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

轮,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60年之后是1972年,A发生在1900年至1901年,B发生在1927年,C发生在1937年12月。

5.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公元纪年与世纪纪年的换算,公元纪年的第一位(三位数时)或第一二位(四位数时)加1即为世纪纪年的,如本题是2加1为公元三世纪,本题还要注意,公元前的纪年数字是倒数的,即本题06—02年是晚期。

6.C 7.D

解析:根据相关所学,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史部收录史书;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本题中要查阅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应查阅集部。

8.C

解析:红色代表南方位,在四个选项中,朱代表红色,因此朱雀位于南门。

9.D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学习的方法。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强调历史发展的内在精神、规律和变化。

10.D

解析:材料强调人的主观性对历史的影响。

11.C

解析:文字史料一般是后人使用第一手资料整理而成的史料,如史书;

口述史料一般是用于研究现代历史,通过对当时的参与者与亲身经历者的访问,口述而获得对历史更直接深入的了解;非文字史料,有图像类、实物类等等。三种类型史料中,非文字史料应是最具价值的,如挖掘出来的文物。

12.B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学习的方法。根据引文信息分析,强调了历史这门学科的教育作用,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实用价值。

13.A

解析:此题是观点理解型,解题要决是把握观点内在本质联系,李大钊的这句话涉及到三个事物(概念)历史观、知识和历史事实的解喻,其关系是后者受前两者影响,但都具有时代性,故选A。观点理解型试题解题要决在于抓住观念中所述事物的内在联系,抓住其本质。这与09年高考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题如出一辙,加强对史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

14.B

解析:'天人有序'、'中外有别'、'褒贬有道'、'隐讳有法'、'修辞有术'这五个命题,总体性地否定了中国史官文化产生客观性意识的任何可能。

15.D

解析:史学追求的是真实,而史学存在是为了致用,故D项正确。

16.B

解析:抓住材料有效信息“只有对于那些集中思考过或将集中思考它们的人来说,它们才是或将是历史”,说明是史学家的认识。

17.A 18.D 19.A 20.B

解析:通过材料分析,历史学家张传玺认为每位史学家、每本历史著作都有理论和思想,包括一些倡导“学术自由”的人,在其著作、言论中也有理论和思想。据此,这段话的主要观点应选B项“历史研究离不开一定理论的指导”。A项说法与材料不符,CD项说法本身有错误。

21.D 22.C

解析:本题考查文史常识。抓住材料中“合二娃之好”、“下以继后世”,结合选项可以判断是婚姻。

23.D

解析:从题干材料是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梳理。材料的呈现形式来看,显然有图表法;图表中由史实得到历史推论,运用了分析法、推理法;整个发展脉络纵向上体现了比较法。

二、非选择题

24.(1)仅限于局部世界的认知;受宗教神学思想的影响;以本民族为中心。(6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变化:从局部地区扩大到整个世界。(3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形成有机整体;汉朝以来,中国对外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鸦片战争结束闭关锁国的状态;军事实力的差距和抵御外侮的需要,迫使先进的中国人将眼光投向世界。(9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变化:由西方中心史观发展到全球史观。(3分)

评析: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是进步的,符合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3分)

二战后欧洲丧失霸权地位;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第三世界国家兴起(或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些因素使得以西方为中心的史观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扩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也论证了全球史观的正

确性。(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世界史观带有主观性;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受到宗教思想、民族意识、科技水平、交往程度等方面的影响;世界史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5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高(考γ试!题★库https://www.doczj.com/doc/2215521730.html,

高中历史会考真题汇编 全国各地会考真题分专题汇编 含答案详解

高中历史 全国各地会考真题分专题汇编含答案详解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4小题) 1.(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10题)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标志是 A. 三大战役胜利 B.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 全国大陆基本解放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5题)下列近代文献中,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是 A. 《海国图志》 B. 《天朝田亩制度》 C. 《资政新篇》 D. 《孔子改制考》 3.(2008年浙江会考4题)“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写这首诗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B.平津战役取得胜利 C.渡江战役取得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2010年湖南会考11题)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共150多万人、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的三大战役是 ①辽沈战役②淮海战役③平津战役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2009年山东会考5题)某网站准备在2009年组织一系列的纪念或庆祝活动,其中不可能有A.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 B.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C.纪念中美正式建交30周年 D.庆祝香港回归15周年 6.(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8题)红色旅游的宣传词中有“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的说法。这里的“历史红”指的是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C. 人民军队的诞生 D.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7.(2010年江苏会考11题)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 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1

