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专题08(1)·离子共存

2012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专题08(1)·离子共存

2012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专题08(1)·离子共存
2012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专题08(1)·离子共存

专题8-1 离子共存

【专题目标】

掌握不同条件下在水溶液中不同的离子能(或不能)大量(或少量)共存的规律

【经典题型】

题型1:离子间因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互换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例1、(1988年全国高考题)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C)

(A)K+ HCO3— CO32— Br—

(B)CO32— HCO3— OH— K+

(C)Fe3+ Cu2+ NO3- SO42-

(D)H+ Cl- Na+ SO32-

解析:分析所给选项B中:HCO3—+ OH—= CO32—+H2O;而D中:2H+ + SO32-= H2SO3

题型2: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例2、(1997年高考题)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AC)

(A)I- AlO2- Cl- S2-

(B)Na+ K+ NH4+ Ba2+

(C)Br- S2- Cl- HCO3-

(D)SO32- NO3- SO42- HCO3-

解析:分析所给选项B中:NH4+ C中: HCO3- 在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存在。

例3、(1997年高考试测题)室温时某溶液的pH为1,该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D)

(A)Zn2+ Cl- Ba2+ NO3-

(B)Na+ NO3- K+ CO32-

(C)K+ SO42- Na+ AlO2-

(D)Cu2+ NO3- Al3+ SO42-

解析:分析所给选项B中CO32-和C中AlO2-均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

题型3:离子间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例4(2001年上海市高考题)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

(A)H3O+、 NO3-、 Fe2+、 Na+

(B)Ag+、 NO3-、Cl-、 K+

(C)K+、Ba2+、OH-、 SO42-

(D)Cu2+、NH4+、Br-、OH-

解析:所给四个选项中各组离子均不能大量共存,只有A中的 H3O+、NO3-、Fe2+三种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符合题意。

点拨:抓住不能共存的条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强强反应规律及中学常见强氧化剂、强还原剂的识记,是解决氧化还原应用问题(特别是隐含氧化还原反应问题)的关键,例如检验SO42-时不能用硝酸酸化,就是因为HNO3会使SO32-氧化为SO42-,而干扰检验。

题型4: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离子间能够大量共存。

例5、(1990年全国高考题)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碱性溶液里能大量共存,并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BD)(A)K+ MnO4- Cl- SO42-

(B)Na+ AlO2- NO3- CO32-

(C)Na+ H+ NO3- SO42-

(D)Na+ SO42- S2- Cl-

解析:分析所给四个选项A中MnO4- 有颜色不合题意,C中H+ 也不合题材意。

题型5:在强酸或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

例6、(2003年江苏高考题)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 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B)

(A) Al3+ Na+ NO3- Cl-

(B) K+ Na+ Cl- NO3-

(C) K+ Na+ Cl- AlO2-

(D) K+ NH4+ SO42- NO3-

解析:由题意水的电离被抑制,说明水溶液可能呈强酸性或强碱性。A项中Al3+D项中NH4+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存在;C项中AlO2-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存在。

例7、某无色透明溶液,跟金属铝反应放出H

2

,试判断下列离子:Mg2+、Cu2+、 Ba2+、H+、Ag+、 SO42-、SO32-、HCO3- 、OH-、NO3-,何者能存在于此溶液中?

(1)当生成Al3+时,可能存在__________;

(2)当生成AlO2-时,可能存在__________。

解析:(1)说明溶液呈酸性:一则有H+,二必有SO42-,三可能有Mg2+(注意无NO3-);(2)说明溶液呈碱性:一则有OH-,二必有Ba2+,三可能有NO3-。

解题回顾:一是审题中注意溶液是无色的,二是注意H+、NO3-与Al作用不产生H2。

题型6:在特殊条件下能够大量共存。

例8、(1996年上海市高考题)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且加入盐酸过程中会产生气体和沉淀的是(C)

(A)Na+ NO3- AlO2- SO42-

(B)Na+ NO3- SiO32- K+

(C)K+ Cl- AlO2- CO32-

(D)Na+ Cl- HCO3- Ca2+

解析:分析所给四个选项:D中HCO3-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A和B中加入盐酸后无气体产生也不合题意。

【规律总结】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物某些离子浓度的减小,也就是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

一、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情况

1、离子互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生成沉淀(难溶或微溶性物质)如:CaCO

3、Mg(OH)

2

、BaSO

4

、AgSO

4

(2)生成气体(挥发性物质)如:CO

2、NH

3

、H

2

S等

(3)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如:CH

3COOH、NH

3

·H

2

O、H

2

O等

2、双水解反应:弱酸所对应的阴离子与弱碱所对应的阳离子互相促进双水解进行到底

如:Al3+ 与CO

32—、S2—、HCO

3

—、AlO

2

—; NH

4

+与SiO

3

2—、AlO

2

—;Fe3+(Fe2+)与CO

3

2—、HCO

3

—、AlO

2

—等

3、络合反应:如Fe3+与SCN—

4、氧化还原反应:如

氧化性离子:Fe3+、MnO

4—、NO

3

—(酸性条件下)、ClO—

还原性离子:S2—、I—; Fe2+

(其中只有Fe3+与Fe3+可以共存)

二、某些离子只能存在于一定PH范围内

1、只能存在于酸性溶液中:水解呈酸性的离子,

即弱碱所对应的阳离子:如Fe3+、Al3+、Fe2+、NH

4

+等2、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水解呈碱性的离子,

即弱酸根:如CH

3COO—、CO

3

2—、S2—、HS—、HCO

3

—、PO

4

3—、HPO

4

2—、F—、H

2

PO

4

—、ClO—、AlO

2

—、

SiO

32—、CN—、C

17

H

35

COO—、O等

3、强酸、强碱性溶液都不能大量存在:即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

如:HS—、HCO

3—、HSO

3

—、HPO

4

2—、H

2

PO

4

三、注意题目中的前提设置

1、对溶液性质的要求:

(1)颜色:无色透明溶液中一定无Cu2+、Fe2+、Fe3+、MnO

4

(2)溶液的酸碱性:如25℃时由水电离出的C(H+)或C(OH—)=1.0×10—12 mol/L;与Al作用产生氢气;室温时某指示剂的颜色(如酚酞变红);室温下PH=1或13的溶液等。

2、特殊要求:如在××离子存在下不能共存的;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因生成沉淀和气体而不能大量共存的等。

3、能共存或不能共存(不强调大量共存)

【随堂作业】

1、(2007年全国高考题)在某无色透明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A)

(A)NH4+ NO3- Al3+ Cl-

(B)Na+ AlO2- K+ NO3-

(C)MnO4- K+ SO42- Na+

(D)K+ SO42- HCO3- Na+

2、(2002年上海市高考题)在pH=12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B )

(A)NH4+ Mg2+ SO42- Cl-

(B)Ba2+ K+ OH- NO3-

(C)Al3+ Cu2+ SO42- Cl-

(D)Na+ Ca2+ Cl- AlO2-

3、(2003年南京市质量检测题)在某溶液中加入铝片有氢气产生,则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C )

(A)Cl- NO3- Ba2+ Ca2+

COO- Al3+ Mg2+

(B)SO42- CH

3

(C)Na+ K+ SO42- Cl-

(D)NH4+ Ba2+ Cl- HCO3-

4、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BC )

(A)Ca2+ Br- Fe3+ CO32-

(B)Fe2+ Cl- NO3- H+

(C)Fe3+Ca2+H+NO3-

(D)NO3- OH- Cl- Ba2+

5、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此溶液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A)Na+ K+ SO42- HCO3-

(B)AlO2—OH—Na+K+

(C)K+NH4+NO3—Cl-

(D)NH4+ Fe2+ HSO4— OH—

6、在一种能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中,下列离子因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

①Ag+Na+Al3+ Cl—

②Na+ Fe2+Cl—NO3—

③K+ Mg2+S2—SO42—

④K+H+SO42—SO32—

⑤Na+NO3—SO42—I—

(A)②⑤(B)①②④(C)②③⑤(D)全部

7、下列各组离子以适当比例混合,可以形成碱性透明溶液的为(AD)

(A)Na+Al3+OH—SO42—

(B)Na+Al3+SO42—Cl—

(C)Mg2+Na+AlO2—OH—

(D)Ag+NH4+OH—NO3—

8、在由水电离出C(H+)=1×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CD)

(A)Cl-—AlO2—Na+ K+

(B)Fe3+ NO3— MnO4— K+

(C)Fe2+ NO3— Ba2+ Cl—

(D)HCO3— Na+ Cl— K+

9、下列各组溶液中的离子能大量共存,且向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盐酸时放出气体的一组是(C)

(A) OH—Ba2+NO3—K+ (B) Na+ SO42— Cu2+ Cl—

(C) HCO3— Cl— Na+ Ba2+ (D) Fe2+ Fe3+ Br— NO3—

10、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 (A) NH 4+ Mg 2+ SO 42- Cl - (B)Ba 2+ K + OH - NO 3- (C)Al 3+ Cu 2+ SO 42- Cl - (D)Na +

Ca 2+

Cl - CO 32-

11、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并且加入过量NaOH 溶液或少量稀硫酸时,都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C )

(A )Ba 2+

Mg 2+

NO 3- CO 32- (B )Na + Al 3+ Cl - Ag +; (C )K +

Ba 2+

Cl - HCO 3-;

(D )NH 4+

Ba 2+

Fe 2+

Cl -;

12、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过量氨水后也不产生沉淀的( C ) (A )K + Ba 2+ NO 3- SO 42- (B )H + NH 4+ Al 3+ SO 42- (C )Na + AlO 2- Cl - OH -

(D )H +

Cl - CH 3COO -

NO 3-

13、某无色透明的溶液,在PH=0和PH=14的条件下都能大量共存的是( C ) (A )Fe

2+ K + SO 42- NO 3-

(B )Na + Ba 2+

MnO 4- SO 42-

; (C )Na + K + SO 42- NO 3- (D )Mg 2+ NH 4+ SO 42- Cl -

14、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 ) (A) Ca 2+ HCO 3- Cl - K +

(B) Al 3+ AlO 2— HCO 3— Na + (C) Fe 2+

NH 4+

SO 42- S 2-

(D) Fe 3+ SCN — Na + CO 32-

15、有一无色透明溶液,欲确定是否含有下列离子:K +、Mg 2+、Al 3+、Fe 2+、Ba 2+、NO 3-、SO 42-、Cl -、I -、HCO 3-,

由此判断:

(1)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NO3-、SO42- Mg2+、Al3+;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Fe2+、HCO3-、I-、Ba2+;(2)为进一步确定其它离子,应该补充的实验及对应欲检验离子的名称(如为溶液反应,说明使用试剂的名称。不必写详细步骤)K+的检验可以用焰色反应;Cl-的检验:往溶液中加足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后,相滤液中加硝酸银溶液,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离子共存习题以及答案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离子共存 1.某无色透明 ....的溶液,在pH=0和pH=14的条件下都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2+、K+、SO42-、NO3-B.Mg2+、NH4+、SO42-、Cl- C.Na+、K+、SO42-、NO3-D.Ba2+、Na+、MnO4-、SO42- 2.下列澄清 ..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透明 A.[Ag(NH3)2]+、K+、OH-、NO3-B.Fe3+、NH4+、Cl-、I- C.H+、Al3+、SO42-、F-D.NH4+、Na+、Cu2+、Cl- 3.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H3O+、NO3-、Fe2+、Na+B.Ag+、NO3-、Cl-、K+ C.K+、Ba2+、OH-、SO42-D.Cu2+、NH4+、Br-、OH- 4.某溶液中加入铝粉有氢气产生,该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NO3-、Cl-、SO42-B.Na+、K+、Ba2+、HCO3- C.Fe3+、H+、SO42-、Cl-D.Na+、K+、Cl-、SO42- 5.常温下,由水电离生成的c(H+)=10-12 mol·L-1的某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a+、Fe3+、NO3-、SO42-B.K+、AlO2-、CO32-、Cl- C.Na+、K+、Cl-、HSO3-D.Na+、CH3COO-、C6H5O-、OH- 6.在室温下,某无色透明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和OH-浓度的乘积为1×10-24,则此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为 A.HCO3-、Al3+、Na+、SO42-B.I-、NO3-、K+、NH4+ C.Cu2+、Cl-、SO42-、K+D.SiO32-、SO32-、Na+、Cl- 7.室温下,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中都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Cu2+、Cl-、NO3- B.K+、Na+、SO32-、S2- C.K+、Na+、AlO2-、SO42-D.Ba2+、Fe2+、NO3-、Br- 8.下列各组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大量共存,而在强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其存的是A.Ca2+、Fe3+、NO3-、Cl-B.K+、Mg2+、HCO3-、SO42- C.Na+、K+、S2-、SO32-D.Ba2+、Na+、I一、NO3- 9.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NH4+、Na+、Cl—、SCN— B.在强碱溶液中:Na+、K+、AlO2—、CO32— C.在c(H+)=10—13 mol/L的溶液中:NH4+、Al3+、SO42—、NO3— D.在pH=1的溶液中:K+、Fe2+、Cl—、NO3—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考纲展示】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定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6、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8、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1)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3)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计算。(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知识回扣】 知识网络要点扫描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理解的易错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电解质只能在水溶液里导电,如共价型电解质HCl、H2SO4等,因为液态HCl、H2SO4不导电;离子型电解质,如NaHCO 3、CaCO 3、BaCO3等,因为这些物质不存在熔融态。 3、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要看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否是由该物质自身电离出来的。如SO 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离子分别是H+、HSO3,不是由SO 2、NH3本身电离出来,所以SO 2、NH3均为非电解质。 4、电解质的导电性与电解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无关。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化学反应不涉及原子核,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核聚变、核裂变都不属于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二、胶体及其性质的知识点 1、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在1~100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离子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共存教案

第八讲 离子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共存 一、 复习预习 1. 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2. 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硝都能溶,硫酸除钡氯除银,碳酸只溶钾钠铵,溶碱钾钠钡和铵。 微溶: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 CaSO 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 2SO 4:鉴别SO 42-和Cl -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 常见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硫酸银):不溶于稀硝酸 碳酸盐: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 碱: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 写出a.H 2SO 4 b .NaOH c .BaCl 2 d .NaHCO 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a .H 2SO 4===2H + +SO 2- 4; 溶于硝酸、盐酸

b.NaOH===Na++OH-; c.BaCl2===Ba2++2Cl-; d.NaHCO3===Na++HCO-3。 ①a和b两溶液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2NaOH===Na2SO4+2H2O; ②a和c两溶液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BaCl2===2HCl+BaSO4↓; ③a和d两溶液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2NaHCO3===Na2SO4+2CO2↑+2H2O; ④b和d两溶液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NaHCO3===Na2CO3+H2O。 二、知识讲解 考点1:离子反应的概念 1.实验探究 分析:当CuSO4溶液与NaCl溶液混合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只是CuSO4电离出来的Cu2+、SO42-与Na+、Cl-等混合没有发生变化。当Ⅱ中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时,CuSO4电离出来的SO42-与BaCl2电离出来的Ba2+反应生成难溶的BaSO4白色沉淀。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17: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17: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1.把握化学键的类型,明白得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概念 2.把握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判定方法 3.了解键参数,共价键的要紧类型δ键和π键 4.把握原子、离子、分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5.等电子原理 一、化学键的概念及类型 1、概念:,叫做化学键,依照成键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可将化学键分为和。旧的化学键的断裂和新的化学键的生成是化学反应的本质,也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全然。 摸索:1.离子键、共价键分不存在于哪些种类的物质中? 2.写出以下微粒的电子式:Al Mg2+O2-OH- NH4+CaCl2CO2 二、共价键的类型 非极性共价键: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任何一个原 子,各原子都,简称 极性共价键: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电负性较 的一方,简称 δ键:δ键的特点: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电子云的图形不变,这种特点称为。常见的δ键有〝s-sδ 键〞、、。 π键:π键呈对称,常见的有〝π键〞 摸索:如何判定δ键和π键?δ键和π键的稳固性如何? 三、键参数 键参数包括、、;其中、是衡量共价稳固性的参数,通常键长越,键能越大,讲明共价键越稳固;共价键具有性,是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分子的立体结构还与有一定的关系。 四、等电子原理

