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贝发集团营销创新案例分析新

贝发集团营销创新案例分析新

贝发集团营销创新案例分析新
贝发集团营销创新案例分析新

贝发集团营销创新案例

分析新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目录一、案例回顾及问题的提出---------------------

(一)案例回顾-----------------------------

(二)问题的提出---------------------------

二、贝发集团发展概况-----------------------

三、国内文具用品市场环境分析及主要竞争对手

(一)国内文具市场环境分析-----------------

(二)贝发集团国内战的SWOT分析------------

(三)主要竞争对手-------------------------

四、贝发在国内的渠道、品牌建设-------------

五、贝发与安徽新华书店的战略合作的分析-----

六、贝发与晨光的比较-----------------------

七、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意义-----------------

“海归”贝发的本土战略案例分析报告

一、案例回顾及问题的提出

(一)案例回顾

案例介绍的是2007年你1月刚荣获“中国最佳品牌建设奥运案例”新锐奖的贝发集团全面转战国内市场后的一系列战略决策。

贝发集团最早是从事纯外贸型生产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在国外,2005年贝发集团全面转战国内市场,进入国内市场之后它频频寻找伙伴,与娱乐、体育、会展、渠道等各个领域的知名品牌进行广泛合作,通过战略合作,借它们的力量来宣传自己。从2005年的超女到2008年奥运再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近几年所有的热门事件中,我们都能发现贝发

的存在。通过几年的一系列布局和活动的推出,贝发正在国内市场不断的渗透它的影响力。在未来的国内文具市场中,贝发将会处于核心地位,它的国际渠道也会是其成为“核心领导”的重要依据。

下表中是案例中所介绍的贝发在国内市场的营销战略:

(二)问题的提出

贝发集团是以制笔和文具研发、生产、销售及国际商贸服务为主要业务的大型文具企业,公司在成立初到2004年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在2004年遇到了战略转型的挑战。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该公司通过一系列的营销战略,建设其产品品牌及销售渠道,通过战略合作的方式建设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及间接宣传自己。对于国内市场的新进入者贝发集团来说,如何应付国内文具市场容量大的问题?如何制定自己在国内市场的营销战略?如何提高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如何在抓住市场的同时,把握产品发展的趋势?如何适应国内市场文具业的后竞争阶段的激烈竞争,维持并不断扩大公司产品的市场分额?等等,需要贝发公司及时作出积极而审慎的反应。

二、贝发集团发展概况

贝发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经过17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文具行业发展速度最快、品牌知名度最高、行业内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企业之一。它是一家集制笔和文具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国际商贸服务于一体的大型文具集团。年产量全球前三强,年营收全球前十强,规模、产值、出口额、全球市场占有率连续10余年稳居国内第一。

凭借自身在国内同行中最早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发优势,年产销各类笔20亿支,贝发集团90%以上的产品远销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400多家稳定的客户群,在主流市场,公司与WAL-MART、STAPLES、OFFICEDEPOT、TESCO等22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战略贸易关系。,并与WalL-Mart、Staples、OfficeDepot、Tesco等近30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战略贸易关系,形成了全球化、多业态互动的营销网络,目前已成为多家跨国巨头笔类产品采购依存度最高的核心供应商和海外多个国家消费者

伴随着不同的发展阶段,贝发集团的战略发展重心也在做相应的调整,在前三个发展阶段,贝发集团主要以聚焦战略为主,即专注于书写工具制造主业的发展,巩固和强化书写工具制造业务。在聚焦阶段,贝发集团主要通过四种举措来实现发展:一是扩大产能;二是发展弹性制造方式,实施OEM战略;三是大力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四是打造全球化多业态的营销网络,加大业态的细分。

实施聚焦战略的结果,使贝发集团书写工具产销规模连续八年居全国同行第一,全球行业内产销量排名第三,实力位列前八强,成为了亚洲最大的书写工具制造商。

自2004年开始,贝发集团进入二次创业阶段,公司发展战略开始转型,从聚焦战略逐渐转变为拓展战略,即在继续保持书写工具制造业务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同时,重点进行两个方面的拓展:

一是市场的拓展。

在保持原有的国际市场业务继续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实现两条腿走路的战略目标,力争使国际业务和国内业务发展成为贝发集团的两大支柱。贝发集团原来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国际市场,年出口额约占贝发年营业额的96%以上,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贝发集团于2004年组建了国内销售公司,加大了对国内市场的拓展。贝发集团具有多年的国际市场营销经验,贝发集团将国际市场划分为促销礼品、零售连锁、竞争性市场、合同市场、同行同业等不同的业态,针对不同业态分别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贝发利用自身多年同欧美主流市场长期打交道的经验,将国内市场分为:传统批发,现代零售、商超,B2B,广告促销,品牌特许等五种业态。针对不同的业态贝发成立了专门的服务团队,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专业化的服务。

二是产品的拓展。

产品拓展是指从书写工具产品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以及从制造书写工具到经营文具产品的拓展。所服务的目标客户是贝发现有客户资源及其延伸,提供的产品从书写工具拓展到

文具。贝发作为书写工具的制造企业,未来将通过对产品的一些外形、结构及功能方面的创新,如开发高科技的MP3笔、U盘笔及特种笔等,在书写工具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进行拓展。更重要的是,贝发不在是一家单一品类产品的制造商,而已成为提供文具一揽子服务的中国文具供货集团。

从产品拓展角度来看,贝发不会经营所有的文具产品,而是有选择的,贝发未来主要经营以下三类产品:1、市场需求量大,在中国有制造优势和采购优势的文具产品;2、贝发现有客户和目标客户兼营的常销性文具产品;3、产品资源为贝发可控、且可通过贝发设计并拥有知识产权的OEM产品。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贝发可控的产品资源。

2006至2010的五年,贝发的总体发展战略为全球化、多业态发展战略,以经营中国文具产业为目标。

近几年贝发的国内业务板块通过品牌运营和资本运作,依靠信息化的电子商务平台,从原来传统的书写工具制造商转型为“中国文具行业价值链的管理者”,通过构建创新的商业模式,整合产品和渠道资源,全面布局国内市场,迅速形成丰富的文具产品系列和强有力的渠道网络,实现整合文具供应链、经营中国文具产业的目标。

三、国内文具用品市场环境分析及主要竞争对手

(一)国内文具市场环境分析

(1)贝发文具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但介于国内文具市场整体不成熟,也有非常大的机会。

(2)贝发文具与消费者需求相对照,有非常大的脱颖而出的潜质。

(3)贝发文具的新商业模式对消费者而言属于新生事物,重要的环节就是价值体验。(三)主要竞争对手

四、贝发在国内的渠道、品牌建设

(一)渠道创新

通过渠道创新整合产业链

案例中,贝发通过本土“寻亲”,讲目标锁定在安徽新华,通过在安徽的试点营销,打开了安徽新华书店这块的终端市场,双方的合作开创了中国文具行业制造及流通领域两大领先品牌成功整合的先河。对于贝发来说,该项目则是其继在国内发展628家终端零售商和300多家加盟商之后的又一重要“领地”。贝发即利用了安徽新华的庞大的分销渠道和与之“排他性”的约定,使之形成强有力的直控终端,贝发的这种突破性的创举为其赢得了大片的市场机会,也使其从原先制造商的单一身份向品牌供应链整合者过度,从而打造中国文具行业的中国最大的文具供货销售集团。

(二)品牌运营

贝发集团的未来是要成为一个品牌企业,而非仅仅一个简单的制造商或供应商;贝发的品牌定位于世界级的品牌,在世界品牌的舞台上,贝发代表的不仅是贝发企业自身,更

代表中国,代表中国的文具行业。以贝发奥运双品牌为杠杆,集成优化供应链,构建创新的商业模式,实施高效的资本运作,整合产品和渠道资源,全面布局国内市场,迅速形成丰富的文具产品系列和强有力的渠道网络,实现国内文具销售的突破性增长,成为中国第一品牌文具供应商。

一个从国外转战国内的制笔大王,贝发的发展之路和常规的内资企业确实不同,它是先通过外贸发家,在国际制笔市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产权、国际贸易资源和丰厚的原始资本。在品牌制胜的年代,贝发当然不满足于“墙内开花墙外香”,追求“墙内开花花满园”才是贝发的品牌梦想,贝发的品牌正踏上了衣锦中华的归之路。要说贝发近年来在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树立国际品牌形象方面也确实有些大手笔。

