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路行车组织(二)课程设计[1]

铁路行车组织(二)课程设计[1]

铁路行车组织(二)课程设计[1]
铁路行车组织(二)课程设计[1]

题目: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专业:铁道运输

年级:

姓名: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指导教师

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章)

年月日

第1章绪论

1.1概述列车运行图的重要意义和该区段技术特征

1 列车运行图的重要意义

列车运行图是用以表示列车在铁力区间运行及在车站到发或通过时刻的技术文件,它规定各次列车占用区间的程序,列车在每个车站的到达和出发(或通过)时刻,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间,列车在车站的停留时间以及机车交路、列车重量和长度等,是铁路组织列车运行的基础。

列车运行图一方面是铁路运输企业实现列车安全、正点运行和经济有效地组织铁路运输生产工作的列车运行生产计划,它规定了铁路线路、站场、机车、车辆等设备的运用,以及与行车各个部门的工作,并通过列车运行图把整个铁路网的运输生产活动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保证列车按运行图运行,它是铁路运输生产的一个综合性计划。另一方面它又是铁路运输企业向社会提供运输供应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供社会使用的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及“五定”货运班列运行计划,实际上就是铁路运输服务能力目录。因此,列车运行图又是铁路组织运输生产和产品供ih 销售的综合计划,是铁路运输生产联结厂矿企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纽带。

2 M—N区段技术特征

1) M-N区段示意图

2)区段技术特征

2.列车平均进站速度 V通进=0.8V货,V停进=0.5V货;

3.c站为货物列车上水站,上下行列车在此上水,每次上水时间t技=8分钟;

3.列车起停车附加时分:货:t起=2分钟,t停=1分钟;

客:t起=1分钟,t停=1分钟。

4.区段站中间的信、联、闭设备:

色灯信号、非集中电气连锁、半自动闭塞

5.区段内中间站略图

第2章计算车站间隔时间

2.1 相对方向列车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的确定

1 相对方向列车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的定义:

在单线区段,来自相对方向的两列车在车站交会时,从某一方向列车到达车站时起,至相对方向列车到达或通过该站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2其在运行图上的表现形式: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l 列—列车长度,m

l 确—司机确认进站信号显示状态时间内列车运行距离,m l 制—列车制动距离或由预告信号机至进站信号机的距离,m l 进—进站信号机至车站中心线的距离,m v 进—列车平均进站速度,km/h

以下分别对每种形式求出各自的客车和火车所对应的τ不,

已知,货车变成辆数55,车长13.86m ,客车变成辆数16,车长25m,列车制动距离800m,机车长度30m,司机确认信号时间为0.1min,上行进站距离500m,下行进站距离950m.,当两列车一停一通过时,作业t =2.1min ,当两辆车都停车时作业t =1.2min

对于a 图,货车不τ = 4.3min ,客车不τ = 3.7min 对于b 图,货车不τ = 4.7min ,客车不τ = 3.8min 对于c 图,货车不τ = 4.9min ,客车不τ = 4.2min 对于d 图,货车不τ = 5.6min ,客车不τ = 4.6min

将最大值不τ = 5.6min 取整,得本设计中的不τ 取值,不τ=6min

2.2 会车间隔时间的确定

1 会车间隔时间的定义:

在单线区段,自列车到达或通过车站时起,至由该站向同一区间发出另一对向列车时

作业不=t t +τ进

进作业=v L t 06

.0+)

(=进

制确列作业min 5.006.0v l l l l t ++++

止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会车间隔时间。

2 其在运行图上的表现形式:

3 计算取值

会τ=作业t =2.1min

取整得本设计中会τ的取值会τ=3min

2. 3 同方向列车连发间隔时间的确定 1 同方向列车连发间隔时间的定义:

在单线或双线区段,从列车到达或通过前方邻接车站时起,至由车站向该区间再发出另一同方向列车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同方向列车连发间隔时间。

2 其在运行图上的表现形式:

3 计算取值

已知,货车变成辆数55,车长13.86m ,客车变成辆数16,车长25m,列车制动距离800m,机车长度30m,司机确认信号时间为0.1min,上行进站距离500m,下行进站距离950m.,当第二列车通过时,作业t =1.6min ,当第二列车为发车时作业t =1.2min

当列车在后方站通过时连τ=作业t +t 进 计算得 连τ

=4.4min 取整得连τ=5min

当列车在后方站停车时连τ=作业t =1.2min 取整得连τ=2min

第3章 确定管内货物列车工作组织

3. 1 确定区段管内的各种货物列车的行车量

M-N 区段各中间站装车数

(=进

制确列作业min 5.006

.0v l l l l t ++++

M-N区段管内重车流表

M—N区段通过总吨数和列车牵引重量标准表

3 . 2 确定管内货物列车的铺画方案

1 确定开口方案

(1)选择开口方案

①确定逆向车流

②选择开口方案

∑下上,i

N

=31

∑上

下,i

N =17 ∑下上,i

N

>∑上下,i

N

所以选择下开口方案,如下图:

下开口方案中的车小时节省计算公式:

车小时节省计算表:

352)203(24)1731(4)4(-=-+-=T

a b

c d e

)

()()(,,∑∑-?+-?v

v u

u N N T N N T T T 下

上上下周上下下上移移节=

72.170)80(24)1731(52.1)52.1(-=-+-=T 节

72.426)276(24)1731(52.5)52.5(-=-+-=T 节

2.363)170(24)1731(2.3)2.3(-=-+-=T 节

2.427)319(24)1731(2.7)2.7(-=-+-=T

36.341)203(24)1731(76.4)76.4(-=-+-=T 节

36.357)3111(24)1731(76.8)76.8(-=-+-=T 节 04.418)276(24)1731(14.6)14.6(-=-+-=T 节 04.194)3117(24)1731(14.10)14.10(-=-+-=T 节

由以上计算得知,将以上方案移动后,不能得到车小时节省,所以初始方案即为最优方案。

第4章 计算区段通过能力

4. 1 区段现有通过能力的计算

1 铺画M —N 区段的会车方案

a

M b

c

d e N 1116 21 17 12 9

1116 21 17 12 9

33 47 5747 34 28

车 站 区间运行时

下行 上行 会车方案

T 周(min )

n (对)

43.5 30.5 2530.542 51

不τ=6min,

会τ=3min, t 起=2min , t 停=1min

区段b-c,c-d 区段 采用交错会车方案,

57=T

,所以

对2557

1440

==

n

4. 2 区段需要通过能力的计算

非平行运行图的货物列车通过能力:

21

112023.125n 1n 1n n =?---?-=----

-=)()()(摘挂摘挂快货快货客客非货ξξξn

非平行运行图的通过能力:

对客非货非23

221n n n =+=+= 区段需要通过能力:

())((备摘挂摘挂快货快货客客货需21)2.01)(12023.1131n n n n =+?++?+=++++=γξξξn

通过能力利用率:

%

6825

112023.113n

n 1n 1n n =?-++?+=-+-++=

)()()(摘挂

摘挂快货快货客客货通ξξξγ

现有通过能力与需要通过能力比较图:

通过能力 区间长度(km ) 车站 43.5 10 M

a

b

c

d

e

N

15

20

16

11

8

51 42 30.5 25 30.5 n

第5章 编制列车及机车周转图

5. 1 铺画列车运行图(见附件) 5 .2 计算列车运行图的指标

1 不含摘挂的指标计算:

列车运行速度:

h nt

/km 8.5560

86268026nl v =??==

∑∑纯运

列车技术速度:

nl 2680

v 50.84km /2686733

60

h nt

nt

?=

=

=?+?+∑∑∑技纯运

加减

列车旅行速度:

nl 2680

v 38.7km /2686733770

nt 60

h nt

nt

?=

=

=?+?+++∑∑∑∑旅纯运

加减

中停

速度系数:

v 38.7

0.694v 55.8

β===旅

运运 v 38.7

0.76v 50.84

β=

=

=旅技技

2 含摘挂的指标计算:

列车运行速度:

h nt

/km 8.5560

86288028nl v =??==

∑∑纯运

列车技术速度

nl 2880

v 50.5km /2886853

60

h nt

nt

?=

=

=?+?+∑∑∑技纯运

加减

列车旅行速度:

nl 2880

v 35.9km /28868131097

nt 60

h nt

nt

?=

=

=?+?+++∑∑∑∑旅纯运

加减

中停

v 35.9

0.643v 55.8

β=

=

=旅运运

v 35.9

0.712v 50.5

β=

=

=旅技技

88.729.15.21.39160t t v L =++=++=折本机旅

θ

31.48788

.7160

24L

24s =?=

=

机θ

5. 3 列车运行图的评价

这个学期课程设计由于地震的原因,我们拖了很久!现在设计已经马上就要结束了!觉得这次设计的时候,其实图纸不是多难画的,主要是在编写说明书的时候比较复杂,花了较多的时间在计算 和公式的输入上,这说明我在计算机的操作上还是有问题的! 在我的图纸里。我在画的时候没有全盘考虑,只是按要求就开始画,导致前面部分很拥挤。在最后的3个小时基本没有车。这就导致了时间的浪费,还有就是机车在折返段的停留时间有的超过了2个小时的,这样就造成了运能的严重浪费的。所以虽然对自己的图纸大部份自己满意,但还有很多的地方有待改进的。

最后,在今年特殊的环境中,王老师你还是坚持给我们上课。指导,都是那么认真,那么严谨。所以衷心的感谢王老师的指导!!!!!

铁路行车组织

1.铁路行车组织(organization of train operation)铁路行车组织是铁路运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综合运用各种技术设备合理组织列车运行以实现旅客和货物运输过程的生产计划与组织工作。它的主内容包括:车站技术作业组织、车流组织、列车运行图和铁路通过能力、铁路运输工作技术计划和调度工作等。 2.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简称《技规》Regulations Governing Railway Technical Operation)《技规》是铁路进行技术管理和从事运输生产的基本法规。它的主要内容包括:铁路技术设备的基本要求和标准,行车组织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工作方法和作业程序、信号显示的要求和方法以及铁路运输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和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3.铁路行车组织规则(简称《行规》Rules Governing Organization of Train Operation;operating rules)《行规》是铁路局根据《技规》中行车组织篇规定的原则,结合铁路局管内技术设备的具体条件所制定的一种行车组织的补充规则,作为《技规》的补充。 4.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简称《站细》Detailed Instructions Governing Train Operation at Station;technologic instructions of station) 《站细》是根据《技规》和《行规》的有关规定,结合车站技术设备和作业等具体条件所制定的车站技术管理和作业组织的基本技术文件。 5.列车(train)按照规定条件把车辆编挂成的车列,并挂有机车及规定的列车标志时,称为列车。单机、动车

列车运行图说明书

铁路行车组织 课程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设计时间: 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对于该课程知识的学习,掌握行车闭塞法、正常/非正常情况的行车组织、列车运行图等。而本课程设计以列车运行图设计为主,学习列车运行图是学习行车组织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对列车运行图的学习与理解,设计出与要求相关的列车运行图,掌握学习列车运行图的技巧,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提高画图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之中,我复习了之前的知识点,到图书馆收集一些关于列车运行图的参考资料,在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帮助之下,顺利完成了本课程设计。 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说明书与设计图纸中出现的错误,或不足之处,还望见谅。也恳请老师指正。 设计者:

2012年11月14日 目录 前言 (1) 目录 (2) 原始资料 (3) 甲~乙区段区间通过能力 (4) 编制甲~乙区段列车运行放行方案图 (5) 总结 (8) 附件 (9)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 一、原始资料 1、甲—乙区段线路示意图如下: 2、区段线路设备技术情况: 1)闭塞:单线半自动闭塞 2)各站均不具备相对方向同时接车和同方向同时发接列车条件 3、区段行车量:

1)特快旅客列车一对:T201次甲站开14:00 T202次乙站开15:40 2)快速旅客列车两队:K359次甲站开09:00 K360次乙站开08:20 K401次甲站开14:40 K402次乙站开16:00 3)区段货物列车8对,列车车次由30001/2编起 4、计算各种通过能力时,扣除系数ε客=1.3,r备=0.2,k=0.85 5、列车运行图时间段为6:00~18:00 二、计算甲~乙区段区间通过能力 1、选择限制区间的列车放行方案 最大区间确定的计算: 各列车在各个区间的运行时分总和:甲~A:8+8+11+10=37 A~B :8+8+12+11=39 B~C:8+9+13+14=44 C~D:10+10+11+12=43 D~乙:8+9+11+12=40 所以选择最大区间为B~C区间,列车放行方案共四种,如下图所示: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题目

