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柏中黄连素的提取开题报告

黄柏中黄连素的提取开题报告

黄柏中黄连素的提取开题报告
黄柏中黄连素的提取开题报告

黄柏中黄连素的提取

一.选题依据

1.1论文题目及研究领域;

论文题目:黄柏中黄连素的提取

研究领域:黄柏中黄连素的提取工艺

1.2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植物中含有很多次生代谢物,是药物天然宝库。世界有75%的人依赖从植物中获得的药物,除化学合成之外,人类大量依赖植物次生代谢物作为药物。

据有关资料介绍,黄柏内皮性味苦寒,含有黄柏酮、甾醇类化合物,是清热解毒、燥湿泻火的良药,可治疗阴虚火旺、骨蒸盗汗、风湿性关节炎、细菌性痢疾、黄疸等疾病。我国利用黄柏皮冶病已有千年的历史,因此,黄柏从古至今就为患者和医家所宠爱。距今2000余年的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名医别录》则有“根主心腹百病,安魂魄,不饥渴,久服轻身,延年通神”的说法。《龙城录》则称黄蘖是“神药”,能“治三虫”。

黄连素(小檗碱berberine,ber)是从黄柏等植物中提取出的一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有抑菌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和治疗肠道感染。近年来在其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中发现,黄连素具有多种非抗菌作用,动物实验及临床疗效观察发现,黄连素还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力衰竭以及降低血压、降低血粘度的作用。

1.3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现在黄连素的研究主要是在临床应用上。其中最主要是应用在内分泌及代谢科和风湿免疫科上

1.3.1内分泌及代谢科进展临床上用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有较多报道。乔秀丽【报道口服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3o例,0.3~0.5g,次, 3次/d,疗程为1~3个月,总有效率90%。张云飞对20例应用D860、消渴丸等降糖药物未得到有效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ISl服黄连素治疗L1 ,1.og/次,3次/d,患者日艮药3个月后空腹血糖(FBG)均降至正常(7.8mmol/L)

1.3.2风湿免疫科进展黄连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较为复杂,既有作用性质上的差异,也有剂量效应的异同。但总的效应是增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抑制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

二.论文研究的内容

2.1论文重点解决的问题

2.1.1黄连素提取的黄柏原材料的选择

2.1.2黄柏中黄连素的提取工艺

2.1.3 测定黄柏中黄连素的含量

2.2论文拟开展的几个大方面

2.2.1根据实验方案选择合理的实验材料

2.2.2 根据实验方案选择合理提取工艺

2.2.3 黄柏中黄连素的含量的测定

2.3论文拟得出的主要结论

通过对黄柏中的黄连素的提取。掌握黄连素的提取方法。同时通过实验测定黄柏中黄连素的含量。从而更好的提取黄连素以及更好的利用黄连素

三.论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3.1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本实验主要研究方法是用乙醇法对黄柏中的黄连素进行提前取

3.2拟采用的论文技术路线或设计参数

称取lOg中药黄柏切碎,研磨成粉状,放人250ml圆底烧瓶中,加人lOOml乙醇,装上回流冷凝管,热水浴加热回流0.5h,静置溶泡1h,抽滤,滤渣重复上述操作处理两次,合并三次所得滤液,在水泵减压下蒸出乙醇(回收)直到棕红色糖浆状。再加入1%醋酸(约30~40m1)加热溶解,抽滤以除去不溶物,然后于溶液中滴加浓盐酸至溶液浑浊为止,放置冷却,即有黄色针状体的黄连素盐酸盐析出,抽滤,结晶用冰水洗涤两次,再用丙酮洗涤一次,然后将粗品加热水至刚好溶解煮沸,用石灰乳调节pH为8.5~ 9.8。冷却,滤除杂质,继续冷却至室温以下即有黄连素结晶析出。抽滤,得到黄色小蘖碱结晶,在50-60"C的烘箱中烘干,称量。

黄柏粉末-回流-抽滤(滤渣)-减压蒸馏(回收乙醇)-洗涤-酸化-抽滤(滤液)-碱化-抽滤-黄连素

3.3论文进度计划

2006年07月-2006年09月查阅资料

2006年09月-2006年10月准备开题报告

2006年10月-2006年11月黄连素的提取实验

2006年11月-2007年05月整理资料撰写论文

四.文献查阅及文献综述

4.1 黄柏的生物特性

黄柏:黄柏别名黄薜、薜木、黄坡椤。为芸香科植物黄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川黄柏(P.chinenseSchneid),以树皮(去栓皮)入药。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等作用;清下焦湿热、泻火,治湿热引起的痢疾、黄胆、白带、痔疮便血,阴虚火旺引起的骨蒸劳热,目赤耳鸣、盗汗、口舌生疮等,并有抑菌作用。黄柏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宁夏等地;

植物特性黄柏:落叶乔木,高1000~1500厘米。树皮外层灰色并带有甚厚的木栓层,有深沟裂,内层鲜黄色。叶对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15-13片,卵状极针形或近卵形,无端长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不明显钝锯齿及缘毛。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圆锥形;花小,萼片5,卵形。花瓣5,长圆形;雄花有雄蕊5枚,雌花内有退化雄蕊呈鳞片状,雌蕊1枚,子房倒卵形,柱头5裂。核果圆球形,熟时紫黑色。花期5~7月,果期6~9月。

川黄柏:与上种的区别为树皮的木栓层较薄,小叶7~15片,长圆状披针形至长圆状卵形。花瓣5~8;雄花有雄蕊5~6枚;雌花有退化雄蕊5~6枚。花期5~6月,果期6~10月。

生长特性:黄柏对气候适应性很强,山区和丘陵地都能生长,苗期稍能耐前,成年树喜阳光,喜潮湿,喜肥,怕涝,耐严寒。

4.2 黄连素的生物学特性

黄连素是黄色针状体,微溶于水和乙醇,较易溶于热水和热乙醇中,几乎不溶于乙醚。黄连素的结构式以较稳定的季铵碱为主,其结构式为:

在自然界黄连素多以季铵盐的形式存在,其盐酸盐、氢碘酸盐、硫酸盐、酸盐均难溶于水,易溶于热水,且各种盐的纯化都比较容易。

4.3 黄连素的药理

黄连素中的盐酸盐最常用,产品性状为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极苦,一般制成糖衣片剂。该药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也是第一批被批准的非处方药,其临床应用广泛,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4.3.1 消化道药理

