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理论超级总结(考研笔记)[1]

汽车理论超级总结(考研笔记)[1]

汽车理论超级总结(考研笔记)[1]
汽车理论超级总结(考研笔记)[1]

备注:各课次内容中:用红色字标记的是重点,加粗且斜体标记的是难点,既用红色标记又加粗斜体标记的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课次1:

内容: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

§1-1 汽车的动力性指标

§1-2 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一、汽车驱的驱动力:发动机的外特性,传动系的机械效率,车轮半径,汽车的驱动力图。

课次2:

二、汽车的行驶阻力:滚动阻力及滚动阻力系数,空气阻力及空气阻力系数,上坡阻力,加速阻力。

课次3:

三、汽车的行驶方程式

§1-3 汽车行驶的驱动与附着条件,附着力与附着利用率

课次4:

§1-4 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利用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分析汽车的动力性指标。

§1-5 汽车的动力因数与动力特性图:利用动力特性图分析汽车的动力性指标。

课次5:

§1-6 汽车的功率平衡:利用功率平衡图分析汽车的动力性指标。

课后习题:汽车动力性习题

试验1:汽车动力性路上试验

课次6:

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2-1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

§2-2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计算:汽车发动机的负荷特性与万有特性,汽车稳定行驶时燃油经济性的计算

课次7:

§2-2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计算:汽车的加速、减速与停车怠速的耗油量计算。§2-3 影响汽车燃没油经济性的因素: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使用因素,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结构因素,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的途径。

试验2:汽车燃油经济性实验

课次8:

第三章汽车发动机功率与传动系传动比的选择

§3-1 发动机功率的选择

§3-2 传动系最小传动比的确定

课次9:

§3-3 传动系最大传动比的确定

§3-4 传动系档数与各档传动比的确定

课后习题:汽车燃油经济性及传动系统参数选择习题

课次10:

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

§4-1 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4-2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与附着力的关系,滑动率与附着系数的关系。

课次11:

§4-3 汽车的制动效能:汽车的制动减速度,制动距离,

汽车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4-4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制动跑偏,制动侧滑。

课次12:

§4-5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一、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理想分配曲线,

二、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实际分配线,同步附着系数及其选择,制动过程分析

课次13:

三、在附着系数不同的道路上的制动过程分析、利用附着系数与附着效率。

§4-6 制动力调节:制动力调节原理,制动系限压阀、比例阀,防抱制动系统。

课次14:

第七章汽车的通过性

§7-1 汽车通过性概述

§7-2 汽车间隙失效、通过性的几何参数

§7-3 汽车越过台阶、壕沟的能力

课后习题:汽车制动性和通过性习题

课次15:

第五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1概述:操纵稳定性概念,车辆坐标系,刚体运动微分方程。

§5-2轮胎的侧偏特性:轮胎坐标系,轮胎侧偏现象与侧偏特性,

§5-2轮胎的侧偏特性:影响侧偏特性的诸因素,有外倾角时轮胎的滚动。

§5-3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汽车操纵系统的简化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二自由度汽车的运动微分方程式

课次17 :

§5-3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汽车的稳态响应,汽车的瞬态响应。

§5-4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转向系的关系:悬架的侧倾特性,侧倾时左右车轮垂直载荷变化对汽车转向性能的影响

课次18:

§5-4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转向系的关系:侧倾时车轮外倾角的变化对汽车转向性能的影响,运动侧偏对汽车转向性能的影响。

课次19:

§5-5侧偏柔度、不足转向量及气车时域响应的计算

课后习题:汽车操纵稳定性习题

试验3:汽车稳态转向试验

课次20:

第六章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6-1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人体对振动的反应,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方法与主要指标,研究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基本方法。2

课次21:

§6-2路面的统计特性:路面功率谱,空间频率谱密度转化为时间频率谱密度,路面输入谱。

课次22 :

§6-3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

单质量系统的振动:单质量系统的自由振动,单质量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单质量系统在路面随机激励下的响应,谱分析与方差(均方根值)的计算。

课次23

§6-4车身与车轮双质量系统的振动

课次24

§6-4车身与车轮双质量系统的振动

复习

课后习题:汽车行驶平顺性习题

考试

汽车理论

汽车理论是研究汽车主要使用性能的科学,是在分析汽车运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汽车主要使用性能与其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汽车主要使用性能的各种影响因素,从而指出正确设计汽车和合理使用汽车的基本途径。

对汽车提出的使用性能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汽车理论主要研究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和通过性等。

汽车的动力性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重点掌握汽车的动力性指标,熟练分析汽车的受力情况,深入理解汽车的行驶方程式,并熟练运用汽车的力平衡图和功率平衡图分析汽车的动力性指标。

汽车的动力性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汽车是一种高效率的运输工具,运输效率之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的动力性。所以,动力性是汽车各种性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能。

1.1节汽车动力性指标

从获得尽可能高的平均行驶速度的观点出发,汽车的动力性主要有以下三个评价指标。

u

1.1.1 汽车的最高车速

a

max

最高车速是指在水平良好的路面(混凝土或沥青)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车速。

1.1.2 汽车的加速时间t

汽车的加速时间表示汽车的加速能力,它对平均行驶车速有很大影响。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与超车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能力。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指汽车由Ⅰ档或Ⅱ档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强度(包括选择恰当的换档时机)逐步换至最高档后,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的时间。超车加速时间,指用最高档或次高档由某一较低车速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所需的时间。由于超车时两车辆并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超车加速能力强,并行行程短,行驶就安全。一般常用0→400m或0→100km/h所需的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原地起步加速能力。对超车加速能力还没有一致的规定,采用较多的是用最高档或次高档,由某一中等车速全力加速行驶至某一高速所需的时间。轿车对加速时间尤为重视。

1.1.3 汽车的最大爬坡度i

汽车满载时,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表示汽车的上坡能力。显然,汽车的最大爬坡度指Ⅰ档最大爬坡度。轿车最高车速大,加速时间短,经常在较好的道路上行驶,一般不强调它的爬坡能力;而且它的Ⅰ档加速能力大,故爬坡能力也强。货车在各种地区的各种道

i代表了汽车的极限爬坡能力,它应路上行驶,所以必须具有足够的爬坡能力。实际上,

max

比实际行驶中遇到的道路最大爬坡度超出很多。这是因为应考虑到在坡道上停车后,顺利起

i在30%即16.7°左右,越步加速、克服松软坡道路面的大阻力等要求的缘故。一般货车

max

野汽车要在坏路或无路条件下行驶,因而爬坡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它的最大爬坡度可达60%即31°左右。

三个指标的测定,均应在无风的条件下进行。

确定汽车的动力性,就是确定汽车沿行驶方向的运动状态。因此,需要掌握沿汽车行驶方向作用于汽车上的各种外力,即驱动力与行驶阻力。根据这些力的平衡关系,建立汽车行

驶方程式,就可以估算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最大爬坡度。

8.2节 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确定汽车的动力性,就是确定汽车沿行驶方向的运动状况。为此需要掌握沿汽车行驶方向作用于汽车的各种外力,即驱动力与行驶阻力。根据这些力的平衡关系,建立汽车行驶方程式,就可以估算汽车的各项动力性能指标。

汽车的行驶方程式为

=t F ∑F

式中 t F ——汽车驱动力;

∑F ——行驶阻力之和。

1.2.1 汽车的驱动力

在汽车行驶中,发动机发出的有效转矩tq T ,经变速器、传动轴、主减速器等后,由半轴传给驱动车轮。如果变速器传动比为g i 、主减速比为0i 、传动系的机械效率为T η,则传到驱动轮上的转矩t T ,即驱动力矩为

T g tq t i i T T η0=

如图1.1所示,此时作用于驱动轮上的转矩t T ,产生对

地面的圆周力0F ,则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t F ,即为汽

车驱动力。如果驱动车轮的滚动半径为r ,就有r T F t t /=,

因而,汽车驱动力为

图1.1汽车的驱动力 r i i T F T

g tq t η0= (1.1)

下面将对式(1.1)中发动机转矩丁tq T 、传动系机械效率T η及车轮半径r 等作进一步讨

论,并作出汽车的驱动力图。

1.2.1.1 发动机的外特性

发动机的功率、转矩及燃油消耗率与发动

机曲轴转速的变化关系,即为发动机的速度特性。

当发动机节气门全开,或高压油泵处于最大供油量

位置时,此特性称为发动机的外特性,对应的关系

曲线称为外特性曲线;如果节气门部分开启,则称

为发动机部分负荷特性曲线。

图1.2为某发动机的外特性曲线。min n 为发动

1.2.1.2 传动系的机械效率

发动机发出的功率e P ,经传动系传到驱动车轮的过程中,要克服传动系各部件的摩擦而有一定的损失。若损失的功率为T P ,则传到驱动轮的功率为e P -T P ,传动系的机械效率T η为

e

T e T e T P P P P P -=-=1η (1.5)

1.2.1.3 车轮半径

轮胎的尺寸及结构直接影响汽车的动力性。车轮按规定气压充好气后,处于无载时的半径,称为自由半径。

在汽车重力作用下,轮胎发生径向变形。车轮中心与轮胎接地面的距离称为静力半径s r 。静力半径小于其自由半径,它取决于载荷、轮胎的径向刚度,以及支承面的刚度。

作用于车轮上除径向载荷外,还有转矩。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切向反作用力之间的距离为动力半径。此时轮胎不仅产生径向变形,同时还产生切向变形。其切向变形取决于轮胎的切向刚度、轮胎承受的转矩及转动时的离心惯性力等。

