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抽象危险犯的概念及正当性基础

抽象危险犯的概念及正当性基础

抽象危险犯的概念及正当性基础
抽象危险犯的概念及正当性基础

 文章编号:167126914(2007)01200702(05)

收稿日期:2006209208

作者简介:高巍(1978—

),男,四川剑阁人,云南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刑法学研究。

抽象危险犯的概念及正当性基础

高 巍

(云南大学法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摘 要〕 从形式上,抽象危险犯既可表现为行为犯,也可为结果犯。抽象危险是一种拟制的危险,一般不需要进行具体的危险判断。抽象危险犯的构成要件设置是一种保护法益前置的措施,在风险社会下,具有合理性。但是,抽象危险犯的处罚与罪责原则间存在紧张关系,有必要限缩处罚范围。

〔关键词〕 抽象危险犯;概念;正当性贸易法院

Abstract :Formally ,offence of abstract potential damage can not only be considered as behavioral offence ,but also consequential offence.As a constructive damage ,abstract potential damage commonly does not need concrete damage judgment.The special constitutive element of abstract potential damage is a prepositive measure for protecting legal inter 2ests.It has rationality in risk society.However ,there is a tension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unishment of offence of ab 2stract potential damage and the principle of suiting punishment to crime.It is essential to limit the punishment range.

K ey Words :offence of abstract potential damage ,concept ,legitimacy

中图分类号:DF61 文献标识码:A

一、抽象危险犯的概念

关于抽象危险犯的概念,德日刑法中争议颇大。

日本学者大谷实认为:“将在社会一般观念上认为具有侵害法益危险的行为类型化之后所规定的犯罪,就

是抽象危险犯。”〔1〕95

大冢仁认为,抽象危险犯以存在抽象的危险即一般地侵害法益的危险为已足。山口

厚、冈本胜等学者也持此观点。〔2〕120

德国学者罗克辛(Roxin )认为:“抽象危险犯罪,是指一种典型的危险的举止行为被作为犯罪而处于刑罚之下,不需要在具

体案件中出现一种危险的结果。”〔3〕278

另有很多德国学者如Horn 等从反面的观点描述抽象危险犯,即“行为可能既未引起实害,亦未引起法益的具体危险;

或者:法益的实害与具体危险,均非构成要件要

素。”〔4〕283分歧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抽象危险犯是否均为行为犯行为犯与结果犯相对应,也可被称为举动犯或单纯的行为犯。一般将其定义为:“只要有作为构成要件的行为人的外部态度就够了,不以结果的发生为必

要的犯罪。”〔5〕198

抽象危险犯通常并不引起任何实际损害,也未引起法益的具体危险,其危险为立法者所拟制的就其行为本身所具有的一般危险,与行为犯在

构造及性质上基本相同。因此,有学者主张:“抽象的危险犯是行为犯,行为犯的应受处罚性,是以符合构成要件行为对特定法益的一般危险性为基础

的。”〔6〕322这种观点着眼于抽象危险犯的构成要件仅限于行为人的单纯行为,无需发生时空上可区分的外部效果意义上的结果。虽然绝大多数抽象危险犯都属于行为犯,如伪证罪中,只要宣誓和作虚伪的陈述就充足了构成要件,作为某种外界变动的结果并非构成要件要素。但是也有日本学者指出,抽象危险犯既可能是行为犯,也可能是结果犯,不能一概而论地归结为行为犯。例如,日本刑法典第108条所规定的现住建筑物放火罪则既是抽象危险犯又是结果犯。因为现住建筑物放火罪的行为客体为现住建筑物,保护法益为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身体、财产。对于行为客体的侵害结果(如烧毁等)也是危险结果,必须有这样的侵害结果方能折射出对保护法益的危险,也方能成立抽象危险犯。该学者也承认如伪证罪等抽象危

险犯其行为与犯罪同时成立,为行为犯。〔7〕253

德国学者雅科布斯也持相似观点。他认为,虽然从实质上考察的话,抽象危险犯与结果犯(包括实害犯与具体危险犯)是对立的概念。但是,从形式上看,抽象危险犯

也可能是结果犯。〔4〕285笔者认为,从形式上而言,抽象危险犯并不以行为犯为限,也可以表现为结果犯。因为形式层面的结果犯所要求的结果有时候需要发生后,方能产生进一步的对于刑法所要保护的法益的危险状态。只不过,这里的结果与侵害法益并不相同,前者只是一个衡量、推导法益危险有无及程度的载体。

(二)如何理解抽象危险犯中的“危险发生”

在德日刑法界,对于抽象危险犯中的危险发生大致有三种认识。大冢仁、内田文昭等认为危险的发生是构成要件要素。如大冢仁指出:“一般认为,在抽象的危险犯中,不要求证明危险的存在,其存在是拟制的。但是,应该以存在抽象的危险为要件,而且,它必须是构成要件的内容。”〔2〕120-121或许可以推断,大冢仁对于抽象的危险犯与形式犯分而视之,肯定二者的不等同性。第二种观点为植松正、泷川幸辰、木村龟二、佐伯千仞以及德国学者麦兹格、M?E?迈耶等所主张,认为因为危险的发生是被拟制的,所以不是构成要件要素。这是一种形式上对抽象危险犯的见解,即仅从形式上探究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构成要件要素,不需要具体对于危险是否存在进行判断。〔5〕200我国有学者将形式角度对抽象危险认识的不同观点概括为三种。〔8〕99-100一为拟制的危险说。即认为实施了法条所规定的行为,侵害法益的危险可看作已发生。二为基于立法理由的危险说。该说认为,实施构成要件内容的行为,即有危险。三为一般的危险说,即认为之所以处罚符合法律上抽象危险犯条文的行为,乃因该行为具有一般的危险性。第三种观点认为抽象危险犯可以依据是否需要危险发生进一步区别,区分为不要求发生抽象的危险和需要发生极低的危险两种情形,并把后种情形命名为准抽象危险犯。〔9〕248笔者认为,第三种观点是可取的。绝大多数抽象危险犯不要求危险的发生,因为该危险为立法者的拟制,不需要作为构成要件要素,同时也很难具体把握。这是从法律的安定性和明确性角度出发所采形式的抽象危险犯观点的合理推论。但是,法律的正义价值也要求在一些特定情形下通过要求具有极低的、可资经验判断的危险,以此限制刑法的无限扩张,弥补正义和人权保障的缺失。

(三)何谓“抽象危险”

抽象危险的概念也是一个争议突出的论题。有德国学者借助与实害及具体危险的比较指出,实害意指损害的发生,具体危险指实害发生的可能性,抽象危险则指具体危险的可能性。但是对于这种界定,考夫曼(Arther Kaufmann)斥之为无意义且毫无逻辑。因为,把具体危险视为“实害的可能性”尚可以理解,把抽象危险视之为“实害的可能性的可能性”就不知所指了。〔4〕282我国台湾地区学者韩忠谟认为:“至于抽象的危险,则指单就某一行为客体本身所蕴含之危险,作抽象的判断,而于该行为具体的干涉公共安全违于何种程度,则不一并计及,由此认定的危险,乃是抽象的危险。”〔10〕105在德日刑法理论中,大多数学者都不直接对于“抽象危险”下定义,而一般从反面推导出“抽象危险”的轮廓。立论的路径为:一个行为没有或不要求实害、也没有或不要求具体危险,但是仍然符合构成要件,那么这种行为就具有抽象危险。但是,这种论证的路径似乎并不妥当。该论证方式建立在这样一个理论预设基础之上:所有的犯罪行为要么具有实害、要么具有具体危险、要么具有抽象危险。这个理论预设究竟是先于对犯罪行为实害性或危险性的归纳呢?还是对犯罪行为实害性或危险性归纳的结果的抽象化命题?倘若是前者,该理论又如何得以证成?而要是后者的话,这种从反面推导的定义方式则不免本末倒置,从而无法获取合理性。但是,可以明确指出的是,抽象危险从根本上源于某些行为所具有的法益侵害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既是一个规范的或者说拟制的范畴,也是具有客观经验和科学法则作为支撑的。只不过,在以一般经验为基础的规范危险与具体特定场合的完全无危险性发生冲突时,会产生维护规范的有效性而严格依形式肯定某行为有抽象危险还是在特殊情形下从实质的角度否定该行为的抽象危险性的争议。可以把这种争议理解为原则与例外的关系。因为所有以经验为基础的一般化理论都无法涵盖和包容全部情况,但可以解决和适用到绝大多数情形。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回避知识的有限性质,只不过这种有限毕竟是体现在极为罕见的例外中,并不能抹灭一般化理论的科学性。如德国学者宾丁(Binding)就曾如此描述抽象危险:“危险性并非由个别行为去观察,而是基于大量的观察……,从经验上显示,某一行为种类易于造成被保护法益的实害:这个行为种类,带有一般的危险性……”。〔4〕286从此意义上,笔者认为,抽象危险是一种拟制的危险,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对行为本身是否具有危险性作出判断就可以依据形式上的典型行为以肯定抽象危险的存在而因此具有实质的不法性。也即是说,在此问题上采行为无价值立场是原则,采结果无价值立场是例外。

