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发〔2009〕研字21号

校发〔2009〕研字21号



校发〔2009〕研字21号

关于印发《西北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
改革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及有关部门:
为了建立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促进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学校研究制定了《西北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办法(试行)》,决定从2010级研究生开始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该办法业经2009年9月9日校长办公会议审定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西北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办法(试行)

西 北 大 学
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研究生 培养机制 改革 通知 抄送:校领导,党办、校团委。 校长办公室 2009年9月21日印 校对人:王旭州 监印人:张晓工 共印份

附件:
西北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办法(试行)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迫切需要,是我校实现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为了加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一条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的的综合改革,旨在通过建立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进一步统筹学校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资源,激发学校、院系、导师和研究生的积极性,促进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第二条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全面统筹、资源优化、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以“科研导向、导师主导、创新机制、提高质量”为工作思路,以“强化导师负责制、建立导师资助制、完善奖助体系、深化招生改革、建立成本分担机制”为主要内容。
第三条 导师负责制强调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导师在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风和学术道德等方面负有主要责任,在研究生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体现责权的有机统一。在招收研究生的人选和数量,“硕博连读”和“提前攻博”研究生的选拔,所指导研究生的课程结构、享受科研补贴、奖助学金评定、毕业论文与答辩等方面,应充分尊重导师的意见。
第四条 导师资助制是指在培养过程中研究生如对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发挥作用、作出贡献,导师应从项目经费中提取一定费用资助研究生,使培养过程得以顺利进行。此项资助既包括研究生个人生活费的一部分,也包括培养条件改善。
第五条 优化生源配置。研究生招生资源的分配

要坚持科学研究导向和导师资助原则,使生源合理流动。为使导师能够更加集中精力培养高质量人才,对导师招生数量实施一定的调控。对于承担较多高水平项目的导师,确需超限额招生者,需向学校研究生业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按三学年一次性交纳一定费用。该费用经学校研究生业务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后由学校财务处从导师指定科研经费直接划至学校专用账户。
第六条 设立助研岗位。在规定的招生数量范围内,学校鼓励导师积极设立助研岗位,以培养和强化研究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超过规定的招生数量则必须设立助研岗位。岗位的设立、助研研究生聘用与考核由导师负责,并依照《西北大学研究生助研工作管理办法》(校发[2008]研字14号)执行。
表1:招收硕士研究生人数与导师承担费用(万元/学年·生)
招生人数
学科类型 第1-2名 第3名 第4名 自然科学类 0 0.12 0.12+助研岗 人文社科类 0 0.08 0.08+助研岗

表2:招收博士研究生人数与导师承担费用(万元/学年·生)
招生人数
学科类型 第1名 第2名 第3名 自然科学类 0 0.32 0.32+助研岗 人文社科类 0 0.2 0.2+助研岗 第七条 建立研究生培养成本分担机制。所有研究生根据学科、层次的不同,分学年交纳不同标准的培养费。一般硕士、博士研究生按三学年交纳培养费;“硕博连读”研究生按一学年硕士,四学年或五学年博士,即按“1+4”或“1+5”培养模式交纳培养费;“提前攻博”研究生按两学年硕士、三学年博士,即按“2+3”培养模式交纳培养费。
表3:研究生交纳培养费标准(万元/学年·生)
学科类型
研究生层次 人文科学类 理工类 经管与信息 艺术类 硕士 0.9 0.9 0.9 1 博士 1 1.1 1.2 第八条??学校统筹的研究生部分培养费、学科建设资金、现有的普通奖学金、现有的优秀奖学金、研究生导师交纳的费用、社会资金等作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支撑经费。
第九条 为了解决基础学科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学校设立研究生教育扶植基金,主要支付部分人文社科和部分理工类基础学科少数高水平研究生导师招生超过规定数量需交纳的调控费。
第十条 为了调动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研究生不断创新,学校着力构建完善的研究生奖助体系。研究生奖助体系包括学校奖学金、“三助”(助教、助研、助管)岗位、创新基金、困难补助基金、社会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等。
第十一条 学校奖学金根据研究生在思想政治、入学成绩、学习成绩、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分层次进行评定和奖励;单项奖是指对在各类竞赛、科研成果、

专利技术、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某一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研究生予以奖励。各奖项不能兼得。
表4:学校奖学金等级、比例和标准(万元/学年·生)
等级 占应评人数比例 硕士标准 博士标准 一等奖 15% 1.2 1.5 二等奖 硕士20%、博士25% 0.7 1 三等奖 20% 0.3 0.6 单项 20% 0.1 0.2 第十二条 学校奖学金评定应坚持“导师推荐、统一评定,公平公正、程序透明,严格标准、激励创新”的原则,应充分发挥导师在学校奖学金评定中的重要作用。
第十三条 学校研究生业务主管部门统筹学校奖学金评定工作。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应成立本单位学校奖学金评定领导小组,其成员由相关负责人、学位分委员会成员代表、研究生导师代表、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秘书等组成。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制定适合本学科专业的学校奖学金评定办法,并提交学校研究生业务主管部门备案,其内容应包括评定条件、评定程序等。
第十四条 学校奖学金名额的分配由学校统筹安排,按研究生比例切块划拨,根据学科特点、研究生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调整,并适度向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倾斜。
第十五条 学校奖学金实行动态管理,每学年评定一次,分两个学期发放。
第十六条 学校奖学金享受年限。研究生享受学校奖学金年限一般不超过其交纳培养费的年限。特别优秀的博士研究生可申请延长享受学校奖学金年限。
第十七条 设立研究生“三助”岗位。研究生“三助”岗位是指由研究生担任教学助理、科研助理和管理助理等工作,遵循“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定期考核”的原则设立岗位,每位研究生不能同时承担两个“三助”岗位的工作。
第十八条 研究生“三助”岗位数量和待遇。助教、助管岗位由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设立,费用由学校与用人单位按2:1分担。助教岗位每学年约100个,每月每生0.03万元;助管岗位每学年约100个,每月每生0.03万元。助研岗位由研究生导师设立,费用由研究生导师支付。
第十九条 设立研究生困难补助基金。为了给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提供临时困难资助,学校设立研究生困难补助基金。补助采取一次性发放的方式。
第二十条 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为了增强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其包括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交叉学科资助、自主创新资助、社会实践资助、科研实验资助、访学及国际学术会议资助、创新教育综合实验室建设等项目。
第二十一条 学校和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应积极争取社会资助,设立社会奖助学金。
第二十二条 学校成立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工作

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和规划学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工作。学校研究生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学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负责制定有关配套政策,确保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积极落实学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工作要求,成立本单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奖助体系的建立以及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相关工作。
第二十三条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范围为非在职的、全日制的硕士、博士学术学位研究生。各类国家专项招生计划研究生、在职学术学位研究生执行有关培养费交纳标准,不享受学校奖助学金。专业学位研究生仍按原制度执行,不在本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范围之内。
第二十四条? 学校现有的研究生业务费、研究生活动费、研究生学术月专项经费等不在本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范围之内,仍按原标准实施。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0级研究生施行,此前各年级不纳入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以往学校相关文件中如有与本办法不一致的内容,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学校研究生业务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PAGE


PAGE 7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