以车轮转动圈数n 与车轮实际滚动距离S 之间关系换算得出的车轮半径,称为车轮的运动半径(滚动半径)r r ,即

n

S r r π2= (1.6) 显然,对汽车作动力学分析时,应该用静力半径s r ;而作运动学分析时应该用滚动半径r r 。但在一般的分析中常不计它们的差别,统称为车轮半径r ,即认为

r r r r s ==

1.2.1.4 汽车的驱动力图

在各个排档上,汽车驱动力t F 与车速a u 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称为汽车驱动力图。它直观地显示变速器处于各档位时,驱动力随车速变化的规律。

当已知发动机外特性曲线、传动系的传动比及机械效率、车轮半径等参数时,即可作出汽车驱动力图。具体方法如下:

(1)从发动机外特性曲线上取若干(e n 、tq T )。

(2)根据选定的不同档位传动比,按式(1)算出驱动力值。

(3)根据转速e n 、变速器传动比g i 及主减速比0i ,由下式计算与所求t F 对应的速度:

377.0i i rn u g e a = (1.7)

(4)建立t F -a u 坐标,选好比例尺,对每个档位,将计算出的值(t F ,a u )分别描点并连成曲线,即得驱动力图。

图1.3即为某五档变速器货车的驱动力图。

从驱动力图中可以看出驱动力与其行驶速度的

关系及不同档位驱动力的变化。驱动力图可以作

为工具用来分析汽车的动力性。

1.2.2 汽车的行驶阻力

汽车在水平道路上等速行驶时必须克服来

自地面的滚动阻力f F 和来自空气的空气阻力

W F ;当汽车在坡道上上坡行驶时,还必须克服

图1.3 汽车驱动力图 重力沿坡道的分力,即坡度阻力i F ;另外汽车加

速行驶时还需要克服的阻力即加速阻力j F 。因此汽车行驶的总阻力为

∑ F f F +w F +i F +j F (1.8)

上述各种阻力中,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是在任何行驶条件下均存在的。坡度阻力和加速阻力仅在一定行驶条件下存在。水平道路上等速行驶时就没有坡度阻力和加速阻力。

1.2.2.1 滚动阻力

汽车行驶时,车轮与地面在接触区域的径向、切向和侧向均产生相互作用力,轮胎与地面亦存在相应的变形。无论是轮胎还是地面,其变形过程必然伴随着一定的能量损失。这些能量损失是使车轮转动时产生滚动阻力的根本原因。

1.2.2.1.1 弹性车轮在径向加载后卸载过程中形成的弹性迟滞损失

当汽车车轮在水平路面上,且不受侧向力作用时,车轮与地面间将产生径向和切向的相互作用力。图1.4为轮胎在硬支承路面上受径向载荷时的变形过程及对应的曲线。

图1.4 轮胎径向变形曲线

a)轮胎受力 b)变形曲线

从图1.4中可见,当弹性车轮在硬支承路面上,对其进行加载和卸载的过程中,径向载荷W 与由其引起的轮胎径向变形量A 之间的对应关系。加载变形曲线DCA 与卸载变形曲线ADE 并不重合,则可知加载与卸载不是可逆过程,存在着能量损失。面积OCABO 为加

载过程中对轮胎所作的功;面积ADEBA 为卸载过程中,轮胎恢复变形时释放的功。两面积之差OCADEO 即为加载与卸载过程的能量损失。这一部分能量消耗在轮胎各组成部分相互间的摩擦,以及橡胶、帘线等物质分子间的摩擦,最后转化为热能而消失在大气中。这种损失称为弹性物质的迟滞损失。

从图1.4b 中可见,在同样变形量δ的情况下,处于加载过程的载荷较大,即图中FC >FD 。这说明当车轮在径向载荷作用下滚动时,由于弹性迟滞现象,使地面对车轮的法向支持力为不对称分布,其法向反力合力作用线,相对于车轮中心线前移了一段距离,因而形成了阻碍车轮滚动的力偶矩。

1.2.2.1.2 等速滚动从动轮受力分析及滚动阻力系数

图1.5 从动轮在硬路面上滚动时的受力情况

a)受力分析 b)滚动阻力

在水平路面等速直线滚动的汽车从动轮,如图1.5a 所示,其法向反力的合力1Z F 相对车轮垂直中心线前移了一段距离a 。a 值随弹性损失的增大而增大。车轮所承受的径向载荷W ,与法向反力1Z F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1Z F =-W 。

若法向反力1Z F 通过车轮中心,则是从动轮在硬路面上等速直线滚动的受力情况,如图

1.5b 所示。图中力矩1f T 为作用于车轮上阻碍车轮滚动的滚动力偶矩,且1f T =1Z F a 。要使从动轮等速直线滚动,1Z F 必须通过车轮中心,通过车轴施加以推力1P F ,它与地面切向反力1x F 构成一力偶矩来克服滚动力偶矩1f T ,由车轮中心力矩平衡条件,得

1P F r =1f T

故所应施加推力为

f W r a W r a F r T F Z f P 1111

1====或1

1W F f P = 式中f 称为滚动阻力系数,可见滚动阻力系数是单位汽车重力所需的推力。换言之,滚动

阻力等于滚动阻力系数与车轮负荷的乘积。故车轮滚动阻力1f F 为

11

1fW r T F f f == (1.9)

这样,在分析汽车的行驶阻力时,可不必具体计算阻碍车轮滚动的力偶矩,而只计算滚动阻力(实际作用在车轮上的是滚动阻力偶矩)。

1.2.2.1.3 等速滚动的驱动轮受力分析

图1.6为驱动轮在硬路面上等速直线滚动时的

受力图。

图中2Z F 为道路对驱动轮的切向反力,2P T 为

车架通过悬架给轮轴的反推力,法向反作用力2

Z F 也由于轮胎弹性迟滞损失,使其作用线前移一段距

离a ,即在驱动轮上同样作用有滚动力偶矩2f T 。

由对车轮中心的力矩平衡条件得:

图1.6 驱动轮在硬路面上滚动时的受力情况 22f t x T T r F -=

222f t f t x F F r

T r T F -=-= (1.10) 由上式可见,真正作用在驱动轮上驱动汽车行驶的力为地面对车轮的切向反作用力2x F ,其数值等于驱动力t F 减去驱动轮滚动阻力2f F 。

1.2.2.1.4 滚动阻力系数的影响因素

滚动阻力系数与路面种类及其状态、车速及轮胎等有关,其数值通过实验确定。

(1)路面种类及其状态对滚动阻力系数的影响

表1.1列出了车速为50km/h 时,汽车在各种路面上行驶时的车轮滚动阻力系数值。滚动阻力系数主要受路面的影响。路面的种类及其状态都影响滚动阻力系数。

表1.1 滚动阻力系数值

路面类型

滚动阻力系数 良好的沥青或混凝土路面

一般的沥青或混凝土路面

碎石路面

良好卵石路面

坑洼的卵石路面

压紧土路(干燥的)

压紧土路(雨后的)

泥泞土路(雨季或解冻期)

干砂

湿砂 0.010~0.018 0.018~0.020 0.020~0.025 0.025~0.030 0.035~0.050 0.025~0.035 0.050~0.150 0.100~0.250 0.100~0.300 0.060~0.150

结冰路面

压紧的雪道

0.015~0.030 0.030~0.050

(2)轮胎的结构和材质对滚动阻力系数的影响

子午线轮胎与普通斜交轮胎相比,具有较低的滚动阻力系数。

减小帘线层可使胎体减薄,从而可相应降低滚动阻力系数。因此,采用高强力粘胶帘布、合成纤维帘布或钢丝帘布等,均可在保证轮胎强度的条件下减少帘布层数。

(3)汽车行驶速度对滚动阻力系数的影响

当车速在100km/h 以下时,滚动阻力系数变化不大;当车速在100km/h 以上时,滚动阻力系数随车速提高而增大较快,当车速高到一定数值后,轮胎发生驻波现象,轮胎周缘不是圆形,出现明显的波浪状。滚动阻力系数迅速增大,轮胎的温度也迅速升高,使轮胎帘线层脱落,几分钟内就会出现爆破现象。

(4)轮胎气压对滚动阻力系数的影响

轮胎气压对滚动阻力系数的影响很大。在硬路面上行驶的汽车,轮胎气压低时,变形较大,滚动时的迟滞损失增大,滚动阻力系数相应增大。随着轮胎气压增高,硬路面上的滚动阻力系数逐渐减小。

汽车在软路面上行驶,气压低,轮胎变形大,使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增大,单位面积压力下降,地面变形小,使滚动阻力系数相应减小。

1.2.2.2 空气阻力

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称为空气阻力。它分为压力阻力和摩擦阻力两部分。作用在汽车外形表面上的法向压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称为压力阻力。摩擦阻力是由于空气的粘性在车身表面产生的切向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

压力阻力又分为四部分:形状阻力、干扰阻力、内循环阻力、诱导阻力。形状阻力与车身主体形状有关,流线型越好,形状阻力越小;干扰阻力是车身表面突起物,如后视镜、门把手、车灯等引起的阻力;发动机冷却系、车内通风等空气流经车体内部时构成的阻力,为内循环阻力;诱导阻力是空气升力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

