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不方便法院原则11

论不方便法院原则11

论不方便法院原则11
论不方便法院原则11

中文摘要

不方便法院原则起源于苏格兰,盛行于英美等普通法国家,后被一些大陆法系国家所借鉴,它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弱化管辖权的理论,该理论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日益呈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方便法院原则指具有民事管辖权的法院如果与案件没有实质性联系,由其审理案件对当事人和法院自身都会造成“不方便”,司法公正也难以实现,而且另一法域存在审理案件“更方便”的天然法院,因此在当事人的申请下,法院可以驳回诉讼或中止诉讼的基于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一种衡平法制度。该原则可适用于国际、国内两个层面的诉讼,尤其在涉外民事诉讼或多法域国家民事诉讼中,该原则发挥着重要的协调民事辖权的作用。

该原则在国际司法实践中发展出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模式,它们分别是:美国的“最适当法院”模式、英国的“更适当法院”模式和澳大利亚的“明显的不适当法院”模式。在当今各国民商事交往日益频繁,经济愈加全球化的时代,对中国法院是否应该引入不方便法院原则,中国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学术界已经出现了对该原则的系统论述。笔者通过综合研究中外学者的文献和各国判例,探究和论证了该原则的价值追求以及其存在的正当性、合理性,及其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那些与中国联系非常微弱的涉外民商事诉讼,会给中国法院造成巨大的不便,浪费了本已紧缺的司法资源,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驳回或中止诉讼是必需的。本文力图为不方便法院原则在中国的合理构建提出建议。

在文章第一章里,笔者首先对中外学者给不方便法院原则下的定义进行了辨析,并根据该原则在各国近年的发展,结合其发展新的动向,对该原则做出重新界定。接着笔者对不方便法院原则的起源、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做出概述。

文章在第二章里对与不方便法院原则有关的基础理论分别作了阐述,国际礼

I

让理论、最密切联系原则、自由裁量权理论,笔者试图用20世纪以来影响国际私法的法哲学——法社会学来拓深不方便法院原则的研究,并指出不方便法院原则所包含的司法经济效益观。起源于普通法的不方便法院原则之所以在近半个多世纪里跨越两大法系的藩篱而蓬勃发展,是因为该原则体现几个重大的诉讼法价值,公平正义、司法经济、国际协调等。

文章的第三章重笔泼墨大篇幅地详述了中不方便法院原则在各国的适用情况。该原则在英国漫长的判例法实践中逐步适用,开始是以方便法院原则的名义,建立起传统的适用标准,即“烦扰”、“压迫”和“滥用程序”。自20世纪70年代才得以确立,并发展出独特的适用标准——更适当法院原则,该适用标准采取两阶段分析方法,兼顾了原告、被告和证人参加诉讼的便利和审案法院的公共利益,是当今世界主要的一种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模式。该原则另一种主要的适用模式是美国法院的“最适当法院原则”,该模式注重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分析,但比英国的模式更强调公共利益,适用标准更加灵活,反而成了学者们攻击美国法院适用该原则在国际民事诉讼中歧视外国原告的把柄。澳大利亚在传承英国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明显不适当法院”的标准。其他英联邦国家如加拿大、新西兰、香港都接受了该原则。大陆法系的日本、荷兰、巴拿马也出现了与不方便法院原则极为类似的司法原则。

文章第四章基本上是分析不方便法院原则在协调国际民事管辖权中所起的作用。笔者首先对不方便法院原则与其他协调管辖权措施如协议管辖、受诉在先原则、禁诉令作了比较,指出不方便法院原则包含若干合理因素,如体现司法公正,促进司法效益;平衡管辖权,减少管辖权冲突;体现国际礼让,表现国家主权;平衡诉讼地位,减少选购法院;平衡公共利益,减轻法院的负担。但该原则也存在理论上的一些缺陷,如适用标准难统一,司法实践不协调;法院自由裁量权过大,存在滥用的可能;反向挑选法院,歧视外国原告等。

文章第五章中国与不方便法院原则。笔者介绍了不方便法院原则在中国的萌芽,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地方法院和最高法院有了关于不

II

方便法院原则的初步立法构想,学术界对不方便法院原则的探索与争鸣。该部分分析了中国采用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给出了中国采纳不方便法院原则的立法建议,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的标准和程序设计。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冲突法理论和方法,并用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理念重新分析了不方便法院原则,大胆提出来该原则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及我国采取该原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管辖权冲突;不方便法院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国际礼让

III

Abstract

The doctrine of Forum Non Conveniens is a theory for courts to decline civil jurisdiction that originated from Scotland,and has been prevailing in the countries of commen law,thereafter was introduced to many countries of continent law. The doctrine is used both internationally and domestically.it is a discretionary power of the courts to refuse to hear a proceeding that has been brought before it,if there is no substantive reason for the case to be brought there or hearing the case in that court will creat hardship and inconveniens on the party and the court itself,therefore the court will dismiss or stay the case unde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arty.the doctrine has been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harmonizing international civil jurisdiction.

The doctrine of Forum Non Conveniens has been developed into three modes ,these are The A merican Mode of ―the most suitable court‖, The British Mode of ― the more suitable court ‖and The Australia Mode of ―the app arent unsuitable court ‖.In this modern globalized times,The problem of the civil jurisdic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t is first question to be resolved in the cases which involved foreign element. when this problem is settled, The court will have the outline of the case as to the law that will be applied and the division of the right and the obligation of the party.For this reason the courts of every country are competing for the jurisdic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lawsuit,as a result of the expanding bases of the jurisdiction ,there exist many serious conflicts to be resolved . The doctrine of Forum Non Conveniens in Common is one of effective legal approach of waiving jurisdictions.recently,there is a vehement discussion respecting of introducing the doctrine of Forum Non Conveniens to China.

Through my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literature of scholars who are native or foreign,I conclude the opinion that those irrelative cases will bring about tremendous inconvenience to both the people‘cour t and the litigant,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the

IV

doctrine of Forum Non Conveniens to decline jurisdictions upon them. The dissertation is to put forward reasonable advi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octrine of Forum Non Conveniens in China.

Part I summarizes the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 The Doctrine of Forum Non Conveniens. It refers that the competent court may dismiss or stay the proceedings upon the plea of defendant when there exist an alternative forum which is more convenient and economical for the parties than the original cour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judicatory practice, the implication of the doctrine is changed ,the writer of this dissertation gives her own definition .in order to study the doctrine deeply, the history of the doctrine is retrospected, it is originated from Scotland in the early 17th century and then prevailed in the countries of common law .In modern times it is developed globally.

Part II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doctrine.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flict law, the doctrine has inter-relation with the principles of comity, power of discretion and the most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in the domain of jurisdiction. what‘s mor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jurisprudence of the 20 century –the socialized jurisprudence, the doctrine of Forum Non Conveniens embody the important value of justice ,economy and harmonization.

Part III dwells on apllication modes of the doctrine in the whole world.the traditional standard of application in England is the use of two words ―oppressive‖ and ―vexatious‖. The more suitable forum approach waw established in seventys of 20 century and it is popular till today, it adopts two prongs analysis and balance different interests of the parties and court. The doctrine was developed into the most suitable forum in U.S.A and the clearly inappropriate forum in Australia. Other countries in the British commonwealth such as Canada, New Zealand also accepts the doctrine. Similar approaches are found in the civil law countries such as Japan, Holand and

V

Panama. Apart from these, this part of the dissertation introduce the attitudes on this issue of two worldly convention.

Part IV focuses on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doctrine in harmonizing international civil jurisdiction. firstly, there i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doctrine and other approaches such as agreement jurisdiction, injunction and the doctrine of entertaining case early. then analysis of the due elements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doctrine. at last, a conclusion is given that unavoidable trend is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octrine.

Part V mainly discuss the necessity of introducing the doctrine of Forum Non Conveniens into our legal system. Though there is no relevant provision in our statute, the People‘s Court has adopted this doctrine to waive jurisdictions in cases.Recently, the academy circle has favored the opinion that we should introduce the doctrine into our country. this dissertation support the same point of view and give my suggestions on the criterion and procedure of applying the doctrine.

