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

音乐之都维也纳

教材说明

〔解题〕

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都,是一座举世闻名的世界名城,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维也纳盆地之中,三面环山,多瑙河穿城而过,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

维也纳素有“多瑙河女神”之称,环境优美,景色诱人。但本文并不是侧重描写维也纳的自然风光,而是侧重描写维也纳作为“古典音乐的摇篮”,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独特风情。维也纳的名字始终和音乐联系在一起。许多音乐大师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斯特劳斯父子和勃拉姆斯等都曾经在此度过多年音乐生涯,他们的许多著名乐曲均诞生于此。维也纳的许多公园和广场上矗立着音乐大师们的雕像,不少街道、礼堂和会议大厅都是以音乐家的名字来命名的。音乐家的故居和墓地常年为人们参观和凭吊。维也纳拥有世界上最豪华的国家歌剧院,闻名遐迩的音乐大厅和第一流水平的交响乐团。每年1月1日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金色大厅举行世界著名的新年音乐会。

〔结构分析〕

本文描绘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作为“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独特风情。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要介绍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具体描绘作为“音乐之都”的维也纳。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18世纪以来,维也纳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第三层(第4自然段),写维也纳几乎每一天都离不开音乐。

第四层(第5~6自然段),写维也纳著名的金色大厅和盛大的新年音乐会。

第五层(第7自然段),总结维也纳不愧为“音乐之都”。

〔语意理解〕

“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都。它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水秀……更增加了这个城市的风韵。”

本段文字简要介绍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

奥地利是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同捷克、匈牙利、意大利、南斯拉夫、瑞士、德国等国家相邻。面积83853平方千米,人口800多万。全境70%为东阿尔卑斯山地,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北部多瑙河沿岸为丘陵和平原。温带阔叶林气候,低处气候温和,高山较寒冷。富含矿藏。1955年获得独立,同年10月宣布永久中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达,旅游业甚盛。

阿尔卑斯山是欧洲南部的近期褶皱山脉。西起法国东南部的尼斯,经瑞士、德国南部、意大利北部,东到奥地利维也纳盆地。弧形,长1200千米,宽120~200千米,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山势雄伟,4000米以上的高峰达数十座,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莱茵河、多瑙河、罗讷河等许多河流发源于此。崇山峻岭,交通不便,山坡森林密布,高处为草地,许多高峰终年积雪。

麓即山麓,山脚的意思。北麓即北面的山脚下。盆地,被山或高地围绕着的平地。

多瑙河,欧洲第二大河。发源于德国南部黑林山东麓,向东流经奥地利、捷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在罗马尼亚的苏利纳附近注入黑海。全长2850千米,有支流300余条,流域面积达81.7万平方千米,中游和下游有广大平原。蕴藏巨大水力资源,有多条运河连接河系,是沿岸各国间重要的运输线。河口附近形成巨大的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芦苇区。

山清水秀,形容山水风景优美。波光粼粼,水面明净光亮而有细小波纹。风韵,优美的姿态。山清水

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风韵几个词语生动描绘出维也纳所处地理环境的优美景色和城市的独特

韵味。

“18世纪以来,维也纳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古典音乐,泛指过去时代具有典范意义或代表性的音乐(不包括民间音乐)。有时专指西方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音乐,特别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或师法于该乐派的音乐。也常作为现代派音乐和爵士音乐的对称。

本句为本自然段的总起句,概括介绍了维也纳之所以被称为“音乐之都”的缘由:它是古典音乐的摇篮,是许多世界著名的大音乐家度过音乐生涯,谱写优美乐章的地方。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装饰,即装点、使美观。本句为第二层的总起句,概括介绍了维也纳与音乐的不解之缘,整个城市都充满了音乐的氛围,是一座音乐气息极其浓厚的城市。接着从音乐家的雕像、用音乐家名字命名的地点和王室花园的草坪等三方面来具体介绍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维也纳几乎每一天都离不开音乐。”

本句为第三层的总起句,进一步介绍维也纳音乐氛围的浓厚。人们每天离不开的只有空气和水,而音乐对于维也纳来说,就好比空气和水一样重要,是人们生活不能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从四个方面具体介绍为什么说“维也纳几乎每天都离不开音乐”。一是漫步时随时可闻优雅的圆舞曲;二是夏天的夜晚公园里有露天音乐演奏会;三是家庭聚会时演奏室内乐;四是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也有演奏古典音乐的习惯。这四方面表明维也纳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音乐,音乐如影随形,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本句为第四层的总起句,总写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最著名的“歌剧中心”。下文以“总———分”的方式介绍了这座世界著名的歌剧院。首先总写其从造型和色彩上本身就是一件完美艺术品。然后从观众席、乐池、舞台、内部装饰等几方面具体描写了这件完美的艺术品。其后又从歌剧院的用途和知名程度两方面进一步说明了这个“世界歌剧中心”的重要地位。

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形容多而密集。

“维也纳真不愧为世界…音乐之都?。”

本句总结了上文四个方面所介绍的维也纳,赞美维也纳不愧为世界“音乐之都”的美誉。从文章第二段的收束来看,全文介绍维也纳这座音乐之城所用的写作方法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方法;从文章介绍“音乐之都”的每一部分看,运用的是“从概括到具体”的写作方法。

〔写作特点〕

1.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维也纳作为一座世界名城有许多可写之处,但文章对维也纳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一笔带过,着重介绍维也纳作为一座“音乐之都”的独特风情,重点很突出,详略处理自然得当。2.熟练运用“从部分到整体”“从概括到具体”的写作方式,使全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3.文字生动简洁,优美明快,引人入胜,激发读者对“音乐之都”的向往之情。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无穷魅力,体会作者对维也纳的热爱、赞美和向往之情,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3.在阅读中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4.认识2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感受维也纳“音乐之都”的无穷魅力及风韵。

