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情境学习

情境学习

情境学习
情境学习

情境学习的关键特征及其对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启示

高文

自从Brown Collins 和Duguid在他们的论文《情境认知和学习的文体》(1989)中首次详述了情境认知和情境学习后,情境学习作为一种获得知识的一般理论和正在形成中的教学模式,以其丰富的多样性和良好的成长性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注意,对教育思考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教育设计领域中的一个热点并对以采用多媒体技术的计算机编程为基础的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启迪。本文将描述情境学习及其有别于其它教学模式的关键特征,并将探讨应用这些特征进行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计的策略及其在开发多媒体产品中的应用。

一、情境学习

有关情境学习的研究表明,通常,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学习是学习赖以发生的活动、情境和文化的功能。情境学习不同于其它大多数课堂学习活动,后者包括的知识是抽象的、脱离背景的。然而,情境学习的研究则对学什么和如何学、如何用的分离提出挑战。它座为,知识在其中得到开发和展开的活动并不脱离或附属于学习与认知,而应该是学习与所学知识整体的一部分,情境认知强调,背景有利于意义的构建并促进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因此,背景既是问题的物理结构与概念结构,也是活动的意向与问题嵌入其中的社会环境。情境认知暗示,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时,才是有效的。可以说,知识正是通过活动与合作而产出的。总之,研究已经表明,学习和认知基本上是情境性的。

情境学习将社会性交互作用视作情境学习的重要组成成分。由此研究中显现出一个统一的概念,这就是“实践的共同体”(communities of practice )。该概念既强调,学习是通过参与有目的模仿活动而构建的(Lavc & Wenger, 1989)。同时,它也同样地强调实践与共同体的重要性。该概念的提出表明,知识被视作行动与成功的实践能力;意义可理解为一种社会单元的构建,该单元共享着某一共同情境中的支柱;学习作为一种结果,可看作是一种增强对共同体验的情境的参与能力。总这,学习是一件构建一致性与构建理解的双重性事业。

学习者处于这样一种实践共同体之中,去获得该共同体具体体现的信念和行为。随着学生作为一个初始者或新手逐渐从该共同体的边缘向中心移动,他们会变得比较积极,较多地接触共同体中的文化,并开始扮演专家或熟手的角色。可见,情境学习之初通常是无意识的,Lave & Wenger(1991)把这种设想称之为“合理的边缘参与”过程:首先,对实践文化的参与可以是来自边界或来自“合法的、边缘参与”的观察。随着不断地学习和被文化所包容,参与者逐渐从观察者的角色转变为充分发挥作用的代理人。合法的、边缘的参与可以使学习者不断地将小组文化的碎片结合在一起,这就意味着他成为小组的成员。以合法的、边缘的方式参与的可能性使新手能广泛地接触并进入成熟的实践舞台。

据此,情境学习从研究传统的学徒学习活动入手,揭示了这种在职业训练活动中行之有效的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它们指出,学徒是通过将观察、指导和实践联合起一的学习方式去获得知识、技能与相应的体验的,因为这学习活动能创造心智模式、知识架构并逐渐增强学习者的自信。遗憾的是,在现代,学徒期的设置在部分已被正式教育所取代。在正式教育中,活动常常聚焦于复杂问题的表面。对专家在应用知识和完成复杂的真实生活任务时采用的推理过程和策略则注意不够。为完善正式教育,Brown Collins & Duguid (1989)提出了有关“认知学徒期”的设想,试图通过“认知学徒期”允许学生获取、开发和利用真实领域中的活动工具的方法,来支持学生在某一领域中的学习;加强内容知识和专家们用于完成复杂任务的思考过程之间的关系;强调经验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突出学习内在固有的依存于背景的、情境的和文化适应的本质。归根结底,使学习者在校内外通过合作性的社会交互作用和知识的社会建构而不断获得进步。为此,Brown等强调需要一种用于学习的新的认识论,该认识论强调超越概念和表征的积极感悟。

总之,情境认知强调,知识必须在真实情境中呈现,即在以规范方式包含知识的真实场景和

应用中呈现,以激发学习者的认知需要。同时,学习还需要社会性的交互作用和合作,这既是情境学习的重要组成成分,又是情境学习环境产生的重要前提。

二、作为教学模式的情境学习

历史上有关情境学习原理的研究可追溯到著名教育思想家、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学说、列昂节夫的活动心理学理论以及杜威有关学习与探索、活动和经验改造的关系的设想。当代从事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原理研究的代表人物有:J. Lave J. S. Brown A. Collins P. Duguid J. D. Brasford H.Mclellan E. Wenger R. J. Spiro等。这一教学模式的研究源于研究者对成功的学习情境的观察以及对这一模式的关键特征的分析。这些研究证明只有当学习被镶嵌在运用该知识的社会和自然情境中时,有意义学习才有可能发生。这是以通过活动和社会性的互动使学生在文化上适应真实的实践为目的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成功的和传统的学徒期模式为依据。该教学模式人秋一种成功的学习模式,包括了六个基本要素,它们是:认知学徒期、合作、反思、指导、多样化实践和清晰的表述。总之,尽管学术界对该教学模式还存在着歧义,但有关的研究已表明,情境学习可以作为一种真实的教学模式而成功地加以应用。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又提供了促使情境学习进入课堂教学的强大的和可接受的工具(尤其是通过虚拟现实和超文本),以便将传统学徒制的重要特征置于课堂环境之中。事实也证明,设计得好的交互式多媒体环境的主要好处之一就是它有能力包含作为学习辅助活动的模拟学徒期机会,学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使用反映他们需要的各类活动的方式,去学习阅读、作文、数学、科学和社会学。

许多正在探索情境学习的研究者和教师一致认为,计算机能提供一种对真实场景进行变通的方法,而且这种技术的应用也不必牺牲在该模式中如此重要的要素――真实情境。Mclellan(1994)在总结以上各种观点时,指出,根据情境学习模式,知识必须在情境中才能学到,那么,情境就可以是:1)真实的工作场景;2)高度的真实,或真实的工作环境的“虚拟”的代用品;或3)一种可仪的环境,如:影像或多媒体程序。

Brown’Collins 和Duguid一致认为,如果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他们的理论,那就必须提出一种适用于实际的课堂应用的教学模式。他们早期的论文只是提出了一个初步的情境学习理论。从一开始他们就认为,他们的模式只是开始发展成功学习理论前景过程中的一种尝试,这种理论是认知科学至今还不能解释的。今天,研究者所面临的挑战是识别情境学习的重要方面,使它转化为一种可以应用与课堂的教学方法。总之,我们深信,在众多理论家和研究者的努力下,情境学习的概念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精制,从而使它成为着眼于学习环境设计的一个更为有效和真实的教学设计模式的框架。

三、情境学习的重要特征

情境学习理论的研究认为,真正的、完整的知识(即学什么和如何学、如何用的结合)是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的。这种情境学习的特征是:

●提供能反映知识在真实中的运用方式的真实情境

●提供真实的活动

●提供接近专家作业和过程模式化的通路提供多样化的角色和前景

●支持知识的合作建构

●在临界时刻提供指导和支撑

●促进反思,以便有可能形成抽象

●促进清晰表述,以便使缄默知识成为清晰的知识

●在完成任务时,提供对学习的整体评价

●四、情境学习与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的设计

●有关情境学习的研究将教学的基点放在学习上,这一学习概念是以形成整体的人为中

心的,而整体的人应该是媒介、活动和世界这三大领域共同影响的结果。埃迪斯.考温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将情境学习的原理运用于交互工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设计中,提出了能体现情境学习重要特征的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计模式。该模式包括情境学习过程中三个构建要素:学习者、互动式多媒体程序和实施过程(图1)