Key words: The Conflict of Jurisdiction; The Doctrine of Forum Non Conveniens;

The Doctri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Comity in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VI

目录

中文摘要............................................................................................................................I ABSTRACT ........................................................................................................................IV 引论 (1)

第一章不方便法院原则概述 (5)

一、不方便法院原则概念的理论分歧及重新界定 (5)

二、不方便法院原则的起源及其在两大法系的发展状况 (7)

(一)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历史起源 (7)

(二)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历史发展 (8)

第二章不方便法院原则的理论基础及其适用意义 (14)

一、不方便法院原则的理论基础 (14)

二、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意义 (19)

(一)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的价值意义 (19)

(二)研究不方便法院原则的现实意义 (21)

第三章不方便法院原则全球化的适用状况 (23)

一、不方便法院原则在英美法系国家的适用 (23)

(一)不方便法院原则在英国的适用 (23)

(二)不方便法院原则在美国的发展 (31)

(三)不方便法院原则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发展 (38)

二、不方便法院原则在大陆法系国家的发展 (39)

(一)日本法中所谓的特殊情况 (39)

(二)荷兰的不方便法院原则 (42)

(三)不方便法院原则在其他大陆法系国家的适用 (43)

2.不方便法院原则在台湾地区 (44)

三、有关国际公约对不方便法院原则的态度 (45)

I

(一)《布鲁塞尔公约》和不方便法院原则 (45)

(二)选择法院协议公约 (46)

第四章不方便法院原则的作用及其利弊分析 (48)

一、不方便法院原则的作用 (48)

(一)不方便法院原则与其他管辖权协调措施的比较 (48)

(二)不方便法院原则的独特作用 (49)

二、对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利弊分析 (50)

(一)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合理性 (50)

(二)不方便法院原则的理论缺陷 (53)

第五章不方便法院原则在中国的建构 (56)

一、不方便法院原则在中国的萌芽及学术争鸣 (56)

(一)不方便法院原则在中国的司法实践 (56)

(二)不方便法院原则在中国的初步立法构想 (58)

(三)学术界对不方便法院原则的探索与争鸣 (59)

二、中国采用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60)

(一)中国采用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必要性 (60)

(二)中国采用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可行性 (63)

三、中国采纳不方便法院原则的立法建议 (66)

(一)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的标准 (66)

(二)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的程序 (67)

结论 (69)

参考文献 (70)

后记 (76)

II

引论

当人类社会驾驶着历史的车轮呼啸着以前所未有的声势跨入二十一世纪,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当今世界这样一副壮丽而崭新的画卷:以计算机和通讯卫星为先导的高科技使人类的通讯方式实现了数字化,交通工具实现了电气化,各国人民的相互往来便捷而高速,跨国民商事活动普遍化,商品市场的分布不再局限在一国内,世界经济的运行呈现一体化,经济发展实现了全球化。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是不容阻挡的大趋势,我国领导人审时度势地提出深化改革开放的英明政策。作为主体的中国步入了世界的舞台,近二十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涉外民商事活动大量发生,涉外民商事争议也大幅度地增加,为解决涉外争议而进行的跨国民商事诉讼活动大量涌现,我国的涉外民商事案件从无到有,从少量到规模化增长,从简单到复杂化地发展起来。我国自2001年12月加入世贸组织,涉外案件正以年均4%的速度递增,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当事人通过我国的司法途径解决争议。①但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时间还不长,各项立法还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尤其体现在我国涉外民事诉讼上,理论研究的薄弱,立法的不完善,造成了司法实践的很多困境。

具体到我国涉外管辖权领域,由于立法指导思想的落后,我国立法存在严重的“过度管辖”现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第243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被告提起诉讼,如果合同的签订或履行,诉讼标的物、被告的可供扣押的财产或者被告所设的代表机构在中国领域内,则可以由合同的签订地或履行地、诉讼标的物所在地、可供扣押财产所在地或者代表机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设立这一特别规定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该条规定的适用往往引起涉外民事管辖权的积极冲突。

①周黎明:《论涉外民事管辖权的冲突与协调》,《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7卷第2期,2007年3月。

1

在涉外民事诉讼中,民事管辖权的问题是一个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跨国民商事案件中一旦确立了法院对案件的管辖权,那么法院对适用法律的选择,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划分,最终判决结果的判定,都会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所以国际民事管辖权在涉外民事诉讼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了各国激烈争夺的对象。涉外律师常说“打涉外官司,先打管辖权,再打时效问题和法律适用问题,最后才谈事实和法律”。①由此可见民事管辖权在民事诉讼中的极端重要性已为法律界人士所共识。

各国竞相扩大本国涉外民事管辖权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法国民法典》第14条的规定,凡是与法国有关联的案件法国一律行使管辖权。德国《民法施行法》第23条,以被告当事人在德国的财产作为管辖权依据,甚至闹出了“一双鞋子”也成为管辖权基础的笑话。英国的“有效控制原则”和美国的“长臂管辖原则”更是把行使民事管辖权的手伸向了世界各地,造成了国际民事管辖权领域非常严重的冲突。由于国际管辖权的冲突带来了很多破坏性后果,为了平衡国际民事管辖权的行使,国际民事诉讼领域发展出若干协调管辖权的制度,起源于普通法国家的不方便法院原则就是其中一项行之有效的理论。

不方便法院原则是指法庭出于当事人的便利和正义的目的,尽管本法庭的属人管辖权和审判地都是适当的,但允许该法庭驳回案件审理的一种普通法理论。②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尤其在现当代,各国普遍意识到跨国民商事管辖权的“过度”行使对国家的各种对外关系造成了不利影响,转而重新考虑对涉外民事管辖权的自我限制,以体现平等保护国内外当事人,提供司法便利,实现司法公正和效率的价值目标;各种全球性或区域性公约也积极采取措施做出协调各国法律的努力。不方便法院原则作为一项有效的理论在平衡涉外民事管辖权的行使,协调涉外管辖权方面已经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各国的司法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完善,并呈现出全球化发展的特征。

①丘国中著:《中国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制度及其完善》,载《嘉应大学学报》,第2期第32页,2002年。

②See Poxten Blair,The Doctrine of Forum Non Conveniens in Anglo-American Law,Colum.L.Rev.1(1929).

2

早在1929年,美国学者布莱尔在《哥伦比亚法律评论》上发表了《英美法中的不方便法院原则》,J.H.C.莫里斯主编:《戴西和莫里斯论冲突法》中对中止诉讼的管辖权作了专章研究。英国国际私法教授J.J.Fawcett在第14届雅典国际比较法大会关于国际管辖权议题的会议上,写下了会议的总报告。利·布里梅耶、杰克·戈德史密斯著:《冲突法:案例与资料》,大卫·P·柯里著:《美国联邦法院管辖权》中都有关于不方便法院原则的论述。

我国台湾地区对该问题的研究要早于大陆内地。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国际私法学界译介了很多国外的法学理论,如J.H.C.莫里斯主编:《戴西和莫里斯论冲突法》,对于中国是否应引进不方便法院原则,中国法学界的争论方兴未艾。国际私法学界的泰斗李浩培先生在《论瑞士新国际私法关于国际裁判管辖权的规定》一文中,曾评论该原则让“法院享有这种过度灵活性必然导致法律的不确定性,从而当事人将不可能预见其法律关系如果发生争议将受哪一国法院的裁判,以及依据哪一国程序法和实体法进行裁判”。李先生总结该理论不符合可预见性的要求,所以未得到其他法系的广泛接受。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徐伟功博士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不方便法院原则的论文,作者的观点倾向于现阶段我国司法制度中不宜采取不方便法院原则,主要理由是我国缺少英美国家那样的司法环境。由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苏颖霞、张萍副教授合写的《不方便法院原则的性质与价值探索》,袁泉写的《不方便法院原则三题》,胡振杰写的《不方便法院说比较研究》,王吉文写的《论不方便法院原则在我国的适用问题》等都对该问题参与了讨论。华东政法大学陶蓉蓉的硕士论文也是关于该原则的。J.J.Fawcett在第14届雅典国际比较法大会上关于国际管辖权议题的会议报告由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刘兴莉译出《国际私法中弱化管辖权问题研究》。国内主流观点是中国应该采取不方便法院原则。

学术研究的生命力在于现实的需要,我国加入WTO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建设外向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世界接①李浩培:《论瑞士新国际私法关于国际裁判管辖权的规定》,《李浩培文选》,法律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第388页。

3

轨,充分利用外国的经济资源和法律资源是我们必经的强国之路。随着我国涉外民商事交往日趋频繁,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一个主权国家四个不同法域的形成,我国涉外民商事案件大幅度地增加。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及国家和个人的合法利益,我国有必要借鉴外国合理先进的司法制度,以便在涉外民商事纠纷的处理中,选择最合适的法院和最合适的适用法律来解决各种民事纠纷,优化涉外民事管辖权,增强我国涉外司法的公正性和效率,树立我国法院的司法权威,维护我国法院良好的司法形象,为我国经济的腾飞保驾护航。

在各位学术前辈的研究基础上,本人注意到不方便法院原则还在与时俱进地向前发展,经过该原则在各国司法实践中不断演进,其含义和适用要件都在变化。笔者深感该课题仍有继续研究的空间,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

4

第一章不方便法院原则概述

一、不方便法院原则概念的理论分歧及重新界定

不方便法院原则(Doctrine of Forum Non Conveniens)也称非方便法院原则或不适当法院原则。主要被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以色列等国家所采纳①。在一些混合法域如加拿大的魁北克和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也存在该原则的立法和判例,二十世纪以来不方便法院原则逐渐被若干大陆法系国家如日本、荷兰、巴拿马所借鉴,并出现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在该原则形成的早期,主要强调因原告选择在某一法院诉讼,给被告带来不方便,并可能导致司法判决的不公平。关于不方便法院原则的概念,英国的戚希尔和弗塞特曾指出,在存在有其他可替代的有管辖权的审判法院,且该法院是更适合的审判法院时,更符合当事人的利益和司法公正,则英国法院将根据不方便法院原则中止诉讼。②美国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先期重要贡献者布莱尔认为,“不方便法院原则是指法庭出于当事人的便利和正义的目的,尽管本法庭的属人管辖权和审判地都是适当的,但允许该法庭驳回案件审理的一种普通法理论。”③近年来在理论上强调案件与管辖法院应有密切的联系,强调审判法院是最适合的法院和自然法院,美国法学家鲍恩给不方便法院原则下的定义是,“不方便法院原则是普通法中允许法院在存在一个实质上更加方便和合适的替代法院时,拒绝行使司法管辖权的一种理论”。④国内学术界从不同的着眼点出发主张不同的定义,一种主张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认为不方便法院原则是指在涉外民事诉讼中,当原告向某国法院提起诉讼时,如被告认为他在该国应诉将不会得到公正的对待,可以该国法院为不方便法院为理由,提出申请要求法院中止诉讼。法院在接到被告的申请后,综合考虑由其受理