2.弄清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请学生在课前收集、交流自己对一些音乐家和维也纳这座城市的了解情况和感受,如文章、图片、录像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1)关于教学的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文章首先介绍“音乐之都”的地理位置,接着从三个方面具体叙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最后介绍了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宏伟壮观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让学生了解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及其在世界乐坛上的影响,是学习本文的重点。课文内容通俗易懂,理解上应该不存在较大的困难,但是学生的理解可能囿于自己的经验,而导致认识的肤浅。因此引导学生理解时,要通过对“原因”的探寻,体会到“音乐之都”背后深沉的文化内涵。

(2)课前准备。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查找与维也纳相关的资料,如介绍维也纳的文章、书籍、图片以及影视资料;听一听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施特劳斯等音乐家的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这样既能为学习本文做准备,也为后面办风光图片展做铺垫。根据本地教学条件,教师可以制作与课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包括音乐和图片等)。

(3)教学过程。

①导入新课,激发探究“音乐之都”的兴趣。

可以先出示维也纳的风光图片,谈话导入:作为中世纪欧洲最大的三座城市之一的维也纳,至今仍保持着昔日显赫的地位。维也纳是世界名城,奥地利首都,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多瑙河畔,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南面是深幽的山谷和开阔的平原,是一座典雅、美丽、清洁的花园城市。维也纳的标志就是音乐,古典音乐就是这座城市的名片。(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的脑海中产生了哪些问题呢?

②初读课文,感受“音乐之都”的风韵。

一是要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畅。二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可以根据课后思考题,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问题:你觉得维也纳是个怎样的城市?然后互相交流读文后的感受。

③细读课文,触摸“音乐之都”的灵魂。

课文语言简洁、优美,对维也纳的介绍层次清晰、明快、有详有略,如音乐般缓急有致。教学时切忌逐段分析讲解,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和语句,边读边思考、想象,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可以参考以下的环节:

第一步,探寻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先请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叙述的,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然后组织交流: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第二步,触摸“音乐之都”的文化内涵。

首先,可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一是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二是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三是为什么说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四是为什么国家歌剧院被称为“世

界歌剧中心”。

接下来,请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想研究的一个问题,认真仔细地读课文,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寻找答案,并将自己读后的感受与学习伙伴交流,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教师组织交流。

组织交流时,教师要把理解、想象与朗读结合起来,尤其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受音乐之都强烈的音乐文化氛围。

比如交流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可以先理解“摇篮”的意思,接着请学生朗读课文,在学生的朗读中,教师播放其中一位音乐家的乐曲(如《蓝色多瑙河》)。学生读完课文,听会儿音乐,教师再作激情引导:维也纳曾是那些著名音乐家生活、学习、进行音乐创作的地方,对他们一生的成就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这里走出了一个个音乐巨子———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施特劳斯,正是他们造就了欧洲的古典音乐。这样的一座城市难道不是“音乐之都”吗?最后,在音乐声中师生共同朗读课文。

交流其他三个问题时,要注意的几个关键是:

第二个问题(课文第3自然段):先请学生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然后交流“到处可以看到”、“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也用……”,交流时根据学生回答展示图片文字等资料,最后读出浓浓的音乐氛围。

第三个问题(第4自然段):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读着这一自然段你仿佛看到什么?闻到什么?听到什么?你感觉到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读出你的感受。(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真让人心情舒畅)然后配乐指导朗读。

第四个问题(课文第5、6自然段):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学习了这部分内容,你感受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怎么样?接着交流歌剧院的宏伟壮观,出示相应图片让学生欣赏。然后交流它在全世界的巨大影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歌剧院中浓浓的音乐氛围。然后指导朗读。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充满激情地总结:“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是的,音乐就代表着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这座“音乐之都”的风光景物、行云流水,孕育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父子、勃拉姆斯等音乐巨人,给世人留下无数不朽的乐章。歌剧院、音乐厅几乎遍及全城,以音乐家命名的街道、会议厅、剧院、公园比比皆是;在公园、广场或大街小巷,到处可见音乐大师们的雕塑、故居或墓地。维也纳每天都沉浸在悠扬的乐曲之中。自然、历史和人文的胜景为我们提供了丰盛的大餐。

第三步,诵读课文,积累记忆。可以请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开朗读和背诵。

④领悟表达的方法,学习作者的写法。从阅读中学习作文,是“取法乎上”的方法。2、3、4自然段是通过先概括后具体的方式进行描写的,这样的写法条理清楚,事实明白。引导学生在体会朗读全文的基础上说说从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并结合课后练习引导学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积累内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2)把读课文的感受写下来,可以写在课文空白处,也可以写在另外的笔记本上。

3.迁移练习。

(1)识字和写字。注意“饰、坪、掺”等字的读音。练写课后的9个生字,注意写好“巷、谐、煌”等容易写错的汉字。要注意强调正确的写字习惯。

(2)填写恰当的词语。

()的歌剧院()的维也纳()的多瑙河

(3)读课后习题2中的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意思以及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找出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或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抄写下来。

4.语文实践。

课外搜集与维也纳这座城市相关的自然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为后面的图片展览做准备。

资料

〔音乐之城———维也纳〕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位于多瑙河南岸、阿尔卑斯山北麓的小盆地中,城市依山傍水,绿荫环绕,景色秀丽,自然环境十分优美,被称为“多瑙河的女神”。维也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18世纪以来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华尔兹舞曲的故乡。作为音乐名城,维也纳拥有众多的歌剧院、电影院,各式各样的音乐厅遍布全城。最显赫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建于1869年,是一座古罗马式建筑,这里曾经首演过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19世纪欧洲所有著名歌剧作家的作品,都在这里上演过。1945年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1955年又按原来的样式重新建造。每年这里都有音乐比赛,是全世界的歌剧中心。漫步维也纳,几乎到处都可以看见音乐对这个城市的影响。许多街道、公园、剧院、会议厅等都是以世界著名的音乐家的名字来命名的;不少著名音乐家的雕像矗立在花园里或广场上。在内环路的城市公园里,可以看到伟大的约翰?施特劳斯正在聚精会神地演奏小提琴;沿着内环路,还会看到贝多芬、莫扎特等音乐大师的英姿。这些音乐大师都曾在这座音乐名城度过多年音乐生涯。

