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科诊疗常规-1

新生儿科诊疗常规-1

新生儿科诊疗常规-1
新生儿科诊疗常规-1

新生儿分类与简易胎龄评估法

[概要]

新生儿是指出生到满28天的婴儿。

[诊断要点]

1.据胎龄分类

(1)足月儿指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的新生儿。

(2)早产儿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的新生儿。

(3)过期产儿指胎龄满42周以上的新生儿。其中有些由于胎盘老化引起胎儿瘦小者,又称过熟儿。

胎龄可根据母亲末次月经计算,也可根据新生儿出生后48h内的外表特征和神经系统检查估计。简易胎龄评估法见表-1。28周以下早产儿胎龄评估仍应采用Dubowitz法。

2.根据体重分类

(1)低出生体重儿(LBW)指出生体重不足2500g者。其中体重不足1500g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不足1000g者又称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

(2)正常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在2500~3999g之间者。

(3)巨大儿指出生体重≥4000g者

表-1 简易胎龄评估法

甲胎龄(天)=204+总的体格估价评分(适于神经系统受抑制的婴儿)

乙胎龄(天)=200+体格和神经发育估价总评分(适于健康婴儿)

3.根据体重与胎龄关系分类

(1)小于胎龄儿(SGA)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的新生儿。胎龄已足月而体重在2500g以下的新生儿又称足月小样儿。

(2)适于胎龄儿(AGA)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90百分位者。

(3)大于胎龄儿(LGA)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的新生儿。

我国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标准见表-2。正常新生儿是指胎龄在37~42周之间、体重在2500~4000g之间的健康适于胎龄儿。其他各类新生儿和患病新生儿均为高危新生儿。

表-2 中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值(1986~1987年)

胎龄平均值标准差百分位数

第3 第5 第10 第50 第90 第95 第9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1389

1475

1715

1943

1970

2133

2363

2560

2708

2922

3086

3197

3277

3347

3382

3359

3303

302

331

400

512

438

434

449

414

401

368

376

371

392

396

413

448

418

923

963

1044

1158

1299

1461

1635

1815

1995

2166

2322

2457

2562

2632

2659

2636

2557

931

989

1086

1215

1369

1541

1724

1911

2095

2269

2427

2560

2663

2728

2748

2717

2627

972

1057

1175

1321

1488

1670

1860

2051

2238

2413

2569

2701

2802

2865

2884

2852

2762

1325

1453

1605

1775

1957

2147

2340

2530

2712

2882

3034

3162

3263

3330

3359

3345

3282

1799

2034

2255

2464

2660

2843

3013

3169

3312

3442

3558

3660

3749

3824

3885

3932

3965

1957

2198

2423

2632

2825

3004

3168

3319

3458

3584

3699

3803

3897

3981

4057

4124

4184

2071

2329

2563

2775

2968

3142

3299

3442

3572

3690

3798

3899

3993

4083

4170

4256

4342 [护理]

1.足月新生儿的常规护理

(1)足月正常新生儿应与母亲同室,每8h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和大、小便一次。每天称

体重。肌注维生素K10.5-1mg。

(2)生后半小时内即可开始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可喂以母乳化的配方乳。

(3)皮肤护理刚出生时可用毛巾或纱布擦去血迹、胎脂和胎粪,24h后可每天洗澡。勤换尿布,脐部保持干燥。

(4)预防接种生后24h接种乙肝疫苗。3d内接种卡介苗。

(5)新生儿筛查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半乳糖血症生后可作筛查,采血最好在开奶24h之后。

2.小于胎龄儿的护理特点

(1)SGA儿可有宫内发育不全和营养不良二种类型,前者为非匀称型,后者为匀称型,可通过计算重量指数来区别,[重量指数=出生体重(g)×100/身长(cm) 3,若>2.00(胎龄≤37周)或≥2.2(胎龄>37周)为匀称型,反之为非匀称型]。非匀称型SGA儿系指问题发生在妊娠晚期,如任何原因的胎盘功能不全;而匀称型SGA则为妊娠早期问题所致,如染色体畸形、药物、酒精中毒或宫内病毒感染。

(2)SGA儿比AGA儿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如出生时窒息、先天性畸形、宫内感染、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和喂养困难等。

3.大于胎龄儿的护理特点

(1)LGA比较容易发生产伤和低血糖症。

(2)糖尿病母亲婴儿(IDMS)是巨大儿最常见的原因,易发生肺透明膜病、红细胞增多症、低钙血症、高胆红素血症、肥厚性心肌病和先天性畸形。

4.早产儿的护理特点。由于各器官解剖和功能不成熟,早产儿比足月儿需要更多的护理支持,如呼吸支持、保暖、胃管喂养、补液和肠外营养等(详见极低出生体重儿)。

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损伤

[概要]

新生儿窒息是指出生时无呼吸或仅有不规则、间隙而表浅的呼吸,不仅可引起缺氧缺血性脑损害,还可引起其他多器官的损害,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

[诊断要点]

1.新生儿窒息

(1)出生后1min内Apgar评分为国际上对新生儿窒息的一种通用的评判方法(表-3)。8-10分者基本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若出生后1min评分≥8分,而数分钟降至7分以下亦属窒息。

表-3 新生儿Apgar评分表

体征0分1分2分

皮肤颜色青紫或苍白身体红、四肢青紫全身红

心率(次/min)弹足底或插管反应肌张力

呼吸无

无反应

松弛

<100

有些动作如皱眉

四肢略屈曲

慢、不规则

>100

哭、喷嚏

四肢活动

正常、哭声响

(2)脐动脉血或胎儿头皮血PH值<7.00也可作为新生儿窒息的诊断依据。

2.缺氧缺血性器官损害

(1)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有严重的宫内窘迫或出生时重度窒息史,出生后12-24h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即可诊断为HIE。根据病情可分为轻、中、重三度(表-4)。

表-4 HIE的临床分度

项目轻度中度重度

意识

肌张力

原始反射

惊厥

中枢性呼吸衰竭

瞳孔改变

前囟张力

病程及预后

过度兴奋

正常

稍活跃

正常

兴奋症状在24h

内最明显3d逐

渐消失,预后好

嗜睡、迟钝

减低

减弱

通常伴有

无或轻度

无或缩小

正常或稍饱满

大多在一周末症状消

失,10d后仍不消失者

可能有后遗症

昏迷

松软或肌张力增高

消失

多见或持续

常有

不对称、扩大或光反应消失

饱满、紧张

病死率高、多在1周内死亡,

存活者症状可持续数周,多有后遗

(2)缺氧性颅内出血(脑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脑实质出血):详见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损伤

(3)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临床特征为呼吸急促、紫绀、心力衰竭、心音低钝、心率减慢、胸骨左下缘闻及三尖瓣返流性收缩期杂音。

(4)缺氧缺血性肾脏损害可表现为少尿、肾小管功能障碍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5)围产期缺氧缺血对其他器官系统的损害见表-5。

表-5 围产期窒息对各系统可能的损害

中枢神经系统

心血管

代谢

消化道HIE、颅内出血、脑水肿

肺动脉高压、胎粪吸入、肺出血、肺表面活性物质↓

肾小球滤过率和/或肾小管吸收功能↓、肾小管坏死、肾功能衰竭三尖瓣闭锁不全、心肌坏死、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酸中毒、低血糖、低血钙、抗利尿激素分泌↑

NEC、肝功能损害

血液血小板减少、DIC

(6)缺氧缺血性损害的辅助检查

(一)HIE

①颅脑超声:可见普遍回声增强,脑室变窄或消失,提示脑水肿;脑室高回声区,多见

于侧脑

室外角后方,提示可能有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散在的或局限性高回声区,提示散在的或局部脑实质缺血性损害。②CT检查表现为散在、局灶或弥漫性低密度影,白质与灰质界限消失,侧脑室变窄。③脑电图: 表现为节律紊乱、低波幅背景波上的棘慢波爆发或持续性弥漫性慢活动;出现“爆发抑制”、“低电压”甚至“电静息”则为重度HIE。④听觉或视觉诱发电位亦能一定程度反映缺氧缺血后脑损伤。

(二)缺氧缺血后颅内出血(详见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性损伤)

(三)缺氧缺血后心肌损害

①心电图示广泛的T波异常和ST段压低。②胸部X线示“心影增大和肺充血,或类似“湿肺”样改变。③超声心动图示心脏结构正常,左右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不全,三尖瓣返流和心房水平的右向左分流。

(三)缺氧缺血性肾脏损害

①血、尿β微球蛋白升高。②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尿量<0.5-1ml/kg.h,血肌酐>88μmol/L或血尿素氮>15mmol/L。

[治疗]

1.窒息时复苏应遵循A、B、C、D、E原则。Airway:清除气道黏液;Breathing:建立呼吸;Circulation:维持正常循环;Drug:酌情选用药物;Evaluation:评估和监护。

分娩后立即吸清口、咽、鼻内的黏液,然后给予面罩加压给氧。若无自主呼吸和/或心率<100次/min,立即气囊加压给氧。若15-30秒后仍无呼吸、心率无增快则气管插管加压给氧。若心率<80次/分,加作胸外按压120次/min,每按压3次加压呼吸1次。若30秒后仍然心率<80次/min,则需药物复苏。常用药物为1:10000肾上腺素0.1~0.3ml/kg(0.01~0.03mg/kg),iv或气管内推注,必要时5min重复1次。由于新生儿容易发生颅内出血,因此不主张大剂量肾上腺素给药。有代谢性酸中毒者可在有效通气下给5%NaHCO32-3ml/kg 或按公式计算[所需5%NaHCO3(ml)=-BE×体重(kg)×0.5],用时宜稀释。血容量不足者可输血浆或5%白蛋白5~10ml/kg。若母在分娩前用过麻醉药,新生儿出现呼吸抑制可用纳络酮

0.1mg/kg,iv、im或气管内滴入,必要时可隔5min再用,但麻醉药或吸毒成瘾母亲的婴儿禁忌应用。

2.复苏后的处理

(1)原则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维持足够的通气和氧合。②维持组织最佳的灌流和避免血压的波动。③维持适当的血糖水平(70-120mg/dl)。④适当限制入液量(60ml/kg.d)和控制脑水肿。⑤及时控制惊厥。

(2)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稳定期的用药不宜过多,应根据指征选用苯巴比妥、甘露醇和碳酸氢钠。窒息患儿多有心功能障碍和心输出量降低,应用小~中剂量多巴胺(5-7μg/kg. min)既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又能改善肾脏、肠道和脑的灌流。其他治疗如激素、脑代谢激活剂、高压氧的应用目前有很多争议;钙通道阻滞剂、自由基清除剂和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也还在探索之中;选择性头部亚低低温的神经保护作用已经肯定,有望不久应用于临床。

新生儿颅内出血

[概要]

