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归去来兮辞省级一等奖课件原创

归去来兮辞省级一等奖课件原创

归去来兮辞省级一等奖课件原创

归去来兮辞省级一等奖课件原创

《归去来兮辞》详细教案_(1)讲课讲稿

《归去来兮辞》详细 教案_(1)

《归去来兮辞》名师优秀详细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鄙弃官场生活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态度,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实词的一词多义。 3.朗读理解课文,结合有关背景知识探究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与率性而为的个性。 【教学设想】 \因课文内容比较艰深,故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 【教学方法】 讨论、比较、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朗读课文,找出押韵的字,由押韵归纳各层大意,理清背诵思路,背诵全文。 2.分类归纳古汉语常识。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例: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例:①景翳翳以将入。(景,太阳。今常用义“景

色”、“光景”等)。②悦亲戚之情话。(亲戚,亲属戚属。今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3)一词多义。(归纳“奚、胡、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行、引、乘、策”等四个实词的一词多义。)疑问代词例: 奚①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②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胡①田园将芜胡不归(为什么)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什么) 曷①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 焉①复驾言兮焉求(什么) 何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什么) 实词见教材练习二 (4)词类活用 例: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颜怡。)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作名词,傲世。)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作名词,空膝的小屋。)策扶老以流憩(流,动词作状语,没有定规地随时随地。)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用桨划。) 感吾生之行休(行,动词作状语,将要。)【教学过程】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详案)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详案) 一、开场白: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 二、说教材 《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描写的是诗人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归去来兮辞》所在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要重视诵读和背诵."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归纳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掌握重点语句,帮助理解课文. 诵读课文,梳理本文行文思路. 赏析本文的写作特点:情景交融,情感真挚.了解"赋"的文体特点. 了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四、重点、难点

1、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魏晋历史散文接触不多.因此,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魏晋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a.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 b.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和文体特点. 2、本课的教学难点为: 这篇文章的内容,学生不难理解,难点在于理解作者"一心两端","心为形役"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程序: 本篇课文篇幅很短,内容理解简单,因此,可以用一节课时完成(45分钟),主要教具是歌曲CD、图片、课件. (一)导入新课: 1、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欣赏一段音乐.(〈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一小段) 2、提问:请一位同学给我说说听到这段音乐的感受.预想答案:轻松、自然、安适、和平、恬静、质朴. 3、引出课文:刚才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看来大家对田园生活都非常喜欢,下面我们要学习一篇与田园生活有关的文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简介(为理解文章作铺垫) 以前,我们学习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高中语文获奖教学案例--归去来兮辞1

4归去来兮辞(并序)第一课时 东晋·陶渊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②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①理解并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诗人的感情及志向。 ②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弄懂并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作者“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的情怀。 ②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重点难点】 1、重点:①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②背诵全文,理解当时归隐风气与陶诗的特点。 2、难点:①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②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学生活动】 1、课前预习(诵读全文,可进行配乐朗读准备;标出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初步鉴赏。) 2、课内以诵读带动分析理解。教师讲析与讨论结合。 【教学用具】PPT课件,课文音频文件, 【课时安排】2课时 【过程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导入课文 1、诵读比赛,在诵读中掌握辞的结构及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播放音频文件,学生认真听,并体悟感情。) 2、了解背景,作者及辞。(课件出示) 二、整体感知 1、本篇选自《陶渊明集》。归去来,回去。兮,助词。辞,一种文体,一般要押韵。序,这篇韵文的序言,对韵文作了说明。

《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

公开课教案归去来兮辞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受陶潜的归隐情结,体悟作者情感。 2.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辩能力和批判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和良好氛围,进行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2.对照序言、文本和注释资料,对本文的写作时间进行浅层次的探究式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用现代观念审视本文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感受陶潜的人文精神。 2.从作品中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诵读诗歌的要领、方法引导及其能力培养。 2.解读陶潜这一隐逸诗人的形象及其意义探讨。 难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是否听过这样一首歌(《归去来》片段)。这首歌是电视剧《神雕侠侣》的片尾主题曲《归去来》(学生答),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杨过和小龙女厌倦了江湖的恩怨情仇腥风血雨,甘愿淡漠人世繁华,抛开人世的纷纷扰扰,退隐山林,寻一个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小说如此,生活也如此,1600年前,我国最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看透黑暗官场,不满于污浊的世俗社会,毅然拂袖归隐,躬耕田园。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陶渊明诀别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书。 二、了解作者、背景: 1.作者介绍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王柳先生”,又称“靖节先生”,曾任职祭酒、参军、彭泽县令,故又称“陶彭泽”其曾祖陶侃,位至大司马陶潜是第一位田园诗人,创建了“山水田园诗派”东晋大诗人,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作者的代表作:诗《归园田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