黄连素是异喹啉类抗菌药的典型代表,其抗菌谱广,体外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对金葡菌、霍乱弧菌、志贺痢疾杆菌也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且因其口服不易吸收,肠道内浓度极高,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和胃肠炎等肠道感染,还可用于胆道感染和消化性溃疡。特别因其副作用小,毒性低,不易产生抗药性,因而可用于慢性胃肠炎的长期用药和婴幼儿腹泻。

4.3.2 心血管药理

黄连素在心血管方面的药理作用是随着科研水平的提高及临床上的不断观察总结发现的新用途。

4.3.2.1 实验证明,黄连素能竞争性阻断肾上腺素受体,抑制心房胆碱脂酶,降低心率,直接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增加心排血量,从而产生降血压作用,同时辅助治疗心力衰竭。

4.3.2.2 黄连素对血管平滑肌受体有抑制作用;能改变单向阻滞或破坏折返所需的时程,有利于折返性心率失常的消除;能促进Ca2 的跨膜内流或通过提高乙酰胆碱的作用,增加细胞内K 的外流起到抗心律失调的作用

4.3.2.3 黄连素能增加心肌组织中的cAMP的浓度,促进cAMP介导的Ca2 的内流,增强心肌收缩力,同时明显减慢右心房的自搏频率,并拮抗肾上腺素对心室的正常频率发生作用,从而对心肌缺血和心梗后的自发性室颤产生较好的的防护作用。

4.3.2.4 黄连素使肌体内的cAMP浓度升高、拮抗Ca2 、与血小板内膜上的a2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的代谢,产生抗血小板聚集、抗血小板释放ATP、抗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块收缩的作用可防治心脑动脉血栓的形成。

4.3.2.5 黄连素可促进胰岛B细胞的修复。这种修复和增生可致胰岛素释放增加而降低血糖,抑制糖元的异生,促进糖的酵解,产生降血糖作用,可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4.3.2.6 动物实验提示,黄连素具有降脂作用,可用于降低胆固醇的治疗。

4.3.3 其它药理

黄连素抗菌作用强,性质稳定,对脑膜炎球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和杀菌作用,对流感病毒、阿米巴原虫.钩端螺旋体及某些皮肤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眼结膜炎,百日咳、肺结核(与其它抗结核药配伍)的治疗;研碎和香油外抹还可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皮肤“黄水疮”等。

4.4 参考文献

[1].乔秀丽.黄连素治疗Ⅱ型糖尿病3O例报告、中医药信息,2000,

(1):36

[2].张云飞.黄连索片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疗效观察、中

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9):76

[3].耿东升,刘发,刘学彬,等.硫酸黄连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中国

药理学通报,1996,12(6):536~539

化学实验报告 黄连中黄连素的提取及其紫外光谱分析qingfeng 7138

黄连中黄连素的提取及其紫外光谱分析 一、实验目的 1.通过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掌握回流提取的方法。 2.比较索氏提取器与回流提取器的优异点。 3.学习掌握紫外吸收光谱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4.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习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黄连为我国名产药材之一,抗菌力很强,对急性结膜炎、口疮、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胃炎等均有很好的疗效。黄连中含有多种生物碱、除以黄连素(俗称小檗碱Berberine)为主要有效成分外,尚含有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棕榈碱和非洲防已碱等。随野生和栽培及产地不同,黄连中黄连素的含量约4%~10%。含黄连素的植物很多,如黄柏、三颗针、伏牛花、白屈菜、南天竹等均可作为提取黄连素的原料,但以黄连和黄柏含量为高。 黄连素是黄色针状体,微溶于水和乙醇,较易溶于热水和热乙醇中,几乎不溶于乙醚。 黄连素的结构式以较稳定的季铵碱为主,其结构式为: 在自然界黄连素多以季铵盐的形式存在,其盐酸盐、氢碘酸盐、硫酸盐、硝酸盐均难溶于水,易溶于热水,且各种盐的纯化都比较容易。 三、实验装置 四、实验试剂与仪器 试剂:黄连、乙醇、1%醋酸、浓盐酸。 器材: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 五、实验步骤 1.黄连素的提取:称取3g中药黄连粉末,放入小圆底烧瓶中,加入50ml乙醇,装上

回流冷凝管,热水浴加热回流30min,冷却,抽滤。滤渣重复上述操作处理两次,合并三次所得滤液,在减压下蒸出乙醇(回收),直到棕红色糖浆状。 2.黄连素的纯化:加入1%醋酸(约30~40ml)于糖浆状中。加热使溶解,抽滤以除去不溶物,然后于溶液中滴加浓盐酸,至溶液混浊为止(约需10ml),放置用冰水冷却,有黄色针状体的黄连素盐酸盐析出,抽滤,结晶用冰水洗涤两次,再用丙酮洗涤一次,自然干燥称量。产品待鉴定。 六、实验过程记录 产率:W=0.050/3*100%=1.67% 六、注意事项 1.黄连素的提取回流要充分 2.滴加浓盐酸前,不溶物要去除干净,否则影响产品的纯度。 七、实验讨论与心得 1.了解了黄连的要用价值。对黄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通过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初步的掌握回流提取的方法。 3.了解了索氏提取器与回流提取器的各个优缺点。 4.对抽滤和结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掌握了操作的基本方法。此次实验对自己以后独立设计实验奠定了基础,对综合设计实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黄连中黄连素的提取及紫外光谱分析

黄连中黄连素的提取及紫外光谱分析 【实验目的】 1.通过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掌握回流提取的方法。 2.学习紫外吸收光谱的原理,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黄连为我国名产药材之一,抗菌力很强,对急性结膜炎、口疮、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胃炎等均有很好的疗效。黄连中含有多种生物碱,黄连素的含量约4%~10%。黄连素结构式为: 分子吸收紫外或可见光后,能在其价电子能级间发生跃迁。有机分子中有三种不同性质的价电子:成 键的σσσπππ****→→→→、n 、、n 。不同分子因电子结构不同而有不同的电子能级和能级差,能 吸收不同波长的紫外光,产生特征的紫外吸收光谱。所以,紫外吸收光谱能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实验步骤】 1. 黄连素的提取:称取5 g 粉碎的中药黄连,放入50 mL 梨形烧瓶中,加入25 mL 水,在铁 架台上,依次放好垫板、电热包,固定好烧瓶的位置使梨形烧瓶中间半径最大部分与电热包 表面相平。梨形烧瓶上装上回流冷凝管,冷凝管中按照“下进上出”的原则通入自来水,冷 凝水流量以出口有水小量流出即可,水流量不可较大以防胶管迸裂。用垫板层数来调节使球 形冷凝管回流速度为1~2滴/秒,回流2 h ,静置稍冷后小心倒出上层溶液抽滤,下层药渣可 不过滤直接弃去(不得加水涮洗烧瓶后过滤,以免稀释溶液得不到结晶)。 2. 黄连素的纯化:滤液中加入3滴醋酸,若有不溶物须再次抽滤以除去不溶物,然后于溶液 中加入5 mL 浓盐酸,冷却至室温,即有黄色针状体的黄连素盐酸盐析出,抽滤,烘干产品用电子天平称重,计算产率。产品倒入回收杯中,不可随意乱扔。 3. 产品检测:产品在UV11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进行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黄连素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如下:

果胶的提取与果胶含量的测定

果胶的提取与果胶含量 的测定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果胶的提取与果胶含量的测定 一、引言 果胶广泛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如苹果中含量为—%(以湿品计),在蔬菜中以南瓜含量最多(达7%-17%)。果胶的基本结构是以α-1,4苷键连接的聚半乳糖醛酸,其中部分羧基被甲酯化,其余的羧基与钾、钠、铵离子结合成盐。在果蔬中,尤其是未成熟的水果和皮中,果胶多数以原果胶存在,原果胶通过金属离子桥(比如Ca2+)与多聚半乳糖醛酸中的游离羧基相结合。原果胶不溶于水,故用酸水解,生成可溶性的果胶,再进行提取、脱色、沉淀、干燥,即为商品果胶。从柑橘皮中提取的果胶是高酯化度的果胶(酯化度在70%以上)。在食品工业中常利用果胶制作果酱、果冻和糖果,在汁液类食品中作增稠剂、乳化剂。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材料:桔皮,苹果等; 试剂:%HCL,95%乙醇(AR),精制乙醇,乙醚,LHCl,%咔唑乙醇溶液,半乳糖醛酸标准液,浓硫酸(优级纯) 仪器:分光光度计,50mL比色管,分析天平,水浴锅,回流冷凝器,烘箱等三、实验步骤 (一)果胶的提取 1、原料预处理:称取新鲜柑橘皮20g(或干样8g),用清水洗净后,放入250mL容量瓶中,加水120mL,加热至90℃保持5-10min,使酶失活。用水冲洗后切成3~5mm的颗粒,用50℃左右的热水漂洗,直至水为无色、果皮无异味为止(每次漂洗必须把果皮用尼龙布挤干,在进行下一次的漂洗)。 2、酸水解提取:将预处理过的果皮粒放入烧杯中,加约%HCL溶液,以浸没果皮为宜,调pH至~,加热至90℃煮45min,趁热用100目尼龙布或四层纱布过滤。 3、脱色:在滤液中加入~%的活性炭,于80℃加热20min,进行脱色和除异味,趁热抽滤(如抽滤困难可加入2%~4%的硅藻土作为助滤剂)。如果柑橘皮漂洗干净萃取液为清澈透明则不用脱色。

实验三 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实验三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小檗碱又称黄连素,是在高等植物中分布比较广泛的、有明显生理活性的化学成分。主要存在于黄连、黄柏、三颗针等中草药中。小檗碱具有显著的抗微生物、抗原虫的作用,临床用其盐酸盐(即盐酸黄连素)治疗细菌性感染如痢疾、急性肠胃炎、呼吸道感染等症。 黄连为毛茛科黄连属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deltoidea C。 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teetoides C。Y。 Cheng)的根茎,含有小檗碱(1)、巴马汀(2)、黄连碱(3)、甲基黄连碱(4)、药根碱(5)等生物碱,其中以小檗碱含量最高,可达10%左右,小檗碱以盐酸盐的形式存在于黄连中。 目前制药工业提取小檗碱主要以三颗针为原料。三颗针来源于小檗科小檗属(Berberis)多种植物,其根皮含生物碱约2%,主要含小檗碱、小檗胺、药根碱、巴马汀等生物碱。 R1 R2 R3 R4 R51 R1O R2O R5£-OR3 OR4+3 CH3 HCH2CH3 CH3 CH3 CH3 HCH2CH2CH2CH23 H CH3 CH3 CH3 H 2345 小檗碱 (Berberine)属异喹啉类生物碱,自水和乙醇中结晶出来的小檗碱为黄色长针状结晶,含5个结晶水,在100℃干燥时即失去结晶水,转为棕黄色,加热至110℃时,其颜色加深变暗色。Mp.145℃至160℃即分解。 OCH3 H3N H OCH3 O H 小檗胺 H3CO H CH3 游离小檗碱能缓缓溶于水,在热水及热乙醇中易溶,而在冷乙醇中溶解度为1:100,但难溶于苯、氯仿、丙酮等溶剂。醇式和醛式小檗碱则具有一般生物碱的通性,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及鉴定

实验七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及鉴定 黄连为毛茛科黄连属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Erane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c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teetoidesC.Y.cheng)的干燥根茎。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清心除烦,泻火解毒的功效。 黄连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碱,已分离出的主要生物碱有小檗碱(berberine)、掌叶防己碱(palmatine)、黄连碱(jatrorrhizine)等。其中小檗碱含量最高,可达10%左右,是以盐酸盐的状态存在于黄连中。小檗碱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掌叶防己碱也作药用,其抗菌性能和小檗碱相似。 [目的要求] 1.学习和掌握水溶性生物碱的提取方法。 2.学习和掌握生物碱的柱色谱分离方法。 3.学习和掌握生物碱的化学检识及薄层色谱的鉴定方法。 [实验原理] 小檗碱为黄色针状结晶,mp为145℃,游离的小檗碱能缓缓溶于水(1:20)及乙醇中(1:100),易溶于热水及热醇,难溶于乙醚,石油醚、苯、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其盐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尤其是盐酸盐。盐酸盐为l:500,枸橼酸盐1:125,酸性硫酸盐1:100,硫酸盐l:30,但在热水中都比较容易溶解。 小檗碱常以季铵碱形式存在,碱性强(pka11.53),能溶于水中,其水溶液有三种互变形式。

N +OH - O O OCH 3OCH 3N O O OCH 3 OCH 3 OH NH CHO O O OCH 3 OCH 3 季铵式(红棕色) 醇式(黄色) 醛式(黄色) N + O O OCH 3 OCH 3 小檗碱(黄连素) 掌叶防己碱又称巴马亭,为黄色结晶,溶于水、乙醇、几乎不溶于三氯甲烷、乙醚等有机溶剂。盐酸掌叶防已碱为黄色针状结晶,并有强烈的黄色荧光。易溶于热水或热乙醇,在冷水中的溶解度也比盐酸小檗碱大。 N + H 3CO H 3CO OCH 3 OCH 3 掌叶防己碱 本实验是利用小檗碱和掌叶防己碱的硫酸盐在水中溶解度大的性质,用硫酸水提取出来总生物碱,再利用其盐酸盐难溶于水及盐析作用,使生物碱盐析出,以除去水溶性杂质。再利用两种生物碱极性不同,采用柱色谱分离。 [实验内容] 一、提取分离

