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单元知识梳理卷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单元知识梳理卷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单元知识梳理卷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单元知识梳理卷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卷(第四章 光现象) 基本概念、性质及定理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等;人造光源:篝火、蜡烛、电灯等。

2,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可以通过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光线: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图示:

光沿直线传播的示例:小孔成像,一叶障目,日食、月食,手影,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4·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近似取为c=3×108m/s ,光在水中的速度为34c ,在玻璃中的速度为23c 。 光的反射

1.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路的可逆性: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4,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照射到镜面上后,会被平行的反射。事例:黑板反光。

漫反射:四凸不平的表面把平行的入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其中每条反射光线仍遵循反射定律。事例:能从各个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人逆着光线的传播方向,在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所会聚的点看到的像。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3,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路。

4,凸面镜和凹面镜

凸面镜:以球外表面为反射面,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后视镜)。

凹面镜:以球内表面为反射面,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

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3,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光的折射现象示例:游泳池的水看起来比实际浅,筷子放在水中好像“折断”了,海市蜃楼。

光的色散

1,色散: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经过棱镜后会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承接在白屏上依次是红、橙、黄、绿、蓝、藏、紫。

2,色光的混合: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后,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红、绿、蓝叫做光的三原色。

3,太阳可见光谱中,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紫光之外是紫外线,人眼都不见。

红外线的应用: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遥控器。紫外线应用:灭菌、验钞。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

1,(高碑店期中)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粉笔

B.橡皮

C.喇叭

D.火焰

2.(沧州期中)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日食现象

B.千手观音

C.森林里的阳光

D.水中的倒影

3.(唐山丰南区期末)如图是小孔成像示意图。右侧是蜡烛,中间是可以左右移动开有小孔的挡板,左侧是接收屏。由小孔成像规律可知,蜡烛像的性质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如果挡板靠近接收屏,像会逐渐(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4,(衡水安平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一定沿直线传播

B.光线是真实存在的线

C.光的传播需要时间

D.光的传播速度是3× 105 km/s

5.(重庆荣昌区期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m/s,从地面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约需要2.6s,则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是

考点二光的反射

6,(高碑店期中)如图所示,MM'为平面镜,AO

为人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AON等于60°.

已知∠NOB等于30°,∠NOC等于45°,

∠NOD等于60°。则人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将

沿着方向射出。(选填"OB"OC"或"OD")

7,(沧州期中)由于光在电影屏幕上发生

7,(沧州期中)由于光在电影屏幕上发生所以

人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屏幕上的像。小明想用

一块平面镜使与水平面成30°角的太阳光竖直

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的夹角为

8,(经典好题)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A.竖直向上移动

B.竖直向下移动

C.水平向右移动

D.水平向左移动

9.(高碑店期中)白亮污染是都市较为普遍的一类光污染。白天,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铝合金板等都能将强烈的太阳光反射到路面上或房间内,严重影响了交通安全以及人们的工作和休息。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光的()

A.镜面成像

B.漫反射

C.镜面反射

D.直线传播

10,(经典好题)如图是研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光在反射时可逆”,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改变光线OB与法线ON的夹角

B.改变光线AO与法线ON的夹角

C.沿法线ON前后转动F板

D.让另一束光从BO入射

11,(石家庄长安区期中)请按要求作图: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12,(经典好题)A,B为某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试做出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的位置。

考点三平面镜成像

13,(石家庄长安区期中)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水中倒影 B.立竿见影 C.小孔成像 D.日食

14,(经典好题)小芳同学站在平面镜前面2m处照镜子,她以1 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了0.5 m,则此时像离她的距离为m,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15,(安国期末)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睛离书本的距离为25cm时,看的清楚,不容易疲劳,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如图所示,李阳的父亲在刮胡子时,眼睛距离镜子的最佳距离为( )

A.25 cm

B.50 cm

C.12.5 cm

D.因为像的大小不变,所以平面镜到眼的距离远近都一样

16,(济南历下区期末)在学习平面镜成像的有关知识后,四位同学画出小丑玩偶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如下图所示,四幅图画中的物、像关系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是( )

17,(天津一模)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棋子A,B应该等大

B.茶色玻璃板可以用来成像

C.方格纸有助于确定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D.应该在暗室中进行实验

18,(多选)关于各种镜子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中的后视镜是凹面镜

B.太阳灶中使用的镜子是凸面镜

C.在山区道路的拐弯处设置的镜子是凸面镜

D.牙科医生观察口腔中的牙齿时,使用的小镜子是平面镜

19,在下图中画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考点四光的折射

20.(沧州期中)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老师教同学们玩手影游戏

B.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多彩

C.鹦鹉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像

D.筷子放在水中被“折断”了

21.(唐山丰南区期末)如图所示,岸边的渔民看到水中的“鱼”,实际上是由于光的形成的鱼的像;有经验的渔民知道,用鱼叉插鱼时要朝着所看到的“鱼”更(选填“深”或“浅")一些的位置插去,才能插到鱼。

