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为-无线传播理论

华为-无线传播理论

华为-无线传播理论
华为-无线传播理论

产品版本GSM 工程师使用对象无线产品

产品名称资料编码

无线传播理论

作 者修订版本日 期修 订 记 录

日 期批 准日 期审 核

2001/12/15

日 期工程部资料开发部审 核

2001/12/10日 期移动通信工程部拟 制

华 为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目 录204.3 传播模型校正及实例 (18)

4.2 CW 测试的方法 (18)

4.1 CW 测试的原理 (18)

第四章 传播模型校正 (15)

3.5 规划软件ASSET 使用的传播模型 (15)

3.4 室内传播模型 (13)

3.3 COST231 Walfish Ikegami 模型 (13)

3.2 COST231-Hata 模型 (12)

3.1 Okumura-Hata 模型 (11)

第三章 无线传播模型 (8)

2.4 传播损耗 (7)

2.3 分集接收 (7)

2.2 多谱勒频移 (4)

2.1 快衰落和慢衰落 (4)

第二章 无线传播环境 (2)

第一章 无线传播基本原理 (1)

无线传播理论...................................................................

无线传播理论

1. 概要说明

无线传播方式决定了蜂窝系统的设计从频段的确定频率分配无线电波

的覆盖范围计算通信概率及系统间的电磁干扰直到最终确定无线设备的

参数和进行场强预测

本文主要讲述了蜂窝系统的传播环境介绍了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快衰落和慢衰落现象以及传播损耗现象本文还介绍了GSM移动通信系统的信号损耗中值计算模型和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传播模型同时对CW测试原理测试方法

和传播模型的校正进行了介绍

全文分为四节

第一节无线传播基本原理讲述了电磁波的不同传播模式

第二节无线传播环境讲述了快衰落和慢衰落多普勒频移分集接收以

及传播损耗

第三节无线传播模型讲述了Okumura-Hata COST231-Hata COST231

Walfish Ikegami室内传播模型和规划软件ASSET使用的传播模型

第四节传播模型校正讲述了CW测试的原理和方法并列举了模型校正

的实例

2. 关键词

无线传播衰落损耗传播模型模型校正 CW测试

第一章无线传播基本原理

要点掌握电磁波的多种传播途径

在规划和建设一个移动通信网时从频段的确定频率分配无线电波的覆

盖范围计算通信概率及系统间的电磁干扰直到最终确定无线设备的参数都必须依靠对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了解和据此进行的场强预测它是进行

系统工程设计与研究频谱有效利用电磁兼容性等课题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理论

众所周知无线电波可通过多种方式从发射天线传播到接收天线直达波或

自由空间波地波或表面波对流层反射波电离层波如图1所示就电

波传播而言发射机同接收机间最简单的方式是自由空间传播自由空间指

该区域是各向同性沿各个轴特性一样且同类均匀结构自由空间波

的其他名字有直达波或视距波如图1(a)直达波沿直线传播所以可用于

卫星和外部空间通信另外这个定义也可用于陆上视距传播两个微波塔

之间见图1(b)

第二种方式是地波或表面波地波传播可看作是三种情况的综合即直达波反射波和表面波表面波沿地球表面传播从发射天线发出的一些能量直接

到达接收机有些能量经从地球表面反射后到达接收机有些通过表面波到

达接收机表面波在地表面上传播由于地面不是理想的有些能量被地面

吸收当能量进入地面它建立地面电流这三种的表面波见图1(c)第三

种方式即对流层反射波产生于对流层对流层是异类介质由于天气情况而

随时间变化它的反射系数随高度增加而减少这种缓慢变化的反射系数使电波弯曲如图1(d)所示对流层方式应用于波长小于10米即频率大于

30MHz的无线通信中第四种方式是经电离层反射传播当电波波长小于

1米频率大于300MHz时电离层是反射体从电离层反射的电波可能有

一个或多个跳跃见图1(e)这种传播用于长距离通信除了反射由于折

射率的不均匀电离层可产生电波散射另外电离层中的流星也能散射电

波同对流层一样电离层也具有连续波动的特性在这种波动上是随机的

快速波动蜂窝系统的无线传播利用了第二种电波传播方式这一点将在后

文中论述

在设计蜂窝系统时研究传播有两个原因第一它对于计算覆盖不同小区的

场强提供必要的工具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覆盖区域从几百米到几十公里

地波传播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应用第二它可计算邻信道和同信道干扰

预测场强有两种方法第一种纯理论方法适用于分离的物体如山和其他

固体物体但这种预测忽略了地球的不规则性第二种基于在各种环境的测

量包括不规则地形及人为障碍尤其是在移动通信中普遍存在的较高的频

率和较低的移动天线第三种方法是结合上述两种方法的改进模型基于测量和使用折射定律考虑山和其他障碍物的影响在蜂窝系统中至少有两种

传播模型第一种是FCC

建议的模型第二种设计模型由Okumura

提供覆

盖边界应考虑实际经验结果a b

c

d

e

电离层地波

散射体(e) 无线电波通过电离层反射传播(d) 对流层对无线电波的不规则散射(c) 地波传播

(b) 视距通信的应用(a) 直达波沿直线传播图1 不同的传播模式

第二章无线传播环境

要点

掌握快衰落和慢衰落的概念

掌握多普勒频移的概念

掌握分集接收的方法

掌握典型地形传播损耗的计算方法

2.1 快衰落和慢衰落

根据上一节的论述在一个典型的蜂窝移动通信环境中由于接收机与发射

机之间的直达路径被建筑物或其他物体所阻碍所以在蜂窝基站与移动台

之间的通信不是通过直达路径而是通过许多其他路径完成的在UHF频段

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电磁波的主要传播模式是散射即从建筑物平面反射或

从人工自然物体折射如图2所示

地面反射波

直达波 绕射波 建筑物反射波

图2 多径传播模型所有的信号分量合成产生一个复驻波它的信号的强度根据各分量的相对变化而增加或减小其合成场强在移动几个车身长的距离中会有2030dB 的衰落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发生的位置大约相差1/4波长大量传播路径的存在

就产生了所谓的多径现象其合成波的幅度和相位随移动台的运动产生很大

的起伏变化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多径衰落或快衰落如图3所示在性质

上多径衰落属于一种快速变化

研究表明如移动单元所收到的各个波分量的振幅相位和角度是随机的

那么合成信号的方位角和幅度的概率密度函数分别为

02 2-1??

r 0 2-2

其中r 为标准偏差2-1式和2-2式分别表明方位角在

02是均匀分??

布的而电场强度概率密度函数是服从瑞利分布的故多径衰落也称瑞利衰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移动台接收的信号除瞬时值出现快速瑞利衰落外其场

强中值随着地区位置改变出现较慢的变化

这种变化称为慢衰落见图

3

它是由阴影效应引起的所以也称作阴影衰落电波传播路径上遇有高大建

筑物

树林

地形起伏等障碍物的阻挡

就会产生电磁场的阴影当移动台

通过不同障碍物阻挡所造成的电磁场阴影时

就会使接收场强中值的变化

变化的大小取决于障碍物的状况和工作频率

变化速率不仅和障碍物有关而且与车速有关

研究这种慢衰落的规律发现其中值变动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另外

由于气象条件随时间变化

大气介电常数的垂直梯度发生慢变化使

电波的折射系数随之变化

结果造成同一地点的场强中值随时间的慢变化

统计结果表明

此中值变化也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分布的标准偏差为

rt 由

于信号中值变动在较大范围内随地点和时间的分布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所

以它们的合成分布仍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在陆地移动通信中通常信号中值

随时间的变动远小于随地点的变动

因此可以忽略慢衰落的影响r=rL 但

是在定点通信中

需要考虑慢衰落

图3 快衰落和慢衰落总的来说在蜂窝环境中有两种影响第一种是多路径由于从建筑物表面或其他物体反射散射而产生的短期衰落通常移动距离几十米第二种是直接可见路径产生的主要接收信号强度的缓慢变化即长期场强变化也就