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问题,出血部位包括硬膜下出血(SDH)、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SEH-IVH)、脑实质出血及小脑出血。近年来由于产科技术的进步和VLBW儿存活率的提高,产伤所致SDH明显减少,而缺氧所致的SEH-IVH已成为新生儿颅内出血最常见的类型。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1)SEH-IVH 本型多见于早产儿,特别是胎龄<32周和出生体重<1500g的VLBW儿。常在生后3d内起病,根据颅脑超声可分为4级:I级-SEH;II级-SEH/IVH,不伴脑室扩张;Ⅲ级-IVH伴脑室扩大;Ⅳ级-IVH伴脑实质出血。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量和速度,轻度(I~II级)可无症状;重度(Ⅲ~Ⅳ级)临床可急剧恶化,表现为在短期内出现意识障碍、呼吸暂停、心动过缓、肌张力低下、全身强直性抽搐、前囟饱满,死亡率极高,存活者常有脑积水后遗症。

(2)SDH 本型通常与产伤有关,常发生于三个部位:小脑幕撕裂、大脑镰撕裂和大脑表浅静脉破裂。小脑幕上出血现表现为激惹、脑性尖叫、两眼凝视、惊厥等兴奋症状,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抑制状态。小脑幕下出血,因出血压迫延髓,可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肌张力低下等脑干体征,死亡率高。

(3)SAH SAH是临床最常见的颅内出血类型,在早产儿中常与缺氧有关,在足月儿则常由产伤所致。临床表现因出血量多少而异,出血量少可无症状而易漏诊;出血量多者常在出血第2天出现惊厥,但在惊厥间期患儿情况良好。大量出血者可以致死,存活者也可后遗出血后脑积水。

2.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是确诊颅内出血的重要手段,其中以颅脑超声对SEH-IVH的诊断价值较高,但对SDH和SAH不够敏感。对于SDH和SAH,应作CT检查。对颅脑出血患儿定期随访颅脑超声有助于发现脑室增大和出血后脑积水。

(2)腰穿脑脊液血性虽有助于IVH和SAH的诊断,但危重早产儿常不能耐受腰穿,腰穿(-)也不能排除颅内出血。

[治疗]

1.急性期治疗

(1)支持疗法监测血压、心率和呼吸,保持血气和酸碱平衡,维持血糖和红细胞压积在正常水平。如有血容量不足,可输血浆10ml/kg。必要时可持续滴注多巴胺5-7μg/kg.min 和/或多巴酚丁胺5-15μg/kg.min,以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

(2)对症治疗

①控制惊厥,可选用苯巴比妥,负荷量20mg/kg, im或iv,若未能止痉,可追加5mk/kg,直至总负荷量达30mg/kg。12h后给维持量5mg/kg.d,分2次im。

②治疗脑水肿可选用甘露醇,首剂0.5~0.75g/kg, iv, 然后0.25g/kg,q6~8h。也可用地塞米松每次0.5mg/kg,bid, 一般用2~3日。液体量应控制在60ml/kg.d。

③止血药可选用VitK15mg/d,止血敏125mg/d,iv, 共用3日。

④硬膜下出血有压迫症状时可每日或隔日硬膜下穿刺放液。

2.出血后脑积水的治疗

(1)减少脑脊液生成可用速尿1mg/kg.d,及乙酰唑胺(Diamox)25-100mg/kg.d, po。应用时应注意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连续腰穿放液以降低脑室压力,防止血块堵塞、粘连所致的出血后脑积水。一般在生后2~4周开始,qd或qod,每次放脑脊液3~5ml,直至脑室缩小或形态稳定为止。

(3)上述治疗3~4周失败,可行脑室引流或脑积水分流术。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概要]

肺透明膜病( HMD )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为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所致,多见于早产儿,生后数小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和呼吸衰竭。

[诊断要点]

1.病史本病主要见于胎龄< 35周的早产儿。糖尿病母亲婴儿不论是否早产,均易患本病。

2.临床表现生后不久(6 h内)出现呼吸急促、呼气性呻吟、吸气时三凹征,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继而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青紫、呼吸衰竭。体检两肺呼吸音减弱。血气分析PaCO2升高,Pa O2下降,酸中毒。生后 24-48h病情最重,病死率高。轻型病例可仅有呼吸困难、呻吟,经 CPAP治疗后可恢复。

本病恢复期易并发动脉导管开放(PDA),肺血流增加,出现心力衰竭、呼吸困难,病情加重。

3.X线检查按病情程度可将胸片改变分为4级:I级:两肺野普遍透亮度减低,见均匀散在的细小颗粒和网状阴影;II级:除I级变化加重外,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延伸至肺野中外带;III级:肺野透亮度更加减低,心缘、膈缘模糊;IV级:整个肺野呈白肺,支气管充气征更加明显。多次床旁摄片可观察动态变化。

4.肺成熟度检查产前取羊水,产后取患儿气道吸取物或胃液,检查PS主要成分:(1)卵磷脂/鞘磷脂(L/S)比值:羊水L/S<1 .5表示肺未成熟,NRDS发生率可达 58%;L/S 1.5-1.9表示肺成熟处于过度期,NRDS发生率约 17 %。(2)磷脂酰甘油(PG):小于3%表示肺未成熟。

(3)肺表面活性物质A(SP-A):羊水和气道吸出物SP- A含量减少,提示肺未成熟。(4)泡沫试验:取羊水或气道吸出物1 ml,加等量 95%酒精,用力摇荡 15s,静止15min后观察试管液面周围泡沫环的形成。无泡沫为(-),表示 PS缺乏,易发生NRDS;泡沫少于三分之一试管周围为(+),泡沫多于三分之一试管周围为 (++),表示已有一定量 PS,但肺成熟度还不够;试管周围一圈或双层有泡沫为(+++),表示PS较多,肺已成熟。(4) 稳定微泡试验:取胃液 0.5ml,用内径1mm的吸管吸取胃液至吸管 5cm处,将吸管垂直于载玻片上,反复吸出吸入20次,迅速反转载玻片,与凹形载液玻片重叠 4min,用显微镜观察 1mm2中直径< 15um的稳定小泡数量,小泡数量<10个/ mm2,提示肺未成熟,易发生NRDS。

5.鉴别诊断

(1) 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宫内或分娩过程中发生的B族链球菌肺炎或敗血症,极似

NRDS,但该病常有孕妇羊膜早破史或感染表现,肺部 X线改变有不同程度的融合趋势,病程经过与NRDS不同,用青霉素有效。

(2)ARDS 新生儿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临床表现与NRDS相似,但ARDS主要继发于严重窒息和感染,常在原发病后1-3天出现呼吸急促、青紫、呼吸循环衰竭,胸片以浸润性改变为主。

(3)湿肺湿肺病程短,呈自限性,X线表现以肺泡、间质、叶间胸膜积液为主。

(4)吸入性肺炎生后即呼吸困难、呻吟,但不呈进行性发展,X线表现肺气肿较明显。

[处理]

1.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治疗时机:强调早期给药,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呻吟,立即给药。剂量:一般每次100 mg/kg。给药次数:按需给药,如呼吸机参数吸入氧浓度(FiO2)>0.5或平均气道压(MAP)>0.78 kPa (8 cmH2O),应重复给药,多数病例需给2-3次,间隔时间10-12小时。给药方法:PS有2种剂型,须冷冻保存,干粉剂用前加生理盐水摇匀,混悬剂用前解冻摇匀。用PS前先给患儿充分吸痰,然后将PS经气管插管注入肺内,分仰卧位、左、右侧位均等注入。

2.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 CPAP能使肺泡在呼气末保持正压,防止肺泡萎陷,有助于萎陷的肺泡重新张开。及时用CPAP可减少机械通气的使用,如用CPAP后出现反复呼吸暂停、PaCO2升高、 PaO2下降,改用机械通气。

3.机械通气对严重NRDS,如胸片为 III或 IV级、反复呼吸暂停或CPAP压力0.59 kPa(6mmHg),PaO2仍然<6.67kPa(50mmHg),应予机械通气。呼吸机参数预调值:呼吸频率35-45次/分,吸气峰压(PIP)1.96kPa( 20 cmH2O),呼气末正压(PEEP)0.49 kPa ( 5 cmH2O ),也可采用高频通气,减少传统正压通气所致的副作用。

4.支持疗法 NRDS因缺氧、高碳酸血症导致酸碱、水电解质、循环功能失衡,应予及时纠正。液体量不宜过多,以免造成肺水肿,生后第1.2天控制在60- 80 ml/kg,第3-5天80-100 ml/kg;代谢性酸中毒可给5%NaHCO3,所需量(ml)= BExkg体重x0.5,先给半量,稀释2倍;血压低可用多巴胺5-7 ug/kg.min,静脉滴注,也可加用多巴酚丁胺每分钟5-15ug/kg.min。

5.并发症治疗并发PDA时,用吲哚美辛(消炎痛),首剂0.2mg/kg,第2.3剂:日龄 < 2 d每剂0.1mg/kg,2-7天每剂0.2mg/kg,每剂间隔 12小时, ivgtt、 po或拴剂肛塞。日龄小于7天者疗效较好,消炎痛副作用有肾功能损害、尿量减少、出血倾向、低血钠、高

血钾。若药物不能关闭,并严重影响心肺功能时,应行手术结扎。并发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见本极低出生体重儿。

[预防]

1.出生前预防对有可能发生早产的孕妇应在分娩前24h-7d给地塞米松5-10 mg/d, iv 或 im, qd x 3d,但激素有一定副作用。也可给氨溴索 ( Ambroxol )预防,该药能刺激PS的合成,并且无激素的副作用,剂量0.5 - 1.0g,qd x 3天。

2.出生后预防早产儿出生后再给激素预防,无效果。可用PS预防,在生后第一次呼吸前经喉镜吸清气道分泌物后,即滴入PS,100 mg/kg,给1次。由于我国早产儿NRDS发病率较国外低,全部早产儿都给PS预防并不可取,应有选择性,如对胎龄<30w或出生体重<1200 g;羊水或气道吸取物L / S<2;PG<3%;SP-A减少;泡沫试验(-)或(+),可考虑用PS预防。

新生儿肺炎

[概要]

新生儿肺炎包括感染性肺炎和吸入性肺炎,感染性肺炎可发生在宫内、娩出过程中或出生后,吸入性肺炎可分为羊水吸入、胎粪吸入和乳汁吸入。

一、感染性肺炎

[诊断要点]

1.病因 (1)宫内感染通过羊水或血行传播。羊膜早破 12小时,羊水即可能被污染,24小时者几乎全部被污染,病原体由阴道上行进入宫内,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和 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为主。孕母在孕后期发生感染,病原体经血行传给胎儿。(2)分娩过程中感染胎儿在娩出过程中吸入孕母阴道的分泌物,发生感染,病原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3)出生后感染与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触,可发生肺炎,病原以病毒为主,但多继发细菌感染。新生儿脐炎、败血症、皮肤感染时,可经血行播散发生肺炎。