最新《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几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课文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与地位 《归去来兮辞》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时代不同,文体不一,所抒发的感情也各有不同。归去来兮辞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表达了作者辞官归田的强烈愿望和归途上的心情,叙写田园生活风貌,以及回归田园后的生活乐趣。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领略辞这种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最好熟读成诵,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过陶渊明的相关诗作,对其生平和思想都有一定了解,再加上这篇文章的注释十分详尽,学生凭借下文注释完全可以理解文意,难度不算大。 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依照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如下几点: 1、理解并背诵课文,了解辞的文体特点。 2、归纳本文需要掌握的文言知识。 3、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其中,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及涵咏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本篇课文的学习重点,而体味作者在述志中渗透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则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二、教法及学法 语文学习是老师和学生双向的复杂交际活动,而不是单向的简单的认知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进行指导, 1、诵读法。这篇文章是讲求音韵的辞赋。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诵,学生才能愈来愈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涵。 2、研讨法。结合时代背景合作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点拨提示。 3、教学过程中我还会使用到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便于学生迅速掌握知识 三、说学法: 1、预习法。文言文,知识量大,所需掌握的内容多,预习能事半功倍 2、诵读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注意节奏与韵律,读出情感。 3、探究法。根据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本文将分两个课时完成,课前我会布置学生预习,预习内容包括 1借注释疏通文意,2找出押韵字,根据韵归纳文意3,分类归纳古汉语常识:通假字(曷)古今异义词(景、亲戚),一次多义(“奚、胡、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行、引、乘、策”等四个实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接下来,我介绍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古曲导入,创设情境(约3分钟) 以古筝曲《渔舟唱晚》引入课堂。提问:听这首古筝曲,你认为它讲述了一种怎样的生活? 引导学生回答到安逸闲适,没有世俗纷扰的生活。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渴望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我们熟知的散文《桃花源记》、诗歌《归园田居》都是这一题材的文作,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一篇他的辞赋《归去来兮辞》。 (二)朗读课文:(约2分钟) 1 播放配乐朗读。老师给予朗读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二/二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一/二/一/二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多媒体1,利用声像技术,展示课本插图,营造一个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省教学能手 市特级教师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省教学能手市特级教师 教学园地 11-22 1224 :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淄博十七中王淑英 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是是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走进自然”中的第一篇课文。陶渊明。这篇文章也是2003年山东省教学能手评选时我抽到的课题。根据文本特点和文本在教材中的位置,我确定本文如下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辞官归隐、放飞心灵的欢快喜悦之情。 2、品味语言,体会融情于景的写法,落实文言知识点。 学习重点: 1、把握文意,体会感情。 2、落实文言知识点: (1)实词活用:怡、日、悦、乐、棹、善 (2)重要虚词:以 (3)文言句式:被动句:既自以心为形役。 倒装句:复驾言兮焉求?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乐夫天命复奚疑?