①李双元、谢石松著:《国际民事诉讼法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②何其生:《非方便法院原则问题研究》,《诉讼法论丛(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③See Poxten Blair,The Doctrine of Forum Non Conveniens in Anglo-American Law,Colum.L.Rev.1(1929)

④何其生:《非方便法院原则问题研究》,《诉讼法论丛(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5

该案件将会给司法带来种种不便,而且案件如果在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诉讼对当事人更为公正和方便,法院将运用自由裁量权,决定拒绝对案件行使管辖权。①另一种主张从法院的角度出发,给不方便法院原则所下定义的一种表述是,所谓不方便法院原则,是指对某一涉外案件具有管辖权的法院,由于其自身就审理这一案件而言是严重不方便的,因而拒绝行使管辖权,从而促使被告在另一个更为方便的法院进行诉讼。②另一种表述是不方便法院原则是指受诉法院认为其受理的某一涉外民事案件在外国法院进行诉讼,对当事人更为方便和公正时,可自由裁量,放弃行使管辖权,从而促使当事人在另一个更为方便的法院进行诉讼的制度。③国内也有学者从当事人和法院两方面考虑,认为不方便法院原则是指在国际民事诉讼活动中,由于原告可自由选择一国法院而提起诉讼,他就可能选择对自己有利而对被告不利的法院。该法院虽然对案件具有管辖权,但如审理此案将给当事人及司法带来种种不便之处,从而无法保证司法的公正,不能使争议得到迅速有效的解决。此时,如果存在对诉讼同样具有管辖权的可替代法院,则原法院可以自身属不方便法院为由,依职权或根据被告的请求自由裁量拒绝行使管辖权。④这几种定义在实质上并无不同,都强调受诉法院在具有管辖权的情况下,考虑到司法的不便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到案件的公正解决且对当事人造成困扰和不便,而决定拒绝行使本来应该行使的管辖权。传统的不方便法院原则的构成要件主要有四点:(1)法院对案件具有合法的管辖权。(2)法院审理该案件对当事人和法院来说都极为不便(3)存在一个对案件具有管辖权且更为便利和合适的可替代法院。(4)当事人的申请或法院进行自由裁量。

随着司法实践的发展,不方便法院原则的概念有更加宽泛化的趋势,笔者查阅的宋建立“从中化国际案看不方便法院原则的最新发展”一文表明,受诉的美国联邦法院在其本身尚不明确是否具有管辖权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不方便法院原则的种种因素,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拒绝行使管辖权。该文作者建议将不方便

①奚晓明:《不方便法院制度的几点思考》,载《法学研究》第1期,2002年。

②肖永平著:《国际私法原理》,2003年版,第348页。

③林欣、李琼英著:《国际私法理论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④李双元主编:《国际私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36页。

6

法院原则作如下定义,“不方便法院原则是指当事人一方对受诉法院的便利性或管辖权提出异议,该受诉法院确认存在明显诉讼不便且有更为方便的可替代法院,可以在无须确认自身管辖权的情况下,行使自由裁量权,决定是否中止或撤销诉讼。①笔者认为,这是普通法国家有关不方便法院原则含义的丰富和发展,在美国联邦法院确定对人管辖权的复杂程序中,不方便法院原则新含义的适用无疑会起到简化司法任务,节约司法资源,降低当事人诉讼费用、精力和时间等诉讼成本的积极作用。但诸如我国等大陆法系国家在引入不方便法院原则时,不能在涉外民事管辖权尚不明确时,就启动不方便法院原则驳回诉讼,原因是我国应保持成文法明确具体的优点,象民事管辖权这样的程序问题,应严格依照法院地法即我国的法律确定涉外民事管辖权,是否具有管辖权是有法可依,明确具体的。只有在法院自身具有管辖权的情况下,才能考虑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条件下,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确定对涉外民事案件的更为合理方便的审判法院。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不方便法院原则是指一国法院在受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时,根据有关国际条约的规定,结合本国成文法或判例法的特定情况,本身具有管辖权的法院为确定审理案件的更为方便合理的法院以及有利于判决的日后执行,在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内,综合考虑诉因与法院地的关系,当事人、证人、法院的方便程度,诉讼成本的花费等,如其认为另一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案件更为方便合理,可以在当事人的申请下驳回诉讼或中止诉讼的弱化民事管辖权的一种制度。

二、不方便法院原则的起源及其在两大法系的发展状况

(一)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历史起源

据有关学者考证,不方便法院原则起源于17世纪苏格兰法律中的最早可以追溯到1610年的一个案件。该案提到了“无管辖权法院”(forum non competence),①宋建立:《从中化国际案看不方便法院原则的最新发展——兼论我国区际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冲突的若干思考》,载《法学评论(双月刊)》,第6期,2007年。

7

“通常是指缺乏管辖权的情况,但在管辖权很明确,因当事人是非居民从而使在苏格兰法院的诉讼不方便的情况下也使用”的一类需要衡平救济的案件。①早期的苏格兰法院适用该原则处理有关信托、财产和合伙的案件,不久便扩展于所有类型的案件。到十九世纪中期1873年的Macadam v. Macadam 案中,苏格兰法院才正式使用不方便法院(Forum Non Conveniens)这一术语。②在法院审理案件时,如果与案件有关的因素表明该法院不能提供公平与正义时,法院可以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拒绝诉讼。苏格兰法院在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通过若干判例建立和发展了不方便法院原则。在这些案例中法院所分析的可以正当中止诉讼的因素至今仍对该原则的适用起着指导作用。③

苏格兰早期的无管辖法院理论主要适用于减少以扣押财产为根据的海事案件。海事法律是以民法为基础的,因此不方便法院原则具有民法的根源。在1873年的Macadam v.Macadam案和1886年的Clements v. Macaulay案中,该原则首次被现代司法实践所采纳。英国学者弗塞特认为这是苏格兰法律制度中最为成功的制度和对外移植的范例之一。

(二)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历史发展

1.在英美法系的发展

第一在英国的发展

在二十世纪以前,英国法院并不因为案件能够在另外法院更为便利地审理而拒绝或中止诉讼,拒绝诉讼仅在诉讼竞合的条件下实施。在1906年的longan案中,法院第一次根据与不方便法院原则相类似的标准中止了诉讼。中止诉讼的理由是原告提起的诉讼将对被告产生“烦扰”、“压迫”或“不公平”。④在1936年的St Pierre v. South American案后,英国法院建立了“烦扰”、“压迫”中止诉讼

①M W Janis:The Doctrine of Forum non Conveniens and the Bhopal Case ,xxxiv-NILR1987,PP.192—204.转引自

刘卫翔、郑自文:《国际民事诉讼中“不方便法院”原则论》,载《法学评论》第4期,1997年。

②Dicey and Morris ,The Conflict of Laws,12th ed(London)1993,P398.

③徐伟功:《论不方便法院原则》,http://125.219.33.235:8088/search/Resource

DataDetailpage.aspx?recordSchema=.2008—11—6日访问

④Longan v. Bank of Scotland,1KB.141(1906).

8

的传统规则,传统规则是为了阻止法院滥用诉讼程序,被告申请中止诉讼必须负担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举证责任。

新规则是通过1974年The Atlantic Star ①和Macshannon②案建立起来的。在前案中,上议院的大部分法官认为需要修订传统规则,“烦扰”和“压迫”这两个词应作灵活的解释。即使在Macshannon案中迪普洛克勋爵明确提出了中止诉讼的两个条件(1)被告必须向法院证明,存在另一个被告同意其管辖的法院,且该法院能够更少实质性的不方便和更少费用地审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能够实现当事人之间的公平正义。(2)中止诉讼必须不能剥夺原告在英国法院提起诉讼所具有的合法的个人或司法上的利益。在该案中,法院处摒弃使用“烦扰”和“压迫”这两个词外,还建议用其他可适用的词代替,即“本质法院”。③但仍没有正式承认产生于苏格兰的不方便法院原则是英格兰法的一部分,在80年代以前,不方便法院原则在英国法院的适用更倾向于称为方便法院原则。

1982年的《民事管辖权和判决法》第49节引入了“不方便法院”这一术语。④但不方便法院原则正式成为英格兰法的一部分是在1987年Spiliada案之后。在本案中,高夫爵士总结了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六个方面的内容,充分考虑了可能更有利于全体当事人的利益和公正目的的实现,并建立了两阶段分析的“更适当法院”的适用标准。

第二在美国的发展

不方便法院原则在美国普通法的萌芽是比较早的。在十七、十八世纪美国某些州法院就使用自由裁量权对非本州居民之间的案件拒绝行使管辖权。十九世纪初,美国的海事法院已经依据国际法观念、便利性、礼让、司法管理以及与法院地的关系等类似于现代不方便法院理论,撤消了本来在其自身管辖范围内的诉讼⑤。

1929年,美国学者布莱尔在《哥伦比亚法律评论》上发表了名为《英美法中

①See The Atlantic Star v. Bona Spes。(1974)A.C.436.

