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的冲突及解决方法

论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的冲突及解决方法

论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的冲突及解决方法

摘要:随着国际民事交往的频繁和经济的发展,国际民事诉讼争议日益增多。

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的冲突由于各国国内不同的涉外民事诉讼法律而经常出现管

辖权冲突的情况,本文在归纳了国际民事案件有关管辖权冲突的类型以及一些国

家比较典型解决的方法,又总结了中国在解决涉外民事案件管辖权冲突时的做法

以及实践中的具体操作。

关键词:管辖权平行诉讼不方便法院原则

引言:在国际民事诉讼中,管辖权的问题至关重要。一方面,国际民事诉讼管

辖权体现了国家主权原则,因此有关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立法和实践相差千里;另一方面,明确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归属管辖关系到诉讼程序的开始,关系到

实体法律的选择直至争议的解决;再一方面,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也关系到判决

的域外承认与执行。

一、国际民事案件的管辖权的冲突

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冲突是指在国际民事诉讼中,与某一国际民商事案件相

关联的所有国家或都主张管辖权或者都拒绝管辖的情况,前者称为管辖权的积极

冲突,后者称为管辖权的消极冲突。

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冲突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一事两诉或平行诉讼

一事两诉、一事再理、平行诉讼、重叠诉讼或重复诉讼、未决诉讼等现象都

是国际民商事诉讼管辖权积极冲突的表现方式,这种冲突方式也是管辖权积极冲

突形式中最常见的一种,这种形式的特点就是有关国家的法院对同一事实的案件

都具有管辖权,而且,也不排斥其他国家法院的管辖。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一是有关国家关于管辖权的立法和实践相同,二是有关国家承认平行管辖和协议

管辖。

一事两诉可以表现为下列两种类型:

1.重复诉讼(repetitive suits),或称为相同原告诉讼、原被告共同型诉讼,

即同一纠纷当事人中的一方始终作为原告在两个以上国家的法院针对同一被告提

起诉讼。一般而言,重复诉讼的起因可以归结为原告追求私人利益的追打限度保护,其目的不过是寻求对自己最有利判决。

2.对抗诉讼(reactive suits),也称为相反当事人诉讼、原被告逆转型诉讼,即

同一纠纷当事人中的一方作为原告在甲国以对方当事人为被告提起诉讼,而对方

当事人同时作为原告在乙国以甲国诉讼中的原告为被告提起诉讼,而对方当事人

同时作为原告在乙国以甲国诉讼中的原告为被告提起诉讼,也就是原告、被告的

地位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法院中的地位发生逆转。

因此,平行诉讼的主要动因在于当事人的利益驱动,从保护当事人合法利益

的角度,平行诉讼是可取的,但是也有给国家的司法资源造成浪费,增加司法机

关的负担;就当事人而言,不仅表现为诉讼费用的增加,还要面临各国判决的相

互矛盾和冲突,无法成就有利判决的域外承认和执行等。

(二)诉讼无门

相对于国际民事管辖权的积极冲突,现实中也大量存在诉讼无门的情况,即

与某一国际民商事争议相联系的各国都不主张对该案件行使管辖权,致使当事人

欲诉无门,无法获得司法救济。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消极冲突的原因主要是立法

上的空缺,换句话说,就是成文法系各国对某一国际民事纠纷没有确定的而依据,

而英美国家的“自由裁量”司法也否定对某一国际民事案件的受理。

二、对管辖权冲突的解决方法

(一)对于积极冲突的解决

对于管辖权积极冲突中的平行诉讼,各国针对平行诉讼的解决方法大体采用“一事不两诉的原则”来应对。具体做法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停止本国法院的诉讼,英美国家称之为未决诉讼中止令方式,二是停止或限制外国诉讼,英美国家也称

之为禁诉命令方式。采用未决诉讼中止令方式的法院则最终将中止或停止本国法

院的诉讼而继续外国法院的诉讼;禁诉令方式则相反。

1.美国的实践

一般情况下,美国法院以平行诉讼的先后顺序作为采用中止令方式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只有当外国诉讼先于美国诉讼开始时,美国法院才会颁布未决诉

讼中止令;但是,例外情况下,美国法院也可以对诉讼在先的本国诉讼实施中止

令制度以支持外国诉讼。

未决诉讼中止令的实施更多的依赖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考虑的因素主要有:(1)国际礼让原则;(2)替代法院(外国法院)实施救济的充分性;(3)司

法效率的促进;(4)内外国诉讼中当事人及争议事项的一致性;(5)替代法院(外国法院)及时处理争议的可能性;(6)当事人、律师以及证人的方便程度;(7)中止诉讼可能产生的歧视等。

美国司法实践在下列情况下发布禁诉令:(1)在预期的美国诉讼中占有优势的一方当事人可以要求发布禁诉令,以阻止处于劣势的对方当事人在外国法国法

院就同一争议事项再行起诉;(2)美国法院诉讼的一方当事人为阻止对方当事

人在外国法院进行有关同一争议的未决诉讼或预期诉讼而要求发布禁诉令;(3)如果在两国法院提出相关但不相同的诉讼请求,一方当事人为了将诉讼合并在他

选择的法院进行,可要求发布禁诉令;(4)法院可发布反禁诉令,以阻止一方

当事人为反对在本院进行的诉讼而在外国法院取得一项禁诉令。

2.英国的实践

在英国,未决诉讼令的实施也有赖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考虑的因素有:(1)原告是否可在另一国法院获得充分救济;(2)中止诉讼是否可缓和重复诉讼;(3)是否可防止对被告的羞辱;(4)被告能够以事实证明确有烦扰,继续进行

两个诉讼是压抑或令人难堪的;(5)平行诉讼中的一个诉讼已对当事人之间的

争议具有一定影响力等。

作为1968年《布鲁塞尔公约》和《卢迦诺公约》的成员国,当平行诉讼发生在该公约成员国之间时,英国法院只能援引公约第21条规定,以各国法院受诉

时间的前后顺序来确定管辖法院。

(二)对于消极冲突的解决

协议管辖可以在争议发生之前或争议发生之后达成,它的效力之一就是创设

法院的管辖权,使得原本无管辖权的法院可以由此协议而获得管辖权限;效力之二,可以排除法院管辖权,使得具有管辖权的法院丧失管辖权。协议管辖的两个

效力是两个矛盾的关系,如果各国都肯定协议管辖的排除效力,那么协议管辖的

效力一和效力二同时产生作用,即使本无管辖权的法院获得管辖权而原本享有管

辖权的法院丧失管辖权,其理想的结果就是不会存在管辖权的争夺和冲突。

1968年《布鲁塞尔公约》和1988年《卢迦诺公约》都肯定了协议管辖,该

公约关于协议管辖的条纹只有第17条和第18条,其中第17条专门地规定了协

议管辖的形式和效力,并又涉及公约其他条文;第18条规定了默示协议管辖:

(1)协议管辖事项的限制:按照公约第一条规定,协议管辖不适用于:a.自

然人的身份或能力,夫妻财产制遗嘱或继承;b.破产、清偿协议及其他类似程序;

c.社会保障;

d.仲裁。

(2)管辖协议形式的限制:要求书面协议或有书面证明的口头协议;或以双方当事人业已确立的形式作成;或在国际贸易或商务中,以双方意识到的或应当

意识到的惯常形式作成;此类交易或商务中,这种惯常形式为这种特定交易或商

务合同的当事人所熟知或一贯遵守。

(3)管辖协议不得违反缔约国法院专属管辖权的规定。

三、中国处理涉外民事案件管辖权的实践

(一)中国处理涉外民事案件管辖权冲突的几种方式:

1.平行诉讼

我国立法中对平行诉讼没有作出规定,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

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06 条肯定了“对抗诉讼”的存在,而《第二次全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第10 条全面肯定了“平行诉讼”,且措辞较为灵活,即“我国法院和外国法院都享有管辖权的涉外商事纠纷案件,一方当事人向外国法院起诉且被受理后又就同一争议向我国法院提起诉讼,或者对

方当事人就同一争议向我国法院提起诉讼的,外国法院是否已经受理案件或者作

出判决,不影响我国法院行使管辖权,但是否受理,由我国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

况决定。外国法院判决已经被我国法院承认和执行的,人民法院不应受理。我国

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办理。”因此,在平行诉讼造成管辖权冲突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在强调国家主权的同时,应适当地采用“一事不再理”原则,承认外国法院的诉讼效力,并考虑到有利于判决的执行等因

素。

具体言之,对于“对抗诉讼”,人民法院经司法审查后,一般应予受理,且不

得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的判决。对于“重复诉讼”,应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对

于当事人已在外国法院起诉而正在进行中的案件,再到我国法院起诉的,应按“一事不再理”原则不予受理。对于当事人在外国法院起诉后获得胜诉,但判决在该国得不到执行,再就同案向我国法院起诉的,不宜按“一事不再理”原则处理,而应

当允许当事人再行起诉。

2.不方便法院原则

我国在立法上没有规定不方便法院原则,司法解释也不曾明确。但在司法实

践中,已有这方面的案例,例如,赵碧琰确认产权案。该案为一起国际财产诈骗

侵权案,涉讼的财产位于日本,主要诈骗人也在日本,而原告在中国,有些证据

和证人也在中国,某些诈骗人还在中国被捕。但是对于该案件的管辖,中国法院

并没有“争夺”,而是认为,从传讯证人、搜集证据等方面看,日本法院受理对当

事人更为方便,因而不予受理。因此,为了恰当地保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并提

高司法效率,最高人民法院可通过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不方便法院原则。《第二次

全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第11 条“我国法院在审理涉外商事纠纷案

件过程中,如发现案件存在不方便管辖的因素,可以根据“不方便法院原则”裁定

驳回原告的起诉。“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应符合下列条件:(1)被告提出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的请求,或者提出管辖异议而受诉法院认为可以考虑适用“不方便

法院原则”;(2)受理案件的我国法院对案件享有管辖权;(3)当事人之间不存在选

择我国法院管辖的协议;(4)案件不属于我国法院专属管辖;(5)案件不涉及我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利益;(6)案件争议发生的主要事实不在我国境内且不适

用我国法律,我国法院若受理案件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存在重大困难;(7)外国法院对案件享有管辖权且审理该案件更加方便。”已对此作了肯定。当然,“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应符合以下条件:被告提出请求或者提出管辖异议而受案。

法院认为可以考虑适用该原则;受案的我国法院对案件享有管辖权;当事人之间不存在选择我国法院管辖的协议;案件不属于我国法院专属管辖;案件不涉及我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利益;案件争议发生的主要事实不在我国且不适用我国法律,我国法院若受案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存在重大困难;外国法院对案件享有管辖权且审理该案件更为方便。

3.适当地建立必要管辖权

有关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的消极冲突,我国应适当地建立必要管辖权。虽然我国在立法上没有明确建立必要管辖权,但是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3 条和第14 条分别有如下规定:“在国内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如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须由婚姻缔结地法院管辖为由不予受理,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的,由婚姻缔结地或一方在国内的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在国外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如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须由国籍所属国法院管辖为由不予受理,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的,由一方原住所地或在国内的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可以看出,我国在该条司法解释中采用了必要管辖权的原则,保护了我国公民的权益,又避免了消极冲突。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国应该考虑夸大必要管辖权的涵盖范围,不仅限于离婚领域,更多地适用于民商事其他的领域。

参考文献

1、李浩培著:《国际民事程序法概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2、邓正来著:《美国现代国际私法流派》,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

3、李旺主编:《涉外民商事案件管辖权制度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版。

4、杜焕芳著:《国际民商事司法与行政合作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刘力著:《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6、徐宏著:《国际民事司法协助》,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简介:刘莹,女(1983-),江苏盱眙人,安徽大学法学院08级国际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徐卉著:《涉外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冲突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刘力著:《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153页。

刘力著《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258-259页。

参见杜焕芳《涉外民商事管辖权冲突的解决》,载《人民法院报》2006年12月12日第006版。

赵相林著:《国际私法教学案例评析》,中信出版社2006年版,第232页。

参见章尚锦《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制度研究》,载《北京政法职业学院》,2004年第3期。

简析国际民事诉讼中的不方便法院原则1

简析国际民事诉讼中的不方便法院原则 曹玏 一、不方便法院原则的起源 “不方便法院原则”起源于17世纪的苏格兰,最初被称为“非管辖法院”,它通常是适用于缺乏管辖权,或虽管辖权很明确,但因当事人不是苏格兰居民,致使在苏格兰法院的诉讼不方便等情况。当时苏格兰法院是把上述原则作为一个其本身的权力或管辖权问题来处理的,并没有意识到案件在法院审理的便利问题,以及哪一法院是适当的替代法院的自由裁量问题。苏格兰法院适用“无管辖权法院”原则是在19世纪初才开始。19世纪中期,在苏格兰诉讼中已认识到这一问题涉及案件实质,并开始讨论“不方便法院”这一概念。19世纪后期,苏格兰法院将“无管辖权法院”替换为“不方便法院”,并且认为它只是自由裁量权问题,而非管辖权问题。总的来说,不方便法院原则萌芽于17世纪(有名无实时期),完善于19世纪(有名有实时期)。 苏格兰人创立不方便法院说的目的在于减少以扣押财产作为行使管辖权的依据而引起的损害 或麻烦。例如,威廉姆斯诉东西铁路公司案的判决便以不方便法院原则否定了基于财产的扣押而取得的管辖权。该案是在英格兰铁道路口发生的交通事故,事故中死者的家属(居住在苏格兰)在法院提起了损害赔偿诉讼,被告是英格兰法人。虽然通过对被告财产的扣押而确立了管辖权,但是,被告以不方便法院原则为依据,要求法院判定苏格兰法院不行使管辖权。苏格兰法院接受了被告的请求,法院认为:事故发生在英格兰,证人在英格兰,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的准据法为英格兰法律,原告虽然居住在苏格兰,但是,根据原告就被告原则,本案合适的法院应该是英格兰法院。 英格兰最初拒绝接受不方便法院制度,原因是当时的英格兰自恃经济实力强大,在司法制度上奉行管辖权的霸权主义,同时因为在英格兰诉讼将给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所以英格兰的法院很少放弃管辖权或者中止诉讼。 英格兰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开始接受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判例是在1906年的Logau v.Bank of Scotland案。在这一阶段,英格兰上诉法院采用的是“方便法院”理论。所谓“方便法院”理论是指通常某个法院为不适当法院而在特殊情况下却为合适法院。它与不方便法院原则有以下区别:(1)不方便法院原则中所抗辩的法院通常为合适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为不适当的;(2)方便法院是指通常