是说信道工作于符合瑞利分布的快衰落并叠加有信号幅度满足对数正态分

布的慢衰落

2.2 多普勒频移

快速运动的移动台还会发生多普勒频移现象这是因为在移动台高速运动时

接收和发送信号将导致信号频率将发生偏移而引起的干扰多普勒频移符合

下面的公式

fI=f0-fDcos I= f0-v/cos I

fI为合成后的频率f0为工作频率fD为最大多普勒频移I为多径信号合

成的传播方向与移动台行进方向的夹角v为移动台的运动速度为波长

当移动台快速远离基站时为fI=f0-fD当移动台快速靠近基站时为fI=f0+fD

当运动速度过高时多普勒频移的影响必须考虑而且工作频率越高频移

越大

2.3 分集接收

多径衰落和阴影衰落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的随着移动台的移动瑞利衰落随

着信号的瞬时值快速变动而对数正态衰落随着信号平均值变动这两者是

构成移动通信接收信号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使接收信号被大大恶化虽然通

过增加发信功率天线尺寸和高度等方法能取得改善但采用这些方法在移

动通信中比较昂贵有时也显得不切实际而采用分集方法即在若干支路上

接收相互间相关性很小的载有同一消息的信号然后通过合并技术再将各个

支路的信号合并输出那么便可在接收终端上大大降低深衰落的概率

由于衰落具有频率时间和空间的选择性因此分集技术包括空间分集时

间分集频率分集极化分集和角度分集等五种

空间分集若在空间设立两副接收天线独立接收同一信号由于其传播环

境及衰落各不相同具有不相干或相干性很小的特点采用分集合并技术并

使输出较强的有用信号降低了传播因素的影响在移动通信中空间的间

距越大多径传播的差异就越大所收场强的相关性就越小天线间隔可以

是垂直间隔也可以是水平间隔但是垂直间隔的分集性能太差不主张用

这种方式为获得相同的相关系数基站两分集天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应大于

水平距离这种方式在移动通信中是最有效的也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分集

方式

时间分集可采用通过一定的时延来发送同一消息或在系统所能承受的时

延范围以内在不同时间内的各发送消息的一部分在GSM中采用的是后面会

讲到的交织技术来实现时间分集的

频率分集

这种分集技术在GSM 中是通过调频来实现的

极化分集它是通过采用垂直电子天线垂直磁性天线和环状天线来实现的

角度分集由于地形地貌和建筑物等环境的不同到达接收端的不同路径的

信号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方向在接收端采用方向性天线分别指向不同的

信号到达方向则每个方向性天线接收到的多径信号是不相关的

2.4 传播损耗在研究传播时特定收信机功率接收的信号电平是一个主要特性由于传播

路径和地形干扰传播信号减小这种信号强度减小称为传播损耗

在研究电波传播时首先要研究两个天线在自由空间各向同性无吸收

电导率为零的均匀介质条件下的特性以理想全向天线为例经推导自

由空间的传播损耗为 2-3

L

p =32.4+20log (f MHz )+20log (d km )其中f 为频率d 为距离公里上式与距离d 成反比当d 增加一倍自

由空间路径损耗增加6分贝同时当减小波长l 提高频率f

路径损耗增

大我们可以通过增大辐射和接收天线增益来补偿这些损耗当已知工作频率时2-3式还可以写成

2-4L

p =L 0+10?log (d km )式中称为路径损耗斜率在实际的蜂窝系统中根据测量结果显示?=2?的取值范围一般在35之间

?

有了自由空间的路径损耗公式后可以考虑在平坦的但不理想的表面上

2个天线之间的实际传播情况假设在整个传播路径表面绝对平坦无折射

基站和移动台的天线高度分别为和如图4所示

h c h m

A

A

A

A'B B

B (c) 仰角g 路径长度d

(b) 是单反射情况

(a) 是多反射情况图4 平坦表面的传播与自由空间的路径损耗相比平坦地面传播的路径损耗为

L p =10?log d ?20log h

c ?20

log h m 式中该式表明增加天线高度一倍

可补偿6dB 损耗而移动台接收功?

=4率随距离的4次方变化即距离增大一倍接收到的功率减小12dB

地形地物的种类千差万别对移动通信电波传播损耗的影响也是错综复杂的在实际应用中是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平坦地形的

对于复杂的地形一般可分为两类即

准平滑地形和

不规则地形

准平滑地形指表面起伏平缓起伏高度小于等于20米的地形平均表面高度差别不大Okumura 将起伏高度定义为距离移动台天线前方

10公里内地形起伏10%与90%

的差CCIR

定义为收信机前方

10

50公里处地形高度超过

90%与超过

10%

的差

除此以外的其它地形统称为

不规则地形按其状

态可分为

丘陵地形

孤立山岳

倾斜地形和水陆混合地形等在对市区及其附近地区分析传输损耗时还可以依据地理区域的拥挤程度分

类如分成开阔区密集市区中等市区郊区等

在分析山区或者城市中摩天大楼密布的密集市区的传输损耗时通常还要分

析绕射损耗绕射损耗是对障碍物高度和天线高度的一种测量障碍物高度必须同传播波长比较同一障碍物高度对长波长产生的绕射损耗小于短波长

预测路径损耗时把这些障碍物看作尖形障碍

即刃形用物理光学中常用的方法可计算损耗图5中有两种障碍物

第一种情况下高H 处的视距路径无障碍物第二种情况下障碍物在电波路径中第一种中我们假设障

碍物高度是负数

第二种假设障碍物高度是正数绕射损耗F 可通过绕射常数v 求出v

由下式给出 v

=?H 2/?(1/d 1+1/d 2)不同绕射损耗的近似值由下式求出

F =0

v m 1=20log (0.5+0.62v )

0[v <1=20log (0.5e 0.45v )

?1[v [0=20log (0.4?0.12?(0.1v +0.38)2)

?2.4

[v

(b) 正高度

(a) 负高度

图5 经过刀刃的无线传播

第三章无线传播模型

要点掌握几种典型的传播模型

传播模型是非常重要的传播模型是移动通信网小区规划的基础模型的价

值就是保证了精度同时节省了人力费用和时间在规划某一区域的蜂窝

系统之前选择信号覆盖区的蜂窝站址使其互不干扰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如果不用预期方法唯一的方法就是尝试法通过实际测量进行这就要进

行蜂窝站址覆盖区的测量在所建议的方案中选择最佳者这种方法费钱费力利用高精度的预期方法并通过计算机计算通过比较和评估计算机输

出的所有方案的性能我们就能够很容易地选出最佳蜂窝站址配置方案因

此可以说传播模型的准确与否关系到小区规划是否合理运营商是否以比

较经济合理的投资满足了用户的需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市的无线

传播环境千差万别例如处于丘陵地区的城市与处于平原地区的城市相比其传播环境有很大不同两者的传播模型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如果仅仅

根据经验而无视各地不同地形地貌建筑物植被等参数的影响必然会

导致所建成的网络或者存在覆盖质量问题或者所建基站过于密集造成

资源浪费随着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飞速发展各运营商越来越重视传播模

型与本地区环境相匹配的问题

一个优秀的移动无线传播模型要具有能够根据不同的特征地貌轮廓像平原丘陵山谷等或者是不同的人造环境例如开阔地郊区市区等做出

适当的调整这些环境因素涉及了传播模型中的很多变量它们都起着重要

的作用因此一个良好的移动无线传播模型是很难形成的为了完善模型就需要利用统计方法测量出大量的数据对模型进行校正传播模型的校

正问题将在第4节中做具体的介绍

一个好的模型还应该简单易用模型应该表述清楚不应该给用户提供任何主观判断和解释因为主观判断和解释往往在同一区域会得出不同的预期值一个好的模型应具有好的公认度和可接受性应用不同的模型时得到的结

构有可能不一致良好的公认度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多数模型是预期无线电波传播路径上的路径损耗的所以传播环境对无线传

