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泥石流勘察说明

泥石流勘察说明

泥石流勘察说明
泥石流勘察说明

K139+850~K140+580泥石流工程地质勘察说明

1 K139+850~K140+580泥石流

1.1工程概况

该泥石流位于湘曲右岸,西藏自治区省道K139+850~K140+580段,线路从泥石流堆积区中部通过,影响公路长度740m。该泥石流曾造成公路断道阻车。本次勘察旨在查明泥石流的形成规律及危害程度,为泥石流的整治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

1.2自然地质条件

1.2.1地形地貌

该泥石流地貌上地形切割强烈,山势陡峭,属构造剥蚀低高山河谷地貌,总地势北西高南东低。区内最高海拔约5500m,沟口处最低海拔约4500m,相对高差1000m左右,流域形态近似树叶形,源头主要由3条冲沟组成,在主沟口处交汇,主沟中、上游呈“V”字型,下游呈“U”字型,主沟宽400-500m,切深30m左右,沟床坡度10°左右,谷底大多被块石土覆盖,沟道畅通,无阻塞,主沟长度约1.67km,流域面积约4.31km2。整个流域依据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特征可分为形成区(4800 m以上区域),流通区(4550-4800 m)和堆积区(4450-4550 m)。

流域内山体稳定性相对较好,无大型活动性滑坡、崩塌。沟床和扇形地上巨砾遍布。植被发育,沟床内灌木丛密布。流域长宽比值较大,完整系数中值偏大,故从形态上分析流域的汇流条件较好,从相对切割程度可知,流域的发展速度较慢,现处于衰退期。从流域的高差可知流域的能量能满足泥石流形成需要。从沟床特征分析,在由松散物质分布的形成区内,物质堆积较厚,流通区沟床10°左右,沟道无堵塞,泥石流到沟口的频率较低。泥石流沟谷发展速度慢,只要水动力条件满足,形成区物质的起动较快。

1.2.2地层岩性

工作区内基岩组成新生代第三纪始新世哈热萨单元(E2H)的岩石,哈热萨单元的岩石为侵入岩,其岩石类型为中粒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似斑状结构(8-20-25mm),基质中粒花岗结构(>6-7mm),弱叶理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风化作用强烈,山体陡峻,表层岩体完整性差。

第四系为一套松散碎石土堆积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岩风化、破碎剥落而形成松散残坡积碎石土堆积体;二是物源区基岩崩塌堆积物及山前崩坡积松散块碎石土堆积物。

1.2.3地质构造和地震

测区处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微板块或中间陆块)中段南缘,南接著名的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因此其地质构造的形成演化主要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形成、发展。自南而北包括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和弧背断隆的一部分。北邻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侧的所谓“措勤—纳木错初始弧内盆地”及其以北的“班戈—倾多拉退化弧”。在现代构造—地貌上位于冈底斯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交接地带。

工作区所属区域地质构造主要位于念青唐古拉弧背断隆内, 区内断层十分发育,形成一系列东西向的逆冲断层,向北倾和向南倾的断层共同组成一背冲断层系。断层长度和规模较大,控制了基底岩系和古生代地层分布,亦

成为中新世S型花岗岩侵入的主要通道。后期北西、北东向断层不同程度地错断东西向逆冲断层,共同组成了一个运动学特征复杂、活动时间长的脆性断层系。

区内地震活动频繁,勘察期间有感地震达4次,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表明,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其抗震设计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的有关规定执行。

1.2.4气象、水文、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工作区所在区域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干燥缺氧、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11月至次年2月为寒冷冬季;2-4月多风沙;6-9月为雨季,多暴雨和冰雹,集中降雨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水动力条件,也是泥石流多发期。每年9月高山开始降雪,终雪期为翌年4月。多年平均气温为-0.5~7o C,最高气温15.5~21o C,最低气温-23.2~-13.1o C;高山区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为积雪期,高山深谷温差在6~12o C之间,具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多年平均降水量299-431mm左右,最大年降雨量可达1000mm;多年平均蒸发量1796.50-2353.00mm;多年平均风速1.8-2.9m/s;多年平均地面温度2.2-10.3℃。

流域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位埋深随季节而变化。沟内只有在雨季才有水,流量随季节变化较大,雨季有洪流。1.3泥石流工程地质特征

1.3.1泥石流的规模

该泥石流沟活动弱,发生频率低,规模大,暴发频率几十年一次,一次冲出量约0.5万m3。泥石流的暴发与降水关系密切,泥石流均在暴雨后暴发。因此,该泥石流属雨洪型。

泥石流堆积区呈扇形,扇面较开阔,泥石流堆积扇长度约440m,宽度约680m,厚度1-5m,体积约7.2×105 m3,属大型泥石流,该泥石流为稀性泥石流。堆积扇表面坡度10~26°,堆积物粒径0.5-2mm约占10%,2-20mm 约占20%,20-200mm约占40%,200mm以上约占30%,最大粒径3×5×7m3,大小混杂,磨圆度差。

1.3.2泥石流空间分布特征

该泥石流位于念青唐古拉弧背断隆内,区内断裂及褶皱构造发育,地震频繁,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山体陡峻,表层岩体完整性差。形成区和流通区崩塌发育,崩坡积物广泛分布,沟口崩坡积堆积巨厚。坡面上的冲沟发育,泥石流沟主要由3条冲沟组成,在主沟口交汇,主沟长1.67km,流域平面形态呈树叶形,流域面积4.31km2,利于降水的汇集。主沟中、上游呈“V”字型,下游呈“U”字型,沟宽400-500m,切深30m左右,沟床坡度10°左右,谷底大多被块石土覆盖,沟道畅通,无阻塞,有利于泥石流的流通。从沟谷的相对切割程度可知,流域的发展速度较慢,现处于衰退期。

泥石流依据其形成与发展特征可以分为形成区(4800m以上区域),长度约1.0km,面积约4.17km2;流通区(4550-4800 m),长度约600m,面积0.14km2;

堆积区(4450-4550m),长度约460m,呈扇形,面积约0.24km2。

1.3.3泥石流的物质组成

泥石流物源主要为形成区基岩崩塌、风化破碎的碎屑物沿坡堆积的崩坡积土及沟口的崩坡积堆积物。山体岩性为新生代第三纪始新世哈热萨单元(E2H)的岩石,哈热萨单元的岩石为侵入岩,其岩石类型主要为中粒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第四系堆积物分布于形成区及沟口,松散堆积物以块碎石为主,粒径一般20-40cm,最大可见7m,棱角状,不均一,主要岩石成分为花岗岩等,块石含量50-60%,碎石含量20-30%,其余为中粗砂充填,黏性土含量很少,故按泥石流物质组成分类属水石流。其物源松散堆积物储量丰富,堆积物平均厚度1m,流域内有松散堆积物方量4.31×106m3,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源。