贝发集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文具特许经营商、特许零售商和文具独家供应商,以此为契机,首家倡导“全品类文具一站式采购服务”,高位进入多业态的国内文具市场,已建立了2000余个遍布各地的特许、连锁、分销等终端网络。在国内,多款贝发笔被选为上海会议指定用笔、“鸟巢笔”被选为赠予各国政要的国礼、“‘和谐之旅’火炬接力纪念套装”成为中国博物馆的永久馆藏珍品。

作为传统制造业的一员,贝发集团更将自己视为“中国创造”和“创意产业”的一分子,今后将重点发展以办公书写工具为主导的全系列文具研发和制造产业,通过品牌创新和行业整合,继续做专做强,努力实现“做文具行业引领者,成民族品牌代言人”的企业使命。

2006年4月3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与宁波的贝发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协议,贝发正式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文具独家供应商,贝发因此也成为了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加入赞助商计划的文具企业。此次参与北京2008年奥运赞助计划之前,贝发集团就已参与了奥运特许计划,成为奥运会文具类特许零售商和经营商。贝发目前不仅锁定了2008年奥运会,还和2010年世博会签订了合作协议。

2005年10月,贝发集团与上海天娱传媒公司在上海签订协议,贝发集团获得了包括2005年中国影响最为巨大的娱乐品牌--“超级女声”在内的“超级系列”品牌在文具产品领域的独家生产、销售权。

分析贝发的发展历程,很容易让我联想到蒙牛。贝发的品牌拓展之路不适合于大规模的投放广告,而应该通过事件营销出奇制胜。借助于策划实现低成本优质效果的传播本没有错。问题在于事件营销不是啥热跟啥,或者随时放出一句语惊四座的豪言。而应是基于企业品牌战略的系统化提升策略。众所周知,蒙牛是事件营销的高手,广告牌一夜成名,只作第二、不做第一;神五一飞冲天;赞助超女;全球聘总裁,蒙牛创造营销奇迹的背后实际伤包含这深刻的营销哲学和精准的营销战略规划。广告牌一夜成名是横空出世,振撼出击;只作第二、不做第一既撇开了竞争对手,又将自己的排名提升了一千多位;神五事件中,蒙牛花在传播上的费用远远超过了赞助的费用,而且在传播的节奏上也是深思熟虑;赞助超女更是营销绝作。蒙牛的每一个事件营销策划看似轻松实则充满了对市场的深刻领悟、对消费者的全面掌控、对渠道的精耕细作。

针对贝发而言,贝发拥有的资源一点也不比蒙牛少,贝发是奥运会、世博会、超女等多项具有传播点、记忆点、爆破点的资源。贝发要想成为尽人皆知的公众品牌,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开发诸如网球赛之类的更多传播资源,而是需要借助于一个高端平台来系统的整合这些资源,实现基于优势资源基础上的品牌爆破式提升。依据战位品牌建设理论来看,新兴栏目是个不错的选择。

贝发当前最需要的并不是开发的诸如赞助更多的活动,而是需要整合。贝发手里已经握了很多的贝壳珍珠,现在需要一根绳子,串起珍珠系统展现企业的品牌光辉。

无论是超女的赞助还是世博的特许经营还是和安徽新华书店的合作,都大大提升了贝发的品牌知名度。

(三)通过产业转型赢得竞争优势

借助于强大的制造能力,贝发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笔企业,产品出口到全球各地。然而,尽管贝发笔的全球销量超过60亿支,但贝发仍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利润率非常低。因此,贝发集团总裁邱智铭始终有一个心愿:创新文具业运营模式,提升贝发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地位。

2008年,借助于成为奥运会文具独家供应商的契机,贝发启动“新商业模式”,整合国内供应商资源,以连锁经营的模式拓展国内市场。贝发希望由此转型成为整个文具产业链的运营商。虽然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一些其他原因,贝发的“新商业模式”后来向重点市场和重点客户收缩,但这也为贝发集团打造文具供货行母,转型为全球文具产业链运营商积累了经验。诸如此类的许多创举都将转变为今后市场竞争的优势。

六、贝发和安徽新华书店战略合作的分析

对于贝发和安徽新华,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太多的供应商会消耗大量的供应链管理精力,并削弱对供应链的掌控力。”贝发总裁邱智铭认为集成供应链理念下的“一站式”采购相当具有竞争力。而谈到贝发的优势时,新华集团的相关负责人也提到了奥运—作为29届奥运会历史上第一家文具赞助商,也是奥运史上第一家集特许经营商、特许零售商和文具独家供应商三种身份于一身的品牌,贝发的联姻能给新华集团带来可观的利润。因此,双方都是在看到各自的最大价值化的一面后,充分利用和发挥各自优势进行合作。而对于贝发,新华作为终端零售环节,对其进行成功的渠道控制和合作使其在渠道管理以及整合产业链方面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其以后进一步控制产业和运营机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意义

(一)贝发本土营销战略实施的意义

一方面,赞助一次高规格的大型体育活动,能够拓展企业品牌、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市场美誉度,所产生的边际效应,影响巨大,因此,贝发的本土战略极大的扩大了其在本土的认知度和产品信任度。

另一方面,在终端零售方面的创新,很大程度上显现了贝发的商业运营能力,也为其在文具制造行业奠定坚实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再者就是利用终端零售的创新扩大对营销渠道的控制能力,贝发很好的利用各种终端的有力条件,善于发现市场机会的突破口,并且大胆尝试,对行业产业链整合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启发作用。

(二)企业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意义

1、使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有整体的规划和统一的安排

市场是一个综合体,是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集合体,利用合理的投入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需求,是企业成败关键。企业应该根据不同需求、购买力等因素市场进行细分等等一系列活动都需要通过制定营销战略,然后使用管理和组织手段进行资源配置来管理和执行战略计划,因此营销战略对于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确定后,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为其服务,一切工作都要体现企业营销战略的基本思想和精神,为保证营销活动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要树立战略意识,克服盲目的为工作而工作的狭隘的思想,把战略思想贯穿到企业的具体工作中,并且根据战略确定出阶段目标及考核制度,定期检查落实情况,防止企业工作偏离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大方向。因此,只要紧扣整体性和统一性的特点,才能保证真理实施的科学性和顺利进行。

2、提高企业对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个企业只要有一个明确的营销战略方向,和一个分工明确的营销团队才能合理安排营销任务,才能最高效最切实的把各个任务安排到位。市场营销作为一种重要战略,其主旨是提高企业营销资源的利用效率。由于营销战略在企业经营中的突出地位,使其连同产品战略组合在一起,称为企业的基本经营战略,对于保证总体战略的实施起着关键作用。

3、增强营销活动的稳定性

没有谁、没有任何一个企业一诞生来就有研究战略的能力。其实,研究战略,个人觉得只是一种对现实与环境进行观察、分析,对未来能够在现实与过去的基础上进行大胆与理性的预测,从而得到基本符合未来走向的认识与理解的能力,它并不神秘,甚至是一种经过技术和战术层面的演练和薰陶也能取得成就的能力,研究战略能否取得成绩,更基于对现状的了解与理解。制定战略只是一个见多识广,能对事情进行周全考虑,同时还能从

复杂的过去、现实的状况中能以自己独到的眼光发现一种趋势,从而确立努力的方向的能力,制定战略能否取得成功,也是基于对现实的发掘与提升。也正是通过不断的营销活动的尝试得到营销能力的提升,当然也是营销能力稳定性的体现。

4、为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提供方向

市场营销战略的核心就在于规定一定历史时期企业发展的基本目标及其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这一目标就是企业的理想,是企业全体职工的奋斗方向。市场营销战略不仅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供了一个科学依据,更重要的是绘制了一张宏观的蓝图,使职工明确了企业未来的发展之路,激励他们的明确的雄心壮志,克服一切困难,同心协力为企业的未来而努力工作。

一个成功的营销战略的实施可以为企业提供明确的实施路径和方向,如果没有战略方向,企业就会失去竞争的能力和发现自身不足的机会,从而慢慢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最后被市场淘汰。因此,制定一个完善的市场营销战略是每个企业必要的任务,可以为企业的整体营销活动提供方向。

三、贝发集团战略目标的实施策略

贝发集团不仅制定了远大的战略目标,而且还确定了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实施策略。