国际诉讼管辖权的确定

试析国际平行诉讼管辖权冲突的协调 国际平行管辖冲突是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冲突中最突出的问题。本文拟从国际民事管辖权冲突的成因、分类及协调国际管辖冲突的有关原则等方面针对国际平行管辖冲突试加分析,以期对完善我国的有关立法和实践有所补益。 一、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冲突发生的原因及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制度的分类 (一)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冲突发生的原因 国际民事管辖权是指一国依国际条约和国内法规定所确定的受理涉外民事案件的权限范围和特定民事案件行使审判权的资格。这里所指的国际条约包括专门规定国际民事管辖权的双边条约或多边国际条约以及其他国际条约中的民事管辖条款;国内立法是指各国国内立法中对涉外民事管辖权的规定。 各国有关立法的差异是国际民事管辖权产生的最主要原因。迄今为止国际上还没有一套世界各国都能普遍接受和遵照的国际条约来规范各国法院对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的行使,即使在某些国家之间达成了双边的或多边的条约以规范国际民事案件的管辖,但由于这类条约数量的有限性和适用范围的有限性,并不能构成普遍意义的国际法规范。目前获得普遍承认的唯一准则就是外国国家、外国国家元首及外交代表的司法豁免,除此外一般都是各国根据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利益,从有利于自己国家和国民的角度出发,依照本国的法制原则和法制概念来规范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问题,从而也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制度,一旦发生国际民事案件,各有关国家的法院就会依照其国内法中有关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的规定来确定对该案是否有管辖权,这样势必造成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的冲突。 从具体案件来讲,因各国的有关立法和各国法院的司法实践对内国法院行使国际民事管辖权所依据的法律事实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差异,也是导致国际冲突的原因之一。如有许多国家都规定在有关自然人的国际民事案件管辖中作为被告的自然人的住所地法院具有管辖权,但各国法院依照其国内法所确定的住所地并不完全一致。再如有些需依国籍来确定管辖的诉讼,由于各国对国籍取得的规定各各不一,更是难以在此类国际诉讼中求得管辖的一致,单

民事诉讼管辖权研究论文

民事诉讼管辖权研究论文话题:民事诉讼管辖权研究论文 正文: 一、概述 民事诉讼管辖权研究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秩序的日益稳定,民事诉讼案件数量不断增加,诉讼环节中的管辖权争议也随之不断出现。因此,对民事诉讼管辖权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民事诉讼管辖权的定义 所谓民事诉讼管辖权,指的是法院在处理民事诉讼案件时依法取得权力,对具体的案件进行处理的权力和职责。其中,管辖权包括审判权、执行权等多个方面,但是审判权一般被认为是管辖权中最重要的方面。 三、影响民事诉讼管辖权的因素 1、案件类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不同类型的案件应当由不同级别的法院进行审理,如亲属关系、合同纠纷、侵权责任等不同性质的案件,需要由基层法院、中级法院、高级法院等不同级别的法院进行审理。

2、案件金额 案件金额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法院的管辖权,不同金额的案件需要由不同级别的法院进行审理。比如,小额诉讼需要由基层法院进行审理,金额较大的民事案件需要由中级法院或高级法院进行审理。 3、案件地域 案件地域是影响民事诉讼管辖权的重要因素。按照法律规定,案件由哪个地方法院管辖,需要根据案件人民法院所在地、当事人所在地、合同履行地、侵权发生地等多种地域因素综合考虑。 4、当事人 当事人是影响民事诉讼管辖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外国当事人、未成年人、独立民事行为能力人等,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根据其身份情况进行不同的审判。 四、关于民事诉讼管辖权问题的研究 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的民事诉讼管辖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在此基础上,相关专家学者对民事诉讼管辖权的问题进行了不同的研究。 1、理论框架研究 民事诉讼管辖权问题的研究,先要确定其理论框架,建立合理的指导思想。在这方面,研究者深入分析了审判权、管辖权和庭审程序等法律概念,准确掌握了全面各个方面的法律本质,以此为基础,搭建了适应我国法律共性的理论体系。

内地与香港的法律冲突

前言 内地与香港的管辖权冲突是内地与香港的法律冲突当中的最重要的一方面。随着内地与香港民商事往的日益频繁且不断的加深,再加上两地适用法律的不同,内地与香港之间对于管辖权的法律冲突越来越多。由于管辖权冲突的问题,使当事人的利益在受到损害时,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维护不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两地法制局面的稳定,所以两地应该尽快提出解 决之道才是上上之选。文章从参考各种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两地管 辖权冲突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此种冲突的方法,希望对两地的 管辖权冲突的解决有所帮助。 本论 目前,我国关于解决内地与香港的管辖权的冲突的研究较多,通过对各种 文献的研究,发现对解决内地与香港的管辖权冲突的各种研究还是很多,各个 作者的研究方向也不相同,文章各具特色: 第一,从管辖权冲突的定义、表现形式上来讲。 赵生祥和陶林主编的《国际私法》一书中指出,管辖权冲突是指在国际民 事诉讼中,与涉外民事案件相关联的所有国家或者都主张管辖权或者都拒绝管 辖权的情况,前者称为管辖权的积极冲突,后者称为管辖权的消极冲突。 第二,从介绍内地与香港的管辖权冲突的特征上讲。 赵生祥和陶林主编的《国际私法》一书中指出:管辖权冲突是司法管辖权 上的冲突,它是国与国之间对国际民事案件行使管辖权的一种分配性规则,它 的渊源具有双重性等特征。 在于欣的《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民事管辖权法律冲突与协调初探》认为, 内地与香港地区的民事管辖权法律冲突不同于纯粹的国际民事管辖权冲突,它 既有国际性也有国内性。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民事案件管辖权冲突,它的解 决方法和原则也不尽相同。 第三,从对管辖权冲突产生的原因上讲。 赵生祥和陶林主编的《国际私法》一书中指出,造成管辖权冲突的原因是 多方面,造成管辖权积极冲突的原因有:①属地管辖和属人管辖的冲突,②平 行管辖与专属管辖的冲突,③“一事两诉”在诉讼中的经常发生,④择地行诉;而造成管辖权的消极冲突是因为各个国家都不行使管辖权。而我们知道产生管 辖权的积极冲突最主要是由平行诉讼引起的。

