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信息化建设

隧道信息化建设

隧道信息化建设
隧道信息化建设

浅谈隧道工程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

浅谈隧道工程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 1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概述 动态设计,是指将设计划分为两个阶段:预设计和修正设计。 其中,预设计用于对工程施工进行指导,通常参照工程类比套图, 其决策具有较强的模糊性;修正设计是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基于暴 露的相关地质状况和各类实际情况变化,对预设计实施科学修正和 有效完善。信息化施工,是指施工单位遵循工程设计各项要求制定 工程施工和监测的具体方案并予以实施,以监测结果为依据,对施 工方案和相关工艺进行及时调整和科学优化,并根据信息反馈对设 计进行科学修正和合理变更。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二者具有相辅 相成的紧密关系,其具体流程如下:对工程进行预设计→对工程开 展施工检验→对工程地质进行判别→获取工程监测信息→实施修正 设计→开展施工检验。 2隧道工程的动态设计 2.1隧道支护结构调整 隧道支护结构调整是隧道工程动态设计的常见内容,要遵循经 济性和安全性原则。在施工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地质、围岩等因素,对隧道支护结构进行调整。若地质、围岩出现变化,例如隧道工程 勘查设计相应文件描述地质围岩为Ⅳ级,但现场判别地质围岩为Ⅴ级,则需对支护结构作出调整。若地质围岩未发生变化,应根据监 测信息对支护做适当调整。若支护出现较大变形,需增强支护;若 支护未变形或者变形较小,可减少支护。若因施工原因导致未能按 照图纸施工,也需对支护结构进行调整。对隧道支护结构进行调整,通常需改变支护结构的厚度和强度,调整格栅钢架的尺寸、间距等,或者调整锚杆的设置。此外,还能通过增减钢筋来调整支护的厚度

和强度。 2.2隧道涌水量计算 隧道涌水量计算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地下水动力法采 用非完整井的柯斯嘉科夫公式:式(1)中:Q表示预测涌水量 (m3/d);a表示入渗系数;H表示隧道路肩算起的含水层厚度(m);R表示隧道排水影响宽度(m);B表示隧道通过含水层的长度(m); r表示隧道半宽度;k表示围岩渗透系数(m/s)。采用佐藤邦明非稳 定流公式:式(2)~(3)中:q0表示隧道通过含水体地段的单位 长度可能最大涌水量(m3•s-1•m-1);k表示围岩渗透 系数(m/s);m为洞身横断面换算成等价圆时的换算系数,一般取 0.86;h2表示静止水位至洞身横断面等价圆中心的距离(m);r0表 示等价圆半径(m);hc表示洞顶上部静止水位至洞底下部隔水层距离,即含水体厚度(m);B表示隧道通过含水层的长度(m)。(2) 降水入渗系数法降水入渗系数法计算公式为:式(4)中:Q表示计 算涌水量(m3/d);a表示入渗系数;ω表示年降水量(mm/a);A 表示隧道集水面积(km2)。 2.3隧道长度及断面尺寸 预设计通常以地形、地质为依据来确定隧道长度,并综合考虑 结构受力等因素来确定隧道断面尺寸。若地形、地质等相关条件不 符合设计要求,可调整隧道长度,甚至对洞门型式进行调整。通常 无需调整隧道断面内轮廓尺寸,而主要对开挖以及初期支护的尺寸 进行调整,例如对预留变形量和施工预留量进行调整。隧洞中应设 置车行横洞。车行横洞断面可设计为直墙断面。例如,某隧道工程 为方便车辆驶入车行横洞,将车行横洞轴线与主洞轴线夹角设置为60°,建筑限界净宽为4.50m,净高为5.0m。