泥石流物源的物质组成,与泥石流堆积区物质的组成类似,而且级配较宽,满足雨洪型泥石流物质特征。

泥石流堆积区堆积扇呈扇形,流通区长度小,沟坡陡,泥石流搬运能力强,其物质组成与物源区近似,磨圆度稍好。通过计算及野外调查,该泥石流容重为18.0kN/m3,表明了以稀性泥石流为主的特点。

1.3.4泥石流的类型

根据以上描述,勘察区泥石流按物质组成分类属水石流;按物质状态分类为稀性泥石流;工程分类为Ⅱ低频率泥石流沟谷,Ⅱ1亚类。1.4泥石流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

1.4.1泥石流的成因

该泥石流流域形态近似树叶形,面积4.31km2,有利于降水的汇集。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31mm,最大年降雨量可达1000mm;而又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降水多为暴雨,强大而集中的降水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

区内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山体陡峻,表层岩体完整性差,岩体风化破碎,山体多成刀椎状或浑圆状,形成区和流通区崩塌发育,崩坡积物广泛分布,沟口崩坡积堆积巨厚。区内堆积了4.31×106m3松散固体堆积物,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源条件。

该泥石流主要位于念青唐古拉弧背断隆内,区内断裂及褶皱构造发育,地震频繁,本区经历了多期次强烈的地壳运动,新构造运动使本区抬升,河谷强烈下切,形成山高谷深的峡谷地貌特征,谷坡上“V”形冲沟发育,区内最高海拔约5500m,最低海拔4500m,相对高差1000m,地形陡峻,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1.4.2泥石流发展趋势分析

地貌上流域的长宽比较小,具有较好的汇流条件,流域的沟谷坡降较大,泥石流形成区形成大量的松散固体堆积物,流域的发展处于衰退期,其综合地貌因素满足低频率泥石流发生发展的要求。流域内的基岩主要为新生代第三纪始新世哈热萨单元(E2H)的花岗岩等,泥石流的物源为形成区基岩风化破碎沿坡堆积的残坡积碎石土及沟口崩坡积堆积物,总量为4.31×106 m3,物源以块碎石和砂为主,黏性土含量很少,大小混杂,满足泥石流形成发展的

基本条件。

冲沟在降雨时才有水,雨季常有洪流,其泥石流的产生主要依靠每年夏季6-9月的降雨。

据实地调查可知:该泥石流的暴发频率为几十年一次,每一次堆积的规模在约0.5万m3,形成0.24Km2的现代堆积区,堆积区的厚度为1-5m。预计将来泥石流的发展,主要取决于降水大小程度,依然为几十年一次,规模约0.5万m3。

1.4.3泥石流危害特征

此泥石流的冲淤作用较强,沟道的冲淤比降为40%,扇形地表面起伏不平,向湘曲河谷方向倾斜,堆积扇表面坡度10~26°。公路上泥石流堆积物经过清除,形成以堆积扇块石土组成的人工边坡,高出路面3~5米。泥石流会直接威胁到现有公路,造成公路中断和人员伤亡,因此须对泥石流进行防治和治理。

1.4.4主要工程防治设计参数

1、泥石流计算

(1)泥石流流量计算

勘察区泥石流按物质组成分类属水石流,按物质状态分类为稀性泥石流,每次发生泥石流后其流通区的泥痕不明显,采用形态调查法确定流量误差较大,本次计算采用雨洪修正法进行计算。

Q m= Q w(1+φ)×D m

式中:

Q m—泥石流断面峰值流量(m3/s);

Q w—清水流量(m3/s);

D m—泥石流沟堵塞系数,按泥石流沟堵塞程度,根据《工程地质手册》

第四版P564表6-3-7取值。

Φ—泥石流修正系数φ=(ρm-1)/(G m-ρm)

式中:

ρm—泥石流流体密度(t/m3);

G m—泥石流中固体物质密度,一般取2.4~2.7(t/m3);

(2)泥石流流速计算

采用西南地区经验公式计算:

v m=R m2/3I1/2/α/n

式中:v m—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m/s);

R m—泥石流立体水力半径,可近似取其泥位深度;

I—泥石流流面纵坡比降(%);

α—阻力系数。可直接从《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P561表6-3-3查取。

1/n—清水河槽糙率;可直接从《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P562表6-3-4查取。

(3)一次泥石流过程总量计算

W m=0.26T Q m

式中:W m—通过断面的一次泥石流总量(m3);

Q m—泥石流最大流量(m3/s);

T—泥石流历时,平均按10分钟计算。

一次泥石流冲出的固体物质总量计算:

W s=C m W m=(ρm-ρw)W m/(ρs-ρw)

W s—通过断面的固体物质总量;

ρm、ρw、ρs—分别为泥石流流体密度、清水密度、泥石流中固

体物质密度(t/m3);

2、主要工程防治设计参数

经过计算,该泥石流流速约为15.61m/s,泥石流洪峰流量约为23.8m3/s,最大一次泥石流堆积量0.5×104m3。

1.5结论与建议

勘察区泥石流现处于衰退期,按物质组成分类属水石流;按物质状态分类为稀性泥石流;工程分类为Ⅱ低频率泥石流沟谷,Ⅱ1亚类。从目前该沟泥石流的活动来看,泥石流暴发频率较低(几十年一次),规模大,对拟建公路危害严重,从沟谷内的地形地貌条件及松散物质的储备来看,该沟仍有暴发大型泥石流的可能性,特别是在水源条件充足的情况下,更易形成泥石流灾害。因此,在气候的变化更加温暖湿润的条件下,该沟泥石流更易形成。该沟沟道坡降较大。沟口的泥石流堆积物呈扇形,淤积厚度约1-5m,扇体物质组成颗粒较大,大小混杂,以块碎石为主,分选性及磨圆度较差,表明该泥石流和洪水的搬运能力大。

根据对该泥石流的调查,该泥石流沟一次冲出量约0.5万m3,对拟建公路危害严重。该沟仍有发生一定规模泥石流灾害的条件,对其进行工程防护整治十分必要,也是公路顺利通过泥石流沟道的保障措施。