、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点,它们的许多性质是相近的, 【例1】关于化学键的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共价键只能存在于化合物中 解析:离子键只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共价键可存在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某些单质中答案: A 【例2】以下化合物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极性键的是 A.H2O B.NH4Cl C.NaOH D.Na2O2 解析:水分子中只有H-O键,是极性键,无离子键,排除A项;NH4Cl中NH4+和Cl-间是离子键,NH4+内N和H原子以极性键结合,B项正确;NaOH中Na+和OH-以离子键结合,OH-内H和O之间以极性键结合,C项正确;Na2O2中Na+和O22-以离子键结合,O22-内有非极性键,排除D项。 答案:B C。 【例3】以下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A.光气(COCl2) B.六氟化硫C.二氟化氙D.三氟化硼 解析:分子中的原子是否满足8电子结构,决定于中心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形成共价键的数目答案:A 【例4】对δ键的认识不正确的选项是〔〕 A.δ键不属于共价键,是另一种化学键 B.S-Sδ键与S-Pδ键的对称性相同 C.分子中含有共价键,那么至少含有一个δ键 D.含有π键的化合物与只含δ键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同 解析:共价键包括δ键和π键,δ键不管是S-Sδ键、S-Pδ键依旧P-Pδ键差不多上轴对称的,π键不够稳固,必须与δ键共存 答案:A 【例5】以下分子中,键能最小的是 A.F2B.Br2C.Cl2D.N2 解析:N2中含有一个三键,键能较大;F2、Br2、Cl2中只有一个单键,键能小,F2分子中电子〝密度〞大,F原子间斥力大,键能最小 答案:A 【例6】能够用键能讲明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固 B.常温常压下,溴呈液体,碘为固体 C.稀有气体一样专门难发生化学反应 D.硝酸易挥发,硫酸难挥发 解析:键能的大小阻碍键的稳固性,阻碍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稳固性) 【例7】与NO3-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A.SO3B.BF3C.CH4D.NO2 解析:等电子体要求原子总数相同、价原子总数相同,C、D原子总数不同,A价原子总数不同,选B 答案:B

2018年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化学与生活解析版

化学与生活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8分) 1.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等社会实际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涉及化学变化 B. 明矾净水的原理和消毒液消毒的原理不相同 C. 氟利昂作制冷剂会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 D. 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答案】B 【解析】解: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碳酸氢钙,所以滴水石穿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明矾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而吸附水中的杂质,所以能净水,“84”消毒液中含有次氯酸盐,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所以明矾净水的原理和“84”消毒液消毒的原理不同,故B正确; C.氟利昂作制冷剂会导致臭氧空洞,雾霾天气的形成与粉尘污染、汽车尾气有关,故C错误; D.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是放电条件下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汽油不完全燃烧生成CO,故D错误;故选B. A.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B.明矾净水是利用胶体的吸附性,“84”消毒液消毒是利用物质的强氧化性; C.雾霾天气的形成与粉尘污染、汽车尾气有关; D.汽油不完全燃烧生成CO. 本题考查了化学变化、净水原理、合成材料、干燥剂,侧重于考查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2.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社会、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都能提高空气质量 B. 雾霾可能是许多细小液体小液滴和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一种胶体 C. 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咸的食品 D. 在食品袋中放入,可防止食物受潮 【答案】D 【解析】解:“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能够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A正确; B.细小液体小液滴和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如粒子直径介于之间,则属于胶体,故B正确; C.铝制餐具中含有杂质,比如碳,当这样有杂质的表面与氯化钠溶液接触时,就会形成原电池,铝失电子产生铝离子,人体摄入过量的铝有害,故C正确; D.不具有吸水性,不能用于食品防潮,应用无水氯化钙,故D错误;故选D. A.“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能够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B.如粒子直径介于之间,则属于胶体; C.铝制餐具中含有杂质,比如碳,与氯化钠溶液接触时,就会形成原电池; D.不具有吸水性. 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应用,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境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 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将燃油车改为燃气车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 B. 含氟牙膏能有效预防龋齿,且其中所加氟化物的量宜多不宜少 C. 糖类、油脂及蛋白质都含有C、H、O元素 D. 酸雨浸蚀的土壤中加入熟石灰,可对该土壤进行修复 【答案】B 【解析】解:将燃油车改为燃气车能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A正确; B.牙膏的含氟量不能太高,摄入的氟过多,就有产生氟斑牙的危险,故B错误; C.糖类、油脂及蛋白质都含有C、H、O元素,故C正确; D.氢氧化钙显碱性能够与硫酸等反应,可以用来治理土壤酸化,故D正确; 故选:B. A.将燃油车改为燃气车能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B.人体摄入的氟过多,就有产生氟斑牙的危险; C.依据糖类、油脂及蛋白质组成元素解答; D.氢氧化钙显碱性能够与硫酸等反应. 本题考查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把握常见环境污染及治理措施、熟悉物质性质及应用为解答的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题目难度中等. 4.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B. 采取“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等方法,可提高空气质量 C. 将已成熟的水果放入未成熟的水果中并密封,可加速水果成熟 D.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 【答案】D 【解析】解:为有毒气体,为大气污染物,故A正确; B.“静电除尘”除去可吸入颗粒物,“燃煤固硫”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汽车尾气的催化净化”除去NO、CO等污染物,都有利于提高空气的质量,故B正确; C.已成熟的水果可释放出乙烯,可可加速水果成熟,故C正确;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故D错误.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离子共存教学案