播模型的建立起关键作用确定某一特定地区的传播环境的主要因素有

(1)自然地形高山丘陵平原水域等

(2)人工建筑的数量高度分布和材料特性

(3)该地区的植被特征

(4)天气状况

(5)自然和人为的电磁噪声状况

另外无线传播模型还受到系统工作频率和移动台运动状况的影响在相同

地区工作频率不同接收信号衰落状况各异静止的移动台与高速运动的

移动台的传播环境也大不相同 一般分为室外传播模型和室内传播模型

常用的模型如表1所示

表1 几种常见的传播模型适用于900和1800MHz 宏蜂窝预测

规划软件ASSET 中使用 适用于900和1800MHz 室内环境预测Keenan-Motley

适用于900和1800MHz 微蜂窝预测Cost231 Walfish-Ikegami

适用于1800MHz 宏蜂窝预测 Cost231-Hata

适用于 900MHz 宏蜂窝预测Okumura-Hata

适用范围模 型 名 称

3.1 Okumura-Hata 模型Okumura-Hata 模型由在日本测得的平均测量数据构成

市区的路径损耗中值

可以用下面的近似解析式表示

L p =69.55+26.16log f ?13.82log h b

+(44.9?65.5log h b )log d ?A h m

式中

从基站到移动台的路径损耗单位dB L p

载波频率单位MHz f

基站天线高度单位米h b

移动台天线高度单位米h m

基站到移动台之间的距离单位km

d 对于中等城市或大城市修正

A m =(1.1log f ?0.7)h m ?(1.56log f ?0.8)

在郊区传播模型可以修正为

L ps =L p (市区)?2[log (f /28)]2?5.4在开阔地传播模型可以修正为

L po =L p (市区)?4.78(log f )2+18.33log f ?40.94

3.2 COST231-Hata模型

适合频段15002000 MHz

基站的天线高度Hb30200 m

移动台天线高度 Hm 1 10 m

覆盖距离 1 20 km

大城市区域在农村地区和郊区可以从图3中得到校正因子

Lu (dB) = 46.3 + 33.9log(f) - 13.82log(Hb) - a(Hm) +[44.9 - 6.55

log(Hb)]log(d) + Cm

其中

a(Hm) =[1.1log(f) - 0.7]Hm -[1.56log(f) - 0.8]

Cm = 0 dB 对于中等城市和郊区中心区

Cm = 3 dB 对于大城市

对于农村准开阔地

Lrqo (dB) = Lu - 4.78[log(f)]2 + 18.33log(f) - 35.94

对于农村开阔地

Lro (dB) = Lu - 4.78[log(f)]2 + 18.33log(f) - 40.94

3.3 COST231 Walfish Ikegami 模型

该模型适合于大城市环境

适合频段800 2000 MHz

使用的天线挂高 4 50 m

移动台高度 1 3 m

覆盖距离0.02 5km

Height of buildings Hroof (m)

Width of road w (m)

Building separation b (m)

Road orienta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direct radio path Phi (°)

Urban areas

1. 基站和移动台之间没有直射径的情况small cells

Lb = Lo + Lrts + Lmsd (or Lb = Lo for Lrts + Lmsd <= 0)

其中

Lo为自由空间的损耗

Lo = 32.4 + 20log(d) + 20log(f)

Lrts为屋顶和街道之间的衍射和散射损耗(对应慢衰落)

Lrts = -16.9 - 10log(w) + 10 log(f) + 20log(Hr - Hm) + Lcri

其中Lcri = -10 + 0.354Phi for 0<= Phi < 35°

Lcri = 2.5 + 0.075(Phi-35) for 35<= Phi < 55

Lcri = 4.0 - 0.114(Phi-55) for 55<= Phi <90

Lmsd为多径损耗对应快衰落

Lmsd = Lbsh + ka + kd log(d) + kf log(f) - 9log(b)

其中Lbsh= -18log(1 +Hb - Hroof)for Hb > Hroof

= 0for Hb <= Hroof

ka= 54for Hb > Hroof

= 54 - 0.8(Hb - Hroof)for d >= 0.5 and Hb <=Hroof = 54 - 0.8(Hb - Hroof)(d/0.5)for d<0.5 and Hb<=Hroof

kd= 18for Hb > Hroof

= 18 - 15(Hb - Hroof)/Hroof for Hb <= Hroof

kf= -4 + 0.7(f/925 - 1)for medium sized cities and

suburban centres with moderate

tree density

= -4 + 1.5(f/925 - 1)for metropolitan centres

2. 基站和手机之间有直射路径的情况Street Canyon

微小区天线低于屋顶高度路径损耗模型如下

Lb = 42.6 + 26log(d) + 20log(f) for d >= 0.020 km

3.4 室内传播模型室内传播环境与室外微蜂窝宏蜂窝不同天线高度覆盖距离等因此原

先的Okomula-Hata 模型COST-231模型已不再适用应使用Keenan-Motley

模型

L Indoor = L BS + k F(k) + p W(k) + D(d - d b )其中

L BS 为自由空间传播损耗L BS = 32.5 + 20logf + 20logd L indoor

室内传播损耗f 频率MHz

d 传播距离km k

直达波穿透的楼层数f

楼层衰减因子(dB)p

直达波穿透的墙壁数W

墙壁衰减因子(dB)D 线性衰减因子(dB/m)

d b 室内转折点(m)典型值为65m 大于该值增加0.2dB/m

3.5 规划软件ASSET 使用的传播模型在实际无线传播环境中还应考虑各种地物地貌的影响华为公司使用的规

划软件ASSET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对传播模型进行了改进考虑了现实环境

中各种地物地貌对电波传播的影响从而更好的保证了覆盖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模型表示式如下

L p =K 1+K 2log d +K 3(h m )+K 4log h m +K 5log (H eff )

+K 6log (H eff )log d +K 7

diffn +K clutter 式中

与频率有关常数K 1距离衰减常数K 2移动台天线高度修正系数

K 3K 4

基站天线高度修正系数K 5

K 6

绕射修正系数

K 7

地物衰减修正系数

K clutter

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距离单位km

d 移动台天线和基站天线的有效高度单位米h m h eff

在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电波传播时K 值会因地形地貌的不同以及

城市环境的不同而选取不同的值表2例举了一个曾经用于中等城市电波传

播分析时的K 值以及一些Clutter 衰耗值

表2 K 参数值-1.00

Suburban 2.30Order Urban 1.40Dense Urban 1.30Industrial & Commercial Areas -1.60High Buildings 1.50Rangeland 1.00Open Areas in Urban -1.50Wetland -2.00Inland Water

