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原理上中国故事期末标准答案

经济学原理上中国故事期末标准答案

经济学原理上中国故事期末标准答案
经济学原理上中国故事期末标准答案

返回

?《经济学原理(上):中国故事》期末考试(20)60' 53''

题量: 100 满分:100.0 截止日期:2018-08-31 23:59

一、单选题

1

公共物品()。

?A、

可以由市场力量有效地提供

?

?B、

如果没有政府就会提供不足

?

?C、

如果没有政府就会使用过多

?

?D、

是一种自然垄断

我的答案:B

2

如果市场价格超过平均成本,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垄断厂商多卖1单位时()。?A、

对总利润没有影响,但会缩小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

?

?B、

总利润会减少

?

?C、

厂商总收益会增加,其数额为(P-AC)

?

?D、

总利润会增加,其数额为为(MR-MC)

?

我的答案:D

3

当垄断者从收取单一价格转为完全价格歧视时,它减少了()。

?A、

产量

?B、

企业的利润

?

?C、

消费者剩余

?

?D、

总剩余

?

我的答案:C

4

反托拉斯法的目的是()。?A、

促进寡头行业中企业之间的合作?

?B、

鼓励合并以利用规模经济

?

?C、

不鼓励企业把生产设备迁至海外?

?D、

阻止企业以减少竞争的方式行事

?

我的答案:D

5

下面哪一种条件不能描述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A、

生产与其竞争者不同的产品

?

?B、

接受市场条件给定的价格

?

?C、

可以在短期与长期中实现利润最大化

?

?D、

长期中有进入或推出自由

?

我的答案:B

6

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的交点在平均成本曲线()。?A、

向右下方倾斜部分

?

?B、

最低点

?

?C、

向右上方倾斜部分

?

?D、

最高点

?

我的答案:B

7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是指()。

?A、

企业家以消费者的支出为代价而获取利润的不易察觉而隐蔽的方法?

?B、

尽管市场参与者是利己的,但自由市场仍能达到合意结果的能力

?

?C、

即使消费者没有意识到管制,但政府管制仍然可以有利于消费者的能力?

生产者或消费者在不受管制的市场上给无关旁观者带来成本的方式?

我的答案:B

8

在哪一种情况下对一种物品征税会产生无谓损失?() ?A、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税收收入

?

?B、

税收收入大于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

?

?C、

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生产者剩余的减少

?

?D、

生产者剩余的减少大于消费者者剩余的减少

?

我的答案:C

9

下列问题()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B、

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翻两番

?

?C、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

?D、

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

我的答案:C

10

其他条件不变,价格上升,则()。

?A、

消费者剩余增加,生产者剩余增加

?

?B、

消费者剩余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

?

?C、

消费者剩余减少,生产者剩余增加

?

?D、

消费者剩余减少,生产者剩余减少

?

我的答案:C

11

经济模型是()。

?A、

复制经济运行的机械设备

?

?B、

对经济的详尽而真实的描述

?

?C、

经济某些方面的简单再现

?

?D、

预测经济未来的电脑程序

?

我的答案:C

12

某人的吸烟行为对其他人的影响属于()。

?A、

正消费外部性

?

?B、

正生产外部性

?

?C、

负消费外部性

?

?D、

负生产外部性

?

我的答案:C

13

当市场均衡时,买者是支付愿望__的人,而卖者是成本__的人。() ?A、

最高;最高

?

?B、

最高;最低

?

?C、

最低;最高

?

?D、

最低;最低

?

我的答案:B

14

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

?A、

时间长短

?

?B、

可否调整产量

?

?C、

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

?D、

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

我的答案:D

15

下列行为涉及市场失灵的类型属垄断的是()。

中国传统文化励志小故事三则

中国传统文化励志小故事三则 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遗忘与不屑。 今天在这分享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励志小故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1、崔铉胸怀大志,前程万里“人无志不立,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无论做什么事,都很难取得成功。 唐朝大诗人李白从小就抱定了匡扶家邦、济民救世的志向,此后,他一直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奋进。 十九岁时,李白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抱着这种自信与进取心,他应诏来到长安,名动一时。 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做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 性格孤傲的李白无法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三年后,弃官而去,从此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 但是,李白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伟业,成为非凡人物的理想。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咏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迈诗名。 比李白稍晚些的崔铉也是个胸怀大志的人。 崔铉是大臣崔元略的儿子。 有一次,他跟随父亲去拜访当时的宰相韩滉,韩滉见他聪明伶俐

