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诗宋词选读》精编练习题

《唐诗宋词选读》精编练习题

《唐诗宋词选读》精编练习题
《唐诗宋词选读》精编练习题

《唐诗宋词选读》精编练习题

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本诗中最能揭示主题的词是什么?作者在本诗中表达出来什么思想情感?

归思宦游人面对春日美景思念家乡的感情

2、“独有”“偏惊”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只有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对自然界不同季节的变化感到特别新奇。

3、中间两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体会“出”“渡”“催”的妙处。中间两联写了江南早春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诗人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诗人思乡之情。

“出”“渡”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将原本不易觉察的物候迁移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感受到春光地脉搏和动感。“催”字突出了江南春鸟一声紧似一声地鸣叫的特点,以拟人的手法赋予淑气以人的情态,表现春气之浓。

4、明代胡应麟称“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请就第二、第三两联的写景特色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颔联、颈联紧承“物候新”来写春色。颔联是远景,颈联是近景。“催”“转”这两个动词将春天使万物复苏的动态表现得具体细致,用语精练传神。远景的壮阔与近景的细微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有姿有彩、动静交错的春景图。

二、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简要概括每联的内容。

首联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颔联写离情的缠绵,颈联从室内转到户外所见,尾联写友人远去盼望再相聚。

2、首联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简要分析。

用了拟人的手法。“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吐”字使人想到亲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凝滞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写除了举杯劝酒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3、颈联两句写什么时间的情景?“隐”“没”两字有何作用?

颈联两句写的是黎明时分。这两句承上文写把杯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隐”“没”两字表明时间过得太快,似乎在催人分手,从而传达处依依惜别之情。

三、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赏析颔联和颈联。

颔联“牙璋”句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调兵的信符,“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诗人用这两个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铁骑”句写唐军已经神速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绕”形象写出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这两句对仗工整,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句中也对,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颈联两句写战斗,用景物描写烘托。“雪暗”句从视觉出发写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风多”句从人的视角出发写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以象征军队的“旗”“鼓”,表现出征将士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奋勇杀敌的悲壮激励场面。

2“自”“照”“绕”在诗歌中起到怎样的表达作用?

“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照”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烽火的猛烈,战火的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

3、最后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表现了怎样的现实和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了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4、全诗采用的表现手法,首联采用的写法,先交代,中间两联采用的写法,描写,尾联采用的写法,表达。全诗富有主义色彩

虚实结合,;实写;赴边缘由及心中所感;虚写;想象中军威雄壮、战况激烈的情形;实写;投笔从戎,为国赴边的强烈愿望;浪漫。

四、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首联写出了滕王阁的什么特点,用哪个词表达?作者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场景,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特点:高“临”字突显了滕王阁的高耸

诗人描绘了一幅坐着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的豪华场面,反衬了现实的凄凉,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易逝,兴衰无常的感慨。

2、颔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颈联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人用“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营造冷落凄凉的意境,描绘了滕王阁昔盛今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繁华难再的感慨。“飞”“卷”化静为动,赋予静景以动态,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灵动感,。一俯一仰,一高一低,错落有致,紧承首联,营造了冷落凄凉的意境,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

3、体会颈联中“日悠悠”“几度秋”所蕴涵的诗人的感情?

颈联有空间描写转为时间描写,诗人以博大永恒的景象衬托了人生的短暂,抒发了珍惜光阴、积极进取的感情。

五、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简析“月”的作用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诗,由望月而引起相思而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

2、用一个词概括“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美,并分析这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好处?

雄浑阔大手法: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虚实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

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3、诗歌开头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诗人写月亮不用“升”,却用“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开头也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里头肯定有道理可说。请说说你的理解。

若用“升”字,明月共潮水而升,乃平时习见之景,淡而无味,只是把意思表达清楚而已;而用了“生”字,就别有情趣了。因为它渗入了诗人的主观想象——那一轮明月好像是伴随着潮水一起生长的,明月和潮水均拥有了生命和活力。所以,一个“生”字就把整句诗写活了,诗歌的亲和力、感染力也就随之产生。

六、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秋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微霜初渡”“树色催寒”两个意象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这两个意象中,“催”“渡”都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为悲秋和离愁的心境做了极好的渲染和烘托,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秋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3、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七、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1、分析颔联所用的手法及作用

颔联借景抒情。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深”

指梦泽,辽阔地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地景物,既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2、体会尾联“尚”所包含的作者的感情色彩。

尾联中的“尚”字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在晋初,孟浩然写诗在盛唐,中间相隔四百余年,朝代更替,人事变迁巨大,然而羊公碑还屹立在岘山上,令人敬仰;羊祜为国效力,为民做了一些好事,因此名垂千古,与山俱传,而自己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和“尚在”的羊公碑相比,诗人无限伤感,潸然泪下。

3、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

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谱出全诗的基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顾,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碑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凭吊怀古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八、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2.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九、旅夜抒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诗的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

细草、微风、危樯、星垂、月涌

2、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请简要赏析诗的五六两句。

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抱负,但长期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为老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3、诗的最后一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借景抒情(比喻),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伤感。

十、《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群山万壑赴荆门”中的“赴”字用得很好,好在哪里?

杜甫在写这首诗时白帝城,在山峡西头,地势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山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由远及近,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赴”字把山峡变幻无穷的姿态和磅礴壮美的气势写活了

2.“环佩空归月夜魂”怎样理解其中的“空”字?

只能死后魂魄归来,突出活着无法归来的悲剧,遗恨之深,并寄予诗人的同情。

3“独留青冢向黄昏”中“黄昏”这个意象含蓄蕴藉,内涵丰富,请加以赏析。

(1)“黄昏”首先交代了时间,朔漠的黄昏,营造了一种伤感之景。

(2)更指空间,指的是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它是那样大,仿佛能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3)这句诗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

十一、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横”和“绕”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横”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东城而过,动静结合,描摹出一副寥廓秀丽的图景。

2 颈联用了什么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偶,情景交融。天空的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缓缓西沉,似乎不忍离去,隐喻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尾联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好处?

化用古典诗句,着一“班”字,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

十二、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环境?赏析“皆”字。

首联描绘了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

“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2.颔联描写景物,在空间上有何变化?体味作者的情感。

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

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

3作者待客选取了哪些细节?待客两句传达出了哪些信息?

作者选取了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着意描画。

A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

B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4.尾联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怎样的快乐?