离子共存 【专题目标】 掌握不同条件下在水溶液中不同的离子能(或不能)大量(或少量)共存的规律 【经典题型】 题型1:离子间因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互换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例1、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C) (A)K+ HCO3— CO32— Br— (B)CO32— HCO3— OH— K+ (C)Fe3+ Cu2+ NO3- SO42- (D)H+ Cl- Na+ SO32- 解析:分析所给选项B中:HCO3—+ OH—= CO32—+H2O;而D中:2H+ + SO32-= H2SO3 题型2: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例2、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AC) (A)I- AlO2- Cl- S2- (B)Na+ K+ NH4+ Ba2+ (C)Br- S2- Cl- HCO3- (D)SO32- NO3- SO42- HCO3- 解析:分析所给选项B中:NH4+ C中: HCO3- 在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存在。 例3、室温时某溶液的pH为1,该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D) (A)Zn2+ Cl- Ba2+ NO3- (B)Na+ NO3- K+ CO32- (C)K+ SO42- Na+ AlO2- (D)Cu2+ NO3- Al3+ SO42- 解析:分析所给选项B中CO32-和C中AlO2-均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 题型3:离子间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例4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 (A)H3O+、 NO3-、 Fe2+、 Na+ (B)Ag+、 NO3-、Cl-、 K+ (C)K+、Ba2+、OH-、 SO42- (D)Cu2+、NH4+、Br-、OH- 解析:所给四个选项中各组离子均不能大量共存,只有A中的 H3O+、NO3-、Fe2+三种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符合题意。 点拨:抓住不能共存的条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强强反应规律及常见强氧化剂、强还原剂的识记,是解决氧化还原应用问题(特别是隐含氧化还原反应问题)的关键,例如检验SO42-时不能用硝酸酸化,就是因为HNO3会使SO32-氧化为SO42-,而干扰检验。 题型4: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离子间能够大量共存。 例5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碱性溶液里能大量共存,并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BD) (A)K+ MnO4- Cl- SO42- (B)Na+ AlO2- NO3- CO32- (C)Na+ H+ NO3- SO42-

2018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2018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1.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好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化学知识具有“繁、杂、散”的特点,考生对此存在“易懂、难记、用不好”等问题,因此在复习中应特别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注重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存在的规律,形成知识网络。如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可以通过抓点、连线、建网,加强复习的系统性。 抓点是从具体代表物入手,掌握其结构、性质、制法和用途。其中物质的性质是核心,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物理性质可按色、态、味、水溶性、密度、熔沸点及特性来划分;化学性质可按与非金属、金属、水、酸(或酸性氧化物)、碱(或碱性氧化物)、盐等反应来划分。在注意共性的同时还应特别关注特性。例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在与金属的反应中还表现出特性--强氧化性,即与活泼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与铁发生钝化、与不活泼金属也可发生反应等;需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暗处保存,则又反映出了硝酸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 连线是将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代表物连成一条线,即以元素价态变化为主线,这样在主线中该元素的各种价态及对应代表物的关系就会十分清晰。 建网是通过对知识的横向、纵向的梳理将头脑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条理化、网络化,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如有机化学复习中,要重点把握几组关系: ①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

②取代关系; ③氧化还原关系; ④消去加成关系;⑤结合重组关系等。通过这一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物质间联系的认识与理解,为综合应用奠定基础。 二轮复习的方法是以构建学科主干知识网络为中心的复习方法,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方法。从知识层面上讲,学科知识是有内在的、紧密联系的,将这种联系形成网络,便于知识在头脑中的激活和提取;从能力层面上讲,知识的整理、归纳是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2.重视实验,提高探究性能力 每年高考题中实验题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是考查考生能力的重要题型。实验试题有利于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进行考查,从更深层次看,实验试题还能对考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进行有效的测试。在二轮复习中,一定要给实验复习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能让实验复习匆匆走过场,必要时可以以实验为主线来带动其他知识块的复习。 ①紧扣课本,深挖实验材料内涵 高考化学实验题大多源于教材,实验方案的“根”都植于教材中。教材是根本,是每一位师生都有??轨,开放性和学科内综合是化学学科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Ⅰ卷选择题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涉及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电解原理、物质的量、离子反应、电离平衡、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溶液中离子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 考纲要求: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析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高考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高考的必考容,其主要命题的容有: ①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及其计算; 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③应用平衡移动的原理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⑤转化率、平衡常数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与化工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题目是最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是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是新教材增加的容,高考的热点。 学情分析: 从解题得分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不能灵活的利用平衡移动的规律解决有关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复杂点的问题往往感到触手无策;对平衡常数的理解仅停留在概念定义层面,不能充分发挥它解决平衡问题的功能。 复习目标: 1.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并熟练的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提高解题技能。 2.帮助学生将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等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网络化。 教学过程: 1.展示考纲要求: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析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讲解: 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是新教材增加的容,是高考的热点。2013、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Ⅱ卷均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这一知识点。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二、三轮复习计划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搞好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学工作,针对高三教学实际,特制定如下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考纲、考题为向导,围绕重点、考点抓主干,贯通“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促综合,强化落实教育能力。 二、主要任务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承上启下,巩固一轮复习成果,提高应试实战能力。 1、构建知识网络。由一轮复习侧重于点转变为重连线和结网,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就是使零碎知识结网成片,构建立体的知识大厦。 2、更加注重能力培养。通过专题复习,总结解题方法,指点解题技巧,敲打注意问题,指明应用方向。归类总结,搭桥过渡,形成有机整体,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 三、基本要求 二轮复习的基本要求是:专题切入,辐射全书。宏观把握,微观深入;穿针引线,上串下联;整理体系,构筑框架;错题再现,归类总结;举一反三,培养能力。 1、坚持“六要六不要”。要创设高质量问题情景,不要照本宣科、机械罗列;要温故重在知新,不要机械重复;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不要死记硬背;要充分展现思维过程,不要奉送现成答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独角戏”、“满堂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要“放羊式”教学。 2、坚持“两抓两重”。 (1)设置专题抓重点。对照20XX年考试大纲及安徽《考试说明》,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和20XX年安徽《考试说明》中的样题及题型示例,根据学情实际,设置专题训练,突出重点,强化薄弱环节。 (2)精讲结构抓联系。二轮复习应避免繁杂图表的知识罗列,防止空洞分析知识结构着重通过例题分析抓住前串后联,对知识进行穿插综合。 (3)分析例题重能力。要选择新颖性、典型性、知识规律含量高,能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题目为例题,同时要兼顾各种题型。讲评要深刻透彻,做到五抓,即抓联系、抓变化、抓变式训练(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抓思路分析、抓方法技巧的总结,努力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4)跟踪补偿重落实。课堂和课后的跟踪练习要限时限量,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单元检测要全部及时批阅,同时做好考情分析,要舍得花时间,认真搞好试卷讲评,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跟踪补偿,真正把二轮复习的“练、批、测、评、补”几个教学环节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 四、教学策略 <一>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1.时间上,要把复习时间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并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确定复习任务,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一般是从3月初始至4月底第二轮复习,5月初左右至5月底为第三轮复习时间,最后几天为回归考试说明、回扣课本和考前辅导时间; 2.内容上,复习时不能平均用力,必须向重点专题倾斜,如:①基本概念中的氧化还原、物质的量; ②基本理论中的化学平衡、电化学、电离平衡;③物质结构;④无机推断;⑤有机推断以及⑥化学实验等。 3.教学上,应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讲解时要有所区别,既要培优又要补差,特别是要抓好边缘生的工作,使每个学生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进步。 4.计划上,要注意整体复习与阶段复习计划相配套,整体复习计划精确到月,阶段复习计划应精确到每周的复习任务和进度;当然根据已完成的复习情况还要适当调整计划,强化薄弱环节。 5.测练上,要确定模拟测试的时间、次数和分层辅导的安排等。二、三轮复习中的考试要根据学校总体计划合理安排,化学单元考试根据复习专题进行。 <二>研究考情,把握正确的复习方向 ·