隧道信息化施工与动态设计

隧道信息化施工与动态设计 1 工作流程 施工地质工作是信息化施工与动态设计的基础,应全面纳入信息化施工与动态设计中,工作流程如下图。 图1 工作流程图 2 施工地质 1)施工地质工作必要性 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隧道穿越段断裂位置主要通过地表调绘、贯通性深部物探和有限的钻探确定位置,并向深部推断得到在路线穿越地方的位置。由于断裂构造在空间具有不稳定性,其在隧道穿越部分的准确位置是难于精确确定的,与实际情况会有一定出入;并且由于岩性和构造的差异性在断裂破碎带间存在一定数量的次级断层和节理密集带,均会对施工产生影响,造成围岩级别的改变,并伴生有洞室稳定性降低,拱顶或掌子面的坍塌,以及局部的高压水,对施工造成危害,因此需要在施工中加强施工地质工作,准确掌握隧道开挖掌子面及其前方一定距离的地质条件,针对前方可能出现的重大不良地质

问题,提前采取措施,确保施工安全。修正和完善隧道的地质勘查成果,为完善设计和指导施工服务。 2)施工地质工作内容 施工地质工作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1)施工地质编录 编录的对象为每个开挖循环的岩面,包括掌子面、边墙、拱顶、底板。编录的内容如下:掌子面全部岩层层位、层序、岩层组合以及各层岩石的岩性、厚度、产状;断层及其破碎带类型、产状、宽度、含水情况及与隧道轴线的空间关系;岩体节理裂隙调查统计;掌子面出水情况,水量水压等。对重大不良地质及具有代表性的地质现象应进行摄影或录像。 施工地质编录应遵循统一性、正确性、及时性原则。结合施工情况及支护情况,绘制完整的隧道地质纵断面图及掌子面素描图。 (2)预测预报前方工程地质条件 通过地质分析、长短距离物探手段、超前钻孔等对掌子面前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预测预报。初步判断前方围岩级别、不良地质类型、规模、发育特征。 (3)重大不良地质监测、判断及处治建议 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结果,结合前期勘察成果、现场揭示情况,对初步判断前方重大不良地质体进行综合分析判断,鉴定和区分不良地质类型、性质和规模,初步提出处治措施建议。同时,对初步预测的岩爆、涌水等重大不良地质段开展现场监测工作,为这些重大不良地质的预警和处治提供可靠依据。 (4)现场测试及室内试验 现场测试主要为地应力现场实测,采用应力解除法对典型岩爆和大变形段进行地应力现场实测。为科学合理判断岩爆和大变形等级及规模提供依据。室内试验包括典型岩土体物理力学试验、地下水水质分析等,为准确划分围岩级别及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5)综合分析判断 综合分析以上各项工作的成果,准确判断前方工程地质条件、准确判断前方不良地质体、准确划分围岩级别,对施工开挖方法、结构支护及处治措施提出建议。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状况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状况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2/3 以上,高原起伏,群山连绵,崇山峻岭密布,水系发育,江河纵横,地质复杂,构成交通运输网建设的障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高速增长的资源流动性需求,使得我国交通路网建设呈现迅猛的发展态势,隧道工程在交通路网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复杂的地质条件与施工环境,从衡广复线大瑶山双线铁路隧道开始采用新原理、新方法、新结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全面建成开始,中国隧道施工技术日臻成熟,已步入了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在勘测设计、施工、运营、科研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和创新。 我国铁路隧道发展几个里程碑工程。 沙木拉达隧道:全场6379m,是当时中国最长的铁路隧道,1966年贯通。隧道的施工中采用了轻型机具,分部开挖的“小型机械化”施工,修建速度达到了每月“百米成洞”的水平。 大瑶山隧道:全长14294m,采用新奥法原理设计与施工,配套大型机械化作业。改变了中国传统的风钻等小型机具作业为主的模式。 秦岭隧道:全长18456m,采用敞开式全断面掘进机(TBM)施工,标志着中国铁路隧道机械化施工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乌鞘岭隧道:全长20050m,双洞单线隧道,钻爆法施工,建筑长度上升到20km 行列,工期仅用30 个月。 太行山隧道:全长27839m,双洞单线,设计时速250km/h。2007 年12 月24 日贯通,是我国目前已建成的最长山岭隧道。 关角隧道:全长32645m,双洞单线,隧道设计长度

