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数学思考: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感悟到人民的卓越智慧,提高审美意识。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课时安排:6课时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3课时

2.解决问题…………………………………………………………2课时

3.小小设计师………………………………………………………1课时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六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1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59-61页例1、例2和“做一做”,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过程,初步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及余数的含义。

2、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有余数的平均分,并能根据图正

确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在具体的活动中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4、学生通过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

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感受除法意义的发展和延

伸。

5、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学习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多媒体课件或情景挂图。

教法:直观教学,引导探索。

学法:合作探究、实践操作、讨论交流。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59-61页例1、例2和“做一做”。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

8×7= 12÷6= 9×5= 32÷8=

4×5= 14÷7= 6×8= 54÷9=

(三)新课导入:

1、引入课题。

出示主题图:二(1)班可真热闹,想不想去看看呢?

原来二(1)班正在用小棒摆图形呢。

学生说一说图意。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教学例1.

①把6个草莓每两个摆一盘,摆一摆。

你会用算式表示摆的过程吗?为什么用除法?

②如果增加1个草莓呢?你会摆吗?

你会用算式表示摆的过程吗?

你遇到什么问题吗?

③都是摆草莓,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其实在生活中,有时候分东西正好分完,有时候也会遇到分不完得情况,这里多出来的不够分的,给它起一个名称叫“余数”

④刚才剩下的1个叫什么?

你能说一说是怎么理解余数的吗?

⑤怎样在算是里表示这个余数呢?

说明:在商3的后面打6个小圆点,再写上余数。

7÷2=3(盘)……1(个)

2、教学例2.

①用小棒摆正方形,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

怎样用算式表示?

②如果是9根、10根、11根、12根,你们能列出算式解答吗?试试

看?

③根据算式,引导思考: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算式中的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④师生互动归纳: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课本第60页的“做一做”第1、2题。

2、课本第61页的“做一做”。

3、有16个苹果,每人分3个,最多能分给()个人,还剩()个。

4、10支铅笔,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支,还剩()支。

5、出示算式:

()÷6=()……()

猜猜余数可能是几?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6=()……6,在这道除法算式中,除数最小应是()。

()÷5=()……(),在这道除法算式中,余数最大应是()。

2、31个乒乓球,要装在5个盒子里,每个盒子的个数一样多,每个盒子装()个,还剩()个

3、在□填上合适的数。

□÷9=8......6 □÷4=7 (2)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认为自己学得怎样?

六、预习课本第62-64页例3、例4和“做一做”以及练习十四1-3题。

七、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例1. 把6个草莓每两个摆一盘,摆一摆。

6÷2=3(盘)

把7个草莓每两个摆一盘,摆一摆。

7÷2=3(盘)……1(个)

例2. 用小棒摆正方形。

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9根呢?10根呢?11根呢?12根呢?

8÷4=2(个)

9÷4=2(个)……1(根)

10÷4=2(个)……2(根)

11÷4=2(个)……3(根)

12÷4=3(个)