维也纳的城市布局层次分明。415平方千米的市区,分为“三环一带”,即内城、外城、郊区和一条玉带般的多瑙河。内城街道狭窄,有许多政府机关和历史建筑物。19世纪在拆除城墙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环形马路(内环路),宽50米,长4千米,沿街分布着现代化建筑群。外城是维也纳最繁华的商业区和主要的住宅区。外环路的南面和东面是工业区;西郊一直伸展到森林边缘,有众多的公园、宫殿和别墅,参天的山毛榉环绕城市,构成了闻名世界的“维也纳森林”。

历史名城维也纳,一直是东、西欧的重要门户,波罗的海和亚得里亚海之间的交通要道。除了纽约、日内瓦以外,它还是第三个驻有联合国机构的城市。

只要提起维也纳,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约翰?施特劳斯等这些音乐大师的名字,因为这里是著名圆舞曲华尔兹的故乡,也是欧洲许多著名古典音乐作品的诞生地,一直享有世界音乐名城的盛誉。18世纪这里是欧洲古典音乐“维也纳乐派”的中心,19世纪是舞蹈音乐的主要发祥地,世界各地许多著名音乐家曾来这里居住,从事创作和演出活动。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父亲是宫廷歌手,他自幼从父学习音乐。1792年起定居维也纳,以教学、演出和创作为生。1798年起听觉渐衰,1820年后两耳失聪,但仍坚持创作。贝多芬毕生竭力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在欧洲音乐史上,继承海顿、莫扎特的传统,吸取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音乐成果,集古典派的大成,开浪漫派的先河。他善于运用广阔发展的对比主题,富于动力的和声,使奏鸣曲式发展成戏剧性的结构,赋予管弦乐曲以具有交响性构思的配器。他的创作成就,对近代西洋音乐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主要作品有交响曲9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钢琴奏鸣曲32首(以《悲怆》《热情》等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5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弦乐四重奏16部等。

〔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自幼从父学习钢琴、小提琴,并开始作曲。1761年随父往德、法、英、荷等国旅行演出。1769年三度游历意大利各地,演出其所作歌剧。后曾任大主教宫廷乐师。其作品清丽流畅,结构精致,除奠定了近代协奏曲形式外,继海顿之后进一步丰富了交响乐与室内乐的表现力。主要作品有意大利式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德意志民族歌剧《魔笛》等,交响曲49部(以1788年夏所作降E大调、g小调、C大调三部最为著名)及各种独奏乐器的协奏曲、钢琴奏鸣曲、各种室内乐,等等。

〔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生于教师家庭。早年在维也纳宫廷唱诗班做歌童。曾任小学教师助手,后以音乐创作为业。在生活贫困,疾病侵扰的情况下,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作品以歌曲最为著名,共有600余首,提高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加强了钢琴伴奏的作用。代表作为《魔王》《野玫瑰》《流浪者》,以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旅程》等。所做十部交响曲中,以《b 小调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最为著名。此外尚作有室内乐、管弦乐序曲、钢琴曲等。

〔海顿(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生于贫苦车匠家

庭。8岁起在教堂唱诗班做歌童,后因嗓败被解雇。刻苦自学作曲,1761年起任匈牙利埃斯台哈奇公爵宫廷乐长达三十年。后曾两度去英国演出,创作了《伦敦交响曲》12部。他最早确立近代弦乐四重奏和交响曲形式,废除通奏低音。其创作广泛吸取奥地利、波希米亚等地民族、民间音乐素材,风格质朴。主要作品有交响曲《告别》《惊愕》《时钟》等100余部以及大量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各种独奏乐器的协奏曲、清唱剧等。

〔施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其父与他同名,被称为老约翰?施特劳斯,而他则被称为小约翰?施特劳斯。老施特劳斯也是位作曲家,曾写过150余首圆舞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父”,他与写过100余首圆舞曲的约瑟夫?兰纳一起,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基础,直至21世纪的今天,圆舞曲仍方兴未艾,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施特劳斯继承了先父和兰纳等前辈的传统,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成就比他父亲更大,他是位多产作家,作品编号达479号。其中包括圆舞曲168首,波尔卡舞曲117首,卡得累舞曲73首,进行曲43首,马祖卡舞曲和加洛普舞曲31首,轻歌剧16部。他19岁时就正式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并获得了巨大成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圆舞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王”。1899年6月3日,他因肺炎在维也纳去逝,维也纳人民为他举行了10万人参加的盛大葬礼。他的遗体被安排在维也纳公墓里,在勃拉姆斯墓的旁边,舒伯特墓的对面。

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作品有《蓝色多瑙河》《艺术家的生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美酒、爱情和歌曲》《皇帝圆舞曲》等。其中《蓝色多瑙河》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此外还作有《雷鸣电闪》等120多首波尔卡舞曲及几十首其他舞曲。1870年起创作了《蝙蝠》《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吉卜赛男爵》等16部轻歌剧,对欧洲轻歌剧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

〔手迹〕亲手写的字或画的画。

〔大师〕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

〔华尔兹〕(英文waltz)现代舞的一种,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一种3/4拍中慢板的舞蹈。用圆舞曲伴奏,舞时两人成对旋转,舞姿舒缓、典雅。也叫慢三步。

〔圆舞曲〕一种每节三拍的舞曲,起源于奥地利民间,后来流行很广。

〔飘溢〕飘荡洋溢。

〔街头巷尾〕指大街小巷。

〔庆典〕隆重的庆祝典礼。

〔乐池〕舞台前面乐队伴奏的地方,有矮墙跟观众席隔开。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镂花〕镂空雕刻的花纹。