二、抽象危险犯的正当性基础

(一)抽象危险犯处罚理由的学说

一般认为,抽象危险犯的处罚理由有二种观点:一为抽象危险性理论,即认为抽象危险犯对于所保护的法益,具有一般或典型的危险性,因而应该被禁止。二为危险假设理论,认为某些行为被立法者假设为有危险性,所以应该被惩罚。但是这两种观点并非对立的,通常混合采用两种观点以说明抽象危险犯的处罚理由。〔11〕252-253或者说,这两种观点的区别可能在于纯粹形式意义上的抽象危险性理论与折衷的抽象危险性理论之间的区别。后者与危险假设理论几无差别,倘若持抽象危险性理论的学者允许在特别个案上的折衷的话,很难说二者是对立的。

抽象危险性理论是德国的通说,建立在抽象危险的拟制性基础之上。如雅科布斯认为,抽象危险犯的刑罚理由是因为特定的行为方式或带有特定结果的行为含有超离个案的一般危险性。耶赛克认为,抽象危险犯是具体危险犯的前阶,其处罚理由从其行为对于特定法益的一般危险性即已表现出来。危险结果的发生,并不属于构成要件,因为有关的行为足以典型的惹起危险。罗克辛认为,抽象危险犯是指,对于有典型危险的行为本身,即以刑罚对付,不需要具体个案上有危险结果的出现。预防具体危险与实害只是立法上的动机,即使没有具体危险与实害,也无碍于构成要件的实现。〔4〕287实际上这是一种行为无价值的立场。日本也有很多学者持此立场。如大谷实认为:“将在社会一般观念上认为具有侵害法益的危险的行为类型化之后所规定的犯罪,就是抽象危险犯。……因此,一旦某种行为被禁止,在具体情况下,不论是否已发生某种危险,都应当认为该行为符合具体的犯罪构成,构成犯罪。”〔1〕95虽然在德日刑法理论界抽象危险拟制说处于通说地位,但有学者对之进行了折衷。即在承认立法的角度上或者形式上危险为拟制的前提下,认为可以或有必要通过法院的解释来排除部分形式上合乎抽象危险犯构成但实质上不具有任何危险性的行为的可罚性。如雅科布斯认为:“在一个举止行为‘没有后果和从其他方面看,完全不危险或者仅仅具有有限的危险’时,这种刑事惩罚就不具有合理根据。”〔3〕278

危险假设理论一般为对抽象危险犯的成立及处罚持怀疑态度的学者所主张。认为,一个行为在个案上,既不引起具体危险,也不引起实害,这个行为之所以被处罚,只是由于立法上推测或假定其有危险。在法解释学上,不应该接受这种危险的推定,而且一个行为只是单纯的违反法律上的命令与禁止,不应该用刑罚手段去对付。德国学者考夫曼即持这种观点。他从维护罪责原则的立场上出发,认为抽象危险犯赖以成立的一般危险性作为被立法者所推测的危险,在个案中确无危险的情形下仍然成立犯罪有悖于罪责原则。〔4〕287-288

(二)对于抽象危险犯处罚理由的批评及回应

基于抽象危险犯的性质和处罚理由,很多学者对之提出了激烈的批评。这些批评主要集中在以危险拟制为内核的抽象危险犯对罪责原则的违反等方面。

首先,抽象危险犯遭到了责任主义原则的强有力的质疑。所谓责任主义在德国刑法理论中一般表述为罪责原则。如德国学者考夫曼指出,罪责原则的意义在于,必须要有对具体个别的法益的侵害或危险的具体故意或过失方能认为有责任。而抽象危险犯的危险为拟制的危险,并非为具体个别的法益的危险或者说拒绝对具体个别法益的危险进行判断,更缺乏对该法益危险的具体故意或过失。所以很难说符合责任主义或罪责原则。〔7〕253-254罗克辛认为,由于抽象危险犯并不以法益受到侵害或具体危险为必要,行为的危险性系立法者拟制出来的。因此在具体的案件中即使行为人可以举证证明行为完全不具有危险性,例如酒醉驾车者可以证明行为时是在空旷的道路上,既无其他车辆行驶,也无行人经过,完全不会侵害其他道路参与人的利益,更不会影响当时的道路交通安全,仍然要被处罚。哈斯默尔也认为,从刑法解释学的结构上看,抽象危险犯不以结果的出现为必要,构成要件的解释上则不需审查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趋于简单化。且犯罪行为阶段的认定如预备、未遂、既遂等界限变得极为模糊,这样既免除了刑事司法者的举证负担,也易于使刑事立法者和司法者透过既未遂界限的模糊性,不当地扩大刑法的处罚范围。所以,抽象危险犯常被疑虑极容易成为执政者滥用权力的工具,甚至会演变成一种警察法规定,或者只是对不服从行为的处罚。〔11〕253-254有德国学者也对于抽象危险犯与罪责原则之间可能存在的不协调提出了质疑:“立法者凭借一般的生活经验,认定某些情状本身必有危险随之,但是,这种经验的依据,在有些时候是靠不住的。例如,放火者确知居住者出游,放火烧房子(假设没有隔邻),仍然要依放火罪处罚。也就是,行为人要为现实上并没有出现的危险而负责。”〔4〕291

其次,在结果无价值的立场来看,抽象危险犯也受到了激烈的批评。日本刑法界有结果无价值论者认为,以危险拟制为基础的抽象危险犯欠缺与保护法益具体相关联的行为,对这种欠缺“行为”的处罚其处罚根据是不合理的,也是不正义的。〔9〕207曾根威彦以放火罪为例指出了以危险拟制为基础的抽象危险犯

所存在的不足①。他指出:“按照这种见解,对刑法第108条以及第109条第1条所规定的对象放火,将其烧坏的话,即便实际上没有发生公共危险,也应看作发生了公共危险(拟制说)。但是,这样一来,就偏离了作为公共危险犯罪的放火罪的本质。”〔12〕169野村稔也指出:“即使对于抽象的危险犯,也应该根据一般人的立场,以行为时的具体状况为前提来判断法益侵害危险性的有无。在这个意义上,具体的危险犯和抽象的危险犯在本质上并无差异。……具体的讲,关于抽象的危险犯需要某种程度的危险,而关于具体的危险犯,需要高度的危险,这样解释才是正确的。”〔13〕105这些批评站在结果无价值的基础上,指向抽象危险犯危险拟制说国家主义的思想和扩张刑罚的软肋,这也是危险拟制说无法回避的。

