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影像解剖学概述

医学影像解剖学概述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试题及答案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复习 一、选择题、填空题 1、踝关节侧位中心线经内踝上( 1 )cm垂直射入暗盒中心 2、头颅侧位中心线经以下哪个部位垂直射入暗盒中心:外耳孔上 3、副鼻窦瓦氏位摄影体位要求听眦线与暗盒成多少度角:37度 4、乳突梅氏位中心线向足侧倾斜( 45度)度角,经被检侧乳突射入暗盒中心 5、膈上肋骨正位曝光时呼吸方式为(深呼气屏气) 6、肺后前位曝光时呼吸方式为(深吸气后屏气) 7、腹部摄影摄影球管与探测器之间的距离:(1米) 8、最常用于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对比剂是:(硫酸钡) 9、常用于灌肠检查的对比剂是(医用硫酸钡) 10、用于脑血管造影的最佳对比剂(碘苯六醇) 11、膝关节髁间凹后前位片,髁间凹呈:(切线位投影) 12、膈下肋骨摄影,采用的呼吸方式为(深吸深呼后屏气) 13、心脏右前斜位摄影,曝光前须先:(口服硫酸钡) 14、颅骨凹陷骨折,应选择哪一摄影位置:(切线位)

16、颈椎侧位像,显示的部位:(下颌骨、上下关节突、寰枢椎)而不显示的部位:椎间孔狭窄 17、CT机房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65%) 18、腰椎椎弓峡部断裂,正确地摄影体位是:(腰椎双斜位) 19、视神经孔后前轴位摄影,矢状面与台面呈(53度) 20、观察颈椎椎间孔病变,正确的摄影体位是(过屈位) 21、CT值定标为0的组织是:(水) 22、目前,对胃肠道疾病检查最佳的方法是(内镜) 23、肠穿孔、胸腔积液、肠梗阻、骨盆骨折四种病变,哪个不适合于立位摄影(骨盆骨折) 24、透视和摄影都要利用的X线特性是(穿透性) 25、心脏左前斜位,摄影的角度是(60度) 26、变动管电压法计算管电压的公式为(V=2d+c) 27、腰椎正位中心线经以下哪个部位垂直射入暗盒中心:(脐孔上3cm ) 28、胸部后前位的摄影距离:米 29、CT增强中最常用的对比剂有:离子型有机碘水和非离子型有机碘水 30、手后前斜位的中心线经下面哪个部位垂直射入暗盒中心 : 第三掌指关节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精品资料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一、名词解释 1、韧致辐射:具有高能量的带电粒子通过物质量,在核电场作用下急剧减速所发出的电磁辐射。 2、X线体层摄影:简称CT是X线扫描术和电子计算机密切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影像技术。 3、窗口技术:是指调节数字图像灰阶亮度的一种技术,即通过选择不同的窗宽和窗位来显示成像区域,使之清晰的显示病变部位。 4、切线方向: 5、反转时间:反转时间仅出现在具有180°反转预脉冲的脉冲序列中,是指180°反转脉冲与90°激励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 6、听眉线:为外耳孔与眉间的连线。 7、MR水成像:又称液体成像是采用长T1技术,获取突出水信号的重T2WI,和用脂肪抑制技术,使含水管道显影。(指对体内静态或缓慢流动液体的MR成像技术。) 8、X线对比度:又称射线对比度,当X线透过被照体时,由于被照体对X线的吸收,散射而减弱,透过被照体的透射线形成了强度分布的不均。 9、脉冲序列:指具有一定带宽、一定幅度的射频脉冲和梯度脉冲组成的脉冲程序。 10、部分容积效应:在同一扫描体素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时,所测得的CT值不能真实反应任何一种组织真实的CT值,而是这些组织的平均CT值,这种现象称部分容积效应。 11、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显影。(以医学成像为目的将某种特定物质引入人体内,以改变机体局部组织的影像对比度,显示其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12、容积扫描:是指在计划检查部位内,进行连续的边曝光边进床,并进行该部位容积性数据采集的检查方式。 13、密度分辨力:又称低对比分辨力,是从影像中所能辨认密度差别的最小极限,是对影像细微密度差别的辨别能力。 14、伪影:伪影指不能真实反映组织结构,同时可能影响诊断的影像。 15、靶扫描:仅对被扫描层面内某一局部感兴趣区进行图像重建。 16、激励次数:信号平均次数,指数据采集的重复次数。 17、感光效应:指X线通过人体被检部位后,使IR系统感应多少的记录,并由此决定影像效果。 18、听眦线: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间的连线。 19、增强扫描: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的CT扫描。 20、CT值:人体被检组织的吸收系数与水的吸收系数的相对差值。 二、填空题 1、产生X线应具备的条件:电子源、靶面、高速电子流。 2、按检测信号类型分类目前MRI系统使用的成像信号有:自由衰减信号(FID)、自旋回波信号(SE) 和梯度回波信号(GRE)。P215 3、散射线的排除方法有消除:空气间隙法、滤线栅。抑制:遮线器、滤过板 4、碘过敏试验方法有静脉注射法、口含试验(舌下试验)、眼结膜法和皮内试验方法等。 5、噪声有探测器方面的、电子线路及机械方面的和被检组织方面,噪声与图像质量成反比,应尽量抑制。4倍的X线量可使扫描噪声减少一半。 6、汤氏位X线中心线向足侧倾斜 30°度,梅氏位中心线向足侧倾斜 45°度。 7、磁场强度越高,产生的磁共振信号强度越强,影像的信噪比越小。 8、听眶线的英文缩写是 RBL ,表示外耳孔与同侧眼眶下缘间的连线。

