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

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

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
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

中心带动:率先发展扬风帆

——论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之一

(一)如果说发展是改革开放的主旋律,一部分地区率先发展则是其中最响亮、最动人的音符。

如今,陇原大地,新的发展乐章已经奏响。刚刚结束的省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这是甘肃崛起的新号角。

此中,一个?音符?最值得期待:支持兰州率先发展,建设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这是兰州、白银的新使命。

(二)?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改革开放之初,小平同志这句话,拉开了一部分有条件、基础好的地区率先发展的大幕,也成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理论源泉。

放眼全国,东部地区率全国之先,而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每一项重大战略,也有其?率先?的城市布局。立足甘肃,以至西北,区域发展同样呼唤自己的?龙头?。这里,兰州之于甘肃,如东部之于全国,是?龙头?的必然之选。

从区位看,兰州处于大西北?座中四联?的特殊位臵。从历史看,兰州始终在国家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从现实看,经过60年积累与发展,兰州综合实力大大提高。可以说,我省区域发展战略支持兰州率先发展,既是?兰州战略?的新接力,又是兰州、甘肃发展的再出发。

(三)率先发展,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理念。

在我省改革发展的道路上,不可避免会遇到种种困难。率先发展,意味着会首先触及矛盾、面对困难。为此,作为一种责任,率先发展,决不能绕着困难走,而是要在改革上

先人一步,在发展上快人一拍,率先搬掉?拦路石?,率先趟出新路子。

而且,在新的发展时期,兰州的率先发展,决不能单纯追求速度率先,也不能延续传统发展模式。作为一种理念,率先发展,就是要彻底摒弃那些不合时宜的发展观念、思维惯性、发展方式,率先科学发展。

一定程度上说,中心城市发展的责任和理念,直接影响区域发展战略的成败。中心城市只有敢为人先,率先发展,科学发展,方能不负?龙头?使命。(四)堪当?龙头?大任的,不仅限于单个中心城市,还有都市经济圈。

近年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领跑?全国发展,展现了都市经济圈的魅力。它也说明,在市场化、城市化趋势下,都市经济圈越来越成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若是再早些年,都市经济圈对于甘肃,还只是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但现在,交通、通信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张,加上兰州、白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优势相补、经济相连,让兰白都市经济圈成为可能。省委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积极建设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既扩展了兰州率先发展的空间,更推开了甘肃跨越的?机会之窗?。

(五)?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中心带动,源于中心,更高于中心。

中心带动,关乎战略大局,这是我省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这意味着,兰州以及兰白都市经济圈,将成为我省区域发展最重要的战略平台,将担负起带动甘肃、辐射西部、面向全国的战略重任。

换而言之,兰州和兰白都市经济圈,都要跳出就兰州谋划兰州、就经济圈思考经济圈的圈子。一方面,要服从全省区域发展目标,挑起?龙头?重担;另一方面,要主动融入

西部、国家总体发展目标,打造我国西部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六)?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心带动,源于中心,也广于中心。

中心带动,关乎改革发展,这是我省区域发展战略的巨大创新。经济发展从来就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率先发展兰州,建设兰白都市经济圈,最大的创新之一,在于打破行政区划的界线,结合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谋划一个开放的经济圈。

长远来看,兰白都市经济圈的功能和定位,不能只限于兰州、白银及周边城镇。随着市场化、城市化程度加深,其影响要从圈内拓展到圈外,最终形成核心强大而又辐射宽广的经济圈。而全省其他市州,特别是周边市州,也不能把本地的行政区域,当成可以孤立发展的经济区域,关起门来规划,关起门来定位,关起门来搞所谓的?发展?。

(七)中心带动,任重道远。

我省区域发展战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中心带动能力强,势必大大促进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深入实施,反之亦然。

然而,兰州、白银所面临的经济总量偏小,发展基础薄弱,体制性障碍尚未完全消除等因素,将会影响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而且,臵身于全国各地、各个都市经济圈竞相争先的热潮中,兰州的发展、兰白都市经济圈的建设,稍有懈怠,就会远远落在后面。

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格局中,我们要抓住机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努力增强总体实力、辐射力与竞争力。惟其如此,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构中占据先机。

(八)一个地区发展之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

步。

?天时、地利、人和。?我省区域发展战略因势而生,蓄势待发,深透着决策者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对甘肃实际的把握,对未来发展的思量。

通过?中心带动?,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一个崭新的甘肃定会出现在世人面前。

两翼齐飞:能源基地谋崛起

——论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之二

(一)跳出甘肃看甘肃,立足省情谋发展。

省委提出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中,谋划打造陇东能源化工和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两翼?腾空劲展,助飞甘肃经济。

呼啸而过的大风为我所用,沉睡千年的?黑金?重见光明。相信有那一天,?陇东牌?的石油、煤炭和电力输送东部;?陆上三峡?收集起强大的自然动力,助推甘肃乃至中国经济。

(二)只因站得高,所以看得远;要与时代同步,方能勇立潮头。

作为一个经济发展大国和能源消耗大国,我国煤电油运等重要能源资源需求总量持续增加,今后还将大幅攀升。传统能源供应已列入国家安全战略。另一方面,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新能源开发,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们的不二抉择。

甘肃的能源优势由此凸显。石油、煤炭,传统资源,蕴藏在庆阳、平凉的黄土层里;风电、光能,新兴能源,储备在广阔的河西走廊。?打造陇东能源化工和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的战略构想,将陇原大地上的宝藏,与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一次,我们与时代潮流同步;这一次,我们站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前列。

(三)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但它总是稍纵即逝。

能不能?抢?到手,?抓?实在,就看我们努力不努力。

摆在面前的机遇千载难逢。新能源产业事关培育新兴产业、实现科学发展,开发利用备受关注。国家政策鼓励发展新能源,支持有优势的地区率先发展。河西走廊丰富的风能,是重要的接续能源和战略替代能源。

年初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的相关会议上,修改了《?三西两东?区域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对关系新世纪我国能源安全和科学发展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建设进行统筹。地处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的陇东地区因石油、煤炭资源丰富,成为?两东?之一。

我们的能源优势,已经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一部分。两大能源基地,肩负改善甘肃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的重任。能不能抓好这个机遇,对于甘肃发展的重大意义,不言自明。

(四)寸草不生的茫茫戈壁,原来是?追风逐日?的广阔天地;广种薄收的黄土旱塬,居然深藏着梦寐以求的?黑金?。独特的资源优势,成为陇原?两翼?腾飞的巨大引擎。

数数?家底?,我们有理由感到自豪。河西走廊风能资源理论储量居全国第五,仅酒泉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就在4000万千瓦以上。河西还是实施?大漠光电工程?的理想地区。庆阳境内石油天然气总资源量40亿吨,煤炭资源储量巨大,平凉华亭煤不仅是优质动力用煤,也是目前我国最好的气化用煤。

看看成绩,不由得喜上眉梢。戈壁滩上耸立起?白色森林?,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正式启动。我国首个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敦煌10兆瓦并网光伏电站开工建设。华能庆阳核桃峪煤矿、新庄煤矿开发揭幕,陇东能

源化工基地建设迈出新的一步……

(五)?追风逐日?的不仅是我们,能源基地建设任重道远。

?大江南北‘风光’无限,‘追风逐日’热闹非凡?。这是媒体对全国新能源开发建设的描绘。环顾四周,我们的近邻内蒙古、新疆、宁夏等省区,风电、光能开发同样如火如荼;遥远的福建、吉林等地,也将风电发展纳入支柱产业,风电设备制造更是遍地开花。

相比同在鄂尔多斯盆地的其他传统能源基地,陇东能源基地建设还面临着地质勘察程度低、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等制约因素。要实现?陇煤外运、陇电东送?的目标,仍需加倍努力。