〔名流〕(多指学术界、政治界的)著名人士。

〔反响〕反应,回响。

〔轰动〕同时惊动很多人。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在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时,以此为主线,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1、强调个性化朗读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和转换信息的过程,具有独立性、个体性。阅读教学要关怀学生内心的情感,感受体验作品的语言魅力。这一过程教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也取代不了,必须靠自己在阅读中边读边想,开启心智。像《音乐之都维也纳》这样一篇课文提供了优美的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回归到常态中,在师生对话、互动过程中,使学生潜心会文,感受所蕴涵的精神元素。在教学中最好的表现形式,就是朗读。而对于同一语言材料,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对语言形成独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读处理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鼓励学生在各自感悟语言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朗读处理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达到个性化朗读的目的。 2、课内课外阅读材料有机结合 新课程下,对语文教学的改革,提出这样的要求,不仅要让课堂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而且要拓宽语文教育。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机会主要在语文课上。因此,还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一个重点。因此在教学中,课堂教学中有机

地把课内阅读材料与课外阅读材料整合起来,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课堂效益的。 (2) 从《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的内容看,要理解维也纳为什么会被称为音乐之都?如果没有一定的背景材料加以补充,显然难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材料如何呈现,是教师直接提供,还是让学生自我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同时反映出不同的教学观念。 因此在学习资源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虑到课堂学习的需要,《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教学资源分为两个部分——创设情景的多媒体课件和以《音乐之都维也纳》为主题的页。 1、多媒体课件演示:提供大量图片和音乐,拉近学生和课文内容之间的距离。 2、《音乐之都维也纳》主题页。分为五个部分。 (1)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个别词语及维也纳的地理位置。 (2)音乐家的摇篮:提供世界着名音乐家在维也纳成名的足迹。 (3)音乐的城市:提供大量的音乐雕塑图片及文字资料。 (4)音乐的传统:提供维也纳悠久的音乐历史及演出资料。 (5)音乐的殿堂:详尽介绍“金色大厅”及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5下15《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两个多月来,在协作团队的协助下,我备、上了《音乐之都维也纳》的第二课时,并召集团队的成员进行了相关的研讨,现将自己的反思整理如下: 一、教材的整合之难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作“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和向往。课文对维也纳的介绍层次清晰、明快,有详有略,尤为一提的是围绕中心句来写作,可以为学生的学习与理解提供很好的引导。 根据安排,这一课分为两个学时,我执教第二课时。在讨论时,合作团队中有教师提出将课文的第一、五、六、七自然段放到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以中心句为核心组织学生学习二至四小节。这样的划分,必然导致了课时任务的前重后轻,第一课时的老师要想完成教学任务,肯定非常困难。最后,我们还是采取了极其常规的分法,第一课时的执教老师在组织学生初读、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完一、二自然段,我负责教完课文剩余的内容。 二、教学的策略选择 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以什么为抓手组织教学呢?在以中心句为指南导学的基础上,三四自然段我采取的策略是紧扣关键词分析,第五自然段分析的出发点是说明方法的运用,第六自然段则以填表格的形式组织学生自学领悟。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老师以及学生有重点地把握课文,教学效果较好,得到了听课老师的肯定。 维也纳与学生的生活还是有着一定的距离的,怎样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就此,我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通过大量图片和音乐的展示,有效拉近了学生和课文内容之间的距离,对学生深入领会课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我的遗憾 这篇课文编入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感受到文中语言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故而,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我校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多数学生惧怕朗读,声音都难出来,朗读的情感要求更是很难达标。为了保证课堂的教学能够顺利进行,我只好大量采取齐声读的手段,学生个性化朗诵用得偏少。 在设计导学案时,我发现了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的一段视频很好,因为它除了演出的具体内容外,还有一段时间的前奏,与课文很是配合。如若以此来导入课文的学习,效果肯定不错。然而,这样的导入所耗费的时间却十分惊人,只好舍去,实属遗憾。在这一节课后,再加个第三课时,专门安排学生欣赏一下这段视频,也许音乐之都维也纳会留给学生们一个深之又深的印象。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一)】 教材分析: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与人文景观,讲述了维也纳被誉为“音乐之都”的渊源,指出了它在世界音乐史和世界乐坛上的地位与影响。课文语言简洁优美,层次介绍清晰明快,如音乐般急缓有致,字字句句透露着维也纳浓郁的音乐氛围,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在音乐的情趣中充分感悟“维也纳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萌生出对这座充满特殊魅力的城市的赞美与向往,以及激发对充满无穷魅力的音乐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作者通过总分的结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原因。 3、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言语表达的能力。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的情趣。 修正目标: 教学重点: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让“ 抗战精神” 在新时期发扬光大,传承后世,铭记历史,拥抱未来,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全民族的自信力和凝聚力。 通过对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的朗读、交流、体会,了解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和维也纳歌剧院、“金色大厅”在全世界的影响。 教学难点: 8月1日2时,南昌起义开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战计划,第20军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当日下午,驻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起义,第二天到达南昌集中。起义最终取得了成功!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第1课时) 前门小学谢红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主要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 都”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好听的古典音乐,大家想不想一听为快?(播放《蓝色多瑙河》) 介绍音乐:这首音乐叫《蓝色多瑙河》,是由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所创作的一首华尔兹圆舞曲,旋律优美动听。波光粼粼的多瑙河就流淌在奥地利首都,被称为音乐之都的维也纳。(板书:音乐之都维也纳)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 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走进维也纳,通过文字来感受这音乐之都的魅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课件出示生词 欧洲生涯装饰金碧辉煌 草坪优雅博物馆街头巷尾 掺和镂花梁柱 阿尔卑斯山北麓华尔兹圆舞曲 (指名读,齐读。) 2、思考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在文中找出几句重点语句来进行简单地概括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音乐摇篮音乐装饰音乐生活音乐圣殿) 过渡:你们真是学习的有心人,从课本上获取这么多资料。维也纳为什么会被称为音乐之都呢?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吧! 三、拓展交流,感受魅力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并要求找出这段的中心句 (1)中心句:“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摇篮”本来指什么?文中的音乐的摇篮指的是什么呢?(发源地)你从“摇篮”这个词语,看出维也纳和欧洲古典音乐有什么样的关系?(欧洲古典音乐诞生在维也纳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得到了发展、进步。) 小结:许多音乐家在维也纳生活,在维也纳创作出了许多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是维也纳这座美丽的城市孕育了他们的音乐生涯,造就了欧洲的古典音乐。 过渡:维也纳给了那些音乐家以丰富的灵感,让他们创作出无数流芳百世的作品。同时,维也纳又以这些伟大的音乐家为自己的骄傲。 (2)看,老师这里搜集了一些资料呢! 出示“贝多芬、海顿、莫扎特、施特劳斯、舒伯特”相关资料。