附录I: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题目 题目A 设计一用于带式运输机上的圆锥园柱齿轮减速器。工作经常载,空载起动,工作有轻震,不反转。单班制工作。运输机卷筒直径D=320mm,运输带容许速度误差为5%。减速器为小批生产,使用期限10年。 附表1 原始数据 题号 A1A2A3A4A5A6 运输带工 作拉力F (N) 2×103 2.1×103 2.2×103 2.3×103 2.4×103 2.5×103 运输带工 作速度V (m/s) 1.2 1.3 1.4 1.5 1.55 1.6 1.电动机2.联轴器3.圆锥齿轮减速器4.带式运输机 附图1

题目B 设计一用于带式运输机上的同轴式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工作平稳。单向运转,两班制工作。运输带容许速度误差为5%。减速器成批生产,使用期限10年。 附表2 原始数据 题号 B1B2B3B4B5B6B7 运输机工 作轴扭矩 T(N。 m) 1300135014001450150015501600 运输带工 作速度V (m/s) 0.650.700.750.800.850.900.80 卷筒直径 D(mm) 300320350350350400350 1.带传动2.电动机3.同轴式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4.带式运输机5.卷筒 附图2

题目C 设计一用于链式运输机上的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工作平稳,经常满载,两班制工作,引链容许速度误差为5%。减速器小批生产,使用期限5年。

附表3 1.电动机2.联轴器3.圆锥齿轮减速器4.链传动5.链式运输机 附图3 题目D 设计一斗式提升机传动用的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同轴式减速器。传动简图如下,设计参数列于附表4。 附表4斗式提升机的设计参数 题号参数 题号 D1D2D3D4 生产率Q(t/h)15162024提升带速度V(m/s) 1.82 2.3 2.5m)

铁路行车组织知识点

《铁路行车组织》关键知识点 基本概念: 1、铁路货物运输生产过程 2、铁路运输各种生产管理的关系 3、车站概念、作业及其分类 4、技术站办理的货物列车和货车有哪些种类 5、各种车辆在技术站的技术作业过程及走行径路 6、"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局"行车组织规则"、"车站行车工作细则"是做什么的? 7、调车概念、调车钩和调车程 8、溜放和推送调车法 10、驼峰调车、牵出线调车,常用的作业方法 11、驼峰的作业方案 12、客运站技术管理和整备所技术作业 13、货运站货运作业组织及货场设备管理 14、技术站列车到发技术作业过程 15、技术站货车和车列集结过程 16、技术站压缩货车集结时间的主要措施 17、编组站车站作业计划包括哪些?分别由谁来编制?主要完成什么任务? 18、车站班计划、阶段计划的内容及编制方法原理 19、站调在调度指挥工作中遇车流积压时可采取的措施 20、车站指标:中时、停时、办理车数、"无调比"和“有调比”等 21、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概念及内容 22、编组计划中货运列车的分类及相应概念 23、车流径路概念及影响因素 24、分组列车概念、车组构成及开行必须具备的条件 25、列车运行图的概念、分类及要素 26、车站间隔时间 27、追踪列车间隔时间概念及影响因素 28、机车交路及机车乘务员的值乘制度 29、动车组运用计划 30、重载列车组织形式及我国铁路发展重载运输的模式 31、旅客列车开行方案

32、列车运行图编制方法 33、分号列车运行图的种类 34、电力牵引区段列车运行图编制特点 35、运行图的指标 36、铁路运输能力、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 37、扣除系数的概念、构成及影响因素 38、铁路运输能力的计算公式及能力加强的主要途径 39、技术计划 40、工作量、运用车保有量 41、货车周转时间 42、计算货车周转时间的时间相关法和车辆相关法 43、各种运用车的管内装卸率 44、机车运用质量指标有哪些?其含义是什么? 45、铁路运输调度工种 46、车站调度员、车站值班员、列车调度员、调车区长的职责 47、为什么要进行车流调整?根据调整对象,车流调整方法有哪几种? 计算题: 1、编制摘挂列车的钩计划 2、表格计算法编制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 3、单线半自动闭塞区段运行图周期及能力计算方法 4、技术计划中计算货车周转时间及运用车保有量 要点: ? 1. 填空15、单选10分、多选15分、问答36分、计算24分? 2. 准确、严谨、牢固掌握核心知识点和概念; ? 3 . 问答题还会考核知识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题目5

中北大学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学生姓名: 学 专 题 院: 业:
学 号:
目: 设计同轴线式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该减速
器用于汽车发动机装配车间的皮带运输机的传 动系统中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苗鸿宾 程志刚
职称: 职称: 副教授 高工
2011 年 5 月
27 日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0/2011 学年第 二 学期
学 专
院: 业: 学 号:
学 生 姓 名:
课程设计题目:设计同轴线式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
该减速器用于汽车发动机装配车间的皮带 运输机的传动系统中
起 迄 日 期: 课程设计地点: 指 导 教 师: 系 主 任: 苗鸿宾 暴建岗 程志刚
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1 年 5 月 27 日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
1.设计目的:
1)、综合运用本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设计训练,使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 步的巩固和发展; 2)、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 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为今后毕业设计设计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进行方案设计、结构设计、机械制图和运用设计手册、标准及规范等技能的训 练,使学生具有初步机械设计的能力。
2.设计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条件、设计要求等) :
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该运输机两班制工作,单向回转,工作平稳,传送带运行速度允许误差为±5%,使 用期限为 10 年。 原始数据 滚筒直径: 传动带运行速度: 传动带主轴所需扭矩:
mm
m/s
N·m
1-电动机 4-联轴器
2-带传动 5-滚筒
3-减速器 6-传动带
3.设计工作任务及工作量的要求〔包括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论文)、图纸、 实物样品等〕 :
1) 完成传动系统或执行系统的结构设计,画出传动系统或执行系统的装配图。 2) 设计主要零件,完成 3 张零件工作图。 3) 编写设计说明书。

铁路行车组织介绍

一、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 1.课程定位 西南交通大学是一所教育部直属的、由教育部和铁道部共建的重点大学。按照学校“西南交大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交通运输专业以“立足铁路、面向大交通、服务经济建设”为指导思想,培养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基础厚、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交通运输复合型技术管理和组织指挥人才。 《行车组织》是四川省品牌专业“交通运输”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是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中理论与生产实际结合最紧密、在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上最关键的课程。本课程站在全局高度,运用系统思想,全面介绍铁路运输组织管理办法和各种运作过程,系统地阐述运输组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方法,深入讨论各种条件下合理运用技术设备,科学组织运输生产的优化原理及其算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本课程目前是四川省精品课程,建设目标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2.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系统介绍铁路行车组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车站接发列车、调车工作、列车调度指挥的基本技能,具有合理运用车站各种设备、合理组织车流,编制列车运行图和技术计划,编制车站调车作业计划,组织指挥车站行车工作和列车运行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铁路运输科学研究、铁路运输规划与宏观决策,铁路运输技术管理和组织指挥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及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目标。