的样子,非常喜欢。 崔铉的父亲说:“这个孩子近来作诗的能力有很大进步。 韩滉一听,有心考考他,就随手指着架上的一只鹰,让崔铉即兴赋一首诗。 崔铉接过纸笔,略一思索,就写了一首诗:“天边心性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 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 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崔铉在科举考试中被录取,随后开始仕途生涯。 唐代宗很欣赏他的才能与品德,说他是“真贵人。 崔铉先后担任过中书侍郎、河东节度使、御史大夫、淮南节度使等要职。 【故事启迪】纵观古今,确实是“人无志不立。 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励精图治,卧薪尝胆,二十年如一日,终于打败了吴国成为春秋末期的霸主。 秦朝末年,农民领袖陈涉一句“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穿越几千年的时空,至今仍是许多年轻人立志奋发的座右铭。 年纪轻轻的唐朝诗人杜甫在学习“四书五经时,就立志要“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直至临终,他仍惦记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杜甫的拳拳报国之心,永远那么执著。

《经济学原理:中国故事·全球视角》课堂测验

1.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是近代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 T 2.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做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B )。 A、选择会导致短缺 B、人们在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 C、人是自私的,所做出的选择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D、个人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3.经济学最好的定义是对(A )的研究。 A、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 B、如何按最盈利的方式管理企业 C、如何预测通货膨胀、失业和股票价格 D、政府如何可以制止不受制约的利己所带来的危害 4.经济物品是有用且稀缺的物品。T 5.《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是哈尔·R·范里安的著作。T 6.下列问题(C)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翻两番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7.以下话题都在微观经济学研究范围之内,除了(D)。 A、香烟税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影响 B、微软的市场势力在软件定价中的作用 C、反贫困计划在减少无家可归者中的效率 D、政府预算赤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8.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资源用于最有效的用途(简称资源配置问题)的一门学科。T 9.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C)。 A、关键资源 B、有效资源 C、稀缺资源 D、优质资源 10.经济学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的“人们”,包括的个体是(AB)。 A、消费者 B、生产者 C、企业 D、家庭

11.劳动力市场可以看作是工资和闲暇之间的trade-off。T 12.社会会面临平等与效率之间的权衡。T 13.下列政府活动的动机属于关注效率的是(B)。 A、对收入较高的人实行较高的个人所得税税率 B、把标准石油(拥有90%炼油厂)分拆为几个较小公司 C、为被解雇的工人提供失业津贴 D、以上都是 14.从经济学角度看,个人的储蓄是一个跨期的行为。T 15.经济学中片面的追求平等或者效率都是不可取的。T 16.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 成本。T 17.你在比赛中赢得100美元,可以选择花掉或者在利率为5%的银行账户中存一年。如果花 掉,机会成本是(C)。 A、100美元 B、5美元 C、105美元 D、0美元 18.边际变动(B)。 A、对公共政策并不重要 B、是对现有计划的微小增量改变 C、使结果无效率 D、并不影响激励 19.你去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C )。 A、门票的价格 B、门票的价格加上你在电影院购买汽水和爆米花的费用 C、去看电影所需要的所有现金支出加上你的时间的价值 D、只要你享受了电影并认为使用的时间和金钱是值得的,就是零 20.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最小预期收益。F 21.有经济学家提出,整个经济学的内容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其余的 内容都是对此的解释。T 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人的工作效率不仅取决于能力,还受到激励水平的影响 B、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和收益做出决策后,当激励引起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他们行为不 再改变 C、不同的激励会引起人们行为的差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案例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课程案例分析集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理论经济学系经济学教研室 案例一 材料1.提供气象信息商品的劳动创造价值吗? 2002年7月4日夜,2002年第5号热带风暴“威马逊”肆虐东海,近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2级(50米/秒)以上,东海海面巨浪汹涌。 “威马逊”到来的前6天,坐落在北纬29度、东经125度东海海面的平湖油气田收到了上海市中心气象台传来的“警报”:“未来5~6天,台风‘威马逊’将影响你平台,建议作好撤出的准备。”平台上的所有工作人员在直升飞机的协助下迅速撤离,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 “台风对平台的影响本身不大,但在上面作业的人员面对台风的心理压力极大,如果不及时撤离,有可能发生一些极端事件。”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副台长杨礼敏说。 平湖油气田是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的长期企业客户之一。气象台每隔3~6小时左右向该平台提供海上、空中和陆地的全方位信息,以图文传送,还提供气象专业网站。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现已拥有120家左右的长期客户和100多家“散户”,。“根据企业各自的需求,我们为其量身定制气象信息,并在物价局制定标准伪基础上协商信息使用的费用,所以,每家的费用都不同。”最高的达到每年20万元;而最低的也就几百块钱。”杨礼敏说:“但我们也要承担很大风险和压力:预报毕竟是有误差的,像这次的台风,企业撤离和重返平台的成本都是上千万元,所以,如果我们的信息不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据杨礼敏介绍,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向企业提供专业有偿气象服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4年,为英国的BP公司在南黄海的石油钻探作“气象护航”。现在,气象台的客户除了海上作业、码头、航运等一贯靠天吃饭的企业外,还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材料2.电子货币——中外银行卡的产生及作用 信用卡作为电子货币的主要形式,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它最早是由商家发行的。商家们为了推销商品的需要,刺激购买,有选择地向一些讲信誉的