再次,在一些情况下,即使站在行为无价值的立场上也无法圆满解释抽象危险犯处罚理由的缺陷。如德国学者Rudolphi等认为,倘若在行为人已经尽自己最大限度的注意和观察排除了建筑物中的确没有人居住后再放火的行为,行为人主观意志上回避结果无价值的发生,此时,也很难承认其行为无价值。那么,在此情况下的处罚则缺乏任何实质的无价值内容,无论是结果无价值还是行为无价值。因此,行为无价值论者也对于这些情形下的抽象危险犯的处罚提出了批评。〔7〕254

针对上述批评,持抽象危险犯危险拟制说的学者也努力做出了一些回应,即在坚持抽象危险为立法者拟制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些限定抽象危险犯可罚性的学说以折衷或缓和批评。如有德国学者提出,应当在具体的案件中允许对“无危险性进行相反的证明”。即在具体的个案上,以不危险的反证去节制可罚性。德国学者Volz则认为,抽象危险犯的实质是一种放任风险的行为方式,倘若风险已经排除,则不应受到惩罚。Horn与Schünemann则分别从客观义务与主观义务的角度出发限定抽象危险犯的可罚范围。前者认为如未违反客观的注意义务,则不应处罚;后者认为如未违反主观的注意义务,亦不应处罚。K indhaüser另辟蹊径,认为抽象危险构成要件并不是用来保护法益,而应当是确保安全。那么,如果没有破坏安全,就不应当受到惩罚。〔7〕255-256但是,这些回应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不足。所以说,这个问题仍然处于争论之中,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三)抽象危险犯立法的正当化依据

虽然抽象危险犯理论还存在诸多有待完善之处,但是,抽象危险犯在刑事立法中却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德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附属刑法及特别刑法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兼之环境污染、有组织犯罪等突出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立法者大量设置了这些犯罪的抽象危险犯构成,以求有效遏制犯罪并简化诉讼程序以减少国家的追控成本。正如上文所述,抽象危险犯类型的扩张冲击了传统刑法所努力坚持的罪责原则和侵害原则,同时也赋予这些原则以新的内容和内涵。可以说,抽象危险犯理论的种种不足无法掩饰其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重要功能。

一般认为,立法者之所以将某些犯罪设置为抽象危险犯类型,或者说创立独立的抽象危险构成要件的原因在于更周延的保护法益。而且,抽象危险犯的存在,对于刑法规范的维持有着积极的价值。我国台湾学者王皇玉在援引分析德国学者的相关论述基础上对抽象危险犯对国家和社会维持的积极价值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王皇玉博士指出,首先,抽象危险犯的构成要件设置是一种对于法益的提前而周延的保护,也可以说是对法益保护的前置化措施。因为刑法规范除了报应思想之外,还承担着预防的作用,且这种预防应该是积极的。如果刑法的犯罪处罚结构坚守在实害犯与具体危险犯的范围内,对于刑法的保护而言,无疑呈现出不力与迟延之态。其次,对于抽象危险犯的处罚,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对法益实现条件的确保。因为法益保护并非对于孤立或静止状态的个人利益加以保护,还应该进而考虑到保护人们得以理性支配与运用这些个人利益的机会、条件与制度。没有实现机会与条件的利益只是虚假的利益,同样,没有制度性保障的利益也不可能持久而真实的存在。但是,对于那些作为法益得以实现与发展的机会、条件与制度,不能认为其理所当然地存在,而应该通过一些前瞻性的法律措施,使其能够得到保护和维持。那么,抽象危险犯的存在,可以说是立法者为了避免个人利益的支配可能性得以实现发展的条件遭到攻击或陷入危险而通过法律化的方式所作出的保证。最后,抽象危险犯的正当性还可以从行为规范的功能面予以揭示。立法者将某些从生活经验中累积而知的具有典型危险性之行为予以规范化,并借此彰显一种示范的作用。即通过对某些危险行为的处罚来警示并进而引导个人的行为。因为任何一个社会系统的自我维持都需要利用各种不同的工具预防纷争的出现。可以

①当然,倘若完全坚持结果无价值论的立场,抽象危险和具体危险可能只是存在程度上的差别,那么都需要进行具体的判断,就不存在以危险拟制为基础的抽象危险犯了。这样的话,抽象危险犯也就失去了独立性,与立法者所设定的一些不需要进行具体危险判断的犯罪构成的立法原意似乎又存在脱节。

说,抽象危险犯是为了维持规范的效力而存在的。〔11〕253-256

笔者认为,除了王皇玉博士所指出的这些正当性理由之外,风险社会的复杂性条件下自我决定能力的有限性也有待于国家通过对某些行为抽象危险犯类型化以充分履行国家保护人民的职责。如德国著名学者拉德布鲁赫曾经说道:“法律秩序所关注的是,人类不必像哨兵那样两眼不停的四处巡视,而是要能使他们经常无忧无虑的仰望星空和放眼繁茂的草木,举目所及乃实在的必然和美好,不间断的自我保存的呼救声至少有一段时间沉寂,以使良心的轻语终能为人们所闻。”〔14〕11也即是说,国家的终极目标在于人民的普遍的幸福感受,这是国家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在古代和近代社会,社会复杂程度较低,人员流动迁徙比较困难,且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不突出,行为所致的后果程度一般能够为人们所认识。因此,自我负责理论即以此条件为基础并被提出。但是,当今社会复杂的技术和社会组织使任何个体对于诸多行为的后果或危险性无法有具体而明确的认识和把握。那么,在此情况下,绝对的强调个体的自我决定能力或者自我负责原则反而不利于对于个体的幸福和自由的保护。如驾车时使用安全带及禁止酒后驾车的规范,即是建立在一般个体很难对交通事故的发生可能性和危险作准确的评估和认识的基础之上,由国家限制个体的自我决定能力以更有效的保护个体和人民的幸福。德国学者罗克辛指出:“当我们有时不得不超越具体法益的保护,通过‘与未来有关的行为规范’在刑法上保护‘生命关系’的时候,也应当在这个范围内适用辅助原则。尽管在这里表现出一种发展趋势,在21世纪的刑法中很可能具有重大意义,但是,这种发展最多只能导致一定程度的局限性,而不是对法益思想的背离。”〔3〕21这也就是说,国家作为一个专门性的机构,能集中研究、分析各种行为的风险及对策。在此意义上,国家在风险社会条件下的积极角色可能会比个体的自我负责原则及传统的国家干预的前提———侵害原则①所建构的消极国家角色更具价值,也更符合国家的终极目标。

① 当然,在风险社会下刑法通过抽象危险犯的设置并非要放弃自我负责原则和侵害原则,而是要根据历史社会条件的变化发展的看待并坚持这些原则。

参 考 文 献

〔1〕〔日〕大谷实.刑法总论〔M〕.黎宏.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日〕大冢仁.刑法概说(总论)〔M〕.冯军.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德〕克劳斯?罗克辛.德国刑法学总论(第1卷)〔M〕.王世洲.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4〕林东茂.危险犯的法律性质〔J〕.台大法学论丛,1994,(24.1).

〔5〕马克昌.比较刑法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6〕〔德〕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法教科书(总论)〔M〕.徐久生.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7〕〔日〕松生建.危险犯における危险概念〔J〕.刑法杂志,1993,(33.2)

〔8〕鲜铁可.新刑法中的危险犯〔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

〔9〕〔日〕山口厚.危险犯の研究〔M〕.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82.

〔10〕韩忠谟.刑法原理〔J〕.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11〕王皇玉.论贩卖毒品罪〔J〕.政大法学评论,2005,(84).