二、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行车组织》是在对铁路运输实行一整套运营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既是运营实践的理论总结,又对运营实践起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车站工作组织; 2.货物列车编组计划; 3.列车运行图及铁路通过能力; 4.铁路枢纽工作组织; 5.铁路运输生产计划; 6.铁路运输调度工作。 各知识模块间以及铁路运输各种生产管理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完整版

------------------------------------------装订线------------------------------------------ 综合课题说明书 题目传动系统测绘与分析 机电工程系机械设计专业04机43 班 完成人xx 学号xxxxxx 同组人xx、xxx…… 指导教师XX 完成日期200x 年x 月xx 日 XX机电工程学院

目录 课题任务书 (1) 一、减速器结构分析 (1) 1、分析传动系统的工作情况 (1) 2、分析减速器的结构 (2) 3、零件 (3) 二、传动系统运动分析计算 (7) 1、计算总传动比i;总效率 ;确定电机型号 (7) 2、计算各级传动比和效率 (9) 3、计算各轴的转速功率和转矩 (9) 三、工作能力分析计算 (10) 1、校核齿轮强度 (10) 2、轴的强度校核 (13) 3、滚动轴承校核 (17) 四、装备图设计 (18) 1、装备图的作用 (18) 2、减速器装备图的绘制 (19) 五、零件图设计 (22) 1、零件图的作用 (22) 2、零件图的内容及绘制 (22) 参考文献 (25)

04机电综合课题任务书 学号:xxx 姓名:xxx 指导教师:xx 同组姓名:xx、xxx、xxx、xx、xx 一、课题:机械传动系统与分析 二、目的 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的知识和绘图技能,完成传动装置的测绘与分析,通过这一过程全面了解一个机械产品所涉及的结构、强度、制造、装配以及表达等方面的知识,培养综合分析、实际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已知条件 1.展开式二级齿轮减速器产品(有关参数见名牌) 2.工作机转矩:300N.m,不计工作机效率损失。 3.动力来源:电压为380V的三相交流电源;电动机输出功率 P=1.5kw。 4.工作情况:两班制,连续单向运行,载荷较平稳。 5.使用期:8年,每年按360天计。 6.检修间隔期:四年一次大修,二年一次中修,半年一次小修。 7.工作环境:室内常温,灰尘较大。 四、工作要求 1.每组拆卸一个减速器产品,测绘、分析后将零件装配复原,并使用传动系统能正常运转。 2.每组测绘全部非标准件草图(徒手绘制),并依据测量数据确定全部标准的型号。 3.每组一套三轴系装配图(每人一轴系)。 4.各人依据本组全部零件测绘结果用规尺绘制减速器装配图、低速级大齿轮和输出轴的零件工作图。 5.对传动系统进行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并确定电动机型号、工作能

西南交通大学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范文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 资料 1. M-N 区段示意图 下行 技术站 中间站 2. 区段技术特征 3.区段距离及运行时分 4. 车站间隔时间及列车起停附加时分 4min τ不= 2min τ会= 4m i n τ连=(第一种类型) 2τ连= (第二种类型)

客:1=起t 1=停t 货:2=起t 1=停t 5. 区段站中间的信、联、闭设备 色灯信号、集中电气连锁、半自动闭塞 6. 客货列车行车量及旅客列车到发时刻 (1) 行车量 旅客列车:T63/T64特快旅客列车一对 1511/1512次直通旅客快车一对 1517/1518管内旅客列车一对 货物列车:直达列车3对 直通列车9对 区段列车4对 摘挂列车1对 (2)旅客列车到发时刻及停站时间 T63在M 站21:22出发,T64在N 站23:11出发,这两列车在区段各中间站均不停车。 1511次由M 站9:31出发,1512次由N 站15:39出发,在d 站停车5min ,其它中间站均通过。 1517次由M 站17:05出发,1518次由N 站6:16出发,在d 站停留5min 钟,其它中间站各停留2min 。 7. 中间技术站作业时分 d 站为下行货物列车技术作业需要停车站,每次停留时间10min t 技=。 8. 机车在机务段和折返段所在站停留时间标准 机车交路为肩回制,M 为基本段,N 为折返段。 机车在M 站停留时间标准为110分钟,在N 为70分钟。 旅客列车、摘挂列车单独交路。

