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2022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学业分层测评人民版

2021-2022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学业分层测评人民版

2021-2022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学业分层测评人民版
2021-2022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学业分层测评人民版

2021-2022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学业分层测评人民版1.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

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

A.旧贵族B.商人

C.新兴地主D.农民

【解析】题干材料信息提到让有劳有功之人获得食禄,征召四方之士,这

体现了战国时期对士大夫群体的重视。它反映了西周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遭到

破坏,打击了传统的以世袭世禄制为主的旧贵族,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

误。

【答案】A

2.商鞅变法时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授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

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这表

明商鞅变法( )

A.要取消贵族特权

B.模糊了社会等级界限

C.使贵族体制发生转变

D.以废除奴隶制为重要目的

【解析】题干信息反映了商鞅变法中实行军功爵制的措施,它使贵族体制

发生转变,即由世卿世禄制转向军功爵制,故选C项。

【答案】 C

3.阅读下面材料:

《战国策》在评论商鞅变法时说:

“商君治秦,一法令至行”①,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②。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③

,兵革大强,诸侯畏惧④

。”以上评论明显有夸大之嫌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 结合史实可知,①体现的是商鞅立法,没有明显夸大,故排除A 项;结合史实可知,②是商鞅为打破变法阻碍采取的措施,故排除B 项;结合史实可知,③是用夸张的方式表述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故选C 项;结合史实可知,④符合史实,没有夸大成分,故排除D 项。

【答案】 C

4.战国时期,秦国从一个落后的边陲之国一跃而成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军事强国,这主要得益于商鞅( )

A .奖励耕织

B .实行县制

C .统一度量衡

D .推行军功爵制

【解析】 商鞅在变法中推行军功爵制,创造了一个能上能下、鼓励军民立

战功的灵活用人机制,使一大批社会下层人物为获得军功而英勇作战,这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

【答案】D

5.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它产生的历史影响包括( )

①进一步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②促进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的发展③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④使法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汉代开始,统治者大力推崇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因此④的叙述错误。

【答案】D

6.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是,“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上述现象说明( )

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②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③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④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D.①②③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符合题目要求的是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和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但并不意味着变法者大多没有好的结果以及变法者自食其果。

【答案】C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

——毛泽东材料二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盐铁论·非鞅篇》

(1)根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的评论中包含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认为商鞅变法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从商鞅个人的结局中你得出什么认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概括出措施有:奖励军功;奖励耕织,

重视农业。材料一中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第(2)问,材料二认为商鞅变法最大的弊病是“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即法律过于严酷;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1)措施:奖励军功;奖励耕织,重视农业。原因:改革者态度坚决,获取了人民的信任。

(2)弊病:法律过于严酷。认识:改革者要德、法并用,不能施行严刑峻法。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他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又说“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改革他认为不合时宜的旧制度,从而进行制度创新。

——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材料二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并不起源于秦国……但是各国的变法运动或者持续时间不长,或者因为支持变法的君主去世而失败,或者影响有限,或者深度不够。……只有商鞅的变法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商鞅变法所推行的政策措施,精神实质上是和秦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

——彭安玉《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贯彻其“基本精神”在秦国进行的制度创新。

(2)根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二,从政治文明进步的角度指出其深远影响。

【解析】第(1)问,回答商鞅变法打击旧贵族利益的创新措施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但是各国的变法运动或者持续时间不长,或者因为支持变法的君主去世而失败”“商鞅变法所推行的政策措施,精神实质上是和秦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进行概括;第二小问,从秦的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的角度回答。

【答案】(1)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战,实行军功爵制;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答三点即可)

(2)原因:变法措施得到长期坚持;统治者长久支持;改革内容全面彻底;符合秦国国情(文化传统)。

影响: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推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答法家思想的成功实践亦可)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

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都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不得摘抄原文,逐条列出)材料中的“犹以务本”“王制遂灭”分别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国为何能达到“国富兵强”的局面。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坏井田,开阡陌”“耕战之赏”“务本之故”分析概括;第二小问“本”指农业,“王制”指奴隶制度。第(2)问,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材料二、三进行回答。

【答案】(1)主要内容: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重农抑商。含义:“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

(2)原因: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度,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加强统治;重农抑商,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风尚习俗领域进行了改革。X.39004 985C 顜@f21060 5244 剄9k4)35432 8A68 詨r27395 6B03 欃!25971 6573 敳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八知识点