为了减轻泥石流对公路的直接危害,在K139+020小桥和K139+250过水路面处修建导流槽,将水流及部分泥石流导入湘曲。

白沙河1#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工程概况 白沙河1#滑坡区前缘为省道208线,影响路段桩号K72+580~K74+795。S208线乌(斯河)金(阳)公路起于雅安市汉源县乌斯河镇,经甘洛、越西、中所、普雄、昭觉、金阳,止于凉山州金阳县芦稿镇,全长354.56 公里。拟整治滑坡段为S208线乌斯河-金阳(芦稿镇)中的一段,位于越西与过交界地带的白沙河右岸。滑坡主滑方向30°,纵向长约140m,滑体中部横向宽约215m,滑坡面积约25700m2,滑体厚约4m,滑坡方量约10.3×104m3,其规模较大,属中型浅层滑坡。 据现场调查,白沙河1#滑坡K72+660~K72+750段内侧挡墙已推移变形,出现局部垮塌现象。 为分析评价滑坡坡稳定性及其对拟设线路的危害性,本次主要工作内容为工程测量及地质测绘,并辅以控制性钻探、采样测试等。工作中,主要依据以下规程、规范展开:《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18—200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完成实物工作量详见表1。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表1 通过本次勘察,基本达成了以下预期目的与任务:调查滑坡区地质环境,详细查明滑坡范围、成因、滑动史、活动迹象;了解滑坡结构组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评价滑坡稳定性,预测滑坡发展趋势及其可能规模;提供了滑坡防治设计所需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2 场区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工作区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向青藏高原地势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由于受横断山脉的褶皱、隆起与断裂,加上河流的急剧切割作用,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显现出典型的中山地貌特征。 白沙河1#滑坡位于S208线甘洛县城与越西交界地带的白沙河右岸,影响路段桩号K72+580~K74+795地形地貌属于剥蚀构造中山地貌,主要为砂泥岩分布区。地表被滑坡堆积层(Q4del)覆盖,其前缘剪出口标高约1375m,滑坡后缘标高为1400~1405m,相对高差25~30m。滑坡后缘边界呈“圈椅”状,滑坡体地表坡度25°~30°,坡体基本解体,处于变形失稳状态。测区内,坡体地形变化较大,多斜台、陡坎等微地貌,植被稀疏,多生长杂草及低矮灌木水,无居民居住。 2.2地层岩性 场区出露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松散堆积层及侏罗系中统新村组(J2x)地层。 2.2.1 第四系(Q) 区内,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分布广泛,其成因类型主要为滑坡堆积层(Q del4)、坡残积层(Q dl+el 4 )等。 1)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层(Q4del):为粉质粘土夹碎石,厚度一般5~20m。 2)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主要由碎石土、角砾土及粉土、粘土组成,为附近基岩全(强)风化产物,现多为农田,松散,稍湿~潮湿,厚度2~10m。 2.2.2侏罗系中统新村组(J2x) 岩性主要由灰紫、紫红色泥岩、砂岩夹灰绿色泥灰岩、灰黑色页岩组成。厚度260~383m。 泥岩:褐红色,成分以泥质物为主,含少量粉细砂,粉砂泥质结构,薄~中层状构造,泥质胶结为主。岩性软弱,呈泥状,采取岩芯失水易开裂,采取岩芯极破碎,多呈1~5cm的碎块状,少许呈10cm~15cm的柱状,RQD=15~46%。 砂岩:成分以石英、长石、泥质物为主,泥钙质胶结,薄~中厚层状构造。岩性较软,锤击易断,采取岩芯失水开裂。采取岩芯较完整,多呈10~40cm的柱状,少量呈1~7cm的碎块状;RQD=31~81%。 2.3地质构造与地震 2.3.1 区域断裂构造 工程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处于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坳—凉山陷褶束内,其西侧紧邻康滇地

泥石流流量计算全解

第二节 泥石流流量计算 1)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流量计算(P Q ) 泥石流峰值流量与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有关,而清水洪峰流量的大小又取决于暴雨量的大小。此次一片区泥石流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按部分汇流公式计算,其公式为: P Q =0.278KiF (2-1) 式中:P Q —清水洪峰流量(m 3/s ) F —流域面积(km 2); i —1h 面雨量(mm ); K —汇流系数,查青海省水文图集,取为0.8。 2)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 C Q ) 按照泥石流与暴雨同频率、且同步发生、计算剖面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全部转变成泥石流流量的前提下,首先按水文方法计算出剖面不同频率下的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然后选用堵塞系数,按下列公式进行泥石流流量 C Q 计算。 C P C C D Q Q ?+=)1(φ (2-2) 式中: C Q —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m 3/s ) ; P Q —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m 3/s ); C φ—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 )/()(C H S C C γγγγφ--=; C γ—泥石流容重(t/ m 3) ; S γ—清水的比重(t/ m 3) ,取值为1.0; H γ—泥石流中固体物质比重(t/ m 3),取值为2.65; C D —泥石流堵塞系数,取1.1。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的各沟泥石流出山口峰值流量见下表5-3。

第三节泥石流流速计算 泥石流流速是决定泥石流动力学性质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目前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多为半经验或经验公式。一片区各泥石流均属稀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的流速计算公式本报告选用西北地区(铁一院)公式: 3 8c c c v H I α=2 3 (15.3/) (2-5) 式中: c v ——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m/s ); c H ——泥石流流体水力半径(m ),可近似取其泥位深度; c I ——泥石流流面纵坡比降(‰); α——阻力系数。 利用以上公式计算的一片区2条泥石流沟峰值流速结果见表5-4。 第四节一次泥石流过流总量 一次泥石流总量Q 计算,根据泥石流历时T (s )和最大流量C Q (m3/s ),按泥石 流暴涨暴落的特点,将其过程概化成五角形,按下式计算: C Q T K Q ??= (2-3) 式中:K-与流域面积相关的系数;T-泥石流历时,取1200s 。 计算结果见下表5-5。

勘察报告(定稿)

1. 前言 由中油四川绵阳销售分公司新建的中油四川绵阳销售分公司松垭加油加气站位于绵阳市松垭镇,绵盐路南西侧,场地附近有公路相通,交通便利。 受中油四川绵阳销售分公司委托,承担了中油四川绵阳销售分公司松垭加油加气站场地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根据收集得到的设计资料,拟建建筑物由站房、油罐区、加油棚、压缩机房组成,各建筑物工程特征详见表1。站房和油罐区场地整平标高为446.95,±0.00标高为447.00;加油棚和压缩机房场地整平标高为446.80,±0.00标高为447.00。 主要建筑物工程特征表表1 2. 勘察工作 2.1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及技术标准 2.1.1本次勘察目的:为各建筑物基础设计或地基处理提供岩土技术依据。 2.1.2本次勘察的主要任务及要求: 1、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图的建筑物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 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基础埋深及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类型是、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 出整治方案建议。 3、查明场地的地层结构、岩土组成、厚度、坡度、埋藏深度等变化情况,评价地基岩土的承载能力和均匀性。对基础方案进行论证,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基础方案,提供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对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应论证其可行性,并提出处理方案建议。 4、评价场地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评价场地和地基土的地震效应。 5、查明场区地下水情况,评价其对建筑物的修建与使用的影响程度,并对水和土的腐蚀性进行评价。 2.1.3本次详勘依据的主要技术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5、《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2008年6月确认继续有效) 7、《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 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10、《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此外,甲方和设计单位提供的总体设计图等设计文件属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依据。 2.2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中3.1节的规定:拟建筑物的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