(六)?靓女引得佳婿来?,我们的资源,只有和先进生产力相结合,才能资源、环境?两相宜?。

经济底子薄、基础差,通过自我积累实现发展的能力有限,是目前甘肃发展的?短板?。资源这个?穷家靓女?只有通过?招亲?,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做?女婿?,尽快引进急需的资金、技术、人才,才能使能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实力,才能使陇原大地添财又增绿。

甘肃的发展,和全国的发展紧密相连;甘肃的进步,是全国进步的有机组成。无论是陇东石油、煤炭和电力开发,还是河西的风电、光能产业,既需要国家支持,也需要企业参与。真心携手,才有美好未来。

(七)只有将甘肃的发展放在全国的大背景下考量,充分发挥优势,才能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甘肃地处西北内陆,思想观念的陈旧,体制机制的滞后,往往使人故步自封,感受不到发展的?脉动?。再不警醒,再不追赶,我们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作为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只有着眼全国看发展,紧随导向兴产业。发挥后发优势,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特色产业,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八)融入时代,勇立潮头,陇原大地唱响?能源欢歌?。

甘肃发展的历程,就是一个弥补克服劣势和发挥比较优势的过程。回顾过去,我们克服一个个困难,迎来一次次跨越;聚焦现在,我们艰苦创业,成绩可圈可点;展望未来,西部能源大省的身影日渐明晰。

陇原儿女从不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认准了,干起来,陇原必现新貌,?两翼?必将腾飞。

组团发展:千帆竞发搏激流

——论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之三

(一)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诚然,发展有先有后。中心区域发展了,重点区域发展了,但更为广阔的地区并不能停步不前。那么,这些地区如何发展,省委区域发展战略给出了答案——组团发展。

组团发展,并不是独立的一环,而是甘肃区域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如果将中心带动比作率全省之先的龙头,将两翼齐飞比作加速前进的助推器,那么组团发展则是一砖一石汇聚而成的基础力量。

积水成渊,汇流成河。全省的发展离不开市州,只有全省各市州的成长壮大,才能掀起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才能实现整体推进的最终目标。

(二)组团,是组地域之团、产业之团,更是组特色之团、优势之团。

放眼全国,30年的高速发展中,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令人注

目的区域特色经济。这些地区以特色产业为核心,以特有资源为基础,以特色技术为支撑,以特色区域为载体,形成一个个有机的经济整体。

特色,重在特。特,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就是比较优势。同样,甘肃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个?特?字。

有特色就有优势,有优势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效益,有效益就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有时候,特色并非优势。特色只有在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化为优势。

我省拥有多种富有特色的自然资源。但是,几十年前,这些资源只为自然所有,并没展现出优势。特色资源,只有经过初步开发,探索发展,才能渐渐显示出它强大的优势来。

比如说,马铃薯。长期以来,它只是?填肚子?的粮食,而非?挣票子?的商品。可是,经过多年培育发展,土豆豆变成?金蛋蛋?,呈现出强大的特色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发展壮大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培育出多个特色农业产业,并且区域聚集效应渐渐凸现。我们依托特色资源发展了甘肃,同时,随着发展,我们又创造出了新的特色优势产业,渐渐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四)组团发展,不是静态的只需照搬执行的战略,而是动态的具有创造性的战略。

特色需要基础,特色也可创造。只要抓住机遇,我们就可以变特色为优势,以优势带动一个区域的发展。

去年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重大决策,这为我省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加之国家工业化进程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这为以原材料为主的我省优势产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我们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河西吹拂千万年的大漠风,正化为?陆上三峡?的强大动力。

创造优势的关键在于积极主动地寻找。如果不积极、不主动,再好的机遇就会转瞬而逝。时不我待,失去一次机遇,就会落后千里之遥。

(五)组团发展,既是全省发展的战略,更是以地方为主体的自主性战略。

万丈高楼平地起。创造优势,发展特色,不能凭空设想,而是要深刻认识自身特点,实事求是,科学决策。

我们的发展历程中不乏拍脑袋决策,赶时髦建设。这些不切实际的项目,不仅没有创造出奇迹,反而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错过了发展的最佳时机。

各打各的优势牌,各走各的特色路,它的前提就是各地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我们要深刻认识自己的发展水平,我们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资源优势,我们要善于捕捉符合自己发展的机遇。

认识自己,认清自己,才能走自己的路,才能走好自己的路。

(六)组团发展,不是封闭的战略,而是全方位开放的战略。

组团,就是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单一地看一个地方,一些产业可能不是优势产业,而一旦与左邻右舍联合、组团,特色优势便立刻显现出来。我省多年发展的经验证明,地缘相近,产业相同,资源互补的地方,更容易形成发展合力。

组团,不是单纯的行政区域内的联合,而是要打破区划界线,以产业和资源为纽带,寻求地区间本质上的内在联系。这样,天水可以外联关中,形成跨省联合的经济圈;石羊河流域可以以河为轴,形成综合治理区域。

(七)组团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战略,而是长期发展的战略。

虽然,我省区域特色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水平,但是放在全国比较,我们仍然处在落后的位臵。即便是一些已经形成的特色产业,特而不优,缺乏真正的市场竞争力。我们特殊的省情决定,我们不能夜郎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

一项新战略出台,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巨大的推动力量。我们要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多的力气,用更大的力量,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的区域经济组团,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上迈出实质性步伐。我们相信,通过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组团发展,陇原大地必将千帆竞发,拓出新天地。

整体推进:科学发展正当时

——论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之四

(一)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区域发展战略。

?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引领一个欠发达省份迈向现代化的科学发展战略。?中心带动?是战略核心,?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是战略重点,?整体推进?则是总体的战略目标。

(二)?整体推进?有着深刻而又科学的发展内涵。

从科学发展观出发,整体推进,就是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总而言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整体推进的魂魄。

整体推进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我省实际出发,整体推进,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治理与保护、扶贫攻坚、人力资源开发和

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三)?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说的是基础的重要性。

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纵观各地现代化进程,都有一个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时期。一般来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发展积蓄能量、增添后劲、创造环境,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反之,则会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我省底子薄、条件差、欠发达,说到底,就是基础设施没跟上、欠账多、有差距。近年来,我省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但总体上仍处于夯实基础、加快发展阶段。也正如此,我省?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将?基础设施建设?列为?三大支撑?之首。作为总体工作思路的拓展和细化,我省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全力以赴把基础设施建设搞上去。

(四)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

森林覆盖率低、土地沙化面积大、沙漠化危害严重,我省生态体系脆弱的现状,警示着生态治理与保护的紧迫性。而其重要性,主要有二。就生态而论,甘肃是西北生态屏障,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全国性的战略地位。从发展角度,脆弱的生态环境已经严重制约了我省、西北及至全国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我省把生态治理与保护纳入区域发展战略,体现了科学发展、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执政理念。这是一条艰辛之路,也是一条通往生态文明之路。我们既要大力开展重点生态保护工程,又要格外重视在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坚决不能一边建设一边破坏,只图眼前利益而殃及子孙。

(五)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在甘肃,推动生态文明的两个?轮子?,一个是生态治理与保护,另一个是发展循环经济。

我省工业依托资源开发起步,形成了以石化、有色、冶金、能源为主的工业体系,甘肃因此也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但必须看到,这些工业多是?两高一资?型产业,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多,技术水平低,环境压力大,发展难以可持续。

近年来,我们把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结合起来,下工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使支柱产业产能迅速扩张、能耗污染降低、效益大幅度提高。我省区域发展战略总结了这一成功经验,寻求循环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全省各地,特别是能源基地,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一句话,既要?补上工业文明的课?,又要?走好生态文明的路?。