高三化学 离子共存_离子反应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离子共存 离子反应练习题 1.(09安徽卷10)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A.+4NH 、+H 、-3NO 、-3HCO B.K + 、Al 3+、-24SO 、NH 3·H 2O C.Na +、K +、-23SO 、Cl 2 D.Na + 、CH 3COO -、-23CO 、OH - 2.(09全国卷Ⅰ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 溶液后加热既有气体放出又有沉淀生成的一组是 A.Ba 2+ 、3NO -、4NH +、Cl - B. 2Ca +、3HCO -、4NH +、2AlO - C.K +、Ba 2+、Cl -、3HSO - D. 2Mg + 、4NH +、24SO -、K + 3.(09天津卷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1 mol/LC 6H 5ONa 溶液中:c(Na +)>c(C 6H 5O -)>c(H +)>c(OH -) B.Na 2CO 3溶液加水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pH 和K w 均减小 C.pH=5的CH 3COOH 溶液和PH =5的NH 4Cl 溶液中,c(H +)不相等 D.在Na 2S 溶液中加入AgCl 固体,溶液中c(S 2-)下降 4.(09江苏卷7)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强碱性溶液中:+K 、3+Al 、-Cl 、2-4SO B. 含有0.1 mol·L -1 3+Fe 的溶液中:+K 、2+Mg 、-I 、-3NO C. 含有0.1 mol·L -12+Ca 溶液在中:+Na 、+K 、2-3CO 、-Cl D. 室温下,pH=1的溶液中:+Na 、3+Fe 、-3NO 、2-4SO 5.(09江苏卷11) 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 .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失效:--223ClO +CO +H O=HClO+HCO B .用浓盐酸与2MnO 反应制取少量氯气:+-2+ 222MnO +2H +2Cl Δ Mn +Cl +2H O ↑ C .向2NaAlO 溶液中通入过量2CO 制()3Al OH : ()--22233AlO +CO +2H O=Al OH +HCO ↓ D .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3Fe OH 反应生成24Na FeO : ()-2--+ 4233ClO +2Fe OH =2FeO +3Cl +H O+4H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离子共存 教案设计

中考复习系列——离子共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道离子共存的实质; 2、了解常见初中不共存的离子对; 3、培养对题干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取的能力。 教学重点:常见初中不共存的离子对 教学难点:离子共存的实质及在不同条件下的分析 课堂教学难点中要利用离子与离子反应出现明显的现象,通过信息技术将反应的实质体现出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溶液中物质之间反应的实质。对后面的细化、深化有更好地帮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设问引入:什么决定了离子是否共存?或离子共存的实质或条件是什么? 2、动画展示溶液混合前后离子种类变化,找到离子共存或不共存的原因 (板书并进入课题) 二、离子共存 1、通过前面的动画展示,说一说离子共存的实质或条件 2、初中常见离子之间存在的不共存的离子对,由ppt 出现常见初中常见离子,由学生利用卡片和磁铁在黑板上完成配对,师生一起总结。 3、近年来离子共存常考题型及分类解析(采用边讲边小结的方式)(1)不加任何限制的离子共存

例1.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的是() A.K+、Cl-、NO3-、Ca2+ B.Ag+、Ba2+、Cl-、NO3- C.H+、Na+、OH-、SO42- D.H+、CO32-、Na+、Cl- 练一练.下列不能在同一种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H+、Cl-、NO3-、Ba2+ B.Na+、Cu2+、OH-、NO3- C.Fe3+、K+、Cl-、SO42- D.NH4+、CO32-、Na+、Cl- 解题规律1:若溶液无色透明,则溶液中一定不存在有色离子,如Cu2+(蓝色)、Fe2+(浅绿色)、Fe3+(黄色)、MnO4-(紫红色)等。 溶液也不能形成浑浊或沉淀,即所给混合物中能发生反应生成沉淀的离子不能共存。 (2)加限制条件的离子共存 (2)-1.溶液颜色(透明)的限制 例2.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无色透明溶液中的是()A.Cu2+、SO42- 、NO3-、K+ B.Na+、Ba2+、SO42-、NO3-C.Fe3+、K+、Cl-、SO42- D.Mg2+、SO42-、Na+、Cl- 练一练:(2017滨州)小滨对某无色溶液所含溶质的记录,合理的是() A. HCl、NaOH、Na2SO4 B. KNO3、ZnCl2、FeCl3 C. AgNO3、H2SO4、NaCl D. NaOH、Na2CO3、NaCl (2)-2.溶液酸性与碱性的限制 例3.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pH=1的溶液中的是()A.Na+、SO42-、CO32-、K+ B.Ca2+、Ba2+、SO42-、OH-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原创)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原创) 1.掌握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元素等概念。 2.掌握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的概念 3.掌握氧化物、酸、碱、盐概念及相互关系。 4.了解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 一、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1.原子是。 思考:为什么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能否理解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2.分子是。 思考:是否可理解为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微粒? 3.离子是。 4.元素是。 元素存在形式。 思考: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吗? 5.比较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6.同位素是。 7.同素异形体是。 8.比较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区别 二、物质的分类 1.将物质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是依据所含物质种类是不是一种来区分的。 2.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是依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是不是一种来区分的。要重点理解单质和化合物两个概念。