【精品】泥石流勘查方案

泥石流勘查方案 1勘查范围 根据任务书要求,为查明##区域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条件、物源条件、水源条件以及泥石流运动和堆积特征、泥石流危害等,本次勘查的工作范围包括####沟整个沟域及泥石流可能危及的区域(包括白沙河对岸可能受####沟泥石流影响的区域),面积为6.8km2。 2治理工程初步设想 2。1防治目标 根据####沟泥石流流域内物源分布情况,以及支沟泥石流的规模与保护对象分布的关系####沟泥石流防治的目标是:保证天全县小河乡关家村5、6、7、8组的安全。 2.2治理工程设计治理方案 根据目前####沟泥石流的河道淤积规模,鱼溪沟泥石流物源比较丰富,以主沟和支沟沟床中堆积物源和坡面侵蚀物体源占比例较大,虽然主沟沟床纵坡降较平缓,在强大的水动力条件下,揭底冲刷启动沟床堆积物源,侧蚀岸坡崩滑物源,步步推进,形成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的条件是具备的.

为避免大量物源排入白沙河,或####沟下游沟道抬高河床或堵河,鱼溪沟泥石流防治区主要是鱼溪沟中下游沟域,因此,鱼溪沟泥石流总体思路是:拦排结合的工程措施. 从目前来看,治理工程有如下问题需要解决: (1)在主沟和支沟一交汇处拟建一座疏石坝,以停留较大块石,碎石土随水流自然冲走; (2)####沟下游沟道明显过流能力不足,在鱼溪沟下游正对保护对象拟建防护堤。 3采取的主要勘查技术措施 ####沟泥石流

勘查应重点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查明泥石流物源分布范围、类型、物源量和参与泥石流活动的方式与条件;二是查明泥石流沟道条件和特征,获取泥石流特征值参数;三是查明泥石流拟布设治理工程部位工程地质条件。 泥石流应急勘查正是结合以上三个需重点解决的问题,选择相应的勘查技术手段。其中,主要通过沟域地质调查测绘手段,辅以大量地质剖面测量和坑槽探工程来查明泥石流物源条件;主要采用沟道典型断面测绘,查明泥石流沟道条件和特征,获取泥石流特征参数;为查明拟布治理工程部位工程地质条件则需布置一定的勘查工程, 4勘查工作总体布置 4。1地形测绘工作布置 1、为查明沟域地形地貌条件和泥石流物源的分布,在沟域1:10000地形修测,为泥石流物源调查提供基础,测绘范围即工作区范围,总面积6.8km2. 2、为查明拟布设工程区地形地貌条件和物源特征,为拟布设工程区工程地质调查测绘、拟布工程位置的确定和勘探工作提供地形底图,对鱼溪沟中下游沟段和泥石流流通堆积区开展1:1000带状地形图修测,测绘面积1.3km2。 4。2地质调查与测绘工作布置 1、开展沟域1:10000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查明沟域形成区、流通区和堆

泥石流勘察说明

K139+850~K140+580泥石流工程地质勘察说明 1 K139+850~K140+580泥石流 1.1工程概况 该泥石流位于湘曲右岸,西藏自治区省道K139+850~K140+580段,线路从泥石流堆积区中部通过,影响公路长度740m。该泥石流曾造成公路断道阻车。本次勘察旨在查明泥石流的形成规律及危害程度,为泥石流的整治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 1.2自然地质条件 1.2.1地形地貌 该泥石流地貌上地形切割强烈,山势陡峭,属构造剥蚀低高山河谷地貌,总地势北西高南东低。区内最高海拔约5500m,沟口处最低海拔约4500m,相对高差1000m左右,流域形态近似树叶形,源头主要由3条冲沟组成,在主沟口处交汇,主沟中、上游呈“V”字型,下游呈“U”字型,主沟宽400-500m,切深30m左右,沟床坡度10°左右,谷底大多被块石土覆盖,沟道畅通,无阻塞,主沟长度约1.67km,流域面积约4.31km2。整个流域依据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特征可分为形成区(4800 m以上区域),流通区(4550-4800 m)和堆积区(4450-4550 m)。 流域内山体稳定性相对较好,无大型活动性滑坡、崩塌。沟床和扇形地上巨砾遍布。植被发育,沟床内灌木丛密布。流域长宽比值较大,完整系数中值偏大,故从形态上分析流域的汇流条件较好,从相对切割程度可知,流域的发展速度较慢,现处于衰退期。从流域的高差可知流域的能量能满足泥石流形成需要。从沟床特征分析,在由松散物质分布的形成区内,物质堆积较厚,流通区沟床10°左右,沟道无堵塞,泥石流到沟口的频率较低。泥石流沟谷发展速度慢,只要水动力条件满足,形成区物质的起动较快。 1.2.2地层岩性 工作区内基岩组成新生代第三纪始新世哈热萨单元(E2H)的岩石,哈热萨单元的岩石为侵入岩,其岩石类型为中粒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似斑状结构(8-20-25mm),基质中粒花岗结构(>6-7mm),弱叶理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风化作用强烈,山体陡峻,表层岩体完整性差。 第四系为一套松散碎石土堆积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岩风化、破碎剥落而形成松散残坡积碎石土堆积体;二是物源区基岩崩塌堆积物及山前崩坡积松散块碎石土堆积物。 1.2.3地质构造和地震 测区处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微板块或中间陆块)中段南缘,南接著名的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因此其地质构造的形成演化主要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形成、发展。自南而北包括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和弧背断隆的一部分。北邻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侧的所谓“措勤—纳木错初始弧内盆地”及其以北的“班戈—倾多拉退化弧”。在现代构造—地貌上位于冈底斯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交接地带。 工作区所属区域地质构造主要位于念青唐古拉弧背断隆内, 区内断层十分发育,形成一系列东西向的逆冲断层,向北倾和向南倾的断层共同组成一背冲断层系。断层长度和规模较大,控制了基底岩系和古生代地层分布,亦

