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中师大分析化学教案

华中师大分析化学教案

华中师大分析化学教案
华中师大分析化学教案

绪论

绪论,就是开篇,应回答大家四个问题:

为什么要学?(激发学习兴趣)

学什么?(掌握学习主动权)

怎样学?(培养思维方法)

如何用?(倡导创新精神)

下面从四点阐述。

一、分析化学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品位越来越高;

各行各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举例说明(图表或多媒体展示)

*“布料怎样?”(是全棉吗?是真丝吗?)

布料感官检验

棉柔软,吸湿易燃,烧纸味,灰散碎

丝柔软,光泽卷缩,臭味,灰颗粒合成纤维弹性,耐热卷缩,冒黑烟,灰小球

例2 “碘盐如何?”(含不含?含多少?)

IO3-+5I-+6H+ →3I2+3H2O

用食醋,KI淀粉试纸检验(含不含碘)

用仪器分析测定碘的含量

例3 “哪种主粮营养高?”

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甘薯

蛋白质36.3

碳水化合物76

Vc 32

胡萝卜素 1.32

例4“这套新装修房子能住吗?”(指甲醛)

可用银镜反应或与新配制Cu(OH)2作用来检验。

用仪器分析测定甲醛含量

例5““非典”消毒液如何?“(指过氧乙酸)

用碘量法测定过氧乙酸含量

例6 电子产业

微电子技术生物计算机超导计算机

材料芯片有机物超导材料

需进行成分分析含量测定结构表征。

例7 现代农业(布局、高产、高效)

营养成分分析,有害、有毒物质测定。

*科学研究(如电氟化含氟药物中间体)

需进行氧谱、氢谱、质谱等结构分析。

定义: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测定、结构表征的一门学科。广义讲,是一门获取物质的组成及结构的信息科学。

二、分析方法

1. 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

2. 对象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3. 原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4. 用量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

5. 含量常量成分分析微量成分分析痕量成分分析还有例行分析仲裁分析

环境分析食品分析药物分析

材料分析矿物分析等

第一章定性分析(增补内容)

(Qualitative Analysis)

定性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先行,是质量分析和结构分析的基础;是高师教育为中等师资讲述有关无机离子分离及检验教学内容奠定基础。

定性分析涉及面较广,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大幅度压减,主要介绍无机定性分析和半微量化学分析法。设定性分析概论、阳离子分析、阴离子分析和一般物质的分析四节。

定性分析概论介绍鉴定反应、反应进行条件(重点)、鉴定反应的灵敏度与选择性(难点)、空白试验与对照试验、系统分析与分别分析。阳离子分析强调分离,重点介绍硫化氢系统分析,介绍两酸两碱系统分析。阴离子分析侧重于阴离子的分析特性,初步试验及S2-、S2O32-、SO32-的鉴定、Cl-、Br-、I-的鉴定。一般物质的分析着重介绍试液制备和分析步骤。

本章计划4学时。

第一节定性分析概论

何谓鉴定反应?明显外部特征指哪些?

反应进行条件有哪些?如何控制?(重点)

鉴定反应的灵敏度如何表示?如何提高鉴定反应的选择性?(难点)

何谓空白试验?对照试验?系统分析?分别分析?

一、鉴定反应及反应进行的条件

(一)鉴定反应

1、定义具有明显外部特征、灵敏、迅速的化学反应称之鉴定反应。

2、外部特征指人们感觉器官能直接觉察的现象。

①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②溶液颜色的改变

③有气体产生

④有特殊气味产生

(二)反应进行的条件

反应进行条件控制的好坏是鉴定反应结果正确与否的关键。反应进行的条件有哪些?概括为“三度一剂一物”(即溶液的酸度、鉴定离子的浓度、溶液的温度、溶剂和共存物)。

以亚硝酸钴纳鉴定K+为例。

1、溶液的酸度

讨论对鉴定离子的影响,对试剂的影响,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结论:在中性或醋酸性溶液中进行。

2、反应离子的浓度

理论上:15 PPM

实际中:80 PPM

结论:在试剂量确保下,被鉴定离子浓度适当即可,也不是愈浓愈好。

3、溶液的温度

讨论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对沉淀溶解的影响及对沉淀晶形影响。

结论:温度升高对此鉴定反应不利。

4、溶剂

变更水与乙醇比例,列表。

结论:K

2N

a

[Co(NO

2

)

6

]在乙醇中溶解度比在水中小得多(随乙醇比例增大)。

5、共存物

负面影响:NH4+共存(干扰)

正面影响:Ag+共存(提高灵敏度)

请学生小结此鉴定反应的条件。

二、鉴定反应的灵敏度与选择性

(一)鉴定反应的灵敏度

1.灵敏度的说明

同一离子不同鉴定反应其灵敏度是不同的。

2.灵敏度的表示

通常用最低浓度和检出限量来表示。

1)最低浓度(相对量)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使某鉴定反应(方法)有得出肯定结果的该离子的最低浓度。

即以μg、Ml-1为单表示:1:G G是含有1g被鉴定离子的溶剂质量或P

B

说明灵敏度为实验值;

两者关系为P

G=106。

B

2)检出限量(绝对量)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某鉴定反应(方法)所能检出某种离子的最小质量。

表示:微克(μg)为单位,符号m

换算:1g:12500ml=m:0.05ml(1滴)

(二)鉴定反应的选择性

1.特效反应、特效试剂

2.选择性反应、选择性试剂

3.提高选择性的方法

1)控制溶液的酸度

2)掩散干扰离子

3)分离干扰离子

三、空白试验与对照试验

1.空白试验

1)定义用蒸馏水代替试液同时进行相同方法的试验。

2)作用避免过检

2、对照试验

1)定义用已知离子的溶液代替试液同时进行相同方法的试验。

2)作用防止漏检

四、系统分析与分别分析

1.系统分析

2.分别分析

3.两者关系

第二节阳离子分析

常见阳离子有哪些?分析特性如何?

硫化氢系统分析方案(第一组是基础,第二组是重点)

两酸两碱系统分析方案(简介)

一、常见阳离子及分析特性

1、常见阳离子

2+、Hg2+、Pb2+、Bi3+、Cu2+、Cd2+、本章讨论的是下列24种常见阳离子:Ag+、Hg

2

As(ⅢⅤ)、Sb(ⅢⅤ)、Sn(ⅡⅣ)、Al3+、Cr3+、Fe3+、Fe2+、Mn2+、Zn2+、Co2+、Ni2+、Ba2+、Ca2+、Mg2+、K+、Na+、和NH4+。

2、分析特性(图表或多媒体展示)

表1-1 常见阳离子与常用试剂的反应

由表1-1知,常见阳离子的盐酸盐、硫酸盐、硫酸盐、硫化物、氢氧化物的

溶解性是不同;硫化物的酸碱性也不相同;氢氧化物两性也不相同;与氨的酸位性也不相同;部分离子氧化性也不相同。表中的相似与不同,为常见阳离子的分离提供了基础。 二、硫化氢系统分析

应用最为广泛。目前较为系统的是硫化氢系统分析。 (一)重要依据

各离子硫化物溶解度的显著差异是常见阳离子分组的主要依据。

硫化物???

?

?

???

?????

???

????????