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这令人想到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无须事先约请,随意过从招饮,是在真率纯朴的人际关系中所领略的绝弃虚伪矫饰的自然之乐。

十三、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 全诗感情波澜起伏,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感情脉络.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以不独反衬内心的独的复杂的情感历程.寓“独”于不独中。1,2句点出“独”,自斟自饮,没有相亲相近之人。3。4句一扫冷落孤单但5。6句又接着感叹月亮与身影这两个招呼来的酒伴不近如人意,但“行乐须及春”,说明诗人以调整好心态,达到自得其乐的忘我境界。最后诗人提出真诚的愿望,相约在遥远的天上再见。希望求得未来的“不独”。

十四、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1 分析颔联所流露的诗人内心情感?

多病使诗人想辞官归隐,但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其责,于国于民有愧,所以不能一走了之。诗人内心矛盾苦闷,进退两难,但志在有为,不甘窃位苟禄,乃是作者思想的主导因素。

2 赏析“西楼望月几回圆”在全诗内容表达和结构上的作用。

内容上:“西楼望月”写自己登高怀人,盼望友人来访。而“望月几回圆”又说明了自己盼友为时之久,心情之切。友情之深挚浑厚,溢于言表。

结构上:全诗始于感叹分别,终于盼望团聚。首尾照应,浑然一体。

十五、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联中,“朝”和“夕”、“九重天”、“路八千”都包含有鲜明的对比之意,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对比反映了诗人命运急剧变化的处境。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怨愤之情。(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一联中,作者将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请加以分析。

表面上写的是山高云深、大雪阻路,自己无法前行,实际上作者也是在挂念家人、感叹人生之路的难行,读来诗人顿生英雄失路之感。

十六、《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1.作者登上高楼,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景色描写的顺序是?(3分)

1.辽阔、荒凉;由近及远

2. 作者为什么选择“芙蓉”和“薜荔”来描写?(4分)

“芙蓉”和“薜荔”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纯洁。它们在暴风雨中的遭遇触动了作者心灵的颤悸。

3.以哀景写哀情是本诗一大特点。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哀景?抒发了怎样的哀情?(4分)“高楼大荒”“海天茫茫”“惊纷乱飐”“密雨斜侵”“岭树重遮”“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愁:①对友人望而不见的关切之情。②对自己遭谪贬的哀伤之情。

十七、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这首诗反映的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情景。(2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4分)

不同意。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或者另一种回答:同意。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绪,但诗人在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

3.首联有一个字用得特别有情味,找出来分析。

(“涵秋影雁初飞”中的“涵”,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和飞雁都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喜悦。)

4.“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此”指什么?全句有一种怎样的情怀?其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此”指人间的烦恼和变幻无常。豪爽和旷达的情怀。背后隐藏的是怀才不遇、郁郁寡欢的泪水。)

5.将本诗和杜甫的《登高》比较,说说两首诗在思想和意境上的差异。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比较项杜牧《登高》杜甫《登高》

不同一思想情感看破尘世的旷达浓郁深沉的悲愁

不同二景象意境美好的秋景,藏于旷达中的悲伤萧瑟、旷阔的景象,悲愁的心境

十八、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1)“人世几回伤往事”中感伤的往事是什么?a

指东吴以后的几个朝代在金陵建都,但一个个都灭亡的往事.

(2)这首咏史诗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反对分裂,主张统一。

(3)诗人写王濬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

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作举体分析。

对比。其弦外之音是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无情嘲讽:王气也好,铁索也好,岂能挡住祖国统一的步伐?

4.该诗最后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分析。它妙在含有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它们最终也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十九、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1.首句中的隐隐,迢迢,写景中蕴含无尽意趣,试简要分析.

它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且隐含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2.后两句话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寄托了什么样的情感?

展现了二十四桥拱月,玉人浴辉吹箫的明丽画面,是诗人臆想中秋后月夜的扬州,也是诗人早年生活在扬州时景象的又一次再现,同时又寄托着对别后的扬州和友人的殷切思念.

二十、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创设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东风是无力的,百花残败凋零的.两意象既交待了离别的时间(暮春).也为诗歌渲染了一层凄凉无奈的意境。抒发了男女主人公在离别即将来临时心情的痛苦难堪。

2.颔联通过哪些意象的创设,表达了什么情感?现在人们赋予它怎样的新意?

春蚕丝尽,蜡炬成灰。表达了对对方刻骨铭心的思念,

新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著追求,无私奉献。

二十一、自河南经乱白居易

时难年饥世业空,弟兄羁旅个东西。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本诗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结合全诗,对颈联两句进行赏析

用了比喻修辞,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漂泊无定,深刻揭示了自己保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廿二、《安定城楼》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州。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1、找出诗中化用的四个典故,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贾谊和王粲这两人都是怀才不遇的忧时念国无可奈何,李商隐在自己落第远游的时候和这两个历史人物产生了共鸣,引古人自况,表达自己不幸的遭遇。

范蠡乘扁舟泛五湖的典故表明李商隐向往离开朝廷归隐,但必须等到自己扭转乾坤,澄清了当前国家的混乱的局面以后,等到唐王朝中兴的时候,才功成身退,要扭转乾坤,但不要利禄。

《庄子》里的鸱鸟,鵷雏的典故,诗人用自己崇高的怀抱,和贪恋“腐鼠”的小人们卑鄙心理作的对比,狠狠鞭斥讽刺了排挤自己的朋党势力,表明自己应试博学宏词科,不是为了区区利禄,远道投幕,婚于王氏,也不是另攀高枝以求飞黄腾达。对权贵们的造谣中伤表现了极大的愤怒。

2、在“虚”,“更”,“永忆”,“欲回”中来体会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虚”既是对贾谊上疏论时事,却没被当权者采纳的惋惜,又是对自己报国无门的感

叹。

“更”借王粲十七岁时远游荆州,十五年间不被重用,理想终于落空,英年早逝的故事,表示了自己对前途的隐忧。

“永忆”是坚持的向往着的意思,表现出诗人积极入世的态度。

“欲回”表达了诗人的抱负,意思是永忆江湖,归来白发,欲回天地,才上扁舟。

廿三、《长安晚秋》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1这首诗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

明确:这首诗,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之情。

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明确:愁(不得志,思归之愁)

凄凉(秋意的清冷衬托心境的凄凉)

3诗人围绕标题“长安晚秋”描写了那些景物?

