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结题报告

茂名市第十七中学西校区(原茂名市实验中学)

课题主持人:廖茂菊

课题组成员:伍尚康、吴国恒、陈欣、梁仁厚、王少帅

钟泽佳、程朝凤、周赛红、钟瑞梅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趋势

2004年秋季起,高中新课程改革实践在广东等五省区试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状况悄然发生了变化:教材的编排体系呈现多样化,版面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浓厚;学生在课堂活泼多了,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同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实施新课改应让课堂孕育着生机和活力,应让其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和推进,我们也逐渐感受到课改后的一些反常现象,特别是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整体效益上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如果我们深入到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就会发现,低效、无效甚至根本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俯拾皆是,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然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的表演,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新型教学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师因一味追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处理和开展所谓的“研究性学习”而影响了新课改有效实施的现象大量存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仍然是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市在本课题研究领域尚欠深入具体,未能根据生源实际情况得到一套可以套用的方法,可操作性较弱,我校在本课题研究更是欠缺。本课题主要针对当时我校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效率低下的实际而进行的应用性探索研究,其目的在于从现有的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上,提出一些实践操作措

施,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得到验证,为我市新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1、本课题研究将丰富“有效教学”的教学理论,为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提供经验和有价值的案例,从实践的层面上研究课堂教学的新理念。

2、有助于形成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性课堂教学的途径和策略。本课题研究以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针对现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缺失的问题,探索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并具有课程改革新理念的系列课堂教学方法。

3、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本课题研究将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个体发展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的不断提高,达到终身发展要求。

4、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本课题研究将学习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作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的因素,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有效教学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基本的渠道。“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新课程的开展,为新一轮课改提供宝贵的经验。

三、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一)实验时间:2009年11月——2012年11月

(二)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2009年3月~2009年8月,该阶段做了以下工作:

(1)收集有关信息,进行文献查阅,确定研究主题

(2)制定研究计划

(3)组织研究人员

2、立题阶段:2009年8月~2009年10月

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各类期刊、出版物中有关教学有效性研究,认真研读,制定方案,提炼升华,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3、实施阶段:2009年11月~2011年11月

(1)课堂实践阶段。探索每一节历史课的有效性,注意收集相关数据。

(2)数据分析、资料整理阶段。采用调查法,对高一学生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调查问卷;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近两年有关教案和教学设计,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和行为表征。

(3)行动研究案例分析阶段。定期进行课题研究课,立足课堂进行草根化实践研究;要求课题组成员每两周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每学期写一篇课题教学论文;每学年组织两次课题研究经验交流。课题组成员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理论学习与研究,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鼓励教师在有效性教学指导下大胆创新,提出案例。

4、总结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11月

(1)省会考成绩抽样分析,主要针对2012届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他们的入学(中考)成绩抽样分析。

(2)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有效性的分析和反思性评价,形成结题报告。

(3)阶段成果形式:教案、课件、论文。

四、课题研究过程

(一)做好课题实施准备

1、2009年6月我们正式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确定了组长及课题组成员,对各项工作实行分工,初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技术手段等。

附:课题研究的分工表

2、课题确定后,课题组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各类期刊、出版物中有关教学有效性研究,认真研读。其中主要研读了国加里?D鲍里奇的《有效教学方法》,美国梅里尔?哈明的《教学的革命》,佩尔?蒂埃的《成功教学的策略—有效的教学实习指南》,崔允漷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吕渭源的《有效教学草纲》,陈厚德的《新概念——有效教学》,张庆林、杨东合著的《高效率教学》,黎世法的《新课程异步教学方法论》等学术专著;研读了夏伟《论新课改后高中历史课的素质教育》,朱国平《论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崔女红《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效果》,姜南《异步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李春才的《提高高中历史课课堂交往效果之我见》,吴银春《让高中历史课堂熠熠生辉——小议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杨奕信《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中现代媒体技术的应用》,董志辉《高一历史教学如何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张海霞的《利用教材中的文字史料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徐增山的《活跃历史课堂气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等学术论文;同时还有大量的相关教学设计、案例等等。

3、在认真研读相关专著、论文的基础上,课题组认真分析研究,制定了课题的实施方案并撰写了实施方案初稿。同时请历史特级教师、茂名市教研室主任陈工凡老师对本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审阅,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后形成了本课题的实施方案。

4、2009年11月本课题被批准立项为茂名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的立项通知后,课题组全体成员于2010年3 月1日在学校历史功能室召开了课题开题会议。

(二)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我们对2012届的学生和全校历史教师进行了问卷抽查,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收集、整理学生和老师对对效教学方面的意见,明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了解学生、教师对历史课堂改革的迫切愿望和需要,从而确定我们课题研究工作的突破口。

(三)组织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课题组成员除了分散自学、个别交流外,课题组成员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理论学习与交流,每次学习、交流都有明确的主题和中心发言人。通过学习、交流使课题组成员在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同时,更加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意义和方法,有效的促进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四)积极参加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提高研究人员的教研水平。从2009年到2012年,市教育局教研室每年都组织一次大型历史教研活动,邀请著名历史专家如华南师范大学的黄牧航教授等到茂名讲学、请名师上观摩课等,这些活动使我们课题组成员开阔了视野,加深了我们对有效教学理论的理解和对有效教学途径、策略的研究。

