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五下人教版分数的意义练习题

最新五下人教版分数的意义练习题

最新五下人教版分数的意义练习题
最新五下人教版分数的意义练习题

五下人教版分数的意义练习题

一、我来填一填。

1、3

2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它的分数单位是( )。

2、7个110 是( ),511 里面有( )个111 ,5个15 是( ),2里面有( )个18

。 3、小华10天看完一本书,平均每天看这本书的( )( ) ,7天看这本书的( )( )

。 4、9( ) =0.25=( )8

=27÷( )=( )÷48 5、0.3 5化成最简分数是( ),再加上( )个分数单位是1。

6、在括号里填上适当分数。

7800cm 3=( )dm 3 305m=( )km

40分=( )小时 3500千克=( )吨

7、在227 、3320

、3.14、3.151中,最小的数是( ),最大的数是( )。 8、58 吨既可以看作5吨的( )( ) ,又可以看作( )吨的58

。 9、分母是9的所有真分数的和是( )。

10、如果6a 是真分数,a 最小是( ),如果b 6

是最小的假分数,b 是( )。 11、a 和b 的最大公因数是1,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

12、在○里填上>、<或=。

513 ○5.3 58 ○712 0.35○715 229 ○2511

二、我来判,对的打“√”,错的打“×”。

1、分子和分母是两个不同的素数,那么这个分数一定是最简分数。……( )

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任何数,分数大小都不变。…………( )

3、比16 小、比110 大的分数有无数个。………………………………( )

4、分母是16的分数一定能化成有限小数。…………………………( )

5、假分数都大于真分数。………………………………………………( )

6、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

7、两个数的公倍数都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

三、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 )

A 、51 米

B 、54 米

C 、51

D 、5

4 2、分子与分母相差1的分数一定是( )。

A 真分数

B 假分数

C 带分数

D 最简分数

3、把一根绳子对折三次,这时每段绳子是全长的( )。

A 、13

B 、16

C 、18

D 、19

4、下面的分数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

A 、

128 B 、152 C 、87 D 、30

9 5、甲地到乙地,摩托车需要行7小时、自行车需要行11小时。现在摩托车

行了3小时,自行车行了4小时,行程( )。

A 、摩托车多

B 、自行车多

C 、同样多

D 、无法确定

四、我来算一算:

1、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72和36 16和24

51和85 36和48

2、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0.25 1.78

516 11112

3、约分,并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1590 7744

3952 15060

4、先通分,再比较各组分数的大小。

1512 和1718 815 和2245 356 和378

五、我会解决问题。

1、一只杯子中放入9克盐,50克水,盐水中盐占盐水的几分之几?

2、小红看一本105页的《科学探索》,已经看了65页,剩下的页数是全书的几

分之几?

3、修一条长10千米的公路,9天修完,平均每天修这条公路的几分之几?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4、某公司有男职员45人,女职员65人,男职员人数是女职员的几分之几?男

女职员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5、暑假里,三位同学每隔不同的天数到图书馆看书,甲5天去一次,乙4天去一次,丙6天去一次。那么三人第一次碰面后,至少再多少天又在图书馆相见?

6、有三根钢丝,长度分别是12米、16米和20米,现在要把它们截成长度相同的小段,但每一根都不许剩余,每小段最长是多少米?一共可以截成多少段?

7、俗话说“货比三家”,小敏在批发市场买一批铅笔,连跑了三家摊位,发现:甲摊位5元买8枝;乙摊位6元买9枝;丙摊位7元买8枝送2枝。请你帮小敏算一算,该选哪一家购买比较便宜?