9. M-N区段各中间站卸车数 10.M-N区段各中间站装车数 11. 排空方向 罐车向上行方向排空。除罐车外,其它车种卸车后利用装车。不足空车由M 站提供。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答辩题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综合答辩题 1#题: ●电动机的类型如何选择?其功率和转速如何确定? ●联轴器的类型如何选择?你选择的联轴器有何特点? ●圆柱齿轮的齿宽系数如何选择?闭式传动中的软齿面和硬齿面的齿宽系数有何不同,开式齿 轮呢? ●箱体上装螺栓和螺塞处,为何要有鱼眼坑或凸台? 2#题: ●试分析你设计的减速器中低速轴齿轮上的作用力。 ●考虑传动方案时,带传动和链传动谁布置在高速级好,谁在低速级好,为什么? ●滚动轴承部件设计时,如何考虑因温度变化而产生轴的热胀或冷缩问题? ●为什么要设视孔盖?视孔盖的大小和位置如何确定? 3#题: ●一对圆柱齿轮传动啮合时,大小齿轮啮合处的接触应力是否相等?接触许用应力是否相等? 为什么? ●圆柱齿轮在高速轴上非对称布置时,齿轮接近扭转输入端好,还是远离输入端好?为什么? ●轴的强度不够时,应怎么办?定位销有什么功能?在箱体上应怎样布置?销的长度如何确 定?你所设计的齿轮加工及测量基准在何处?齿轮的公差一般应包括哪些内容? 4#题: ●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传动比分配的原则是什么?高速级的传动比尽可能选得大是否合适, 为什么? ●滚动轴承的类型如何选择?你为什么选择这种轴承?有何特点?齿形系数与哪些因素有 关?试说明齿形系数对弯曲应力的影响? ●以你设计的减速器为例,试说明高速轴的各段长度和跨距是如何确定的?啮合特性表中的检 验项目分别属于齿轮公差的第几公差组?各公差组分别检验齿轮的什么精度? 5#题: ●开式圆轮应按什么强度进行计算?磨损问题如何在设计中考虑?一对相啮合的齿数不等的标 准圆柱齿轮,哪个弯曲应力大?如何两轮的弯曲强度接近相等? ●固定式刚性凸缘联轴器和尼龙柱销联轴器在性能上有何不同?试讲述你所选联轴器的特点? ●轴承凸缘旁螺栓孔中心位置(相对轴心距离)如何确定?它距轴承轴线距离近好还是远好?●减速器内最低和最高油面如何确定? 6#题: ●提高圆柱齿轮传动的接触强度有哪些措施?为什么? ●一对相啮合的大、小圆柱齿轮的齿宽是否相等?为什么? ●设计带传动时,发现带的根数太多,怎么办? ●旁螺栓距箱体外壁的位置如何确定?考虑哪些问题?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小结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小结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次课程设计时间一周略显得仓促一些。但是通过本次很充实的课程设计,从中得到的收获还是非常多的。这次的课程设计对于我来说有着深刻的意义。这种意义不光是我们组能够完成设计任务,更重要的是在这段时间内使我们深刻感受到设计工作的那份艰难。而这份艰难不仅仅体现在设计内容与过程中为了精益求精所付出的艰辛,更重要的是为每一个精细数字的付出!这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设计一个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由于我们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很迷茫。不过在我们组员的共同努力下,和同学们之间的认真仔细的讨论之中,我们总算克服了种种难关,让每个数字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现在想想其实课程设计期间我们过得还蛮充实的,特别是大家在一起讨论,研究,专研的时候,那让我感觉到了集体的团结,团结的力量,力量的伟大。所有的成果不是属于个人的,而是集体,因为它凝聚了集体所有的精华。 在设计过程中,整个过程培养了我们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及其他课程理论知识和利用生产时间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在此期间我们同学之间的那些辛酸,那些执着,那些付出。一路走来,我们伴着风雨,携手欢笑,共同面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当中遇到的困难,虽然我们做的还是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的团队一定很完美。 在这些过程当中我充分的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理解和接受应用方面的不足,特别是自己对系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欠缺,将来一定要进一步加强。而今后的学习还要更加的努力。总之,本次课程设计不仅仅是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一次系统的总结与应用,还算是对自己体质的一次检验吧。

铁路行车组织概述

铁路行车组织概述 铁路运输过程像一架庞大的联动机,它点多、线长、跨越省区、贯通全国;铁路运输生产任务,要由许多部门、许多工种联合行动,共同完成。它具有高度集中、半军事性、各个工作环节紧密联系和协同动作的特点。铁路运输的这些特点要求行车组织工作必须做到: 1.坚持安全生产的方针,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确保旅客、货物和行车安全。 2.贯彻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全国铁路在铁道部领导下,设铁路局、铁路分局和站(段)。铁路局之间的行车工作由铁道部统一指挥;分局之间由铁路局统一指挥;分局管内各区段由分局统一指挥;每一个调度区段的行车工作,由值班的列车调度员一人指挥。 3.发扬社会主义协作精神,与运输有关的行车、客运、货运、机务、车辆、工务、电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动作。 4.采用先进技术,改进行车组织工作,组织均衡运输,不断提高运输效率,挖掘运输潜力,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铁路运输生产任务。 (一)行车时刻标准 为贯彻行车组织工作的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

的原则,全国行车时刻标准必须统一。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方向横跨经度63度,每15度为一个时区,共跨及5个时区,东西两端地区差4个多小时。为统一全国铁路行车时刻,规定以北京时间作为全国行车标准时间。行车工作规定从0点计算起,即0点至24点为一个计算日;铁路的各项统计指标,从18点至次日18点为一个计算日。 为保证铁路行车时刻的准确性,铁路行车房舍和办理行车工作的有关人员均应备有钟表。钟表时刻应与分局调度所的时钟校对。 (二)列车运行方向 列车运行原则上以开往北京方向为上行,全国各线的列车运行方向,以铁道部的规定为准。但枢纽地区的列车运行方向由铁路局规定。 列车须按有关规定编定车次。上行列车编为双数,下行列车编为单数。在个别区间,使用直通车次时,可与规定方向不符。 我国铁路实行左侧行车制,故固定信号机、机车司机驾驶位置,均设在左侧。在双线区段,列车规定在左侧正线上运行,称为正方向运行,反之,称反方向运行。 复习题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答辩经典题目复习进程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答辩经典题目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答辩经典题目 1. 你所设计的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如何确定和分配的? 答题要点:由选定的电动机满载转速和工作机转速,得传动装置总传动比为:i w m n n = 总传动比为各级传动比的连乘积,即 齿轮带i i i ?=,V 带传动的传动比范围在2—4 间,单级直齿轮传动的传动比范围在3—6间,一般前者要小于后者。 2. 在闭式齿轮传动中,若将齿轮设计成软齿面,一般使两齿轮齿面硬度有一 差值,为多少HBS ?,为什么有差值? 答题要点:20—50HBS ;因为一对齿轮在同样时间,小齿轮轮齿工作次数较大齿轮的材料多,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较大齿轮低为使其强度和寿命接近,小齿轮齿面硬度应较大齿轮大。 3. 简述减速器上部的窥视孔的作用。其位置的确定应考虑什么因素? 答题要点:在减速器上部开窥视孔,可以看到传动零件啮合处的情况,以便检查齿面接触斑点和齿侧间隙。润滑油也由此注入机体内。窥视孔开在机盖的顶部,应能看到传动零件啮合,并有足够的大小,以便于检修。 4. 轴上的传动零件(如齿轮)用普通平键作周向固定时,键的剖面尺寸b ×h 值是根据何参数从标准中查得? 答题要点:与齿轮相配合处轴径的大小;答辩时,以从动齿轮上键联接为例,让考生实际操作。 5. 当被联接件之一不易作成通孔,且需要经常拆卸时,宜采用的螺纹联接形 式是螺栓联接、双头螺柱联接还是螺钉联接? 答题要点:螺钉联接。 6. 在设计单级原柱齿轮减速器时,一般减速器中的最大齿轮的齿顶距箱体的 距离大于30—50mm ,简述其主要目的。 答题要点:圆柱齿轮和蜗杆蜗轮浸入油的深度以一个齿高为宜,但不应小于10mm ,为避免油搅动时沉渣泛起,齿顶到油池底面的距离不应小于30~50mm 7. 你所设计的齿轮减速器中的齿轮传动采用何种润滑方式?轴承采用何种润 滑方式?简述润滑过程。 答题要点:齿轮传动采用浸油润滑方式;轴承采用飞溅润滑或脂润滑方式。以飞溅润滑为例,当轴承利用机体内的油润滑时,可在剖分面联接凸缘上做出输油沟,使飞溅的润滑油沿着机盖经油沟通过端盖的缺口进入轴承 8. 简述减速器的油标的作用。 答题要点:检查减速器内油池油面的高度,经常保持油池内有适量的油,一般在箱体便于观察、油面较稳定的部位,装设油标。 9. 齿轮和轴满足何种条件时,应齿轮和轴一体,作成齿轮轴。