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冲突简答

一、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冲突: (一)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冲突的含义:指在涉外民事关系中,由于所涉相关国家法律规定的不同而又都要求适用于该涉外民事关系所产生的法律适用上的冲突。 (二)产生原因: 1、涉外民事关系的大量产生 2、各国法律(对同一问题的)规定不同 3、内国法域内效力与外国法域外效力的冲突 4、对外国法律域外效力的承认 二、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与调整方法 国际私法是以间接调整方法和直接调整方法相结合来调整国际民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是涉外民事关系,又称国际民事关系,指在民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权利义务据以产生的法律事实等因素中至少有一个为外国因素(或与外国有关)的民事关系。 2、涉外民事关系的调整方法: (一)冲突法调整(间接调整):指在有关的国内法或国际法中只规定某类民商事关系受何种法律调整或支配,而不直接规定当事人之间具体的实体权利义务内容的一种调整方法。 1、冲突法调整的重要性(国际私法的特有方法) 2、冲突法调整的局限性(明确性、预见性不足) (二)实体法调整(直接调整):指直接规定了国际民商事关系当事人之间具体的实体权利义务内容的一种调整方法。 1、实体法调整的优点(明确、直接) 2、实体法调整的缺点(内容窄、数量少) (三)两种调整方法的关系互为补充、相互结合,共同调整。 三、冲突规范类型有哪些及其立法选择原因 冲突规范是国内法或国际条约规定的,指明某一涉外民事关系应适用何种法律的规范。 1、单边冲突规范单边冲突规范是指它的系属直接指出应适用内国法或者外国法的冲突规范。

2、双边冲突规范该类冲突规范的系属不直接规定某类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应适用内国法还是外国法,而是抽象的规定一个待推定的连结点,根据涉外民事关系中连结点的所在,确定该民事关系应适用何国的法律。 3、重叠适用的冲突规范它是指其系属中规定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结点同时指向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法律,来确定涉外民事关系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4、选择适用的冲突规范它是指其系属中规定的多个连结点同时指向两个或两个以上可适用于某类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法律实施者或者当事人可从中选择一个调整该涉外民事关系。 立法选择原因: 1.如果国家认为对某些国际民商事关系特别需要依本国法处理,就可采用单边冲突规范。 2.如果国家要对某些国际民商事关系从严掌握,可采用重叠适用的冲突规范,而且常要求重叠适用法院地法 3.如果国家认为某些国际民商事关系可以从宽掌握,便可采用双边冲突规范或选择适用的冲突规范 四、公共秩序保留的含义及其立法方式: 指法院在依内国冲突规范本应适用外国法作为准据法,如其适用(或其内容本身)将与法院国的重大利益、道德准则、法律原则相抵触而排除其适用的一种保留制度。 立法方式:1、直接限制的立法方式。即在有关法律中规定,如果适用外国法将违反内国的公共秩序,则外国法不予适用。 2、间接限制的立法方式。即在有关法律中规定内国某些法律具有绝对的普遍效力,从而间接地排除有关外国法在内国适用的可能。 3、合并限制的立法方式。即在内国法律规定中同时采用直接限制和间接限制两种立法方式。 五、法律规避的含义及其构成要件 (一)概念又称法律欺诈,是指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为了实现利己的目的,故意制造或改变某种连结点的客观事实,以避开本应适用的对其不利的法律,从而使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得以适用的一种逃法或脱法行为。 (二)法律规避的构成要件 1、从主观上讲,当事人规避某法律必须是出于故意,亦即当事人有规避适用某法律的意图 2、从行为主体上讲,法律规避必须是当事人自己的行为造成的。

2012年司法考试国际法:管辖权的冲突和解决

由于各国适用的管辖权原则和规则不同,导致国家在主张和行使管辖权方面的重叠或对立。有时对一个事件会出现多个国家管辖权主张并立的情况。这种冲突不仅会在上述几种不同类型的管辖权交叉时存在,而且由于某些行为本身的复杂性,同一种类型的管辖权主张也常常出现重叠问题。如同一行为人在不同行为地或结果发生地的持续行为,导致属地管辖权主张的冲突。 对于管辖权冲突的解决,由于管辖权是国家主权的直接体现,而且其本身也非常复杂,涉及国内法的许多层面,因此,尚没有形成解决或协调管辖权冲突的全面统一的国际法规则或制度。在国家实践中,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1.国内立法中采用多种管辖权相互配合,尽量减少冲突的可能,增加处理冲突的灵活性;同时,比较结合其他国家有关法律,制定不同范围的法律冲突适用规则,包括管辖权冲突时的适用规则。 2.通过多边国际公约划定缔约国之间某些管辖权或协调管辖权冲突,包括确立有关国家的专属管辖权(如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97条对公海碰船管辖的有关规定),或规定管辖权的优先顺序(如1933年《美洲国家间引渡条约》第7条规定引渡时有管辖权国家的优先权顺序),或协调有关管辖权规则(如1968年《国际民商事案件管辖权及判决执行的公约》)。但是,这些公约都是就某一事项或范围的某种管辖权进行规定,而且有些公约也没有得到广泛参加。迄今,还没有全面普遍地规范和解决一切管辖权事项的国际条约。 3.通过有关国家间的协商调整。大量的双边条约,在缔约国之间就某个事项的管辖权作出协调规定(如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意大利共和国关于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第22条),包括国家管辖权冲突出现后通过外交及其他途径的解决。

争端解决机制间的管辖权冲突及协调:以NAFTA为例

论区域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管辖权的冲突及协调 ——以NAFTA为例 王春婕 摘要:区域与多边协定的并行实践引发了区域与WTO争端解决机制之间的管辖权冲突问题,而区域“管辖权选择条款”因其效力的单向性无法从根本上化解这一矛盾,为此,应当寻求一种区域与多边之间的双向协调机制,通过借鉴国际民商事案件管辖权冲突处理原则自限管辖权、借助解释工具软化WTO管辖规则的硬直性、运用司法包容策略消解矛盾裁决等可能路径解决或缓和两个机制间管辖权的冲突。 关键词:争端解决机制、管辖权冲突、管辖权协调 在多边组织和区域安排并行存在的情况下,国际法律关系不再是单一层面的法律关系,而是具有了“重叠性”,这种重叠性首先表现为成员身份的“双重性”,如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不仅是NAFTA的缔约方,同时也是WTO成员;其次还表现为区域与多边法律调整对象及法律渊源的交叉与关联。由于对这种“重叠性”尚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区域与WTO 之间的管辖权冲突在所难免,其直接表现即是平行诉讼。目前,在NAFTA缔约方之间发生的一些争端已经被争端当事方同时或先后提交NAFTA和WTO争端解决机制,于是,无论是NAFTA还是WTO专家组均无法回避以下一连串的拷问:在案件提交NAFTA后,WTO 能否再受理此案;在WTO做出最终裁决后,NAFTA是否有权继续审理此案;假设案件在提交WTO后再提交NAFTA,NAFTA是否应该受理此案;如果NAFTA先行做出裁决,WTO 是否有权继续审理此案?可见,从理论层面探究机制间管辖权冲突之成因,从制度和实践层面寻求解决或缓和之策略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一、区域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管辖权的冲突及其成因 在国际民商事诉讼领域中,管辖权冲突包括积极冲突与消极冲突,是指各国根据其国际民事管辖权制度中所确立的原则或规则对同一涉外民商事案件均主张管辖或均拒绝管辖的现象。[1]类似地,在区域与WTO法领域也存在管辖权冲突情形,目前的案例均表现为管辖权积极冲突的情形,即对同一案件区域和WTO两个机制都享有并行使管辖权。如“加拿大软木案”①“墨西哥高果糖玉米糖桨反倾销案①”等。争端方之所以能够频繁地向区域与 ①两国间的软木贸易争端持续时间长达24年(1982-2006年)。期间,美国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软木进口发起了1982年反补贴调查(Lumber l)、1986年反补贴调查(Lumber ll)、1991年反补贴调查(Lumber lll)、2001 年反补贴调查(lumber IV)和反倾销调查(Lumber V)以及损害调查(Lumber Vl)。软木IV、V、vi争端由于美国在2002年5月22日发布软木反倾销和反补贴令而引发。加拿大将三个争端分别提交NAFTA第19章争端解决机构,美国均败诉。此外,在WTO下还引发了6个案件。在WTO发生的四个案件分别针对反补贴初步裁决、临时反倾销措施、最终反补贴裁定、最终反倾销裁定、最终损害裁定、反补贴令行政复审,案号分别是WT/DS236、WT/DS 247、WT/DS 257、WT/DS 264、WT/DS277、WT/DS 311.