余数比除数小。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3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3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教师(出示下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请同学们边说边摆一摆。 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 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设计意图:沟通操作过程、语言表达、算式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形式不同。)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出示下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大家用手中的学具边说边摆一摆。 教师: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剩下一个草莓没地方摆了。 教师:这一个草莓没地方摆了,也就是剩下了1个,多了1个。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教师:请你们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写算式,教师巡察,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教师(出示学生资源):这是咱们班同学的想法(呈现下面3种方式)。请大家仔细看看,你同意用哪一个表示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教师(针对①):剩下的1个草莓不表示出来行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针对②和③):后面的两种表示方法能清楚地表示出刚才分的过程吗?7、2、3、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看来大家都认为需要把剩下的1个草莓表示出来,后面两种表示方法都对,只不过在数学上规定这样表示(板书如下)。 7÷2=3(盘)……1(个) 教师: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下1个草莓。省略号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教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什么?7、3、2表示什么,余数表示什么? (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教师: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随学生回答呈现并完善下表。 分的物品几个一份分的结果算式表达6个每2个一盘分了3盘,恰好分完6÷2=3(盘) 7个每2个一盘分了3盘,还剩一个7÷2=3(盘)……1(个)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目标】 1.了解除法的概念和符号。 2.掌握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运用有余数的除法检验是否相等。 【教学内容】 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2.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导入新内容: 教师问:“你们都会算除法了吧?除法有什么应用呢?” 学生回答:“算商和余数。” 教师补充:“除法还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有余数的除法。” 2.讲授新知识: 教师先帮助学生复习一下除法的概念和符号。 教师说:“除法的符号是÷,读作‘除以’。除法的含义是把一个数分成若干份,每一份的大小一样。被除数÷除数=商。” 教师继续讲授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拿出一些物品,例如饼干、糖果等,让学生分别拿到相同的个数。接着,教师说:“如果这些物品分成若干份后不能每份大小一样,就会有剩余,这时就需要有余数的除法来计算。” 让学生举例子,然后教师将学生的例子展示给全班学生。教师说:“如果有100个糖果,要分成5份,每份大小一样,那么每一份应该有多少个呢?” 学生回答:“20个。” 教师继续问:“那么最后还剩余多少个呢?” 学生回答:“还剩余0个。” 教师强调:“如果不能整除,会有余数。例如,有15个饼干,要分成4份,每份大小一样,那么每一份应该有多少个呢?” 学生回答:“最多每份有3个,也就是12个。” 教师继续问:“那么最后还剩余多少个呢?” 学生回答:“还剩余3个。” 教师因此引入了有余数的除法。教师解释道:“用算式表示为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教师让学生自己计算一些有余数的式子,并核对答案。 3.练习: 教师将一些有余数的算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计算,并核对答案。 样例: (1) 15 ÷ 4 = ____ …… ____ (2) 24 ÷ 3 = ____ …… ____ (3) 43 ÷ 5 = ____ …… ____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总结+练习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总结+练习题 一、知识点回顾: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解决问题 (1)余数比除数小。

例:43÷7=( )…( ),余数可能是( )或者余数最大是( ) (2)至少问题(进一法):商+1 例: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3)最多问题(去尾法) 例: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4)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 例:第68页例6. (5)练习十五第8题第11题(特别讲,更要让学生弄懂,很可能会考) 二、小试牛刀 填一填。 1、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 )一定要比( )小。 2、★★★★★★★★★★★★★★ ★★★★★★★★★★★★★★ (1)把这些★每8个8个的圈,圈()组,还剩()个。 (2)把这些★每6个6个的圈,圈()组,还剩()个。 3、( )里最大能填几? ( )×7<36 8×( )<75 42>( )×6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案【7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加深对除法的两种应用题和有余数除法的熟悉,进一步把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学会解答有余数除法的两种应用题,正确书写得数后面单位名称。 (三)培育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 教具和学具 教具:圆片。 学具:7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预备 卡片口算 1.()里最大能填几 3()<13()5<394()<25

6()<50()7<678()<30 2.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有余数除法,今日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1.出例如3 7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支,还剩几支? 先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铅笔,自己分分看。着重说出分的结果。(每人2支,还剩1支) 怎样列式计算呢? (把一堆东西,要平均分,所以还是要用除法。) 73=2(支)1(支) 答:每人分2支,还剩1支。 提问:(1)回忆刚刚分小棒的过程,商2表示什么?(每人2支)因此单位名称是支。 (2)余数1又表示什么?(还剩1支)因此单位名称也是支。 2.出例如4 43个乒乓球,每袋装5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由学生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相邻的同学相互争论一下,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每袋装5

