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汇编 共六套

高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汇编 共六套

高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汇编 共六套
高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汇编 共六套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为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

皆与事件同时”依据这一定义,对于研究商朝历史而言,下列各项属于原始史料的是()

A.《封神榜》电视剧

B. 甲骨卜辞

C. 武王伐纣的历史传说

D. 周人有关商朝的记载

2.某历史博物馆有一块砖,砖上刻秦篆文字“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

A.没有自然灾害 B .人民生活富裕

C. 社会安定团结

D. 是大一统的王朝

3. 名字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符号,有时还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在《宋史》中大景出现丁如: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张忠恕等名字。这一现象产生的思想根源是()

A. 宗法思想 B . 法家思想 C. 佛家思想 D. 理学思想

4. 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①商品经济繁荣②市民文学兴盛③印刷工艺提高④考据之学兴起

A.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在“南北议和”的过程中制定的,于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次日公布。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为行使立法权的机关,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委员;临时大总统和内阁为行政机关;法院是司法机关,行使审判权。对此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启蒙思想家康德“社会契约论与人民主权说”

B.关于参议院、总统、国务委员、法院的规定体现孟德斯鸠“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原则”

C.《临时约法》的制定从一开始就是为限制袁世凯有可能的独裁专制甚至复辟行为

D. 《临时约法》在一定程度上仿照了美围“三权分立”、“民主共和”政治体制

6. 浙江是著名的侨乡,爱图华侨热心祖国建设,纷纷回乡投资。右图是民国时期东南亚华侨回国投资情况表,对此表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①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政策和措施并鼓励华侨投

资国内

③1929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少华侨把资本转移到国内

③1931年以后,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加大,众多华侨破产

④1932、1933年,因蒋介石连续发动反共内战,国内政局不稳,造成华侨投资

下降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7. 2010年世博会将在中图上海举办,上海这个深受近代西方文明影响的城市将

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如果世博会上海举办以“民国初年的上海”为主题的展览,以下情景不可能列入展览内容的是()

A. 看电视剧

B. 到徐园观看电影

C. 穿上中山装

D.品尝西餐

⒏下图《同(治)光(绪)十三绝》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家传之宝。此图主要体现了()

A. 京剧是在徽戏汉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B. 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

C. 京剧在同光年间曾中断

D. 京剧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

9.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为的是政制不良。第三期,便是从文化跟本上感觉不足。……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下列思想主张与三个时期中国人的探索顺序相对应的是()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赛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

思想上的一切黑暗。”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A. ①②③ B . ②①③ C. ②③① D. ①③②

10.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剧照。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

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

B.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

C. 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

D. 英军在缅甸都依靠中国远征军的救助

11. “多党合作制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大家公认:谱曲的就是共产党,并且是

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的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这段话表明了()

①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

②在多党合作制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③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组长都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政治纲领虽然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政治基础A.①③B.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图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图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A.都开展了武装斗争

B.都实现了国共合作

C.都主张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图情出发

D. 都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13. 小明在探究性课题“中国特色的改革”学习中搜集到一些图片资料。

根据上述这些图片资料,他得出这样一些结论,正确的是()

①从群众自发到中央肯定、推动②由试点到全国推广③从农村到城市④从经济体制

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4.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舍中一种常见礼节。国际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下列三幅“握手”图片所反映的事实,解读正确的是()

①图1斯大林与毛泽东的握手,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②图2尼克松与毛泽东的握手,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③图3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的握手,表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15. 希米奥,30岁,是一个普通商家庭中的男主人。公元前430年的一天,他去参加事实上国

家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最有可能出现于()

A.古代埃及 B. 古代中国 C. 古代雅典 D.古代罗马

16.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17. 约翰尼夫在《战争与人类进步》一书中这样写到:“从1785年到1824年,经历着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在有文字记载两千年历史中,风俗、思想和信仰,恐怕从来未有过这样巨大的革命。”上述材料所指的这场革命是指()

A. 英国光荣革命B.工业革命C. 法国启蒙运动 D. 巴黎公社革命

18.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胡佛在四面楚歌中下台

B.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C.克林顿上台后实施了“宏观凋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D.为实现工业化,苏联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国家建设当中

19. “里程碑”是我们经带用到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第一是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第二是比喻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性的大事。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C. 标志着俄国成为社会主义强国

D.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力量对比,标志世界大战的结束

20。右图是载于1947年苏联报纸上的一副漫画。一个因战争而奄奄一息的伤者,躺在墨条旗铺就的棺材上,一名外科医生正在紧张施救,但仅仅是把一张一张的美元贴到伤者身上而已。这幅漫画是在讥讽()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马歇尔计划

C.杜鲁门主义

D.铁幕演说

21. 2009年5月24号,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法国《解放报》上撰文指出:“金融危机让人们重现发现社会主义……重回列宁时代或许可以找到挽救自由主义的办法。”下列列宁时代所采取的措施中对克服今天的金融危机仍有启示作用的是()

A. 取消一起商品贸易,实施配给制

B.国家统一地价,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小企业实行国家监督

D.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允许中小企业合理发展

22. 在一场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其中与当前学术界主流观点明显不符的是()

A.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双刃剑”

B. 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归宿

D.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23. 下列是某校举办的一场东西方文化展览的一都分。

下列对这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之

处分析正确的是()

A.多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B.都是工业革命之后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

C.都主张推翻君主制

D.都促成本国爆发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

24.在19世纪欧洲思想界,发生了两件大事,分别是《共产党宣言》和《物种起源》的发表,这两者()

A.对当时不公的社会问题的态度完全相同

B.都从根本上对传统观念进行挑战

C.都与宗教思想桎梏直接相关

D.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完全一致

25. 海明威是20世纪中期英国文学的杰出代表。他娴熟的运用一种叫“冰山原则“的创作手法,通过描写人与自然的艰苦搏斗,表现当时的社会现实并寓含作者对人生的态度。这种手法典型的表现在()

A.《太阳照样升起》

B. 《永别了,武器》

C.《老人与海》

D.《丧钟为谁而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3分)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在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困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舍因为贫穷在政治上湮没无闻。……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

——摘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上的的演说》材料二有学者认为,近代史上中国曾经有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第一次是在辛亥革命时期;第二次是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三次是抗战胜利后,但都与机遇擦身而过。

材料三毛泽东也曾对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福尔说过:“我们信仰与实行民主政治……限制任何一党专政的可能性。”

——笑蜀《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1)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说伯里克利时代已发展到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巅峰?(4分)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说明近代中国三次失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机遇的原因。(6分)

(3)结合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关史实对材料三中毛泽东的话予以说明。(3分)

27. (12分)面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风云变细,某校的学生社团组织同学进行以“国家政治特点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为主题的讨论会。

讨论问题一:古代中国和周边世界的贸易关系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纳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1)依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依据当时的国家政治特点分析其原因(6分)讨论问题二:近代中国和国际贸易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2)晚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28. (13分)关注民生,解决社会平均等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一直以来是各国政府试图解

决的重大问题。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效果各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19世纪中叶英国纺织行业中用工情况(%)∵

——赵虹、田志勇《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从实际工资的角度看》

表2: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财富分配情况

——根据吴于廑主编的《世界近代史》(高教版历史系列教材)改编

材料二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后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期中道理,随他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三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了1933年3月4日那天所梦想的目标了吗?我们已经找到快乐之谷了吗?