泥石流分析及流量求解

泥石流分析及流量求解 1)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流量计算(P Q ) 泥石流峰值流量与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有关,而清水洪峰流量的大小又取决于暴雨量的大小。此次一片区泥石流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按部分汇流公式计算,其公式为: P Q =0.278KiF (2-1) 式中:P Q —清水洪峰流量(m 3/s ) F —流域面积(km 2); i —1h 面雨量(mm ); K —汇流系数,查青海省水文图集,取为0.8。 2)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C Q ) 按照泥石流与暴雨同频率、且同步发生、计算剖面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全部转变成泥石流流量的前提下,首先按水文方法计算出剖面不同频率下的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然后选用堵塞系数,按下列公式进行泥石流流量 C Q 计算。 C P C C D Q Q ?+=)1(φ (2-2) 式中: C Q —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m 3/s ); P Q —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m 3/s ); C φ—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 )/()(C H S C C γγγγφ--=; C γ—泥石流容重(t/ m 3) ; S γ—清水的比重(t/ m 3) ,取值为1.0; H γ—泥石流中固体物质比重(t/ m 3),取值为2.65;

C D —泥石流堵塞系数,取1.1。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的各沟泥石流出山口峰值流量见下表5-3。 表5-3 热藏龙哇、龙藏沟泥石流流量计算表 第三节泥石流流速计算 泥石流流速是决定泥石流动力学性质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目前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多为半经验或经验公式。一片区各泥石流均属稀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的流速计算公式本报告选用西北地区(铁一院)公式: 3 8 c c c v H I α=23(15.3/) (2-5) 式中: c v ——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m/s ); c H ——泥石流流体水力半径(m ),可近似取其泥位深度; c I ——泥石流流面纵坡比降(‰); α——阻力系数。 利用以上公式计算的一片区2条泥石流沟峰值流速结果见表5-4。

地区地质灾害崩塌勘查报告

目录 0 前言 (1) 0.1任务由来 (1) 0.2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程度 (1) 0.3工作的目的和任务 (1) 0.4前人地质工作研究程度 (1) 0.5勘查工作的依据 (2) 0.6勘查工作概况及工作质量评述 (2) 0.6.1勘查时间、勘查范围 (2) 0.6.2勘查完成工作量 (2) 0.6.3勘查工作质量评述 (3) 1 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 (3) 1.1地理位置与交通概况 (3) 1.2气象、水文 (4) 1.2.1气象 (4) 1.2.2水文 (4) 2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4) 2.1地形地貌 (4) 2.2地层岩性 (5) 2.3 地质构造与地震 (5) 2.3.1地质构造 (5) 2.3.2新构造运动 (5) 2.4水文地质条件 (6) 2.5人类工程活动 (6) 3 危岩区工程地质条件 (6) 3.1地形地貌 (6) 3.2地层岩性 (7) 3.3地质构造 (7) 4 危岩体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 (7) 4.1危岩分布、类型及形态特征 (7) 4.1.2危岩破坏方式 (8) 4.1.3崩塌源堆积体、滚石的分布及特征 (8) 4.1.4危岩体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8) 4.2危岩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 (11) 4.2.1危岩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4.2.2危岩形成机制分析 (11) 5 危岩稳定性评价与危害性 (12) 5.1危岩变形现状 (12) 5.2定性分析评价 (12) 5.3危岩体稳定性定量分析 (12) 5.4破坏后的运动计算 (13) 5.4.1运动形式 (13) 5.4.2运动速度计算 (14) 5.5崩塌堆积体的稳定性分析评价 (15) 5.6坡面滚石的稳定性分析评价 (15) 6 崩塌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15) 6.1崩塌发展变化趋势 (15) 6.2危害性预测 (15) 7 结论与建议 (16) 7.1结论 (16) 7.2建议 (16) 附件目录 01探槽、探井展示图 02勘查工作经费决算书 03施工照片集 04稳定性计算书 附图目录 图号图名比例尺 1:100

崩塌、滑坡、泥石流勘查大纲及报告编制要点

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 一、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的描述与评价:主要对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基本要素、变形情况、稳定性、危险性、危害性等作出初步的认识和评价。 二、危害对象的描述与评价:包括人员、财产、设施、城镇、县级以下的公路(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公路由交通部门治理)等的直接经济损失或间接(潜在)的经济损失。 三、治理工程(方案)设想:对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针对保护对象及现场实际情况怎么治理,要有一个初步设想和治理思路,并对已有治理工程要有相应的描述与评价。 四、勘查工作布臵 1、以地面调绘为主,辅以坑槽探工作,拟设工程部位必须要有勘查工作控制。 2、有条件的地方或高陡,人去比较危险的地方可用三维激光扫描。 3、拟设主动防护的危岩可适当采取岩样作相应的试验,拟设被动防护的部位可适当作原位测试及采取适当的土样。 4、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作一些落石试验,模拟现场危岩的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选不同块径的石块进行,达到以下目的: ①不同块径滚落的轨迹及所到达的范围 ②不同块径落点的能及能量及弹跳高度

5、对崩塌堆积体以地面调绘为主,实测地质剖面,必要时辅以坑槽探工作。 6、对勘查工作的一些具体要求 (1)工程测量要求:工程测量以独立坐标系控制,原则上以三个GPS点控制,并按相应控制点等级埋桩保留,以后的测图、勘探点、地质点、施工图地形校核、施工放线、施工监测等,均以此三个点作为基准点测放。 (2)测图要求 ①平面图:工作范围长﹥500m、宽﹥500m,全域用1﹕1000—1﹕2000比例尺测图;拟设被动防护工程部位用1﹕500比例尺测图;危岩带(危岩体)及拟设主动防护部位用1﹕500—1﹕200比例尺测图;一个项目若有两处及两处以上危岩离得较远的,需用小比例尺图表示整个项目危岩的分布范围、相关关系及威胁对象,然后再分别按要求测图。 ②剖面图:表示危岩与威胁对象关系的剖面比例尺与全域平面图比例尺匹配(相同);拟设工程部位及危岩用1﹕200或更大比例尺实测。 ③立面图:主要针对危岩及危岩带,用1:200或更大比例尺测图。 (3)工程地质测绘要求:明确测绘范围、测绘内容、测绘精度,对每一个危岩块体(单体)要调查清楚,包括节理裂隙、不同结构面、规模等,并要进行编号、附上相应的照片;调查落石