果胶的提取

实验果胶的提取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从柚子皮中提取果胶的方法。 2. 了解果胶的性质和提取原理。 3. 了解果胶在食品工业中的用途。 二、实验原理 果胶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中,主要分布于细胞壁之间的中胶层,尤其以果蔬中含量为多。不同的果蔬含果胶物质的量不同,山楂约为6.6%,柑橘约为0.7~1.5%,南瓜含量较多,约为7%~17%。在果蔬中,尤其是在未成熟的水果和果皮中,果胶多数以原果胶存在,原果胶不溶于水,用酸水解,生成可溶性果胶,再进行脱色、沉淀、干燥即得商品果胶。从柚子皮中提取的果胶是高酯化度的果胶,在食品工业中常用来制作果酱、果冻等食品。 果胶是一种分子中含有几百到几千个结构单元的线性多糖,平均分子量大约在50000~180000之间,其基本结构是以α-1,4苷键结合而成的聚半乳糖醛酸,在聚半乳糖醛酸中,部分羧基被甲醇酯化,剩余部分与钾、钠或铵等离子结合。 在果蔬中果胶多以原果胶存在。在原果胶中,聚半乳糖醛酸可被甲醇部分酯化,并以金属桥(特别是钙离子)与多聚半乳糖醛酸分子残基上的游离羧基相连接。原果胶不溶于水,用酸水解时这种金属离子桥(离子键)被破坏,即可得可溶性果胶。再进行纯化和干燥即为商品果胶。 三、实验器材 恒温水浴、布氏漏斗、抽滤瓶、玻棒、尼龙布、表面皿、精密pH试纸、烧杯、电子天平、小刀、真空泵、柚子皮(新鲜)。 四、实验试剂 1.95%乙醇。 2.浓盐酸 3.2mol/L氨水 4.活性炭 五、操作步骤 1.称取新鲜柚子皮5g,用水冲洗后切成3~5 mm大小的颗粒,放入100 mL烧杯中,加20 mL水,加热至90 ℃保温5~10 min,使酶失活。把果皮粒用尼龙布挤干,用50 ℃左右的热水漂洗,直至水为无色,果皮无异味为止。每次漂洗都要把果皮用尼龙布挤干,再进行下一次漂洗[注1]。 2.将处理过的果皮粒放入烧杯中,加入45 mL水,滴加浓盐酸调溶液的pH 2.0~2.5之间。加热至90 ℃,在恒温水浴中保温30 min,保温期间要不断地搅动,趁热用垫有100目尼龙布(或四层纱布)的布氏漏斗抽滤,收集滤液。 3.在滤液中加入0.5—1%的活性炭于80℃加热10 分钟进行脱色和除异味,趁热抽滤[注2]。 4.滤液冷却后,滴加2mol/L氨水调至pH 3~4,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地加入95%酒精溶液,加入乙醇的量为原滤液体积的1.5倍(使其中酒精的质量分数达50%~60%)。酒精加入过程中即可看到絮状果胶物质析出,静置10 min后,用尼龙布过滤、挤压。将脱水的果胶放入表面皿中摊开,在60~70 ℃烘干。将烘干的果胶磨碎过筛,制得干果胶。 5.滤液可用蒸馏法收回乙醇。 六、问题与思考 1.从柚子皮中提取果胶时,为什么要加热使酶失活? 2.沉淀果胶除用乙醇外,还可用什么试剂? 3.在工业上,可用什么果蔬原料提取果胶? [注1]:处理的主要目的是灭酶,以防果胶酶解。同时也是对果皮进行清洗,以除去泥土、杂质、色素等。 这种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果胶的色泽和质量。 [注2]:如果柚子皮漂洗干净,滤液清沏,则可不脱色。因为胶状物容易堵塞滤纸,这时可加入占滤液2~4%的硅藻土用助滤剂。

黄柏中黄连素的提取开题报告

黄柏中黄连素的提取 一.选题依据 1.1论文题目及研究领域; 论文题目:黄柏中黄连素的提取 研究领域:黄柏中黄连素的提取工艺 1.2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植物中含有很多次生代谢物,是药物天然宝库。世界有75%的人依赖从植物中获得的药物,除化学合成之外,人类大量依赖植物次生代谢物作为药物。 据有关资料介绍,黄柏内皮性味苦寒,含有黄柏酮、甾醇类化合物,是清热解毒、燥湿泻火的良药,可治疗阴虚火旺、骨蒸盗汗、风湿性关节炎、细菌性痢疾、黄疸等疾病。我国利用黄柏皮冶病已有千年的历史,因此,黄柏从古至今就为患者和医家所宠爱。距今2000余年的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名医别录》则有“根主心腹百病,安魂魄,不饥渴,久服轻身,延年通神”的说法。《龙城录》则称黄蘖是“神药”,能“治三虫”。 黄连素(小檗碱berberine,ber)是从黄柏等植物中提取出的一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有抑菌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和治疗肠道感染。近年来在其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中发现,黄连素具有多种非抗菌作用,动物实验及临床疗效观察发现,黄连素还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力衰竭以及降低血压、降低血粘度的作用。 1.3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现在黄连素的研究主要是在临床应用上。其中最主要是应用在内分泌及代谢科和风湿免疫科上 1.3.1内分泌及代谢科进展临床上用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有较多报道。乔秀丽【报道口服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3o例,0.3~0.5g,次, 3次/d,疗程为1~3个月,总有效率90%。张云飞对20例应用D860、消渴丸等降糖药物未得到有效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ISl服黄连素治疗L1 ,1.og/次,3次/d,患者日艮药3个月后空腹血糖(FBG)均降至正常(7.8mmol/L) 1.3.2风湿免疫科进展黄连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较为复杂,既有作用性质上的差异,也有剂量效应的异同。但总的效应是增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抑制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 二.论文研究的内容 2.1论文重点解决的问题 2.1.1黄连素提取的黄柏原材料的选择 2.1.2黄柏中黄连素的提取工艺 2.1.3 测定黄柏中黄连素的含量 2.2论文拟开展的几个大方面 2.2.1根据实验方案选择合理的实验材料 2.2.2 根据实验方案选择合理提取工艺

