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1201

一、学科概况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数学、经济和行为科学及工程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的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这一学科是我国管理学门类中唯一按一级学科招生的学科,覆盖面广,包含了工程与战略管理、企业发展与创新、决策理论与方法和产业组织与规制等众多研究领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该学科从定性分析趋向定量化研究,从宏观研究逐步深入到微观研究,侧重于研究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和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论、方法与工具,应用现代科学方法与科技成就来阐明和揭示管理活动的规律,以提高管理的效率。该学科的发展趋势是以管理科学为基础,以多学科知识为支撑,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解决管理中的科学决策及风险研究,管理实践中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管理的绩效研究,管理的战略研究等。

四川理工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始建于2011年。本学科拥有二个四川省社科联重点研究基地“川酒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盐文化中心”和川南发展研究中心、川南经济区发展战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程管理研究所、中小企业发展与创新研究所,企业管理研究所,战略管理研究所,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公司财务研究所、营销科学研究所等9个校、院级研究平台。本学科是学校“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也是川南地区管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本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53名,其中教授19名、副教授24名,具有博士学位者34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资助人选1人。已形成了一支年龄与学历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勇于开拓创新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本学科承担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近5年来,已完成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经费近1000万元。出

版专著和教材40余部,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200多篇。

本学科特别注重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教师多次参加各类国际学术会议,也聘请国内外知名的教授来院讲学,同时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合作,进行博士生联合培养。

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通过大量的教学和科研实践,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有重要价值的科研成果,形成了一支学风严谨、科研实力雄厚、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教学研究队伍。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在于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统计学和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系统地掌握优化理论、决策理论等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具备能够综合运用系统分析与系统建模方法、信息与知识管理方法、数据挖掘等方法技术进行科研、教学或管理实践的能力,具有良好学术素养、学术道德的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相关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如下: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独立承担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2、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获取研究所需知识,了解当前研究的前沿问题、热点和难点问题,掌握知识搜索、逻辑整理和内容分类的技能,并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的能力。

3、能够从前人研究成果或生产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并针对科学问题,提出研究思路、设计技术路线,在研究过程中能够理性思辨,利用基础理论、数据资料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与推理,通过清晰的语言表达和逻辑严谨的归纳总结,论证科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4、能够在导师指导下参与科研课题并进行实际调研,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方法和步骤,能够独立提出研究问题,撰写研究报告,具备良好的协作精神和一定的组织能力;善于表达学术思想、阐述研究思路和技术手段、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能良好地进行学术交流;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三、培养方向

1、工程与战略管理;

2、企业发展与创新;

3、决策理论与方法;

4、产业组织与规制

四、培养年限与培养方式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含休学)。其中,课程学习为1年,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时间在1年以上(含1年)。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不少于2年。

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采取导师组集体指导下的主管导师负责,协管导师协助管理的方式。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硕士生时,还有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研究生的培养以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研究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着力提升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1、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课程学习与研究计划,包括文献阅读、文献综述、社会调查、实验研究、论文撰写、教学实践等内容,课程学习与研究计划原则上在入学后一周内完成。

2、学科点和研究生导师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内,提出研究生必读的经典文献书目,并明确相关的阅读和考核要求。研究生必须在第一学年结束前完成相关研究方向的文献综述报告,系统分析相关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动态。

3、课程学习环节注重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社会调查、方案设计、研究报告、企业实训等多种方式对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4、论文工作环节侧重于对硕士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科研训练,培养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论文研究计划制订,引导学生尽早进入选题研究和论文撰写状态。

主管导师应指导开展研究生的系统性科研训练的同时,负责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学风和思想教育工作,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本专业研究生至少应修满30学分,学位课不少于20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8学分,专业学位课12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必修实践环节不计学分。

2、本学科开设课程参见“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课程按学位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三部分进行设置。

3、课程学习不及格的研究生,必须在学习年限内参加重修,重修考试与下

一级研究生同卷同堂进行。

重视引导研究生关注实践、立足实践和在实践中学习,着力提高硕士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努力探索提升研究生实践工作能力的新形式和渠道,创新培养方式,将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硕士生培养全过程。

实践环节工作贯彻和体现“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结合、“校外现场实践与校内现场实践”相结合、“导师安排与学院统一安排”相结合、“专业实践与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实践训练环节,形式主要包含:

1、助教和助管实践:助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学生实习、实验,以及指导或协助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助管岗位由研究生处设立,研究生申请上岗。研究生的助教和助管实践工作量由导师、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和研究生处联合认定。

2、社会实践:参加各种社会实践调查,提交完整的调查报告,由相应的组织者或导师和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认定。

3、专业实践:参与导师科研课题研究累计达半年以上或到研究生创新基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锻炼达1个月,由导师、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和企事业单位共同认定。

4、科技竞赛:完整的参加各种校级及以上级别的科技竞赛者,由竞赛组织者出具相应的证明,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认定。

5、学术活动:必须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6次以上,其中本人作学术报告1次及以上,由学院研究生培养办公室认定。

六、中期检查

1、中期检查一般在第三学期末完成,由学生所在学院负责。

2、中期检查前必须完成课程学习并取得相应学分。

3、硕士生在规定时间内填写《四川理工学院研究生中期检查表》。检查内容包括课程学习学分与成绩、思想表现、参加学术活动情况和开题报告等。

4、硕士生应首先搜集文献资料,硕士研究生在文献调研和预实验的基础上,按《四川理工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写出开题报告,通过审核和公开答辩,方可进行学位论文工作。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应注重引导研究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位论文工作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细则》和学校有关文件的要求进行。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应在广泛阅读文献和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选题。选题必须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论或实践意义,并尽可能与导师的省部(厅)级以上的科研项目相结合,也可以是符合条件的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的自选课题。

开题报告应重点考查研究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内容包括课题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以及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

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学院组织3-5位相关学科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然后综合评定是否开题。开题后指导完善论文工作计划。研究生原则上应在第3学期末前完成学位论文的开题工作,开题报告时间应距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1年。

2、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组)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已经掌握了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的格式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论文的字数原则上不低于3万字。

3、论文评审

学位论文研究须经过三次审查,一是前期的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审查,二是中期的学位论文进展和完成情况审查,三是学位论文完成后的质量和水平审查。学位论文采取随机抽取校内外专家进行全盲审的制度,评阅意见在合格以上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4、答辩资格

本专业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完成课程的学习并修满学分。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硕士研究生,需按照学校要求,完成导师课题或毕业论文选题相关的科研成果(论文)。

5、论文答辩

在每年5月底前完成。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人及以上(奇数)组成。经全体

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论文方为通过。

八、毕业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通过论文答辩,可获得研究生毕业证。在此基础上,达到川理工学位【2016】10号文件所规定的申请硕士学位的资格条件,由学生申请,通过学科组所组织的学术委员会评审,学院审查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070702)培养方案(精)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070702)培养方案 Program for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 Resource management 一、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与专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和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城市规划与管理、资源开发与利用、气象应用、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旅游资源开发、饭店管理等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规划与管理等工作。 ⅠEducational Objectives and Learning Outcomes This program is designed to train and bring up professional talents acquiring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knowledge & skills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 Resource management. Graduated students can undertake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meteorological applications,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maps and GIS applica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resources and hotel management in research institutes, colleges and other departments, such as resource, environment, programming, planning etc. 二、主干课程及课程体系: 主要课程包括自然资源学、管理学、经济学、生态学、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土地管理学总论、土地利用规划、旅游规划、测量学与地图学、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气象学与气候学等。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配套的实践性课程构成。 双语课程:土地利用规划 专业特色课程: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区域规划、气象学与气候学、土地利用规划、旅游规划。 ⅡMain Courses & Courses System Natural Resources, Theory of Management, Theory of Economics, Theory of Ecology, 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he Principl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lobal Position System, AutoCAD, Databas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Urban Detailed Planning, Region Planning, General of Land Management, Planning of Land Use, Tourism Plann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Physical Geography, Human Geography,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etc. The courses system is composed of public basic courses, specialized core courses, specialized courses, and elective courses. Bilingual course:Planning of Land Use Characteristic specialized courses: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The Principle and