勘察报告

文字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 一、任务要求 2013年3月,受“珠海市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对其拟建“仓库(二期)”场地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二、工程概况 根据设计单位“兰州市城市建设设计院珠海分院”提供的工程勘察任务书及勘探孔布置平面图,拟建工程为一栋6层的仓库,总建筑面积为7493.24平方米,框架结构,无地下室;建筑类别为丙类,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 三、主要任务 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标准”及勘察合同要求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此外,设计单位共布设了8个钻孔,并提出勘察技术要求(详见本报告附件: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 四、依据的技术标准 ①《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 ②《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③《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④《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 ⑤《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⑥《软土地基岩土勘察规程》(JGJ 83-2011); ⑦《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 87-92); 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 99-98)。 五、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以钻探为主,结合标准贯入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完成工作;野外钻探工作于2013年3月11日开始进行,并于3月16日结束外业。各阶段工作均进行了工程质量自检,勘探质量和工作精度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及规范。 钻孔定位和标高测量由我院测量组完成,测量仪器采用全站仪,各孔坐标为绝对坐标,孔口标高为绝对高程,由场地内A点引测。(详见钻孔平面布置图) 钻探施工、原位测试、岩土试样、水样采取及水位测量由我院外业组完成,共组织了1套衡探XY-1型100米油压钻机进场施工,钻机配备了锤重63.5Kg,落距76cm的原位标准贯入试验设备,取土试样采用薄壁取土器。 室内土工试验和水质分析由实验室完成;报告编制及审核由我院技术组完成。 本次勘察共施工完成钻孔8个,孔深18.00~28.00米,完成主要工作量如下: 工作量统计表1:

四川省理塘县伦多沟沟泥石流勘查报告

目录 0前言 (1) 0.1 任务由来 (1) 0.2 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1) 0.3 工作的目的与任务 (1) 0.4前人地质工作研究程度 (1) 0.5勘查工作的依据 (1) 0.6勘查工作概况及工作质量评述 (2) 1 自然和地质环境条件 (1) 1.1 位置与交通 (1) 1.2 气象、水文 (1) 1.2.1 气象 (1) 1.2.2 水文 (2) 2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4) 2.1 地形地貌 (4) 2.2 地层岩性 (4) 2.3地质构造与地震 (5) 2.3.1 地质构造 (5) 2.3.2新构造运动 (6) 2.3.3地震 (6) 2.4 水文地质条件 (6) 2.5 人类工程活动 (7) 3 泥石流形成条件分析 (9) 3.1 地形地貌及沟道条件 (9) 3.1.1清水汇流的地形地貌条件 (10) 3.1.2形成流通区地形地貌条件 (10) 3.1.3堆积区的地形地貌条件 (10) 3.2 物源条件 (10) 3.2.1 崩滑堆积物源 (10) 3.2.2 沟道堆积物源 (12) 3.2.3泥石流物源的转化关系 (12) 3.3 水源条件 (12) 4 泥石流基本特征 (14) 4.1 泥石流灾害史及灾情、危害性分析 (14) 4.1.1 泥石流灾害史及灾情 (14) 4.1.2 泥石流危险区范围及险情 (14) 4.1.3 泥石流堵溃主河的可能性及危害分析 (14) 4.2 泥石流各区段冲淤特征 (15) 4.2.1清水区冲淤特征 (15) 4.2.2形成流通区冲淤特征 (15) 4.2.3堆积区冲淤特征 (15) 4.3 泥石流堆积物特征 (15) 4.3.1 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特征 (15) 4.3.2 泥石流堆积物叠置关系及成因分析 (16) 4.4 泥石流发生频率和规模 (16) 4.5 泥石流的成因机制和引发因素 (17) 5 泥石流基本特征值的计算 (18) 5.1 泥石流流体重度 (18) 5.1.1 现场配方法 (18) 5.1.2 查表法 (18) 5.1.3 综合取值 (18) 5.2 泥石流流量 (18) 5.2.1 雨洪法 (19) 5.2.2 形态调查法 (19) 5.2.3 综合取值 (20)

5 泥石流勘察

5 泥石流勘察 5.1 勘察准备工作 5.1.1 泥石流勘查前应收集下列资料: (1)当地形、区域地质、水文、气象、地震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等资料。 (2)泥石流沟所在流域或地区的泥石流活动历时和当前的泥石流情况,泥石流观测站观测资料,泥石流灾害调查报告。 (3)泥石流工程范围内既有工程资料,有关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资料。 (4)流域地形图及泥石流沟近期的航空、卫星照片。 5.1.2 应对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根据航空相片进行初步的不良地质区域圈划,进行考察线路的拟定,制定勘查工作计划。 5.1.3 泥石流沟调查的范围应包括沟谷分水岭至泥石流扇形地的全流域,及受危害或间接受危害的地区,如由于泥石流堵河而被淹没的地区。 5.1.4 泥石流沟的地貌形态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流域几何形态:流域面积、流域性状、相对高差、支沟发育情况。 (2)山坡形态:山坡剖面特征、平均坡度和坡长、切割程度。 (3)沟槽形态:沟长、沟槽坡降、纵剖面形态,横断面形态,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的形态和特征。 (4)冲积扇:形状、长度、面积、纵坡、发育历史、变迁和

利用情况。 (5)植被情况:植被类型及覆盖率。 (6)泥石流沟汇入的河流:汇入处以上的汇水面积,洪水情况和洪峰流量,含沙量,最高洪水位、河流宽度、断面形态(包括河漫滩、阶地)、河床土(岩)质和河岸土(岩)质。 5.1.5泥石流沟的地质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1)泥石流流域及其附近地区的构造特征,断裂、节理发育情况。 (2)流域内的地层、岩性及接触情况,有无软弱岩结构面,岩石的风化、破碎程度,流域内地表土壤的冲蚀情况。 (3)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范围。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型、岩性、稳定程度、移动岩土体的数量、固体物质补给数量和发生、发展特征。并测绘典型剖面图(1:200~1:500) (4)沟谷内河床土(岩)质情况,堆积深度、层次结构、颗粒组成,有无粗化层。沟谷沿程漂砾分布、数量、平均粒径、最大粒径及三轴向尺寸,搬运情况。 (5)地下水情况及水文地质特征,与不良地质现象的关系。 (6)泥石流沉积物:沉积区的形态、面积、坡度,典型剖面的描述,沉积颗粒成分、粒径,平均粒径,冲出的最大石块三轴向粒径等。 (7)地震情况及地震烈度。 (8)测绘泥石流环境地质平面图。比例尺1:2000~1:5000,视流域大小而定。

