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外热成像特点

红外热成像特点

红外热成像特点
红外热成像特点

红外热成像特点

自然界所有温度在绝对零度(-273℃)以上的物体都会发出红外线,红外线(或称热辐射)是自然界中存在最为广泛的辐射。大气、烟云等吸收可见光和近红外线,但是对3~5微米和8~14微米的红外线却是透明的。因此,这两个波段被称为红外线的“大气窗口”。我们利用这两个窗口,可以在完全无光的夜晚,或是在烟云密布的恶劣环境,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前方的情况。正是由于这个特点,红外热成像技术可用在安全防范的夜间监视和森林防火监控系统中。

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项前途广阔的高新技术。比0.78微米长的电磁波位于可见光光谱红色以外,称为红外线或称红外辐射,是指波长为0.78~1000微米的电磁波。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可以辐射红外线,因此利用探测仪测量目标本身与背景间的红外线差可以得到不同的热红外线形成的红外图像。

目标的热图像和目标的可见光图像不同,它不是人眼所能看到的可见光图像,而是表面温度分布图像。红外热成像使人眼不能直接看到表面温度分布,变成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热图像。所有温度在绝对零度(-273℃)以上的物体,都会不停地发出热红外线。红外线(或热辐射)是自然界中存在最为广泛的辐射,它还具有两个重要的特性:

(1)物体的热辐射能量的大小,直接和物体表面的温度相关。热辐射的这个特点使人们可以利用它来对物体进行无需接触的温度测量和热状态分析,从而为工业生产,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方面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检测手段和诊断工具。

(2)大气、烟云等吸收可见光和近红外线,但是对3~5微米和8~14微米的热红外线却是透明的。因此,这两个波段被称为热红外线的“大气窗口”。利用这两个窗口,使人们在完全无光的夜晚,或是在烟云密布的战场,清晰地观察到前方的情况。由于这个特点,热红外成像技术在军事上提供了先进的夜视装备,并为飞机、舰艇和坦克装上了全天候前视系统。这些系统在现代战争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红外热像仪应用的范围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加深而愈来愈广泛:用红外热像仪可以十分快捷,探测电气设备的不良接触,以及过热的机械部件,以免引起严重短路和火灾。对于所有可以直接看见的设备,红外热成像产品都能够确定所有连接点的热隐患。对于那些由于屏蔽而无法直接看到的部分,则可以根据其热量传导到外面的部件上的情况,来发现其热隐患,这种情况对传统的方法来说,除了解体检查和清洁接头外,是没有其它的办法。断路器、导体、母线及其它部件的运行测试,红外热成像产品是无法取代的。然而红外热成像产品可以很容易地探测到回路过载或三相负载的不平衡。

在红外热像预知维护领域,采用红外热像仪对所有电气设备、配电系统,包括高压接触器、熔断器盘、主电源断路器盘、接触器、以及所有的配电线、电动机、变压器等等,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查,以保证所有运行的电气设备不存在潜伏性的热隐患,有效防止火灾、停机等事故发生。

红外热像仪可将人眼无法看到的红外辐射能量转换为电信号,并以备种不同的颜色来表

示不同温度分布的可视图像显示出来。这些可视的数据信号可以协助您查找温度异常点,从而在故障未发生之前发现故障隐患,识别设备或系统的潜在问题。

热像仪在军事和民用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热成像技术的成熟以及各种低成本适于民用的热像仪的问世,它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工业生产中,许多设备常用于高温、高压和高速运转状态,应用红外热成像仪对这些设备进行检测和监控,既能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转,又能发现异常情况以便及时排除隐患。同时,利用热像仪还可以进行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管理。

此外,红外热像仪在医疗、治安、消防、考古、交通、农业和地质等许多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如建筑物漏热查寻、森林探火、火源寻找、海上救护、矿石断裂判别、导弹发动机检查、公安侦察以及各种材料及制品的无损检查等。

RNO公司于1940年成立于美国芝加哥,是全球历史悠久的热像仪生产企业,在二战中,RNO热像仪曾广泛应用美国军方。经过70年的发展,RNO下设了美国RNO红外热像仪公司,美俄合资RNO夜视仪公司。RNO是全球经典的专业热像仪公司,其下属的RNO 夜视仪,在3,4代高端夜视仪领域拥有极大的知名度。

PC系列

RNO热成像仪的PC系列型号有PC160和PC384。

RNO PC160热成像仪配置一个160x120分辨率的探测器和测温范围-20℃ ~ +600℃,其简单的操作模式,深受广大行业使用者的青睐。

IR系列

IR系列是RNO热成像仪的新款系列,其拥有两款旗舰型号分别是IR160和IR384。

IR系列热成像仪的测温目标增加到了四个测温点和三个测温区域,此外还可以添加水平线或者垂直线来测量显示该线温度特性。每个移动区域的位置和尺寸均可以编辑改变,并且可以选择显示最高、最低和平均温度。IR系列自动捕捉显示最高最低温度的变化。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控。

帧频是指每秒钟放映或显示的帧或图像的数量。帧频越大动画的速度就越快,过低的帧频会导致播放时断时续。IR系列热成像仪的帧频可达到60Hz。作为参考,电影用24帧每秒的帧频就能观众感到播放顺畅。根据热成像仪帧频可分为快扫描和慢扫描两大类。电力系统所用的设备一般采用快扫描热成像仪(帧频在20Hz以上),否则就会带来一些工作不便。RNO IR系列60Hz帧频能保证胜任各种环境和要求。

RNO PC160热成像仪技术参数:

PC160探测器性能

类型全新一代非制冷焦平面微量热型分辨率160×120

像元间距25μm

图标准镜头21°×16°/0.15m

像性能

可选镜头

35°×27°/0.05m(可选)

4°×3°/0.8m(可选)

空间分辨率1mrad/f=25mm

热灵敏度0.10℃, 在30℃时

帧频50/60Hz

聚焦手动调焦

波长范围8~14μm

图像显示液晶显示屏 3.5"彩色LCD 阳光下可读

测量测温范围-20℃~220℃+ 180-600℃

精度±2℃或±2% (读数范围),取大值

测温校正自动/手动

测温模式

实时1个可移动点,1个可移动区域(最

高温、最低温捕捉、平均温度测量),等

温分析,温差测量,温度报警(声音、

颜色)。

测量调色板12种调色板可选(包括铁红、彩虹、黑白和黑白反转)