②See Mac Shannon v. Rockware Glass Ltd.,()1978)A.C.795.

③徐伟功:《论不方便法院原则》,http://125.219.33.235:8088/search/Resource

DataDetailpage.aspx?recordSchema=.2008—11—6日访问。

④王仲云:《论不方便法院原则》,《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第6期,2004年。

⑤Ehrenzweig, The conflict of laws 123(1962)

9

的不方便法院原则》的著名文章,论述了起源于苏格兰的不方便法院原则,并将之引入美国。这篇文章影响非常巨大,以至于在1941年,美国一位法官指出,“不方便法院原则作为民事审判的一项基本制度深深地烙在我们的法律中”。①美国在其判例法中正式建立不方便法院制度是在1947年的Gulf Oil Corp v.Gilbert一案,该案是一起涉及纽约州和弗吉尼亚州的纯国内案件。被告在纽约南部地区法院以不方便法院为由提出驳回诉讼的动议,地区法院同意了被告的申请,继而上诉法院推翻了地区法院的裁决,但最终联邦最高法院又推翻了上诉法院的决定,它的意见是尽管对人管辖权和审判地的确定都是正确的,但仍可以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最高法院在该案中创造了利益平衡法作为不方便法院原则的运用方法,即列举与案件有关的各种公共利益因素和私人利益因素,对它们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决定是否适用该原则。

美国最高法院在1981年审理了Piper Aircraft Co. v. Reyno案,该案是美国将不方便法院原则适用于涉外案件的先例。案中最高法院对不方便法院原则作出全面的解释,在Gulf Oil 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该原则予以发展和提炼,在方便和公正之间寻求平衡,建立了两步骤的不方便法院分析方法,这一方法仍然是现阶段美国联邦法院以及各州法院处理不方便法院案件的基本方法。第一步,法院分析是否存在一个适当的替代法院,第二步,分析所有与案件相关的私人利益因素和公共利益因素。该方法最终形成了“最适当法院”的标准。

2.在大陆法系的发展

日本对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体现在其法院关于“特殊情况”的考虑,并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不方便法院原则。自从1981年日本最高法院在Goto et al v. Malaysian Airline System案中,确立了“正义和合理”标准,日本在国际民事管辖权领域有关特殊情况的考虑就是在判例实践中采取了与不方便法院原则相类似的做法。

荷兰虽属于大陆法系国家,国内成文立法比较发达,但其国际私法的国内渊

①Barrett,The Doctrine of Forum Non Conveniens,35Cal.L.Rev.(1947).

10

源有独特性,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体现为判例法。因此,荷兰除了成文法对不方便法院原则作出明确规定以外,还有来源于判例法所确立的不方便法院原则的管辖规则。

魁北克新《民法典》第十卷第三篇试图为法院及其他有关机关建立一套关于省际和国际私法案件管辖权的完整制度,其中第3135条第一次将不方便法院原则引入魁北克法律中,理由是考虑到国际私法案件复杂性。为了克服该原则的缺陷,第3135条在用语上进行了限制,即只是在“例外情况下”并经过当事人的请求,魁北克法院才能根据该原则放弃自己的管辖权。①

3.不方便法院原则的现状和未来

如果说二十世纪以前普通法系国家对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着重于法院审理案件的公正和当事人及受案法院的方便的话,近代以来各国对该原则的适用更强调其在协调国际民事管辖权中的功能。由于各国法律文化和法律传统的不同,不同法系国家甚至同一法系国家的立法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各国管辖权立法的差异必然导致国际民事诉讼中民事管辖权行使的冲突,“过度管辖权”和“法院选购”现象的存在破坏了国际民商事秩序,造成一事两诉,重复审理,判决难以有效承认和执行,当事人诉讼费用高昂等国际民事司法领域的诸多困境。

不方便法院原则为选择最适当的法院进行诉讼提供了标准和准则,被许多国家的立法所采纳。如英国经修改的《1982年民事管辖权和判决法》第49条,加拿大《联邦法院法》第50条第1款,以及1991年魁北克民法典第3135条,1987年《瑞士联邦国际私法》第9条,1968年《布鲁塞尔公约》第21、22、23条,1971年《海牙关于承认与执行外国民事和商事判决的公约》第20条。②以美国为例,美国最高法院不断地重申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尽管该原则并没有直接的联邦成文法规定或者宪法基础。③在International Shoe Co. v. Washington案以前,不方便法院原则很少在美国民事诉讼中得到适用,由于该国际鞋业案扩大了法院的对人管辖权,原告选购法院的现象日益严重,民事诉讼中产生了抑制原告选购

①H.Patrick Glenn,C

②鲍宛生:《论不方便法院原则》,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http://125.219.33.235:8088/search/Resource DataDetailpage.aspx?recordSchema=.2009—4—10访问

③The Doctrine of Forum Non Conveniens in the United

tates.https://www.doczj.com/doc/2a14908956.html,/www/global/legal_affair/us_ann ex –c.html.2009—4—14日访问。

11

法院的需要,作为一种反向平衡措施,美国不方便法院原则的标准模式得以在1947年的Gulf Oil Corp v.Gilbert一案中阐明。海湾石油案是一起美国民事诉讼中的“异籍管辖权”案,原、被告都是美国公民。最高法院阐述了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正当化的诸多私人利益因素和公共利益因素。一年后美国国会制定了联邦审判地移送法规①。1947年海湾石油案之后,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交通和通讯更加便捷化,促进了国际民商事活动的发展,由外国原告到美国法院提起的诉讼更加频繁,美国的不方便法院原则则主要适用于限制外国原告在美国的诉讼。美国法院对外国原告的法院选择给予较少尊重。

随着时代和司法实践的发展,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含义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宋建立“从中化国际案看不方便法院原则的最新发展”一文表明,受诉的美国联邦法院在其本身尚不明确是否具有管辖权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不方便法院原则的种种因素,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拒绝行使管辖权。②另一个新的问题是在美国与其他国家存在互惠条约的情况下,美国法院是否可以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驳回外国原告的诉讼。Roger Alford法官认为“外国公民享有与本国公民同样的接近司法的机会”一语应该这样理解“外国公民只能享有与在外国的美国公民同样的机会”。

不方便法院原则作为一种有效的平衡国际民事管辖权的手段,不断跨越原来普通法国家的藩篱,在更广泛的世界舞台上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已在所难免。在美国除蒙大拿州、罗德艾兰州和南达科塔州外,其余各州都采纳了该原则。③英国的不方便法院原则自Spiliada案后迅速传播到新西兰、加拿大、香港、文莱、新加坡和直布罗陀等国家和地区。④日本、荷兰、巴拿马等大陆法系国家也吸收了该原

①该法规规定“为了当事人和证人的方便,考虑到公正的利益,地区法院可以将任一民事案件移送至任何其它案件可以在此提起的地区或分区”。The Doctrine of Forum Non Conveniens in the United

States.https://www.doczj.com/doc/2a14908956.html,/www/global/legal_affair/us_annex –c.html.2009—4—14日访问。

②宋建立:《从中化国际案看不方便法院原则的最新发展——兼论我国区际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冲突的若干思考》,载《法学评论(双月刊)》,第6期,2007年。“U.S. Supreme Court Decides S inochem :A ?Textbook‘Forum Non Conveniens Dismissal May Be Ordered Without First Determining Jurisdiction.http://

https://www.doczj.com/doc/2a14908956.html,/2007/.2009—4—10日访问。

③Michael J. Jacobs,Note, Georgia on the Nonresident Plaintiff‘sMind:Why the General Assembly Should Enact a Statutory Forum Non Conveniens,36GA.L.Rew.1109(2002).