经济学原理上我国故事期末答案解析

返回 ?《经济学原理(上):中国故事》期末考试(20)60' 53'' 题量:100 满分:100.0 截止日期:2018-08-31 23:59 一、单选题 1 公共物品()。 ?A、 可以由市场力量有效地提供 ? ?B、 如果没有政府就会提供不足 ? ?C、 如果没有政府就会使用过多 ? ?D、 是一种自然垄断 ? 我的答案:B 2

如果市场价格超过平均成本,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垄断厂商多卖1单位时()。?A、 对总利润没有影响,但会缩小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 ? ?B、 总利润会减少 ? ?C、 厂商总收益会增加,其数额为(P-AC) ? ?D、 总利润会增加,其数额为为(MR-MC) ? 我的答案:D 3 当垄断者从收取单一价格转为完全价格歧视时,它减少了()。 ?A、 产量 ? ?B、 企业的利润 ? ?C、 消费者剩余 ? ?D、

总剩余 ? 我的答案:C 4 反托拉斯法的目的是()。 ?A、 促进寡头行业中企业之间的合作 ? ?B、 鼓励合并以利用规模经济 ? ?C、 不鼓励企业把生产设备迁至海外 ? ?D、 阻止企业以减少竞争的方式行事 ? 我的答案:D 5 下面哪一种条件不能描述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A、 生产与其竞争者不同的产品 ? ?B、 接受市场条件给定的价格 ?

?C、 可以在短期与长期中实现利润最大化 ? ?D、 长期中有进入或推出自由 ? 我的答案:B 6 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的交点在平均成本曲线()。?A、 向右下方倾斜部分 ? ?B、 最低点 ? ?C、 向右上方倾斜部分 ? ?D、 最高点 ? 我的答案:B 7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是指()。 ?A、 企业家以消费者的支出为代价而获取利润的不易察觉而隐蔽的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现象和案例精修订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 理现象和案例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现象和案例经济学原理 一、决策中的经济学原理 原理一、机会选择 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而言,满足人类欲望需要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也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资源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必然导致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处于无限的选择之中。人们为了得到自己喜爱的事物,必然在众多食物中权衡取舍。选择是一个得到一样事物同时必须放弃另一样事物的过程,这样的选择就产生了机会成本。被放弃的事物的价值就是得到事物的机会成本。选择要决定用既定的资源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经济学家称为资源配置问题,而资源的有限性被经济学家称为稀缺性。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做出选择。 作为例子,我们考虑我们买水果时的机会选择,现在有三种水果提供给我们,一种是苹果,一种是西瓜,还有一种是香蕉并且它们的价格都是一样的,而且只能一次买一样水果。那么如果我买了苹果那也就意味着我就要放弃选择买西瓜和香蕉的机会。同样的如果我选择买西瓜就要放弃买苹果和香蕉的机会,如果买香蕉就要放弃买西瓜和苹果的机会。 还有一个经典例子就是面包和大炮的事例。在战争年代这个决策是关乎国家兴旺的抉择。当时俄罗斯较多比例的选择了大炮,因此它的军事工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从而有了较强的军事实力用来对抗美国。另一方面,由于它较少的选择了面包,它的轻工业和食品业发展十分落后,很难满足人民生活供给。这是一个机会选择的经典案例,在需要扞卫祖国安定的情况下就要较多的选择大炮,而在和平年代就要较大的选择面包,以取得更快的经济发展。 认识到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中的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作出什么决策。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机会成本 在我们做出选择的同时机会成本就已经产生了,机会成本的代销可以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