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测试题

分数的意义测试题 姓名: 一、填空题。 1、3÷( )= ( )÷( )= 2、 3、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它还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4、 一项工程9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 4天完成 ,8天完成 。 5、 运送2吨货物,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 )吨,平均 每次运这批货物的 。 6、 一根绳子全长4米,把它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 ) 米,每段占全长的 ,3段占全长的 。 7、 把一堆皮球看作单位“1”。 黑皮球占 ,白皮球占 ,花皮球占 , + + = 二、判断题。(10分) 1、 的分数单位比 的分数单位大。( ) 2、 把单位“1”分成3份,其中的2份是 。( ) 3、 把单位“1”平均分成的份数就是分数的分子。( ) 4、 单位“1”和自然数1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 ) 5、 有10克盐,90克水,盐占盐水的 。( ) 三、用分数表示各题的得数。(6分) 75千克=( )吨 47分=( )小时 987克=( )千克 7厘米=( )米 5个月=( )年 103毫升=( )升 四、按规律填空。(5分) 1、 ( ),( ); 2、 ( ),( ); 3、4, 1,( ), 。 4320 7 ()().271274161163个里面有,个里面有9 8 () () ()()() () ()() () () ()( )()()()()() () ()()()()()()()() 5 4 53100 103 2 ,,,,87 654321,,,,155 124936264 1 161,

五、想一想,算一算。(57分) 1、把3千克的西红柿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千克?(3) 2、有10千克水果,拿走了3千克,拿走的是这些水果的几分之几?(3分) 3、有10千克水果,拿走了3千克,拿走的是剩下的几分之几? 4、一家公司有普通职员40人,管理人员10人。(10分)(1)普通人员是管理人员的几倍? (2)管理人员是普通人员的几分之几? (3)管理人员是这家公司全体员工的几分之几?5、工地上有黄沙8吨,水泥3吨。黄沙是水泥的的几倍?水泥是黄沙的几分之几?(6分) 6、学校种植了201棵树,死了2棵。成活的棵树占种植棵树的几分之几?(5分) 7、有15棵梧桐树和2棵香椿树,要求香椿树的棵树是梧桐树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求()棵是()棵的几分之几。把()棵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份,每份()棵,是单位“1”的,()棵就是单位“1”的。 8、把一根7米长的绳子对折、对折再对折,每段绳子占全长的几分之几?每段绳子长多少米?(8分) 9、黄瓜占蔬菜总面积的几分之几?黄瓜占其他蔬菜面积的几分之几?(10分) 西红柿茄子黄瓜 15公顷8公顷一共35公顷 () 1() ()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其中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整个单元的重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和后面“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学生开始系统地学习分数的起始,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真分数与假分数是分数意义的引申;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则是沟通了两者在形式上的相互联系,得出小数与分数的互化方法。整个单元的内容,基本是由概念到性质,再到方法、技能这样的递进发展关系编排的。 一、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同)的主要区别 (一)分数大小比较,不再设置在第1节中单列一段,而是充分利用前面学习分数初步认识时打下的基础,把有关内容与通分结合在一起学习。这样既简化了第1节的内容,也体现出通分的作用。 (二)增加了带分数的概念。虽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分数运算中不含带分数,但考虑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容易看出这个假分数的大小在哪两个整数之间,以及便于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从而有利于数感的形成。因此,教材增加了带分数的认识。 (三)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先给出概念和求法,再应用到解决问题中。原来将解决问题与概念引入结合在一起,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教材先给出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突出概念的本质,然后探索它们的求法,最后在解决问题的应用中体会它们的现实意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材例题分析 (一)分数的意义 本节由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三个层次的内容组成,帮助学生比较完整地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1.分数的产生。首先,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呈现分数的现实来源,让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背景和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在进行测量或分物时,往往不能刚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分数来表示,有了分数,这些结果就能准确地表示出来。教材这样通过测量与分物的实例,引入分数的编排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感悟到分数是适应现实需要而产生的,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并受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分数的意义。通过举例说明的含义,它可以是一个物体(如一张正方形纸、一张圆形纸、一条线段)的,也可以是一个整体(如一把4根的香蕉、一盘8个面包)的,引出分数概念的描述。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实例理解、归纳分数的意义,并重点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3.分数与除法。前面是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揭示分数的意义。这里,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揭示分数另一方面的意义,以加深和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为学习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做好准备。 例1和例2都是把一个物体(如1个蛋糕、3个月饼)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含义,列出除法算式,容易理解为什么用除法算,但根据图示或分数的意义说出结果,将除法与分数联系起来,要相对困难些。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操作和直观图示,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结果的理解。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弄清谁是单位“1”,如例2,这里要求每人分得多少个,是看每人分得的月饼是1块月饼的几分之几,就是把1块月饼看作单位“1”。学生容易出现这样的错误:把3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就是12小块,每人3小块,得到错误的结果,就是把12小块也就是3个月饼看作了单位“1”。正确的是把1个月饼也就是4小块看作单位“1”,3小块是1 个月饼的。最后在两个实例的基础上概括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强调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