但是,我们的民主也正受到考验:在这个国家中,我看到数千万公民——占总人口的重大数目——他们中的大部分此时此刻仍然处于今天所称的生活之必需的最起码的标准之下。

我看到数百万家庭依赖低微的收入生存,以致家庭灾难的阴影日复一日地笼罩着他们。

我看到数百万人们,他们在城市和农村的日常生活仍处在半个世纪前一个所谓的上流社会认为不体面的环境之中。

我看到成百万人得不到教育、娱乐以及改善他们及其子女利益的机会。

我看到数百万人无力购买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又因为他们的穷困潦倒而无力工作,不能为其他数百万人生产。

我看到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房破损,衣衫褴褛,营养不良。

——1937年1月20日罗斯福总统连任就职演说

(l)材料一所列表格的相关数字显示了哪些重要信息?它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英国存在的什

么社会问题?(4分)

(2)结合材料一、二回答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孙中山最信的“定地价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4分)

(3)从材料三的演说词中,你看到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是什么?罗斯福采取哪

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5分)

29.(12分)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备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材料二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

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图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节选自康有为1898年9月递呈光绪皇帝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三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

(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征?(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有何主张并说明其理由。(4分)

(3)在材料三中,从图一到图二,从图二到图三,你能看出中国服饰变化有什么趋势?从这种变化中,你能得出中华民族在不同阶段各有何精神追求?(6分)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二(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雅典的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公民能够当家作主);所有公民的权利已经基本上不受财产限制,能够享有比较充分的民主权利和同等的法律地位;公民的政治使命感很强。(回答任意两点,得4分)(2)第一次,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帝国主义支持北洋军阀窃取胜利果实,实行封建专制独裁,辛亥革命的民主成果荡然无存。

第二次,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政府,实行一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第三次,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方针,撕毁政治协商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建立民主政治的希望彻底破灭。(每点2分)(3)建国以来,党努力实行民主政治;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建国后实行民主政治的基本方针;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中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

27.(1)特点:依附于各国使节朝贡的贸易活动;(1分)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回报。(1分)原因:以中国为中心的天朝上国观念(以大国自居,施恩与藩属);(2分)秉承传统的对外友好政策。(2分)(2)变化: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1分)棉纺织品进口增加,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2分)原因: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1分)列强获得更多的特权,(1分)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1分)国外竞争的加剧。(1分)

28. (1)信息:女工、童工的使用十分普遍(1分)并呈增长趋势。(1分)多数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1分)问题:贫富分化(或两极分化,或分配不公等(1分)

(2)原因: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不均的现象。(2分)含义: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涨价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2分)

(3)问题:美国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危机导致数千万人处于贫困当中。(2分)

解决: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缓解失业现象;保护劳工权利,缓和劳资矛盾;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失业保障和救济制度(3分)

29. (1)严格的等级制度。

(2)主张易服。理由:①适应国际交往的需要;②适应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需要。

(3)趋势:由传统走向现代;由朴素单调走向丰富多彩。精神追求:从图一到图二反映的是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和独立;从图三到图四反映的是追求富裕、发展、个性和文明。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50分) 此题共计25小题, 每小题2分, 合计50分

1.蜀郡守李冰于公元前227年创建的都江堰,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经过“5·12”大地震的洗礼至

今安然无恙,至今仍然为川西平原的富饶作出奉献。它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誉为世界奇观。这一水利工程位于图1中( ) A .② B .① C .④

D .③

2.马克思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中说:?自从关于英国人在中国采取军事行动的第一个消息传来以后,

英国政府报纸和一部分美国报刊就不断地污蔑中国人……可能除了‘亚罗号’划艇事件外,……举不

出一件事实来证明这一污蔑。? 马克思在这里说?英国人在中国采取军事行动?是指 ( )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亚罗号事件

D .参加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3.促成五四运动爆发的因素应包括: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失败协约国胜利而告终 ②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③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④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⑤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4.1944初,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其目的是为了( )

A .胁迫国民党政府投降

B .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

C .尽快发动太平洋战争

D .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

5.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最主要历史功绩是 ( )

A .指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B .提出了促进民主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C .规定了民主革命胜利以后党的总任务

D .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图1

6.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对这个“突破性”

的正确理解应是( )

A .它改变了农村土地旧有的经营体制

B .使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C .家庭联产承包制将土地公有转化为私有

D .使农村经济转变为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7.17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取得的成果是( )

A .建立起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B .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彻底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 .把政权转移到了资产阶级手中

8.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进行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是从下列哪一事件开始的( )

A .天文学领域的革命

B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C .达尔文确立了进化论

D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9.图2所示反映出 ( )

A . 美苏争霸中美国获胜

B . 美国经济实力在二战后空前膨胀

C . 世界上形成了“一超多强”局面

D .二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

10.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取得的突出成就是( )

A .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转变为行动

B .解决了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C .找到了解决发展中国家经济滞后的道路

D .提出了解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矛盾的方案

11.中国古代君主有颁布《罪己诏》的传统。其内容一般是君主反省自己的德行和政策。唐德宗曾颁《罪己大赦诏》曰:“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与上述思想有关的派别是( )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12.清代处于“近代前”的经济增长期。高产作物的引进,中国人吃植物类食物的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社会安定与经济持续增长的所谓“康乾盛世”比历代时间都长。……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又下诏“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继而实行“摊丁入亩”和赋税改革。据此对清代人口增长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高产作物的引进养活了大量人口

B .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C .清前期社会稳定是人口增长的基础

D .清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3.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是因为此“药方”( )

图2

A.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B.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C.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D.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14.“我以我自己以及我妻子的名义宣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我们以……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听秘书朗读完后,他面色严肃地当众宣布接受宣言,然后戴上王冠。“这个宣言”是指()

A.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B.《德意志帝国宪法》

C.《1787年宪法》D.《权利法案》

15.1819年一位伟人去世,人们在讣告中这样赞颂他的科技成就:“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请判断,他的科技成就是()

A.改良了蒸汽机B.发明了内燃机

C.发明水力织布机D.研制了发电机

16.观察下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有()

表:苏俄(苏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情况表

①余粮收集制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②集体农庄的生产组织形式促进了苏联农业的大发展

③固定粮食税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小农经济阻碍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A.②③B.①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7.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若请你写一篇《端午节简介》,下列四组关键词,你会取用的应是()

A.柳条粽子春耕屈原B.月亮月饼团圆嫦娥

C.菊花九层糕敬老齐景公D.艾叶粽子龙舟屈原

18.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

的史实是( )

A .秦朝确立了三公九卿制度

B .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 .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D .清朝雍正帝设置了军机处

19.千年“木活字”印刷技艺活存福建宁化客家祖地(如下图)。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活字印刷开端于北宋 ②此印刷技艺属于文化和自然遗产 ③图1所刻的“木”应是反文单字 ④它的发现极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0.20世纪20年代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 .民主革命纲领

B .三大政策

C .新三民主义

D .《国共两党合作宣言》

21.下图是一张股票,发行这张股票有利于( )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C .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2.2008年以来,非洲索马里沿海累计已经发生80多起海盗袭击事件,平均每4天就有一艘船遭劫,海

盗已猖獗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一现象备受国际关注,有人开始对索马里的历史产生兴趣,研究发现这一地区在15世纪末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海盗”,他们的支持者是( )