医学影像设备综述

综述 分子影像技术简介及其在肿瘤方面的应用 班级:11级影像一班姓名:吴丹学号:201153427 【摘要】分子影像技术是运用影像学手段显示组织水平、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的特定分子,反映活体状态下分子水平变化,对其生物学行为在影像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的科学[1]。分子影像技术能够可视化活体生物分子水平上正常和异常的生物进程,是一种新的生物医学方法,在活体内的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的生物可视化、特征化和量化细胞进程。分子影像技术在临床医学上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对肿瘤方面的应用进行简单综述。 【关键字】分子影像技术肿瘤分子探针技术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治愈率的关键。传统的X线、超声、CT、MRI 和 PET 难以发现早期阶段的肿瘤,对其定位、定性诊断相当困难,而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及分子探针在影像学中的不断应用,影像医学已从对传统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成像,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带来了希望[2]。 1.分子影像技术的基本概念 分子影像学是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相结合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分子影像技术能够从细胞、分子层面探测到疾病的初期变化,具有传统成像手段所没有的无创伤、实时、活体、特异、精细显像等优点[3]。分子影像技术是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发展新的工具、试剂及方法探查疾病过程中细胞核分子水平的异常[4]。 2.分子影像技术的特点 分子影像技术主要是利用各种医学影像技术,对人体内部生理或病理过程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无损伤的、实时的成像[5]。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以人体内部的物理性质或生理特性作为成像对比的源,如密度、散射、质子密度、或血流量等生理量,这些物理量或生理量没有特异性。分子影像技术则以特异性分子探针和内在组织特征作为成像比对度的源,为早期检测和疾病定性、评价和治疗以及增进对生物学的理解提供了可能性[6]。 3.分子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

影像解剖学 知识点

影响解剖学知识点 学期结束了,在此把学的知识整理一下,这里有老师讲课中强调的考试重点,也有以后到临床要注意的问题。这里不安书本的章节顺序…… 一,中枢神经系统 1、颅中窝:蝶鞍两侧从前至后依次为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眶上裂通过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的眼神经以及外展神经,圆孔通过上颌神经,卵圆孔通过下颌神经,棘孔通过脑膜中动脉) 2、脑干的组成:中脑、脑桥、延髓。 3、大脑半球比较重要的三个沟: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 4、颅缝的封合时间是30—50岁,闭合顺序是矢状缝、冠状缝、人字缝。 5、鞍上池的形状有五边形和六边形,五边形时后方为脑桥上缘,六边形时正后方为脚间池,脚间池向后通环池,四叠体池(呈“W”型)。脚间池和环池环绕的脑组织是中脑。 6、小脑幕的形态: 有八字形、V形、Y形

八字 形V

形Y 形Y形 7、大脑半球从外向里的结构:脑皮质、脑髓质、基底核、第三脑室

8、大脑大动脉环(基底动脉环):由前交通动脉、双侧大脑前动脉起始部、两侧颈内动脉、两侧后交通动脉及两侧的大脑后动脉起始部构成,又称Willis环. 二、头颈部 9、中耳的结构:包括鼓膜、咽鼓管、鼓室、听小骨、乳突窦,乳突小房。 10、内耳从前内到后外结构为:耳蜗、前庭、半规管 11、面神经管的分段:内耳上段、鼓室内壁段、乳突段 12、常见变异:鼓室盖低位、乙状窦前位、导静脉高位 13、窦口鼻道复合体(OMC):即前组副鼻窦在中鼻道开口区域,包括(上颌窦口、)钩突、筛漏斗、半月裂、筛泡、中鼻甲和中鼻道. 14、硬脑膜窦: 三、消化系统 15、食管的三个狭窄、三个压迹的名称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一、名词解释 1、韧致辐射:具有高能量的带电粒子通过物质量,在核电场作用下急剧减速所发出的电磁辐射。 2、X线体层摄影:简称CT是X线扫描术和电子计算机密切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影像技术。 3、窗口技术:是指调节数字图像灰阶亮度的一种技术,即通过选择不同的窗宽和窗位来显示成像区域,使之清晰的显示病变部位。 4、切线方向: 5、反转时间:反转时间仅出现在具有180°反转预脉冲的脉冲序列中,是指180°反转脉冲与90°激励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 6、听眉线:为外耳孔与眉间的连线。 7、MR水成像:又称液体成像是采用长T1技术,获取突出水信号的重T2WI,和用脂肪抑制技术,使含水管道显影。 (指对体内静态或缓慢流动液体的MR成像技术。) 8、X线对比度:又称射线对比度,当X线透过被照体时,由于被照体对X线的吸收,散射而减弱,透过被照体的透射线形成了强度分布的不均。 9、脉冲序列:指具有一定带宽、一定幅度的射频脉冲和梯度脉冲组成的脉冲程序。 10、部分容积效应:在同一扫描体素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时,所测得的CT值不能真实反应任何一种组织真实的CT值,而是这些组织的平均CT值,这种现象称部分容积效应。 11、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显影。(以医学成像为目的将某种特定物质引入人体内,以改变机体局部组织的影像对比度,显示其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12、容积扫描:是指在计划检查部位内,进行连续的边曝光边进床,并进行该部位容积性数据采集的检查方式。 13、密度分辨力:又称低对比分辨力,是从影像中所能辨认密度差别的最小极限,是对影像细微密度差别的辨别能力。 14、伪影:伪影指不能真实反映组织结构,同时可能影响诊断的影像。 15、靶扫描:仅对被扫描层面内某一局部感兴趣区进行图像重建。 16、激励次数:信号平均次数,指数据采集的重复次数。 17、感光效应:指X线通过人体被检部位后,使IR系统感应多少的记录,并由此决定影像效果。 18、听眦线: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间的连线。 19、增强扫描: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的CT扫描。 20、CT值:人体被检组织的吸收系数与水的吸收系数的相对差值。 二、填空题 1、产生X线应具备的条件:电子源、靶面、高速电子流。 2、按检测信号类型分类目前MRI系统使用的成像信号有:自由衰减信号(FID)、自旋回波信号(SE)和梯度回波信号(GRE)。P215 3、散射线的排除方法有消除:空气间隙法、滤线栅。抑制:遮线器、滤过板 4、碘过敏试验方法有静脉注射法、口含试验(舌下试验)、眼结膜法和皮内试验方法等。