专题八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冷战”概念介绍(要求了解即可)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互相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 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二、美苏冷战的原因 1、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 2、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3、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而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三、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 基本特征:遏制共产主义并且不诉诸战争 ? “铁幕”演说中“铁幕”的含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1、杜鲁门主义(1947年提出) ①内容: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②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③标志: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2、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 【注意】(马歇尔计划把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 ①根本目的:以经济手段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 ②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注意的延续和扩大。 ③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经互会” 3、柏林危机 ①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②表面上是美、英、法与苏联的较量,实际上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较量。 4、北约成立(1949年成立) ①性质:是一个军事和政治组织。 ②根本目的:通过军事手段控制西欧 ③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1955年,成立华约 ④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四、美苏冷战的历史影响 1、美苏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部分。 2、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和战争的威胁之下。 3、美苏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兵,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4、美苏两国争夺势力范围,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五、“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注意】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不属于冷战范围。 1、朝鲜战争: 影响:①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 ②“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2、越南战争 影响:导致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的军事实力大体赶上了美国。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3: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检测(二)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春秋战国时代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井田制的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答案』C 『解析』井田制的瓦解,动摇了西周奴隶制的经济基础,瓦解了西周奴隶制王朝的统治。 2.战国初年,我国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已经瓦解,主要是因为它直接受到了() A.诸侯争霸的冲击 B.生产力发展的冲击 C.百家争鸣的冲击 D.变法改革的冲击 『答案』A 『解析』诸侯争霸直接破坏了原有的礼乐秩序,使以宗法制为主要纽带的分封制趋于瓦解。 3.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国家的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当时改革的目的是增加国家的收入,但客观效果是承认了土地私有,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同时也促进了新的生产方式——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其中④比较难理解,易漏选。 4.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与春秋时期各国改革的最本质不同在于() A.出现的根本原因 B.代表的阶级利益 C.产生的社会影响 D.改革的具体措施 『答案』B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本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而春

秋时期各国改革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5.下列对“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对人民宽刑薄赋 D.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改革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不法其故”“不循其理”可以看出,这一思想家反对因循守旧,主张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改革。 6.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 ①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②自耕农阶层的要求③奴隶主阶级的要求④商人阶层的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A 『解析』“废井田,开阡陌”使新兴地主和自耕农对土地的所有权在法律上得到了认可,得到了他们的拥护和支持。 7.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答案』D 『解析』秦国人实行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加强了人们的防范心理。因此,D项符合题目要求。 8.商鞅变法推行的“军功爵制”所产生的影响有() ①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②削弱了宗室贵族的势力③形成了新的经济基础 ④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使军功地主进入统治集团行列,这就客观上削弱了宗室贵族的势力,同时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专题二 商鞅变法

专题二商鞅变法 【课前诊断】 1.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确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使土地私有成为合法化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战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 2.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目的在于 A.废除奴隶制度 B.发展封建经济 C.废除井田制 D.取得军事优势3.《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4、下列关于商鞅实行的军功爵制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A、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B、杜绝贵族晋爵的机会 C、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D、确立地主的政治优势 5、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触动当时社会最深刻的措施是 A、军功爵制 B、什伍制度 C、废除井田 D、建立县制 6、变法中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其中主要的体现是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②重农抑商③法律严酷④一定程度上剥削加重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7、秦国在正式变法之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 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B、民贵君轻 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8、对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 B、所有贵族不再拥有爵位 C、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9、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10、商鞅变法得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 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不包括 A.巩固了封建小农经济 B.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 C.增强了统一战争物质力量 D.根除了土地兼并现象 2.商鞅变法涉及到的问题是 ①行政区划;②土地;③奴婢;④军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的措施不包括 A、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 B、按军功大小赐给田宅 C、资财雄厚的大商人可以做官 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4、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①军功授爵制②重农抑商③废除井田制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

第2单元 商鞅变法

第2单元商鞅变法 班级姓名编号 一、基础知识 1、社会背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社会大变革的具体表现?) 2、变法目的:富国强兵。 3、性质:地主阶级领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4、措施:(核心措施涉及两个方面,即农、战) 经济方面: (1)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政治、军事方面: (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2)废除世卿世禄制; (3)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4)普遍推行县制; (5)“燔诗书而明法令”,颁布《秦律》; 社会风俗方面: (1)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2)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 (3)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 5、影响 积极意义: (1)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推动秦国的社会进步; (2)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局限性: (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2)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 (3)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二、习题训练 1、商鞅史称“战国铁相”,他在秦国推行的变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秦国率先推行县制,按地