学习难点: 1、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2、让学生在体味文章情感的基础上,理解陶渊明的辞官归隐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坚守高贵、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 学习时间为1课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了解陶渊明的精神世界,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当代作家周国平在他的《灵魂只能独行》一书里讲了北宋大文豪苏轼的一个典故:有一次苏轼饭后踱步,他掂着大肚子问他的侍从:我这一肚子装的是什么?他的前呼后拥的侍从们纷纷回答,有的说是文章,有的说是见识,苏轼皆不以为然,只有他的侍妾朝云一语中的:先生藏了一肚子的不合时宜。是的,苏轼是一个不屈己媚人的大丈夫,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满腹经纶,却仕途坎坷,他最崇拜的人就是陶渊明,(出示陶渊明的头像),他曾经和了陶渊明的全诗,对陶渊明的诗文备加推崇。欧阳修说:“两晋无文章,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宋庠也说:“陶公之《归去来兮辞》,是南北朝文章之绝唱。”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陶渊明,一起欣赏他的《归去来兮辞》。 学习内容和步骤如下: 一、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文言文的教学,诵读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我对学生的要求是:文言文的课堂要不断传出书声琅琅。本文的诵读分三个层次: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 一、说教材: 《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得以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如此推崇,其文自然很值一读。 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归去来兮辞》所在的单元也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要重视诵读和背诵。”根据本文为自读课文的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设置了一课时内容,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辞的文体特点。 2、疏通文句,归纳本文需要掌握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3、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诵读课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即作者在述志中流露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 (三)德育目标: 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隐,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其中,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及涵咏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本篇课文的学习重点,而体味作者在述志中渗透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则是本文学习的难点。作者远远瞧见家门便“载欣载奔”,可见因为能购归隐田园心中着实高兴。全篇围绕着作者的乡间生活写着归隐的乐趣,如顾盼园中之景的悠然自得,如春种秋收的田中之乐。然而文章欢愉的气氛中却不时跳出一两句让人恻然的言语,如“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或棹孤舟”,“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怀良辰以孤往”,“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等。在作者快然隐居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孤独的隐士,是人生苦短的慨叹,是世乏知音的孤寂,还有一丝有些犹疑的洒脱。 二、说教法: 1、自读法。《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自读课文,相对于本单元其他篇目,它的词句理解难度较低。因此,这堂课可以学生为主,由学生自己完成疏通课文的任务,然后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文句,学生之间相互解答,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课的文言常识。 2、研讨法。对于文章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学生大多能得到陶渊明是个高风亮节的文人,作者乐于田园的隐居生活等结论,针对其复杂情感的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5

《归去来兮辞》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诵读以及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利用注释、工具书通译全文,初步把握文章。重点是疏通文意,学习疑问代词及文言虚词用法,归纳一词多义。诵读课文。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谁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陶潜)那么,关于陶潜你们了解多少呢?(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见陶潜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板书课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1)本篇选自《陶渊明集》。归去来,回去。兮,助词。辞,一种文体,一般要押韵。序,这篇韵文的序言,对韵文作了说明。 (2)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所以后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东晋末年浔阳柴桑(在江西省九江县西南)人。我国著名的诗人。家境贫寒,为了谋生,作过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由于对黑暗的社会不满,不肯同流合污,决心从事耕作,过隐居生活。他的诗喜欢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意境淡远,语言质朴,有独特的风格。 2.写作背景 东晋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做彭泽令八十多天,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为此,写出了这首著名的《归去来辞》。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归去来兮辞》(并序)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并序)》的说课稿 陈宁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归去来兮辞并序》,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课时、教学过程、小节、作业设计、板书十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予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归去来兮辞》(并序)位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要求学生悉心体会,注意领略其中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能熟读成诵、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这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阶段及高中语文前四本必修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文言修养。因而摒弃字字落实、句句疏通、讲求语法的传统上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文本,鉴赏这篇千古美文,通过语言来把握文章的奥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 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弄懂并积累“来、谏、樽、觞、审、容膝、策、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积累下面的词语和名句--口腹自役、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2、掌握陶渊明诗文语言“平淡自然”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授、朗读、讨论等方法,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与热爱田园生 活的欣喜之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 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四、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高中阶段的学生,学生的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积累文言常识和把握文章的情感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两大重点。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 1、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

我的十分钟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说教材 《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必修课第五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得以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结合新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和课文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辞的文体特点 2、疏通文句,归纳掌握重点语句,帮助理解课文。 3、诵读并背诵全文,疏通文章行文思路。 4、了解坐着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 爱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三、说教法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单元设置要求,我将主要运用诵读法、问答法和点拨教学法三种方法进行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以筝曲《渔舟唱晚》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回答在欣赏这首古筝曲时讲述了一种安逸闲适没有世俗纷扰的生活。接着以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对陶渊明所做的定位来引入,回顾学过的田园诗文代表作(如《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题目,介绍“辞”的文学知识。 3、诵读课文,走进陶渊明的心灵世界。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停顿。 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共同感受陶渊明的隐士情怀。 4、划分段落,思考问题,理清文章思路,归纳文言知识点。 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及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品味作品之美。(1)陶渊明为什么要归去? 解读第一段:“心为形役”,注意本段文言知识点(胡、奚、是、非等)。 ——归去的原因: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2)归去之后过着怎样的生活? 解读二、三段:分组思考,合作学习。 每组自由选择一个或几个辞句,将辞句内容设想成为一幅画面,用形象而有诗意的语言描述画面,展现陶渊明的生活情趣。 ——归去的生活:闲适宁静,悠然自得。 (3)作者又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思考? 解读第四段:由木欣欣以向荣,作者心生悲叹,抒发的人生感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