医学影像技术试题与答案

医学影像技术试题及答案(CT试题) CT试题 一、单项选择 1 CT的发明者是( ) A. Cormack B. Ambrose C. Hounsfield D. Ledley E.Roentgen 2 第一台CT扫描机研制成功的时间是( ) A.1971年9月 B.1971年10月 C.1972年4月 D.1974年11月 E. 1979年8月 3 CT扫描使影像诊断的范围大大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 A.病人接受X线量少 B.密度分辨率高 C.空间分辨率高 D.显示的范围大 E.可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图像( 4 CT扫描的优点不包括( ) A.真正的断面图像 B.密度分辨率高 C.可作定量分析 D.极限分辨率高 E.图像无层面以外结构的干扰 5 关于CT机的工作原理,错误的叙述是( ) A.利用窄束X线穿透被检部位 B.X线穿透被检部位时,其强度呈负指数关系衰减 C.透过被检体的X线被探测器接收直接成像 D.A/D转换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E.计算机将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再重建图像 6 CT设备硬件的基本结构不包括( ) A.扫描机架系统 B.扫描检查床 C.X线及数据收集系统 D.计算机及阵列处理机 E.自动洗片机 7 扫描时,探测器不动,只有球管旋转的CT机属于( ) A.第一代CT机 B.第二代CT机 C.第三代CT机( D.第四代CT机 E.第五代CT机 8 关于CT机的主要的技术性能指标,正确的叙述是( ) A.重建的矩阵越大,所需的重建时间越短 B.CT机扫描机架孔径越小越好 C.硬磁盘容量大小决定着对图像数据的存储量 D.探测器的数目越多,扫描时间越长 E.X线球管的热容量越小越好 9 CT机房的设计与布局不必考虑的要求是( ) A.能充分发挥CT机各部件的功能 B.使日常工作便于进行 C.选择避风向阳的房间 D.充分利用有效的空间 E.射线的严格防护 10 CT机房和计算机房的适宜温度为( ) A.15℃~25℃ B.16℃~22℃ C.18℃~22℃ D.18℃~26℃ E.18℃~26℃ 11 CT机房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 )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试题#精选、

2007级影像大专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2) 一、选择题 1.影响X线照片对比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毫安值 B 千伏值 C 焦-片距 D 曝光时间 2.X线照片的灰雾度增加,与下述哪项原因无关 A 曝光不足 B 显影液陈旧 C 定影时间过长 D暗室红灯过亮。 3.下述哪项措施,无助于提高X线照片的清晰度 A 小焦点投照 B 使用虑线器 C 缩短焦-物距 D 缩短物片距 4.CT扫描与普通体层摄影相比较,其最大优点是 A 密度分辨率高 B 空间分辨率高 C 成像速度快 D 显像功能全 5.直接X 线放大摄影,其影像放大率取决于 A 物-片距/焦-片距 B 焦-片距/焦-物距 C 焦-物距/物-片距 D 物- 片距/焦-物距 6. 体层摄影层面厚度的控制取决于 A 旋转轴高低 B 旋转角度大小 C 曝光时间长短 D 球管运动轨迹 7.腰椎前后位投照,病人双髋双膝部微屈,其目的是为了 A 显示椎间盘 B 显示小关节 C 增加反衬角 D 缩短物-片距 8.焦-片距增大一倍,X线胶片感光量相应 A 增加1/2倍 B 增加1/4倍 C 增加1/8倍 D 减少至1/4 9.指出下例哪块骨骼不是眼眶的构成骨 A 额骨 B 颞骨 C 筛骨 D 上颌骨 10.关于散射线的描述,下述哪项不正确 A 散射线是X 线穿透人体后发生的续发射线 B 散射线的波长比原发 射线长 C 散射线发生的量与穿透肢体厚度成正比 D 无感光和电离 作用 11.增感屏的保护措施,下述哪项不正确 A 存放通风处,防止受潮霉变 B 温室10~35°C间,防止高温龟裂 C 干燥使增感屏作用锐减 D 保持关闭、立放,定期清洁屏面。 12.定影液的PH值为 A弱酸性 B强酸性 C中性 D 弱碱性 13. 静脉注射造影剂后正常肾盂肾盏显影时间, A.1~2分钟 B.5-10分钟 C7~30分钟 D.30~60分钟 14.枕骨骨折的最佳摄影位置是 A.前后位 B.后前卫 C.水平侧位 D汤氏位 15.腕关节尺偏位主要观察 A.舟状骨 B.月骨 C.三角骨 D.豌豆骨 16.足内斜位片足底面与暗盒的夹角为()度。 A.25 B.30 C 35 D.45 17.踝关节正位片中心线通过内外踝连线中点_______处,垂直射入暗盒中心。 A.向上2cm B.向上1cm C.水平处 D.向下1cm 18.髋关节正位拍片中线通过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垂线____处