16、音乐之都维也纳

16、音乐之都维也纳 第二课时 执教者:张莉(泰山小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词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浓厚的音乐氛围,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古典音乐的情怀。 3、学习总分结构段的作用,能够初步掌握这种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词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浓厚的音乐氛围,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古典音乐的情怀。 2、学习总分结构段的作用,能够初步掌握这种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随着这优美的音乐走进——音乐之都维也纳。(配乐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呢?这节课 我们围绕这个问题来学习。 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课 件出示) 4、再次默读课文,考以下问题。可以在书本上勾画出相关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 话概括一下。 (出示问题:1、维也纳为什么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2、维也纳如何用音乐装饰城市的?3、从哪些地方你看出维也纳人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4、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谈一谈维也纳歌剧院和金色大厅给你留下的印象。) 二、交流讨论,学习课文。 1、你最想回答哪个问题? 2、学生回答。 (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理解:摇篮。原来指什么?课文中又指什么? 2、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3、学生回答。 4、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有关资料,谁来介绍一下。(学生读资料)。 5、老师补充资料。 6、看了资料,了解了维也纳的音乐史,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齐读第二自然段。 7、总结:一座城市哺育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家,也孕育出许多优美的乐章,正可谓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板书:音乐摇篮)维也纳也不愧是“音乐之都”。(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五年级语文:《音乐之都维也纳》导学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五年级语文:《音乐之都维也纳》导学案(教学设计)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五年级语文:《音乐之都维也纳》导学案(教 学设计)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维也纳,听说过吗?它是奥地利的首都,是一座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城市。美丽、蓝色的多瑙河穿市而过,给这座城市增添另一番雅致。维也纳最独特的地方,就是它的音乐。难怪人们称它为音乐之都。想去了解音乐之都维也纳吗?读一读《音乐之都维也纳》,一定会让你有不小的收获。 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 再读一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现在你能给课文

划分段落了吗?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介绍“音乐之都”的地理位置。 第二至四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具体叙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东西摇篮。”“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第五至六自然段为第三部分,介绍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代表宏伟壮观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 课文第二、三部分是重点,它们充分说明了维也纳是音乐之都及其在世界乐坛上的影响。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段欣赏 维也纳是美的。它的音乐氛围、底蕴,更让人惊叹,让我们走近它,细细地去领略、品味。 课文精彩片段(一)

16-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教案

16-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教案

16、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维也纳的特点,理解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 3.联系课文内容,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古典音乐的兴趣。 4 、抓住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总分式的构段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体会作者这样组织安排材料的用意。 教学重点 理解为什么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读课题。 2.读词语。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维也纳有哪些了解呢? (板:古典音乐的摇篮) (二)、细读感悟,体会音乐之都的魅力。 1.我们一起去欣赏维也纳这座城市的美好风光,请欣赏。(播放课文3—6自然段录像) 2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的第3至第6自然段,哪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迅速地画出来。(指名回答)

相继板书: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具有世界影响 3.老师设置了3个问题,看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来解决。(课件出示问题) 4.出示自学要求: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仔细地默读课文,找出答案。(师巡视) ★第三自然段: 过渡:维也纳不仅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还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A “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来呢? “到处”看出铜像很多,你能想象下,在哪里能看到音乐家铜像或大理石像呢?(交流时出示图片) 走在大街上,可以看到() 来到花园里,可以看到() 站在商店门口,可以看到() 你能读出音乐家铜像或大理石像的多吗?指名读。 维也纳到处可以看见音乐家的铜像或大理石像,真是一个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啊,齐读这一段中心句。 装饰维也纳的还有什么? B “为了纪念乐坛大师……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 这句话中,带点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理解“生涯、装饰、金碧辉煌”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的简洁、明快、优美,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3、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音乐《蓝色的多瑙河》,展示维也纳风光图片。 导入:同学们,春天到了,又是个百花盛开的季节。沐浴着美好的春光,欣赏着优美的乐曲,我们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多瑙河畔。波光粼粼的多瑙河流经一座美丽的城市,她就是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有人说,音乐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有这座城市。今天,让我们踏上维也纳之旅,去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 2、揭示课文题目:音乐之都维也纳。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读课文,出示读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2)想一想:“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 2、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字词,再和同桌讨论交流。 (1)读准字音:坪、巷、馆、饰。

(2)指导识字:注意区分“坪”与“评”,“巷”与“港”,“馆”与“绾”。 (3)指导写字:强调“巷、卑、雅”的结构和笔画。 3、检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 (1)出示词语,指导读正确。 摇篮阿尔卑斯山欧洲生涯博物馆装饰草坪优雅街头巷尾金碧辉煌 (2)理解词语:摇篮飘逸星罗棋布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小组合作探究:(出示) (1)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2)维也纳为什么能称得上是世界音乐之都呢?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3)分段,简练概括段意。 3、汇报交流。 教师指导分段:(出示) 第一部分(1段):交待了“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位置。 第二部分(2~4段):从三个方面说明维也纳的确是一座音乐之都。 第三部分(5~7段):介绍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和音乐之友协会大厦的宏伟壮观以及它们在世界上的影响。 四、初识维也纳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从这短短的两句话中,你了解了什么? 2、同桌探究、汇报,教师归纳总结: (1)维也纳在哪个国家:奥地利的首都。 (2)维也纳的地理位置:阿尔卑斯山北麓的小盆地里。 (3)维也纳的环境: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依山傍水,人杰地灵)

五年级语文:《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苏教版第十册第十五课《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 一、教学目标设计 【认知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能力目标】 1 、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2 、抓住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总分式的构段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体会作者这样组织安排材料的用意。