达到30km 行列。我国代表性公路隧道工程。 陕西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单洞长18.02km,双洞共长36.04km,2007 年1 月20 日通车。是世界第一座最长的双洞高速公路隧道。 四川大相岭泥巴山隧道全长10007m,2011 年12 月24 日,实现双线贯通。湖南雪峰山隧道全长7039m,位于上海到瑞丽高速公路湖南邵阳至怀化路段之间,为双洞双车道隧道,2007 年11 月19 日通车,是当时全国高速公路第三长隧道。 我国代表性海底隧道。 胶州湾隧道:全长7800 米,双向6 车道。2010 年4 月28 日全线贯通。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全长8695m,2010 年4 月26 日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 底隧道建成通车。我国代表性输水隧道工程。大伙房水库特长隧洞:一期工程隧洞全长85.32km,2009年9月21日,顺利实现贯通输水。 1.2 隧道工程施工特点隧道工程是属于地下结构物,地下结构是多种多 样的,构筑地下结构的施工方法和技术也 是多种多样的。施工技术形成与发展和地下结构物自身以及所处地层地质的特点有关。隧道工程 施工特点: 1.隐蔽性强,地层地质未知因素多。 2.作业空间有限,工作面狭窄,施工工序干扰大。 3.施工过程作业的循环性强,因隧道工程是纵长的,施工严格地按照一定顺序循环作业,如开挖就必须按照“钻孔—装药—爆破一通风一

信息化管理施工方案

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东端1#、2#引水隧洞工程 信息化管理施工方案 合同编号:JPⅡC-200709,C4 中铁十八局·中水七局联合体

二OO七年八月

1、人员车辆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方案 由于施工场地比较分散,上场人员较多,本标在人员车辆管理方面实行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所有在职员工和工程车辆建立完善的电子信息档案,利用先进的电子自动识别系统进行管理,以保证本标工程安全、快速、有序进行。 1.1 电子自动识别系统构成 电子自动识别系统分为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软件部分采用SRS1系统程序,包括隧道车辆和人员进出管理控制系统、事件报警系统、电子标签发行系统、通行查询和统计系统、中央数据库处理系统。根据本标的实际要求,这套系统分成两个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发卡中心子系统。硬件部分包括无线电射频发射器、连接信号光缆和电子标签接受器。 本标射频发射器的安装位置包括东引1#、2#施工支洞洞口、1#引水隧洞洞口、2#引水隧洞洞口、TBM后配套和2#隧洞作业面。射频发射器通过信号光缆连接到设置在洞外1560平台的信息处理中心,本中心留有端口,供信息上传总系统。电子标签分为人员用电子标签和车载电子标签,由发卡中心制作,对应人员和车辆的信息档案进行编码并初始化。人员的电子标签安装在安全帽上,车载电子标签安装车辆顶部。 1.2 电子自动识别系统功能 电子自动识别系统的功能包括查询、统计以及报表生成功能,同时系统本身要有管理维护功能。这些功能分别由管理子系统和发卡中心子系统来实现。 管理子系统可以实现人员/车辆信息查询、出入洞查询、发生事件查询;可以实现人员/车辆工时统计、人员/车辆出入洞次数统计、事件警告统计;可以实现报表生成,并可以实现操作人员权限的设定。管理子系统的终端设在洞外1560平台的信息处理中心。 发卡中心实现操作用户的开户、卡的发行、信息登记、信息变更、卡的状态变更、通行范围的设定和变更。发卡中心是整个系统的管理中心,在对人员/车辆信息存贮的基础上,制作发行电子标签。所有的电子标签必须经过发卡中心的初始化才能生效,初始化的内容包括编码、单位、人员信息和通行范围,并且对电子标签进行分组。