(完整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

第四章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产生:在测量、分物或计算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结果时,用分数表示 2、单位“1”的含义: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也叫做整体“1” 3、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形式用m n (m 、n 为自然数,且m ≠0)表示 4、分数单位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 5、分数单位及其个数: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它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6、两个整数相除,可以用分数表示商,a ÷b= b a ( b ≠0).反过来说,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子→被除数,分母→除数,分数线→除号,分数值→商 7、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一个数÷另一个数= 另一个数 一个数,即比较量÷标准量=标准量比较量,得到的商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没有单位名称 二、真分数和假分数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小于1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相等的分数,大于或等于1 3、带分数:由整数(不包括0)和真分数合成的分数 4、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分子是分母倍数时,能化成整数;不是倍数时,能化成带分数,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三、分解质因数 1、定义 把一个合数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2、方法 枝状图式分解法、短除法 3、书写方法 要分解的数写在等号左边,质因数用连乘的形式写在等号右边 四、分数的基本性质 1、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性质的应用:可以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可以把一个分数化为指定分母的分数 五、约分 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最大公因数 2、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 3、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短除法:把两个数共有的质因数从小到大依次作为除数,连续去除这两个数,直到商是互质数为止,把所有除数相乘,得最大公因数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汇总

分数的基本性质 知识点 1.一个物体或是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3份。 3.5/8米按分数的意义,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5份。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表示:把5米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1份。 4.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5.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是: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的分数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 6.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总数÷份数=每份数。 7.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用除法。 一个数量÷另一个数量=几分之几(几倍)。 8.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9.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10.带分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数部分应当是真分数。带分数大于1。 11.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是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整数部分,余数是分

子,分母不变。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是用整数部分乘分母的积加原来的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12.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例如5可以看成是5/1。 13.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14.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作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因数一定是1。 15.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公倍数叫作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16.求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可以用列举法,也可以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17.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分数不一定是真分数。 18.除法计算的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比较方便。如果计算结果可以约分的话,要化简成最简分数。 19.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关系,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积。 20.数A×数B=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1.两个数是互质数的几种特殊情况有:①1和任何数都是互质数;②两个

分数的意义练习题

2.把5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7段,每段长( )米,每段长是全长的( )。 3. 45 米是把( )米平均分成( )份,表示其中的4份;也可以看做把( )米分均分成( )份,表示其中的( )份。 4. 把10块糖平均分成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些糖的( )( ) ,3人分得这些糖的( )( ) ,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 ),单位“1”是( )。 6.正负数用来表示具有( )的量。所有的正数一定( )负数。 8.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 ),最小假分数是( ),最小带分数是( ) 9. 84=16) (=) (12=16÷( )=4 ) (=) (1 11、 24分=( )时 75公顷=( )平方千米 15分=( )元 12、把30吨小麦分4次运完,平均每次运这些小麦的( ),每次运( )吨。 13. 11 8的分数单位是( ),再添(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假分数。 14. 在5 a 中,a 是不为0的自然数,当a 是( ),它是真分数,当a 是( )时,它是假分数,当a 是( )时,它可以化成整数?当a 是( )时,化成的带分数最小。 15. 把3块同样的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 ) 块。它是1块饼干的( )( ) ,是3块饼干的( )( ) 。53块是1块的( )( ) ,是3块的( )( ) 。65块是1块的( )( ) ,是( )块的6 1。 16.将8米长的圆木锯了4次,得到同样长的小段,每段是全长的( ),每段长( )米。 17.把2米长的绳子对折两次,这时每段绳子占全长的( ),每段绳子长( )米。 二、 慧眼识珠,我会选!(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把10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占盐水的( )。A 、10010 B 、100110 C 、110100 D 、110 10 2. 两个分数,分数单位大的分数,它的值( )。A 、一定大 B 、一定小 C 、大小不定 3. 85 的分母加上40,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 )。 A. 加上40 B.扩大4倍 C.加上25 D.加上6 4. 如果9x 是真分数,8 x 是假分数,那么x 等于( ) 和9 5.把 的分子加上8,要是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上( )。 C. 21 6. 把8米长的电线平均切4下,每段长是这段电线的( )A 、15 B 、18 C 、58 D 、14 2 5

