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毕业论文样文-自考论文65

自考毕业论文样文-自考论文65


论一般钢混结构桥梁施工技术控制

摘 要:文章就一般钢混结构桥梁主要部位中的基础、下部构造、上部构造、桥面系四个部分在施工过程中应做的技术方面的控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桩基础:保护层:大体积:压实度: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抓住这个良好的开拓机遇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向前迈进,在这其中又以建筑行业最引人注目,原因不仅在于它所容纳的庞大的就业人群,以及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等,关键是我们可以在生活中直接感受到建筑行业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以及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实质性的改变。近二十年无论是在住房、交通,还是水利水电事业等设施建设方面,我们国家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的规模都可以说是空前的,仅高速公路一项从一九九三年建成通车的只有1130公里,到二零零九年已经有4万余公里。交通以及水电工程等项目的建设自然离不开桥梁这一特殊的建筑实体,它的纽带作用不仅能有效的缩短如跨江河等形式的异地距离,而且现代城市高架桥、立交桥等立体交通体系的建立对城市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外在铁路建设的代表工程--青藏铁路的建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桥梁不可替代的作用,这项具有划时代的工程中共有各类桥梁六百七十五座,其中:高原冻土上最长的铁路桥--清水河特大桥全长11.7公里;第一高桥--三岔河大桥桥面距谷底达54.1米,像这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桥梁工程是青藏铁路能够贯通的不可或缺因素。从上面简述的例子里我们可以体会到桥梁建设实质作用的重要性,它作为一项工程实体构筑物,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施工组织去保证它的质量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建成使用,那么这项工程的建设将没有任何意义,而完善的施工组织里最核心的部分--施工技术的控制便是保证工程取得成功的关键。
以下论述是以我在实习过程中接触的桥梁工程实例,参考其他桥梁施工资料并结合各种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按照一般桥梁工程的施工作技术控制方面的论述。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rapi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businesses are actively seize this opportunity to open up a good speed to move forward by leaps and bounds, among which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this most compelling reason not only is it the job to accommodate the huge crowd, and bring a range of social problems, the key is that we can directly feel the life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the remarkable results achieved in our daily lives to the substantial changes . Nearly two

decades both in housing, transportation, or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of hydropower facilities, our country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 local government in the human, material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the size of the input can be said to be unprecedented, and only one highway opened to traffic from 1993, only 1130 km to 2009 km have been more than 4 million. Transpor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ydropower projects and other projects of this nature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bridge construction special entity, the link function can not only shorten the form, such as off-site across from the river, and the modern urban viaducts, overpasses, etc. The establishment of three-dimensional traffic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lso had a profound impact. Another representative of the railway construction project -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bridge we can see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is landmark project with a total of six hundred seventy-five types of bridges, including: the most permafrost long railway bridge - water River Bridge 11.7 km length; the first Takahashi - from the bottom of Sancha River bridge deck up to 54.1 meters, as this landmark Qinghai-Tibet Railway Bridge to link up or not missing factor. From the example outlined above we can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role of bridge construction in real terms, it works as a physical structure, if not a perfect organization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its design and specifications to build to use, then thi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will have no meaning, and complete construction of the core part of the organization - the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the key to ensure project success.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is based on my attachment in contact with the bridge project example, reference to other information on bridge construction and combination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s of the facil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eneral work of bridge engineering discussion of technical control.
朗读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字典 - 查看字典详细内容
第一章 基础

桥梁基础作为承载整个桥梁结构自重的关键分部工程,主要把桥梁自重以及它所承担的各种荷载按照设计要求传递给相应的地基持力层,因此桥梁基础必须严格控制其成型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否则可能将会使桥梁基础以上部分由于基础下沉而引起的不均匀沉降造成桥梁部分构件受力不平衡而出现裂纹甚至断裂,这也是桥梁垮塌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基础的施工技术控制与验收质量方面一直是各类此工程的重点要求对象。
1.1、施工质量的控制及检测
钻孔灌注桩因其机械化施工,成桩速度快而且较为安全因此施工单位在桩基较多时多采用这种施工方法。灌注桩从验收规范来看十分简单,无非是地基承载力的鉴定、钢筋笼的检查

与桩基砼质量的判定,但由于地下工程不可见的因素很多,加上桩基工程的隐蔽性,给施工质量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判定起来难以准确。:
1.1.1桩底地基承载力不足