〔12〕〔日〕曾根威彦.刑法学基础〔M〕.黎宏.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13〕〔日〕野村稔.刑法总论〔M〕.全理其,等.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14〕〔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M〕.米健,等.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本文责任编辑 舒洪水)

简析中学数学抽象概念的具体形象化

简析中学数学抽象概念的具体形象化 p人认识事物过程一般都是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肉体感官(眼、耳、鼻、舌、身)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许多感觉,在头脑中有了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表面有了初步认识,是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和初级形式。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和高级形式,是人们凭借把握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的认识,理性认识相对于感性认识而言。是指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阶段的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由感性认识发展而来的,它表现为一系列的抽象、概括、分析和综合的过程。教学是符号抽象概念定义的综合书属于人认识事物的该机阶段,为了让处于初中年龄阶段特别是初一的学生,作为教师应做好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梯子。 人的记忆方式有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形象感知是记忆的根本。它是指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是以感性材料,包括事物的形状、体积、质地、颜色、声音、气味等等具体形象的识记、保持和重现形象感知是记忆的根本。它是指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人的记忆都是从形象记忆开始的,儿童出生6个月左右就会表现出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超大容量和快速且永久性的,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感觉记忆一幅画和照片比记忆一段文字和符号要容易得度偶且很难忘,而我们的数学一般都是一些符号和文字的组合,所以数学即便是一个很短的公式或一个很短的概念与定义学生都很难记住,所以在给学生讲解数学定义和概念时我一般都把定义变成图形,如轴对称图形,我先用一张纸先画好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在学生面前展示一系列的轴对称图形,让他们首先在脑中有轴对称图形的形象,然后再拿出事先在纸上画好的轴对称图形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一边讲解一边将纸对折讲解。以后只要我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时他们就会和我做一样的手势来记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数学思维的发展呈现年龄特征,要经历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等阶段,在整个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徐苏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优势地位,初一年级学生年龄特征,与思维特征可说是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一个过渡年龄,初一新生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对具体数据比较敏感,如果把具体的数据变成字母他们就理解比较困难了,比如小明买了a个苹果b个橘子我问小明共买了几个水果,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就比较难回答了,对此类问题我在教学是先把a换成3,把b换成2,此时学生都能回答是5个,此时我又会问5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回答3+2=5,这时我就引导学生现在将3换回a,2换回b,于是他们很快就能答出是a+b个水果。 数学学科中常有许多抽象的概念与定义,初为人师的我每当讲到这些抽象的概念和定义时,看到学生一脸茫然的眼神我都很无奈,比如初一的有理数运算,让刚踏入中学的小学生们很迷惑,其实在有理数的运算中只比小学的混合运算多了一个负数,但对于初次接触负数的学生会感觉负数很抽象,他们不知负数是个怎样的东西,对于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型的初一新生作为老师应该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形象思维是对形象信息传递的客观形象进行感受,存储的基础上结合客观的认识和情感进行识别并用一定形式手段和工具创造和描述形象的一种基本思维形式,它要用能为感官所感知的图形,图像,图或形象性的符号去表达,对有理数的运算我借用数轴这个形象的东西,以数轴为载体进行运算,

系统稳定性意义以及稳定性的几种定义.

系统稳定性意义以及稳定性的几种定义 一、引言: 研究系统的稳定性之前,我们首先要对系统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在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中,人们把能加工、变换数字信号的实体称作系统。由于处理数字信号的系统是在指定的时刻或时序对信号进行加工运算,所以这种系统被看作是离散时间的,也可以用基于时间的语言、表格、公式、波形等四种方法来描述。从抽象的意义来说,系统和信号都可以看作是序列。但是,系统是加工信号的机构,这点与信号是不同的。人们研究系统还要设计系统,利用系统加工信号、服务人类,系统还需要其它方法进一步描述。描述系统的方法还有符号、单位脉冲响应、差分方程和图形。 电路系统的稳定性是电路系统的一个重要问题,稳定是控制系统提出的基本要求,也保证电路工作的基本条件;不稳定系统不具备调节能力,也不能正常工作,稳定性是系统自身性之一,系统是否稳定与激励信号的情况无关。对于线性系统来说可以用几点分布来判断,也可以用劳斯稳定性判据分析。对于非线性系统的分析则比较复杂,劳斯稳定性判据和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受到一定的局限性。 二、稳定性定义: 1、是指系统受到扰动作用偏离平衡状态后,当扰动消失,系统经过自身调节能否以一定的准确度恢复到原平衡状态的性能。若当扰动消失后,系统能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则称系统是稳定的,否则称系统为不稳定。 稳定性又分为绝对稳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绝对稳定性。如果控制系统没有受到任何扰动,同时也没有输入信号的作用,系统的输出量保持在某一状态上,则控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1)如果线性系统在初始条件的作用下,其输出量最终返回它的平衡状态,那么这种系统是稳定的。 (2)如果线性系统的输出量呈现持续不断的等幅振荡过程,则称其为临界稳定。(临界稳定状态按李雅普洛夫的定义属于稳定的状态,但由于系统参数变化等原因,实际上等幅振荡不能维持,系统总会由于某些因素导致不稳定。因此从工程应用的角度来看,临界稳定属于不稳定系统,或称工程意义上的不稳定。) (3)如果系统在初始条件作用下,其输出量无限制地偏离其平衡状态,这称系统是不稳定的。 实际上,物理系统的输出量只能增大到一定范围,此后或者受到机械制动装置的限制,或者系统遭到破坏,也可以当输出量超过一定数值后,系统变成非线性的,从而使线性微分方程不再适用。因此,绝对稳定性是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的前提。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概念及格式提要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概念及格式提要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概念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针对拟开发的新项目、新技术分析其必要性、可能性、客观条件与未来前景的片面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用途较广,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都会被广泛使用。例如.房地产开发公司要开发一个楼盘不是盲目的,要经过一个前期的调查研究阶段,把这个调查研究的过程记录下来,从这个调查研究的结果中分析项目是否可以进行,就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论证,把这个过程及结论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就是可行性研究报告.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使得一整套可控的科学工作的方法日渐成熟和完善,并且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同时这也促进了可行性研究报告朝着更加科学和系统的方向迈进。某些大型或者特大型项目的建设.都被要求在实施前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论证,尽A减少由于人为因索带来的!大失误.我国国家计委早在1983年就颁布了《关子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利用外资的项目、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项目、大型工业交通项目(包括l大技术改造项目),都应进行可行性研究。其他建设项目有条件时.也应进行可行性研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各种大型项目的开展和实施,也要进行可行性论证,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特点1.预侧性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调查研究.收集充分的信息和数据资料,并借用数学、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方法,分析和预测可能存在的各种因果关系,从而推演可能的结果,并对项目实施或发展的趋势作出相应的预侧。案

例中的各种调查数据和图衷就是最充分的资料.各种分析预侧都是建立在这些数据之上的。2.论证性论证是一个推演的过程,科学技术的项目需要耗费巨大的资金,在实施之前。我们会对预侧到的可能结果进行相似或相同环境的局部实验,粉粉是否符合我们的预侧。当然,某些项目的实施较难实现局部的实证(房地产开发项目.商业区域规划项目等),那么就有必要进行实事求是的调查,认真细致的分析,科学合理的推导,并且要注愈听取专家和一般民众的惫见和建议,力求将失误或误差减少到最低程度。3.综合性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需要很多学科的知识,既需要自然科学,又需要社会科学;既有时间上的历时性.又有空间上的交盈性;既要有理论的支持,更需要实践的证明。在得出预侧的结论之前,将所有的信息和资料进行有效的提炼、升华和概括,是一个工程洁大的综合性过程。(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种类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种类,基本是按照经济活动的对象来区分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科技类科技类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耍涉及目前科技前沿领城部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例如,通讯行业, IT行业、航空航天领坡等,我们比较熟悉的如登月工程可行性研究.就是一个科技类系统工程的可行性研究. 2.生产类生产类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耍涉及的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包括范围较广。有机械工程、土木工程、产品开发工程等。3.经首类经营类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实际上是一个经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例如,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开设一个小吃店,就要进行一个简单的调查研究,看看地点是否合适。食品的类型是否符合人们的口味,拥带是否方便,在店里就