(五)开展历史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1、课堂实践阶段:

(1)探索每一节历史课的有效性,注意收集相关数据。

①认真分析、有效研读课标、考纲和教材,进行有效备课

对课程标准和考纲的深刻理解、全面把握是用好教材、上好课的基础。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对课程标准和考纲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因此我们坚持做到不仅仅是备课程标准、考纲和教材,还备学生,更是注重了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现象。备课时,教师明确该块知识在整个专题中的作用、地位;明确重点、难点及关键,全面把握,整体了解,使自己站在一个战略制高点上认识和把握学生。我们实行“个人说课——集体研讨——个人调整”的备课流程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教后反思”的教案模式开展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既充分发挥了教师集体和个人的智慧,又体现了同伴互助、资源共创、信

息共享的新课程理念,有利于形成校本教研的浓厚氛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高教师解读课标、考纲,研读教材,读懂学生的能力。

②注重过程,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无定法,学无常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已从获得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历史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历史知识”为目的了,而是更加关注在历史教学过程让学生获得对历史知识理解的同时,体验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感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还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历史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有效地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感染作用,达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之目的的方法都有好的、有效的方法。同样的,学生只要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能力,得到情感教育,收获学习的快乐,不管什么方法都是好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③模拟创新,有效设计练习。

通过练习、讨论、独立钻研,以求真正把所学知识融入学生个体知识体系,并积极启发、鼓励学生思维有新意,对知识有新领悟,逐步学会思维的方法,形成能力。我们每个年级都采用学案制,教师在编写学案时除了帮助学生梳理书本知识外还安排一定的练习,当堂完成,以及时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另外各个年级还根据本年级的特点编写符合各年级特点的练习,但都注意这几个原则:第一,练习的内容要“求活”,可以根据不同的材料,或是同一材料创设不同的情境,帮助学生挖掘材料中的信息。第二,要充分挖掘知识内涵,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竟识。通过对材料的国家连环问,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形成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第三,练习设计要少而精。新高考方案的同台,对于选修只要达B,许多学生和教师思想上并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而且语、数、外的学习任务重,历史学科不可能也不能占用学生过多的课后时间,这就要求练习必须少而精,以最少的练习,达到效果的最大化。第四,触类旁通。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知识的全面到位,方法全面掌握,智力能力有效提高,从而达到练习的优化,以少胜多的目的。第五,易混知识对比练。可以是同一材料的不同

设问,也可以是不同材料但是考查的是同一知识点而设问等。第六,设计一题多变或多问,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分析问题,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训练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④教学反思,自我完善。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和从教学中学会什么的有效途径,勤反思,也是现代教师在研究状态下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提炼,从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就一定能提高我们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

(2)课题组每学期举行一次有效课堂研讨课活动。课题组成员轮流上研讨课、示范课,然后集体评课,探索提高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途径和提高高中学生历史学习活动的有效性的策略。这项工作得到了市教研室主任、历史教研员陈工凡老师的鼎力支持和帮助。在课题实施阶段,陈主任先后三次亲临课堂听课指导,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向兄弟学校的同行学习、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年来,课题组成员先后到茂名市一中、信宜中学、高州中学、电白一中、化州一中等兄弟学校听课学习,有利于我们借鉴同行成功的经验,促进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2、数据分析、资料整理阶段。采用调查法,对2012届高一学生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调查问卷;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近两年有关教案和教学设计,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和行为表征。

3、行动研究案例分析阶段。定期进行课题研究课,立足课堂进行草根化实践研究;要求课题组成员每两周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每学期写一篇课题教学论文;每学年组织两次课题研究经验交流。课题组成员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理论学习与研究,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的教学途径和策略,鼓励教师在有效性教学指导下大胆创新,提出案例。

(六)不断进行反思、积极撰写论文。我们课题组主要在理论上探讨了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途径和提高高中学生历史学习活动的有效性的策略。在实践中我们不断进行反思,对课题教学中的经验、体会及时总结,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论文、课题研究体会、心得、案例等。

五、研究成果

(一)制定计划,及时总结

为了使我们的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有实效,我们从成立课题组起,就做到每学期开学根据学校的教学大计划,结合各年级组历史教学计划,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课题组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每到学期结束,都及时做好相关总结,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经验。

(二)加强学习,丰富了理论,提高了研究水平

1、组织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根据课题的研究的需要,积极动员和组织课题组教师广泛学习有关改革的文件、文章及各种材料,每一位课题组成员每年都自费订阅1—2份专业报刊杂志加强自学,并认真撰写学习心得,形成一定的学习制度。课题组成员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理论学习与交流,每次学习、交流都有明确的主题和中心发言人。通过学习、交流使课题组成员在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同时,更加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意义和方法,有效的促进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为了提高研究人员的教研水平,我们还重视骨干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选派优秀教师带着课题(问题),领着任务,走出校门参加培训学习。如廖茂菊、伍尚康、梁仁厚、吴国恒、陈欣、钟泽佳、王少帅、周赛红等老师都曾经先后到广州、广西、湛江、高州、信宜、化州、电白等地学习培训。外出培训、学习的成员归来后要作专题汇报。每位课题组成员每学期都承接了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公开课,每一位成员都积极参与其中。结合自己上的公开课,学期结束后每位成员必须上交一份详细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一份案例分析或论文也可)。