中国著名故事经济学案例分析

身边的经济学 --经典案例分析 (一)中国古典故事中的经济学 1.1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选择 我们知道在清朝入关之前,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故事。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浩浩荡荡攻入北京城,明朝的崇祯皇帝万般无奈之下在景山选择了自缢。但是李自成心里清楚,并不是占据了北京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此时的山海关还被明朝将领吴三桂所占据。于是李自成决定派人去游说吴三桂投降于他,并且答应给予许多优惠条件,以此来拉拢吴三桂,并声明要犒赏吴三桂及其驻守在出海关的部队。此时的吴三桂被李自成的诚意打动,已有降意。 就在吴三桂准备投诚李自成的前夕,吴三桂先后接到来自北京城的两个消息:其一是吴三桂的父亲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抓捕追赃,并且遭到非难;其二是吴三桂最爱的小妾陈园园也被刘宗敏所强占。得此消息之后,吴三桂勃然大怒,一气之下,拔剑斩杀一名来使,决定一要为父报仇,二要抢回爱妾陈园园,三要与李自成势不两立。 吴三桂态度的180度大转变,引起大顺朝的一片非议。这时候占据北京的 李自成就面临着如下选择:其一是继续招降吴三桂,但是招降吴三桂可能会影响到占有陈园园的刘宗敏,进一步影响到大顺军的团结;其二是征伐吴三桂,但毕竟其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又没有人愿意去征战。对李自成来说真的是左右为难,但最后还是决定要与吴三桂一战。 吴三桂得知大顺朝前来讨伐一事之后,大为震惊。他十分清楚,以自己的 这点兵力是无法抵挡大顺军的,甚至很有可能会命丧黄泉。吴三桂冥思苦想,到底是就这样投降于李自成呢?还是奋起力量与他们拼死一搏呢?万般无奈之下,昊三桂决定向满清多尔衮借兵抗衡李自成。 多尔衮闻讯窃喜,因为清军的志向在于问鼎中原,一直苦于没有出路, 得知吴三桂借兵的消息后,当然欣喜若狂。聪明的多尔衮提出了借兵的条 件,那就是吴三桂必须诚服于清军,当然清军也不会亏待吴三桂。此时的 吴三桂已经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了,再一想自己的爱妾还在敌军之 手,于是决定与多尔衮合作,共同抗击大顺军。就这样吴三桂选择了“冲 冠一怒为红颜”。 【故事中的经济学】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在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个故事里存在着许多选择,例如,崇祯皇帝在被逼无路的情况下选择了自缢而亡;李自成在对吴三桂的立场上是战是和也左右摇摆不定,难以做出选择;同样吴三桂也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是投降李白成还是为了心爱的女人与李自成为敌。在这么多的选择里,主人公们都做出各自不同的选择。 首先我们看崇祯皇帝,他因为觉得自己对不住列祖列宗给他传下来的基业,无地自容,而走上了不归路。其次是李自成,他认为自己创立的大顺军重于一切,不希望因吴三桂而影响了他与刘宗敏的关系。最后是吴三桂在靠自己力量夺回陈园园无望的时候,选择了借兵对抗李自成,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这些历史人物的身上我们发现,他们做出的选择都是有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1)

孔融让梨 孔融是汉代着名的文学家,他从小就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的兄弟很多,他在家排行第六。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一篮特别鲜美的梨子放在桌子上,一家人围着桌子坐下,准备吃梨。爸爸对孔融说:“孩子,你给大家分分梨吧!” 四岁的孔融站了起来,他来到桌边,踮起脚,先拿起了一个又大又圆的梨,放在鼻子前闻了闻,然后双手捧着送到了爸爸面前;又拿起一个黄澄澄的大梨,欢快地来到妈妈面前递给妈妈,接着,他把篮子里又大又好的梨一个个地挑出来送到哥哥们的手中。最后,孔融拣起了最小的一个梨,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 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的!” 曾参教子 曾参是孔子的学生,他很有学问,而且非常讲信用,总是说到做到,也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儿子曾申。 一天,曾参妻子要上街办事情,曾申很想和妈妈一起去,就缠着妈妈非要跟着去。曾申的妈妈这次出门要办许多事情,又想早点回来,就对曾申说:“乖儿子,听话,好好在家玩。妈妈上街回来,杀了那头猪给你吃。”孩子很

久没有吃到肉了,听妈妈说要杀猪给自己吃,破涕为笑说:“妈妈,你去吧!我在家里玩,等你回来杀猪。” 妈妈走后,孩子跑到后院书房,摇着曾参的胳膊说:“爸爸,有肉吃啦!”曾参放下书,奇怪地问:“哪来的肉?”小儿子乐哈哈地回答道:“妈妈说,她上街回来就把家里的猪杀了,我们不就有肉吃了么?”小儿子说着,仰着小脸,天真地问:“爸爸,这是真的吗?”“当然是真的!走,咱们磨刀去,你妈妈回来,正好杀猪。”小儿子高兴地跳起来。 曾参的妻子从集市回来,远远就听见猪的叫声,以为家里出了什么事情,赶紧跑进院子。只见丈夫满头大汗地捆着猪,儿子拿一把雪亮的刀子等在一边。她慌忙上前,拦住曾参说:“这头猪这么小,还没喂肥,怎么能杀呢?”曾参擦着额头上的汗水,不解地问:“你不是亲口对儿子说,要杀猪给他吃么?”妻子笑着说:“你怎么和孩子一样见识,说杀猪就杀猪。我当时被儿子缠得没办法,哄他的呀!何必当真?” “你怎么能哄骗孩子呢?”曾参收起了笑容,严肃地对妻子说:“孩子小,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他都有影响。你今天骗了他,他以后也会学着你的样子去哄骗别人。再说,你在孩子面前说了假话,他很难再相信你的,以后还怎么对他进行教育?” 妻子听曾参说的话很有道理,也只能答应杀猪了。 鲁班学艺 鲁家湾有个鲁木匠,鲁木匠有个儿子叫鲁班。鲁班从小爱学习,爸爸做了个大柜子,他就照着做了个小柜子,爸爸做了条大板凳,他就照着做了条小板凳。鲁班十岁时,就能做什么象什么了,爸爸欢喜,妈妈欢喜,邻居见了都夸奖。有个邻居劝他爸爸说:“鲁班这孩子心灵手巧,你就让他学点手艺,跟你做个帮手吧!” 他爸爸说:“我的手笨,跟着我能学出什么好手艺来!我叫他跟那手艺强的人学去!” 鲁班十二岁了,有一天,爸爸牵出一匹马,拿出一包银子,对鲁班说:“孩子,你爹苦了一辈子,积了这点钱。你就用它做路费,骑上快马,到终南山去找出名的木匠祖师学手艺吧!” 鲁班背好包袱,骑上快马,一连跑了九十九天,翻过了九十九座大山,渡过了九十九条大河。一天,来到了终南山。他爬上山顶,看见三间草屋,推门进去,看到满地是锔子、斧头;再一看,床上睡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呼噜响得象打雷。鲁班想:这人一定是木匠祖师了。