图像调整自动/手动调整对比度、亮度

设置功能日期/时间,温度单位℃/℉/K,语言辐射率校正0.01至1.0辐射率可调

背景温度校正自动,根据输入的背景温度

大气透过率修正自动,根据输入的距离、相对湿度、环境温度

图像存储存储卡(内置存

储器)

>1500

存储方式手动/自动单帧图像存储

文件格式JPEG格式,带14位测量数据图像语音注释

40秒语音记录,

随图像一同存储(内置麦克风)

激光指示激光指示器二级,1mW/635nm红色电源

系统

电池类型锂电池,可充电

电池工作时间3小时连续工作

充电类型智能充电器

省电模式有

外接电源12V DC

环境

参数

操作温度-20℃~+50℃

存储温度-40℃~+60℃

湿度≤90%(非冷凝)

防护等级IP54

物理

重量650g

特性

尺寸(L×W×H)330mm×95mm×86mm

和普威视带您走进红外热成像发展历史

北京和普威视带您走进红外热成像发展历史 红外热成像技术,也是一个有非常广阔前途的高科技技术,其大量的应用将会引起许多行业变革性的改变。 一、什么是红外热成像? 光线是大家熟悉的。光线是什么?光线就是可见光,是人眼能够感受的电磁波。可见光的波长为:0.38 ~0.78 微米。比0.38 微米短的电磁波和比 0.78 微米长的电磁波,人眼都无法感受。比0.38 微米短的电磁波位于可见光光谱紫色以外,称为紫外线,比0.78 微米长的电磁波位于可见光光谱红色以外,称为红外线。红外线,又称红外辐射,是指波长为0.78 ~1000微米的电磁波。其中波长为0.78 ~2.0 微米的部分称为近红外,波长为2.0 ~1000 微米的部分称为热红外线。 照相机成像得到照片,电视摄像机成像得到电视图像,都是可见光成像。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辐射红外线,因此利用探测仪测定目标的本身和背景之间的红外线差并可以得到不同的红外图像,热红外线形成的图像称为热图。 目标的热图像和目标的可见光图像不同,它不是人眼所能看到的目标可见光图像,而是目标表面温度分布图像,换一句话说,红外热成像使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目标的表面温度分布,变成人眼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热图像。 二、红外热成像的特点是什么? 有位著名的美国红外学者指出:“人类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类通过制造工具,扩展体力活动的能力,第二阶段通过提高判断能力,寻求更清晰和更广泛的理解与判断事物的标准,而人类近年来致力的增强获得输入信息的能力,扩大感觉范围或增填新的感官,使我们的大脑能接受更多的信息,正是人类发展的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红外技术的发展已经把人类的感官由五种增加到六种”。这一席话,我认为恰如其分的道出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当代的重要性。因为,我们周围的物体只有当它们的温度高达1000 ℃以上时,才能够发出可见光。相比之下,我们周围所有温度在绝对零度(- 273 ℃)以上的物体,都会不停地发出热红外线。例如,我们可以计算出,一

红外热成像仪的介绍及工作原理

1.红外热成像技术 红外成像技术作为一门新技术,在电力设备运行状态检测中有着无比的优越性。红外成像是以设备的热状态分布为依据对设备运行状态良好与否进行诊断,它具有不停运、不接触、远距离、快速、直观地对设备的热状态进行成像。由于设备的热像图是设备运行状态下热状态及其温度分布的真实描写,而电力设备在运行状态下的热分布正常与否是判断设备状态良好与否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采用红外成像技术可以通过对设备热像图的分析来诊断设备的状态及其隐患缺陷。 2.什么是红外热像图 一般我们人眼能够感受到的可见光波长为:0.38—0.78微米。通常我们将比0.78微米长的电磁波,称为红外线。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会辐射红外线,因此利用探测器测定目标本身和背景之间的红外线差,可以得到不同的红外图像,称为热图像。 同一目标的热图像和可见光图像是不同,它不是人眼所能看到的可见光图像,而是目标表面温度分布图像,或者说,红外热图像是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目标的表面温度分布,变成人眼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热图像。 3.红外热像仪的原理 热像仪是利用红外探测器和光学成像物镜接受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反映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件上,从而获得红外热像图,热图像的上面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红外热像仪的非接触式测温方式,能够在不影响轧辊工作的同时测量其实时温度,并随时采取降温措施。

红外热像仪的原理 4.红外热成像的特点 自然界所有温度在绝对零度(-273℃)以上的物体,都会发出红外线,红外线(或称热辐射)是自然界中存在最为广泛的辐射。大气、烟云等吸收可见光和近红外线,但是对3~5微米和8~14微米的红外线却是透明的。因此,这两个波段被称为红外线的“大气窗口”。我们利用这两个窗口,可以在完全无光的夜晚,或是在烟云密布的恶劣环境,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前方的情况。 5.在线式红外热像仪 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探测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并通过光电转换、信号处理等手段,将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图像转换成视频图像的设备,我们称为红外热像仪。

红外热像仪原理、主要参数和应用

红外热像仪原理、主要参数和应用 红外热像仪原理、主要参数和应用 1. 红外线发现与分布 1672年人们发现太阳光(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的。当时,牛顿做出了单色光在性质上比白光跟简单的著名结论。我们用分光棱镜可把太阳光(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单色光。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胥尔从热的观点来研究各色光时,发现了红外线。 红外线的发现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的又一个飞跃。随着对红外线的的不断探索与研究,已形成红外技术这个专门学科领域。 红外线的波长在0.76--100μM之间,按波长的范围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极远红外四类,它在电磁波连续频谱中的位置是处于无线电波与可见光之间的区域。 红外线辐射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最为广泛的电磁波辐射,它是基于任何物体在常规环境下都会产生自身的分子和原子无规则的运动,并不停地辐射出热红外能量,分子和原子的运动愈剧烈,辐射的能量愈大,反之,辐射的能量愈小。 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会因自身的分子运动而辐射出红外线。通过红外探测器将物体辐射的功率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成像装置的输出的就可以完全一一对应地模拟扫描物体表面温度的空间分布,经电子系统处理后传至显示屏上,得到与物体表面热分布相应的热像图。运用这一方法,便能实现对目标进行远距离热状态图像成像和测温并进行分析判断。 2. 红外热像仪的原理 红外热像仪是利用红外探测器、光学成像物镜和光机扫描系统(目前先进的焦平面技术则省去了光机扫描系统)接受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反映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上,在光学系统和红外探测器之间,有一个光机扫描机构(焦平面热像仪无此机构)对被测物体的红外热像仪进行扫描,并聚焦在单元或分光探测器上,由探测器将红外辐射能转换电信号,经放大处理、转换为标准视频信号通过电视屏或监测器显示红外热像图。 这种热像图与物体表面的分布场相对应;实际上是被测目标物体各部分红外辐射的热像分布图由于信号非常弱,与可见光相比缺少层次和立体感,因此,在实际动作过程中为更有效地判断被测目标的红外热场,常采用一些辅助措施来增加仪器的实用功能,如图像亮度、对比度的控制,实际校正,伪色彩描绘等高线和直方进行运算、打印等。 简而言之,红外热像仪是通过非接触探测红外热量,并将其转换生成热图像和温度值,进而显示在显示器上,并可以对温度值进行计算的一种检测设备。红外热像仪能够将探测到的热量精确量化,能够对发热的故障区域进行准确识别和严格分析。 3. 红外热像仪的主要参数 (1) 工作波段:工作波段是指红外热像仪中所选择的红外探测器的响应波长区域,一般是3~5μm或8~12μm。 (2) 探测器类型:探测器类型是指使用的一种红外器件。如采用单元或多元(元数8、10、16、23、48、55、60、120、180、等),采用硫化铝(PBS)、硒化铅(PnSe)、碲化铟(InSb)、碲镉汞(PbCdTe)、碲锡(PbSnTe)、锗掺杂(Ge:X)和硅掺杂(SI:X)等。 (3) 扫描制式:一般为我国标准电视制式,PAL制式。