(三)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1、通过三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我们认识到,高中历史教师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有效性的途径应着重强化三个修养:专业修养、师德修养和身心修养;制定合理教学目标——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让活力张扬课堂——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保障。(详细内容可见吴国恒老师执笔的论文《高中历史教师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有效性的途径应着重强化三个修养》和廖茂菊老师撰写的论文《立足历史本位追寻有效课堂》)

2、通过三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我们总结出提高高中生历史课堂学习活动有效性的策略:(一)课堂教学准备策略:第一了解学生情况;第二熟悉新课标和高考及高中会考考纲,把握教材内容的重难点;第三关注高考和会考动态,挑选经典而适合学生的题目;第四共享科组内教学资源;第五充分开发课外多元化资源。(二)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第一强化课堂纪律;第二强化学法指导;第三强化情景设计;第四强化生活体验;第五强化讲练结合。(三)课堂教学反馈策略。通过检查学生辅导资料书、考试测评、学生群体的反映、同事的建议、专家指导意见等方式来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相应的有效对策。(详细内容可见由廖茂菊、吴国恒老师执笔的论文《提高高中生历史课堂学习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学生喜欢上历史课了。课堂上与教师大胆对话、提问质疑,学习中与同学热烈讨论,互相交流,课堂气氛活跃。

2、学生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开阔了,提高了合理运用知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直觉和想象力去体验、去猜测;掌握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寻求任何一个可能结果的策略;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

3、在2011年的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中我们2012届学生历史学科D等级以上100%,达B率超过了80%,平均分高达79.5分。具体数据详见下表:

茂名市实验中学20011年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成绩表

4、在2012年的高考中,我们学校的文综成绩排在全市第11名,创造了我校文综排名的新高。

(五)初步形成了“茂名市实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茂名市实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评价表(试行)

讲课人姓名:讲课人单位:课题名称:评课人姓名:评课人单位:

课堂教学评价基本登记评定办法:

(六)提高了老师的科研水平

1、教研组取得的成绩

通过三年的研究,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提高。课题研究为学校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教师从中获得成长和进步,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得到明显提高。2009年历史科组被评为学校先进科组;2012年廖茂菊老师被聘为茂名市中学历史学科骨干教师;程朝凤老师被聘为茂名市直属中学历史学科青年骨干教师;2011年廖茂菊老师被评为茂名市优秀共产党员;周赛红老师被评为2012年局直属学校优秀教师;2009年钟泽佳老师被学校评为学科骨干教师;廖茂菊、伍尚康(已于2011年9月调到茂名市教育局工作)、周赛红、程朝凤、梁仁厚(已于2010年9月调到茂名市一中工作)等多人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课题组成员多人多次学校综合评定为优。

2、教科研成果

(1)三年的课题研究,在我们课题组掀起了教科研的高潮,教师积极研究,所写论文获得了各级奖励;人人争上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三年来,我们课题组共收集了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及反思54份,案例分析及反思27份,教学论文28篇,专题讲座6次。其中有10篇教学论文、8篇教学设计(或说课稿)获市级以上奖励。获市级以上奖励的教学论文分别是:伍尚康老师的《捕捉精彩的生成,演绎灵动的课堂》在2009年获市中学历史学科优秀教学论文一等奖;廖茂菊老师的《立足历史本位追寻有效课堂》在2010年获茂名市直属学校中学历史学科优秀教学论文一等奖、茂名市中学历史学科优秀教学论文二等奖;程朝凤老师的《浅谈中学历史的审美教育》、《谈谈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的重要性》先后于2010、2012年获茂名市直属学校中学历史学科优秀教学论文一、二等奖;

梁仁厚老师的《整合落实“三维目标”实现历史教学有效性》、《整合落实“三维目标”实现历史教学有效性》在2011年先后获茂名市直属学校中学历史学科优秀教学论文二等奖;周赛红老师的《激活课堂,快乐教学》在2012年获茂名市直属学校中学历史学科优秀教学论文二等奖;陈欣老师的《浅析高中史学教学中公民意识的培养》在2012年获茂名市直属学校中学历史学科优秀教学论文二等奖;钟瑞梅老师的《让历史题材影视信息走进历史课堂》、《借图发挥,激活高中历史课堂》先后于2010、2011年获茂名市中学历史学科优秀教学论文二等奖和茂名市直属学校中学历史学科优秀教学论文一等奖。获市级以上奖励的教学设计分别是:廖茂菊老师的《辛亥革命》、伍尚康老师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周赛红老师的《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钟瑞梅老师的《夏商制度与封邦建国》等5篇教学设计均获茂名市直属学校中学历史学科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梁仁厚老师的《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陈欣老师的《五四爱国运动》等2篇教学设计获茂名市直属学校中学历史学科优秀教学设计二等奖。程朝凤老师的说课稿《笔墨丹青》获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说课稿评比三等奖。(详情可见《重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统计表》)(2)课题组成员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评优课、示范课、公开课。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开一次校级公开课,均获得了好评。其中有16个课例获学校优秀课例一等奖。(详情可见《重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统计表》)