国际民事诉讼2022

国际民事诉讼 一、外国人民事诉讼地位 1、国民待遇:以对等和互惠为条件 2、外国人的诉讼权利能力依其属人法决定;法人的诉讼权利能力依照法人国籍国法确定。 3、外国人的民事诉讼行为能力一般由其属人法确定。但若其属人法不认为其具有诉讼行为能力,而法院地国认为其具有的,依法院地法确认。 4、有关诉讼费用的担保方面,各国规定不一。 5、诉讼代理制度 一般都规定外国当事人只能聘请法院地国公民或律师担任诉讼代理人。 外国当事人委托律师作为诉讼代理人时,必须委托法院地国家的律师。 领事代理:一个国家的领事可以依据国际条约和驻在国法律规定,在其职务管辖范围内代表本国公民参加民事诉讼,以保护本国公民的合法利益。 律师代理和领事代理的区别:A、律师代理属于律师的职业,领事代理属于领事的职务; B、律师代理需要当事人委托,领事代理无须当事人委托; C、律师代理在完成委托事项后,才能终止代理关系,领事代理具有临时性质,只要当事人指定了自己的代理人等,领事代理即终止。 二、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 1、管辖权依据:国籍管辖、住所管辖、物质所在地管辖、行为地管辖、专属管辖、协议管辖、应诉管辖 有效的仲裁协议可以排除诉讼管辖(也可排除专属管辖)。 2、管辖权冲突: (1)冲突表现:一事两诉或平行诉讼、诉讼无门 (2)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积极冲突的协调途径 A、通过缔结国际条约解决 B、承认当事人的协议管辖 C、采用一事不再理原则 D、采用不方便法院原则(一国法院依据内国法或有关国际条约,对某一涉外民事案件享有管辖权,但因其本审理该案非常不方便或不公平,而拒绝行使管辖权,使当事人在另一个更为方便的法院进行诉讼的制度。) 三、司法协助:域外送达 司法协助只能在平等主权国家存在条约或互惠关系的前提下进行。 (一)国际上通用的域外送达方式 1、外交代表或领事送达 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未订立双边司法协定,又未参加相关公约的,可通过互惠采用此方式。 一般意义而言,采用该途径送达的对象只能是请求国国民,且不能采取强制措施。 2、邮寄送达:一般而言,须以被请求国法律许可为前提;两国间还应存在司法协助条约。 3、个人送达 4、公告送达:在上述方式不能送达时采用。 5、中央机关送达 6、法院送达:须以司法协助条约为基础。

曲阜师范大学国际私法学 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冲突规范 2.经常居所地 3.法律规避 4.重大涉外案件 简答题 2.简述人民法院认定涉外民事关系的方法。 3.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为“直接适用的法”的强制性规定有哪些? 4.最高人民法院规定实行“集中管辖”的涉外民事案件有哪几类? 论述题 试述国际民事管辖权的冲突及其解决方法。 案例分析 1.2004年8月,中国公民张先生前往韩国工作。工作期间与韩国公民权女士相识并恋爱。2005年10月,张先生与权女士在韩国釜山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婚后二人居住于韩国釜山。2010年,二人的感情开始出现问题。2011年初,张先生返回中国山东烟台,居住在芝米区。2012年8月,权女士来到山东烟台,要求与张先生离婚,但二人未能就离婚重要事项达成协议。为此,权女士直接向芝罡区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请根据上述有关事实,回答以下问题: (1)芝罡区法院应否受理该案?为什么? (2)本案应以哪一国的法律作为准据法?为什么? 2.2012年4月1日,韩国公民李东浩与青岛广宇公司签订商品房购销合同一份,合同约定:李东浩以200万元人民币购买广宇公司开发的商品房某套;买方应于2012年9月2日前支付50万元,余款应于2012年11月30日前付清。2012年8月30日,李东浩支付了50万元。10月25日,李东浩又向广宇公司汇出100万元。2012年11月20日,李东浩前往房管部门咨询商品房登记事宜时得知,合同项下商品房已登记在他人名下。李东浩认为广宇公司属于 “一房二卖”,便以合同欺诈为由将广宇公司诉至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 请根据上述有关事实,回答以下问题: (1)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应否受理本案?为什么? (2)本案应适用哪一国的法律?为什么?

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探析

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探 析 我国立法机关曾在2012年对《民事诉讼法》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管辖权方面之前的规定进行了完善,特别是对涉外管辖权方面的规定进行了细化和完善。虽然修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处理涉外事务,维护我国人民的利益,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法律理论存在缺陷等等。这应当引起我国立法机关的重视,并尽快予以完善,只从而确保我国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 一、现阶段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立法模式存在缺陷 在立法模式上可以将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的立法分为两个模式:一是单轨制,即国内和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共同使用一部法律,不对其进行明确区分;二是双规制,即国内和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要分别立法,要对其国内和涉外这两个方面进行明确的区分。而我国自颁布实施民事诉讼法以来对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一直采用双轨制,但是2012年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修订之后更加偏向单轨制,在国内管辖中纳入了涉外协议管辖和应诉管辖,但是涉外三类经济合同的专属管辖以及特殊地域的管辖仍然保留在涉外编中。对于这种模式,笔者认为并不合理。首先,在管辖权的分配方面,涉外管辖权不同于国内管辖权。对于涉外民事案件国家与国家之间行使管辖权的分配性原则是涉外管辖权规范的实质,因此国内不同级别、地域以及类型的法院行使管辖权的国内民事管辖权规则对民事案件进行审判存在很大的不同。其次,行使涉外民事訴讼管辖权的过程中所要考虑的因素与行使国内