(六)在甘肃,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同等薄弱的,是扶贫攻坚。

甘肃的贫困全国有名。早一些有左宗棠?苦瘠甲于天下?的喟叹,近一些有?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苦痛。苦干30年,我们一举解决了吃饭问题,创造了了不起的历史性成就。但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等各种复杂因素影响,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省一些地方还是全国最困难的地方,是全国扶贫开发最艰苦的战场。

我们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必须矢志扶贫攻坚,把致富之根深深地扎在黄土地上,让致富之歌飘向千里陇原每一个角落。一定程度上,什么时候补齐了贫困这块?短板?,我们才真正实现了区域发展战略。

(七)数十年扶贫攻坚,积累了许多加快发展的宝贵经验。?反弹琵琶?就是其中之一。

在扶贫开发中,定西市坚持以人为本,确定了从提高劳动者素质入手,优先发展社会事业,以带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反贫困战略。这一做法称之为?反弹琵琶?,突出了社

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能动作用。实践证明,越是欠发达地区,越是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为此,不难理解省委将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三大支撑?之一,也不难理解其在区域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面向未来,我们要继续坚持?反弹琵琶?,善于以人力资源开发和人的素质的提高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八)有什么样的发展观,有什么样的区域发展战略,就有什么样的发展。

把科学发展观贯穿我省区域发展战略全过程,强化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我们一定能实现?整体推进?的总体战略目标,开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实施宏伟战略加快区域发展

——论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之五

省委提出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和?五个大幅度提升?的奋斗目标,是甘肃省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对以往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是对?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的拓展和细化,是以新视野谋划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宏伟战略。

我省区域发展战略一经出台,就引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深入思考和热烈讨论。种种思索,显见发展心情之切;无数关注,聚焦区域发展战略。

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必须要有紧迫感,强化发展意识

发展滞后是甘肃所有矛盾的总根源,加快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面临发展甘肃经济社会难得的历史机遇,肩负实施贯彻区域发展战略的历史使命,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的紧迫性,强化主动发展意识,才能赢得先机,发挥后发

优势。

发展必须要有紧迫感,是因为我们与经济发达地区存在着明显差距。尽管甘肃也在加速发展,纵向比较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横向比较其他省份,我们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基础设施滞后、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单一、市场发育不足等,仍然在制约着我省的发展,经济社会目前通过自我积累实现发展的能力有限。甘肃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投入和政策支持,离不开外部参与。

落后是客观存在的。承认与发达地区存在差距,不是要否定成绩,而是为了清醒头脑,强化主动发展意识,迎头赶上。

强化主动发展意识,是抓住历史机遇的需要。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继续推进,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对资源需求的增大,我省能源优势凸显,都是甘肃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天上不会掉馅饼,机遇要转化为?落地生根?的项目,就必须主动出击。

强化主动发展意识,是?克懒治庸?的迫切需要。一些干部群众中存在的妄自菲薄、不思进取的想法和情绪,?等靠要?的惯性思维,直接影响大家的干劲,妨碍发展的速度,必须尽快纠正。

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必须以思想解放为先导,坚持开放式发展

区域发展战略不是一般性的工作思路,更不是安排具体工作的一二三条,而是省委将甘肃的发展融入全国大局,审时度势作出的,是以新的视野谋划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成果。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开阔视野,解放思想,破除误区,达成共识。

思想解放,才能形成正确的发展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受束缚,思路就有局限;思想一解放,思路便拓宽。我

们要对照思想现状,看看是否与区域发展战略相适应,真正形成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

思想解放,才能打开新的工作局面。像甘肃这样欠发达的地区,不是没有出路。重要的是正确地看待优势和劣势,善于从优势中发现潜在的危机,从劣势中找到蕴藏的机遇。有优势的地方,不能满足于现有成绩,要不断审视自身,更加注重均衡、可持续发展;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要以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契机,化劣为优,奋力直追。

开放才有发展,发展促进开放。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正是改革开放,才使陇原大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是发展的迫切需要,推动了我们从思想到行动紧追时代潮流。

开放是发展模式,开放是大势所趋。从全国发展看甘肃,必须尽早实现从?以我为主?向?我参与、我发展?的?角色?转变。只有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发展格局中,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共同发展的一部分,我们才能适应时代,顺应趋势。

开放是对外的,也是对内的,更是?内外结合?的。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薄弱,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更多地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力要素。同时,省内各市州也要将自身发展和兄弟市州的发展联系起来,立足特色,互补?多赢?。还要打破?内外?之分,只要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分省内外,市州内外,都应该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必须遵循规律,从实际出发,突出各自特色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经济发展如此,社会进步同样如此。虽然同属一省,但甘肃各地情况差异很大,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平衡,制订发展规划、开展各项工作,

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

只有遵循规律,从实际出发,才能使区域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才能使各地的发展规划真正成为指导当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南。要坚决防止无视经济社会客观条件、产业环境和竞争力、资源负荷而提出不切实际的口号。

遵循规律,从实际出发,必须尊重群众意愿。区域发展战略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具体工作也要依靠广大群众来完成。制订规划要问计于民,衡量得失要以人为本,成绩大小由群众评说。

?调动各市州走符合各自实际的路子,发展的空间、余地比较大,可以鼓励各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省委书记陆浩在省委第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各市州贯彻我省区域发展战略有如此阐释。突出各地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遵循规律,从实际出发,体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要求我们突出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突出各自特色,就是鼓励各地大胆探索既符合全省区域发展战略,也符合当地发展特色的具体规划。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一,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差异很大。只有将全省发展战略和各地实际相结合,才能?各显其才、各施所长?。

突出各自特色,就要打破行政区划的?小圈圈?,谋划?合纵连横?的大发展。陇东能源基地、?关中-天水?经济区与邻近省区的紧密联系自不待言,其他市州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并非?泾渭分明?。我们必须摈弃思想和行为的封闭,搞开放式发展。

突出各自特色,绝不是搞一些看似花哨,实则有害的?海市蜃楼?。各地一定要以前瞻眼光,结合实际,谋划长远,将自身的发展规划融入全省发展战略。

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必须以项目建设为龙头,真抓实干

省委提出的区域发展战略,是结合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分析我省优势和潜力后的现实选择,既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又体现了总体工作思路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对发展思路在继承中的拓展和细化。实施我省区域发展战略,必须以项目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龙头,真抓实干。

邓小平曾经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实施我省区域发展战略,一定要狠抓落实。

抓落实,首先体现在领会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上。我省区域发展战略是省委适应国家功能区规划,对全省区域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布局作出的新的概括。我们要在全面领会的前提下,进行深入讨论,对照各地实际,研究发展规划。

抓落实,就要体现在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上。落实区域发展战略,要力戒?仓促应答、成效立现?。省委出台的区域发展战略是甘肃科学发展的?总纲?,具体怎么落实,还需要各地深入探讨,科学谋划。如果我们不是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认真研究,而是急于?戴帽子?、出?典型?,看似走在前头,实则耽误时机、错过机遇。

从甘肃的实际来说,我们不能与发达地区竞争既有优势,而要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由于经济总量偏小,没有较快的增长速度,没有量的扩大,就谈不上质的提高。只有抓好项目建设,才能把宏观的区域发展战略转化为具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抓项目,仍然是甘肃当前加快发展的龙头。

以项目建设为龙头,是因为项目是投资和发展的载体,是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聚合体,是优化资源配臵的平台。有了项目,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就有了坚实基础;有了项目,实现?五个大幅度提升?的奋斗目标就有了现实可能。

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必须注重?好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有比较优势,依托优势资源、技术和服务的特色项目;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耗低的项目;关系拉动内需、城乡社会事业建设、生态保护的项目,才能得到大力支持,才有发展壮大的空间。