类比法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分析

类比法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分析 初中物理教材中很多科学知识无法用实验演示,教师总是强加塞给学生,使学生很快丧失了学习的趣味性,因为学生头脑中装的物理素材很少。作为教师,应通过类比法让科学道理形象化,形象化的东西摆在学生面前,学生才会真真切切感觉到。初中学生需要的就是这种感觉,有了这种感觉,他们的求知欲才会应运而生,学习趣味会更加浓厚,课堂会更加活跃,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从而提高教学效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叙述一个案例: 一、导体中为什么会有大量的自由电子?而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自由电子? 教师讲:电子绕原子核旋转,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一样,绝缘体相比之下束缚电子本领更强,很少有电子可以挣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 教师类比: 各班的班长对自己班的学生的束缚能力不一样,自习课时,能力强的班长管理的学生会认真做作业,很少有学生不认真做作业,类比为自由电子,能力弱的反之。 二、电流怎样形成? 教师讲:如金属导体,在没有电压作用下,它里面的自由电子是杂乱无章运动的,不能形成电流,一旦在电压作用下,这些自由电子便由杂乱无章运动改为定向移动,即形成电流。 教师类比:把你们的教室看成一段导体,每个学生看成一个自由电子,没有教师的管理,你们在教室里随便走动,这时能不能定向走动?假如教师管理,让你们排成一列纵队,围绕教室逆时针转圈,这时能不能定向走动? 三、如何依据电流的流向分析正常电路和电源短路? 准备知识: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强弱。 (2)基本电路中的四大元件: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电阻)。 (3)向学生说明:这些元件本来都有电阻,而往往忽略电源、导线、开关的电阻,而不忽略用电器的电阻。 (4)电源外部自由电子由负极移向正极(物理学中规定,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 (5)打比方:电流欺软怕硬。 (6)微弱电流忽略不计。 1. 教师讲:电源短路是将导线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形成强大电流,迅速烧毁电源,甚至引发火灾,这是严重的电路故障。 教师类比:你们都在教室里,现要出去且只有前门可走,前门有一个人守门,这人很软弱(类比为无电阻),你们蜂拥而出,会不会形成强大的拥挤?会不会有危险? 2. 教师讲:如果在电路中接一个白炽灯泡,就不会形成强大的电流,也不会有危险。 教师类比:如果守门人很凶,你们只会排队而出,会不会形成强大的拥挤?感觉安全吗? 3. 教师讲:如果将一根导线并在灯泡的两端(试触法),看到灯泡不亮,用电流流向分析,电流流到十字路口作出的选择是:不经过灯泡,而是绕道而行。 教师类比:你们现在要出教室,前后门都开着,前门守门人很凶,而后门守门人很软弱,你们便不会从前门走,而是从后门蜂拥而出,同样会形成强大的拥挤。 小结:如果这个类比法用得好,后面的如①串联电路的局部短路和电源短路;②并联电路只有电源短路;③电路故障分析等难点内容都能够很好的被学生掌握,且印象很深。 分析这个案例,不难看出:

c#抽象类的概念

C#抽象类和抽象方法 如果一个类不与具体的事物相联系,而只是表达一种抽象的概念,仅仅是作为其派生类的一个基类,这样的类就是抽象类,在抽象类中声明方法时,如果加上abstract时就是抽象方法1.抽象类概述及声明 抽象类与非抽象类的主要区别: ·抽象类不能直接被实例化 ·抽象类中可以包含抽象成员,但非抽象类中不可以 ·抽象类不能被密封 举个小例子 public abstract class oneClass { public int i; public void denylau() { } } 2.抽象方法概述及声明 声明抽象方法时需注意:·抽象方法必须声明在抽象类中·声明抽象方法时,不能使用virtual、static、private修饰符。 在抽象类中抽象方法不提供实现。 如: public abstract class myTestClass() { public abstract void method(); } 3.抽象类与抽象方法的使用 直接举例子,讲解例子喽!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Text; namespace _ { public abstract class myClass { private string id = ""; private string name = ""; ///

/// 编号属性及实现 ///

public string ID { get { return id; } set { id = value; } } /// /// 姓名属性及实现 /// public string Name { get { return name; } set { name = value; } } /// /// 抽象方法,用来输出信息 /// public abstract void ShowInfo(); } public class DriveClass:myClass //继承抽象类{ /// /// 重写抽象类中输出信息的方法 /// public override void ShowInfo() { Console.WriteLine(ID + " " + Name); } } class Program {

释放我们的视觉谈抽象美术作品的欣赏

释放我们的视觉:谈抽象美术作品的欣赏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视觉艺术与美术作品之间的联系,如何区分具象美术作品和抽象美术作品,进而讲到了抽象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极其审美基础与特点,并介绍了如何提高欣赏抽象美术作品的方法。 关键词:视觉艺术具象美术作品抽象美术作品 引言: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着难以数计的、美妙绝伦的艺术作品。当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不仅会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作品喝彩,也时常为国外的艺术作品所倾倒。而抽象美术作为艺术作品中的一种,有着它自身的特点,它将人的视觉心理感受作为创作基础,因此,抽象美术作品的欣赏有着不明确性与含蓄性。对于一幅抽象美术作品,不同的欣赏者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所以,这就对我们欣赏作品的视觉理解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我们的视觉不能受形体的束缚,要注重用心灵去感受作品,与作品产生共鸣,通过视觉与心灵的转换,化无化抽象为具象,化无形为有形,从更高的层次理解抽象美术作品。 1.视觉艺术与美术作品 视觉艺术[1]是一种传达信息的“语言”,和我们日常使用的口头语言及书面文字一样有着自身的结构和规则。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自己的视觉来理解与领会艺术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和意蕴,要在一定程度上来认识与感受艺术作品所传达的视觉形象语言。通常,艺术家在传统的视觉艺术形式下,采用娴熟的技法将大自然中被认为美的人和物描绘下来。视觉语言是由视觉基本元素和设计原则这两部分组成,使之成为一套具飙到作用规范与符号的系统。视觉基本元素基本上有:质感与空间、线条与形状、明暗与色彩等等,这些是组成一件美术作品的基本。视觉设计原则有:布局和对比、节奏和平衡等等。这些是艺术家们用来组织与运用视觉基本元素进行艺术作品表达的原则和方法。所以,艺术家们会根据需要,运用相应的素材以及表现形式,采用相应的原则和方法,从而形成一件能够表达一定内容的艺术作品。 美术也是视觉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它也是采用视觉语言来表达艺术家感情的艺术。所以说,欣赏美术作品是欣赏者通过视觉对于美术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对美术作品的感情内涵的认识过程以及自己的内心情感与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行融合的过程。因此,无论是对一般的民众,还是对艺术家来说,运用视觉的心理感受来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是一种不错的感情体验。所以,艺术家在创作美术作品的时候,如果只是注重展示表现手法、物质材料和作品结构等方面,而没有内在感情投入的话,那么他的美术作品就不能给予欣赏者视觉上的感受。一位有经验的英国美术教育家曾告诫说:“除非你也有过达·芬奇画《蒙娜丽莎》时激动的感觉,或是认为你也有这种情感,你才有权利说你欣赏她。”[2]美术是艺术家用来表达内心感情的艺术,在美术作品中蕴含着多彩且丰富的情感内涵,因此,当欣赏者在欣赏美术作品时的视觉心理感受与其内在蕴含的感情有交集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美术欣赏。