管辖权所要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在行使国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过程中只需要对案件的管辖权在国家内部如何分配进行考虑即可,而到底由哪一家法院具体来行使管辖权与国家主权并无关系。但是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最为重要的就是由哪一个主权国家来行使具体涉外案件的管辖权,其更多的是强调一个主权国家捍卫自己的司法主权。由此来衡量我国修订之后的民事诉讼法,其中对涉外民事管辖权由双轨制逐渐向单轨制转变是存在很大风险部的,特别是该法第34条所规定的协议管辖权:“……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综合来看第34条规定涉外双方当事人可以在大范围内选择我国的人民法院,但是如果当事人不选择我国法院而是选择与争议相关的外国法院对涉外案件进行审理,我国针对这种情况又该怎样进行处理,在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中并没有对此进行规定和详细的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国法院认为应当选择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来管辖类似案件,并且对于协议管辖的效力不予承认,那么就又与意思自治原则和私权处分原则相违背,同时这种立法也无法很好的指导司法审判工作,并且外国法院也很有可能对此不予承认,更不会加以执行,最终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司法资源。 (二)对于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的规定在法条设计上存在缺陷 就修订之后的民事诉讼法对于涉外民事管辖权的法条设计来看,明显不够科学合理,并且从整体上来看与此相关的法条过于零散,缺乏系统全面的法条体系。民事诉讼管辖权的立法体例国际上通行的设置方法是“一般管辖、特别管辖……管辖权冲突之解决”,但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修订之后与国际上通行的设置方法相比较,仍然不够完善。比如,从相关法条的数量上进行比较,修订之前的民事诉讼法对于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的规定一共有四条,而修订之后没有增加反而还删减了两条,也就是说目前仅有两条相关方面的规定,使得相关方面的内容更加的单薄和苍白

论国际民事诉讼中的不方便法院原则

论国际民事诉讼中的不方便法院原则 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保护本国国民利益,世界各国都在争先恐后地扩张本国法院的涉外管辖权。这种盲目追求管辖权扩大化的做法容易造成同一案件有可能在不同国家的法院进行审理,进而出现管辖权的积极冲突。 管辖权的积极冲突不仅会导致司法资源的浪费而且还有可能导致不同法院司法判决的冲突,出现法律的不确定性。管辖权的积极冲突也为当事人挑选法院提供了机会,这会进一步加剧管辖权的冲突。 针对国际民商事案件管辖权的积极冲突,不同的国家采用不同的做法。比如有些国家在本国立法中规定了先受理原则,即以受理案件的先后顺序作为确定法院管辖权的依据;还有一些国家通过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来解决该问题。 虽然不方便法院原则在协调管辖权冲突、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维护和平的国际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不方便法院原则也不是完全没有弊端的。如果运用不当则会损害当事人正当的诉讼权利,使当事人得不到应有的权利救济,而且还会损害国家主权,不利于维护本国权利。 在管辖权的积极冲突日益激烈的当今时代,我国应当建立不方便法院原则,并且有必要将该原则引入我国立法。但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该原则,我们应当制定明确的原则和规则,扬长避短,使该原则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 本篇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等内容;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基本问题进行概述,首先对不方便法院原则的概念进行了说明,其次对它的历史起源进行了讲述,最后对它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使我们对不方便法院原则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三部分,将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状况放到国际大环境中加以

国际私法中的管辖权与适用法问题

国际私法中的管辖权与适用法问题引言 国际私法是处理跨国民事纠纷的法律分支,主要涉及国际管辖权和适用法。管 辖权决定了法院是否有权审理一起案件,而适用法则决定了该案件中应适用的法律体系。本文将探讨国际私法中的管辖权和适用法问题,并分析其一些实际应用案例。 一、管辖权问题 国际私法中的管辖权问题是解决跨国民事纠纷的第一步。一般而言,管辖权可 以根据案件的地域联系或当事人的国籍来确定。 1. 地域管辖权 地域管辖权是法院根据案件地域联系而获得的管辖权。衡量地域管辖权的标准 通常是案件的地理位置,即案件是否发生在法院所在地的辖区内。例如,一起发生在法国的车祸事故,法国法院具有地域管辖权。但是,地域管辖权并不总是绝对的,还需考虑其他因素,比如当事人的选择权。 2. 国籍管辖权 国籍管辖权是法院根据当事人的国籍来获得的管辖权。根据国籍管辖权,法院 可以对其国民之间的民事纠纷进行审理。例如,一位中国公民与一位美国公民之间的合同纠纷,中国法院可以行使国籍管辖权。但是,国籍管辖权的适用也存在一定限制,如合同双方的约定或相关国际条约的规定。 二、适用法问题 在国际私法中,适用法是解决跨国民事纠纷的核心问题之一。它决定了在处理 纠纷时应适用哪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 1. 法律选择

法律选择是指当事人可以在合同或其他协议中约定适用的法律。根据国际私法 原则,当事人的选择应受到尊重,除非其选择违反公序良俗或具有不合理性。比如,中、美合同中的法律选择条款,可以约定适用中国法律或美国法律。 2. 公私立场论 公私立场论是一种解决适用法问题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将纠纷当事人的公私利 益作为选择适用法的标准。它认为,涉及公共利益的问题(如公序良俗)应适用当地法;而涉及私人利益的问题(如合同纠纷)应适用双方选择的法律。 3. 私国际法规则 私国际法规则是各国法律体系中用于解决适用法问题的特殊法律规定。例如, 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规定了适用于国际合同纠纷的法律原则,如合同双方选择、权利义务的衡量等。在跨国民事纠纷中,私国际法规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法院提供了指导。 实际应用案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国际私法中的管辖权与适用法问题,以下是一些实际案例。 1. 《中美投资协定》适用法问题 中国某公司与美国某公司签订了一份投资协定,但发生了商业争议。根据《中 美投资协定》的相关规定,双方约定争议应提交国际仲裁解决,并适用中国法律。在这个案例中,适用法问题已经在协议中明确规定,法院应依据双方的选择执行。 2. 地域管辖权与国籍管辖权的冲突 一位英国公民在中国旅游时遭受意外伤害。他随后向中国法院提起诉讼,要求 赔偿。然而,中国法院并不一定具有地域管辖权,因为事故发生地在中国之外。但是,由于原告是英国公民,中国法院可以行使国籍管辖权来审理此案。此时,管辖权问题需要权衡地域联系和国籍联系。