医学影像解剖学试卷8

医学影像解剖学试卷(第8套)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横切面 2.肝门 3.纵隔 4.肺根 5.硬膜外隙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0空,每空分,共20分) 1.骨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连结而成,骨盆由界线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 2.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在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实施输卵管结扎术的 常选部位。 4.下肢的动脉主干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 5.门静脉的属支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6.眼球壁由外向内由 ____ 、______ 和_______ _构成。 7.脊髓胸段灰质从前向后分三部分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 。它们分别有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 神经元。 8.脑干内的四对内脏运动核是_____ _、_____ _、______和_____ _。 9.第三脑室位于______和______之间,其后方借______与______相通,前方借______ 与_____ _相通。 10.膈神经进入胸腔后,在肺根的 下行,分布于 、 、 、 。 1.肩胛下角平对 A.第5肋 B.第6肋 C.第7肋 D.第9肋 2.属于腕骨的是 A.跟骨 B.骰骨 C.三角骨 D.距 骨 3.不属于颈椎特征的是 A.有横突孔 B.棘突末端分叉 C.椎体小 D.有肋凹 4.股骨结构中可在体表摸到的 A.股骨头 B.大转子 C.小转子 D.转子间线 5.止于跟骨结节的肌是 A.胫骨后肌 B.小腿三头肌 C.腓骨长肌 D.趾长屈肌 6.膝关节的主要运动形式是 A.内收和外展 B.屈和伸 C.环转运动 D.旋内和旋外 7.成人椎骨数目错误的是 A.颈椎8块 B.胸椎12块 C.腰椎5块 D.骶骨1块 8.腹股沟管不正确说法是 A.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 B.是腹前壁三层扁肌间的裂隙 C.内口称脐环 D.有四壁二口.约长4--5cm 9.牙周组织包括 A.牙龈 B.腭舌弓 C.腭咽弓 D.舌根 10.不属于肛管内面结构的是 A.肛柱 B.肛瓣 C.肛窦 D.肛梳 11.开口于中鼻道的鼻旁窦是: A.上颌窦 B.蝶窦 C.筛窦的后群 D.鼻泪管 12.鼻腔描述正确的是: A.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 B.上鼻甲上方为上鼻道 C.下鼻甲以下为中鼻道 D.侧壁上有腭扁桃体 13.喉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呼吸道又是发音器官 B.吞咽时可上下移动 C.向下与气管相延续 D.两侧有甲状腺峡叶 系、部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场 --------------------------------------------------密----------------------------------封 ------------------------------------------线----------------------------------------

医学影像技术名词解释课件.doc

名词解释 第一篇总论 1. 穿透作用:是指X线穿过物质时不被吸收的本领,X 线的穿透力与 管电压相关,与物质的密度和厚度相关。穿透性是X 线成像的基础。2. 荧光作用:X 线能激发荧光物质产生荧光,它是进行透视检查的基 础。 3. 感光作用:由于电离作用,X线照射到胶片,使胶片上的卤化银发 生光化学反应,出现银颗粒沉淀,称X线的感光作用。感光效应是X 线摄影的基础。 4. 电离作用:物质受到X线照射,原子核外电子脱离原子轨道,这种 作用称为电离作用。 5. 造影检查:用人工的方法将高密度或低密度物质引入体内,使其改 变组织器官与邻近组织的密度差,以显示成像区域内组织器官的形态 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6. 对比剂:引入人体产生影像的化学物质。 7. 阴性对比剂:原子序数低、吸收X线少,是一种密度低、比重小的 物质。影像显示低密度或黑色。包括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8. 阳性对比剂:原子序数高、吸收X线多,是一种密度高、比重大的 物质,影像显示高密度或白色。包括钡制剂和碘制剂 9. 直接引入法:通过人体自然管道、病理瘘管或体表穿刺等途径,将 对比剂直接引入造影部位的检查方法。包括口服法、灌注法、穿刺注 入法。 10. 间接引入法: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将对比剂引入体内,利用某些 器官的生理排泄功能将对比剂有选择性地排泄到需要检查的部位而 达到造影检查的目的。如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造影。 技术发展应用评价 CR 优点:X 线曝光剂量动态范围大,IP 可重复使用,与计算机x 线摄影原有X 设备匹配,多种处理技术及后处理功能,数字 化存储,数据库管理 不足:时间分辨率差,空间分辨率相对比较低,曝光 剂量偏高,IP 板成本高易老化。 DR 特点:曝光剂量低、图像质量高,成像速度快、工作 数字X线摄影流程短,图像动态范围大,图像后处理功能强,PACS

最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 2014-09-16 18:18 课程编码:308032009 学时:68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医学影像技术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影像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临床诊断中重要的课程之一。它是通过影像基础知识及不同影像设备的检查方法为主的一门课程,是涉及解剖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设备的一门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的课程;是借助于影像设备,通过合理的影像检查方法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借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二)课程定位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影像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一切设备的正常合理使用、检查技术的选择均是以服务于临床诊断为目的,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以“影像诊断服务于临床,影像技术服务于影像诊断”为目的进行“逆向”要求来培养,故《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在整体学生培养中是一门“方向性”课程。培养学生具备正确操作影像设备能力,设置正确合理的摄影条件能力,采用现代软件技术进行数字图像后处理能力等,把学生培养为适应当代影像技术专业的新型人才。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高职影像技术专业就业为导向,根据临床实践对技术员岗位所涵盖的工作性质、任务需要而设置。在对影像技术各分科技能性质的分析基础上,要求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为主线和依据,根据各专业的特点,采用院校联动进行教学,以教学---实践---总结---再教学的组合法实现教学内容;通过课堂病例分析、模拟病例讨论、临床见习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影像技术人员的基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总课时78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 38学时,临床见习10学时。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一定科学文化素养、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使学生可以应用先进的影像检查设备和准确无误的专业操作技能为临床提供符合要求的清晰医学图像,能够适应各级医院、医疗器械制造、销售与维护等企业、教科研机构、疾病控制单位工作需要的医学影像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职业能力目标: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介绍

