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媒体与旧媒体概念

新媒体与旧媒体概念

新媒体与旧媒体概念
新媒体与旧媒体概念

新媒体与旧媒体概念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何者更具优势

概念

新媒体:是指以新的技术为支撑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主要包括:数字电视和电影、电子杂志、电子报纸、数字广播、触摸媒体、移动电视、手机短信、网络等。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传统四大媒体:、广播、报纸和杂志,是人类社会产生的早期媒体形式,其目的是为了对一些社会信息进行宣传或者实现主体之间的交流。

超媒体”是超级的缩写。超媒体是一种采用非线性网状结构对块状多媒体信息(包括文本、图像、视频等)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技术。超媒体在本质上和超文本是一样的,只不过技术在诞生的初期管理的对象是纯文本,所以叫做。随着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技术的管理对象从纯文本扩展到,为强调管理对象的变化,就产生了超媒体这个词。

新媒体传播如何对社会产生影响

新媒体传播如何对社会产生影响 一、何谓“新媒体” (1)什么是新媒体,我们且看各方定义(第一页) 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定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 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 阳光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吴征:“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2)新媒体释义 新媒体(New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第二页此处可插入手机、电脑等传播工具图片) 二、新媒体的特点 数字化是新媒体的最显著特征 交互性是新媒体的本质特征 “非线性”传播是新媒体的重要特征 即时性和共享性打破时空界限 “个性化”服务实现“小众化”传播 多媒体传播推动媒介融合 三、新媒体传播特点分析: (1)、传播方式从单向到双向的转变 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单向、线性、不可选择的。它集中表现为在特定的时间内由信息发布者向受众传播信息,受众被动的接受,没有信息的反馈。这种静态的传播方式使得信息不具流动性。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双向的,传统的发布者和受众现在都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而且可以进行互动。比如北京的交通广播电台,这两年发展非常好,原因就是在于通过短信这种方式加强和受众的互动,使得信息变得更有价值,同时,听众也强烈地体会到一种参与感,主动性和积极性被空前的调动起来。信息的互动性也使得受众实现被动到主动的改变。 (2)、传播行为更为个性化 博客、播客等新的传播方式,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个性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自己关注的信息。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等完全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个性化的传播方式一方面让众人体会着发布信息,影响他人的快感,同时也带来了个人隐私泛滥,内容良莠不齐的弊端,为管理带来困难,也为受众的信息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接受方式从固定到移动的转变

新媒体艺术的定义及发展意义

新媒体艺术的定义及发展意义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艺新媒体艺术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感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这样说起来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抽象,觉上新媒体艺术离人们还有些距离,其实不然。目基本定历发现评接定表现形 基本定 历 发 现状 评价 接受 定位 表现形式 评论?相关书籍?展开 基本定义 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艺 术 新媒体艺术作品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这样说起来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抽象,感觉上新媒体艺术离我们还有些距离,其实不然。新媒体艺术说白了就是数码艺术,其表现手段主要为电脑图形图象(computer graph),即许多业内人亲切地对其简称道的CG。其实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确定性, 眼下他主要是指那些利用录象、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因此新媒体艺术已经在不经意中深入到了现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去了。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这样说起来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抽象,感觉上新媒体艺术离人们还有些距离,其实不然。新媒体艺术说白了就是数码艺术,其表现手段主要为电脑图形图象。cg(computer graph)即许多业内人亲切地对其简称道的CG。其实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确定性,眼下

新媒体VS旧媒体

新媒体VS旧媒体 2006年8月中旬,“haofeng”使用手机拍摄了台风“桑美”袭击自己家乡的场面,并通过网络上传到中国播客网上,把第一手现场视频用最快的时间展示给了关心该事件的人。 广东的“霏霏”今年8岁,自2006年8月起,她坚持把自己的具有纪念意义的生活视频上传到中国播客网上,内容包括演出、外出游玩,甚至外婆临终前的视频也上传到网上——她通过这种方式来记录并展示自己的生活历史。 北京的“唉呦V”自2006年3月份开始在中国播客网上安家落户,并几乎每天上传一个做菜的视频,截至8月20日,累计上传视频155个,被上万人所观看。 2006年8月初,中国播客网的麦蒂ROCKETS通过在自己的卡丁车教学视频上放置广告,获得了来自于中国播客网的第一笔广告收入。对于这些用户来说,他们只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而已,然而,从市场角度来说,他们却是这场新媒体运动的主角。 目前,在中国有上百万人开始自己制作视频并在互联网上通过播客的方式进行共享。如果说文字形式的博客拉开了新媒体的序幕,那么语音和视频形式的播客则全面带领着新媒体向传统媒体形式发出冲击和挑战。 针对新媒体,国内外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定义方式。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不仅仅表现在形式上,也同时表现在思维方式上,后者是他们的本质区别,这也是传统媒体不能在短时间内转变成为新媒体的原因。 在表现形式上,新媒体更多的依赖于互联网,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也就是指大众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甚至受益者。分众是媒体的一种全新型形式,但是分众也只是增加了更多的信息终端而已,是一种媒体的量变——还不属于新媒体。 新媒体的形成孕育在web 2.0中,web 2.0网站的兴起以及他们对于用户参与和创造的推崇,使得草根阶层也积极参与到媒体中来,彻底改变了媒体固有的“中心”形式。 美国公共电视公司在一篇文章中对新旧媒体的思维方式进行了比较准确的分析,再结合自己的理解,我认为新旧媒体的思维方式在以下方面存在本质区别。 旧媒体以信息的整理、过滤以及经济利益为核心,而新媒体则更注重于大服务大众,提高用户体验。 旧媒体依靠专业的编辑进行内容制作和筛选,由他们确定大众应该知道什么,而新媒体则将话语权和选择权交还给大众,由大众进行信息的整理,并由大众决定他们接收什么样的信息; 旧媒体要求大众按照他们的时间表来获取信息,新媒体则允许用户随时获取感兴趣的内