静电场的三个特性和两个形象化描述手段

深刻理解静电场的三个特性和两个形象化描述手段 上海市大同中学 宋淑光 静电场涉及的基本概念比较多,而且又抽象,应加强对它们的理解和应用. (一)明确静电场的物质特性。静电场是存在于电荷周围的一种特殊物质,是物质的一种形态,只要有电荷就有电场这种物质,它的存在是通过对放入电场中的电荷受电场力的作用表现出来的。不管电场中是否放入电荷,但电场这种物质都是客观存在的。 (二)明确静电场的力特性。电场的基本特性是对放入电场的电荷有电场力的作用。电场具有力的性质。为了描述这种特性引入电场强度这一概念。 关于电场强度的常用公式有三个:q F E =、2r Q k E =和d U E =.可从物理意义、引入过程及适用范围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q F E =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引入检验电荷q 是为了研究电场的力的性质.实际上场强的大小跟检验电荷的电量q 的大小无关,场强大小反映了电场的强弱,由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这个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包括变化磁场所产生的感应电场. 2 r Q k E =是真空中的点电荷Q 产生的场强的决定式,即场强大小跟场源电荷的电量Q 成正比,跟离场源电荷的距离r 的平方成反比.它是根据定义式q F E = 和库仑定律公式推出的.它只适用于点电荷在真空中所产生的电场. d U E AB =,其中d 是A 、B 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公式反映了匀强电场中场强跟电势差的关系.它是在匀强电场中根据求功公式和AB qU W =电导出的.所以这个公式只适用于匀强电场. 【例1】:如图所示的是在一个电场中的a 、b 、c 、d 四个点分别引入检验电荷时,电荷所受的电场力F 跟引入的电荷电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下列是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电场是匀强电场 B 、 a 、b 、c 、d 四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关系是E d >E b >E a >E c C 、 这四点的场强大小关系是E b >E a >E c >E d D 、 无法比较 E 值大小 解答:对于电扬中给定的位置,放入的检验电荷的电量不同,它受到的电场力不同,但是电场力F 与检验电荷的电量q 的比值F/q 即场强E 是不变的量,因为F=Eq ,所以F 跟q 的关系的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该直线的斜率的大小即表示场强的大小,由此可得出E d >E b >E a >E c 。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用途与研究方法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用途与研究方法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用途】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认为,根据结论的需要,以增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说服力。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建设论证、审查、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以后筹集资金或者申请资金的一个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编写时要注意数据方面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只有报告通过审核后,才能得到资金支持,同时也能为项目以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网络上也有很多,在进行学习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其用途再进行撰稿,否则项目文稿不对应就可能浪费时间了。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方法】 研究因素 宏观经济环境信息: –基于PEST分析模型从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四个方面分析行业的发展环境,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发展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行业主要上下游产业的供给与需求情况,主要原材料的价格变化及影响因素 –行业的竞争格局、竞争趋势;与国外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差距;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布局 微观市场环境分析: –行业当前的市场容量、市场规模、发展速度和竞争状况 –主要企业规模、财务状况、技术研发、营销状况、投资与并购情况、产品种类及市场占有情况等 –客户需求分析: 消费者及下游产业对产品的购买需求规模、议价能力和需求特征等 –进出口市场:行业产品进出口市场现状与前景 –产品市场情况:产品销售状况、需求状况、价格变化、技术研发状况、产品主要的销售渠道变化影响等 –重点区域市场:主要企业的重点分布区域,客户聚集区域,产业集群,产

流体力学课程中抽象概念的可视化讲解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212279532.html, 流体力学课程中抽象概念的可视化讲解 作者:吴宗铎严谨吴光林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19期 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寻求一条有效的途径去帮助学习者理解流体力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为解决抽象思维的难题,在流体力学课上可视化教学可以将抽象复杂的概念转化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目前已将可视化应用于势函数、点源(汇)、漩涡、波群速等诸多概念。学习者可以将概念和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接受这些抽象概念。 关键词:可视化;抽象概念;流体力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9-0162-02 一、概述 流体力学课程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一门至关重要的基础类学科。该课程将高等数学的微积分概念引入到船舶运动相关的流体运动中,并提出了许多水动力学的新概念,包括理想流体、粘性流体、边界层等,同时开扩了许多新的理论知识体系,如波浪理论、漩涡理论、相似理论、机翼理论。虽然流体力学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已出现了多种版本的教材[1-3],但无论哪本教材,流体力学的知识体系基本类似,从流体静力学起步,随后过渡到流体运动学,研究流体运动的速度与加速度时的质量守恒,最后再把流体运动和流体受力结合起来研究流体动力学。然而,从流体运动学开始,学习者就将接触到许多抽象的概念,从运动学中的流线、势函数到动力学中的偏微分方程,再到随后的各种理论,很多概念抽象复杂,较难理解。这种情况下,如果照书本强行灌输概念,会造成学习者理解障碍,对概念感到模糊不清[4]。 针对流体力学中很多知识点抽象性强的特点,如果将概念同生活中所见到具体事物联系起来,这样浮现在学习中脑海里的将不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具体的实际事物。因此,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将流体力学中的一些概念,尽可能地用一些具体事物来做类比,使学习者在学习和理解的抽象理论过程中,对理论的陌生程度将大大降低,增强对概念的理解和对知识点的掌握。 二、势函数与流函数 势函数与流函数是流体力学运动学的入门级知识,但要接受起来并不容易。势函数和流函数属于复变函数知识体系下的共轭函数内容,对于没有接受过复变函数课程的本科生来说,只能靠强记公式来生硬地接受这些内容。 由于势函数和流函数同属于势流理论中的概念,其特点是流动具有势场,即流动只能从高势向低势流动,流动方向不能反向。这个理论和射出的弓箭的运动较为相似,因为弓箭射出后

第3课 抽象的雕塑

第3课抽象的雕塑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类型课。立足于借助抽象雕塑,初步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的审美感受及造型表现能力。本课教材以抽象雕塑的学习为主,突出造型与表现的内容。利用抽象雕塑的表现技巧对应展开相关教学活动,并把教学与学生的创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情感的角度考虑,抽象雕塑作品具有形式自由的特点,比较适合学生特定心理发展阶段的审美需要,易于使学生对雕塑的造型与表现产生学习的兴趣;从形式风格的角度考虑,抽象雕塑的艺术风格自由活泼,可以借此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从学生作业的难度考虑,抽象雕塑对于形象要求的确定性明显低于具象雕塑,造型表现的空间与自由度相对较大,再结合对应的练习图例,易于学生进行模仿及表现。 【学情分析】 通过对前两课的欣赏与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塑造立体造型的一些基本方法,并能够初步认识与体验雕塑的立体特征;通过老师提供的一些抽象雕塑作品图片,学生在分析雕塑构成特点后应该能够进行较为简单的抽象雕塑设计与制作;五年级的学生创作欲望强烈,能够积极尝试创新表现,这对拓展他们的艺术表现视野及方法非常有利。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讨论,理解艺术家创作抽象雕塑的设计理念与构思;了解不同雕塑给予我们的各种不同感受;体验现代城市雕塑的美。增强学生美术设计的能力,并在设计中感受作为一名小小设计师的乐趣。

2.尝试利用各种线材、板材、块材等,采用折、叠加、粘贴等方法,构思、制作抽象雕塑。 3.了解雕塑的基本结构和用途。在制作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材质的特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等多方面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抽象雕塑的基本结构和用途,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材质的特性,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等多方面能力。 难点:理解艺术家创作抽象雕塑的设计理念与构思,增强学生的美术设计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各种线材、板材、块材等废弃材料或橡皮泥等立体造型材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抽象雕塑小品范作。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观察感受导入新课1.展示抽象雕塑作品小品 范作,引导学生通过 “看”、“摸”、“说”, 用肢体语言或口头描述 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大 胆地进行色彩和图形的 联想。 2.多媒体分别展示各种抽 象雕塑作品图片,供学生 欣赏讨论:这些作品有什 么特点? 3.教师归纳学生结论总结: 这些雕塑以各种几何形体 或不规则形体的组合创造自 学生多方面欣 赏抽象雕塑作品, 小组内讨论交流自 己的感受。 学生欣赏,小 组内讨论,并在全 班内交流。 学生发表自己 的看法。 学生通过多 种感官对抽象雕 塑作品有一个初 步的印象,拓展 他们的想象空 间,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望。 开拓学生视 野。 使学生了解 “抽象”的概念。