④胡振杰:《不方便法院原则说比较研究》,载《法学研究》,第4期,2002年。

12

人民调解的基本原则[1]

调解基本原则 根据《人民调解法》的规定,人民调解组织开展调解工作,应当遵循当事人自愿平等、合法合理、尊重当事人权利三项基本原则。 一、自愿平等原则 自愿平等原则是人民调解的基础。人民调解是一项群众性的自治活动,不具有行政强制力,应当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 二、合理合法原则 合理合法原则实际上规定了人民调解的依据。 三、尊重当事人权利原则 尊重当事人权利原则是人民调解的保障。 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选择或者接受人民调解员; (二)接受调解、拒绝调解或者要求终止调解; (三)要求调解公开进行或者不公开进行; (四)自主表达意愿、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 (一)如实陈述纠纷事实; (二)遵守调解现场秩序,尊重人民调解员; (三)尊重对方当事人行使权利。 纪律: ①不得徇私舞弊; ②不得对当事人压制、打击报复; ③不得侮辱、处罚纠纷当事人; ④不得泄露当事人隐私; ⑤不得吃请受礼。 职责 一、及时调解各类民间纠纷,并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等,教育公民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及时向上级汇报调处情况。 二、做好纠纷预警工作,及时排查各类矛盾纠纷、掌握辖区内各种不安定因素,做好教育疏导工作,防止激化,并及时汇报重大不安定事件。 三、对本辖区所发生的各类民间纠纷,由首次调解责任人调解,若二次调解不成功,可以向本级或者上一级调委会反映。 四、依据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公德及时调处纠纷。 五、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六、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七、调解纠纷时,应当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充分说理,细心疏导,消除隔阂,帮助当事人达成协议。 八、调解纠纷应当进行登记,制作笔录,签定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应当有当事人和调解人员的签名,并加盖调委会公章,生效后,统一保管。

论法院调解制度

论法院调解制度 发布时间: 2009-07-28 【我要纠错】【字号大中小】【打印】【关闭】 鸡西市鸡冠区人民法院民一庭谭宝昌内容提要法院调解,亦称诉讼调解,是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通过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民事争议的活动和结案方式。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自愿、平等原则很好地体现了法院调解的本质,但由于我国采取的调审结合、交互运行的调解模式往往会造成调解与审判的混同,不利于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因此本文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经验,重点分析我国调解制度的存在问题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就如何对其进行制度完善和改革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法院调解制度完善改革建议 一、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特点 (一)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历史 法院调解,亦称诉讼调解,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自愿就民事权益的争议,平等地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所进行的活动。在我国调解制度可谓源远流长,原始社会纷争的解决基本上都采用民间调解的方式,到了阶级社会,调解更是被官吏及普通老百姓所接受,调解制度在中国古代之所以这么盛行,是由于深受儒家贵在持中、贵在尚中思想及"合文化"的影响。中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儒家的纲常伦理深深的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普通性的社会规范和社会行为的价值标准,这种文化传统使调解的

作用经久不衰。同时也正由于调解的盛行,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整套的制度,为以后西方国家把调解作为"东方经验"而加以借鉴提供了依据。当然,这种制度辨明是非、平息纠纷对于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状态,对于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发展确实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又因为调解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及宗法关系的基础上的,以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秩序为目的,忽视了个人的权利,所以又具有明显的落后性。它要求通过劝和的办法折中妥协的解决双方的纷争,追求息事宁人的效果,这不利于维护当事人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从而不利于法治的形成,与现实的市场经济所追求的法权要求明显相悖。 现阶段,在我国人民法院审理的全部民事案件中,调解结案的比率虽然呈下降趋势,但与判决相比仍占绝对多数,这也与我国现存的民事审判方式有关,在我国的审判方式中,调解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已形成"调解型"的民事审判方式,这种模式虽然已暴露出许多弊端,但并不全是调解制度本身的问题,调解作为处理和消弭纠纷的一种方式,确实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和重要的作用,且与我国特定的文化历史、法律传统、心理定势、经济基础、基本国情等诸多背景因素紧密相连,在审判实务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如避免可能因此而造成的反目成仇,促使他们心平气和的达成协议,以及对改革我国诉讼模式的超职权主义也可起一定的作用。 (二)法院调解的基本模式 根据调解和审判间的关系的不同,各国的法院调解制度大体上可分为以下3种模式:

谈法院调解原则的适用

谈法院调解原则的适用 论文关键词:法院调解原则适用 论文摘要:《民事诉讼法》第9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根据这一规定,法院调解原则又可称为自愿合法调解原则。 一、法院调解原则的含义和内容 《民事诉讼法》第9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根据这一规定,法院调解原则又可称为自愿合法调解原则。自愿合法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个鲜明特点,也是一个特有的原则。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对能够调解的案件应根据自愿和合法的要求,以说服劝导的方式,促使争议双方互谅互让,达成协议,解决纠纷。贯彻自愿合法调解原则,不仅能够简化诉讼程序,减轻当事人讼累和法院的工作负担,还有助于化解当事人之间的对抗情绪,促使当事人自愿履行义务,增强团结。 二、法院调解原则的适用 适用法院调解原则,解决民事纠纷,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调解是人民法院处理民事纠纷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审理民事案件时,对能够调解解决的,应尽量以调解的方式处理。但不适合进行调解的案件,例如,确认合同无效的案件,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等,不应调解结案。 2、调解应根据当事人的意愿进行,除法律有明确规定的以外,调解并非审理民事案件的必经程序。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用调解方式结案的比例,强迫或变相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同时,调解所达成的协议的内容,也必须完全出于当事人的意愿。 3、调解作为一种结案方式,应和判决一样,符合法律规定。调解合法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民法院调解必须严格依照民事诉讼规定的程序进行;二是双方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不得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另外,调解还应在查清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 4、调解作为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贯穿于审判程序的各个阶段。无论是一审、二审还是再审程序,无论是按普通程序的,还是按简易程序,无论是在庭上还是庭下,能够调解的,都可以调解。 5、应正确认识调解与判决的关系。调解与判决都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具体适用何种方式,除要根据当事人意愿外,还要看社会效果。如当事人不愿再继续调解,或者经调解没有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时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及时作出判决。

调解原则在审判实践中的运用

调解原则在审判实践中的运用 调解原则是民商事审判工作中一个广泛适用的准则,具有优良的司法传统,被誉为“东方经验”。调解原则以其灵活、便捷、高效以及良好的社会效果在审判实践中散发着独有的魅力,在当今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中,调解原则更是被充分使用和高度重视。因此,如何依法适用调解原则,加大调解原则的适用力度,达到定纷止争、息诉平访的社会效果是司法领域的一个主流问题。 一、调解原则在审判实践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民商事纠纷案件快速上升。在现有的司法资源条件下,如何增强诉讼制度解决纠纷的机能,如何将有限的审判资源在各类纠纷中合理配置,减少诉累,以达到纠纷解决效果的最优化,使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达到统一,是目前审判工作中着重考虑的问题。因此,加大采用高效便捷的调解制度已经被纳入审判工作的指导思想。但是,审判方式改革以后,由于调解制度本身的历史局限性和其在实践中的随意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解优势的充分发挥,需要在审判改革中加以完善和解决。 目前,一是调解方式缺乏规范的可操作调解程序问题。只有程序的内在契合公正的运行方式能逻辑地产生出可令人接受信服的裁判结论,这也是程序法自身独立价值之所在。然而,调解作为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民诉法对其程序要求十分粗略。尽管法律规定要在事实清楚、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调解,但由于这一要求与调解程序设立的宗旨有一定距离,而且缺乏保障贯彻的有效机制,因而往往在司法实践中得不到遵守。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已全面确立、物质利益成了最普遍的社会追求的背景下,调解制度本身设计的随意性、灵活性弱化了程序的规范和约束功能,极易导致审判人员中立地位的丧失和司法行为的失范。 二是法官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问题。由于案件千差万别,当事人的心理对抗程度以及对待调解的态度差弃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法官必须具备很高的驾驭调解能力,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广博的理论知识、灵活的处事方式。要针对个案特点,积极、主动、灵活、有的放矢的采取不同的调解方法来疏导矛盾、化解纠纷。而事实上,由于目前缺乏科学、具体的调解操作规程,再加上受法官自身业务水平、综合素质的限制,在调解过程中,不能综合运用调解方法,正确、恰当地把握当事人矛盾特点,而是机械地、过于程式化地、盲目、孤立地调解,达不到调解息诉止争的目的和效果,造成审判资源的浪费。

第十章 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调解与当事人和解

第十章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调解与当事人和解 第一节法院调解概说 第二节法院调解的原则和程序 第三节法院调解书的制作和法院调解协议的效力 第一节法院调解概说 ?一、法院调解的概念 法院调解,是指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说服劝导,促使其就民事争议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 ?二、法院调解的特征 ?法院调解具有适用的广泛性 ?(1)从适用的法院看,各级各类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都可以进行调解。 ?(2)从适用的程序看,除了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件和法院依执行程序执行的案件外,在第一审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第二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中,均可以适用法院调解。 ?(3)从适用的审理阶段看,开庭审理前可以进行调解,开庭审理后、判决作出之前也可以进行调解。 ?(4)从适用的案件看,凡属于民事权益争议性质、具备调解可能的案件,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都可以进行调解。 ?(5)根据最高法院《简易程序若干规定》,对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婚姻家庭纠纷和继承纠纷、劳务合同纠纷、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引起的权利义务关系较为明确的损害赔偿纠纷、宅基地和相邻关系纠纷、合伙协议纠纷和诉讼标的额较小的纠纷等民事案件,除了根据案件的性质和当事人的实际情况不能调解或者显然没有调解必要的以外,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时应当先行调解. ?(6)不适宜调解的民事案件 ?(一)必须采取罚款、追缴制裁措施的确认合同无效的案件。 ?(二)必须给予经济制裁的有严重违法活动的经济纠纷案件。 ?在民事诉讼中,下列哪些程序不适用法院调解? ?A.公示催告程序 ?B.发回重审后的诉讼程序 ?C.由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引起的再审程序D.执行程序 ?【答案】AD 【详解】本题考查的为调解程序的适用范围。对于选项A.公示催告程序,属于特别程序,不存在对方当事人,不存在调解的问题;选项D.执行程序,由于审判已经结束,法院已作出有效的裁判或调解书,在执行不存在诉讼意义上的调解,因为那是法院的一种审判行为,只有当事人的自行和解 2,法院调解具有自愿性 这是法院调解与法院判决的重要区别之一。不论是调解程序的启动和进行,还是调解协议的达成,均应当本着双方当事人的自愿,法院不得强迫。 3,法院调解体现了当事人行使处分权和法院行使审判权二者的有机结合 ?一方面,在法院调解中特别是在调解成功的案件中,需要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放弃自己的一部分权利主张,才能达成协议,结束诉讼程序。 ?可以说,没有当事人行使处分权,就没有法院调解制度。 ?另一方面,法院调解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重要方式,调解的过程也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过程。 ?(1)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在调解中扮演积极、主动的角色,起着指挥、组织和监督的作用,要对当事人进行教育和引导,以保证所达成的调解协议内容的合法性。 ?(2)同时,经法院调解达成的协议,必须经法院确认,否则,不发生法律效力。 ?(3)调解协议一经生效,就具有与生效判决同等的法律效力。 三、法院调解与诉讼外调解、诉讼中和解的区别 ?法院调解与诉讼外调解的区别