【情感目标】 1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喜爱音乐的情趣。 2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的情趣。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十册语文《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让学生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通过对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的朗读、交流、体会,了解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和维也纳歌剧院、“金色大厅”在全世界的影响。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 三、教学对象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通过观看电视节目,阅览报刊、杂志已了解了一些有关世界名城的知识;对现代音乐比较喜爱,在音乐课上欣赏过古典音乐,初步了解过一些有关古典音乐的知识。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并已初步掌握了上网浏览、上网搜索信息的能力。同时,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他们在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下,利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实施教学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建构将起着积极的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 五年级教案-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教时)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五年级教案: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教 时) 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2、体会维也纳的特点,理解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 3、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学生回忆上节课自己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把维也纳叫做音乐之都?(板书:?) 二、自学: 1、多媒体显示自学要求: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将读懂的内容设计成问题。 2、学生自学。 3、请学生当老师,向大家发问,教师板书:

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为什么说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为什么说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为什么把维也纳歌剧院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三、独立解决问题,抓住重点体会: 1、根据上面问题再读课文,要求人人在书上找到答案。 2、谁提的问题谁找人回答。

(回答第四个问题,要引发学生争论:第六自然段是不是也在回答这个问题?) 3、指导体会重点,实施语文训练: 第一个问题(课文第二自然段): 查查摇篮的意思。 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把维也纳称为古典音乐的摇篮。 第二个问题(课文第三自然段): 多媒体播放维也纳风光(花坛、城市雕塑)。 再读课文,抓住到处、就连也等词语读出浓浓的音乐氛围。

练习背诵。 第三个问题(课文第四自然段): 练习抓住要点概括地、快速地数一数,加深感受。 练习感情朗读。 练习背诵。 第四个问题(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A、默读第五自然段,用简洁的词语记下自己读某句或某几句话之后的感受。(批注)

B、交流、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 歌剧院大抓住数字读好相关的几句话。 歌剧院金碧辉煌作者连用四个金色体现金碧辉煌练读。 C、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歌剧院中浓浓的音乐氛围: 师点拨:再读描写歌剧院金碧辉煌的几句话,你会有新的发现。(多媒体显示这段文字,并闪动其中的音乐女神像、音乐大师胸像、音乐女神彩像等词) 学生发表意见。 练习朗读。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篇一: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作“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和向往。课文的语言简洁。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感受到文中语言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在教学中我有意识注意了以下几点: 1、强调个性化朗读,注重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和转换信息的过程,具有独立性、个体性。阅读教学要关怀学生内心的情感,感受体验作品的语言魅力。这一过程教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也取代不了,必须靠自己在阅读中边读边想,开启心智。像《音乐之都维也纳》这样一篇课文提供了优美的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回归到常态中,在师生对话、互动过程中,使学生潜心会文,感受所蕴涵的精神元素。在教学中最好的表现形式,就是朗读。而对于同一语言材料,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对语言形成独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读处理方法。在教学中,我力求鼓励学生在各自感悟语言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朗读处理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达到个性化朗读的目的。 2、课内外阅读材料有机结合,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新课程下,对语文教学的改革,提出这样的要求,不仅要让课堂充满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而且拓宽了语文教育。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机会主要在语文课上。因此,还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一个重点。因此在教学中,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把课内阅读材料与课外阅读材料整合起来,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课堂效益的。从《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的内容看,要理解维也纳为什么会被称为音乐之都?如果没有一定的背景材料加以补充,显然难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在学习课文前搜集大量的资料,如各音乐家的生平、业绩,维也纳的公园、剧院,城市的装饰,人们的生活习惯等等,一幅幅展现维也纳美丽、迷人风采的图片,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交替呈现,给了学生一个很直观的印象,他们能真切地感悟到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意境。“金色大 厅”里举行新春音乐会的视频,也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这些感性的东西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效果不错。 3、激发学生的情感,注重感悟体验。 在课堂中加强朗读训练,抓住关键的语言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注重感悟体验。如,我指导学生抓住“到处”、“许多”、“就连??也??”来体会维也纳这座城市到处都是音乐。再提出:“假如我们漫步在维也纳,我们会看到什么?除了课文描写的,你还看到些什么?”等。我们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有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思想的余地,使学生将已经内化的语言再外化,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净化,个性得到张扬。 篇二: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实录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实录 师:第一次和同学们见面,老师心里特高兴!没有什么好的见面礼送给大家,只带来一首好听的古典音乐,大家想不想一听为快? 生:想(齐声)。 音乐欣赏。播放名曲《蓝色多瑙河》。 师:大家觉得好不好听? 生:好听。 师:以前听过吗? 生:没有。(少数说有) 师指一名说“有”的同学:你说说,这首美妙的音乐叫什么名儿? 生:(想了一会儿)不知道。(笑) 师:(笑)只是觉得耳熟,似曾相识对吗?生点头。 师介绍音乐:这首音乐叫《蓝色多瑙河》,是由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所创作的一首华尔兹圆舞曲,旋律优美动听。波光粼粼的多瑙河就流淌在奥地利首都,被称为音乐之都的维也纳。(板书:音乐之都维也纳) 生:齐读课题。 师:有人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有维也纳。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走进维也纳,通过文字来感受这音乐之都的魅力。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在文中找出几句重点语句来进行简单地概括。 生默读。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音乐摇篮音乐装饰音乐生活音乐圣殿)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全面。你最想了解哪个方面?为什么? 生1:我想了解维也纳究竟是怎样用音乐做装饰的,因为我很好奇。 生2:我最想了解一下金色大厅,因为光听名字就觉得应该很漂亮的,想去欣赏一下。 师:那老师就满足你们的小小愿望。我这里有一个“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专题学习网页,打开它,你将进入一个更加丰富多采的世界。 生:点击电脑桌面Internet Explorer(自动弹出学习网页) 师:大家点击“阅读提纲”(是对学生提出阅读学习要求的链接),根据右边分好的组(音乐摇篮、音乐装饰、音乐生活、音乐圣殿、互动论坛),按照学习要求去阅读、学习、拓展,看看自己能不能学好,你可以边学习边把你的感受或收获用笔记下来,和旁边的同学交流交流。 生自学。(播放《蓝色多瑙河》) 师巡视。 师:刚才我们走进了“音乐之都维也纳”,徜徉在这座充满着音乐的城市,我想每个同学一定收获很大,让我们一起共同学习、探究吧。 白板出示“音乐摇篮”页面,通过屏幕广播将页面切至学生电脑。 师: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文。 师:你能找到这段的中心句吗?