区划分国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公共权力直接控制到基层社会的每一个人。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简言之,商鞅变法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对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具有长远影响。 ——摘编自任世江《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辨》材料二从商鞅变法开始,秦人就彻底抛弃了“王德”,凡事只要能获利就算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去做。所有人都只为利益而奔波,都以奴役他人作为自己的幸福观。战争又使秦国劳动力丧失,粮价上涨,当时的粮价已经高出魏国几乎六十倍。 ——摘编自陈雨露、杨忠恕《中国是部金融史》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从哪一方面肯定了商鞅变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中“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的具体措施。(4分)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评价变法的视角及理由。(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评价历史上的改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分) 2、(10分)商鞅史称“战国铁相”,他在秦国推行的变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秦国率先推行县制,按地区划分国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公共权力直接控制到基层社会的每一个人。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简言之,商鞅变法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对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具有长远影响。 ——摘编自任世江《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辨》材料二从商鞅变法开始,秦人就彻底抛弃了“王德”,凡事只要能获利就算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去做。所有人都只为利益而奔波,都以奴役他人作为自己的幸福观。战争又使秦国劳动力丧失,粮价上涨,当时的粮价已经高出魏国几乎六十倍。 ——摘编自陈雨露、杨忠恕《中国是部金融史》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从哪一方面肯定了商鞅变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中“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的具体措施。(4分)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评价变法的视角及理由。(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评价历史上的改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资料

编号01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课标: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学习重点:新的外交方针、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的外交政策指导下的外交活动。 三、预习并完成填空: (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1、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 阵营和以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外交原则:奉行的外交政策。 4、外交成就:(1)与、保加利亚等国家先后建立外交关系。(2)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对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目的: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2、提出: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发展:(1)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和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中印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改为“”。(2)在会议上,周恩来又把“”修改为“”。

4、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三)走向国际舞台 1、日内瓦会议 (1)召开:年4—7月,在召开。 (2)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问题。 (3)特点:特点: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成就:最终达成《》。 (5)意义:缓和了和的紧张局势。 2、万隆会议 (1)召开:年4月,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举行。(2)特点:这是第一次没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中国的贡献: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最终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4)意义:显示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这被人们誉为“”。 编号02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课标: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学习重点: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背景、经过及意义;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日建交及其影响;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 三、预习并完成填空: (一)重返联合国 1、背景:(1)由于美国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占据。(2)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3)孤立新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4)中国综合国力上升,逐步提高。 2、概况:年10月,联合国第届大会通过提案,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3、影响:(1)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2)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关系解冻 1、原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发展,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 2、过程:(1)年4月,通过“”;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2)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秘密访华,为访华

高中历史 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高中历史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对于商鞅变法,相信我们大家都知道,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大家的高中历史的学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商鞅变法的资料,供大家查看参考。? ?内容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对社会的影响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成功的变革记为新发,他让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且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且确定了法治的思想。商鞅吸取了李悝、吴起等法家在魏、楚等国实行变法的经验,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对法家政策作了进一步发展,后来居上,变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他进一步破除了井田制,扩大了亩制,重农抑商,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生产,鼓励垦荒,这就促进了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他普遍推行了县制,制定了法律,统一了度量衡制,建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权。他禁止私斗,奖励军功,制定二十等爵制度,这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他打击反对变法的旧贵族,并且“燔《诗》《书》而明法令”,使变法令得以贯彻执行。由于这一切,秦国很快富强起来,奠定了此后秦统一全中国的基础。正如汉代王充所说的:“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论衡·书解篇》)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

2021-2022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学业分层测评人民版

2021-2022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学业分层测评人民版1.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 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 A.旧贵族B.商人 C.新兴地主D.农民 【解析】题干材料信息提到让有劳有功之人获得食禄,征召四方之士,这 体现了战国时期对士大夫群体的重视。它反映了西周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遭到 破坏,打击了传统的以世袭世禄制为主的旧贵族,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 误。 【答案】A 2.商鞅变法时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授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 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这表 明商鞅变法( ) A.要取消贵族特权 B.模糊了社会等级界限 C.使贵族体制发生转变 D.以废除奴隶制为重要目的 【解析】题干信息反映了商鞅变法中实行军功爵制的措施,它使贵族体制 发生转变,即由世卿世禄制转向军功爵制,故选C项。