法院调解原则的实践运用

X X 大学法院调解原则的实践运用 学生: 学号: 班级: 专业: 系别: 指导教师:

容摘要:中国是一个素有调解传统的国家,古代历史中曾有的一些基层职务,如亭长、地保之类均可对乡里之间产生的纠纷进行调解以促成和解,而不使之诉之于官府,因此国人多有“厌诉”和息事宁人的心态。在现实中,人们有求和的心态,法官亦有促和的意向。所以,历史和现实的条件均是我国调解制度得以萌生和发展的肥沃土壤,但是本文在此并不想讨论调解制度的优越性,相反却是要讨论该制度在具体操作中可能存在的弊病。因之,在笔者有限的知识和视野,本文将针对法院调解原则的弊病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调解法院调解调解原则 调解制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民事诉讼中处理纠纷的传统方式,曾经得到西方国家的肯定并被誉为“经验”而加以学习借鉴。美国最高法院前任首席大法官Warren Burger也对中国的调解机制大加赞许。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调解制度或许还算得上是我国的一项独具特色的法律制度,这与国人厌恶诉讼和追求和谐谦和的传统心态有很大关系。在众多的诉讼与非诉讼的纠纷之中,采用调解的方式解决问题简化了司法程序,降低了诉讼成本,同时缓和了社会矛盾,的确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因而,调解制度不失为一种“良法”,但是,再好的法律也会因执

行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问题而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恶法”,更何况我国的调解制度在现实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由于调解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的暴露,所以笔者认为,从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我国现行的调解制度尤其是法院调解并不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最有效和最合理的方式。 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法院在长期司法实践中形成的一项重要制度,其应用幅度、围甚至远胜于裁判方式,从1990年到1993年,我国民事和经济纠纷一审案件调解结案率一直高达60%左右,一向被视为我国司法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司法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当前法院调解制度受到的批评和诟责日多,究其根底,实践中对法院调解原则的错误认识和偏差是最重要的原因,本文力图对法院调解原则重新审视、阐释,希望能从根本上对法院调解制度在审判制度改革大潮中的进一步发扬、完善有所裨益。 一、法院调解原则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确立原因 法院调解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经济纠纷案件时,对于能够调解解决的案件,在双方当事人自愿下,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依法说服和疏导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以调解方式结案的准则。在民事诉讼中采用调解的方式解决当事人之间的争议,这在世界各国法律中并不少见。1806年的法国《民事诉讼法典》、1865的意大利《民事

最新-法院调解应当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精品

法院调解应当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在现行的民事诉讼制度下,诉讼责任的认定仅与判决结果紧密联系的。但是,今天当我们倡导民事调解机制,弘扬民事调解精神时,猛然发现这一古老的诉讼责任理念已经不仅落后于时代,而且其公正性变得可疑,甚至是完全错误的。 法律咨询: 您好,法院调解应当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法律律师解答: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适用调解方式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守以下三个原则: (1)自愿原则。自愿原则,是指人民法院以调解方式解决纠纷时,必须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包括调解活动的进行和调解协议的达成,都必须以当事人自愿为前提。 ①程序上的自愿,是指是否以调解的方式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人民法院不能未经当事人同意自行依职权调解或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具体表现为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调解的申请或由审判人员征得当事人同意而进入调解程序; ②实体上的自愿,是指经过调解所达成的调解协议的内容必须是双方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可以是当事人协商后形成的协议,也可以是法院提供解决方案并经当事人同意的协议。 (2)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原则。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进行调解,应当是在事实清楚、是非分明的基础上进行。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既是对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进行调解的一种制度要求,也是调解成败的关键。 (3)合法原则。合法原则,是指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必须依法进行,调解的过程和达成的调解协议的内容,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 ①程序上的合法,是指人民法院的调解活动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调解的开始、调解的方式、步骤、调解的组织形式、调解协议的形成以及调解书的送达等,都要符合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其次是实体上的合法。 ②实体上的合法,是指经调解达成的协议的内容合法。调解协议内容的合法性,应当理解为调解协议的内容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即为合法。这就是说,调解协议内容的合法性,并不是以严格适用实体法的规定为要件,这一点与判决内容的合法性的要求有所不同。

院调解原则

院调解原则 一、法院调解原则的含义和内容 《民事诉讼法》第9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根据这一规定,法院调解原则又可称为自愿合法调解原则。 自愿合法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个鲜明特点,也是一个特有的原则。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对能够调解的案件应根据自愿和合法的要求,以说服劝导的方式,促使争议双方互谅互让,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贯彻自愿合法调解原则,不仅能够简化诉讼程序,减轻当事人讼累和法院的工作负担,还有助于化解当事人之间的对抗情绪,促使当事人自愿履行义务,增强团结。 二、法院调解原则的适用 适用法院调解原则,解决民事纠纷,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调解是人民法院处理民事纠纷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审理民事案件时,对能够调解解决的,应尽量以调解的方式处理。但不适合进行调解的案件,例如,确认合同无效的案件,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等,不应调解结案。 2、调解应根据当事人的意愿进行,除法律有明确规定的以外,调解并非审理民事案件的必经程序。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用调解方式结案的比例,强迫或变相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同时,调解所达成的协议的内容,也必须完全出于当事人的意愿。

3、调解作为一种结案方式,应和判决一样,符合法律规定。调解合法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人民法院调解必须严格依照民事诉讼规定的程序进行;新晨范文网 二是双方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不得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另外,调解还应在查清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 4、调解作为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贯穿于审判程序的各个阶段。无论是一审、二审还是再审程序,无论是按普通程序的,还是按简易程序,无论是在庭上还是庭下,能够调解的,都可以调解。 5、应正确认识调解与判决的关系。调解与判决都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具体适用何种方式,除要根据当事人意愿外,还要看社会效果。如当事人不愿再继续调解,或者经调解没有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时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及时作出判决。院调解原则。

论人民法院调解

文法学院考查课论文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论人民法院调解 专业班级:2014级社会工作 学生姓名:李江涛 学生学号:14083810123 课程名称:调解法学 2017年 6月

论人民法院调解 摘要:调解是一种双方当事人在第三者介入的情况下通过合意解决纠纷的方式,其基本特征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是否进行调解、如何进行调解以及是否接受调解结果都依赖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选择。调解包括民间调解和法院调解两种类型,法院调解是指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发生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自愿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调解的主持者是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和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的合议庭成员。这是人民法院调解的本质特征,它将人民法院调解同其他调解区别开来,凡是由人民法院审判人员或审判员、陪审员组成的合议庭主持的调解才属于人民法院调解。第二,人民法院主持调解是根据自愿与合法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这一特征是人民法院调解与其他类型调解所共有的属性特征。但是,一般说来,人民法院调解中更强调当事人自愿原则和合法原则。第三,在人民法院调解下,经当事人自愿协商达成的协议,必须由人民法院认可并制作调解书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这一特征是人民法院调解与仲裁调解所共有的特征,区别于其他调解。 关键词:法院调解原则方式 一、人民法院调解性质 法院调解,是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对民事纠纷案件和经济纠纷案件进行审理,行使审判权的一种方式,因而是一种诉讼活动。故我们可以称法院调解为“诉讼调解”。除法院调解外,我国各行政部门、仲裁机构及民间、社会组织对那些属于他们解决的各类纠纷也采用调解方式处理。对此,我们可称这类调解为“诉讼外调解”或“非诉讼调解”。这些调解主要有:人民调解、仲裁调解和行政调解三大类。 人民法院调解有别于上述人民调解、仲裁调解和行政调解,后者作为诉讼外调解或非诉讼调解,其性质不同、调解的效力也各不相同。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机构的性质不同。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而非诉讼调解的组织机构只是群众自治组织、行政管理组织或社会组织,