3.将化合物分为有机物与无机物,是依据组成元素中是否含碳元素来区分的。一般把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物(CO、CO2、H2CO3及碳酸盐除外),将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无机物。 4.将无机物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四类,其依据是物质组成和性质上的不同。 氧化物是指由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__________元素的化合物(注意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的区别和联系)。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是依据氧化物跟酸或碱反应的情况来区分的。 思考: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碱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 酸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一是依据酸分子电离生成的H+个数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二是依据酸的组成元素中是否含氧元素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碱一般根据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有关酸、碱、盐的组成及判断见下表: 另外,盐按形成特点可分为四类: 强酸强碱盐:如特点是。 强酸弱碱盐:如特点是。 弱酸强碱盐:如特点是。 弱酸弱碱盐:如特点是。 思考: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 【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C.酸酐都是酸性氧化物 D.酸性氧化物都不能跟酸反应 解析非金属氧化物不都是酸性氧化物,如水、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氧化物就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所以A不正确。酸性氧化物也称为酸酐,但多数有机酸的酸酐却不是酸性氧

高三化学《离子共存问题》知识点总结

高三化学《离子共存问题》知识点总结高三化学《离子共存问题》知识点总结 一.“无色透明”条件型 若题目限定溶液“无色”,则不含有色离子,即 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等离子。若“透明”,则溶液不形成混浊或沉淀(与溶液有无颜色无关)。如Ag+与Cl-、Br-、 I-、SO42-;Ca2+与CO32-、SO42-;Ba2+与CO32-、SO32-、SO42-等在水溶液中会发生反应,有混浊或明显的沉淀生成,它们不能大量共存。 例1.某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H+、Cl-、Ba2+、CO32- B.Ag+、I-、K+、NO3-+、OH-、Cl-、Na+ D.Fe3+、Cl-、NO3-、Na+ 解析:正确选项应满足无色透明和能大量共存两个条件。答案为C项。 二.“酸性”条件型 常见的叙述有强酸性溶液、PH=1的溶液、能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加入镁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等。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若题目中限定溶液呈酸性,则溶液中有H+存在,其中不能大量含有OH-、弱酸根离子(如CO32-、SO32-、 S2-、F-、ClO-、CH3COO-、PO43-、AlO2-、SiO32-等)以及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如HCO3-、HSO3-、HS-、HPO42-、H2PO4-等)。 例2.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K+、Na+、SO42-、SO32- B.NH4+、Mg2+、SO42-、Cl- C.Na+、K+、HCO3-、Cl- D.K+、Na+、AlO2-、NO3- 解析:正确选项应满足pH=1(有大量H+存在)和可以大量共存两个条件。答案为B项。 三.“碱性”条件型 常见的叙述有强碱性溶液、PH=14的溶液、能使PH 试纸变蓝的溶液、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酚酞呈红色的溶液、甲基橙呈黄色的溶液、加入铝粉反应后生成 AlO2-的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的溶液等。 若题目中限定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有OH-存在,其中不能大量含有H+、弱碱的阳离子(如NH4+、Mg2+、Ag+、Al3+、Cu2+、Fe2+、Fe3+等)以及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如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纲展示】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定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6.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8.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 (1)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计算。(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知识回扣】 知识网络

金属 非金属(包括稀有气体)单质 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 根据酸根分为含氧酸、无氧酸 根据电离出H +数目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根据电离程度分为强酸、弱酸 根据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碱、微溶性碱和难溶性碱根据电离程度可分为强碱、弱碱 根据电离出OH — 数目可分为一元碱、二元碱等酸 碱 根据阳离子可分为钠盐、钾盐等根据酸根分为硫酸盐、硝酸盐等 根据组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复盐等 根据成盐的酸碱性可分为强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等盐 化合物 无机物 有机物 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醇、酚醛、酮羧酸、酯卤代烃 烃 烃的衍生 物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要点扫描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理解的易错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电解质只能在水溶液里导电,如共价型电解质HCl 、H 2SO 4等,因为液态HCl 、H 2SO 4不导电;离子型电解质,如NaHCO 3、CaCO 3、BaCO 3等,因为这些物质不存在熔融态。 3.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要看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否是由该物质自身电离出来的。如SO 2、NH 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离子分别是H +、HSO 3—、NH 4+、OH —,不是由SO 2、NH 3本身电离出来,所以SO 2、NH 3均为非电解质。 4.电解质的导电性与电解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无关。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