Clutter 衰 耗 值 0.20K7

-6.55K6

-13.82K5 0.00K4

-2.88K3

44.90K2

160.93K1

参 数 值K 参 数 名 称

根据这些K 参数可以计算出传播损耗中值但是由于环境的复杂性还要

进行适当的修正当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用于室内时要考虑建筑损耗建筑损

耗是墙壁结构钢玻璃砖等

楼层高度建筑物相对于基站的走向

窗户区所占的百分比等的函数由于变量的复杂性建筑物的损耗只能在周围环境的基础上统计预测我们可以有以下一些结论

y

位于市区的建筑平均穿透损耗大于郊区和偏远区

y

有窗户区域的损耗一般小于没有窗户区域的损耗

y

建筑物内开阔地的损耗小于有走廊的墙壁区域的损耗

y 街道墙壁有铝的支架比没有铝的支架产生更大的衰减

y 只在天花板加隔离的建筑物比天花板和内部墙壁都加隔离的建筑物产生的衰减小

平均的楼层穿透损耗是楼层高度的函数据资料记载损耗线的斜率是

-1.9dB/层第一层楼的平均穿透损耗市区为18dB 左右郊区在13dB 左右

特定楼层的测量表明建筑物内的损耗特性可看作是带衰减的损耗波导例

如当电波沿着与室外窗户垂直的方向的走廊方向传播的时候损耗可以达到0.4dB/m 当计算隧道中的电波传播情况时需要考虑隧道的传播损耗这时可以把隧

道简化成一个有耗波导来考虑实验结果显示在特定距离传播损耗随频率增加而下降当工作频段在2GHz 以下时损耗曲线与工作频率的关系呈指数

衰减对于GSM 频段可以近似认为损耗与距离呈现4次方的反指数变化即两个天线之间距离增加一倍损耗增大12dB

在UHF 频段还要考虑树叶对传播的影响研究表明一般夏天树木枝叶繁茂因此夏天信号的损耗会比冬天的时候大10dB 左右垂直极化的信号损耗大于水平极化信号的损耗

第四章 传播模型传播模型校正校正要点

y

掌握CW 测试的原理和方法

y 掌握进行传播模型校正的方法

4.1 CW 测试的原理为了获得符合本地区实际环境的无线传播模型提高覆盖预测的准确性为

网络规划打好基础必须进行传播模型的校正CW 测试即连续波测试是

进行模型校正的必经步骤通过CW 测试和数字地图可以获得进行模型校正

的数据这些测试数据中的经纬度信息和接收电平形成模型校正的数据源

利用随机过程的理论分析移动通信的传播可以表示为

r (x )=m (x )r 0(x )其中x 为距离r x 为接收信号r 0x 为瑞利衰落 m x 为本地均

值也就是长期衰落和空间传播损耗的合成可以表示为

m (x )=12L x +L x ?L ?r (y )dy

其中2L 为平均采样区间长度也叫本征长度

CW 测试就是尽可能获取在某一地区各点地理位置的本地均值即r(x)与

m(x)之差尽可能小因此要获取本地均值必须去除瑞利衰落的影响对于一

组测量信号数据r(x)平均时若本征长度2L 太短则仍有瑞利衰落影响存在若2L 太长则会把正态衰落也平均掉因此在CW 测试中确定2L 关系到能否

使所测数据与实际本地均值的逼近程度以及根据CW 测试校正的传播模型

预测的准确程度著名通信专家李建业证明对于GSM 系统在本征长度为40个波长采样50个样点时可使测试数据与实际本地均值之差小于1dB

不考虑测试设备和数字地图的误差

通信原理作业

通信原理作业 姓名:李士锦 班级:通信111班 学号: 20127053

3GPP长期演进(LTE)技术原理 摘要:第三代移动通信(3G)技术是当前主流无线通信技术之一。在诸多3G 技术标准中,又以3GPP制定的标准最具影响力。近几年来,WCDMA、TD-SCDMA、HSPA等各种系统已经逐步在全球大规模部署。同时3GPP又启动了LTE、HSPA+、LTE-Advanced等长期标准演进项目。而LTE作为一个即将被广泛应用的通信标准,势必会成为我国通信产业界关注的焦点。 关健词: LTE 、TD-LTE、OFDM、 引言 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3GPP在“移动通信宽带化”趋势下,为了对抗WiMAX等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市场挑战。LTE也被通俗的称为3.9G,具有100Mbps的数据下载能力,被视作从3G向4G演进的主流技术。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100Mbit/s与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 1、背景与概述 1.1 什么LTE 2004年底,正当人们惊讶于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WiMAX)技术的迅猛崛起时,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也开始了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技术(UMTS)的长期演进(LTE)项目。这项技术和3GPP2的UMB技术被统称为E3G。由于这种技术已经具有某些第四代通信技术的特征,甚至可以被看作“准4G”技术,为了能和可以支持20MHz带宽的WiMAX技术相抗衡,LTE也必须将最大系统带宽从5MHz扩展到20MHz。为此,3GPP不得不放弃长期采用的CDMA技术,选用 OFDM/FDMA技术。 1.2、LTE项目启动的背景 1.2.1 移动通信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融合 3GPP启动LTE项目的表面原因是应对WiMAX标准的市场竞争,但是其深层原因是移动通信与BWA技术的融合。BWA早期定位于有线宽带接入技术的替代,其发展经历了从固定局域接入向游牧城域接入,再向广域移动接入的发展历程,体现了明显的“宽带接入移动化”的趋势。与此同时,移动通信技术也向能够提供

华为新一代WLAN架构挑战高密覆盖难题-该亚中国

华为新一代WLAN架构挑战高密覆盖难题-该亚中国在一些公共场合尤其是大型会场,WLAN无线网络几乎是瞬间瘫痪,用户要么连接失败,要么网络拥塞,体验非常糟糕。最近,华为推出了基于802.11ac标准的新一代WLAN解决方案,来挑战高密覆盖这个难题。在现有的WLAN无线应用中,高密度用户覆盖一直是难以逾越的一道鸿沟。在人们的印象中,即使是经过多重优化的移动运营商网络,面对密集用户使用时也会瘫痪。WLAN的AP相比移动基站设备,无论是频率、功率还是处理性能均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在这方面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在一些公共场合尤其是大型会场,WLAN无线网络几乎是瞬间瘫痪,用户要么连接失败,要么网络拥塞,体验非常糟糕。长期以来,国内外厂商都在不断地努力,以改善WLAN高密覆盖体验。最近,华为推出了基于802.11ac标准的新一代WLAN 解决方案,来挑战高密覆盖这个难题。 WLAN无线覆盖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做好频率规划和功率控制。根据最大用户数量接入需求和网络业务的最低带宽要求,人们需要提前布设足够数量的AP,这里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如何解决同频干扰。 802.11 b/g/n一般工作在2.4GHz频段。2.4GHz频段范围是2.4-2.483GHz,按照我国规定的频点规划,只有1,6,11三个不互相干扰的信道,每个信道带宽20MHz。所以,在过去的2.4GHz频段WLAN覆盖方案中,使用3台以内AP进行覆盖可以完全避免干扰的产生。但是,802.11n协议下无线传输达到最优速率时要占用40MHz的频宽,即对两个20MHz的信道进行捆绑,这样造成整个2.4GHz频段范围内只能容纳一个40MHz的频宽,只要使用2台以上AP 就会产生干扰。事实上,工作在这个频段的设备还有很多,包括开启AP模式的智能手机、3G 无线路由器、蓝牙设备、无线鼠标等等,这些设备均会产生干扰。

IGMP原理简介【华为】

IGMP原理简介 IGMP 协议是IP 组播在末端网络上使用的主机对路由器的信令机制,分为两个功能部分:主机侧和路由器侧。IGMP 工作机制如下所述: 1. 接收者主机向所在的共享网络报告组成员关系。 2. 处于同一网段的所有使能了IGMP 功能的组播路由器选举出一台作为查询器,查询器周期性地向该共享网段发送组成员查询消息。 3. 接收者主机接收到该查询消息后进行响应以报告组成员关系。 4. 网段中的组播路由器依据接收到的响应来刷新组成员的存在信息。如果超时无响应,组播路由器就认为网段中没有该组播组的成员,从而取消相应的组播数据转发。 5. 所有参与组播传输的接收者主机必须应用IGMP 协议。主机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位置、成员总数不受限制地加入或退出组播组。 6. 支持组播的路由器不需要也不可能保存所有主机的成员关系,它只是通过IGMP协议了解每个接口连接的网段上是否存在某个组播组的接收者,即组成员。而各主机只需要保存自己加入了哪些组播组。 IGMPv1工作机制 IGMPv1 协议主要基于查询和响应机制完成组播组管理。在多路由器共享网段上,由三层路由协议选举出唯一的组播信息转发者(Assert Winner 或DR),并作为IGMPv1 的查询器,负责该网段的组成员关系查询。网络上IGMPv1 消息交互如图9-1 所示。 主机加入组播组的基本过程如下: 1. IGMP 查询器(RouterB)周期性地向共享网段内所有主机以组播方式(目的地址为组播地址)发送普遍组Query 查询消息。该报文的目的地址为224.0.0.1,表示该网段上的所有主机和路由器。 2. 网段内所有主机都接收到该普遍组查询消息。如果主机(如HostB 和HostC)希望加入某组播组G1,则以组播方式发送Report 报告。该报文的目的地址为224.0.0.1,报文中携带组播组G1 的地址信息。