医学影像技术 专业简介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为我院的重点专业之一,该专业具有一支成熟稳重且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和管理团队。经过近几年不断地探索和努力,已经成为办学特色鲜明,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培养模式和教学手段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良,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特色专业。 该专业共招收届学生,累计两千余人,近三年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以上,专升本及从医从教人数均超过年级毕业人数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信息良好。 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和行业的进一步规范化,社会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加大,我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也将面临良好的发展前景。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体魄健全、心理健康,在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基础上,系统地掌握医学影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的实践操作能力及一定发展潜力的“一专多能”高端技能型医学影像技术及相关岗位群需要的专门人才。 师资队伍 该专业具有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高效精干、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及学历结构逐步优化。现有专兼职教师人。其中双师型教师人,高级职称教师人,专业带头人人,骨干教师人,院级教学名师人。完成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立项课题项,省级科研基金立项课题项,院级精品课程门,参编教材部,校内自编教材部,发表论文余篇,正在申报省级科学研究课题项。 实训基地 拥有校内实训室个,校外三甲以上实训基地余家,具备优秀的实训、实习带教老师和先进的MRI机、CT机、X线机和超声诊断仪器等,能够满足学生见习、毕业实习要求,从而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 课程设置 职业基础学习领域:医学影像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电子学基础、放射物理与防护

第医学影像技术学三单元

名词解释: 1.正像 2.负像3.透光率4.阻光率5.光学密度6.肢体对比度 7.X线对比度 8.胶片对比度9.照片对比度10.照片模糊 11.半影12.距离平方反比定律13.放大失真 14. 照片斑点 15. 散射线16. 散射线含有率17. 栅密度18. 滤线栅的焦距19.焦—片距 20.肢—片距21.听眦线22.听眶线23.听鼻线24.瞳间线25.软X线摄影26.阴性对比剂27.阳性对比剂单项选择 1. X线胶片特性曲性的直线部 A.密度与照射量的变化不成比例的部分 B.密度与照射量的变化成比例的部分 C.不是摄影中力求应用的部分 D.密度与照射量没联系的部分 E.以上都不是 2. 关于胶片的r值,错误的是 A. r值指胶片的反差系数 B. r值大的胶片影像对比度小 C. r值大的胶片宽容度小 D. r值指的是直线部的斜率 E. r线胶片的R值在2.5~3.5之间 3.关于增感屏的性能,错误的叙述是 A.降低X线照射剂量 B.增加影像对比度 C.降低影像清晰度 D.使影像颗粒性变差 E.以上都是错误的 4.下述增感屏使用时必须与感绿片匹配 A.钨酸钙 B.硫氧化钆 C.硫氧化钇 D.氟氯化钡 E.溴氧化镧 5.增感屏对影像效果的错误叙述 A.影像清晰度下降 B.影像对比度增加 C.影像斑点减少 D.影像反差增加 E.影像分辨力下降 6.X线透视荧光影像形成的错误叙述 A.依赖于人体组织的密度差别 B.依赖于人体组织的厚度差别 C.X线的穿透能力 D.需有X线的对比度 E. 透过射线具有相同的强度 7.X线摄影时,照片的密度取决于 A.Kv B. mAS C. FFD D.显影加工 E.r值 8.X线检查中最常采用的方法 A.X线透视 B.X线摄影 C.特殊X线摄影 D.造影检查 E.CT检查 9.一般地说,适合诊断的密度范围在 A.0~0.15 B.0.15~0.25 C.0.25~0.5 D.0.25~2.0 E.2.0~3.0 10.X线照片上相邻组织影像的密度差称为 A.射线对比度 B.胶片对比度 C.照片对比度 D.物体对比度 E.X线信息影像 11.不属于减少影像模糊度的摄影技术要求是 A.被照体尽可能靠近胶片 B.尽可能使用大的焦~片距 C.使用最小的焦点 D.注意对准中心射线的入射点 E.使用高感光度的胶片 12.关于散射线含有率,错误的叙述是 A.散射线含有率随管电压的升高而加大 B.散射线含有率随管电流加大而减小 C.照射野是产生散射线的最主要的因素 D.散射线含有率随被照体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E.照射野增大时,散射线含有率大幅度上升13.照射野的错误说法是 A.照射野的大小对照片密度没有影响 B.照射野的大小对照片对比度有影响 C.照射野过大,可使照片灰雾增加 D.摄影时照射野应与被检部位等大 E.照射野边缘应在暗盒边缘内1cm 14.下列哪项不属于人体标准姿势内容A.身体直立 B.两眼平视正前方 C.听眦线与地面平行 D.上肢下垂、手心向前 E.足尖向前 15.腹部摄影时,应当适用下列哪项呼吸方式A.平静呼吸不屏气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简介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620403 专业名称医学影像技术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各种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检查操作技术所必需的医学和理工学基本知识,掌握 X 线摄影技术、计算机体层检查技术、磁共振检查技术、超声检查技术,从事医学影像技术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各级医疗机构医学影像科室,在诊疗技术岗位群,从事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完成各类医学影像检查的技术实施等工作,也可以在影像设备生产运营企业,从事医学影像设备生产、经营和服务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独立进行各种影像检查技术的体位设计、扫描参数设定、图像后处理的能力; 2.掌握医学影像成像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能够规范操作和使用各种医学影像设备; 3.熟悉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掌握初步影像学诊断的技能; 4.熟悉影像设备技术参数,具备维护、管理医学影像设备的能力; 5.了解超声检查、放射治疗和介入诊疗的基础理论与操作技术; 6.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卫生意识和责任感,处事严谨细致。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医学影像解剖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超声技术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医学影像成像原理的验证实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实际操作演练、医学影像设备结构的部件识别和基本电路分析、医学影像诊断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阅读诊断的实训。 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能力考评(CT/MR/DSA 乳腺技师)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医学影像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影像解剖学试卷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医学影像解剖学试卷(第2套)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 分,共10分) 1.冠状面 2.齿状线 3.上呼吸道 4.前尿道 5.卵园窝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0空,每空0.5分, 共20分) 1.解剖学上常用的切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2.无椎体的椎骨是______有齿突的椎骨是_______有横突肋凹的椎骨是_______。 3.心防止血液逆流的结构有、、和。 4.消化系统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部分组成。 5.喉腔被________和_________分为三部分,从上到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喉腔最窄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 6.胆总管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合成 7.右肾上端平第___________胸椎下缘,下端平第_________腰椎体的下缘。肾门约平第______腰椎平面。 8.输尿管全长由三个狭窄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精索是从________上端至腹股沟管________之间的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 10.脏腹膜?和壁腹膜之间的腔隙称。 11.脉管系包括和两部分。 12.主动脉弓的分支自右向左有,和。 13.乳糜池位于__________的前方,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汇合而成。 14.脑和脊髓的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 题1分,共30分) (将正确答案填写在下面答题卡上) 1.属于颅后窝结构的是 A.枕内隆突 B.圆孔 C.眶上孔 D.蝶鞍 2.属于短骨的是 A.指骨????? B.肋骨??????? C.附骨???????? D.胸骨 3.属于颅中窝结构的是 A.枕骨大孔 B.棘孔 C.内耳门 D.颈静脉孔 4.不作为确认肋骨序数的标志是 A.肩胛骨下角???? B.胸骨角??? C.肩胛骨上角?????? D.肩胛岗 5.能屈肘关节又屈肩关节的肌是 A.肱二头肌B.肱三头肌C.喙肱肌D.肱肌 6.成对的脑颅骨是 A.蝶骨 B.筛骨 C.枕骨 D.颞骨 7.最强大的伸脊柱肌是 A.斜方肌 B.竖脊肌 C.背阔肌 D.肩岬胛提肌 8.参于呼吸的肌中不包括 A.膈肌??????? B.肋间肌 C.胸大肌 D.背阔肌 9.通过第二肝门的结构是 A.肝门静脉 B.肝静脉 C.肝固有动脉 D.肝管 10.在肛柱下端,粘膜与皮肤的分界标志是 --------------------------------------------------密----------------------------------封------------------------------------------线----------------------------------------

