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胺的性质

胺的性质

胺的性质
胺的性质

第三节胺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在常温下,低级和中级脂肪胺为无色气体或液体,高级胺为固体。低级脂肪胺有难闻的臭味。例如,二甲胺和三甲胺有鱼腥味,肉和尸体腐烂后产生的1,4-丁二胺(腐胺)和1,5-戊二胺(尸胺)有恶臭。

芳香胺多为高沸点的油状液体或低熔点固体,具有特殊气味,并有较大的毒性。例如,食入0.25mL 苯胺就可能引起严重中毒。许多芳香胺,如β-萘胺和联苯胺都具有致癌作用。

由于胺是极性分子,且伯、仲胺分子间N—H可以通过氢键合,所以它们的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非极性化合物高,但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羧低。由于氨基形成氢键的能力与氮上所连氢原子数成正比,所以碳原子数相同的脂肪胺中,伯胺沸点最高,仲胺次之,叔胺最低。

伯、仲、叔胺都能与水形成氢键,所以低级脂肪胺可溶于水,随着烃基在分子中的比例增大,形成氢键的能力减弱,因此中级和高级脂肪胺以及芳香胺微溶或难溶于水。胺大都能溶于有机溶剂。表10-1列出了一些胺的物理常数。

表10-1 一些胺的物理常数

(一)官能团的反应

1、碱性和成盐反应 当胺溶于水时,发生下列解离:

因此,胺的水溶液显碱性。胺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度可以反映出胺结合质子的能力,即反映胺的碱性强弱。胺的碱性强弱常用解离常数K b 或其负对数批p K b 表示,K b 愈大可愈小,p K b 碱性愈强。

胺可以和大多数酸反应生成铵盐,例如:

铵盐一般都是晶体,易溶于水和乙醇,难溶于非极性溶剂。由于胺是弱碱,所以铵盐遇强碱又释放出原来的胺:

RNH [RNH 3]Cl - RNH 2+NaCl H

2O NaOH

HCl +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将胺从其它有机物中分离出来。不溶液于水的胺可以先溶于稀酸形成盐,经分离后,再用强碱将胺由铵盐中置换出来。

2、烷基化反应 胺作为亲核试剂,可以同卤代烃发生反应,结果氮上的氢被子烷基取代,这个反应叫作胺的烷基化反应:

RNH 2+R'X RNHR'+HX

生成的仲胺可继续与卤代烷反应,生成叔胺。叔胺再进一步同卤代烷反应,最后生成季胺盐:

RNHR'+R'X RNH'2+HX RNR'2+R'X [R'3N +R]X -

由于脂肪胺的亲核性比氨强,所以,氨与卤代烷反应往往得到的是伯、仲、叔胺和季胺盐的混合物。 季胺盐也可以看作是季胺碱与强酸中和生成的盐:

R 4N +OH -+HCl R 4N +X -+H 2O

季胺盐是强酸强碱盐,所以不能与碱作用生成相应的季胺碱。但将它的水溶液与氢氧化银反应,滤出卤化银沉淀后,蒸发掉溶剂即可得到季胺碱:

R 4N +X -+AgOH R 4N +OH -+AgX

季胺碱的碱性与苛性碱相当,其性质与苛性碱相似。例如,易溶于水,有很强的吸湿性,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其浓溶液对玻璃有腐蚀性等。

RNH 2 H

2O RNH 3 OH -++NH 2+(

CH 3CH 2)

3N CH

3COOH (

CH 3CH 2)

3NOOCCH 3+H +-三乙胺乙酸盐(乙酸三乙胺)

胺与卤代烃在一般条件下不发生反应。

3.氧化反应 胺比较容易氧化。不同的脂肪胺可被过氧化氢或开诺酸(H 2SO 5)氧化生成不同的产物,脂肪族伯胺主要生成醛或酮的肟:

RCH 2NH 2+2H 2O 2RCH==NOH+3H 2O

醛肟

R 2CHNH 2+2H 2O 2R 2C==NOH+3H 2O

酮肟 脂肪族仲胺生成羟胺的衍生物: R 2NH+H 2O 2R 2NOH+H 2O

脂肪族叔胺氧化可得氧化胺: (CH 3)3N H 2O 2 (CH 3)3N O H

2O ++ 25℃

芳香胺很容易被氧化,通常放置时就能被空气中的氧氧化而带黄色至黑色,氧化产物较复杂,有醌类、偶氮化合物类和苯胺黑等。

4.酰基化反应 伯胺和仲胺作为亲核试剂,可以与酰卤、酸酐和酯反应,生成酰胺。这种反应称为胺的酰基化反应。

O

O

RNH 2 R'C X RNH C R' HX +

+

O

RNH 2 R'C X R 2N C R' HX

++ O

(X=卤素、—OOCR 、—OR )

叔胺的氮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酰基化反应。

除甲酰胺外,其它酰胺在常温下大多是具有一定熔点的固体,他们在强酸或强碱的水溶液中加热很容易水解生成原来的胺,所以利用酰基化反应不但可以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各种胺,而且还可以通过测定酰胺的熔点来鉴定未知的胺。

由于酰胺水解能生成原来的胺,所以在有机合成中利用酰基化反应来保护氨基。例如,苯胺进行硝化时,为了防止硝酸将苯胺氧化,故先将苯胺乙酰化,把氨基“保护”起来后再硝化。当苯环上引入硝基后,再水解除去乙酰基,可得到对硝基苯胺:

NH 2

(CH 3CO)2O CH 3COOH

HNO 3,H 2SO 4

H O(OH -H +

)CH 3COOH

2NH 2

NHCCH 3

O

NHCCH 3

O 2

浓或对硝基乙酰苯胺

对硝基苯胺

乙酰苯胺

常用的酰基化试剂有乙酸胺、乙酰氯和苯甲酰氯等。

氧化三甲胺

在碱存在下,伯、仲胺能同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发生磺酰化反应,氮原子上的氢原子被苯磺酰基(或对甲苯磺酰基)取代,生成磺酰胺,此反应叫做兴斯堡(Hinsberg )反应。例如:

SO 2Cl

CH 3

+

NH 2

NaOH SO 2NH

CH 3

N-苯基对甲苯磺酰胺

CH 3SO 2NR 2

CH 3

SO 2Cl R 2NH

NaOH

+N,N-二甲基对甲苯磺酰胺

CH 3

SO 2Cl

+R 3N

NaOH

()

伯胺生成的磺酰胺中,氮原子上还有一个氢原子,由于受到磺酰基强—I 效应的影响而显酸性,故能溶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中。

CH 3

SO 2NH

NaOH

CH 3

SO 2N Na +

N-苯基对甲苯磺酰胺钠

仲胺生成的磺酰胺中,氮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能溶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呈固体析出;叔胺