《经济学原理:中国故事·全球视角》期末考试

《经济学原理:中国故事·全球视角》期末考试 成绩:100.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下列不属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的是 ( )。 A、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上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这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但不能完全替代,因而每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服从递减规律 B、生产过程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 C、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持续上涨 D、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 我的答案: C 2自发投资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 A、右移10亿美元 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我的答案: C 3花生酱有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和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如果税收从每磅10美分增加到15美分,政府的税收收入会()。 A、增加50%以下,甚至有可能减少 B、正好增加50% C、增加50%以上 D、答案取决于供给和需求哪个更富有弹性 我的答案: A 4以下哪一种情况会增加供给量,减少需求量,并提高消费者支付的价格。() A、实施限制性价格下限 B、取消限制性价格下限 C、把税收加在生产者一方 D、取消对生产者征税 我的答案:D 5当垄断者从收取单一价格转为完全价格歧视时,它减少了()。 A、产量 B、企业的利润 C、消费者剩余 D、总剩余 我的答案:C 6所有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A、购买者(消费者)收入变化 B、商品价格下降 C、其他有关商品价格下降 D、消费者偏好变化 我的答案:B 7下列政府活动的动机属于关注平等的是()。 A、对有线电视价格管制 B、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C、向穷人提供购买食物的消费券 D、禁止酒后开车 我的答案:C 8假如某人不出租他的房子而是自己使用,这部分房租( )。 A、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出租房子不属于生产行为 B、算入国内生产总值,按出租可以得到的租金计算 C、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房子由房主本人居住 D、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没有经过市场活动 我的答案:B 9如果一种物品的生产引起了负外部性,那么,社会成本曲线就在供给曲线__,而且社会的最优数量__均衡数量。() A、上方;大于 B、上方;小于 C、下方;大于 D、下方;小于 我的答案:B 10货币供给(M1)大致等于( )。 A、公众持有的通货 B、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活期存款 C、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准备金 D、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存款 我的答案:B 11在完全竞争下,厂商的需求曲线或平均收益、边际收益曲线是()。 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C、与横轴平行的水平直线 D、先下降后上升的U字型曲线 我的答案:C 12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投资增加将使国民收入( )。 A、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等于投资的增加量;

《经济学原理》案例研究报告

《经济学原理》案例研究报告 一、案例研究报告的培养目标 《经济学原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案例研究报告拟要求学生针对课程所学知识,选择某一具体经济学现象或问题,撰写研究报告。在案例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资料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这样一方面增强学生对现实经济活动的了解,另一方面,通过把学过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案例分析过程中,深化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认识,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通过案例的编写和分析,我们要达到如下几个目标:①深化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认识; 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③培养学生撰写论文和报告的基本素质;④培养学生资料收集、数据处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案例研究报告的基本要求 案例写作要符合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①结合微观经济学某一章节,也可以结合多个章节,把一个经济学理论点如供给、 需求、弹性、产量、成本、价格、市场结构、资源、政府管制等(学生在选择理 论点时,不要局限于上述理论点,可以自己选择感兴趣的理论点),在结合现实 案例的基础上,进行案例的写作工作。 ②在撰写案例时,要按照规范进行写作,案例要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 参考文献等组成部分。 ③案例写作要阅读至少5篇文献,如表1所示。学生要把文献笔记附在案例报告后 面,案例中引用别人的观点、文字、数据、图表等,要标明出处,精确到引用文 献的页码。 ④案例写作要对经济现象进行详细描述,对你打算研究的经济现象的起因、过程和 结果进行充分、细致的叙述,要有逻辑性,最好有统计数据资料作为支持。 ⑤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要把经济学理论和案例结合在一起,避免出现“两层皮”, 即理论和案例内容脱节的问题。 三、案例研究报告格式示例 题目(如我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摘要: 要求说明这篇报告分析的经济现象、采用的经济学理论、方法特色、分析过程与主要结论与观点。 关键词: 要求论文观点表达、逻辑构建的最关键词汇,切忌一般化。把案例分析报告的关键词列示时,要有3-5个关键词。 1 问题的提出 确定本文要采用的经济学理论,分析的主要经济现象,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传统文化遗失的例子