红外热成像特点

红外热成像特点 自然界所有温度在绝对零度(-273℃)以上的物体都会发出红外线,红外线(或称热辐射)是自然界中存在最为广泛的辐射。大气、烟云等吸收可见光和近红外线,但是对3~5微米和8~14微米的红外线却是透明的。因此,这两个波段被称为红外线的“大气窗口”。我们利用这两个窗口,可以在完全无光的夜晚,或是在烟云密布的恶劣环境,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前方的情况。正是由于这个特点,红外热成像技术可用在安全防范的夜间监视和森林防火监控系统中。 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项前途广阔的高新技术。比0.78微米长的电磁波位于可见光光谱红色以外,称为红外线或称红外辐射,是指波长为0.78~1000微米的电磁波。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可以辐射红外线,因此利用探测仪测量目标本身与背景间的红外线差可以得到不同的热红外线形成的红外图像。 目标的热图像和目标的可见光图像不同,它不是人眼所能看到的可见光图像,而是表面温度分布图像。红外热成像使人眼不能直接看到表面温度分布,变成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热图像。所有温度在绝对零度(-273℃)以上的物体,都会不停地发出热红外线。红外线(或热辐射)是自然界中存在最为广泛的辐射,它还具有两个重要的特性: (1)物体的热辐射能量的大小,直接和物体表面的温度相关。热辐射的这个特点使人们可以利用它来对物体进行无需接触的温度测量和热状态分析,从而为工业生产,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方面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检测手段和诊断工具。 (2)大气、烟云等吸收可见光和近红外线,但是对3~5微米和8~14微米的热红外线却是透明的。因此,这两个波段被称为热红外线的“大气窗口”。利用这两个窗口,使人们在完全无光的夜晚,或是在烟云密布的战场,清晰地观察到前方的情况。由于这个特点,热红外成像技术在军事上提供了先进的夜视装备,并为飞机、舰艇和坦克装上了全天候前视系统。这些系统在现代战争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红外热像仪应用的范围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加深而愈来愈广泛:用红外热像仪可以十分快捷,探测电气设备的不良接触,以及过热的机械部件,以免引起严重短路和火灾。对于所有可以直接看见的设备,红外热成像产品都能够确定所有连接点的热隐患。对于那些由于屏蔽而无法直接看到的部分,则可以根据其热量传导到外面的部件上的情况,来发现其热隐患,这种情况对传统的方法来说,除了解体检查和清洁接头外,是没有其它的办法。断路器、导体、母线及其它部件的运行测试,红外热成像产品是无法取代的。然而红外热成像产品可以很容易地探测到回路过载或三相负载的不平衡。 在红外热像预知维护领域,采用红外热像仪对所有电气设备、配电系统,包括高压接触器、熔断器盘、主电源断路器盘、接触器、以及所有的配电线、电动机、变压器等等,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查,以保证所有运行的电气设备不存在潜伏性的热隐患,有效防止火灾、停机等事故发生。 红外热像仪可将人眼无法看到的红外辐射能量转换为电信号,并以备种不同的颜色来表

科研型研发用红外热成像仪

研发用科研型红外热像仪类型及各自特点: 谱盟光电认为,高端研发专家所需的红外热像仪应配备特殊功能。为简化研发工作,FLIR开发出一系列FLIR专属特征,极适合各领域研发工作的开展。FLIR ATS SC系列所有红外热像仪均拥有这些独一无二的特征。 在许多情况下,研发应用都要求具备高端测量功能。FLIR ATS提供了多项制冷和非制冷式解 决方案。这些红外热像仪在快速运动的场景以及热场景、测温范围广的应用环境、小振幅环境、多谱分析或小物体评估等应用中显示出卓越的测量性能。谱盟光电的FLIR SC2500还适合用于激光剖面分析、画作分析、硅片检测、高温测量以及各类更适合采用短波红外测量的领域。 1) 快速运动——积分时间短 应用说明:在200km/h车速下开展质量测试时的轮胎的红外图像。 红外热像仪型号:带外部同步传感器的FLIR SC7300L。 要求:快照积分时间短,在从属热像仪模式下以外部触发器输入获取数据。 2) 温度范围大——多种温度指标模式 应用说明:JET Fusion等离子反应堆温度测量。 红外热像仪型号:FLIR SC7700,采用滚动积分时间。 要求:超帧,实时扩展测量范围。 3) 快速热探测——帧频高 应用说明:气囊布置分析。 红外热像仪型号:FLIR SC7300M,在窗口模式中为3.5Khz。 要求:在快拍模式中帧频高,拥有外部触发输入。 4) 小振幅环境——热分辨率&锁相热成像 应用说明:热应力分析 红外热像仪型号:FLIR SC7300M,采用锁相信号输入 要求:热灵敏度非常高(<20mK),具有锁相信号输入和快照模式 5) 小物体分析——空间分辨率高 应用说明:集成电路的热评估。 红外热像仪型号:FLIR SC5700,带5个显微镜头,每个像素的分辨率为3μm。 要求:采用设计先进的显微镜头、极低NETD和大型FPA检测器,获得了高质量图像分辨率。积分时间非常短,也可以进行瞬态分析。 6) 多谱分析–大量镜头和滤片组合在一起 A应用说明:飞机喷气的多谱红外热特征。 红外热像仪型号:FLIR SC7300BB ORION,配备有高速滤片轮和专用远距离测量镜头。 要求:在不同波段中进行热分析,拥有快照模式和专用滤片镜头套装。 7) 短波红外(SWIR)应用举例 应用说明:水果质量控制。 红外热像仪型号:FLIR SC2500,配备有专用滤片。 要求:光谱分析。