氮原子上无氢原子,不能发生磺酰化反应,呈油状物与碱溶液分层。因此,利用磺酰反应的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伯、仲、叔三种胺。还可以利用磺酰化反应来分离伯、仲、叔胺。例如:在碱溶液中,将三种胺的混合物与苯磺酰氯反应在进行蒸馏,可得叔胺;将剩余溶液过滤,固体为仲胺的磺酰胺,加酸水解可得仲胺盐;滤液酸化后加热水解得到伯胺盐。然后分别将胺盐加碱,即可游离出相应的胺。

5、与亚硝酸反应 伯、仲、叔胺与亚硝酸的反应的产物不同。脂肪族伯胺与亚硝酸反应,生成极不稳定的脂肪族胺重氮盐,它甚至在低温下也立刻分解成醇和烯等的混合物,因此,在合成上没有价值。但反应放出的氮气是定量的,可用于氨基的定量分析。

RNH2+NaNO2+HCl

醇、烯、卤代烃等混合物+ N2

芳香族伯胺低温时在强酸存在下同亚硝酸反应,生成芳香族胺的重氮盐;

ArNH

3NaNO 2

HCl

ArN N +-

Cl

H 2O

NaCl

]

这种盐的水溶液在低温下是稳定的,但在室温即分解成酚类和放出氮气。由于他们在有机合成中非常重要,所以将在本章的第二部分中讨论。

脂肪族或芳香族仲胺酮亚硝酸反应,生成黄色油状或黄色固体的N —亚硝基胺:

R

2NH NaNO 2

HCl

R 2N NO H 2O NaCl

N-亚硝基二烷基胺(黄色油状)

NaCl

NaNO 2

HCl

NH

NH

N

O

H 2O

N —亚硝基胺与稀酸共热,可分解为原来的胺,利用这个反应可以鉴别或分离仲胺。

N —亚硝基胺是强致癌物质,食物中若有亚硝酸盐,它能与胃酸作用,产生亚硝酸,后者与机体内有一些具有仲胺结构的化合物作用,生成亚硝基胺,能引起癌变。所以在制作罐头和腌制食品时,如用亚硝酸钠作防腐剂和保色剂,就可能对人体危害。

脂肪族叔胺因氮原子上没有氢,与亚硝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不稳定的亚硝酸盐。

R

3N NaNO 2

NaCl 三烷基胺亚硝酸盐

R 3H HNO 2.

芳香族叔胺同亚硝酸反应,在芳环上发生亲电取代反应而导入亚硝基。

N(CH 3)2NaNO 2HCl

ON

N(CH 3)2H 2O NaCl

++++对亚硝基-N -二甲基苯胺

(草绿色固体)

由于脂肪族和芳香伯、仲、叔胺与亚硝酸的反应产物不同,故可以用此反应鉴别伯、仲、叔胺,但现象不如磺酰化反应明显。

(二)官能团与烃基共同参与的反应—季铵碱的霍夫曼(Hofmann)消除反应 季铵碱受热很容易分解,例如

(CH 3)4N +OH -(CH 3)N CH 3OH

+0C

氢氧化四甲基铵

如果季铵碱分子中具有含β—氢原子的烷基时,加热就会使该烷基脱落,生成烯烃、叔胺和水。例如:

++(

CH 3)3N +CH 2CH 3OH

-(CH 3)3N H 2O

CH 2

CH 2100

C

氢氧化三甲基乙基铵

此反应常用来测定胺的结构。例如,一个未知的胺,可用过量的碘甲烷与之反应生成的季铵盐,然后再将其转化为季铵碱,进行热分解。从反应过程中消耗的碘甲烷物质的量(伯胺需3mol ;仲胺2mol ;叔胺1mol)和生成烯烃的结构,就可推测出来胺的结构。例如:

把得到的三甲胺和烯烃的量同所用的原料量相比,就可以知道原来胺分子中大约含有几个氨基。如果测定了烯烃的结构,即可推出原料胺分子的结构。这个反应叫霍夫曼彻底甲基化反应。

在此消除反应中,季铵碱分子中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含有β—氢原子的不同烷基时,不同烷基上消

除β—氢原子生成烯烃的难易顺序为

结果主要得到取代基最少的乙烯,这个规律叫做霍夫曼消除规则。例如:

霍夫曼消除反应是通过E2机理进行的:

在此反应中,-

OH 首先进攻β—氢原子的酸性愈强,愈容易受-

OH 进攻而发生消除。如果β—氢原

子上连接的烷基增多,不但降低了β—氢原子的酸性,而且增大了空间位阻,所以,有多种β—氢原子可以消除时,-

OH 优先进攻酸性大而位阻小的β—氢原子,因此产物只能是取代最少的乙烯。

霍夫曼消除规则适合用于烷基,当β位有不饱和基团或芳环时不服从霍夫曼规则,而是优先形成具有共轭体系的烯烃。例如:

+CH 2CH 2N CH 2CH 3OH +

3

CH 3

150℃

CH==CH 2 CH 3CH 2N

CH 3

2

0.4%

93%

实验室制取氧气及其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室制取氧气及其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者: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掌握氧气的性质 二、实验器材:导气管,试管,集气瓶,酒精灯,水槽,燃烧匙 三、实验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木炭,硫粉,红磷,铁丝 四、实验原理:2KClO 3 2KCl+3O 2 五、实验步骤: 安装如图组装仪器。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 ,双手握住试管,观察玻璃管内水柱变化。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装好带导管的软木塞。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口应向下。 点: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收: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理由是氧气不溶于水。收集四瓶氧气。 离:收集满氧气后,先将导管移开水槽。 熄:再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六、氧气性质实验操作: 1、观察氧气的颜色和气味:无色无味,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娶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烧至发红,然后将木炭插入集气瓶内。 观察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说明集气瓶中有纯净的氧气存在。反应完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跟氧气反应后产生CO 2。 化学方程式为:C +O 2CO 2 3、用细铁丝螺旋绕在燃烧匙是,另一端绕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燃烧尽时,立即放入留有水,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红热的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化学方程式为: 3Fe +2O 2 Fe 3O 4 4、取少量硫粉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加热,硫粉熔化,迅速将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S +O 2 SO 2 5、取少量磷粉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加热至发红,迅速将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明亮光辉,放出热量,生成白烟。化学方程式为: 4P +5O 22P 2O 5