3泥石流勘查报告材料编制要求

泥石流勘查报告编制要点 (一)泥石流勘查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 1. 与泥石流有关的全流域沟道的描述与评价,包括流域面积、主沟道长、支沟分布、全沟域纵坡平均坡降及不同沟段纵坡降级及不同沟段纵坡降等基本情况的描述与评价。 2. 气象资料的分析与评价。特别注意与泥石流沟流域面积有关的20年一遇、50年一遇、100年一遇的10分钟降雨量、1小时降雨量、6小时降雨量、24小时降雨量资料的分析与评价。 3. 全流域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与评价。包括全流域地表水的分布情况,特别应关注堰塞湖的分析与评价,高寒地区还应注意冰雪融化的分析与评价,注意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关系的分析与评价,还应对泥石流沟进入下一级水系(主河道)的过流能力、冲砂能力等进行分析与评价。 4. 历史上已发生过泥石流的系列数据的分析与评价,如发生时间、一次性冲出量、危害性、降雨强度、流速、流量、重度等。 (二)泥石流沟区域的划分 清水区→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除了清水区以外,其它三个区域往往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是互有联系的,但每个区域的主要功能还是可以分出来的。 (三)松散固体物源量的分析与评价

1. 松散固体物源总量。主要包括:滑坡堆积固体物源,崩塌堆积固体物源,沟道堆积固体物源,坡面侵蚀固体物源等。 2. 可能参与泥石流活动的动储量。是我们比较关心也是比较复杂的,物源总量与动储量之间的转换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与评价: (1) 固体物源本身的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2) 坡体的坡度角与坡体物质结构及沟道的纵坡降分析与评价 (3) 暴雨强度与洪水冲刷(或携带)能力的分析与评价 3. 一次性冲出量的分析与评价,这是工程设计时要采用的非常重要的参数。 (四)泥石流流体重度值的确定 1. 对已发生过泥石流的泥石流沟尽可能的采用现场配浆法计算确定; 2. 对未发生过泥石流的泥石流沟采用颗分法及查表法,最后综合考虑取值; 3. 最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综合取值。 (五)关于泥石流特征值 流速、峰值流量、一次过流总量、一次固体物质冲出总量、泥石流冲击力(整体冲压力及单块冲击力)、超高和最大冲起高度、弯道超高等计算: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察报告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察报告 一、泥石流的相关概述 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它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具有很大的破坏力。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县发生泥石流灾害[1]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二、泥石流类型划分及危害性分级 2.1 泥石流类型划分 2.1.1 按水源成因及物源成因可分为暴雨(降雨)泥石流、冰川(冰雪融水)泥石流,溃决(含冰湖溃决)泥石流;坡面侵蚀型泥石流、崩滑型泥石流、冰碛型泥石流、火山泥石流、弃渣泥石流、混合型泥石流等(参见附录A表A.1)。 2.1.2 按集水区地貌特征可分为沟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参见附录A表A.2)。 2.1.3 按暴发频率分:高频泥石流(一年多次至5年1次)、中频泥石流(1次/5~20年)、低频泥石流(1次/20~50年)和极低频泥石流(1次/>50年)。 2.1.4 按泥石流物质组成,可分为泥流型、水石型和泥石型泥石流(参见附录A表A.3)。 2.1.5 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泥石流(重度1.60~2.30 t/m3)和稀性泥石流(重度 1.30~1.60 t/3)。(参见附录A表A.4)。 2.1.6 按泥石流一次性暴发规模可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级(表1)。

桥梁勘察报告(DOC)

一、前言 (一)勘察任务来源、目的、任务和具体要求 1、勘察任务来源 休息临港工业区1#桥工程地质勘察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任务由小星星临港工业区城市建设局提出,并委托xxx担。 2、勘察目的 对桥梁工程的各墩、台地基作出工程地质评价。提供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的防治等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3、勘察任务 ①查明桥位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的分布及工程地质特性。 ②探明桥梁墩台和构造物地基的覆盖层及基岩风化层的厚度、墩台基础岩体的风化与构造破碎程度、软中夹层情况和地下水状态。 ③测试岩土的物理力学、化学性质、提供地基的容许承载力、桩壁摩阻力、钻孔桩极限摩阻力,作出定量评价。 ②对地基的稳定性、危害程度和地下水对地基的影响程度作出评价。 4、具体要求 勘察工作按照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2、《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3、《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TTGD63—2007); 6、《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T066—98); 7、《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8、《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DB21/T1214—2005); 9、《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10、《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等执行。 (二)拟建工程的基本特征 xxx临港工业区1桥位于xxx临港工业区,桥梁中心桩号为K10+575.000m,起点桩号为K10+097.100m,桥长为955.8m,宽30.0m,属特大桥,桥体拟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梁、现浇箱梁结构,钻(冲)孔灌注桩基础方案。 (三)勘察方法和工作量 1、钻孔布设 钻孔由xxxx布设,共布设67个钻孔,钻孔间距15.0~80.00m。均为控制孔,钻探深度均控制到中风化岩面下5~7米。其中技术孔53个,一般孔17个。 2、测量 采用南方灵锐GPS布设钻孔于实地,坐标系统为西安80坐标系,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测量放点精度高程误差不超过0.01m,水平误差不超过0.1m。测量控制点G1点采用的测量方法满足《工程测量规范》

泥石流勘查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泥石流勘查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1.工程测量,泥石流作为一种线性致灾体,流域面积大,纵断面长,工程测量显得尤为重要。实测纵剖面图和测放百米桩,对于构建泥石流的空间概念,对于确定沟道的物源分布和拟设工程的位置更加准确。 2.关于泥石流的物源调查,对于以粗颗粒为主的物源采用随机抽取调查粒径的方法,可采用1米取一个块体,采取100块,统计物源的粒径组成(采集的样本越多,越接近实际组成)。对于以细颗粒为主的物源,采用现场颗分的方法。 3.泥石流动、静储量的确定,静储量包括流域内所有的松散物质,静储量一定要估计足(实际表明以往静储量估计方法是有问题的,即不足),采用实测物源范围和剖面,结合钻探确定物源的厚度,确定静储量。动储量确定方法,崩滑体动储量采用饱和状态下边坡最大稳定角;沟道物源动储量,采用建模型计算,中科院山地所方法;坡面侵蚀物源动储量,采用实际测量坡面范围,测量最大侵蚀深度确定。 4.对于泥石流的卡口、跌坎要进行重点调查。卡口原来的过流断面,现有的过流断面,是否满足过流要求,会不会形成堵溃点。跌坎的高度,过流断面,对于泥石流由高到低,对于泥石流由势能转化为动能,还是消能作用要调查清楚。 5.泥石流沟道中淤积区,冲刷区,冲淤平衡区的调查,包括范围,沟道的变化,沟道纵坡,对于拟设工程类型至关重要。淤积区以排导为主;冲刷区以修潜坎、谷坊等低矮工程,防治沟道物源起到;冲淤平衡维持现状。 6. 形态调查法反算泥石流运动参数,根据泥石流最近一年暴发或者最大一次暴发时残留下痕迹,推测泥石流的暴发规模,运动速度等参数。泥石流形态调查法是否与雨洪法计算结果匹配。根据气象资料,降雨频率是否与泥石流暴发频率匹配,匹配才可采用雨洪法计算。 7.渡河可能性分析,调查主河的流量流速,泥石流沟与主河交角,泥石流的纵坡度。 8.泥石流治理方案建议,首先调查物源量,泥石流可能堆积范围,沿途的冲淤特征,有无排泄条件,渡河可能性,确定方案是“以排为主”,还是“以拦为主”,又或是“拦排结合”。 9.泥石流坝位选择,选择上游库容大,坝位狭窄处(效益比高),两侧坝肩稳定。