明确:云物,宫阙,残星,雁,长笛,人,楼,菊,莲,鲈鱼。

4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明确:整体和局部结合。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远眺,眼前凄清的云雾缓缓飘游,楼阁高耸,好像触动了高高的秋空。颔联,颈联写局部之景。

俯仰结合。仰观残星,秋雁。俯察紫菊,莲花

声色,动静结合。“残星”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

选景典型。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拂晓天空的最优特征的景象。紫菊半开,红莲凋谢,也是深秋时令的景色。

5“紫菊”和“红莲”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明确:移情入景,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景色,

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堂的莲花,使人产生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蓠畔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令人想起“采菊东篱下”,油然而起归隐之心。

6尾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

明确:用典。“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的事,表示对故园之情和隐退之思,“戴南冠学楚囚”用春秋钟仪的事表明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廿四、《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

加以分析。

明确: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

2、说说这首诗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体会期中的“羁旅乡情”

明确:目前之景:鸡声茅店,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微霜初度,斛叶山路,枳花驿墙

言外之意:道路辛苦,羁旅愁思。

3、“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明确:“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4、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内容: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

结构: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照应。

廿五、《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1、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这首词刻画了一个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的形象。

2、作品是如何通过意象来营造视觉之美的?

明确:“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镜”“面”“绣罗襦”

“金鹧鸪”等意象全篇充分利用了意象的具体感,通过文字传递个读者无穷的想象,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3、赏析“鬓云欲度香腮雪”一句中用字的妙处

明确:“鬓云”指女子象流云的鬓发“香腮雪”指女子那香而白的,娇美无比的脸庞

“度”将一种动态注入静态的描摹之中,使诗句平添了几分生机。再加上“欲”字就把无生命的“鬓云”写活了。

4、“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一句中的“懒”“弄”“迟”几字在塑造女主人公形象和揭示女主人公内心世界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画蛾眉”应是表现女主人公一种爱美的感情和那种“为悦己之荣”的心态,但“懒”字把她怅惘若失的情态传达出来,女主人公的萧疏的意态在娇慵之状的描写中跃然纸上。“弄”反复摆弄欣赏的意思,它把女主人公千回百转,极度要美,又无限幽怨的情态表现出来了。“迟”又呼应了前面的“懒”字,又进而渲染了女主人公无情无绪的神态。

5、“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表达了什么?

明确:写出女子容颜的美丽动人,表现了她自鸣得意,精神饱满,联系她的境遇,不禁让人想到红颜易老,青春难驻,象花一样易开易落。

6、“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鹧鸪双双,反衬女主人公的孤独。用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女主人公内心的寂寞空虚。

女主人公独处深闺,满怀惆怅,而入眼的却是双双成对的金鹧鸪不仅给她哀怨的心绪添上几分酸楚和难堪,也点出了她所追求的正是那种双双对对的理想。

7、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写一个女子从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以至穿衣的一系列动作。从中展现出它的处境和心情(深闺寂寞,幽怨相思)

廿六、《菩萨蛮》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1、作者通过哪些方面来赞美江南好的?

明确:“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的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是江南的人美。通过这些写出江南的美。

2、如何体会“未老莫还乡”五个字平易中的转折?

明确:“莫还乡”实际正是由于想到了家乡。他没有用“不”字,而是用的“莫”带有叮嘱的口吻,是想还乡,但是由于此人逃避战乱,来到江南,饱尝离乱之苦,有故乡欲归而不能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未老”是第三层意思,意思是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没有关系,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所以五个字有三层意思的转折,表面上写的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实际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所以韦庄的词是“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3、为什么说“还乡须断肠”?

明确:家乡正弥漫着战乱烽火,回到那里只会有断肠的悲哀。

4、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明确:以乐景写哀情。

廿七、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1、词人是如何来写这种闲情是难以抛掷的呢?

明确:七个字组成的一句话,却是千回百转。第一层,我不愿意有这样的闲愁,所以挣扎,把这闲情抛掷了。第二层,我不但抛掷了,而且努力了很久,抛掷久。第三层,“谁道”是谁说我真的就抛掷了,反问语气强化情感。最后发现没有做到。

2、为什么上阕中用“日日”这一叠词,体会这样用的好处

明确:叠词表示“每”几乎没有例外。表明词人每天除了在花前饮酒沉醉外,无法度日了,这样就加重了此人的惆怅之情。

而“朱颜瘦”正是“日日病酒”的必然结果,“敢辞”即不惜,明知有害也不逃避,不改变,不后悔,通过“日日”叠词的运用,那种经过“抛掷”的挣扎,镜里的反省依然无悔的情意就表现出来了

3、既然“年年有”,为什么还要说是“新愁”怎样理解?

明确:前面说闲情抛掷久,经过抛掷,重新复苏起来的愁,所以新。

此愁虽旧,但令人惆怅,感受深切,所以象新的。

4、“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如何融情于景的?

明确:远远的地平线那边的丛林,月亮已经升起,所有路上的行人都已经回家,主人公孤独的站立在没有屏障的小桥上接受四面寒风,不正是心中有种孤寂惆怅之感,难以排遣吗?所以词人内心有一种长久存在的惆怅哀愁。

廿八、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1、这首词上片写了什么景?创造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荷花落尽,香气消失,荷叶零落,深秋的西风从绿波中起来,这菡萏成长的整个大环境的摇落的悲哀,更使人发愁。

营造了一幅荷塘秋残图,意境衰败凄凉,由秋残引入深愁残年。

2、“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明确:对比,以梦境写思念,将梦中相见的欢愉与醒来的凄凉孤寂对比,传达相思之苦。对偶工整,情景交融。细雨梦回,梦醒独伤,笙断泪下,寂寞寒冷,孤独的小楼细雨之夜,无不体现出浓厚的相思怀念之情。

3、“倚阑干”含不尽之意,给人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你能说说你的联想和想象吗?

明确:“倚阑”,是为了望远,望远是为了期待远方的征人,所以“倚阑”充满了无限的期待,无限的惆怅,无限的怨恨。

廿九、乌夜啼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常恨朝来寒雨夜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林花春红”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明确:伴随春花凋零,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林花春红,象征着生命的鲜艳和美丽。2.“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林花谢去,是因为朝朝暮暮的风吹雨打,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也是因为过多地人生风雨打击。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三十、浪淘沙令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说说“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它所传达出来的神韵。

A以声写静,传达出词人亡国后的孤寂之感。

B以雨滴声声写出词人内心愁绪纷扰。

C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内心的悲凉。

总结:白描手法,以粗细条的景物勾画,营造深沉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动。

2、正常顺序应为“梦欢”“春寒”“梦醒”,而词中却为“春寒”“梦醒”“梦欢”,作用如何。为了突出现实的孤寂凄凉,“梦欢”为反衬而已。梦里梦外的巨大反差其实也是今昔两种生活的对比,是作为一国之君和阶下之囚的对比。写梦中之“欢”,谁知梦中越欢,梦醒越苦;不着悲、愁等字眼,但悲苦之情可以想见。

3、“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的表达作用。

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引导学生比较“客”的含义)虚实结合

卅一、破阵子?春景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词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其作用如何?