机械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目

设计题目1:手动圆柱螺旋弹簧缠绕机设计 机构简图: 导轨 技术要求:弹簧螺距通过调整挂轮传动比可变,钢丝应拉紧,弹簧直径可变,最大长度Lmax为300mm。 主要参数: 弹黄中径D2:mm 钢丝直径d:mm 弹簧螺距p :mm 设计要求: 1)拟定机构系统总体运动方案,画出系统运动方案简图,完成论证报告。 2)完成传动系统或执行系统的结构设计,画出传动系统或执行系统的装配图。 3)设计主要构件和零件,完成1张构件图和3张零件工作图。 4)编写设计说明书。 完成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

设计题目2:稳速器的设计 工作简图: 4 1-输出轴2-机体3-主输入轴4-辅输入轴 技术要求:输出轴转速稳定,主轴速度波动由辅轴调节。 主要参数: 输出轴转速n2 r/min 主轴转速范围n1±r/min 输出轴功率P kw 设计要求: 1)拟定机构系统总体运动方案,画出系统运动方案简图,完成论证报告。 2)完成传动系统或执行系统的结构设计,画出传动系统或执行系统的装配图。 3)设计主要构件和零件,完成1张构件图和3张零件工作图。 4)编写设计说明书。 完成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

设计题目3:自动钢板卷花机设计 工作简图: 技术要求:卷花轴转φ1角后,内限位板与卷花轴共同转φ2角,外限位板可限位和 退出,并有退料装置。限位板直径D :400mm , 主要参数: 卷花轴转角φ1:3600 内限位板转角φ2:1800 钢板宽和厚:30×3 生产率: 电机功率P :1.1kw 设计要求: 1)拟定机构系统总体运动方案,画出系统运动方案简图,完成论证报告。 2)完成传动系统或执行系统的结构设计,画出传动系统或执行系统的装配图。 3)设计主要构件和零件,完成1张构件图和3张零件工作图。 4)编写设计说明书。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 1 2 3 4 1-卷花轴 2-模板 3-钢板花 4-内限位板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带式运输机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2 二设计要求2 三设计步骤2 1. 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 3 2. 电动机的选择 4 3. 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 5 4.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6 5. 设计V带和带轮 7 6. 齿轮的设计 9 7. 滚动轴承和传动轴的设计 14

8. 键联接设计 28 9. 箱体结构的设计 29 10.润滑密封设计 31 11.联轴器设计 32 四设计小结32 五参考资料32 111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题目: 设计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简图如下) 1——V带传动 2——运输带 3——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4——联轴器 5——电动机 6——卷筒 原始数据: 题号 4 5 6 7 8 9 10 11 2500 2600 2800 3300 400 4500 4800 5000 运送带工作拉力 F/N

2、电动机的选择1)选择电动机的类型2)选择电动机的容量3) 方案简图如上图 4)该方案的优缺点:该工作机有轻微振动,由于V带有缓冲吸振能力,采用V带传动 能减小振动带来的影响,并且该工作机属于小功率、载荷变化不大,可以采用V带这 种简单的结构,并且价格便宜,标准化程度高,大幅降低了成本。减速器部分一级圆 柱齿轮减速,这是一级减速器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原动机部分为Y系列三相交流异 步电动机。总体来讲,该传动方案满足工作机的性能要求,适应工作条件、工作可靠, 此外还结构简单、尺寸紧凑、成本低传动效率高。 2、电动机的选择 1)选择电动机的类型 按工作要求和工作条件选用Y系列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全封闭自扇冷式结构,电 压380V。 2)选择电动机的容量 工作机的有效功率为 v P w F = 从电动机到工作机传送带间的总效率为 kw P w 04 .2 = 86 .0 = ∑ η kw P d 37 .2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范本)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说明书 题目: 院(系):电子信息工程系 专业: 学生姓名: 组员: 学号:2009219754106 指导教师:邓小林 2013年12月28日

目录 作品内容简介 (2) 1 研制背景及意义 (3) 2 结构特点 (3) 2.1 绞碎机的结构 (5) 2.2 压榨机的结构 (5) 3 工作原理 (6) 4 性能参数 (7) 5 创新点 (8) 6 作品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8) 7 参考文献 (9) 附图: (10)

作品内容简介 作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家用辅助机器的绞碎机和压榨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市面上的绞碎机和压榨器往往只具有绞碎或者压榨的功能,针对上述不足,我们小组经过深入研究分析,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制作了一款同时具备绞碎和压榨功能的绞碎压榨机。 该机主要由螺杆、四叶刀和绞碎筒体组成绞碎系统实现绞碎功能。由双旋向螺杆、压榨活塞和压榨筒体组成的差动螺旋机构实现压榨功能。该机可同时实现绞碎和压榨功能,在具备上述功能的基础上,可根据需要,随时拆开,单独作为绞碎机和压榨机使用。 该机具有结构巧妙、拆装方便、使用方便简单、工作稳定可靠、效率高等特点。