图1

2

A.英国B.荷兰C.葡萄牙D.西班牙

23.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十日谈》,凭借故事来歌颂爱情与女性的智慧,讽刺教士的腐化与伪善,体现了薄伽丘()

A.反对封建纲常礼教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想

B.反对资产阶级剥削与压迫,要求建立理想社会

C.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

D.反对教会专制迷信的启蒙思想

24.“欧洲人进行了思想理论的探索,但美洲却首先成为政治上实践的土壤。”18世纪晚期,北美人民实践欧洲启蒙思想的表现有()

①为摆脱殖民统治进行民族独立战争②实现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③消除种族歧视,构建平等社会④建立联邦共和国政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5.清朝末年,清廷派遣五大臣出使西洋考察政治,五大臣在考察报告中提到德国时说:“德国以威定霸……

立国之意,专注重练兵。故国民皆有尚武之精神,即无不以服从为主义。……其人民习俗,亦觉有勤俭质朴之风,……盖其长处,在朝无妨民之政,而国体自尊;人有独立之心,而进步甚猛。”材料反映五大臣对德国政治制度的态度是()

A.赞赏,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且成为强国,这是清王朝向往的

B.否定,让国民尚武、“无不以服从为主义”,有违中国传统礼教

C.否定,国民享有参政权利“有独立之心”,不利于加强专制统治

D.赞赏,德国用武力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富强,并在一战中取得主动

第二部分综合题(50分)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垦令:使商无得籴(注:籴,即买进粮食),农无得粜(注:粜,即卖出粮食)。农无得粜,则窳惰之农勉疾(意即懒惰的农民就会努力积极从事农业生产)。商无得籴,则多岁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窳惰之农勉疾,商欲农,则草必垦矣(意即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

——摘自《商君书·垦令篇》材料二:

朕(雍正帝)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

贾皆其末也。今若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

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说:“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不是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982年7月26日,邓小平在同国家计委负责同志谈话中,指出我们经济体制“缺点在于市场运用不好,对经济搞得不活。”邓小平提出一个问题,他说:“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好,对经济发展就很有利,解决不好,就会糟。”

——摘自《言论中国——观点交锋20年》(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垦令的经济主张是什么?并依据材料简要说明商鞅要颁布此令的理由。商鞅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在改革中颁布了什么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清朝前期治国的经济方针是什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清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其重大影响如何? (8分)

(3)据材料三,邓小平治国的经济思想主要内容是什么?党中央依据这一思想先后作出了哪些重大决策? (4分)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安是历史名城,有十朝古都之称;成都是四川的省会,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是最年轻的直辖市。三个地区联合起来;形成“西三角经济圈”,成为全国第四增长极,它必将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材料一(秦始皇)?为驰道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觋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摘自《汉书〃贾山传》(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是如何解决交通问题的?有何特点?(6分)

材料二唐朝诗人李白在诗中写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当代历史学家、诗人郭沫若却在20世纪50年代的诗中吟道:?蜀道易,易于履平地。?陕西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说:?打造西三角,关键是解决交通问题?。

(2)西安在唐朝时称为;成都称为。隋唐时期,这两座城市的发展具有什么共同特点?“一五计划”期间,党和国家为解决“蜀道难”而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5分)

材料三1949年12月,在邓小平主持的西南局常委会上,搁置半个世纪的修建成渝铁路被提上议程。作为四川人,邓小平对引发辛亥革命的四川保璐运动太清楚了,清政府和国民政府修不好的成渝铁路,共产党能不能修好?

当邓小平赴京向毛泽东请示时,毛泽东回答,你能说服我,我就鼎力相助;否则,就暂时搁置.邓小平讲了三点理由,说服了毛泽东及党中央。

——摘自《邓小平说服中央修建成渝铁路》(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邓小平讲的三点理由可能有哪些内容?(5分)

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4年,某罗马作家说:?中国人制造的珍贵的彩色丝绸,它的美丽像野地上盛开的花朵,它的纤细可和蛛丝媲美。?当时,罗马城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市场。罗马贵族不惜重金竟相购买。

——摘编自倪建中《东西论衡》

材料二17世纪和18世纪初,中国对欧洲的影响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得多。西方人得知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例如,伏尔泰(1694~1778年)用一幅孔子的画像装饰其书斋的墙。伏尔泰认为,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梁启超在《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中说:?昔同治(1861年-1875年在位)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日:‘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1)请简要说明材料一所述历史现象的社会背景。(3分)

(2)材料二反映了17世纪到19世纪,西方人对中国的兴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7分)

(3)材料三中,在梁启超看来,同治初年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学习西方的重点有何不同?(2分)请结合史实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5 CBCDD 6---10 ADBBA

11---15 ADBDA 16---20 BDDDC

21---25 CCCBA

26(18分).

(1)经济主张:商人、农民不准买卖粮食。

理由:农民不准买粮食,那么懒惰的农民就会努力积极从事农业生产;商人不准卖粮食,就没有充裕的厚利可图。没有厚利可图,那么商人就会去务农;懒惰的农民努力从事生产,商人

也想去务农,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

什么措施: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影响:使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军事逐步强盛,为秦统一六国打下基础。

(2)经济方针:以农为天下之本。

重要举措:设多重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

重大影响:使工商业难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封建经济渐趋衰落,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3)主要内容:解决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重大决策:①改革经济体制;②对外开放;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16分)

(1)如何解决:修驰道。特点:①道路以都城咸阳为中心;②辐射到所管辖地区(全国);③道路宽广,注重绿化。

(2)西安称长安;成都称益州。特点:都是商业都会。修筑了宝成铁路。

(3)四川交通闭塞,修成渝铁路后有利于政令畅通;重庆、成都是西南中心城市,修成渝铁路可以带动四川乃至西南经济发展;成渝铁路率先修成,可以提高新中国的声望.

28.(16分)

【本题以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为切入点,用材料创设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考查的知识点有: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近代以来西方对待中华文明态度的变化及原因;近代中国和日本对待西方文明的取舍;现代文明传播的特点和影响。旨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归纳与论证、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1)背景:①中国古代丝绸技术高超;②两汉时期,丝绸之路开通,中国的丝绸输往欧洲。

(2)变化:从对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感兴趣到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原因:①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政治上的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等阻碍社会进步。西方人对中国社会的科举制、儒家的仁政思想等很感兴趣。

②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美部分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开始进行、加强海外殖

民扩张,中国丰富的原料及广阔的市场引起了西方人极大的兴趣。

(3)①日本人学习西方重点在于政治制度和教育等,讲求实际推行;

②中国人学习西方重点在于购买和使用工业产品和军需品等。

日本原因: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认识到应该全方面学习欧洲,进行政治、经济乃至社的全面变革,以实现“脱亚入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原因:①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但是统治阶级认识肤浅。

②认为可以借助西方先进的军事科技就能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高三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答题纸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

随着夏朝的建立,我国开始出现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据此回答1—6题。

1.《史记·楚世家》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项高阳。……(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楚国国君是先代贵族的后代②楚国拥有自己的军队

③楚王有随从周天子作战的义务④周王室已经衰弱

A.①② 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秦王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的读音也当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 B.皇权神圣,专制独裁

C.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D.随意性

3.中国古代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这位大臣实际上主张

A.反对郡县制 B. 反对分封制 C.改革中央官制 D.建立中央集杈制

4.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A.刺史制度B.科举制C.编户制D.察举制

5.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曾下令立了一块“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但事与愿违,明王朝却成为历代宦官干政最强烈的王朝之一。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明朝皇帝懦弱无能B.明朝推行特务统治