?? 钠组碳酸盐溶于水 钙组碳酸盐不溶于水 溶于水溶于稀酸

组 铁组氯化物溶于水 铜锡组氯化物不溶于水 银不溶于稀酸不溶于水 一般分成五组,现简化为四组(将钙、钠组合并)。 (二)简化的硫化氢系统分组方案(图表或多媒体展示) 表1-2 简化的硫化氢系统分组方案

(三)系统分析

1、第一组阳离子分析(基础)

1)本组离子的分析特性

本组包括Ag+、Hg22+和Pb2+三种离子,称为银组。它们都能与盐酸作用生成氯化物沉淀,从试液中最先被分离出来,按顺序称为第一组,按组试剂称为盐酸组。

①离子的存在形式本组三种离子都无色。银和铅主要以Ag+、Pb2+形式存在,亚汞离子则以共价键结合的双聚离子Hg+Pb2+形式存在,亚汞离子则以共价键结合的双聚离子Hg+:Hg+存在,记为Hg

2

2+。在水溶液中有如下平衡:

Hg

2

2+ Hg2++Hg↓

当在水溶液中加入能与Hg2+生成难溶化合物或络合物的试剂时,则平衡向右移动,生成二价汞的化合物和黑色的金属汞。

②难溶化合物本组离子的难溶化合物中具有分析意义的是氯化物、硫化物

和铬酸盐等。氯化物中AgCl和Hg

2Cl

2

溶液度都很小,可以沉淀完全;但PbCl

2

的溶解度就大得多,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这是在组内作进一步分离的依据。

③络合物本组中Ag+具有较强的络合能力。利用Ag+、Hg

2

2+与氨水的反应可

实现两者的分离,并可作为Hg

22+的鉴定反应。此外,Pb(Ac)

4

2-的生成可用于PbSO

4

与BaSO

4

沉淀的分离(浓NaOH亦可)。

2)组试剂与分离条件

本组离子与组试剂盐酸的反应为:

Ag++Cl-=AgCl↓ (白色凝乳状,遇光变紫、变黑)

Hg

22-+2Cl=Hg

2

Cl

2

↓ (白色粉末状)

Pb2++2Cl-=PbCl

2

↓ (白色针状或片状结晶)

为了创造适宜的沉淀条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①沉淀的溶解度在沉淀过程中,根据同离子效应,加入过量的盐酸对减小沉淀的溶解度是有利的。但沉淀剂也不可过量太多,以免高浓度的Cl-与沉淀物

发生络合反应,生成AgCl

2-和HgCl

4

2-等,此外还有盐效应的影响,致使沉淀的溶

解度增大。实验结果表明沉淀本组离子时,Cl-的浓度以0.5mol·L-1为宜。尽管

如此,PbCl

2

也难以完全沉淀,当试液中Pb2+的浓度小于1mg·mL-1时,就需要在第二组中再去检出。

②防止Bi3+、Sb3+的水解在第二组离子中,Bi3+、Sb3+有较强的水解倾向,当溶液酸度不够高时,它们会生成白色的碱式盐沉淀而混入第一组中。为了避免发生此种情况,应使溶液中H+的浓度达到2.0-2.4mol·L-1,一般通过补充管量

HNO

3

达到目的。

③防止生成胶体沉淀氯化银容易生成难以分离的胶体沉淀,加入适当过量的沉淀剂,可以提供使胶体凝聚的电解质。

综上所述,使本组离子以氯化物形式沉淀的条件是:在室温下的酸性溶液中

(补充适量HNO

3

)加入适当过量的HCl溶液,使Cl-的浓度为0.5mol·L-1,溶液的酸度为2.0-2.4mol·L-1。此时如有白色沉淀生成,表明有本组离子存在。离心管以流水冷却后离心沉降,沉淀经1mol·L-1HCl溶液洗涤后作本组离子的分析;离心液在系统分析中留作后面三组阳离子的定性分析用。

3)本组离子的系统分析

①Pb2+的分离和鉴定在本组离子的氯化物沉淀中加水并用水浴加热,使

PbCl

2溶解于热水之中。趁热分离,以HAc酸化离心液,加入K

2

CrO

4

试剂鉴定,

如析出黄色沉淀(PbCrO

4

),表示有Pb2+存在。

M=0.25μg ρ

B

=5μg·Ml-1

②Ag+与Hg

22+的分离及Hg

2

2+的鉴定分出PbCl

2

后的沉淀以热水洗涤干净,然

后加入氨水搅拌。此时AgCl应溶解生成Ag(NH

3)

2

+与氨水作用将生成HgNH2Cl+Hg,

残渣变黑表示有Hg

2

2+存在。

M=10μg ρ

B

=200μg·mL-1

③Ag+的鉴定将步骤2中分出的氨性溶液用HNO

3

酸化,如重新得到白色沉淀,说明有Ag+存在。

M=0.5μg ρ

B

=10μg·mL-1

2、第二组阳离子分析(重点)

1)本组离子的分析特性

本组包括Pb2+、Bi3+、Cu2+、Cd2+、Hg2+、As(ⅢⅤ)、Sb(ⅢⅤ)、Sn(ⅡⅣ)离子,称为铜锡组。它们不被HCl溶液沉淀,但在0.3mol·L-1HCl溶液中,可以

H

2

S反应生成硫化物沉淀。按照本组分出的顺序,称为第二组;按照所用的组试剂,称为硫化氢组。

①离子的存在形式本组离子中,除Cu2+为蓝色外,其余均无色。铅、铋、铜、镉、汞具有显著的金属性质,在水溶液中主要以金属离子的形式存在;而砷、锑、锡三种无素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非金属性质,它们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随酸碱环境而不同,当泛指该元素的离子时,只标出其氧化数,而不具体指明其存在形式。

②氧化还原性质砷、锑、锡三种元素具有两种比较稳定的价态,它们在分

析中都有重要意义。例如以H

2

S沉淀本组离子时,As(V)的反应速率较慢,必须

先用NH

4

I使其还原为As(Ⅲ)。由于在组内分离时,将Sn(Ⅱ)归于ⅡA而Sn(Ⅳ)

归于ⅡB组将使操作不便,故一般在进行沉淀之前加入H

2O

2

将Sn(Ⅱ)全部氧化成

Sn(Ⅳ),并加热将剩余的H

2O

2

除去。又锑的罗丹明B试法只对Sb(Ⅴ)有效,若

溶液中的锑为三价则必须事先氧化。此外,将Bi3+还原为金属Bi是铋的重要鉴定反应之一。

③络合物本组离子一般都能生成多种络合物。例如,Cu2+、Cd2+等能生成氨或氰络离子;Bi3+与I-生成黄色的BiI

4

-;Cu2+、Pb2+和Bi3+能与甘油生成络离子;

Hg2+与I-生成无色的HgI

4

2-等,具有一定的分析应用价值。

2)组试剂与分离条件

本组与第三、四组离子分离的依据是其硫化物溶解度有显著的差异。由于H 2S 是弱酸,可以通过调节酸度来控制溶液中S 2-的浓度,从而达到分步沉淀的目的。实验证明,分离第二组与第三组最适宜的酸度是0.3mol ·L -1HCl 。若溶液的酸度过高,第二组中溶解度较大的CdS 、SnS 和PbS 将沉淀不完全或者不淀而进入第三组中。如酸度过低,则第三组中溶解度最小的ZnS 则可能析出沉淀而进入第二组中;并且酸度过低对形成砷、锑和锡的硫化物很不利,因为它们只有在强酸性溶液中才能提供生成硫化物所必需的简单阳离子,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上述三种物质与S 2-反应将生成可溶性的硫代酸盐而不析出硫化物沉淀。所以正确控制酸度是使第二、三组阳离子能有效分离的关键。

由于H 2S 气体毒性较大,制备也不方便,故一般多以硫代乙酰胺CH 3CSNH 2(通常简写为TAA)的水溶液代替H 2S 作沉淀剂。硫代乙酰胺在不同的介质中加热时发生不同的水解反应,可以分别代替H 2S(NH 4)2S 或Na 2S 在酸性溶液中水解产生H 2S ,可代替H 2S:

CH 3CSNH 2+H ++2H 2O CH 3COOH+NH 4++H 2S ↑

在氨性溶液中水解生成HS -,相当于(NH 4)2S 的作用:

-+++=-?+HS NH NH C CH NH CSNH CH 433232

在碱性溶液中水解生成S 2-,可代替Na 2S 使用: ---+++?+2233233S O H NH COO CH OH CSNH CH 以硫代乙酰胺代替硫化氢作为组试剂具有以下特点:

(1)由于硫代乙酰胺的沉淀作用属于均相沉淀,故所得硫化物一般具有良好的晶形,易于分离和洗涤,共沉淀现象较少。

(2)硫代乙酰胺在90℃及酸性溶液中,可在沉淀时间内将As(V)还原为As(Ⅲ)[此时Sb(Ⅴ)也同时被还原为Sb(Ⅲ),故不需另加NH 4I 。

(3)硫代乙酰胺在碱性溶液中加热时,除生成S 2-外,还生成一部分多硫化物。多硫化物具有氧化性,可将Sn(Ⅱ)氧化为Sn(Ⅳ)。因此,若以硫代乙酰胺代替Na 2S 作为ⅡA 组和ⅡB 组的分组试剂时,则事先可不加H 2O 2。

(4)由于在相同的条件下硫代乙酰胺所能提供的S 2-浓度较H 2S 提供的低,因此分离第二、三组阳离子时的适宜酸度为0.2mol ·L -1HCl 。又因在此酸度下砷的沉淀反应不完全,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先将试液的酸度调至0.6mol ·L -1使砷