几种胺的性质

三乙胺 CAS号:121-44-8 外观与性状:淡黄色油状液体,有强烈氨臭。 熔点(℃):-114.8 相对密度(水=1):0.726 沸点(℃):89.5 折射率:1.4010 黏度(30℃):0.32mPa·s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48 饱和蒸气压(kPa):8.80(20℃) 燃烧热(kJ/mol):4333.8 临界温度(℃):259 临界压力(MPa):3.04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1.45 闪点(℃):<0 爆炸上限%(V/V):8.0 引燃温度(℃):249 爆炸下限%(V/V):1.2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1] 毒性:有毒,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LD50 460mg/kg。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30mg/m3。 化学性质 有碱性,与无机酸生成可溶的盐类。[2]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具有腐蚀性。[1] 二乙基乙醇胺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33626 CAS号100-37-8 英文名称N,N-diethyl ethanolamine;2-diethylaminoethanol 别名2-(二乙氨基)乙醇 分子式C6H15NO;(CH3CH2)2NCH2CH2OH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氨味的液体 分子量117.19 蒸汽压10.66kPa/100℃闪点:46~54℃ 熔点:-71 ℃ 沸点163℃溶解性与水混溶,溶于乙醇、乙醚、苯、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密度相对密度(水=1)0.89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用作织物软化剂 用途: 1.咳嗽药 2.保鲜剂(水果、蔬菜) 3.助焊剂 4.其酯作为乳化剂广泛用于纺织工业 5.氨纶助剂SAS DMF溶液 6.涂料: 7.缓蚀剂 8.可作为锅炉水缓蚀添加剂,防腐。 二乙基乙醇胺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1300mg/kg(大鼠经口);1260mg/kg(兔经皮) 危险特性:易燃,遇高热、明火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能腐蚀轻金属和铜。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炔烃化学性质

炔烃的化学性质 炔烃主要化性示意图: H C C 氧化还原 (一)亲电加成 反应活性: 炔< 烯,因此反应条件强于烯,试剂限量则先在烯上进行。 1、加卤素→ 卤代烯,卤代烷 HC ≡CH C C H H Cl 3 3 Cl 2 Cl 2CHCHCl 2 Cl 2 CH 2 CH CH 2 C CH 23 CH 2Br CHBr CH 2 C CH 2、加卤化氢→卤代烯,卤代烷(分步,程度可控,马氏规律,反马氏) CH CH HCl CHCl=CH 2 HCl CHCl 2CH 3 CH 3C ≡CH CH 3CCl=CH 2 HCl HCl CH 3CCl 2CH 3 3、加水(水合)→ 醛或酮 (催化剂,马氏规律,烯醇重排) 烯醇 CH 3C ≡CH H 2SO 4CH 2 H 3C OH + H 2O C O H 3C CH 3烯醇重排 酮 乙炔水合成醛,其它炔烃水合为酮。 (二)氧化(要求互推结构) 产物:断叁键,全变酸,(双键先氧化)。 要求:互推结构 1、高锰酸钾氧化法 CH 3C ≡CH OH - + KMnO CH 3COOK + MnO 2+ K 2CO 3 2、臭氧氧化法 CH 3CH 2C ≡CCH 3 O 34 3CH 2COOH + CH 3COOH H 2O

(三)还原 1、林德拉催化剂→ 顺式烯烃 林德拉催化剂经常表示为: 1) Pd BaSO 4 2) Pd CaCO 32 3) Lindlar Pd CH 3CH 2C ≡CCH 林德拉催化剂 H 2 C C CH 3 CH 3CH 2 H H 2、碱金属, 液氨→ 反式烯烃,常用:Na / NH 3(L) 或 NaNH 2 / NH 3(L) 碱金属,液氨 CH 3CH 2C ≡CCH H 2 C C CH 3CH 3CH 2 H H (四)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炔银,炔铜,炔钠 端基炔(RC ≡C-H )中的H 较活泼,易以H + 形式离去,显一定弱酸性,介于醇和氨之间; 因为SP 杂化的碳电负性较大,C-H 键电子云偏向C ,H + 易离去而被某些金属离子取代。 应用:1. 判断分子中是否存在“端基炔”结构; 2. 炔钠的应用—— 合成高级炔烃(炔钠与伯卤代烃反应) HC ≡CH + 2[Ag(NH 3)2]++ 2NH 3 + 2NH 4+ AgC ≡ RC ≡CH + [Ag(NH 3)2]+RC ≡CAg 3 +2NH 4+HC ≡ CH + 2[Cu(NH 3)2]++ 2NH 3 + 2NH 4+ CuC ≡CCu R-C C-Na ≡ R-C C-H ≡ NaNH 2 NH 33EtC CNa + EtBr CH 3CH 2C CCH 2CH 3 + NaBr (R X = 1 RX)o 炔烃的合成油工业法、卤代烃脱卤化氢法、金属炔化物合成法等(自学)

胺类化合物

提出问题 1.胺的定义 2.胺的分类和命名 3.胺的物理性质 4.胺的化学性质 1.胺的定义 氨分子中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的衍生物。 2.胺的分类和命名: 根据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的个数不同可分为: 伯胺:氨分子一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的生成物仲胺:氨分子两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的生成物叔胺:氨分子三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的生成物根据烃基的不同可分位: 脂肪胺和芳香胺 根据分子中氨基的数目可分为: 一元胺.二元胺等 3.胺的物理性质 脂肪族胺中甲胺.二甲胺.三甲胺和乙胺是气体,丙胺以上是液体,低级胺溶于水,高级胺是液体,不溶于水。低级胺的气味与氨相似,有的还有鱼腥味,高级胺几乎没有气味。芳香族胺是无色液体或固体,他们都具有特殊的臭味和毒性,长期

吸入苯胺蒸气会使人中毒。苯胺易渗入皮肤,被吸收以致中毒。伯胺和仲胺由于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它们的沸点比相近分子的烷烃沸点要高。叔胺由于氮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形成氢键,其沸点与相近分子的烷烃沸点相近。 4.胺的化学性质 (1)碱性 胺与氨相似它们都具有碱性。这是由于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能与质子结合,形成带正电荷铵离子的缘故 (2)氧化 芳胺尤其是伯芳胺极易氧化。苯胺在放置时就能因空气氧化而颜色变深,由无色透明液体逐渐变为黄色.浅棕色以至红棕色。苯胺的氧化反应很复杂,氧化产物中不仅有亚硝基苯.硝基苯.偶氮苯.氢化偶氮苯等存在,而且还有由这些化合物彼此之间进一步反应而生成的产物;不仅是氨基发生了变化,苯环上氨基的邻.对位上的氢原子也容易被氧化为羟基,而这些羟基胺又可进一步氧化为醌式结构的化合物。 (3)烷基化 胺和氨一样可与卤代烃或醇等烷基化试剂作用,

