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2011年[1]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2011年[1]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2011年[1]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2011年[1]

考试题型

1、选择题10分

2、填空题10分10个

3、名词解释20分5个

4、解答题32分4个

5、论述题28分2个

2011年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知识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老师说不考)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和变化规律,以及教育者的如何通过各种心理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教育。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内涵(书本P5—6详细理解)

a.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这儿教育指的是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而

非家庭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承担了教育的主要责任。)

b.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核心。(教育涉及学和教的两个方面,教育的目标是

促进学生产生变化。教是外因,学是内因。)

c.探讨影响学生学习因素及其形成、发展规律。(教育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

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导的作用是充分发挥客体的主观能动性,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和非认知因素上的)

d.研究师生间的互动关系。(因为教师的教,影响学生的学,而学生的学也影响着教

师的教,彼此相互制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老师说不考)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3、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

美·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工作疲劳、个性差异及其原因》)标志正式成为一门学科

德·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心理学的诞生

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思想

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思想,主张因能力施教,主张从教育实践中探索和研究儿童心理特点和规律,并于教育具体改革结合

赫尔巴特,近代第一次教学理论的研究要建立在科学基础(心理学)上

俄·乌申斯基,近代最早在教育工作中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高老师)

(一)独立:桑代克1903年写成教育心理学一书,后于1913年扩充为三卷的教育心理学。使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

(二)发展:

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

时间: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阶段:

20至30年代内容扩充期:吸收儿童心理和心理测验,并把学科心理作为自己的组成部分。后成为,不同学派的学习理论争论期,其中行为主义、联结主义和格式塔学派的理论占优势。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对教育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导致对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的重视,使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教育心理学领域。

二战时期心理学家导向实际应用,而一度停顿。

50年代,程序教学、教学机器和信息论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内容;主要是学习理论。其中主要有华生的行为主义、桑代克联结理论,斯金纳的操作学习和强化理论、托尔曼的符号学习、格式截的顿悟说、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与发展理论

二)苏联教育心理学发展

20至30年代,先是将西方的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介绍到苏联,而后是将教育心理局限在用现成的心理学知识解释各种教育原理。

40-50年代,结合教学和教育实际进行综合研究,使教育心理学得以长足发展。但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产生了一些对西方学习理论和心理测量简单否认的倾向。

三)我国的发展

解放前主要是介绍西方的思想和研究方法。

解放后结合马克思原理对教育心理作了一些改造,同时对相关的问题作了一些研究。四)教育心理学在发展期的特点

1、与心理学分离导致教育心理学缺乏独立的理论体系。

2、内容庞杂,但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基本显现。(其中对学习心理保持关注和长期兴趣。)

3、缺乏对人的高级心理活动的研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大。

(二)教育心理建设时期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势

20世纪60至70年代教育心理建设时期:

1、西方的发展

60年代初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式由行为范式转身认知范式。如布鲁纳的教育改革运动。70年代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加涅的学习分类思想。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60年代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2、苏联的发展

50年代末将教育心理探讨与学校教学相结合,促进了教学改革。

对学习活动的结构、学习类型、学习动机、迁移和智力活动理论作了较多探讨,发展了西方的理论。

3、我国的发展

建国初,潘叔的教育心理学出版和教育心理学课程开设。

文革教育心理研究中断,文革后恢复。

目前,教育心理学研究力量不断增强。

4、发展期教育心理学的特点

A、内容趋于集中,形成学科体系。

B、各学派的分歧日趋缩小

C、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第二章

知识点:

1、学习的类别:

(一)按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的学习分类

1、言语信息学习——指有关事物的名称、时间、地点、定义以及特征等方面的事实信息的学习

2、智力技能学习——运用符号与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学习。即如何进行思考的方法(分数转换为小数)

3、认知策略的学习——指如何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和思维的内部过程的技能的学习。如如何集中精力。

4、态度的学习——指影响人们对人、事和物采取行动的内部状态。

5、动作技能的学习——指通过身体的动作质量(敏捷、准确、有力和连贯等)不断改善而形成的整体动作模式。

我国学者的分类:知识学习、策略学习、技能和道德品质的学习

(二)按学习活动的性质分(奥苏贝尔观点)

1、根据学习的实现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2、同时考虑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见P32图)

2、各种学习理论的代表性人物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经过试误而产生的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S——R之间的联结。

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华生的行为主义认为: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条件作用而建立的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的过程。

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认为: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行为,应答性行为由无条件刺激引起,而操作性行为则是由一定的情景中自然产生,经结果强化而固定下来。

4、观察学习代表人班都拉认为:学习本质——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5、格式塔的顿悟——完形理论认为: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新的完形,即环境与问题解决的联系。

6、托尔曼的符号学习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反应动作,而是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代表的意义,建立一个完整的“符号——完形”模式,即认知地图,学习不是简单的机械运动反应而是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7、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认为学习主要通过类别化的信息加工活动、积极主动地形成知识结构或知识的类目编码系统的过程。