数字医学影像设备综述

数字医学影像设备综述 发表时间:2019-06-27T16:04:40.967Z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2期作者:曾明辉 [导读] 随着X线、CT、MRI、放射以及分子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医学影像设备也不断完善,从而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数字医学影像设备是这些技术应用的重要物质基础,并且在临床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数字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使得现代医疗服务更加准确、科学,在疾病诊断、临床治疗以及医学科研工作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针对现代数字医学影像设备展开综述。 (乐至县人民医院四川资阳 641300)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230-02 随着X线、CT、MRI、放射以及分子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医学影像设备也不断完善,从而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数字医学影像设备是这些技术应用的重要物质基础,并且在临床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数字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使得现代医疗服务更加准确、科学,在疾病诊断、临床治疗以及医学科研工作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针对现代数字医学影像设备展开综述。 1 X线摄影设备 计算机X线成像技术(CR)最早是由日本柯达企业开发的专利技术,之后日本富士公司在开发了IP专利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CR。CR主要是利用影像板来记录X射线,之后用激光激活影像版,利用专门的读取设备读出其中的数字信号,之后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并成像处理。CR主要是利用成像板IP取代传统胶片,IP板是利用微量元素铕合成物制成,X线在穿过之后会产生潜影,将IP板放在扫描仪能够读取其中的信息,之后通过A/D转换器就能够转化为数字信号,从而进行各种图像的处理。CR技术是将传统放射医学技术过渡至数字化放射医学的重要技术。 数字化X线成像技术(DR)主要是利用电子耦合装置阵列,直接利用数字X线图像采集板进行相关的信息。该技术可以分为面曝光成像和线曝光成像,将X线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从而进行信号转化,X线信号变为数字信号主要是利用模数转换与直接计数的方式实现。DR与CR的主要差异在于:①其直接将X线转变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信号,从而取代传统的成像方法;②计算机系统能够提高图像处理的速度,也为临床诊断提供便利。DR设备能够直接将探测到的X线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无需CR设备的激光扫描以及读取设备。DR设备能够将X线曝光的图像显示自动化完成,病人在经过X线曝光之后无需特殊处理能够直接在显示器上观察到图像。 2 CT扫描设备 CT是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主要是利用X线、γ射线以及超声波等对人体某一部位进行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短、图像分辨率高的特点,目前在各种疾病的临床诊断中都有较高的应用效果。CT诊断仪最早被研发时为4层采集,之后逐渐出现了8层、16层、32层和64层螺旋CT,最薄层厚为0.25mm。CT扫描尽可能的减小层厚主要是为了实现体素采集,从而达到最好的重建效果,从而保持各种同性体素采集能够达到重建方式的要求,能够提高曝光效率,16层螺旋CT曝光效率为85%,而32层螺旋CT曝光效率超过95%。螺旋CT的采集时间非常快,16层螺旋CT 的采集时间通常为0.5s,以2.5mm层厚参数进行全身扫描的时间不超过30s,能够提高扫描速率,从而减小器官在运动时产生的伪影,从而实现一次屏息完成主要观察对象的采集工作。随着现代螺旋CT诊断仪的不断发展,螺旋扫描信息采集速率会不断增加,但由于列数与宽度的增加对于几何学误差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不断改进重建算法,例如64层螺旋CT中主要是采取最大斜率法和去卷积算法来进行脑灌注后处理。重建算法的改进能够减小伪影的产生,从而确保空间分辨率以及采集速度。 多层螺旋设备在器官病变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仔细的观察病灶位置,同时为病情变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由于时间准确理论的影响,时间计算是多层CT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临床检查成功与否以及覆盖范围具有较高的影响。新型的CT诊断仪能够使用X线滤过技术,能够在不影响图片锐度的同时降低X线剂量,并且使得设备噪声下降。