C.封建君主专制体制D.明初废除了丞相制度

6.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曾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的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为人类的政治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近代以来,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和古代罗马法律制度为源头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发展和完善。据此回答7—13题。

7.“雅典公民帕帕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他通过抽签到来法庭,参加审判苏格拉底。尽管许多问题听不懂,但最后举手投票时,帕帕迪投苏格拉底有罪!”(《苏格拉底之死》)以上描述不能说明的是

A.雅典民主制度较大限度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B.雅典民主创造了抽签制、投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C.雅典民主使雅典人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D.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误用

8.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关系。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②十二铜表法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B.①④C.③④ D.②③

9.为了能够使伦敦获得2012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英国女王派其女儿安妮公主到“狮城”为伦敦“呐喊助威”。下列对英国女王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英国女王由英国议会直接选举产生

②英国女王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要“临朝理政”

③英国女王在礼仪上、形式上是至高无上的,在国事活动中享有荣誉和尊严

④英国女王不掌握行政权力,但要对议会负责

A.①②④B.③④ C.②③ D.④

10.从近代世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来看,《权利法案》颁布的主要意义在于

A.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B.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逐渐取代了王权。

C.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权力被架空

D.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

11.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起草人汉密尔顿曾引用孟德斯鸠的话“假如人类没有创造出一种政体,它既具有共和政体的内在优点,又具有君主政体的对外力量,那么很可能,人类早已被迫永远生活在一人统治的政体之下了.”汉密尔顿意在说明1787年宪法应具有

①中央集权原则②分权制衡原则③民主原则④专制主义原则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政府》报告中指出:“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或者用句老话比喻: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材料的实质在于说明

A.1787年美国宪法比《权利法案》落后

B.1787年美国宪法奠定了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

C.1787年美国宪法是不完善但很进步的资产阶级国家宪法

D.这部宪法最大的失误是种族歧视和君主立宪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大题整理练习分析

大题练习 (2011年湖南)材料一:一九○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丈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材料二: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如其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8分) (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7分) 2.(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科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 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 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 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 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l6世纪初,纽 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l l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 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 国,l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 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高考解题心得体会经典

2014年高考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总结 ——王永富 一、集合:命题老师婉约派出生出题很含蓄,要求: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根式不等式、含绝对值的不等式、指数不等式、对数不等式;集合中元素的构成........ 【我的记录空间】: 二、复数:复数的完美形式:Z=a+bi(a,b R)。若为纯虚数;若为实数。见到复数Z满足的等式通通化为完美形式Z=a+bi 。在复平面内一复数Z的坐标为(-1,2)则该复数Z= -1+ 2i ,反之也要会........此时, 强调一定要“灵活”不要固步自封.....如:复数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坐标为(-1,2)则z= -1+2i 等等。【我的记录空间】: 三、数列:熟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相关公式方能解题得心应手;在等差数列中若2+8=3+7则 而在等比数列中则是:。求通项公式的方法:累差叠加法,累乘法,配平求参数辅助数列法,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两边同时除以2n+1 或3n+1化为等差数列等等需看题而定;求和的一般方法:错位相减法,列项相消法,分组求和法,倒序相加.......这些你会了吗? 【我的记录空间】: 四、二项式定理:(1)若题目中出现各项系数和立马令x=1;(2)若出现所有二项式系数和为M就是:2n =M; (3)假若叫你求二项式系数的最大值就是:(,r是正整数)那么那一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就是第r+1项。(4)若出现2个括号相乘时有时候需要把其中一个括号展开或者2个括号都要展开,眼睛放雪亮一些考生们!!!例如:()();()();(5)当问题中精确到某一项或某一项的系数时一定用通项展开式:(6)当看到缺项时比如说: 就令x=1和x=—1 【我的记录空间】: 五、程序框图:什么叫程序?你得清楚吧,那就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有上一步才有下一步。记住只要你足够的细心5分你拿定了!若考程序语句的话考生们必须要知道那些单词的意思比如DO..........LOOP UNTIL 或者WHILE..........WEND 你知道了吗?? 提醒:当菱形里面条件中数据较大时一般是找周期或是找规律。 【我的记录空间】: 六、三视图:下来掌握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比如球、圆柱、三棱柱、三棱锥.........我相信你们都能记得了!!三视图的题目需要沉着、冷静在大脑中把该几何体呈现出来,有必要的话在草稿纸上大概画一下然后把相关的数据代入对应的公式里面化简、计算。 提醒:三视图的规则: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我的记录空间】: 七、线性规划:(1)若不等式组只有3个不等式组成,比如: 直接把不等号改为等号联立方程组求出3个交点坐标然后代入目标函数中;特别提醒:若不等式组中含有4个或4个以上的不等式不能联立方程组;而不等式组中含参数或者是目标函数中含有参数的一些题目也不能联立方程组,例如: 一般的解题思路是“画出可行域”然后求出交点坐标(什么是参数?就是除了x, y, z 之外的字母如a t k n ........ )注意: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自己找题目来训练然后总结做题的技巧和方法!若问题中出现: 【我的记录空间】: 八、比较大小:如:“对数间比较大小”“指数间比较大小”“对数、指数混合比较大小”“对数、指数、幂函数混合比较大小”此种题型应做到不慌不忙,先观察.........先比较其中两个排除2个选项;再与第三者比较。可能用到的方法有:化成同底数,同指数,同根式,同系数,同分母.........可能会用到换底公式 【我的记录空间】: 九、平面解析几何的问题(直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一定要图,不画你这辈子就完了,然后把题目和图形结合起来分析、写步骤、最终解答出来......... 注意:涉及到直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相关知识和结论你记得了吗??? 【我的记录空间】: 十、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直线与面、面与面的位置关系问题:只要画一个正方体或是一个长方体就搞定,记住正方体的功能很强大..... 【我的记录空间】: 十一、平面向量:先看题目所给的图形是否规则。若规则优先考虑建立坐标系的方法,若不规则可考虑向量的减法()向量的加法(); 见到向量的长度或模闭上眼睛平方一下可能就看到了希望如( ). 【我的记录空间】: 十二、三角函数:公式虽多但记住我教你们记忆的方法,把公式熟记,相信自己是高智商之人,我们不是傻子!!!提醒:强调“灵活”如1= ,(sina + cosa)2=1+2sinacosa 等等;尤其是: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第2套真题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诸子百家纷纷提出了治国思想。下列选项属于道家提出的是() A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 .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垂死而不远徙” C .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若此则天下治” D .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2. 据成书于西汉的《史记》等文献记载,秦二世是靠矫诏篡位当上皇帝的。考古学家在一枚秦代竹简上发现,秦二世称“朕奉遗诏”继位,这一说法得到了记载秦始皇临终前遗言的西汉初竹书《赵正书》的印证。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史记》关于秦朝的记载不可靠 B . 所有文献记载的历史都不是信史 C . 只有考古发现的材料才是可靠的 D . 考古发现能弥补历史文献的不足 3. 历史学家钱穆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下列选项中,能为其提供证据的是() ①汉朝丞相位高权重,为“百官之首”