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2002 (所属一级学科:082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一、培养目标: 1.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 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积极为祖国建设服务。 2.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术作风,具备良好的科学道德和科学素养。 3.掌握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开拓 创新精神,具备独立从事创新性科学与技术研究工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油气田开发工程理论与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 4.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培养方向: 1.油气渗流理论与应用 2.油气田开发理论与系统工程 3.采油工程理论与技术 4.提高采收率与采油化学 5.油气田开发信息技术与应用 三、学习年限: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非全日制博士生或交叉培养的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可延长至4年,硕博连读研究生为5年。 四、学分要求: 博士生的必修课程学习必须修满最低13学分。选修课根据博士生的具体情况和研究方向而定,学分多少不予限制。跨一级学科培养的博士生必须补修所修专业大学本科主干专业课1-2门,硕士生专业基础课2门。 五、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学期备注 必修公共 必修 课 GB0000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 2 1 留学生学《中国 概况》GB00017基础外语100 4 1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执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有关规定》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研究生论文和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

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专业代码:0828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城乡规划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规划师基本训练,能从事城乡规划及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素养,具有较高的美学修养和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素质。 2、具有一定的政治思维、经济分析和领导艺术才能,能很好地综合与协调城市规划中各种问题,了解城市规划、经济环境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3、具备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环境心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态学、旧城更新与保护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掌握城市道路与综合交通规划、城市景观规划的原理和方法。 4、具备较强的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社会综合调查和分析研究、计算机辅助绘图、社会交往与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5、掌握城乡规划的基本法规与相关技术规范以及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程序和规划管理的基本知识。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科技研究、项目策划和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三、学制与学分 基本学制5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在校修读年限为4―7年,总学分 180 。 四、学位授予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城乡规划 六、专业主干课程与学位课程 1、专业主干课程 城乡规划原理(二)、建筑设计(一、二、三)、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城乡总体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城乡设计、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2、学位课程 城乡规划初步、建筑设计(二)、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城乡总体规划设计。 七、实践性教学环节

12工业工程专业留学生培养方案

浙江理工大学2012版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留学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工业工程专业代码:110103 二、培养目标 培养了解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具备一定工业工程技术基础,掌握现代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能运用工业工程技术对生产系统、服务系统及其管理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能够参与并促进中国与其所在国之间相关领域友好合作交流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结合我校处在长三角地域的优势,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学科和专业特色作用,培养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化人才 三、培养规格及基本要求 本专业人才培养应具备的主要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如下: 1. 知识结构 (1)具备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知识及较强文字的表达能力。掌握基本汉语知识,了解中国概况,具有使用生活用语和阅读本专业汉语资料的初步能力。 (2)系统掌握工业工程的支撑学科:工程技术(机械工程及信息工程)、管理工程和系统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理论,注重学科的渗透与交融;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和对生产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优化和创新的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科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4)掌握制造、管理、信息、统计相结合的现代工业工程实践能力。主要实践环节:金工实习、认识实习、专业课程设计、大型综合性课程设计(实验)等。 2. 能力结构 (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设计、计算、制图、实验、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 (2)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3)能够运用先进制造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等解决现代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领域中的实际工程问题。 (4)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扩展、更新知识的能力。 (6)具备一定的科研、开发、管理、技术经济分析、工程实践以及计算机运用能力。 3. 素质结构 (1)品格素质: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与道德素质。 (2)文化素质:具有基本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知识和修养。 (3)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 (4)工程素质: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求实创新的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踏实的作风。 四、主干学科: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五、核心课程 汉语、中国概况、高等数学、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制造系统、人因工程学、基础工业工

(IE工业工程)IE的分析方法及工具__标准工时、工作简化

IE 的分析方法及工具(3)__ 標準工時、工作簡化 IE 的分析方法及工具( 3) 八、標準時間 標準時間又稱“標準工時”。 一個生產工廠,廠內生產部門有無建立標準工時,或標準工時的適用性,幾乎可衡量這個工廠的管理水準,因為管理落伍的工廠,對於工作人員的績效往往缺乏一種標準的衡量工具,而往往取法于主管的好惡,而標準工時的制訂,則可打破人為的偏差,對於績效的衡量建立在一個合理、公平的制度之下: (一)、標準時間的用途 1. 作業方法的比較選擇 對於不同的作業方法透過方法研究、時間研究,可以選擇最好的作業方法。 2. 工廠佈置之依據 有了產品,制程作了分析,每個作業制定了標準時間,即可測算每個作業(部門) 的負荷,依據負荷測算所需的作業空間,可達到更為流暢的工廠佈置。 3. 可預估工廠負荷產量 工廠空間有多大,制程上有了標準時間,即可測算工廠產能。 4. 生產計畫的基礎 生產管制部門的生產計畫,因有了標準時間,可以更精確的做生產計畫,如在進度 控制上有了問題,也可依標準時間來做人力調整。 5. 可作為人力增減之依據 做何產品?計畫產量多少?工作日多少?每日計畫工作時間多少? 有了上面的資訊再加上有了標準時間,即可計算所需的人力,也就可有準備的進行 增補或調整。 6. 可作為新添機器設備的依據 機器產能(標準時間換算)可得知生產量起伏時所需要之機器數量。 7. 流水線生產之平衡 一條流水線,諸多工序,依各工序的標準時間來配置人力,使生產線平衡,流暢。 8. 可決定人工成本 對製造成本及外加工之費用可依標準時間做基礎來估算。 9. 可作為效率分析的基礎 在多少時間內,完成多少產品,有了標準時間,就可計算效率因有明確的計算得予 提升。 10. 工作人員效率獎金計算基礎