红外热成像基本原理概论

红外热成像仪基本原理与发展前景概论 光电1201 王知权 120150111 前言 红外热像仪是利用红外探测器、光学成像物镜和光机扫描系统(目前先进的焦平面技术则省去了光机扫描系统)接受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反映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上,在光学系统和红外探测器之间,有一个光机扫描机构(焦平面热像仪无此机构)对被测物体的红外热像进行扫描,并聚焦在单元或分光探测器上,由探测器将红外辐射能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处理、转换或标准视频信号通过电视屏或监测器显示红外热像图。 原理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与无线电波和可见光一样的本质。红外线的发现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一次飞跃。利用某种特殊的电子装置将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转换成人眼可见的图像,并以不同颜色显示物体表面温度分布的技术称之为红外热成像技术,这种电子装置称为红外热像仪。 这种热像图与物体表面的热分布场相对应;实质上是被测目标物体各部分红外辐射的热像分布图由于信号非常弱,与可见光图像相比,缺少层次和立体感,因此,在实际动作过程中为更有效地判断被测目标的红外热分布场,常采用一些辅助措施来增加仪器的实用功能,如图像亮度、对比度的控制,实标校正,伪色彩描绘等高线和直方进行数学运算、打印等。 红外成像系统简介 红外技术是一门研究红外辐射的产生、传播、转化、测量及其应用的技术科学。任何物体的红外辐射包括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的电磁波段。通常人们又把红外辐射称为红外光、红外线。实际上其波段是指其波长约在0.75μm到1000μm 的电磁波。通常人们将其划分为近、中、远红外三部分。近红外指波长为 0.75-3.0μm;中红外指波长为3.0-20μm;远红外则指波长为20-1000μm。由于大气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只留下三个重要的“窗口”区,即1-3μm、3-5μm 和8-13μm可让红外辐射通过。 红外探测器是红外技术的核心,它是利用红外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所呈现出来的物理效应来探测红外辐射的传感器,多数情况下是利用这种相互最用所呈现出的电学效应。红外探测器主要分为光子探测器和热敏感探测器两大类型。其中,光子探测器按原理啊可分为光电导探测器、光伏探测器、光电磁探测器和量子阱探测器。 光子探测器的材料有PbS,PbSe,InSb,HgCdTe(MCT),GaAs/InGaAs等,其中HgCdTe和InSb斗需要在低温下才能工作。光子探测器按其工作温度又可分为制

红外成像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阅读人数:13人页数:7页yangfamingsg 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热成像仪是从对红外线敏感的光敏元件上发展而来,但是光敏元件只能判断有没有红外线,无法呈现出图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各国对热成像仪的军事用途表现出了兴趣,对其进行了零星的研究和小规模应用,1943年美国就与RNO合作生产了一款代号M12的机型,其功能和外观已经能看出热成像仪的雏形,这应该算是最找的一款热成像仪,算是热成像仪的鼻祖。 1952年,一款非常重要的材料研-锑化铟被开发出来,这种新的半导体材料促进了红外线热成像仪的进一步发展。不久之后,德州仪器和RNO公司联合开发出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前视红外线(Forward looking infrared)热成像仪。这一系统采用的是单原件感光,利用机械装置控制镜片转动,将光线反射到感光元件上。 随着碲镉汞材料制造工艺的成熟,在军事领域大规模采用热成像仪成为了可能。60年代之后出现了由60或更多的感光元件组成的线性整列,美国的RNO公司将热成像仪的应用拓展至民用领域发展。然而由于最初采用的是非制冷感光元件,制冷部件加上机械扫描机构使得整个系统非常庞大。 等到CCD技术成熟之后,焦平面阵列式热成像仪取代了机械扫描式热成像仪。至80年代半导体制冷技术取代了液氮、压缩机制冷之后开始出现了便携、手持的热成像仪。90年代之后,RNO公司又开发 1/7 出了基于非晶硅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进一步降低了热成像仪的生产成本。 红外线,又称红外辐射,是指波长为0.78~1000微米的电磁波。其中波长为2~1000微米的部分称为热红外线。 目标的热图像和目标的可见光图像不同,它不是人眼所能看到的可见光图像,而是表面温度分布图像。红外热成像使人眼不能直接看到表面温度分布,变成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热图像。所有温度在绝对零度(-273)℃以上的物体,都会不停地发出热红外线。红外线(或热辐射)是自然界中存在最为广泛的辐射,它还具有两个重要的特性:(1)物体的热辐射能量的大小,直接和物体表面的温度相关。热辐射的这个特点使人们可以利用它来对物体进行无需接触的温度测量和热状态分析,从而为工业生产,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方面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检测手段和诊断工具。(2) 大气、烟云等吸收可见光和近红外线,但是对3~5微米和8~14微米的热红外线却是透明的。因此,这两个波段被称为热红外线的“大气窗口” 。利用这两个窗口,使人们在完全无光的夜晚,或是在烟云密布的战场,清晰地观察到前方的情况。由于这个特点,热红外成像技术在军事上提供了先进的夜视装备,并为飞机、舰艇和坦克装上了全天候前视系统。这些系统在现代战争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全球红外热像仪市场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并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红外热像仪是一种用来探测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并通过光电转换、电信号处理等手段,将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图像转换成视频图像 2/7 的高科技产品。红外热像仪具有很高的军事应用价值和民用价值。 在军事上,红外热像仪可应用于军事夜视侦查、武器瞄具、夜视导引、红外搜索和跟踪、卫星遥感等多个领域;在民用方面,红外热像仪可以用于材料缺陷的检测与评价、建筑节能评价、设备状态热诊断、生产过程监控、自动测试、减灾防灾等诸多方面。红外热像仪行业是一个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新兴高科技产业,红外热像仪广泛应用于军民两个领域。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红外热像仪已在卫星、导弹、飞机等军事武器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同时,随着