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2004年1月10日,上午8:30—10:30,共90分钟】 云南省2014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一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的中国家庭聚餐照。它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这种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元代管理全国佛教僧徙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中央军署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行中书省 D、理藩院 3、某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某同学以新疆历史为研究主题,他应该选下列哪位人物为研究对象 A、左宗棠 B、邓世昌 C、刘永福 D、张自忠 5、“十年争战后,国共合作又……抗日中心,民主能自救……”陈毅的这首诗反映了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的有关事实。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6、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 B、一届人大召开 C、三大改造完成 D、一五计划完成 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体现这一思想的制度是 A、人民民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文宪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甲乙丙 A、甲图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1912年颁布 B、乙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C、丙图的颁布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D、三部法律文件在实践中完全实现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9、1953年新中国提出的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基本准则的外交政策是 A、求同存异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C、对外开放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下图是雅典公民大会上自由发言的情形。有资格参与这种场合发言的是 A、外邦人和全部公民 B、成年男性 C、广大奴隶 D、妇女 11、某宪法规定: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统率军队、决定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 会等大权。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的权力。该宪法是 A、英国的1689年《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 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2、2013年俄罗斯人民迎来了十月革命胜利96周年,十月革命,俄国虽然是帝国主义链条 上最为薄弱的一环,但有着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更具有优越的发生革命的成熟条件。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无产阶级革命与农民革命相结合 B、沙皇君主专制在政治上十分落后

2015高中历史(广东专用)学业水平真题汇编 专题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12—201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真题汇编 (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2014年6月·单选Ⅰ)为巩固统治,西周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实行() A.宗法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 2.(2012年6月·单选Ⅰ)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早期国家政权,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 A.商夏周B.商周夏C.夏商周D.夏周商 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2012年6月·单选Ⅰ)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了() A.分封制度B.三省六部制 C.宗法制度D.皇帝制度 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2014年6月·双选)隋朝对地方行政机构进行改革,将原来的州、郡、县三级制调整为州、县两级制,改变了过去“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状况。其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削弱中央集权D.推行分封制 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5.(2014年6月·单选Ⅰ)中国古代废除丞相,设置内阁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6.(2012年6月·单选Ⅱ)明成祖时期若有大臣上奏言事,一般情况下,他的奏本上达皇帝的途径是() A.通政使司→丞相→皇帝 B.通政使司→军机处→皇帝 C.通政使司→内阁→皇帝 D.通政使司→中书省→皇帝 专题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考点1雅典民主政治 7.(2014年6月·单选Ⅱ)在古希腊戏剧《伊昂》中,伊昂祈祷他的母亲是个雅典人,这样,依据雅典关于公民权的法令,他就可以从母亲那里获得自由演说的权利,“因为一个陌生人在这个城邦里必须让他的嘴像奴隶一样紧闭着,不能自由表达他的思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奴隶没有公民权 B.伊昂有公民权 C.戏剧作品往往脱离社会现实 D.妇女可以在公民大会上自由演说 考点2罗马法 8.(2014年6月·单选Ⅰ)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 A.陶片放逐法B.《十二铜表法》 C.《独立宣言》D.《人权宣言》 专题三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考点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9.(2014年6月·单选Ⅰ)沃(尔)波尔对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贡献在于() A.提出了1787年宪法 B.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 C.促使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D.推动了责任内阁制度的发展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测试题(一)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分,共分) .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 ①威尼斯②佛罗伦萨③尼德兰④巴黎 .①②.③④.①③.②④ .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社会思潮是: .自由、和平.民主、科学 .人文主义.三权分立 .尼德兰革命的对象是: .西班牙的统治.英国的统治 .法国的统治.当地封建贵族的统治 .不属于法国殖民地的是: .新法兰西.路易斯安娜.新尼德兰.本地治理 .在巴黎人民年月日起义后起主导作用的是: .雅各宾派.吉伦特派.君主立宪派.热月党人 .在《法兰西第一帝国极盛时期的欧洲》图中,同法国结盟的国家是:.西班牙.奥地利.俄罗斯.英国 .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海地.美国.尼德兰.墨西哥 .西欧城乡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生产力的进步.社会分工扩大 .经济结构变化.商品经济发展 .与天文学革命无关的是: .开普勒.马丁·路德.哥白尼.伽利略 .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 .、世纪.、世纪 .、世纪.、世纪 .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是:

.反映封建主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反映农民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反映无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 .英国.法国.尼德兰.意大利 .纽约的前身是: .路易斯安娜.新尼德兰.新法兰西.弗吉尼亚 .推翻了法国波旁王朝的是哪次起义: .巴黎人民年月日起义 .巴黎人民年月起义 .巴黎人民年月底至月起义 .里昂工人起义 .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法律规范的是: .《权利法案》.《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 .《人权宣言》.《美国年宪法》 .拉美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美国.海地.墨西哥.阿根廷 .图中的人物是: .富兰克林.杰弗逊.罗伯斯庇尔.卢梭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处死的国王是: .路易十四.路易十六.查理一世.查理二世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对货币需求增加 .上层阶级对黄金的追求.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商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 .年.年.年.年 .不属于-世纪俄国、法国、普鲁士改革共同点的是: .改革自上而下.目的是富国强兵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1+必修2+必修3)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1+必修2+必修3)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课标内容要求: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知识要点: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1、政治: 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 2、经济发展 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 3、阶级变化: 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 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梭伦改革: 1、内容:“颁布解负令”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权力、建立“四百人会议”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2、特点: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 三、梭伦改革的评价 1、历史意义: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克里斯梯尼改革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最终确立 2、历史局限: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课标内容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 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 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 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二、商鞅变法内容: 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69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69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附参考答案) (10年新课标卷)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中、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国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防皇机,克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西晋)陈寿:《三国志》材料二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措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这是不公平的。——《郭沫若全集》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答案来源于材料,注意答题项和答题方式即可,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9分) 答:态度:陈寿:尊曹;朱熹:贬曹。原因:陈寿:西晋尊曹魏为正统;曹操确有历史功绩。朱熹:曹操窃国,名分不正;有违“三纲五常”。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6分) 答:标准:对人民、民族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方法:比较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 (10年新课标卷)4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现,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以材料提供新情境,对探究性学习进行考查。概括背景时从战争形势、美国、日本多角度思考;第二问分析原因,要把中国放在世界大背景中考虑;评价时注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一】 选择题 1、 法国作家雨果说 1860 年有两个强盗闯入圆明园,能拿的拿走,拿不走的烧坏、 砸坏,这两个强盗指的是( B ) A 八国联军 B 英法联军 C 美日同盟 2、 电影《大独裁者》的主演是( B ) A 克拉克.盖博 B 卓别林 C 格里高利.派克 3、新文化运动中提倡的德先生是指(C ) A 白话文 B 科学 C 民主 4、 十七世纪的“海上马车夫”指的是B A 英国 B 荷兰 C 西班牙 5、 中山装前襟四只口袋代表立国的四维是(A) A 礼义廉耻 B 智信勇仁 C 温良恭让 6、 被誉为“小说的莎士比亚”是C A 雨果 B 托尔斯泰 C 巴尔扎克 7、法国作家贝克特的现代荒诞剧《等待戈多》中的“戈多”指的是C A 一个人 B 一件东西 C 某种生活的名称或人类生存的本质 8、古代的水排是A A 冶炼工具 B 灌溉工具 C 排水工具 9、上海发昌机器厂的性质是(B) A 洋务企业 B 民族企业 C 外资企业 10、画僧八大山人是(A) A 明宗后裔 B 元宗室后裔 C 清宗室后裔 二 、 填空题 1 宋代的二府三司是指__________(C 二府是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是度支、户部、盐铁) A 二府是宣政院、枢密院,三司是度支、户部、盐铁) B 二府是中书省、门下生,三司是度支、户部、盐铁 C 二府是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是度支、户部、盐铁 2 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A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A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B 公民大会轮番而治 C 民众法庭、五百人议事会 3、 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________(B《十二铜表法》 ) A《查士丁尼民法大全》B《十二铜表法》C 习惯法 4、辛亥革命后被推翻的最后一位皇帝是________(C) A 路易十六 B 查理一世 C 溥仪 5、二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是________ (C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 A 世界银行、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国 B 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