图1 互动式多媒体中情境学习的构建要素

根据埃迪斯.考温大学研究人员的观点,在制作一种程序时,不考虑学生将怎样应用它,或者在实际应用中该程序将如何支持学习过程,显然是不够的。为此,他们强调,在设计交互式多媒体教学时,必须考虑以上三咱互相作用的、重叠的要素。下面将从该教学模式的三个构建要素出发,描述情境学习的每一个重要特征,并讨论其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1.学生角色的设计

1.1合作

过去,许多交互式多媒体设计者只是为单独的、个别的学习者进行教学设计的,而且许多程序都反映了这样一种信念,即这仅是与单个学习者的互动,这种表现为快速回答的互动形式所需要的只是低水平的有关事实的反尖或选择。然而,情境学习的研究表明,情境性学习环境支持知识的合作建构。因为学生之间的合作具有显而易见的教育优势。在情境学习中,学生可根据需要应用多种认知工具和表征手段,他们必须先作出自己的预测和假设。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对于交互式多媒体的启示是:交互作用与活动的设计需要加入高度有序的思考与批判的反思。

1.2反思

情境学习能促进反思,从而有利于抽象能力的形成。许多交互式多媒体的程序都将技能细分成许多部分,然后按逻辑闪序系统地进行教学。由这种教学导致的互动几乎不需要思考,因为学生即使没有真正理解科目也可从前面的部分中推导出正确的答案。学生所知道的信息必须是相关的,因为它们存在于同一部分之中。这里不需要反思。而情境学习环境要求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对较为广泛的基础知识进行反思。与某一特定课题接近的简单事实不能保证是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为了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学生必须借助于预测、假设和实验,以便对整个资源进行反思。以产生出解决方案。在这样的交互式多媒体程序中不存在线性的路径,不采用对多媒体演示进行比较的可能性说明,这样就可协助学生将注意直接集中于他们自身的思维过程。

1.3清晰的表述

以往许多交互工多媒体程序是无声使用的。单独一个学生寂静无声地敲打着键盘,进行选择、指点和单击。可见,在一些交互式多媒体程序的使用中,知识仍然是缄默的。情境学习环境则强调用语词说明和叙述实践的文化背景,这对提供知识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情境学习环境,保证在社会情境中使用交互式多媒体资源,即允许个人和同组学生一起工作,讨论问题,汇报,提供发现,采访或辩论问题――这一切能确保学生有机会进行清晰地表述、协商和为自己的知识辩护,从而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清晰表述,使缄默的知识变成清晰表述的知识。

2.交互式多媒体程序

2.1真实的背景

情境学习环境提供一种真实的背景,它反映知识在真实中运用的方式,它保持了没有碎片和不被分解的情境的完整背景,它要求进行探索并考虑真实世界天然的复杂性。这对交互式多媒体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设计中,通常要求从取真实世界情境中取出合适的例子,并将

该实便用于图解所制定的要点。此外,知识的背景必须能为程序的运用提供意图和动机,同时还要提供能允许师生作详细探索的支撑性的和复杂的学习环境。

2.2真实的活动

过去,许多交互式多媒体的程序都是设计完善的,它们无法考虑真实世界问题解决的实质。隐含在问题之中的步骤、过程、暗示、建议、线索和事实的总和构成了“正确的”解决方案,它分散在期待着学习者发现的程序之中。然而,在真实世界中,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极少如此规整。这里很少只有一个唯一的解决方案,也不存在仅仅受我们支配的这样一些明显的事实。

运用交互式多媒体技术设计的情境学习方式则要求学生去探索具有真实世界的一切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某种资源。在决定任务和如何将任务分解成较小的任务的过程中,在选择相关信息以及发现最符合自己的需要的解决方案时,学习者应发挥一定的作用。因此,情境学习强调的不仅仅是有关存在于共同体之中的物质的、真实世界的任务,还需具备有关“原认知构成过程和对待任务的整体观”。为此,情境学习环境应提供真实的活动,这是定义不完善的活动,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这是完成跨学科的整合性任务的一种环境,它提供了发现相关的和不相关的材料的机会。

2.3专家(熟手)的表演

情境学习环境提供了通往熟手表演过程模拟的通道,它使学生在进行尝试之前能对任务进行观察。这样的通道使学生的叙述与描述有可能逐渐地积累起来,并吸引学习者全神贯注于边缘社会,即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所采用的策略。许许多多媒体程序广泛地利用媒体的真实特征之一:动画。然而,这导致了以牺牲真实情境丰富的复杂性为代价的简单动画的蔓延。今天,交互式多媒体的性能与力量已不局限于仅仅提供一个了解实践的窗口,它还可以使学生通过它年到真正的实践所能显示出的一切。这对多媒体的设计有如下启示:熟手表演的快速影像的插入是可行的和有效的。例如:熟牧表演技能的短片,如教师提出线开放的问题,心理学家对客户的咨询,农民评估生产的质量等,这一切都能使学生有机会观察正在工作的有经验的从业者的真实活动。

2.4多媒体的作用和前景

以往许多交互式多媒体软件包是按线性的教学方式设计的,这种线性的教学方式假设学习者是从头开始学习,通过完成规定的计划而结束学习。然而,一个多媒体技术支持的情境性的学习环境,则可为学习者提供研究媒体的多种作用和前景的机会。这种学习环境赋予学生多种角色和从若干前景出发探索程序的机会,这意味着资源应该是一个整体,它可以进行封闭的监视和检查,而且可以一次又一次的产出大量的信息的丰富的学习情境。总之,多媒体以其容量大、实时处理能力强以及交互式操作方式待特点,显示了在创设情境学习环境中的巨大潜力和光辉前景。

3.程序的实施过程

3.1指导与搭建脚手架

情境学习环境能在学习者需要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作为支撑的脚手架,即由教师提供必要的技能、策略和连接方法,这些是学生为完成任务所必需的,但又是其自己无法提供的。随着学习者独立能力的增强,支撑(搭建的脚手架)将逐渐移开,直至学生能完全独立进行活动。许多交互式多媒体的设计者相信他们的程序是十分完备的资源,它包括学生学习某一特定课题所需的一切。然而,除非能为计算机完成这一角色仔细地设计程序,否则这一角色最发还是由教师来完成。情境学习认为,在以学习为基占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即观察学生、作出暗示与提示,提供反馈、搭建脚手架以及淡入、淡出等等,即以整体的方式作用于情境。总之,指导应与具体精境高度相关,而且应与学生试图整合技能与知识时产生的问题有关。对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启示是:教师的作用应该得到承认,教师应针对和学生一起执

行程序而提出建议和策略。虽然,在内交互式多媒体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应该直接作用于学生,而应以间接方式作用于情境,以逐渐形成学生自身的活动和合作能力。