《音乐之都维也纳》练习及答案(1)

音乐之都维也纳 一、根据拼音写一写。 1.爸爸去了ōu zhōu ,晚上家里没有了他,显得有些沉寂。 2.海南有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叫tiān yá hǎi jiǎo 。 3.如果说这块草地像一张大地毯,那么cǎo pínɡ上的花儿就是地毯上的zhuānɡ shì物。 二、这里是音乐的天堂。 1.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一填。 音乐乐章乐曲乐坛乐谱 谱写()()大师演奏() 陈列()()回荡古典()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乐章()的设计()的乐声 ()的圆舞曲()的表演()的艺术品 三、联系上下文,选择带点词的意思。 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 ( ) A.婴儿睡觉用的睡具。 B.发源地、诞生地。 2.悠扬的乐声掺和 ..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 ) A.搅在一起,分辨不开。 B.乐声与花香混合,使音乐令人神迷。 四、读下面句子,带点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 ..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 五、句句有关维也纳,说法变变意不变。 1.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缩句: 2.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反问句: 3.人们把维也纳称为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被”字句:

六、“音乐之都”,果真名副其实。 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曾有许多音乐家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 如:、、、…… 2.“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两句话中的“装饰”一词意思不同。第一个指:;第二个指。 3.在维也纳,最著名的歌剧院是,它被称为。 而音乐之友协会大厦则被称为。我们可以用文中的两个词来形容这里,是、。 七、音乐家的雅号,你知道吗? 贝多芬歌曲之父 莫扎特乐圣 舒伯特圆舞曲之父 海顿音乐神童 老施特劳斯交响乐之父 参考答案: 一、欧洲天涯海角装饰草坪 二、1.乐章乐坛乐曲乐谱乐声音乐 2. 略 三、B B 四、不能,说明维也纳是名副其实的音乐之都。 五、1.维也纳是音乐之都。 2.维也纳难道不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吗? 3.维也纳被人们称为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六、1.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 2.略 3.略 七、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都维也纳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都维也纳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它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 而过。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 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都在 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维也纳的博物 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他们的乐谱和手迹。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 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 装饰。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 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 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 演奏一番,优美的旋律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 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 了惯例。 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它造型美 观大方,色彩和谐,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设计最独特的是 移动舞台,纵深46米,由几层平台组成,可随意升高、降低或转动。乐池可以容纳一个110人的乐队。舞台的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配 备有现代化的照明设备。观众席位于剧场中央,共6层,可容纳 2200人。

被称为“金色大厅”的音乐之友协会大厦,装饰精美,金碧辉煌。正厅两边的金色墙壁前,竖立着16尊大理石雕刻的音乐女神像。楼 上两翼包厢后的金色大门口,放置着历代音乐大师的金色胸像。大 厅顶上金色镂花梁柱间,画着音乐女神的彩像。在巨大的吊灯照射下,到处金光闪闪。 每到新年,在“金色大厅”里都要举行世界一流的新年音乐会,奥地利总统和维也纳各界著名的音乐家也在这里登场。他们的精彩 表演,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观众。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2、体会维也纳的特点,理解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 3、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音乐之都” 就座落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之中,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在开始学习本文之初,我们有不少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把维也纳叫作音乐之都?(板书:?)这一堂课,我们一起围绕这 个问题进行探究。 二、自学 1、自学要求: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将你读懂的 内容设计成问题。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请学生当老师,向大家提问题,教师板书: CAI出示:(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为什么说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音乐之都维也纳》习题精选

《音乐之都维也纳》习题精选 一、根据拼音写一写。 1.爸爸去了ōu zhōu ,晚上家里没有了他,显得有些沉寂。 2.海南有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叫tiān yáhǎi jiǎo 。 3.如果说这块草地像一张大地毯,那么cǎo pínɡ上的花儿就是地毯上的zhuānɡ shì物。 二、这里是音乐的天堂。 1.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一填。 音乐乐章乐曲乐坛乐谱 谱写()()大师 演奏()陈列()()回荡古典()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乐章()的设计()的乐声()的圆舞曲()的表演()的艺术品

三、联系上下文,选择带横线词的意思。 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 A.婴儿睡觉用的睡具。 B.发源地、诞生地。 2.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 ) A.搅在一起,分辨不开。 B.乐声与花香混合,使音乐令人神迷。 四、读下面句子,带横线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 五、句句有关维也纳,说法变变意不变。 1.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缩句: 2.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反问句:

3.人们把维也纳称为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被”字句: 六、“音乐之都”,果真名副其实。 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曾有许多音乐家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如:、、、 …… 2.“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两句话中的“装饰”一词意思不同。第一个指: ;第二个指 。 3.在维也纳,最著名的歌剧院是 ,它被称为。而音乐之友协会大厦则被称为 。我们可以用文中的两个词来形容这里,是、。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9.《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 二校周宏 知识目标:1、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 2、品味课文语言,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 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朗读能力,学以致用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增强语感,提高运用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以前学过一篇文章叫《月光曲》,还记得这首乐曲是谁作曲的吗?(贝多芬)对。世界上还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舒伯特、海顿、施特劳斯等,他们出生于不同的时期,可却在同一座城市生活了大半生,在那里成名,谱写流传至今的优美乐章。知道这里是哪儿吗?就是音乐之都维也纳。这节课我们就开启音乐之旅,走进音乐之都维也纳。 新课: 1、同座互读,检查预习情况。 2、指读,读准读顺。