六、促使成果初步形成和总结推广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随着课题研究进入深入实验阶段,一堂堂的课题实验课,一次次生动活泼的教科研论坛,一个个富有思想、蕴含新课程理念的总结交流活动,使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为:

1、提高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途径、提高高中学生历史学习活动的有效性的策略在全校历史教师中进行了推广

2、带动了学校的教科研气氛,提升了学校的教科研能力,为优化学校办学条件起到了推动作用。

七、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成绩永远只能代表过去,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依然存在许多的不足。例如因为课题组成员课务重,课件的制作不到位,评课记录只有个人记载,没有形成集子等,研究课、公开课能注意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平时的课随意性较大,课题组教师年轻化,经验不足,骨干力量较为薄弱,缺乏专业的引领,教师研究积极性有待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以完善。虽然我们的课题马上就要结题,但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课题组成员依然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依然会把教学和教研紧密相连,在教中研,以研促教,让我校的历史课堂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从而使课题的研究实效性充分得到发挥。我们期待在课题研究这块沃土中成长!

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河南化工技师学院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得职业教育 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贺攀科 联系电话 邮箱 所在部门工业分析系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 申请时间2014 年12月31 日 结题时间2015年12 月18 日 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得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课题从我校得实际情况入手,构建了基于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得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得课程体系,制订一体化课程得课程标准;打造开放式得一

体化课堂,充分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积极合理地引导学生使用手机; 制定新得学生期末终结性考核评价方案。通过上述教学模式得研究与实践,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得协调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一体化课堂,综合职业能力 本课题就是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为加强电镜技术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而申报得教改课题。该课题于2015年1月由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批准并列入电镜专业年度工作计划.随后,课题工作人员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该课题,经过近一年得研究,现已结题,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得背景、内容及基本原则 我校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弱,学习专业课时感到吃力,怕学厌学心理严重,从而专业系统知识得不到形成,专业技能只能限于盲目性、模仿性得机械操作,无法做到理论指导实践,难以形成系统得专业技能。教学方法主要还就是以专业学科为中心得传统教学方法,容易产生“重理论知识传授,轻职业技能培养"得不良倾向。为了适应用人单位对电镜技能人才得要求,也就是为了为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得职业教育得需要,特申请立项该课题。 本课题主要从职业教育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得要求出发,力足于课堂,改变传统得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得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本课题拟解决得关键问题与主要内容就就是改变传统得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得主体,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得顺利进行,我们提出了课题研究工作得几项基本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提导思想,贯彻教育部教职成[2015]6号文件印发得《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得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 2、本研究特别注重与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得特点,充分重视本专业与本院校得优势与特殊性,使研究富于特色。 3、以研促教,以研促改,通过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电镜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四大环节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四大环节 2011年07月22日 作者:王世忠 来源:现代教育报 沐浴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历史教学出现了新气象,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不少教师认为教材的变化使得教学无所适从,而笔者认为,无论如何改革,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以及基本能力的考查依然是重头戏。不管教材怎样编写,历史基础知识始终未变。只要翻看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和教材,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把握一些教学原则和基本尺度,灵活加以运用,以“不变应万变”。这样就会做到游刃有余,轻松驾驭教材,沉着备战高考。根据新课标历史教材的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我觉得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抓好“点、线、面、体”四环节。 环节一:要点到位 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在教学中要面面俱到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吃透教材,科学地筛选历史知识,将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主干知识传授给学生。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要说清讲透,落实到位,不留疑点。以高一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为例,教材中涉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如分封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度、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民主共和制、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等。翻开近几年高考卷,可以看到这些主干知识跃然纸上,始终常考不衰。没有储备足够的基础和主干知识,能力培养便如空中楼阁,如断了线的风筝,决胜高考更是无从谈起。对于这一点,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环节二:主线抓牢 历史教材跨度大、内容多、范围广,要想在较短的时间里记住并掌握众多的史实并非易事。但是通过认真研究教材我们会发现,历史事件都围绕某一条或几条主要线索展开。只要我们抓住主要线索,“顺藤摸瓜”,就会做到纲举目张,主次分明,轻松掌握。例如,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同时更是一部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拯救中华民族的探索史。这三条线索贯穿每一章内容,贯穿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始终。再如,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等。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