CT诊断仪同时能够根据检测到的信号,自动调节电流输出,从而达到最低剂量,能够有效降低扫描剂量,该技术最早是由GE公司研发的,目前我国很多医疗机构使用的CT诊断仪都是这家公司生产的,此外还有西门子与飞利浦公司生产的CT诊断仪。目前使用的多层CT诊断仪通常是根据检查部位来决定扫描电流值,能够降低25%的扫描剂量。 3 MRI设备 核磁共振成像(MRI)设备是临床诊断中的常用设备,该设备在国内外临床中得到推广应用。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是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虽然价格不菲但是性价比高,能够满足临床大部分疾病诊断的需求,成为基层医院必备的数字影像设备,能够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现代MRI设备具有以下特点:①控制性能好,能够对设备磁场、梯度、射频以及各种门控设备进行控制,同时具备各种在线诊断工具,在故障出现之后能够自行排查;②图像重建速度快;③全数字化;④配备多数字化接受通道;⑤脉冲序列多,能够实现各种快速和特殊情况的成像;⑥后期图像处理软件功能强大,从而满足各种特殊病人的需求。 MRI系统的软件种类多且操作较为复杂,很多年来MRI生产企业主要围绕如何提高MRI图像质量以及图像处理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从而开发出多种应用软件。在用户界面、信息数据库以及图像处理软件等方面的研发已经较为成熟。基于现代计算机的不断发展,MRI设备采用了高档计算机,因此围绕高档计算机开发新的软件成为目前大部分MRI厂家开发的重点。脉冲序列是MRI设备参数的重要内容,在各种参数情况下的成像都是由脉冲序列完成的。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开发新的脉冲序列一直是各大厂家的研究重点。经过多年的开发,脉冲序列类型也不断完善,但是收到技术参数的限制,低场MRI脉冲序列开发力度不足高场MRI,因此有待进一步的研发与完善。 4 结束语 数字医学影像设备是各种医学影像技术应用的重要物质基础,且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医学影像设备的功能不断完善,空间分辨率、扫描时间与精度不断提升,这使得各种临床疾病的检出率不断提高,为临床医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需要不断的完善与研发医学影像设备,从而推动我国临床医学诊疗水平的提升。

医学影像解剖学断层解剖 (主要层面)

===========(1)鞍上池层面 鞍上池位于层面中央,呈星形。多数有六个角,呈六角星状。前角通大脑纵裂池,两侧的前外测角通大脑侧裂池,两后外角通大脑角池及环池,后角连大脑脚间池。 鞍上池内容纳重要结构。其前部为漏斗和视交叉,视交叉外侧可见颈内动脉,它发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并经后交通动脉与基底动脉发出的大脑后动脉吻合,形成WiLLis环。本层面可显示WiLLis环的大部分。 鞍上池前方为大脑半球额叶底部。两侧方为颞叶,外侧裂池为额叶和颞叶的分界。后方为中脑大脑脚,中脑背侧有一对隆起,为下丘。四叠体池环绕下丘的表面。 小脑幕呈“八”字向后张开,附于乙状窦。小脑幕的前方为颞叶,后方为小脑半球及蚓部。 小脑蚓与枕骨之间为枕大池。 ==============(2)第三脑室下部层面 中脑位于此层面中央,中脑腹侧见大脑脚。在MRT2加权像上可见位于大脑脚底的黑质和红核,左右各一并对称。黑质在前,呈卵圆形。红核在后,呈圆形。它们均呈低信号。中脑背侧可见中脑导水管及上丘。上丘后方为四叠体池。 下丘脑居中脑前方,其中间为裂隙状的第三脑室下部。第三脑室的前方为侧脑室前角下部及大脑半球额叶。两侧方见尾状核和豆状核。前连合在层面近中部横行,形似自行车车把,将前方的纵裂池和后方的第三脑室隔开。在MRT2加权像上观察前连合最佳。 大脑外侧裂呈横置的“T”型,颞叶与基底节核团之间为岛叶。覆盖岛叶的大脑组织称为岛盖; 侧脑室下角居颞叶内,呈弧性裂隙影。侧脑室下角内测为海马所在。 小脑幕呈“V”形向后附于窦汇,其间为小脑蚓部及小脑上池。 =============(3)松果体层面 第三脑室呈纵行裂隙状,位于层面中央。它与前方的室间孔、穹隆及室间隔构成中线结构。 室间孔居穹隆与背侧丘脑之间,它连接侧脑室与第三脑室相通。 自中线向外依次可见如下结构:侧脑室、尾状核头及背侧丘脑、内囊、豆状核、外囊、屏状核、最外囊、岛叶、外侧裂、颞叶。 内囊位于豆状核与尾状核头及背侧丘脑之间,呈“﹤”形,尖端朝内侧。内囊分三部分,尾状核头部与背侧丘脑之间内囊膝部,尾状核头部与豆状核之间为内囊前脚,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为内囊后脚。豆状核由两个核团组成,分别是内测的苍白球和外侧的壳。基底节和内囊的解剖结构在MR图像尤其是T2加权像上显示最清楚。 侧脑室前角与大脑纵裂池之间为胼胝体膝部,它连接左右额叶。第三脑室后方为松果体,常因钙化而在CT图像上呈现高密度,故易于识别。松果体后方为大脑大静脉池及直窦。大脑大静脉及直窦在增强图像上显示尤为清楚。侧脑室三角区内富含静脉丛,并常发生钙化。三角区后方为枕叶。 ==================(4)侧脑室体部层面 两侧侧脑室形态基本对称,呈现体部及前、后角。体部呈凹缘向外侧的镰刀状,居中线两旁,中间由室间隔相隔。室间隔为两侧膜状结构紧贴而成,之间可有潜在腔隙,如扩大则形成第五脑室,属正常变异。室间隔体部两旁为尾状核头部及背侧丘脑,豆状核在此层面上不显示。两侧侧脑室前角之间为胼胝体膝部,后角之间为胼胝体压部。 大脑外侧裂位于半球凸面中点处,向后向内延伸至侧脑室三角区平面。顶枕沟始于中线后1/3处,为顶叶和枕叶分界标志。此层面同时出现大脑半球的额、颞、顶、枕4个叶。