22,如下图所示,表示光从空气中射向玻璃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是()

23,(衡水安平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入容器中,在容器的底部O 处形成一个光斑,现在向容器中慢慢加注清水直至加满的过程中,关于光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斑在O处固定不动

B.光斑从O处向P方向移动

C.光斑从O处向a处方向移动

D.光斑向M方向移动,并能移动到M处

24,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如下图所示,一束光沿AO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考点五光的色散

25,(经典好题)如图,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

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

形成条彩色的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

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黄色纸板。我们能看到

色光;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有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颜色是

26,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

27,下列实例中属于紫外线的应用的有,属于红外线的应用的有(均填字母)

A.浴霸

B.医院手术室灭菌用灯管

C.电视机遥控器

D.夜视仪

E.验钞机

F.自动门

G.促进骨骼对钙的吸收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完整版】

初二物理知识要点 知识要点: 1、物理实验的显著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物理现象可以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2、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重要方法。 3、长度测量仪器: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 4、质量测量仪器:托盘天平和砝码。 5、时间测量仪器:秒表(停表)。 6、温度测量仪器:温度计。 7、力的测量仪器: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 8、体积测量仪器:量筒。 9、电的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 10、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合作。

11、生活中的易拉罐,饮料瓶,塑料袋,泡沫块,气球等都是做实验的好材料。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知识要点: 1.国际单位制(SI):为了利于国际间的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单位: 基本单位:米,符号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4.分度值:测量仪器的最小刻度值叫分度值。一般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5.量程: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即刻度尺最大的读数叫量程。 6.科学测量要点: (1)合理选择测量仪器 (2)正确操作与读数

(3)科学处理数据 7.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2)使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 (3)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 (4)记录时,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5)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齐平 (6)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刻度范围的度数 (7)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靠放在玻璃杯边上 (8)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9.量筒的读数方法:读数时,视线要平视,对准液面的凹部(不包括水银) 10.测量误差:测得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11.减小误差的方法之一: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2.累积法:测量不能直接用测量仪器测出来的微小量时,通常采用先测出这个微小量的若干倍数的值,然后除以它的倍数,求出微小量。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章考试带答案

…………………○…………订………… 校: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第1-2章)附答案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并务必按照相关要求作答。 2.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题,共40分。以下每题各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对得2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用铅笔涂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1.商场内乘坐观光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地面 B. 商场内的收银员 C. 货架上的商品 D. 乘坐的观光电梯 2.2015年全国各地频发雾霾天气(如图),河北各地市多次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橙色预警。雾霾主要由一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2.5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PM2.5的微粒直径小于或等于2.5( ) A. nm B. μm C. mm D. cm 3.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 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 C. 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因为他以地面为参照物 D.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4.日常所说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 A. 声音的响度 B. 声音的音调 C. 声音的音色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声音的范围是20Hz 到20000Hz 。大象之间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这是因为 ( ) A. 次声波不能传入人耳 B. 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C. 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人类一般听不到 D. 次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 6.声音能够传递能量,下列事例中与之无关的是( ) A. 用超声波来消除玻璃、陶瓷等制品表面的污垢 B. 利用B 超检查人体内脏 C. 在食品工厂里人们常利用超声波给牛奶消毒 D. 次声波的声强可达180dB ,通常被利用在机械钻孔中 7.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产生的是( ) A. 关闭房间的门窗 B. 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 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 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8.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 ,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 B. 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C. 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 D. 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m/s 9.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声学知识,下列对声现象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声 B. 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声 C. 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D. 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 10.下列实验与实例,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 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发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 B. 美妙的歌声使人心情愉快,发动机的噪声使人心烦 C. 邮电局电话亭用玻璃制成,隔音效果比较好 D. 两个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外进行太空行走,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通过电话进行交谈 11.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机械运动是指各种机械的运动 B. 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做机械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同 C. 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选作机械运动的参照物 D. 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我们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做参照物 12.“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 A. 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B. 禁止广场舞活动 C. 将广场舞的音响关小些 D. 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13.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1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行星转动 B. 菊花盛开 C. 火箭升空 D. 信鸽飞翔 14.下列有关噪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 B. 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知识点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_______米. 课桌的高度约0.75m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km=_______m=103m;1dm=_______m=10-1m;1cm=_______m=10-2米;1mm=0.001m=10-3m;1m=_______μm;1um=_______m1m=_______nm;1nm=_______m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约为:0.07 m m 、70微米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物体放置,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4). 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单位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 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6、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 1h= 60 min=_________s. 7、误差:测量值与________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_______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_________传播。_________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_________,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_________。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_________、响度、_________。(1)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__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_,跟发声体的_________、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_________减弱;(2)在_________减弱;(3)在_________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_________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_________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_________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_________性好、_________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_____,很容易绕过_________,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 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 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 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 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知识识记单 一、长度测量 ㈠、长度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 尺。 2、长度单位: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3km 1m=10dm 1dm=10-1m 1dm=10cm 1cm=10-1dm 1cm=10mm 1mm=10-1cm 1mm=103μm 1μm=10-3m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1nm=10-3μm 1nm=10-9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 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 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 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 线长度)D>、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 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 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㈡、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 够避免的。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 g 、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 属性。 4、测量: 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 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八年级上册阶段复习:机械运动、声现象 一.选择题(共12 小题) 1.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mm() A.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7 B.茶杯的高度是10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 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山B.船C.流水D.河岸 3.现在你安静地坐在考场里答题,如果说你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A.来回走动的监考老师B.从窗外飞过的小鸟 C.从窗外走过的同学D.黑板前的讲台 4.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两物体在0~10s 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 甲<v 乙 B.两物体在15~20s 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 甲<v 乙 C.两物体在15s 末相遇,且0~15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两物体在20s 末相遇,且0~20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5.把带有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滴,其分布情况如图所示.设小车滴墨水的时间间隔为t ,那么小车从图中第一滴墨水至最后一滴墨水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B.小车的速度逐渐减小 C.小车的运动时间是8t D.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6.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h:min :s).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A.0.1m/s B.0.09m/s C.0.08m/s D.0.07m/s 7.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源处的物体一定在振动B.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C.声音不能通过头骨传播D.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相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大总结