1 研制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开始更多地关心注重生活的质量,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不法生产商为了谋取暴利,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特别是假冒伪劣食品对人民的生命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更无法谈及高品质生活。例如:阴霾笼罩的食品市场中的劣质肉馅、含化学色素的合成果汁和化学物质合成的速冲豆浆等。这无疑是阻挡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巨大绊脚石。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联系大赛“绿色、环保、创新”的主题,通过走进社会,深入到群众中,我们研究小组经过科学的调查研究,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决定设计一台家用绞碎压榨机器。 目前,市场上手动的绞碎和压榨机都是分离的。其中,大部分的绞碎机是针对中小企业或者作坊设计的,结构多为变螺距锥形螺杆与相应的锥筒配合,使用电动机带动实现绞碎功能,但是结构复杂不利于维修,体积大、功耗大不适合家庭使用。压榨机则多为在密闭的空间里通入压缩空气能实现高效率、大规模压榨,但是需要辅助的空气压缩机增大机器设备的体积、功耗大,噪声大不适宜小规模的家用压榨。我们的作品是针对家庭绞碎和压榨,实现全手动驱动而设计的两用家庭绞碎压榨机,具有体积小、噪声小、绿色环保等特点。 该机器不但能够为人们提供新鲜的肉馅,而且能够提供各种新鲜的果汁等。该机器不仅能够对水果、豆类、瓜类和肉类等进行单独压榨或者绞碎,而且能够对其进行先绞碎后压榨。它是把绞碎和压榨功能集为一体的机械产品,具有体积小、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安全可靠和绿色环保等的特点。它适用于广大的普通家庭,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因此该产品具有较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2 结构特点 如图2-1所示是按1:1所绘制的绞碎压榨机三维模型,设计尺寸规格为304mm*476mm*245mm。图2-2为绞碎压榨机的分解图。绞碎压榨机由绞碎机构、压榨机构和机架三部分部分组成。绞碎机构与压榨机构间通过绞碎筒体右端盖14和连接螺母套筒15实现连接,机架11、17与机身8、20通过内六角螺钉连接。

铁路行车组织概述

铁路行车组织概述 一、基本要求 1.行车工作的原则 铁路行车组织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坚持高度集中、统一领导的原则,发扬社会主义协作精神,运输、机务、车辆、工务、电务等部门要主动配合,紧密联系,协同动作,组织均衡生产,不断提高效率,挖掘运输潜力,完成和超额完成铁路运输任务。 行车工作必须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局与局间由铁道部,分局与分局间由铁路局,分局(未设分局的为局,下同)管内各区段问由分局,一个调度区段内由本区段列车调度员统一指挥。车站由车站值班员,线路所由线路所值班员统一指挥。凡划分车场的车站,车站间接发列车进路互有关联的行车事项,由指定的车站值班员统一指挥。列车和单机由司机负责指挥,有运转车长的列车由运转车长负责指挥。列车或单机在车站时,所有乘务人员应按车站值班员的指挥进行工作。在调度集中设备的区段内,有关行车工作由该区段列车调度员直接指挥,但转为车站控制时,由车站值班员指挥。 2.全国铁路行车时刻 全国铁路的行车时刻,均以北京时间为标准,从零时起

计算,实行24小时制。铁路行车房舍内和办理行车工作的有关人员应备有钟表。钟表的时刻与分局调度所的时钟校对。时钟的安置、钟表的检查及修理,由电务部门负责。 3.列车等级及运行方向 列车按运输性质的分类和等级顺序如下: (1)旅客列车:特快旅客列车、快速旅客列车、普通旅客列车(含普通旅客快车和普通旅客慢车); (2)混合列车(包括货物列车中编挂乘坐旅客车辆lO辆及其以上); (3)行包快运专列; (4)军用列车; (5)货物列车:“五定”班列、快运货物列车以及直达、直通、区段、摘挂、超限、重载、机械冷藏、自备车和小运转列车; (6)路用列车。 开往事故现场救援、抢修、抢救的列车,应优先办理。特殊指定的列车的等级,应在指定时确定。 列车运行,原则上以开往北京方向为上行。全国各线的列车运行方向,以铁道部的规定为准,但枢纽地区的列车运行方向,由铁路局规定。列车须按有关规定编定车次。上行列车编为双数,下行列车编为单数。在个别区间,使用直通车次时,可与规定方向不符。

铁路行车组织二课程设计

题目: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专业:铁道运输 年级: 姓名: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指导教师 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章) 年月日

第1章绪论 1.1概述列车运行图的重要意义和该区段技术特征 1 列车运行图的重要意义 列车运行图是用以表示列车在铁力区间运行及在车站到发或通过时刻的技术文件,它规定各次列车占用区间的程序,列车在每个车站的到达和出发(或通过)时刻,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间,列车在车站的停留时间以及机车交路、列车重量和长度等,是铁路组织列车运行的基础。 列车运行图一方面是铁路运输企业实现列车安全、正点运行和经济有效地组织铁路运输生产工作的列车运行生产计划,它规定了铁路线路、站场、机车、车辆等设备的运用,以及与行车各个部门的工作,并通过列车运行图把整个铁路网的运输生产活动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保证列车按运行图运行,它是铁路运输生产的一个综合性计划。另一方面它又是铁路运输企业向社会提供运输供应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供社会使用的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及“五定”货运班列运行计划,实际上就是铁路运输服务能力目录。因此,列车运行图又是铁路组织运输生产和产品供ih 销售的综合计划,是铁路运输生产联结厂矿企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纽带。 2 M—N区段技术特征 1) M-N区段示意图 2)区段技术特征 正闭塞牵引机车货物列车每辆车平均总货物列车运行速度

线数目0`方式类型牵引定数重(t)(km/h) 上行下行客货上行下行 1 半自动东风东风3000t 3000t 重车 60 空车 20 58 58 注:1.V客=1.2V货; 2.列车平均进站速度 V通进=0.8V货,V停进=0.5V货; 3.c站为货物列车上水站,上下行列车在此上水,每次上水时间t技=8分钟; 3.列车起停车附加时分:货:t起=2分钟,t停=1分钟; 客:t起=1分钟,t停=1分钟。 4.区段站中间的信、联、闭设备: 色灯信号、非集中电气连锁、半自动闭塞 5.区段内中间站略图 第2章计算车站间隔时间 2.1 相对方向列车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的确定 1 相对方向列车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的定义: 在单线区段,来自相对方向的两列车在车站交会时,从某一方向列车到达车站时起,至相对方向列车到达或通过该站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铁路行车组织名词术语