“燕子”、“梨花”、“碧苔”、“黄鹏”、“飞絮”,众多意象秀美明丽,足见春色之娇人。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主要运用白描手法,展示了古代少女的纯洁心灵。

3、这首词下片历来备受推崇,许昂霄《词综偶评》中说:“(‘疑怪’三句)如闻香口,如见冶容。”请作简要赏析。

下片写青春少女的小故事。两个东西相邻的少女,在采桑小路上相遇。东邻女伴的笑容引起了西邻女子的疑问,以为是她昨晚作了好梦。问答中才知道原来是今天斗草赢了。“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的生活细节,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点到,与上片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笑从双脸生”一句特写,收束全篇。两个“笑”字,一写笑容晏晏之美,一写笑挂双脸之盛,写出采桑女子明快活泼、天真快乐的形象。

卅二、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这首词上下片的描写的抒情主人公是否一致?请作简要分析。

这首词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即思妇的别恨,从游子和思妇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化了离别的主题。

2、上片起三句为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结合下文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起三句,描绘了一幅清新的郊外游子图,于梅残柳细、草薰风暖之时,信马徐行,何等自在。而紧接两句却写了离愁,其景愈乐,其情愈哀。

3、下片最后两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传唱久远的名句,试作简要赏析。

斜阳已远,而芳草更在斜阳之外;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情景交融,在想象中将怀人之情更进一层。

卅三、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可以是闺怨,也可以有所寄寓,自圆其说即可。

2、过片三句婉曲幽深,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

“三月暮”点明季节,“风雨”点明气候,“黄昏”点明时刻,三层渲染,流露出无法挽留春天的感伤。

3、清人毛先舒评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试作简要分析这两句话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层次。

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第三层是花儿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怎能不让人伤心!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自然生成,逐次展开,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

卅四、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

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

思泪。

1、上片所描写的秋天景色有什么特点?

寥廓苍茫,迷蒙凄清,萧索冷落。

2、下片“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的含义是什么?这样表情达意的特点是什么?

除非好梦才能使诗人入睡,否则乡思旅愁萦绕在心头无法入眠。这里的“好梦”是指梦中返

乡与亲人团聚。体现了范仲淹词含蓄委婉的特点。

3、这首词上片的写景和下片的写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提示: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这首词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即阔远之境、秾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写得阔远而秾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卅五、天仙子

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

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

红应满径。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

这首词通过惜春伤春情绪的描写,感叹年华易逝和孤独寂寞的处境。

2、上片和下片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上片写作者的思想活动,使静态的;下片写词人即景生情,是动态的。静态得平淡之趣,而动态有空灵之美。

3、王国维《人间词话》:此词“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你以为如何?请写出自己的见解。

这首词没有上面的“云破月来”(特别是“破”和“来”这两个动词),这个“弄”字就不这么突出了。“弄”的主语是“花”,宾语是“影”,特别是“影”字,也不容任意改动。

卅六、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俺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⑴词的上片主要是写景,你认为这些景象有什么特点?联系全词想想上片写景的作用?

衰败、凄清

描写衰残之景渲染凄清的氛围,烘托人之离愁。

⑵“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一句放在上片的结尾有何作用?

“长江水”一句,词人的视野转向远处,景中见情,暗示美好事物的逝去,为下片抒情进行过渡。

⑶下片描写了哪三个画面?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①游子登楼眺望,忧思百端;②设想对方盼望自己之景;③写自己对佳人的思念。

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先写自己望乡怀人,再从对方入手,想象佳人切盼自己回去;最后又回到自己这边。表达了词人对佳人的无限思念。

拓展练习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⑴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意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

秋暮、衰荷、乱雨、冷月。原因是无侣或“单栖”

⑵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

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是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慰自遣,让人倍感凄凉。

仨七、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

无晴。

⑴本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什麽人生态度?

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面对人生苦难之时,无喜无悲、荣辱皆忘、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⑵作者在词中又是如何表现这种人生态度的?

词人写眼前景寓心中情;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同时还采用一语双关的手法,词中的“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暗指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全词将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日常生活小景中,令人领略不尽。

⑶上片连续用了“莫听”“何妨”“谁怕”“任”等词语,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

上片连续用了“莫听”“何妨”“谁怕”“任”等词语,写出了苏轼面对自然风雨时的从容的心理感受,也写出了他面对人生风雨时的旷达和乐观,进而言之,这便是面对苦难时一种可贵的超脱精神。

仨八、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

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

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⑴这首词主要抒发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主要抒写词人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⑵这首词采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词具体说明。

虚实结合。词的上片是写现实,写尽了词人的相思之苦,可以说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下片一开始由现实进入梦境,写出了词人在梦中看见亡妻的样子,词人多少的相思苦痛蕴含其中;最后一句又从梦中回到现实,表达了词人无法与亡妻相见的彻底的绝望。

卅九、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章质夫

燕忙莺懒花残,正堤上、柳花飞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毬无数,才圆却碎。时

阅读理解精选习题及答案

天堂里的老师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他很平静,很配合治疗,而且相当用功,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19岁,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血癌。 由于多次化疗,这个19岁男孩的头发已全部掉光,脸色苍白如纸,只有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地闪着不屈的青春之光。入院时130斤的体重只剩下90多斤,同时,也打碎了他的教师梦。他写了这样的诗句: 鸟儿衔走所有快乐的音符 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 只留下苍白的影子在风中悲泣 心中的太阳陨落在无歌的冬季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病房里的沉寂和生命走近终点时的压抑因为有了冬冬那清脆的笑声而变得活力四射。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那天上午查房,阿明突然问我:“医生,我还能活多久?”我故作轻松地说:“起码要活100年,好好过你的瘾。”他却盯着我的眼睛:“我想知道实情。”我躲开他那探询的目光,说:“好好做治疗。”便匆匆逃出病房,心理却非常清楚,这两条鲜活的生命难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第二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仿佛一道灿烂绝伦的光环笼罩他们。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我担心冬冬的死会影响他的情绪,便劝他保重身体。他却一把抓住我的手:“医生,我知道我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本想等大学毕业后当一名教师,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了。病房晚上10点熄灯太早,您能不能再给我亮一个小时的灯?还剩最后一册我就学完了全部课程。” “不行,那样违反规定。再说,你学了,也没有用。”我有点残忍地拒绝着。 “不!”他用极神圣的语气告诉我,“学完了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的很安详。我想:“他一定去了天堂,他会是天堂里最好的老师。”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