完全沉淀,然后再将溶液稀释一倍。由于TAA 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时消耗H +,故此时溶液的酸度在0.2mol ·L -1左右。

综上所述,以TAA 作为沉淀剂时,使本组离子沉淀的条件是:先用氨水和盐酸调节试液的酸度为0.6mol ·L -1(在系统分析中,由于分出第一组阳离子的氯化物沉淀后,溶液的酸性较强,故需先用氨水中和,再用盐酸调至所需酸度),加TAA 并在沸水浴上加热10min 。冷却后将试液稀释1倍,再加TAA 并加热10min ,直至本组离子沉淀完全。离心分离,沉淀经NH 4Cl 的稀溶液洗涤后作本组分析用;离心液在系统分析中留作第三、四组阳离子的定性分析。

[需要指出的是,定性分析中使用的试剂如(NH 4)2S 和氨水等都应是新配制的(不应在空气中久置),否则因S 2-被氧化和氨水吸收了CO 2会导致某些离子(特别是第四组的阳离子)提前沉淀而“丢失”。] 3)铜组与锡组的分离

本组离子的沉淀中包括八种元素所形成的硫化物,为了定性分析的方便,还可以根据硫化物的酸碱性不同将它们分成两个小组。

铜、铋、铜、镉的硫化物属于碱性硫化物,它们不溶于NaOH 、Na 2S 和(NH 4)2S 等碱性试剂,这些离子属于铜组(ⅡA);砷、锑和锡(Ⅳ)的硫化物属于两性硫化物,而且其酸性更为明显,因而其酸性更为明显,因而能溶于上述几种碱性试剂中,属于锡组(ⅡB)。汞的硫化物酸性较弱,只能溶解在含有高浓度S 2-的试剂Na 2S 中,本章采用Na 2S 溶液处理第二组阳离子硫化物的沉淀,因此HgS 亦属于ⅡB 组,也可用TAA 的碱性溶液加热水解来代替Na 2S 。ⅡB 组硫化物与Na 2S 的溶解反应如下:

--=+222HgS S HgS --=+3323223AsS S S As --=+3323223Sbs S S Sb --=+2322S S S S S n n

离心分离,离心液留作锡组离子的分析鉴定,沉淀则用于铜组的分析。 4)铜组的分析

主要是铜组硫化物的溶解和Cd 2+的分离,其它内容自学。

①铜组硫化物的溶解 在分出锡组后的沉淀中可能含有P b S 、B i2S 3、CuS 和CdS 。沉淀用含NH 4Cl 的水洗涤干净后,加6mol ·L -1HNO 3并加热溶解:

O

H NO S Bi H NO S Bi O H NO S Pb H NO PbS 233

322234232824233823+↑+↓+=+++↑+↓=+++

+

-++-

CuS 与CdS 的溶解反应与PbS 的相似。

②Cd2+的分离和鉴定 在铜组离子的硝酸溶液中加入甘油(1:1)和过量的浓NaOH 溶液,这时仅生成Cd(OH)2沉淀。离心分离,离心液留作铜、铅和铋的鉴定。沉淀经稀甘油-碱溶液洗涤后,溶于3 mol ·L -1HCl 溶液中,用水稀释试液至酸度约为0.3mol ·L -1,加TAA 并于沸水浴上加热,如有黄色沉淀(CdS)析出示有Cd 2+。 5)锡组的分析

主要是锡组沉淀、汞、砷与锑锡分离及汞、砷分离。

①锡组的沉淀 在用Na2S 或碱性TAA 溶液溶出的ⅡB 组硫代酸盐溶液中[见(三)],逐滴加入3mol ·L -1HCl 溶液至呈酸性,这时硫代酸盐被分解,析出相应的硫化物沉淀。此时通常还会析出一些单质硫,但对锡组的分析妨碍不大。离心分离,锡组硫化物沉淀用NH 4Cl 稀溶液洗涤后留作以下分析用,一般情况下离心液可弃去。

②汞、砷与锑、锡的分离 在上述硫化物沉淀上加8mol ·L -1HCl 溶液并加热,此时HgS 与A s2S 3不溶解,锑和锡的硫化物则因生成氯络离子而溶解:

+=++↑

+=++-

-

+-+S H Cl

S Cl H S S S H Cl S Cl H S S n n b b 226

223

63226432126

③砷与汞的分离和鉴定 分出含有锑和锡的离心液后,在剩下的沉淀上加水数滴洗涤一次,然后加入过量的12%(NH 4)2CO 3,微热,此时HgS(及S)不溶,而A s2S 3溶解:

↑+=+-

-233

233233CO S A CO S A s s 取部分溶液,小心地加入3mol ·L -1HCl 溶液(防止大量气泡把溶液带出)使呈酸性,如有砷存在,则有黄色沉淀(A s2S 3)析出:

0362323333

H S A H O A S A s s s +↓=+++-

- 3、第三组阳离子分析 1)本组离子的分析特性

本组包括七种元素形成的八种离子:Al 3+、Cr 3+、Fe 3+、F 2+、Mn 2+、Zn 2+、Co 2+、

和Ni2+。它们的氯化物溶于水,在0.3mol·L-1HCl溶液中不形成硫化物沉淀,而

在NH

3-NH

4

Cl(pH≈9)溶液中与(NH

4

)

2

S或硫代乙酰胺反应生成硫化物或氢氧化物

沉淀,按分组顺序称为第三组,按所用试剂称为硫化铵组。

本组离子具有以下特点:

*离子的颜色如表1-3所示,除了Al3+和Zn2+之外,本

组离子的不同存在形式都具有一定的颜色。

表1-3 第三组离子不同存在形式的颜色

*[Fe(OH)(H2O)5]2+为黄棕色,[Fe(H2O)6]3+为淡紫色。

②离子的价态除Al3+与Zn2+外,本组其它离子都能改变价态,可应用于分离和鉴定反应之中。例如,Mn2+在稀溶液中几近无色,而MnO4-却有鲜明的紫红色,因此可将Mn2+氧化为MnO4-而加以鉴定,灵敏度很高;还可将Fe2+氧化为Fe3+;Cr3+氧化为CrO42-甚至CrO5;Mn(OH)2氧化为MnO(OH)2;CO(OH)3等。

③形成络离子的能力本组离子形成络合物的能力较强。例如,在一定条件下,Fe3+;和Co2+与NH4SCN形成有色的络合物,这一性质可用于相应离子的鉴定;Zn2+、Co2+、Ni2+与NH3生成络离子的性质可用于它们与其它离子的分离。此外Al3+、Cr3+和Zn2+的两性在组内分离中亦有意义。

2)组试剂与分离条件

本组组试剂为NH3-NH4Cl存在下的(NH4)2S或硫代乙酰胺(加热)。与组试剂作用时本组离子有的生成硫化物,有的则生成氢氧化物:FeS(黑)、Fe2S3(黑)①、MnS(肉色)、ZnS(白)、CoS(黑)、NiS(黑)、Al(OH)3(白)、Cr(OH)3(灰绿)。

因Al3+与Cr3+的氢氧化物溶解度很小,当溶液一旦变成微碱性时,它们就会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析出。

为了使本组离子沉淀完全,并与第四组离子有效分离,且所得的沉淀便于离心沉降,在进行沉淀时应注意控制酸度和防止硫化物形成胶体。

强调酸度要适当Al(OH)3和Cr(OH)3都属于两性氢氧化物,当Al3+和Cr3+的浓度都低于10-2mol·L-1时,Al3+在pH≈4时开始形成沉淀,Ph=10-12时沉淀溶解;Cr(OH)3沉淀在pH≈5时开始生成,Ph=12-14时沉淀溶解。

第四组的Mg2+在pH≈10.7时也开始析出Mg(OH)2沉淀。沉淀本组离子最适宜的酸质为pH≈9.0,需加入氨水和氯化铵予以控制。

3)分别鉴定(自学)

4、第四组阳离子分析(自学)

问题:1)本组离子分析特性有哪些?

2)怎样将钙组离子与钠组离子分离?

三、两酸两碱系统分组方案

分别利用盐酸、硫酸、氨水和氢氧化钠(故称为两酸两碱)为组试剂,将前述常见阳离子分为五组,如表1-4所示。

表1-4两酸两碱系统分组方案

举例说明

第三节阴离子分析

常见阴离子有哪些?具有什么分析特性?