红外热成像智能视觉监控系统

红外热成像智能视觉监控系统 “红外热成像智能视觉监控系统”是我司采用国内国际先进厂商监控设备并进行二次开发的“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包括“红外热成像防火图像监控系统”、“嵌入式智能视觉分析安保系统”及“防感应雷系统”三部分。 该系统具有热成像防火检测、防盗入侵检测、非法停车检测、遗弃物检测、物品搬移检测、自动PTZ跟踪、徘徊检测等功能模块,可以很好为场区周界防范提供各种监控管理需求。而且产品具有自学习自适应能力,即使是在各种极端恶劣的环境和照明条件下也可以保持极高的性能——在保持%超高检测率的同时,只有极低的误报率(少于1个/天)。 防火检测: 通过红外热成像防火图像监控系统,工作人员在监控中心可对监控点周边半径1公里至5公里或更大的区域(设置动态轮循状态)进行24小时实时动态系统监控,能在第一时间侦察到地表火情或烟雾,并及时触发联动报警。帮助尽早发现灾情或隐患,及时处理可能突发的火灾及其他异常事件,并且为灾情发生时现场指挥提供依据。 防盗检测: 基于嵌入式智能视觉分析技术的监控跟踪系统,具有入侵检测和自动PTZ跟踪功能模块。支持无人值守、自动检测、报警触发录像、短信自动外发报警等功能。 车辆监控: 支持车容车貌监控、场区路线、远程实时WEB监控、监控录像、视频

存储、回放查询等功能。满足中心或其他相关单位对车辆运输的监控管理。防雷系统: 考虑到野外环境下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防止外界强电压、大电流浪涌串入系统,损坏系统的设备,造成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我们将从视频信号、RS485控制信号、网络信号、电源四个方面做好防雷保护措施,以保证系统较好的抗干扰性。 系统拓扑图: 技术说明详解: ◆前端热成像仪技术详述 1)红外成像原理 自然界中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6摄氏度)的物体都不断地辐射着红外线,这种现象称为热辐射。红外线是一种人眼不可见的光波,无论白天黑夜,物体都会辐射红外线,但红外线不论强弱,人们都看不到。红外热像仪就是利用红外探测器、光学成像物镜接收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信号(一切物体,只要其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就会有红外辐射),经过红外光学系统红外探测器的光敏源上利用电子扫描电路对被测物的红外热像进行扫描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处理、转换或标准视频信号通过电视屏或监测器显示红外热图像。利用这种原理制成的仪器为红外热成像仪。下图为一个典型的红外热成像系统工作原理图: 红外热成像系统,产生的图像是热图像,这种热像图与物体表面的热分布场相对应,实质上是被测目标物体各部分红外辐射的热像分布图,由于信

红外热成像仪基本原理介绍

红外热成像仪基本原理介绍 原理综述:红外热像仪是利用红外探测器、光学成像物镜及光机扫描系统(或者焦平面技术)接受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反应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件上,在光学系统和红外探测器之间,有一个光机扫描机构对被测物体的红外热像进行扫描,并聚焦在单元或分光探测器上,由探测器将红外辐射能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处理,转换成标准视频信号通过电视屏或监测器显示红外图像。 一、什么是红外 为了搞清楚红外热成像仪是如何成像的,我们有必要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红外。那么什么是红外呢?物理学对红外线的解释是:红外或称红外辐射,由物理学家郝歇尔于1800年首先发现,其本质是波长为0.76um~1000um 的电磁波,波长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其中波长为0.76~3um 的红外称为近红外,波长为3~40um 称为中红外,波长40~1000微米的称为远红外。 二、为什么能用红外进行成像 在明白了什么是红外之后,我们也许会好奇另一个问题:既然红外是波长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的电磁波,是一种无法用肉眼直视的电磁波,那么我们如何能利用它进行成像呢?这要归因于红外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热效应。事实上,红外频率比较低,能量不高,所以当红外照射物体时只能穿透原子分子的间隙,而不能穿透到原子、分子内部,由于红外只能穿透到原子、分子的间隙,会使原子、分子的振动加快、间距拉大,即增加热运动能量,从宏观上看,物质在融化,沸腾,气化,但物质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这就是红外的热效应。 三、如何利用红外热效应成像 既然我们可以利用红外的热效应进行成像,那么从技术上如何实现呢?这需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红外传感器——热探测器。热探测器分为:温差电偶和温差电堆、测辐射热计、高莱管、热电探测器。这里主要介绍热电探测器。热电探测器是利用居里点以下的热电晶体的自发极化强度与温度有关的原理制成的器件。当热电晶体薄片吸收辐射产生温升时,在薄片极化方向产生电荷变换为:DeltaT 式中DeltaQ 为电荷变化量,pT 为温度T 时的热释电系数,A 为吸收辐射的表面的面积,DeltaT 为晶体的温升值,当用调制的辐射照射时晶体的温度不断变化,电荷也随之变化,从而产生电流,它的数值与调制的辐射量有关。在恒温下,晶体内部的电荷分布被自由电子和表面电荷中和,在两极间测不出电压。当温度迅速变化时,晶体内偶极矩会产生变化,产生瞬态电压,所以热(释)电探测器只能探测调制的辐射或辐射脉冲,它的响应时间快,可达纳(10-9)秒数量级,并能在常温下工作。此外它仅由晶体片镀以电极构成探测元,因此机械强度很高,克服了红外探测器容易损坏的缺点,响应的谱段从γ射线到亚毫米波,是目前发展最快的热探测器。热电探测器所用的材料主要有钛酸钡、硫酸三甘肽(TGS)、掺镧的锆钛酸铅(PLZT)、铌酸锂和铌酸锶钡。 四、如何根据热电信号最终成像 ,T pTA Q ?=?

红外热成像测温系统

今年测体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为了简化人们的工作,热成像测温系统应运而生。不仅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检测,还能在人的体温超过37.3时提醒工作人员,下面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红外测温系统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测,最多可同时动态捕捉20人进行测温,提高了体温检测的效率;红外测温系统监测范围广、准确率高、灵敏度高,实时显示过往人员体温,检测到体温超过37.3℃的人员及时报警,待二轮确认后采取后续措施;该系统可存储15天内的体温检测数据,实现了测温与人员可追溯。 热成像体温筛查解决方案结合生物识别技术、热成像测温技术、视频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利用红外非接触式体温检测,实现快速体温筛查,助力疫情监控及响应机制的可靠执行。通过将黑体设置在热成像视野范围内,利用黑体的特性开展测温标定,进行测量温度实时校正,将视频画面和个人体温对应显示,大幅度提高人体测温的测温精度,测温误差到±0.3℃。一切物体只要其温度高于绝