高中历史课 会考真题(选择题50道)

高中历史课会考真题(选择题50道)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1.“六王毕,四海一”。公元前221年完成兼并六国、统一天下之伟业的是 A、夏启 B、秦王嬴政 C、隋文帝 D、元世祖 2.梭伦按财产多寡将全体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以限制贵族权力、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梭伦的改革可以称得上一场“政治革命”,这场革命发生在 A、古希腊 B、古罗马 C、英国 D、法国 3.美国思想家托马斯.潘恩在针对选民资格的各种限制时说:“你们要求一个人有值60美元的财产,不然他就不能投票。如果一个人有一头值60美元的公驴,今天这个人是一个选民,而明天这公驴死了,他便根本不能投票了。请问,究竟谁是选民?是这个人还是那头公驴?”他讥讽和嘲笑的是 A、选民居住年限限制 B、选民纳税额限制 C、选民财产资格限制 D、选民文化程度限制 4.19世纪中期,欧洲许多国家热衷于发展新技术并在战争给予检验。“尼米西斯”号就是英国人完全用铁制造并用来对付中国的新型战舰。它建成后迅速抵达中国海岸,投入到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这一年是 A、1840年 B、1894年 C、1900年 D、1937年 5.“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抗枪为人民。。。。。。”一首悲壮的娘子军连歌,仿佛把我们带回到她们在琼州大地与国民党反动派艰苦斗争的岁月。这支军队属于(这是挺有意思的一道题,用排除法。)A、国民革命军B、中国工农红军 C、八路军 D、新四军 6.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新时期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而作出的重大贡献是 A、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参加日内瓦会议 C、参加维和行动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7.1991年12月25日晚,那面为几代苏联人熟睹的镰刀锤子红旗悄然降下,一面白蓝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和总结(一) 中国古代政治史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确立巩固完善强化加强顶峰集权专制↓↓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维护国家统一,有积极意义加强专制,消极作用多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从集权到专制 二、分裂与统一 1、分裂的原因 ⑴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占主导地位) 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政治腐败) ⑶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激化矛盾) ⑷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统一的原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原因: ⑴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从思想上看,中华民族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要求,经儒家发展为“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 ⑶民族融合使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加强。 ⑷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少数民族向往中

原。(被征服) 3、评价: ⑴分裂是历史发展的支流,处于短暂的、次要的地位。 ①从时间看,封建社会分裂时间不超过几百年。 ②从朝代看,重要的朝代都是统一的王朝,影响巨大、深远。 ③从分裂时期看,分裂孕育着统一,出现局部统一。 ⑵对分裂与统一要具体分析,尤其是国家分裂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对分裂简单地加以否定。 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处于主要地位。要充分肯定国家统一的历史进步作用。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和总结(二) 1.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 东西两面分别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大沙漠相邻、北接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2.楔形文字(钉头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象形文字之一。《吉尔伽美什》 是用楔形文字写成,并通过泥板文书保留下来的古代优秀文学作品。 理解: 1、《汉穆拉比法典》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框架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王位世袭制: 1、背景: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为奴隶制)。 2、方式: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①夏时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如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②夏商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二、分封制 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牧野之战),建立周朝,史称西周。目的:加强西周统治。 2、内容: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形成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①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其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②诸侯的权力:诸侯在他们的领地可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可对卿大夫再分封,卿大夫和士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3、作用:① 积极作用:加强了周朝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 古代 中国的政治制 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从禅让到“家天下”形成: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内容、作用 宗法制:特点、作用 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 地方制度:郡县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作用或影响 ● 中央集权方面:汉,从郡国并行制到平定“七国之乱”后的“推恩令”;唐中期,地方设节度使;北宋初年,军事上,宋太祖收兵权,充实中央禁军,政治上,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经济上,地方赋税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中央掌控: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 君主专制方面:汉,重用身边侍从担任尚书令、侍中等;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元,设中书省。 ● 选官制度方面: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明:废宰相制度,设内阁 清:设南书房,军机处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测试题及详解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历史条件是什么?”同时给出下列四个选项,如果你是选手,你应该选择( )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2.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其含义是( ) A.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B.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 D.巴黎公社起义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 3.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官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的炮声;人群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官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声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1640年英国的伦敦 B.1871年法国的巴黎 C.1917年俄国的彼得格勒 D.1949年中国的南京4.“‘阿芙乐尔’的大炮已经不再沉默,它们的回声代表着未来而不是代表着过去。‘共产主义的幽灵’继续在地球上游荡,出没于帝国主义者和剥削者的住所,无论其住所在哪里。”下列结论足已印证这段论述的是( ) ①各国无产阶级有了一条崭新的解放道路 ②在封建专制统治下的国家有了一条中心城市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道路 ③世界被压迫人民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④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有了一条崭新的民族解放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5.陈独秀说:“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是: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一认识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有( ) A.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B.促进国共合作的建立 C.指明了中国国民党的道路 D.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道路 6.1924年,孙中山曾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的关键是( ) A.武装夺取政权 B.联合地方实力派 C.建立责任内阁 D.唤醒民众进行国民革命7.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 A.采取暴力革命 B.领导工人运动 C.农村包围城市 D.国共两党合作 8.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毛泽东正式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概念,以下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B.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允许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五四运动、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9.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中指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对上述材料的准确理解是( ) A.蒋介石准备抗击日本的侵略 B.蒋介石已看透日本灭亡中国的野心 C.国民政府已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D.国民政府已经作好全面抗战的准备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臵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 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历史必修二会考练习题汇编