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

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 教学要求: 1 掌握生物碱提取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减压蒸馏的装置、真空度控制和操作技术; 3 了解黄连素的应用及结构鉴定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索氏提取器提取生物碱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减压蒸馏的装置、真空度控制和操作技术 教学时数:8学时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从中草药提取生物碱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减压蒸馏的操作技术。 3.进一步掌握索氏提取器的使用方法,巩固减压过滤操作。 二、实验原理 黄连素(也称小檗碱),属于生物碱,是中草药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其中含量可达4%~10%。除了黄连中含有黄连素以外,黄柏、白屈菜、伏牛花、三颗针等中草药中也含有黄连素,其中以黄连和黄柏中含量最高。 黄连素有抗菌、消炎、止泻的功效。对急性菌痢、急性肠炎、百日咳、猩红热等各种急性化脓性感染和各种急性外眼炎症都有效。 黄连素是黄色针状体,微溶于水和乙醇,较易溶于热水和热乙醇中,几乎不溶于乙醚。黄连素的盐酸盐、氢碘酸盐、硫酸盐、硝酸盐均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故可用水对其进行重结晶,从而达到纯化目的。 黄连素在自然界多以季铵碱的形式存在,结构如下: 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往往采用适当的溶剂(如乙醇、水、硫酸等)。在脂肪提取器中连续抽提,然后浓缩,再加以酸进行酸化,得到相应的盐。粗产品可以采取重结晶等方法进一步提纯。 黄连素被硝酸等氧化剂氧化,转变为樱红色的氧化黄连素。黄连素在强碱中部分转化为醛式黄连素,在此条件下,再加几滴丙酮,即可发生缩合反应,生成丙酮与醛式黄连素缩合产物的黄色沉淀。 三、实验步骤 1.称取10克中药黄连,切研碎磨烂,装入索氏提取器的滤纸套筒内,烧瓶内加入100ml 95%乙醇,加热萃取2~3小时,至回流液体颜色很淡为止。 2.在水泵减压下蒸馏,回收大部分乙醇,至瓶内残留液体呈棕红色糖浆状,停止蒸馏。

黄连中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及检识

黄连中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及检识 (杨翊涵中药学一班 1302010138) 【摘要】黄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中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分布广泛,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其根、茎味极苦,苦味源于所含的多种生物碱。本文总结整理了黄连中小檗碱提取分离实验过程的步骤方法,注意事项,并且整理了黄连中生物碱的有效成分、存在形式,生物碱的溶解性规律,以及实验过程中各种提取液,添加试剂的目的、原理与效果。【关键词】黄连生物碱小檗碱提取分离检识 1.1黄连有效成分 黄连为毛茛科黄连属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Erane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c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teetoidesC.Y.cheng)的干燥根茎。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清心除烦,泻火解毒的功效。 黄连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碱,已分离出的主要生物碱有小檗碱(berberine)、掌叶防己碱(palmatine)、黄连碱(jatrorrhizine)等。其中小檗碱含量最高,可达10%左右,是以盐酸盐的状态存

在于黄连中。小檗碱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掌叶防己碱也作药用,其抗菌性能和小檗碱相似。 1.2小檗碱 小檗碱为黄色针状结晶,mp为145℃,游离的小檗碱能缓缓溶于水(1:20)及乙醇中(1:100),易溶于热水及热醇,难溶于乙醚,石油醚、苯、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其盐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尤其是盐酸盐。盐酸盐为l:500,枸橼酸盐1:125,酸性硫酸盐1:100,硫酸盐l:30,但在热水中都比较容易溶解。 2.1实验原理 生物碱是植物中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大都有明显的生理活性,是许多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它们是人类对植物研究得最早最多的一类有效成分,现已分离出有六千余种。这些生物碱在植物体内一般均与有机酸或无机酸结合成盐而存在,只有弱碱性生物碱往往呈游离状态,还有一些是与糖结合成苷而存在。小檗碱又名黄连素,是最先由毛莨科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和芸香科黄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等植物中提出的一种黄色生物碱。黄连属植物的根茎、须根、叶中等都含有小檗碱、黄连

黄连素的提取

实验名称:黄连素的提取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从中草药提取生物碱的原理和方法。 ?2 、熟悉固液提取的装置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 黄连为我国特产药材之一,又有很强的抗菌力,对急性结膜炎、口疮、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胃炎等均有很好的疗效。黄连中含有多种生物碱,以黄连素(俗称小蘖碱 Berberine )为主要有效成分,随野生和栽培及产地的不同,黄连中黄连素的含量约 4~10% 。含黄连素的植物很多,如黄柏、三颗针、伏牛花、白屈菜、南天竹等均可作为提取黄连素的原料,但以黄连和黄柏中的含量为高。 黄连素是黄色针状体,微溶于水和乙醇,较易溶于热水和热乙醇中,几乎不溶于乙醚,黄连素存在三种互变异构体,但自然界多以季铵碱的形式存在。黄连素的盐酸盐,氢碘酸盐,硫酸盐、硝酸盐均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其各种盐的纯化都比较容易。 (醇式)(醛式)(季铵碱式)三、基本操作训练:(含仪器装置和主要流程) [操作步骤] 1、称取 2g 磨细的中药黄连,放入 25mL 圆底烧瓶中,加入 10mL 乙醇,装上回流冷凝管,在热水浴中加热回流0.5h ,冷却并静置浸泡0.5h ,抽滤,滤渣重复上述操作处理一次,合并两次所得滤液。 2、在水泵减压下蒸出乙醇,再加入 1% 醋酸溶液(6-8mL),加热溶解,趁热抽滤以除去不溶物,然后在滤液中滴加浓盐酸至溶液混浊为止(约需 2mL),放置冷却即有黄色针状晶体析出. 3、抽滤结晶,并用冰水洗涤两次,再用丙酮洗涤一次,烘干后称重约 0.2g。

[实验流程] 四、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 1、本实验也可用 Soxhlet 提取器连续提取。 2、得到纯净的黄连素晶体比较困难。将黄连素盐酸盐加热水至刚好溶解,煮沸,用石灰乳调节 pH=8.5~9.8 ,冷却后滤去杂质,滤液继续冷却到室温以下,即有针状体的黄连素析出,抽滤,将结晶在 50~60 ℃下干燥,熔点145 ℃。 五、主要试剂及产品的物理常数:(文献值) 六、产品性状、外观、物理常数:(与文献值对照) 黄色针晶 七、产率计算: 八、提问纲要 1、黄连素为何种生物碱类的化合物? 2、为何要用石灰乳来调节 pH 值,用强碱氢氧化钾(钠)行不行?为什么? 九、主要试剂用量、规格