对于一般轿车,这几部分阻力的比例大致为:形状阻力占58%,干扰阻力占14%,内循环阻力占12%,诱导阻力占7%,摩擦阻力占9%。

空气阻力中,形状阻力占的比重最大,所以,改善车身流线形状,是减小空气阻力的关键。

空气阻力w F (N)的计算公式为

15

.212

a D W Au C F (1.11) 式中 a u ——相对速度,在无风时即为汽车的行驶速度(km/h);

A ——迎风面积(m 2);

D C ——空气阻力系数。

空气阻力作用于由风洞试验测得的风帆中心,以代替分布于整个汽车表面的力。

为考查汽车造型对空气

阻力的影响,在图1.7所示的

4种车头和4种车尾组合的轿

车模型上做空气阻力系数D

C 值的测定实验。实验结果表

明,用完全圆形的车头C 型,

代替挡风玻璃倾角45°阶梯

形车头D 型,对减小汽车空气

阻力并无明显改善,但比较陡

的挡风玻璃(E)或垂直的挡风

玻璃(F),使D C 值显著增加。

图1.7 轿车模型的空气阻力系数D C 由图中所示Z 型车尾呈细长的a) D C 随车型变化 b)汽车模型 空气阻力系数D C 值最小,但这

种造型是不实际的。车尾装上适当尺寸的扰流板、保险杠下部或驾驶室顶部安装适当的导流板,都会减小空气阻力系数。

为减小干扰阻力,首要的是减少车身外突起物的数量,其突起物的形状也最好接近流线型。

1.2.2.3 坡度阻力

如图1.8所示,当汽车上坡行驶时,其重力沿坡道斜面的分力i F 表现为对汽车行驶的一种阻力,称坡度阻力。坡度阻力i F (N)按下式计算:

αs i n G F i = (1.12)

式中α——道路坡度角(°)。

坡道的表示方法是用坡度

i ,即用坡高h 与底长S 之比表

示:

αt a n %100=?=S

h i 图1.8 汽车的上坡阻力 当坡道角α<10°~15°时,

i =≈ααtan sin ,则:

Gi G G F i =≈=ααtan sin (1.13)

由于坡度阻力i F 与滚动阻力f F 均属与道路有关的汽车行驶阻力,故常把这两种阻力之

和称为道路阻力ψF (N),即

αα

ψs i n c o s G fG F F F i f +=+= (1.14) 令ααψsin cos +=f ,ψ称为道路阻力系数。

当坡度角α较小时,1cos ≈α,i ≈αsin ,则

ψψG i f G Gi Gf F F F i f =+=+≈+=)( (1.15)

1.2.2.4 加速阻力

汽车加速行驶时,需克服其质量的惯性,这就是加速阻力j F 。汽车质量分为平移质量和旋转质量(飞轮、车轮等)两部分。加速时平移质量要产生惯性力,旋转质量要产生惯性力偶矩,为了便于计算,一般把旋转质量的惯性力偶矩,转化为平移质量的惯性力,并以系数δ作为换算系数,则汽车加速时的加速阻力j F (N)为,

dt

du m F j δ= (1.16) 式中δ——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δ>1), 主要与飞轮、车轮的转动惯量,以及传动系的

传动比有关;

m ——汽车质量,(kg);

dt

du ——汽车行驶加速度,(m/s 2)。

1.3节 汽车的行驶方程式与汽车行驶条件

1.3.1 汽车行驶方程式

根据上节分析的汽车各行驶阻力,可以得到汽车的行驶方程式为

j i W f t F F F F F +++=

或dt du m G Au C Gf r i i T a D T

g tq δααη+++=sin 15.21cos 2

0 (1.17) 该方程式表示了驱动力与行驶阻力的数量关系,但并未经过周密的推导。本节将对汽车各部分取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以便更具体确切地说明汽车的总体受力,同时推导出旋转质量换算系数δ并建立汽车行驶方程式。

1.3.1.1 从动轮在加速过程中的受力分析

图1.9 加速时车轮的受力图 图1.10 加速时驱动轮的受力图

1W —从动轮上的载荷 1m —从动轮的质量 2W —驱动轮上的载荷 2m —驱动轮的质量

1z F —地面对从动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2

z F —地面对驱动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1W I —从动轮的转动惯量 2W I —驱动轮的转动惯量

1P F —从动轴对从动轮的推力 2P F —驱动轴对驱动轮的阻力

1z F —地面切向反作用力 1f T —从动轮滚动阻力偶矩 2x F 地面切向反作用力

dt

du m 1—从动轮平移惯性力 2f T —驱动轮的滚动阻力偶矩 dt

d I W ω1—绕从动轮重心的惯性力偶 't T —半轴作用于驱动轮的力矩 图1.9为加速时从动轮的受力图。

根据力(力矩)平衡条件,沿水平方向各力合力为零,即

111x P F dt

du m F += (1.18) 绕车轮中心力矩之和为零,即 dt d I T r F W f x ω1

11+= 由于11/f f F r T =,r u a /=ω,则上式可写成

dt

du r I F F W f x 2111+= (1.19) 故从动轴对从动轮的推力为

dt

du r I m F F W f P )(21111++= (1.20) 可见,推动从动轮前进的推力,要克服两种阻力,即从动轮的滚动阻力和从动轮的加速

阻力。加速阻力又由平移质量的加速阻力dt du m 1和旋转质量的加速阻力dt du r I W 21所组成。 1.3.2 汽车的行驶条件

由汽车的行驶方程得:

)(i W f t F F F F dt

du g G ++-=δ 可见,驱动力必须大于滚动阻力、坡度阻力和空气阻力后,才能加速行驶。若驱动力小于这三个阻力之和,则汽车无法开动,正在行驶中的汽车将减速直至停车。因此,汽车行驶的第一个条件为

i W f t F F F F ++≥ (1.25)

此条件为汽车行驶的驱动条件,但它并不是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实际上,驱动力是受附着力限制的。增加发动机转矩及增大传动比,可以增大驱动力。但驱动力达到路面可能给出的最大切向力,即附着力?F 时,驱动轮会出现滑转现象,汽车不能前进。

附着力是路面对驱动轮切向反力的极限值,在硬路面上,它与驱动轮法向反作用力2z F 成正比,即

??2max 2z x F F F ==

驱动轮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与汽车的总体布置、行驶状况及道路的坡度有关。式中?为附着系数,它与路面的种类和状况、车轮运动状况、胎压及花纹有关,行驶车速对附着系数也有影响。

在一般动力性分析中只取附着系数的平均值,见表1.2。 表1.2 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系数

路面

普通轮胎 高压轮胎 干燥的沥青或混凝土路面

潮湿的混凝土路面

潮湿的沥青路面

碎石路面(干)

碎石路面(潮湿)

土路(干)

土路(湿)

土路(泥)

雪路(松软)

雪路(压实)

冰路面 0.70~0.80 0.5 0.45~0.6 0.60~0.70 0.40~0.50 0.50~0.60 0.30~0.40 0.15~0.25 0.20~0.35 0.20~0.35 0.10~0.20 0.50~0.70 0.4 0.35 0.50~0.60 0.30~0.40 0.40~0.50 0.20~0.40 0.15~0.25 0.20~0.35 0.12~0.20 0.08~0.15

硬路面的接触强度大,地面的坚硬及微小的凸起物和轮胎表面的机械啮合作用等,使轮胎与地面之间产生较大的附着力,故附着系数较大。潮湿的路面和微观凸凹、被污秽、灰尘所填的路面,附着系数下降。

轮胎气压对附着系数有较大的影响,在干燥的硬路面上,降低轮胎的气压,轮胎与路面微观不平处的啮合面积增大,使附着系数加大。在潮湿的硬路面上,适当提高轮胎气压,可

以提高对路面的单位压力,有利于挤出接触处的水分,附着系数提高。此外,在硬路面上行驶的汽车,胎面花纹做成浅而细的形状,可以增强胎面与路面上微观突起物间的啮合作用,有利于提高附着系数。在软路面上行驶的汽车,胎面花纹做成粗而深的花纹,可增大嵌入轮胎花纹内的土壤的剪切断面,达到提高附着系数的目的。轮胎花纹做成具有良好的排水功能的形状,提高汽车在潮湿路面上的附着系数。

行驶车速对附着系数也有影响。在硬路面上,车速增加时,轮胎来不及与路面微小凸起部分很好啮合,附着系数下降。雨天在硬路面上行驶,车速提高时,轮胎与路面间的水不易被挤出,使附着系数显著下降。在松软路面上行驶的汽车,由于汽车车速的提高,车轮的作用力很容易破坏土壤的结构,造成附着系数也下降。

应当明确,附着力并不是汽车受到的一个力,它只是路面给车轮切向力的极限值。当地面切向力达到此值时,驱动轮将产生滑转,汽车不能行驶,因此,汽车行驶应满足的第二个条件——附着条件为(对于后轮驱动的汽车)

??222z f t x F F F F F =≤-= (1.26)

)(2?+≤f F F z t

而f ??,所以上式可近似为

?2z t F F ≤或??z t F F ≤ (1.27)

式中 ?z F ——作用于所有驱动轮上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

联立式(1.25)和式(1.27)得汽车行驶的驱动与附着条件为

??z t i W f F F F F F ≤≤++ (1.28)

这就是汽车行驶的必要与充分条件。

图1.12为汽车加速上坡受力图。可

推导出1z F 、2z F 随上述条件变化而变化

的规律。

图1.12 汽车加速上坡受力图

1.4节 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

1.4.1 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前面得到汽车的行驶方程式为

j i W f t F F F F F +++=

或 dt

du g G G Au C Gf r i i T a D T

g tq δααη+++=sin 15.21cos 20 此方程表明了汽车行驶时,驱动力和各行驶阻力之间的平衡关系。当发动机转速特性、变速器传动比、主减速比、机械效率、车轮半径、空气阻力系数、汽车迎风面积及汽车总质

量等初步确定后,便可利用此式分析汽车在良好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上的行驶能力,即确定节流阀全开时,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车速、加速能力和爬坡能力。

为了清晰而形象地表明汽车行驶时的受

力情况及其平衡关系,一般是采用汽车行驶方

程式用图解法来进行分析的。汽车的驱动力-

行驶阻力平衡图就是最基本的一种,将汽车行

驶中经常遇到的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叠加后

画在驱动力图上,并表明该叠加量随车速的变

化关系曲线。图1.13即为一具有五档变速器汽

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1.4.2 利用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图解汽车

动力性指标

利用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我们

可以图解分析汽车的各项动力性指标。

图1.13 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1.4.