【答案】 C 3.阅读下面材料: 《战国策》在评论商鞅变法时说: “商君治秦,一法令至行”①,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②。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③ ,兵革大强,诸侯畏惧④ 。”以上评论明显有夸大之嫌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 结合史实可知,①体现的是商鞅立法,没有明显夸大,故排除A 项;结合史实可知,②是商鞅为打破变法阻碍采取的措施,故排除B 项;结合史实可知,③是用夸张的方式表述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故选C 项;结合史实可知,④符合史实,没有夸大成分,故排除D 项。 【答案】 C 4.战国时期,秦国从一个落后的边陲之国一跃而成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军事强国,这主要得益于商鞅( ) A .奖励耕织 B .实行县制 C .统一度量衡 D .推行军功爵制 【解析】 商鞅在变法中推行军功爵制,创造了一个能上能下、鼓励军民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专题一

必修一知识点专题一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世袭制 夏—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传子,家天下) 商---兄终弟及、父死子继; 西周---嫡长子继承制; 2.分封制,宗法制:夏商---逐步形成;西周---发展完备;春秋战国---逐渐解体; 3、分封制 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扩大周的疆域。 基本内容:①分封对象和主要国家: A、王族(姬姓贵族); B、功臣; C、先代贵族等; 齐、鲁、燕、卫、宋、晋 权利和义务:受封者权利——世袭的统治权 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影响: A、积极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疆域。 B 弊端: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形成割据混战局面。 4、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核心内容和显著特征:嫡长子继承制。 其他:大宗、小宗是相对而言的;形成周天子---诸候---卿大夫---士,由宗法决定的严密等级。影响:A、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B、也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分封制; C、影响深远,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如孝道,宗亲观念的形成(家谱、祭祖) 5、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A、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B、“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C、“宗”是“分”的主要依据和血缘纽带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六王毕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东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秦王朝。 2、四海一 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北部边防,设九原郡 统一岭南地区,修灵渠(最初服务于军事)沟通湘水和漓水,岭南设郡(南海郡),归入中央王朝管理的开始 “西南夷”,开辟“五尺道”,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开始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皇帝制度 秦始皇确定皇帝称号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二课课时跟踪训练人民版选修3

[课时跟踪训练]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 解析:马恩河战役发生于1914年,是时间最早的大规模的战役。 答案:A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西线战场上的战役有( ) ①马恩河战役②凡尔登战役③索姆河战役 ④日德兰海战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从地域上考查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均发生在西线作战范围内,而④日德兰海战发生在北海。 答案:B 3.宣告施里芬计划彻底破产的事件是( ) A.马恩河战役使两线进入旷日持久的相持阶段 B.虽然德军攻入俄境,但俄军也攻入奥地利,双方转入持久的阵地战 C.德军在凡尔登战役中未达到迫使法军投降的目的 D.1915年,德军彻底打垮俄军的计划再次落空 解析:“施里芬计划”主要是速战速决,在短时间内打败西线的法军和东线的俄军,但它先在西线形成持久的阵地战,后又在东线形成对峙的局面。至此,“施里芬计划”宣告破产。 答案:B 4.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战役被称为“索姆河地狱”,是因为两场战役( ) A.战役规模巨大B.双方投入兵力很多 C.持续时间特别长D.伤亡人数特别巨大 解析:从“绞肉机”“地狱”的字眼上来判断,战役伤亡人数特别巨大。 答案:D 5.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结