个,说明每袋装的同样多,还是要把这些乒乓球平均分,所以要用除法)由学生试一试列式解答。 学生在试作过程中,可能会消失得数的单位名称不知怎样书写,这时组织学生争论,必要时,教师用圆片代替乒乓球,进展演示。从而得出43里面有8个5,就是可以装8袋,余数的3,是还剩3个乒乓球。板书如下: 435=8(袋)3(个) 答:可以装8袋,还剩3个。 引导学生把例3和例4进展比照。 这两道题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一样点:都用除法解答,由于都是平均分。不同点:例3,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一样;例4,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不同) 教师小结:我们在解答有余数除法应用题时,要留意依据问题的要求书写得数的单位名称。 (三)稳固反应 1.根本练习 解答下面各题 (1)把20张画片,平均分给7个同学,每人分得几张,还剩几张? (2)有42棵菜,每筐装8棵,可以装几筐,还剩几棵菜? 全体学生在书上解答,订正时,指名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怎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附答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一、认真审题,填一填,圈一圈。(每空1分,圈一圈1分,共24分) 1.圈一圈,填一填。 11块橡皮,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 )人,还剩( )块。 ÷=(人)……(块) 2.38里面最多有( )个5,57里面最多有( )个9。 3.☆÷◇=7……6,◇最小是( ),这时☆是( )。 4.……第16个图形是( ),第24个图形是( )。 5.五月份有31天,五月份有( )个星期还多( )天。 6.用一堆小棒摆,如果有剩余,可能剩( )根小棒。 7.这盘山楂最多能穿( )串,再添上( )颗,又可以穿一串了。 8.( )里最大能填几? ( )×7<36 8×( )<75 42>( )×6 54>( )×9 4×( )<31 39>( )×5 二、仔细推敲,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2分) 1.用一堆小棒摆,如果小棒有剩余,剩余的不可能是( )根。 ①4 ②5 ③6 2.下面图( )可以用除法算式13÷4=3……1来表示。

①②③ 3.商场准备把24个松花蛋装袋后销售。销售部经理设计了以下几种装袋方案,按方案( )装袋后有剩余。 ①每3个装一袋②每4个装一袋③每5个装一袋 4.幼儿园老师把一盒糖果平均分给9名同学,分到最后每人不够再分1块,这时最多剩下( )块糖果。 ①9 ②8 ③1 5.王老师拿了50元去购买文具袋,每个文具袋8元。下面竖式中箭头所指的部分表示( )。 ①一共有48元 ②还剩48元 ③用去48元 6.关于右边竖式的出错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7的位置应该写在十位上 ②除数比余数大了 ③商与除数的积大于被除数 三、细心的你,算一算。(共33分) 1.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和余数。(每小题2分,共12分) 18÷5=……20÷3=……42÷5=…… 59÷8=……11÷2=……50÷7=……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3篇

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1课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教材简析】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本节课安排的教学内容是“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它是本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教材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有余数的平均分,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及余数的含义,并能根据图正确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有余数的平均分,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及余数的含义,并能根据图正确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让学生掌握余数要比除数小。 3、学生通过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感受除法意义的发展和延伸。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引入课题。 示主题图:二(1)班可真热闹,想不想去看看呢? 原来二(1)班正在用小棒摆图形呢。 学生说一说图意。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①把6个草莓每两个摆一盘,摆一摆。 你会用算式表示摆的过程吗?为什么用除法? ②如果增加1个草莓呢?你会摆吗? 你会用算式表示摆的过程吗? 你遇到什么问题吗? ③都是摆草莓,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其实在生活中,有时候分东西正好分完,有时候也会遇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除数和余数的关系教学设计教案