3.3整合性评价

情境学习环境提供在完全任务中对学习进行的整合性评价。许多交互多媒体程序被广泛地运用于单位和教室,但对学生却仍采用传统的论文和考试的方法进行评价。MeLellan(1993),指出,情境学习的评价可采用不包括正式测试在内的一系列评价测量形式,如:公文包、个人履历、对学习者通过多媒体程序路径的简要统计、对话以及反思与自我评价。Yong(1993)注意到,评价不会再被认作是一种对教学设计的补充或仅仅是预测-教学-教学后测试这一线性过程中的一个可分离的阶段。评价应该成为学习环境的一个整合的、进行中的和无接缝的组成部分。这对教学设计的启示是应该设计一种真实的评价,它既考虑包括多媒体程序在内的结果,又考虑整个学习过程。事实上,如果不考虑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真实的评价,也就无法对真实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作相应的设计。

五、支持情境学习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

在埃迪斯.考温大学,研究人员目前正在依据此模式为数学教育开发一种多媒体软件,该软件的设计力求体现情境学习环境的重要特征。该项目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通过录像访问课堂中教师的行为,熟悉各种数学教育期刊。目前,该研究小组还在开发运用于数学教育的交互性多媒体评价软件,该软件能为职前培训中的中小学教师提供一系列以课堂背景为基础的插话,呈现可供选择的评价形式。用户将有可能继续他们自己对资源的调查,并对来自变化多端的真实观点的每一个实便进行检查,如班级中的互动方式、教师的决策过程、儿童的思考、专家意见和书面文件等。为每一个评价的实例,呈现作为评价基础的1-2分钟的序列性短影像。对此还可补充有关教师对评价类型的运用进行反思的影像和学生对任务进行思考的影像。也可以利用专家评论的声音录音,以及运用于影像之中的任务活动和学生工作样品的扫描样本。

教师在运用该套装软件时,应认真考虑学习者的作用(角色),允许学生以小组形式利用资源,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调查进行设计,并在教师进行样本模拟练习后,由学生在小组中以及面向全班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和发展。通常、资源的安装大多是由教师完成的。随后,小组将用几个星期的时间,以与其他学生及其教师合作的方式对资源进行探究,教师在学生需要时,将提供必要的指导并为其认知搭建脚手架。学生将在大组中汇报他们的问题的发现,这将作为评价的一个单元。

该研究小组还打算开发一种教师教育的方式,这种方式将刻意利用教学的社会情境与物理情境,它将利用真实情境和真实任务,显示变化多端的教室中的真实现实和真实活动,但同时也应考虑,如何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利用交互式多媒体技术创设具有情境学习关键特征的学习环境。

总之,该研究力求通过对情境学习要求的三个基本要素的完美的整合,构建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模式,开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情境学习软件,以促进有效教学,以上介绍表明,以多媒体技术支持的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开发之初步显露运用情境学习原理,创设有效学习环境的潜在可能性。

学习情境一教学设计

学习情境一 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学习情境描述 项目载体:以飞来峡水利枢杻工程为载体, 通过在地形图上实际操作训 练,掌握有关知识技能 主要内容: 1、 分析项目作业条件、要求 学习目标: 学习领域:水利工程测量 总课时:70 学习情境1:地形图的应用 课时:6 1、能从地形图中获取工作需要的信息 2、 理解比例尺、比例尺精度的概念 3、 会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选择合适 比 例尺的地形图 4、掌握测量坐标系统的选择与使用 5、能够绘制断面图 6、利用提供的地形图确定汇水面积 7、会计算水库库容 8能够确定土坝的坡脚线 教学方法建议 宏观教学方法 微观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 讲述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

2、讨论作业方案 3、分解项目工作任务、选取仪器工具 4、操作方法及限差要求 5、实际环境下的作业训练 6、提交成果及评价

二、学习型工作任务设计 1、项目分析 飞来峡水利枢纽位于清远市东北约40公里的北江河段上,是广东省目前最大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它主要以防洪为主,同时兼有发电、航运、供水和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是北江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工程。 飞来峡水利枢纽主要建筑物由拦河大坝、船闸、发电厂房和变电站组成。拦河大坝高52.3米,主、副坝坝顶总长2952米,坝顶为8米宽公路。水电站是北江干支流上最大的水电站,发电站属于低水头径流式电站,厂房为河床式,厂内安装了奥地利生产的4台单机容量为3.5万千瓦的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4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5.55亿千瓦时,水轮机转轮直径7米,转轮直径个单机容量在目前国内同类机组中居全国之冠。 泄洪闸为一等1级建筑物,采用混凝土重力式结构,前沿总长285米,最大坝高52.3米,坝顶高程34.8米,坝顶公路桥宽8米。溢流坝共设16个溢流孔,孔口尺寸为14 12米,堰顶高程9米,工作门为弧形钢闸门,固定式卷扬机启闭。泄洪闸设计洪水泄洪流量为21800 ,最大泄洪量为28700 ,目前为广东省泄洪量最大的泄洪建筑物。

学习情境及其设计

学习情境及其设计 20世纪后期,人们从更多视角研究学习的规律,对学习理论进行了大量的反思,其焦点放在了关注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学习意义和身份建构及所依托的社会文化背景。如建构主义从个体建构发展到社会建构,情境认知理论由“实践场(Drac―tice field)”向“实践共同体(communities of Orae―rice)”发展,其共同趋势都是强调学习与个人生活实 践间的密切联系。这为职业教育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的世界都是由自身的思维构造的,学习者按照自己的经验解释“实在”rreal―ity)。学习是在特定情境下,学习者借助外界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实现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支柱。其中,学习情境的创设对学习者进行意义建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协作学习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是一个交往与培养社会能力和民主价值观的过程;会话可帮助学习者从其他同伴的多种解释中认识认知的灵活性、获得知识迁移能力,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意义建构使学习者全面正确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获得,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

最终目标(Jonassen,1991)。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认为,真正的、完整的知识只能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获得,学习是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的和建构的实践,其基本过程表现为“互动的意图一行动一反思”。学习者有能力表述自己的学习意图和策划行动,行动 是感知和自觉思考的整合。学习情境的重要概念有实践场和实践共同体。其中,实践场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设置、创设的功能性学习情境,实践共同体包括了一系列由个体共享的、相互明确的实践、信念以及对长时间追求共同利益的理解。 按照建构主义和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有效的学习过程按照抛锚式教学程序进行,学习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问题基础之上。确定这类问题被比喻为“抛锚”,即一旦问题被 确定,整个教学内容与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抛锚式教学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抛锚式教学活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创 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这与职业教育当前倡导的行动导向教学是完全一致的。 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的关键是创设与企业真实工作情境 尽量一致的学习情境,让学习者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在与学习情境各要素的交互中,主动建构起学习的意义和在企业的职业活动中的社会身份。职业教育的学习情境是在典型工作任务(professional task)的基础上设计的,是对典型工作