原因:桩基下部端没有支承在有效持力层上面。
防治措施: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复杂地层,最好做取芯检验,如不能在成孔处取芯,要参照邻近取芯情况、钻速、泥浆返上的岩屑及钻进情况(一般钻进至微风化岩时,钻头不蹩钻,主动钻杆振动不很厉害,钻进声音感觉较好)、工程地质资料进行综合考虑。
1.1.2 缩孔(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原因:塑性土膨胀。
防治措施: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快速通过,在成孔一段时间,孔壁形成泥皮,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如出现缩径,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1.1.3 桩底沉渣量过大

原因:检查不够认真,清孔不干净或没有进行二次清孔。
防治措施:①认真检查,采用正确的测绳与测锤;②一次清孔后,不符合要求,要采取措施:如改善泥浆性能,延长清孔时间等进行清孔。在下完钢筋笼后,再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二次清孔可利用导管进行,准备一个清孔接头,一头可接导管,一头接胶管,在导管下完后,提离孔底0.4m,在胶管上接上泥浆泵直接进行泥浆循环。二次清孔优点:及时有效保证桩底干净。
1.1.4 钢筋笼上浮

原因:①当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下,若此时提升导管,导管底端距钢筋笼仅1m左右距离时,由于浇注的砼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上浮;②由于砼灌注至钢筋笼且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砼因浇注时间较长,已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砼与钢筋笼有一定握裹力,如果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笼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移。
防治措施:①灌注砼过程中,应随时掌握砼浇注标高及导管埋深,当砼埋过钢筋笼底端2-3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②当发现钢筋笼开始上浮时,应立即停止浇注,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砼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即可消除。
1.1.5 断桩与夹泥层

原因:①灌注砼过程中,因导管漏水或导管提漏而二次下沉也是造成夹泥层和断桩的原因。导管提漏有两种原因:a.当导管堵塞时,一般采用上下振击法,使混凝土强行流出,但如此时导管埋深很少,极易提漏。b.因泥浆过稠,如果估算或测砼困难,在测量导管埋深时,对砼浇注高度判断错误,而在卸管时多提

,使导管提离砼面,也就产生提漏,引起断桩;②灌注时间过长,而上部砼已接近初凝,形成硬壳,而且随时间增长,泥浆中残渣将不断沉淀,从而加厚了积聚在砼表面的沉淀物,造成砼灌注极为困难,堵管与导管拔不上来,引发断桩事故;③导管埋得太深,拔出时底部已接近初凝,导管拔上后砼不能及时冲填,造成泥浆填入。
防治方法:①认真做好清孔,防止孔壁坍塌;②尽可能提高混凝土浇注速度:a.开始浇砼时尽量积累大量砼,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可以克服泥浆阻力。b.快速连续浇注,使砼和泥浆一直保持流动状态,可防导管堵塞;③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灌注砼过程中随时测量导管埋深,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④灌注水下砼前检查导管是否漏水、弯曲等缺陷,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
1.2、人工挖孔桩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比较简单, 2-3人一组配上器械即可独立挖孔,而且不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可以节省一定的机械使用费用,施工操作时方便,占用场地小,无泥浆排出,对周围环境及建筑物影响小,施工质量可靠,可全面展开施工,特别是在扩大头的桩基施工中,人工挖孔桩施工更有其优越性,可以弥补机械施工的一些不足。还有一点应当指出的是人工挖孔可以判断地基持力层的具体情况,根据挖出的土样或岩层石块通过实验辨别其承载能力的强弱,是否能满足设计需要,以进行必要的变更。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工挖孔施工工艺我们也很容易得出其中的弊端,如安全问题就比较突出,由于地下未知因素的不确定性,如果遇到细砂、粉砂层地质时,再加上地下水的作用,极易形成流砂,严重时发生井漏,造成质量和安全事故,因此要采取有效可靠的预防急救措施。另外人工挖孔桩的施工速度在工期要求较短时很难满足要求,对一些桩基较深和地质情况不良的工程不提倡采用。
1.2.1 管理措施 施工前要制定周详的质量管理措施。在施工平面图上应标明桩位、编号、施工顺序、水电线路和临时设施位置;指定施工工序检查程序;制定不良天气(雨季)施工的技术措施。
1.2.2 安全措施 人工挖孔桩施工中安全措施非常重要,施工过程必须高度重视,应做到以下措施保障:孔内设应急爬梯供人员上下井;施工人员进入孔内必须戴安全帽;使用吊笼、电葫芦等应有安全可靠的自动卡紧保险装置;开挖深度超过10m时应配有通风设备;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1m范围内,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造成安全影响;要注意安全用电,井下照明应采用12V以下安全灯。
1.2.3 施