阴离子的初步试验有哪些?如何进行?(重点)

S 2-、S 2O 32-、SO 32-如何分离鉴定?Cl -、Br -、I -如何分离鉴定?(难点)

尽管组成阴离子的元素为数不多,但阴离子的数目却很多,有时组成元素相同,但却以多种形式存在。例如,由S 和O 可以构成SO 32-、SO 42-、S 2O 32-和-282O S 等阴离子;由N 和O 可以构成NO 3-和NO 2-等。

本章将讲座下列常见的13种阴离子:-24SO 、-23SO 、-232O S 、S 2-、-23SiO 和

-282O S 等阴离子;由N 和O 可以构成NO 3-和NO 2-等。

本间将讨论下列常见的13种阴离子:-24SO 、-23SO 、-232O S 、S 2-、-23SiO 、

-23CO 、-34PO 、Cl -、Br -、I -、-23NO 、-2NO 和Ac -。

一、阴离子的分析特性 1、与酸反应

阴离子与酸反应的结果,有的放出气体,有的产生沉淀,故有些阴离子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存在。例如:

=++↑+↓=++

-

+-3223

2223222SiO H H SiO

O H SO S H O S

只有当-23SiO 的浓度较大时,才能形成明显的H 2SiO 3胶状沉淀。 2、氧化还原性

在酸性溶液中,多数阳离子可以共存,而有些阴离子却不能共存,具体情况如表1-5所示。它们彼此之间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致存在形式改变。当溶液呈液呈碱性时,阴离子的氧化还原活性较低,本章所研究的13种阴离子都能共存。

表1-5 酸性溶液中不能共存的阴离子

(三)形成络合物的性质

有些阴离子,例如-34PO 、-232O S 、Cl -、Br -、I -和-

2NO 等,能与阳离子形成

络合物,以致对双方的分析鉴定均有干扰。因此在制备阴离子分析试液时,要事先把碱金属以外的阳离子(定性分析中称为重金属离子)全部除去。 二、阴离子的初步试验

在分别鉴定阴离子前要做一些初步实验,从而缩小鉴定范围。阴离子的初步实验一般包括分组试验、挥发性试验和氧化性还原性试验等。 (一)分组试验

根据阴离子与某些试剂的反应将其分成三组,如表1-6所示,组试剂只起查明是否有该组离子存在的作用。

表1-6 阴离子的分组

*当试液中有第一组阳离子存在时,应改用Ba(NO 3)2

由表1-6可以看出,本章研究的13种阴离子中,属于第一组的是2价、3价的含氧酸根离子,第二组的都是简单阴离子,而第三组的都是一价含氧酸根离子。

按照分组的条件在试液中加入组试剂,如有沉淀生成则表明有该组离子存在;如无沉淀,则该组离子可全部排除。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组的-232O S ,它与Ba 2+产生的BaS 2O 3沉淀溶解度较大,只有当-232O S 的质量浓度大于4.5mg ·mL -1时才能析出。由于BaS 2O 3容易形成过饱和溶液,当加入BaCl 2后,应以玻璃棒摩擦离心管壁,如此时沉淀仍不产生,可得出-232O S 含量不大或不存在的初步结论,然后再以分别鉴定证实。-232O S 浓度较大时,它与Ag +生成Ag(S 2O 3)-络离子而不生成沉淀;当-232O S 浓度较小时,

则可能在第二组中检出(Ag 2S 2O 3↓白??→?黄,棕

Ag 2S ↓黑)。 第三组没有组试剂,这一组是否存在不能通过分组试验得出结论。 (二)与酸反应的情况(又称挥发性试验)

在试样上加稀H 2SO 4或稀HCl 溶液,必要时加热,如有气体产生,则可能

含有-23CO 、-23SO 、-232O S 、-2NO 、或S 2-等离子。由它们生成的气体各具如下特

征:

CO 2-由-23CO 生成,无色无臭,使Ba(OH)2或Ca(OH)2溶液变浑。 SO 2-由-23SO 或-232O S (同时析出S ↓)生成,无色,有燃烧硫磺的刺激臭,具有还原性,可使K 2Cr 2O 7溶液变绿(-272O Cr 被还原为Cr 3+)。

NO 2-由-2NO 生成,红棕色气体,有氧化性,能将I -氧化为I 2。

H 2S -由S 2-生成,无色,有腐卵臭,可使醋酸铅试纸变黑。

上述试验最好取固体试样进行,现象明显,易于判断。如试液中上述离子浓度很小时,反应现象将不明显,不能据此得出确切的结论。 (三)氧化性和还原性试验

本章所研究的13种阴离子中,具有氧化性的只有-2NO ,它能在稀H 2SO 4

溶液中将I -氧化为I 2。

根据阴离子还原性的大小选择具有不同氧化能力的试剂进行下述试验。 1、KmnO 4(酸性)试液以H 2SO 4酸化后,加入0.03%KMnO 4溶液,如果溶液

的紫红色褪去,表示-23SO 、-232O S 、S 2-、Br -、I -或-

2NO ,以及较浓的Cl -等可能

存在(至少一种)。

2、I 2-淀粉(酸性)I 2溶液的氧化能力远较KMnO 4为弱,因此它只能氧化强还原性的阴离子,如-23SO 、-232O S 或S 2-等。试验时在I 2溶液中加入淀粉使呈蓝色,当I 2被还原成I -时则蓝色消失,表示上述三种离子至少有一种可能存在。 13种阴离子在各项初步试验中所得的结果列入表1-7中。

表1-7 阴离子的初步试验

*阴离子的浓度大时才发生反应。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第二外语不指定参考书目) 《英国文学史》,王松林朱卫红,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美国文学史》,王卓李权文,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英国文学选读新编》及其20世纪卷,陈红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010《美国文学选读新编》及其20世纪卷,罗良功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010《语言学教程》(新版) 胡壮麟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英语词汇学教程》张维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2版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陈宏薇李亚丹,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 《新编大学英译汉教程》华先发邵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第二外语不指定参考书目) 《语言学教程》(新版)胡壮麟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英语词汇学教程》张维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2月第2版 《现代外语教育学》舒白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陈宏薇李亚丹,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 《新编大学英译汉教程》华先发邵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 华南师范大学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13

01.语言学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40日语(自)或242法语(自)或243德语(自)③709英语写作与翻译④809基础英语 一、基础英语(含阅读理解、成段改错、完形填空、英美概况);英语写作与翻译(翻译部分含英译汉和汉译英)。二、复试科目:笔试:报01方向的考语言学基本知识,报02方向的考英美文学基本知识,报03方向的考翻译理论;面试:听力,专业面试,二外口试。本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本专业招生总人数中拟接收6名推免生。 02.英美文学 03.翻译理论与实践 初试参考书: 01.朱永涛王立礼编.《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上、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5 03.孙辉主编.《简明法语教程》(上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复试参考书: 01.胡壮麟主编.《语言学教程》(英文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三版),2006 02.吴伟仁编.《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第一、二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五版)下册答案

仪器分析部分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2 1、主要区别:(1)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仪器分析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2)化学分析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仪器分析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3)化学分析只能用于组分的定量或定性分析;仪器分析还能用于组分的结构分析;(3)化学分析灵敏度低、选择性差,但测量准确度高,适合于常量组分分析;仪器分析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测量准确度稍差,适合于微量、痕量及超痕量组分的分析。 2、共同点:都是进行组分测量的手段,是分析化学的组成部分。 1-5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区别:分析仪器是实现仪器分析的一种技术设备,是一种装置;仪器分析是利用仪器设备进行组分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联系:仪器分析需要分析仪器才能达到量测的目的,分析仪器是仪器分析的工具。仪器分析与分析仪器的发展相互促进。 1-7 因为仪器分析直接测量的是物质的各种物理信号而不是其浓度或质量数,而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某种确定的关系,且这种关系还受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的影响。因此要进行组分的定量分析,并消除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对测量的影响,必须首先建立特定测量条件下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即进行定量分析校正。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 2-1 光谱仪的一般组成包括:光源、单色器、样品引入系统、检测器、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 光源:提供能量使待测组分产生吸收包括激发到高能态; 单色器: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采集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样品引入系统:将样品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光路中并可以充当样品容器的作用;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 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对信号进行放大、转化、数学处理、滤除噪音,然后以合适的方 式输出。 2-2: 单色器的组成包括:入射狭缝、透镜、单色元件、聚焦透镜、出射狭缝。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 入射狭缝:采集来自光源或样品池的复合光;透镜:将入射狭缝采集的复合光分解为平行光;单色元件:将复合光色散为单色光(即将光按波长排列) 聚焦透镜:将单色元件色散后的具有相同波长的光在单色器的出口曲面上成像;出射狭缝:采集色散后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 2-3 棱镜的分光原理是光的折射。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相同介质中有不同的折射率,据此能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光栅的分光原理是光的衍射与干涉的总效果。不同波长的光通过光栅衍射后有不同的衍射角,据此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 2-6