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 一篇规范、合格的结题报告,需要回答好3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即这项课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这项课题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是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要着重讲清研究的理论依据、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讲清研究的主要过程。三是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 下10个部分(也可分为8个部分):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部分); 这两个部分着重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6、课题研究的方法; 7、课题研究的步骤; 8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从第3部分到第8部分,回答的是上面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结题报告的这8个部分,除了第8部分外,从第1到第7部分在填报课题立项申报表、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中,都有要求,内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写结题报告时,只须照抄或作适当修改就可以了。而第8部分,则需要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有时候,第7、8两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写。 9、课题研究成果; 这个部分是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10、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吴永桂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吴永桂 发表时间:2018-12-03T12:00:16.09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05期作者:吴永桂[导读] 吴永桂黔西南州义龙新区德卧中学 5624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173-01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教师还要尊重学生,中学生不同于小学生和初中生,基本的道理他们都明白,只是自制力较差,有一定的叛逆心理。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情感、兴趣、爱好,有敏锐的观察力,具备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性,给予适时的引导鼓励。要营造宽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思维很活跃,教师应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下,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和精辟的观点应加以鼓励、概括升华和扩展,注意保护学生积极性和自尊心,这样学生也敢于发问。使课堂气氛始终处于和谐、民主、自由、活跃的状态,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够尊重教师、配合教师,才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并且秩序井然的课堂。 二、提高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 首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课堂导入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方面,应使其尽可能丰富多彩,借鉴一些历史中的著名事件和小故事,使学生喜欢上历史课,还应该注重与一些其他教学科目的结合,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历史并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它可以和语文、地理进行很好地结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广泛收集相关契合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良好地调动。 其次,在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发挥。一是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学影响力和课堂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其主动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引导者,帮助其掌握相关知识点,并总结一些重要的历史规律。如对秦始皇、武则天等人物的评价,一般都会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在军事、农业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进行评论,同时结合影响社会进步的阻碍处进行综合评价。 三、用好图文史料 新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史料,图文并茂,处理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不用活史料,只对教材简单重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编者的用意是希望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地比较、概括和解释。因此,要求教师要有较高驾驭能力:一是史料的选择,大部分可来自课本,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自行选择一部分,有机整合;二是问题设置要有梯度,一方面可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另一方面也是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从易到难、从低到高。史料运用得当。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地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良好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合作互动中解决问题, 形成多种思维方式,采取多种解决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实践证明,小组讨论学习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自己想想”“组内说说”等学习活动,在观察、思考、研讨交流中,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沟通、争辩等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感悟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设计非常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清晰的板书下来,才能记下来,可以有学生代表到黑板板书,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同时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主体意识得到有效张扬。 五、信息技术手段和课程的有效结合 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思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方法,融合到教学之中。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力求信息获取,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多重交互,促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从而实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思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方法,融合到教学之中。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力求信息获取,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多重交互,促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从而实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是信息化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多媒体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谈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谈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罗锐 摘要:本文针对如何实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进行探讨。分析和探究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以改善和提高历史教学水平,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不仅真正学到终身受用的知识,更提升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在社会上得到很好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一、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的几年来,学校、教师也都在积极的探索新课程下如何实施高中历史教学。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高考机制还没有明确改变,教学评价体系也没能跟上教学发展的步伐,许多教师还有顾虑,不敢贸然地按新课程要求进行授课。还有就是有些教师还不能真正领会新课程的精神,还停留在新课程的表面层次,停留在形式上。因此当前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出现了这样的几种情况: (1)“目标高考”型 由于现在高中历史教学评价模式仍以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教师与学生的主要标准,为了应付考试,为了教学成绩,为了获得好评,将目标对准高考,力求与高考的要求接轨,这种课堂仍是传统的“满堂灌”。课堂上教师讲解、分析、说明,一人独揽,唯恐讲不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是眉飞色舞,而学生在下面则是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参与程度很低,甚至有的课堂就没有学生的参与,只是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结果是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有的只是沉闷无趣、身心疲惫。此种做法相信还普遍存在。 (2)“完成课标”型 一些历史教师机械的理解新课程,只重形式不重内容,为了完成“课程标准”而教学,出现了只有形式而无内容的“作秀课”、“展示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仍以自己为中心,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上有交流,有探究,但都只停留在课堂问答的层面,且问题的指向性较强,学生没有真正的思考或者说学生也没有机会去思考,因为教师只是想通过提问的方式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灌输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教学,除了热闹之外又能给学生多少启发呢?这种情况下,学生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且停留在教材上的知识层面,缺少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独特理解和独特感悟无从谈起,课堂提问的过程也就成了变相的灌输过程。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这些低效或是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严重的阻碍了学生主体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教学活动不能有效展开,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不到提高,更使学生对教师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上述教学的低效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那么素质教育就只是一句空话,新课程也将是一场空。因此, 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课程改革的基础和归宿,提出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课堂实施策略与方法 历史教师备好课的最终目的是上好课,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实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动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能指导个体将某一行为指向某一特定的目的,并将这一行为维持一定时间。学习动机在历史学习中是一个很有效能的动力因素,如果能正确了解、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将大大地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 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历史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动机,引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 前言 课题级别:市级教研立项课题 课题名称:初中化学教学最优化研究 课题类别:学科教学方法 课题组组成:本课题由市教研室原化学科蔡秀珍老师和教科所高思刚老师设计和组织(组长为蔡秀珍),全市中学共同参加,课题组成员共15人(其中高级教师10人,校长1人)。99年7月蔡秀珍老师退休,99年10月市教育科研办公室将该课题定为市级课题,经教研室和化学科同意,由化学科负责初三教研的傅兴春老师担任课题组长,继续进行本课题研究。 课题提出过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全国教学研究的总动向是加强基础教学,提高学习能力。我室化学学科对课堂教学优化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老师教学的优化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我们着手对教师教学的各种因素的内涵、实施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于1999年成立了“化学教学最优化”课题组。 在“化学教学最优化”课题研究过程中,在99年9月以前取得的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结合素质教育的最方向,重新调整了研究方向,重点从教学设计方法的优化上进行研究。 课题研究目的: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研究各种教学方式的最 1 / 21