华为无线网络方案设计

华为无线网络方案设计

无线业务方案 随板AC方案独立AC方案 1)由核心或汇聚交换机作为随板AC; 2)支持业务随行,有线无线用户统一在交换机做策略; 3)有线无线用户统一虚拟化管理;1)独立AC旁挂到核心设备; 2)支持业务随行,有线无线用户统一在交换机做策略; 3)有线无线用户统一虚拟化管理; 优先推荐随板AC 方案,有线无线融合。

随板AC 方案 Fabric CSS 核心层 汇聚层 接入层edge Fabric CSS 核心层 汇聚层edge 接入层 随板AC 全VxLAN 场景 VxLAN/VLAN 混合场景 认证点组策略执行点 准入点内置AC 随板AC CAPWAP 无线流量采用集中式转发。 无线用户在随板AC(Border)上入VN ,当前只支持手工命令配置。R20C00版本规划控制器编排无线入VN 。 无线用户组策略在Border 上执行,支持业务随行。 无线流量采用集中式转发。 无线用户在随板AC(Edge)上入VN 。 无线用户组策略在Edge 上执行,支持业务随行。

33 独立AC 方案 Fabric CSS 核心层 汇聚层 接入层edge Fabric CSS 核心层 汇聚层edge 接入层 全VxLAN 场景 VxLAN/VLAN 混合场景 认证点组策略执行点 准入点内置AC 独立AC CAPWAP 独立AC 无线流量采用集中式转发。 无线用户流量CAPWAP 封装到AC ,AC 解封装后,在Border 上入VN 。Border 作为无线用户网关。 无线用户组策略在Border 上执行,支持业务随行。 无线流量采用集中式转发。 无线用户流量CAPWAP 封装到AC ,AC 解封装后,在Border 上入VN 。Border 作为无线用户网关。 无线用户组策略在Border 上执行,支持业务随行。

华为AAU的有源天线解决方案

华为AAU的有源天线解决方案 国内三大运营商经过十多年从2G到3G移动网络建设、升级、改造,相当数量的站点空间变得越来越紧张,新设备的增加将极大加重运营商的建站和运维成本,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宽带应用,需要运营商能迅速扩充网络容量以满足业务增长。 当前国内LTE建设迅速起步, 需要在现有的移动站点基础上,再加入一层LTE(FDD和TDD)网络,对站点机房空间,天面位置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据华为内部调查和经验,大部分一线和二线城市45%左右的站点天面空间拥挤,无法新增独立天线。 在多频多模建网模式下,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站点资源,进一步提升网络容量,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宽带业务体验,成为各运营商面临的主要挑战。 以华为AAU为代表的有源天线解决方案,正在逐步成为行业的趋势。从90年代的GSM宏基站,到2004年华为首先推出分布式基站,华为一直通过基站形态的创新适应移动网络建设,在移动宽带MBB时代,需要进一步提升网络性能、解决天面获取难题的困扰,华为正在引领行业推动有源天线标准化。 AAU称做有源天线单元,如下图1所示,在多个频段组网下,传统方式需要选择两个RRU连接到一个无源天线, 采用AAU后,2个RRU集成到天线中,形成有源天线单元AAU。 图1 RRU和天线集成于一体的AAU 对于一个已有RRU和天线的站点,如果要增加LTE业务,将需要新增加一套新的RRU、天线、以及相关的附件, 而华为的AAU解决方案可以将新频段的LTE RRU集成在AAU内部,同时集成原来的两副天线,如下图2所示。

图2 高度集成的AAU替换传统大量的零散部件 华为的AAU,有效整合运营商的天面资源,简化了天面配套要求,将射频单元与天线合为一体,减小馈线损耗,增强了覆盖效果,更加适合多频段多制式组网的需求,有效保护了运营商比机房更重要的核心资产--天面资源。采用AAU 解决方案后,整个天面变得简洁、可靠、稳定,带来的好处有: 部署方便,节省空间,AAU尺寸和单频天线相当,降低选址和物业协调难度,同时集束线缆设计,AAU与原AAU连接仅需4根馈线。在节省70%的空间下,能够获得30%到70%的容量增益。 管理效率高, AAU本身支持多种电调模式,手动、近端、远端都可以方便地对天线进行调整,远端方式通过AISG接口实现和远端网管通信免进站,免上塔,提升维护效率可以实时调整,避免业务中断。 省钱省时,实现快速建设,通过一次部署,降低了物业协调难度,能够极大地减少抱杆、土建及楼面的租金成本,减少安装工程成本,据测算,采用AAU 能够减少30%的站点建设成本。 华为的AAU可集成两个不同频段的射频单元以及天线, 集成度是业界同类产品的2倍,帮助运营商平滑演进到HSPA+、LTE以及LTE-Advanced而无需新增射频单元或天线,每个站点最大可以节省75%的模块数量,也是业界唯一能够支持2个4×4 MIMO射频模块的产品,并支持波束成型技术,可实现85%的容量提升。 AAU解决方案,不仅是对基站架构、天面安装方式的创新,而且反映AAU产品稳定性、可靠性达到了相当的水平。AAU作为高度集成的产品,安装位置又很特别,要求其内部有源模块必须达到非常高的可靠性。华为将其十多年对RRU

华为云全球网络与骨干网络架构介绍

华为云全球网络与骨干网络架构介绍 一、数字化浪潮与云需求 回顾历史,数字化转型经历三次大的浪潮。 ?第一波浪潮影响的是以ICT为生产资料的信息产业,比如互联网行业和电信行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就是软件、硬件、终端、管道等,从2000年到现在,这些行业的数字化变革一直跑在各行业的最前面。 ?第二波影响的是以ICT为核心支撑技术的服务行业。尤其是与用户体验和生产效率强相关的金融等行业,从早期的网上银行到电子支付,到现在的行业数字化变革已经进入到了云化的阶段。 ?在第三波浪潮中,包括电力、交通、制造、能源、政府等各行各业,可谓是360行,行行都迫切需要数字化转型。 从客户视角来看,华为网络产品线副总裁曾兴云总结了三点商业需求: ?使能敏捷创新(Agile Innovation),比如滴滴和UBER这种“天生的数字企业”,借助数字化技术方案,成功的在短短时间内获得快速发展;Netflix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方式获得用户兴趣,推出自制剧大幅提高收视率。 ?提供极致体验(Ultimate Experience),提升企业效率的同时更能够有效降低成本优化财务指标,比如AT&T推出network on demand业务,业务开通效率提升最高达到95%;迅达电梯的梯联网方案可以有效降低企业50%的成本,带来运营的极致体验。 ?无处不在的安全(Security Everywhere),帮助企业获得更全面的防护能力,满足政策合规诉求,支持业务永续运行,守护客户价值。 而基于行业应用场景提供全面云化的网络,帮助企业获得商业成功,正是华为提出全面云化网络架构的核心出发点。 二、华为云网络业务模型及架构

华为整体网络解决方案设计

实用标准 项目编号: 华为网络整体解决方案

目录 1 概述 (4) 2 企业网络建设设计原则 (5) 3 华为产品解决方案 (7) 3.1 整体架构设计 (7) 3.1.1 总体网络架构 (7) 3.1.2 有线网络解决方案 (8) 3.1.2.1 核心层网络设计 (9) 3.1.2.2 汇聚层网络设计 (9) 3.1.2.3 接入层网络设计 (10) 3.1.3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10) 3.1.4 无线网络解决方案 (11) 3.1.4.1 无线网络的建设需求 (11) 3.1.4.2 无线网络解决方案 (14) 3.2 高可靠性设计 (18) 3.2.1 网络高可靠性设计 (18) 3.2.2 设备高可靠性设计 (18) 3.2.2.1 重要部件冗余 (18)

3.2.2.2 设备自身安全 (19) 3.3 安全方案设计 (21) 3.3.1 园区网安全方案总体设计 (21) 3.3.2 园区内网安全设计 (21) 3.3.2.1 防IP/MAC地址盗用和ARP中间人攻击 (21) 3.3.2.2 防IP/MAC地址扫描攻击 (23) 3.3.2.3 广播/组播报文抑制 (25) 3.3.3 园区网边界防御 (26) 3.3.4 园区网出口安全 (27) 3.3.5 无线安全设计 (28) 3.3.5.1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威胁 (29) 3.3.5.2 华为无线网络的安全策略 (30) 4 设备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Quidway? S9300系列交换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Quidway? S7700系列交换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Quidway? S5700系列交换机 (32) 4.4 无线控制器WS6603 (41)