商鞅变法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0题50分) 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潮迭起。请回答1~5题。 1.这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酒容器。这一容器的使用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与这一相关的是() A.铁农具 B.牛的使用 C.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D.商业的繁荣 2.相传孔子的学生冉耕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出() A.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 B.当时牛耕开始普及 C.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 D.农本思想基本确立 3.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 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B.发展封建经济 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D.消灭奴隶制残余 4.在春秋战国时期,其思想符合当时统治者要求并被提倡的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5.商鞅变法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 B.新兴地主阶级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C.秦孝公审时度势取变法强国之路 D.争霸战争的形势迫使秦国改革内政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变法。请回答6~10题。 6.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①奖励军功②重农抑商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7.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 A.宜传法家思想 B.以法治国 C.富国强兵 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 9.商鞅推行变法,以立法形式确立的封建制度是() A.中央集权制 B.土地私有制 C.赋税制度 D.郡县制 10.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世卿世禄制” C.行县制 D.连坐法 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是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之一。请回答11~12题。 11.下图是出现于商鞅变法之后的砖画,反映的内容与商鞅变法中哪一条相关()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奖励耕织 C.统一度量衡 D.推行县制12.秦国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的主观目的是() A.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B.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C.发展封建地主经济 D.限制旧贵族的权力 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在政治上的反映。请回答13~20题。 13.商鞅推行县制和秦始皇实行郡县制都具有() A.经济制度改革的性质 B.官制改革的性质 C.监察制度的性质 D.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性质 14.当时秦国出现了“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主要是由于() A.实行连坐法 B.重农抑商 C.奖励军功 D.改革社会风俗 15.商鞅变法中儒家思想的地位() A.独尊的地位 B.禁止 C.与法家思想同等艰要 D.任其发展 16.商鞅曾对社会风俗进行改革,其中规定实行的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凡一户之中有两个儿子到立户年龄必须分开,并对其限制的措施是() A.加倍征收土地税 B.加倍征收户口税 C.加倍付劳役 D.加倍征收农业税 17.商鞅的一生与秦国关系密切相连,其中与他的一生关系较大的秦国的两个统治者是 A.秦穆公和秦献公 B.秦献公和秦孝公 C.秦穆公和秦惠文王 D.秦孝公和秦惠文王 18.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说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变法使社会生产关系得以改变 B.秦国的社会风俗有所改变 C.确认的制度有许多影响后世 D.奴隶制的残余荡然无存 19.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是,“商鞅虽死,秦法不败”。上述现象说 明() 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②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③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④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20.读下图回答:197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郊的秦杜虎符,上有铭文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播之事,虽毋会符,行殹”。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秦国商鞅变法() A.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B.加强中央集权 C.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D.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1.秦国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几方面?其特点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变法?(15分) 22、(2010年12月山西四校高三联考43题)(15分) 材料一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

【原创精品】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一单元第2课商鞅变法

【原创精品】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 一单元第2课商鞅变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商鞅到秦国时,通过秦孝公的亲信景监见到了孝公。开始两次,商鞅向孝公讲述学尧舜等帝王之道,孝公听得直打磕睡。商鞅走后,孝公对景监生气地说:“你的客人大言迂腐,怎能用他呢?”景监责备商鞅,商鞅要求再见孝公。这一次商鞅向孝公讲了称霸之道。孝公听了很满意,又要求见商鞅。孝公对商鞅讲述的富国强兵之道听得津津有味,不自觉地移动双膝凑近商鞅,一连谈了几天都不厌烦。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秦孝公对尧舜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商鞅给秦孝公提出的建议。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分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一4-分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当梭伦成为政事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重担。有些人想用这些事情来毁谤梭伦,事实是这样的,当梭伦要制定解负令时,他曾预先告诉一些贵族,后来,像同情平民的人所说的那样,他被他的朋友以谋胜算了,但打算毁谤他的人就说他自己也取得一份。因为这些人借了钱,买来许多土地,等到不久以后实行取消债务时,他们都成了富翁;据说后来以祖传财富闻名的那些家族就是起源于此。然而,同情平民者的估计是较为可靠的……所以我们必须认为攻讦梭伦之说是错误的。 ——亚里士多德关于梭伦改革的论述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共同涉及的问题。

商鞅变法成功和不成功的原因

成功的原因: 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逐步崩溃和封建社会开始形成的时期。商鞅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商鞅变法成功的重要因素。 ②商鞅本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提出合乎秦国国情,顺应民意(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措施。而执行起来又非常坚决,因此变法能够成功。 ③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秦孝公信任、重用商鞅,也是商鞅变法成功的重要条件。由于以上原因,商鞅变法获得了成功。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顺应理历史潮流的发展趋势。 二.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办法。 三.敢于同旧势力斗争。 四.取信于民,得到百姓信任 五.国君的支持。 商鞅变法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一、秦国旧有勋贵势力最弱。 在“战国七雄”中,秦的立国时间最晚。秦正式立国以前,秦的领地被称为“西戎之地”,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秦立国以后秦国也一直是“夷狄杂居”的状态。在商鞅变法以前秦是最贫弱的国家。因此,在秦国,旧有的勋贵势力是最弱的,变法的阻力最小。 二、君王支持力度大。 商鞅变法时得到了国君的全力支持,甚至可以说到了“言听计从”的程度。就连太子的面子都不给。 三、变法施行时间。 商鞅自公元前356年开始变法,至公元前338年商鞅被秦惠王“车裂”于彤,灭商君之族,商鞅变法一共已经实施了十八年。