2.1 最高车速

汽车的最高车速是指汽车在无风的条件下,在水平、良好的路面上,节流阀全开,变速器置于最高档所能达到的车速。

根据汽车行驶方程j i W f t F F F F F +++=

此时,0=i F ,0=j F ,W f t F F F +=,即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上t F 曲线(此时为最高档驱动力曲线5t F )与W f F F +曲线的交点对应的车速,就是最高车速(图中为175km/h )。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当车速低于最高车速时,驱动力大于行驶阻力,这样,汽车就可以利用剩下来的驱动力加速或爬坡,或牵引挂车。当需要在低于最高车速的某一车速(如160km/h)等速行驶时,驾驶员可以关小节流阀开度(图中虚线),此时发动机只用部分负荷特性工作,相应地得到虚线所示驱动力曲线,以使汽车达到新的平衡。

1.4.

2.2 汽车的加速能力

汽车的加速能力可用它在水平良好路面上行驶时,能产生的加速度来评价。由于加速度的数值不易测量;一般常用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能力。例如用直接档行驶时,由最低稳定速度加速到一定距离或80%max a u 所需时间(新车一般用0~100km/h 所需的时间)。

由汽车行驶方程得:

[]

)(

W f t F F F G g dt du +-=δ

显然利用图 1.13,可计算得各档

的加速度曲线如图1.14所示。有的汽

车Ⅰ档的δ值甚大,Ⅱ档的加速度可

能比I 档的还要大。

根据加速度图,可以进一步求得由某一车

速加速至另一较高车速所需的时间。 由于dt du j =

故 du j

t u u ?=2

11 图 1.14 汽车的行驶加速度曲线 如果画出加速度倒数j

1随速度变化的曲线,可用图解积分法求出曲线下的面积,即为加速过程中的加速时间。

1.4.

2.3 汽车的爬坡能力

汽车的爬坡能力是用最大爬坡度来评定。最大爬坡度max i %是指汽车满载时,在良好路面上以最低档所能爬行的最大坡度。此时汽车在良好路面上克服W f F F +后的力,全部用来克服坡度阻力,故0=dt

du ,即0=j F 因此 )(W f t i F F F F +-=

式中,f F 应为αcos Gf ,但f F 的数值本来就较小,且1cos ≈α,故可认为

)(sin W f t F F F G +-=α

G F F F W f t )

(arcsin +-=α

这样利用图1.13,即可求出汽车能爬上的坡道角,并相应地求出坡度值,如图1.15所示。其中最大爬坡度max i 为Ⅰ档时的最大爬坡度,直接档最大爬坡度max 0i 亦应引起注意,因为汽车经常是以直接档行驶的,如果max 0i 过小,迫使汽

图1.15 汽车爬坡度图 车在遇到较小的坡度时经常换档,这样就影响了

行驶的平均速度;其数值按下式求出:

G

F F F i W t t )(max 0max 0+-= (1.29) 式中 m a x 0t F ——直接档时的最大驱动力。

1.4.3 动力因数

利用汽车驱动力-

行驶阻力平衡图可以确定汽车的动力性,但不能用来直接评价不同种

类汽车的动力性。因为种类不同的汽车,其质量或外形有所不同,因此各行驶阻力也不同,也就是说即使驱动力相近的汽车,其动力性也不相近。所以可以预想到表征动力性的指标,应该是一种既考虑驱动力,又包含汽车自重和空气阻力在内的综合性参数。将汽车行驶方程式进行一定的变换,便可找出评定汽车动力性的参数。

j i W f t F F F F F +++=

dt

du g G G F F W t δψ+=- dt

du g G F F W t δψ+=- (1.30) 式(1.30)的右边是汽车行驶时的道路阻力系数及加速度与g

δ的乘积,左边是汽车本身所具有的参数。若令G

F F W t -为汽车的动力因数,并以符号D 表示,则 dt

du g G F F D W t δψ+=-= (1.31) 式(1.31)称为汽车的动力平衡方程。由式(1.31)可知,不论汽车自重等参数有何不同,只要有相等的动力因数D ,便能克服同样的坡度和产生同样的加速度(设两汽车的δ值相同)。因此,目前常把动力因数作为表征汽车动力特性的指标。

1.4.4 汽车的动力特性图及其应用

利用t F -a u 和)(a W u f F =的函数关系,根据式(1.31)计算出D 并作出D -a u 关系曲

线,因此,目前常把动力因数作为

表征汽车动力特性的指标。称为动

力特性图,如图1.16所示。再将

汽车滚动阻力系数f 随车速a u 变

化关系曲线,以同样的比例尺画在

动力特性图上,就可以方便地分析

汽车动力特性。

1.4.4.1 最高车速

在汽车达到最高车速时,

0=j ,0=i ,故汽车的动力平衡

方程式(31)变为f D =,即图15

图 1.16 动力特性图 中高速档动力因数曲线与滚动阻力

系数曲线交点处对应的车速为最高车速。

1.4.4.2 各档爬坡能力

在各档爬最大坡度时,加速度0=j ,动力平衡方程式为

i f D +==ψ

因此,D 曲线与f 曲线之间的距离,就是汽车各档的爬坡能力。粗略估算时,f D -I ma x ,就是汽车的最大爬坡度。实际上,Ⅰ档所能上的坡度一般较大,因此,

αcos <1,αsin ≠i ,故f D i -=I max max 的误差较太,此时

max max max sin cos αα+=I f D

解此三角函数方程,求得222max max max 11arcsin

f f D f D ++--=I I α 然后再根据max max tan i =α换算成坡度。

1.4.4.3 加速能力

评定汽车的加速能力时,设0=i ,则动力平衡方程为

dt du

g f D δ+=

)(f D g dt du -=δ

因此,在汽车动力特性图上,D 曲线与f 曲线之间距离的δg

倍;就是汽车各档的加速

度。当求直接档加速度时,若粗略判断,可取1≈δ,10≈g m/s 2,则加速度值就是D 曲线与f 曲线之间距离的10倍。

由上述可见,用动力特性图求解汽车的动力性指标十分合适和方便,在汽车的技术文件中常用动力特性来表征汽车的动力性。

在动力特性图上几个重要参数如下:

(1)汽车在水平良好路面上的最高车速max a u 。

(2) Ⅰ档最大动力因数max I D 。它可粗略地代表最大爬坡能力。

(3)直接档的最大动力因数max 0D 。它说明了汽车以直接档行驶时的爬坡与加速能力,该值对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有很大影响。

1.5节 汽车的功率平衡

汽车行驶时,不仅存在驱动力与行驶阻力的平衡关系,而且也存在发动机功率和汽车行驶的阻力功率间的平衡关系。即发动机发出的有效功率,始终等于机械传动损失与全部运动

1.5.1 功率平衡方程

汽车运动阻力所消耗的功率,有滚动阻力功率f P 、空气阻力功率W P 、坡度阻力功率i P 及加速阻力功率j P ,它们的表达式为

3600

cos 10006.3a a

f f u Gf u F P α=?= 3600sin 3600a a i i u G u F P α== 7614036003a D a W W Au C u F P == dt

du g Gu u F P a a j j 36003600δ== 功率平衡方程为

)(11

j i W f T T e P P P P P P +++==∑ηη

即 )15.21sin cos (36002dt

du g G Au C G Gf u P a D T a e δααη+++= 当α较小时,i ≈αsin ,1cos ≈α,上式可写成

)15.21(36002dt

du g G Au C Gi Gf u P a D T a e δη+++= 1.5.2 功率平衡图及其应用

汽车的功率平衡关系也可以用图解法表示。以纵坐标表示功率,横坐标表示车速,将发

动机功率e P 、汽车经常遇到的阻力功率

)(1

W f T P P +η,对应于车速的关系曲线绘在坐

标图上,即得到如图1.17所示功率平衡图。

可见由于发动机功率随车速的变化,实际上

是随转速的变化,发动机转速在各档位对应的行

驶车速不同,因此得出图示的各档功率与行驶车

速的关系曲线。

f P 在低速范围内为一直线,在高速时由于

f 是a u 的一次函数,f P 是a u 的二次函数;而

图1.17 汽车功率平衡图 W P 则是a u 的三次函数。两者叠加后,阻力功率曲

线是一条斜率越来越大的曲线。它与档位无关,只与车速有关,所以高速时,汽车主要克服

中医基础理论完整笔记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中医学:就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的一门科学,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与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基础理论:就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也就是阐释与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①中医学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②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双重性 ③中医学就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知识体系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时期 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建立。 《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其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难经》:继《黄帝内经》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创造性的提出了“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 《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成书于两汉之间,全书收载365味中药,提出寒凉温热、酸苦甘辛咸之四气五味的理论,确立了中药理论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后经宋代林亿等整理而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时期 1)魏晋隋唐时期: 《针灸甲乙经》:晋代皇甫谧所著,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 《脉经》:晋代王叔与所著,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诸病源候论》:隋代巢元方所著,中医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代孙思邈所著,使脏腑辨证更加完善。 2)宋、金、元时期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代陈无择所著,确立了三因之病因分类法。 “金元四大家”:金、元时期我国医学史上的重要医学流派。 刘完素(河间)主寒凉,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之火热论; 张从正主攻邪,认为病皆由邪生,故“邪去则正安”; 李杲(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治以补益脾胃; 朱震亨(丹溪)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立论而主养阴。 3)明、清时期 出现了大批集成性著作。如明代张介宾之《景岳全书》,李中梓之《医宗必读》,清代王清任之《医林改错》等。 叶桂(天士),吴塘(鞠通)等为代表,创立了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温病的辨证论治的体系,形成了“温病学派”。 4)近代与现代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念 (1)定义:人体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联,人体受社会、生存环境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中医的整体观念贯穿与中医的生理、病理及诊治等各个方面。

考研汽车理论试题 第8套(精选.)