传统文化遗失的例子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漫谈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by 南野藏马 前几日在书房,兴之所致,随手拎起了一本四书,翻到到第一面,念了两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便发现自己意兴阑珊,随手又把它扔到了书橱里,拿起本日本漫画,有滋有味地啃到最后。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感叹中国当代青少年(主要是指80年代和90年代)对于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反省自己前日所为,不禁感到惭愧,一向标榜热爱传统文化的我自己不也正慢慢放、弃这些中国骄傲么 时逢国庆,单位邀请我们新行员写一篇关于爱国主义的文章。我便想,是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一篇空洞的文章来感叹祖国多么秀美多么壮丽的河山,还是切实关注一下我们正在慢慢遗失的民族骄傲呢 台湾忠信工商学校的校长高震东在内地演讲时说,“什么是爱国哪里是爱国什么都是爱国,哪里都是爱国!”爱国是微小却又具体的。我们身在中国,有时却茫然不知自己国家有什么,是什么。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是我们过于注意别人的东西爱国其实很简单,最基本的是要了解和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创造发展起来的。她几经建构-解构-再建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慢慢沉淀而成。她是千百年来国人对文化的希望,是国人对文化思想的反思。当我们今日面临着随资讯发达的电子时代而如洪水般涌来的西方文化时,还有多少人可以坚持那涓涓的细水长流 我们的81年代后、90年代的孩子们心目中的传统文化是什么我想不会是女子十二乐坊穿着性感的高叉旗袍在舞台上闹哄哄的演奏那所谓的传统民乐吧还是认为鲁迅先生笔下那个满嘴“之乎者也”的孔乙己就是代表中国的古代文人 简练的讲,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诗、书、礼、易、春秋”。我用五经的名字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是因为它刚好总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五个方面。“诗”,是指从最早的诗歌《诗经》开始到历朝历代的诗词歌赋、古乐。

经济学原理经典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供给:卖者愿意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 2 需求:买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 3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5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6最高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高价格比如:租金控制。 7最低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低价格比如:最低工资。 8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9边际效用:即每一单位新增的商品或服务带来的效用量的增量。 10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11机会成本:是指当经济资源有多种用途时,把资源投入到某一特定用途以后,在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可能给选择者带来的最大收益。 12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能力 13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14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5完全竞争市场:交换和竞争没有任何阻力和干扰的理想化市场。 16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非分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17外部性:生产或消费一个物品影响到旁观者的福利(比如:污染) 1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二、简答题 1、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外部性:污染市场势力:垄断 2、画出并解释一个生产牛奶与点心的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瘟疫造成该经济一半奶牛死亡,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假设在正常情况下,将可能得到的所有资源用于生产点心,可以生产300千克,如果全用于生产牛奶,可以生产1 000升。L1表示正常情况下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疾病造成该经济一半的奶牛死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向内移,即L2线。因为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可用于生产点心和牛奶的经济资源减少了。 3.画一张循环流向图,确认模型中对应于下列每种活动的物品与劳务流向和货币流向的部分。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400字-中华传统文化故事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400字|中华传统文 化故事 历史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内容丰富,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是一个动人的小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华传统文化故事40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400字篇一:崔铉胸怀大志 “人无志不立”,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无论做什么事,都很难取得成功。唐朝大诗人李白从小就抱定了匡扶家邦:济民救世的志向,此后,他一直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奋进。

十九岁时,李白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抱着这种自信与进取心,他应诏来到长安,名动一时。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做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 性格孤傲的李白无法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三年后,弃官而去,从此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但是,李白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伟业,成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咏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迈诗名。 比李白稍晚些的崔铉也是个胸怀大志的人。 崔铉是大臣崔元略的儿子。有一次,他跟随父亲去拜访当时的宰相韩滉,韩滉见他聪明伶俐的样子,非常喜欢。