新媒体与社会的关系

第四节新媒体与社会的关系 一、技术决定论 A、媒介偏向论 媒介决定论:媒介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 多伦多学派 加拿大的Harold Innis的媒介偏向论:媒介的时空偏向 B、媒介即讯息 加拿大的麦克卢汉(Mcluhan):媒介即讯息(The Medium is the Massage) ①重新定义时间和空间地球村 ②改变人们的感官比率全感官传播方式 ③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肯尼迪(电视)VS尼克松(广播) ④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忽视亲近的、面对面的交流,倾向媒介化的交流方式 C、传播时代论 麦克卢汉:传播定代论/传播时代论 通过媒介,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进行划分,称之为传播时代论。 人类历史的传播分期 口语传播时代(采集、渔猎)→书面传播时代(农业)→电力传播时代(工业生产) 二、社会决定论 A、技术决定论的反思 技术决定论的缺陷: ①简化论/单因论:技术是导致社会变迁的唯一因素。 ②单向论: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是单向的,只有从技术到社会,而没有从社会到技术。 ③机械论:技术的发展就像机械一样,是自治的,是可以自己运行的,而不受外来影响的,且停不下来 ④中立论:技术是中立的,没有价值偏向,其本身无所谓对错。 在强技术决定论(strong 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的基础上,提出了弱技术决定论(weak 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认为,技术并不是所有的原因,会和其他社会力量一起产生交互影响。 不论是强技术决定论,还是弱技术决定论,它们的一个共同点便是,技术一定是最重要

的、最核心的推动社会发展变迁的一种力量。 B、社会决定论的提出 背景:技术决定论的难题 社会决定论者认为,在讨论媒介技术和社会关系时,除了从技术角度,还有从社会思考的角度。正是一种社会力量,决定了一项技术原型,是否会被人们广为采纳。技术的产生、发展和使用,完全是被社会政治、历史和文化因素所决定,社会的特征在决定何种技术被采纳的过程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 例:彩色电视、传真都是在技术出现几十年后,才广泛使用。 C、油门——刹车模式 对于社会因素,如何决定媒介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英国学者布里恩·温斯顿(Brian Winston)在其力作《媒介技术与社会》中提出了一个颇为重要的“加速器”——“制动器”模式(油门——刹车模式)。该模式认为,进步的实现就像站在向上的电扶梯里往下走,或者如乐观主义者所谓的站在向下的电扶梯里往上走。这种急动的、抽搐式的进步在传播史上不断重复,正好体现了媒介技术与社会的权力互动过程。在这一模式中,加速器就是社会需要,它将“原型”(prototype)转化为“发明”(invention),并将发明推向世界——导致发明的扩散。温斯顿将这种社会需要称为“并发的社会必然性”(supervening social necessity);同时,这里也存在制动器,就是社会压制,即一般的社会制约因素联合起来对发明装置所具有的从根本上瓦解既存社会形态的潜力进行限制。温斯顿将社会决定因素的这种特定集合称为“激进潜力的压制定律”(the‘law of the suppression of radical potential)。这种矛盾互动体现在技术进步上便是,“先加速,后刹车。技术史似乎包含这两种过程,有时处于快速的连续状态:它将人类的生活向前推进,逐渐在一个比以前更高的层次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三、技术社会互动论 A、互动演进模式 互动论的提出:认为技术与社会文化,或者技术与社会和人之间,客观上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而不是一种单一的,谁决定谁的关系。 三个时期 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在某种特定技术的纵向发展过程中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诞生期、成熟期和过时期。不同的阶段,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不同的强弱关系,表现为不同的决定形式。三个阶段综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互动过程。 1诞生期