水泥基本性质实验报告

水泥基本性质实验报告 篇一:建筑材料水泥试验报告 建筑材料水泥试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1.1.掌握水泥各种技术性质定义 .通过试验进一理解水灰比、掺和料对水泥强度的影响。 1. 2.学会操作水泥强度和与外加剂相容性的实验方法。 1. 3.了解水泥安定性、凝结时间的测试方法。 2. 实验内容 2.1.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实验 1.实验原理相容性的概念: 对于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定义,普遍认为:依据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将经过检验符合标准的某种外加剂掺入按规定可以使用该品种外加剂的水泥中,用该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或砂浆若能够产生应有的效果,就认为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是适应的;相反,如果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则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不适应。 选用PO42.5水泥300g,水87g(水灰比相同),减水剂掺量不同,分别测定水泥净浆流动度(mm)。画出减水剂掺量与净浆流动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并进行分析。 2.主要设备水泥净浆搅拌机、水平玻璃板、湿布、截锥圆模、电子称、钢尺等。 3.实验步骤

我们组负责的是减水剂掺量1.8%的水泥的净浆流动度: (1)将截锥圆模置于水平玻璃板上,先用湿布擦拭截锥圆模内壁和玻璃板,然后将湿布覆盖它们的上方。 (2)称量300g水泥,倒入用湿布擦拭过的搅拌锅内。 (3) 称量5.4g减水剂,加入搅拌锅。然后称量87g水,加入搅拌锅,搅拌3min。 (4)将拌好的净浆迅速诸如截锥圆模内,刮平,将截锥圆模按垂直方向迅速提起,30s以后量取相互垂直的两直径,并去它们的平均值作为次胶凝材料净浆的流动度。 其它减水剂掺量的实验步骤类似。 2.2.水泥胶砂强度实验 1.实验原理 选用PO42.5水泥,改变水灰比和粉煤灰的掺量。测定不同龄期的抗压、抗折强度,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其重量比为:水泥:标准砂=1:3。水灰比分别为:0.45、0.50、0.55。粉煤灰掺量(内掺):10%、20%。水泥用量450g,标准砂用量1350g。 2.实验仪器 电子称、搅拌机、伸臂式胶砂振动台、可拆卸的三联模、水泥电动抗折实验机、压力实验机和抗压夹具等。 3.实验步骤 我们组负责的是10%、28天水泥胶砂强度的测量。胶砂的制备: (1)分别称量粉煤灰45g,水泥405g,标准砂1350g,水

烷烃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练习题(附答案)

2020年03月12日烷烃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练习题 学校: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 考号: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1卷 1. 下列五种烃 : ①2-甲基丁烷; ②2,2 -二甲基丙烷 ; ③正戊烷; ④丙烷; ⑤丁烷 ,按沸点由高到低的顺 序排列的是 ( )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⑤>④>① C. ③>①>②>⑤>④ D. ④>⑤>②>①>③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通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属于同系物 B. 完全燃烧某有机物 ,生成 CO 2和 H 2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该有机物只可能是烯烃或环烷烃 C. 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D. 符合通式 C n H 2n -2 的有机物一定是炔烃 3. 两分子乙炔反应得到乙烯基乙炔 (CH 2=CH-C ≡CH),该物质是合成橡胶的重要原料 , 下列关于该物质 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 该物质既是 CH 2=CH 2 的同系物 , 又是 HC ≡CH 的同系物 B. 该物质既能使酸性 KMnO 4溶液褪色 , 又能使溴水褪色 C. 该物质与足量的 H 2加成后 ,只能生成一种物质 D. 该物质经加成、加聚反应后的产物是氯丁橡胶 ( ) 的主要成分 4. 以乙炔为原料制取 CHClBr —CH 2Br, 下列方法中 ,最可行的是 ( ) A. 先与 HBr 加成后 ,再与 HCl 加成 B. 先 H 2与完全加成后 ,再与 Cl 2、Br 2取代 C. 先与 HCl 加成后 , 再与 Br 2加成 2、请将答案

三聚氰胺的物理性质

三聚氰胺(英文名:Melamine),是一种三嗪类 分子立体模型 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简称三胺,俗称蜜胺、蛋白精,又叫2 ,4 ,6- 三氨基-1,3,5-三嗪、1,3,5-三嗪-2,4,6-三胺、2,4,6-三氨基脲、三聚氰酰胺、氰脲三酰胺。 更多英文名称: 1,3,5-Triazine-2,4,6-triamine; 2,4,6-Triamino-1,3,5-triazine;2,4,6-Triamino-s-triazine;Aero;Cyanuramide;Cyanuric triamide;Cyanurotriamide; Cyanurotriamine;DG 002 (amine);Hicophor PR;Isomelamine;Melamine;NCI-C50715;Pluragard;Pluragard C 133;s-Triazine, 2,4,6-triamino-;Teoharn;Theoharn;Virset 656-4; 分子结构 化学式(分子式) C3H6N6 相对分子质量 126.15 CAS 登录号 108-78-1 EINECS 登录号 203-615-4 (左图为结构简式,右图为其球棍模型示意图) 物理性质 三聚氰胺性状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不可燃,无味,低

分子模型 毒,密度1.573g/cm3 (16℃)。常压熔点354℃,急剧加热则分解;快速加热升华,升华温度300℃。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20℃时,约为3.3 g/L,即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极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醚、苯和四氯化碳,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 化学性质 呈弱碱性(pH值=8),与盐酸、硫酸、硝酸、乙酸、草酸等都能形成三聚氰胺盐。在中性或微碱性情况下,与甲醛缩合而成各种羟甲基三聚氰胺,但在微酸性中(pH值5.5~6.5)与羟甲基的衍生物进行缩聚反应而生成树脂产物。遇强酸或强碱水溶液水解,胺基逐步被羟基取代,先生成三聚氰酸二酰胺,进一步水解生成三聚氰酸一酰胺,最后生成三聚氰酸。 合成工艺 三聚氰胺最早被李比希于1834年合成,早期合成使用双氰胺法:由电石(CaC2)制备氰胺化钙(CaCN2),氰胺化钙水解后二聚生成双氰胺(dicyandiamide),再加热分解制备三聚氰胺。目前因为电石的高成本,双氰胺法已被淘汰。与该法相比,尿素法成本低,目前较多采用。尿素以氨气为载体,硅胶为催化剂,在

醇酚的性质实验报告

醇酚的性质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六酚的性质与鉴定 实验六酚的性质与鉴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酚的基本性质; 2、掌握酚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酚的分子中,由于羟基中的氧原子与苯环形成P-π共轭,电子云向苯环偏移,溶于水后可以电离出氢离子,显示弱酸性。 但是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若将苯酚钠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可以析出苯酚。用这种方法可以分离苯酚。 苯酚可以和NaOH反应,但不与NaHCO3反应。 利用醇、酚与NaOH和NaHCO3反应性的不同,可鉴别和分离酚和醇。 苯酚与溴水在常温下可立即反应生成2,4,6-三溴苯酚白色沉淀。反应很灵敏,很稀的苯酚溶液就能与溴水生成沉淀。故此反应可用作苯酚的鉴别和定量测定。