崔铉的父亲说:“这个孩子近来作诗的能力有很大进步。” 韩滉一听,有心考考他,就随手指着架上的一只鹰,让崔铉即兴赋一首诗。崔铉接过纸笔,略一思索,就写了一首诗:“天边心性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 韩滉读后,连连称奇,称赞道:“好诗!好诗!这孩子将 来前程万里,不可限量啊!” 崔铉长大后果然很有作为。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崔铉在科举考试中被录取,随后开始仕途生涯。唐代 宗很欣赏他的才能与品德,说他是“真贵人”。崔铉先后担任过中书侍郎:河东节度使:御史大夫:淮南节度使等要职。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 现象和案例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现象和案例经济学原理 一、决策中的经济学原理 原理一、机会选择 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而言,满足人类欲望需要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也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资源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必然导致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处于无限的选择之中。人们为了得到自己喜爱的事物,必然在众多食物中权衡取舍。选择是一个得到一样事物同时必须放弃另一样事物的过程,这样的选择就产生了机会成本。被放弃的事物的价值就是得到事物的机会成本。选择要决定用既定的资源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经济学家称为资源配置问题,而资源的有限性被经济学家称为稀缺性。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做出选择。 作为例子,我们考虑我们买水果时的机会选择,现在有三种水果提供给我们,一种是苹果,一种是西瓜,还有一种是香蕉并且它们的价格都是一样的,而且只能一次买一样水果。那么如果我买了苹果那也就意味着我就要放弃选择买西瓜和香蕉的机会。同样的如果我选择买西瓜就要放弃买苹果和香蕉的机会,如果买香蕉就要放弃买西瓜和苹果的机会。 还有一个经典例子就是面包和大炮的事例。在战争年代这个决策是关乎国家兴旺的抉择。当时俄罗斯较多比例的选择了大炮,因此它的军事工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从而有了较强的军事实力用来对抗美国。另一方面,由于它较少的选择了面包,它的轻工业和食品业发展十分落后,很难满足人民生活供给。这是一个机会选择的经典案例,在需要捍卫祖国安定的情况下就要较多的选择大炮,而在和平年代就要较大的选择面包,以取得更快的经济发展。 认识到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中的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作出什么决策。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机会成本 在我们做出选择的同时机会成本就已经产生了,机会成本的代销可以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

2019超星尔雅《经济学原理:中国故事·全球视角》课后作业答案

一、判断题(共1题,5分) 1、经济物品是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正确答案:正确 完整题库答案看我百度文库名字查找我,我发给你,所有科目均有。 二、单选题(共3题,15分) 1、经济学最好的定义是对()的研究。 A、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 B、如何按最盈利的方式经营企业 C、如何预测通货膨胀、失业和股票价格 D、政府如何可以制止不受制约的利己所带来的的危害 正确答案: A 2、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正确答案: B 3、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作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 A、选择会导致短缺 B、人们在进行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 C、人是自私的,所作出的选择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D、个人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正确答案: B 一、判断题(共1题,5分) 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是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正确答案:正确

二、单选题(共3题,15分) 1、下列问题()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翻两番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正确答案: C 2、以下所有话题都在微观经济学研究范围之内,除了()。 A、香烟税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影响 B、微软的市场势力在软件定价中的作用 C、反贫困计划在减少无家可归者中的效率 D、政府预算赤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正确答案: D 3、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正确答案: D 一、单选题(共50题,50分) 1、垂直的需求曲线是()弹性。 A、完全有 B、富有 C、完全无 正确答案: C 解析: 2、关于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 B、他认为,市场是完善的,政府的积极的宏观干预政策是引起经济不稳定的罪魁祸首

关于中国传统小故事

关于中国传统小故事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小故事1: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拉,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

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这一巧妙对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中国传统小故事2: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现象