以项目建设为龙头,是抢抓、善抓机遇的具体表现。一打口号不如一个行动。我们不能做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的最终成绩,仍然要体现到具体项目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甘肃大地科学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陇原儿女建设家乡的豪情正在迸发。各地务必尽快行动起来,以大讨论带动思想新解放,以思想新解放谋划新的发展,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实践中去,从实际出发,从每一天的具体行动开始,把省委各项战略意图落实到位,为制定我省?十二五?规划打好基础,开创甘肃更加美好的未来。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武汉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战略目标 聚焦中部崛起,打造中国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创造更具凝聚力的资源环境和更好的创新氛围,建设区域性的国际化大都市。 战略导向找回武汉,重塑江城。抓住国家交通体系重构、国际产业转移和有利的政策环境等三大机遇,重点解决三大关键问题:一是如何打破区域封闭,领导区域发展;二是如何确立城市中心,再现中心城市辉煌;三是如何完善体系,找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战略选择 战略之一——“都市内核,国际中枢”,建设整合武汉三镇的中央都市核心空间(UC,即Urban Core),引导武汉快速建立起华中金融、贸易、产业服务和现代物流的区域精密控制内核,作为武汉迈向国际化的载体。 战略之二——“智力先导,产城一体”,提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导向的“十字型” 产业空间布局构想。 战略之三——“滨江而展,一带多心”,突破当前城市圈层构架,构筑沿长江两岸的综合城市发展走廊,通过带形的跳跃式增长提供城市持续的发展框架。 战略之四——“破环成带,轴向拉伸”,强化滨江道路交通建设,形成区域式组团发展构架。战略之五——“以江为脊,连湖成网”,充分发挥武汉水优势,打响“百湖江城”全球品牌的思路。 战略之六——“产业整合,价值链接”,以研发销售为核心,实现武汉区域“1+8”产业和区域契合发展,构成主导产业加工为依托的新城发展模式; 战略之七——“近展双翼,远视三极”,向东连接,武汉城市圈沿京广线和沿京九线两个带状区域,近期横跨京九京广的武汉都市走廊,未来构筑武汉、长沙和南昌为基点的三角经济区,继而形成中国的第四极三角经济区的目标。 战略之八——“多元并蓄,文化凝聚”,把汉正街为代表的汉味市民文化等传统型文化和UC 新都市文化、高科技文化等提升型核心文化转化为具有鲜明地缘识别性的城市形象。 场景分析

甘肃地图及行政区划

全省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17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58个县、7个自治县。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 兰州市辖5个市辖区、3个县。市政府驻城关区。 城关区(张掖路街道)七里河区(西湖街道)西固区(福利路街道)安宁区(安宁西路街道) 红古区(海石湾镇) 永登县(城关镇)皋兰县(石洞镇)榆中县(城关镇) 嘉峪关市 金昌市辖1个市辖区、1个县。市政府驻金川区。 金川区(广州路街道) 永昌县(城关镇) 白银市辖2个市辖区、3个县。市政府驻白银区。 白银区(人民路街道)平川区(兴平路街道) 靖远县(乌兰镇)会宁县(会师镇)景泰县(一条山镇) 天水市辖2个市辖区、4个县、1个自治县。市政府驻秦州区。 秦州区(大城街道)麦积区(道北街道) 清水县(永清镇)秦安县(兴国镇)甘谷县(大像山镇)武山县(城关镇)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张家川镇) 武威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1个自治县。市政府驻凉州区。 凉州区(东大街街道) 民勤县(三雷镇)古浪县(古浪镇)天祝藏族自治县(华藏寺镇) 张掖市辖1个市辖区、4个县、1个自治县。市政府驻甘州区南环路。 甘州区(南街街道)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湾寺镇) 民乐县(洪水镇)临泽县(沙河镇)高台县(城关镇)山丹县(清泉镇)平凉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市政府驻崆峒区西大街。 崆峒区(西郊街道) 泾川县(城关镇)灵台县(中台镇)崇信县(锦屏镇)华亭县(东华镇)庄浪县(水洛镇)静宁县(城关镇) 酒泉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2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政府驻肃州区仓门街。肃州区(西北街街道) 玉门市(玉门镇)敦煌市(沙洲镇) 金塔县(金塔镇)瓜州县(渊泉镇)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党城湾镇)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红柳湾镇) 庆阳市辖1个市辖区、7个县。市政府驻西峰区长庆北路 西峰区(南街街道) 庆城县(庆城镇)环县(环城镇)华池县(柔远镇)合水县(西华池镇)正宁县(山河镇)宁县(新宁镇)镇原县(城关镇) 定西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市政府驻安定区中华路。 安定区(中华路街道) 通渭县(平襄镇)陇西县(巩昌镇)渭源县(清源镇)临洮县(洮阳镇)漳县(武阳镇)岷县(岷阳镇) 陇南市辖1个市辖区、8个县。市政府驻武都区城关镇。 武都区(城关镇) 成县(城关镇)文县(城关镇)宕昌县(城关镇)康县(城关镇)西和县(汉源镇)礼县(城关镇)徽县(城关镇)两当县(城关镇)临夏回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市、5个县、2个自治县。州政府驻临夏市。 临夏市(城南街道) 临夏县(韩集镇)康乐县(附城镇)永靖县(刘家峡镇)广河县(城关镇)和政县(城关镇)东乡族自治县(锁南坝镇)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吹麻滩镇) 甘南藏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市、7个县。州政府驻合作市。 合作市(伊合昂街道) 临潭县(城关镇)卓尼县(柳林镇)舟曲县(城关镇)迭部县(电尕镇)玛曲县(尼玛镇)碌曲县(玛艾镇)夏河县(拉卜楞镇)

东莞市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东莞市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项目背景 香港-深圳-广州-珠海-澳门正在形成一个都市区域,那个地点将成为21世纪杰出的工业、商业与文化中心。区域核心都市业已完成产业的置换和升级,中小都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升级也在持续进行。 从1991年至2000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0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达2846.81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7.2%。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展为东莞提供了新的进展空间。 东莞凭籍区位优势成为我国外向型加工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社会经济进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交通沿线形成高度城镇化地域。2000年东莞市国内生产总值493亿,“五普”人口为645万,其中户籍人口153万。但从进展竞争能力上,其城镇社会文化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和产业空间构成尚表现出城镇化初级时期的特点,距现代都市化的要求尚有相当距离。 按照广东省委指示,东莞要抓好都市现代化建设,使它从出口加工基地型都市向区域性经济中心都市转变,并与广州、深圳和谐进展,共同构成珠三角组合都市群。在此基础上,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以国际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中心都市”的战略目标和“一网两区三张牌”、将现有市区-同沙-松山湖科技园区在功能上整合为一个整体,建设东莞“大城区”的构想。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东莞市主城区范畴为东莞都市总体规划范畴2 73平方公里和寮步、大朗、大岭山三个镇(含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面积578平方公里,现状总人口153.6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47.36万人,暂住人口106.28万人。

一.从“基地”到“名城”——东莞宏观进展战略的重大转变东莞的的经济尽管发达,但都市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工业化进程。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东莞同意了大量香港转移来的加工工业,成为香港的工业区;90年代以来,专门是通过“九五”期间的努力,东莞已成为全球有阻碍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多年来,市区占全市的经济比重和人口比重不高,且没有提升的趋势。 城区的都市功能和设施水平对行政区域和经济腹地的辐射力不强,造成本市大的城镇经济实力,小的中心都市职能。沿交通干线进展的城镇几乎连成了片,包围着农村。都市与农村,高楼大厦与村民小楼在那个地点积聚、碰撞。快速蔓延的都市化相伴着的是基础设施短缺、环境恶化和建设布局的纷乱。 总而言之,东莞的主城区和沿路连绵进展形成的“大城镇区”,实质上是小都市进展和众多村镇城镇化基础上形成的城镇集合体。因此都市功能不强,与其集合形成的总体都市形状规模(大都市)远不相称。 进入21世纪,东莞市委、市政府将“建设以国际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中心都市”作为新时期的进展战略目标,正是适应了时代进展的要求,是东莞宏观进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从东莞实际看,近期在全市全面开展现代化都市建设的条件尚不具备。因此将中心城区、同沙水库区和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大主城区,集中力量进行建设,一定能对全市的都市进展和产业进步起到专门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二.区域竞争态势与都市功能定位 在国内的区域竞争中,珠江三角洲的对手是长江三角洲,东莞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差不多受到长江三角洲的有力挑战。上海在亚太地区的中心地位日渐提升,这种“中心优势”与珠江三角洲的“边界优势”形成鲜亮对