华为公司研发体系流程构成

一、华为研发体系架构 华为公司的基本组织结构是一种扁平的,分权化的,矩阵式的二维结构,公司按职能划分,以获得专业经济化。同时又按产品线实行横向划分,实现了职能部门对各自单位有行政上的管理权,各产品线对业务上的领导权。行政平台、产品平台各司其职,当公司进新产品开发,新市场开拓以及一些重大项目的实施,都是以产品线为主线在直线职能制的行政平台上通过跨部门调用公司资源组成项目小组的方式来运作。华为公司依靠这种项目组的方式,调动了公司内部的各种资源,在某一时间段,某一产品上或市场的某一区域获取技术、人员上的优势,取得技术和市场突破。 在华为有五大平台:销售和服务平台、财务平台、生产和供应链平台、研发平台。在这些平台共享的基础上又分为4大产品线和20多个地区部。在各个地区部,以销售服务为龙头,各个平台都派驻人员组建各自的小平台,向区域延伸。其管理方式是矩阵式管理,如当地的财务主管,行政上受当地的主管考核,业务上归公司财务部考核。其目标是一致的,考核的重点有所不同。另外,业务线还是业务能力建设的中心。这样的好处是:信息很通畅,经验能共享,相互有合作也有牵制,各个业务单元很难形成土围子,同时资源能最大限度的共享。这也是华为迅速扩张而不出乱子的原因。 华为的研发体系,分为无线、核心网、网络、业务与软件四大产品线及终端、芯片、安全与存储分公司,分公司在研发上也是按产品线来管理。其组织结构经历了较大的变革,一些产品线以解决方案为主线,也有产品线是以技术平台为主线,其目的是共享硬件和软件平台。如核心网产品线主要专注核心网,其平台为无线和有线产品线共享,这样能迅速量产和降低成本。 图表华为公司的研发体系 资料来源:华为公司 二、研发流程体系 华为构建了全球化的研发体系,其研发体系的主业务流程——集成产品开发流程,是华为管理产品开发的一整套方法,基于客户需求导向进行产品开发决策,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构筑客户关注的质量、成本、可服务性、可用性及可制造性。

解析华为三----华为公司研发体系流程构成解读

编者按:华为的成功,使众多管理人员着迷于它的管理模式,组织结构,运作流程。编者也耗费了较多的时间来收集、整理有关华为的方方面面。在此,特将整理的资料汇总供大家参考,希望能有所借鉴,帮助中国的民营企业改善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一、华为研发体系架构 华为公司的基本组织结构是一种扁平的,分权化的,矩阵式的二维结构,公司按职能划分,以获得专业经济化。同时又按产品线实行横向划分,实现了职能部门对各自单位有行政上的管理权,各产品线对业务上的领导权。行政平台、产品平台各司其职,当公司进新产品开发,新市场开拓以及一些重大项目的实施,都是以产品线为主线在直线职能制的行政平台上通过跨部门调用公司资源组成项目小组的方式来运作。华为公司依靠这种项目组的方式,调动了公司内部的各种资源,在某一时间段,某一产品上或市场的某一区域获取技术、人员上的优势,取得技术和市场突破。 在华为有五大平台:销售和服务平台、财务平台、生产和供应链平台、研发平台。在这些平台共享的基础上又分为4大产品线和20多个地区部。在各个地区部,以销售服务为龙头,各个平台都派驻人员组建各自的小平台,向区域延伸。其管理方式是矩阵式管理,如当地的财务主管,行政上受当地的主管考核,业务上归公司财务部考核。其目标是一致的,考核的重点有所不同。另外,业务线还是业务能力建设的中心。这样的好处是:信息很通畅,经验能共享,相互有合作也有牵制,各个业务单元很难形成土围子,同时资源能最大限度的共享。这也是华为迅速扩张而不出乱子的原因。 华为的研发体系,分为无线、核心网、网络、业务与软件四大产品线及终端、芯片、安全与存储分公司,分公司在研发上也是按产品线来管理。其组织结构经历了较大的变革,一些产品线以解决方案为主线,也有产品线是以技术平台为主线,其目的是共享硬件和软件平台。如核心网产品线主要专注核心网,其平台为无线和有线产品线共享,这样能迅速量产和降低成本。 图表华为公司的研发体系 资料来源:华为公司 二、研发流程体系

华为公司无线网络规划

华为公司无线网络规划部 李忠东 赵其勇 1 概述 移动通信行业进入理性发展时 期,可竞争的网络是有着较高性价比的网络,需要着眼于完善的服务和一流的网络质量,要用良好的网络设计保护投资。对于一个良好运行和可监控的无线网络而 言,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在频谱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网络覆盖率、增加网络容量、如何满足网络未来发展的需求都需要网络规划和优 化来解决,通过网络规划和优化实现各方面的良好平衡。 本文首先阐述了移动网络规划的 原则和策略;之后对于GSM和CDMA2000移动通信系统,在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方法上各自的技术特点,进行了阐述;最后,由于两种体制的移动通信网 络,在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方法上,又有很多相似和不同之处,本文对这些异同也进行了比较和探讨。 2 移动网络规划原则和策略 我们都知道,移动网络规划和优 化的基本原则是:在一定的成本下,在满足网络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建设一个容量和覆盖范围都尽可能大的无线网络,并适应未来网络发展和扩容的要求,也就是 CCCQ最优原则(C-Cost,C-Coverage,C-Capacity,Q-Quality)。 从移动网络演进的进程,有如下的基本策略: 在网络建设初期,考虑先覆盖、后容量,初期建设一张"薄网";在网络建设中后期,全方位打造精品网络,提高QOS质量,关注容量需求,兼顾边际覆盖,提高覆盖率和系统资源利用率。同时关注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性,简单灵活进行网络扩容和新业务的展开。 3 GSM网络规划关键技术 有很多关键技术支撑GSM体制下的移动通信系统,例如:功率控制,切换算法,DTX,跳频等。对于GSM的网络规划和优化而言,主要的关键技术是:频率计划,切换规划等,下面分别说明。 3.1 频率计划 在GSM系统中,由于频率资源 是有限的,频率的重复使用是提高频率利用率,提高系统容量的有效手段。在GSM系统中,主要的干扰来自同邻频的干扰,这是由系统的载干比C/I决定的,也 就是同频C/I>= 9dB,第一邻频C/I>-9dB,第二邻频C/I>-41dB,通常考虑同频和第一邻

华为数据通信笔记

华为HCDA认证笔记 第一章:网络互连基 1—1 课程介绍 一、网络工程师的证书体系: 思科:CCNA CCNP CCIE 华为:HCDA HCDP HDIE 网络工程师发展的方向: 1、RS—路由和交换 2、网络安全—防火墙VPN 3、ISP—运营商 4、无线 5、DC--数据中心 6、云计算,存储 二、本套视频的主要容: HCDA考试中的所有知识点,都会由浅入深的和大家讲,零基础的同学,绝对可以看得懂同时华为有自已的模拟器叫ENSP,因此我会做大量的实验,帮助大家在实际的项目中解决问题其次我讲的所有容,都是华为官方要求HCDA掌握的,绝对不会少,请大家 放心; 1、网络互联基础 2、路由和路由协议基础与实现(静态路由、RIP、OSPF) 3、以太网交换技术基础与实现(VLAN、STP) 4、广域网技术基础原理与实现(PPP、HDLC、FR) 5、网络安全基础(防火墙) 华为:政府、国有企业; 思科:外企; 1—2 数据通信基础 一、数据: 1、组成:字母和数字 2、如:图片,视频,文字等 二、数据通信: 1、数据交换的过程 2、传输介质来进行数据传输 3、传输介质:网线、无线、光纤等