在国际文具供应业务方面,以欧美市场为重点,准确把握客户需求,深度多业态开发国际市场,凭借专业的知识和服务、高效的供货方式和领先的制造技术,实现由书写工具向其他文具产品的成功拓展,提升品牌影响力,进入世界书写工具前5名,成为世界一流的文具供货集团。

在国内业务方面,贝发集团国内实施策略可以概括为四句话:“高位进入,多业态渗透,专业团队保证,系统化运作”。高位进入即借助强势知名品牌,如奥运品牌等,提升

贝发品牌,在相对短的时期内扩大贝发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迅速进入国内市场;多业态渗透指贝发选择了传统批发、现代商业超市、品牌特许、B2B、文具连锁店五个业态,作为目前进入国内市场的五个业态。在这五个业态中,品牌特许将是贝发进入国内市场的突破点;专业团队保证指贝发的国内业务拓展,将由不同的专业团队运作;系统化运作是指整个国内业务,需要建立系统化、标准化的运作模式。然后对成功的模式进行复制,以系统化标准化的运作体系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运作模式,提高行业进入门槛,对潜在进入者形成制约。

四、贝发集团的国内业务新商业模式

战略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好的商业模式,贝发根据国内业务发展战略,针对中国的文具制造产业“散、乱、小”,文具分销领域渠道偏长的现状,制订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新商业模式。概括起来就是“个、十、百、千、万”。详细来说,就是要:

经营一个文具产业:依托信息化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上,经营中国文具产业,成为文具产品综合供应商;

打造十个知名品牌:文具品牌“1+3+3+3”模式,即打造一个以企业品牌为消费者认知的公众品牌,三个目标分众品牌,三个渠道品牌,三个产品档次品牌;

搭建百强合作平台:借助品牌吸附能力,集聚文具专业强势企业的合作,并推出产品、品牌、渠道和资本四种合作模式;

建设千家分销机构:建立智能化信息管理和强大物流能力基础上的“二级到终端”扁平化、短渠道模式,压缩渠道而产生利润空间;

整合万家终端资源:通过整合后奥运特许资源、强势卖场、区域性文具连锁、非文具渠道、贝发形象终端等五大终端资源,实现庞大的销售网络。

十大营销创新案例

2002年十大营销创新案例本文根据作者2002年跟踪研究的约300个消费品服务品牌的营销活动所得出的研究结果。作者曾作为策划人,服务于消费品品牌。本排行榜试图从策划人立场出发,排除企业和产品的影响力,而只关注营销的创新程度和营销的实效。 作者希望通过本文,将消费品、服务等领域内最近一年内出现的营销创新案例介绍给读者,并力图在营销领域内褒扬策划人扎根中国市场状况、坚持创新变革的进取精神;同时也试图通过排行榜告诉企业家,中国的市场上仍存在大量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机会。中国并不是“过剩经济”,所谓“过剩”不过是缺乏创新能力和低水平同质化竞争的表现。 笔者选择营销案例的标准如下: 1.只关注营销创新程度,不关注企业和产品的影响力。只要在营销策划、市场推广等表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创新能力,即可入选; 2.产品创新。入选产品,必须在产品概念研发上,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创新能力; 3.营销效果。所有入选产品,均必须有良好效益——或者帮助销量迅速提升、或者在短期内实现赢利; 4.激励效应。能放映中国市场上存在的大量机会,激励企业家进行探索创新的。

一.《英雄》:一部糟糕电影的辉煌纪录有史以来中国电影市场最成功的票房,有着糟糕动作片的一切特征——弱智的故事情节、失真的动作设计、装腔作势的台词,但这部糟糕的电影,上市20天就创下了超过2亿元的票房,而本年度风靡全球的《哈利·伯特》,在中国创下的票房仅为6300万元。 让《英雄》成功的,不是由于电影的精彩,而是由于营销策划、市场推广的创新。《英雄》组成了阵容强大的明星剧组,早在2001年初,新画面公司就开始借助团队的明星效应,持续制造新闻。在媒体的支持下,这些“新闻广告”高强度持续进行了两年时间,终于让大量中国人按捺不住,走进影院观看这个中国有史以来营销最成功的电影——也许还是最糟糕的动作片之一。这些人中间,包括几乎从来不看电影的笔者。 《英雄》以令人赞叹的耐心、丝丝相扣的营销策划和长达2年的新闻公关,列本年度十大营销创新案例之首。《英雄》必将以营销的创新写入中国电影史,但未来的电影观众必把它忘得一干二净。 《英雄》入选,是为了表彰发行商新画面公司对电影营销的突破性贡献。 点评:《英雄》所获得空前成功,将把电影营销策略和营销组织性推进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英雄》以后中国电影将越来越倾向于大制作、倾向于告别艺术电影、倾向于向好莱坞靠拢。

营销创新 经典 个案例给你灵感

营销创新太难11个案例给你灵感 营销创新不是天大的事情,而在于持续的专注以及每一点微小的创新。在于对消费者细微的观察(好奇心、反常规、人性特点)、对市场机会敏锐的洞察(空间、时事、背后蕴含的机遇),以及果断的执行力(这是上述生意人最大的资本)。下面的几个营销案例中,我们或许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其实创新非难事,关键之功在平时。 巧卖冰激凌 有一个冷饮食品推销商,为了改变生意清淡状况,特意在一家马戏团的剧场入口处免费赠送热的咸豌豆。不花钱得美味,观众何乐而不为?演出休息时,剧场各个角落突然跑出一群卖雪糕、冰激凌的小孩子。观众刚吃完热的咸豌豆,正觉口干舌燥,一听卖雪糕、冰激凌,马上掏钱争相购买。一连五天,这位冷饮商都供不应求。 (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常规的减价促销?) 巧设购物日 日本百货店协会商定,每年10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为“孙子日”,即爷爷向孙子送礼的日子。这天,全国约300个加盟百货店同时举办相关活动,发动整个百货业唤取社会对礼品的需求。百货店协会会长小柴认为,孙子看中了的东西,爷爷不会心疼。 英国斯托阿思达超市就更有高招。超市在每周安排一个晚上,专供单身男女“购物求偶”。这样不但使超市富于迷人、浪漫的情趣,而且更让销售额猛增。“浪漫之夜”,光卖出的酒类就比平时多出3倍。 (购物+求偶,在剩男剩女遍地的今天,一样的适用啊!) 吃面包比赛 新加坡有一家食品公司推出了一种新式面包,刚上市时销量很小。因此,该公司登出别出心裁的广告:3个月后,在某地点举行吃新式面包比赛,1小时内吃30个者,将获得10万元

的奖金,能吃25个者奖5万元,能吃20个者奖1万元。广告刊出后,居民纷纷购买这种新式面包,并在家里练习吃。3个月后,这种新式面包的销量遥遥领先于其他面包。 (其实挺常见的招式,但在这里运用的却也是浑然天成!) 独一无二的儿童餐馆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市,有一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儿童餐馆。这个儿童餐馆完全由儿童自己当家作主。工作人员从经理到厨师全部是6~12岁的儿童。他们自己定菜谱,自己烹调,自己收款,自己当服务员,自己处理财务账目,自己做清洁和管理工作。由于儿童餐馆完全是孩子们自己经营,所以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每到营业时间,餐馆内座无虚席,应接不暇。若要品尝儿童厨师的菜肴,则必须提前3个月预定座位。 (是不是可以尝试做一个顾客自己下厨的餐厅呢?) 利用好奇心赚钱 上个世纪30年代,国内各大城市香烟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英、美生产的“三炮台”、“海盗”等品牌充斥市场,国产香烟几乎无人问津。 为了挽救生产危局,生产“美丽牌”香烟的上海华成烟草公司使出了一条妙计:在每包烟里暗藏《水浒传》108将小画像1张,并声明:凡集全“梁山好汉”者即可到华成公司各代理商店换取黄金2两。广告一出,各地市民争相购买。一时间,美丽牌香烟销量直线上升。 有的人集齐了36个“天罡星”,却怎么也集不够72个“地煞星”;一些人集够了107条好汉,但偏偏都缺了“百胜将韩滔”。尽管不少人整条整条地购买,却仍找不到“韩滔”。于是,“吸烟找韩滔”成了当时一句很流行的口头禅,“美丽牌”香烟从此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十大营销创新案例