2.临床表现宫内感染性肺炎通常在生后3天内起病,而分娩时或出生后感染要有一定潜伏期才出现症状。患儿常有呼吸困难、三凹征、口吐泡沫、青紫等,咳嗽较少。两肺呼吸音减弱,湿啰音可不明显,一般无发热。早产儿肺炎常表现为呼吸暂停、不哭、不吃、体温不升。

3. X检查:宫内和分娩过程中感染发生的肺炎,在生后第1天X表现可不明显,第2或3天才出现明显改变。X表现以支气管肺炎为主,呈点状或班片状渗出阴影,大小不等,

以两下肺、心膈角、左心后区多见。

[处理]

1.加强护理和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者予雾化吸痰。

2.供氧一般用头罩吸氧,氧流5升/min, PaO2维持在 8 ~ 12 kPa (60 ~ 90 mmHg),不宜过高,以防氧中毒。头罩吸氧无效者, PCO2增高不明显时,可改用CPAP。严重病例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3.抗生素应及时做痰培养,根据药敏选用抗生素。宫内或分娩过程中感染的肺炎,选择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抗生素。

[几种特殊病原体所致的新生儿肺炎]

1.克雷白菌肺炎近年发病率明显增加,常为院内感染,表现为支气管肺炎,但不少病例发生肺脓肿、脓胸、脓气胸,与金葡菌相似。

2.B族链球菌肺炎感染多发生在宫内,生后3d内发病,临床和 X线表现与NRDS相似。分娩过程中或生后感染者,发病较晚,症状与其它细菌性肺炎相似, X线表现呈大片或小片分散状实变。治疗选用青霉素,疗程 10-14d。与NRDS不易鉴别时须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

3.解脲支原体肺炎正常孕妇生殖道脲脲支原体携带率20-30 %,可经垂直传播给胎儿,发生肺炎。患儿生后常有严重窒息,呼吸窘迫,青紫。胸片示间质性肺炎,诊断依靠血清特异性 Ig M抗体,治疗用红霉素, 30-50 mg/kg.d,疗程2w。

4.衣原体肺炎主要为分娩过程中感染,患儿生后5-10d可发生衣原体结合膜炎,生后3-12w发生肺炎,起病较慢,有呼吸困难、喘憋、咳嗽,无热或低热,肺部可有哮鸣音或湿罗音,病程较长,2-4w,胸片示间质性肺炎,治疗用红霉素, 30-50mg/kg.d。

二、羊水吸入性肺炎

[诊断要点]

常有胎儿窘迫或产时窒息、异常分娩史,臀位产、巨大儿等易发生羊水吸入。患儿复苏后出现呼吸困难,12-36小时最明显,而青紫不常见, 48-72小时可逐渐恢复,肺部可闻粗湿啰音。如吸入量少,可无症状或轻度气急,肺部 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呈条索状,伴轻度肺气肿。吸入量较多时可见班片状影。以两肺内带和肺底部为著。

[处理]

以对症治疗为主,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缺氧表现者给吸氧。

三、胎粪吸入综合症

[诊断要点]

1.病史:有胎儿窘迫及出生窒息史,胎粪吸入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常见于足月儿和过期产儿。

2.临床表现患儿复苏后即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伴呻吟、三凹征,青紫明显,重者发展至呼吸衰竭。患儿胸廓隆起,两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湿罗音。脐带、皮肤、指趾甲被胎粪染成黄色。本病常继发细菌感染。重症患儿因严重缺氧酸中毒发生肺动脉高压,持续胎儿循环,吸氧不能改善。如病情突然恶化、呼吸困难和青紫加重,提示并发气漏。

3.X 线检查肺野密度增高,可见粗颗粒或片状、团块状、云絮状阴影,或呈节段性肺不张,伴肺气肿。重者可发生气漏。

[处理]

1.清理呼吸道是否及时彻底清理呼吸道,直接关系到预后。胎头娩出后即吸出口腔、鼻咽部分泌物,胎儿娩出后即气管插管,吸清气管内分泌物。

2.吸氧轻者在清理呼吸道后给头罩吸氧,重者须采取进一步措施。

3.机械通气严重病例需机械通气,压力不宜太高,防止发生气漏。如用高频通气效果较好。

4.肺灌洗及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大量胎粪吸入到下呼吸道时,难以吸出,可用生理盐水肺灌洗,将胎粪洗出,然后给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每次100-200mg/kg,间隔10-12小时,可用2-3次。

5.抗生素:胎粪吸入易继发细菌感染,须用抗生素治疗。

6.其它并发气胸时应及时进行胸腔穿刺排气或闭式引流。并发持续胎儿循环时,见极低出生体重儿。

四、乳汁吸入性肺炎

[诊断要点]

1.病史 (1)吞咽障碍: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吞咽反射未成熟,吞咽动作不协调,易发生乳汁吸入。(2)食管畸形:食管闭锁、食管气管瘘等。(3)胃食管反流:早产儿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乳汁进入胃后可反流至咽部,然后吸入。(4)其它:严重腭裂,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等。

2.临床表现大量乳汁吸入时,常发生呛咳、窒息、青紫、气促、呼吸暂停。少量乳汁吸入者,表现为支气管炎症状,反复咳嗽、气喘。长期多次吸入者呈间质性肺炎,迁延不愈。

3. X线表现早期表现为广泛的肺气肿,支气管炎,肺门影增宽,肺纹理增多,或出现斑片影,沿支气管分布。反复吸入者形成间质性肺炎。

[处理]

大量乳汁吸入时应立即气管插管,吸净气管内乳汁,同时吸氧。慢性反复吸入者,应去除病因,防止吸入。

新生儿肺出血

[概要]

新生儿肺出血系指肺的大量出血,至少影响2个肺叶,常发生在一些严重疾病的晚期。随着监护技术的发展,肺出血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早产儿肺出血病死率仍较高。

[诊断要点]

1.病史 (1)缺氧:严重窒息、呼吸窘迫综合症、肺炎等可发生肺出血,多发生在生后第1-2d。(2)感染:严重感染如败血症和感染性肺炎等可并发肺出血,多发生在生后1周左右。

(3)低体温:主要发生在寒冷损伤综合症、硬肿症及各种严重疾病时的低体温,多见于早产儿。(4)早产:早产儿肺发育未成熟,发生缺氧、感染、低体温时更易发生肺出血。(5)急性心力衰竭:新生儿心力衰竭时常发生肺水肿和肺出血。(6)其它:高粘滞综合症、凝血功能障碍、机械通气压力过高、输液过快过量等也可因引起肺出血,但与上述主要病因同时存在。

2.临床表现发生肺出血时,呼吸困难突然加重,出现三凹征、青紫、呼吸暂停、面色苍白,呼吸暂停恢复后呼吸仍不规则,经皮氧饱和度下降,肺部可闻广泛的中粗湿罗音,或湿罗音比原来增多,约半数病例从口鼻腔流出血性液体。

3. X线检查常见X线表现为:斑片状阴影,分布广泛,大小不一,密度较均匀;肺血管瘀血,两侧肺门血管影增宽,两肺可见较粗的网状影;心脏普遍增大,以左心室增大为主。

4.鉴别诊断肺出血易漏诊和误诊,临床上仅半数病例发生口鼻腔或气管插管内流出血性液体,而另外半数病例被漏诊。有 5%临床诊断肺出血者,实为消化道出血,而有7%肺出血病例被误诊为消化道出血。因此,对口鼻腔流出血性液体应作具体分析。

[处理]

1.正压通气一旦发生肺出血,立即正压机械通气,PIP

2.45 kPa( 25 cmH2O ), PEEP 0.49 ~ 0.69 kPa ( 5 ~ 7cmH2O),吸呼比 1:1,呼吸频率 30 ~ 40次 /min,然后根据血气分析调整。

2.原发病治疗 (1)感染引起肺出血者,其感染非常严重,应加强抗生素治疗,同时辅以免疫治疗,输注丙种球蛋白,中性粒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2)对低体温者应逐渐复温,使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3)有酸中毒者及时纠正,控制液体量,每天60-80 ml/kg。

(4)改善循环功能,给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5)防治 DIC,用小剂量肝素,20-40单位/kg,q 8 ~ 12 h,皮下注射。(6)有心力衰竭者给地高辛和速尿治疗。

新生儿呼吸衰竭与呼吸管理

[概要]

呼吸衰竭是指呼吸中枢、呼吸系统等疾患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导致吸室内空气时PaO2≤6.67 kPa( 50 mmHg )和(或)PaCO2≥6.67 kPa (50 mmHg)。呼吸衰竭是重危新生儿最常见的病症。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在安静时呼吸频率持续> 60次 / min或<30次/min,出现呼吸节律改变甚至呼吸暂停、三凹征、呻吟。(2)青紫:因低氧血症出现青紫。

2.血气分析:I型呼吸衰竭,吸室内空气时PaO2≤6.67 kPa( 50 mmHg )。II型呼吸衰竭,PaO2≤6.67 kPa ( 50 mmHg ),PaCO2≥6.67 kPa ( 50mmHg )。血气分析是呼吸衰竭的主要诊断指标,但要根据病史进行全面分析。

3.呼吸衰竭对各系统的影响呼吸衰竭时因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影响全身各脏器。(1)神经系统:低氧引起脑水肿,CO2增高引起脑血管扩张,脑血流增多。患儿精神萎靡,反应差,肌张力底下,瞳孔对光反应减弱。(2)循环系统:早期常有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病情加重时常出现心力衰竭、血压下降、肢端凉、皮肤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足根部>4秒)。

(3)肾脏:缺氧引起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4)消化系统:主要为胃肠道粘膜糜烂、坏死、出血。(5)血液系统:因缺氧酸中毒损伤血管壁、消耗凝血因子,发生DIC。(6)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高钾血症、低钠血症等。

[处理]

1.病因治疗对原发病进行有效治疗。

2.呼吸支持

(1)吸氧病情较轻者,可予头罩吸氧。

(2) CPAP 对早期NRDS、湿肺、肺炎、呼吸暂停等可予CPAP,应用CPAP途经包括鼻塞、

面罩、气管插管等方法,仪器有简易的CPAP装置、专用的CPAP仪、呼吸机的CPAP功能。CPAP的压力根据病情而定,一般用 0.29-0.49 kPa ( 3-5 cmH2O ),对NRDS可适当高一些,氧浓度尽可能低,要注意吸入氧气的加温湿化。CPAP可引起气漏、CO2潴留。