3、检查预习:预习时,你看到题目想到了什么?大部分学生 会说维也纳在哪里,为什么叫音乐之都,从而自然解决维也纳的地理位置和从哪几方面可以看出维也纳是音乐之都这两个问题。 4、课文是从4个方面写出为什么叫音乐之都。同学们为什么 找的这么准呢?引出总起句,再以第四自然段为例,学习先总起概括再具体描述的写法。 小组读一读画一画:第四自然段从哪几方面、那些词看出维也纳离不开音乐。然后交流,其他组补充。 5、小组再交流汇报还读懂了什么。 6、学以致用:以“某某爱读书”为总起句,练习先概括再具 体的写法。 7、以古典音乐《蓝色多瑙河》结课。

《音乐之都维也纳》解析

《音乐之都维也纳》 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五课《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 课文分三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交代了“音乐之都”的地理位置;第二、三、四自然段为第二段,从世界著名音乐家在这里的创作生涯、城市的建筑与装饰以及维也纳人对音乐的酷爱这三方面叙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第五、六、七自然段为第三段,介绍了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金色大厅”的宏伟壮观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其中第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就这篇文章而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语言简洁、明快,优美,如第二段中,对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它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介绍,语言简洁明快。第四自然段,作者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维也纳人酷爱音乐的特点,使人感受到夏日夜晚,音乐随晚风飘逸、回荡在街头巷尾,仿佛整个城市都沉浸在音乐之中;2、层次清晰、明快,有详有略,如音乐般急缓有致。全文以总分结构一以贯之,每一节也是如此。3、手法灵活、变化多样。全文内容不长,然而选材的代表性(内容上、结构上),描写的点面

结合、动静搭配等均是学生读写结合的范文。这也是编者要求学生背诵课文3、4节的意图吧!4、文化底蕴丰厚,其地理风貌、尤其是名人名曲,也是陶冶学生性情的一个有效载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 3、抓住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总分式的构段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体会作者这样组织安排材料的用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的情趣。 教学重点: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教学难点: 维也纳成为音乐之都的原因。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16 音乐之都维也纳

16.音乐之都维也纳 昌乐育才双语学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八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 3.能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词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浓厚的音乐氛围,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古典音乐的情怀。 4.继续学习总分结构段的作用,能够学习处所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看画面,发挥想象,品味重点段落和词句,感悟秦兵马俑的特点。三、突破措施 有感情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音乐之都维也纳》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3. 理清课文脉络。 二、预习学案: (一)我会读 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街头巷尾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 星罗棋布金碧辉煌生涯乐谱 装饰草坪优雅摇篮掺和 (二)我会填 (1)课文从一, 二,三, 四几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2)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被称为“”,音乐之友协会大厦被称为“”。 三、我质疑 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请写在下面。 《音乐之都维也纳》导学案 一、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二、学习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出示课件)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

乐之都”的。 2.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再从课文中找 出类似的词语。 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 ..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 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 三、作业布置 请每一个同学设计一个中心句,然后练习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 开叙述。 《音乐之都维也纳》课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字词 ōu zhōu guàn lì bó wù guǎn bō guāng línlín ( ) ( ) ( ) ( ) zhuāngshì cǎo píng yōu yǎ jiē tóu xiàng wěi ( ) ( ) ( ) (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是一篇________。文中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是因为:__________;————————————————;———————————。 2.在文中,我们认识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大师:有“乐圣”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

音乐之都维也纳 教材说明 〔解题〕 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都,是一座举世闻名的世界名城,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维也纳盆地之中,三面环山,多瑙河穿城而过,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 维也纳素有“多瑙河女神”之称,环境优美,景色诱人。但本文并不是侧重描写维也纳的自然风光,而是侧重描写维也纳作为“古典音乐的摇篮”,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独特风情。维也纳的名字始终和音乐联系在一起。许多音乐大师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斯特劳斯父子和勃拉姆斯等都曾经在此度过多年音乐生涯,他们的许多著名乐曲均诞生于此。维也纳的许多公园和广场上矗立着音乐大师们的雕像,不少街道、礼堂和会议大厅都是以音乐家的名字来命名的。音乐家的故居和墓地常年为人们参观和凭吊。维也纳拥有世界上最豪华的国家歌剧院,闻名遐迩的音乐大厅和第一流水平的交响乐团。每年1月1日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金色大厅举行世界著名的新年音乐会。 〔结构分析〕 本文描绘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作为“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独特风情。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要介绍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具体描绘作为“音乐之都”的维也纳。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18世纪以来,维也纳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第三层(第4自然段),写维也纳几乎每一天都离不开音乐。 第四层(第5~6自然段),写维也纳著名的金色大厅和盛大的新年音乐会。 第五层(第7自然段),总结维也纳不愧为“音乐之都”。 〔语意理解〕 “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都。它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水秀……更增加了这个城市的风韵。” 本段文字简要介绍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 奥地利是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同捷克、匈牙利、意大利、南斯拉夫、瑞士、德国等国家相邻。面积83853平方千米,人口800多万。全境70%为东阿尔卑斯山地,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北部多瑙河沿岸为丘陵和平原。温带阔叶林气候,低处气候温和,高山较寒冷。富含矿藏。1955年获得独立,同年10月宣布永久中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达,旅游业甚盛。 阿尔卑斯山是欧洲南部的近期褶皱山脉。西起法国东南部的尼斯,经瑞士、德国南部、意大利北部,东到奥地利维也纳盆地。弧形,长1200千米,宽120~200千米,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山势雄伟,4000米以上的高峰达数十座,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莱茵河、多瑙河、罗讷河等许多河流发源于此。崇山峻岭,交通不便,山坡森林密布,高处为草地,许多高峰终年积雪。 麓即山麓,山脚的意思。北麓即北面的山脚下。盆地,被山或高地围绕着的平地。 多瑙河,欧洲第二大河。发源于德国南部黑林山东麓,向东流经奥地利、捷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在罗马尼亚的苏利纳附近注入黑海。全长2850千米,有支流300余条,流域面积达81.7万平方千米,中游和下游有广大平原。蕴藏巨大水力资源,有多条运河连接河系,是沿岸各国间重要的运输线。河口附近形成巨大的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芦苇区。 山清水秀,形容山水风景优美。波光粼粼,水面明净光亮而有细小波纹。风韵,优美的姿态。山清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