学习情境任务教案

布置任务——我们要学什么?教师引导问题 一、什么是PLC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ble Controller)简称PC或PLC。它是在电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 定义如下:“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和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外围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系统联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定义强调了PLC应直接应用于工业环境,必须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广泛的适应能力和广阔的应用范围,这是区别于一般微机控制系统的重要特征。 二、PLC的产生与发展 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为了适应汽车型号的不断更新,生产工艺不断变化的需要,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希望能有一种新型工业控制器,它能做到尽可能减少重新设计和更换电器控制系统及接线,以降低成本,缩短周期。 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根据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这种要求,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 三、PLC的特点与应用领域 (一)PLC的特点 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PLC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可达几十万个小时,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可靠性,是由于它采用了一系列的硬件和软件的抗干扰措施 (1)硬件方面 I/O通道采用光电隔离,有效地抑制了外部干扰源对PLC的影响;对供电电源及线路采用多种形式的滤波,从而消除或抑制了高频干扰;对CPU等重要部件采用良好的导电、导磁材料进行屏蔽,以减少空间电磁干扰;对有些模块设置了联锁保护、自诊断电路等。 (2)软件方面 PLC采用扫描工作方式,减少了由于外界环境干扰引起故障;在PLC系统程序中设有故障检测和自诊断程序,能对系统硬件电路等故障实现检测和判断;当由外界干扰引起故障时,能立即将当前重要信息加以封存,禁止任何不稳定的读写操作,一旦外界环境正常后,便可恢复到故障发生前的状态,继续原来的工作。 2.目前,大多数PLC采用的编程语言是梯形图语言,它是一种编程简单、使用方便面向生产、面向用户的编程语言。梯形图与电器控制线路图相似,形象、直观,不需要掌握计算机知识,很容易让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掌握。 3.功能完善、通用性强 现代PLC不仅具有逻辑运算、定时、计数、顺序控制等功能,而且还具有A/D 和D/A转换、数值运算、数据处理、PID控制、通信联网以等许多功能。

学习情境三xt

学习情境三制定国际贸易政策 一、思考题 1. 什么是对外贸易政策?对外贸易政策分为哪些类型? 答题要点:对外贸易政策是指各国根据本国的发展状况、发展目标和国际经济环境而制定的一定时期内出口和进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对外贸易政策是各国总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是为各国经济发展和对外政策服务的。而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总和。 对外贸易政策分为2种类型 (1)自由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这种政策主要适用于在国际分工中地位高的国家,其商品科技含量高,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广泛采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使其免与外国商品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和补贴以鼓励商品出口。这种政策主要适用于在国际分工中地位较低的国家,其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竞争力不强,无法与其他国家同类产品相抗衡。

2. 简述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 答题要点: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 15世纪末至18世纪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其发展最需要的是获得资本,为了促进原始资本积累,西欧各国普遍实行重商主义保护贸易政策,通过限制货币出口和扩大贸易顺差的办法来积累财富。这一时期以英国保护贸易政策具有代表性。 (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期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据了统治地位。随着以英国为代表的一些欧洲国家完成产业革命,商品供应量增加,世界经济进入商业资本国际化的阶段,但由于各国工业发展水平不同,出现了两种贸易政策,其中以英国为代表的经济较发达国家推行自由贸易政策,但一些经济起步较晚的国家为赶超先进工业国,鼓励本国工业的生存与发展,实行严厉的保护贸易政策。 (3)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前期 19世纪70年代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资本的高度集聚,尤其是1929年到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危机,各国纷纷实行战略性保护贸易政策,即超保护贸易政策,通过提高关税、外汇限制、数量限制等方法加强对外侵略,瓜分世界市场,转嫁危机。 (4)贸易自由化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是贸易自由化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力量重新分化组合,美国的实力空前提高,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德国和日本等国政治环境好转,经济迅速复苏,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迫切需要一个自由贸易环境以推动商品和资本的流动。于是,各国积极推行自由贸

学习情境4——学习过程描述

学习情境4——基本外轮廓面车削加工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学习情境4——行动过程及学习内容描述 2. 学习情境4——行动过程与教学内容设计描述 2.1资讯、决策、计划 ①分析零件信息:教师布置项目工作任务,引导学生理解零件加工技术要求,学生资讯问题,教师解惑,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填写相应卡片。 ②拟定加工顺序,确定工艺装备,选择切削用量: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搜集相关资料,教师听取学生的决策意见,学生填写相应卡片。 ③制定工艺规程:学生制定工艺规程及操作加工方案计划,教师审定并关注预期成果。 2.2实施 ①编写程序清单,在仿真软件上进行虚拟操作加工 ②将程序输入数控车床,校验程序 ③检查加工准备 ④实际操作加工

2.3检查 学生与教师共同对加工完成的零件质量逐项进行检测,学生在教师的关注指导下填写相应卡片,教师提供规范化技术文档范例供学生参考。 2.4学习评价 学生分析超差原因,评估任务完成质量,填写小组总结报告,举行小组成果报告会,教师关注团队合作效果。

4. 学习情境4学习环节设计描述 通过对以上六个行动过程分析,来设计学习情境4的学习环节。针对学习情境4的具体学习内容,共设计了五个学习环节。 ①制定工艺方案 ②编制程序、仿真操作加工 ③实际操作加工 ④零件检测 ⑤学习评价

第二部分:学习情境4——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知识准备 轴类零件是机械加工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在机器中,它主要用来支承传动零件、传递运动和扭矩。轴类零件其长度大于直径。 一般阶梯轴类零件在机械加工中的主要工艺问题是保证台阶轴的相互位置精度(即保证外圆表面的同轴度及轴线与端面垂直度要求)。 1.保证位置精度的方法:在一次安装中加工有相互位置精度要求的外圆表面与端面。 2.加工顺序的确定方法:基面先行,先近后远,先粗后精,即先车出基准外圆后,再车出端面,最后再粗精车各外圆表面。 3.刀具的选择:车削阶梯轴类零件时,要注意保证端面、台阶面与外圆表面的垂直度要求,因此应选主偏角90°或90°以上的外圆车刀。 4.切削用量的选择:在保证加工质量和刀具耐用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机床性能和刀具切削性能,使切削效率最高,加工成本最低。 粗、精加工时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如下: ①粗加工时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首先,在工艺系统刚度和机床功率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大的选取背吃刀量,以减少进给次数;其次,进给量的选取主要考虑机床工艺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进给量,还要考虑刚性等限制条件,如机床进给机构的强度,刀具强度与刚度,工件的装夹刚度等,应尽可能大的选取进给量;最后根据刀具耐用度确定最佳的切削速度。 ②精加工时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首先,根据粗加工后的余量确定背吃刀量;其次,根据根据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精要求选择较低的进给量;最后在保证刀具耐用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选取较高的切削速度。 5.量具的选用:在外圆阶梯轴类零件的数控车削中常用的量具有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百分表。游标卡尺是一种中等精度的量具,测量精度有0.02mm和0.05mm。可测量外径、内径、长度、宽度和深度等尺寸。外径千分尺是一种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量具,测量精度为0.01mm。百分表是一种指示量具,主要用于校正工件的装夹位置、检查工件的形状和位置误差及测量工件内径等。具体选用时可根据所加工工件精度来定,符合测量要求即可。 6.工件零点:工件零点是人为设定的,从理论上讲,工件零原点选在任何位置都是可以的,一般为了编程、对刀方便,数控车床工件原零点常设在主轴中心线与工件左端面或右端面的交点处。 7.走刀路线:

学习情境5

学习情境5 :泌尿外科护理技术 (一)选择题 A 1型题 1 .关于膀胱冲洗液以下哪项不对 A . 0 . 02 %吠喃西林 B . 0 . 02 %乳酸依沙吖啶 C . 3 %硼酸溶液 D .无菌等渗盐水 E .蒸馏水 2 .最常见的泌尿系损伤是 A .肾损伤 B .输尿管损伤 C .膀胧损伤 D .男性尿道损伤 E .女性尿道损伤 3 .镜下血尿是指每高倍镜视野下红细胞 A . > 1 个 B . > 2 - 3 个 C . > 4 -5 个 D . > 6 - 8 个 E . > 8 一10 个 4 .肾损伤的主要症状是 A .全血尿 B .疼痛 C .腰腹部包块 D .休克 E .发热 5 .能显示肾损伤部位和程度的检查是 A .尿常规 B .尿乳酸脱氢酶 C .血常规 D .血压 E . B 超 6 .以下哪项不是肾损伤的护理诊断 A .焦虑 B .疼痛 C .血尿 D .潜在并发症:休克 E .潜在并发症:感染 7 .肾损伤病人病情稳定、镜下血尿消失后几天可下床活动 A . 3 天 B . 5 天 C . 7 天 D . 10 天 E . 15 天 8 .肾修补或肾部分切除术后需卧床休息 A . 1 周 B . 2 周 C . 3 周 D . 4 周 E . 5 周 9 .肾损伤手术后,病人应每天饮水 A . 500 -1000ml B . 1000 - 1500ml C . 1500 -2000ml D . 2000-2500ml E . 2500 -3000ml 10 .骨盆骨折引起膀胱破裂,首先需要处理的是 A .修补膀胧破裂处 B .清除外渗尿液和血液 C ,纠正休克 D .充分引流膀胧周围尿液 E .处理骨盆骨折 11 .膀胱破裂的急救护理哪项不妥 A .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B .遵医嘱给予镇静或止痛治疗 C .严密观察 D .稳定病人情绪 E .鼓励病人多饮水 12 .膀胱破裂合并休克,术前护理错误的是 A .首先纠正休克 B .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C .给予镇静或止痛 D .勿留置导尿管 E .按急诊手术作准备 13 .尿道损伤急性尿储留病人,错误的处理是 A .镇静或止痛 B .鼓励病人用力排尿 C .试插导尿管导尿 D .可行耻骨上膀胧穿刺 E .可行耻骨上膀胧造瘩 14 .尿道修补或吻合术后,留置尿管的时间是 A . l 一2 周 B . 2一3 周 C . 3 一4 周 D . 4一5 周 E . 5一6 周 15 .尿道会师手术后留置的三腔气囊导尿管,须维持牵拉 A . l 周 B . 2 周 C . 3 周 D . 4 周 E . 5 周 16 .易引起尿酸盐结石的是

情境学习

情境学习的关键特征及其对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启示 高文 自从Brown Collins 和Duguid在他们的论文《情境认知和学习的文体》(1989)中首次详述了情境认知和情境学习后,情境学习作为一种获得知识的一般理论和正在形成中的教学模式,以其丰富的多样性和良好的成长性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注意,对教育思考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教育设计领域中的一个热点并对以采用多媒体技术的计算机编程为基础的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启迪。本文将描述情境学习及其有别于其它教学模式的关键特征,并将探讨应用这些特征进行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计的策略及其在开发多媒体产品中的应用。 一、情境学习 有关情境学习的研究表明,通常,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学习是学习赖以发生的活动、情境和文化的功能。情境学习不同于其它大多数课堂学习活动,后者包括的知识是抽象的、脱离背景的。然而,情境学习的研究则对学什么和如何学、如何用的分离提出挑战。它座为,知识在其中得到开发和展开的活动并不脱离或附属于学习与认知,而应该是学习与所学知识整体的一部分,情境认知强调,背景有利于意义的构建并促进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因此,背景既是问题的物理结构与概念结构,也是活动的意向与问题嵌入其中的社会环境。情境认知暗示,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时,才是有效的。可以说,知识正是通过活动与合作而产出的。总之,研究已经表明,学习和认知基本上是情境性的。 情境学习将社会性交互作用视作情境学习的重要组成成分。由此研究中显现出一个统一的概念,这就是“实践的共同体”(communities of practice )。该概念既强调,学习是通过参与有目的模仿活动而构建的(Lavc & Wenger, 1989)。同时,它也同样地强调实践与共同体的重要性。该概念的提出表明,知识被视作行动与成功的实践能力;意义可理解为一种社会单元的构建,该单元共享着某一共同情境中的支柱;学习作为一种结果,可看作是一种增强对共同体验的情境的参与能力。总这,学习是一件构建一致性与构建理解的双重性事业。 学习者处于这样一种实践共同体之中,去获得该共同体具体体现的信念和行为。随着学生作为一个初始者或新手逐渐从该共同体的边缘向中心移动,他们会变得比较积极,较多地接触共同体中的文化,并开始扮演专家或熟手的角色。可见,情境学习之初通常是无意识的,Lave & Wenger(1991)把这种设想称之为“合理的边缘参与”过程:首先,对实践文化的参与可以是来自边界或来自“合法的、边缘参与”的观察。随着不断地学习和被文化所包容,参与者逐渐从观察者的角色转变为充分发挥作用的代理人。合法的、边缘的参与可以使学习者不断地将小组文化的碎片结合在一起,这就意味着他成为小组的成员。以合法的、边缘的方式参与的可能性使新手能广泛地接触并进入成熟的实践舞台。 据此,情境学习从研究传统的学徒学习活动入手,揭示了这种在职业训练活动中行之有效的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它们指出,学徒是通过将观察、指导和实践联合起一的学习方式去获得知识、技能与相应的体验的,因为这学习活动能创造心智模式、知识架构并逐渐增强学习者的自信。遗憾的是,在现代,学徒期的设置在部分已被正式教育所取代。在正式教育中,活动常常聚焦于复杂问题的表面。对专家在应用知识和完成复杂的真实生活任务时采用的推理过程和策略则注意不够。为完善正式教育,Brown Collins & Duguid (1989)提出了有关“认知学徒期”的设想,试图通过“认知学徒期”允许学生获取、开发和利用真实领域中的活动工具的方法,来支持学生在某一领域中的学习;加强内容知识和专家们用于完成复杂任务的思考过程之间的关系;强调经验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突出学习内在固有的依存于背景的、情境的和文化适应的本质。归根结底,使学习者在校内外通过合作性的社会交互作用和知识的社会建构而不断获得进步。为此,Brown等强调需要一种用于学习的新的认识论,该认识论强调超越概念和表征的积极感悟。 总之,情境认知强调,知识必须在真实情境中呈现,即在以规范方式包含知识的真实场景和