经济学原理 一、决策中的经济学原理 原理一、机会选择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而言,满足人类欲望需要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也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资源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必然导致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处于无限的选择之中。人们为了得到自己喜爱的事物,必然在众多食物中权衡取舍。选择是一个得到一样事物同时必须放弃另一样事物的过程,这样的选择就产生了机会成本。被放弃的事物的价值就是得到事物的机会成本。选择要决定用既定的资源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经济学家称为资源配置问题,而资源的有限性被经济学家称为稀缺性。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做出选择。作为例子,我们考虑我们买水果时的机会选择,现在有三种水果提供给我们,一种是苹果,一种是西瓜,还有一种是香蕉并且它们的价格都是一样的,而且只能一次买一样水果。那么如果我买了苹果那也就意味着我就要放弃选择买西瓜和香蕉的机会。同样的如果我选择买西瓜就要放弃买苹果和香蕉的机会,如果买香蕉就要放弃买西瓜和苹果的机会。还有一个经典例子就是面包和大炮的事例。在战争年代这个决策是关乎国家兴旺的抉择。当时俄罗斯较多比例的选择了大炮,因此它的军事工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从而有了较强的军事实力用来对抗美国。另一方面,由于它较少的选择了面包,它的轻工业和食品业发展十分落后,很难满足人民生活供给。这是一个机会选择的经典案例,在需要捍卫祖国安定的情况下就要较多的选择大炮,而在和平年代就要较大的选择面包,以取得更快的经济发展。认识到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中的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作出什么决策。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机会成本在我们做出选择的同时机会成本就已经产生了,机会成本的代销可以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就像我们上大学的选择上就包含了很大的机会成本。如果我们不上大学就会得到一份工资乘以十二乘以三就是我们三年所放弃的其中一项机会成本,另外我们上大学还要缴纳一定数额的学费这个学费再乘以三就是我们所付出的实实在在的成本。并且我们不可能不吃东西,我们会从父母那里得到一项生活开支,这也是一项比较大的机会成本。最后就是我们所投入的时间成本,这也是我们上大学投入的最大的机会成本。当我们把时间用来听课读书时,我们就不能用它来工作或干别的事了。从这些方面就可以衡量出我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而且可以看到的是这个机会成本是相当之大的。 原理三、运用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比较做出抉择生活中的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来作出最优决策。例如飞机票的价格原本是200元但是由于各种因素本次航班的票没有全部售完,现在机长提出将票以100元的价格售出。这样有可行性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如果将票以100元的价格售出它的边际成本就可能是乘客在飞机上喝的饮料或吃的饭,这些肯定小于100的。但是如果你不将票售出,你就要白白损失好些票的价格。所以权衡之下得出边际效益要大于边际成本,理性的销售人员都会将票低价处理掉,而不是白白损失它们的价值。原理四、消费者偏好和对未来预计影响消费选择 经济学现象 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作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例如当苹果价格提高时,对于消费者来说就会多吃梨少吃苹果,因为吃苹果的成本高了。对于果园园主就会增加种植和采收人员,以提高产量,因为苹果的价格提高可以增加收益。 一、以前我常常打车,就是1.2元/公里的时候。但是涨价后就很少打了。上次南京出差,每次司机多收我一块钱的“燃油涨价费”,我恍然大悟,这才是聪明的办法。为啥南京市政府能想到这么好的办法,而北京市政府的官员想不到呢? 双败的结局,是我这样的稍微懂一点经济学的普通人都能想到的,而且,还有很多能人在报刊网络上有指出,为啥我们的政府官员想不到呢? 二、为什么尺码不同的服装有一样的售价?尺码不同,原材料成本自然不同,为什么没有在价格上体现出来? 解释: a.原材料成本相对设计、加工、流通等其他费用比起来,只占较小的部分,不同尺码造成的成本差异不大。 b.没有正规的包装袋,价格不同,不易于销售、存储时的管理。c.涉嫌对大身材顾客的歧视。 三、背双肩包时,我们都知道同时背两边要舒服,为什么很多时候还是只背一边。解释:两边轮流换着背,流换着休息。

经济学原理(上)中国故事期末答案2019

经济学原理(上):中国故事 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 分) 1以下哪一种关于矫正税的说法不正确()(1.0分)0.0 分 A、 经济学家更偏爱矫正税,而不是命令与控制型管制 B、 矫正税增加了政府收入 C、 矫正税引起了无谓损失 D、 矫正税减少了市场销售量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2下列哪个是公共资源。()(1.0分)0.0 分 A、 海洋里的鱼 B、 拥挤的集体草场 C、 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D、 以上几项都是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3点心的需求曲线是右下方倾斜的。当点心的价格是2美元时,需求量是100.如果价格上升到3美元,消费者剩余会发生什么变动()(1.0分)1.0 分 A、 减少小于100美元 B、 减少大于100美元 C、 增加小于100美元 D、 增加大于100美元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4当商品价格下跌时,消费者的需求意愿提高,这被看作是()。(1.0分)1.0 分 A、 消费定律 B、 价格理论 C、 需求理论 D、

需求定律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5所有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1.0分)1.0 分 A、 购买者(消费者)收入变化 B、 商品价格下降 C、 其他有关商品价格下降 D、 消费者偏好变化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6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证分析的是()。(1.0分)1.0 分 A、 住房市场对房产税的政策有无需求 B、 要不要出台新劳动法 C、 房产税的出台对住房市场的影响 D、 穷人不应该纳税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7当单一的卖者谁也无法决定或影响价格时,这种市场结构被称为()。(1.0分)1.0 分A、 完全垄断 B、 完全竞争 C、 垄断竞争 D、 寡头垄断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8下面哪一种条件不能描述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0分)1.0 分 A、 生产与其竞争者不同的产品 B、 接受市场条件给定的价格 C、 可以在短期与长期中实现利润最大化 D、

9个励志的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中国传统小故事1: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拉,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

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这一巧妙对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中国传统小故事2: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