《分析化学》习题答案(华中师范大学)

21世纪师范类教学用书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参考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 ---课后参考答案汇编 陕西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合编 刘瑞林主编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一章 绪 论 答案:1.仪器分析法灵敏度高。 2.仪器分析法多数选择性较好。 3.仪器分析法分析速度较快,利于批量样品分析。 4.易于使分析工作自动化。 5.相对误差较大。 6.设备复杂、价格昂贵,对仪器工作环境要求较高。 第二章 定性分析 1.解:最底浓度 12005 .01-?=== mL g V m B μρ 610=?G B ρ 466 10520 1010?=== ∴B G ρ 1:G=1:5×104 2.解:检出限量 g V m B μρ510005.0=?=?= 3.答:应选用(2)1mol·L -1HCl 作洗液,因为HCl 含有与氯化物沉淀的共同离子,可以减少洗涤时的溶解损失,又保持一定的酸度条件,避免某些水解盐的沉淀析出,另外HCl 为强电解质避免因洗涤剂而引起胶体现象。 如果用蒸馏水洗涤,则不具备上述条件,使沉淀的溶解损失太大,特别是PbCl 2﹑HNO 3不含共同离子,反而引起盐效应而使沉淀溶解度大,NaCl 则虽具有共同离子,但不具备酸性条件,所以亦不宜采用。 4.解:(1)用NH 4Ac 溶解PbSO 4,而不溶解Hg 2SO 4 。 (2)用氨水溶解Ag 2CrO 4,而不溶解Hg 2CrO 4 。 (3) 用NaOH 溶解PbCrO 4,而不溶解Hg 2CrO 4 。 (4) 用氨水溶解AgCl ,而不溶解PbSO 4 。 (5) 用HNO 3溶解Pb(OH)2,而不溶解AgCl 。 (6) 用氨水溶解AgCl, 而不溶解Hg 2SO 4 。 5.答:(1) H 2O 2+2H + +2e=2H 2O E 0=1.77 V Sn 4++2e=Sn 2+ E o =0.154 V

华中师大翻译硕士各细分专业以及学费介绍

华中师大翻译硕士各细分专业以及学费 介绍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即MTI(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7年1月批准设置的一种专业学位。2008年开始招生,2009年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生。 MTI教育重视实践环节,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为具有专业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熟练地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所需的高级翻译工作。 全日制MTI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具有良好的双语基础。作为我国专业硕士之一,MTI不仅面向英语专业的考生,同时也鼓励非外语专业毕业生及有口笔译时间经验者报考,其中非外语专业的毕业生更受到报考院校的欢迎。 2015年华中师大翻译硕士的招生人数为55人。华中师大翻译硕士学费总额是2万元,学制两年。 英语笔译方向(招生30人) 英语口译方向(招生12人) 日语笔译方向(招生13人) 华中师大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的考试科目如下: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翻译硕士英语或日语 ③英语或日语翻译基础 ④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下面凯程老师给大家详细介绍下华中师大翻译硕士专业: 一、华中师大翻硕研究方向 翻译说以的细分研究方向大体分为笔译和口译。笔译要求在英语和汉语方面同时提高,加强两种语言的运用能力和互译能力。会开设英汉、汉英的翻译课程,同时英文写作和关于中文素养的课程也会同时开设。目的是可以在翻译各种文体的文本时,采用恰当的方法以及准确的用语进行翻译工作。口译在交传和同传方面都会有相应的课程开设,同时进行培训,其中包括视译、带稿同传等各种方式。口译更为注重实战经验,培养过程中,模拟回忆或实际回忆的次数非常多。 二、华中师大翻译硕士考研难不难 总体来说,2015年华中师大翻译硕士的招生人数为55人,专业招生量大,考试难度不高。华中师大翻译硕士每年都有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根据凯程从华中师大研究生院内部的统计数据得知,华中师大翻译硕士的考生中90%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翻译硕士

分析化学课后答案武汉大学第五版上册完整版

第1章 分析化学概论 1. 称取纯金属锌,溶于HCl 后,定量转移并稀释到250mL 容量瓶中,定容,摇匀。计算 Zn 2+溶液的浓度。 解:213 0.325065.39 0.0198825010 Zn c mol L +--= =?g 2. 有L 的H 2SO 4溶液480mL,现欲使其浓度增至L 。问应加入L H 2SO 4的溶液多少毫升 解:112212()c V c V c V V +=+ 220.0982/0.4800.5000/0.1000/(0.480)mol L L mol L V mol L L V ?+?=?+ 2 2.16V mL = 4.要求在滴定时消耗LNaOH 溶液25~30mL 。问应称取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KHC 8H 4O 4)多少克如果改用 22422H C O H O ?做基准物质,又应称取多少克 解: 844:1:1NaOH KHC H O n n = 1110.2/0.025204.22/ 1.0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2220.2/0.030204.22/ 1.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应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 22422:2:1 NaOH H C O H O n n ?= 1111 2 1 0.2/0.025126.07/0.3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

2221 2 1 0.2/0.030126.07/0.4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应称取22422H C O H O ?~ 6.含S 有机试样,在氧气中燃烧,使S 氧化为SO 2,用预中和过的H 2O 2将SO 2吸收,全部转化为H 2SO 4,以LKOH 标准溶液滴定至化学计量点,消耗。求试样中S 的质量分数。 解: 2242S SO H SO KOH ::: 100%1 0.108/0.028232.066/2100% 0.47110.3%nM w m mol L L g mol g = ????=?= 8.不纯CaCO 3试样中不含干扰测定的组分。加入溶解,煮沸除去CO 2,用LNaOH 溶液反滴定过量酸,消耗,计算试样中CaCO 3的质量分数。 解: 32CaCO HCl : NaOH HCl : 00 1 ()2100%100% 1 (0.2600/0.0250.2450/0.0065)100.09/2100% 0.250098.24%cV cV M nM w m m mol L L mol L L g mol g -=?=??-??=?= 9 今含有 MgSO 4·7H 2O 纯试剂一瓶,设不含其他杂质,但 有部分失水变为MgSO 4·6H 2O ,测定其中Mg 含量后,全部按MgSO 4·7H 2O 计算,得质量分数为%。试计算试剂中MgSO 4·6H 2O

最新分析化学》第七章习题答案(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 1.条件电位和标准电位有什么不同?影响电位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答:标准电极电位E′是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通常为25℃)半反应中各物质都处于标准状态,即离子、分子的浓度(严格讲应该是活度)都是1mol/l(或其比值为1)(如反应中有气体物质,则其分压等于1.013×105Pa,固体物质的活度为1)时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 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E0f)是当半反应中氧化型和还原型的浓度都为1或浓度比为,并且溶液中其它组分的浓度都已确知时,该电对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电位(且校正了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后的实际电极电位,它在条件不变时为一常数)。由上可知,显然条件电位是考虑了外界的各种影响,进行了校正。而标准电极电位则没有校正外界的各种外界的各种因素。 影响条件电位的外界因素有以下3个方面; (1)配位效应; (2)沉淀效应; (3)酸浓度。 2.是否平衡常数大的氧化还原反应就能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中?为什么? 答:一般讲,两电对的标准电位大于0.4V(K>106),这样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于滴定分析。 实际上,当外界条件(例如介质浓度变化、酸度等)改变时,电对的标准电位是要改变的,因此,只要能创造一个适当的外界条件,使两电对的电极电位超过0.4V ,那么这样的氧化还原反应也能应用于滴定分析。但是并不是平衡常数大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中。因为有的反应K虽然很大,但反应速度太慢,亦不符合滴定分析的要求。 3.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反应物的浓度;2)温度;3)催化反应和诱导反应。 4.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有哪几类?这些方法的基本反应是什么? 答:1)高锰酸钾法.2MnO4+5H2O2+6H+==2Mn2++5O2↑+8H2O. MnO2+H2C2O4+2H+==Mn2++2CO2+2H2O 2) 重铬酸甲法. Cr2O72-+14H++Fe2+===2Cr3++Fe3++7H2O CH3OH+Cr2O72-+8H+===CO2↑+2Cr3++6H2O 3)碘量法3I2+6HO-===IO3-+3H2O, 2S2O32-+I2===2I-+S4O62 Cr2O72-+6I-+14H+===3I2+3Cr3++7H2O 5.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反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反应,必须具备以下几个主要条件: (1)反应平衡常数必须大于106,即△E>0.4V。 (2)反应迅速,且没有副反应发生,反应要完全,且有一定的计量关系。 (3)参加反应的物质必须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或能与还原剂或氧化剂生成沉淀的物质。 (4)应有适当的指示剂确定终点。 6.化学计量点在滴定曲线上的位置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电子转移数有什么关系? 答: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中突跃范围的长短和氧化剂与还原剂两电对的条件电位(或标准电位)相差的大小有关。电位差△E较大,突跃较长,一般讲,两个电对的条件电位或标准电位之差大于0.20V时,突跃范围才明显,才有可能进行滴定,△E值大于0.40V时,可选用氧化还原指示剂(当然也可以用电位法)指示滴定终点。 当氧化剂和还原剂两个半电池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相等,即n1=n2时,则化学计量点的位