(一)阅读是获得更综合、更复杂、更精确信息的必要手段,考生在做阅读理解时,不仅要看懂文章的字面意思,还需要针对不同题材和体裁的篇目运用不同的方法作出正确的选择。一般来说,词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是阅读理解中三个最重要且有相互联系的因素。 阅读的方法可以使用以下几种: 1.跳读:就是快速的一步阅读法。实际上是有选择阅读,找关键词。用这种阅读方法回答who、what、when、where之类的问题最为有效。 2.略读:指比跳读慢些的二步阅读法。即泛泛地、粗略地快速阅读,目的是了解大意,对文章有个总的概念。此种阅读方法能回答why、how之类的问题。 3.精读:即最细致、最慢的深层阅读方法,目的是求得对所读文章的全部意义的理解与掌握。 在使用阅读技巧时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带着问题阅读短文。 2.找出主题句、确定中心思想。 3.推断单词、句子和文章的含义。 4.尽快选择答案。 (二)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及解题技巧 1.记叙文 记叙文又可分传记类和故事类。传记类文章在阅读中时间是全文的关键,根据时间我们可以找到相关的事件,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故事类文章情节性较强,阅读时要注意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发生的事件,这些都是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和信息,对于准确理解文章十分重要。 2.说明文 说明文是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果或功用等进行介绍,解释或阐述的文章。把握所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是理解说明文的关键。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定义法、解释法、比较法、比喻法、数字法、图表法、引用法和举例法等。 ●数字说明文 在阅读数字说明文时要特别注意文中数字的含义,从这些数字中可以找到文章的主要内容。 ●解释说明文

(完整版)《唐诗宋词选读》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1.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点明时间、地点和天气的诗句是,。 2.李白的《送友人》中点出告别的地点的诗句是,。 3.《春江花月夜》,是说人生易老,一代一代无穷无尽地递变着,而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什么变化。 4.李商隐的《无题》中诗人使用比喻,捧出一腔鲜血写下了自己生死不渝的、坚贞的盟誓,后又用来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 5.范仲淹《苏幕遮》中借草地的绵延感叹故乡遥远的是。,。6.范仲淹《苏幕遮》中借酒来抒发浓烈的思乡愁绪的是。,。7.柳永的《八声甘州》“、,、”与温庭筠的《望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意境相似。 8.《商山早行》中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物,,把早行情景写的历历在目,称得上“意象俱足” 9.《旅夜书怀》中“,”两句,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诗人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10.杜甫在《旅夜书怀》中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相应的诗句是:,。11.《旅夜书怀》中“,”两句,写诗人因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政治抱负,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12.《旅夜书怀》中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的诗句是:,。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里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1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两句,写登楼所见。极写柳州城楼之高,上与大荒相连相接,诗人的愁思正浓,无处排遣。 14.《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两句,描绘在柳州城楼上所见的风雨中的近景,来表现了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的心境。 15.《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两句,写诗人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远谪到南粤荒僻之地,已经够寂寞孤独了,而音讯又难于通达,这又使诗人增添了一重悲凉,余韵袅袅,余味无穷。 16.《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两句,仰观则重岭密林,烟雨迷濛,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蜿蜒而去,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17.《春江花月夜》中“,”两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18.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描写了一幅境界深远的图画: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与此相应的诗句是:,。,。 19.《春江花月夜》中“,”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 20.《春江花月夜》中“,。,。”四句,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托物寓情,白云飘忽,“扁舟子”的行踪不定。一种相思,

唐诗宋词选读全套教案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初唐诗教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2、能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教学建议: 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本专题选取了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五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篇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 1、对《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篇,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2、《滕王阁》在必修本中已经附在《滕王阁序》之后,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将序文和诗歌进行对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然后体会作者那种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3、《春江花月夜》曾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此诗的教学资源比较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此诗的难点是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同时要将此问题讲深讲透,并且要进行正确引导。 4、重点放在《春江花月夜》,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抒情主人公是谁? 《滕王阁》在必修四出现过,可以先搁置,到讲晚唐诗时,设“登高”诗专题时对比鉴赏。 第一课时总述 学习目标:

1、了解唐诗发展的过程,对唐诗有一个总体感知。 2、掌握初唐早期文风。 教学过程: 一、简述唐诗发展过程 1、看电视散文《唐之韵》之“千古唐诗”(第1集)(约20分钟) 2、简述唐诗发展过程 (1)可发资料《唐诗的发展》。 (2)也可让同学课前认真预习附录部分的《唐诗的历程》。 二、初唐早期文风 1、历史沿革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 2、我们知道,南朝文风流行词采华美,音韵流转,后世称之为绮靡艳丽。如: (1)梁武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宫体诗) 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2)徐陵的《长相思》 长相思,望归难。传闻奉诏戍皋兰。龙城远,雁门寒,愁来瘦转剧,衣带自然宽。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 3、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 初唐四杰是初唐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也称“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歌还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已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内容,把诗歌从宫