2018年十大營銷創新案例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

XX年十大营销创新案例 本文根据作者2002年跟踪研究的约300个消费品服务品牌的营销活动所得出的研究结果。作者曾作为策划人,服务于消费品品牌。本排行榜试图从策划人立场出发,排除企业和产品的影响力,而只关注营销的创新程度和营销的实效。 作者希望通过本文,将消费品、服务等领域内最近一年内出现的营销创新案例介绍给读者,并力图在营销领域内褒扬策划人扎根中国市场状况、坚持创新变革的进取精神;同 时也试图通过排行榜告诉企业家,中国的市场上仍存在大量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机会。中国并不是“过剩经济”,所谓“过剩”不过是缺乏创新能力和低水平同质化竞争的表现。 笔者选择营销案例的标准如下: 1.只关注营销创新程度,不关注企业和产品的影响力。只要在营销策划、市场推广等表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创新能力,即可入选; 2.产品创新。入选产品,必须在产品概念研发上,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创新能力; 3.营销效果。所有入选产品,均必须有良好效益一一或者帮助销量迅速提升、或者在短期内实现赢利; 4.激励效应。能放映中国市场上存在的大量机会,激励企业家进行探索创新的。 一?《英雄》:一部糟糕电影的辉煌纪录 有史以来中国电影市场最成功的票房,有着糟糕动作片的一切特征一一弱智的故事情节、失真的动作设计、装腔作势的台词,但这部糟糕的电影,上市20天就创下了超过 2亿元的票房,而本年度风靡全球的《哈利?伯特》,在中国创下的票房仅为6300万元。 让《英雄》成功的,不是由于电影的精彩,而是由于营销策划、市场推广的创新。《英雄》组成了阵容强大的明星剧组,早在2001年初,新画面公司就开始借助团队的明星效

2009中国创新营销案例

2009中国创新营销案例 2009中国创新营销案例.txt花前月下,不如花钱“日”下。叶子的离开,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干掉熊猫,我就是国宝!别和我谈理想,戒了!青岛啤酒(36.76,-0.30,-0.81%) 炫舞激情NBA拉拉队全国选拔赛 2008年8月23日,在北京奥运会只剩最后一天的时候,青岛啤酒全球营销总裁严旭女士凭借其敏锐的战略眼光,推动青岛啤酒与美国职业篮球协会(NBA)签订了一份为期五年的战略合作协议,青岛啤酒成为NBA中国市场开发的官方合作伙伴和NBA中国指定啤酒官方合作伙伴,同时宣告青岛啤酒后奥运营销全面启动。

2009年,在严旭的组织策划下,一场以体育为主题,以娱乐为形式的盛事盛大上演。青岛啤酒“炫舞激情"NBA拉拉队选拔赛,以其涉及到全国300多个城市、吸引10万有梦想女孩的参与,影响近两亿人次人群的盛大规模,成为今年最具影响力的选秀赛事之一。 从赛事规划及执行,赛事线上传播来看,此次NBA 拉拉队整合营销实现了良好的传播成效。此次事件营销定位为全民舞蹈秀场,以拉拉舞这种舞蹈形式来与全民激情互动,并为全民加油,切合了在后奥运时代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民众对激情的渴求心理。 作为中国啤酒行业的领军品牌,青岛啤酒通过持续的体育营销运作,在诠释"激情成就梦想” 品牌理念的同时,也在亿万中国消费者心中烙下了包括激情、梦想、成就感等元素在内的品牌印记。 在整个营销传播过程中,青岛啤酒充分整合赛事线上线下资源,实现优势资源互补,有效地扩大了比赛的影响力。在线下充分发挥NBA的球星和拉拉队资源,并与国内最专业的守镇之舞共同包装选手舞蹈,充分保证

营销案例国内外八大著名经典创意营销案例

(营销案例)国内外八大著名经典创意营销案例

国内外八大经典创意营销案例 给我壹个支点,我能够撬起地球。——十九世纪,阿基米德曾这样说。 给我点阳光,我们就灿烂。——二十壹世纪,策划如此演绎。 壹滴露水能够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壹个别具壹格的卖点,能够使产品异军突起。非常规的运营思维,开拓了非常规的市场渠道。成功原来就是这么简单!——张壹讲师语录 成功的关键,于于观念创新。创新已成为企业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惟创新才能生存。创新就要打破传统运营思维的局限,从产品、组织、机制等多方面进行,从而培植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高速发展。商战中以弱胜强的关键是,找准对手的缺陷,以己之长攻其短。这是不服输的表现,也是思维创新的结果。 壹、打1折 商家打折大拍卖是常有的事,人们决不会大惊小怪。但有人能从中创意出“打1折”的营销策略。实于是高明的枯木抽新芽的创意。日本东京有个银座绅士西装店。这里就是首创“打1折”销售的商店,曾经轰动了东京。当时销售的商品是“日本GOOD”。 具体的操作是这样的:先定出打折销售的时间,第壹天打9折,第二天打8折,第三天第四天打7折,第五天第六天打6折,第七天第八天打5折,第九天第十天打4折,第十壹天第十二天打3折,第十三天第十四天打2折,最后俩天打1折。 商家的预测是:由于是让人吃惊的销售策略,所以,前期的舆论宣传效果会很好。抱着猎奇的心态,顾客们将蜂拥而至。当然,顾客

能够于这打折销售期间随意选定购物的的日子,如果你想要以最便宜的价钱购习,那么你于最后的那二天去买就行了,可是,你想买的东西不壹定会留到最后那俩天。 实际情况是:第壹天前来的客人且不多,如果前来也只是见见,壹会儿就走了。从第三天就开始壹群壹群的光临,第五天打6折时客人就像洪水般涌来开始抢购,以后就连日客人爆满,当然等不到打1折,商品就全部买完了。 那么,商家究竟赔本了没有?你想,顾客纷纷急于购买到自己喜受的商品,就会引起抢购的连锁反应。商家运用独特的创意,把自己的商品于于打5、6折时就已经全部推销出去。“打1折”的只是壹种心理战术而已,商家怎能亏本呢? 二、壹件货 对买新产品的商家来说,最吸引顾客的无非是“新”,如何再于“新”上继续作文章呢?意大利有个莱尔市场,就是专售新产品的。有些新产品很畅销,许多顾客抢着购卖,没抢到手的,要求市场再次进货,可得到的回答竟是:很抱歉,本市场只售首批,买完为止,不再进货。 对此,有些顾客很不理解,仍向旁人诉说。但从此以后,来这里的顾客中意就买,决不犹疑。不难见出,莱尔市场的“割爱”是个绝妙的创意,它能给顾客留下强烈的印象——这里出售的商品均是最新的;要买最新的商品,就得光顾莱尔市场。这真是“新”上创新的创意!

案例 营销创新

当世界向右的时候,向左!锋尚、左岸工社营销创新案例 在北京三四环路之间,紧临中关村西区,借势北大清华的学区概念,土地供应量很大的万柳地区是京城仅有的两块均价最高、楼盘最多、开发商竞争最为短兵相接的地段之一(另一块在CBD国贸商圈)。这里汇集了数十个高档住宅、公寓、写字楼项目,其中有两个相距不到500米的项目分别在公寓和写字楼里以“搅局”着称,它们就是用“告别空调暖气时代”来哗众取宠的锋尚国际公寓和以“愤青时代的甲虫崇拜”为标志的左岸工社。 张在东经营的锋尚、林涧经营的左岸有很多共同点:都是地道的中国人用外国人的先进科技或理念给中国人盖房子;都是学建筑出身,初出茅庐;在想法和做法上都偏左,走特立独行路线,因此都是用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将自己的产品印在人们脑海里———锋尚令人不看不明白地告别空调暖气时代和左岸怪异的甲虫标志吸引了大量的眼球;然而他们又都比光炒概念的要聪明和负责任得多;它们的推出价都是万元以上走高价高质高附加值路线;他们都被我们谈论得很多,毁誉参半,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火爆的销售业绩:锋尚开盘3个月卖掉三百多套,创下了万柳地区最高的销售率;左岸则不仅底商拍出了京城最高价且签约率也超过了70%。他们在房产营销中的创新在带来争议的同时也给业界带来了更多的启迪。请看本期“锋尚、左岸工社营销创新案例” 1定位 ★潘石屹曾经说过,自己成功的秘诀是永远为少数人盖房子,这一点很被张在东、林涧认同,他们开发的都是小众产品。但是在茫茫人海之中,这些少数人究竟是谁?如何找到他们再让他们来甘心情愿地来买自己的房子呢?锋尚和左岸不约而同地选了一