第十八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区域良性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第一节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 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网络,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和重点水利枢纽,加快推进油气管道和主要输电通道及联网工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地质灾害防治,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继续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发挥资源优势,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在资源富集地区布局一批资源开发及深加工项目,建设国家重要能源、战略资源接续地和产业集聚区,发展特色农业、旅游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支持汶川等灾区发展。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推进重庆、成都、西安区域战略合作,推动呼包鄂榆、广西北部湾、成渝、黔中、滇中、藏中南、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经济区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第二节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发挥产业和科技基础较强的优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装备制造、原材料、汽车、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以及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服务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厂办大集体改革和“债转股”资产处置,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稳固的国家粮食战略基地。着力保护好黑土地、湿地、森林和草原,推进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增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统筹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重点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长吉图经济区、哈大齐和牡绥地区等区域发展。 第三节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提升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改善投资环境,有序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加强大江大河大湖综合治理。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中部地区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加快构建沿陇海、沿京广、沿京九和沿长江中游经济带,促进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加强与周边城市群的对接和联系。重点推进太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等区域发展。 第四节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发挥东部地区对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自主创新中走在全国前列。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平台建设。着力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域等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化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

甘肃省植被区域

甘肃省植被区域 V.内蒙、东北温带草原区域: 包括东北平原、内蒙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年降水量为300——500毫米,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植被主要为禾草草原,以耐旱的多年生根茎禾本科草类为主。植物有明显的旱生形态,如叶子卷曲、细长,深根系,茎、叶上有茸毛等。 本区域可以划分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森林摹。 东北、内蒙东部草甸草原带: 内蒙中部典型草原带: 内蒙西部荒漠化草原: 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带: 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带: 包括山西省北部、西北部以及陕北等地。土壤为灰褐土,年降水量为350——500毫米。优势植物是本氏针茅、短花针茅、小黄亚菊,西部还有冷蒿。目前这里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垦,为一年一熟农作物,作物有小麦(冬小麦和春小麦)、谷子、糜子、玉米等。在山地有蒙古栎、辽东栎林和山杨林,山杨林又叫哨林。 VI.西北温带荒漠区域 我国荒漠地区年降水量大部在200毫米以下,很多地方不到100毫米,甚至不到10毫米,属于温带干旱气候和极端干旱气候。这里的植物普遍具有旱生特征,其旱生形态有:叶片缩小,叶子退化成刺,叶片完全退化,茎、叶被有密集的绒毛,或出现肉质茎和肉质叶等,以便减少水分蒸发或贮集水分。同时这里植物的根系特别发达,有的深达几十米,有的根系重量是地上部分的8——10倍,这样便能从土层的深度和广度吸收水分。这是在干旱生态环境下植物长期适应演化的结果。我国荒漠区域大致可分为三个带或区。 温带灌木、半灌木荒漠带: 北疆温带半灌木、小乔木荒漠带: 南疆暖温带灌木、半灌木荒漠带: 温带灌木、半灌木荒漠带: 包括阿拉善高原、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海拔高度约1500——3000米。年均温7——9℃,年积温3100——3600℃,7月气温22——26℃,年降水量为40——170毫米,主要降落在夏季。

大城市地区的新城发展战略及其空间形态

大城市地区的新城发展战略及其空间形态3 Ξ 张尚武 王雅娟 提要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大城市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众多小城镇的崛起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但在经历了早期的快速发展之后,如何在新经济背景下获得第二次的自我超越已经成为共同的难题。笔者借鉴国外新城发展的经验,提出在我国大城市地区培育大城市地区中等规模新城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大城市地区 新城 上海市 文章编号 1000-3363(2000)06-0039-04 中国分类号 T U984 文献标识码 A 大城市的功能和空间发展需要与周围的区域发展结合,这一点虽然早已被人们认识到,但具体的空间关系和职能关系却一直处于探索和争论中。包括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西方战后新城建设,卫星城建设以及对新城的最新阐释,各个时期,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探索。 1 大城市地区空间形态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评析 111城乡整体建设的理想 工业革命开始后,城市空前迅速地发展,城市的环境和效率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城乡整体建设思想把城乡作为对等和平衡的力量,使之在区域范围内得到平等的分工和协调,充分发挥城乡双方的优势。这一思想试图把城市中的工业疏散出去,并围绕这些疏散的工厂建设新的城镇,具有城市所能提供的设施服务和职业机遇条件。在兼有两者之利的同时,避免两者的不利。霍华德把这种多中心的居民点称为“社会城市”(s ocial city)。并从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作了深层次的思考,提出的是从区域角度对整个城市的结构性改造,以形成环境舒适、社会经济运行良好的城乡空间结构。 这是针对早期工业化城市的拥挤和混乱,出于对随之逝去的宁静平和的乡村生活秩序的留恋而提出工业城市建设的理想。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巨大浪潮中,这一思想一直是一种理想。 112大城市地区新城建设的实践 大城市不断地向外扩张,人们开始把城市的交通系统组织、社会环境改善和区域性自然环境的影响结合起来。斯科特和斯坦普(L1Scott&L1D1S tam p)提出一种新的规划体制,包括市郊在内,为土地划分不同的等级,把保护农业用地作为首要职责①。开始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审视城市的发展和人类行为。 西方战后最有影响的艾伯克隆比(Abercrombie,1944)的大伦敦规划即是这一思想的贯彻和发展,明确了在大城市建成区以外发展新居住地,即新城的思想。在规划绿带以外形成新的居住发展区,并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事实证明在战后的大规模建设中,新城成为解决郊区蔓延(suburb sprawl)的有效引导手段。 新城诞生在英国和美国,进而在整个欧洲和世界范围都有广泛的理论和实践影响,但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巴黎的新城与大城市有更多的联系,是作为中心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使城市成为多中心组合的整体;英国的新城更强调自身的独立性;在日本又有所不同,尽管从空间形态上呈现多中心的新城形式,但在功能上仍然是单一中心的,即新城多是作为居住的地方,就业并未相应分散,这在日本城市化发展迅速的早期表现尤为明显。 我国在北京、上海两市也曾进行过卫星城建设的实践。但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条件限制,在1990年代以前,卫星城的建设未取得明显效果,与主城难以建立紧密的关系,因而也带来对卫星城建设的怀疑。 113新社会经济背景下的新城模式 在经历了70年代的经济危机之后,西方国家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满足居住需求和有足够的环境意识成为规划目标的焦点。人们对生活空间数量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同时对空间和环境的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观念引发对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sustainable urban form)的探讨。 在新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欧文等人(S1OwensΠD1 BanisterΠM1Breheny)建议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应该以发展小居住地为主,如霍华德所提出的2~3万人口的规模,具有步行的尺度。但其中有一些大的居民点能够达到20万人口以上,形成霍华德所提出的社会城市②。认为这是从能源有效利用的角度是理想的形态,能够满足具有足够的多种城市活动的门槛,但不是高度聚集和高密度。 而P1霍尔(P1Hall)在分析伦敦的实际情况中,提出了建设持续发展的“社会城市”的概念(sustainable s ocial city,or sustainable city region)③,认为新居住地的建设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城市改造;二是建设新城。但传统城市改造形式和新城建设形式都难以适应发展需要。从城市改造的角度,由于城市建成区用地有限,大规模改造是不现实的;从新城建设的角度,传统新城或田园城市是“在乡村建设城镇”,达到人口居住和就业从城市中疏解的目的,但这一目的在任何地方都从未真正实现过。作为最早的新城之一的S tevenage是自我平衡程度最高的一个,大约有 Ξ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专题成果(项目批准号OOB JL030) 44  城市规划汇刊2000[6]