学习情境3

学习情境3 :脑外科护理技术 (一)选择题 A1题 1 .颅内压增高的早期,生命体征改变表现为 A .体温高、呼吸快、血压升高 B .呼吸急促、脉速、血压降低 C .呼吸困难、脉速、脉压缩小 D .体温高、脉搏快、血压升高 E .呼吸慢、脉搏慢、血压升高 2 .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的依据是 A .生命体征、感觉 B .瞳孔、反射、感觉 C .头痛、呕吐、视神经 D .睁眼、语言、运动反应 E .感觉、运动、语言 3 .小脑幕切迹痛的瞳孔变化特点是 A .伤后一侧瞳孔立即散大 B .双侧瞳孔不等圆 C .双侧瞳孔大小多变 D .双侧瞳孔散大 E .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 4 .易并发休克和颈椎损伤的是 A .头皮裂伤 B .头皮下血肿 C .头皮撕脱伤 D .骨膜下血肿 E .帽状腿膜下血肿 5 .诊断颅底骨折的主要依据是 A .眼睑青紫 B .球结膜下出血 C .脑脊液漏 D .耳后皮下疲斑 E .脑神经损伤的症状 6 .颅底骨折病人右侧耳道流脑脊液,应取的体位是 A .中凹位 B .俯卧位 C .平卧位 D .右侧卧位 E .左侧卧位 7 .脑外伤病人抬高床头150 - 300目的是 A .减轻脑水肿 B .预防肺部并发症 C .防止呕吐误吸,利于进食 D .改善呼吸状态 E .减轻头痛 8 .脑水肿进行脱水治疗的常用药物是 A .速尿 B .地塞米松 C .氢化可的松 D . 20 %甘露醇 E . 50 %葡萄糖液 9 .脑震荡的处理原则是 A .脱水疗法 B .对症处理 C .急诊手术 D .防治休克 E .暂不处理 10 .脑震荡的病理特点是 A .无明显器质性损害 B .脑皮质散在出血点 C .脑组织有局灶坏死 D .软脑膜撕裂出血 E .脑内形成血肿 A 2型题 11.脑挫伤病人,32 岁。体查时对刺痛能睁眼,并有肢体屈曲,回答问题时语无伦次,该病人的意识状态用格拉斯哥昏迷计分为 A . 6 分 B . 7 分 C . 8 分 D . 9 分 E . 10 分 12 .男性病人,30 岁。车祸中头部受撞击,昏迷2 小时,躁动不安,曾呕吐2 次,呈喷射性。错误的处理是 A .抬高床头15 一30cm B .给予吸氧 C .保持呼吸道通畅 D .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 E .肌内注射吗啡 13 .女性病人,41 岁。头部外伤后昏迷约20 分钟,苏醒2 小时后又再次昏迷,首先考虑

学习情境一

学习情境一认识国际贸易 一、教学目标 了解国际贸易的产生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掌握国际贸易的含义以及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明确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关系;了解国际分工的含义,理解国际分工的形成、发展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了解世界市场的含义,掌握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及其特征;熟悉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途径。 在对国际贸易基本概念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能区分不同贸易形式,并运用于实践;能对影响国际分工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会结合理论分析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的教学重点:国际贸易的含义以及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国际分工的含义、形成和发展;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世界市场的含义和构成。 本章的教学难点:区分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定义;国际贸易的分类;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能够熟练运用本章节内容分析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三、课时分配 根据教学基本要求,本章应授课时数为3学时,建议课时分配如表所示:

四、主要概念 1.国际贸易的概念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货物(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世界各国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由于国际贸易是一种世界性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综合,因此,又称为世界贸易或全球贸易。 2.对外贸易的概念 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主体对其他一些国家(或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则称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由于这种交换活动是由货物和服务的进口和出口两部分构成,所以对外贸易又称为进出口贸易或输出入贸易。在一些海岛国家或地区,如英国、日本等,还将对外贸易称为海外贸易。 3.货物贸易的概念 货物贸易(commodity trade)是指物流商品的进出口,由于物质商品是可以看见、摸到、有形的,因此货物贸易通常又称为有形贸易。 4.服务贸易的概念 服务贸易(service trade)是指服务商品的进出口,是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满足消费者需要并获取报酬的一种国际劳务活动,因此又称为无形贸易。 5.技术贸易的概念 国际技术贸易是指技术供应方通过签订技术合同,将技术有偿转让给技术接受方使用。

学习情境三

学习情境三 延时开关的制作与调试 第一部分思考题 3.1 什么是过渡过程?过渡过程出现的条件是什么? 3.2 什么是换路定律?怎样确定各元件电压和电流的初始值? 3.3 RC 电路充、放电过程中的时间常数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它和哪些量有关系? 3.4 当充了电的电容器放电时,采取什么方法可以延长其放电过程?为什么? 3.5 有两个R 、C 值完全相同的电路,分别与V 、U 2201=V U 1102=的两个直流电压接通。从实验中发现,电路在接通的充电过程中,电容电压上升到各自稳态值的同一百分数的时间相同,为什么? 3.6 RL “充、放电”电路的时间常数和RL 有什么关系? 3.7 在直流电路中,如果负载具有电感,用电压表测电压时,电压表不允许接在开关的负载侧,而要接在开关的电源侧。为什么? 3.8 如图所示电路中,具有两个同样的灯泡,其中一个与一较大的电感串联。原来开关K 处在闭合位置,现将开关断开,问两个灯泡是否立即变黑?为什么?若开关原来处于断开状态,现将开关合上时,问两个灯泡是否同时亮?为什么? 思考题3.8 3.9 如何使用万用表检测电容器的好坏?试简述原理。 3.10 一阶RL 、RC 电路的三要素指的是哪三个量?

3.11 写出用三要素法求RL、RC电路中电流、电压的一般表达式。 第二部分精选习题 ,R2=8,在S闭合前,电路已处于 3.1电路如图3-1所示。已知,Us=12V,R 稳态。当t=0时S闭合。试求S闭合时初始值 i1(0+),i2(0+),i c(0+)。 图3-1 图3-2 3.2在图示3—2电路中,已知U s=8V,I s=2A,R1=2, R2=2,R3=10,L=0.2H,C=1F,t〈0时,S1打开,S2闭合,电路已达到稳态。t=0时S1闭合,S2打开。求初始值i1(0+)、i2(0+),i3(0+)和U L(0+)。 3.3电路如图3-3所示。已知U s=12V,R1=R2= R3=3,C=0.2F t<0时电路已处于稳态,t=0时开关S打开。求S打开后的电压u c(t)、U r(t)、i(t)。 3.4电路如图3-4所示,已知I s=3A,R=2,C=10电路原已稳定在t=0时合上开关S,试求S合上后的uc, uc(0+)=0。 3.5在图3-5所示的电路中,已知, U s=10V,R1=2,R2=3,C=0.2t<0时电路处于稳定状态,t=0时开关S由1扳向2,求t>0时电压u c和电流i c。 图3-3 图3-4 图3-5 3.6图3-6所示。已知U s1=12V,R1=3K,R2=3=R36,C=5。在t=0时,闭合开关S。uc(0-)=0。求S闭合后的电流i 和uc。

学习情境设计

(一)《农产品化学分析》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1111) 1.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农产品化学分析》课程是农产品质量检测等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一门知识性、技能型和实践性要求很强的课程。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成为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岗位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2)课程任务 课程立足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相关行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牢固掌握相关专业职业岗位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重点掌握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业精神和健全体魄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按照职业岗位标准和工作内容的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检验工、农产品检验工等工种中、高级工的应知理论、应会技能和必备的职业素养。成为满足相关企业分析检验岗位对所需人才知识、能力、素质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3)前后续课程 通过系统的学习高中化学知识,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获取信息能力,初步形成了良好学习素养。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被称为生产科研的眼睛,后续课有《分析仪器使用与维护》、《样品处理技术》、《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检测与评价》、《农药质量分析检测》等课程。 2.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基本技能训练为中心、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2)在课程结构及教学方法上,打破以前课程设置以理论为主,实践作为理论的验证,实训项目与工作过程脱节的学科化体系,代之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构、整合,实现教、学、做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3)在教学效果上,避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真正实现学习的知识技能能直接与所在工作岗位零对接。 3.课程设计思路 (1)对岗位能力进行分解,根据分析检验岗位工作任务,循序渐进地安排若干教学训练内