形象化的语言

形象化的语言 如:一个山里的孩子写道:父亲就像一张弓,蓄一生之势要把孩子射出大山! 1、母亲像明亮的太阳,让我看到了光明。 2、母亲像温暖的阳光,让我满怀期望。 3、母亲像参天的大树,让我感觉凉爽。 4、母亲像鼓起航帆,让我顺利的到达彼岸。 5、母亲像点燃的蜡烛,让我看到光明。 6、母亲是大地,我就是小草。 7、母亲是绿叶,我就是鲜花。 8、母亲是金色的灯塔,时刻指明我前进的方向。 9、母亲是遮风挡雨的纸伞,呵护着我幼小的生命。 10、母亲是御寒的冬衣,时刻给我温暖。 11、母亲是使人复苏的动力,是力量的源泉,是前进的风帆。 12、母亲是天边的启明星,总是早早地起来忙碌。 13、母亲是我的闹钟,天天准时把我唤醒。 14、母亲是避风的港湾,让归航的我不再漂泊。 15、母亲是陈年的老酒,让我深刻感受到浓烈的甘醇。 16、母亲是威严的老师,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人。 17、母亲是默默的老黄牛,忍辱负重,从不叫苦。 18、母亲是和平的信使,给邻里之间带来了和睦。 19、母亲是不熄的篝火,一直温暖着我们的家。 20、母亲是一眼长流不息的甘泉,让我时刻享受甘甜。 诺言——象开出的支票,不兑现就分文不值。 忠言——象治病的良方,接受者不应品味其甜酸苦辣。 格言——象荒漠的路标,可以把人引向甘泉。 谎言——象无形的腰带,终将缚在说谎者自己身上。 谣言——象漫天的风沙,往往会把谣者的眼睛打瞎。 谗言——象罪恶的冷枪,惯于射向正义者的胸膛。 对于‘语文’这个话题,我们不必解释它的概念是----语言文字或者语言文学,这样解释太枯燥无味,可以以形象的语言来说。如:语文是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是岳飞‘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孤寂;是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执着。 欣赏一下语言的魅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语文天生浪漫(节选) 熊芳芳 让我们再次聆听那遥远的声音—“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

05-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____项目可研报告 编制部门:战略拓展部 编制日期:___年___月___日

目录 **项目可研报告 (1) 主责中心:战略运营中心 (1) 编制日期: (1) 目录 (2) 前言(战略拓展部负责) (3) 项目决策背景及摘要(战略拓展部负责) (4) 一、外部环境 (4) 二、内部因素 (4) 第一部分:项目概况(战略拓展部负责) (5) 第二部分:法律及政策性风险分析(战略拓展部/成本管理部共同负责) (8) 第三部分:市场分析(品牌营销部负责) (10) 第四部分:规划设计分析(技术管理部负责) (12) 第五部分:项目开发(战略拓展部/工程管理部/品牌营销部负责,简化版可略) (13) 第六部分:投资收益分析(预算部负责) (14) 第七部分:管理资源配置(人力资源部负责,简化版此项可略) (17) 第八部分:综合分析与建议(战略拓展部负责) (18) 第九部分:竞拍和投标方式取得土地需要注意的问题(战略拓展部负责) (19) 第十部分:在新城市开发需要补充的内容(战略拓展部负责) (21) 附件: (21)

前言(战略拓展部负责) 随着公司房地产业务不断扩张,土地储备力度逐渐加大,未来发展对新项目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了规范项目前期操作,提高工作效率,规避签约风险,提升公司竞争力,特制定可行性报告内容指引。

项目决策背景及摘要(战略拓展部负责) 一、外部环境 1、城市发展规划与宗地的关系及对项目开发的影响,如:交通捷运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城市功能规划与布局、局部区域开发重点、政府重大政策即将颁布等。 2、宗地所属地域在该城市的历史、经济、文化、战略发展等方面的地位。例如,项目处 在xx区,要说明该区域的地位。 3、项目渊源,特殊的政治或文化背景,如:危房改造、高新技术区生活住宅配套、文化 园、政府重点工程等。 二、内部因素 1、项目启动对公司未来几年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的意义(一般3—5年),在公司发展中 的地位(是否核心项目)。 2、公司进入重点区域市场、项目合理布局,对公司提高市场覆盖率、提升品牌形象、降 低经营风险、扩大社会影响力的作用。 3、从公司未来的利润需求、可持续经营等角度描述立项的意义。

1.2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1.2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本节着重介绍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也对相应的面向对象的技术方法做些说明和解释。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基本原则 面向对象方法学认为: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对象”所组成的,任何事物都是对象,每一个对象都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和内部状态,每一个对象都属于某个对象“类”,都是该对象类的一个元素。复杂的对象可以是由相对比较简单的各种对象以某种方式组成的。不同对象的相互作用就构成了我们要研究分析和构造的客观系统。 面向对象方法学认为:通过类比,发现对象间的相似性,即对象间的共同属性,这就是构成对象类的根据。 面向对象方法学认为:对于已分成类的各个对象,可以通过定义一组“方法”来说明该对象的功能,也即是:允许作用于该对象上的各种操作。对象间的相互联系是通过传递“消息”来完成的。 面向对象方法学比较自然地模拟了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即应使描述问题的问题空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空间在结构上尽可能地一致。我们分析设计和实现一个系统的方法尽可能接近我们认识一个系统的方法。 1.2.1 对象、类、消息 面向对象技术是基于对象(object )概念的。下面介绍对象概念。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象是行动或思考时作为目标的人或事物。 在思维科学中,对象是客观世界中具有可区分性的、能够唯一标识的逻辑单元。对象所代表的本体可能是一个物理存在,也可能是一个概念存在。 “面向对象”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技术名词,具有其特定的技术含义。从面向对象的观点来看,现实世界是由各式各样独立的、异步的、并发的实体对象组成,每个对象都有各自的内部状态和运动规律,不同对象之间或某类对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就构成了各式不同的系统。 面向对象方法是基于客观世界的对象模型化的软件开发方法。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所谓对象,就是一个属性(数据)集及其操作(行为)的封装体。作为计算机模拟真实世界的抽象,一个对象就是一个实际问题论域,一个物理的实体或逻辑的实体。在计算机程序中,可视为一个“基本程序模块”,因为它包含了数据结构和所提供的相关操作功能。 我们把客观世界的实体称之为问题空间的对象,任何事物都是对象。 我们用计算机解题是借助某种语言规定对计算机实体施加某种动作,以此动作的结果去映射解,我们把计算机实体称之解空间的对象。 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中,“对象”是系统中的基本运行实体。即对象是具有特殊属性(数据)和行为方式(方法)的实体。 从动态的观点看,对象的操作就是对象的行为。问题空间对象的行为是极其丰富的,而解空间对象的行为是极其死板的。因此,只有借助于极其复杂的算法才能操纵解空间对象而得到解。面向对象语言提供了“对象”概念,这样,程序员就可以定义解空间对象。 从存储的角度来看,“对象”是一片私有存储,其中有数据也有方法。其它对象的方法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3课《抽象的雕塑》人教新课标

《抽象的雕塑》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抽象的雕塑》是一节“造型﹒表现”课,通过欣赏艺术家的抽象雕塑,了解其是如何设计与构思的,使学生对“抽象”形成一定认识,再通过各种线材、板材和块材等,构思创作抽象雕塑。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概括能力和造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抽象雕塑,了解抽象的含义,能够运用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创造出抽象的雕塑。 2. 通过欣赏、探究、演示、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了解抽象雕塑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方式。 2.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雕塑照片《兵马俑》和《思》) 问题:仔细观察并思考,看看这两件雕塑作品有什么不同? 教师语言:对,它们一个形象写实,一个外形抽象。具象的雕塑作品造型比较形象具体,而抽象的雕塑作品重点看的是作品的内涵。《思》这幅作品是作者与他的几个学生七手八脚地捏挤出来的。后来通过打磨上色,发现有点像一位少女低头沉思的样子,所以就取名为《思》。同学们,看来抽象雕塑作品是可以先有型再取名,或者说先有型,再有意的。我想,这大概就是抽象雕塑的魅力之一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抽象的雕塑》。 出示课题:《抽象的雕塑》。 (二)讲授新课 1. 认识抽象雕塑