人教版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0-62页 【课程标准摘录】 1.进一步认识分数。 2.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 1、通过图1和图2,认识到分数产生的条件和必要性 2、认识单位“1”的丰富含义,知道单位“1”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能表示一些物体,并且会根据一句话判断单位“1”。 3、能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来解释一个具体分数的意义; 4.能结合创造分数的过程说出分子分母的含义,并且能说出一个具体分数中的分子分母的含义。 能力目标: 5.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和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中拟订教学的重难点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具准备】

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片,四个苹果。 【教学设想】 本节课第一个环节是通过图1学生理解分数产生的意义,然后再通过图2学生更加明白分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 第二个环节是通过平均分的过程,重点理解单位“1”的意义,可以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结合图2,说明单位“1”还可以是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包饼干。再结合“做一做”,学生理解单位“1”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使单位“1”的概念广泛化。接着通过老师讲解理解分数的分数单位。最后通过练习举例,学生更加了解分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法学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学生对折)和练习法 【评价方案】 1.通过评价样题和练习十第二题第三题完成目标2、3 2.通过提问检测目标4 【教学流程】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教师:我们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但是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用“米”做单位,结果往往不是整数,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教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包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及配套练习题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及配套练习题 【导入】提问: ①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 ( )/( );4份是它的( )/( ); ②分数单位是()。 ②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 );分数单位是()。 ③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 ( )/( );3份是它的( )/( ); ④分数单位是()。 ④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4,并涂上阴影.(画出图) ⑤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3/8,并涂上阴影.(画出图) 【小结】 单位“1”:我们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学生, 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 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例题讲解】 例1: 文化路小学五年级一班有42人,其中有5人是三好学生. 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导入】提问: ① 7/8是什么数,它表示什么?② 7÷8是什么运算,它又表示什么?

③你发现7/8和7÷8之间有联系吗? 【例题讲解】 例2: 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 例3: 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思考】把5块饼平均分给8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说一说自己的分法和想法. 【小结】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 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b=b/a (b≠0),思考:b为什么不能等于0? 当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时,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由于除法是一种运算, 而分数是一种数,因此,我们只能说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故此,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整数除法中零不能作除数,那么,分数的分 母也不能是零. 【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5÷8 24÷25 16÷49 7÷13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单元测试卷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测试卷 一、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 =________ ________ 【答案】;2 【解析】【解答】解: = = = =6.4-3.375+3.6-4.625 =(6.4+3.6)-(3.375+4.625) =10-8 =2 故答案为:(1);(2)2。 【分析】(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根据分数基本性质化为同分母分数,再按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进行计算;(2)分数化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数的分母,再把商写成小数的形式;计算时,利用凑整数法,可以使运算简便。 2.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________. 【答案】10 【解析】【解答】解:3+6=9,9÷3=3;5×3-5=10,分母应加上10。 故答案为:10 【分析】先计算现在的分子,然后计算分子扩大的倍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母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后计算分母应加上的数即可。 3.比较下面每组中几个分数的大小,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出来.(分数,先填分子,后填分母)