一、概念解释(选其中8题,计20分) 1 附着力与附着系数 2 汽车动力性及评价指标 3 汽车操纵稳定性 4 汽车制动跑偏 5 汽车平顺性及评价指标 6 同步附着系数 7 地面制动力 8 汽车制动效能恒定性 9 汽车通过性几何参数 10 迟滞损失 11 列出你所知道的汽车使用性能 12 弹性轮胎的侧偏特性 13 汽车驱动力 14 侧偏力 15 功率平衡图 二、写出表达式或画图或计算,并简单予以说明(选择4道题,计20分) 1 写出带结构、使用参数的汽车功率平衡方程式(注意符号及说明)。 2 写出带结构、使用参数的汽车燃料消耗方程式(注意符号及说明)。 3 画出制动减速度与制动时间关系曲线,并说明制动过程四阶段。 4 画出前轮驱动汽车加速上坡时的整车受力分析图。 5 有几种计算汽车最高车速的方法?并绘图说明。 6 列出各种可以绘制I 曲线的方程及方程组。 三、叙述题(选择其中4道题,计20分) 1 用表格的形式列出计算汽车动力因数的步骤,并说明在计算汽车动力性的用途。 2 叙述制作汽车驱动力图的步骤。 3 试用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分析汽车的最大加速度 max )/(dt du 。 4 制动器制动力、地面制动力和地面附着力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5 车轮滑动率与纵向附着系数间有什么联系? 6__列出其叙述汽车在不同路面上制动时最大减速度值及其平均值。 7 列出其叙述汽车在不同路面上制动时最大减速度值及其平均值。 8 有几种方式可以判断或者表示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请简单叙述之。 9 道路阻力系数ψ以及它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式。 10 描述刚性车轮在侧向力作用下运动方向的变化特点。 四、分析题(选择其中4道题,计20分)

中医基础理论完整笔记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科学,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也是阐释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①中医学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②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双重性 ③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知识体系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时期 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建立。 《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其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难经》:继《黄帝内经》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创造性的提出了“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 《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成书于两汉之间,全书收载365味中药,提出寒凉温热、酸苦甘辛咸之四气五味的理论,确立了中药理论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后经宋代林亿等整理而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时期 1)魏晋隋唐时期: 《针灸甲乙经》:晋代皇甫谧所著,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 《脉经》:晋代王叔和所著,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诸病源候论》:隋代巢元方所著,中医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代孙思邈所著,使脏腑辨证更加完善。 2)宋、金、元时期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代陈无择所著,确立了三因之病因分类法。 “金元四大家”:金、元时期我国医学史上的重要医学流派。 刘完素(河间)主寒凉,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之火热论; 张从正主攻邪,认为病皆由邪生,故“邪去则正安”; 李杲(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治以补益脾胃; 朱震亨(丹溪)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立论而主养阴。 3)明、清时期 出现了大批集成性著作。如明代张介宾之《景岳全书》,李中梓之《医宗必读》,清代王清任之《医林改错》等。 叶桂(天士),吴塘(鞠通)等为代表,创立了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温病的辨证论治的体系,形成了“温病学派”。 4)近代和现代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念 (1)定义: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联,人体受社会、生存环境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中医的整体观念贯穿与中医的生理、病理及诊治等各个方面。 (2)整体观念主要内容 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①生理上的整体性: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 ②病理上的整体性; ③诊治上的整体性。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①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气候 昼夜晨昏的变化 地域环境 ②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2、辨证论治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纯干货)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纯干货)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善诊者,按脉察色,先别阴阳。中医学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之间相对立,依存互根不分离,消长转化并发展,阴平阳秘为目的。人身阴阳为生理,阴平阳秘为和气。调理阴阳救偏弊,虚实寒热定根基。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奇恒之腑:脑、脉、骨髓、胆、女子胞。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五脏所主: 1、心位胸中外护包,血脉神志汗液晓,开窍于舌华在面,君主之宫藏神要记牢。 2、肺司呼吸主降宣,卫气外布皮毛间,通调水道开窍鼻,古人又谓水上源。 3、脾为中焦主运化,统血肌肉四肢间,开窍于口华在唇,后天之本仓廪官。 4、肝为胁部主藏血,疏泄又分两种说,一说消化主情志,一说消化主疏泄。其华在爪主筋健,开窍于目记心田。

5、肾为腰部主藏精,生殖发育是本能,纳气生髓又主骨,主水开窍二阴经。其华在发通于脑,开窍于耳记心中。左肾右命根基在,先天之本不可轻。 六腑: 中清之腑为之胆,水谷之海在胃间,受盛之腑为小肠,传化糟粕大肠间,气化津液为膀胱,上焦如雾精气漫,中焦如沤浮游谷,下焦如渎水莫断。 脏腑之间关系:心血肺气紧相依,心血脾胃不可离,生成运转不可息,心肝血液不可离, 心火肾水相交济,各少其位为不及,心中无水火上炎,肾中无火水凌心, 肺气脾血土生金,肺气宣发脾健运。肝血肺气相互根,肺肾水病卧不稳。 肝主疏泄脾统血,相互依赖病郁结。脾肾为本先后天,前因后果必有缘, 肝肾精血又同源,相互依存为本根。心与小肠热必降,肺与大肠咳不畅。 脾升胃降气正常,胆与肝脏互影响,肝失疏泄湿热旺,肾与膀胱气化常。 一有病变尿不利,气化不利膀胱伤。腑与腑经以通畅,一不通畅即有伤。 气血津液气:真气者受之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元气

《汽车理论》知识点最新全总结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 第一部分:填空题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 1.从获得尽可能高的平均行驶速度的观点出发,汽车的动力性指标主要是:(1)汽车的最高车速Umax(2)汽车的加速时间t(3)汽车的最大爬坡度imax。 2.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性能。 3.汽车在良好路面的行驶阻力有: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道阻力,加速阻力。 4.汽车的驱动力系数是驱动力与径向载荷之比。 5.汽车动力因数D=Ψ+δdu/g dt。 6.汽车行驶的总阻力可表示为:∑F=Ff+Fw+Fj+Fi 。其中,主要由轮胎变形所产生的阻力称:滚动阻力。 7.汽车加速时产生的惯性阻力是由:平移质量和旋转质量对应的惯性力组成。 8.附着率是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地面附着系数。 9.汽车行驶时,地面对驱动轮的切向反作用力不应小于滚动阻力、加速阻力与坡道阻力之和,同时也不可能大于驱动轮法向反作用力与附着系数的乘积。 10.车速达到某一临界车速时,滚动阻力迅速增长,此时轮胎发生驻波现象。 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1.国际上常用的燃油经济性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以欧洲为代表的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每加仑燃油所行驶的距离。 2.评价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循环工况一般包括:等速行驶,加速、减速和怠速停车多种情况。 3.货车采用拖挂运输可以降低燃油消耗量,主要原因有两个:(1)带挂车后阻力增加,发动机的负荷率增加,使燃油消耗率b下降(2)汽车列车的质量利用系数(即装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之比)较大。 4.从结构方面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的措施有:缩减轿车尺寸和减轻质量、提高发动机经济性、适当增加传动系传动比和改善汽车外形与轮胎。 5.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一方面取决于发动机的种类、设计制造水品;另一方面又与汽车行驶时发动机的负荷率有关。 6.等速百公里油耗正比于等速行驶时的行驶阻力与燃油消耗率,反比于传动效率。 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 1.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系指:发动机的功率和传动系的传动比;它们对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有很大影响。2.确定最大传动比时,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最大爬坡度、附着率及汽车最低稳定车速。 3.确定最小传动比时,要考虑的问题:保证发动机输出功率的充分发挥、足够的后备功率储备、受驾驶性能限制和综合考虑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4.某厂生产的货车有两种主传动比供用户选择,对山区使用的汽车,应选择传动比大的主传动比,为的是增大车轮转矩,使爬坡能力有所提高。但在空载行驶时,由于后备功率大,故其燃油经济性较差。 5.在同一道路条件与车速下,虽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相同,但变速器使用的档位越低,后备功率越大,发动机的负荷率越低,燃油消耗率越高。 6.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称为比功率,发动机提供的行驶功率与需要的行驶功率之差称为后备功率。7.变速器各相邻档位速比理论上应按等比分配,为的是充分利用发动机提供的功率,提高汽车的动力性。 8.增加挡位数会改善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这是因为:就动力性而言,挡位数多,增加了发动机发挥最大功率附近高功率的机会,提高了汽车的加速和爬坡能力。就燃油经济性而言,挡位数多,增加了发动机在低燃油消耗率区工作的可能性,降低了油耗。 9.对汽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有重要影响的动力装置参数有两个,即最小传动比和传动系挡位数。 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 1.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是:(1)制动效能,即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即抗热衰退性能(3)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考研汽车理论试题 第2套