对零度(-273 ℃)都能辐射电磁波。热成像技术主要采集热红外波段(8μm -14μm )的光,来探测物体发出的热辐射。 热成像体温筛查是指通过热像仪(非接触式)初步对人体表面温度进行检测,找出温度异常的个体,发现温度异常的目标之后,再进行专业的体温测量的方案。在学校、医院、机场、车站、海关、工厂、社区等各类出入口及人流量集中的公共场所,可以实现对人员出入进行快速体温筛查。 热成像人体测温的方案具有如下优势: 1、免接触:利用红外非接触式体温检测,降低交叉感染风险、节省成本投入。 2、测温准:在30℃~45℃测量范围内,检测精度可达±0.3℃(加黑体) 3、效率高:可在较远距离、大面积实现快速多人同时体温检测筛查、实现自动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有效控制传染源。 4、适应强:可适用于“临时改建、扩建及新建”的医院出入口、门诊通道、临时通道等多种场景,能够快速搭建,立即投入使用,高效便捷。 5、可追溯:结合视频智能分析平台,方案支持历史数据回溯、数据分析等功能,为追溯疑似患者、亲密接触人员提供了视频数据支持,让未确诊的密切接触者及时隔离,为减少病毒传播扩散、遏制疫情蔓延提供了有力保障。 成都慧翼科技是一家专业销售监控系统、热成像系统、智慧课堂系统等产品的公司,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红外热成像系统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有哪些

红外热成像系统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有哪些 如今,红外热成像系统可用于武器、弹药、导弹和飞行器的研发中。红外热成像系统所提供的信息便于研究人员使用热光谱描绘目标物体,从而用于目标识别,防御措施部署和多光谱伪装研究。红外热成像系统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有哪些? 1.跟踪 喷气式飞机热像仪系统通过提高低光照或雾霾条件下的可视度,弥补了视频追踪系统的不足,使跟踪系统能够发现目标,并持续更新目标的方位、范围和高度。 2.红外特性 直升飞机的热特性红外特性指的是目标的波长作用反应出来的表观红外亮度,它会在各种不同的距离和大气环境中让传感器获得物体的外观。红外特性对于车辆、传感器和伪装系统的设计是非常有价值的工具。 3.技术监视和对抗措施

屋顶的秘密监控设备红外成像技术可用于识别秘密监控设备的热特性。即便是隐藏在目标内部的设备也能在其释放红外能量的一瞬间被检测出来。 4.激光指示 短波红外线激光标识激光指示器会发射出一束激光能量,用于标记特定的地点或目标,通常用于精确制导武器。近红外(NIR)热像仪能够检测到这些正常情况下无法看见的激光束,用于标识研究和目标确认。 5.无损检测技术 现代无损检测技术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类:表面无损检测与近表面无损检测。表面无损检测技术是一项用于检测产品表面缺陷的技术,如荧光渗透检测,它能有效定位存在于表面中的裂纹或其它类型的缺陷。 近表面无损检测技术则用于检测表面之下的缺陷。包括超声检测和射线检测等方法。 ①荧光渗透检测是一项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常规表面无损检测技术。FPI 通常做法是首先在工件表面涂上一层紫外光照射发光的涂料,接着对表面进行清洗,这样表面上任何多余的荧光剂都会被去除,而渗进表面缺陷里的则会被保存

使用红外热成像仪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使用红外热成像仪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封供电公司变电运行部运行部赵阳 摘要:随着”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和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大力推进,传统的传统的变电设备检修和运行模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能够实时、有效、动态地评价设备健康状况成为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 红外成像仪是目前变电运行人员检测运行设备健康状况的有力保证, 可以有效的避免因设备发热而造成的非计划停电, 为提高供电可靠率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变电红外热成像仪检测规范存在的问题对策 引言: 本文针对当前变电设备红外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进行了思考以及对红外测温未来发展的展望。由于这种技术无需对所测设备停电, 即可准确发现安全隐患, 所以更要充分利用好、发挥好红外成像检测这一高科技手段,夯实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基础,确保运行的可控、在控、预控。 一目前在使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1重设备,轻人员,培训工作不到位。 目前, 红外成像设备已基本覆盖到重要的生产班组, 极大提高了生产一线的技术装备水平, 然而, 好的检测设备必须得到正确和规范的应用,才可能发挥其最好的性能,不能只重视检测设备的配置,而忽略了对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目前对红外成像仪方面培训的主要方 式还是以产品说明书为主,没有专业的培训教材和权威的培训师资, 虽然厂家的技术人员会不定期到各基层单位组织测温培训, 但由于运行人员倒班的原因, 造成了一线人员缺乏热像仪的操作技能培训, 同时,昂贵的机器也需要专业的使用和维护技巧,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在使用红外线成像器材时就不可避免要出现:保养不当、充电电池报废、昂贵的红外线镜头被划损等等现象,既造成了经济损失,也影响了测温工作的正常开展。

红外热成像测温系统V1.0应用配置手册

红外热成像测温系统 V1.0应用配置手册版权声明

红外热成像测温系统是由海康威视自主开发的专用视频监控系统,其版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版权法保护。海康威视拥有本文的全部版权,未经本公司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对本文中的任何部分进行转印、影印或复印。 信息反馈 海康威视尽最大的努力保证本手册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如果您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希望及时将情况反馈给我们以完善产品,我们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目录 版权声明 (1) 目录 (3) 第1章运行环境要求 (4) 1.1硬件环境 (4) 1.2软件环境 (4) 1.2.1操作系统环境 (4) 1.2.2 Java运行环境 (4) 1.2.3应用服务器环境 (4) 1.2.4数据库环境 (4) 1.2.5浏览器环境 (4) 第2章平台首页 (5) 2.19800系统配置 (5) 2.2平台登录 (6) 2.3插件安装 (7) 2.4版本信息 (8) 2.5用户信息 (9) 第3章配置管理 (9) 3.1服务管理 (9) 3.1.1网域配置 (10) 3.1.2服务配置 (10) 3.2资源管理 (13) 3.2.1资源管理配置 (13) 3.3巡检计划 (18) 3.3.1巡检计划配置 (18) 3.4日志查询 (21) 3.4.1日志查询过滤 (22) 第4章CS客户端使用说明 (22) 4.1运行和使用 (23) 4.2实时预览 (25) 4.2.1组织资源实时预览 (26) 4.2.2巡检计划实时预览 (28) 4.2.3云台控制 (29) 4.3录像回放 (30) 4.4巡检结果 (30) 4.5告警中心 (31)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无损检测,是指在不会对材料或元件的有效性或可靠性造成损害的前提下,对其内部的异性结构(缺陷或损伤)进行探测、定位、识别及测量的一种实用性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是在红外探测器、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综合性高新技术,该技术正朝着快速扫描、非致冷、焦平面阵列式接收、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方向发展,利用便携式笔记本电脑控制的系统正日趋完善。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又称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技术,它的研究和应用,对提高航空航天器,多种军、民用工业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1.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原理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被检物的不连续性缺陷对热传导性能的影响,使得物体表面温度不一致,即物体表面的局部区域产生温度梯度,导致物体表面红外 辐射能力发生差异。借助红外热像仪探测被检物的辐射分布,通过形成的热像图序列就可 推断出内部缺陷情况。 从理论上分析可知,材料或构件因内部缺陷将导致局部力学性能的强度改变,由于材 料内部结构的不连续性,这种缺陷将引起材料或构件的热传导不连续,致使材料或构件的 温度梯度不同,因而显现出的红外热图像也有所不同。通过研究被检测材料的内部缺陷及 结构力学性能,找出其热传导特性与红外热图像之间的关系和机理,根据显示图像的温度 梯度就可以确定缺陷的位置和范围,由温度梯度随时间变化的速率可以确定缺陷的深度。 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检测的特点是不受材料的几何结构及材质的限制,可以实现