(3)常规机械通气如发生经皮氧饱和度<85%、PaCO2>8kPa(60mmHg)、肺出血、反复呼吸暂停、心跳呼吸骤停等情况,应予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通气方式常用定压型或容量控制压力调节(PRVC),预调参数先低一些,频率 30- 40次/min,PIP 1.98 kPa ( 20 cmH2O ),PEEP 0.29 ~ 0.49 kPa ( 3 ~ 5 cmH2O ),FiO2 40 %,潮气量 6 ~ 8 ml/kg,吸气时间 0.5 s,试运行 1 ~ 2h,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气分析进行调整,原则是用尽可能低的参数维持血气分析基本正常。在机械通气过程中须密切注意并发症,如气漏、感染、BPD、人机对抗、通路故障等。

(4)高频通气对限制性通气障碍效果较好,可用于气胸、间质性肺气肿、RDS、肺炎等,可用高频振荡(HFOV)和高频喷射(HFJV)通气,高频通气潮气量小,气道压力低,可减少传统机械通气的副作用。

(5)其它对一些严重肺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如胎粪吸入性肺炎、重症NRDS、持续肺动脉高压等,在很高呼吸机参数下未能奏效,可应用体外膜肺(ECMO)和液体通气(LV)。

附:Siemens 300呼吸机开机步骤

接通电源:分别接通呼吸机主机,空压泵,湿化器电源,检查三个电源是否接上(主机Mains绿灯亮,空压泵,加热湿化器);

连接管道:连接氧气,空压泵管道,连接呼吸机供气管道,湿化器加蒸馏水水至规定刻度;

开机:逆时针旋开墙式氧气减压开关至0.4Mpa;打开空压泵开关(绿灯亮并有泵气声),旋开主机开关至待机(standby)模式,打开湿化器开关,并按下加热导线按钮,绿灯亮示加热导线处于工作状态,调节湿化器温度;可按压呼吸机面板gas supply,从中读出氧气,空气的压力,压力范围应在0.4Mpa,两着压力差不大于5%。

调节呼吸机参数,应用模拟肺测试正常后与病人气管插管连接。

关机

拔管后,将主机面板上的氧浓度旋至21%,当氧气浓度显示21%时,再空打3-5分钟后,顺时针关紧旋钮至Ventilator off Battery charging,处于充电状态;

关加热湿化器;

关空压泵,呼吸机管道消毒备用。

其它呼吸机开机步骤

接通电源:分别接通呼吸机主机,空压泵,湿化器电源,检查三个电源是否接上(主机,空压泵,加热湿化器);

连接管道:连接氧气,空压泵管道,连接呼吸机供气管道,湿化器加蒸馏水水至规定刻度;

开机:逆时针旋开墙式氧气减压开关至0.4Mpa;打开空压泵开关(有泵气声),旋开主机开关,打开湿化器开关,调节湿化器温度;

调节呼吸机参数,应用模拟肺测试正常后与病人气管插管连接。

关机

拔管后,将主机面板上的氧浓度旋至21%,当氧气浓度显示21%时,再空打3-5分钟后,关闭主机;

关加热湿化器;

关空压泵;

呼吸机管道消毒,备用。

CPAP使用步骤

接通电源:分别接通CPAP主机,湿化器,空压泵电源,检查电源是否接好;

连接管道:连接氧气管道至氧压力表,连接空气管道至其它呼吸机的空压泵上,连接CPAP供气管道,湿化器加蒸馏水至规定刻度;

开机:打开氧压力表至0.4Mpa,打开空压泵开关,打开CPAP主机开关,打开湿化器开关;

调节CPAP参数,调节湿化器温度。

附:呼吸机参数调节 (初调)

西门子300

选择PRVC(调压定容)模式:初调设置潮气量:6-8ml/kg,PEEP:3cm/H2O,RR:50次/分,调节触发敏感度:使测得的呼吸频率在50-60次/分之间,Ti:0.4-0.5S,FiO2:60%;

选择SIMV+PSV模式:初调设置PIP:15cmH2O,PEEP:3cmH2O,PSV:13 cmH2O,RR:20次/分,调节触发敏感度:使测得的呼吸频率在50-60次/分之间,Ti:0.6-0.7S,FiO2:根据具体情况调节,最好低于40%;

CPAP/PSV模式:PSV:13 cmH2O,PEEP:3cmH2O,FiO2:根据具体情况调节,最好低于40%;

PC模式:PIP:15cmH2O(湿肺时:15-25 cmH2O,早产儿RDS或肺出血时:25-30 cmH2O),PEEP:3cmH2O(肺出血时可达5cmH2O),RR:50次/分,调节触发敏感度:使测得的呼吸频率在50-60次/分之间,Ti:0.40-0.5S,FiO2:60%;

其它呼吸机(如纽邦、SLE2000等)

一般选用定压模式;

调节PIP:15-25cmH2O,PEEP:3cmH2O,Ti:0.4-0.7S,FiO2:60%,Flow:6-10L/min(在RDS治疗早期一般为6-8 L/min,以后再逐渐上调),RR:50-60次/分。

呼吸机使用中参数的调节

当氧分压低时:

可增加吸入氧浓度,同时尚可适当增加MAP*值。

*MAP=PIP*Ti/(Ti+Te)+PEEP*Te/(Ti+Te)。

当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时:

可以通过加快呼吸频率,加大潮气量或增加PIP,降低PEEP,缩短吸气时间来调节。

当二氧化碳分压减低时(过度通气)

可以通过减慢呼吸频率,降低潮气量或降低PIP,增加吸气时间来调节。

当机械通气时,患儿经皮氧饱和度正常,血气分析正常时,可渐下调呼吸机参数,如FiO2,RR,同时相应调节Ti。

当在PRVC或PC或A/C模式下,呼吸频率降至25次/分以下时,可改换SIMV模式,当SIMV模式下呼吸频率降至10次/分(VLBW:15次/分,ELBW:20次/分)时,可改用CPAP或直接拔管撤机,此时一般要求FiO2<30%,PIP<15cmH2O,SpO2维持在90%以上。

鼻塞CPAP参数的调节(初调)

FiO2:60%,压力:2-4cmH2O,如SpO2维持在90%以上,可逐渐下调FiO2。

新生儿贫血

[概要]

生后头2周静脉血血红蛋白(Hb)低于130g/L (13g/dl),或毛细血管Hb<145g/L(14.5g/dl),可诊断为新生儿贫血。近年来随着对新生儿贫血的病理生理的深入理解,对贫血的处理方案也不断更新。

[诊断要点]

1.新生儿贫血可由于失血、溶血和红细胞〔RBC〕生成低下所致。失血可发生在出生前(胎-胎盘、胎-胎、胎-母输血)、出生时(脐带破裂、前置胎盘)和出生后(颅内出血、内脏破裂)。溶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母子血型不合,也可由母亲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宫内感染和新生儿RBC膜或酶缺陷所致。RBC生成低下在新生儿期极为罕见。

2.贫血的临床表现急性贫血通常由失血引起,常有苍白、气促、心率增快和低血压,红细胞压积(HCT)起初可正常,但由于血液稀释可在6h内下降。慢性贫血可有苍白,但因代偿而无临床窘迫症状,肝脾可肿大,部分患儿可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

1、实验室检查

(1)立即寻找贫血原因①检查胎盘;②血涂片观察RBC形态、网织RBC计数;③直接coombs试验;④母血涂片计算胎儿RBC与母RBC比值(酸洗脱法)以除外胎-母输血。

(2)其他选择性检查①特异性IgM抗体测定(风疹、CMV、弓形体、细小病毒B19);②止、凝血试验;③RBC酶测定及Hb电泳;④影像学检查以寻找出血的部位。

4.早产儿生理性贫血早产儿出生时脐血Hb与足月儿相似,但生理性贫血发生早(4~6周)且重(Hb 70~100g/L)。胎龄越小,贫血程度越重,持续时间也越长。这主要是由于早产儿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低所致,另外也与早产儿RBC寿命短和频繁诊断性抽血有关。

[治疗]

1.急性失血时的急诊处理若患儿已休克,立即输注15~20ml/kg 5%白蛋白、生理盐水或全血,以恢复血容量至正常。由血型不合溶血病所致的慢性重度贫血需通过早期换血来纠正。

2.非紧急情况下,贫血可通过输注浓缩RBC来纠正。输血指征:①在72h之内累计抽血量>血容量10%;②急性贫血患儿Hb<130g/L(HCT<0.4);③慢性贫血患儿Hb<80~100g/L(HCT<0.25~0.30)和临床有提示贫血的体征(气促、心动过速、反复呼吸暂停、需吸低流量氧、喂养困难、体重不增等)。

输血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体重(kg)×90 输血量(ml)= 预计HCT-患儿HCT

供者的HCT

3.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可提高早产儿Hb水平和减少输血次数,但不

能根除早产儿对输血的需要。剂量每次200~250u/kg,每周3次皮下注射。应同时应补充铁剂4~8mg/kg.d(至少2mg/kg.d)。

4.营养补充

(1)铁剂早产儿生理性贫血的原因与铁无关,但在出生2~3月后早产儿铁储备降低,应在生后4~6周开始补铁,剂量每天1~2mg/kg。

(2)VitE 母乳和现代的配方乳中都含有足够的VitE和低含量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因此VitE缺乏已很少发生。

(3)叶酸:母乳和配方乳中都含有足够的叶酸,因此一般不须补充,除非特殊饮食(如苯丙酮尿症和枫糖尿病)的婴儿才处于叶酸缺乏的危险。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

[概要]

新生儿生后第一周静脉血Hb≥220g/L,或静脉血HCT≥65%,即可诊断为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增多可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淤滞,组织缺氧和酸中毒,继而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碍。

[诊断要点]

1.红细胞增多症主要发生在双胎输血、母-胎输血、脐带晚扎和有慢性宫内缺氧的新生儿。

2.临床表现红细胞增多症的症状主要是血容量增多和血黏度增高的结果,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患儿可表现为呼吸窘迫、紫绀、充血性心力衰竭、惊厥、低血糖、低血钙、高胆红素血症、以及血流淤滞所致栓塞症状,如肾静脉栓塞、NEC、脑栓塞等。但是,大多数红细胞增多症的患儿是无症状的。

3.实验室检查静脉血Hb ≥220g/L和HCT ≥65%即可确诊。但在评价新生儿HCT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①抽血的时间:新生儿生后24h内HCT可高达70%,以后下降。因此生后第1天静脉血HCT>70%才能诊断为红细胞增多症;②抽血的部位:末梢血毛细管法HCT明显高于静脉血,因此仅作筛查之用,确诊应以静脉血HCT为准;③测定的方法:电子血液分析仪是通过测定RBC平均容积和Hb来计算HCT,红细胞的大小或形态变化都可影响HCT的计算值,因此确诊红细胞增多症应以离心法HCT为准,离心法HCT值略高于电子分析仪HCT值。

[治疗]