有余数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师:从题目中你获取哪些信息?你能尝试着摆一摆吗? 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 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教师(出示下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大家用手中的学具边说边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剩下一个草莓没地方摆了) 教师:这一个草莓没地方摆了,也就是剩下了1个,多了1个。:请你们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写算式,教师巡察,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师:请大家仔细看看,你同意用哪一个表示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7÷2=3 7÷2=3剩1 7÷2=3多1 教师(针对①):剩下的1个草莓不表示出来行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针对②和③):后面的两种表示方法能清楚地表示出刚才分的过程吗?7、2、3、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看来大家都认为需要把剩下的1个草莓表示出来,后面两种表示方法都对,只不过在数学上规定这样表示(板书如下)。 7÷2=3(盘)······1(个) 教师: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下1个草莓。省略号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教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什么?7、3、2表示什么,余数表示什么? (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节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第1课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有余数的除法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教师:同学们看一看,老师带来了一个好朋友小精灵。小精灵带来了一些草莓。 出示: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师:请大家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剩下一个草莓没地方摆了。 师:这个草莓没地方摆了,也就是剩下了1个,多了1个。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师:请你们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写算式,教师巡察。 教师板书:7÷2=3(盘)……1(个) 师: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1个草莓。省略号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余数。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什么?7、2、3表示什么?余数是什么? (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教师: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观察比较6÷2=3和7÷2=3……1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师: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教师揭示课题: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1、按要求操作并作记录 教师:用4根小棒可以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 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用小棒来摆一摆这样的独立的正方形,并把结果及所列式写在下面的记录单。 2、组织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3、通过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余数可能是1、2、3,可能是4或者5吗?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2)余数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板书:余数<除数 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老师带你们到数学乐园闯关,每闯过一关,智慧树上会结出一个智慧果。 1、做一做 (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 反馈交流:17÷2=8(组)……1(个)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材解析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有余数的除法》教材解析 一、教材介绍 本单元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是今后继续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等除法的重要基础。本单元主要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与计算和解决问题两部分内容。在课程实施中,要通过操作直观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要通过观察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和计算,要通过加强试商例题的教学,帮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二、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提出“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课程内容”中提出“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的要求。 一、充分利用表内除法的知识经验和活动经验,通过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基本概念,初步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 1.通过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除法竖式中各数的含义,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例如,在例3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如竖式中“13”的理解,可以先让学生思考“竖式中的13表示什么”,再让学生把它指出来,从而明白“13”就是要分的总根数。要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通过操作过程的比较,进一步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通过竖式和横式的比较,理解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理解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通过横式与横式的比较,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数学思考: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感悟到人民的卓越智慧,提高审美意识。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课时安排:9课时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4课时 2.解决问题…………………………………3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4.小小设计师………………………………1课时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人教版新课标教案篇一 有余数的除法人教版新课标教案 教材简介: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这部分内容要有机地体现与表内除法的联系,同时还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部分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2、加强操作、观察活动的教学。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5课时。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任务卡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1、口算并说出口诀。 18÷2=30÷6=49÷7= 2、说出算式里各数的名称,算式的读法和算式的意义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5课时单元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5课时单元教案〕共21页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第61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开展抽象思维。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 〔二〕引导观察,交流信息。 〔三〕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挖掘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感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意义 〔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 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1〕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交流发现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1〕学生用算式表示刚刚摆的过程,教师巡视,选取典型案例。 〔2〕教师板书标准写法:7÷2=3〔盘〕……1〔个〕。 〔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么?明确"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1〕比拟两次分草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随学生的答复课件呈现下表。 分的物品几个一份分的结果算式表达 6个草莓每2个一盘分了3盘,正好分完6÷2=3〔盘〕 7个草莓每2个一盘分了3盘,还剩1个7÷2=3〔盘〕……1〔个〕【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摆学具的直观方式让学生在与表内除法的比照中,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给学生创设自主构建知识的空间。】 〔三〕理解商与余数名数确实定 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读题,根据题意独立完成。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第1小题算式中每个数分别在图中表示哪个局部?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这一题涵盖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1〕学生独立先在图中圈一圈,再说一说,最后用除法算式表示。 〔2〕比拟发现两小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理解商与余数的名数确实定。 三、观察比拟,发现关系 〔一〕合作探究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 word