学习情境五项目投资管理习题及答案

学习情境五项目投资管理 练习5-1:单项选择题 1. 项目投资决策中,完整的项目计算期是指( )。 A.建设期 B.生产经营期 C.建设期+生产期 D.建设期+运营期 2. 净现值属于()。 A.静态评价指标 B.反指标 C.次要指标 D.主要指标 3.按照投资行为的介入程度,可将投资分为()。 A.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B.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 C.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 D.固定资产投资和信托投资 4.甲企业拟建的生产线项目,预计投产第一年初的流动资产需用额为50万元,流动负债需用额为2 5万元,预计投产第二年初流动资产需用额为65万元,流动负债需用额为30万元,则投产第二年新增的流动资金投资额应为()万元。 5. 某投资项目年营业收入为180万元,年付现成本为60万元,年折旧额为4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则该项目年经营净现金流量为()万元。 下列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中,不受建设期长短、投资回收时间先后及现金流量大小影响的评价指标是()。 A.静态投资回收期 B.总投资收益率 C.净现值率 D.内部收益率 7.某投资项目原始投资为12000元,当年完工投产,有效期3年,每年可获得现金净流量4600元,则该项目内部收益率为( )。 8.如果某一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为正数,则必然存在的结论是()。 A.投资回收期在一年以内 B.净现值率大于0 C.总投资收益率高于100% D.年均现金净流量大于原始投资额

9.已知某投资项目的原始投资额为350万元,建设期为2年,投产后第1至5年每年NCF为60万元,第6至10年每年NCF为55万元。则该项目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 )年。 10.下列指标的计算中,没有直接利用净现金流量的是( )。 A.净现值 B.净现值率 C.内部收益率 D.总投资收益率 11.若某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为15万元,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5年,项目计算期为7年,运营期为6年,则该方案()。 A.基本不具备财务可行性 B.基本具备财务可行性 C.完全不具备财务可行性 D.完全具备财务可行性 12.某投资项目原始投资额为100万元,使用寿命10年,已知该项目第10年的经营净现金流量为2 5万元,期满处置固定资产残值收入及回收流动资金共8万元,则该投资项目第10年的净现金流量为( )万元。 13. 下列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中,不受建设期长短、投资回收时间先后及回收额有无影响的评价指标是( )。 A.静态投资回收期 B.总投资收益率 C.净现值率 D.内部收益率 14.下列不属于静态投资回收期缺点的是()。 A.没有考虑回收期满后继续发生的现金流量 B.无法直接利用净现金流量信息 C.不能正确反映投资方式不同对项目的影响 D.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 15. 若设定折现率为i时,NPV>0,则()。 >i,应降低折现率继续测试 >i,应提高折现率继续测试 <i,应降低折现率继续测试 <i,应提高折现率继续测试 16.下列方法中,可以适用于原始投资额不相同、特别是项目计算期不相等的多方案的比较决策的有()。 A.净现值法 B.净现值率法 C.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 D.年等额净回收额法 17.某企业购置一国内标准设备,增值税发票上金额为500万元,税额为85万元,国内运杂费率为2%,则国内标准设备购置费为()万元。 A..

学习情境三

学习情境三延时开关的制作与调试 第一部分思考题 3. 1什么是过渡过程?过渡过程出现的条件是什么? 3. 2什么是换路定律?怎样确定各元件电压和电流的初始值? 3. 3 RC电路充、放电过程中的时间常数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它和哪些量有关系? 3. 4当充了电的电容器放电时,采取什么方法可以延长其放电过程?为什么? 3. 5有两个R、C值完全相同的电路,分别与U^220V>U^11CM的两个直流电压接通。从实验中发现,电路在接通的充电过程中,电容电压上升到各自稳态值的同一百分数的时间相同,为什么? 3. 6 RL “充、放电”电路的时间常数和RL有什么关系? 3. 7在直流电路中,如果负载具有电感,用电压表测电压时,电压表不允许接在开关的负载侧,而要接在开关的电源侧。为什么? 3. 8如图所示电路中,具有两个同样的灯泡,其中一个与一较大的电感串联。原来开关K处在闭合位置,现将开关断开,问两个灯泡是否立即变黑?为什么?若开关原来处于断开状态,现将开关合上时,问两个灯泡是否同时亮?为什么? 思考题3.8 3. 9如何使用万用表检测电容器的好坏?试简述原理 3. 10 一阶RL RC电路的三要素指的是哪三个量?

3. 11写出用三要素法求RL、RC电路中电流、电压的一般表达式第二部分精选习题 3.1电路如图3-1所示。已知,Us=12V R=4Q,F2=8Q,在S闭合前,电路已处于稳态。当 t=0时S闭合。试求S闭合时初始值i 1(0+) , i2(0+) , i c(O+)。 鸟? 图3-1 图3-2 3.2在图示3— 2 电路中,已知U S=8V, l s=2A R=2F2=2—R3=10…丄=0.2H,C=1F,t〈0时,S打开,S2闭合,电路已达到稳态。t=0时S1闭合,S2打开。求初始值i1(0+)、i 2(0+),i 3(0+)和U L(O+)。 3.3电路如图3-3所示。已知U S=12V, R=R= R=3Q,C=0.2F t<0时电路已处于稳态,t=0时开关S打开。求S打开后的电压u c(t)、U(t)、i(t)。 3.4电路如图3-4所示,已知l s=3A, R=21,C=10」电路原已稳定在t=0时合上开关S,试求S合上后的uc, uc(0+)=0。 3.5在图3-5所示的电路中,已知,U s=10V, R=2「,R=3「,C=0.2上t<0时电路 处于稳定状态,t=0时开关S由1扳向2,求t>0时电压u c和电流i c。 3.6 图3-6 所示。已知 a = 12V, R=3?,R=3Q=R6Q,C二如。在t=0 时,闭合开 关S。uc(0-)=0。求S闭合后的电流i和uc

情境五目标市场营销

情境五目标市场营销 l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市场细分的作用及其依据,熟悉市场细分的意义,掌握市场细分的原理并运用之对消费者市场和产业市场进行细分,市场定位步骤及定位策略。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营销的意义2) 关于市场细分的一般方法,市场细分、市场定 位、细分依据的含义, 市场的作用、程序和原则,目标市场营销策略 子情境 1 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基本概念 市场细分:指按照消费需求的差异性把某一产品或服务的整体市场分为不同的子市场的过程: 既按照一定的标准,辨别和区分具有不同需求的消费者群体的过程。 市场基础: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 同质市场:同质市场缺乏市场细分的客观基础,无需对市场进行细分:食盐市场 异质市场:某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所表现的需求、欲望、购买行为及对企业营销策略的反应差异明显且不易改变:服装、家具市场 市场细分就是把一个易质的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相对同质的子市场的过 、市场细分化的客观依据: 1、市场产品供应多元性 2、市场需求的差异性和同类性 三、细分市场的五点要求 1、要做到分片集合化 2、细分后的子市场要有足够的购买潜力 3、细分后的子市场要有可接近性 4、细分后的子市场要有可衡量性