论不方便法院原则在中国的适用

论不方便法院原则在中国的适用 胡海洋 摘要:不方便法院原则是英美法系国家率先采纳的一项拒绝管辖权的基本原则。我国立法虽然没有关于不方便法院原则的规定,但近年来,我国的司法实践却越来越多地采用该原则来解决国际民事管辖权冲突,本文旨在通过对不方便法院原则在中国适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的研究,裨益于我国涉外民商事管辖权的实践。 关键词:不方便法院原则;管辖权冲突;自由裁量权 不方便法院原则是法院在涉外民商事诉讼中依当事人申请决定中止诉讼的一项原则,它是解决国际民商事管辖权冲突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民商事活动日益增加,面对越来越多的国际民商事纠纷,各国都争相扩大本国法院的管辖权,由此引发的国际民商事管辖权的积极冲突使得不方便法院原则在盛行“长臂管辖原则”的英美法系国家率先诞生了。 “不方便法院原则是在涉外民事诉讼中,一国法院根据其国内法或有关国际条约的规定,对跨国民商事案件拥有管辖权,但从当事人与诉因的关系,以及当事人、证人、律师或法院的便利或者花费等角度看,审理该案件是极不方便的,而由其他国家法院审理更为适当,因而拒绝行使管辖权的一项原则。”不方便法院原则最先在苏格兰出现时被称作“不管辖法院”,到了19世纪中期才使用“不方便法院”这一术语。在早期的苏格兰法院,不方便法院原则仅适用于涉外信托、合伙和财产案件,后来又逐步扩展到违反合同的损害赔偿及其他类型的案件中。至20世纪中后期时,不方便法院原则因其广泛的自由裁量性质而逐渐被大多数普通法系国家所采纳,并逐渐形成了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模式,而且近年来,该原则的广泛适用也对一些大陆法系国家的管辖权制度产生了一定影响。 我国作为一个大陆法系国家,在立法中并不存在不方便法院原则这一给予法官极大自由裁量权的判例法原则。但是,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对外交往的日益深入,涉外民商事纠纷在所难免,由此引发的管辖权的冲突也越来越多,面对这样的情况,英美法系的不方便法院原则能否被我国立法及司法采纳用以解决我国国际民商事管辖权冲突问题?笔者在以下的行文中将给以解答。 一、不方便法院原则的起源 不方便法院原则由来已久,关于它的起源学界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不方便法院原则最早起源于苏格兰, 早期的苏格兰法院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主要限于信托、财产和合伙

人民调解的原则

汝溪镇人民调解员培训材料 人民调解的原则 依照《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的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守下列三个基本原则: (一)依法原则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主义道德进行调解。 1 、人民调解组织管理和调解的矛盾纠纷的范围要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2 、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矛盾纠纷要以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作为辨别是非的标准; 3 、达成调解协议的内容要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二)平等自愿原则 人民调解委员会必须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1 、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受理纠纷时,必须基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 2 、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调解纠纷时,必须坚持平等自愿的原则,对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的劝解、说服,不允许采取歧视、强迫、压制的做法; 3 、经调解达成的协议,须经当事人自愿接受。调解协议书的签订必须经当事人同意。

4 、调解协议书要由当事人自觉履行。 (三)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原则 调解不是诉讼的必经程序,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不得因未经调解而拒绝受理。 人民调解工作程序 一、纠纷受理 1、民间纠纷受理的种类 (1)申请受理,即纠纷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要求调解委员会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纠纷。 (2)主动受理,即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群众反映、有关部门或单位的转告、纠纷信息员报告以及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民间纠纷大排查中发现的矛盾纠纷,主动及时登门调解。 (3)移交受理,即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或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矛盾纠纷,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人民法院认为更适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移交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2、民间纠纷受理的原则。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民间纠纷应当遵循便利当事人申请调解、使用调委会调解的原则。应当根据当事人的居住地、纠纷发生地、不动产或主要遗产所在地来确定受理。复杂、疑难和跨地区、跨单位民间

法庭调解制度与完善

法院调解制度与完善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人法院通过规范诉讼调解、打造涉诉纠纷调解室、增设人民调解室、聘请特邀调解员一系列举措,切实完善诉调对接制度,构建“大调解”网络格局,“大调解”铸就“大和谐”。 人民法院采用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不但降低了诉讼成本,而且缓和了社会矛盾,但我国的调解制度在现实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由于调解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的暴露,所以笔者认为,从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我国现行的调解制度尤其是法院调解并不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最有效和最合理的方式。 一、法院调解的概念和原则概述 法院调解,亦称诉讼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民事权益争议自愿、平等地进行协商,以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法院调解的原则有:1、双方当事人自愿原则。就是说必须双方当事人都要自愿的、明确的表示接受调解处理的方式,包括程序意义上的自愿和实体意义上的自愿。2、事实清楚、是非分明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法院必须遵守的原则之一。一个民事案件如果事实不清,权利义务关系不明,法官就有查明事实、分辨是非的义务和责任,绝对不能糊涂结案。3、合法原则。调解协议的内容不能违反法律规定。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它们的一切活动都应该符合法律规定,调解也是

法院的审判活动之一,因此它的合法性必须得到满足。 任何法律都不可能做到法无巨细的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我国这样的成文法国家更是如此,法律的稳定性所带来的法律滞后性愈发明显,因此用原则来规范和指导司法机关的活动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效的。但是,原则性的规定毕竟有它抽象和模糊的一面,就具体的司法工作的操作人员来说,会因为个人的业务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偏差出现谬误,这或许是无可避免的。从整个国家的发展来看,法律所追求的公平公正的精神已成为社会的普遍意识,或者说是人们对法律的一种信仰,基于对法律的信仰必然会推动整个国家的法制现代化进程。 基于对上面罗列的几项原则的考虑,我国法制仍然是处于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之中,所以我们不能忽视任何眼前所出现和发现的法制建设的漏洞,下面笔者就所学的知识和所面临的一些社会现象,从法制建设的角度谈几点看法。 二、调解不一定非要“事实清楚、是非分明” 按照事实清楚、是非分明的原则,在事实尚未查清楚的情况下,即使当事人之间已经达成了调解协议也是不能结案的。在这里,该原则值得商榷:1、它混淆了判决和调解的界限。“调解的含义本身就包括对某些界限不清的事实、责任含糊不究,互谅互让,以达到既解决纠纷又不伤和气的目的”。查清事实、分清是非是判决的前提条件,调解和判决二者手段不同、程序不同、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范围不同,其前提条件也应有所区别。2、不利于提高办案效率,减少诉讼成本。

民事诉讼调解的原则和技巧(完整版)

民事诉讼调解的原则和技巧 民事诉讼调解的原则和技巧 调解,是在第三方的主持下,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依据法律,充分说理、耐心疏导,促使纠纷双方对争议的问题进行平等协商、互相谅解、消除隔阂,帮助他们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调解是在第三方的主持下,通过信息的传递,促使当事人理解沟通,调节心理冲突,转变不正确态度,使双方心理获得平衡,从而达成协议,消除纠纷的活动。调解是法院处理诉讼的一种结案方式,也是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的一种方式,法院以调解促使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制作调解书经纠纷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终结诉讼活动,而调解书和判决书的效力是相同的,均是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法律文书,这也体现了法院最终解决纠纷的原则。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中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审判权,其目的是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制裁民事违法行为,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因此,法院在民事诉讼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依法组织和指挥诉讼的进行,从而使案件得到正确、合法、及时地处理。然而,任何一项诉讼活动都要遵循一定的的规则,民事诉讼中的调解活动也不例外。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原则,合法原则和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调解的原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调解还应当遵循使当事人心理获得平衡的原则。一、自愿原则。在调解中坚持自愿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选择以调解的方式来解决纠纷必须是处于当事人自愿,也就是说,只有在产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都同意的情况下,法院才能主持进行调解活动,如果经调解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法院就应当中止调解程序,用裁判的方式结案,而不得久调不结或是强行调解。第二,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出于双方当事人自愿,不能带任何的强制,不能把审判人员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当事人,迫使其接受调解协议。因为作为人来讲都有一种自主心理,这种心理的特征就是抗拒被影响和被强制,如果自主权遭到侵犯,及时的反映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而在这种逆反心理的作用下就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拒绝接受劝说不愿转变态度,使调解不能达成协议;二是即使在外力的强制下“达成协议”,这个“协议”

人民法院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现状反思——从“六条件说”到“两阶段说”

摘要:人民法院的司法实践表明,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较为混乱,导致诸多问题如产生司法沙文主义的嫌疑、弱化不方便法院原则减少诉累的功能、难以妥善解决平行诉讼与判决不一致。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关于不方便法院原则适用的司法解释误解了不方便法院原则的本质内涵。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的要旨在于,确定平等保护当事人利益并实现个案公正的法院,而非认定审理案件更为方便的法院。在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方面,应以“两阶段说”取代相关司法解释采用的“六条件说”。这既有助于回归不方便法院原则的本质内涵,又有助于解决“六条件说”产生的多重弊端。 关键词:不方便法院原则方便的法院公正的法院六条件说两阶段说 作为解决国际私法上平行诉讼问题的一种方法,不方便法院原则在减轻受案法院的诉累、实现诉讼的公正和效率、避免相互冲突判决的产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正因如此,虽然不方便法院原则主要发展和丰富于普通法系国家,但是包括日本、德国、加拿大魁北克省在内的一些成文法系国家和地区在立法或司法实践中也接受了该原则。这种发展趋势表明,不方便法院原则在协调不同国家和地区管辖权冲突方面的功能得到了相当广泛的认可。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早在20世纪90年代即曾以不方便法院原则为据拒绝管辖案件。《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实务问题解答(一)》第7条也曾就如何理解和掌握不方便法院原则提出指导意见。为进一步提炼司法实践中的相关经验,明确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于2005年12月26日颁布的《第二次全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以下简称《工作会议纪要》)第11条就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规定了7个条件。2014年,在沿袭《工作会议纪要》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532条首次在司法解释层面对人民法院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规定了六个条件(以下简称“六条件”)。从内容上看,《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大体沿袭了《工作会议纪要》的规定。从《工作会议纪要》第11条及《民事诉讼法司法解