(白色) 酚类可以与FeCl3溶液反应显色,用于鉴别酚类。苯酚可以用于制备酚酞。 棕红色蓝紫色 三、实验器材 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酒精灯、pH试纸 无机试剂: NaOH(5%),饱和溴水, NaHCO3(5%,饱和),的Na2CO3(5%), 5%FeCl3 ,HCl(5%)溶液; 有机试剂:苯酚 四、实验步骤 1、酚的溶解性和弱酸性 将0.2 g的苯酚放在试管中,加入3mL水,振荡试管后观察是否溶解。用玻璃棒蘸1滴溶液,以广泛pH试纸测定其酸碱性。然后再加热试管,直到苯酚全部溶解。 将上述溶液分装在3支试管中,冷却后出现浑浊,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5%的NaOH溶液,观察是否溶解。再滴加5%的盐酸,有何变化?在另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的NaHCO3溶液和5%的Na2CO3溶液,观察是否溶解。 2、酚类与FeCl3溶液的显色反应 在试管中加入1%苯酚0.5mL,再加入1~2滴1% FeCl3溶液,观察和记录各试管中所显示的颜色。 3、与溴水的反应 在1支试管中加入2滴苯酚饱和水溶液,再加2 mL水稀释,在另一只试管中加入2 mL自来水,然后在两只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溴水,比较两只试管中的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五、思考题 1、如何鉴别醇和酚? 2、举例说明具有什么结构的化合物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3、为什么苯酚比苯和甲苯容易发生溴代反应? 篇二:有机化学实验十一醇、酚的鉴定 实验十一醇、酚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1. 进一步认识醇类的性质; 2比较醇,酚之间的化学

化学性质实验报告.doc

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有机实验报告 糖、氨基酸和蛋白质的鉴定 一、糖的鉴定 糖类化合物:又称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一般由碳、氢与氧三种元素所组成。 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糖的化学性质;(2)掌握鉴定糖的方法及其原理。 (一)-萘酚试验(molish)糖类化合物一个比较普遍的定性反应是molish反应。即在浓硫酸存在下,糖与-萘酚(molish试剂)作用生成紫色环。 实验方法 取3支试管,编号,分别加入0.5 ml 0.5%的各待测糖水溶液,滴入2滴molish试剂( -萘酚的乙醇溶液),摇匀。把试管倾斜450,沿管壁慢慢加入约1ml浓硫酸(切勿摇 动),小心竖直后仔细观察两层液面交界处的颜色变化。硫酸在下层,试液在上层样品:葡萄糖、蔗糖及淀粉 解释: 糖被浓硫酸脱水生成糠醛或糠醛衍生物,后者进一步与 -萘酚缩合生成紫红色

物质,在糖液和浓硫酸的液面间形成紫色环。 (二) fehling试验 (1)实验原理 fehling试剂:含有硫酸铜和酒石酸钾钠的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与碱溶液混合加热,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沉淀。若同时有还原糖存在,则产生黄色或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为防止铜离子和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或碱性碳酸铜沉淀,fehling试剂中需加入酒石酸钾钠,它与cu2+形成的酒石酸钾钠络合铜离子是可溶性的络离子。 (2)操作方法 取4支试管,编号,分别加入fehling试剂i和ii 各0.5ml。摇匀并置于水浴中微热后,分别加入5滴待测糖溶液,振荡后置于沸水浴中加热2 ~ 3min,取出冷却,观察颜色变化及有无沉淀析出。fehling试剂 i:称取3.5 g硫酸铜溶于100 ml蒸馏水中, 得淡蓝色的 fehling试剂 i。 fehling试剂 ii:将17g酒石酸钾钠溶于20ml热水中,然后加入20 ml含 5 g naoh的水溶液,稀释至100 ml得无色透明的 fehling试剂 ii。 样品:葡萄糖、果糖、蔗糖及麦芽糖 解释: 硫酸铜与碱溶液混合加热,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沉淀。若同时有还原糖存在,则产生黄色或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三) benedict试验

实验室制取氢气及其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室制取氢气及其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者: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 2、掌握氢气的性质 二、实验器材:导气管,试管,酒精灯,水槽,启普发生器 三、实验药品:锌粒,稀硫酸,氧化铜 四、实验原理:Zn+H2SO4 H2+ZnSO4 五、实验步骤: 安装如图组装仪器。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是,开启旋塞,向球形漏斗中加水,当水充满容器下部的半球体时关闭旋塞,继续加水,使水上升到球形漏斗中。静置片刻,观察水面是否下降,如下降说明漏气。漏气处可能是容器上气体出口处的橡皮塞、导气管上的旋塞或球形漏斗与容器接触的磨口处。如漏气应塞紧橡皮塞或在磨口处涂一薄层凡士林。 装:锌粒由容器上的气体出口加入,加固体前应在容器的球体中加入一定量的玻璃棉,以防固体掉入半球体中。液体试剂从球形漏斗口注入,注液方法与上述注水方法相同。液体的量以反应时刚刚浸没固体为宜。打开气体出口的活塞,开始反应,收集氢气。 收:采用排水法收集氢气,理由是氢气不溶于水。 离:收集满氢气后,先将导管移开水槽。 六、氢气性质实验操作: 1、氢气的纯度检验:收集一试管氢气,集满氢气的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管口朝下,立即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燃试管里的氢气。点火后,根据声音判断氢气是否纯净,如果听到的是尖锐的爆鸣声,则表示氢气不纯,必须重新收集进行检验,直至听到“噗”的声音,才表明收集的氢气已经纯净,可以使用。重新收集氢气检验时,应另换一支试管进行操作,若仍使用原试管,要先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然后再去收集氢气进行点火验纯。 2、吹泡泡实验:将出气导管上沾上肥皂水,可以观察到不断有泡泡冒出并升空,这说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轻。 3 的烧杯壁上有小水珠出现,并放出热量。反应方程式:2H2 +O 2H2O 4、氢气还原氧化铜:先往试管内加入氧化铜,把氢气导气管伸入试管底部,先通入氢气一段时间(是为了把氧气清除,否则加热后氧化铜会与氧气反应,影响试验)再加热试管,使氢气还原氧化铜,看到黑色氧化铜全部变成红色时,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若先停止通氢气,则收集氢气处的水会倒吸入试管内,使热试管炸裂 化),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氢气。反应方程式:CuO+H2Cu+H2O 装置如图:

新编(鲁科版)化学选修五:1.3.3《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学案

新编化学精品资料 第3课时 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学习目标定位] 1.熟知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会写烯烃、炔烃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根据加成产物会判断烯烃、炔烃的结构,学会鉴别烯烃、炔烃的方法。 1.判断下列说法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烯烃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链烃(√) (2)炔烃的官能团是碳碳叁键(√) (3)符合通式C n H 2n (n ≥2)的烃一定为烯烃(×) (4)炔烃与同碳原子数的二烯烃、环单烯烃互为同分异构体(√) (5)分子中碳原子数≤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6)工业上常用乙烷与氯气反应制取氯乙烷(×) (7)分子通式为C n H 2n +2的烃一定是烷烃(√) (8)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 2.(1)乙烯的结构简式是CH 2===CH 2,官能团是,空间构型是平面形结构,分子中 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2)写出乙烯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溴水:CH 2===CH 2+Br 2―→CH 2Br —CH 2Br ; ②H 2:CH 2===CH 2+H 2催化剂,CH 3—CH 3; ③HCl :CH 2===CH 2+HCl ――→催化剂 △CH 3CH 2Cl ; ④H 2O :CH 2===CH 2+H 2O ――→催化剂△CH 3CH 2OH ; ⑤制聚乙烯:n CH 2===CH 2――→引发剂CH 2—CH 2。 探究点一 烯烃、炔烃与卤素单质、氢气、氢卤酸的反应 1.烯烃分子结构与CH 2===CH 2的分子结构相似,都含有一个,所以烯烃的化学性 质与乙烯的化学性质相似。

胺的化学性质

第十三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含氮有机化合物是指含有碳氮键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生物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 胺 一、胺的分类和命名 胺是氨的烃基衍生物,它可看作是氨分子中的1个氢或几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的产物。 (一)胺的分类 1.根据胺分子中氮原子上所连烃基的数目不同,可分为伯胺、仲胺和叔胺。 R —NH 2 R —NH —R ′ R R ′ R ″ 伯胺 肿胺 叔胺 2.根据胺分子中氮原子上所连的烃基种类不同,可分为脂肪胺和芳香胺。 R —NH 2 Ar —NH 2 脂肪胺 芳香胺 氮原子与脂肪烃基直接相连为脂肪胺,与芳环直接相连为芳香胺。 3.根据胺分子中氨基的数目不同,可分为一元胺、二元胺和多元胺。 一元胺:CH 3—CH 2—NH 2 二元胺:H 2N —CH 2—CH 2—NH 2 例如: 脂肪胺 芳香胺 CH 3NH 2 苯胺 甲胺 伯胺: NH 2 NH CH 2 仲胺:二苯胺 甲乙胺 CH 3 CH 3 NH 叔胺:三苯胺 甲乙丙胺 CH 2CH 2CH 2 N CH 3CH 3 CH 3

请注意:伯胺、仲胺、叔胺与伯醇、仲醇、叔醇的区别,胺是根据氮原子上所连烃基数目来分为伯胺、仲胺、叔胺,而醇则是根据羟基所连的烃基来分为伯醇、仲醇、叔醇。例如: C NH 2 CH 3 CH 3 C OH CH 3CH 3 伯胺叔醇 CH 3 CH 3 (二)胺的命名 1.简单的胺以胺为母体,按烃基的名称称为某胺。例如: CH 2 丙胺 CH 2 NH 2 CH 3NH 2 苯胺 甲胺NH 2 CH 3 2.仲胺和叔胺的氮原子上连的烃基相同时,用二或三标明烃基的数目,写在烃基名称前;烃基不同时,从简单到复杂依次写出烃基的名称。例如: (CH 3)2NH (CH 3CH 2)3N (C 6H 5)3N 二甲胺 三乙胺 三苯胺 NH CH 2 甲乙胺CH 3 CH 3 甲乙丙胺 CH 2 CH 2 CH 2 CH 3CH 3 CH 3 3.芳香仲胺和叔胺的氮原子上连有烃基时,以芳香胺为母体,在烃基前标上“N-”,以区别连接在芳环上的烃基。例如: N-甲基苯胺 N ,N-二甲基苯胺 N-甲基-N-乙基苯胺NHCH 3 N (CH 3)2 N CH 3 CH 2CH 3 4.多元胺可参照多元醇命名,二元胺称为某二胺。例如: H 2N —CH 2—CH 2—NH 2 H 2N —CH 2—CH 2—CH 2—CH 2—NH 2 乙二胺 1,4-丁二胺 5.对于结构复杂的胺,则以烃为母体,氨基用为取代基命名。例如:

胺的性质

第三节胺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在常温下,低级和中级脂肪胺为无色气体或液体,高级胺为固体。低级脂肪胺有难闻的臭味。例如,二甲胺和三甲胺有鱼腥味,肉和尸体腐烂后产生的1,4-丁二胺(腐胺)和1,5-戊二胺(尸胺)有恶臭。 芳香胺多为高沸点的油状液体或低熔点固体,具有特殊气味,并有较大的毒性。例如,食入0.25mL 苯胺就可能引起严重中毒。许多芳香胺,如β-萘胺和联苯胺都具有致癌作用。 由于胺是极性分子,且伯、仲胺分子间N—H可以通过氢键合,所以它们的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非极性化合物高,但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羧低。由于氨基形成氢键的能力与氮上所连氢原子数成正比,所以碳原子数相同的脂肪胺中,伯胺沸点最高,仲胺次之,叔胺最低。 伯、仲、叔胺都能与水形成氢键,所以低级脂肪胺可溶于水,随着烃基在分子中的比例增大,形成氢键的能力减弱,因此中级和高级脂肪胺以及芳香胺微溶或难溶于水。胺大都能溶于有机溶剂。表10-1列出了一些胺的物理常数。 表10-1 一些胺的物理常数

(一)官能团的反应 1、碱性和成盐反应 当胺溶于水时,发生下列解离: 因此,胺的水溶液显碱性。胺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度可以反映出胺结合质子的能力,即反映胺的碱性强弱。胺的碱性强弱常用解离常数K b 或其负对数批p K b 表示,K b 愈大可愈小,p K b 碱性愈强。 胺可以和大多数酸反应生成铵盐,例如: 铵盐一般都是晶体,易溶于水和乙醇,难溶于非极性溶剂。由于胺是弱碱,所以铵盐遇强碱又释放出原来的胺: RNH [RNH 3]Cl - RNH 2+NaCl H 2O NaOH HCl +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将胺从其它有机物中分离出来。不溶液于水的胺可以先溶于稀酸形成盐,经分离后,再用强碱将胺由铵盐中置换出来。 2、烷基化反应 胺作为亲核试剂,可以同卤代烃发生反应,结果氮上的氢被子烷基取代,这个反应叫作胺的烷基化反应: RNH 2+R'X RNHR'+HX 生成的仲胺可继续与卤代烷反应,生成叔胺。叔胺再进一步同卤代烷反应,最后生成季胺盐: RNHR'+R'X RNH'2+HX RNR'2+R'X [R'3N +R]X - 由于脂肪胺的亲核性比氨强,所以,氨与卤代烷反应往往得到的是伯、仲、叔胺和季胺盐的混合物。 季胺盐也可以看作是季胺碱与强酸中和生成的盐: R 4N +OH -+HCl R 4N +X -+H 2O 季胺盐是强酸强碱盐,所以不能与碱作用生成相应的季胺碱。但将它的水溶液与氢氧化银反应,滤出卤化银沉淀后,蒸发掉溶剂即可得到季胺碱: R 4N +X -+AgOH R 4N +OH -+AgX 季胺碱的碱性与苛性碱相当,其性质与苛性碱相似。例如,易溶于水,有很强的吸湿性,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其浓溶液对玻璃有腐蚀性等。 RNH 2 H 2O RNH 3 OH -++NH 2+( CH 3CH 2) 3N CH 3COOH ( CH 3CH 2) 3NOOCCH 3+H +-三乙胺乙酸盐(乙酸三乙胺)