1.静脉血HCT>65%的任何有高黏度血症表现的患儿都应给予部分换血治疗,以降低HCT 至50-55%。换入的液体可用血浆、白蛋白(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浓度)或生理盐水。换血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足月儿血容量按90ml/kg计算):

换血量(ml)=血容量×实际HCT值-预期HCT值

实际HCT值

2.静脉血HCT在60~70%的无症状患儿不需换血,可静脉推注或滴注血浆、5%白蛋白或生理盐水稀释疗法。

3.静脉血HCT>70%的无症状患儿的治疗有较多争议,多数学者仍主张部分换血治疗。

新生儿出血性疾病

[概要]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止凝血功能不成熟,较易发生出血性疾病,最常见的原因是DIC、VitK缺乏所致的新生儿出血症和多种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及时诊断和处理甚为重要。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1)VitK缺乏所致的新生儿出血症(HDN)可有经典型、晚发型和早发型三种类型。经典型HDN多发生于出生时未用过VitK1预防的新生儿,于生后2~7天起病,表现为皮肤黏膜、脐部和消化道出血。本病预后良好,注射VitK1迅速见效。晚发型HDN发生于未用VitK1预防的纯母乳喂养儿,常于生后4~12周起病,表现为颅内出血和广泛的深部血肿,预后多不良。早发型HDN则主要见于孕母用过苯妥因钠、苯巴比妥、水杨酸盐、或华法林等药物的婴儿,出血发生在生后24h之内,脑部出血可以致死。

(2)新生儿DIC 任何重症患儿都可发生DIC,临床医生往往在患儿出现广泛出血倾向时才考虑DIC,事实上,在抢救危重新生儿时,如果出现抽血困难或一抽就凝,就应警惕有早期DIC之可能。典型的DIC表现为穿刺部位渗血不止、皮肤广泛瘀点瘀斑,各器官系统出血,血管由广泛凝血可致微循环障碍和血栓形成。

(3)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低于100×109/L时为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母子血小板抗原性不合所致的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母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或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所致的先天性被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和继发于其他疾病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皮肤紫癜或瘀斑可是唯一的临床表现,重者可出现脐部渗血、黑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精品】

一、早产儿的护理 早产儿是指胎龄不满 37 周小于 259d 的活产婴儿。由于早产儿全身各系统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子宫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均较差,因此死亡率较高。 【临床表现】 1.外观特点:体重、身长均明显小于足月儿,皮下脂肪少, 肌肉少;头相对较大,囟门宽大,颅缝宽,头发短而绒,皮肤鲜红薄嫩、水肿发亮,胎毛多,趾(指)甲短软。 2.生理特点:呼吸快而浅,常有不规则间歇呼吸或呼吸暂 停,哭声很弱,常见青紫,易发生肺不张、肺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体温不升;吸吮、吞咽功能差,容易发生呕吐,导致误吸;消化吸收功能差,易发生腹胀、腹泻;神经系统的各种反射均不敏感,常处于嗜睡状态;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了解患儿的胎次、胎龄、母亲孕期健康状况、 胎儿发育情况及家族史等。 2.专科情况:评估患儿的体重、外观特征是否符合胎龄、 生命体征有无异常、神经系统反应、各系统功能状况。 3.了解辅助检查如脑CT、肺部x线及化验室检查结果有无异常。 4.评估家长对患儿目前状况的心理承受能力、对预后的了 解程度、治疗的态度、经济状况。 【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异常:与体温调节功能差、产热储备不足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能力差、摄入不足 及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有关。 3.有潜在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有关。 4.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呼吸中枢和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 有关。 【护理措施】

1.保暖:室内温度保持在 26~280C ,相对湿度 55%~ 65% 。生后即放置在暖箱中。戴绒布帽,集中护理,各项检查、治疗尽量在暖箱内进行,以减少失热。体温低或不稳定的婴儿不宜沐浴。 2.保持舒适体位:舒适的体位能促进早产儿自我安抚和自 我行为控制,有利于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发展,可采取以下体位。(1) 促进屈曲体位:用毛巾或床单制作早产儿的鸟巢式卧具,使其脚能触及衣物,手能触及毛巾、床单,有安全感;包裹婴儿时要确定婴儿的手能触及面部,以利头、手互动。2) 头颅塑形:使用水枕,可避免早产儿双侧头部平坦, 以免因头部平坦造成持久的体格及心理社会适应困难。 (3) 俯卧位:有资料报道,俯卧位可以减少早产儿呼吸暂 停的发作和周期性呼吸,改善早产儿潮气量及动态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对于改善早产儿呼吸和肺功能有很大作用。但须注意俯卧位时容易将口鼻俯于床面,引起窒息和猝死,应密切观察。 3.喂养:早产儿可用母乳或乳库奶喂养,必要时使用适合 早产儿的配方乳。开始先试喂2次 10% 葡萄糖液,每次 3 ~5m1,再喂稀释奶逐渐到配方奶直至达到每日需要热量。 喂奶切忌过速,以免发生胃食管反流致误吸;喂奶后不要 立即更换尿布以防止体位变动发生呕吐。保持半侧卧位或 平卧、俯卧,头转向一侧,每 4h翻身、转换体位 1 次。 吸吮能力差或不会吞咽的早产儿可用鼻胃管或鼻肠管喂养, 每次进食前应抽吸胃内容物,如残留奶量大于前次喂奶量 1/3 以上则减量或暂停 1 次,必要时给予全静脉或部分静脉高营养。 4.预防感染:早产儿抵抗力低下,应制定严格的消毒隔 离制度,严禁非专室人员的进人,工作人员患感冒时不能接 触早产儿。暖箱要彻底清洁消毒后才能使用,使用期间每日 用消毒液擦拭 1 次,使用7d 后要更换暖箱。暖箱内的湿化 器、氧气湿化瓶的水要每日更换,空气过滤网内的海绵要定 期清洗,头罩、吸氧管及与早产儿接触的各种管道、仪器要 定期消毒。医护人员在接触早产儿前要严格洗手,以免发生

儿科诊疗常规

小儿腹泻 【诊断标准】 1.根据大便性状和次数判断。根据家长和看护者对患儿大便性状改变(呈稀水便、糊状便、黏液脓血便)和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的主诉作出腹泻病诊断。 2.根据病程分类。急性腹泻病: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病程为2周~2个月;慢性腹泻病:病程>2个月。 3.对腹泻病患儿进行有无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评估。 (1)脱水程度的分度与评估: 脱水程度 轻度脱水中度脱水重度脱水 丢失体液占体重5% 占体重5%~10% 占体重10%以上 精神状态稍差萎靡或不安极度萎靡,重症病容 皮肤弹性尚可差消失(捏起皮肤回复≥2秒) 唇舌粘膜稍干燥干燥干燥 前囟眼窝稍有凹陷凹陷明显凹陷 尿量稍少明显减少极少甚至无尿 四肢暖稍凉厥冷 脉搏正常快快而弱 血压正常正常或下降降低、休克 (2)尽可能对中、重度脱水患儿行血电解质检查和血气分析。 4.根据患儿粪便性状、粪便的肉眼和镜检所见、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及流行情况初步估计病因。急性水样便腹泻患者(约占70%)多为病毒或产肠毒素性细菌感染,黏液脓性、脓血便患者(约占30%)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有条件尽量进行大便细菌培养以及病毒、寄生虫检测。 5.对慢性腹泻病还须评估消化吸收功能、营养状况、生长发育等。

【入院指征】 腹泻病患儿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需住院治疗: 1.腹泻病并频繁呕吐; 2.腹泻病并中度以上脱水,并且不能口服补液或口服补液失败者; 3.腹泻病并病毒性心肌炎; 4.腹泻病并中度或重度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入ICU指征】 1.重度脱水; 2.严重的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3.并发肠套叠、肠梗阻、肠穿孔; 4.并发中毒性心肌炎; 5.并发严重的肝功能损害; 6.出现抽搐、昏迷等中毒性脑病的症状。 【住院检查】 1.常规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细菌感染性腹泻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2)大便常规:侵袭性感染时,粪便常规检查可见红、白细胞,细菌性痢疾时还可见吞噬细胞。真菌感染性肠炎,粪便中科找到菌丝。阿米巴痢疾,粪便可检查出阿米巴滋养体。 (3)尿常规呕吐明显者尿中可检出酮体 2.特殊实验室检查 (1)血电解质检查和血气分析可反映出是否存在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2)肝、肾功能及心肌酶病毒性肠炎常有ALT、AST、CK、CK-MB等升高。 (3)必要时测粪便还原物和pH值。 (4)病原学检测:①粪便涂片观察是否有真菌孢子和菌丝、寄生虫卵,暗视野观察霍乱弧菌,革兰氏染色观察细菌的性质,粪便细菌培养及细菌药敏和血清型鉴定;②粪便病毒检测可用电镜观察病毒颗粒,粪便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Microsoft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Microsoft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护理流程、常见操作流程 目录 1、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3、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4、早产儿护理常规 5、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6、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 7、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8、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 9、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10、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常规11、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常规12、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 一.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1.新生儿入室后,核对手条、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及体重、体温,检查出生记录是否完整。同时检查新生儿全身和一般情况呼吸、皮色、畸形,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做入室评分:(第三次如Apgar 评分。2.病室温湿度适宜,保持温度2224℃,湿度5565,注意空气流通,定时换气,保持病房清洁并定期消毒。3.填写住院病历及各种卡片。4.处理胎脂,测量入室油浴后肛温;做好眼部护理、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等基础护理;每日洗澡一次或擦浴。5.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变化:脐带断端有无出血、皮肤颜色、呼吸、体温、大小便、呕吐、畸形、产伤、哭声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6.每日称体重 1 次,保持体温,每日测体温两次,体温低于36℃或高于37.5℃,每四小时测一次。婴儿抚触每日两次。7.喂养母乳喂养或遵医嘱喂配方奶,出生后半小时早吸吮、早哺乳,母乳按需喂养,母婴分离时每 3 小时(早产儿、小样儿按医嘱)喂奶一次。8.根据有关规定,进行预防接种。9.在执行护理和治疗操作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二)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有无发热、咳嗽、气促。2.有无鼻翼扇动、发绀、三凹征。 3.有无嗜睡、意识障碍、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无气胸、脓胸、DIC 症状;有无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二)护理要点 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粘稠,痰不易咳出者,可采用雾化吸入。3.执行呼吸道隔离,保持空气新鲜。 4.保证充足水分、热量,喂奶时将患儿抱起或抬高头部,以防止溢乳或呕吐造成窒息,喂奶时应少量多次,必要时给予鼻饲。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T、P、R 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应立即报告医生。 6.必要时给子氧气吸入,做好呼吸道管理,痰液粘稠时,给予雾化吸入,勤翻身拍背并少量多次喂水。 7.注煮有无气胸,如发生呼吸困难、气促、口唇青紫等,及时报告医生。 8.静脉输液时速度不可过快,详细记录出入量。 9.腹胀患儿遵医嘱及时给予肛管排气。10.加强皮联护理,每日全浴一次,注意保持脐部、臀部、会阴部的清洁、干燥。 三)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观察有无窒息、呼吸障碍、陈发性青紫。2、精神意识状态,如有无兴奋与抑制相继出现。3、有无呕吐、高声尖叫、呼吸不规则、吸吮、吞咽反射消失和强直性痉挛等表现。4、有无囟门饱满、项强、膝反射及浅反射亢进。5、严重者,注意有无昏迷、瞳孔大小不等、呼吸变慢、心音弱且不规则、深浅反射均消失等。(二)护理要点1、头部抬高15—30 度,保持患儿安静,尽量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刺激,一切护理集中进行,做好选用留置针,减少穿刺防止加重颅内压2、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3 根据缺氧程度给氧4、保证供给足够的能量,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5、严格消毒隔离,不交叉喂养,防止交叉感染。 四)早产儿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心率变化。2、观察哭声、面色、脐部及对外界的反应。(二)护理要点 1.保持病室温度在适宜,对体温较低的给予暖箱保暖。 2.保暖:体