城乡规划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10124140054)

城乡规划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83300,授工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的城乡规划理论与知识,具有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能全面从事城乡规划研究、规划编制、规划设计及规划管理,并向相关领域拓展的高素质城乡规划专业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城乡与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 2.城乡规划与设计: 3.城乡规划技术科学; 4.社区与住房规划: 5.城乡历史遗产保护规划; 6.城乡规划管理;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 总学分要求242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27学分,研究环节要求注5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1.对课程教学及存档的相关要求 (1)理论课程考核 校级公共课程采用考试方式:学科专业课程采用考试或考查方式,具体方式由任课教师确定。 (2)补修本科课程 补修课程须在入学一年内完成,根据任课老师要求,参照本科课程结业形式。课程存档:按照研究生课程作业相关要求,自入学起,第三学期结束之前完成存档。 (3)“城市规划设计"课程要求 城市规划设计课程分四个研究方向(区域与城市总体规划研究、历史保护与城市更新研究、城市设计研究、小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研究),由指定教师授课,可口由选题, 也可由授课教师组织参与相关设计竞赛和实践规划项目。每个学生必须选择1门城市规划设计课程。 个人工作量要求为:本人作为学生负责人或主要参与人参加课题;理论研究和规划文字部分不少于10000字,图纸不少于6张规划图纸(或分析研究图纸)。 2.城市规划设计与实践课程(导师口上) 城市规划设计与实践课程由研究生的导师口行安排上课时间和考试方式,最终成绩只计通过与不通过。 本课程任课教师为该研究生指导教师,以研究生参与导师指导的规划设计课题成果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评分。课题由导师根据学生研究方向选定,可以是各类城乡规划研究与规划设计类型。个人匚作量要求为:本人作为该项目主耍规划设计负责人或主要参与人完成该项目主要规划研究与设计成果;理论研究和规划文字部分不少于10000字,图纸不少丁? 15张规划图纸(或分析研究图纸)。课程存档要求:研究生认真填写《研究生"规划设计与实践"课程完成情况登记表》,由导师评分并签名。本人成果的文字和图纸用

工业工程培养方案

工业工程(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 部门:管理工程学院 部门负责人:王忠群 专业负责人:费志敏 审核:陶庭先 校长:刘宁 制订日期:2016年9月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诚信实干、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经济对工程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巨大需求,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通过CDIO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坚实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专业工程技术基础,掌握经济与管理知识与方法,掌握工业工程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及素质(系统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多元文化视野、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专业所需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业务素养。必须达到本专业规定的总学分要求和各类学分要求。 3、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获取及处理信息能力。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重要健康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5、系统掌握机械、电子信息、计算机相结合的工程专门知识;系统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现代工业工程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 6、具有较强的系统分析、优化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鉴别选择新技术新方法和进入新领域的能力。 业务范围: 1、到企业从事经营管理、生产组织、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等各项管理工作; 2、到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及事业单位从事相应管理工作。 - 357 -