论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的冲突及解决方法

论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的冲突及解决方法 摘要:随着国际民事交往的频繁和经济的发展,国际民事诉讼争议日益增多。 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的冲突由于各国国内不同的涉外民事诉讼法律而经常出现管 辖权冲突的情况,本文在归纳了国际民事案件有关管辖权冲突的类型以及一些国 家比较典型解决的方法,又总结了中国在解决涉外民事案件管辖权冲突时的做法 以及实践中的具体操作。 关键词:管辖权平行诉讼不方便法院原则 引言:在国际民事诉讼中,管辖权的问题至关重要。一方面,国际民事诉讼管 辖权体现了国家主权原则,因此有关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立法和实践相差千里;另一方面,明确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归属管辖关系到诉讼程序的开始,关系到 实体法律的选择直至争议的解决;再一方面,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也关系到判决 的域外承认与执行。 一、国际民事案件的管辖权的冲突 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冲突是指在国际民事诉讼中,与某一国际民商事案件相 关联的所有国家或都主张管辖权或者都拒绝管辖的情况,前者称为管辖权的积极 冲突,后者称为管辖权的消极冲突。 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冲突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一事两诉或平行诉讼 一事两诉、一事再理、平行诉讼、重叠诉讼或重复诉讼、未决诉讼等现象都 是国际民商事诉讼管辖权积极冲突的表现方式,这种冲突方式也是管辖权积极冲 突形式中最常见的一种,这种形式的特点就是有关国家的法院对同一事实的案件 都具有管辖权,而且,也不排斥其他国家法院的管辖。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一是有关国家关于管辖权的立法和实践相同,二是有关国家承认平行管辖和协议 管辖。 一事两诉可以表现为下列两种类型: 1.重复诉讼(repetitive suits),或称为相同原告诉讼、原被告共同型诉讼, 即同一纠纷当事人中的一方始终作为原告在两个以上国家的法院针对同一被告提 起诉讼。一般而言,重复诉讼的起因可以归结为原告追求私人利益的追打限度保护,其目的不过是寻求对自己最有利判决。 2.对抗诉讼(reactive suits),也称为相反当事人诉讼、原被告逆转型诉讼,即 同一纠纷当事人中的一方作为原告在甲国以对方当事人为被告提起诉讼,而对方 当事人同时作为原告在乙国以甲国诉讼中的原告为被告提起诉讼,而对方当事人 同时作为原告在乙国以甲国诉讼中的原告为被告提起诉讼,也就是原告、被告的 地位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法院中的地位发生逆转。 因此,平行诉讼的主要动因在于当事人的利益驱动,从保护当事人合法利益 的角度,平行诉讼是可取的,但是也有给国家的司法资源造成浪费,增加司法机 关的负担;就当事人而言,不仅表现为诉讼费用的增加,还要面临各国判决的相 互矛盾和冲突,无法成就有利判决的域外承认和执行等。 (二)诉讼无门 相对于国际民事管辖权的积极冲突,现实中也大量存在诉讼无门的情况,即 与某一国际民商事争议相联系的各国都不主张对该案件行使管辖权,致使当事人 欲诉无门,无法获得司法救济。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消极冲突的原因主要是立法 上的空缺,换句话说,就是成文法系各国对某一国际民事纠纷没有确定的而依据,

管辖权异议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管辖权异议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管辖是民事诉讼机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管辖问题是解决民事纠纷的第一道门槛,正确处理好管辖问题,才能将民事诉讼程序正常进行下去,才能处理案件的实体问题,明晰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从世界各国民事诉讼立法来看,一般均有管辖权异议的规定。我国1982年颁布的《民事诉讼法(试行)》没有规定管辖权异议制度,1991年的《民事诉讼法》才确立了此项制度。 管辖权异议是指当事人认为受理诉讼的法院对案件没有管辖权,依法向受诉法院提出的不服该院管辖的主张或意见。管辖权异议的审查对维护当事人的权益和保障法院裁定的正确具有重要意义。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是一项重要的民事诉讼管辖制度,其制度是否完善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当事人实体权利的实现,在司法实践中,由于不同法院在审判过程中的风格、理念、效率、质量存在差别,在不同地域,当事人所花费的时间、精力、金钱、人脉关系、诉讼便利程度有所不同,另有不同级别法院不仅本审级利益分配不同,还直接影响到上诉利益的分配,所以当事人之间所出现的管辖权利益的争夺必然在司法审判过程中反映出来。本文拟对目前出现的管辖权制度的特点、管辖权异议启动的主体、主体可以针对哪类性质的案件提出即管辖权异议的客体以及管辖权异议的滥用情形等问题及对策作一简要的说明。 一、管辖权异议制度的特点 国内学界普遍将管辖权异议制度视为一个“补救”或“救济”机制,认为管辖权异议能够有效地防止法院的“管辖错误”。目前我国处理管辖权异议纠纷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38条之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應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

涉外法治中的管辖攻防

涉外法治中的管辖攻防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涉外法治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个过程中,管辖权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本文将从涉外法治中管辖攻防的角度出发,探讨相关问题。 在涉外法治中,管辖权是指一国对涉外案件的司法管辖权,即一国依据国际法、国内法或有关协议,对涉及外国人、外国企业和外国组织的案件行使审判权、裁判权和执行权。管辖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权力在国际法上的体现。在涉外法治中,管辖权的确定和行使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公平正义和国际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在涉外法治中,管辖的攻防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攻方面,一些国家可能通过各种手段,争夺他国管辖权。例如,通过“长臂管辖”,美国等国家在域外实施国内法律,对他国企业、公民进行制裁和打压。又如,某些国家可能利用国际仲裁、调解等机制,争夺他国领土、资源,侵犯他国主权。 2、防守方面,一些国家则可能采取措施,防止本国管辖权受到侵犯。例如,通过国内立法、司法解释等手段,明确规定本国对特定涉外案件的管辖权。又如,一些国家可能加入国际条约、公约等,明确承诺

本国对某类案件的管辖权限。 在涉外法治中,管辖攻防的核心在于确定和行使管辖权。为了解决涉外法治中的管辖问题,各国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通过双边、多边协议,明确规定两国或多国之间管辖权的分配。例如,在双边司法协助协议中,可以约定两国之间移送涉外案件的程序和条件。 2、通过国际仲裁、调解等机制,解决涉及管辖权的争议。例如,在国际海洋法法庭等国际仲裁机构中,可以解决涉及海洋权益、领土争端等案件的管辖权争议。 3、通过国内立法、司法解释等手段,明确规定本国对特定涉外案件的管辖权。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可以规定对特定涉外商事案件的管辖权。 4、通过外交途径,协商解决涉及管辖权的争议。例如,在两国或多国元首会晤、外长级会谈等外交活动中,可以就涉及管辖权的争议进行协商,达成共识。 涉外法治中的管辖攻防是维护国家主权、公平正义和国际秩序的重要保障。各国应加强双边、多边合作,共同推动国际法治建设,促进全

国际法庭管辖权研究

国际法庭管辖权研究 国际法庭管辖权:探索全球正义的边界 当我们谈论国际法庭时,我们通常指的是一系列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独立法院和仲裁机构,它们在国际法的基础上处理国家之间的法律争端。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深入探讨国际法庭的管辖权,包括其历史背景、定义、案例以及重要意义。 在国际法的演变过程中,国际法庭的管辖权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最早的常设国际法院到现在的国际刑事法院,国际法庭的管辖权范围不断扩大,以适应全球治理的需要。这些法庭的建立,通常是在国际协议或条约的基础上,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有效的机制。 关于国际法庭的管辖权,可以明确的是,它们在解决国际争端方面具有广泛的职权。这些争端可能涉及领土纠纷、海洋划界、外交关系、国际犯罪等诸多方面。国际法庭通过受理案件,对争端进行裁决或仲裁,从而维护了国际秩序和公平正义。这种管辖权的确立和行使,是以国家自愿接受和遵守国际法为基础的。 要了解国际法庭管辖权的实际运用,我们不妨以两个著名的案例为例。首先是苏丹达尔富尔案件,该案涉及苏丹政府与反政府武装之间的冲