(完整word版)新媒体导论复习资料

1.摩尔定律: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新媒体发展迅猛,传统媒体也在实施数 字化转型,传媒化生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数字化生存。现代传播媒介的发展呈现出间隔越来越短、其容量和集合程度却越来越高的趋势。 2.“冷媒介”意味着“低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低。其传播对象在信息 的接受过程中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参与程度高。 3.公民新闻:“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的概念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 美国,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或者把它称之为“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 4.媒介依存症:媒介依存症是一种由新媒介带来的社会病理现象,媒介依存症有 几个特点: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 5.媒介人物:大众传媒具有塑造社会活动家等媒介人物形象的功能。公众对于媒 介人物形象的材料,基本上取之大众传媒营造的世界,人们所见所知的不过是经过传媒折射的现实人物的影像,甚至人们对现实人物本身并不感兴趣,感兴趣的仅仅是媒介上的人物。 6.新媒体(New media):1967年由美国人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 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7.“热媒介”意味着“高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能高清晰度延伸人 体的某一感觉器官。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参与程度低,想象力发挥程度低。 8.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 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9.“媒介事件”:是指一种特殊的电视事件,通过电视的现场直播,本来在一个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 1 媒体的分类 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影视书籍电影 2 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人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3 新媒体——数字化新媒体主要包括 互联网站(如新浪网) 手机媒体(如空中传媒) 数字电视(如SiTV) 机航媒体(如美航传媒) 户外液晶(如分众传媒) 移动电视(如北广传媒) 电子报刊(如Xplus)等等。 4 新媒体概念包含以下要素: □新媒体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 □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是多媒体; □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 □新媒体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 有创新性; □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 5 新媒体发展的原因 技术与市场发育,手机增值业务的横向发展 党政重视支持,媒体领域吸引了更多的目光和资金 新媒体发展,智能制造计划互联网+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6关于数字化新媒体 新媒体中有一种从技术角度来看的说法:数字化新媒体,它是技术革命带来的产物。 每一次传播技术的变革所带来产物 数字化新媒体 当下的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数字新媒体新兴技术新兴产业经济发展新引擎 7信息的分类 人类能感知的外界信息可按其媒体划分成几类: 8 信息的数字化 人类本来是生活在一个物理的、模拟的现实中。 数字化是为了使人类能够更好地享有各种信息服务,从而实现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的目的。从技术上而言,数字化的信息比模拟信息在存储、处理、检索、传播和利用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9 如何看媒体 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以三种形态存在: 物质材料或物质实体 物质和能量的波动信号 符号载体 “媒体”、“介质”与“符号”、术语的关系“信号” “信号”和“符号”都是媒体的基本形态。 当着眼于媒体的物质特性、习惯采用“信号” 当着眼于媒体包含的内容和意义、采用“符号” 当着眼于媒体的具体物质形态时,采用“介质” 当从技术层面使用“媒体”这一术语,往往侧重于媒体

新旧媒体的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新旧媒体的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中文四班刘婷 2013141041178 新媒体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而由于受到自身及外界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媒体被人们接受的情况各异,人们对不同媒体的使用情况也可以说各有差别。在这次采访中,我主要选择从性别、学历、年龄和性格、需求等因素对媒体可能产生的影响来展开进行而选择了五位采访对象。 首先我将就他们的性别、学历、年龄等对其进行简单的介绍及分类。A性别男、学历为高中水平、年龄在30--40岁之间、目前是一名普通工人;B性别男2014年高中毕业生,年龄18岁左右,成绩较为优异,对文学有较大的喜好;C 性别男,本科大三学生,年龄岁20岁左右,见识较广、理性、自主;D性别女,本科大一新生,年龄18岁左右,性格开朗,思维较开放。 对于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对新旧媒体的界定是什么?也即是说你认为哪些属于新媒体,哪些属于旧媒体。”几乎不受年龄、学历、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大家的回答几乎都差不多,无外乎都是电脑的介入使得新旧媒体产生的分歧,而旧媒体也几乎都是报纸杂志之类的回答,而手机客户端、电视、电脑之类则属于新媒体。这说明由于新媒体的发展、应用深入人们的生活,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人都受到极大的影响。但是我发现在这期间几乎没有人提到收音机、录音机等应该属于新媒体或是旧媒体,因为在人们的直觉或是潜意识中,旧媒体应该是例如报纸杂志等书面媒体或者说是纸质媒体;而新媒体则是在计算机介入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收音机、录音机等媒体两方面的条件都不符合,因此似乎不能强行将其归入哪一类。就我看来,它们应该是介于新旧媒体之间,属于新旧媒体的过度。 我设计的第二个问题是:“目前你还使用旧媒体吗?如果有,使用的频率如何?如果没有,为什么?。”A的回答如下:“在同龄人中来说,我应该是读书看报比较多的吧,虽然工作很忙,并且现在手机、电脑之类的使用的人特别多,不过我还是坚持每天都会读书看报。可能是因为习惯了很多年了的原因吧,并且我觉得读书看报比用电子产品,读电子书之类的感觉更像是读书,。”B的回答:“在上高中之前使用新媒体的时间比较多,进入高中之后使用旧媒体的比例大大增加,首先出于应试需要阅读了大量与考试有关的东西;其次,在高中期间由于对文学的喜好我也阅读了很多文学作品,包括一些有名的小说以及名著都有看,但是由于学校和家长都是尽职使用电子产品的,所以几乎都是阅读的纸质版的,所以在旧媒体的使用上我可能会比较多。”C的回答:“会读书看报,不过和大多数人一样,所占比例肯定是很小的。首先因为旧媒体的劣势刚好被新媒体所弥补,旧媒体更新慢,信息不够全面,而且现在网络上的信息几乎都可以免费获取,可以省去读书看报的很大一笔开销。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书面媒体依然有其不可取代的优点,书面阅读更适合深层次阅读,而网络则因为其信息量太杂而不能创造深阅读的环境,所以如果是阅读文学作品时还是尽量选择纸质媒体更好,这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D也做了如下的回答“看报的话几乎是没有了,因为现在网络已经十分发达了,想要获取信息的话随时都可以从网上得到,不仅方便快捷而且信息丰富、全面。不过鉴于我自己是中文系的学生,我读书的频率还是很高的,因为网络文学会让人感觉浮躁,无法融入其中,也就是说网络不能创造