、、、和 【答案】 【解析】【解答】解:所以。 【分析】先比较分子是3的分数的大小,再比较分母是5的两个分数的大小,然后比较这几个分数与的大小关系,这样从大到小排列即可。 4.里面有________个,2 里面有________个,18个是________。 【答案】7;8;2 【解析】【解答】解:里面有7个;,里面有8个,18个是,也就是2。 故答案为:7;8;2 【分析】分子在几就表示有几个分数单位,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再判断有几个分数单位。 5.在,,,四个分数中,________是真分数,________是假分数,________是最简分数。 【答案】,;,;,, 【解析】【解答】真分数:、;假分数:、;最简分数:、、 故答案为:,;,;,, 【分析】真分数是指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假分数是指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最简分数是指分子与分母不可再约分的分数。根据以上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6.填上“>”“<”或“=”。 ________ 1 ________ ________ 【答案】<;>;= 【解析】【解答】解:、,所以。,,所以。。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 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 的倍数的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 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时都要用到。因此,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本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教学重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 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2、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 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的一部 分,能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 整数的互化。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能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教学难点:1、能根据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正确解答求一个书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2、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能根据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二、学生分析: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总结.doc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 一、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 被除数÷除数= 用字母表示:a÷b= (b≠0)。 4、分数未带单位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分数带有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二、真分数和假分数 1、真分数和假分数: ①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②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③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2、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①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②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三、分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四、约分 1、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2、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它们最大公因数之间的关系:所有的公因数都是最大公

因数的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它们的倍数。 3、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4、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 ① 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② 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③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④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⑤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5、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①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数。②互质关系:最大公因数就是1 ③一般关系:从大到小看较小数的因数是否是较大数的因数。 6、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7、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并不是一定要把分数化成与它相等的最简分数才叫约分;但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 五、通分 1、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最小公倍数。 2、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的关系:几个数的公倍数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3、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通分时,公分母一般为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①倍数关系: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数。②互质关系: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③一般关系:大数翻倍(从小到大看较大数的倍数是否是较小数的倍数)。 5、分数的大小比较: ①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②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③异分母分数,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再进行比较。

分数的意义练习题(1)

1、一盒巧克力共有16块,平均分给4位同学,每块巧克力是这盒巧克力的(),每人分得()块,每人分到的是这盒巧克力的()。 2、的整数部分是(),分数部分是(),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 3、男生28人,女生23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 )男生人数是全班的( ) 4、7÷12= ( ) =()÷() 5、1块烧饼的,与3块烧饼的相等。 6、把一根4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米,每段长占全长的 8、李、王、陈三位师傅做同一种零件。李师傅4小时做了3个,王师傅10小时做了7个,陈师傅做17个用了20小时,谁做得快? 9、把3米平均分成4份,每份占1米的()/(),是()/()米。 10、修一条4千米长的水渠,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千米,相当于1千米的()。 11、“一块菜地的1/6种了黄瓜”中,把 ()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份,种黄瓜的是这样的 ()份。 12、“红气球是气球总数的5/6”中,把 ()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份,红气球是这样的 ()份。 13、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米。 14、把8公顷地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这块地的(),每份是()公顷。 15、“一块菜地的1/6种了黄瓜”中,把 ()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份,种黄瓜的是这样的 ()份。 16、“红气球是气球总数的5/6”中,把 ()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份,红气球是这样的 ()份。17、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米。 18、把8公顷地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这块地的(),每份是()公顷。 19、王师傅5分钟加工17个零件,李师傅加工20个零件需要6分钟;张师傅7分钟加工23个零件。()的工效最高。 20、把4吨煤平均分给5户居民,平均每户居民分得总吨数的()/(),每户居民分得()/()吨。 21、把3千克的苹果平均分给7个人,每人得3千克的( ),每人分到( )千克。 22、一把铅笔的三分之一是6支,这把铅笔共有()支。 23、小强4小时行18千米,小森5小时行21千米,( )走得快。 24、把一根3米长的绳子平均截成8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每段长米。 25、里面有3个(),2里面有()个,10个是(),()个是。 26、2/5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就是3。 27、甲数是4,乙数是15,甲数是乙数的,乙数是甲数的。 28、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最小的假分数是()。 30、15分钟= 小时,43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31、一个真分数,它的分母是10以内所有质数的和,这个真分数最小是(),最大是()。 32、把一根绳子对折四次,这时每段绳占全长的的()。 34、把20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4段,每段长()米,每段是全长的。 35、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米,每段是全长的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 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单位“1”: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也 就是把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54的分数单位是5 1。 4、分数与除法 A ÷B= B A (B ≠0,除数不能为0,分母也不能够为0) 例如: 4÷5=54 5、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1。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1 3、带分数: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带分数>1. 4、真分数<1≤假分数 真分数<1<带分数 6、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 (1)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用分子÷分母,商作为整数,余数作为分子, 如: 510=10÷5=2 5 21=21÷5=451 (2)整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得分子 如: 把2化成分母是4的假分数;2=4 8)( 2×4=8 (8作分子) (3)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加分子,得数就是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如: 551=5 26)( 5×5+1=26