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的研究 Microsoft Word 文档2

贵州民族大学 2012届本科论文 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的研究 院系: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年级: 2008 级 姓名:梁小英 学号: 200806010019 专业:应用化学 指导老师:张颂富 2012年5月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 words (2) 1绪论 (2) 2实验部分 (9) 2.1实验原理 (9) 2.2实验材料 (9) 2.3实验仪器 (9) 2.4 实验步骤 (9) 3实验结果与讨论 (10) 3.1提取率 (10) 3.2黄连素的鉴定 (11) 3.2.1标识反应 (11) 3.2.2 熔点测定 (12) 3.3讨论 (12) 4结论 (12) 成果申明 (12)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的研究 梁小英 (贵州民族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本文采用加热回流法,用川黄连在不同溶剂和不同时间下提取了黄连中的黄连素。并用熔点测定 仪对黄连素的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测定了不同溶剂和不同时间下的黄连素的含量和提取率。实验结果 表明:黄连素在50%乙醇做溶剂,回流120分钟时的提取率最高,黄连素的熔点测定值和文献值相符合。关键词:加热回流法黄连黄连素产率 A study on Extracting berberine from coptis Liang Xiao Ying (Institute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Guizhou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Guiyang, GuiZhou 550025)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method of hot reflux was used with different solvents and different time to extract the berberine from the coptis of Szechwan. Their melting points were determined by Melting point detector. The content and the extracting yield of berberine were determined under different solvents and different tim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yield of the berberine was highest,when alcohol was as the solvent and it was refluxed 120 minutes, and the values of melting points for berberine were similar to the reference values reported. Key words:heating reflux method coptis solvent types extracting time berberine yield ⒈绪论 黄连是一种中草药,为毛莨科植物,是我国名贵中药材之一,并且享有“中药抗生素”的美称。黄连为清热类的药物,味极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黄 连抗菌能力强,对急性结膜炎、口疮、急性细菌性痢疾、降热镇痛、抗肠道细菌感染等等 都有很好的疗效,在临床中也有较多的应用[1-3]。四川是黄连的主要产地,而且大多数都分 布在川西南海拔1700—2500米的盒周地区,亩产100—200公斤,这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市 场的需求。所以,提高黄连素的提取率,减少黄连的废弃,是很有必要的。黄连素(又称 小檗碱、黄连素碱)是从黄连、黄柏、三颗针等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其中,黄连素在黄

果胶的提取

果胶的提取 一、目的要求 1.学习从柑橘皮中提取果胶的方法。 2.进一步了解果胶质的有关知识。 二、实验原理 果胶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中,主要分布于细胞壁之间的中胶层,尤其以果蔬中含量为多。不同的果蔬含果胶物质的量不同,山楂约为6.6%,柑橘约为0.7~1.5%,南瓜含量较多,约为7%~17%。在果蔬中,尤其是在未成熟的水果和果皮中,果胶多数以原果胶存在,原果胶不溶于水,用酸水解,生成可溶性果胶,再进行脱色、沉淀、干燥即得商品果胶。从柑橘皮中提取的果胶是高酯化度的果胶,在食品工业中常用来制作果酱、果冻等食品。 三、实验器材 恒温水浴、布氏漏斗、抽滤瓶、玻棒、尼龙布、表面皿、精密pH试纸、烧杯、电子天平、小刀、真空泵。 柑橘皮(新鲜)。 四、实验试剂 1.95%乙醇、无水乙醇。 2.0.2 mol/L盐酸溶液 3.6 mol/L氨水 4.活性炭 五、操作步骤 1.称取新鲜柑橘皮20 g(干品为8 g),用清水洗净后,放入250 mL 烧杯中,加120 mL水,加热至90 ℃保温5~10 min,使酶失活。用水冲洗后切成3~5 mm大小的颗粒,用50 ℃左右的热水漂洗,直至水为无色,果皮无异味为止。每次漂洗都要把果皮用尼龙布挤干,再进行下一次漂洗。 2.将处理过的果皮粒放入烧杯中,加入0.2 mol/L的盐酸以浸没果皮为度,调溶液的pH 2.0~2.5之间。加热至90 ℃,在恒温水浴中保温40 min,保温期间要不断地搅动,趁热用垫有尼龙布(100目)的布氏漏斗抽滤,收集滤液。 3.在滤液中加入0.5%~1%的活性炭,加热至80 ℃,脱色20 min,趁热抽滤(如橘皮漂洗干净,滤液清沏,则可不脱色)。 4.滤液冷却后,用6 mol/L氨水调至pH 3~4,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地加入95%酒精溶液,加入乙醇的量为原滤液体积的1.5倍(使其中酒精的质量分数达50%~60%)。酒精加入过程中即可看到絮状果胶物质析出,静置20 min 后,用尼龙布(100目)过滤制得湿果胶。 5.将湿果胶转移于100 mL烧杯中,加入30 mL无水乙醇洗涤湿果胶,

黄连提取物

黄连提取物 西安金绿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产品名称-KinGreen]: 黄连提取物 [英文名称-KinGreen]: Chinese Goldthread Extract [拉丁名称-KinGreen]: Coptis chinensis Franch [原料别名-KinGreen]: 川连、姜连、川黄连、姜黄连、姜川连、姜制黄连、萸连、萸黄连、炒黄连、吴萸黄连、酒连、酒黄连、酒饮连、猪胆汁炒黄连、盐炒黄连、黄连炭、姜汁炒川连、尾连等。 [产品来源-KinGreen]: 黄连提取物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 [原料形态-KinGreen]: 属多年生草本。根茎黄色,常分枝,密生多数须根。叶全部基生;叶柄长5-12(-16)cm;叶片坚纸质,卵状三角形,宽达10cm,3全裂;中央裂片有细柄,卵状菱形,长3-8cm,宽2-4cm,顶端急尖,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表面沿脉被短柔毛。花葶l-2,高12-25cm,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有花3-朵;总苞片通常3,披针形,羽状深裂,小苞片圆形,稍小;萼片5,黄绿色,窄卵形,长9-12.5mm;花瓣线形或线状披针形,

长5-7mm,中央有蜜槽;雄蕊多数,外轮雄蕊比花瓣略短或近等长;心皮8-12,离生,有短柄。蓇葖果6-12,长6-8mm,具细柄。种子7-8粒,长椭圆形,长约2mm,宽约0.8mm,褐色。花期2-4月,果期3-6月。根茎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单枝根茎长3~6cm,直径0.3~0.8cm。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中空。气微,味极苦。 [原料分布-KinGreen]: 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在四川东部。湖北西部和陕西南部有较大量栽培。[ Product—Brand ]: 西安金绿-Xi’an KinGreen [化学成分-KinGreen]: 含小檗碱(berberine)5. 56%- 7.25%,黄连碱(coptisine),表小檗碱(epiberberine),小檗红碱(berberrubine),掌叶防已碱(palmatine),非洲防己碱(columbam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甲基黄连碱(worenine),木兰花减(magnoflorine),阿魏酸(ferulic acid),黄柏酮(obakunone),黄柏内酯(obakulactone)。[供应厂家-KinGreen]: 西安金绿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流程-KinGreen]: 选材,煎煮、渗漉、回流、蒸馏、沉淀、静置、过滤、浓缩、干燥等过程。