新媒体与社会文化

《新闻爱好者》杂志供稿 【摘要】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就是作为现代科技文明高度集合的电视的出现和发展。电视媒体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和魅力,赢得了庞大的收视群体,并逐渐营造出一种新的媒体语境——电视媒体语境。新媒体语境下的社会文化也相应发生了嬗变。本文分析了当前社会文化的硬伤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其自身就是一种独特的现代文化形态,正如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教授田本相所说:“电视的兴起,在人类文化史上也是一次革命,它以强大的传播威力,高度的逼真性和即时性等方面,形成电视时代的一种文化情势和氛围。”[1]同时社会文化又是电视生存的背景,对其产生影响的同时又为电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文化养分。社会文化的现状,用一句话形容即表面繁荣、实际贫乏。其特点表现在社会文化的多元并存。文化的多元性导致价值观取向的多元化,与传统不同的行为方式、思想模式日渐凸显,人们在道德观念上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多元化的价值观虽然呈现的是一种开放、包容的姿态,但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却滋生出一些“扭曲的价值理论”和风尚。看似坚持着的是一种自由的姿态,实质上却冲决了人们在长久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主流价值观念,比如人们的价值观、诚信意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等。其后果直接导致整个社会人们心理的失衡和内心的躁动不安。 当前社会文化的硬伤 中国的社会文化,是中国文化自身的投影。作为以儒家文化为主体,以道家、佛家文化等为辅助的复合型文化结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髓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始终是贯穿中国人心灵的主线。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几乎一大半是儒家史,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作用于世人,便形成了一种整体向好的普遍价值观。儒家文化在人际关系、社会伦理、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内容,经过历史的沉淀和现实的筛选,或多或少融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为人处世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 但随着现代文明的发端,中国文化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1919年五四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出“打倒孔家店”,其实质就是要推翻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封建思想理论体系,“打倒孔家店”其实就是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所发起的文化体制改革。由于革命的需要,当时的文化改革不能采取渐进式的、改良式的方法进行,只能搬用西方文化快刀斩乱麻地对传统儒家文化进行改革,于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热血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向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思想猛烈开火,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但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矫枉过正的现象,儒家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也在知识分子阶层不断边缘化。儒家文化承受了整个时代的罪与罚,在社会文

新媒体的定义和意义

转)新媒体的定义和意义 在几年前,当与传统的纸媒、电波媒体相比较,“新媒体”所指的范围很简单也容易理解,那就是改变了受众阅读习惯,让人类真正走进信息交互世界的互联网。21世纪的节奏很快,在本世纪第一个10年快要结束之时,我们才发觉自己的思想不得不再次进行解放,而原来 对于“新媒体”的定义我们也不得不重新审视。 历来关于“新媒体”的定义有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也能够找出新媒体的不同解释。笔者以为,媒体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媒体就是指信息传播的通路,而广义的媒体则可看作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根据这两种不同的理解,那么新媒体的概念也应该有所区 分。 就狭义的媒体定义而言,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新媒体”概念就只是一种信息通路上的改变。如与传统的纸媒电波媒体相对应,互联网可被称作是新媒体,网络视频也可被认为是新媒体,与传统的户外媒体相比较,江南春的楼宇电视也是一种新媒体,而未来的数字电视、无线网络等也都可被称作新媒体。从这个层面上讲,狭义的新媒体只是通过技术手段改变了信息传送的通路,它只是一种信息载体的变化。 广义的新媒体应该是指信息传递过程的改变。传统媒体的传播过程主要是信源(信息源头)、信道(信息通路)、信众(信息受众)三个信息传递环节的一种规律作用链,即通过信源找到信息,通过信道释放信息,再由信众接受信息。而新媒体的出现则改变了这种作用链条,或者改变了这个链条中各种角色的定位。如博客让广大的“信众”成为了“信源”,实现了“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再如搜索引擎的出现甚至可以让信源直接面对信众,省略 了信道采集和发布信息的过程。 通过这两种不同概念的区分,我们再来看看同样的“新媒体”间都有什么区别。曾经火爆一时的门户网站虽然改变了信息的通路,但其传播链条却依然是一种“信源”“信道”“信众”的作用过程,所以在这个层面上,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也算不得是真正的新媒体。甚至于,正在COPY互联网发展规律的无线网络也难免会出现同样的过程。 技术的革新带来了受众信息接受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信众更倾向于定制化、个性化的信息,所以只对传统意义上的信道进行变革,已经不能满足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你甚至可以把信息放进厕所去强奸受众的眼球,但你却很难真正影响目标受众的消费行为和意识。这也是为什么同被称为“新媒体”,以美国雅虎为代表的门户网站会江河日下、以FACEBOOK为代表的SNS社区和博客网站又为何日益火爆的原因。 博客和SNS社区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媒体。这种产品的出现则改变了信源和信道,让原来的信众(许许多多的个人)变成了信源,再通过博客发布平台(信道),又一次将信息传递给了其身边的朋友和陌生的网友(信众)。在满足了受众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之时,这种看似分散的信息也往往比强制信息更具穿透力和公信力,更有甚者,甚至将其作为“口碑传 播”的代名词。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把一种更神奇的互联网产品叫做新媒体,那就是搜索引擎。不管是大众搜索门户百度、GOOGLE还是垂直搜索门户阿里巴巴,这种媒体最根本的变化就在于他们通过平台的打造,省去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信道环节,能够让信源直接面对信众。