一、概念解释(选其中8题,计20分) 1 回正力矩 2 汽车动力因数 3 汽车动力性及评价指标 4 同步附着系数 5 汽车通过性几何参数 6 附着椭圆 7 地面制动力 8 汽车制动性能 9 汽车最小离地间隙 10 r曲线 11 最小燃油消耗特性 12 滑动(移)率 13 侧偏力 14 等效弹簧 二、写出表达式、画图、计算并简单说明(选择其中4道题,计20分) 1 用结构使用参数写出汽车行驶方程式(注意符号定义)。 2 画图并说明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附着力三者关系。 3 画出附着率(制动力系数)与滑动率关系曲线,并做必要说明

4 用隔离方法分析汽车加速行驶时整车的受力分析图,并列出平衡方程 5 列出可用于计算汽车最高车速的方法,并加以说明。 6 写出汽车的燃料消耗方程式,并解释主要参数(注意符号定义)。 7 列举各种可用于绘制I 曲线的方程及方程组。 三、叙述题(选择其中4道题,计20分) 1写出计算汽车动力因数的详细步骤,并说明其在计算汽车动力性的用途。 2 分析变速器速比 g i 和档位数对汽车动力性的影响。 3 如何根据发动机负荷特性计算等速行驶的燃料经济性? 4 分析汽车在不同路面上制动时最大减速度值,并结合制动力系数曲线加以说明。 5 有几种方式可以判断或者表征汽车角阶跃输入稳态转向特性?请简单叙述之。 6 试用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或者动力特性分析汽车的动力性。 7 从受力分析出发,叙述汽车前轮抱死拖滑和后轮抱死拖滑对汽车制动方向稳定性的影响。 四、分析题(选择其中4道题,计20分) 1 已知某汽车φ0=0.4,请利用I、β、f、γ线,分析φ=0.45,φ=0.3以及φ=0.75时汽车的制动过程。 2 试确定汽车弯道半径为R 的横坡不发生侧滑的极限坡角(要求绘图说明)。 3 请分析汽车制动时附着系数大小对前、后轮地面法向反作用力的影响。 4 在划有中心线的双向双车道的本行车道上,汽车以75km/h 的初速度实施紧急制动,仅汽车左侧轮胎在路面上留下制动拖痕,但汽车行驶方向轻微地向右侧偏离,请分析该现象。

汽车理论超级总结(考研笔记)

备注:各课次内容中:用红色字标记的是重点,加粗且斜体标记的是难点,既用红色标记又加粗斜体标记的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课次1: 内容: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 §1-1 汽车的动力性指标 §1-2 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一、汽车驱的驱动力:发动机的外特性,传动系的机械效率,车轮半径,汽车的驱动力图。 课次2: 二、汽车的行驶阻力:滚动阻力及滚动阻力系数,空气阻力及空气阻力系数,上坡阻力,加速阻力。 课次3: 三、汽车的行驶方程式 §1-3 汽车行驶的驱动与附着条件,附着力与附着利用率 课次4: §1-4 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利用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分析汽车的动力性指标。 §1-5 汽车的动力因数与动力特性图:利用动力特性图分析汽车的动力性指标。 课次5: §1-6 汽车的功率平衡:利用功率平衡图分析汽车的动力性指标。 课后习题:汽车动力性习题 试验1:汽车动力性路上试验 课次6: 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2-1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 §2-2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计算:汽车发动机的负荷特性与万有特性,汽车稳定行驶时燃油经济性的计算 课次7: §2-2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计算:汽车的加速、减速与停车怠速的耗油量计算。§2-3 影响汽车燃没油经济性的因素: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使用因素,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结构因素,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的途径。 试验2:汽车燃油经济性实验 课次8:

第三章汽车发动机功率与传动系传动比的选择 §3-1 发动机功率的选择 §3-2 传动系最小传动比的确定 课次9: §3-3 传动系最大传动比的确定 §3-4 传动系档数与各档传动比的确定 课后习题:汽车燃油经济性及传动系统参数选择习题 课次10: 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 §4-1 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4-2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与附着力的关系,滑动率与附着系数的关系。 课次11: §4-3 汽车的制动效能:汽车的制动减速度,制动距离, 汽车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4-4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制动跑偏,制动侧滑。 课次12: §4-5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一、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理想分配曲线, 二、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实际分配线,同步附着系数及其选择,制动过程分析 课次13: 三、在附着系数不同的道路上的制动过程分析、利用附着系数与附着效率。 §4-6 制动力调节:制动力调节原理,制动系限压阀、比例阀,防抱制动系统。 课次14: 第七章汽车的通过性 §7-1 汽车通过性概述 §7-2 汽车间隙失效、通过性的几何参数 §7-3 汽车越过台阶、壕沟的能力 课后习题:汽车制动性和通过性习题 课次15: 第五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1概述:操纵稳定性概念,车辆坐标系,刚体运动微分方程。 §5-2轮胎的侧偏特性:轮胎坐标系,轮胎侧偏现象与侧偏特性,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气一元论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气一元论 中国古代哲学的物质观,从五行的多元论到阴阳二气的二元论,最终统一于气的一元论。“太极一气产阴阳,阴阳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遂含万物”。天地万物皆本于气,人亦因气而生。气是构成天地万物以及人类生命的共同的本始物质,人的生死、物之盛毁,都是气聚散变化的结果。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标示物质存在的基本范畴,是运动着的、至精至微的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是标示着占有空间、能运动的客观存在。气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本原的粗浅认识,从云气、水气到量子、场,无不涵盖其中,可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气又是一个涵盖物质与精神、自然与社会的哲学范畴,其内涵既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又是主观的道德精神,兼容并包,错综复杂。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就生命物质系统——气、血、精、津、液而言,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活力很强、运动不息、极其细微的物质,是生命物质与生理机能的统一。在生命物质系统的各种具体的物质概念中,气是最大的概念。 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气是絪緼运动,至精至微的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的生长壮老已,健康与疾病,皆本于气,故曰:“人之生死" ,全赖乎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死”。 总之,气是连续性的一般物质存在,充塞于整个宇宙,是构成世界的本原,是世界统一性的物质基础。气是构成万物最基本的物质要素,万物是

气可以感知的有形存在形式。气规定万物的本质,气的内涵揭示了气的物质性和普遍性、无限性和永恒性。 天地之气动而不息,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气是具有动态功能的客观实体,气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或动静、聚散,或絪緼;清浊, 或升降、屈伸,以运动变化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或形式。天地运动一气,毂万物而生。 气是构成宇宙的物质基础,气聚而成形,散而为气。形和气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而形和气的相互转化则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物之生由乎化,化为气之化,即气化。形气之间的相互转化就是气化作用的具体表现。气生形,形归气,气聚则形生,气散则形亡。形之存亡由乎气之聚散。 气贯通于天地万物之中,具有可入性、渗透性和感应性。未聚之气稀微而无形体,可以和一切有形无形之气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能够衍生和接纳有形之物,成为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把天地万物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感应,即交感相应之谓。有感必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气有阴阳是两,两存在于一之中。气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体,阴阳对立的双方共同组成气的统一体,它们是一切运动变化的根源。气之阴阳两端相互感应而产生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人之生死由乎气,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这种生命的物质——气,经常处于不断自我更新和自我复制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气的这种运动变化及其伴随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称之为“气化”。“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精化为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就是对气化过程的概括。 人体的脏腑经络,周身组织,都在不同的角度、范围和深度上参与了

(完整版)长安大学考研汽车理论

第一章 1分析小型汽车、城市客车和越野车对动力性的不同要求。 2简述动力性评价指标。 3试写出汽车的附着条件,并简述其意义。 4画出加速时从动轮在平直路面上对受力分析图,求出地面切向反作用力,写出保证车轮滚动条件,并对图中符号作简要说明。 5高速行驶的汽车轮胎会发生爆裂,试论述轮胎发生什么现象和由于什么原因。 6写出汽车基本行驶方程。当汽车的轮胎半径减少,其它参数不变时,汽车的最大爬坡度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 7写出汽车的后备功率方程式,分析后备功率对汽车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对影响。 8汽车动力性的评价指标有哪些?画出具有四档变速器汽车动力特性图和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并说明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第二章 1什么是“最佳燃油经济性——动力性曲线”?有何用地? 2简述多工况燃油油耗量的计算方法,并分析影响燃油经济性的因素。 3简述行驶车速对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4分析说明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 5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为国使用对燃油经济性指标? 6什么是“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有何用途? 第三章 1如何分配变速器各档传动比?为什么? 2说明汽车传动系中最大传动比的确定方法?确定货车、越野汽车和轿车对最大传动比时,分别考虑哪些方面对问题? 3试定性说明汽车传动系动力参数对匹配与计算方法。 4某汽车对传动系采用齿轮变速器,试说明各档位传动比的确定原则。 5画出具有四档变速器汽车动力特性图和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并分析说明他们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6试在档位选择中最经济的驾驶方法,并利用功率平衡图加以说明? 7汽车档位的使用中,最经济对驾驶方法?并利用行驶特性图加以说明。 第四章 1分析汽车采用ABS对制动性能有何改善?为什么? 2装有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汽车可避免制动时的侧滑和失去转向,试分析原理。 3试说明抱死制动系统ABS的理论依据。 4某汽车时未装ABS对普通制动系统,试简述制动时制动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