从果皮中提取果胶

从果皮中提取果胶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从从果皮中提取果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果胶的一般性质。 2、掌握提取有机物的原理和方法。 3、进一步熟悉萃取、蒸馏、升华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果胶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存在于植物组织内,一般以原果胶、果胶酯酸和果胶酸3种形式存在于各种植物的果实、果皮以及根、茎、叶的组织之中。果胶为白色、浅黄色到黄色的粉末,有非常好的特殊水果香味,无异味,无固定熔点和溶解度,不溶于乙醇、甲醇等有机溶剂中。粉末果胶溶于20倍水中形成粘稠状透明胶体,胶体的等电点pH值为3.5。果胶的主要成分为多聚D—半乳糖醛酸,各醛酸单位间经a—1,4糖甙键联结,具体结构式如图1。 图1 果胶的结构式 在植物体中,果胶一般以不溶于水的原果胶形式存在。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原果胶在果胶酶的作用下逐渐分解为可溶性果胶,最后分解成不溶于水的果胶酸。在生产果胶时,原料经酸、碱或果胶酶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形成可溶性果胶,然后在果胶液中加入乙醇或多价金属盐类,使果胶沉淀析出,经漂洗、干燥、精制而形成产品。 三、主要仪器和药品 仪器:恒温水浴锅、真空干燥箱、布氏漏斗、抽滤瓶、玻棒、纱布、表面皿、精密pH试纸、烧杯、电子天平、小刀、小剪刀、真空泵、。 药品:干柑桔皮、稀盐酸、95%乙醇(分析纯)等。 四、实验内容 1、柑桔皮的预处理 称取干柑桔皮20g,将其浸泡在温水中(60~70℃)约30min,使其充分吸水软化,并除掉可溶性糖、有机酸、苦味和色素等;把柑桔皮沥干浸入沸水5min进行灭酶,防止果胶分解;然后用小剪刀将柑皮剪成2~3mm的颗粒;再将剪碎后的柑桔皮置于流水中漂洗,进一步除去色素、苦味和糖分等,漂洗至沥液近无色为止,最后甩干。 2、酸提取

黄连素提取方法的改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3卷第5期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Oct. 200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07-03-25 作者简介:陈小全(1972-), 男, 泰山医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讲师. 文章编号:1003-2843(2007)05-1121-03 黄连素提取方法的改进 陈小全1, 翟虎1, 邵辉莹1, 周秀艳2, 左之利3 (1. 泰山医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山东泰安 271000;2.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5; 3.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 201203) 摘 要: 采用有机溶剂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 对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的色素提取率进行测试, 以确定最佳提取条件; 同时在微波作用下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 以黄连素的收率为指标, 运用正交法确定了乙醇微波辅助提取黄连素的最佳 条件为:液固比(V/m)为100:1, 微波辐射时间为10min, 微波辐射功率为600W. 与浸提法比较, 微波提取极大地缩短了提 取时间, 而且收率有明显提高. 关键词: 黄连素; 黄连; 正交实验; 微波 中图分类号: R284.2 文献标识码: A 目前, 天然色素的生产仍以传统的直接提取为主, 传统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浸提法、压榨法、过滤法等[1], 其生产的色素产品普遍存在产率小、着色力低、产品稳定性能较差、生产成本高等缺陷. 微波协助提取技术是近年以传统溶剂浸提法原理为基础发展的新型萃取技术, 该技术具有选择性高、耗时少、能耗低、排污量少等优点, 可克服传统提取方法的缺陷, 与超临界流体萃取、高速逆流液相色谱等技术相比, 适用面更广, 且设备投资低, 是目前国内外天然产物提取的研究热点.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主要含有黄连素、黄连碱、药根碱、甲基黄连碱等生物碱成分;其中黄连素是含有结晶水的、黄色的针状结晶, 是中药黄连等的主要有效成分, 其抗菌能力很强, 对急性结膜炎, 口疮, 急性细菌性痢疾, 急性肠胃炎等均有很好的疗效, 近几年来又发现了一些新的用途, 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高血脂症、消化性溃疡、Ⅱ型糖尿病等, 可以说是老药新用[2-3]. 黄连素经较高温度干燥时, 易失去结晶水而转为棕红色. 提取黄连素比较成熟的工艺为硫酸法, 石灰水法, 但该法的时间长, 代价高, 产品纯度低,产率低, 溶剂消耗多, 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4-12]. 采用微波技术萃取天然色素[13-18]例如橘黄色素、玫瑰茄红色素、茄子红色素、柿子红色素、天仙果色素已取得一定研究进展, 但目前尚未见采用微波技术萃取黄连素的研究报道, 因此本研究以黄连为原料, 采用正交设计法对微波提取黄连素进行研究, 可望对黄连中黄连素的综合开发利用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1 材料与仪器 原料:黄连(市售), 粉碎成80目粉末. 试剂:甲醇(天津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 A.R.)、乙醇(天津鑫达医药化工试剂有限公司, A.R.)、正丁醇(天津北辰方正试剂厂, A.R.)、正戊醇(天津博迪化工有限公司, A.R.)、正辛醇(华东试剂供销公司经销张泾化工厂, A.R.)、乙醚(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A R.) 、石油醚(天津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 A.R.)、丙酮(淄博市临淄天德精细化工研究所, A.R.) 、四氯化碳(徐州试剂二厂A R.)、环己烷(天津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 A.R.). 实验仪器:NJL07-3实验专用微波炉(南京杰全微波设备公司);TOL-5-A 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索氏提取器;旋转蒸发器RE-52A(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JA3003型电子天平 (精度0.001g, 上海天平仪器厂);UV751GB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欣益仪器有限公司);