(4)1等于任何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如: 1=22=33=44=55=…= 100 100=… 7、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 的大小不变。 8、最简分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其他的质因数,就能够化 成有限小数。反之则不可以。 9、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如:3024=54 10、最简分数;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最简真分数、 最简假分数) 11、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如: 52和41 可以化成 208和205 12、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为分数:数小数位数。一位小数,分母是10;两位小数,分母是100…… 能约分的要约分 如:= 103 =1003 =1000 3 (2)分数化为小数: 方法一:把分数化为分母是10、100、1000……

分数的意义测试题(卷)

《分数的意义》作业 一、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阴影部分。(6分) 阴影部分占整个长方形的()阴影部分是() 分数单位是()分数单位是() 有()个这样的单位有()个这样的单位二、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分数。(4分) 21 4 2 3 3 2 12 4 三、在括号里填上>、<或=。(9分) 3 7 ( ) 4 7 5 12 ( ) 5 11 4 3 5 ( )4.6 21 2 ( )2.3 11 24 ( ) 3 8 2 1 4 ( )2.25 0.3 ( )1 3 0.64( ) 13 20 6 7 ( ) 5 6 四、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15分) 5 8中有( )个 1 8 3里面有( )个 1 3 143个 1 11 是() 10 24 是( )个 1 12

7= ( )7 538 = ( )8 20= 20( ) 2012 =82( ) 56 =( )÷18 1713 =1( ) 26 413 =3( )3 =221( ) = ( )6 30( ) =( )÷( )=114 五、 把大小相等的分数填在一个( )里。(14分) 12 13 34 26 36 48 412 612 912 515 520 721 3060 45 60 (1)( ) (2)( ) (3)( ) 六、 选择题。(6分) (1) 要使A 8 是假分数, A 9 是真分数,A 应是( )。 A .10 B 。9 C 。8 D 。1 (2)一个分数,分子扩大2倍,分母缩小2倍,这个分数就( )。 A .扩大2倍 B .扩大4倍 C .缩小4倍 (3)3 8 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 )。 A .加上6 B 。乘以6 C 。乘以3 七、 通分。(12分) 23 和45 524 和238 310 、156 和7 8 八、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12分) (1)0.32米=( )米 (2)1吨20千克=( )吨 (3)100分=( )小时 (4)45米=( )千米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执教:通州小学谢开军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0-62页 学情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经历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分数的意义已经在五年级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概念。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并能通过已往学过的知识,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这节概念课,教学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和分物,使学生感悟分数的产生; 2、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3、通过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类推的能力; 4、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单位“1”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准备:课件、圆、正方形、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在课间的时候有2位一年级的小朋友请我帮他们点小忙,我呢求助于你们,看看你们是否能帮助他们,你们愿意吗 (出示帮忙分物品) 二、新授课 (一)分数的产生 师:为什么用分数呢 生:因为不能分到整数个,所以用分数 师:在我们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测量、分物或计算的时候,往

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个时候我们就用分数来表示。分数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呀,我们要对这个老朋友来个更深入的了解。(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二)分数的意义 师:你还能写出其他的分数吗我们把一个蛋糕分给四个人,每个人分到是1/4个蛋糕, 那你说说1/4的意义吗 生:把一个蛋糕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就是蛋糕的1/4 师:那我可不可以随便分呢 生:不可以,我们要平均分。 师:说的非常好,我们要公正公平所以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师:那你能说说1/4的意义吗 1.学生自己思考,教师指导. 2.学生汇报, 预设: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其中的一段就是1/4.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4,把正方形或长方形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4. 师:现在谁能总结下我们在什么时候可以用分数表示呢 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师:那大家会读这个分数吗那你们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它们都有什么意义呢 (分数线表示的是平均分,分母表示的是把单位“1”分成几份,分子表示的是取了其中的几份) 师:刚才我们都是把一个物体给平均分了,现在看大屏幕:一些物体师: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师: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对分数了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了,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一些闯关游戏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本做一做。 (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说一说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 5.第62页第1题。讲要求;自己填分数,并选一个讲意义。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课题分数的意义 课型新授课备课人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 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能力 目标 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 目标 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 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com 重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难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过程教学预设调整与补充 目标导学 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创境激疑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合作探究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稳()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