铁路行车组织名词术语 1.铁路行车组织(organization of train operation) 铁路行车组织是铁路运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综合运用各种技术设备合理组织列车运行以实现旅客和货物运输过程的生产计划与组织工作。它的主容包括:车站技术作业组织、车流组织、列车运行图和铁路通过能力、铁路运输工作技术计划和调度工作等。 2.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简称《技规》Regulations Governing Railway Technical Operation) 《技规》是铁路进行技术管理和从事运输生产的基本法规。它的主要容包括:铁路技术设备的基本要求和标准,行车组织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工作方法和作业程序、信号显示的要求和方法以及铁路运输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和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3.铁路行车组织规则(简称《行规》Rules Governing Organization of Train Operation;operating rules) 《行规》是铁路局根据《技规》中行车组织篇规定的原则,结合铁路局管技术设备的具体条件所制定的一种行车组织的补充规则,作为《技规》的补充。4.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简称《站细》Detailed Instructions Governing Train Operation at Station;technologic instructions of station) 《站细》是根据《技规》和《行规》的有关规定,结合车站技术设备和作业等具体条件所制定的车站技术管理和作业组织的基本技术文件。 5.列车(train) 按照规定条件把车辆编挂成的车列,并挂有机车及规定的列车标志时,称为列车。 单机、动车及重型轨道车虽未具备列车条件,当指定有列车车次时亦按列车办理。 6.车组(wagon group) 若干车辆连挂在一起,称为车组。 7.车列(train stock;train set) 若干车组连挂在一起,称为车列。分为列车车列和调车车列。 8.旅客列车(passenger train) 旅客列车是以客车(包括代用客车)编组的为运送旅客及行、包裹、的列车。 9.混合列车(mixed train) 混合列车是以运送旅客的车辆为基本车组,与运送货物的车辆混合编成的列车,或是货物列车中编挂乘有旅客的车辆达到规定辆数的列车。 10.客运列车(passenger train) 旅客列车与混合列车的总称。 11.军用列车(military train;troop train) 军用列车是按规定条件运送军队与军用物资的列车。 12.货物列车(goods train;freight train) 货物列车是以运送货物的车辆编成的列车。 13.快运货物列车(fast goods train) 快运货物列车是快带运送鲜活、易腐及其他急运货物的列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答辩题目

●电动机的类型如何选择?其功率和转速如何确定? ●联轴器的类型如何选择?你选择的联轴器有何特点? ●圆柱齿轮的齿宽系数如何选择?闭式传动中的软齿面和硬齿面的齿宽系数有何不同,开 式齿轮呢? 2组题: ●试分析你设计的减速器中低速轴上零件的轴向定位方法。 ●考虑传动方案时,带传动和链传动谁布置在高速级好,谁在低速级好,为什么 ●为什么要设视孔盖?视孔盖的大小和位置如何确定? ●轴的零件工作图上要标注哪些形位公差?为什么要标注这些形位公差? 3组题: ●一对圆柱齿轮传动啮合时,大小齿轮啮合处的接触应力是否相等?接触许用应力是否 相等?为什么? ●圆柱齿轮在高速轴上非对称布置时,齿轮接近扭转输入端好,还是远离输入端好?为 什么? ●轴的强度不够时,应怎么办? ●销有什么作用? 4组题: ●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传动比分配的原则是什么?高速级的传动比尽可能选得大是否 合适,为什么? ●滚动轴承的类型如何选择?你为什么选择这种轴承?有何特点? ●以你设计的减速器为例,试说明高速轴的各段长度是如何确定的? ●如何选择V带的类型?

●闭式软齿面齿轮应按什么强度进行计算?齿轮磨损按什么强度计算? ●带传动最大应力在什么部位?为什么? ●固定式刚性凸缘联轴器和弹性套柱销联轴器在性能上有何不同?试讲述你所选联轴器 的特点? ●减速器内最低和最高油面如何确定? 6组题: ●何为齿轮的标准中心距? ●一对相啮合的大、小圆柱齿轮的齿宽是否相等?为什么? ●设计带传动时,为何要限定最小基准直径?即d d≥d dmin ●键的主要尺寸有哪些?如何获得其尺寸? 7组题: ●齿轮的材料应如何选择?齿轮材料对齿轮结构有何影响? ●圆柱齿轮传动的Z1和φd(或φa)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你设计的转轴上有哪些应力,其应力性质是怎样的? ●滚动轴承的内圈与轴、外圈与座孔基孔制还是基轴制配合?你采用什么配合?为什么? 8组题: ●提高圆柱齿轮的弯曲强度有哪些措施? ●设计带传动,当小轮包角太小时,应怎样增大包角? ●计算滚动轴承寿命时,发现轴承寿命太长或太短时,应怎么办? ●齿轮结格根据什么来确定?什么情况采用齿轮轴的结构? 9组题: ●当大小齿轮的材料和热处理相同时,齿轮弯曲强度应按哪个齿轮进行计算,接触强度按 哪个齿轮来计算? ●带传动的小带轮直径和中心距根据什么原则来确定?

完整版西南交大《铁路行车组织》第2篇习题答案.doc

一、单项选择题 1~5 : BBBDC 6~10:BCDBB 11~13:CAB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E 2 ABCDE 3 BC 4 BCDE 5 ABCDE 6 ABCDE 7 ABCDE 8 BCD 9 ABCDE 10 ABCD 11 ABCD 12 ABCDE 13 ACDE 三、名词解释题 1 技术直达列车:在技术站编组,通过一个及其以上编组站不进行改编作业的列车。 2 阶梯直达列车:由同一区段内或同一枢纽内的几个车站所装车辆组成的直达列车。 3 列车编组计划:分散于全路各站的重空车流,经过车流组织工作,有计划地纳入到各种列车之中,实现了车流向列车流的转变。车流组织的结果最后以表格的形式汇编成册,作为铁路运输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文件,这就是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简称列车编组计划。 4 车流径路:车流由始发站被输送至终到站所经由的路线,简称为车流径路。 5 装车地直达运输:在装车地区,由一个或几个装车站以自装货车直接组成直达列车的车流组织方式,称为装车地直达运输。 四、判断分析题 1错。只是满足了基本条件,可开但不是一定要开。 2错。还应看车流是否也满足必要条件,并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考虑。 3错。 t 节 =t 有 -t 无-t 集 +r 车 五、简答题 1答:①是车流组织计划的具体体现,规定了路网上所有重空车流在那些车站编成列车,编组哪些种类和到达那些车站的列车,以及各种列车应编入的车流内容和编挂办法; ②是铁路行车组织工作中的较长期的基础性质的技术文件,起着条理车流的作用;③在路 网各站间合理分配列车解编任务,集中掌握并使用各站的能力,是路网车站分工的战略部署; 2答:①发货站要有一定的直达车流量,并有相关设备保证装车能力 ②收货站有一定的设备保证卸车能力 ③空车供应有保证④要与现行技术站列 车编组计划相符合 3答:①运输时间 ②运输距离 ③运输费用 ④沿途各技术站的能力及其利用程度 ⑤沿途各区段的能力及其利用程度 4答:①装车地直达列车未吸收的车流;②到达技术站解体 的装车地直达列车内的远程车流;③卸车地未能组织 空车专列的零星空车。 六、综合计算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