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司法考试民事法辅导: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一、基本原则 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起指导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则,对立法和司法均有指导意义。 (一)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这是《民事诉讼法》第8条规定的原则。 学习这一基本原则,应当掌握其含义。其含义是: 1.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诉讼权利和义务对等,不受其社会地位,以及是原告还是被告的影响。 2.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能够平等地行使其诉讼权利。 (二)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这是《民事诉讼法》第5条规定的原则。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5条的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我国人民法院进行诉讼,与中国当事人有同等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即中国法给在中国人民法院进行民事诉讼的外国当事人以国民待遇。但是,如果外国法院对在外国法院进行民事诉讼的中国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加以限制,诉讼义务予以增加的话,中国人民法院采取对等的做法。即你怎么限制我,我也怎么限制你。 同等原则是目的,对等原则是手段,是为了通过限制而取消限制。 (三)法院调解原则 这是《民事诉讼法》第9条规定的原则。 学习这一基本原则,应当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1.法院调解原则的含义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9条的规定,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调解原则有两个含义: 第一,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与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 第二,如果调解不成,应当及时判决。 2.司法实践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法院调解应当贯彻自愿与合法原则,既不能强迫调解,也不能违法调解。

第二,法院调解并不是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 第三,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产程序和执行程序中不存在法院调解。 (四)辩论原则 这是《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的原则。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条的规定,辩论是民事诉讼当事人依法享有的一项诉讼权利。学习辩论原则,应当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1.辩论的内容可以是实体上的,也可以是程序上的,还可以是适用法律上的。 2.辩论的方法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 3.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给当事人提供辩论的机会和条件。 4.一切证据材料,都要经过当事人的辩论和质证。否则,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五)处分原则 这是《民事诉讼法》第13条规定的原则。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3条的规定,处分权是当事人依法享有的一项诉讼权利。学习处分原则,应当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1.当事人行使处分权处置的权利,既可以是实体权利,也可以是诉讼权利。而且,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对实体权利的处分,是通过对诉讼权利的处分来实现的。 2.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享有处分权,法院享有审判权。处分权和审判权的关系是:处分权制约审判权,审判权监督处分权。 3.处分原则贯穿民事诉讼的全过程,具体体现是: (1)民事纠纷发生后,是否起诉,以及在什么范围内起诉,由当事人自行决定; (2)诉讼程序开始后,原告可以变更或者放弃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也可以对原告提出反诉; (3)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也可以请求法院调解; (4)一审判决后,可以提起上诉; (5)裁判生效后,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6)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可以撤回起诉、撤回上诉、撤回执行申请。

法院调解和当事人和解

第九章法院调解与当事人和解 第一节法院调解概述 一、法院调解的概念与特征 法院调解,又称为诉讼中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就民事权益争议自愿、平等地进行协商,以达成协议,就解决纠纷的活动。 法院调解既是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贯彻调解原则所进行的一项诉讼活动,又是法院行使审判权,解决民事纠纷和经济纠纷,结束诉讼程序的一种方式。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经济案件时,凡是为了调解结案这一目的而对当事人进行的,包括思想教育在内的一切调停工作,不论当事人之间是否达成协议,调解是否成立,都属于法院调解。 与诉讼外调解相比,法院调解有以下特征: 1、它是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依法进行的。在整个调解过程中,审判人员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调解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进行。 2、法院调解贯穿于民事审判程序的全过程。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和经济纠纷案件时,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能够调解的,随时都可以进行调解。 3、法院调解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方式之一。凡是经过法院调解达成协议的,一般由法院审查认可制作调解书,调解书送达后,即产生与生效判决相同的法律效力。 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院调解 虽然像我国这样的完全与审判过程融为一体的法院调解在其他国家很难找到,但是,在法院主持下,促成当事人达成协议为目的的纠纷解决程序却是常见的。 1、日本的民事调停。在日本有专门的民事调停法对民事调停做出规定。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可以向法院申请调停,调停在法院的调停室进行。在诉讼进行中,当事人也可以申请调停,法院认为有必要的,课停止民事诉讼程序,交给调停机关调停。

2、台湾的诉前调解。台湾的法院调解发生在起诉前,其目的是通过调解解决纠纷,把案件从诉讼中排除出去,因此虽然规定在民事诉讼法中,但是许多学者仍将其看作“非讼行为”。它的调解有强制调解和任意调解之分。 3、美国的“附设在法院的调停”(mediation)。这种调停是美国“替代诉讼纠纷解决程序”中的一种。由双方从调停人员名册中各指定1名调停员,再由此2人选出或由法院指定的1名调停员组成的调停委员会主持调停。调停员一般由律师担任。如果一方拒绝调停,案件就转入法院审理。 纵观这些调解程序,我们可以发现其与我国调解制度的区别是,它们都是独立运作于法院审判程序之外的。 第二节法院调解的原则 法院调解原则是指法院和当事人再法院调解过程中,应当共同遵守的原则。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调解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双方当事人自愿原则 自愿原则是法院调解的重要原则。《民事诉讼法》第8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进行调解。第88条规定,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由此看出,自愿原则不仅包括了程序意义上的自愿,还包括实体意义上的自愿。前者指用调解的方式结案,应出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或取得双方的同意,法院不得强制进行。后者是指调解达成的协议,必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志的表示,不带勉强成分。这是它于民事判决的主要区别之处。 二、事实清楚、是非分明的原则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85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必须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法院调解必须遵守的原则之一。查明案件事实是分清当事人之间是非责任的前提,也是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做好调解工作,正确解决纠纷的基础和依据。 三、合法原则 《民事诉讼法》第88条规定,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法院

法院调解原则与程序

法院调解原则与程序 一、法院调解的原则 所谓法院调解的原则,是指在进行调解活动和达成调解协议的过程中,审判人员和当事人应当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调解应当遵守以下两个原则: (一)自愿原则 自愿原则,是指进行调解工作和达成调解协议都必须以双方当事人完全自愿为前提,不能强迫。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 在程序上的自愿。即用调解的方式解决民事纠纷,要双方当事人自愿。《民事诉讼法》第8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进行调解。最高法院《民诉法适用意见》第92条也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坚持不愿调解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 2. 在实体上的自愿。即是否达成调解协议和达成什么样的调解协议必须体现当事人的真实意愿。《民事诉讼法》第88条规定:“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能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是当事人对自己权利自由处分的体现,是当事人之间民主协商的结果,必须充分反映当事人的意愿。审判人员可以根据法律政策对当事人进行引导,向当事人提出调解的建议,但是,不能将自己对案件的处理意见强加给当事人。 (二)合法原则 合法原则,是指人民法院主持的调解活动和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合法原则要求:第一,调解活动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第二,当事人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内容,不得违背国家政策、法律的规定,不能损害国家、集体和其他公共利益。在理解合法原则时,应当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要正确处理自愿与合法的关系。调解必须当事人自愿,但当事人自愿的,不等于都合法。第二,对调解协议合法性的要求与判决合法性的要求程度不同。法院调解不仅仅是法院运用审判权解决民事纠纷,同时,也是法院行使审判权和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结合。当事人可以在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情况下,对自

民事诉讼法院调解制度的概念是什么

民事诉讼法院调解制度的概念是什 么 民事诉讼法院调解制度的概念就是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发生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自愿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主要还是在工作人员的主持下,引导当事人用相对和平的方法来解决纠纷,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民事纠纷都适用于调解制度。 一、民事诉讼法院调解制度的概念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又称法院调解,是指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发生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自愿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 法院调解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对当事人进行法制教育思想疏导工作的活动;二是指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在办案过程中,主持和引导当事人用平等协商

的办法解决纠纷,达成协议,终结诉讼的一种方式。法院调解制度是建立在当事人处分权基础上的,是当事人行使处分权和法院行使审判权相结合的产物。 二、法院调解制度的基本原则 法院调解应当遵守以下三条原则:即自愿原则,查明事实﹑分清事非原则﹑合法原则。 自愿原则。《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八条规定:“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当事人自愿原则应当包括程序意义上的自愿和实体意义上的自愿。前者是指当事人主动向人民法院申请用调解方式解决他们的纠纷,或者同意人民法院为他们做调解工作解决纠纷。后者是指当事人双方经人民法院调解达成的协议,必须是互谅互让,自愿协商的结果。 这三条原则对法院的调解活动都具有指导作用,但这三条原则并非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中间居核心位置的是自愿原则。《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当事人自愿,不得强迫”,即程序意义上的自愿和实体意义上的自愿,从审判实践来看,法院调解达成的协议,基本上有两种情况,一定是实现了当事人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二是当事人一方放弃或减少某些诉讼请求,或者对方在实体权利上作某些让步,但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必须是当事人双方自愿的结果,是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而不是审判人员强迫﹑压服的结果。事实清楚,分清是非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