优化,期望得出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优化方法。 课题研究对象:初三学生。 课题研究时间:1998年9月—2002年7月(原定2001年7月)。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过程。它既有教师和学生的人的因素,又有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班风、学风、学习结果等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教学活动的输入、输出过程,教学活动是在这些因素不断由异步、无序到同步、有序的循环中前进和发展的。 在这些因素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他因素都是其学习的外部情境因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优化是影响教与学功能的变量,主要是教师设计的优化,使学生自身因素得到最优化的学习情境和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过程是以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仅有一定的认知过程的心理结构(智力结构)是不行的,还必须有一系列的意向过程中的条件(非智力因素)配合,使其互相促进,才能达到学生自主行为的充分表现。 在诸多的情境因素中,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学习反应输出信息的接收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功能,应在用课程和教材铺设的道路上,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

快乐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快乐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快乐教育研究 二、题研究时间: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 三、课题的由来 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仍处于被动地位,其主要表现是:课前无主动探求的欲望,课堂无主动参与的意识,课外无自觉钻研的兴趣,他们把学习活动作为一种任务,甚至认为是负担,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学习过程还未激发出他们内心的热情。如何使教育教学工作由学生沉重的负担变成使他们欢乐鼓舞和全面发展的源泉呢?那就是把孩子们吸引到有兴趣和快乐的学习活动中,激发他们因成功、进步、发展而享受到应有的乐趣,才能使他们自觉钻研,乐学“不厌”。“快乐教育”,正是基于这一目的对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一种可贵探索,为课程改革试验寻找到一个有指导意义的、可操作的实验研究平台。 四、实验的原理及预期结果 “快乐教育”在教育领域由来已久,自从英国著名哲学家斯宾塞在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快乐教育”的思想后,“快乐教育”就为中外有识之士所实践。“快乐教育”作为一种现代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其实质是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创设乐学的心理氛围,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通过亲身的学习体验,产生一种对学习的快感,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最终达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通过实验研究,改变课堂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引导教师自觉转变课堂教学行为,定位教师角色;倡导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且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初步形成符合学科特点的、学生自主参与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终身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五、课题研究跟踪年级:2011年9月新招生的一年级新生 六、实验的过程 (一)自我探索阶段(2011.5---2012.7) 1、宣传学习,明确第二轮快乐教育实验的背景、主题以及研究意义。 小学新课程快乐教育实验是我市一项重要的教改实验,也是小学阶 段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它将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发挥积极的作用。快乐教育教改实验旨在深化课程改革,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的一项实验课题。它是针对目前仍然存在的重负担、灌输式教学方式及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 【摘要】学习历史是要通过历史教学的活动,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智慧,进而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历史教学应该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将一些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能够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教育教学的理念、目标及课程性质等多方面作了明确的方向性的规定。新课程和新课程理念的最终实施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必须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以期达到学生终身“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养成正确的历史态度和社会态度,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人文素养的一代新人。 1 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第一,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第二,改革师生互动方式,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第三,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新教材增加的阅读课和活动课,就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历史教师可以在组织指导这两种新课型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然还可根据新大纲要求开展好其他类型的研究性学习,比如课堂讨论、辩论,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编演小历史剧,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计算机课件等。 2 充分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造性的典范人物之所以成功,首先起作用的不是他们的渊博知识,而是他们的人格,譬如爱迪生的痴迷忘情,居里夫人的坚忍不拔等。可见源自内心的热