工业工程分析工具

流水作业与传送作业 “流水作业”是指物品在流动过程中,在各道工序上得以加工,附加其价值。只使用传送带运输物品,不叫“流水作业”,而叫“传送作业”。丰田生产方式的基本条件,就是在生产现场“建立流动装置”,这当然就是建立“流水作业线”。 二八原则(80/20) 二八原则: 巴列特定律:“总结果的80%是由总消耗时间中的20%所形成的。”按事情的“重要程度” 编排事务优先次序的准则是建立在“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的原理的基础上。 举例说明: 80%的销售额是源自20%的顾客; 80%的电话是来自20%的朋友; 80%的总产量来自20%的产品; 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 ?启示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理出头绪,把资源用在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上。 WBS-任务分解法 WBS:任务分解法(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如何进行WBS分解: 目标→任务→工作→活动 WBS分解的原则: 将主体目标逐步细化分解,最底层的任务活动可直接分派到个人去完成,每个任务原则 上要求分解到不能再细分为止 WBS分解的方法: 至上而下与至下而上的充分沟通一对一个别交流小组讨论 WBS分解的标准: 分解后的活动结构清晰,逻辑上形成一个大的活动集成了所有的关键因素,包含临时的里程碑和监控点,所有活动全部定义清楚,学会分解任务,只有将任务分解得足够细,您才能心里有数,您才能有条不紊地工作,您才能统筹安排您的时间表. SMART原则 SMART原则: S:Specific 具体的

M:Measurable 可测量的 A:Attainable 可达到的 R:Relevant 相关的 T:Time based 时间的 人们在制定工作目标或者任务目标时,考虑一下目标与计划是不是SMART化的。只有具备SMART化的计划才是具有良好可实施性的,也才能指导保证计划得以实现。 特别注明:有的又如此解释此原则】 ——S代表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些绩效指针 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得的; ——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 高或过低的目标; ——R代表现实性(Realistic),指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和观察; ——T代表有时限(Time bound),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5W2H法 5W2H法: What:工作的内容和达成的目标 Why:做?项工作的原因 Who:参加?项工作的具体人员,以及负责人 When:在什么时间、什么时间段进行工作 Where:工作发生的地点 How:用什么方法进行 How much:需要多少成本 意义:做任何工作都应该从5W2H来思考,?有助于我们的思路的条理化,杜绝盲目性。

城市规划专业培养方案

城市规划专业培养计划 一、学制 基本学制四年(弹性学制3至8年)。 二、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三、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祖国,关爱民生,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既能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注重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发展方向: 方向一:城市设计 方向二:城市开发与规划管理 方向三: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三、培养规格 业务要求: 1. 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 2. 掌握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具有进行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的能力; 3、理解环境、经济、社会、建筑、土木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有关城市环境与地理、城市与区域、城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城市与交通工程、城市文化历史、城市工程基础设施、城市设计与管理、城市与法律等相关的知识,具有综合分析城市问题、协调解决城市问题的能力。 4、初步掌握城市市政工程和交通规划、区域规划、社区发展、城市开发更新、建筑设计、城市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作为一名组织者和协调者与其他专业人员共同开展工作的能力。 5、具有城市规划管理能力; 6、具有计算机运用的能力(含运作CAD基本能力和GIS的初步能力)。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基本要求与分配(附表一) 五、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与要求 1、军训、公益劳动、军事技能:校内,2周 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增强学生“劳动光荣”的意识,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 2、建筑认识实习:市内,1周 使学生增强对建筑形式和城市结构的认识,拓宽学生的空间组织能力。 3、素描实习:外地,2周 通过实地写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4、色彩实习:外地,2周 通过色彩实习,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并提高其构图造型能力,为今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设计周:6周, 本设计周安排在六个学期,是为该学期的课程设计留出的专用绘图时间,随

工业工程综合课程设计

变速器生产厂设施布置及库存管理设计 目录 概述 (2) 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过程 (2)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2) 1.2课程设计对象背景 (2) 1.3设计过程 (2) 2 产品工艺过程分析 (4) 2.1工艺流程分析 (4) 2.2工艺过程图 (4) 2.2.1零件工艺过程图 (4) 2.2.2总工艺过程图 (6) 3 物流分析 (8) 3.1物流强度分析 (8) 3.2物流相关图 (9) 4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 (11) 4.1非物流关系分析 (11) 4.2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 (13) 4.2.1物流与非物流的相对重要性 (14) 4.2.2物流与非物流密切程度等级 (14) 4.3作业单位位置相互关系分析 (16) 4.3.1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 (16) 4.3.2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设计 (18) 4.3.3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设计 (20) 4.4工厂总平面布置图的绘制 (22) 5库存信息管理 (24) 5.1库存系统功能分析 (24) 5.2数据库(DB)设计 (24) 5.2.1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26) 5.2.2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28) 5.2.3物理设计 (28) 5.3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图的绘制 (29) 6课程设计总结 (30) 参考文献 (31) - 1 -