某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某某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某隧道全长***m,主要穿越地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层砂粘土,硬塑厚0-1m下伏白垩系含砾砂岩极严重风化~颇重风化,地下水不发育。围岩级别Ⅴ级、Ⅲ级。隧道进口设置在R=800园曲线上,隧线中距在DK***~DK***段d=18.5cm,隧道加宽W=50cm,在DK***~DK*** 段d=9.5cm W=30cm,在DK***~DK***段d=0cm,隧道加宽W=0cm,出口设置在直线上,线路纵坡5.4 ‰。根据会议精神,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决定采用从**隧道出口往入口单方向打下坡。隧道采用喷锚作施工支护,薄型模筑衬砌。在模筑衬砌的背后,纵环向设置TR加劲型软式透水管盲沟。隧道洞口段设置格栅架加强支护。洞门进口设置端墙式带翼墙洞门,出口设置1:1.25斜坡式洞门。 全部模筑衬砌施工缝采用NPJ腻子型遇水膨胀止水条,平均每8m设一环。 二、施工原则 1、*****隧道均按喷锚构筑法原则及全过程信息化组织施工,钻爆开挖,喷锚支护,模筑衬砌,施工顺序见图2.1。 2、Ⅴ级围岩地段采用短台阶法或超短台阶法开挖施工;Ⅲ级围岩采用正台阶法开挖施工。(见附图) 3、隧道进出口大部分都位于软弱围岩中,均为Ⅴ级土质或软弱破碎围岩,因而对洞口段地表采用竖直锚杆结合地表网喷射砼进行加固。对洞口段做到“短进尺、小循环、早喷锚、强支护、快封闭”,确保洞口段施工安全。 4、土质及软弱破碎围岩隧道采用人工风镐开挖,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石质隧道均采用上台阶光面爆破、下台阶预裂爆破,严格控制超挖。对软岩、破碎岩层,实施浅眼多循环,超前支护及强支护、早封闭的开挖原则。 5、隧道洞内按无轨运输组织施工。 6、挖、装、运,锚喷施工支护、衬砌等工序按配套完善、匹配合理原则组织机械化作业。 7、施工过程中遵循“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早衬砌”的原则,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图2.1 喷锚构筑法施工程序 修改施工方法 改变开挖步骤和程序

隧道和地下工程的信息化施工

隧道和地下工程的信息化施工 [摘要]针对隧道和地下工程的施工特点,结合施工力学基本原理,提出了隧道和地下工程的信息化施工技术,较好地解决了隧道和地下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性问题。 [关键词] 隧道工程地下工程信息化施工 1 隧道和地下工程现状及信息化发展 隧道工程在土木工程领域占着重要地位。我国自从1890年在台湾基隆至新竹窄轨铁路上修建中国第一个铁路隧道—狮球岭隧道(总长216 m)以来,截止2002年底,累计完成铁路和公路隧道8 658座,总长度4 374 km,其中铁路隧道6876座,总长度3670 km,总长度为世界第一;公路隧道1782座,总长度704 km ,总数量为世界第一。其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传统固定的管理结构、专业各异的参与人员等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土木工程的典型特点。 受工作条件的限制,我国隧道施工已被视为环境条件差、危险程度高、技术含量高、质量事故高、工作效率低的传统行业,但其相对桥涵工程较高的利润率对施工企业仍有较大的吸引力,因此,如何提供隧道施工整体水平是许多企业考虑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隧道工程的施工方法虽然有了较大的改进,但与其它行业相比,先进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和应用程度远远滞后。部分新技术的转化和应用,也大多应用于测量(如地质超前预报)、爆破(如液体炸药)、开挖(如电脑台车)等单个环节。目前文献中出现了隧道施工技术专家系统,其实指的是上海隧道股份公司周文波牵头开发并研制的“盾构法隧道施工专家系统”,其核心是对盾构机功能的改进与完善,其结果并不适用于一般隧道的施工与管理程序。 2 施工力学及基本原理 为了维护地下工程的稳定,有许多可供采用的工程措施,基于地下工程的开挖施工存在分期、分块的特点,在各项措施中,以采取合理的开挖顺序、适时有效的支护力案最为经济有效,这就是施工力学的基本思想。 岩体动态力学具备6条基本原理: (1)复杂岩体中的工程施工受到自然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是个开放的系统,使得围岩稳定性及经济的估价判断和分析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全面而正确地认识各种因素的影响,不仅要研究自然因素如地质条件、初始应力、岩体的力学物性等),还需要研究人为的工程因素。 (2)在岩体工程的施工期和竣工后的运行期间,围岩稳定性及有关的经济效益不仅和其最终状态有关,而且和达到竣工最终状态所采取的开挖途径和力法有