公开课教案归去来兮辞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受陶潜的归隐情结,体悟作者情感。 2.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辩能力和批判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和良好氛围,进行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2.对照序言、文本和注释资料,对本文的写作时间进行浅层次的探究式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用现代观念审视本文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感受陶潜的人文精神。 2.从作品中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诵读诗歌的要领、方法引导及其能力培养。?2.解读陶潜这一隐逸诗人的形象及其意义探讨。?难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是否听过这样一首歌(《归去来》片段)。这首歌是电视剧《神雕侠侣》的片尾主题曲《归去来》(学生答),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杨过和小龙女厌倦了江湖的恩怨情仇腥风血雨,甘愿淡漠人世繁华,抛开人世的纷纷扰扰,退隐山林,寻一个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小说如此,生活也如此,1600年前,我国最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看透黑暗官场,不满于污浊的世俗社会,毅然拂袖归隐,躬耕田园。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陶渊明诀别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书。 二、了解作者、背景: 1.作者介绍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王柳先生”,又称“靖节先生”,曾任职祭酒、参军、彭泽县令,故又称“陶彭泽”其曾祖陶侃,位至大司马陶潜是第一位田园诗人,创建了“山水田园诗派”东晋大诗人,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作者的代表作:诗《归园田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 2.知背景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课堂实录(两套)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课堂实录(两套)《归去来兮辞》公开课课堂实录(两套) 《归去来兮辞》实录,11728字。 师:同学们,朗朗乾坤,谁能挣脱名缰利索的羁绊?滚滚红尘,谁又能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但在中国文学史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有官不做,乐居田园,用自己的心灵书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绝唱,他就是中国著名的隐逸诗人之宗,谁? 生:(齐)陶渊明! 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吟诵他用心灵写成的绝唱——《归去来兮辞》,感受他独特的人生情怀! (师板书: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师:大家看题目是什么意思? 生:(七嘴八舌)就是归去的意思。辞是一种文体,来、兮是语气助词。 师:对,辞是一种诗体,富有抒情和浪漫气息。兮是辞这种文体的独特助词。 师:现在请大家跟随老师的诵读,回到1600年前的东晋时代,走进陶渊明的心灵世界。 (古筝曲《归去来》响起,教师全文范背,声情并茂,全场师生静心倾听,都沉浸在老师忘情诵读营造的陶渊明归去的境界之中。师:同学们,文章美吗? 生:(异口同声、大声的)美! 师:想不想纵情的诵读一次? 生:(七嘴八舌)想!想!(台下笑声) 师:(问一生)你想吗?生1:想!师:(问一生)你想吗?生2:想! 师:(问一生)你呢?生3:想! 师:好!现在同学们就自由的诵读吧!(老师率真的语言引起了台下会意的笑声!) (学生纵情自由诵读全文,教师巡回指导诵读) 师:通过诵读,大家感受到陶渊明归去之后的生活美,(指多媒体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思考几个问题:陶渊明为什么归去?归去之后过着怎样的生活?又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思考?请大家划出表现陶渊明归去原因的句子,表现他归去后生活情趣的句子,表现归去后人生思考的句子。 (学生默读思考) 师:陶渊明为什么归去?请从第一段找出答案。 (板书:归去) 生4:首先是因为田园将芜,然后是因为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些都是他要归去的原因。 师:结合具体句子回答原因,方法很好。 师:第一段中哪几个字最能揭示他归去的原因? 生5:心为形役! 师:为什么? 生5:因为他不想因为做官而劳累!自己还是想过田园生活的! 师:因为做官对他来说是什么? 生5:一种身心的劳累! 师:心为形役,很准确! 师:同学们知道他辞官归隐的直接原因吗? 生:(七嘴八舌)好像是因为不为五斗米折腰…… 师:谁能具体讲讲这个故事?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说课《归园田居》说课稿(参考)