②汉武帝设立中朝,首长制得到加强 ③唐朝三省长官集体议事,相权分散 ④从首长制到委员制,皇权得到加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4. 梁启超评价我国古代一位改革家的改革时说:他推行的一些措施与近代西方的一些方法极其类似。其中某项措施“颇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某项措施“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他评价的是() A . 商鞅变法 B .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 庆历新政 D . 王安石变法 5. 下表是某学者对明朝通俗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变异”研究的部分成果。其内容表现了明朝社会生活的“变异”主要是受到() 社会价值观 “重利趋商”成为社会潮流,将商人视为“智杰”“豪杰”。 生活消费方式 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剧烈变化,呈现“奢华”“逾制”的特点。 伦理道德观 对金钱、物欲的强烈追求,使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A .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 . 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 C . 新引进农作物的影响 D . 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6. 以下《清朝前期的疆域图》中,其中四个序号代表四个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江苏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含解析)

两极格局的形成 1.(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一模·19)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15年后,赫鲁晓夫以丘吉尔谴责共产主义的力度批评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两个体系的和平竞赛过程中,我们所有人都会看到资本主义在道义上已经遭到重大失败。人们日益意识到对于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的就是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新全球史》)此时的苏联( ) A.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B.瓦解了帝国主义阵营 C.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D.获得了第三世界支持 【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铁幕”演说的15年后应该是指1961年,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A项错误;1961年当时还处于两极对峙格局时期,没有瓦解帝国主义阵营,故B项错误;从材料“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说明苏联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第三世界支持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5·江苏南通、扬州二模·17)右图为英国政府印发的海报,画面上妇女身上的文字为“一个欧洲”,这个妇女站在两个高跷上,高跷上写着“马歇尔计划”,上方葡萄下的文字意为“更好的生活水准”。由此可知英国政府( ) A.希望欧洲各国共同推动联合进程 B.宣传美国援助对欧洲经济的重要性 C.积极呼吁西欧国家与美国共同遏制苏联 D.揭露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英国的阴谋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解析】欧洲联合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而图片中强调了马歇尔计划的重要性,故A 项错误;画面中的妇女踩上“马歇尔计划”的高跷,才能达到“更好的生活水准”,说明了美国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 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图片未涉及苏联,故C项错误;图片妇女虽然踩着高跷,但行动自由,并未受控制,且二战后英国急需美国援助,政府就算知道美国的阴谋,也不可能在此时揭露出来,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5·江苏南京、盐城一模·23)(13分)二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演变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冷战结束,制造出观察家称之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 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面问题,美国比十年前更占优势,可是够讽刺的是,权力也更加分散。因此,美国能够运用来改造世界其他地区的力量,实际上也减弱了。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大外交》材料三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 ——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

试卷命制心得

历史试卷分析报告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中学历史教学也处在大幅度的改革之中,其深度和广度超过以往,传统的教学思想正在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演变、发展和改善。随着高中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发生了很大变化。新课标要求编写教材采取的是一纲多本的形式,有人教版、岳麓版众多版本教材,完全打破了一纲一本格局。考试形式也由全国统一考试转变为部分省份的单独命题,且范围逐步扩大,面对这种形势,传统的历史考试测量在命题、评分模式和方法等方面已经暴露出一些不足。因此如何适应形势变化,进一步做好考试测量工作,是广大历史教师面临的一个紧迫的任务。2006年四川省开始首次独立命题,至今,试卷的命制在不断的完善,也在不断的实践中跟上新课改的步伐。 再一次做高考历史试卷,不再那么得心应手,对于一些知识点已经遗忘,再加上新课改以后,课本内容有了部分的变化,所以对书本的基本知识还是很不熟悉。而考试最基本的依据便是课本,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离不开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再者便是解题方式和方法以及部分课外知识的了解;以及审题时是否细心和解题的心态。本套试卷分为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两个部分,选择题24道,皆为单选;材料分析题3个难易程度适中。整体来讲,选择题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史的试题多于世界史,现代史试题多于古代史;材料分析题则是用材料来创造一个小情景,由学生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答题。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传统的死记硬背不再成为考高分的方法了,而是被分析材料的历史论据能力和历史素养所取代。 这次试卷选取的题目时时刻刻都体现着新课标的要求,试卷的呈现形式也应该作相应调整。首先,问题应在新情境、新材料之中设计,这样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对原有知识的整合构建,而不再是传统的死记硬背,“跳一跳”就能摘着桃子。而传统的试题割裂了学生的思维,孤立地考查知识点,缺乏思维的主动性、连贯性、扩散性,发挥的空间受到限制,很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甚至厌学厌考的情况。其次,试卷中应大量引进图片。图片的效果能引起直观、真实、活化历史的效果,激发学生兴趣,使卷面图文并茂、新鲜生动、活泼美观,做题时仿佛置身于历史情境之中和历史一起潮起潮落。做题的过程就是一次心灵碰

面对高考之后感想体会_2020经历高考后感受5篇

面对高考之后感想体会_2020经历高考后感受5篇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面对高考之后感想体会_2020经历高考后的感悟.欢迎阅读!面对高考之后感想体会【1】“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年年的高考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功成名就的学子,正所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但同时也带给了无数学子两行清泪,所谓“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学子泪。”高考结束后,总是几家欢喜几家忧,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又有多少人掉下了桥。泪水和汗水并存,十数年的奋斗付之一炬。有人不甘心,打算从头再来,但是韶华易逝,又有多少个明年经得起蹉跎?总不能吊死在这棵弯脖树上吧,一年的等待,带来的仍是一个未知数,值得吗?因此我们学会了隐忍,学会了沉默,学会了打掉牙往肚里咽,也学会了虚伪,学会了附势,学会了随波逐流,放弃了一些我们当初所谓的原则,因为那里有我们的“终极目标”。不敢轻易去描绘未来,那些未知的以后不再是一种完美的向往,而是似漩涡般深不见底的恐惧。其实,高考但是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高考没有成功并不是对你人生失败的宣判,哦不,也许“成功”这个词根本就不适合用于高考,而高考考得好也并不意味着你会从此鹏程万里,青云直上,一辈子衣食无忧。不要让高考成为自己的一种阻碍,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生的失败是不敢于去应对,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则可。高考不是绊脚石,而是你一路向前、披荆斩棘的垫脚石,不要把它看成是一种负担。放松心态,勇于应对,高考是道坎,但它绝不可能不可逾越,相信自己有这个实力,只要自己努力过,奋斗过,那么胜固欣然,败也该从容。相信自己,以一种无畏的态度去应对一切,就没有什么坎我们会过不去。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不要再为自己的懦弱与懒惰费神去寻找逃脱的借口,也不要再为自己的挫折和艰难而产生毫无好处的怨言,有些事情你改变不了,正如你不能决定你降临在这个世上一样,既来之则安之,高考是山,我们就要做移山的愚公,高考是海,我们就要做填海的精卫,应对高考,我们要大声的说,清华北大,宁有种乎?堪堪十二载,十二载的寒窗苦读,这十二个年头我们不能白过,寒来暑往,我们低着头来回穿梭于校园和家之间,无暇顾及那静谧的夜色,又何尝见到我们放弃,纵使不值得,已经付出了这么多,有何在于最后的这几步路。楼兰就在前方等着我们去挥戈横扫,去驰骋笑傲。不管你愿不愿意,以何种目的,既然选取了这条路,便该要风雨兼程的走下去。十二年中,从一季初走到一季末,我们失去的太多,但是我们本就明白,想要有得就必然有失,此刻该是我们收获的季节了。生如夏花般绚烂,死也要如秋叶般静美。为了梦想努力的去拼,我们得到的未来不会是一片空白,即便是遍体鳞伤。六月的骄阳烤不化我们铁打的心,鼓起勇气向前,一切都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时光的深层,命运的迷途,需要我们自己去亲手涂抹,稚嫩的花朵在严霜的打击后会更加灿烂。仲夏,让我们携手并进,吾愿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耳。面对高考之后感想体会【2】延期一个月后,2020年高考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帷幕。全国1000多万名考生,怀抱对未来的憧憬,肩负着各方的期待,走进考场,追寻梦想。这届高考无疑是特殊的。这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一次高考,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入攻坚期的一次高考,也是疫情防控期间全国范围内规模的一次有组织的集体性活动。正因如此,在选拔与评价功能之外,2020年的高考,更多了几分守护的味道、期许的分量。众志成城的磅礴伟力,守护着千万名考生的健康和梦想。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这一届高三学子学习备考的节奏,在加油冲刺的关键时刻,一边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一边稳住心神、潜心备考,始料未及,却必须迎难而上。艰难的时刻,党中央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万众一心、守望相助,汇聚成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成就了这一届考生走进考场、实现梦想的可能。可以说,是每一位医生、每一位教师、每一位战士以及每一位普通民众共同为这届考生铸就了平安健康之基、托起了扬帆远航之梦。特殊的备考,也为人生积蓄前行的力量。对于广大高三考生来说,疫情或许打乱了学习节奏,却也提供了一次重新思考人生、审视未来的机会。在这场全球突发