工控制措施 ①开始挖孔前,要平整好场地,清除地表松软土层和一切杂物,布置好控制网,根据桩基位置,采用十字交叉法订立每一孔桩的位置,并在桩位外设置定位龙门桩。②按照设计桩径及护壁厚度在地面上放出开挖线,然后向下挖深,浇筑混凝土井圈第一节护壁。井圈应高出地面20cm,且应加厚10cm。而后将桩位纵横中心线测放到井圈上,并测出孔口控制高程,以利于下部掘进的高程控制,且要求第一井圈的中心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2cm。井圈高出地面还有利于防止地表水在施工过程中进入井内。③在修筑钢筋混凝土井圈时应保证护壁的配筋和混凝土浇筑强度。上下节护壁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cm,每节护壁在当日施工完毕后宜养护24h后拆除;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时,应及时补强以防止造成事故。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增加砼的标号,用以加强安全系数。④进行第二节井孔土方开挖时,先从井口用垂球吊线找出井孔中心点,并在井孔底部打一短木桩,将桩中心投影到木桩顶上,以此为据进行第二节护壁的土方开挖。在开挖过程中应该密切注意地质状况的变化。⑤ 重复上述过程即可完成挖土护壁的工作,直至桩底设计高程。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以每一节护壁为验收步骤,合格后方可进行下节的开挖施工。挖至设计标高时,孔底不应有积水,终孔后应清理好护壁上和孔底的渣物,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混凝土的浇筑。 ⑥若桩基工程人工挖孔桩为下部扩大头的施工,孔壁成倒壁,坡其上部施工同其它挖孔桩一样,则其下部开挖要特别注意开挖的进度和施工安全。扩大头完成后,清渣、验收和浇筑混凝土要求工序紧凑,可减少坍塌的机率。在施工中还安排专职技术人员监督开挖土层的地质状况,并备有人员应急上爬梯,遇见异常情况可及时处理,确保施工安全。
1.2.4 地下水处理 地下水对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影响最大。当地下水位不大时可进行单桩桩内抽水;当地下水位较大时可采用多桩同时抽水法来降低地下水;如果桩设计深度不大时可考虑在场地四周设置井点排水。
1.2.5 不良地质应对 人工挖孔桩在开挖时,如果遇到细砂、粉砂层地质时,再加上地下水的作用,极易形成流砂,严重时发生井漏,造成质量和安全事故。因此要采取有效可靠的措施。在流砂情况较轻时,可缩短挖孔层深,正常的在遇到淤泥质等软弱土层时,一般可用木板模板支档,同时缩短开挖深度,并及时验收浇筑混凝土护壁。总之,人工挖孔桩施工时,一旦遇到不利的地质条件,除制定单桩的施工措施外,应该合理安排人工挖孔桩的施工顺序,