微波诱导催化

铁和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微波诱导催化氧化罗丹明B 李武客,张礼知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武汉,430079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纳米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2. 探讨铁和碳纳米复合材料微波诱导催化氧化罗丹明B 水溶液的机理及宏观反 应动力学行为; 3. 初步掌握催化剂的表征及催化性能评价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原理 微波(MW)是指波长在1 mm~1 m 、频率在300~300 000 MHz 范围内的电磁波。微波技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最初应用于通讯领域。1967年,N .H .Willians 报道了用微波加快化学反应的试验结果,将微波技术引入化学,并逐渐形成了微波化学新领域。微波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将微波技术用于治理环境污染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的研究领域,因其快速、高效和无二次污染等特点而倍受环境研究者的青睐。常用频率2450 MHz 。 在液体中,微波能使极性分子高速旋转,产生热效应,其相互关系如下: p e C E f t T ρεεπ2 ''ff 02=?? (1) 式中:T 是温度;t 是时间;f 是微波频率;ε0是真空介电常数;''ff e ε是复介电常数的虚部;E 是电场强度;ρ是密度;C p 是热容。 许多磁性物质如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活性炭等对微波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常作为诱导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众多学者认为微波诱导催化反应的基本原理是将高强度短脉冲微波辐射聚集到含有某种“敏化剂”(如铁磁金属)的固体催化剂床表面上,使某些表面点位与微波能强烈的相互作用,微波能将被转变成热能,从而使某些表面点位选择性地被迅速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例如很容易超过1200 ℃),诱导产生高能电子辐射、臭氧氧化、紫外光解和非平衡态等离子体等多种反应,可以形成活性氧化物质,从而使有机物直接分解或将大分子有机物转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

————————————————————————————————作者: ————————————————————————————————日期: ?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获取博士、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重要的社会文献资料。为了规范学位论文撰写,提高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根据GB/T 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和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并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范。 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查阅资料广泛,综合分析透彻,接触学科前沿,了解本领域国内外学术动态;论文的选题应在学术上或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践价值;论文研究成果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能够表明作者已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或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2、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充分了解相关领域的历史与现状,熟悉本研究领域的前沿和国内外学术动态;论文选题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论文具有创造性,研究成果对学科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贡献;能够表明作者已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3、除外语类专业外,研究生学位论文一般用中文撰写。非中文撰写的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至少要有8000字以上的详细中文摘要,硕士学位论文至少要有3000字以上的详细中文摘要。详细中文摘要作为论文附录。 二、学位论文的内容要求 学位论文的内容一般包括十三个部分,依次为封面、中文扉页、英文扉页、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摘要、Abstract、关键词(中英文)、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致谢。各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封面 采用研究生院统一制定的格式,包含分类号、密级、UDC、编号、论文题目、学位申请人姓名、申请学位学生类别、申请学位学科专业、指导教师姓名。具体样式见附一。 分类号:暂空 密级:非涉密(公开)论文不需标注密级,涉密论文须标注论文的密级。 UDC:暂空。 编号:暂空。 论文题目:能概括整个学位论文的中心内容,简明、扼要。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在题目下一行以“——”打头,居中)。

分析化学下册(华中师大-第四版)-高教社

第一章 绪论 1. 解释下列名词: (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答:(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2. 对试样中某一成分进行5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单位μg ?mL -1)分别为 0.36,0.38, 0.35,0.37,0.39。 (1) 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 (2) 如果试样中该成分的真实含量是0.38 μg ?mL -1,试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 解:(1)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37.05 39 .037.035.038.036.0=++++= x μg ?mL -1 标准偏差 1 222221 20158.01 5)37.039.0()37.037.0()37.035.0()37.038.0()37.036.0(1 )(-=?=--+-+-+-+-= --= ∑ mL g n x x s n i i μ

003-华中师范大学-05-万坚-“四维三全两类一核心”的高等师范院校化学类专业深度改革研究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学校(盖章):华中师范大学 成果科类:理学 申报等次:一等奖 成果名称:“四维三全两类一核心”的高等师范院校化学类专业深度改革研究与实践 完成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成果主要完成人:万坚、张文华、涂海洋、邓阳、郭能、张礼知、吴正舜、李永健 姓名 专业技 术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均教 学工作量 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 万坚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415 全面负责项目设计、论证、理论与实践研究与总结 张文华 副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457 协助完成项目设计、论证、理论与实践研究,负责“数字化卓越化学教师”人才培养工作 涂海洋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474 协助完成项目设计、论证、理论与实践研究,负责“化学英才实验班”人才培养、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作 邓阳 讲师 华中师范大学 380 协助完成项目设计、论证、理论与实践研究,负责“化学(师范类)”人才培养工作 郭能 六级职 员 华中师范大学 平均工作量 协助完成项目设计、论证、理论与实践研究,负责教 学运行管理 张礼知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412 协助完成项目设计、论证、理论与实践研究,负责“化学-物理学/生物学”人才培养工作 吴正舜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480 协助完成项目设计、论证、理论与实践研究,负责“应用化学”人才培养工作 李永健 副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406 协助完成项目设计、论证、理论与实践研究,负责主干课程建设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 (1)维度创新。从“人才培养整体格局、课程体系与内容、课程教学过程、本科教学运行与管理”四个维度开展系统的化学类专业深度改革,理论基础扎实,实践体系完整,既探索了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又建立了扎实的机制和规范。 (2)深度创新。“全方位”突出了各教育要素及其协同作用机制的重要性。“全覆盖”凸显了“全员教育”与“全人关怀”,保证全体师生都能受益和发展。“全过程”确保了改革能关注各个环节,实现立德树人、教学有道、管理规范。 (3)对象创新。各培养方案保证了各类学生都能全面发展与未来职业有关的关键素养,并能根据学习兴趣实现个性发展。分类、进阶式的培养格局凸显了教师教育办学优势和特色,保证了各类专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4)思路创新。首次提出的“高师化学类专业核心素养框架”从体系和要素上都具有极高创新性,将其应用到人才培养全程也属先例。该框架严谨、全面,又不失灵活性,在课程体系建设、深度教学策略探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 为了进一步凸显师范类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提高中学教师教育培养质量,同时兼顾非师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满足应用型、交叉复合型到拔尖创新型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需求,本成果:(1)构建了高师化学类专业“两大类五方向”的培养格局(图1),设置了U2S(University to School/Society)和U2R(University to Research)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使得同一类专业内部实现了U2S 到U2R的进阶,全面、有效地提升了两类人才培养质量。 图1 基于调研国内外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专家研讨论证,提出了高师化学类专业共同核心素养框架(图2)和各方向侧重或进一步升华核心素养框架(图3)。

华中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数学)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和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 (四)实践教学(8学分) 实践教学实践原则上不少于1年。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

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其中:教育实习:6学分,安排在第3学期进行。 教育见习、微格教学、课例分析:1学分,结合相关课程的学习进行。 教育调查、班级与课堂管理等: 1学分,结合相关课程进行。 五、教学方式 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应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于实施。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六、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二)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三)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七、其他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不计学分。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非师范及跨专业生补修课程

