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玄奘西行取经

玄奘西行取经

玄奘西行取经

玄奘贞观三年玄奘为统一佛法分岐西行取经,前往天竺。
玄奘,唐代高僧,佛教学者,旅行家,翻译家。玄奘俗姓陈,洛州偃师人,出身儒学世家,13岁出家后,游历各地,遍访名师,博读经论,但感到各种佛教理论有分歧,无所适从。于是决定西行天竺寻求可以总结诸论的《瑜伽师地论》,遂聚结僧侣上表太宗,乞准赴天竺求经,有诏不许,众僧侣都退缩,唯有玄奘坚持,并于贞观三年(629)八月,独自一人由长安出发,经数年艰难跋涉,终于到达印度。在天竺十几年研习经文,于贞观十九年(645)携657部梵文佛经返回长安。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盛大欢迎。
玄奘精通梵、汉文,将直译、意译巧妙融为一体,共译经论775部,1235典,对佛教传播做出了贡献,并耗时一年,写成介绍西行沿线经过的国家、地区的情况的《大唐西域记》,以满足太宗了解西域及天竺各国情况的急切之心。
玄奘还创“法相宗”,他综合印度十大论师著作揉译而成《成唯识论》,作为“法相宗”经典,提出“入识论”,宣传“万法唯识”、“心外无法”,故法相宗又称唯识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