儿科三大优势病种诊疗常规

省利川市民族中医院儿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1) (一)肺炎喘嗽 (1) (二)感冒 (6) (三)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诊疗方案 (11) 省利川市民族中医院儿科常见病及优势 病种诊疗方案 (一)肺炎喘嗽 中医病名:肺炎喘嗽 西医病名:小儿肺炎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儿科诊断标准) (1)发热,咳嗽,呼吸急促,鼻翼煸动。 (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面色苍白,唇周紫绀,肢冷,脉数疾:或高热狂躁不安,神昏,惊厥。 (3)肺部听诊有较细湿啰音,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4)初生儿患本病时,往往无上述典型症状,仅见不乳,神萎,口吐白沫等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 典型的支气管肺炎一般有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困难,肺部有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据此可以诊断。X线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病原学及外周血检查,可明确病原体。 (二)疾病分期 病程小于一月者为急性;1-3月者为迁延性;大于3月者为慢性。 (三)分类 1.解剖分类: (1)大叶性肺炎

(2)小叶性肺炎 (3)间质性肺炎 2.病因分类: (1)细菌性肺炎; (2)非典型性病原体所致肺炎; (3)病毒性肺炎; (4)真菌性肺炎; (5)其他病原体所肺炎。 3.患病环境分类: (1)社区获得性肺炎; (2)医院获得性肺炎; (四)证侯诊断 1.常证 (1)风寒闭肺 证侯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2)风热闭肺 证侯发热恶风,微汗出,流黄涕,咳嗽呼吸急促,痰稠色黄,口渴欲饮,咽红,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 (3)痰热闭肺 证侯壮热,痰鸣,气促,喘憋,鼻翼煽动,烦躁不安;重证口唇紫绀,两肋煽动,摇身撷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毒热闭肺 证侯高热炽盛,气急,鼻煸,咳嗽剧烈,涕泪俱无,鼻孔干燥如烟煤,面赤唇红,烦躁口渴,便秘尿赤,舌红而干,苔黄腻,脉滑数。 (5)阴虚肺热 证侯低热或潮热盗汗,干咳无痰或少痰,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舌红少津,苔剥,脉细数。 (6)肺脾气虚 证侯病程迁延,低热起伏,动则咳甚,痰多,气短多汗,面色淡白,纳差,大便溏薄,四肢你温,舌淡苔薄白,脉弱无力。 2.变证 (1)心阳虚衰 证侯突然面色苍白,口唇肢端紫绀,气促加重,四肢厥冷,虚烦不宁,额汗不温,右肋下肝脏肿大,脉微虚数,舌淡紫,苔薄白。

新生儿科自我鉴定

新生儿科自我鉴定 第1篇:新生儿科自我鉴定新生儿科自我鉴定 我们开始了为期三周儿科的实习!这里的护理对象都是特殊的人群.因为面对的是小儿,所以无论从穿刺、注射到各种用药,都跟成年人有很大的区别!在护患关系上也有变化,当今小孩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每一个治疗都要跟家长们沟通好!让他们放心,他们才能安心!这里特殊的有三点:第一,特殊的护理人群;第二, 特殊的治疗护理原则;第三,特殊的护患关系.首先,小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如连续性、阶段性、顺序性还有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再之,因了小儿这特殊的体质,所以从穿刺、注射和用药等方面都有着其注意事项.在本科的老师精心指导下,我能够初步掌握了儿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以及对症护理,也了解了小儿与大人不同的一些操作技术要点,如肌注时应如何定位,注射时应捏起皮肤等.最后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这里学到了不一样的护患关系.总是可以从别人口中听到形容词“小儿科”,语意中总有藐视儿科的意味.但是在这里工作不只面对着小皇帝们,还要跟把他们当心肝宝贝的爸爸妈妈们打交道,所以做好沟通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同时我也知道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的疏导及承受等能力. 在儿科近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中我受益颇多,即将要出科了,却有好多的不舍,对于我们的实习,科里的老师们都很

重视,每周的实习安排也谨然有序,从而让我们循序渐进的学习与成长,在此,对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及各科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踏实工作,热爱儿童事业,全心全意为患儿着想。同时要理解家属,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能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多说“对不起”,是家属也理解儿科护士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或过激行为的发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儿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特别是对于小儿头皮针的穿刺技术,在工作的同时我也不断的认真学习和总结经验,能勤于、善于观察患儿病情,从而及时地掌握病情变化,作出准确判断。总之我觉得在这段实习的日子里,我学到了很多,虽然我还只是学生,也许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用我的努力充实我的知识与技能,希望能用我的微笑送走病人健康的离去,渴望在学习中成长,真做一名默默歌唱、努力飞翔的白衣天使。 第2篇:新生儿出科自我鉴定新生儿科实习鉴定 神经外科实习轮转结束后,就来到了新生儿科。现在在新生儿科的三周实习时间差不多结束,有点不舍,不舍得这里的小病人和老师们。 在这段时间里,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工作积极,态度诚恳、虚心求教。严格

儿童眼部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儿童眼部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一、睑腺炎(hordeolum) (一)定义及分类 系眼睑腺体及睫毛毛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见于儿童及年轻人。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两种。化脓性细菌(以葡萄球菌多见)感染,引起睫毛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外麦粒肿;而引起睑板腺急性化脓性炎症的,则称内麦粒肿。(二)诊断 1.外麦粒肿睑缘部红、肿、热、痛,触痛明显。近外眦部者常 伴有颞侧球结膜水肿。数日后,睫毛根部出现黄脓点,溃破排脓后痊愈。炎症严重者,常伴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或可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 内麦粒肿眼睑红肿较轻,但疼痛较甚。眼睑红、肿、热、痛,睑结膜面局限充血、肿胀,2~3日后其中心可见黄脓点。自行穿破,脓液排出后痊愈。 (三)治疗 脓肿形成前,应局部热敷,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及眼膏。反复发作及伴有全身反应者,可口服抗生素类药物。脓肿成熟时需切开排脓。应注意对外麦粒肿,其皮肤切口方向应与睑缘平行;对内麦粒肿,则其睑结膜面切口方向须与睑缘垂直。切忌挤压排脓,以免细菌随血流进人海绵窦引起脓性栓塞而危及生命。 (四)门诊标准流程

二、新生儿泪囊炎(neonatal dacryocystitis) (一)病因 先天性泪道发育障碍所致。多为鼻泪管下端管腔被先天性残存膜封闭。 (二)诊断 1.临床表现常为单侧。病情缓慢,症状较轻。患儿溢泪、分泌物增多。有时,泪囊区可略隆起,压迫泪囊有分泌物溢出。 2.检查仔细检查外眼情况,必要时也可行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三)治疗 每日数次按摩泪囊,局部使用抗生素滴眼液。以生理盐水高压冲洗泪道或仔细探通,可使鼻泪道通畅而痊愈。如泪道探通失败则手术。(四)入院标准 1. 泪道探通失败。 2. 无其他内科疾病。 (五)出院标准 1. 一般情况良好,溢泪消失。 2. 鼻泪管置管位置正。 3. 无需要处理的并发症。 (六)随访指导 患儿定期随访,1—2周进行泪道冲洗,3—6个月拔管。 (七)门诊标准流程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样本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新生儿科有关的规章制度 新生儿科工作制度 1、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在院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住院医师应加强对新生儿的各项业务技术管理。 2、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每天查房一次,并及时处理新生儿的异常症状,做到轻症不转院。需复诊者应多次观察,需转院者由科主任确定。 3、加强检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到检查器材专用,如听诊器、体温计、测黄疸仪等。查房前后专业清洁洗手。 4、新生儿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不旷工、不迟到、不早退,把心放在新生儿科,认真细心观察每一位新生儿。做到科学观察,合理医疗。 5、新生儿科全体工作人员每周业务学习一次,讨论解决疑难病例。新生儿科管理制度 1、新生儿病房布局合理,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2、新生儿病房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为55-65%;保持空气清新,每日下午各通风一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日空气循环消毒三次;每月做空气培养并做好记录。 3、新生儿病房一人一床,被单床单枕套按规定进行换洗,发现污渍及时更换,新生儿出院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后才能使用。 4、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如:

雾化吸入器、面罩、体温计、浴巾等 5、奶瓶“一人一用一消毒”,配奶间用具专用,应用煮沸消毒或高压蒸汽灭菌。 6、新生儿所用衣物,面巾等必须经消毒后方可使用;用后物品应放入专用容器,防止交叉感染;使用后的一次性纸尿布放入专用污物桶加盖密封保存处理。 7、对新生儿沐浴室内的沐浴用品,沐浴池及地面进行消毒。 8、新生儿病房暖箱,蓝光箱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一用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蓝光箱应当每周更换并做好终末消毒处置。 9、对新生儿病房工作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做细菌监测;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病原携带检查,阳性带菌者应调离新生儿室,阴转后方可回新生儿室工作。 10、新生儿病房的医务人员须更换好衣、帽、鞋、口罩,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衣、鞋。非本室工作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新生儿室,家属应在规定时间进行探视。 11、医务人员应按要求做好手卫生,接触每一位新生儿前后均应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12、新生儿查对制度,做好新生儿腕带,床头标识,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13、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并准确、及时、全面书写护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医院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规范指南规范》试行版.doc