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说课 《归园田居》说课稿 各位评委: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拓展探究,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学习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朗读、探究,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1.学生看图像(利用声像技术,展示田园风光图,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环境的幽静与优美。多媒体1),听诵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 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 4.分小组研究,推荐代表发言评论,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提问:“归”字是诗眼,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值得我们思考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讨论、明确: ⑴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 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⑴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⑵为何归来?A、性本爱丘山(本性)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注意炼字“误”) (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归去来兮辞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鄙弃官场生活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态度,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实词的一词多义。 3.朗读理解课文,结合有关背景知识探究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与率性而为的个性。 【教学设想】 因课文内容比较艰深,故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 【教学方法】 讨论、比较、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朗读课文,找出押韵的字,由押韵归纳各层大意,理清背诵思路,背诵全文。 2.分类归纳古汉语常识。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例: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例:①景翳翳以将入。(景,太阳。今常用义“景色”、“光景”等)。②悦亲戚之情话。(亲戚,亲属戚属。今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3)一词多义。(归纳“奚、胡、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行、引、乘、策”等四个实词的一词多义。) 疑问代词例: 奚①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②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胡①田园将芜胡不归(为什么)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什么)曷①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 焉①复驾言兮焉求(什么) 何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什么) 实词见教材练习二 (4)词类活用 例: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颜怡。)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作名词,傲世。)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作名词,空膝的小屋。) 策扶老以流憩(流,动词作状语,没有定规地随时随地。) 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用桨划。) 感吾生之行休(行,动词作状语,将要。) (5)古汉语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例: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求什么。)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 注:以上为预习参考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独立或与同学一起完成,

2021年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归 去来兮辞》说课稿 欧阳光明(2021.03.07) 【教材分析】 《归去来兮辞》是必修五第二单元的一篇辞,属于古代抒情散文。是一篇作者要脱离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书。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决归隐田园的思想和为了追求精神自由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今仍能引起很多文人的共鸣,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 【学情分析】 一.学生在初中时曾经学过陶潜的《桃花源记》,对其人其事及其思想情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可以此作为突破口。 二.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做好充分预习,自主学习,提出疑难,疏通文意。 三.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基础上,没有掌握系统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意,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是重点的授课方向。【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疏通文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言知识现象。 2、利用辞的体例和押韵的特点朗读并背诵全文。

二.能力目标: 在诵读中感受陶潜的归隐情结,体悟作者情感,并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三.德育目标: 学习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教学重点】 1. 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现象。 2.了解作者的归隐原因及其在文中的复杂情感。 【教学难点】 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 【教法设计】 1、自读法。本篇的词句理解难度较低,课文注释较为充分。因此,这堂课可以提前让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完成疏通课文的任务,然后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文句,学生之间相互解答,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课的文言常识。 2、研讨法。对于文章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针对其复杂情感的流露,教师可组织学生充分讨论,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点拨提示,促使学生的深层思考。 3、诵读法。这篇文章是讲求音韵的辞赋,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诵,学生才能更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涵。 【课堂设计】 一、导入

国家一等奖必修五《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注重诵读,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感悟。 二、过程与方法 读、悟、思、疑,认识逐层导向深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 2.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情分析 张志公说:“传统语文学习的思路一点也不复杂,一是文字,一是文章。”传统的东西之所以能“传”,流传;能“统”,统一,是因为它不为时间所消磨净尽的巨大价值。既然如此,从“文字”开始,然后进入“文章”,读,悟,思,赏,疑,使学生的认识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然后有一点点创见;使学生的感情由疏离文本到情怀激荡,应该是语文基本的学习路径吧。以上是本节课的基本思路。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能否有所疑,有更深层次的收获。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启发谈话: 播放《归去来兮》音乐。 中国古代文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宏远的志愿在现实面前被击得粉碎的时候,他们往往选择修身洁行、归隐山林。陶渊明就是其中一个符号性或者说代表性人物。 我们已经了解了辞的序,知道序交代了写作时间和背景,了解了作者就职的

经过和辞官的原因。今天,让我们洗手焚香,在《归去来兮》的吟咏中,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世界。(板书: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活动2【活动】二、自读,读文字 吟咏,就是吟诵玩味。这是一个多次重复的过程,多次的重复,使我们对文章的把握由浅入深,由粗到精,读出属于自己的一点思考。怎样吟咏?让我们拜问朱老夫子: 请这位同学来读: 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朱熹《朱子读书法》 第一次阅读,让我们从读好每一个字开始。 课前,我们要求大家自读了,当时,要求大家借助工具书、文下注释或参考资料。下面我们检查一下自读情况。 归去来兮:来,助词,无义。 田园将芜胡不归:何,为什么。 奚惆怅而独悲:何,为什么。 知来者之不谏:谏,劝止,挽回。 审容膝之易安:审,明白,知道:容膝,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极言居室狭小。 策扶老以游憩:策,拄着。 聊乘化以归尽:聊,姑且;乘化,顺应造化。 活动3【活动】三、悟读,读情境 理解了文字,下一步我们进入文章阅读。要读出或者说了解这篇辞所表现的情境:情,就是感情;境,就是作品所展现的艺术境界,或者说艺术场景。 同学们,由情到境理解好,还是由境到情理解好?为什么?(由境到情,符合人类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习惯) 1.知“境” 下面请大家默读。请大家特别注意所表现的“境”的变换。注意方位的变化,