三、数据通信系统组成 1、发送方 2、接收方 3、传输介质 4、约定—协议 5、数据包—报文 四、数据流的方向 1、单工—只会接收数据,不会发送数据—电视机、显示器 2、半双工—在发送数据的时候,不能接收数据—对讲机 3、全双工—在发送数据的时候,同时也能接收数据—手机1—3 网络和Internet简介 一、常见网络的拓扑结构 二、互联网的组成 局域网(LAN)--一所学校,一家公司 由无数个局域网组成互联网 三、局域网常用的设备和特点 HUB(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 1、距离短 2、延迟小 3、传输速率高 4、传输是可靠的 五、广域网(Internet)的分类 1、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 2、DDN—数据通信网 3、X.25分组交换网

数据通信原理(华为内部资料)

本文由我0621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2008-03 Security Level: Internal 数据通信原理 无线案例培训部 https://www.doczj.com/doc/2a8562813.htm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前言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数据通信原理的基础知识。旨在帮助您了解CDMA系统里所使用到的数通原理知识。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2 参考资料 ? TCP/IP协议族 (第二版) TCP IP协议详解 (卷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3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您可以: ? 掌握TCP/IP协议栈结构 ? 掌握IP地址及子网划分原理 ? 掌握静态路由基本原理 ? 了解动态路由基本知识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4 第一章数通原理在CDMA系统中的应用第二章 TCP/IP协议基础第三章路由基础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5 数通原理在CDMA系统中的应用 数通原理在CDMA产品中的应用: BSC6680: PARC平台产品基于全IP设计 PDSN9660: CDMA分组域交换中心基于NE系列路由器设计 数通原理在传输系统中的应用: A接口 IP over E1/T1 IP over FE Abis接口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6 第一章数通原理在CDMA系统中的应用第二章 TCP/IP协议基础第三章路由基础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7

华为公司无线网络优化报告模板--绝对干货超级详细实用

四川电信村通优化工程阶段性总结报告

目录 一、优化试点工作情况小结.............................................................................................. - 1 - 1.1项目背景 ............................................................................................................... - 1 - 1.2试点地市优化成果 ............................................................................................... - 1 - 二、优化流程...................................................................................................................... - 2 - 三、网络常见指标描述...................................................................................................... - 4 - 3.1呼叫建立成功率(cs) ....................................................................................... - 4 - 3.2掉话率(cs) ....................................................................................................... - 5 - 3.3业务信道阻塞率(cs) ....................................................................................... - 7 - 3.4话务量(cs) ....................................................................................................... - 8 - 3.5软切换成功率(cs) ........................................................................................... - 9 - 3.6软切换比例 ......................................................................................................... - 10 - 四、优化常见问题处理思路............................................................................................ - 10 - 4.1覆盖类问题 ......................................................................................................... - 11 - 4.2容量类问题 ......................................................................................................... - 13 - 4.3切换类问题 ......................................................................................................... - 15 - 4.4掉话类问题 ......................................................................................................... - 19 - 4.5建立成功率问题 ................................................................................................. - 38 - 4.6寻呼类问题 ......................................................................................................... - 39 - 五、案例 ........................................................................................................................... - 42 - 5.1覆盖问题优化案例(巴中) ............................................................................. - 42 -

无线网络品牌列表及主流品牌各优势

无线瘦AP 国内外一线品牌: Trapeze(卓继思)2010年年底被世界知名品牌:juniper收购,扩充其产品线, 现在正处于产品整形阶段,从事于无线研发技术属于国外最早品牌之一,早年,H3C、锐捷、凯创、Nortel等品牌都OEM它。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前期做运营商以及OEM较多。是业界最早一家提出智能转发架构无线厂家(针对传统的集中转发而言)。Trapeze以它的稳定性及永不停机闻名,能做到真正N+1式冗余,广泛用于学校、医院、酒店、政府共建项目等等。 Cisco(思科) 世界知名品牌,交换机市场暂居高端市场。无线网络产品线都是收购而来:linksys, aironet,airspace, 其中只有airspace属于集中控制架构的第一代无线网络产品,与H3C提倡有线无线一体化解决方案,利于市场控制。经过无数次PK,证明无线产品稳定性没问题,但是针对用户提出的个性化应用太少。AP集成了频谱分析功能(识别各种无线频谱资源,确定干扰源)。此功能只有aruba和思科拥有。 Meru 美国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时间不长。产品的优势特点是:所有AP可以同信道部署。此功能只有Extricom(萃科)与meru 拥有。针对信道资源少的情况,研发而出。所有AP同信号不互相干扰,因此对漫游有极大的支持。特别像是在医院应用环境下,医生对无线网络的无缝漫游要求特别高,MERU能提供很好的支持。 Aruba 美国品牌,目前全球唯一一家专著于企业无线网络产品的研发与设计的上市供应商。业界无线安全性最高。拥有状态防火墙、IDS,根据账号做不同的策略权限,拥有强大的网管软件,可控制除H3C之外全球前十强的其他品牌AP。 产品线已经全部是11NAP。性能稳定。跟第三方应用做到很好的结合:定位(有专业后台软件)、视频组播、频谱分析,识别各种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以给予不同的权限及流量分配。 无线网络二线品牌: H3C(华三)国产,厂家是杭州本地。能马上制造研发用户所想要的产品。参数偏高。对无线网络应用要求不多的用户来说,H3C用用还可以。一旦进行功能性测试,H3C就讲不出东西了。他只能做到覆盖率、吞吐量等基本性能。产品不稳定。后被HP收购。

网络WiFi-运营商WLAN市场拓展指导书 v1.00

运营商WLAN产品销售指导书 H3C网络产品部 2007-08-23

目录 1、方案说明 (1) 2、运营商的切入点――运营商致力于专线增值业务的开展 (1) 3、专线大客户的切入点――企业IT系统的网络威胁 (4) 4、运营商的市场空间――安全宽带业务对于专线用户的价值 (7) 5、市场销售策略 (16)

1、WLAN产品说明 图1 H3C WLAN产品线简介 H3C自2003年公司成立以来就继承了业界领导厂商华为和3Com的WLAN产品,3Com 作为Wi-Fi组织的主要发起人和领导者,其WLAN产品线具有天然的优势,加上华为公司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投入,使得H3C的WLAN产品继承了两家产品的优点,兼有电信级的稳定性和企业级的灵活性,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H3C成立了100多人的WLAN研发团队,紧跟前沿技术,快速响应用户需求。H3C对WLAN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组织的相关交流,同时H3C也针对各个802.11的各个工作组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提出自己的理解与建议,联合业界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标准进程,目前已经拥有30多项专利技术。 作为全球领先的网络设备和解决方案供应商,H3C推行有线、无线一体化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FAT AP、FIT AP、Wireless Switches、MESH、网桥等全系列无线产品。 2、运营商的切入点――运营商致力于增值业务的开展 3G与WLAN都属于当前的技术热点,也是业界企盼的热门应用。但很明显,这两种技术上所承载的期望越高,面对的压力与质疑也就越多。直到WLAN与3G互补融合应用