新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如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与知识的更新瞬息万变,新闻、网络、媒体、传播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发生着。随着物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等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意识形态中的社会结构正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虚拟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存在与传播渠道,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那么,作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研究新媒体与社会的关系和其对社会的影响便成为了我们的重要学习和思考目标。 作为自媒体的头牌,微博对社会的影响尤为明显:微博赋权和公民意识的觉醒,促使网民“发声”。同时,随着500条司法解释的出台,网络公司的自律以及网民素质的提高使微博舆论场的公共性和正义性都随之提升。而且,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在网络问政、网络商业化以及网络文化发展等方面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新媒体既是信息的传递者,又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舆论空间。 现在的互联网已经远远不止是简单的一个新闻、信息传播渠道,更多的人则是深深地受到了网络文学、网络游戏以及网络营销的影响。随着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的推广和发展,初步并且有效地解决了我们此前动漫游戏产业在融资、维权、管理、创作等方面的困难,成功带动了动漫、网游的发展。除了娱乐网络还把大众文化普及开来,以其传播的优势前所未有地打开了文学创作的大门。另外网络网络营销已经把它的优势无限放大,让网络购物成为了大势所趋,甚至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新媒体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早在19世纪末,日本一个著名新闻学者松本君平所著的《新闻学》中就提到:传媒人如预言者,讴国民之运命;如裁判官,断国民之疑狱;如大哲学家,教育国民;如大圣贤,弹劾国民之罪恶;如救世主,察国民之无告苦痛而以救济之途。诚然,新媒体也有他的负面作用,但我个人认为它的正面作用要远大于负面作用,今天,新媒体给新闻工作者提供了非常大的运作空间,也给民众提供了更大的发声空间。 当下,一提到新媒体便想到和报纸、广播等传播上的旧媒体相对,提供一种新颖,前卫的传播媒介。其实,新媒体的作用不仅仅信息传播,将旧媒体取而代之,它更多是走进我们的生活,通过信号、网络等方面带我们迈向新的时代。我相信新媒体将在社会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 分众传媒CEO江南春:“分众就是区分受众,分众传媒就是要面对一个特定的受众族群,而这个族群能够被清晰地描述和定义,这个族群恰好是某些商品或品牌的领先消费群或重度消费群。”阳光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吴征:“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 BlogBus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魏武挥的定义:“受众可以广泛且深入参与(主要是通过数字化模式)的媒体形式。” 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构成新媒体的基本要素是基于网络和数字技术所构筑的三个无限,即需求无限、传输无限和生产无限。——社会关系层面的理解。 可以肯定的是“新传媒”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式。“新”最根本体现在技术上,也同时会体现在形式上,有些新媒体是崭新的,比如互联网;而有些是在旧媒体的基础上引进新技术后,新旧结合的媒体形式,比如电子报纸。 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新媒体的应用 近两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随着当前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应用程度的深入,结合国外先进的行业经验,出现了在公众场所非常受欢迎的新媒体。 新媒体已经成为了银行、星级酒店、智能大厦、学校、政府等公共场所必不可少的一个子系统,目前国内很多银行、星级酒店、智能大厦电梯口以及其它地方的液晶显示屏幕均采用单机DVD、VCD播放模式,且所有发布的内容都由广告公