《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试行版)儿科疾病分级诊疗,基层医生能够以及应该承担哪些工作?安徽省出台的 《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试行版),明确了基层医疗机构所承担的儿科疾病工作内容。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病情变化快,危、急、重症多,接诊医院需设有新生儿病房、拥有新生儿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应的专科设备等条件。因此,原则上新生儿疾病应在具备一定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治,以确保医疗安全。 早产儿胎龄≥35周和出生体重>2500g,无高危因素,生命体征平稳的早产儿可在具备治疗条件的一级医院观察。疑有并发症时需转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治。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可在具有黄疸监测条件的一级医院观察。病理性黄疸需转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治。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现疑似新生儿患儿,需及时转二级及以上医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发现有口吐泡沫、气促等疑似新生儿肺炎症状的患儿,应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新生儿腹泻病诊断腹泻病的新生儿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持续发热或体温不升、吃奶减少等疑似化脓性脑膜炎症状,应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新生儿窒息有围产期高危因素的产妇建议二级以上医院待产。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新生儿窒息史,临床上疑似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立即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新生儿病房治疗。 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现疑似颅内出血的新生儿立即转诊上级医院治疗(转诊中注意头部制动)。新生儿破伤风疑似新生儿破伤风的患儿应转三级医院治疗。 先天性梅毒疑似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应及时转上级医院诊治。 消化系统疾病 腹泻病小儿诊断为急性腹泻病轻型或仅伴有轻度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者,可在一级医院就诊。如病情无明显改善或有加重趋势则需转二级医院诊治。 急性胃炎小儿急性单纯性胃炎,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仅为低热,不伴有消化道出血、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尿量正常,进食基本正常。可在一级医院就诊,如效果不佳,则应转二级医院就诊。 慢性胃炎一级医院对疑似慢性胃炎患儿可以进行初步治疗,效果不佳可转往二级医院治疗。 消化性溃疡一级医院对疑似消化性溃疡病例可以进行初步治疗,效果不佳者应转至二级医院诊治。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HP感染疑似病例可以进行初步治疗,如效果不佳可以转至二级医院检查治疗。 消化道出血一级医院对消化道出血患儿可以进行初步处理后转上级医院。急性胰腺炎如临床疑似本病,应及时转至上级医院就诊。 婴儿肝炎综合征如临床疑似本病,应转至二级医院就诊。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治普通上呼吸道感染,如治疗后患儿仍高热不退或病情进展,应及时转上级医院;三个月以内患儿,由于病情变化快,应酌情到二、三

新生儿出科自我鉴定

新生儿科实习鉴定 神经外科实习轮转结束后,就来到了新生儿科。现在在新生儿科的三周实习时间差不多结束,有点不舍,不舍得这里的小病人和老师们。 在这段时间里,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工作积极,态度诚恳、虚心求教。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三周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在带教老师的细心、耐心指导下,我掌握了新生儿蓝光治疗、淋浴、盆浴、鼻饲、喂奶、动脉采血和静脉留置针等护理操作技术;掌握了心电监护仪和输液微量泵的使用;熟悉了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流程;了解了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如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肺炎、早产儿的护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的知识也不断地积累。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在此非常感谢护士长和科室老师们的指导,特别要谢谢我的带教老师的细心、耐心的教导。记得第一次进入病房,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病房很干净,病床突然小了一号,看到的都是些小朋友。当看到这些孩子时,我会从心底的可怜他们。刚来到这个世界就要面临死亡的考验。现在想想,不由得感叹:人活着就是一种幸福,因为再也没有比生命的存在更具有意义的事情了!篇二:儿科实习出科自我鉴定 儿科实习出科自我鉴定 短短的1个月儿科实习即将结束,回想这期间的点点滴滴,似乎在尝试无味瓶里的味道一样。临床的实习是对理论学习阶段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临床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我们倍偿珍惜这段时间,珍惜每一天的锻炼和自我提高的机会,珍惜与老师们这段难得的师徒之情。 儿科是一个独特的科室,面对的是个个脆弱的小生命。这更让我意识到医生不仅要医术高,更要懂得如何和他们沟通。对待患儿和蔼可亲,态度良好,虽然有些时候会遇到很多焦虑的患儿家属口不择言,而我们医护人员能做的就是宽容。我们可以体会他们的心情,孩子生病,谁的心里都会着急万分的,说一些伤人的话我们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继续为患者服务,力争做到最好。每天接触很多患儿和他们亲人的时候,我明白了人生最大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生命和健康,而我们的职责正是捍卫健康的生命。 在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儿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经过1个月的实践我基本掌握了病程记录、会诊记录、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的书写;掌握了临床儿科的特点及儿科常见、多发病人的诊治;掌握了常见化验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及和各类危、重、急病人的初步处理。今后,我会继续以“热情、求实、尽职”的作风,持着主动求学的学习态度,积极各科室的老师学习,秉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信念,孜孜不倦地吸收医学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矗不断追求,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努力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是我崇尚的理念。儿科护士实习自我鉴定:熟悉疾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了解其诊疗常规,常见急症的处理方法。 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儿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早退。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能完成生命体征的测量,新生儿的各项生活护理,以及新生儿培养箱,蓝光箱,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希望在接下的科室能更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带教老师评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该生在妇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无菌观念强,基本掌握儿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篇三:实习护士出科自我鉴定

儿科诊疗常规(全)

儿科诊疗常规 目录 一、呼吸系统疾病 1、感冒 2、咳嗽 3、支气管炎 4、哮喘 5、反复呼吸道感染

二、消化系统疾病 1、呕吐 2、鹅口疮 3、厌食 4、腹泻 三、传染病 1、水痘 2、幼儿急疹 3、流行性腮腺炎 4、手足口病 5、甲型HINI流感

感冒 【概述】 感冒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又称为“伤风”,是由于外邪侵犯卫表所致,临床以恶寒、发热、头痛、流涕、喷涕、咳嗽为主要症状。“感冒”首见于宋代杨仁斋《仁斋直指方》书中。 感冒可分为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一般于四时感受六淫之邪,病情轻,不流行者,称普通感冒或四时感冒。若感受时行疫毒之邪,病情较重,具传染流行性,则称为时行感冒。其主要病机是六淫之邪以风邪为主或时行疫毒之邪侵犯肺卫,使卫阳被遏,肺失宣肃。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等。本篇所述仅限于上呼吸道感染。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诊断】 (一)、中医诊断 1.诊断要点 (1)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等症为主,多兼咳嗽,可伴呕吐、腹泻或高热惊厥。 (2)四时均有,多见于冬春,常因气候骤变而发病。 (3)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单核细胞增加。 2.类证鉴别 (1)很多疾病的初期均可见类似感冒的症状,都是由于外邪侵犯肺卫引起的症状,但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如:咳嗽、肺炎及麻疹、风疹等传染病,初期与感冒症状相似,但逐渐出现喘憋痰鸣或见皮疹,仔细观察不难鉴别。

(2)鼻渊:因邪犯鼻窦,窦内湿热蕴积,酿成痰浊所致。以鼻流浊涕、量多、时间久为特征,始终以鼻部的症状比较突出,没有感冒的表症如恶风、发热、肢体疼痛、咽痛等。 (二)西医诊断标准: 1 临床症状 以局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可有或不明显。局部症状:流涕、喷嚏、鼻塞、有时咳嗽、咽痛、声嘶、流泪。全身症状: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四肢及腰背酸痛。 2 血象:白细胞数多正常或减少。 【辨证】 1风寒感冒证 发热轻,恶寒重,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咽痒咳嗽,少量稀白痰,口不渴,咽不红,精神困倦,年长儿可诉头痛,肢体疼痛,舌淡,苔薄白,指纹深红,脉浮紧。 2风热感冒证 发热重,恶风,有汗或少汗,鼻塞流黄涕,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咽红或肿痛或见乳蛾红肿或化脓,口干而渴,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3伤暑感冒证 身热不扬或发热有汗,身重困倦,咳嗽不剧,胸闷泛恶,食欲不振,或呕吐腹泻,或鼻塞流涕,舌质红,苔薄白厚或腻,脉数。 4.体虚感冒证 1气虚感冒证 恶寒发热,鼻塞头痛,咳嗽痰白,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2阴虚感冒证 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微汗或无汗,心烦少寐,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舌红苔少,脉细。 5.兼夹证 (1)夹痰证 感冒兼见咳嗽较剧,咳声重浊,喉中痰鸣,苔厚腻,脉浮滑。 (2)夹滞证 感冒兼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口气秽浊,大便酸臭,或腹痛,腹泻,或大便秘结,五心烦热,夜卧不宁,舌苔白或微黄厚腻,脉浮滑。 (3)夹惊证 见惊惕不安,夜眠啼叫或哭闹,舌尖红,脉弦浮滑。 【治疗】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第二十二章新生儿科专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室温22℃~24℃,湿度55%~65%,每日4次空气消 毒。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病种隔离,防止医院感染。 3.新入院患儿:洗澡(危重者除外),体检、更衣,戴姓名牌(姓名、性别),并与家 属核对无误,测体重、量肛温,安排床位,通知医师。 4.患儿每日测体温6次,早产儿及低体温者给予适当保暖,监测体温。发热患者一般 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并密切观察体温。 5.保持床单位整洁,体位舒适,保持皮肤清洁,病情允许者每日洗澡1次,换尿布后 用温水洗净臀部并涂鞣酸软膏,预防红臀。 6.喂养:按医嘱喂养,喂奶时应抱起或抬高患儿头背部,喂奶后宜取右侧卧位;不能 吸吮者用胃管或滴管喂养,喂奶前注意是否有胃潴留、腹胀、呕吐等喂养不耐受情况,同时做好口腔护理,食具及时消毒。 7.脐带护理:出生后1~2日开始不包扎,每日常规消毒2~3次,注意有无继发感染, 酌情剪断脐带残端。 8.每周称体重2次,早产儿遵医嘱每日或隔日测体重1次。 9.危重患者遵医嘱给予多参数监护仪监护,随时评估生命体征、面色、皮肤颜色、哭 声及自主活动等,一般患者每班至少评估2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 10.妥善固定各种管道,严格按医嘱给予液体和各种药物,用微量注射泵控制输液速度, 危重患者遵医嘱每8小时记录总出入量1次。 11.及时、准确填写护理记录单,严格执行床旁交接班制度。 患儿出院时,仔细核对床号、姓名、性别,体查,更衣,并向家属做好出院宣教。

第一节早产儿护理常规

第二节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常规

儿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儿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新生儿肺炎 【病史采集】 1. 入院24 小时内完成病历。 2. 孕母在妊娠期感染。 3. 胎膜早破、急产、滞产、反复经产道检查。 4. 婴儿出生有窒息史,生后有感染病人接触史及脐炎、皮肤感染、败血症等病史。 5. 接受侵入性操作和检查等医源性因素。 6. 吃奶少或拒乳、反应低下等一般症状及咳嗽、喘、吐沫、呛奶等呼吸道症状,体温不升或发热。 【检查】 1. 体格检查:缺氧、呼吸困难的表现,呼吸音的改变,罗音的性质及特征,重症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多脏器功能异常的表现。 2. 血常规、血培养、痰培养、病毒学检查、血气分析等实验室检查及摄胸部X片 等。 【诊断】 1. 根据上述病史、临床表现及胸部X光片等辅助检查可确诊。 2. 需与大量羊水吸入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肺透明膜病等鉴别【治疗】 1. 加强护理及监护、保温。 2. 抗感染治疗。