对减少施工难度起到重要作用,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依据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统筹安排,在可能的情况下,先施工较浅的桩,后施工深一些的桩,先施工外围(或迎水部位)的桩,后施工中部的桩。
客观地说,人工挖孔桩在良好地质条件的地基中运用时更能发挥其优越性。当扩大头人工挖孔桩在不良地基中运用时,其扩大头部分极易坍塌造成质量和安全事故,应该慎用。因此在做桩基设计时一定要重视地质勘探资料,在地质状况不良的情况下,宜采用其它桩基型式进行设计施工。
综上所述可得出桩基质量技术控制的关键:(1)地基承载力的鉴定。(2)桩身强度的控制。钻孔桩砼质量不仅与浇注工艺有关,还与成孔工艺有很大关系。要确保桩孔成孔质量与灌注工艺的合理性,操作得当。钻孔桩成孔质量在于:桩径不小于设计桩径,护壁可靠。关系到砼质量的灌注工艺主要是:控制好混凝土质量的和易性,防止出现堵管、埋管,引起断桩事故;控制导管埋深2-4m,使砼面处于垂直顶升状,不使浮浆、泥浆卷入砼,防止提漏引起断桩事故。(3)沉渣量的检查。
1.3其它施工工艺基础
在当前灌注桩应用普遍的背景下,其它工艺的桥梁基础也不乏使用。例如沉井基础就是在桥梁工程上常用的一种型式, 施工时在地面或构筑承台上整体预制沉井达到强度后挖土下沉,适用于地基表层较差而深部较好的地层,既可以用在陆地上,也可以用在较深的水中。其特点是埋置深度可以很大、整体性强、稳定性好,能承受较大的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故沉井在大跨度深水基础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广泛。 如江苏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中塔超大型沉井和陆上锚碇沉井基础圆角矩形钢壳+钢筋混凝土沉井,沉井全高76m,断面尺寸为58.0m×44.0m。我国江河纵横,海域面积大沿海有开发价值的岛屿众多,在大江大河和沿海修建规模更大的桥梁势在必行,桥梁建设向宽水域、外海方向发展,地质条件的复杂化和水深的加大,为各种基础结构型式的可行性应用提出了新的需求。
第二章 下部构造
桥梁工程的下部构造的施工主要包括桥墩、桥台、承台等支承传力部位,它们的作用是支撑上部结构并将结构及自身重力传递给基础部分。这类分部工程的特点可概括:各类构筑物结构中的钢筋和混凝土工程量相对较大,多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开挖基坑多在地下水位以下或本身就为水下施工,不易排水降水等,且受内部和外界因素影响较多。因此下部构造的施工技术控制方面较为复杂,需要制定专门的施工控制方案。下面就此部分的钢筋保护层以及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

术控制问题作主要探讨。
2.1 桥梁混凝土构件的裂缝
前面已经提及桥梁工程中的混凝土构件一般体积较大,这些大体积混凝土构件内出现的裂缝按深度不同,可分为贯穿裂缝、深层裂缝及表面裂缝三种。贯穿裂缝是由混凝土表面裂缝发展为深层裂缝,最终形成贯穿裂缝。它切断了结构的断面,可能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其危害性是较严重的;而深层裂缝部分地切断了结构断面,也有相当的危害性;表面裂缝一般危害性较小。当然,出现裂缝并不是绝对地影响结构安全,它都有一个最大允许值,桥梁的一般构件最大裂缝宽度应控制≤0.2mm。
2.1.1非荷载裂缝的控制
非荷载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桥梁中较常见的有温度变化及混凝土收缩。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部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温度裂缝区别其他裂缝的主要特征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Ⅰ) 温度裂缝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大型混凝土构件浇注时,水化热产生温度变化尤其要引起注意。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当水泥用量在350~550kg/m3,每立方米混凝土将释放出17500~27500kJ的热量,从而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达70℃左右甚至更高)。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实践证明当混凝土本身温差达到25℃~26℃时,混凝土内便会产生大致在10MPa左右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当温差变化较大,或者是混凝土受到寒潮的袭击等,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下降,而产生收缩,表面收缩的混凝土受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产生裂缝,这种裂缝通常只在混凝土表面较浅的范围内产生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抗冻融、抗疲劳及抗渗能力等。
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选择水化热低的水泥品种,选择合适的掺合料、缓凝减水剂,通过试配选定混凝土配合比,限制水泥单位用量,减少骨料入模温度,减低内外温差,并缓慢降温,必要时可采用循环冷却系统进行内部散热,或采用薄层连续浇注以加快散热,解决水化热造成的温度裂缝。另一个方面预埋件连接措施不当时,铁件附近混凝