条在国内无经验可循的路子走,他们革住宅的命,革写字楼的命,引进在西方也属先进和另类的理念,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种做法有两大好处:一是风险全在前期过程里,历程虽然荆棘密布,但只要你练就真功夫闯过来做出来了,营销的风险就会比较小,因为在短时间内别人无法克隆;二是另类的定位使项目广告切入点好找可做文章的地方也多,更容易吸引眼球。 ★锋尚选定的少数人主要是海归派———至少是出过国的,因为张在东认为只有去过国外,知道人家这种高舒适度低能耗的房子有多好的人才会相信他所承诺的美好生活,当然这样的人也是比较有经济实力的一族,买得起一万多一平米的锋尚。不过张在东也承任,为少数人盖房子是被逼出来的。 作为北京锦绣大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锋尚实际上是张在东运作的第二个楼盘了,第一个就是和锋尚DEF座对称而立外表没什么不同的锦绣大地一期ABC座。说来难以启齿,当时锦绣大地一期开盘以后火了没多久就成为万柳地区最卖不动的楼盘,4个月才卖了20套,所以那个时候没有人知道张在东,只知道锦绣大地。那么为什么不到半年时间,当张在东再次以锋尚老总身份出现的时候便被参观的人踏破了门槛?这过于富有戏剧性的上下集让人们疑窦丛生———败军之将何以言勇?更何况摇身一变竟从最差升到最好?对于这段故事张在东一直讳莫如深,记者很幸运成为他第一个解密的对象。2003年3月27日在锋尚最后一批业主入住前两天,张在东认为他的革命已经到了六盘山(离成功很近了),终于可以吐露实情洗刷冤屈了。 ★原来,锦绣大地开发的初衷是想做毛坯房,因为项目不大又是初试牛刀,所以张在东想采用低价策略速战速决———早开盘,低开高走,尽早回收资金。因此爆出整个万柳地区最低开盘价5900元/平方米。在短暂沉默之后,投资置业者纷至踏来。张在

十大营销创新案例 Word 文档

2002年十大营销创新案例 本文根据作者2002年跟踪研究约300个消费品服务品牌营销活动所得出研究结果。作者曾作为策划人,服务于消费品品牌。本排行榜试图从策划人立场出发,排除企业和产品影响力,而只关注营销创新程度和营销实效。 作者希望通过本文,将消费品、服务等领域内最近一年内出现营销创新案例介绍给读者,并力图在营销领域内褒扬策划人扎根中国市场状况、坚持创新变革进取精神;同时也试图通过排行榜告诉企业家,中国市场上仍存在大量产品和服务创新机会。中国并不是“过剩经济”,所谓“过剩”不过是缺乏创新能力和低水平同质化竞争表现。 笔者选择营销案例标准如下: 1.只关注营销创新程度,不关注企业和产品影响力。只要在营销策划、市场推广等表现出令人印象深刻创新能力,即可入选; 2.产品创新。入选产品,必须在产品概念研发上,表现出某种程度创新能力; 3.营销效果。所有入选产品,均必须有良好效益——或者帮助销量迅速提升、或者在短期内实现赢利; 4.激励效应。能放映中国市场上存在大量机会,激励企业家进行探索创新。 一.《英雄》:一部糟糕电影辉煌纪录

有史以来中国电影市场最成功票房,有着糟糕动作片一切特征——弱智故事情节、失真动作设计、装腔作势台词,但这部糟糕电影,上市20天就创下了超过2亿元票房,而本年度风靡全球《哈利·伯特》,在中国创下票房仅为6300万元。 让《英雄》成功,不是由于电影精彩,而是由于营销策划、市场推广创新。《英雄》组成了阵容强大明星剧组,早在2001年初,新画面公司就开始借助团队明星效应,持续制造新闻。在媒体支持下,这些“新闻广告”高强度持续进行了两年时间,终于让大量中国人按捺不住,走进影院观看这个中国有史以来营销最成功电影——也许还是最糟糕动作片之一。这些人中间,包括几乎从来不看电影笔者。 《英雄》以令人赞叹耐心、丝丝相扣营销策划和长达2年新闻公关,列本年度十大营销创新案例之首。《英雄》必将以营销创新写入中国电影史,但未来电影观众必把它忘得一干二净。 《英雄》入选,是为了表彰发行商新画面公司对电影营销突破性贡献。 点评:《英雄》所获得空前成功,将把电影营销策略和营销组织性推进到了前所未有程度。《英雄》以后中国电影将越来越倾向于大制作、倾向于告别艺术电影、倾向于向好莱坞靠拢。 二.“力波”啤酒:喜欢上海理由 力波啤酒曾是上海最受欢迎本土啤酒之一。1996年三得利登陆上海后,力波因为营销手段落后、口味不佳,在三得利进攻中阵地屡屡失陷,还曾因攻击三得利水源质量,被三得利告上法庭,即丢了官司,更丢了市场。

十大最具创意汽车营销案例

十大最具创意汽车营销案例 雨燕——别具一格的色彩营销 、当缺乏新车引进市场时,企业需要用何种营销方式才能通过旧的产品给消费者以新鲜之感并保证销量增长?长安铃木的色彩营销给了我们答案。 从传统意义上看,色彩营销并非其首创,而且其遵循的还是这样的原则:消费者在选择商品的时间方面存在一个“七秒定律”,也就是说面对众多的选择,消费者往往能在七秒的时间内确定对一个商品的喜恶。而在各种感观影响因素中,色彩的影响比例占到65%。 但是长安铃木的色彩营销却别具一格。 2008年春,长安铃木春季时尚个性车型粉红版雨燕正式上市,它是国内首款时尚浪漫的粉红色量产版个性小车,属于长安铃木在色彩营销上的又一次尝试。推出两周后,500辆粉燕儿销售一空。 7月,夏季水蓝色特别版“雨燕?晴蓝”上市,全国限量发售400台。9月,金橘色彩的秋季版“雨燕?劲乐”上市,全国限量发售1000台。12月,冬季巧克力色彩的“雨燕?冬恋”上市,全国限量发售400台。 表面上看,以个性化的色彩,就四季的不同风尚雨燕推出限量特别款型,似乎不能对雨燕销售有太多的直接推动作用,但实际上却为普通色彩的雨燕销售起到了

强劲的推动作用。在新车层出不穷的中国车市,“老”车雨燕还能够一直处于人们的谈论之中,这确实是营销上的胜利。 斯柯达——奥运营销独领风骚 为了提升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较弱的品牌形象,2007年,斯柯达在重新进入中国市场之时,延续了此前体育营销赞助的惯例,对自行车运动青睐有加。 2008年,上海大众斯柯达借力大众集团赞助北京奥运的东风,开始了更卓有成效的奥运体育营销,相比于大众集团旗下的其他品牌,斯柯达可谓独领风骚。 一般,在奥运会(残奥会)前,在赛时正式使用的各场馆都要举办一体育赛事,以对场馆进行测试和检验。中国奥委会为此在奥运会前举办“好运北京”测试赛。上海大众成为了“好运北京”的主赞助商,旗下斯柯达品牌首款国产车明锐则成为该赛事的官方惟一指定用车。由此,奥运会还没有开,但是随着测试赛事的传播,“好运北京,好运斯柯达”,成为人们最耳熟能详的广告语。 而在奥运火炬传递的过程中,斯柯达旗下车型也不断露面。相比于大众更为耳熟能详的VW的标识,斯柯达更为新鲜的车标则收到了更好的眼球效应。 为配合“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斯柯达在国IV实施的第一天就及时推出了全系达标车型;而在北京奥运会上,斯柯达组建了明锐专业服务团队,频频出现在镜头中。北京奥运会后,大众汽车和大众的两大合资公司举办了“奥运心英雄颁奖典礼”,三位获奖者所得的是斯柯达明锐1.8TSI明星车型,形成了斯柯达奥运营销的一个小高潮。