3. 加温湿化后供氧,加强呼吸管理。 4. 胸部物理治疗,体位引流、胸背部叩击或震动。 5.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吸痰、雾化吸入及气管内冲冼等。 6. 纠正酸中毒,心衰者强心、利尿、对症处理,对并发症治疗。 7. 供给足够的营养及液体,支持疗法。 新生儿黄疸 【病史采集】 1. 入院24 小时内完成病历。 2. 患儿父母有黄疸、遗传代谢病家族史,患儿父母血型。 3. 孕母既往有原因不明的死胎、流产史、输血史、分娩过黄疸新生儿病史。 4. 患儿有窒息、缺氧史。 5. 患儿有宫内感染史或感染性疾病患病史。 6. 患儿有内出血病史。 7. 黄疸出现在生后24 小时内、进展快,或消退延迟,?伴吃奶差、呕吐、腹泻、体温波动等。8. 黄疸退而复现。 【检查】 1. 体格检查:黄疸的分布、程度、颜色,有无贫血、肝脾肿大及核黄疸的神经系统体征。 2. 血常规、血型、网织红细胞、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检测。 3. 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抗体释放试验、抗体效价测定。 4. G-6-PD 活性测定、血红蛋白电泳。 5. 血培养、肝功能、转氨酶、乙

新生儿科诊疗常规-1(1)

新生儿分类与简易胎龄评估法 [概要] 新生儿是指出生到满28天的婴儿。 [诊断要点] 1.据胎龄分类 (1)足月儿指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的新生儿。 (2)早产儿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的新生儿。 (3)过期产儿指胎龄满42周以上的新生儿。其中有些由于胎盘老化引起胎儿瘦小者,又称过熟儿。 胎龄可根据母亲末次月经计算,也可根据新生儿出生后48h内的外表特征和神经系统检查估计。简易胎龄评估法见表-1。28周以下早产儿胎龄评估仍应采用Dubowitz法。 2.根据体重分类 (1)低出生体重儿(LBW)指出生体重不足2500g者。其中体重不足1500g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不足1000g者又称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 (2)正常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在2500~3999g之间者。 (3)巨大儿指出生体重≥4000g者 表-1 简易胎龄评估法 甲胎龄(天)=204+总的体格估价评分(适于神经系统受抑制的婴儿) 乙胎龄(天)=200+体格和神经发育估价总评分(适于健康婴儿) 3.根据体重与胎龄关系分类 (1)小于胎龄儿(SGA)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的新生儿。胎龄已足月而体重在2500g以下的新生儿又称足月小样儿。 (2)适于胎龄儿(AGA)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90百分位者。 (3)大于胎龄儿(LGA)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的新生儿。

我国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标准见表-2。正常新生儿是指胎龄在37~42周之间、体重在2500~4000g之间的健康适于胎龄儿。其他各类新生儿和患病新生儿均为高危新生儿。 表-2 中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值(1986~1987年)胎龄平均值标准差百分位数 第3 第5 第10 第50 第90 第95 第9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1389 1475 1715 1943 1970 2133 2363 2560 2708 2922 3086 3197 3277 3347 3382 3359 3303 302 331 400 512 438 434 449 414 401 368 376 371 392 396 413 448 418 923 963 1044 1158 1299 1461 1635 1815 1995 2166 2322 2457 2562 2632 2659 2636 2557 931 989 1086 1215 1369 1541 1724 1911 2095 2269 2427 2560 2663 2728 2748 2717 2627 972 1057 1175 1321 1488 1670 1860 2051 2238 2413 2569 2701 2802 2865 2884 2852 2762 1325 1453 1605 1775 1957 2147 2340 2530 2712 2882 3034 3162 3263 3330 3359 3345 3282 1799 2034 2255 2464 2660 2843 3013 3169 3312 3442 3558 3660 3749 3824 3885 3932 3965 1957 2198 2423 2632 2825 3004 3168 3319 3458 3584 3699 3803 3897 3981 4057 4124 4184 2071 2329 2563 2775 2968 3142 3299 3442 3572 3690 3798 3899 3993 4083 4170 4256 4342 [护理] 1.足月新生儿的常规护理 (1)足月正常新生儿应与母亲同室,每8h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和大、小便一次。每天称体重。肌注维生素K10.5-1mg。 (2)生后半小时内即可开始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可喂以母乳化的配方乳。 (3)皮肤护理刚出生时可用毛巾或纱布擦去血迹、胎脂和胎粪,24h后可每天洗澡。勤换尿布,脐部保持干燥。 (4)预防接种生后24h接种乙肝疫苗。3d内接种卡介苗。 (5)新生儿筛查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半乳糖血症生后可作筛查,采血最好在开奶24h之后。 2.小于胎龄儿的护理特点 (1)SGA儿可有宫内发育不全和营养不良二种类型,前者为非匀称型,后者为匀称型,可通过计算重量指数来区别,[重量指数=出生体重(g)×100/身长(cm) 3,若>2.00(胎龄≤37周)或≥2.2(胎龄>37周)为匀称型,反之为非匀称型]。非匀称型SGA儿系指问题发生在妊娠晚期,如任何原因的胎盘功能不全;而匀称型SGA则为妊娠早期问题所致,如染色体畸形、药物、酒精中毒或宫内病毒感染。 (2)SGA儿比AGA儿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如出生时窒息、先天性畸形、宫内感染、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和喂养困难等。 3.大于胎龄儿的护理特点 (1)LGA比较容易发生产伤和低血糖症。

中医儿科学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儿科学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运用中医理论体系研究小儿时期生理病理、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医疗和护理的临床学科。中医儿科学起源较早,早在隋唐就有专门教授中医儿科的少小科,中医儿科学专著及中医儿科医家为数亦多,使中医儿科学逐步发展壮大,对保障儿童的健康、中华民族的繁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进入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如何把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儿科学顺利发扬继承下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在这一学期的中医儿科学的学习中,老师首先把中医儿科知识、技能高效地教授给我们。同时,老师结合临床教学的经验,让我们对中医儿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基本的中医儿科学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如惊风包括了急惊风与慢惊风两种情况,急惊风主要有痰、热、惊、风四大特点,临床以高热、抽风、昏迷为主要表现;多见于高热惊厥及中毒性痢疾的发病过程中,昏迷、抽搐时间短暂,多为一过性发作;慢惊风是继发于其他疾病之后,临床常见于小脑共济失调症等。 在教学中,适当穿插医学典故,并突出中医儿科学与《内经》、《伤寒论》、《温病》等中医经典的渊源。中医典籍中有很多对儿科的精辟理论,如内经中的“骨弱肉脆”,温病条

辨中 把儿童的特点概括为“稚阴稚阳”等,这些经典医著,无疑是中医之本。对于学习中医的我们来说,在学习期间多读一些中医儿科的经典典籍,对于传承中医的血脉,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学好中医儿科学仅仅依靠一本中医儿科学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而中医古籍浩如烟海,作为初学者的我们常常感到茫然,通过老师的介绍和自己学习的心得,我对部分以前阅读过的典籍、教材进行了总结,如讲到食积时,我们会想到毕可恩的《食湿与小儿疾病》;讲到时行疾病时,我们会想到《温病》的具体实例;讲到脾胃系统疾病时,我们会想到江育仁的“脾健不再补而贵在运”的经典理论。 综上,中医儿科学的发展继承需要我们的努力,经过一个学期老师深入、细致、生动的讲解,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习到了重要的学习方法,引领我们步入中医博大精深的殿堂,为以后的学习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漳县人民医院汪永峰为期1年的进修学习刚刚结束,我又回到了我所熟悉的工作岗位。首先要感谢医院、领导给予我这个宝贵的机会,还要感谢各位同事,因为他们的辛勤工作,使我安心完成学业。 我进修的单位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室温22℃~24℃,湿度55%~65%,每日4次空气消 毒。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病种隔离,防止医院感染。 3.新入院患儿:洗澡(危重者除外),体检、更衣,戴姓名牌(姓名、性别),并与 家属核对无误,测体重、量肛温,安排床位,通知医师。 4.患儿每日测体温6次,早产儿及低体温者给予适当保暖,监测体温。发热患者一般 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并密切观察体温。 5.保持床单位整洁,体位舒适,保持皮肤清洁,病情允许者每日洗澡1次,换尿布后 用温水洗净臀部并涂鞣酸软膏,预防红臀。 6.喂养:按医嘱喂养,喂奶时应抱起或抬高患儿头背部,喂奶后宜取右侧卧位;不能 吸吮者用胃管或滴管喂养,喂奶前注意是否有胃潴留、腹胀、呕吐等喂养不耐受情况,同时做好口腔护理,食具及时消毒。 7.脐带护理:出生后1~2日开始不包扎,每日常规消毒2~3次,注意有无继发感染, 酌情剪断脐带残端。 8.每周称体重2次,早产儿遵医嘱每日或隔日测体重1次。 9.危重患者遵医嘱给予多参数监护仪监护,随时评估生命体征、面色、皮肤颜色、哭 声及自主活动等,一般患者每班至少评估2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10.妥善固定各种管道,严格按医嘱给予液体和各种药物,用微量注射泵控制输液速 度,危重患者遵医嘱每8小时记录总出入量1次。 11.及时、准确填写护理记录单,严格执行床旁交接班制度。 患儿出院时,仔细核对床号、姓名、性别,体查,更衣,并向家属做好出院宣教。

第一节早产儿护理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是指原本健康的儿童在医院外获得的感染性肺炎。 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 一级医院 轻度CAP,患儿精神反应好,无明显呼吸困难、低热3天以内、胸片仅提示斑片状阴影患儿,可以在一级医院治疗。治疗48h无效,持续高热3天以上、胸片出现单叶病灶融合病变患儿及短期内病变进展患儿必须及时转二级医院治疗。 二级医院 接受及诊治一级医院转诊患儿,如果出现持续高热7d不退或明显呼吸困难表现,以及胸片等影像学证实双侧或多叶受累或肺实变并肺不张、胸腔积液或病情迅速恶化,患儿出现休克、意识障碍、呼吸窘迫或衰竭征象者需转三级医院治疗。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先天性呼吸道畸形、重度贫血、重度营养不良等基础疾病者需在二级及以上医院治疗。 三级医院 三级医院根据《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对患儿进行诊治。需具备内外科综合实力,有经验丰富的小儿呼吸专科、完善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条件,具备纤支镜等特殊检查治疗手段,有呼吸机等重症抢救设备。病情缓解可转二级医院治疗。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气道结构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哮喘可分为三期: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哮喘急性发作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过程,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其起病缓急和病情轻重不一,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故应对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