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扬州市2017届高三历史期中测试 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的吴晋两国,为了对付共同的对手楚国,打破了“同姓不婚”的基本原则,实行联姻。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 A.统治秩序崩溃 B.分封制走向瓦解 C.王室日趋衰微 D.宗法制受到冲击 2.《大明一统志》中提到元朝“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当时人们认为都省与行省“官名品秩略同”,往来文书也用对等的“咨文”。据此能够看出 A.行省是中书省派出机构 B.行省制强化了地方权力 C.行省机构设置和运行的方法 D.行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 3.对于古代中国的某一制度创新,美国人史皮尔曾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

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与这一制度直接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A.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4.下列所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状况,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岁入巨万,财力雄厚,其中尤以徽商势力最大……徽商中不少家资万贯,富比王侯。” ②“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③“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 钢。” ④“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A. ③④①② B. ③②④① C. ②③④① D. ④①③② 5.乾隆二十年,一些原在广州贸易的英国商船来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 A.清初注意防范中外交往 B.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 C.清初为了增加收入开放 D.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已被打破 6.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说,“过去的中西关系,一切操之于中国,今后是几乎事事由人;过去是中国不以平等待人,……现在及今后反以不平等对待中国了。”造成这一转折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兴办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化水师,在近代中国海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但福建马尾船厂曾因船政大臣沈葆桢的瞎指挥而造出了一批商船不像商船、兵船不像兵船的“怪船”,在实际海战中,这些船只“被敌炮轰、洞穿,至十一船同时漂没”。材料直接反映了 A.晚清政府统治黑暗 B.封建管理体系落后 C.中国封建制度腐朽 D.中国官员思想保守 8.1919年6月,曾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女子沈佩贞致函国会,陈述了她与议员魏肇文的婚姻情况,对魏肇文登报毁婚表示不满,希望通过法庭解决家庭纠纷。这件事在当时社会引

高考历史大题历史问题的评价如何回答

高考历史大题历史问题的评价如何回答? 分析历史问题是高考历史大题的一种常见形式。有的同学答起这种主观题来随心所欲,没有任何章法,想到哪里答到哪里,最后写了很多却一分都拿不到。下面就是jy135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大题历史问题的评价如何回答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 高考历史答题方法 (1)坚持正确的立场。人民的立场、进步的立场、爱国的 立场、全球利益的立场等等,就是正确的立场。比如说希特勒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在拉历史的倒车,他违背了人性,企图从根本上抹煞人类文明。因此,希特勒是整个人类的公敌,为人不耻,遭人唾弃。 (2)坚持历史评价而非道德评价。这条原则涉及到的主要 是人物的评价。对历史人物,应根据他们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在客观上所起作用来进行评价,不能用道德来衡量一个历史人物。 (3)评价历史应坚持阶级分析方法。一般而言,历史人物 生活在阶级社会,客观上都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因此,只有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才能更深刻地揭示其活动的本质。运用阶级分析方法,首先,在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活动时,应给历史人物以阶级定位,注意确定阶级属性的标准不是观其出身而是观其言行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如康有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自幼饱读四书五经,一生从未当过资本家,但其思想主张和行为却符合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因此他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人物。其次,对一定历史人物或社会集团,应该用其

阶级属性来解释其言行。如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从主观原因来讲,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另外,在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时,注意不要简单化、一刀切,如认为只要是地主阶级就一定反动、腐朽,只要是农民阶级就当然肯定。 (4)评价历史事物应坚持效果第一,动机第二。历史是复杂和矛盾的。在历史文明的进程中,主观上的善良愿望未必都能得到善的效果,恶的动机又常常成全了善的效果,以至以往文明处处交织着这种善与恶的二律背反。在评价历史时,应将效果与动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不可偏废,同时应将对效果的评价放在首位,因为对历史起作用较大的是结果而不是动机,同时动机对效果的实现又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也要兼顾动机。 综上所述,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学习;然后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解决最基本的基础知识;最后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理论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达培养能力的目的。这样,成功一定会属于你。 高考历史如何复习 高中历史有效复习方法一:改善记忆效率的策略 普及人脑记忆的科学知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主要利用历史第二课堂,开设高中历史复习记忆微型讲座,邀请在记忆心理学方面有专长的老师讲解人脑记忆的科学知识,也适时地让少数在这方面学有心得的学生现身说法。当然,记忆心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科学,指望通过几次讲座就能让学生谙熟其规律是不现实的。为了能够让学生持久关注这一问题,课题组成员还分工编印了名为“探究人脑记忆奥秘,改善历史记忆效能”的小册子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一步学习和消化。 高中历史有效复习方法二:杜绝满目地背诵 高中历史课外书看得太多太杂溶剂记不住,甚至混乱你原

历史(心得)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历史复习初探

历史论文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历史复习初探 高中新课程改革自2006年在福建省全面展开并日趋成熟,新课程尤其强调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这也是未来教育的走向。综观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卷,受到新课程理念“朝阳”的冲击,高考历史试题难度系数逐步提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历史试卷的命题意图和设计思路与许多新课程的理念相当吻合。所以,在高三历史学科的高考复习中,如何合理运用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扩展深化,我们的备考显得异常艰难,时常把我们推入了一个痛苦而尴尬的境地。我在2007届和2008届高考文综结束后,听到学生的声音都是“高三一年白复习了”、“重点一点都没考!”、“练习白做了”、“都是考课外的知识、“和我们平时训练的思维完全不同”等等。听着学生的抱怨,我的心情格外沉重。老师们面对考题的出其不意,也是茫然无措,心理产生严重的失落感。例如2007年的“帝王谥号”题、2008年的“阴阳与山水关系”题。这些高考题使我们感觉到:“不知道该怎么教了?”在这样的困惑与迷茫中,可以说现在的高考复习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陷入了困境。一声叹息,痛定思痛,我们不能不正视现实。我们到底对所谓“基础主干知识”的宽度与深度的定位准不准,对热点问题的“隐性介入”的认识足不足,知识储备充分不充分,知识联系紧密不紧密等等,都是值得好好反思的。那么,在新课