贝发集团营销创新案例分析新

贝发集团营销创新案例 分析新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目录一、案例回顾及问题的提出--------------------- (一)案例回顾----------------------------- (二)问题的提出--------------------------- 二、贝发集团发展概况----------------------- 三、国内文具用品市场环境分析及主要竞争对手 (一)国内文具市场环境分析----------------- (二)贝发集团国内战的SWOT分析------------ (三)主要竞争对手------------------------- 四、贝发在国内的渠道、品牌建设------------- 五、贝发与安徽新华书店的战略合作的分析----- 六、贝发与晨光的比较----------------------- 七、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意义----------------- “海归”贝发的本土战略案例分析报告 一、案例回顾及问题的提出 (一)案例回顾 案例介绍的是2007年你1月刚荣获“中国最佳品牌建设奥运案例”新锐奖的贝发集团全面转战国内市场后的一系列战略决策。 贝发集团最早是从事纯外贸型生产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在国外,2005年贝发集团全面转战国内市场,进入国内市场之后它频频寻找伙伴,与娱乐、体育、会展、渠道等各个领域的知名品牌进行广泛合作,通过战略合作,借它们的力量来宣传自己。从2005年的超女到2008年奥运再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近几年所有的热门事件中,我们都能发现贝发

苏宁创新营销案例分析

苏宁创新营销案例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移动电子商务新势力的崛起,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数企业营销策略尚不成熟的问题日渐显露,影响企业的盈 利与运转。本文以苏宁为研究对象,对苏宁推出的创新项目进行研究,阐述了苏 宁小店、苏宁大件物流、苏宁极物的项目内容和实施情况,分析了其实施效果和 影响。 关键词:电子商务;苏宁;创新;营销; 一、苏宁所处行业特点 (一)移动电商新势力崛起,为网络购物市场注入新活力 日渐成熟的物流、支付等基础设施,或采用创新模式,或瞄准细分人群,在 各自领域发展迅速,为网络购物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二)流量红利逐渐流失,移动购物市场角逐开启 网民规模及移动端网民规模增速均放缓,市场增量空间减少,移动端流量红 利渐失,更加精准的服务提供成为市场竞争点。一方面,基于移动技术,瞄准线 下市场,开辟新的流量渠道;另一方面,利用移动社交因素和直播网红等新营销 方式,探索存量增值。 (三)线上线下融合是未来发展趋势 线上红利消失,电商企业必然会瞄准线下市场。用户希望突破时间和空间的 限制,精准购买到所需的商品和服务;而商品供大于求,单一渠道发展的增量空 间有限。线下消费体验和线上购物便利的双向需求使得未来线上线下融合成为新 零售时代的重要发展趋势。 (四)社交化、内容化、场景化是探索存量增值的新方向 移动电商时代,用户的消费路径和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内容化、粉丝化 和场景化成为吸引流量的新方式。各大移动电商网站纷纷布局内容营销,从用户 搜索走向信息推荐,提升用户体验,从而提高转化率。 二、创新项目与内容 (一)多样化的商品选择,致力打造苏宁小店 与传统便利店不同,苏宁小店会根据用户的核心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商品选择,尤其是它的主战场——全国成千上万的社区。苏宁小店主要围绕用户和用户家庭 的“厨房”,主打生鲜、果蔬、热鲜食等品类,致力打造成为每个社区的“共享冰箱”。让用户的日常,尤其是在缺乏集中采买时间的工作日期间,能够以最短的时间让用户享受到最新鲜的食材和最美味的熟食。 (二)持续深耕大件物流,为客户提供更多定制服务 苏宁物流加快大件业务布局、转而持续地探索,服务领域涵盖家电、家装、 家居、卫浴、健身器材等多种类型产品,服务模式也由传统线下B2C、B2B升级 为O2O全场景的B2C、B2B,并依托自身强大的综合物流云为客户提供包括仓配 一体、供应链智慧化管理的高品质定制服务。 (三)高品质产品+场景体验,建设苏宁极物 苏宁极物的初衷,极致选品、极致设计、极致性价比。将极致的供应链及选 品作为基石,结合复合式的场景体验配套品质化的服务保障。苏宁极物的真正定 义是更加智能化、品质化的未来消费趋势,提供给更多年轻消费者关于生活的想象。

贝发集团营销创新案例分析 新

目录 一、案例回顾及问题的提出--------------------- (一)案例回顾----------------------------- (二)问题的提出--------------------------- 二、贝发集团发展概况----------------------- 三、国内文具用品市场环境分析及主要竞争对手 (一)国内文具市场环境分析----------------- (二)贝发集团国内战的SWOT分析------------ (三)主要竞争对手------------------------- 四、贝发在国内的渠道、品牌建设------------- 五、贝发与安徽新华书店的战略合作的分析----- 六、贝发与晨光的比较----------------------- 七、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意义----------------- “海归”贝发的本土战略案例分析报告 一、案例回顾及问题的提出 (一)案例回顾 案例介绍的是2007年你1月刚荣获“中国最佳品牌建设奥运案例”新锐奖的贝发集团全面转战国内市场后的一系列战略决策。 贝发集团最早是从事纯外贸型生产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在国外,2005年贝发集团全面转战国内市场,进入国内市场之后它频频寻找伙伴,与娱乐、体育、会展、渠道等各个领域的知名品牌进行广泛合作,通过战略合作,借它们的力量来宣传自己。从2005年的超女到2008年奥运再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近几年所有的热门事件中,我们都能发现贝发的存在。通过几年的一系列布局和活动的推出,贝发正在国内市场不断的渗透它的影响力。在未来的国内文具市场中,贝发将会处于核心地位,它的国际渠道也会是其成为“核心领导”的重要依据。

2017年电子商务创新营销经典案例

2013年中国八大供应链创新案例 本文来自知名物流供应链专家黄刚先生的微博,文中挑选八家极具代表性的公司,从供应链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详尽的解读,从一整年行业的变化中,看这些企业通过供应链层面的创新,从而准确地把握住了新的商业机会。这对品牌商寻求供应链新模式来说,是一个很有启发的文本。 全球供应链20年一次重组,2013年刚好是迎来一个重要的重组之年。在中国,2013年中国企业在互联网经济推动下供应链模式正面临快速转型和创新。回味这一年的行业变化,我们看到太多血淋淋的变革,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新的商业机会正在孕育和诞生。值得欣慰的是那些有创新意识的企业正尝试全面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同时也爆发出许多创新的供应链新模式。先总结一下2013年中国供应链的创新亮点: 1、供应链商业模式创新陆续颠覆供应链技术创新。 2、扁平化供应链组织成创新的主流。 3、企业混合型供应链组织模式正在出现。 4、C2B模式和敏捷制造成为新的亮点。 5、O2O的新供应链模式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 6、供应链平台化服务格局初显。

当我整理和解读2013年中国十大供应链创新模式时候,猛然发现,这些品牌和企业他们都融合了上面的6大创新亮点,在各自细分的领域探索出了独特的创新,很值得行业借鉴。 一、小米模式:粉丝饥渴营销+C2B预售+快速供应链响应+"零库存"策略 【背景】 小米,一家创业仅三年的公司,2013年8月实现新一轮融资时,被估值100亿美金!意味着排在腾讯、阿里、百度后面成为中国第4大互联网公司,在硬件公司排名则仅次于联想集团。在拥有上千个品牌、老手高手强手如林的中国手机市场,在Moto、诺基亚等世界手机巨无霸都败得先后被人收购的年代,小米的仗怎么能够打得如此漂亮?他的供应链模式毫无争议的成为了2013年的十大创新模式之一。

110个营销创意案例

差异化生存 可采贴眼膜是近年迅速崛起的女性化妆品品牌。 品牌推广投入不大,但入市起动速度却非常之快,迅速在市场上占领了一席之地,并使得品牌知名度在销售量不断提升的前提下,极速漫延开来。 他们有什么秘密吗? 其成功关键在于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路子。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与众不同: 产品概念“深得民心” 可采的产品开发与诉求概念主要是从中草药养眼法入手,宣扬其产品具有防止黑眼圈、眼疲劳、眼袋与鱼尾纹的独特功效!这对于中国大部分依赖中草药独特功效的消费者来说,更容易对品牌产生信任感。以纯名贵中药植物为主要原料,集人参、黄芪、当归、珍珠、芦荟等26种植物于一体的强势诉求,更加强了品牌的可信度。 通路运作真空切入 先走药店终端,回避了初期竞争的风险。销量迅速倍增以后,再普及超市,入主商场,回避了通路运作的风险。 正如在一个装满石头的玻璃缸里还可以加入沙子,加入水,加入色素等一样,市场空间永远没有饱和的时候,饱和的只是经营决策者的思维。 突破传统思维局限,可以在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找出新的路子,又是一片宽广天地。 差异化营销 江湖上寄望于击败武林盟主而一举成名者不少,但最终谁是老大仍是凭实力决定。年销售额为2亿的金娃虽然位列果冻市场次席,但要挑战年销售额为15亿元的喜之郎,在许多人看来无异于以卵击石。 金娃能将喜之郎从老大的位置拉下马来吗?