归去来兮辞 说课稿(背诵精华版)

5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今天上午的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板书《归去来兮辞》)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 《归去来兮辞》是鲁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5课,与《荷塘月色》共同构成“走进自然”这个模块。本单元旨在在自然的怀抱里净化自己的灵魂,放飞自己的情感。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一篇文言文,描写了诗人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习此篇课文对帮助学生学习以后的文言文,树立高洁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这是他们进入高中接触的第三篇文言文。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文言知识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相对而言,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还有所欠缺。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辞的文体特点; 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2、能力目标: 了解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辞官归隐的情怀,提高品位语言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 学习作者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辞官归隐的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主要有诵读法、讨论法和点拨法三种 (1)诵读法主要是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小组齐读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2)讨论法主要是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点拨法我主要点拨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样准确理解一词多义的几种含义 2、学法:我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体现在利用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的过程中 (2)合作学习体现在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的过程中 (3)探究学习体现在质疑问难,与文本深层次对话的过程中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了解作者,疏通文意,解决字词问题。 第二课时理清文章结构,学习论证方法,鉴赏语言。 本节课共6个学习环节 环节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我会通过播放背景音乐《渔舟唱晚》,以《桃花源记》导入新课。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在八年级,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它刻画了一个没有世俗纷扰、安逸闲适的世界。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同类题材的文章《归去来兮辞》。 (板书:陶渊明) 这样的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感知作者、辞的文体知识和写作背景方面由学生介绍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我会加以补充 2、字词问题学生课下已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进行了梳理, 课上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就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增加文言文的知识积累。 3、然后,请学生听配乐朗诵,思考问题: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 引导学生明确:作者辞官归乡 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提炼文章观点,初步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完成教学目标一。

归去来兮辞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归去来兮辞》公开课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反思】 篇二:《归去来兮辞》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 教学目的: 1、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2、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教学重点: 1、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2、弄懂并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 教学难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二、了解作都及解题 1、学生读注解①,明确虽要识记的内容。学生读印发资料,详细了解陶渊明的追求及情感。陶渊明的家乡是靠近庐山的江南农村,他29 岁才出仕。江南农村特有的秀丽风光陶冶了他率真洁净、无拘无吏的品格。他虽然“性本爱丘山”,但并不甘心终老田园。青年时代的他也渴望有所作为,但生逢乱世,又没有高贵的门阀可资凭借,再加上“性刚才拙,与物多忤”,所以几仕几隐,在41 岁那年,他毅然拂袖归田,矢志躬耕,直至终老。确实做到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陶渊明是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他在归隐以后,对农村生活有所体验,写出了不少描述美好的田园风光和抒发自己恬静闲适心情的作品,反映了他厌弃官场生活的思想感情。另外,也写了一些抒发政治理想和关心政局的作品,说明他对政治始终没有忘怀。他的作品内容真切,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对后代诗人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有《陶渊明集》。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2、【题解】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辞。 本文虽属辞赋,但言辞浅切、畅达,旷逸之情沛然流出,自然成韵。结构井然有序、谨严绵密,匠心独运而不见斧凿之痕。 《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1],瓶无储粟[2],生生所资[3],未见其术[4]。亲故多劝余为长吏[5],脱然有怀[6],求之靡途[7]。会有四方之事[8],诸侯以惠爱为德[9],家叔以余贫苦[10],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11],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12],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13]。何则?质性自然[14],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15]。尝从人事[16],皆口腹自役[17];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18],当敛裳宵逝[19]。寻程氏妹丧于武昌[20],情在骏奔[21],自免去职。仲秋至冬[22],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23]。 ▲通过序文,了解陶潜辞官归隐的原因 明确三点理由:

高中语文课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高中语文课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拓展探究,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学习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朗读、探究,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1.学生看图像(利用声像技术,展示田园风光图,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环境的幽静与优美。多媒体1),听诵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 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

4.分小组研究,推荐代表发言评论,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提问:“归”字是诗眼,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值得我们思考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讨论、明确: ⑴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 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⑴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

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⑵为何归来?A、性本爱丘山(本性)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注意炼字“误”) (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追问:据我所知,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 明确:①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②彻底悔悟。③也许是一种托词。 追问: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