高中历史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探讨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渗透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历史新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课程的重要内容。 一、解读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教育部出版的《历史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十分重视和强调学生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学习。人教版的高中必修三册教材中每个单元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每一课导入框又设置“探究的主要问题”作为同学们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的”,课后学习延伸中又为有兴趣和学有余力的同学设计的课外探究学习活动可以自由选择,……处处洋溢的探究气氛足见其突出地位和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予以坚决贯彻。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在自觉参与、自主探究、自行创新的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道德,促成能力和思维的发展,从而张扬个性、健全人格的学习。它不是培养“小科学家”,也不是面向少数尖子学生,而是所有中学生都能经历的一种学习活动。 正因为探究性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能力,显然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必须通过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实现。教师如何承受这“改变”之重,不仅是对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更是对教师学科教研能力的鞭策。 二、探索新课堂教学,实施探究性学习历史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历史学习的兴趣,增进对历史学的情感, 高中历史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探讨 ◆孙亚青 理解历史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历史课堂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研究意识,学会研究方法,形成研究能力,养成平等态度,具备独立精神以及相应的实践习惯。研究不是追求某种“达成度”,价值取向不是向外的,而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养成观念,是提高和发展自己,是为终身学习奠基。那么怎样进行研究性学习呢? 1.自觉参与是探究性学习的保证 心理学家肯?韦尔伯认为真正的学习是获得、理解或通过切身体验、研究而掌握和创造知识的过程。历史探究性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让学生尝试每步探究 靠学生自己去完成过程。这样才能体现当代教育的核心——人的发展,即人作为主体的全方位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如果教师只从单方面按教材逻辑和自己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时常会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涣散,最后导致思维惰化。只有把学生视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而非一个认知体,才能使学生产生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保证研究性学习正常有序地开展。 2.自主探究是研究性学习的灵魂 有了前一阶段的铺垫与积累,同学们对历史学习的参与已趋向自觉。由此,我们更高的目标是希望同学们能在主动学习、提出问题的基础上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去体验、去思考、去学习。 历史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就教材设置的探究问题而言,学生是研究的主体,探究的结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自己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建构主义心理学也认 ◆教学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基本格式及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范文 一、做什么?简介课题主要内容(500~800字左右) 二、为什么做?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字左右) 三、怎么做?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字左右) 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2.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 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 四、做得怎么样?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1000字左右) 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 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科研处可组织专家验收) 3.成果创新程度 五、反思总结: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500~800字左右) 注:上述第二至四部分是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每部分的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我们给出的字数只做参考。 范文: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主持人: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钱萍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

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 1.方案的制定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 2.研究的重点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心理学研究指出:“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传统教学是教师灌输,学生被

《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结题报告 茂名市第十七中学西校区(原茂名市实验中学) 课题主持人:廖茂菊 课题组成员:伍尚康、吴国恒、陈欣、梁仁厚、王少帅 钟泽佳、程朝凤、周赛红、钟瑞梅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趋势 2004年秋季起,高中新课程改革实践在广东等五省区试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状况悄然发生了变化:教材的编排体系呈现多样化,版面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浓厚;学生在课堂活泼多了,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同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实施新课改应让课堂孕育着生机和活力,应让其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和推进,我们也逐渐感受到课改后的一些反常现象,特别是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整体效益上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如果我们深入到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就会发现,低效、无效甚至根本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俯拾皆是,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然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的表演,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新型教学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师因一味追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处理和开展所谓的“研究性学习”而影响了新课改有效实施的现象大量存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仍然是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市在本课题研究领域尚欠深入具体,未能根据生源实际情况得到一套可以套用的方法,可操作性较弱,我校在本课题研究更是欠缺。本课题主要针对当时我校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效率低下的实际而进行的应用性探索研究,其目的在于从现有的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上,提出一些实践操作措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一、做什么?简介课题主要内容(500~800字左右)二、为什么做?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字左右)三、怎么做?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字左右)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2.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四、做得怎么样?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1000字左右)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科研处可组织专家验收)3.成果创新程度五、反思总结: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500~800字左右)注:上述第二至四部分是 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每部分的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我们给出的字数只做参考。范文:新课程下个性化 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主持人: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钱萍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 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

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 帮助。二、课题实验的进展1.方案的制定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2.研究的重点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

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摘要】学生在高中之前就进行了历史学习,因此,对于学生而言,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并不是零基础。然而高中阶段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更加理性的认识。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33 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肩负着历史知识传递的重要任务,而且还要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我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有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在教学中总结了很多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在本文中与大家分享,希望对教师的教学能够有所启发。 一、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 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有很多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师要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目标进行有效把握。哪些知识点需要学生识记,哪些知识点需要学生理解,在对教学目标进行透彻研究之后,教师要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体现在备课过程中,知道哪些知识点

需要教师深入讲解,哪些知识点比较适合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将教学内容构建成具体可操作的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师的教学更能够有效突出重点,便于将重要的知识点有效传递给学生,同时,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便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把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注重人才的创新精神与探究精神。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历史学科由于其学科自身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活动是一种极具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亲自实践,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历史成绩的不断提高。历史研究性学习与科学实验又存在一定的区别,研究性学习侧重于学生对研究过程的一种体验,在探索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感悟历史的真谛。由于学生之间的历史基础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每个学生对历史资料的了解存在一定差异,为了有效进行研究,学生之间必须加强合作,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

如何撰写教改课题结题报告

如何撰写教改课题结题报告(参考) 对于一个科研课题来说,撰写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 结题报告如何撰写呢?尽管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具体的撰写因而也各有所异,但是,从其基本的格式来说,它们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就其结构而言,教育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是: 1.研究报告的题目 研究报告的题目就是课题的研究报告。如“高职五年制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教学思维链接研究报告”;“…成功教育?实验与实训报告”;“…和谐教育实验与实训?阶段性成果研究报告”;“…基于工作导向的教学思路?研究报告”;“利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结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高职课堂教学TET模式实验与实训报告”等等。一般在题目下面都应该写清楚课题研究组或课题研究报告撰写人姓名。 2.研究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是研究报告的开头部分,有如“引言”的功能。这部分主要内容是写清楚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背景、价值和意义,以及这一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成果、现状,研究这一课题预计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理论框架。在这一部分还要分析清楚研究假设是什么,假设用语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可检验性,对课题假设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当然可以参考课题立项申请报告中的有关内容。 3.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这一部分主要写明进行这一课题研究所选用的方法。包括: (1)根据课题的特点,选用何种研究方法。