省级区域代码及六大区域划分

代码名称代码名称代码名称 11 北京市34 安徽省52 贵州省 12 天津市35 福建省53 云南省 13 河北省36 江西省54 西藏自治区 14 山西省37 山东省61 陕西省 15 内蒙古自治区41 河南省62 甘肃省 21 辽宁省42 湖北省63 青海省 22 吉林省43 湖南省64 宁夏回族自治区 23 黑龙江省44 广东省6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1 上海市45 广西壮族自治区71 台湾省 32 江苏省46 海南省81 香港特别行政区 33 浙江省50 重庆82 澳门特别行政区 51 四川省54 西藏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23)吉林(22)和辽宁(21) 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11)天津(12)河北(13)和山东(37) 东南地区包括上海(31)江苏(32)浙江(33)福建(35)和广东(44) 中部地区包括河南(41)湖北(42)湖南(43)安徽(34)和江西(36) 西南地区包括重庆(50)四川(51)云南(53)海南(46)贵州(52)和广西(45)西藏(54) 西北地区包括山西(14)陕西(61)甘肃(62)宁夏(64)内蒙古(15)新疆(65)和青海(63) 该标准来自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减贫与经济管理部金融和私营发展部( 2006 ):《中国政府治理投资环境与和谐社会:中国120 个城市竞争力的提高》( No.37759 -CN)。与按照地理位置划分区域的传统方法比较,这一划分方法更有经济含义( 聂辉华等,2008,2011) 《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与资源误置》 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东北地区=1;环渤海地区=2;东南地区=3;中部地区=4;西南地区=5;西北地区=6 沿海地区=1北京(11)天津(12)河北(13)和山东(37)辽宁(21)上海(31)江苏(32)浙江(33)福建(35)和广东(44)海南(46)广西(45)

区域产业的发展战略的基本模式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参考书) 前言 内容提要 第七章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节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第二节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第三节战略抉择 第四节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第八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第一节增长极理论 第二节核心-边缘理论 第三节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第四节圈层结构理论 第九章区域土地利用与保护第一节土地和土地利用

第二节土地的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 第四节优势区规划 第五节土地保护 第十章区域产业规划布局 第一节产业的分类及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第二节第一产业规划布局 第三节第二产业规划布局 第四节第三产业规划布局 第十一章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节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 第二节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节区域交通运输规划 第四节区域给水、排水规划 第五节区域电力规划

第六节区域电信规划 第十二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城镇发展区域条件分析评价 第三节城镇发展战略与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 第四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第五节重点地区和主要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 第十三章区域环境规划 第一节区域环境特征与环境规划要求 第二节区域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工作步骤 第三节区域环境规划主要内容 第四节区域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要点 第七章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节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

战略这个词本是军事上的用语。军事战略指对战争全局的谋略和谋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略研究已超出军事的范围,被引伸到经济、科技、教育、社会发展等领域。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的《经济发展战略》著作出版后,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逐步受到重视。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亦广泛开始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 战略这个概念,泛指带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重大谋划。战略研究对推动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战略研究具有如下特征: (1)全局性。研究对全局发展有指导意义的规律和影响总体目标实现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 (2)长远性。不仅要研究全局整体的发展方向,而且要研究自始至终的整个发展过程。 (3)综合性。任何一种战略谋划都不是单一的,都必须综合考察社会经济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如科技、经济、社会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问题,整个发展潜力问题等。 (4)层次性。事物系统结构的层次性,决定着为其发展服务的战略研究具有结构层次性,对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应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因此,一个战略方案常常是具有多层次结构(子战略)的有机整体。各个子战略服从于整体战略。

南通城市发展规划战略

南通城市发展规划战略 2003-10-30 [摘要]在评析历次城市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提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建议和南通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关键词]城市空间形态;规划调整;南通市 一对南通历次城市规划的总体评析 1.有关近代张謇对南通城市发展规划实践的评价 1895年张謇在南通兴办实业,新辟了唐闸工业区、天生港港口区和狼山风景区,同时在旧城区南部开商场、办学校、建博物馆、修道路等,改变了老城过去“以中轴线为对称的方形城廓、十字长街的城市形态格局”。由此,南通形成了以老城区为政治、金融、商业、文化中心,唐闸镇、天生港和狼山镇环绕的“一城三镇”的城镇组团体系。城镇之间以河道及公路相联,在城市功能发挥上成为一个整体。张謇这种朴素的田园城市模式的规划实践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能出于以下考虑:其一,唐闸地区有丰富的棉花原料和从事土布生产的熟练工人,在交通方式为水运和步行的年代就近于原料和劳动力市场布局纺织企业是比较合理的;其二,位于通扬运河畔的唐闸地区,是历史上海盐集散中转码头,水运条件较为优越;其三,张謇在南通兴办实业的指导思想是“实业救国、地方自治”,通过兴办实业来获取教育经费,以唤起民众救国救家;其四,避免在旧城大兴土木办工业,可以保护南通古城风貌和居住环境。从他的故居选址及周边环境建设可窥见张謇的传统风水意识以及与现代环境意识的交融。 我国著名的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在提及“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时认为:“张謇发展南通的思想不只是基于城市观念,还是集城、镇、乡地区整体共同发展的观念,是谋求城乡关系、工农商关系协调发展并带有区域发展的思想。拟议中的通、泰、盐经济区,比今天苏锡常经济区要早半个世纪。在张謇思想的影响下,当时周边地区如皋县沙元炳、金沙镇孙儆、盐城县凌钟智,都致力于振兴本地实业,筹建学校,起到了建设南通卫星城镇的作用”。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张謇的规划实践过早地分散了城市功能,给南通城市空间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弱化了中心城市的集聚作用;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影响了城市经济实力总体水平的提升;影响到长江岸线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各组团之间的相互联系度等。虽然张謇的这种城市规划实践可与霍华德(E. Howard,1898年)在《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中提出的“田园城市模式”的思想相比拟,但两者是基于完全不同的历史发展背景。英国城市规划学者霍华德建议围绕大城市建立分散、独立、自足的田园城市以解决大城市发展的矛盾,以达到高度的城市生活和清静的乡村生活的有机结合,强调把城市和区域作为整体。而当时南通城区规模很小,社会经济状况亦十分落后,陆路交通也很不便,在城市经济集聚尚不充分的条件下,张謇就把城市的诸多功能分散,将3个不同的功能组团布局在城外9公里处,这种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不符合国际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2.1949年—1978年的南通总体上是建设生产型的城市

中国地区划分区域划分地图

中国地区划分区域划分 地图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华东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华中地区: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南地区: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南地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西北地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 我国有4个直辖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 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哈尔滨市、长春市、沈阳市、大连市、济南市、青岛市、南京市、杭州市、宁波市、武汉市、厦门市、西安市、广州市、深圳市、成都市

其中:大连市、青岛市、宁波市、厦门市、深圳市为计划单列市!??????????????????????????????????? 行政区划为: 1、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个省、区、市)。 2、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大连(4个省、市)。 3、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宁波、厦门、青岛(10个省、市)。 4、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深圳(7个省、区、市)。 5、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5个省、区、市)。 6、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厦、新疆(5个省、区)。 澳门、香港属特别行政区,台湾由于政治原因现没在化分内,但实际上应属中南区!