旧媒体 新媒体比较以及发展趋势

新旧比较: 电视媒体优势 个人媒体地可信度不足以承担引导危机舆论地重任 电视媒体地信誉度为其赢得受众 可利用个人媒体来提高危机传播地时效性 劣势: 传统电视媒体受到时间和空间地限制,不能让信息具有了即时性与持久性,不能无限制地传播信息.而通过新媒体,时间和空间不再是信息地障碍,形成了信息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地虚拟空间,使用户体验到了身临其境地感觉,这是传统电视媒体望尘莫及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另外相对新媒体而言,传统媒体互动性不强,不能像新媒体一样最大化地开发节目内容地市场价值,不能更好地与用户互动、激发用户地热情和增加用户地归属感以及给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同时,在信息量方面,传统媒体电视媒体不具备庞大地信息量,而新媒体地信息量可以用“无穷无尽”来形容,在这方面传统媒体地竞争力相对较弱.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手机媒体 手机媒体是真正地自媒体,每个用户都有自己地传受终端,可以随时随地、自主自愿地传受信息;手机媒体是真正地多媒体,可以传受音频、视频、动画、图像、文本等多种形式地信息;手机媒体是真正地草根媒体,手机地低成本以及易操作性,使手机媒体成为用户最多、应用最广地媒体.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手机媒体危机传播模式 “危机状态下地传播是一种变异了地传播系统”.危机传播地信息是碎片化地、复杂多变地.而手机短信即时、快速、短小地信息传播特性,恰好符合危机传播原则①,能够在第一时间迅速采集、编辑信息,将信息传播到最大范围,做好信息沟通和意见协调,发挥社会协调和社会动员地作用,协助组织化解危机.手机媒体地技术特性决定了其在危机传播中地优势:()手机媒体传播定向性强,危机信息有效到达率高;()手机媒体传播方式个性化,危机信息易于接受;()手机媒体地移动性强,危机信息无孔不入;()手机媒体地高度参与性,危机信息采集便捷.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新媒体环境下危机公关地特点 、传播范围扩大化 通常我们地危机公关事件,都是通过传统媒体传播,范围受到了一定地限制.而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地限制,把一个普遍关注地问题反馈给广大地市民,传播范围大大扩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传播地时效性 新闻讲求时效性,而信息地传播同样也是.新媒体地传播不需要通过繁复地核对和制作,时效性增强,可以在第一时间再现事件,信息采集、发布、传送、接受为一体,迅速实现整个流程地操作.比如新疆*事件,很多人通过手机拍下视频第一时间发布地网络上,被广大网络浏览和转载.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信息地复杂多元 传统媒体由于存在时间较长,体制健全,运作流程固定程序化,必须接受政府地审核和查对.而新媒体传播中存在着匿名性,并且用户身份复杂难以核实,这就是有关公关危机地信息纷繁复杂、形形色色,有些不利于政府地信息也有可能被公布出来,但是这也要求我们地阅读和理解要有选择性和高度地识别能力,不能偏听偏信,不能盲目跟从,要有自己地意见和看法,不能随波逐流.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发展与并存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发展与并存 科技推动着现代化的步伐,经济浪潮日益席卷着整个社会,在多元化的今天,人们已离不开相互交流,互通有无的共同圈。信息时代的到来,快节奏的生活使现代人的生活更加的快餐化。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媒体的影响正在逐渐缩小被日益增强的数字化媒体所取代,这是必然趋势。在我国,目前超过10%的国民养成网上阅读的习惯,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的市场受到网络世界的强力挤压,传统的纸质媒体是被新媒体完全取代还是二者并存?媒体的发展将会如何?经过对新旧媒体的对比,作者认为二者应该会在长时间内相互弥补并存。 想要讨论新旧媒体的孰强孰弱就必须要了解媒体、媒质、媒介的概念。在现今社会中,信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这些表象形式就是我们所说的媒体。媒体有两大含义:一是指储存信息的实体,即媒介,如纸张、磁盘、光盘等;二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即媒介,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像等。媒介和媒质是不可分离的。 媒介研究专家表示:传统媒体的发展已经进入微利时代,而来自美国的消息更悲观,北卡来罗纳州的一位大学教授更大胆语言:美国的报纸将在本世纪40年代消亡。如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与20世纪90年代广播之与电视的关系非常相象,当时人们都认为广播媒体会在强大的电视媒体挤压下消亡,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加,广播摇身而为人们旅途中不可缺少的娱乐方式。那么传统媒体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媒体,是否也会有幸运的发展契机出现,而不至于令自己的广告市场份额一跌再跌呢?想要解答这个问题,还需要从传统媒体及新媒体本身所具备的特点说起,看看他们都在哪些方面具备无可替代的优势,又存在哪些缺点 纸质媒体的缺点 1、即时性低 报纸等出版物从出版到购买者手中需要经历运输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2小时,也可以是1-2天。而在传输的过程中可能有新的新闻出现,但是这些新的新闻必须要再等到一个传输周期才能到达购买者手中。而互联网上的信息却是以光速传播的,即使要将信息发往全球,也只需几秒钟。 2、搜索性低 某天当你突然想起一年前你看了一篇很有趣的文章,你想找出来,如果你之前没有将报纸整理好,你几乎很难找出刊登那篇文章的那份报纸。而基于数据库的互联网却可以很方便地搜索出你需要的文章。 3、储藏、携带不方便 我们可以用一张4.7G的DVD光盘和一堆报纸做比较,一张光盘携带是很方便的,而这张光盘可以携带几万份报纸的信息,你认为储藏DVD会比储藏几万份报纸更占空间吗?更不用说将所需要的资料存在网络硬盘上或发到邮箱里,需要时只要有一台连接到互联网上的电脑就可以随时调用了。