(课件出示“知识窗”)教师介绍抽象雕塑的概念。 教师语言:抽象雕塑是指非具象的雕塑,也就是说,除去写实的雕塑以外都是抽象雕塑。抽象是指艺术形象大幅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抽象艺术是情绪或感觉的映像。 2. 抽象雕塑的特点 (课件出示抽象雕塑作品《凤凌霄汉》《五月的风》) 问题:结合雕塑的名字,想一想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 教师语言:《凤凌霄汉》是台湾美术家杨英风为北京亚运村设计的大型雕塑作品,以凌空飞翔的凤鸟象征亚洲人民的崛起和以智慧迎向未来、繁荣永续的寓意。《五月的风》是坐落在青岛“五四广场”的标志性雕塑,作者黄震。该雕塑取材于钢板,外层辅以火红的喷漆,造型简洁概括,表现出腾空而起的“劲风”形象,给人以“力”的震撼。该作品以青岛作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这一主题充分展示了岛城的历史足迹,深涵着摧人向上的浓厚意蕴。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抽象雕塑的造型特点是:简洁概括、夸张变形。 3. 抽象雕塑的创作 (课件出示雕塑作品《母亲河》) 问题:这尊雕塑作品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觉得它的创作构思是怎样的呢? 教师语言:《母亲河》两条舞动的红飘带,又是两条流动的血脉,象征着我们生生不息的母亲河长江、黄河。同时,它还表达了另一种意思,就是告诫我们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时,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让她永远飘舞在中华大地上。 (课件出示雕塑作品《腾飞》) 问题:这尊雕塑作品是如何表现“腾飞”这个主题的?作者运用了哪些造型要素? 教师语言:《腾飞》远看一个“V”字型,近看像雄鹰展翅。方形的板块给人稳重、坚实之感,流畅的曲线给人向上升腾之意,中间点缀着一些小圆点,起到装饰作用,平添了几分活跃、跳动之感。用绘画的语言来说,它把点、线、面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腾飞之感。由此可见,抽象雕塑的造型语言包括:点、线、面和色彩四个方面。另外材料的选择也很重要,包括板材、线材、块材。看看我们身边有哪些这类材料呢?

关于类比法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关于类比法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现叙述一案例: 一、导体中为什会有大量的自由电子?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自由电子?教师讲:电子原子核旋转,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电子的本领不一样,绝缘体比之下束缚电子本领更强,很少电子可以挣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由电子。 教师类:各班的班长自己班的学生的束缚能力一样,自习课时,能力强的班长管的学生会认真做作业,很少有学生认真做作业,类比自由电子,能力弱的反之。 二、流怎样形成? 教师讲:如金属导体在没有电压作用下,它里面自由电子是杂乱无章动的,不能形成电流,一旦在压作用下,这些自由电子便由杂无章运动改为定向动,即形成电流。 教师类比:把你们的室看成一段导体,每个学看成一个自由电子,没有师的管理,你们在教里随便走动,这时不能定向走动?假如教师管理,让们排成一列纵队,围绕室逆时针转圈,这时能不能定向动?三如何依据电流的流向分析常电路和电源短路? 准备知识: (1)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弱。 (2)基本电中的四大元件:电源、线、开关、用电器(电阻)(3)向学生说明这些元件本来都有电阻,而往忽略电源、导线、开关的阻,而不忽略用电器的电阻

(4)电源外部自由子由负极移向正极(物学中规定,电流由正极流负极)。 (5)打比方:流欺软怕硬。 (6)微弱流忽略不计。 1.教师讲:电源短是将导线直接接在电源的端,形成强大电流迅速烧毁电源,甚至发火灾,这是严重电路故障。如图1所示。 教师类比你们都在教室里,现要出去且只前门可走,前门有一个人门,这人很软弱(类比为无电阻)你们蜂拥而出,会不会形成大的拥挤?会不会有危险? 2.教师讲:如果图1电路中接一个白炽灯泡,不会形成强大的电流也不会有危险。如图2示。 教师类比:如守门人很凶,你们只会队而出,会不会形成强大的拥挤?觉安全吗? 3.师讲:如果将一根导线在灯泡的两端(试触法),到灯泡不亮,用电流流向分,电流流到十字路口作的选择是:不经过灯泡,而是道而行。如图3所示。 教类比:你们现在要出教室,前后都开着,前门守门很凶,而后门守门人很软弱,们便不会从前门走,而从后门蜂拥而出,同样会形成强大拥挤。 小结如果这个类比法用得好,后的如①串联电路的局部短路和电短路;②并联电路有电源短路;③电路故障分等难点内容都能够很好的被生掌握,且印象很深

稳定性

稳定性 (stability) 系统受到扰动后其运动能保持在有限边界的区域内或回复到原平衡状态的性能。稳定性问题是自动控制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稳定性分为状态稳定性和有界输入-有界输出稳定性。 状态稳定性如果充分小的初始扰动只引起系统偏离平衡状态的充分小的受扰运动,则称系统是稳定的。如果当时间趋于无穷大时,所有这些受扰运动均回复到原平衡状态,则称系统是渐近稳定的。如果对任意初始扰动引起的受扰运动,系统都能随时间趋于无穷大而回复到平衡状态,则称系统是全局或大范围渐近稳定的。 有界输入-有界输出稳定性如果对应于每个有界的输入,系统的输出均是有界的,就称系统是有界输入-有界输出稳定的,简称BIBO稳定。一个向量信号称为有界,是指组成信号的每一个分量的函数值都为有限值。对于可用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在系统是联合能控和能观测时(见能控性和能观测性),BIBO稳定等价于全局渐近稳定。在线性控制理论中,系统稳定即指其平衡状态是全局渐近稳定。 稳定性的判别判定系统稳定性主要有两种方法:①李雅普诺夫方法:它同时适用于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对于线性定常系统,这种方法在使用上并不简便(见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②基于对系统传递函数的极点分布的判别方法: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极点即是其分母多项式为零的代数方程的根。这种方法在应用上比较简便。其中按代数方法进行判

别的为代数稳定判据,如劳思稳定判据和胡尔维茨稳定判据;按复变函数方法进行判别的有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和米哈伊洛夫稳定判据;按图解方法通过研究极点随增益的变化关系来进行判别的为根轨迹法。除此之外,在研究某些类型的稳定性问题时,也常采用波波夫稳定判据。而泛函分析和微分几何的方法也已在研究稳定性问题中得到应用。 稳定性 (stability) 在一定条件下,物体在偏离平衡位臵后能恢复到原来平衡位臵的性能。如塔式起重机一般要加适当的配重,使其承受各种载荷时重心始终在支承点周围的范围内而不翻倒。液压缸的活塞杆、压力机的丝杆、起重机钢结构的受压弦杆等细长杆,都要进行稳定性校核。焊接箱形结构的腹板存在薄板稳定性问题。薄壁压力容器受外压或抽真空时,需要考虑容器形状的稳定性,如失稳便会发生凹凸变形。 失稳及其形式物体偏离平衡位臵后不能恢复到原来位臵叫失稳。如细长杆或薄壁结构在过大的压应力作用下,原来的平衡形式突然改变,发生显著变形,杆变弯,容器的曲率半径发生显著变化,细长杆或薄壁结构就产生失稳。结构失稳的形式有:①压杆的载荷超过临界值时,原来的直线平衡形式失去稳定性,可能转为弯曲平衡形式,载荷逐渐加大时,实际弯曲变形也随之加大,但并未丧失承载能力。②受外压的球形薄壁容器失稳变形后所能承受的力已小于临界力,即结构丧失了原有的承载能力。③扁拱形薄板零件或扁壳形零件,其凸面承受压力时逐渐产生变形,当压力达到临界值时便失去稳定,其平衡位臵发生跳跃,突然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