苏教版六年级精编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12套(有答案)复习课程

6.另起一行 当搬运工搬完最后一把椅子,我环视了一下空空的屋子,关上了门,也结束了我熟悉的生活。坐在北去的列车上,车上旅客很多,大都是些小商贩,浑身脏乎乎的,说话声音像吵架。我厌恶地把脸转向车窗外。如果说现在还有什么比没钱更不幸的话,那就是曾经有钱。 坐了一夜的车,没想到我居然顺顺当当地熬过来了。下了车,正要往外走,不知从哪儿冒出个人:“你是王老师的孩子吧?”我说:“我要去王家村的王文利家”。他忙说:“我就是,我就是。” 大表哥推出一辆自行车,把我的包挂在车把上,一抬脚骑上车,等我坐好他就骑得飞快了。骑了将近一个小时,车子拐进一片散落的房子,他停下来说:到了。虽说才早晨5点多钟,可大嫂已经做好了饭。我进屋洗洗手,上了炕,学着他们的样子也盘腿坐在桌前,窗外不停地传来鸡叫声,我的乡村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吃了饭,我换了条牛仔裤,跟着大哥去田里干活。走在乡村小路上,一身轻装,没有电话、传呼机,也没带钱,这些现代人的生命线在这里派不上用场。乡村的空气甜丝丝的,道边的小草挂着露珠。我抬头望望远处的山峦碧绿的田野,深深地吸口气:这是一个真正的早晨!在城市已经享受不到早晨了,城市只有夜晚。带着满身的疲(bèi)和心痛的感觉来到这个偏远的乡村,好像到了世界的边原。仿佛就在昨天,我还陶醉在自己的梦里,为自己就要登上成功的顶锋而兴奋不已。却不知一脚迈进了山谷。 我坐在田埂上,大表哥把鞋扔在一边,卷起裤子下到田里插秧苗。他左手提一大把苗,右手一次拿几棵往田里一甩,那苗就稳稳地立在田里,没多一会儿就插到田那头。一行苗插完了,他又从头开始插第二行。田里的苗像用尺子量过似的,整整齐齐,高矮、距离均等。我为大表哥感到一丝悲(āi):生活的艰辛使他过早地苍老了。正在胡思乱想,大表哥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插完了一片田,在我旁边坐下,拿起旱烟袋吧嗒吧嗒抽了几口,闷闷地说:“你的事老师在信上说了,你的那个什么公司倒了。想开点,人这辈子不如意的事多着呢,哪能都顺心?” 我看看大表哥,想说什么,可又想他一个乡下人能明白什么?就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下去。 “大道理我不懂,我只知道咱老百姓过日子,靠的是这整片田,不能指望哪一株、哪一行苗哇!可插的时候却要一株株、一行行仔细来插。这苗插的时候都一样,可越长越不一样。不是所有的苗都能活,所以隔几天就要修补,多余的拔掉,没活的补上。赶上虫灾什么的可能一行都不能活,就得丢掉它们,另起一行重插。你呀,就当遇到虫害了,你这么年轻,守着田还怕没饭吃?另起一行重新干!” 大表哥本来不善言谈,他一口气说出这么多话,就不再言语了。我开始心不在焉地听,可听着听着忽然觉得眼前一亮:“另起一行”——一句简单的话就像一串钥(shi),帮我打开了挡住我的那扇门。 我骑着大表哥的自行车,一路风行跑到县城给妈妈打电话,我在电话里冲着妈妈大喊:妈妈,谢谢你让我来这里,等我学会了插秧就回去! 1.注音或写汉字 厌恶()疲bèi()悲āi()钥shi() 2.造句 心不在焉—— 胡思乱想—— 3.找出第五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

阅读理解题型分析

阅读理解题型分析 1.阅读理解题型的特点 (1)所选材料来源与实际生活,而且使用语言地道。 (2)体裁常见的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 (3)题材广泛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普、人物、故事、社会现象、地理风情,新闻报道等内容。 (4)阅读理解文章的体裁主要有三类:叙述文、说明文和议论文。1)、叙述文叙述文一般以讲述个人生活经历为主,对于经历的陈述通常由一定的时间概念贯穿其中,或顺序或倒序。但是在考试中一般不出现单纯的叙述文,因为单纯的叙述文比较简单、易懂。 所以中考中的叙述文大多是夹叙夹议的文章。这类文章的基本结构模式是: ①一段概括性的话引入要叙述的经历(话题) ②叙述先前的经历及其感悟或发现 ③叙述接下来的经历及其感悟或发现 ④做出总结或结论 2)、说明文(描述文)说明文的一般结构模式和叙述文的结构模式有相通之处即:提出问题(或以一个事例引出问题)---- 发现直接原因----- 分析深层原因-----得出结论或找到出路。知道了类似的文章结构特点,就可以据此来进行考题预测。比如,我们看出了该篇文章属于这种结构类型,就能判断出几个问题中肯定有一个要问原因,还有可能要出现推断题。

3)、议论文我们大家最容易辨认出来的议论文模式是主张---反主张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作者首先提出一种普遍认可的观点或某些人认可的主张或观点,然后进行澄清,说明自己的主张或观点,或者说提出反主张或真实情况。议论文的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它的主要题型是作者观点态度题,文章主旨题以及推理判断题。 只要发现了这种结构特点,解答问题的主要任务就变成了到段落内找答案,基本上不存在任何困难。 2.题型 2.1 细节判断题 以原文中某一句话或某一个短语为入手点,考查学生对细节的理解。很多同学在做这种题目时比较喜欢在选项中寻找原文中的句子,但往往照抄原文的句子并不一定是正确选项。做这类题目时,应关注选项和原句的细微差别,选择与原文意思和所问问题都相符的答案。 2.2 单词释义或句意解释题 要求考生以上下文内容为参考,尝试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短语或句子。这类题目的解题关键在于其上下文,因为在考查点前后出现的内容往往是对这个词的解释、说明、举例等。 2.3主旨大意题 如果是考查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可以把文中每段的首句串起来考虑。若是仅考查某一段落的中心思想,则可将该段的首、尾句综合起来考虑。 2.4标题选择题

唐诗宋词选读原文

唐诗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精编习题12套.doc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精编习题12套(附答案)

的老师。” 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仿佛传来了郎郎的读书声。那儿有阿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读书朗…… 1?注音或写汉字 jidng jidng ( )( )有神cui ()弱陨( )落天()折 2.选句 灿烂绝伦—— 活力四射—— 3.找出最后-?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 )——( ) ( )——( ) 4.仿句:(如“海水... 雨水.... ) 鸟儿衔走所有快乐的音符,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 5.“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6.“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这句比喻起到了怎样的表达作用? 7.读“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 一句,你会想起一个类似的故事吗? 参考答案: 1、炯脆yUn yao 2、略 3、郎郎------ 琅朗——郎 4、略 5、牛命的脆弱,是指肌休被病魔侵袭;牛命乂真的很顽强,则指阿明顽强的拼搏精神,不屈的昂扬斗志,阿明对生命的珍爱。 6、“闪烁的灯光”指阿明不屈的精神。因为精神是抽彖的,而川旗帜作比,就将阿明对生命的态度, 对理想的追求。这诸多精神因索,向人们展示岀来了,形象而动人。 7、如:《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

气chuan ()如牛ju ()了一躬西装革履()衣袖() 1.写岀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高贵——慷慨—— 2.造句 气度非凡—— 美中不足—— 3.母亲为什么不直接对那个可怜的乞丐给予施舍? 4?文屮的“我”请求母亲,不要乞丐搬砖头了,母亲却说“对乞丐來说,搬和不搬可就人不相同了” 母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5.读完全文,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的人?请简要概括。 6、如何理解“高贵的施舍”这个标题? 参考答案: 1、喘鞠lu xiu 2、高贵——低贱慷慨——吝啬(小气) 3、略 4、她要教会乞丐凭自己的力气挣钱 5、意思是:不劳动就接受别人的施舍,对乞丐來说是降低人格的举动,是对耻的;劳动后接受给了者的钱财是凭自己的能力所得,是光荣的。给了者和接受者之间是平等的。 6、母亲是个有同情心,懂得尊重别人,并且很有骨气,自尊自立的人。 7、“高贵”的本义是气质高雅或地位优越;“高贵的施舍”的含义是“不同寻常的,能激励人自强自立的施舍。'‘