土容易烧伤开裂。
 Ⅱ)收缩裂缝 包括桥梁在内的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因收缩所引起的裂缝是最常见的。在混凝土收缩种类中,塑性收缩和缩水收缩(干缩)是发生混凝土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
①塑性收缩。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混凝土浇注后4~5小时左右,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此时水泥水化反应激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析水和水分急剧蒸发,混凝土失水收缩,同时骨料因自重下沉,因此时混凝土尚未硬化,成为塑性收缩。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较短的裂缝一般长20~30cm,较长的裂缝可达2~3m,宽1~5mm。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等。为减小混凝土塑性收缩,施工时应控制水灰比,避免过长时间的搅拌,下料不宜太快,振捣要密实,竖向变截面处宜分层浇注。
② 缩水收缩(干缩)。混凝土结硬以后,随着表层水分逐步蒸发,湿度逐步降低,混凝土体积减小,称为缩水收缩。因混凝土表层水分损失快,内部损失慢,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当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收缩裂缝。
为避免或减少收缩产生的裂缝,要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超厚,表层分布钢筋的间距尽可能小于150mm,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绝不允许现场加水,尽可能延长拆模时间,浇水养护时间应大于14d。
2.2 桥梁大型构件浇筑的施工工艺
在2.1的论述中提及大型混凝土构件在浇注过程中,容易因温度变化和收缩产生裂缝,因此在施工中应选用合理的材料、掺合料、添加剂及混凝土配合比。研究表明混凝土最高绝热温度升高值与每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成线形正比关系,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通过掺加高性能磨细矿粉、粉煤灰、硅灰和沸石粉等,取代部分水泥以减少水泥用量。需要注意的是,沸石粉需水量较大,掺入后增加混凝土泌水性,对混凝土收缩裂缝不易控制。选择与水泥适应性好、减水率高的优质添加剂,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满足施工要求,保证混凝土性能完全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2.2.1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制
 

 大体积混凝土所选用的原材料应注意以下几点:
Ⅰ)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宜采用中砂;
Ⅱ)外加剂宜采用缓凝剂、减水剂;掺合料宜采用粉煤灰、矿渣粉等;
Ⅲ)大体积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应提高掺合料及骨料的含量,以降低单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Ⅳ)降低原材料的温度;
Ⅴ)水泥应尽量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优先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坝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但是,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的析水性比其它水泥大,在浇筑层表面有大量水析出。这种泌水现象,不仅影响施工速度,同时影响施工质量。因析出的水聚集在上下两浇筑层表面间,使混凝土水灰比改变,而在掏水时又带走了一些砂浆,这样便形成了一层含水量多的夹层,破坏了混凝土的粘结力和整体性。混凝土泌水性的大小与用水量有关,用水量多,泌水性大;且与温度高低有关,水完全析出的时间随温度的提高而缩短;此外,还与水泥的成分和细度有关。所以,在选用矿渣水泥时应尽量选择泌水性的品种,并应在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以降低用水量。在施工中,应及时排出析水或拌制一些干硬性混凝土均匀浇筑在析水处,用振捣器振实后,再继续浇筑上一层混凝土。
2.2.2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
由于桥梁施工中隐蔽部位较多,因此在确定浇筑方案时,除应满足每一处混凝土在初凝以前就被上一层新混凝土覆盖并捣实完毕外,还应考虑结构大小、钢筋疏密、预埋管道和地脚螺栓的留设、混凝土供应情况以及水化热等因素的影响,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Ⅰ)全面分层: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全部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此时应使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完工为止。采用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不宜太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比较合适。必要时可分成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
Ⅱ)分段分层:混凝土浇筑时,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由于总的层数较多,所以浇筑到顶后,第一层末端的混凝土还未初凝,又可以从第二段依次分层浇筑。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结构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
Ⅲ)斜面分层: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混凝土的振

捣也要适应斜面分层浇筑工艺,一般在每个斜面层的上、下各布置一道振动器。上面的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处,保证上部混凝土的捣实。下面一道振动器布置在近坡脚处,确保下部混凝土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的向前推进,震动器也相应跟上。
2.2.3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的温度控制
混凝土养护是桥梁施工中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便控制混凝土内表温差,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及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应尽可能多养护一段时间,拆模后应立即回土或在覆盖保护,同时预防近期骤冷气候影响,以控制内表温差,防止混凝土早期和中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不仅要满足强度增长的需要,还应通过人工的温度控制,防止因温度变形引起混凝土的开裂。在混凝土养护阶段的温度控制应遵循以下几点:
Ⅰ)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20℃;当结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裂能力时,不大于25℃~30℃。
Ⅱ)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差不超过20℃。其温差应包括表面温度、中心温度和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
Ⅲ)采用内部降温法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内部降温法是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通入冷却水,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冷却在混凝土刚浇筑完时就开始进行,还有常见的投毛石法,均可以有效地控制因混凝土内外温差而引起的混凝土开裂。
第三章 上部构造及桥面系
桥梁的上部构造与桥面系共同组成了承载桥面各种活荷载的功能,是桥梁能够发挥其实质性功能的关键部位。上部结构及桥面系的质量控制不仅仅只是对其内部结构质量的要求,还体现在对这一类分部工程的外观质量控制上。虽然桥梁的上部结构样式种类繁多,但在施工中较为常见的多为钢筋混凝土梁桥、拱桥、斜拉桥以及悬索桥。在上部结构施工中,按一般施工方法划分可分为整体式和装配式,整体式是上部结构在桥位上整体现场浇注而成。特点是结构整体性好,刚度大,但因需现场浇注,施工速度慢,工业化程度低。装配式是利用运输和起重设备将预制的独立构件运到桥位现场,进行起吊、安装拼接,钢结构上部结构尤其适用。这种施工形式可以多个施工工种同时展开,节约时间,但运输与安装需要特别注意,防止因碰撞等不利因素造成的构建损伤。桥梁的上部混凝土构件施工技术控制多于下部施工相同,其它形式的构件安装与组合技术多不属于钢筋混凝土范畴内,在这里不做为论述对象。下面主要就在桥