历史必修二会考题汇编 一、选择题: 1.(2009年天津会考16 题)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被称为瓷都的是 A.景德镇B.苏州C.扬州D.洛阳 2.(2010年湖南会考1题)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这一称呼源于 A.商朝人善于经商 B.范蠡经商取得巨大成功 C.商鞅变法的规定 D.徽商和晋商的出现 3.(2007年广州会考14 题)清朝康熙年间,工匠用进口的原料画在瓷胎上,这样烧制的瓷器色彩鲜艳,效果如同油画。这种瓷器应该是 A.青瓷 B.青花瓷C.五彩瓷D.珐琅彩瓷 4.(2008年8月福建会考13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商品经济发达 C.自耕农经济脆弱 D.农家生活自然祥和 5.(2010年6月福建会考13题)图3 所示的耕作方式,应该是 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集体耕作 6.(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21题)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这反映了 A.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C. 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D.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7.(2011年1月河南会考19题)乾隆时期,苏州地区“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其无常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唤”。这种情况说明了( ) 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D.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8.(2010年6月福建会考14题)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为官。这反映了汉初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A.海禁B.抑商C.奖励农耕D.整顿吏治 9.(2010年1月福建会考13 题)商较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擎。”材料中的“本业”指的是 A.工业B.手工业C.农业D.商业

2014年高中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的文章,供广大考生查阅!! 高中会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以下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政治等级,以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西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平定“七国之乱” B.平定“安史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九品中正制” 3.三省六部制创立完善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反映了 A.手工业生产方式 B.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C.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D.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5.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有 ① 商周②西汉③明④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某班设计“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文献”、“历史人物”、“学习测评”等四项链接。如果再添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李鸿章 D.《天朝田亩制度》 7.下列历史人物中,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有机结合创作小说的人物是 A.蔡元培 B.鲁迅 C.胡适 D.陈独秀 8.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发动了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9.“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团结抗战。其中姚子青和谢晋元二位英雄出现在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0.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一、鸦片战争 1、背景:清政府政治腐败、国防废弛、矛盾尖锐;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加紧对外扩张 2、鸦片走私:原因; 闭关锁国、英国入超、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影响:掠夺大量白银,摧残中国人民身心健康 3、禁烟运动;:原因:鸦片走私严重,危及清政府统治 措施: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销烟(1839、6) 4、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列强为了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1839年) 5、过程(理解即可):第一阶段:(1840年——1841年),珠江口——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南下广东 第二阶段:(1841年——1842年),攻占虎门炮台——强占香港岛——南京下关江面 军民抗战: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浙江定海葛云飞重炮牺牲 鸦片战争 6、结果:清政府战备求和,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1842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附件,中美《望厦条约》(1844)、中法《黄埔条约》 《南京条约》内容: 割香港岛;(破坏领土主权完整)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南京条约》附件: 攫取中国领事裁判权(司法主权受到破坏)、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等特权 7、影响; 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过程:1856年广州(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傀儡政权柏贵)→1858年天津→1860年北京(火烧圆明园) 第一阶段(1856_——1860)签订《天津条约》(内容)、 第二阶段(1859——1860)签订《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埠天津)、中俄《北京条约》 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第