中医各家学说笔记重点整理(最终版)复习进程

总论: 一、伤寒学派始于晋唐,盛于明清。外感热病的辩证论治体系 1.宋金以前伤寒八大家:王叔和,孙思邈,韩祗和,朱肱,庞安时,许叔微,郭雍,成无己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美尼尔氏综合症 方证相应,有是证,用是方。 2.明清伤寒学派 错简重订派:方有执(首先提出)喻昌(喻嘉言)(大力倡导) 维护旧论派:张遂辰,张志聪,张锡驹,陈念祖(陈修园) 辩证论治派:柯琴,徐大椿(以方类证) 尤怡,钱潢(以法类证) 陈修园,包诚(分经审证) 二、医经学派:内经等经典著作为研究对象,重理论。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痤疮疡门开手第一方。 三、经方学派:重方药(秘方) 四、中西汇通派唐宗海(第一人) 五、河间学派刘完素寒凉派火热论 (为攻邪学派、丹溪学派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还是明清时期温病学派形成的先导) 荆山浮屠:罗知悌 六、易水学派张元素李杲 七、攻邪学派张从正“汗、吐、下” 八、丹溪学派养阴 九、温补学派 宋《局方》温燥 金朱丹溪寒凉降火———苦寒 明温补 清寒凉 十、温病学派温疫学派:吴有性,戴天章,余师愚。 温热学派:叶桂,吴瑭,薛雪,王士雄(温病四大家) 华佗145-208东汉末医家建安三神医(董奉,张仲景)“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1.麻沸散:羊踯躅茉莉花根当归菖蒲 2.五禽戏:运动养生(华佗对中医养生的最大贡献) 3.漆叶青黏散:黄精漆叶桑葚何首乌茅山术 《华佗神方》孙思邈著 整易麻药神方:川乌草乌胡茄子羊踯躅麻黄专为开取箭头时用,服之令人不痛。 外敷麻药神方:川乌尖草乌尖生南星生半夏胡椒蟾酥荜茇细辛专为施割症时,可治骨质增生“阳化气,阴成形”解麻药神方:人参生甘草陈皮半夏白薇菖蒲茯苓 神膏:乳香没药血竭儿茶三七冰片麝香 热加黄连,腐加轻粉,有水加龙骨,收口加珍珠、蟹黄,杖伤三七倍用。 孙思邈药王千金要方(把虚损分为五劳六极七伤)注重养生、医德。 对《伤寒论》的研究采用了“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法 “寻方之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一则麻黄,一则青龙” “以方类证”“三纲鼎立”之说 治疗经验 中风:1.伤风,太阳中风 2.关节不利,疼痛风寒湿痹乌头,天雄,附子 3.半身不遂,口僻,言语不利独活酒,牛膝酒 真中风风邪入中 类中风内风,内虚 症瘕积聚属肝,胸痹属心,痢疾属脾。 小建中汤衍变的类方:内补当归建中汤,内补川芎汤,大补中当归汤,黄芪汤 《千金要方》内外两方面

考研汽车理论试题第8套汇总

一、概念解释(选其中8题,计20分) 1附着力与附着系数 2汽车动力性及评价指标 3汽车操纵稳定性 4汽车制动跑偏 5汽车平顺性及评价指标 6同步附着系数 7地面制动力 8汽车制动效能恒定性 9汽车通过性几何参数 10迟滞损失 11列岀你所知道的汽车使用性能 12弹性轮胎的侧偏特性 13汽车驱动力 14侧偏力 15功率平衡图 二、写出表达式或画图或计算,并简单予以说明(选择4道题,计20分)1写岀带结构、使用参数的汽车功率平衡方程式(注意符号及说明)。 2写岀带结构、使用参数的汽车燃料消耗方程式(注意符号及说明)。 3画岀制动减速度与制动时间关系曲线,并说明制动过程四阶段。 4画出前轮驱动汽车加速上坡时的整车受力分析图。 5有几种计算汽车最高车速的方法?并绘图说明。 6列岀各种可以绘制I曲线的方程及方程组。 三、叙述题(选择其中4道题,计20分) 1用表格的形式列岀计算汽车动力因数的步骤,并说明在计算汽车动力性的用途。 2叙述制作汽车驱动力图的步骤。 3试用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分析汽车的最大加速度(du max。 4制动器制动力、地面制动力和地面附着力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5车轮滑动率与纵向附着系数间有什么联系? 6列出其叙述汽车在不同路面上制动时最大减速度值及其平均值。 7列出其叙述汽车在不同路面上制动时最大减速度值及其平均值。 8有几种方式可以判断或者表示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请简单叙述之。

9道路阻力系数以及它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式。 10描述刚性车轮在侧向力作用下运动方向的变化特点。 四、分析题(选择其中4道题,计20分)

1已知某汽车 血=0.4,请利用I 、? f 、丫线,分析 0.5,萨0.3以及0.7时汽车的制动过程。 2利用驱动-附着条件原理,分析不同驱动型式汽车的适用条件。 3叙述变速器档位数对汽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影响,并讨论当前各种汽车选用变速器档位数的趋势,采用何种变速器可以最终解决档位数和 汽车动力性与经济性要求之间的矛盾。 4在划有中心线的双向双车道的本行车道上,汽车以 58km/h 的初速度实施紧急制动,仅汽车左轮留下制动拖痕,但汽车行驶方向轻微向右偏驶, 请分析该现象(要求绘制受力分析图)。 5某起交通事故现场勘察发现,地面没有制动拖痕。事后实施紧急制动,发现汽车制动系仍有制动力。请分析这种现象(提示:从驾驶员、道路 及制动系技术状况三个方面分析)。 6请分析汽车急加速时,整个车身前部上升而后部下降的原因(提示:考虑轮胎等弹性、阻尼元件的作用,并采用受力分析方法) 。 7请分析不同道路(路面材料及路况)对汽车制动时前、后轮地面法向反作用力的影响。 五、计算题(选择其中4道题,计20分) 1某汽车的总质量 m=4600kg,C D =0.76,A=4m 2,旋转质量换算系数=0.035, -'2 =0.029, f =0.025,传动系机械效率 T =0.83,传动系总传动比 i =i ° ig =9,假想发动机输岀转矩为 T e =20000N m,车轮半径「=°.365m ,道路附着系数为 $ =0.4求汽车全速从20km/h 加速至40km/h 所经过的路程。 2已知汽车的B =1.8m, hg =1.15m ,横坡度角为'=10 :R=35m,求汽车在此圆形跑道上行驶 ,不发生侧翻的最大车速是多少 (设横向附着系数足够大 j =0.65 3某汽车的总重量 m=20100N, L=3.2m,静态时前轴荷占 55%,后轴荷占45 %,匕=—38920N/rad ,k 2=-38300N/rad,求特征车速和该车的稳态转向特性。 _ ___________________ 2 4某轿车的轴距 L=3.0m,质心至前轴距离 a=1.55m,至后轴距离b=1.45m,汽车绕oz 轴的转动惯量l z = 3900kg m ,前轮总侧偏刚度 k 1=-6300N/rad,后轮 总侧偏刚度k 1=-110000N/rad,转向系传动比i=20,汽车总质量 m=2000kg,求稳定性因数 K 和特征车速U ch 。 a 厂些+u 哩 7请推导岀公式 dt dt (要求有详细的推导步骤) 、概念解释(选其中8题,计20分) 1附着力与附着系数[返回一] 轮胎传递的轮缘切向力受到接触面的制约。当车轮驱动力 F t 超过某值F ‘时,车轮就会滑转, 称为附着力。汽车行驶的约束条件为 Ff Fi F w 亠 R 亠F 「。附着力F 「的计算式为F.m Fz 。式中,F z 接触面对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为滑动附着系数,通常简称为附着系 数。 2汽车动力性及评价指标[返回一] 汽车动力性,是指在良好、平直的路面上行驶时,汽车由所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汽车动力性的好坏通常以汽 车加速性、最高车速及最大爬坡度等项目作为评价指标。动力性代表了汽车行驶可发挥的极限能力。 3 汽车操纵稳定性[返回一] 汽车操纵稳定性,是指在驾驶员不感觉过分紧张、疲劳的条件下,汽车能按照驾驶员通过转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直线或转弯)行驶; 5请推导岀公式 P =空 e 9549 rn u a =0.377 — — (注意单位和常数) 6请详细推导岀式 Q t Pb 367.1 mL/s ,并注明符号的单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1) 李本强 1.中医学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 2.证,也叫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4.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5.“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6.“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证,因而就采取同一方法治疗。 7.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官九窍等,并通过经络纵横广泛地分布,以贯通内外上下,运行气血津液,滋养并调节各组织器官的活动。 8.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并含有对立统一的内涵。阴和阳,既可以代表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和势力,又可以代表和用以分析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9. 阴阳的对立制约: 正常者如“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反常者,则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等。 10. 阴阳的互根互用: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生于阴,阴生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等。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2) 李本强 11. 阴阳的转化: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12.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①阴阳的对立制约;②阴阳的互根互用;③阴阳的交感互藏;④阴阳的消长;⑤阴阳的转化;⑥阴阳的自和与平衡。 13. “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14. 凡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阴消阳长)的虚热证,宜用补阴治之。这种治疗原则,称之为“阳病治阴”;又称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15. 凡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盛(阳消阴长)的虚寒证,宜用补阳治之。这种治疗原则,称之为“阴病治阳”;又称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16.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3) 李本强 五行学说、 1.五行学说应用于中医学领域,主要是以五行学说的基本规律来阐释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体表与内脏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的统一,从而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车辆工程 汽车理论 余志生 重要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汽车的动力性:汽车的动力性系指汽车在良好的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3.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汽车以尽量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称作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4. 汽车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在一定运行工况下汽车每行驶一百公里所消耗燃油的升数Qs(L/100km)。 5. 汽车的制动性: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 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成为汽车的制动性。(还包括对已停驶的汽车,特别是在坡道上已停驶的汽车,特别是在坡道上已停驶的汽车,可使其可靠地驻留原地不动的驻车制动性能)。 6.汽车曲线行驶的时域响应:汽车曲线行驶的时域响应系指汽车在转向盘输入或外界侧向干扰输入下的侧向运动响应。 7.地面制动力:汽车制动时受到与行驶方向相反、由地面提供的外力,称为地面制动力。 8. 轮胎的侧偏现象:有侧向弹性的车轮,在侧偏力的作用下滚动时,即使侧偏 力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亦将偏离车轮平面,这就是弹性轮胎的测偏现象。 9.转向盘力特性:转向盘力随汽车运动状况而变化的规律称为转向盘力特性。 10. 汽车曲线运动引起的侧翻:指汽车在道路(包括侧向坡道)上行驶时,由 于汽车的侧向加速度超过一定限值,使得汽车内侧车轮的垂直反力为零而引起的侧翻。 11.车辆的挂钩牵引力:车辆的土壤推力Fx与土壤阻力Fr之差,称为挂钩牵引力,是表征汽车通过性的主要参数。 12.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与间隙失效有关的汽车整车几何尺寸,称为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这些参数包括最小离地间隙、纵向通过角、接近角、离去角、最小转弯直径等。 13.汽车侧翻:汽车侧翻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绕其纵轴线转动90度或更大的 角度,以至车身与地面相接触的一种极其危险的侧向运动。 9.汽车的通过性(越野性):汽车的通过性(越野性)是指它能以足够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和无路地带(如松软地面、凹凸不平地面等)及各种障碍(如陡坡、侧坡、壕沟、台阶、灌木丛、水障等)的能力。 10.土壤推力:在驱动力作用下,由地面剪切变形而产生的反力作用在车轮上,称为土壤推力。 1.汽车的后备功率:汽车在良好水平路面上以某一速度等速行驶时,发动机能发出的最大功率与汽车的阻力功率之差,成为汽车在该车速时的后备功率。 3.无级变速器的调节特性:在同一Ψ的道路上,不同车速时,无级变速器应有的ⅰ值连成曲线便得无级变速器的调节特性。 4. 汽车多工况百公里燃油消耗量:(1)循环行驶试验工况,模拟实际汽车运行 状况的试验工况,它规定了车速-时间行驶规范。(2)多工况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在规定的循环行驶试验工况下,测得的汽车百公里燃油消耗量。 23.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是一个两轮摩托车模型。由前后两个有侧向弹性的轮胎支撑于地面、具有侧向及横摆运动二自由度。 24.转向灵敏度:(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稳态的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