(英语)英语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

(英语)英语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 一、高中英语阅读理解 1.阅读理解 Castle Dale is a small town in central Utah. My grandpa's farm is a few miles to the north. I grew up there. Milking a cow, feeding the chickens and cutting firewood were daily routines. Grandpa had me carrying a broom to do snow cleaning when it was actually taller than I was. This was the work kids like me learned to do at a young age. I was tall, very tall at a really young age. My unusual height caused people to look, ask questions, laugh, tease, and sometimes even challenge me to fight. I was teased cruelly as a kid. It wasn't fair, I knew, but that was just the way it was. Luckily, I was taught at a very young age a very important lesson. I am different and that's Okay—I'm unique and I matter. No one could ever take that away from me. I knew this then, and I know this now. That alone helped me through the frustrations and heartaches of normal life. When I was in junior high school, I realized something else that helped me cope. Most teasing came from one of two places—people who were either jealous or ignorant (愚昧). I couldn't change the way they were, but I could change the way I felt. I was not going to feel bad because of their ignorance or jealousy. It wasn't worth it. Realizing this didn't stop them, or change the fact that these comments hurt. It did, however, give me a way to understand these people and deal with their treatment in a way that was okay for me. These things still happen today. It will probably happen the rest of my life. I will always be 7 feet, 6 inches (2.29 meters) tall. I wouldn't change that for anything. People will always look because it is not every day that you see someone that tall. I learned that at a young age and I now try to teach my own children that they are unique and they matter. That is the message I give to you. Regardless of your race, religion, background, or circumstances ... Being different is okay. (1)The author mentioned his hometown to show us _______. A. he is from an ordinary family B. his grandpa is strict with him C. he loves this lovely small town D. he had to do a lot of labor work (2)The author was often teased because _______. A. he grew up in a small town B. he was much taller than others C. he fought with people easily D. he didn't want people to watch him (3)What wa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being teased? A. He accepted the fact of being different and let it go. B. He felt angry failing to change others' opinions. C. He felt hurt hearing people's negative comments. D. He hated people's ignorance and jealousy. (4)Which of the following may best describe the theme of the passage? A. Everything comes to the man who waits. B. It is the first step that is troublesome. C. Speech is silver, silence is gold. D. Keep your head up. 【答案】(1)A

唐诗宋词选读文常

唐诗宋词选读文常 1.明]高叔嗣《苏门集》陈束序) 2.杜审言,字必简,后人辑有《杜审言诗集》。 3.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有《王子安集》。 4.杨炯,官至盈川令,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有《盈川集》。 5.滕王,即唐高祖之子李元婴。 6.陈子昂,字伯玉,官至右拾遗世称陈拾遗,有《陈伯玉集》。 7.张若虚,扬州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8.唐人殷璠《河岳英灵集序》称:唐诗自此,声律风骨始备矣。 9.张九龄,一名博物,字子寿,有《曲江集》。 10.李颀,有《李颀集》。魏万,号王屋山人。 11.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 12.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官至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渤海,有《高常侍集》。 13.岑参,世称岑嘉州。有《岑嘉州诗集》 14.清人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筏》说高适《燕歌行》中的“沉痛语不堪多读”。 15.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16.杜甫赞美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爱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17.南朝宋谢灵运。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18.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时说:“诗境虽奇,脉理极细。” 19.明朝人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评价《将进酒》道:“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 20.杜甫,字子美,有诗圣之誉,与李白并称李杜,有杜工部集。 21.前人评杜前《兵车行》时说:“语杂歌谣,最易感人,愈浅愈切([明]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引) 22.韦应物,世称韦苏州,余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有《韦苏州集》,李儋,元锡都是作者的友人。 23.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有《昌黎先生集》。 24柳宗元为柳州(治所在今广西柳州市)刺史、韩泰为漳州(治所在今福建漳州市)刺史、韩晔为汀州(治所在今福建长汀县)刺史、陈谏为封州(治所在今广东封川县)刺史、刘禹锡为连州(治所在今广东连县)刺史。 25.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认为韦应物的诗有“寄至味于淡泊”的特点 清人纪昀认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语极凄切,却不衰飒”。 26.李贺,李昌谷,字长吉,有《李长吉歌诗》 27.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有李义山诗集。 28.清人孙洙《唐诗三百首》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时说:“一息尚存,志不少懈,可以言情,可以喻道。” 29.赵嘏(gu),字承祐,与杜牧友善,杜牧极为赞赏他的“长笛一声人倚楼”,因此人称“赵倚楼”有《渭南诗集》。 30.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 31.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 32.韦庄,字端己,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有浣花集。 33.冯延巳一名延嗣,字正中,有《阳春集》。 34.清代文学批评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