第一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1 教学内容: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设计主要理论依据: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主要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表内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这个单元中共有 4 个例题,例 1 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的相关知识,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法,这也是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例 2 是对有余数除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让学生着重理解余数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适合学生的学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思维规律,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分为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学情分析: 我们知道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而表内除法应是学生们已熟练掌握的,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除法竖式计算和“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这个知识点来进行教学,这对学生们来说是不会有太大的困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的横式、竖式写法和试商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口算和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弄懂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学会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教学准备:准备小棒、卡片、火车头图片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境 我知道咱们班的学生都是心灵手巧、爱动脑,也爱动手的好孩子,相信在课堂上你们的表现也是最勇敢最自信最出色的,对吗? 瞧,我这儿有这么多的小棒,你们想用它们来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吗?(发给每人11 或12 根小棒)(生摆图形,师巡视) 好玩吗?老师发现摆三角形最简单,咱们分组用你手中的小棒来摆这样一个一个的三角形,看最多能摆几个,好吗?(生分组摆,师适当给予引导)二、探讨新知 同学们的动手能力真强,摆的真快。咱们小组内 4 个人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小棒的,应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生互相交流。) 【这部分让学生说说摆小棒的活动,促进了学生认识到活动本身蕴涵的数学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 59 页主图、第 60 页例1、第 64 页第 2 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摆小棒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发现日常分物时存在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 初步感知“余数”;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 除法的`含义,会读、会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 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对照、交流等数学活动,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 除法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量问题的意识。 3.在具体的情景中,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的确定。 教学资源: PPT、小棒、学具片 教学内容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时,结果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恰好分完的情况,这时没有剩余,属于整除类,表内除法涉及此内容;一种是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这是有余数的除法内容。从小学生学习的角度,“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因此,表内除法学完后不久,教材编排了“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单元。 教材第 59 页主题图呈现了学生分别用 11 根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的活动情境,起到了四个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便于师生操作,引入新课,三是让学生关注能摆几个图形,发现还剩几根小棒,四是为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提供示范,积累活动经验。 教材第 60 页例题 1 借助平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通过与表内除法的对照,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这里有两个对照:一是平均分草莓分得的结果的对照,一个是用除法横式表示的对照,第一个对照是理解余数、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商和余数单位名称的基础。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相关推荐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一、激情导课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吧?请看屏幕,这里有一些彩色的五角星,你们可以任意说出其中一个五角星的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谁来试试? 生:……… 师:神奇吧?你们想不想学到这个本领? (生齐答:想。) 师: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们就学到这个本领了。 好,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有余数的除法》。 我们先从分东西开始吧…… 二、新授: 师:请看这里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生:可以摆3盘。

1、质疑: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6÷2=3(盘) 2、质疑:结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还记得吗? 看来大家对之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不错,我来出一道稍难一点的:(出示课件)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比刚才多了1个草莓,是7个草莓。 (1)如果有7个草莓,还是每2个摆一盘,你还会摆吗? 带着问题请看今天的第一个学习任务: 1、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2、用算式表示分草莓的过程。 3、剩下的草莓在算式中怎么表示? (2)接下来,咱们就小组讨论一下,用你们的学具按要求来摆一摆,看哪个组的同学摆得快又对。 我们请一个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一下你们组是怎样摆的? 用老师的草莓摆(课件出示7个草莓,摆好的图) (3)质疑: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两次摆的有什么不同? (生:上面的6个草莓正好摆完,7个的草莓没有摆完,有剩余。)师:我们把这种有剩余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那剩余的这个数就是——余数。 师:剩下的这1个草莓在除法算式中怎么表示呢?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算式的? 课件出示——7÷2=3(盘)……1(个)我们通常把商和余数之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 1、结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1个。 2、你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3、谁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重难点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学问的延长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 教 学 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教材留意联系同学已有 内 容 的学问和阅历,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同同学疏的事 简 析 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同学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把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安 排 教 学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4 2.解决问题 3 3.小小设计师 1 课 时 安 排 单 元 复 习 二下数学第六单元教学方案和教案 教 学 六 有余数的除法 任 教 务 学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单元考试 1 机动

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的生疏 【教学内容】教材第 60 页例 1。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使同学经受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以及余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使同学在生疏有余数的除法和探究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操作、观看、沟通等学习活动阅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同学通过类推,培育同学的学问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使同学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 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预备】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出示 10 根小棒 (1)假如这 10 根小棒,每 2 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同学动手分,并完整的说说 10 除以 2 等于 5 的含义。 (10 除以2 等于5 表示10 里有5 个2) 2、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假如把这里的 10 根小棒,每人分 3 根可以怎样分? 同学动手操作,师指名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10 根小棒,每 3 根一份,可以分成 3 份,剩余 1 根) (2)假如每人分 3 根,最终把 10 根都分完了吗?剩下的 1 根为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