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交流。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om (3)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

《分数的意义》复习教案doc资料

《分数的意义》复习 教案

《分数的意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能积极参与、感悟根据学习先后顺序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整理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难点:感悟根据学习先后顺序整理知识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四、配套资源: 《分数的意义》希沃白板课件 《分数的意义》单元小测、《分数的意义》专项突破 五、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发给学生如下复习资料,学生独立完成: 1.请同学们自主复习课本P63——P73内容,先从前往后把学习的主要知识点写下来,然后看看哪些知识点之间有联系,把它进行梳理,试着整理成知识思维导图。 2.收集本单元你认为易错的题型。 六、教学设计 (一).游戏引入

(1)森林运动会开始了,小狮子和小老虎参加赛跑。请两位同学饰演角色,进行判断比赛。 师:在这个游戏中,你能想到本单元学习过的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有序回忆概念。 (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真分数、假分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 学生汇报时,教师随机出示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2)今天我们学习练习六,将对这一单元前一部分的内容整理与复习,相信通过今天的复习,同学们对分数会有更深入的认识。板书:练习六 【设计意图:以一组简单并有特征的判断题为线索,让学生重现已有的概念,不仅能抓住要领,而且能提高复习的效率,为接下来建构知识网络做好准备。】 (二)回顾与交流 (1)分组交流 师:课前大家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初步的整理,现在请四人小组对每个知识点进行交流和补充,根据知识间的联系,形成一份较完整的思维导图。 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整理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 【设计意图:将整理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中形成知识互补,在沟通知识联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汇报交流,完善思维导图,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师:哪一组愿意来介绍整理的情况? 请4~5个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汇报,说出每个知识点的主要内容,结合实例简单讲解,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质疑,提出改进意见。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五年级下册_分数的意义和性质_讲义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讲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单位1的含义;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基本性质 难点:理解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之间的联系;假分数化整数或带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教学流程及授课详案 温故知新 知识点一、分数的意义 (一)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来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小数部分的最高计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计数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十) (二)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单位“1”与自然数1的区别 自然数的单位是1,任何自然数都是由1组成的。 在自然数中,1表示一个物体;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 过关精炼 1. 用分数表示各图形的阴影部分. 2.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1份的数是( )。 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是( )。 3.7 4 的分母是(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分子是( ),表示有这样的 ( )份。 4.6 5 的分母是(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分子是( ),表示有这样的 ( )份。 时 间 分 配 及 备 注 ( ) ( ) ( ) ( )

知识讲解 (三)分数单位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分母越小,分数单位越大。最大的分数单位是1/2.(如 32的分数单位是31,32里面有2个31;85的分数单位是81,85里面有5个8 1) 如:的分数单位____, 的分数单位是____, 的分数单位是____。 过关精炼 127 读做( ),它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单位。 5217 读做( ),它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单位。 73 1的分数单位是( ),再减去(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这个分数就变为0. 题海拾贝 (四)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表示除法算式的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 被除数 ) 分数可以用整数除法的商表示:用除数(不能是0)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即: 被除数÷除数= 除数 被除数 。用字母表示:a ÷b=b a (b ≠0) 如:3÷5=53 因此5 3 的意义是:把3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分数与除法的区别: 除法是一种运算。 分数是一个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率)。 过关精炼: A .73 的意义是: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 )份的数。 15 13 的意义是: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 )份的数。 B .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3÷5= ()) ( 12÷13= )() ( 23÷56= )() ( 1÷37= )() ( C .把下面的分数用除法表示。 43=( )÷( ) 12 7=( )÷( ) 49 16 =( )÷( ) 9 9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