几种常见胺概况

甲胺:CH3NH2 性质:又称一甲胺,在常温下为无色有氨臭的气体、或液体。易燃烧,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5%-21%(4.95%-20.75%)。相对密度0.662,熔点为-93.5℃,沸点为-6.3~-6.7℃,-19.7℃(53.3kPa),-32.4℃(26.7kPa),-43.7℃(13.3kPa),-73.8℃(1.33kPa),分解温度250℃,闪点(闭杯)0℃,自燃点430℃,蒸气压(25℃)202.65Pa,临界温度156.9℃,临界压力4.073kPa,折射率1.351。液化后发烟体,比氨具有更强的碱性。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 乙胺:CH3CH2NH2 无色有强烈氨味的液体或气体;蒸汽压53.32kPa/20℃;闪点:<-17.8℃;熔点-80.9℃;沸点16.6℃;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等;密度:相对密度(水=1)0.70;相对密度(空气=1)1.56;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4(易燃气体),14(有毒品);主要用途:用于染料合成及作萃取剂、乳化剂、医药原料、试剂等。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接触乙胺蒸气可产生眼部刺激、角膜损伤和上呼吸道刺激。液体溅入眼内,可致严重低度伤;污染皮肤可致灼伤。 二、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1、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是气体,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暴余气或是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若是液体,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若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控制焚烧法。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或高温装置除去。 2、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

三乙胺的化学性质

三乙胺的化学性质有强烈氨臭,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对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后可引起肺水肿甚至死亡。口服腐蚀口腔、食道及胃。眼及皮肤接触可引起化学性灼伤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2168 CAS号 121-44-8 中文名称三乙胺 英文名称 triethylamine;N,N-二乙基乙胺 别名 N,N-二乙基乙胺 分子式 C6H15N;(CH3CH2)3N 外观与性状无色油状液体,有强烈氨臭 分子量 101.19 蒸汽压 8.80kPa/20℃闪点:<0℃ 熔点 -114.8℃沸点:89.5℃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密度相对密度(水=1)0.70;相对密度(空气=1)3.48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用作溶剂、阴聚剂、防腐剂,及合成染料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后可引起肺水肿甚至死亡。口服腐蚀口腔、食道及胃。眼及皮肤接触可引起化学性灼伤。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460mg/kg(大鼠经口);570mg/kg(兔经皮);LC5060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 刺激性:家兔经眼:250μg(24小时),重度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兔吸入420mg/m3,7小时/次,每周5次,6周,见肺充血、出血,支气管周围炎,心肌变性,肝肾充血、变性、坏死。 生殖毒性:家兔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6900μg/kg(孕1~3天),对发育有影响。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热、明火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具有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体检测管法

2021年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糖、氨基酸和蛋白质的鉴定 糖类化合物:又称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一般由碳、氢与氧三种元素所组成。 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糖的化学性质;(2)掌握鉴定糖的方法及其原理。 (一)-萘酚试验(molish)糖类化合物一个比较普遍的定性反应是molish反应。即在浓硫酸存在下,糖与-萘酚(molish试剂)作用生成紫色环。 实验方法 取3支试管,编号,分别加入0.5 ml 0.5%的各待测糖水溶液,滴入2滴molish试剂( -萘酚的乙醇溶液),摇匀。把试管倾斜450,沿管壁慢慢加入约1ml浓硫酸(切勿摇

动),小心竖直后仔细观察两层液面交界处的颜色变化。硫酸在下层,试液在上层样品:葡萄糖、蔗糖及淀粉 解释: 糖被浓硫酸脱水生成糠醛或糠醛衍生物,后者进一步与 -萘酚缩合生成紫红色 物质,在糖液和浓硫酸的液面间形成紫色环。 (二) fehling试验 (1)实验原理 fehling试剂:含有硫酸铜和酒石酸钾钠的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与碱溶液混合加热,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沉淀。若同时有还原糖存在,则产生黄色或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为防止铜离子和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或碱性碳酸铜沉淀,fehling试剂中需加入酒石酸钾钠,它与cu2+形成的酒石酸钾钠络合铜离子是可溶性的络离子。

(2)操作方法 取4支试管,编号,分别加入fehling试剂i和ii 各0.5ml。摇匀并置于水浴中微热后,分别加入5滴待测糖溶液,振荡后置于沸水浴中加热2 ~ 3min,取出冷却,观察颜色变化及有无沉淀析出。fehling试剂 i:称取3.5 g硫酸铜溶于100 ml蒸馏水中, 得淡蓝色的 fehling试剂 i。 fehling试剂 ii:将17g酒石酸钾钠溶于20ml热水中,然后加入20 ml含 5 g naoh的水溶液,稀释至100 ml得无色透明的 fehling试剂 ii。 样品:葡萄糖、果糖、蔗糖及麦芽糖 解释: 硫酸铜与碱溶液混合加热,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沉淀。若同时有还原糖存在,则产生黄色或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三) benedict试验

常见金属的性质实验报告单

常见金属的性质实验报告单 实验合作者: 班级日期 实验前知识储备:写出下列有关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 1 镁带燃烧:2铝片灼烧 3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铜片灼烧 5镁与稀盐酸反应6镁与稀硫酸反应 7锌与稀盐酸反应8锌与稀硫酸反应 9铁与稀盐酸反应10铁与稀硫酸反应 11铜与稀盐酸反应12铜与稀硫酸反应 13铝与稀盐酸反应14铝与稀硫酸反应 15铁与硫酸铜反应 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_____,置换反应的有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了解活泼金属的在空气中燃烧的特殊性,知道活泼金属着火时灭火时注意事项二、实验用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三、实验过程 1、金属的物理性质探究:

拓展视野:将铜制成纳米铜,在空气中燃烧为什么能燃烧? 铜是金属晶体,由晶胞组成,晶胞则是由许多铜原子通过金属键的作用而构成的,晶格结点上的铜原子都有金属键的束缚,因此铜的化学性质不很活泼,但是将铜制成纳米铜的话,变成铜原子,金属键被打断,于是铜的化学性质以活泼的铜原子形式表现出来。于是与空气反应速率很快。铜块或者铜粉体积都比较大,单位面积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比纳米铜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小的多,纳米铜在空气中燃烧很快。颗粒越细,比表面越大,与空气接触越充分,而且纳米级材料的活性会比一般颗粒物质的活性强,所以反应越快,所以能燃烧。所以铜不具可燃性是相对的 2)查阅相关资料:镁能和二氧化碳发生燃烧反应,因此镁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镁由于能和N ?和O ?反应,所以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同时有少量淡黄色固体氮化镁生成。所以燃烧(不一定、一定)_______ 需要氧气,凡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都叫燃烧.只有初中化学书上定义为有氧气参加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燃烧,这是因为知识量的限制. 3)趣味知识:冷焰火采用燃点较低的金属粉末,经过一定比例加工而成的冷光无烟焰火,冷焰火燃点低,燃点在60℃-80℃,外部温度30℃-50℃,对人体无伤害。适用于舞台表演和各种造型设计。而普通焰火燃点在500 ℃-800℃之间,燃烧时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冷焰火科技含量高,以环保无污染而倍受人们青睐。冷焰火是未来烟花发展新趋势,曾在上海APEC 会议、悉尼奥运会、2002年日韩世界杯、全国九运会上崭露头角,冷焰火是现代烟花的高科技结晶。

1-2元素性质实验-实验报告材料

元素实验报告 实验18 主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 1. 熟练掌握试管操作。 2. 学习离心分离操作。 3. 学习主族元素一些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二、实验内容 1. 卤离子的还原性:向3支盛有绿豆大小的KI、KBr和KCl固体的试管分别加入0.5 cm3浓硫酸,观察反应产物的颜色和状态。把湿的醋酸铅试纸、湿的碘-淀粉试纸和湿的pH试纸分别伸向装有KI、KBr和 2. 氯含氧酸盐的氧化性 往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NaClO、KClO3和KClO4溶液,然后加入KI淀粉溶液,观察现象。向不发生反 3. 过氧化氢的氧化还原性 (1)氧化性:取1小片Pb(Ac)2试纸,加1滴H2S的水溶液,则有黑色的PbS生成。再向试纸上滴 22244

4. 过硫酸盐的氧化性 向盛有2滴 0.002 mol·dm-3 Mn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 cm3 3 mol·dm-3 H2SO4、2~3 滴AgNO3溶液,再加入少量K2S2O8固体,小心加热,观察现象;另取1支试管,不加AgNO3, 进行同样实验。比较上 5. 亚硝酸的氧化还原性 请利用0.5 mol·dm-3 NaNO2、0.1 mol·dm-3 KI、0.02 mol·dm-3 KMnO4、1 mol·dm-3 H2SO4试剂, 6. 硝酸根的检出 取少量FeSO4·7H2O固体于试管中,滴加1滴0.5 mol·dm-3 NaNO3溶液及1滴浓H2SO4,静置,观察现象。反应式为: 2+-+3+2+2- 7. 磷酸根、焦磷酸根和偏磷酸根的鉴别

(1)分别向0.1 mol·dm-3 Na2HPO4、Na4P2O7和NaPO3溶液中滴加0.1 mol·dm-3 AgNO3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生成的沉淀溶于2 mol·dm-3 HNO3溶液吗? (2)以2 mol·dm-3 HAc溶液酸化磷酸盐溶液、焦磷酸盐溶液和偏磷酸盐溶液,再分别加入蛋白溶液,各发生什么现象? 3-4-- PO43-、P2O74-和PO3-的鉴别方法: 8. Sn2+、Pb2+、Sb3+、Bi3+氢氧化物的酸碱性 现有0.1 mol·dm-3的SnCl2、Pb(NO3)2、SbCl3和Bi(NO3)3,2 mol·dm-3 NaOH、6 mol·dm-3 NaOH和40%的NaOH试剂。请制备少量氢氧化物沉淀,并试验这些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写出实验步骤、现象、试 9. Sn、Pb、Bi不同价态离子的氧化还原性 -3-3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原创

烷烃烯烃(重点)炔烃 通式C n H2n+2 全部单键C n H2n只有一个双键C n H2n-2 只有一个三键代表物CH4CH2=CH2C H≡CH 电子式 熔沸点变化规律与烯炔烃类似。常温下 C1~C4为气态,C5~C16为液态。 C17以上为固态。碳原子数越多,熔沸点越高;相同 碳原子数,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碳原子数越多,熔沸点越高;相 同碳原子数,支链越多,熔沸点 越低。 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密度碳原子数越多,密度越大,但始 终小于水的密度。碳原子数越多,密度越大,但始终 小于水的密度。 碳原子数越多,密度越大,但始 终小于水的密度。 化学性质概述较稳定,不与高锰酸钾或者溴水 发生反应,也不和酸碱发生反 应。 较活泼,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并 使其褪色;也可以和溴水发生加成 反应使其褪色。 较活泼,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并使其褪色;也可以和溴水发生 加成反应使其褪色。 氧化反应C n H2n+2+(3n+1/2)O2→nCO2+(n+ 1)H2O C n H2n+(3n/2)O2→nCO2+nH2O C n H2n-2+(3n-1/2)O2→nCO2+(n-1) H2O 燃烧现象火焰呈淡蓝色,安静燃烧。有黑烟产生,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火焰明亮。 取代反应 或 加成反应 常温下与溴水或者溴的CCl4溶液常温下与溴水或者溴的CCl4溶 液 反应条件是光照,且要求卤族元 素都必须是气态纯净物。这与烯 烃炔烃的加成反应条件不同。 CH≡CH+H2O CH2=CH2OH(不稳定)→ CH3CHO(最后生成乙醛) 加聚反应无 实验室制 法 CaC2+2H2O→C2H2↑+Ca(OH)2 特殊性质或 用途CH4? ?→ ? 高温C+2H2 C16H34? ?→ ? 高温C8H18+ C8H16 一个大烷烃分子裂解成一个小 烷烃分子和一个烯烃分子。 顺反异构,同侧为顺,异侧为反。乙炔俗名电石气,用于焊接金 属;乙烯用作催熟剂和有机化工 基本原料,甲烷俗名天然气,用 于燃料。 相同的物质发生有机反应,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的产物也不相同。以为例,铁的催化下,与液溴发生反应,生成、或;在光照条件下,与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在有Ni做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与溴蒸气反应生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