隧道信息化现场施工管理办法的建议

隧道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管理办法的建议隧道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是对新奥法施工的发展,将新奥法的利用监控量测信息确保施工安全性的方法发展到采用超前地质预报对掌子面前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动态监测和对围岩、支护的时空变形、应力、压力进行量测,掌握围岩动态信息,及时修正支护参数的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方法。 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地质勘察问题,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目前都是难于完善解决的。想在勘察设计阶段就准确查明工程岩体的状态、特征,并预报可能引发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的不良地质体的位置、规模和性质是极其困难的。目前,隧道支护参数设计也是以围岩级别为基础,采用工程类比法设计,隧道设计为预设计。在隧道施工过程采用现代先进的量测设备,开展以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为主要手段的信息化施工,及时评判设计合理性,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案。通过动态设计使支护结构适应于围岩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质量可靠、技术先进、安全实用、经济合理。 1隧道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管理现状 在我国公路、铁路隧道施工中,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已普遍开展。施工中的设计变更过程就是动态设计,设计变更管理主要是施工单位提出变更申请,报监理、设代、业主,大型变更由设计单位出具变更设计文件。设计变更处理方式是一种被动设计,动态设计是业主和设计单位根据量测信息,及时修改原设计。 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主要有以下三种管理方式。一是由业主直接委托第三方承担,二是施工单位自己承担或由施工单位外委,第三种介于前两者之间,由施工单位自己承担或由施工单位外委,业主对承担方的资质和提交资料进行审核。云南省、安徽省、山东省等都是采用第一种方式,甘肃、湖北等省采用第三种方式,铁路隧道施工中大都采用第二种,最近铁路隧道也在采用第三方承担,如新近开工的青海关角铁路隧道,全长32公里,超前预报、监控量测有业主直接发包。

2018继续教育试验检测测试题答案隧道养护信息化管理技术

隧道养护信息化管理技术 试题 第1题 GIS技术的全称为 A.地图系统 B.无线信息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物联网系统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2题 监测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监测点位置如何与BIM模型关联 A.通过人工手动在BIM模型中标注 B.BIM模型具有监测管理功能 C.建立监测点GIS坐标与模型位置关系,自动导入系统中 D.无法关联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3题 三维激光扫描实施步骤不包括 A.现场踏勘与定点 B.测量放线 C.实施扫描 D.数据处理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4题 隧道检测车不具备的功能是

A.图像生成 B.病害识别 C.病害记录 D.报告生成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5题 某隧道机电设施检查情况为:机电设施尚能运行,部分设备、部件和软件需要更换或改造。则其技术状况评定类别为 A.1类 B.2类 C.3类 D.4类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6题 对于土建结构的现场检查,常分为日常巡查和 A.经常检查 B.结构检查 C.应急检查 D.定期检查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7题 设施检修不包括 A.经常检修 B.定期检修 C.专项检修 D.应急检修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0.0 批注: 第8题 技术状况评定类别为3类的隧道,应采取那种养护对策 A.对结构破损部位进行监测或检查;机电设施正常维护,对关键设备及时修复 B.对结构破损部位进行重点监测,并对局部实施保养维修,机电设施需进行专项工程 C.应尽快实施结构病害处治措施,对机电设施进行专项工程,并及时实施交通管制 D.应及时关闭隧道,实施病害处置,特殊情况需进行局部重建或改建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9题 公路隧道养护信息化管理的解决的问题不包括 A.传统人工调查的形式作业效率低 B.人工录入存在误差,海量数据录入工作量大 C.无法进行病害结果、技术评定等多维度分析功能 D.不再出现隧道病害,取消检查养护工作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10题 隧道信息化养护管理系统中不包含哪个模块 A.检查管理 B.养护管理 C.系统设置 D.视频监控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隧道的概念