程理念下,高三历史教学到底怎样教,方能在高考中处于不败之地呢? 一、更新观念,重组教材。新课改的实践、新课标的实施,已成“浩浩荡荡”之势,“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据此,在高三的历史复习教学中要首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善于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第二,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倡导师生互动、对话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坚韧不拔,不怕挫折,奋发有为的人格品质,和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新知的科学态度;第三,要多进行“一题多问,一题多思”的题型训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四,密切联系社会现实、关心时事热点, 引导学生经常看新闻、读报纸、记政策。特别是国家召开的有重大影响的会议、出台的有关国家建设的政策、制定的涉及社会发展的方针等。“从文明演进角度看历史”是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内容总纲,与之相应,突出文明史观,关注文明历程、提升文明素养的理念,在近年的高考文综卷中层出不穷。如2007年第40题第(2)问“金迁都燕京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突出考查了“民族融会、社会文明发展”等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要特别关注新史学观,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审视历史。复习中,不仅要注意建构知识体系,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解读历史现象和规律,还要把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置身于世界的角度来考察,立体地、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真题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 马克思在称赞巴黎公社的领导者时说:“这些勤务员经常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他们“公开地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活动,不自命为绝对正确,没有文牍主义的敷衍拖拉作风,不耻于承认和改正错误。”对以上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A .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B . 说明公社领导人的权力制约与民主作风 C . 表明国家政权机关已变为“社会公仆” D . 体现了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2. 在西周分封制下,被嫡长子继承制排除在王位继承以外的众王子弟,获得了新建诸侯国的权力,更得到一般宗族子弟绝不会出现的各种政治特权。材料表明西周分封制() A . 强化了王室间的血缘纽带 B . 推动了王室宗族迅速分化 C . 有效缓和了各诸侯国矛盾 D . 实现了地方对中央的拱卫 3. 1938年,布哈林(当时任共产国际技委会主席)在中共六大上说,红军应该“分散到各个地力经相当的时间,再转一个地方,到这个地力在一些时间。杀一杀土豪劣绅,吃一吃饭,喝一喝鸡汤,再到另一个地方,照样杀土豪吃鸡,过了相当时向再前进”这说明布哈林() A . 要求重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的建设 B . 指明了中国革命正确道路 C . 认识到动员农民阶级力量的重要性 D . 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4. 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都曾大规模对外扩张,在此过程中,罗马不断扩大公民权

的授予范围,而雅典则严格将公民资格限制在雅典本地居民范围内。这种差异() A . 是罗马扩张迅速的根本原因 B . 促使罗马帝国进一步完善法律建设 C . 保障了雅典公民的紧密团结 D . 使罗马公民的权利比雅典更加广泛 5. 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了外事裁判官,裁判官审案时从罗马古老的“信义”观念出发,认为无论是罗马人还是异邦人出于善意的行为都应该且能够得到保护,确立并认可了一系列新的契约法律关系。罗马法的这一发展() A . 树立了各民族间的交易法则 B . 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 . 说明当时民族矛盾日渐消失 D . 对私产作出了合法保护 6. 15世纪末16世纪初,罗马教会加强了对德意志的掠夺。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达到30万古尔登(货币单位),相当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每年税收额的20倍。德意志成为教会榨取最严重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 . 德意志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B . 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 C . 德意志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 D . 德意志缺乏统一的中央集权 7. “延安县中四乡在进行普选运动时,在两个村里,有个别群众提出一个地主当乡长,因他识字。当时该乡的群众知道他表现不好,都不愿选举他。大家主张要选能代表群众利益的人当乡长,不要以识字多少为原则。结果地主落了选。”材料所述现象() A . 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 . 反映出地主不受农民欢迎 C . 反映当地群众已经有了民主的意识 D . 证明延安实行了普选的民主选举制度 8. 1935年起,蒋介石在国内外通过三条渠道寻找共产党进行秘密接触:一是由曾养甫、谌小岑出面,通过翦伯赞、吕振羽与中国共产党北方局以及长江局代表谈判。二是通过宋庆龄、宋子文派以牧师身份活动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董健吾秘密到达陕北,向中共中央转达国民党要求谈判的信息。三是令驻苏武官邓文仪找中国共产党驻共产

(2010-2019)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4 全国卷开放式新题型(学生版)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历史 专题24 全国卷开放式新题型 1.(2019年全国卷ⅠT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2019年全国卷Ⅱ T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2019年全国卷Ⅲ T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 《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 《黑奴吁天录》(1901年译)译者称“非代黑奴吁也”,鉴于“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删除了原著中部分宗教思想较浓的内容,增加反映孔孟思想的内容。

201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如何提高做题的质量.doc

201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如何提高做题的 质量__ 高考一轮复习期间不仅要做大量的历史习题,还要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提高做题的质量。 专家建议学生将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和以往做题过程中积累的错题重新做一遍,重点理解近两年高考试题解题的思路和技巧。同时,考生应该按照时间顺序或是教科书专题顺序,重新梳理教材的知识体系和脉络,并通过做题对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材料解析题该咋答???按照略读材料—分析题干—细读材料、提取信息—组织答案的过程解题?高考大纲与去年相比考试范围并没有做调整,只是在考试说明中替换了几道例题。从更换的例题来看,2012年高考将继续加强对考生整理材料,完整、准确、合理解读材料信息并结合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专家告诉广大考生,在解答材料解析题时应按照略读材料—分析题干—细读材料、提取信息—组织答案的过程解题。 专家解释说,略读材料主要是粗略地阅读材料,了解材料的大致内容,特别是试题如有导语应给予关注。分析题干主要是对问题进行分析,分析时应注意题干中的提问项、限制项等要求。细读材料就是带着问题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在细读材料过程中还应注意材料与教科书所学知识的联系(既可以是时代背景,也可以是相似事件的联系),这样我们可以利用教科书所学的知识结构和分析角度分析材料、组织答案。??“还有一点不能忽略,就是材料出处中所提示时间、材料主题思想等信息。”专家说,最后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组织答案。?开放性试题咋

答? 2010年高材料中会有多种观点,选择哪个观点至关重要?? 考开始历史试卷中增加了开放性的试题,2011年高考文综试卷中则单独成题,共12分,分值很大,是考生得分的重点。 ?此类问题,专家认为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材料观点、按照一定逻辑思维运用历史知识论证观点的能力。所以专家给出了他总结出的解答此类试题方法,供考生参考。?第一步:明确答题要求—“评论”。 第二步:解读“观点”的内涵(如:时间界定、包含要素、因果关系等)。 第三步:选择要论述的观点。??选择观点的基本原则:一般试题所给材料中会有多种观点,选择哪一个观点至关重要。观点不是选得越多越好,如果观点选得过多,就不能够对观点进行充分论述,因此建议学生选取其中的一种观点(一些试题会要求对材料中所有观点进行评述)。 ?第四步: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内涵相关的史实。 2015高考哪些专业就业前景好 专业并非越新、越热就越好,越是名牌大学传统专业越多,所以挑选专业还要考虑该校此专业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专业特色等。