概述 在大学期间特别是大三这一年,在我所学到的专业课中,设施规划、物流分析及库存管理是工业工程专业重要的课程,其主要是研究工厂总平面布置、车间布置、物料搬运、库存管理等内容,其目标是通过对工厂各组成部分相互关系的研究分析,进行合理的工厂布置,优化资源分配,得到高效运行的生产系统,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虽然工业工程是国内新兴的一门学科,但是随着现代系统优化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应用,国内计算机在工业工程方面的应用已经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工厂设计布置已经广泛地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来进行设施规划布置。由于影响设施布置的因素错综复杂,并且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且大多数因素还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设施布置设计中常常以物流分析作为其主要的内容。 工厂布置设计是一项多因素、多目标的系统化问题,学习和掌握工厂布置设计方法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直接参与设计工作。由于社会需要的多样性,生产不同产品的工厂之间必然存在差异,这就给工厂布置设计带来了难题,系统布置设计(SLP)方法提供了一种以作业单位物流与非物流的相互关系分析为主线的规划设计方法,采用一套表达极强的图例符号和简明表格,通过一系列条理清晰的设计程序进行工厂布置设计,他是一套实践性非常强的设计模式和规范的设计程序,并且为设施规划设计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广泛采用,运用效果良好。 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过程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此次工业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结合了设施规划、物流分析、库存管理等相关课程内容,综合利用其与生产方面的应用,更加贴近实践教学,是我们走出课本、跨越理论的很好的机会,是我们完成工厂布置设计工作的一次基本训练。通过对工厂设施布置设计的实际操作,熟悉系统布置设计方法中的各种图例符号和表格,掌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步骤和规范化的设计程序。通过运用Visio软件,培养了我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系统的设计思想,同时也培养了我编写有关技术文件的能力。 1.2课程设计对象背景 1.2.1设计公司背景 某公司占地面积为16000㎡,厂区东西为200m,南北为80m,工人300人,年产量105件变速箱。 1.2.2变速箱结构及参数(件附表所示) 1.2.3作业单位(包括11个单位) 1.原材料库 2.铸造车间 3.热处理车间 4.机加工车间 5.精密车间 6.标准件、半成品库 7.组装车间 8锻造车间 9.成品库 10.办公、服务楼 11.设备维修车间 1.3课程设计过程 系统布置设计(SLP)中把产品、产量、生产路线、辅助服务部门及生产时间安排(即P、Q、R、S、T)等作为给定的基本要素或者原始资料来处理,因此为完成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首先需要从拟生产的产品品种和产量出发,对产品组成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各零件、部件生产类型,制定出各个零件、部件的加工、装配工艺流程;根据工艺流程和各阶段的特点来进行物流分析,制定物流相关图,并且划分生产车间,根据生产需 - 2 -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的,既具备较为扎实的工程技术基础、又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能够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进质量等为目标,对生产和服务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计划、控制、评价、持续改善和创新,能够从事工业工程领域应用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成熟的心理素质;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有强烈的责任心、上进心、良好的自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

具备良好的管理科学和电子工程技术基础;系统、扎实地掌握工业工程领域的专业理论和方法;熟悉并掌握工业工程方面专业软件的使用方法,具备良好的专业实验技能;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具备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和初步的软件开发能力。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制与学位 1. 学制:四年 2.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四、专业特色与业务能力 在人才培养上,本专业在坚持工业工程人才培养基本规格的同时,强调面向电子行业培养工业工程人才,注重工业工程在电子制造业中的实际应用;在坚持工业工程基本研究方法的同时,强调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工业工程领域的应用,注

2017年山东科技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环境设计专业培养方案 Training Scheme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门类:艺术学;二级类:设计学类;专业代码:130503) 一、专业培养目标 环境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厚的文化艺术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环境设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相关学科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环境设计部门从事居住空间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各类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及园林绿化设计工作,在设计培训机构从事环境设计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环境设计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要学习并掌握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在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能够掌握环境设计的基本工作流程,并在各类设计部门或机构从事环境设计的相关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3.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阅读和理解外文专业资料,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 4.掌握本专业领域的设计学理论基础知识、环境设计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5.掌握环境设计的专业设计知识,熟练运用专业设计的技能和方法,能够从事环境设计领域的相关设计实践与管理工作。 6.具有一定的设计实践与科研开发能力,能够从事环境设计领域的分析、开发衍生品和设计工作。 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8.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具有追新创新的态度和意识。 9.对专业发展趋势需持续关注,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工业工程就业前景