非接触、大面积的检测。 2.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分类 根据探测方式不同,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可划分为透射式和反射式,其中反射式更便于使用;根据引起温差的方式不同,可划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 主动式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可以对物体表面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并具有直观、非接触、单次检测面积大等特点。根据主动式激励源不同,主要划分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锁相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和超声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等。 2.1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 脉冲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非接触式无损检测方法,也是目前研究最多和最成熟的方法之一。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以高能脉冲闪光灯作为激励热源,热流在被测构件内部传导过程中,若构件内部存在缺陷或损伤,则使得物体内部热分布将存在不连续性结构,从而导致其缺陷或损伤处的表面温度与无缺陷或损伤处有明显不同。 图1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 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方式虽然简单实用,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点:适于检测平板类构件,对于复杂结构构件检测存在困难;对热源的均匀性要求非常高;检测构件厚度有限,当检测厚度较高的构件时,难以显示缺陷结果。 2.2锁相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

红外热成像原理与成像技术简要介绍

红外热成像原理与成像技术简要介绍 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项前途广阔的高新技术。比0.78微米长的电磁波位于可见光光谱红色以外,称为 红外线,又称红外辐射。是指波长为0.78~1000微米的电磁波,其中波长为0.78~2.0微米的部分称为近红 外,波长为2.0~1000微米的部分称为热红外线。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可以辐射红外线,因此利用探测仪 测量目标本身与背景间的红外线差可以得到不同的热红外线形成的红外图像。 目标的热图像和目标的可见光图像不同,它不是人眼所能看到的可见光图像,而是表面温度分布图像。 红外热成像使人眼不能直接看到表面温度分布,变成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热图像。所有温 ℃以上的物体,都会不停地发出热红外线。红外线(或热辐射)是自然界中存在最为广泛度在绝对零度(-273) 的辐射,它还具有两个重要的特性:(1)物体的热辐射能量的大小,直接和物体表面的温度相关。热辐射的 这个特点使人们可以利用它来对物体进行无需接触的温度测量和热状态分析,从而为工业生产,节约能源, 保护环境等方面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检测手段和诊断工具。(2) 大气、烟云等吸收可见光和近红外线,但是 对3~5微米和8~14微米的热红外线却是透明的。因此,这两个波段被称为热红外线的“大气窗口” 。利用 这两个窗口,使人们在完全无光的夜晚,或是在烟云密布的战场,清晰地观察到前方的情况。由于这个特 点,热红外成像技术在军事上提供了先进的夜视装备,并为飞机、舰艇和坦克装上了全天候前视系统。这 些系统在现代战争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红外热像仪应用的范围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加深而愈来愈广泛:用红外热像仪可以十分快捷,探测电 气设备的不良接触,以及过热的机械部件,以免引起严重短路和火灾。对于所有可以直接看见的设备,红 外热成像产品都能够确定所有连接点的热隐患。对于那些由于屏蔽而无法直接看到的部分,则可以根据其 热量传导到外面的部件上的情况,来发现其热隐患,这种情况对传统的方法来说,除了解体检查和清洁接 头外,是没有其它的办法。断路器、导体、母线及其它部件的运行测试,红外热成像产品是无法取代的。 然而红外热成像产品可以很容易地探测到回路过载或三相负载的不平衡。 在红外热像预知维护领域,采用红外热像仪对所有电气设备、配电系统,包括高压接触器、熔断器盘、 主电源断路器盘、接触器、以及所有的配电线、电动机、变压器等等,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查,以保证所有 运行的电气设备不存在潜伏性的热隐患,有效防止火灾、停机等事故发生。下面是需要进行红外热成像产 品检查的部分设施: 1、电气装置:可发现接头松动或接触不良,不平衡负荷,过载,过热等隐患。这些隐患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是产生电弧、短路、烧毁、起火。 2、变压器:可以发现的隐患有接头松动,套管过热,接触不良(抽头变换器),过载,三相负载不平衡,冷却管堵塞不畅。其影响为产生电弧、短路、烧毁、起火。 3、电动机、发电机:可以发现的隐患是轴承温度过高,不平衡负载,绕组短路或开路,碳刷、滑环和集流环发热,过载过热,冷却管路堵塞。其影响为有问题的轴承可以引起铁芯或绕组线圈的损坏;有毛病的碳刷可以损坏滑环和集流环,进而损坏绕组线圈。还可能引起驱动目标的损坏。 4、电气设备维修检查,屋顶查漏,节能检测,环保检查,安全防盗,森林防火,无损探伤,质量控制,医疗领域检查等等也很有效益。 5、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利用超高的热灵敏度(NETD),能够灵敏、准确的感应出被测物表面发生微小温度变化,并通过非接触检测方式实现对太阳能电池片或组件缺陷的检测。将产品缺陷位置直观准确地显示在红外热图中,为使用者提供方便快速的检测方案。也使得红外热像仪在光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红外热成像原理及如何选红外热成像仪