最新武汉大学分析化学总结

1. 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即,误差越小,表示测量值与真实值越接近,准确度越高;反之,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当测量值大于真实值时,误差为正值,表示测定结果偏高;反之,误差为负值,表示测定结果偏低.相对误差:指绝对误差相 当于真实值的百分率,表示为:,相对误差有大小,正负之 分. 2. 偏差(d)表示测量值(x)与平均值()的差值:.平均偏差:单次测定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 单次测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为:. 3. 单次测定的标准偏差的表达式是: 相对标准偏差亦称变异系数:. 4. 精密度偏差偶然误差增加平行实验次数 准确度误差系统误差针对产生的途径减免 5. 设测量值为A,B,C,其绝对误差为相对误差为,标准偏差为,计算结果用R表示,R的绝对误差为,相对误差为,标准偏差为. ⑴系统误差的传递公式 ①加减法:若分析结果的计算公式为,则. 如果有关项有系数,例如,则为. ②乘除法:若分析结果的计算公式,则,如果计算公式带有系数,如 ,同样可得到. 即在乘除运算中,分析结果的相对系统误差等于各测量值相对系统误差的代数和. ③指数关系:若分析结果R与测量值A有如下关系,其误差传递关系为, 即分析结果的相对系统系统误差为测量值的相对系统误差的指数倍. ④对数关系:若分析结果R与测量值A有下列关系,其误差传递关系式为 . ⑵随机误差的传递,随机误差用标准偏差s来表示最好,因此均以标准偏差传递.

①加减法:若分析结果的计算是为R=A+B-C,则.即在加减运算中,不论是相加还是相减,分析结果的标准偏差的平方(称方差)都等于各测量值的标准差平方和.对于一般情况,,应为. ②乘除法:若分析结果的计算式为,则,即在乘除运算中,不论是相乘还是相除,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的平方等于各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的平方之和.若有关项有系数,例如,其误差传递公式与上式相同. ③指数关系:若关系式为,可得到或. ④对数关系:若关系式为,可得到. 6. 如果分析结果R是A,B,C三个测量数值相加减的结果,例如,则极值误差为 ,即在加减法运算中,分析结果可能的极值误差是各测量值绝对 误差的绝对值加和.如果分析结果R是A,B,C三个测量数值相乘除的结果,例如,则极值误差为,即在乘除运算中,分析结果的极值相对误差等于各测量 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之和. 7. 有效数字问题. 在分析化学中常遇到pH, pM,lgK等对数值,其有效数字位数取决于小数部分(尾数)数字的位数,因整数部分(首数)只代表该数的方次.例如,pH=10.28,换算为浓度时,应为,有效数字的位数是两位,不是四位. “四舍六入五成双”规则规定,当测量值中被修约的数字等于或小于4时,该数字舍去;等于或大于6时,则进位;等于5时,要看5前面的数字,若是奇数则进位,若是偶数则将5舍掉,即修约后末位数字都成为偶数;若5后面还有不是“0”的任何数,则此时无论5的前面是奇数还是偶数,均应进位. 8. 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⑴加减法:几个数据相加或相减时,有效数字位数的保留,应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其他的数据均修约到这一位.其根据是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那个数的绝对误差最大.注意:先修约,在计算. ⑵几个数字相乘除时,有效数字的位数应以几个数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那个数据为准.其根据是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那个数的相对误差最大.同样,先修约,再计算.在乘除法的运算中,经常会遇到9以上的大数,如9.00,9.86它们的相对误差的绝对值约为0.1%,与10.06,12.08这些四位有效数字的数值的相对误差绝对值接近,所以通常将它们当作四位有效数字的数值处理。 9. 频数分布: ⑴离散特性,最好的表示方法是标准偏差s,它更能反映出大的偏差,也即离散程度.当测量次数为无限多次时,其标准偏差称为总体标准偏差,用符号来表示,计算公式为 ,式中的为总体平均值. ⑵集中趋势:当数据无限多时将无限多次测定的平均值称为总体平均值,用符号表示,则

华师学位细则pdf

—1— 华师〔2014〕80号 各学院、各部处、各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2014年修订)》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华南师范大学 2014年6月5日

—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 学校授予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分别授予;专业学位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类别授予。 第三条 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品行端正,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一定学术水平者,可根据所学专业的要求,按本细则规定申请相应学位。申请人不得以同一篇论文向国内两个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学位。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四条 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机构设置和职能按《华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执行。

第三章学士学位 第五条申请学士学位的条件 (一)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及来华留学本科毕业生 符合本细则第三条规定的本科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且符合以下条件者,可提出学士学位授予申请: 1.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平均学分绩点达到1.5及以上;来华留学汉语言专业本科毕业生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简称HSK)须达到八级(或新HSK5级A等)水平; 2.在校学习期间无考试作弊; 3.在校学习期间未受过记过及以上处分;或受警告及严重警告处分累计不多于1次。 (二)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参照《华南师范大学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工作细则》执行。 (三)网络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参照《华南师范大学授予网络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工作细则(试行)》执行。 第六条学士学位授予程序 (一)符合第五条规定的本科毕业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学院提交学士学位授予申请,由学院审核其申请材料并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表决通过后,提交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 (二)学士学位的审定与授予,参照第四章第十二、十三条相关规定执行。 —3—

武大版分析化学上册答案(供参考)

第一章概论 1-3 分析全过程: 取样、处理与分解;试样的分离与富集;分析方法的选择;结果的计算与评价。 1-4 标定碱标准溶液时,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 M= 2H2O, M=,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更好?为什么? 答:选择邻苯二甲酸氢钾更好。因为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较大,称量误差较小。 1-5.基准物Na2CO3和Na2B4O7·10H2O都可用于标定HCl溶液的浓度.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更好为什么 答:选择Na2B4O7·10H2O更好.因为Na2B4O7·10H2O的摩尔质量较大,称量误差较小 1-6 用基准Na2CO3标定HCl溶液时,下列情况会对HCl的的浓度产生何种影响(偏高、偏低或没有影响)? a. 滴定时速度太快,附在滴定管壁的HCl来不及流下来就读取滴定体积 b. 称取Na2CO3时,实际质量为0.0834g,记录时误记为0.1824g c. 在将HCl标准溶液倒入滴定管之前,没有用HCl溶液荡洗滴定管 d. 锥瓶中的Na2CO3用蒸馏水溶解时,多加了50mL蒸馏水 e. 滴定开始之前,忘记调节零点,HCl溶液的液面高于零点 f. 滴定管活塞漏出HCl溶液 g. 称取Na2CO3时,撇在天平盘上 h. 配制HCl溶液时没有混匀 答:使用Na2CO3标定HCl的浓度时,HCl的浓度计算公式为:c HCl=2m Na2CO3/(M Na2CO3V HCl)。 a. 由于V HCl偏高,c HCl偏低; b. 由于m Na2CO3偏低,c HCl偏低; c. 由于V HCl偏高,c HCl偏低; d. 无影响; e. 因为V HCl偏低,c HCl偏高; f. 因为V HCl偏高,c HCl偏低; g. 由于Na2CO3易吸湿,应用减量法称量。称取Na2CO3时,在天平盘上,Na2CO3会吸湿,使m Na2CO3偏低,最终导致c HCl偏低; h. 溶液没有混匀时,很可能的情况是上层较稀,因此c HCl偏低的可能性较大。 1-7. 若将H2C2O4·2H2O基准物质不密封,长期置于放有干燥剂的干燥器中,用它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时,结果是偏高,偏低,还是无影响 答: 若将未密封H2C2O4·2H2O基准物质长期置于放有干燥剂的干燥器中,会使其失去结晶水.用它标定NaOH 溶液的浓度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偏高.根据,最终使结果偏低. 1-8. 假设用HCl标准溶液滴定不纯的Na2CO3试样,若出现7题中所述的情况,将会对分析结果产生何种影响