新媒体是什么

. 新媒体是什么? 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可能很多人一说到就会说是微信、微博。 微信、微博确实属于新媒体,显然已经成为新媒体主力军,深入人心。 其实,新媒体就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直白的说,就是数字化的新型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的一个分类。 有哪些常见的新媒体? 一般说到新媒体,都会说到微信公众平台。根据相关消息,微信的“日登录用户”达到5.7亿;公众号数量有1500多万,并保持增长。所以微信公众平台算是自媒体不可缺席的主战场。 常见的还有QQ空间,知乎,人人,陌陌,天涯,哔哩哔哩,搜狐公众平台、网易公众平台,百度贴吧,博客,百度百家,BBS论坛,今日头条等等。 新媒体有什么特点呢? 1、变化快,更新快。信息更新及时。热得快,也散得快。 2、互动性强。评论点赞转发上墙,通过互动,受众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也增进了彼此的沟通。与用户轻松交流,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3、创新多,形式多样化。除了文字图片,还有微场景H5,直播,视频,音频,网络动漫,各种游戏等等。 4、众化,平民化。门槛比较低。应该经常在网上看到有人说“未来人人都是自媒体”。 自媒体又是什么? 一切以个人为中心,独立展现个人趣味态度见识主张审美的媒体产品,皆可称之为自媒体。一般自媒体都通过新媒体来发声。 百度百科给的说法是: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 比如我,我就是一个自媒体,然后通过公众号这个新媒体来分享我的观点。 一个合格的新媒体运营需要做些什么? 1.对主流的社会化媒体微博,微信,QQ空间的运营要熟悉,懂规划,至少你有过一些实际的操作经验; 2.就是内容策划和活动策划,对于用户的运营了,拉活和提高粉丝的活跃度; 3.促销活动及文案的撰写,要求文笔功底好,有活动推广的经验; 4.工作配合这就是团队合作方面的了,大多数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我们看到这个之后,然后可以对比自己有哪些方面不足了,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后,便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去学习那个方面的知识了。西安众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温馨提示您:如果你都不懂的话,那也没关系,按就一样一样的练习吧,多花点时间就行。 '.

新媒体期末论文

关于新媒体的定义问题的具体释义 如今,互联网已经被公认为继电视、广播、纸质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手机媒体也被冠以“第五媒体”的称号。这些不断涌现的新媒体不仅改变了大众传播中的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关系,颠覆了大众媒体传统的传播模式和内容生产方式,而且给人类传播活动及生存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影响。“新媒体”一词越来越多的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伴随着新媒体系统化研究规模的展开,针对“什么是新媒体?” “究竟哪些新兴媒体应该归属于新媒体范畴?”等探讨越来越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概念的定义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所谓内涵,就是思想的内容,可定义为“特征的和”。概念的外延是指一概念所能应用的范围,可定义为“一概念所能代表的个体和集体的总和”或“对象的和”。从新媒体一词诞生以来,对于“什么是新媒体”在国内外的研究中有种种解释。很多学者专家、研究人员都从不同角度对“新媒体”下了不同的定义,对新媒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提出了自己的界定,可以说是各执一词。这使得新媒体的归属性和发展方向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术争议。早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对新媒体做过这样的定义: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还有类似的诸如“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等等。尽管这些概念已被广泛传播,但迄今为止尚无某种定义被广为认同。 随着新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近几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传播与媒体研究人员开始关注新媒体的现状与趋势、发展与创新,整个学术界对于新媒体的探索与争论也在持续升温。然而纵观这些年的研究成果,即使是在世界范围内,有关新媒体的很多基本问题都尚未得到解决。比如“新媒体”的权威定义的提出、适用范围的确定、具体研究对象的划分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定位等等。一个准确权威的定义的提出不仅可以建立理论研究领域中系统性、全面性的基础,也可以为该理论领域研究的深入与发展解除最基本的定义分歧。笔者认为,新媒体研究混乱局面的始作俑者就是悬而未决的新媒体定义纷争,分众楼宇电视称自己“新媒体”;手机短信称自己“新媒体”;早已出现的财经类、时尚类、IT类等纸质媒体也纷纷改头换面,把自己扮成所谓的“新媒体”……鉴于这种混乱的持续和加剧,及时准确地定义出当今的新媒体,为新媒体的涵盖范围作以界定便成了当务之急,以为它直接影响着学术界今后对新媒体理论系统全面的研究和深入细致的探索。 诸多新兴媒体的产生对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已经逐步显露出来。在政府管理监督与宣传、社会、经济、参与、企业、公关营销与品牌宣传等方面都表现出无可复制的优势,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无孔不入,用户数量也以惊人的速度飙升。据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介绍,近几年来中国读者传统图书阅读率呈下降趋势,而电子书和网络出版物的阅读率却大幅上升。新媒体正在被大众普遍认可并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和学习交流习惯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新媒体”定义的研究不仅是学术界对新兴事物的好奇,也不仅是新媒体理论系统全面的研究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对于规范形势模糊、规则紊乱的传媒市场具有很必要的现实意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局长岳颂东提出:“新媒体是采用当代最新科技手段,将信息传播给受众的载体,从而对受众产生预期效应的介质。” 他的发言侧重于为新媒体寻找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希望该定义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不被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所淘汰,所以提出“采用当代最新科技手段”的说辞。然而,这种尝试没有实际意义,正如很多学者讨论过的那样,“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任何人都无力掌控它今后的定义走向和效力范围。况且,定义揭示的是事物的本质,其中不应出现带有模糊时间概念的限定词,诸如“当代”、“今天”、“未来”等。另外,“将信息传播给受众的载体,从而对受众产生预期效应”,更像是“媒体”的定义,并没有界定出新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的特性。而且,“对受众产生预期效应”说法过于笼统模糊,所有传播活动都期望对受众产生预期的效应。显然仅用“采用当代最