面系组成中与桥头跳车有关的问题提出一些施工中应注意的相关技术。
3.1、桥头跳车的危害

所谓跳车是由于桥头及伸缩缝(桥头引道)处的差异沉降或伸缩缝破坏而使路面纵坡出现台阶引起车辆通过时产生跳跃的现象,其主要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 对行车安全和舒适度的影响。由于跳车的存在使车辆不得不降低车速,使道路的使用功能和通行能力受到很大影响;另外跳车使驾驶员和乘车者感到不适,心情不快易疲劳,所载货物易损坏;严重跳车会造成翻车、追尾等交通事故,威胁人、车和财物的安全,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3.1.2 由跳车产生的水平和垂直冲击力会对路面、路基和桥梁结构物产生进一步的损坏,从而增加了养护维修费用和管理的难度,并降低了桥梁及道路使用性能。
3.1.3 跳车时的冲击力会对车辆产生不利反力,增加车辆的振动和机械磨损和轮胎的磨耗,油耗增大,缩短车辆使用年限,增加运输成本。
3.2、桥头跳车的成因

桥头跳车台阶的产生和行成是多方面的,包括地基地面条件、填料、施工材料以及设计、施工等多方面的原因。
3.2.1 地基强度差异
桥台与路基大都是同年平行进行施工的,就桥梁整体来说都是钢性体,其地基强度一般都有较高的要求,并进行加固处理,沉降较小或不沉降(岩石地基)。而台后填方段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从而使桥台和台后填方产生差异沉降变形,以致形成台阶。
3.2.2 台后填料处理不当
施工时对桥台台后的回填材料未能慎重考虑,施工人员用料不当、技术控制不严,未能达到要求。施工时工期工序安排不当,以致桥头填土处于工期未期,被迫赶工,不能很好地控制台背填土的压实度,致使填料压实度不能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使填方体产生竖向固结变形,形成较大的工后沉降,在台背与路基连接处造成沉陷形成台阶。但需要特别指出,施工中技术控制不当比材料不良更易造成构造物台后填料的下沉。
3.2.3桥台伸缩缝的破损因素与地基浸水软化。软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浸水等造成路基沉降。
3.3、桥头跳车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3.3.1地基加固处理 。为消除桥台和台后填方段的差异沉降变形,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对一般地基可采取加固土(水泥土、石灰土等)的方法进行加固处理,对软土、湿陷性黄土、解冻土、河相冲积土等特殊地基,需进行适用于各自特点的特殊地基处理方法,如换土、强夯、固结、轻质路堤和粉喷等方法,以改善地基提高承载力减少工后沉降。
3.3.2桥头设置过渡段。考虑桥台与台背路面在结构、材料