十八年啊,就是现生个孩子也已经成年了,在古代更可能已经作父亲了。这么长的时间已经足够在新法中受益的新兴利益阶层走上朝堂并站稳脚跟,至少也能获得与旧有利益阶层对抗的实力以保证新法不被废除。而且随着新法的继续实施新兴的利益阶层会越来越强大,旧有利益阶层则会日益衰弱,最终被新兴利益阶层取代。 当然,以上三点只是辅助原因。个人以为,以下两点才是商鞅变法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四、政府公信力的确立。 对一个政府来说,最可怕的是什么?不是“政治危机”,不是“经济危机”,更加不是“军事危机”。能够从根本上毁灭一个政府的是“信任危机”。 商鞅“城门立木”的故事基本上大家都耳熟能详。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商鞅确立了自己所代表的变法派政府的公信力,使“商君变法,说一不二”的观点深入人心。而之后的“太子犯错,刑太子之师”更是震慑了所有官吏使之不敢不严格执行新法,才使得变法得以顺利实施。 一、商鞅之死使变法半途而废 有关商鞅变法的内容,史书记载有:(1)建立以“什伍”为单位的户籍制度;(2)建立以户籍为基础的告奸、“连坐”制度;(3)奖励人口发展;(4)建立郡县制;(5)奖励耕织,发展农业;(6)重新规定田亩制度;(7)建立以军功为主的奖励机制,抑制贵族特权;(8)抑制商业的发展。应该说,商鞅变法所涉及的内容还是很多的,可从深层次方面分析,这次变法所表现出来的缺陷与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 商鞅在秦国变法二十年,取得了一定的收效,秦国也比过去更有力量了,可变法者本人却遭到了车裂的下场。对于商鞅的死,司马迁认为是他“天生刻薄”和“作法自毙”的结果。其实,商鞅之死的根本原因是这场变法触及了贵族集团的利益这个深层次的问题,像他的同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商鞅变法(附答案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商鞅变法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春秋到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动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商鞅带着李悝的《法经》到秦国见秦孝公,建议孝公顺应当时形势,变法图强。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一些守旧派竭力反对改革。他们说“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顽固地主张“法古”和“循礼”。商鞅根据历史事实加以驳斥,指出三代以来礼、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见历史是进化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才能使国家富强,成就霸主大业。秦孝公对商鞅的意见很欣赏,任命他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 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鞅连续出兵魏,夺取大片土地。 ——摘编自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二册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的社会效果。(不得照抄材料) 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商鞅史称“战国铁相”,他在秦国推行的变法影响深远。 材料一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秦国率先推行县制,按地区划分国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公共权力直接控制到基层社会的每一个人。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简言之,商鞅变法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对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具有长远影响。 ————摘编自任世江《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辨》材料二从商鞅变法开始,秦人就彻底抛弃了“王德”,凡事只要能获利就算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去做。所有人都只为利益而奔波,都以奴役他人作为自己的幸福观。战争又使秦国劳动力丧失,粮价上涨,当时的粮价已经高出魏国几乎六十倍。 ————摘编自陈雨露、杨忠恕《中国是部金融史》(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从哪一方面肯定了商鞅变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中“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的具体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评价变法的视角及理由。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二课第三课学案

一.知识结构 对内: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对外:开放----------全方位的新格局 二.知识点导学与探究 知识点一:工作重点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重点) 1.背景——1976-1978年 两年徘徊时期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1)继续坚持“左”倾错误。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指出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题报告,实际上成为了十一届 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 2.主要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 、 的指导方针。 (2)政治路线: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 。 (3)组织路线: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4)伟大决策: 。 3.意义:——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两大转折: ①工作重心:阶级斗争转移到 。 ②体 制: a.僵化半僵化到 。 b.封闭半封闭到 。 (2)三个标志: ①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开辟。 ②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 ③标志着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序幕。 探究1: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提示:从根本上冲破“左”倾错误束缚,恢复确立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决定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等角度思考。 探究2:党的工作重点发生过几次转移?分别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转移的? 知识点二: 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改革的含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探究3:我国为什么首先在农村改革?提示:可从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基本国情);原有的经济体制;当时农村形势等角度思考。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重点) (1)原因: ①农业集体化后,在 ,广大农民的 收到压抑。 ②农业生产 ,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 ③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内容: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此外还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探究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否等同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商鞅变法材料题