2018-2019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案合集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全集 “风神初震”的初唐诗 学习目标: 1、能够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2、能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教学建议: 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本专题选取了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五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篇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 1、对《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篇,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2、《滕王阁》在必修本中已经附在《滕王阁序》之后,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将序文和诗歌进行对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然后体会作者那种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3、《春江花月夜》曾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此诗的教学资源比较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此诗的难点是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同时要将此问题讲深讲透,并且要进行正确引导。 4、重点放在《春江花月夜》,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抒情主人公是谁? 《滕王阁》在必修四出现过,可以先搁置,到讲晚唐诗时,设“登高”诗专题时对比鉴赏。 第一课时总述 学习目标: 1、了解唐诗发展的过程,对唐诗有一个总体感知。 2、掌握初唐早期文风。 教学过程: 一、简述唐诗发展过程 1、看电视散文《唐之韵》之“千古唐诗”(第1集)(约20分钟) 2、简述唐诗发展过程 (1)可发资料《唐诗的发展》。 (2)也可让同学课前认真预习附录部分的《唐诗的历程》。 二、初唐早期文风 1、历史沿革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 2、我们知道,南朝文风流行词采华美,音韵流转,后世称之为绮靡艳丽。如: (1)梁武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宫体诗) 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精编习题12套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精编习题12套(附答案) 1. 天堂里的老师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他很平静,很配合治疗,而且相当用功,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19岁,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血癌。 由于多次化疗,这个19岁男孩的头发已全部掉光,脸色苍白如纸,只有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地闪着不屈的青春之光。入院时130斤的体重只剩下90多斤,同时,也打碎了他的教师梦。他写了这样的诗句: 鸟儿衔走所有快乐的音符 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 只留下苍白的影子在风中悲泣 心中的太阳陨落在无歌的冬季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病房里的沉寂和生命走近终点时的压抑因为有了冬冬那清脆的笑声而变得活力四射。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那天上午查房,阿明突然问我:“医生,我还能活多久?”我故作轻松地说:“起码要活100年,好好过你的瘾。”他却盯着我的眼睛:“我想知道实情。”我躲开他那探询的目光,说:“好好做治疗。”便匆匆逃出病房,心理却非常清楚,这两条鲜活的生命难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第二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仿佛一道灿烂绝伦的光环笼罩他们。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我担心冬冬的死会影响他的情绪,便劝他保重身体。他却一把抓住我的手:“医生,我知道我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本想等大学毕业后当一名教师,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了。病房晚上10点熄灯太早,您能不能再给我亮一个小时的灯?还剩最后一册我就学完了全部课程。” “不行,那样违反规定。再说,你学了,也没有用。”我有点残忍地拒绝着。 “不!”他用极神圣的语气告诉我,“学完了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的很安详。我想:“他一定去了天堂,他会是天堂里最好的老师。” 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仿佛传来了郎郎的读书声。那儿有阿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读书朗…… 1.注音或写汉字 jiǒng jiǒng()()有神cuì()弱陨()落夭()折 2.选句 灿烂绝伦—— 活力四射—— 3.找出最后一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 4.仿句:(如“海水……雨水……) 鸟儿衔走所有快乐的音符,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 5.“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这句比喻起到了怎样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一句,你会想起一个类似的故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整条右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chuǎn)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络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面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对母亲深深地(jū)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

二年级【部编语文】阅读理解考点+例题_全面解析

【部编语文】阅读理解考点+例题_全面解析 一、二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练习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冬天来了,天空中下起了大雪,白茫茫的一片,整个森林都被大雪覆盖着。 一天,小羊和小猪要到城里去买菜,走着走着,“哎哟!”小羊重重地摔了一跤,小猪跟在后面,急忙去扶小羊,但他也差一点摔倒。它们都生气地说:“都是这个雪害得!一直下个不停,把所有的路都盖住了,叫我们怎么走呀!” 这时,小羊爬起来说:“别泄气,我有办法了!”说完小羊就用羊角当铲子,把雪铲开。小猪见了,也忙用大鼻子来拱。不一会儿,它们就开出了一条小路,可它们自己却累得満头大汗。树上的小鸟们见了,就赶快飞去叫来许多动物朋友,大家一起干。渐渐地,大家一起开出了一条放心路。 (1)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2)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小羊用________当铲子,把雪铲开。小猪见了,也忙用大鼻子来拱。不一会,它们就开出了一条________。 (3)这条放心路是()开出来的。 A. 小羊 B. 小猪 C. 小鸟 D. 许多小动物【答案】(1)D (2)羊角 ;小路 (3)D 【解析】 2.读一读,做一做。 今天______爸和我一起到大海边玩______我在沙滩上,身后留下一个个脚印。浪花打在脚上,我都快要站不住了。一朵朵浪花在海面上开放,美丽极了,我还看到一条条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大海真有趣呀______ 爸爸说:“大海是船儿的路。” 我说:“大海是鱼儿的家。” (1)选择下列标点填到短文中的横线上。 !,。 (2)照样子,写一写。 游来游去 ________来________去 ________来________去 (3)细读短文,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________脚印一________浪花一________小鱼不 (4)填一填。 大海是船儿的________。大海是鱼儿的________。

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完整版)

《唐诗宋词选读》 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1.滕王阁诗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江:指赣江。渚:江中小洲。 ?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 ?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槛:栏杆。 ●译文: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 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无处可觅,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赏析: 意象意境:靠近水边的滕王阁,早上画栋飞来了南浦云,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雨,闲云倒影水中,长江之水脉脉流淌。这是一个凄美落寞的情景。 这首诗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借代此诗。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掩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诗歌第一句“滕王高阁临江渚”直接点题,一个“临”字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之势。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第三、四两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融情于景,寄慨遥深。“闲云潭影日悠悠”一句,笔触则由空间转入时间,“悠悠”二字点出了时日的漫长。第六句则很自然地生发了事物变换、星座移动、年复一年的感慨,时间飞逝,事业无成的感慨。

初一英语练习题及答案精编12套

Unit 1 Test 基础训练 Ⅰ.找出每组词汇中不属于同一类的选项 ()1.A.my B.his C.you D.her ()2.A.what B.his C.your D.my ()3.A.telephone B.card C.clock D.family ()4.A.number B.eight C.seven D.six ()5.A.two B.four C.six D.nine ()6.A.Peter B.Amy C.Linda D.Mary ()7.A.Smith B.Bill C.Brown D.Bush ()8.A.first name B.last name C.family name D.phone number Ⅱ.将下列的名和姓进行分类 Barry Vickers Tony Green Michael Bill Paula Jones Mark Amy Ⅴ.单项选择 ()31.________ your name,please? My name is Jim. A.What B.What’s C.Who D.Who’s ()32.I am ________ ,I am an English boy. A.John Brown B.Brown John

C.Gina Green D.Green Gina ()33.My mother is Alice Johnson. ________ phone number is 2546809. A.His B.Your C.Her D.Its ()34.I ________ Ken. My family name ________ Martin. A.am,am B.is,is C.is,am D.am, is ()35.—Good morning,Miss Gao! —________! A.Hello B.Hi C.Good morning D.Thank you ()36.—Nice to meet you. —________. A.Thank you B.The same to you C.Don’t say so D.Nice to meet you,too ()37.________ name is Mark and ________ name is Liza. A.His,his B.Her,her C.His,her D.Her,his ()38.—What’s your car number? —________ 321471. A.I’m B.It’s C.Its D.My car is ()39.—Hello,Jim. —________. A.Yes B.Thank you C.Hello,Kate D.Yes,Kate ()40.—Sit down,please. —________. A.Yes B.No C.Fine D.Thank you ()41.I ________ Tom. What ________ your name? A.am,am B.am,is C.is,is D.is, am ()42.“Sit down,please. ”“________ .” A.Fine B.Thank you C.Thanks you D.Yes ()43.“What’s this? ”“________. ” A.It’s pen B.This is pen C.It’s a pen D.This is an pen ()44.“What’s that? ”“________. ” A.It’s milk B.That is a milk C.It’s a milk D.That’s an milk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