、刚柔、胀缩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为了在其纵、横向都能平顺逐渐过渡,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设置枕梁和搭板。枕梁和搭板根据不同情况应采取不同的布置方式:桥梁为正交时,搭板预制,板顶浇厚6CM30#钢筋砼或钢筋纤维砼铺装层,在搭板与砼路面相接处设置胀缝,在与搭板邻近的2~3块路面的板缝连续设置胀缝;桥梁为斜交时除用钢筋砼搭板和铺装层整体浇灌外,另设置钢筋砼渐变板,其一端置于枕梁与搭板连接,另一端则直接置于路基相接于砼路面。当然这种处理方式并不一定受桥梁正交还是斜交的约束。
②设置变厚式埋板。对沥青砼路面,在桥台连接处设置变厚式砼埋板;对砼路面,则将连接处的路面板改为变厚板。在搭板、埋板下为保证连接部位的刚柔层次面水平和垂直方向均渐次变化,宜采用强度和回弹模量均高于土基的路面结构材料,以提高该部位的整体受荷和抗冲能力,调整不均匀沉降。
③路面过渡。桥头不均匀沉降原因很多,且难于根除,为此常根据桥涵的长度和接线填方长度在桥头一定长度范围内铺设过渡性路面,待路堤沉降基本完成后再改铺设计路面。
3.4 台背填料的选择
设计及施工中,台背填料应在现场择优选用。宜采用透水性好的填料填筑桥涵两侧路堤或采用改良性土作为填料。如果条件允许可用轻质材料填筑。
3.5台背填方的碾压方法
施工过程中尽可能扩大施工场地,以便充分发挥一般大型填方压实机械的使用,认真施工,给予充分压实,在不能用大型机械压实的情况下,要用小型振动压路机或蛙式打夯机进行压实,严格控制虚铺厚度。
3.6设置完善排水设施
排水设施对填方的稳定极为重要特别对靠近构造物的填料,施工前应做好排水使原地基排水固结,必要时进行换填或打桩排水固结。
3.7 改变伸缩缝的种类和位置
在台背一定范围内的路面伸缩缝尽量采用工厂化生产的嵌入式塑胶条,少用沥青填充料;还有一种处理方法就是桥面上尽量把桥头处的伸缩缝位置移至与桥头相邻的墩上,把桥头处改为桥面连续,这样可以减少桥头跳车的机会。例如在国道323线的鹿鸣关大桥上就采用这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上面论述中提到的方法为一般施工中较为常见的技术处理措施,另外还有一些设计施工方案也多为采用,如:土工格栅处理桥台涵背的填方;加筋土整体式桥台;台背回填采用刚柔过渡段法等。
总之,桥头跳车是目前桥梁施工中多见的工程病害,要治理桥头跳车首先要研究其产生的原因,提出适当的处治方法,并且要切实可行,便于施工,并且加强监督及施工技术控制的

力度,共同努力克服这一难题。







结语
桥梁作为一种建筑实体的存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它们不仅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更是生产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写照。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无论是在其造型艺术、施工技巧、历史积淀、文化蕴含、还是人文景观方面,都曾为世界桥梁建筑是谱写光辉的篇章,如建于1053-1059年的福建泉州的万安桥桥长达800多米,另外赵州桥、卢沟桥等也是我国古代桥梁建设的代表。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五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桥梁建设也进入崭新时期,一大批结构新颖、技术含量高、设计和施工一流的高品质桥梁先后建成通车,在中华大地上建成了一大批结构新颖、技术复杂、设计和施工难度大、现代化品位和科技含量高的大跨径钢筋混凝土斜拉桥、悬索桥、拱桥,积累了丰富的桥梁设计和施工经验。从另一方面来看,现代桥梁建设对桥梁的质量,耐久性,美观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满足这些要求的关键就是施工技术。如何能恰当通过施工技术的控制,来建造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桥梁工程将是各层次的施工技术人员努力探索的方向,也是我建筑人生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2000)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 (JTG/TJ23-2008)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1-2008)
《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2-2008)


























目录
摘要 .................................................................. (1)
第一章 基础............................................................ (2)
1.1 施工质量的控制及检测 .................................... (2)
1.2 人工挖孔桩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3)
1.3 其它施工工艺基础 ....................................... (5)
第二章 下部构造...................................................... (5)
2.1 桥梁混凝土构件的裂缝.......................................(6)
2.2 桥梁大型构件浇筑的施工工艺..............................(7)
第三章 上部构造及桥面系............................................. (9)
3.1 桥头跳车的危害................................................(9)
3.2 桥头跳车的成因................................................(10)
3.3

桥头跳车施工技术控制措施.................................(10)
3.4 台背填料的选择................................................(11)
3.5 台背填方的碾压方法..........................................(11)
3.6 设置完善排水设施.............................................(11)
3.7 改变伸缩缝的种类和位置....................................(11)
结 语 .....................................................................(12)
参考文献.....................................................................(13)

??

??

??

??

2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