中医基础理论-课堂笔记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 1、整体观念的概念: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 2、整体观念的内容: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细目二:辨证论治 1、病、证、症的概念:病:疾病总过程的病理概括。证: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症:疾病过程中的 临床表现。 2、辨证论治的概念: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证候,论证其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辨别证候,讨论和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相同的病出现不同的证候,治法不同。异病同治, 不同的病出现相同的证候,治法相同。 第二单元精气学说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 1、精的概念: 2、气的概念: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2、精气的运动变化 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 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 2、对中医学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第三单元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学说的概念 1、阴阳和阴阳学说的含义: 阴阳: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思想内涵。阴阳学说:运用阴阳之间的对立统一运动来说明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说。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绝对性,主要表现在其属阴或属阳的不可变性,即不可反称性。相对性,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对立制约:其意义是维持阴阳之间的协调平衡。对立:事物的阴阳属性相反。 制约:阴阳之间相互抑制,相互削弱。

汽车理论考研复习笔记

一. 名词解释 01.附着椭圆 9865 汽车运动时,在轮胎上常同时作用有侧向力与切向力。一定侧偏角下,驱动力增加时, 侧偏力逐渐有所减小,这是由于轮胎侧向弹性有所改变。当驱动力相当大时,侧偏力显 著下降,因为此时接近附着极限,切向力已耗去大部分附着力,而侧向能利用的附着力 很少。作用有制动力时,侧偏力也有相似的变化。驱动力或制动力在不同侧偏角条件下 的曲线包络线接近于椭圆,称为附着椭圆。它确定了在一定附着条件下切向力与侧偏力 合力的极限值. P140 02.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 9865 汽车等速行驶时,在前轮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稳态响应就是等速圆周行驶。常用稳态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r s ωδ 来评价稳态响应. 该比值称为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或转向灵敏度。它是描述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重要指标。2 /)1r s u L Ku ωδ=+ . 其中K 为稳定性因数。K= 221(m a b L k k ?). P147 03.侧向力系数 l ? 9765 侧向力与垂直载荷之比称为侧向力系数l ?.滑动率越低,同一侧偏角条件下的侧向力系数 越大,即轮胎保持转向、防止侧滑的能力越大。所以,制动时若能使滑动率保持在较低 值(),汽车便可获得较大的制动力系数与较高的侧向力系数,兼具良好的制动 性与侧向稳定性。 P93 15%s ≈ 04.侧偏力和轮胎的侧偏现象 987 侧偏力: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的侧向倾斜、侧向风或曲线行驶时的离心力等的 作用,车轮中心沿轮胎坐标系Y 轴方向有侧向力F Y ,相应地在地面上产生地面侧向反作 用力F Y ,F Y 即侧偏力。 侧偏现象: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 Y 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也将偏离车轮平面cc,这就是轮胎的侧偏现象。P136 05.发动机的使用外特性曲线 985 若将发动机的功率P e ,转矩T tq 以及燃油消耗率b 与 发动机曲轴转速n 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曲线表示,则此 曲线称为发动机特性曲线.带上全部附件设备时的 发动机特性曲线称为发动机的使用外特性曲线.。P4 06.附着率 C ? 875 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不同的直线行驶工 况,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是不一样的。在较低行驶车速下,用低速挡加速或上坡行驶, 驱动轮发出的驱动力大,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大。此外,在水平路段上以极高车速行驶 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也大。P26 07.回正力矩 T z 865 在轮胎发生侧偏时,会产生作用于轮胎绕OZ 轴的力矩T z .圆周行驶时,T z 是使转向车轮恢复 到直线行驶的主要恢复力矩之一,称为回正力矩. P140

中医基础理论整理笔记

第一章绪论 5)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一事物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重、极、甚都是阴阳相互转化的内在因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定义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联,人体受社会、生存环境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关于事物和现象的完整性、统一性和联系性的认识,贯穿于中医的生理、病理及诊治等各个方面。 整体观念主要内容 1)人体整体联系的统一性 a.形态结构的统一性 b.生命物质的统一性 c.机能活动的统一性 2)人与外环境之间的统一性 a.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b.人与社会的统一性 整体观念的意义 1)整体生理观 2)整体病理观 3)整体诊断观 4)整体防治观 5)整体观现实意义:a.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b.强调天地人三才一体;c.强调人命至重 辨证论治 (1)辨证论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方面,是中医察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法则。 辨证,就是通过对四诊(望、闻、问、切)所搜集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病史)进行分析、归纳综合,从而辨识出疾病在这一特定时间范围的原因、病位、性质及邪正关系等病理本质内容,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 论治,则是在辩证基础上所确定的治疗法则。 (2)“症”、“病”、“证”的区别联系: 1)症:指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单个的独立的具体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 2)病:是机体发生病变时,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及规律所作的概括。 3)证:指证候,是对疾病过程中某一特定病理阶段的 病因、病位、病性及病势(邪正盛衰)四要素的高度概括,反映了病变本质。 “症”、“病”、“证”三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症是证的依据,证的本质即是由一组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反映出来的。证是病的某一特定阶段病理变化的实质,中医学尤注重对证的辨识。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精气学说 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1)精:在古代哲学中又称精气,泛指气,是指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包括人体)的本原,有时是指气的精粹部分。在中医学中,精是指精,是人体生命的构成本原,是一种有形的液态物质。 (2)气:是无形而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的本原。在中医学中,气是推动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来源,是无形的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 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1)气机:指气的运动。 2)气化:指气的运动产生宇宙中各种变化的过程。 (3)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阴阳学说 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的概括。阴阳学说是研究事物阴阳的属性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古代哲学思想,是古代朴素的宇宙观和方法论。 阴阳的基本特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凡运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属于阳的范畴。 凡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的范畴。 阴阳的属性 1)阴阳的普遍性 2)阴阳的相关性 3)阴阳的相对性 在一定条件下,阴阳之间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所谓“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4)阴阳的无限可分性 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性。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