红外热像仪原理-Telops红外专家教你如何 选择红外热像仪之一 红外热像仪原理是红外热像仪利用红外探测器读取被测物表面红外辐射率分布,通过普朗克定律将辐射率换算成温度数值,并根据被测物的温度分部规律,将温度数值并转换成人眼可识别的图像,并以不同颜色显示物体表面温度分布的一套科学方法。 测温原理 红外线热成像技术的测温原理来自于普朗克定律 成像原理 红外热像仪成像原理是利用光学成像物镜接受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并按照原有的空间顺序分布反映到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光敏元上,红外探测器会将红外辐射能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处理、转换或标准视频信号通过显示器显示出红外热像图。 这种热像图与物体表面的热分布场相对应。通过软件设置,红外热像仪会自动给热图像的上面的不同温度标定不同的颜色。 红外热成像步骤 1.被探测目标发出红外辐射加背景反射到目标的红外辐射==》 2.步骤1的辐射能量经过大 气衰减加大气温度的综合辐射==》3.前2个步骤辐射能量经过镜头衰减加镜头温度的综合辐射==》4.前面的辐射能量到达红外探测器进行光电反应==》5.经过电子电路放大并输送到显示器显示出图像

原理适用范围 本原理适用于所有红外测温跟成像仪器,其他类似产品的原理,比如红外线热成像夜视仪成像原理,红外夜视望远镜原理,红外热成像摄像机成像原理,红外线摄像头原理也都跟跟红外 热像仪使用相同的原理。 红外热像仪原理使人类超越了视觉的只能看到可见光的限制,通过热像仪我们可以看到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状况。它的利用为人们进行测温增加了新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遥感测温。 红外测温原理-Telops红外专家教你如何选 择红外热像仪之二 理论基础 红外测温原理的理论基础是普朗克定律。 对于理想的辐射源———黑体而言,辐射能量(輻射强度)与温度的 关系符合普朗克定律,即: Mλ=C1/λ5?1/eC2/λT-1 如右图表示:普朗克定律揭示了辐射强度与黑体温度和响应波长的相互依赖关系,其中Mλ是T温度下、λ波长处、单位面积黑体的辐射功率,C1、C2为常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等于2.718,T为热力学温度。

红外热成像技术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采矿设备维护中的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采矿设备维护中的应用 发热常常是设备损坏或功能故障的早期征兆,这使它成为在预测性维护 (PDM) 计 划中所监视的一个关键性能参数。进行红外热像预测性维护的技术人员定期对关键设备的温度进行检查,从而可以随时间跟踪设备的运行状况,并快速发现异常读数以便进一步检查。通过监视设备性能并在需要时安排维护,可降低因设备故障而发生的非计划性停产的可能性,减少维护费用和设备维修的成本,延长设备资产的寿命,并最大限度地提高维护效果和生产能力。 一、 红外热像技术原理红外热像技术原理 1800年英国的天文学家William Herschel 用分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从红色到紫色的单色光,依次测量不同颜色光的热效应。他发现,当水银温度计移到红色光边界以外,人眼看不见任何光线的黑暗区的时候,温度反而比红光区更高。反复试验证明,在红光外侧,确实存在一种人眼看不见的“热线”,后来称为“红外线”,也就是“红外辐射”。自然界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5 C ?),就会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在非常宽的波长范围内发射能量,产生电磁波(辐射能)。 红外线在大气中穿透比较好的波段,通常称为 “大气窗口”。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就是利用了所谓的“大气窗口”。短波窗口在1~5μm之间,而长波窗口则是在8~14μm之间。 近红外近红外 中红外中红外中红外 远红外远红外远红外 每单位波长和波谱区域的辐射量——光波辐射量(W/m 2 x μm) 透射率 波长

普朗克定律普朗克定律 从普朗克定律可以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其辐射得峰值能量就越偏向短波方向,故红外热像仪,特别是用以建筑检测得红外热像仪,其工作波段通常在8-14μm的长波波段,建筑用红外检测的温度范围一般在-20-100℃范围内。 红外热像仪是一种新型的光电探测设备,可将被测目标表面的热信息瞬间可视化,快速定位故障,并且在专业的分析软件的帮助下,可进行分析,完成建筑节能、安全检测和电气预防性维护工作。 热像仪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光学器件和探测器。 光学器件将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聚集到探测器上,探测器把入射的辐射转换成电信号,进而被处理成可见图像,即热图。

红外热成像监控技术应用的优缺点分析.

红外热成像监控技术应用的优缺点分析 热成像技术是一种被动红外夜视技术,是利用自然界物体不同部位红外热辐射强度的不同来形成图像,它根据目标与背景或目标各部分之间的温差或热辐射差来发现目标。本文将简单介绍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优缺点: 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缺点: 由于该技术不随周围光照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可以在白天黑夜,甚至大雾,下雨等恶劣环境下提供视频图像。但是它无法实现较远距离的监控,且监控画面只能判别是否有可疑人员进入,而无法看清楚人脸及外貌特征。 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优点: 1、夜间及恶劣气候条件下目标的监控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基于可见光的监视设备已经不能正常工作,如果采用人工照明手段,则容易暴露目标。若采用微光夜视设备,它同样也工作在可见光波段,依然需要外界微弱光照明。而红外热成像仪是被动接受目标自身的红外热辐射,无论白天黑夜均可以正常工作,并且也不会暴露自己。即使在雨、雾等恶劣的气候条件下,由于可见光的波长短,克服障碍的能力差,因而观测效果差,但红外线的波长较长,特别是工作在8~14um的热成像仪,穿透雨、雾的能力较高,因此仍可以正常观测目标。因此在夜间,尤其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采用红外热成像监控设备则可以对各种目标,如人员、车辆等进行监控。 2、防火监控 由于红外热成像仪是反映物体表面温度而成像的设备,因此除了夜间可以作为现场监控使用外,还可以作为有效的火警探测设备。应用红外热成像仪可以快速有效地发现这些隐火,并且可以准确判定火灾的地点和范围,透过烟雾发现着火点,做到早知道早预防,早扑灭。 3、伪装及隐蔽目标的识别

普通的伪装是以防可见光观测为主。一般犯罪分子作案通常隐蔽在草丛及树林中,由于野外环境的恶劣及人的视觉错觉,容易产生错误判断。红外热成像装置是被动接受目标自身的热辐射,人体和车辆的温度及红外辐射一般都远大于草木的温度及红外辐射,因此目标不易伪装,也不容易被错误判断。 4、红外热成像检验检疫的应用 近年来,机场航空业务发展十分迅猛,每日出入境旅客达千余人,各国出入境机场、口岸出入人员流动量大、繁忙拥挤、情况复杂,与之对应的出入境人员 的检验检疫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同时,近年来,随着SARS、禽流感等传染病疫情的流行和肆虐,传统的检验检疫工作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为确保新形势下出入境旅客的安全顺畅通关,需采用创新思维、创新手段,采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红外体温监测系统则是较好的技术选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