高一历史上学期基础知识竞赛试题

高一历史上学期基础知识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 制度的反映() A. 内外服制度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宗法制 2. 中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国家政权是() A.周 B.商 C.夏 D.汉 3. 西周维系嫡长子继承制的纽带是() A. 财产 B. 地域 C. 血缘 D. 宗教 4. 观察右图,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A. 奴隶制 B. 分封制 C. 中央集权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6. “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首创于()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7. 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 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A.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郡守 8. 秦朝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的主要目的是() A. 扩大统治疆域 B. 促进边疆地区开发 C. 密切地方间联系 D.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9. 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下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 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10. 中国开始实行行省制度的朝代 是() A. 西汉 B. 东汉 C.宋朝 D.元朝 11、西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巩固国家 统一,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 设御史大夫 B. 建立中朝,削弱相权 C. 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实力 D. 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12. 历史发展证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下列我国古 代的选官标准中体现这一认识的是( ) A. 按军功选官 B. 按门第选官 C. 科举考试选官 D. 按品德选官 13.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场景,许多成 语典故都与此考试制度有关,如名落孙山、朱 衣点头、金榜题名、黄粱一梦等。该制度() A. 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B. 把考试选拔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 C. 把考试选拔和世袭制结合起来 D. 把世袭制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 14. 清朝军机大臣的最基本职责是() A. 决定全国军国大事 B. 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C.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D. 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15. 下列是有关加强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措施,按其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①设置参知政事②废丞相、设内阁③设立军机处④创立三省六部制

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6-12-01 chenyu2000转自Sin5 修改 微信分享: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的文章,供广大考生查阅!!?高中会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以下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政治等级,以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2.西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A.平定“七国之乱” B.平定“安史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九品中正制” 3.三省六部制创立完善于?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反映了 A.手工业生产方式 B.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C.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D.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5.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有 ①商周②西汉③明④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某班设计“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文献”、“历史人物”、“学习测评”等四项链接。如果再添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C.李鸿章 D.《天朝田亩制度》?7.下列历史人物中,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有机结合创作小说的人物是 A.蔡元培B.鲁迅 C.胡适 D.陈独秀?8.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发动了?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9.“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团结抗战。其中姚子青和谢晋元二位英雄出现在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10.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前后共持续约?A.38年 B.48年 C.30年D.22年 11.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写诗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说明了 A.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办事效率 B.军机大臣掌握了处理军国大事的实权?C.军机大

高中历史知识点汇总

中古史:重点是大一统时候的经济文化外交和民族关系 然后是几个朝代的比较,如秦和隋的共同点唐和汉的共同点 中国近代史: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发展过程政治变革和斗争以及不同的政治变革和斗争的比较反抗侵略的历程民族经济发展的历程 中国现代史:经济的发展党的各个会议文革你可以忽略掉的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 世界史: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三次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重点是法国和英国的 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苏联领导人所采取的措施和纲领是很重点的 最好能系统的做好比较和寻找其中的联系 二战比一战重要以及两次战争的比较和异同点战后的国际新形势和 因此而产生的两个国际机构是很重点的东西 现在的国际新秩序 一些国家经济的发展美国东亚和中国 中国古代政治史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 确立巩固完善强化加强顶峰 集权专制 ↓↓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维护国家统一,有积极意义加强专制,消极作用多 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从集权到专制 二、分裂与统一 1、分裂的原因 ⑴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占主导地位) 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政治腐败) ⑶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激化矛盾) ⑷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统一的原因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原因: ⑴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从思想上看,中华民族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要求,经儒家发展为“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 ⑶民族融合使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加强。 ⑷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少数民族向往中原。(被征服) 3、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