(2)研究对象(即样本)的取样方法、数量(即容量)、条件(即研究前所具备的水平)。 要求取样方法科学,样本容量合适且具有代表性。 (3)根据所选用的研究方法确定研究设计。 (4)明确操作定义。即对课题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义或解释,使研究更具有可操作性。 (5)对研究的变量给出明确、具体的测量方法和统计检验方法。 (6)对课题研究的无关变量给出控制方法。 (7)课题的具体实施程序。即研究时间和步骤。 4.研究的结果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是整篇结题报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一个结题报告写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就看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写得如何。一般说来,这部分的文字内容所占的篇幅,要占整篇结题报告的一半左右。“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内容的表述,要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不要只讲实践成果,不讲理论成果。一个结题报告的研究成果,应当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部分。不少的结题报告,是这样陈述研究成果的:我们通过研究,开设了几节公开课、观摩课,发表了多少篇论文,获得哪一级奖励,在公开刊物和那些汇编上发表了几篇文章,有多少学生参加什么竞赛获得了那些奖项。或者是,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获得了哪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哪些提高等等。这些是不是研究成果?是成果。但仅是属于实践成果。一篇结题报告,单单这样陈述,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的陈述,别人无法从你们的研究成果中学习到什么,这样的研究成果没有什么借鉴推广价值。具

浅谈高一历史课堂有效教学

浅谈高一历史课堂有效教学 摘要:高一历史课堂是否有效、实效直接关系到整个高中阶段教师的历史教学 和学生的历史学习。本文主要阐述个人在教学中获得的一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的见解。对于高一历史课堂: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由初中生形态向高中生形态转型,包括学习观念、考试观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方面。使学生能够适应高 一阶段的学习,适应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其次,教师也要采取一些有效性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如教师的创新意识;注重课堂导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分层 教学等。这样,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学会自主学习,使历史课堂既达 到教书传授知识的目的,也实现育人陶冶情操的目的。 关键词:高一历史课堂形态转型课堂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3-0064-01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科目的数量(增至9门课)、容量增加了,在高考 面前负担也加重了。如何使学生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历 史教师应该经常思考的问题。下面谈一些个人见解: 一、教师引导学生从初中形态向高中形态转变 初中阶段历史课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现行初中教材是按 照通史形式编写的,学生只有学好通史知识,知道上下五千年的基本史实,才能 掌握、理解深层次的知识。目前,初中历史已经纳入中考范围,这使得初中生的 历史水平整体得到提高。然而,初中历史课仍然是老师、家长、学生不重视的一 门学科,存在教学过程的间断性,应试突击性的问题。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高一 初期,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历史课的地位,不懂得如何去学习、运用历史知识, 更不能实现育人陶冶情操的目的。 人类政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重要历史 人物。因此了解这些重大的制度、事件和人物,探讨它们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 用与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是历史必修课程政治模块的重要目标。必 修二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进程中的重要史实。经济活动和社会 生活是人类活动的基础,人类的社会生产或经济活动总是与一个社会中的经济制度、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以及经济活动的效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把握这 三个基本要素也就把握了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人类的经济活动一 方面创造了社会财富,另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它与政治活动、思想文 化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学习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历史,要关注经济活动的三个 基本要素,感受人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也要认识到它与人类政治 活动和思想文化发展的联系。其中的世界史部分相对于旧教材又增加了古代希腊 罗马的内容。高一阶段历史教材的知识是基础,是重点,也是难点,又是必修学 业水平测试和选修学业水平测试中占比重较大的部分。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从初 中形态向高中形态转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提高高一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为今后两学年的历史教学做准备。 二、教师应该怎样提高课堂效率 高一历史课按照要求是每周2课时,这就要求历史老师能够充分利用45分钟,发挥个人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教师要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当 前的考试要求。如:了解、理解《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2008

(完整版)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襄阳市四十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特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我校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家长对孩子学习不够重视,缺乏对孩子学习监督,学生的教育主要靠老师,主要靠课堂,所以研究制定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针对我校教学实际,必须要做的工作。我国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特点,严格说任何一种模式都不太可能完全照搬。我校应该立足校本、立足教师资源特色、立足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理念。先发现、分析现状和问题,鼓励各学科中理念科学、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认真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亮点和风格,后集全校及至借专家之力全力提升、打造“成功模式”,有序地推广。 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教师向课堂要效益,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为重要的是能弥补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监管的缺失,力争在课堂上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高效的教学模式研究的开展将带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有效校本教研,反思日常教学,避免教学的随意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