四川省理县薛城镇南沟村南沟泥石流勘查报告

理县薛城镇南沟村南沟泥石流勘查项目 勘查报告 湖北地矿建设工程承包集团有限公司 二○一四年三月

理县薛城镇南沟村南沟泥石流勘查项目 勘查报告 委托单位: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设计单位:湖北地矿建设工程承包集团有限公司 资质等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甲级 证书编号: 总经理: 总工程师: 审定: 审核: 项目负责: 技术负责: 设计编制: 报告日期:2014年3月

目录 0前言 (4) 0.1 任务由来 (4) 0.2 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4) 0.3 工作的目的与任务 (5) 0.4前人地质工作研究程度 (5) 0.5勘查工作的依据 (5) 0.6勘查工作概况及工作质量评述 (6) 1 自然和地质环境条件 (6) 1.1 位置与交通 (6) 1.2 气象、水文 (7) 2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8) 2.1 地形地貌 (8) 2.2 地层岩性 (9) 2.3地质构造与地震 (10) 2.4 水文地质条件 (13) 2.5 人类工程活动 (14) 3 泥石流形成条件分析 (16) 3.1 地形地貌及沟道条件 (16) 3.2 物源条件 (18) 3.3 水源条件 (28) 4 泥石流基本特征 (29) 4.1 泥石流灾害史及灾情、危害性分析 (29) 4.2 泥石流各区段冲淤特征 (31) 4.3 泥石流堆积物特征 (32) 4.4 泥石流发生频率和规模 (33) 4.5 泥石流的成因机制和引发因素 (33) 5 泥石流基本特征值的计算 (35) 5.1 泥石流流体重度 (35) 5.2 泥石流流量 (35) 5.3 一次泥石流过流总量 (38) 5.4 一次泥石流固体冲出物 (38) 5.5 泥石流整体冲压力 (39) 5.6泥石流中单块块石最大冲击力计算 (39) 5.7 泥石流爬高和最大冲起高度 (39) 5.8 泥石流弯道超高 (40) 6 泥石流发展趋势分析 (42) 6.1 泥石流易发程度分析与评价 (42) 6.2 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发展阶段 (43) 6.3 泥石流发展趋势预测 (44) 7既有防治工程评述及泥石流防治方案建议 (44) 7.1既有防治工程评述 (44) 7.2防治工程方案布置原则 (47) 7.3 防治工程设计参数建议 (47) 7.4 防治工程方案建议 (48) 7.5 防治工程方案建议各类建筑材分析与评价 (48) 8 环境影响评价 (49) 8.1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9) 8.2交通影响 (49) 8.3综合评价和结论 (49) 9 地质灾害防治效益评估 (49) 9.1 经济效益评估 (49) 9.2 社会效益评估 (49) 9.3 环境效益评估 (49) 9.4 减灾效益评估 (50) 10 结论与建议 (50) 10.1 结论 (50)

地质矿产勘查实习报告(共6篇)

精选范文:地质矿产勘查实习报告(共6篇) 学号:姓名:习庆专业:年级班级:实习单位:内蒙古地质矿产勘查院一、前言 1、目的和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岩性及其构造、沿途出现的地质构造就这样结束了,原本打算把实习当游山玩水的我却发现有收获,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看来就是这个道理。另外还要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对要考察的对象要事先做一定的了解,事先做好准备,就不至于到时不知所措。、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沉积岩构造等,这是一次地质启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熟悉实习,重点要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短期的野外实习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出用地质观,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回了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建设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科学的爱好;充分熟悉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与书本上的内容结合,加深对一些地质构造的认识与理解,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这次实习也是对我个人的一次挑战,从来没有爬过山的我,这次对我个人的意志品质是一次考验,我得到了一次良好的锻炼。共同完成地质实习任务。作为实习的第一天,首先进行的是实习前的动员,师傅简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实习的内容===了解了很多不良地质现象,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使我们不用外出就了解了各种地质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后果,还了解了一些预防这些地质现象发生的措施和方法,使我们增强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2其实是一个岩石群,板块形状不一,但错落有致,岩性为棕红色砂岩,岩石层理构造明显,上部有植物覆盖,岩石上出现了水平节理,垂直节理,倾斜节理,还有波浪型节理,有的节理几乎贯穿了整个岩石群。很明显是岩石受到比较大的拉应力,还有生物风化作用。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发现水池四周的砂质岩石经过长年日晒雨林风吹,野生物生长,其风化程度强烈,部分岩石表面已经出现破碎削落,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为使我们能了解不同倾斜程度(水平、倾斜、直立)地层、褶皱构造和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师傅详细讲解了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褶皱构造、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但是人太多,都围在师傅身边,师傅讲话的声音又不是很多,所以听的不是很清楚,结合实习指导书的内容和听到的一部分,大致还是学会了从地质图上阅读各种地质现象,分析地质现象的分度规律,还掌握了对褶皱、断层、不整合构造和岩浆岩侵入活动地区地质图的分析方法,从有地质构造图的地质图上绘制示意地质剖面图的方法,根据地质图分析区域地质发展史的方法。为了在野外实习时不至于手足无措,我认真的阅读了实习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初步了解了地质勘察之重要以及地质勘察中的各种方法和步骤,比较全面的了解到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二、地质罗盘的使用地质罗盘是地质实习中传统三大件之一,运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是地质实习的基本技能。本次实习,我们通过运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复习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具体体方法如下:a) 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走向测量岩层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罗盘上标有ns相平行的边)的一条棱与层面紧贴,然后缓慢转动罗盘(注意:在转动过程中,罗盘紧靠层面的那条棱的任何一点都不能离开层面),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磁针停止摆动,这时读出磁针所指的读数即为岩层的走向。读磁北针或磁南针都可以,因为岩层走向是朝两个方向延伸的,相差 180°。例如岩层的走向为60°或240°。b) 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倾向测倾向时,用罗盘的北端指着层面的倾斜方向,使罗盘的短边(即s边)与层面贴紧,放平,并转动罗盘,转动方法及原则同上,北针所指的读数即为所求的倾向。倾向仅有一个指向,只能用一个数值表示,例如岩层的倾向为150°。假若在岩层顶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