商鞅变法材料题目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 强,天下无敌。 —— 《通典●食货》 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 《荀子●议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6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4分)「答案要点」(1)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 目的。 (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以专心应敌于外。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据材料一、二说明变法法令推行的原因是 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4分) (3)材料二、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材料二中的“务本”、“王 制遂灭”各指什么?(4分) 答案:(1)法家秦孝公的支持(2分)(2)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战,重农抑商(4分)(3)材料二持否定态度,材料三持肯定态度“务本” 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4分)

商鞅变法知识点梳理

一、历史背景: 1、政治: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坏,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生产力得到发展(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 3、军事(主观动力):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变法的直接推动力) 4、思想:1、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 2、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 5、有利的历史条件: (1)秦孝公支持 (2)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守旧势力相对薄弱 (3)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4)当地民风质朴,具有尚武精神 (5)各国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变法的内容: 措施 内容 作用 以农致富的经济改革 1、废井田, 开阡陌【核心】 “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其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鼓励农民努力耕织,生产粟帛多的,可以受到奖励,免除徭役,认为工商业是“末业”,凡从事工商业或者因懒惰而陷于贫穷的,都要受到惩罚,全家大小都投入官府充当奴婢。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的作用 3、统一度量衡 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规定按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人们按照爵位高低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婢严厉禁止私斗,凡擅自私斗者,视情节轻重处以不同刑罚. 2、废除“世袭世禄制” 宗室成员没有立军功者,要除掉其宗室属籍,剥夺其贵族身份,以此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 严格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专题二 商鞅变法 测试卷

专题二测评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但不包括( ) A.土地私有制度逐渐形成 B.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加强 C.新的阶级关系逐渐形成 D.旧贵族势力在日益分化 2.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B.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 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 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4.梭伦改革前和商鞅变法前都曾进行了大辩论,下列对这些辩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改革往往会引起既得利益者的反对 B.改革在最初阶段往往招致社会各阶层的攻击 C.重大改革的推行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D.推行改革要求改革者具有非凡的勇气和胆识 5.有学者认为,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私有奴隶被废,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土地。这样普通农民可以摆脱地方贵族的控制,但作为交换,他们要受到秦国政府的直接控制”。商鞅为实现对农民的直接控制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实行重农抑商 B.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C.普遍推行县制 D.建立军功爵制 6.某地出土一件重要的文物方升(如图),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铭文,左壁刻:“十八年……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器壁与柄相对一面刻“重泉”二字。底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从方升所刻铭文中我们能够断定( ) A.商鞅是我国古代方升的发明者 B.秦统一后仍用商鞅规定的度量衡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 C.秦始皇对商鞅变法进行了修正 D.秦始皇完成统一后又在全国颁布了新的度量衡标准 7.战国时代的商鞅是法家著名的代表人物,他强调严刑峻法,制定了连坐法。下列对该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连坐体现了秦国法律的严苛 B.连坐很可能会株连无辜 C.连坐反映了法家思想的偏颇 D.连坐能有效地消除犯罪 8.史学界普遍认为,经过战国时代各国变法的冲击,血缘宗法制度不复存在。商鞅变法中,以法律的形式直接否定了血缘宗法制度的措施是( ) A.废除井田制B.实行二十等爵制 C.普遍推行县制D.“燔诗书而明法令” 9.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商鞅变法的下列措施,从根本上为封建制确立奠定基础的是( ) A.废井田,开阡陌 B.普遍推行县制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重农抑商 10.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国人必须严格执行。这一规定( ) ①阻碍了经济发展的进程 ②便利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有利于国家赋税的征收 ④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 11.商鞅变法对秦国的社会风气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 ) ①尚武风气更加浓厚 ②小家庭逐渐取代了大家庭 ③告奸、举盗在民间盛行 ④土地买卖现象消失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12.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是商鞅变法局限性的重要表现,这些局限性归根到底是由( ) A.商鞅偏执的性格所决定的B.法家的思想特征所决定的 C.封建制度的特征所决定的D.尖锐的社会矛盾所决定的 13.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 14.商鞅变法与秦国统一之间的内在联系应是( ) A.变法直接导致秦国统一 B.变法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C.变法与秦国的统一无关 D.变法减缓了秦国统一的步伐 15.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 ) ①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②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③改革的性质完全相同 ④都以法家思想为指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