要完成这个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好的制胜之道是找准喜之郎的命门,全力进攻。但喜之郎的命门在哪里? 从喜之郎的广告风格看上,其诉求是营造温馨详和的欢乐气氛,以情动人,但却很少在功能上进行诉求,使消费者对于喜之郎作为产品的特性并不了解。其品牌内涵过于空洞,一旦缺乏大量的广告支持就撑不起来。 另据调查,果冻有近90%的消费者是儿童,而真正的购买者——家长考虑更多的却是安全、营养。在金娃的调查中,家长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对孩子零食的营养状况表示担忧。他们非常关注小食品对于儿童的健康影响,但是他们对此基本是一无所知,因而也无从选择。 对此,营销专家建议金娃以功能为诉求点,进行高度差异化营销。营造“功能性营养果冻”的概念,将目标瞄准真正的购买者。 基本方向确定后,金娃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进攻措施: 在“功能性营养果冻”的旗帜下,金娃的新广告片完全体现了金娃“功能性营养果冻”的定位,诉求点非常鲜明。 在产品上,金娃的强大研发能力与“功能性营养果冻”定位开始紧密结合。“伊人芦荟”的诞生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伊人芦荟”的对手是喜之郎的“水晶之恋”,都是针对年轻女性消费者,但是“伊人芦荟”的定位却是“含有可以美容养颜的芦荟的非常适合女性的产品”。与“水晶之恋”相比,“伊人芦荟”无疑有非常独特的利益点,差异化的优势非常明显。 针对金娃广告投放量很少的不足,金娃的解决之道是从经销商的利益着手。金娃的成本相对于对手较低,从而使它具备了向经销商让利的可能,牺牲部分利润对经销商让利的策略,十分有利于加速网络的铺设。 田忌赛马,弱者也可反败为胜。 商战中以弱胜强的关键是,找准对手的缺陷,以己之长攻其短。这是不服输的表现,也是思维创新的结果。 成功来自突破 “劲王枸杞汁”枸杞含量达到80%,并且是真正的纯天然,但销售却一踏糊涂。

科技创新企业经典案例

~ 案例一 柯达和富士的数字化生存道路 柯达的市场份额通过近乎垄断的“98协议”,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2001年,柯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达到了63%,超过富士近一倍。但从2000年起,数码相机市场连续高速增长,并呈现出集中爆发的趋势。在这个高速增长期,索尼、佳能、三星、尼康等数码企业纷纷杀入相机领域,其可替代的优势对传统胶片领域构成强烈冲击,当年,全球数码成像市场翻了差不多两倍,全球彩色胶卷的需求开始出现拐点,此后以每年10%的速度开始急速下滑。 柯达的决策者,此时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断,他们的重心,依旧放在传统胶片上。作为一个在传统胶片业占绝对份额的公司,柯达的决策者们并不希望看到数字业务太过迅猛的局面。“98协议”过后,柯达在中国范围展开了大量的投资,巨额的产能和规模还来不及消化,他们也不可能顾此失彼,下决心在数码领域投入过多的精力。对新一轮的数码变革,柯达的情境可用一句话来形容:一脚踩在油门上,一脚踩在刹车上,瞻前顾后,心态复杂。2000年,柯达的数码业务收入基本与1999年度持平,只占营业额的21%。 相比而言,没有太多选择的富士在数字业务转型上则心无旁骛。早在1995年,富士即在苏州成立了苏州富士胶片映像机器有限公司,着眼于高科技产业,1997年,富士即开始生产数码相机。以技术立身的富士公司在数码相机领域拥有许多核心技术。2000年,富士胶片与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共同出资成立了富士星光有限公司,结合中国本土实际情况,自主研发推出了一系列高质量PS版(预涂式感光版),在国内印刷业得到广泛应用。富士星光还与国

内企业进行技术合作,推出了两款国际领先技术的高速激光照排机。富士的数码冲印设备开始风靡全球,对传统冲印造成了很大冲击。 这一时期,柯达一直是被动的。直到2001年3月,柯达才在上海推出了数码冲印业务。就在2003年10月23日,柯达还高调宣称,与乐凯达成了一项为期20年的合作协议,柯达以总额约为1亿美元的现金和其他资产换取乐凯胶片20%的股份——柯达还在费尽周折地与传统胶片行业对手纠结。 到了2002年,一则数据很能说明问题:柯达的数字化率只有25%左右,而富士已达到了60%。就在这年,据调查显示,2300万的美国家庭拥有了数码相机,比前一年增加了57%。同期富士公司数码相机的销售量比2001年又翻了一倍,占据了日本市场的30%,全球市场的20%。 此时,柯达才意识到,传统胶片的辉煌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市场是残酷的,2000~2003年柯达利润报告显示,柯达传统影像部门的销售利润从2000年的143亿美元锐减至2003年的亿美元,跌幅达到了71%。 < 目前,富士胶片在液晶显示屏材料中的TAC 膜、高像素拍照手机的镜头组件和彩色相纸三大块,都占世界市场排名第一的位置。这和富士一直高度重视技术开发有关,因为富士一直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古森社长在给员工的2008 年新年致词中表示:富士胶片要在21 世纪成为“不断创新,持续发展的公司”。 反观柯达:09年6月底柯达胶卷的停产、柯达印店推广的受阻,及不断下滑的业绩(至2009年第三季度,柯达已经连续4个季度营收下降20%,且连续4个季度亏),致使人们不得不猜测柯达是否会被收购,柯达首先判断错了

10大管理创新以及案例分析

10大管理创新以及案例分析 营销方式越来越简捷,组织结构越来越富有柔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企业越来越注重发挥各种资源整合的力量。而引领这一系列变化的,正是管理创新! 从设计创造价值、供应链整合,到对产品、设计、研发、IT等进行外包而获利,以及并购管理方式等进行的创新,简言之,管理创新就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客观要求和科技发展的条件,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进行改革、改进和改造。通过管理创新,培育和实施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经营方式,使各种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从而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竞争能力。 管理创新,已经成为中国CEO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这里选出的10项,只是中国企业近年来实施管理创新实践的代表。 或许昨天,中国企业曾因某些方面缺乏创新而交过学费;而今天,中国企业也因方方面面的管理创新而飞速发展,闪耀世界! No.1设计创造价值 影响力指数:★★★★★ 关注率:★★★★☆ 通过更好的设计,可以使产品获得更高的价值。这一点,早已被国外的诸多大型企业所认识和应用。譬如韩国三星,他们认为,杰出的外观是增强产品亲和力的有效途径,对这方面的孜孜以求,使其确立了现代工业设计杰出代表的地位。 典型案例:家居企业博洛尼认为,橱柜行业也跟时装、汽车等时尚产品一样,有自己独特的风向标,意大利的设计无疑是前沿潮流的代表。他们从意大利高薪聘请了首席设计师,让博洛尼展示出纯正的意大利风格。披上了意大利时尚设计的外衣,博洛尼的品牌效应凸显,迅速坐上国内整体厨房业第一的位置。 点评:很长一段时间,设计在中国遭受冷遇——从制造商到消费者,大家对设计的认识还很狭隘,特别是有些制造型企业,一味地强调低成本,并不把设计看成一门管理或一项必要的投资。这使不少中国企业交了高昂的学费。 博洛尼以及其他具有“设计创造价值”理念企业的成功,至少给人们这样的启示:要使设计体现价值,首先要认识到设计的价值!只有将关注设计融入企业的DNA,以产品卓越的性能为基础,满足人们对视觉审美的品味,才能使产品整体表现得以飞跃,使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力得以提高。 No.2外包获利 影响力指数:★★★★★ 关注率:★★★★★ 业务外包是指企业根据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将某个或某些部门或业务转包给更加擅长和专业的企业进行管理和经营的行为,强调企业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关键业务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涉及产品外包、设计外包、研发外包、人力资源外包、物流外包,以及IT外包等多种形式。 典型案例:汽车制造行业零部件多,自己去做采购物流,要费很多时间,上海通用就将物流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中远集团。中远按照通用要求的时间,把原材料直接送到通用的生产线上。这不但使上海通用的生产线基本做到了零库存,包装成本也大幅下降。 上海通用将物流外包的模式,在国内的制造型企业,尤其是做零库存的生产企业是非常实用的。在实施业务外包时,企业应认真分析,挖掘竞争对手难以获得和复制的资源和优势,将其演变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扬长避短的业务外包,才能够使企业真正获益。 No.3供应链整合 影响力指数:★★★★☆