2021高考历史研讨心得

2021高考历史研讨心得 在现代社会中,学习已成为人生的重要研习需求。从适应与起程 发展两大任务出发,树立自主型的学习观,自觉地、能动地、有补给 点从事学习活动,“懂学”、“会学”,已成为时代对人则的人向迫 切要求。下面由我整理为大伙儿整理了关于2021高考历史研讨心得, 供大家参考。 #2021高考历史研讨心得1# 有幸参加了高考研讨会。现就这次高考研讨会,谈谈自己的心得 体会。 首先,高中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考纲说明,了解考试说明的变化, 才能够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轻重有度,还有研究近两年新课标卷未出 现的考点,教学中可以重视这方面的复习。然后认真研究高考试题, 特别是近两年的试题,因为会代表考试和出题的趋向,感觉其中的变 与没变,对高三复习是相当有指导作用的,所谓的透过笔试看方向。 其次,教学中要重视学情看重教情研究。高三老师必须制定一轮 复习的须要目标,通过师生交流卡,备课组教与学问题的汇总,调研 考试的成绩,教职员工交流与学生反馈,作业错题集,教师教学反思,失分统计与错因分析等等方式,掌握学情教情具体情况,以此不断调 整教学,完善教学,使得教学效果最大化。一轮复习后,制定二轮复 习计划,打破教材计划,按时间顺序,组建通史单元,3个题型专题,做到基础知识熟练化,重点知识精细化,模糊知识清晰化,孤立知识 网络化,缺漏知识完整化,表面知识深刻化,然后注意培养学生两个 四个方面的生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科思维能力,探究思辨能力,考场调控能力。教学中需注意古今中外贯通,关注时政热点,强化习 题训练。二轮复习后,再制定绒兰复习的任务,主要包括是重新回归 考点,巩固考点,并进行模拟训练,最后自主学习。这样备战高考, 学生不仅专业知识越发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 (22)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23 这一变革将把世界上那种旧的、不合适的,以及散播无知、贫穷、个人竞争、内讧和民族战争的丑恶制度连根铲除并彻底消灭。将以合乎理想的社会制度来代替它……创立这一制度可以用说服的办法,使政府相信这一制度的原则完全是真理。 ——欧文《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或走向理性的社会》 1.之所以出现以上材料中的思想,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进行及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B.工人阶级的壮大 C.资本主义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 D.早期社会主义思想家的启蒙 2.1824年,欧文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了许多“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的制度。然而,这些“公社”不久就瓦解了。其根本原因是 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 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C.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D.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同一天下午他们打进了一家在桑尔附近的大工厂,……工人们掏毁了价值一万镑的成套机器,……他们不仅是要掏毁这几个地方的机器,他们还要准备去掏毁全英国的机器。 ——摘自《兰开夏事件(当事人的通信)》3.材料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人斗争处于什么阶段? A.经济目标为主的自发斗争B.政治目标为主的自觉斗争 C.无斗争目标的盲目阶段 D.有科学的指导思想指导的经济斗争 4.在认识根源方面,出现这种斗争的主要原因是 A.没有认识到贫困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B.早期空想主义思想家的有力指导 C.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指导 D.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所以夺取政权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义务,工人们似乎已经采取了这一点,因为运动已在英、德、法几国都同时活跃起来,并且同时采取了从政治上改组工人的政党的步骤。 ——摘自《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 5.19世纪中期,无产阶级提出了“夺权”的主张,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A.马克思主义诞生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工人阶级掌握了强大的武装 C.和平争取民主的努力证明行不通 D.国际间的无产阶级联合到达一个新的阶段 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1870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1848年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D.1864年第一国际的成立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从19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但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的革命斗争都失败了。在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会到来,无产阶级终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到“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7.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阶级斗争的推动力量 C.革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及时调整 D.无产阶级的解放要靠自己的斗争 8.上图是我国为纪念国际上某一重大事件发行的一枚邮票,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该邮票的发行时间为 A.1990年B.1991年 C.1992年 D.1993年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培训学习心得【实用】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培训学习心得 为让全体高一一线教师深刻领悟新教材,贯彻新教材当 中的编写理念和国家意志,xx省于2019年x月xx至xx日召开了新教材专题培训。为期三天的培训早已结束,回顾这 三天的培训,收获满满。在这三天培训中,我聆听了名师精 彩的讲座,感受了教学名师的风采,也更新了教学观念。各 位专家的精彩讲座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理解了新教材的主要导向,一是要反映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体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国家 意识;三是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元素;四是注重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想教育。总而言之,新教材具有高度的 思想性、科学性、民族时代性。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 的将初高中课程相衔接,避免出现初高中课文跨度太大而出 现学生跟不上教学的情况。新教材继续采用历史时序的编 排,逐渐铺展历史的脉络。必修课程多为基础知识,又比初 中有所提升。新教材既求贯穿整个通史,也要求全面覆盖各 个重要历史节点,这就导致教材存在总体容量偏大、知识点 密度大,课文较为浓缩等状况,迫切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思路,更新教学观念。 新教材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追求全面发展。历史教学

的价值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促使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得到发展。而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新教材的 教学任务就不再是让学生记住繁杂的历史知识,而是要学会 运动历史知识去解决问题。适当的在课堂上开展探究活动,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教师没有必 要再从头讲到尾。 此外,这次培训还让我认识到,历史教学的目的的贯彻 新课标,因此,我们教师要专研和把握课标的要求,只有这 样才能更好的完成家教学任务。而对于内容及其丰富的必修 教材,我们可以适当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一是可以对每 节课的内容加以整合,强干弱枝,突出重点。二是对单元内 容整合,按朝代按专题等。教师要学会在教学当中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 在这次培训中,既解决了我的一些困惑,而又产生了新 的困惑。比如在面对教材内容较多和课时量较少的情况下, 叶小兵教授给出的建议是整合课程资源。我的困惑在于,若 是按专题如政治、经济、文化这样来整合是否违背了通史教 材的初衷,回到过去老的专题教学中去。 最后,对于新教材的教学设计,我简要的谈谈对于第一 单元第二课的教学思路。第二课的标题为“诸侯纷争与变法 运动”。这段历史对于学生来说可以说是相当的熟悉及感兴

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50道,共50分。材料题3组,共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考查的方向侧重于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非选择题侧重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一定涉及。 试卷主要考查了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主干知识。本次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考核力度。同时,命题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历史学科能力,糅合多种史学研究方法。试题体现了“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的特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试题难易适当,没有偏题、怪题。 具体而言,通过本次考试着重从能力提升角度下手进行命题。从选择题来看,试卷通过大段鲜活史料营造全新历史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论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单靠读熟背透已不能再取得理想成绩。从主观题来看,材料分析题成为最主流的考查题型,而且材料的篇幅越来越长。这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概括并组织答案。 从命题来源来讲,本次期中考试主要选取的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为主,结合一轮复习特点加入一部分基础知识的考查。其中高考真题部分重点选取全国卷和天津卷的经典题目组成,辅以江苏、浙江、安徽等东部省份的题目,其主要用意在于让学生通过这次考试熟悉天津高考的命题特点,同时把握全国整体高考历史思维的大方向,做到一定程度的难易结合。同时着重挑选对文本解读能力有所提升的材料分析题,用大量新材料和新情景来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件,尽可能让学生既不脱离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做到教材知识与材料内容的整合与呼应。 二、学生考试情况及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总体平均分如图所示: 分析:与以往相比成绩有所下降,一方面较之过往考试,本次考试总体难度有所增加,结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