对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和建设规划的思考

一、“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提出和规划层次 从“概念规划”的产生到“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风云突起;对城市规划工作者来说,是城市规划领域应对市场经济冲击而提出的一种规划技术内容的扩展和探索。对于城市政府而言,则是为解决招商引资所需的土地投放和国家宏观土地调控政策出现矛盾所寻求的合理平台。其实质乃是一个以政府目标和城市问题为导向的一种“研究”。 市场经济促进城市区域化,城市在区域空间的战略地位和发展前景应该是“战略规划”研究的主题。城市发展用地的增长引起城市空间结构的转换,研究城市边缘增长的控制及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演变更是“战略规划”提出的初衷。大型交通基础设施是区域性城市发展的支撑系统,势必成为“战略规划”的必要课题。城市可持续发展是赋予城市规划立足之地的根本,因此生态保护、城市特色是“战略规划”研究要追求的目标。 然而就此四大课题内容而言,此规划尚属于“研究”范畴,是为城市政府提供城市发展思路,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提供指导的一种规划工作方法。实际上,此方法在“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中提到的专题报告中已被采用,同时该四大课题也就是“纲要”编制中必须明确的内容。但是在“战略规划”中将这些专题作了扩充和深化研究。内容更详尽、范围更扩大。在时序和空间上超越了“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的规划目标期和控制的规划辖区范围;在内容上弱化了“城市总体规划”强调的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等几大要素;强化了对城市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分析、空间结构、支撑体系和生态保障等核心问题的研究。 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应从“研究”走向“实施控制”

目前,各城市编制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大有取代“城市总体规划”之势。当然,作为“战略规划”要成为城市规划管理行政执法的依据,其成立与否是有待于通过行政法规和行政主管部门的确认。但是要成为指导城市建设实施的规划,“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必须进一步深化建设时序和城市空间拓展的关系;提出分期建设规划和分期建设实施政策;解决由于规划建设环境的不确定性(市场经济影响)而对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产生的影响;提出规划实施、监控、检讨制度和措施;充实规划强制性内容和指导性内容。将交通网络和生态安全在空间上予以落实,将宏观的研究落实到微观的控制上来,使市场经济变化而产生的多状态建设环境不至于破坏城市总体发展的目标,确保城市沿着战略目标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才有可能上升为法定规划,“战略规划”也才能真正达到城市政府目标和解决相应的城市问题。 三、“近期建设规划”应成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操作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是继“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之后中央行政主管部门推行的一项重点工作,也可说是一项强制性任务。其实,“近期建设规划”从来就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项必要内容。只不过在以往的总体规划编制中往往将它置于总体内容的最后章节甚至虎头蛇尾地作为附录。在市场经济主导下,城市建设环境不定因素较多,对“近期建设规划”进行检讨、更新和滚动修编应该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城市问题的一个好举措。尤其在当前以城市经营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更需有一个及时适应环境,能够具体指导建设项目,既有权威性又有可操作性的规划来进行调控。调控解决城市重大建设项目与“十五”计划的结合;调控解决“城市经营中土地投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课程教学设计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 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的教学设计 作者: 学校: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2) 章节:第五章第三节 一、课程标准: 1.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的专项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2.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3.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教学目标: 1. 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以及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类型。 2. 长江经济带的独特优势,我国从多方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3.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我国的海洋国情。 4. 维护海洋主权。 二、教学重点: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四、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2)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3)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3.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2)持续性原则 (3)共同性原则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消除贫困 2.发展绿色经济 3.提倡可持续消费 《导入新课》 201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政府公布了当年的环境日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图5.17)。你能从环境日主题中解读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吗?这句话也反映了我国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为了达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我国制定了若干项国家发展战略,你能说出一两项吗? 我国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包括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区城协调发展、拓展海洋蓝色空间等。 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一、建设主体功能区 1.主体功能的定义 我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 一个区城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 例如,有的区域的主体功能是提供农产品,有的区域是提供工业品;有的区域是提供清洁水源、清新空气等生态产品。 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主体功

甘肃公路自然区划

甘肃公路自然区划 我国公路自然区划采用三级区划体系,一级区划以温度和地貌为主导因素,二级区划以潮湿系数,适当考虑岩土类型为依据,全国分为7个一级区,33个二级区和 1 9个副区,三级区划则是各地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自行制定。自然区划是按一定的理论原则( 综合分析原则、主导因素原则),研究自然环境要素各个方面的相似性程度或差异性程度,并将其划分为的自然区,进而对各自然区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布规律进行研究,建立相应的等级系统。 公路是穿越不同自然地理区域的空间线状人工构造物,与周围自然环境直接融为一体,成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不断受各种自然条件的影响,同时公路建设也会反作用于自然环境,引起自然条件的改变。甘肃省地处我国三大高原即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 或阿拉善高原)的交汇地带,同时又是我国三大气候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交汇地,而且是我国惟一占有三大自然区各一部的省份,地域分异非常复杂,且极富特色。所以,全面、准确的认识和搞清省域内自然环境条件的基本情况和地域分异规律,是甘肃公路三级区划研究的根本或基础。 一、区划指标 1、一级分区——对于甘肃省来说,对公路建设影响最大差异最大的自然地理要素应为: 海拔高程地形坡度切割深度

岩土类型和植被状况等。( 1) 海拔高程甘肃省是一个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的省份,特别在高海拔地区如甘南高原(平均海拔3000m 左右) 祁连山、阿尔金山等,对公路设计施工养护和汽车运营都造成较大的影响,这些地区的冻土也对公路造成较大的危害,( 2) 地形坡度该要素对公路设计指标的选取控制投资施工养护和各种病害的产生,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和作用,( 3) 切割深度和切割密度这两个要素反映地表的破碎程度,而地表的破碎程度对公路建设的各方面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4) 岩土类型公路建筑在岩土(体)中,同时又需要大量高质量的筑路材料,许多公路病害也是由于岩土(体)引起或造成的,( 5) 植被状况植被状况对公路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虽然较前几个因素影响相对小,但对森林覆盖率极低的甘肃省来说,植被情况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因素。上述要素都是反映非地带性的,从甘肃省自然地理条件来看,非地带性的地貌、岩性、植被对公路建设影响最大、差异最大将其作为甘肃省公路自然区划的一级分区指标是合理可行的。寻找和建立以上因素的联系和函数关系,采用公路工程困难度指数,按照公路工程建设困难度等级划分(表)就可进行甘肃省公路自然区划一级区划的分区。 表公路工程建设困难度等级划分

区域合作与城市发展战略(数学建模实验题)