工业工程就业前景 阅读精选(1): 工业工程,指的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认、预测和评价。 工业工程,培养以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等技术为基础,以工业工程的理论、方法为纽带,以运筹学、人因工程、设施规划、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集成制造技术等为工具,培养能够对企业生产系统等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的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现代制造业高级管理人才和物流专门人才。下面,gkstk小编cj为大家整理了2016工业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期望你能喜欢!欢迎参考借鉴。 一、工业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企业、金融银行、咨询服务或政府部门担任工业工程师、系统分析员、生产工程师、管理顾问、操作分析员以及类似的职位 二、以下是相关招聘职位 1、销售工程师 2、电气工程师 3、IE工程师

4、结构工程师 5、机械工程师 6、土建工程师 7、项目经理 8、工艺工程师 9、工业工程师 10、软件工程师 11、技术工程师 12、销售经理 三、工业工程专业课程 1、主要课程 电工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运筹学、系统工程导论、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与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 2、主干学科 管理学、机械工程 四、工业工程专业概况

1、修业年限 四年 2、授予学位 管理学或工学学士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32周。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工业工程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潜力,能在商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六、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业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工业工程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实际管理系统开发与设计的初步潜力。 七、毕业生获得的知识和潜力 1、掌握工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系统管理的分析方法和管理技术;

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第十三稿)

工业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扎实的机电工程技术基础和管理科学知识,具备较高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应用工业工程技术,在制造、电子和服务等多行业,从事对各种复杂的管理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创新和决策咨询,提高系统的运作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益,既懂工程技术又擅长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基本原则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掌握一门工程专门知识和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懂得现代经济和现代管理理论,并能综合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制造业或服务业提出的实际问题。通过系统的学习,要求毕业生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掌握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相结合的工程专门知识; 2.系统掌握工业工程和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交往合作和表达沟通能力; 4.具有较强的系统分析、优化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6.了解现代工业工程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和电子工程 主要课程:管理学、运筹学、管理统计学、系统工程、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电子设备制造工艺学、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工业工程、工程经济、生产计划与控制、设施规划与设计、质量控制与管理、人因工程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机械工程训练、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工业工程综合训练等。一般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少于34周。 四、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目标要求。 2.学生最低毕业学分为200学分。其中,课内教育:理论教学为158学分,实践教学为34学分(包括:所有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各类实习);课外教育8学分(包括:入学教育及国防教育、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科研活动、技能训练、文体实践活动等)。 3.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五、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六、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 七、各类课程的课内学分分配表:(见附表二) 八、本专业供辅修的核心课程:(见附表三)

现代工业工程(IE)技术方法工具

现代工业工程(IE)技术方法工具 培训目标: 伴随人类社会工业化的进程,工业工程走过了百年历史。工业工程(IE)是一门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工程技术,其任务是研究生产经营及管理系统的设计、改善和实施;其方法是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知识,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实施、评价和创新,把各种生产要素(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场地和信息等)组成更富有生产力和有效运行的整体系统,从而不断降低成本、确保质量、提高生产率。是一门把技术与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科通过本课程培训,使学员实现从传统的生产管理,工程技术支持向现代的工业工程技术支持,精益生产管理模式的转变,帮助学员通过工艺及流程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动作分析,改善工艺流程,提高人机协作效率,提高动作的经济性并使动作更加符合人因工程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保护操作员工的身体健康;通过工厂布局及路径分析提高作业场地的利用率,减少无价值增值的移动。通过时间研究,工作抽样,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来科学地制定标准工时及工作定额。通过生产线平衡来消除流水线作业中的瓶颈,缩短制程时间。 课程大纲: 第一单元:工业工程概论 ·工程的定义 ·工业工程的作用和应用 ·工业工程的发展 ·工业工程的意识 第二单元:方法研究---程序分析 ·工作研究的内容和步骤 ·程序分析 --工艺程序分析 ---工艺程序分析介绍 ---案例: 产品生产工艺程序分析实例 ---练习:用工艺程序分析的方法画出你所熟悉的工艺生产流程 --流程程序分析 ---流程程序分析介绍 ---案例: 某产品生产流程分析实例 *人型 *物料型 ---练习:用流程程序分析的方法画出你所熟悉的工艺生产流程 --布置与路径程序分析 ---布置与路径分析的意义 ---几种Layout 布局类型 *基于流程的布局 *基于产品的布局 *固定式布局-大型设备的生产 *细胞式生产布局