初二上物理知识点大总结 第一部分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的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V液>V气)真空不能传声。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声纳系统) 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 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 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10.声的利用:(1)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如B超、声纳、雷达等)(2)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洁牙、超声波碎石、清洗精密零件等) 第二部分光现象及透镜应用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

2017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 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 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 t 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 -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 -1,1m/s =3.6km/h 。v =s t ,变形可得:s =vt ,t =s v 。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 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 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V =S /t 2、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 斜面 3、实验时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停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 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 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二章笔记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知识点 1.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可以分为态、态和态,此外还存在第四种状态,即态。 2.固态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和;液态物质的特点是没有一定的,但有一定的;气态物质没有一定的,也没有一定的。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可以相互。 3.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它的测量工具是,常用的单位是 4.常用的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是根据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5使用温度计前,要先观察它的零刻度、并认清它的。 6.使用温度计正确的测量方法是: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适合的温度计,温度计的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待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 7.物质由态变成态的过程叫熔化,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凝固。 8.固体分和两类,有熔点和凝固点,无熔点和凝固点。 9.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热,温度,非晶体熔化过程中热,温度 晶体溶液凝固过程的特点是热,温度,非晶体溶液凝固时热,温度 10.晶体熔化的条件:①温度达到②继续热。晶体凝固的条件:①温度达到②继续热。 11.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跟压力和杂质等因素有关。 12. 物质由态变成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和 在汽化的过程中,物质要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13.蒸发是在温度下,只在液体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快慢跟 、、有关,蒸发时液体温度会。 14.沸腾是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时液体内大量气泡、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蒸气。 15.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它与液面上的有关,液体沸腾时的条件:(1)达到;(2)继续 16.液体沸腾过程中的特点是:吸收,温度 17.物质由态变为态,叫液化。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和 18.气体液化时候要热,要求外界温度(填“高于”或“低于”)气体本身的温度。 19.物质从态直接变成态叫升华,升华时从周围物体或空气中吸热,使温度降低,利用升华可以获得低温。 20.物质从态直接变成态叫凝华。凝华时大量的热,使周围物体的温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解析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刻度尺、卷尺、米尺等。 (2)长度单位:国际单位:米(m)、常用单位:km、dm、cm、mm、μm、nm 换算关系:1km=103m 1mm=103μm 1μm=103nm 1nm=10-3μm 1nm=10-9m (3)估测:黑板长2.5m、课桌高0.7m、指甲宽 1cm、铅笔芯直径1mm、新铅笔长1.75dm。(4)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三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②会放:刻度尺要紧贴并平行于被测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③会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会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 值和单位组成)。 (5)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①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 ②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 ③测跑道长度等常用轮滚法(化直为曲) ④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 2.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古代)日晷、沙漏、脉搏;(现代)钟表、秒表(停表) (2)单位:国际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 3.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无法消除;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而假定不动的物体。 (2)除被研究对象以外,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①确定被研究对象; ②选参照物;(即假定不动的物体) ③判断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3)不能选取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4)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一般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 章知识点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点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kmdmcmmmum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1dm==10-1m 1cm==10-2m1mm==10-3m 1μ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 其他单位:分min小时h 5、换算关系:1min=60s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2)仪器本身不准确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改进测量方法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3、参照物定义: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 参照物 (1)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2)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3)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 (4)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三、运动的快慢 1、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 S----路程----米m千米km t-----时间----秒s小时h v---速度---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 3、公式的变形: 4、单位换算:1m/s=h 5、物理意义:汽车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汽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15m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 (第一、六章参考之前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考点及知识点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2)振动可以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是决不会发出声音的。 (3)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2)真空不能传声 考点三、声速 (1)影响因素: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和温度有关。 (2)规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原因是:介质不同,其传播声音的性质、方式也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最慢;同一种介质,当它温度改变时,传播声音的速度也有差异。 (3)15℃时,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考点四、声音的三要素 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误区警示:人们常根据声音来判定发声体有没有问题,如挑碗时用小石块敲一下来听声音,人们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但主要依据是音调。