区域合作与城市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这个发展从整个经济增长水平来看从1978年到2009年我国GDP按照可比价格年均增长在9%以上,其发展水平世界瞩目。但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东部沿海城市与中西部地区差距过大,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和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繁荣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下一步重要战略决策。 根据中国统计信息网公布的2009年度GDP数据及其它网上信息,我们在各省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加上所有直辖市,考察这些城市的经济数据和产业结构。如果我们考虑选择其中GDP(生产总值)排在较靠前的城市组成城市集合A,将GDP排在较靠后的城市组成城市集合B,考虑建立一种经济合作和技术援助的关系,希望通过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人才流动、教育与技术支援、经济合作交流以及国家的一些税收政策等带动和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繁荣与城市化进程。这种带动和促进作用和两个不同地区的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地缘关系、生态地理环境、资源与市场互补性、交通便利程度等诸多因素有关。 问题一:试把表1中的数据尽可能补充完整。补充数据应说明来源或依据,并说明是原始数据还是估计值(估计值需说明计算方法)。 问题二:如果我们选择的城市集合 A={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厦门,济南,青岛,沈阳,大连,长沙,武汉,成都,南京,无锡,常州,杭州,宁波,呼和浩特,鄂尔多斯}; B={邢台,大同,贵阳,六盘水,海东,海北,定西,拉萨,曲靖,开封,九江,上饶,齐齐哈尔,百色,蚌埠,桂林,来宾,黄石,琼海,中卫}。 试对城市集合A中的每一个城市i,评价其关于城市集合B中的每一个城市j的经济带动作用与互利效应并进行量化。 问题三:试建立A中城市与B中城市的一一对应关系,即结成20个城市对,每个城市对包含一个A中城市和一个B中城市,使总效益(总经济带动作用)达到最大。 问题四:指出每一对城市今后合作重点和发展前景,评价上述对应关系的优缺点。重新选择集合A和集合B中的城市是否更合理?请提出城市集合A和B的选择标准和对应法则。 问题五:如果不作一对一的限制,可以是A中一个城市对B中多个城市,也可以是A 中多个城市对B中一个城市建立互助合作关系,那又应该怎样建立这种关系,才能使总效益达到最大? 表1. 城市2009年GDP 序号城市生产总值(亿元)人均(元) 三产业比重 1 北京11865.9 68788 1:23.2:75.8 2 天津7500 6240 3 1.7:54.8:43.5 3 上海14900.93 4 重庆6528.72 22916 9.3:52.8:37.9 5 石家庄3114.9 6 唐山3781.44 50706 9.5:55.9:34.6 7 秦皇岛887.01 30606 11.4:36.8:51.8 8 廊坊1160.4 11.9:53.9:34.2 9 邢台1056.0 15170 15.0:56.7:28.3 10 呼和浩特1643.99 61108 4.7:36.1:59.2 11 通辽1003 32494 15.0:53.1:31.9

城市与区域发展

城市与区域发展 城市化的理论:①空间区位理论。代表人物:杜能、韦伯、帕兰德、胡佛、廖什。空间区位理论认为,城市作为一种社会生产方式,它以社会生产的各种要素在空间上的集聚为特征,并通过要素的不断流动形成聚集作用,城市就是网络中的结节点。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由结节点连同吸引区组成结节区域,不同规模的结节点和结节区域组合起来形成城市体系,城市对区域的影响类似于磁铁的场效应,随着距离由远而近,城市对区域的影响力逐渐增大,这就是城市化的动力源泉。②结构转换理论。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根据这一理论,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并由传统部门向现化部门演变的结构转换过程。乔根森模型:乔根森运用新古典学派的理论,对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中产生劳动力无限供给现象的各种假设进行了深刻分析,提出了一个新古典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认为农业剩余是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工业部门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托达罗模型:托达罗提出并阐释了由于收入和就业机会的差异、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模型。 ③中心与增长极理论。代表人物:克里斯塔勒、佩鲁、缪尔达尔、赫希曼、尼克尔斯。该理论认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即城市,具有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它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 ④核心与边缘理论。在增长极理论的基础上,美国的约翰·弗里德曼提出了著名的“核心—边缘”模型。他指出,发展是通过一个不断连续而积极的创新过程实现的,发展起源于数量相对较少的处于一定联系范围内潜在的相互作用力量最大的点,即“变化中心”或“核心区”。创新从这些中心或核心区向周围潜在的相互作用力较小的区域即“边缘区”扩散,从而带动整个地域空间经济的发展。核心区与边缘区存在着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它们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系统。城市化概念:城市化的定义包括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乡村不断转化为城市并最终为城市所同化;第二个层次是乡村本身内部的城市化;第三个层次是城市自身的发展,即所谓“城市的城市化”;第四个层次是作为各个不同学科领域研究对象的城市化;第五个层次是抽象意义上的城市化,即作为城市整体运动过程的城市化。第一、农村城市化是一个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动态过程,既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变化。第二、农村城市化是人口和劳动力等资源的集聚与配置的过程。第三、农村城市化是农村生产方式向城市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第四、农村城市化是农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转变的过程,城市文明、城市意识逐步替代农村意识和行为方式。第五、农村城市化是农村地域逐步演化为城市地域的过程。 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相关性。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必然带来农村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农村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必然带来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 中心城市①中心城市的界定:中心城市是相对于经济区域和城市体系而言的,它是指在经济上居于重要地位,在政治和文化生活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城市。从功能上看,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吸引能力、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从区域上看,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区域政治的控制中心和社会文明的辐射中心。中心城市作为区域空间系统中的一个极点和区域城市体系的核心,它应具有下列特征:第一,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第二,区域城市体系的核心。第三,区域经济的中心。第四,区域科教文化的中心。第五,区域政治与管理的中心。②中心城市的功能:第一,中心城市的磁力功能。第二,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第三,中心城市的创新功能。③中心城市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第一,从数量上看,中心城市严重短缺。第二,从功能上看,中心城市不健全。第三,从体系上看,中心城市不能成为完善的城市体系的中心。④中心城市的发展思路与对策。第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有重点、有步骤

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政策

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做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决策。是对区域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以及实现总目标、总任务的关键性决策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方向性的谋划。它的核心是要解决区域在一定时期的基本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区域发展战略属国家和地区最高层次的规划和高层次的宏观决策。区域发展战略具有全局性、长期性(l0年以上)、系统性(六大要素)、稳定性、政策性(指导性和约束性)、层次性(多个层次,整体战略和子战略)的特征。 区域发展战略的特征:全局性、客观性、长远性、系统性(区域是一个巨系统、区域发展战略包括六大战略要素,也是一个系统)、稳定性(不能随意变动)、政策性(带有一定的指导性和约束性)、层次性(区域的层次性,对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应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整体战略和分地区、分行业、分部门的子战略,各个子战略服从于整体战略)。 区域发展战略的内容:包括总体发展战略、部门发展战略和地区发展战略。总体发展战略是指区域整体的发展战略,包括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布局和战略措施六大战略要素。部门发展战略是指区域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部门的发展战略。地区发展战略是指区域的次一级区域的发展战略,既要考虑地区本身发展的要求,又要考虑与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衔接。 总体发展战略要注意处理好与上一级区域发展战略的关系,与平行区域、本区域内发展战略的关系。部门发展战略具有专业性、从属性、交叉性、同步性。地区发展战略既要考虑地区本身发展的要求,又要考虑与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衔接。 区域发展战略的分类:可分为经济发展战略和空间开发战略两大部分。经济发展战略包括经济总体发展战略和部门、行业发展战略等内容。经济总体发展战略通常把发展指导思想、远景目标和分阶段的目标、产业结构、主导产业、人口控制目标、各产业的比例和发展方向作为谋划重点。部门发展战略主要是明确各部门的发展方向、远景目标、重点建设项目和实施政策。空间开发战略是对区域发展经济战略目标和重点在具体区域的空间安排,以构建合理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空间开发战略的重点内容是确定开发方式,明确重点开发区域,确定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提出区域开发的策略和措施,制定区域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的地区安排。 区域发展战略的组成要素(六大战略要素):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布局、战略措施。、 ①战略方针(又称为战略思想,区域发展战略的总纲):是确定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战略措施的依据,是实现战略目标总的策略、总的原则,是规定区域发展的行动指南,是对战略的高度理论概括。 ②战略目标(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区域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预期达到的全局性的奋斗目标,也是一定时期的总任务和总方向。按时限可分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区域发展战略的目标体系包括经济效益目标(经济总量. 经济效率. 经济结构指标)、社会效益目标(人口. 科技进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指标)、生态效益目标(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指标)、建设目标(空间结构.空间规模.环境质量指标) ③战略重点:对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而又有发展优势或需要特别加强的部门、环节、要素或区域。战略重点是实现战略目标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战略重点的选择是竞争中的优势领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建设(农业、交通、能源、教育)、区域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关键部门、关键产业。 ④战略步骤:是区域发展战略分步实施的日程安排,是对区域发展战略的分解,是分阶段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