商品用途:用于哪些方面(衣食住行),满足哪个需求层次 购买行为:购买着眼点,购买频率,新老顾客,偏爱程度,了解阶段,敏 感因素 六、生产者市场的细分 一)生产者市场的细分标准:以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四项因素为主要标准: 1、环境因素 2、 组织因素 3 、人际因素 4 、个人因素 生产者市场的细分方法 1、两步法:总体细分,深入细分 2、套盒法:从外向里细分标准依次排列为:统计学因素、经营变数、购买 方式、 购 买情境以及购买者的个性特征 七、 消费者市场细分 的方法: 1、单一标准法 2、主导因素排列法 3、综合标准法 4、系列因素法 5、 子情境 2 目标市场选择策略 民族 5、细分后的子市场要有相对的稳定性 四、细分市场的一般原理: 1、 2、 3、 4、 可衡量性; 可占领性 可接近性 稳定性 五、消费者市场细分标准 各标准及其变数: 地理环境:地区、城镇、人口密度、气候 人口、经济、文化:年龄、性别、职业、家庭规模、收入、教育、宗教、

学习情境一教学设计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电路分析基础学习情境一安全用电 教学设计 表1 学习情境一教学设计 学习情境安全用电 学时 6 学习目标了解安全用电与企业供配电基本常识 掌握安全用电操作规程 掌握用电工具设备的使用 掌握触电原因、触电形式,能进行触电急救 学习内容企业供配电基本常识 用电工具设备的使用 安全用电常识、安全用电操作规程触电原因、触电形式、触电急救方法 教师执教能力要求掌握安全用电知识与安全用电操作规程,能熟练使用安全用电器具,熟悉触电急救处理方法;具有娴熟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 学生已有基础要求掌握中学物理学中电学基本知识;具备信息收集、整理、利用的能力;具有相关岗位英文资料的初步阅读能力、PPT文档制作能力 工具与媒体工具:常用电气灭火器、测电笔、用电工具、防护用具、警示牌、触电急救用具媒体:学习领域课程整体设计、学习情境授课计划、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安全用电操作规程、安全用电与触电急救学习资料、触电急救训练视频资料、电工仪表使用手册、检查单、评价表 步骤工作过程教学法建议学时 1.资讯教师下发项目任务书,讲解电工基本常识、安全用电常识, 触电急救知识,介绍常用电工材料及仪表;学生课外检索 有关资料 讲授法 演示法 案例法 2 2.计划学生自主进行人员分配,列出分组名单,制订工作计划、 实施步骤,列出工具、仪表、元件清单 小组讨论法 1 3.决策教师审核触电急救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引导学生确定最 终实施方案 提问引导法 仿真教学法 0.5 3.实施学生分组开展触电急救模拟训练实际操作法 观察记录法 1 5.检查学生自检,教师对每组实施情况全面检查观察记录法 1 6.评价学生汇报实施过程、收获与体会,回答同学与教师的提问。 重点评价安全用电常识及触电急救方法的掌握程度 共享法0.5

学习情境五xt

学习情境五确定合同中的品质、数量和包装条款 一、思考题 1. 简述品质条款在合同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题要点:在国际买卖合同中明确商品的品名和品质、确定双方交易的数量、规定货物的包装,即是买卖双方交接货物的依据,也是买卖双方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更是完成交易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2. 简述凭卖方样品成交时,卖方应注意的问题。 答题要点:采用此方法时,要注意下列事项。 (1)样品要有足够的代表性,并妥善保管;品质不能过高,以免造成生产和履约的困难;品质也不能过低,以免影响售价。 (2)要留有复样、编号、日期,作为将来组织生产、交货或处理品质纠纷时用。 (3)在订立合同时,为了留有余地,可在合同中规定“卖方交货与所提供样品的品质大致相同,或基本相同”以防买方因卖方所交货物与样品有微小差异而拒收或索赔。 3. 简述毛重、净重及以毛作净的主要区别。 答题要点:毛重、净重、以毛作净都是国际贸易中用来计量商品重量或商品计价重量的方法。毛重是指商品本身的重量加包装重量。净重是指商品本身的实际重量,不包括包装的重量。以毛作净是指有些商品因为包装本身不便计量,或因包装与商品价格差不多,采用按毛重计价。

4. 何谓运输包装?简述运输包装的作用。 答题要点:运输包装又称外包装或大包装。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商品,防止在储存、运输和装卸过程中发生货损、货差。同时,科学合理的运输包装,也有利于装卸、搬运、检验、计数和分拨。 5. 简述中性包装的性质和作用及采用中性包装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题要点:中性包装是一种既不注明生产国别、地名、厂名,也不注明原有商标和牌号的商品包装。 国际市场上常见的中性包装有无牌中性包装和定牌中性包装两种。在国际贸易中,使用中性包装的目的是为了打破某些国家和地区对某种商品实施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及适应交易的特殊需要,它是出口商加强对外竞争,扩大出口的一种重要手段。采用中性包装要考虑以下事项:(1)买方对该产品有比较大量的长期的订单,使卖方可以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建立比较稳定的供应关系。(2)对我国已有良好市场信誉的名牌产品、紧俏商品和销路良好的商品,不应随便地接受中性包装,否则会削弱我方产品的名牌地位,造成货源短缺,甚至会在国际市场上产生不必要的混乱。 二、案例分析 案例一解析合理。因为凡凭样品买卖,卖方交货的品质必须与样品完全一致。对于凭样品买卖,双方要留有复样、编号、日期,作为将来组织生产、交货或处理品质纠纷时用。而我方当时没有留有复样,全凭记忆进行生产,已经不符合要求,后又改变其商品样式,已构成违约,所以应该进行赔偿。

情境5测试题

情境五测试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4x13=52分) 1、直流稳压电源一般由降压电路、电路、电路、电路4部分组成 2、常用的滤波电路有和和等。 3、变压器降压输出U2 = 10V ,如采用半波整流输出电压的平均值为 V , 如采用桥式 整流输出电压平均值为 V;如采用桥式整流电容滤波后输出电压平均值为 V 4、三端稳压器CW7812的输出电压为、CW7909输出电压为 5、稳压管是一种特殊的接触型的硅二极管,正常工作应在特性曲线的区二选择题(5x5=25分) 1.在桥式整流电路中,若其中一个二极管开路,则输出。 A、只有半周波形 B、为全波波形 C、无波形且变压器或整流管可能烧坏 D、有波形但波长不确定 2.在桥式整流电路中,若其中一个二极管正负极接反了,则输出。 A、只有半周波形 B、为全波波形 C、无波形且变压器或整流管可能烧坏 D、有波形但波长不确定 3.半导体整流电路中使用的整流二极管应选用( )。 A、变容二极管 B、稳压二极管 C、点接触型二极管 D、面接触型二极管 4.单向半波整流电路,变压器次级电压为20V,则整流二极管实际承受的最高反向电压为()。A、20V B、202V C、18V D、9V 5.单向半波整流电路,若负载平均电流为10mA,则实际通过整流二极管的平均电流为( )。(A) 5A (B)0 (C)10 mA (D)20 mA 三(23分) 在下图所示电路中,变压器二次侧电压有效值U2=10V,负载电阻R L = 10 Ω:(1)在“输入、输出电压波形”图中补画出负载上电压Uo 的波形;(6分) (2)计算半波整流输出电压的平均值、流过负载RL的电流平均值I0;(8分) (3)如果二极管D极性接反、断路、短路时,会出现什么现象?(9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