隧道是修建在地下或水下并铺设铁路供机车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 隧道设计包括隧道选线、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辅助坑道设计等 隧道开挖方法分为明挖法和暗挖法。 钻孔②装药:③爆破④施工通风⑤施工支护:⑥装碴与运输:①全断面开挖法:一次开挖成型的方法②分部开挖法:先用小断面超前开挖导坑,然后,将导坑扩大到半断面或全断面的开挖方法。盾构法是采用盾构作为施工机具的隧道施工方法。 隧道分类:按地质条件:土质隧道和石质的隧道。按埋置深度:浅埋和深埋按位置:山岭隧道、水底隧道、城市隧道按用途:交通隧道(铁路、公路、水底、地下、航运、人行)、水工隧道(引水、尾水、导流或泄洪、排沙)、市政隧道(给水、污水、管路、线路、人防)、矿山隧道(运输、给水、通风巷道)。隧道特点:1、地质条件对其决定性影响;2、地处偏远,交通运输不便;3、工作面小,少,施工速度慢;4、施工环境差;5、一旦建成,难以更改,设计和施工应完善;5、受天气气候影响小。发展:1、推进城市隧道和水下隧道技术的发展。2、提高隧道机械施工水平,减轻劳动强度;3、提高隧道防排水技术,减少隧道伤害;4、推进隧道信息化施工,发展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加强现场动态设计与科学的施工管理;5、隧道防灾救援措施系统化;6、最好隧道洞口景观设计。 地质超前预报的方法:1、地质分析法;2、超前平行导坑预报法;3、超前水平钻孔法;4、物理探测法 围岩的分级方法:1、准确客观,有定量指标,尽量减少因人而异的随机性,2、便于操作,始于一般检测单位所具备的技术装备水平,3、最好在挖开地层前得出结论。第一类:与岩性有关的要素(硬岩、软岩、膨胀岩);第二类:与地质构造有关的因素。第三类:与地下水有关的因素。隧道位置的选择:与线路互为相关。越岭隧道的位置主要以选择垭口(分水岭的山脊线上总会有高程低处,称为垭口)和确定隧道高程两大因素为依据。隧道位置选择原则:1、洞口不宜设在垭口沟谷的中心或沟底低洼处;2、洞口应避开不良地质地段; 3、当隧道线路通过岩壁峭立,基岩裸露处时,最好不刷动或少刷动原生地表,以保持山体的天然平衡。 4、减少洞口路堑段长度,延长隧道,提前进洞; 5、洞口线路宜与等高线正交; 6、当线路位于有可能背水淹没的河滩或水库回水影响范围以内时,隧道洞口标高应高出洪水位加碧浪高度,以防洪水灌入隧道; 7、边坡和仰坡均不宜开挖过高; 8、当洞口附近遇有水沟或水渠横跨线路时,可设置拉槽开沟的桥梁或涵洞以排水; 9、当洞口地势开阔,有利于施工场地布置时,可有目的地改造洞口场地。 直线隧道净空:指隧道衬砌的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界限:机车车辆界限(机车车辆最外轮廓的限界尺寸)、基本建筑界限(线路上各种建筑物和设备均不得侵入的轮廓线)、隧道建筑界限(包围基本建筑界限外部的轮廓线)、直线隧道净空(要比隧道建筑界限稍大一些)。隧道衬砌断面初步拟定需考虑的因素:内轮廓(符合隧道建筑界限)、结构曲线(尽可能的符合荷载作用下的压力线)和界面厚度(具有足够的强度)。 衬砌的主要方式有:1、整体式混凝土衬砌(直墙式:适合地质条件比较好,以垂直围岩压力为主的水平围岩压力较小的情况、曲墙式:适用于地质较差,有较大水平围岩压力的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