医学影像技术概论

医学影像技术概论 117231 史亚兴指导教师:王世伟 心得: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以及王教授谆谆教导,是我们这些莘莘学子在短暂的时间里对这门新兴学科有了初步认识。王教授循循善诱,由点及面,深入浅出的为我们描绘了现今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广阔的发展前景。使我们在钦佩王教授的真知灼见的同时,又激发了我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此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写下拙见,希望老师斧正。 摘要:医学影像任务是,一方面要努力改进前述各种系统的性能,另一方面则应探索新的成像技术。 关键词:医学影像,历史,设备,发展方向 医学影像技术也称医学影像学,医学成像Medical Imaging泛指通过电脑断层扫描(CT),X光成像(X-ray),核磁共振成像(MRI),正子扫描(PET),超声成像(ultrasound),脑电图(EEG),眼球追踪(eye-tracking),脑磁图(MEG),穿颅磁波刺激(TMS)等现代成像技术检验身体无法用非手术手段检验的部位的过程。下面我会从医学影像技术的历史和应用手段两个方面来概述医学影像技术。 1895年1月5日,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X射线。这一发现宣布了现代物理学时代的到来,使医学发生了革命。由于他将其夫人的手臂置于射线下,从而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X光片。由于他发现X射线有这一特性,因此X射线最先被应用于医学领域。因为从前的菲林(胶卷)是用感光材料卤化银化学感光物成像的,医学成像又称卤化银成像。在此之后,医学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X线的发现给人们以巨大的吸引力,致使该项技术迅速普及到全世界。在伦琴发现X 线之后不久,医学成像的一些基本设备就不断研究出来。从30年代起,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在部件方面有了长足发展,但系统方面尚未进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成像技术进入一个新时期。而系统革命性变化的起点是核医学和医用超声技术。随着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的问世,医学影像技术有了崭新的面貌。相继诞生的CT技术所获得的图像信息甚至可与手术解剖相媲美。由于这是自1895年伦琴发现X线以来在放射诊断学上最重大的成就,两位有突出贡献的学者A·M·Cormack和G·N·Hounsfield,荣获1979年度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继X线CT之后,出现了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成像的装置,称为核磁共振(NMR)CT,亦称MRI。1978年,磁共振成像的质量已达到早期X线CT的水平,1981年获得了全身扫描图像。目前,该项技术还处于积极发展与完善阶段。它与X线CT相比,其空间分辨率高,有可能进行分子结构的微观分析,有助于对肿瘤进行超早期诊断。因此,世界上各先进国家竞相进行MRI的产品开发。 自此之后的医学影像技术主要停留于设备的更新,以及成像的清晰度的技术应用方面而在原理方面并无巨大突破。但即便如此,医学影像技术还是有了极大提高。因此,医学成像技术仍处在变革之中,现在的任务是,一方面要努力改进前述各种系统的性能,另一方面则应探索新的成像技术。 医学影像设备的应用手段主要体现在设备方面,主要有X线设备,核磁共振设备(MRI),超声设备(US),核医学设备,热成像设备,医用光学设备等。 X线设备原理是通过测量透过人体的X线来实现人体成像,即利用人体各组织的密度和厚度不同对X线的衰减不同,来显示脏器形态;通过对比剂的使用,可提高被检组织与周围组织的的密度差别,进而扩大X线设备的诊断范围。其特点是常规X线机图像的分辨力较高,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但得到的是人体各组织影像重叠在一起的二维平面,对软组织病变分辨力低。只有波长为1×10-12~5×10-11m的X线才能用于诊断,这是X线设备的局限性。由于X射线是最早发现并投入应用的,因此该技术发展最为完善,应用最为广泛,其相关设备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