工业工程专业指导书 毕业设计

工业工程专业指导书毕业设计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还是衡量高等学校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的训练,使学生达到系统地巩固并扩大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本专业科学研究及工程技术问题,综合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调查研究、搜集资料、查阅文献、实习观察、记录、计算、设计、总结等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比较全面的训练。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二条综合素质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责任意识、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理念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强化工程意识和经济意识。 3.在对学生智力因素培养的同时,要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第三条业务能力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解决一定复杂程度的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经济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 2.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应综合运用学过的多学科理论、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给定的任务。通过学习、实践与研究,使得理论知识深化,知识领域扩展,专业技能延伸。 3.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给定的任务,编写符合要求的设计说明

或撰写一份合格的毕业论文。 4.学生应学会依据课题任务,进行资料收集、加工与整理和正确使用工具书,培养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程序、方法与技术规,提高工程设计计算、图纸绘制、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测试、数据处理等科学研究与应用的基本方法。 5.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应注意强化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 第四条工作量 为了保证综合训练,所有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应完成以下工作: 1.查阅文献资料不少于15篇(列入参考文献中),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篇。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情况,写出文献综述,字数不少于3000字;翻译外文文献一篇,译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并分别单独装订成册。 2.应安排一定量的计算机应用,使学生掌握现代研究手段,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3.毕业设计(论文)分设计(说明书)或论文两类,毕业设计的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工程图,其中工程图至少要有1是计算机绘图,一份12000字以上的设计说明书(论文);毕业论文篇幅一般为2万字左右。 各系(部)应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系(部)专业特点,制定出能反映本系(部)办学水平、经过学生努力可以完成的具体工作量。 第三章选题要求 第五条我校在职的教学、科研人员和校外科研、企业有关人员可以提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鼓励并提倡学生发挥主动性,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提出想法,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商定课题。 第六条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应坚持面向专业、面向经济建设、面向生产实际。选题应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设计(论文)所规定的教学基本要求,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能力,并能保证各专业所应当具有的基本技能的较全面训练,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科学实验能力、工程技能、应用各种现代化仪器设备的水平以及独立工作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第七条选题应与社会、生产、科研、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等实际任务相结合。其中,理工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应在实际任务、具有理论探索意义、具有实

完整版2012级工业工程专业、辅修及二专培养方案-最终版课件.doc

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gram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一、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名称 四年;工学/管理学学士 Ⅰ、Length of Schooling and Degree Four Years; Bachelor of Engineering / Management.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基础,掌握现代管理与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培养能熟练应用工业工程知识,在制造领域、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技术部门和管理部门从事技术管理以及生产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培养既懂技术又擅长管理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Ⅱ、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main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raining students to master basic knowledge abou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modern management and system science. The graduate students will be proficient in industry engineering knowledge, and work in technical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manufacturing,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ield to undertake the tasks of technical management, and production system planning, design, evaluation and innovation. 三、培养规格及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工业工程、信息工程的基础理论; 2.掌握制造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以及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 3.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 4.具有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 5.具有从事技术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 6.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对生产系统规划、设计、评价、改善和创新的能力; 7.较熟练地使用一门外语,具有较好的听、读能力和一定的说、写能力,到大学三年级,能 达到用英语学习部分专业课程的能力。 III、Skills Profile and Minimum Credits The students graduated should have the knowledge and capability as follows: 1.The basic theories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2.The basic theories of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System Engineering; https://www.doczj.com/doc/2c1298955.html,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ies; 4.Application abilities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5.Basic knowledge 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Production Management,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6.Strong abilities of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and production system planning, design, estimation,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https://www.doczj.com/doc/2c1298955.html,ing a foreign language skillfully, having good abilities of listening, reading, speaking and writing;capabilities of studying some specialty courses in English in junio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