浅谈新媒体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浅谈新媒体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新媒体是什么?信息数字化具有交互性。在中国新媒体作为一个新事物,许多人有着不同的看法,日常生活中我随处可见新媒体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那么新媒体较传统媒体具有哪些优势呢? ○1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2信息量大内容丰富○3零成本全球传播○4检索方便多媒体传播超文本互动性。—————摘自匡文波的《新媒体概论》11页。 对于上述优势大体认同,但是我对零成本全球传播似乎有点质疑,比如我到美国密西西河拍一张风景照用中国移动4G网络发一张微博,产生的流量费成本不低,新闻有过报道过此类事件。 运用新媒体传播信息,技术本身是有价值存在的,中国移动网络收费在中国还有缅甸果敢是一样的,但是出了这二个地方..看看下面这则报道。 “上周出差去了趟法国,忘记关掉网络,没几天的工夫,流量费花了1500块,真是心痛。”武汉市民蔡先生日前发微博吐槽,自己只是在法国发了十几张图片,查了点资料,刷刷微博,他告诉记者,“以为顶多花个几十块,没想到翻了几十倍。————2015年5月10日《楚天都市报》 看见了吧,新媒体并不是零成本全球传播的。新媒体技术本身也是具有价值的。 今年寒假去了培训机构上班,老板为了获得当地学生个人信息,不惜成本从相关部门够的电子版信息,学生信息被当做交易流通,通过电脑手机传播,这种传播显然是有利益驱动的。 不用说是不是我们每天都回收到一些购房买车之类的辣鸡短信,辣鸡电话。显然个人信息已经被贩卖了,虽然没有新媒体也会有信息贩卖,但至少新媒体出现后信息贩卖更广。X 信息本身也是具有价值的。所以个人认为新媒体全球传播会有隐形成本,没有直接成本。那么隐形成本来源是什么,综上所述我认为来源于技术本身和信息价值,这都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新闻价值是新闻本身所蕴含的素质,即事实新闻材料,新闻对所具有的能满足人们的新闻需要功能。在这里我规定,新闻价值包含于信息价值。我理解为新闻也是信息的子集,当代社会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事情发生,只有少数被认定为新闻。新闻有价值,但并非只有新闻才有价值。 2015年1月7日,王欣快播案,引起了网上一片哗然。王欣辩论快播涉黄时说,技术本身没有错,我天天收到诈骗短信,为什么不要求中国移动转型。直播结束后,网友站在了王欣一边。 结果乐视背黑锅了。乐事薯片也躺枪了。这是什么效应?归于新媒体带来的影响,网友的脑洞开大,各种画面文字的脑补,新媒体商业宣传利益的驱动。 快播传播的内容具有价值,快播技术评价也是蛮高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快播违法? 快播曾经被称为宅男神器,昨日,快播公司及四名高管被控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至于罪名是否成立我们尊重判决,我研究的是从快播案件看新媒体对社会文化和法律的影响,这是我国第一件关于网络视频的案件,也就是关于新媒体的案件。这个新生事物对我国法律进程的影响。 先看下美国相关事件: Napster是一种在线音乐服务,最初由约翰·范宁、肖恩·范宁和西恩·帕克共同创立的档案共享服务。Napster是第一个被广泛应用的点对点(Peer-to-Peer,P2P)音乐共享服务,它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特别是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方式。它的出现,使音乐爱好者间共享MP3音乐变得容易,却也因此招致音像界对其大规模侵权行为的指责。尽管在法庭的责令下该服务已经终止,它却给点对点文件共享程序——如Kazaa,Limewire和BearShare——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