市场营销创新案例分析报告

市场营销创新案例分析报告 在今日发现中,我们看到新一代兴趣社交的五大“首创”。把熟人和陌生人用兴趣关联产生关系并持久地聚在一起,填补了继熟人 和陌生人社交之间的一个巨大蓝海市场。 创业者要善于看大势,今天的大势是什么?是技术革命基于移动 互联网技术的大变革。今天的移动互联网,代表着全新的产业和生 活的方向,它是一场链接一切、改变一切的技术革命,现在才刚刚 开始,必将波及所有产业。捕捉到这一信息,梁子又一次从零开始,确定目标——打造一个以用户为主导,以优质内容资讯为核心诉求,以兴趣链接一切为出发点的新一代兴趣社交平台。 年轻人的资讯兴趣产品,“90后”约吗? 一是信息“一锅烩”。很多新闻App一味追求内容数量而忽视了内容质量。让本身就处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的用户无从下手。 二是内容无创新。很多新闻App内容缺乏原创,大部分是把传统媒体上的内容、形态直接搬到App上,用户只是被动接受这种单向 性的信息产品。 三是用户黏性低。大多数新闻App很少整合用户创造的内容,而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上的内容产出主要来源于用户,由用户人际关 系网形成高黏合度,达到网状覆盖。而目前的新闻App大多仅开放 了评论功能,用户互动性低,也很难形成忠诚度高的用户群。 在梁子看来,创业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齐备而全力出击。目前中国市场正处在换代的分水岭,这个换代是指两个不同年龄段 用户思维的换代,即“60后”“70后”“80后”V.S.“90后”,“60后”到“80后”是中流砥柱,他们喜欢打拼,喜欢奉献,喜欢 创造,他们是正在发力正值高峰的当代;而“90后”则是全新的新 生代,他(她)们不喜欢被束缚、人云亦云、教条守旧,他们自我独

经典创意的营销案例

经典创意的营销案例 看好未来,才有未来 王云滨经营名门品牌15年,如今已是上海门锁市场销量最大的 经销商。在建材行业,终端就是品牌。王云滨是否靠着终端升级成 为当地市场的老大?经过五个小时的访谈记者心中有了答案:终端形 象领先确实帮助其建立了品牌认知、实现了销量增长,但终端升级 只是表现,深层次的运营理念才是关键。 卖品牌产品才赚钱 2000年,王云滨发现建材市场蕴含的市场机遇,在上海九星市 场开了家小五金门店。凭着生意人的直觉和勤奋,他分别在中山和 温州采购了高、中、低三个档次的门锁,连批发带零售做下来,一 年销售额做到了100万元左右。 量做得不算少,却没赚到什么钱:卖好锁能挣点钱,中等锁只能保本,便宜锁却在赔钱。以低价的温州锁为例,拿货时60元一把, 过两个月就变成55元,再过段时间就变50元甚至45元。从拿货起 就开始赔,再加上批发客户的退货,生意根本没法做。 王云滨深刻地意识到,只有经营品牌产品才能盈利。有了强烈的品牌意识,王云滨开始留心选择有前景的门锁品牌。 选品牌要选对老板 2005年之前,上海市场年销售额三五百万元的品牌有好几个, 怎样选择呢?王云滨的诀窍是选老板。 2000年,为了采购到品质好一点的门锁,王云滨初次接触名门。看好了产品自然要讨价还价,名门董事长陈力的话让他毕生难忘:“跟我不用讨价还价,产品你拿回去如果没有竞争力、不好卖,最 终倒霉的还是我。”惺惺相惜之下,二人直接成交了。

经销商选择品牌时,应该注意自身与企业价值观的匹配度,而企业的价值观体系更多是由老板的价值观决定的。共事几年之后,王 云滨和陈力因为共同的品牌理念和市场运作思路,逐渐成为志同道 合的亲密伙伴。 认定了就乐于尝试 2007年,当名门在全国率先推广专卖店形象时,喜欢挑战、乐 于尝试的王云滨果断地在“中国建材第一村”九星市场的核心位置 投资了90平方米的名门专卖店。 事实证明,这家专卖店投对了,开店三个月实现盈亏平衡,第一年就有盈利,第二年的盈利超过了老店,至今每年的盈利持续增长。而“杂货店”业态的老店,十年来几乎从未增长。 2008年,他又敢为门锁市场先,在九星市场投入16万元做了户 外广告牌,当时在同行看来这都是不可思议的冒险。大胆尝试又一 次让他领先一步,品牌形象和店面销售都显著提升。 紧跟品牌处处领先 谈起十多年的经营心得,王云滨认为:“处处领先,才能保持先发优势”。每次名门搞终端升级,他都是最积极响应的一个:企业 的眼界肯定高过经销商,从全国范围对行业的判断和趋势的把握一 定更为精准;方案是企业投资几百万元由国际团队精心设计的,一定 胜过经销商自己绞尽脑汁“修修补补”。 要在当地市场保持终端形象领先,紧跟品牌步伐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基于这种考虑,除了终端升级之外,不论是名门门锁更换门 头改名为名门静音门锁,还是终端话术培训和经销商管控体系,他 都全力配合。 为做到处处领先,王云滨很重视自身和团队的学习。开始公司化运营,从日常事务解放出来之后,他开始思考、学习如何管理店面 日常运营,如何设计分配制度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他先后出资近 百万元并投入大量精力培训团队,取得了显著成效:导购的亲和力、

企业营销策划经典案例与创新__ 案例分析

《企业营销策划经典案例导读与创新》 班级: 学号: 姓名:

《企业营销策划经典案例导读与创新》 案例一 美国一家制造捕鼠器的公司,奉行“制造最好的捕鼠器”的理念,幻想只要造出一个最好的捕鼠器,消费者就会踩平门前的路。为了试制一种适宜于老鼠生活习性的捕鼠器,组织力量花了若干年时间研究了老鼠的吃、活动和休息等各方面的特性,终于制造出了受老鼠“欢迎”的一种新型捕鼠器。新产品完成后,屡经试验,捕鼠效果确实不错,捕鼠率百分之百。同时与老式捕鼠器相比,新型捕鼠器还有以下优点:①外观大方,造型优美。②捕鼠器顶端有按钮,捕到老鼠后只要一按按钮,死鼠就会掉落。③可终日置于室内,不必夜间投器,白天收拾;绝对安全,也不会伤害儿童。④可重复使用,一个新型捕鼠器可抵好几个老式捕鼠器。购买该新型捕鼠器的买主一般是家庭中的男性。他们每天就寝前安装好捕鼠器,次日起床后就可以去上班了,清理捕鼠器的任务留给了家庭主妇。不过,主妇们怕见死鼠,还担心捕鼠器会伤害到人,故此,许多家庭主妇将死鼠连同捕鼠器一块丢弃;该捕鼠器造型美观,价格自然较高,中、低收入的家庭购买一个便重复多次使用;高收入的家庭,虽然可以多买几个,但是用后处理很伤脑筋,老式捕鼠器捉到一只老鼠后,可以与老鼠一起扔进垃圾箱,而新型捕鼠器有些舍不得,留下来吧又该放在哪儿呢?留得捕鼠器的存在,又容易引起有关老鼠的可怕观念。新型捕鼠器上市伊始深受消费者的晴睐,但好景不长,市场迅速萎缩了。(本案例分析题包括5个问题8分,共计40分) Q1、该公司奉行的是什么营销观念? 请至少指出最能反映该观念的一句话。 答:公司奉行产品为主导的营销观念; 最能反映该观念的一句话是:奉行“制造最好的捕鼠器”的理念,幻想只要造出一个最好的捕鼠器,消费者就会踩平门前的路。 Q2、该产品的核心产品是什么? 答:适宜于老鼠生活习性的捕鼠器 Q3、该产品的形式产品是什么? 答:外观、造型、按纽、使用说明、商标、维修承诺、价格表等。 Q4、该产品的延伸产品是什么? 答:安全、会引起部分家庭主妇的恐惧感、高收入家庭的首选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