突。国际刑事法院通过对相关案件的调查和审判,追究了战争罪行的责任,为受害者提供了正义。另一个案例是乌克兰马舍尼茨基案件,涉及一名俄罗斯寡头在乌克兰的财产争端。这一案件的仲裁结果,对于确定国际法庭的管辖权以及解决跨国财产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国际法庭管辖权在国际法的发展和实施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通过裁决争端和解决纠纷,为维护全球和平与正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对于国家而言,接受和尊重国际法庭的管辖权不仅体现了对国际法的尊重,还有助于解决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和争端。因此,国际法庭管辖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将继续在国际法的框架下发挥关键作用,以实现更加公正、公平的全球治理。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将进一步探讨国际法庭管辖权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以及它与其他国际法律机构的关系等问题。通过深入剖析这些议题,我们将更全面地了解国际法庭在国际法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管辖权的价值。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本文将从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背景、要素、争议、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议题的重要性。 一、背景介绍

第二十六章 国际民事案件的管辖权

第二十六章国际民事案件的管辖权 ▪管辖权的意义 ▪管辖权的确定 ▪管辖权的冲突 第一节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的意义 一、概念,涉及两个内容 1、内国有无管辖权:根据内国规定确定——直接一般的管辖权 2、外国法院有无管辖权:外国的诉讼程序在内国有无效力(承认和 执行)——间接一般管辖权 二、种类(重点) 1、诉讼目的分类: A 对人诉讼—传票能否送达被告人 B 对物诉讼—当事人的住所或习惯居所在法院国境内或有 关标的物在法院国境内 2、确定管辖权的基本依据分类: A 属地—被告人的住所或习惯居所,物之所在地,行为发生地 B 属人—国籍 3、管辖权的强制性分类: A 专属—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涉关国家的某种利益 B 任意—意思自治原则在诉讼中的延伸 4、当事人在确定管辖权过程中的作用分类 A 强制—全是专属的;

B 协议 ▪意义(了解) 第二节我国立法关于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的 规定 (一)属地管辖原则 1、普通地域管辖——一般管辖 2、原告就被告原则的例外 3、特别地域管辖 4、可类推适用于含有涉外因素或国际因素的案件(二)专属管辖 (三)协议管辖 (四)推定管辖 (一)属地管辖原则 1、普通地域管辖:原告就被告(一般管辖) a.《民事诉讼法》第22条: (1)被告住所地; (2)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经常居住地法院管辖。 b.《民诉》司法解释: (1)第4条:如何确定公民与法人的住所 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的住所地是指法人的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2)第5条:如何认定“经常居住地” 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论涉外协议管辖制度中“实际联系原则”之困境

论涉外协议管辖制度中“实际联系原则”之困境 作者:王珺 来源:《理论观察》2020年第01期 关键词:实际联系原则;国际民事诉讼制度;弱者保护C;司法主权 中图分类号:D9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1 — 0089 — 05 “实际联系原则”是协议管辖制度中的一项限制性原则。而协议管辖制度作为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民事诉讼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其主要强调的是当事人内心真实意愿的自由选择。但自由与限制是并立的,协议管辖制度在尊重私法自治的同时,极有可能会对一国的立法主权、公共秩序以及互惠原则等产生影响,因此为避免本国利益受损,各国通常在立法中采用不得违反一国的公共秩序和专属管辖、不得存在重大的不方便、不得与弱者保护原则相抵触以及争议与被选择法院之间应存在联系因素等规定,约束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其中最后一项限制即为“实际联系原则”。“实际联系原则”的产生离不开两大原则的影响,首先是“不容剥夺原则”,也即“排除原则”,是指当事人的选择协议会为一国法院带来排他的、专属的、不容剥夺的管辖权,为防止这种选择侵蚀本国法院,就需要以实际联系因素对其加以限制。其次是“不方便法院”原则,该原则在各国有不同的规定。在英美法国家,本国法院可随时依据“不方便法院”原则来审理案件,即使当事人已协议赋予别国法院排他性管辖权。而早期的大陆法国家则普遍不存在“不方便法院”原则,为避免当事人的协议损害本国利益,它们必须采取某些措施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予以限制。〔1〕因此,这引发了英美法国家和大陆法国家对“实际联系原则”的不同看法,英美法国家认为,当事人即使选择与案件无实际联系的法院,并不会影响协议的效力,也不会对法院处理纠纷构成妨碍,反而有利于案件的公正审理。而大陆法国家则认为,如允许当事人选择无实际联系的法院,会为案件审理带来诸多不便,且不利于保护当事人和本国的利益。〔2〕 因此,我国就在立法中引入了“实际联系原则”,该原则最初规定于1991年《民事诉讼法》第244条中,其主要针对涉外合同和财产权益纠纷,①旨在限制涉外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保障当事人正当行使诉讼权利,以维护我国的经济和司法利益。但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政策的推动,为保障国内诉讼和涉外诉讼的统一,立法者于2012年修订《民事诉讼法》时,取消了我国协议管辖制度中内外有别的双轨制,删除了第242条中的涉外协议管辖制度,而将其与國内协议管辖制度一并规定于第34条中。同时,为保障法院的准确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的531条中对涉外协议管辖制度作了进一步修改和明确,提供了六大客观联系地以供涉外协议当事人参考,允许当事人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

国际私法教学大纲

国际私法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国际私法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选修课程。本课是为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政策,培养外向型法律人才服务的。 国际私法学13、14世纪产生于意大利,继后在法国、荷兰、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得到发展。20世纪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强国地位后,国际私法的研究中心又移到美国。前苏联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的国际私法学,为国家的对外政策服务。新中国成立后,在废除旧法的同时,初步建立了我国的国际私法学体系。1966年至1977年,我国国际私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国际私法学获得了新生。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私法学体系。 国际私法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与宪法学、民法学、国际贸易法学、国际投资法学、国际公法学、民事诉讼法学、仲裁法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掌握上述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进入国际私法学领域学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国际私法学的核心内容是在国际经济流转和民事往来中发生法律冲突时如何选择法律和适用法律。围绕这一核心,这一学科分为三大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是国际私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第二部分是实务部分,主要阐述在各类经济和民事交往中发生法律冲突时的法律选择规则和应适用的法律;第三部分是国际民事诉讼和国际商事仲裁程序,阐述解决国际民商事争议的途径、方法和步骤。 讲授国际私法学这门课,首先要向学员完整地介绍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深入浅出、剥茧抽丝般讲授国际私法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因为这部分内容基本上是舶来品。在资本主义特定环境中用外国人的思维模式创造出来的国际私法的理论和概念对中国学员来说是陌生的。同时,我国全方位进入国际商品经济市场的时间不长,国内尚未形成国际经济法律氛围,人们缺乏这方面的法律意识,这些都为学员学习这门课程增加了难度。对国际私法实务部分和国际民事诉讼与仲裁程序部分,在采用历史的方法,分析比较的方法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要注重把理论和中外司法实践,特别是我国的司法实践结合起来,使教学工作生动、形象、具体,使学生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概言之,以冲突规范和法律适用为核心,以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为重点,以分析比较为方法,以学以致用为目的,即为本学科的教学任务。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国际私法学是一门独立的法律学科,他与国内法方面的法律学科诸如宪法学、民商法学、婚姻法学、海商法学、民事诉讼法学、仲裁法学等法律学科联系紧密,并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他与国际法方面的法律学科,诸如国际公法学、国际贸易法学、国际投资法学等法律学科紧密联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承,调整国际经济交往和国际民事往来中产生的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