实验二 从黄连中提取小檗碱-Rep.20141029

实验二从黄连中提取小檗碱 一、实验原理: 黄连为我国名产药材之一,抗菌力很强,对急性结膜炎、口疮、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胃炎等均有很好的疗效。黄连中有多种生物碱,除以小檗碱(黄连素)为主要有效成分外,尚含有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棕榈碱和非洲防己碱等。随野生和栽培产地的不同,黄连中的小檗碱含量约4%~10%。含小檗碱的植物很多,如黄柏、伏牛花、南天竹等,但以黄连和黄柏的含量最高。 小檗碱是黄色针状体,微溶于水和乙醇,易溶于热水和热乙醇中,几乎不溶于乙醚。小檗碱存在3种互变异构体,其结构如下: 自然界以季胺碱的形式存在。小檗碱的酸式盐、硫酸盐、硝酸盐均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其各种盐的纯化都比较容易。 二、主要仪器与试剂 1、仪器:旋转蒸发仪,250ml圆底烧瓶,回流冷凝管,水浴锅,布式 漏斗,抽滤瓶。 2、试剂:黄连,1%乙酸,浓盐酸,丙酮。 三、操作步骤 1、提取。称取10g中药黄连,切碎、磨烂,放入250ml圆底烧瓶,加 入100ml 95%乙醇,装上回流冷凝管,热水浴加热回流40 min,静置浸泡,过滤或抽滤,滤渣重复上述操作处理两次,合并3次的滤液。 2、浓缩。上述滤液在水循环真空泵减压下蒸馏出乙醇和水,回收,直 到呈棕红色糖浆状为止。 3、产生结晶。再加入1% 乙酸(约20~30ml),加热溶解,抽滤以除 去不溶物,然后于溶液中滴加浓盐酸至溶液浑浊为止(约需10ml),冰浴冷

却即有黄色针状体的小檗碱盐酸盐析出(晶体不好可用水重结晶一次),抽滤。结晶用水洗涤两次,再用丙酮洗涤一次,加速干燥,烘干后称重。 4、测定熔点。熔点文献值为200℃左右。 思考题: 1.黄连用95%乙醇在热水浴中加热回流浸泡后,应如何进行抽滤(趁热 抽滤、冷却后抽滤、或是冷热抽滤都可以)?为什么? 2. 在小檗碱的整个提取过程中,影响产品得率的因素有哪些?

实验四 果胶的提取

实验四果胶的提取 一、引言 果胶广泛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如苹果中含量为0.7—1.5%(以湿品计),在蔬菜中以南瓜含量最多(达7%-17%)。果胶的基本结构是以α-1,4苷键连接的聚半乳糖醛酸,其中部分羧基被甲酯化,其余的羧基与钾、钠、铵离子结合成盐。 在果蔬中,尤其是未成熟的水果和皮中,果胶多数以原果胶存在,原果胶通过金属离子桥(比如Ca2+)与多聚半乳糖醛酸中的游离羧基相结合。原果胶不溶于水,故用酸水解,生成可溶性的果胶,再进行提取、脱色、沉淀、干燥,即为商品果胶。从柑橘皮中提取的果胶是高酯化度的果胶(酯化度在70%以上)。在食品工业中常利用果胶制作果酱、果冻和糖果,在汁液类食品中作增稠剂、乳化剂。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材料:桔皮,苹果等; 试剂:0.25% HCL,95%乙醇(AR),精制乙醇,乙醚,0.05mol/L HCl,0.15%咔唑乙醇溶液,半乳糖醛酸标准液,浓硫酸(优级纯) 仪器:分光光度计,50mL比色管,分析天平,水浴锅,回流冷凝器,烘箱等 三、实验步骤 (一)果胶的提取 1、原料预处理:称取新鲜柑橘皮20g(或干样8g),用清水洗净后,放入250mL容量瓶中,加水120mL,加热至90℃保持5-10min,使酶失活。用水冲洗后切成3~5mm的颗粒,用50℃左右的热水漂洗,直至水为无色、果皮无异味为止(每次漂洗必须把果皮用尼龙布挤干,在进行下一次的漂洗)。 2、酸水解提取:将预处理过的果皮粒放入烧杯中,加约60mL 0.25% HCL 溶液,以浸没果皮为宜,调pH至2.0~2.5,加热至90℃煮45min,趁热用100目尼龙布或四层纱布过滤。 3、脱色:在滤液中加入0.5~1.0%的活性炭,于80℃加热20min,进行脱色和除异味,趁热抽滤(如抽滤困难可加入2%~4%的硅藻土作为助滤剂)。如果柑橘皮漂洗干净萃取液为清澈透明则不用脱色。 4、沉淀:待提取液冷却后,用稀氨水调pH至3~4。在不断搅拌下加入95%乙醇溶液,加入乙醇的量约为原体积的1.3倍,使酒精浓度达到50%~65%。 5、过滤、洗涤、烘干:用尼龙布过滤(滤液可用蒸馏法回收酒精),收集果胶,并用95%乙醇洗涤果胶2~3次,再于60~70℃干燥果胶,即为果胶产品。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实验十 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实验十 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一)目的要求 学习提取精制和检识黄连中的小檗碱,通过实验要求: 1.掌握小檗碱的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 2.熟悉浸渍法、盐析法、结晶法和薄层色谱法的基本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3.了解盐酸小檗碱的检识方法。 (二)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及性质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 、峨嵋野连Coptis omeiensis (Chen)C.Y.Cheng 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根茎。黄连的根状茎含多种生物碱,主要为小檗碱(黄连素),约5%~8%,其次为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木兰碱等。叶含小檗碱1.49%。 小檗碱(berberine):分子式(C 20H 18NO 4)+,分子量336.37。系季铵生物碱。游离小檗碱为黄色针状结晶(乙醚),mp.145℃,能缓缓溶于冷水(1∶20),可溶于冷乙醇(1∶100),易溶于热水或热乙醇,难溶于丙酮、氯仿、苯,几乎不溶于石油醚。盐酸小檗碱(C 20H 17NO 4·HCl ·2H 2O),为黄色结晶,微溶于冷水(1∶500),易溶于沸水,几乎不溶于冷乙醇、氯仿和乙醚。硫酸小檗碱( (C 20H 18NO 4)2·SO 4·3H 2O),溶于水(1∶30),溶于乙醇。重硫酸小檗碱(C 20H 18NO 4·HSO 4)为黄色结晶或粉末,溶于水(1∶150),微溶于乙醚。 N O C H 3 O C H 3O O + N + H O C H 3O H O C H 3O C H 3C H 3 小檗碱 木兰碱 (三)实验原理 根据小檗碱的盐酸盐在水中溶解度小,而小檗碱的硫酸盐水中溶解度较大。因此,从植物原料中提取小檗碱时常用稀硫酸水溶液浸泡或渗漉,然后向提取液中加入10%的食盐,在盐析的同时,也提供了氯离子,使其硫酸盐转变为氯化小檗碱(即盐酸小檗碱)而析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