考点五、噪声的来源、危害和控制 (1)噪声与乐音的区别和联系: (2)等级和危害:划分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是分贝,用符号“dB”表示,人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是0 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30~40 dB,超过50 dB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突然暴露在150 dB的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会完全失去听力。 (3)噪声的防治:一般情况下,防止噪声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考点六、听不到的声音 由于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在这个范围内的声音称为可听声音。人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做超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 考点七、声音的利用 声音在社会、科技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般可以概括为两类 第一节:温度计 一、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二、温度计: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摄氏温度的规定: 0℃: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的温度为0摄氏度 100℃: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3.温度计的种类:(如图甲、乙、丙。) 4.温度计的使用:①量程②分度值 三、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章测试题及答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时间: 60 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10×3 分) 1.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B.只要人耳听不到 ,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 2.为了保护学习的环境 ,减少噪声污染 ,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 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 3.弦乐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请调音师进行调音,调音师通过调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在此 过程中调音师改变了琴弦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4.小聪同学在使用复读机时,先将自己的声音录了下来,再摁了快放键 ,则此时播放的声音和他 原来的声音相比较() A.音调变低B.音调变高C.响度变小D.响度变大 5.在雷雨天 ,发生雷电时闪电一闪即逝,而雷声却绵绵不绝, 对此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由于人耳有双耳效应B.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C.光速比声速要大 得多D.雷声的声波经地面、云层多次反射 6、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A .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B.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C.游泳离开泳池时身上会感到有点冷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的温度变低 7、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夏天 ,我们看到冰糕冒的“白气”是蒸发现象 B.把糖放入水中 ,水变甜是熔化现象 C.秋天 ,窗户玻璃表面形成的水雾是液化现象 D.长时间使用的冰箱 ,冷冻室内壁容易结冰花是凝固现象 8、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 A .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D.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 9.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 ,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 ,该药液会在皮肤表 面迅速汽化 ,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 .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 A .温度B.熔点C.沸点D.凝固点 10、在塑料袋中滴一些酒精,将袋挤瘪后把袋口扎紧,再把它放入热水中 ,过一会儿 ,塑料袋鼓起 , 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发生了() A .熔化B.凝固C.汽化D.液化 二、填空题( 22*2 ) 1、小欣打开冰箱门 ,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形成的 ,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 在了侧壁上 ,这是因为发生了 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2.一切()、()、()都能传播声音,声音只能在()中传播,()不能传播 声音 .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鸟发声是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振动发声的,蟋蟀是靠左右翅摩擦振动发声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4、声速的计算公式:t s v =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一般状态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大小关系是气液固v v v >>。 5、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6、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时间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17m 。 7、回声的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发声体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利用声音的反射来增强原声。 8、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人耳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空气作用于人耳引起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转给大脑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能听到声音了。 2、声音在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我们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骨传导一般不借助于鼓膜的振动,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失聪后的作曲家贝多芬就是通过咬住木棍的一端,将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他充分利用了骨传导的方式听到琴声。 4、双耳效应:由于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步调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人们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当用一只耳朵是时就无法准确判断声源的方位,双声道立体声就是依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5、两耳相距越大,耳朵感受的时间差越大,越容易辨别声源的方位。 三、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用分贝(dB )表示声音的强度。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影响响度的因素:其一是振幅的大小、其二是与听者距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同一声源处发出的声音,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声音是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的,一般每人都有自己的音色,但人的音色随着年龄、训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物体的发声尽管音调和响度相同,但是音色却不同。 不同声源发出同一音调的声音时,其基音相同,但是泛音不同,人们听到的音色也就不同。 辨别声音主要靠区分音调和音色。 2、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远近来决定的。 (2)音调高的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音调不一定高。 3、人的听觉频率为20Hz —20000Hz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学习一本功课最基础的就是有一个充足的睡眠和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有了这两样才能在学习中事半功倍,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学习与复习!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

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