华中师大分析化学教案

绪论 绪论,就是开篇,应回答大家四个问题: 为什么要学?(激发学习兴趣) 学什么?(掌握学习主动权) 怎样学?(培养思维方法) 如何用?(倡导创新精神) 下面从四点阐述。 一、分析化学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品位越来越高; 各行各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举例说明(图表或多媒体展示) *“布料怎样?”(是全棉吗?是真丝吗?) 布料感官检验 棉柔软,吸湿易燃,烧纸味,灰散碎 丝柔软,光泽卷缩,臭味,灰颗粒合成纤维弹性,耐热卷缩,冒黑烟,灰小球 例2 “碘盐如何?”(含不含?含多少?) IO3-+5I-+6H+ →3I2+3H2O 用食醋,KI淀粉试纸检验(含不含碘) 用仪器分析测定碘的含量 例3 “哪种主粮营养高?” 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甘薯 蛋白质36.3 碳水化合物76 Vc 32

胡萝卜素 1.32 例4“这套新装修房子能住吗?”(指甲醛) 可用银镜反应或与新配制Cu(OH)2作用来检验。 用仪器分析测定甲醛含量 例5““非典”消毒液如何?“(指过氧乙酸) 用碘量法测定过氧乙酸含量 例6 电子产业 微电子技术生物计算机超导计算机 材料芯片有机物超导材料 需进行成分分析含量测定结构表征。 例7 现代农业(布局、高产、高效) 营养成分分析,有害、有毒物质测定。 *科学研究(如电氟化含氟药物中间体) 需进行氧谱、氢谱、质谱等结构分析。 定义: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测定、结构表征的一门学科。广义讲,是一门获取物质的组成及结构的信息科学。 二、分析方法 1. 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 2. 对象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3. 原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4. 用量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 5. 含量常量成分分析微量成分分析痕量成分分析还有例行分析仲裁分析 环境分析食品分析药物分析 材料分析矿物分析等

华中师范大学同等学力申硕靠谱吗

华中师范大学同等学力申硕靠谱吗? 华中师范大学是“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每年都有不少在职人员报考华中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随着十月联考的取消,报考华中师范大学同等学力申硕的人员有所增加。那么,华中师范大学同等学力申硕靠谱吗? 据了解,同等学力申硕是在职研究生考试的一种,并且是多数人选择报考的在职研究生形式,很多人认为同等学力申硕不靠谱无非是有这么几个原因:免试入学!大专可入学!课程结束后参加考试!毕业后拿硕士学位单证!下面针对这几个问题逐一解答。 免试入学: 同等学力申硕之所以选择免试入学,是想让更多的在职人员能参与到在职研究生的考试当中,因为毕竟现在社会压力大,能有机会多学点东西也是好的。并且同力统考会对考生进行资格审查的,通过审查的人才能入校学习。 大专可入学: 同力统考招生是允许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入校学习的,但仅仅只是学习,同力统考申硕条件还是很严格的,想参加申硕的人必须本科毕业有学士学位,并且有三年工作经验,否则是不能参加申硕考试的。 课程结束后参加考试:

同力统考先参加课程学习,招收同力统考的院校都是先上课后考试的,一般考生在课程期间满足条件就可以参加同力统考的申硕考试了,通过申硕考试的考生,完成院校的考核拿到结业证书、完成论文答辩就可以拿到硕士学位证书了。 毕业后拿硕士学位单证: 同等学力申硕是非学历教育,所以毕业后申硕成功是拿在职研究生学位证书,证书和统研的证书是一样的,有一样的效力,同样被国家所承认。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华中师范大学同等学力申硕是否靠谱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直接咨询我们的在线老师。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试卷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试卷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试卷篇一: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 武汉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分析化学》期末 考试试卷(A) 学号姓名院(系)分 数 一.填空(每空1分。共35分)1.写出下列各体系的质子条件式: (1) c1(mol/L) NH4 H2PO4 (2) c1(mol/L)NaAc+ c2(mol/L)H3BO3 2.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当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大时,其最大吸收波长,透射比。 3. 检验两组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检验法,检验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检验法。4.二元弱酸H2B,已知pH=1.92时,δH2B =δHB-;pH=6.22时δH2B的pKa1=,pKa2=。 HB- =δ B2- , 则 5.已知??(Fe3+/Fe2+)=0.68V,??(Ce4+/Ce3+)=1.44V,则在1mol/L H2SO4溶液中用0.1000 mol/L Ce4+滴定0.1000 mol/L Fe2+,当滴

定分数为0.5时的电位为,化学计量点电位为,电位突跃范围是。6.以二甲酚橙(XO)为指示剂在六亚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用Zn2+滴定EDTA,终点时溶液颜色由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7.某溶液含Fe3+10mg,用等体积的有机溶剂萃取一次后,该溶液中剩余0.1mg, 3+ 则Fe在两相中的分配比= 。8.容量分析法中滴定方式 有, ,和。9.I2与Na2S2O3的反应式为。10.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测量某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所获得的曲线称谓;光吸收最大处的波长叫做,可用符号表示。 1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 由, ,, 四部分组成. 12.桑德尔灵敏度以符号表示,等于;桑德尔灵敏度与溶液浓度关,与波长关。13.在纸色谱分离中,是固定相。 14..定量分析过程包 括,, ,和。 二、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 分,答在所留空白处)1. 什么是基准物质?什么是标准溶液? 2. 分别简单阐述酸碱滴定指示剂,络合滴定指示剂, 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和沉淀滴定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的原理. 3. 在进行络合滴定时,为什么要加入缓冲溶液控制滴定体系保持一定的pH? 4. 吸光光度法中测量条件的选择应注意哪几点?

分析化学第四版答案华中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编

第一章绪论 答案:1.仪器分析法灵敏度高。 2.仪器分析法多数选择性较好。 3.仪器分析法分析速度较快,利于批量样品分析。 4.易于使分析工作自动化。 5.相对误差较大。 6.设备复杂、价格昂贵,对仪器工作环境要求较高。 第二章定性分析 1、解:最底浓度 1:G=1:5×104 2、解:检出限量 3、答:应选用(2)1mol?L-1HCl作洗液,因为HCl含有与氯化物沉淀的共同离子,可以减少洗涤时的溶解损失,又保持一定的酸度条件,避免某些水解盐的沉淀析出,另外HCl为强电解质避免因洗涤剂而引起胶体现象。 如果用蒸馏水洗涤,则不具备上述条件,使沉淀的溶解损失太大,特别就是PbCl2﹑HNO3不含共同离子,反而引起盐效应而使沉淀溶解度大,NaCl则虽具有共同离子,但不具备酸性条件,所以亦不宜采用。 4、解:(1)用NH4Ac溶解PbSO4,而不溶解Hg2SO4 。 (2)用氨水溶解Ag2CrO4,而不溶解Hg2CrO4 。 (3) 用NaOH溶解PbCrO4,而不溶解Hg2CrO4 。 (4) 用氨水溶解AgCl,而不溶解PbSO4 。 (5) 用HNO3溶解Pb(OH)2,而不溶解AgCl 。 (6) 用氨水溶解AgCl, 而不溶解Hg2SO4 。 5、答:(1) H2O2+2H+ +2e=2H2O E0=1、77 V Sn4++2e=Sn2+ Eo=0、154 V H2O2就是比Sn4+强的氧化剂,所以H2O2可以氧化Sn2+为Sn4+ (2 ) I2(固)+2e=2I- Eo=0、5345 V AsO43-+4H++2e=AsO33-+2H2O Eo=0、559 V I-就是比AsO33-强的还原剂,所以NH4I可以还原AsO43- 6、答:(1)因为HNO3就是强的氧化剂会把组试剂H2S氧化成硫而沉淀。 (2)用H2SO4代替HCl,引入了SO42-,使Ba2+﹑Sr2+﹑Ca2+及Pb2+离子生成硫酸盐沉淀,将妨碍这些离子的分析。 (3)用HAc代替HCl,则由于它就是弱酸,不可能调至所需要的酸度。 7、答:(1)加(NH4)2CO3, As2S3 溶解而HgS不溶。 (2)加稀HNO3, CuS溶解而HgS不溶。 (3)加浓HCl, Sb2S3溶解而As2S3不溶。 (4)加NH4Ac, PbSO4溶解而BaSO4不溶。 (5)加氨水,Cd(OH)2溶解而Bi(OH)3不溶。 (6)加氨水,Cu(OH)2溶解而Pb(OH)2不溶。 (7)加Na2S,SnS2溶解而PbS不溶。 (8)加Na2S,SnS2溶解而SnS不溶。 (9)加稀HCl, ZnS溶解而CuS不溶。 (10)加稀HCl, MnS溶解而Ag2S不溶。 (11)与组试剂作用,生成黄色沉淀,此沉淀一部分溶于Na2S,另一部分不溶,仍为黄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