的概念提出后,一度处于质疑核心的3G应用模式似乎也在逐渐清晰。 无线局域网开始是作为有线局域网络的延伸而存在的,企业和政府等各种用户广泛地采用了该技术来构建其内部办公室网络。但随着应用的进一步发展,无线局域网正逐渐从传统意义上的局域网技术发展成为"公共无线局域网",即成为城域网的宽带接入手段。无线局域网应用模式的这种改变使其成为一种可运营的宽带接入业务,也正是因为如此,无线局域网受到了网络运营商的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美国、英国、瑞典、德国、荷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韩国、马来西亚和日本等国家的各种运营商开展了基于无线局域网的业务运营。国内的各大运营商也已经在部分地区为用户提供类似的无线数据接入业务。从整个应用的形势来看,无线局域网将会成为宽带接入的主流手段之一。 无线局域网作为城域网的一种宽带接入手段,相对于以太网接入或ADSL接入等方式而言,其优势主要在于能够满足用户对移动性的要求,而同时又能够提供足够的带宽和极为灵活的可扩展性。 对于固网运营商,近期固话语音业务的发展基本上是停滞不前,有线宽带业务和小灵通成了电信的主要支撑。无线宽带业务正是弥补了固网运营商在无线宽带业务发展上的空白,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移动运营商可以通过WLAN的热点区域来释放其2.5G业务所面对的数据压力,而WLAN业务也得以借助2.5G移动业务的捆绑,大为提高了使用率与普及率。运营商提供WLAN业务后,用户可以在没有WLAN热点覆盖的地区使用2.5G以至于未来的3G接入互联网;在进入WLAN热点区域后,系统会将网络接入自动、无缝地转换为WLAN 接入方式,在不影响应用持续性的同时,大为提升可以使用的网络带宽,并减少对语音网络的数据压力。 此外,WLAN的应用普及正在促使更多的移动通信用户,开始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宽带无线数据业务的魅力。长远看来,WLAN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有利于无线数据业务的市场空间全面加速增长,进而催生出对信息更大的需求以及更多的服务模式,为3G的成熟和普及奠定基础。再者,在3G初期,WLAN作为无线数据业务的补充接入手段,可以有效解决初期3G覆盖范围较小的问题。一旦3G用户数量开始大规模增长,WLAN不但可以在热点地区减轻高速数据对3G无线系统的压力;同时还可以作为3G在企业内的补充,推动移动商务应用的发展,透过更佳的移动性和安全性,将WLAN企业用户逐渐吸引到3G网络。 3、H3C 运营商室内分布系统合路解决方案 为了与即将到来的3G网络的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WLAN的建设

华为公司产品线奖金分配暂行办法

华为公司产品线奖金分配暂行办法 为了进一步落实高层领导绩效承诺PBC制度,完善产品线的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责任和激励机制,特制定产品线奖金分配方案。 一、目的和原则 ◆ 产品线奖金由基础奖金和贡献奖金两部分构成。基础奖金与公司营业净利润挂钩,以牵引产品线关注公司的整体利益;贡献奖金与产品线贡献毛利挂钩,以强化奖金对产品线贡献的激励,提高人均效益。 ◆ 产品线基础奖金与产品线领导的KPI承诺完成率挂钩,以强化产品线预算目标的达成对基础奖金的影响,同时为公司其他部门基础奖金的设计提供统一的参考基准。 ◆ 各产品线贡献奖金与贡献毛利采用相同的挂钩系数,以体现“产品线的人均贡献毛利越高,则产品线的人均贡献奖金越高”的原则。产品线与贡献毛利挂钩的奖金不封顶,以鼓励产品线将贡献毛利做大。 ◆ 产品线贡献毛利的核算,在突出销售收入扩张导向的同时,兼顾产品线对制造成本、期间成本、用服费用、研发费用、营销与行销费用、管理费用,以及产品线非正常损失的责任。以加强财务核算和内部管理,开源节流;同时对周边部门传递压力,从而对公司期间费用形成反向制约。 二、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应于包括:直接为产品线服务的研发人员、PL-Marketing人员、国内行销和国际行销人员(含办事处、地区部、海外代表处行销人员),以及本产品线行政服务人员。中央研究部核心网人员按所服务的对象划分到固网与无线产品线。 国内行销和国际行销人员的03年奖金,由国内营销部、国际营销部按其部门的奖金方案评定及发放,03年由产品线奖金方案计得的国内行销和国际行销人员的奖金包还给公司,不重复计算。 本方案批准实施后,除由公司文件批准增加产品线人员,需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补充修订产品线的奖金挂钩系数外,其余产品线自行决定增减的人员,不影响产品线奖金挂钩系数。 三、产品线奖金总包的确定 产品线奖金=产品线基础奖金+产品线贡献奖金

华为公司战略分析

华为公司战略分析 1. 公司情况介绍................................................ .公司发展历程........................................... .公司近年财务情况....................................... .公司组织架构........................................... 公司股本构成...................................... 公司治理架构...................................... 公司组织架构...................................... .公司的业务与规模....................................... 2.外部环境分析................................................ .通信行业环境分析....................................... .竞争对手分析........................................... .华为公司的外部机遇与威胁............................... 3.内部环境分析................................................ .华为公司价值链分析..................................... .华为公司的内部优势与劣势............................... 4.华为的战略选择与评价........................................ .华为公司的愿景与使命................................... .华为公司的战略选择..................................... .华为具体战略举措.......................................

通信基础知识(华为、中兴内部资料)免费版

通信技术基础知识 电信网(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是构成多个用户相互通信的多个电信系统互连的通信体系,是人类实现远距离通信的重要基础设施,利用电缆、无线、光纤或者其它电磁系统,传送、发射和接收标识、文字、图像、声音或其它信号。电信网由终端设备、传输链路和交换设备三要素构成,运行时还应辅之以信令系统、通信协议以及相应的运行支撑系统。现在世界各国的通信体系正向数字化的电信网发展,将逐渐代替模拟通信的传输和交换,并且向智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电信网具有全程全网互通的性质,已有的电信网不能同时更新,因此,电信网的发展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电信网按不同的分类体系可以划分如下: 按电信业务的种类分为:电话网、电报网、用户电报网、数据通信网,传真通信网、图像通信网、有线电视网等。 按服务区域范围分为:本地电信网、农村电信网、长途电信网、移动通信网、国际电信网等。 按传输媒介种类分为:架空明线网、电缆通信网、光缆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用户光纤网、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网等。 按交换方式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宽带交换网等。按结构形式分为:网状网、星形网、环形网、栅格网、总线网等。 按信息信号形式分为:模拟通信网、数字通信网、数字模拟混合网等。 按信息传递方式分为:同步转移模式(STM)的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和异地转移模式(ATM)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等。 什么是智能网? 智能网(Intelligentized Network)的思想起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初,AT&T公司就采用集中数据库方式提供800号(被叫付费)业务和电话记帐卡业务,这是智能网的雏形。后来国际电联ITU-T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在1992年正式命名了智能网一词。智能网是在现有交换与传输的基础网络结构上,为快速、方便、经济地提供电信新业务(或称增值业务)而设置的一种附加网络结构。智能网提供新业务的突出优点是可以做到快速、经济和方便。由于智能网技术有标准模型约束,系统的实现可以独立于将要生成的新业务,且有标准通信协议支持产品的互联,从而为快速提供新业务创造了基础条件。 智能网是以计算机和数据库为核心的,从理论上说,智能网能提供的新业务是无限的。但是开办新业务要考虑实际需要和经济效益等因素。现在世界上已经提供的智能新业务有几十种。但各地提供的种类不同,例如我国目前分国际、全国、省内三大类,所提供的业务也不尽相同。在世界上已经提供的常用的智能新业务如下: 被叫集中付费业务:美国人把这种电话叫做“免费电话”,实际上只是打电话的人不付费,而由被叫用户付费。使用这种业务时,用户需先拨“800”,因此也叫“800业务”。 大众服务业务:用户拨通特定号码字头的电话号码,就能获得某种信息或可以进行咨询的服务。在美国,使用这种业务时用户先拨“900”,所以又叫“900号业务”。 可选记帐业务:简称“ABS业务”。它可以提供多种记费方式,如主叫付费、被叫付费、主叫被叫分摊付费、第三方付费或信用卡付费等多种形式的记帐方式。 专用虚拟网业务: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灵活地组建非永久性的专用网,称为“虚拟网”。 广域集中小交换机业务(WAC业务):用户可以享受市内专用小交换机的一切功能,而不用设置专用小交换机。 通用号码业务:给有多个分号的企业分配一个通用的电话号码来受理业务。 智能网的主要组成部分有:业务交换点(SSP),用来识别用户对智能网的呼叫;业务控制点(SCP),完成对业务的控制,通常由大、中型计算机和大型数据库组成;业务管理系统(SMS),是智能网中的操作、维护、管理及监视系统。 总之,整个电信网络正逐步向着智能化、宽带化、个人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智能网的发展,可以实现智能网的网间互通,智能网与互联网Internet的结合,智能网与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结合,明天的智能网将更加智能化。 第 1 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