酸碱盐专题之离子共存

一、离子的共存 1、离子共存的关键是:离子之间不能相互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包括:水、气体、沉淀或微溶于水的物质。 2、要注意的是:阳离子与阳离子之间和阴离子与阴离子之间基本上是可以大量共存的,我们只要考虑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能否共存即可。 3、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依据部分酸、碱、盐溶解性表) H+—OH- NH 4+—OH- H+—CO 3 2-、HCO 3 -、S2-、HS- Ag+—Cl- Ba2+、Ca2+、Ag+—SO 42-(HCO 3 -、HS-—OH-) Ca2+、Mg2+、Al3+、Zn2+、Fe2+、Fe3+、Cu2+、Ag+—OH- Ba2+、Ca2+、Mg2+、Al3+、Zn2+、Fe2+、Fe3+、Cu2+、Ag+—CO 32-、PO 4 3- 4、有特殊颜色的离子(含有Cu2+的溶液为蓝色;含有Fe3+的溶液为黄色;含有Fe2+的溶液为浅绿色) 1.分别把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加入水中,最终可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A.MgCl2 NaOH H2SO4B.Ba(NO3)2K2SO4HCI C.KOH CuS04H2SO4D.AgNO3KCI HN03 2.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共存的是()A.CaCl2、Na2CO3 B.NaOH、HCl C.CuCl2、Na2SO4 D.FeCl3、KOH 3.某PH值小于7的溶液中,含有钡离子(Ba2+)和氯离子(Cl-),则下列哪种离子还能大量共存于该溶液中() A.碳酸根离子B.氢氧根离子C.硝酸根离子D.硫酸根离子 4、下列各组离子能共存的是() A、H+、Na+ 、NO3- B、Ba2+、OH-、SO42- C、Ca2+、NO3-、CO3- D、Ag+、Na+、Cl- 5、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AgNO3,NaCl B、Na2SO4,MgCl2 C、 HCl,Na2CO3 D、 BaCl2, K2CO3 6、下列各组物质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2SO4、BaCl2、NaOH B、Na2SO4、CuCl2、HNO3 C、Na2SO4、CuCl2、NaOH D、Na2CO3、CuSO4、H2SO4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及解析:金属及其化合物

【专题七】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突破】 1.理顺网络、抓住重点 二轮复习本专题,要突出重点物质,以典型物质为信息源联系非金属元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联系无机化工生产和实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通过“线”将重点知识串联起来,主要抓住四条线:(1)典型物质线。碱金属抓住钠、氢氧化钠、过氧化钠、碳酸盐等;铝元素及其化合物主要抓住铝、铝盐、偏铝酸盐、氧化铝和氢氧化铝。铁及其化合物重点抓住铁、铁的氧化物(以氧化铁为主,了解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等。镁及其化合物主要掌握镁的性质。铜及其化合物中,氧化铜、氧化亚铜、氢氧化铜等出现频率高;(2)物质之间转化线。同一条转化线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训练发散思维,同时,联系化学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离子方程形式书写等。例如,铁、铁盐、亚铁盐之间转化,铝盐、氢氧化铝、偏铝酸盐之间转化都是高考命题热点;(3)制备线。工业上常以金属冶炼为线联系晶体性质、环境保护以及化学计算等。电解法冶炼钠、镁、铝,还原法冶炼铁和铜,工业冶炼铜原理可以与硫酸工业联系起来,而冶铁原理是教材介绍了重要化工生产范例。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铝、硫酸铝、氧化铝、氧化铁、氯化铁、硫酸亚铁等典型物质制备一直是高考关注的热点;(4)实验线。研究近十年高考化学实验命题,不难发现高考以金属及其化合物为载体命题实验题成为高考重点,其中近三年发展新题型值得关注:①猜想式命题,连续三年广东化学都以铁及其化合物为载体探究其价态;②定量分析命题,如宁夏等高考以金属纯度测定为线,评价实验方案与实结果的关系,开放性、探究性是新高考实验命题新趋势。 2.突破瓶颈,攻克难点 (1)反应条件理解金属及其化合物要以反应条件为突破口,其中重点掌握以下条件:①铝热反应条件:只有比铝活泼性差的金属氧化物才能被铝还原,如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钡等活泼金属与铝不能发生置换反应;②镁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硅反应,其中产物硫、硅继续与镁反应生成硫化镁、硅化镁;③铁的价态与氧化剂、反应条件有关,铁在电化学中发生氧化反应、与硫,碘,H+,不活泼的金属阳离子反应都只生成+2价铁的化合物;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最终产物是氧化铁,而铁丝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④氢氧化铝溶于强酸强碱,不溶于氨水,碳酸等。⑤铜与硫反应只生成硫化亚铁,而与浓硫酸、硝酸、氯气、氧气等反应生成+2价铜的化合物。 (2)反应图像图象中难点是铝盐和偏铝酸盐的图像。例如,铝三角之间的转换及其图象在Al3+、Al(OH)、AlO2-之间的相互转化反应中,都有特定的数量关系,现概括如下: 3 ⑴在适量的可溶性铝盐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现象: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n(NaOH)∶n(Al3+)=3∶1〕→渐少→消失〔n(NaOH)∶n (Al3+)=4∶1〕,见下图⑴。 ⑵在适量的偏铝酸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现象: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n(H+)∶n(AlO2-)=1∶1〕→渐少→消失〔n(H+)∶n(AlO2-)=4∶1〕,见下图⑵。 ⑶在适量的偏铝酸盐溶液中缓慢通入CO2至过量:现象: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n(CO2)∶n (AlO2-)=1∶2〕→沉淀不消失。见下图⑶。 ⑷在适量强碱性溶液中逐滴加入铝盐溶液至过量: 现象:局部产生白色沉淀→振荡消失→白色沉淀→渐多→最多〔n(OH)-∶n(Al3+)=〔3∶1〕→不消失。见下图⑷。 ⑸在适量强酸性溶液中逐滴加入偏铝酸盐溶液至过量 现象:局部产生白色沉淀→振荡消失→白色沉淀→渐多→最多。见下图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