8、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学习指所学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

9、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系列的与信息加工有关的过程:具体涉及信息接收和加工、执行控制过程(已有经验对现在学习过程的影响)和期望(动机过程对学习的影响)。

10、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即认知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实现这一过程的心理过程是同化和顺应。

11、维果斯基的社会构建论:学习即心理发展指个体心理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

12、当代建构主义:学习是个体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和社会互动过程

1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一个人的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的过程。强调个人的尊严和价

值,强调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

3、强化的种类

1、行为主义的强化分类:

一、正强化——通过呈现愉快刺激来增加反应频率的过程。

负强化——通过消除和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加反应频率的过程

二、一级强化——与人和动物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强化

二级强化——任何一个中性刺激与一级强化反复结合后,自身获得强化效力,可分为社会强化(拥抱、微笑)、信物(如钱、奖品等)和活动(玩游戏、听音乐等)

三、I型惩罚: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映频率。

II型惩罚:通过消除愉快刺激来降低反映频率。

4、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与强化的分类

1、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分类:

参与性学习:是通过实做并体验行为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做中学,也是通常意义上的直接经验的学习。试误学习、条件作用学习均属于该类学习。

替代性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

2、社会学习理论的强化分类:

直接强化:指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

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自我强化: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5、罗杰斯的学习分类

有意义学习:是一种涉及完整人,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未来选择行为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是一种与学习者各种经验融合在一起的使个体全身心投入其中的学习。

无意义学习:学习材料类似无意义音节,学习没有个人意义,不涉及情感,仅涉及经验增长和知识积累,与完整的人无关。

概念:

2、程序教学(去年无):是指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按照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3、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够有效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价,它与学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个体的努力程度,从而导致成绩的好坏,而成绩的好坏反过来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4、替代性强化(去年无):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5、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前提下,从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获得相应的知识,形成或改造认知结构的过程。

6、有意义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是指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

7、同化与顺应: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融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中。顺应:同化性的结构受到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8、最近发展区: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者之

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问答题:

1、试误说与顿悟说的比较(很重要,很有可能考论述)

试误说(即试误—联结学习理论,由美国·桑代克在《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提出。)

1)学习的本质是经过试误而产生的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S——R之间的联结。

2)联结的形成是通过试误而产生。

3)有效学习必须遵循的规律

A、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有准备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无活动、无准备而给以活动,都会产生烦恼。

B、练习律: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

C、效果率:一动作跟随以情景中的一个满意的变化(强化),那么此动作变会增加。反之则会减少。

评价: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指导了大量的教育实践。效果律指导人们使用一些具体奖励,如金星、口头表扬等。联系律指导人们对所有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如练习和操练。但是他认为人和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一致,都是通过试误学习,只是复杂程度不同,这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延伸,抹杀了人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一最突出的特点。

顿悟说(即格式塔的顿误—完形学习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苛勒。所谓顿悟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

顿误说关于学习本质的观点:

1、从学习的结果看,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完形。该完形与新情境相对应,反映了情境中各事务的联系与关系。

2、从学习的过程看,首先学习不是简单地形成由此到彼的神经路的联结活动,而是头脑里主动积极地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其次,学习过程这种知觉的重新组织,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顿悟的过程。学习是顿悟,而不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实现的。

评价:顿误说不同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并且对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加以批判。但他把学习完全归因于有机体自身的一种组织活动,从根本上否定客观现实和反应过程,把认识看作是脑自生的东西,把知觉经验组织的作用归因于脑的先验本能,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同时把试误学习与顿误学习对立起来,完全否认试误学习,也是不符合人类学习的特点的。

比较:试误说适用于解释机械学习,即问题解决者不具备相关的原有知识情况下的解决方式。

顿悟说适用于解释理解性的问题,问题解决者具备解决问题的相关经验。

这两种理论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现象的解释,二者其实是统一的。他们的不合理之处在于将其理论解释泛化成普遍适用的理论。

4、发现法教学模式及其意义(去年无)

发现法学习教学模式由布鲁诺提出。发现学习教学模式: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前提下,从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获得相应的知识,形成或改造认知结构的过程。它的特点是:第一,教学围绕一个问题情境而不是某一个知识项目展开。第二,教学中以学生的“发现”活动为主

意义:1.提高智力的潜力。2.是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3.学会将来作出发现的最优方法和策略。4.帮助信息的保存和检索。

5、有意义学习理论及其评价(去年无)

有意义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所谓实质性联系是指新符号或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观念能与学习者认知结构建立中已有的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建立内在联系,而不仅仅是字面的联系。

评价:注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突出学生在认知结构和有意义学习在知识获取中的重要作用,对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条件、机制、类型等作了精细的分析,澄清了长期以来对传统讲授教学和接受学习的偏见,以及对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与意义学习的和机械学习之间的混淆。奥苏贝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对改进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但他偏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且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讲授方法,没有给予发现学习应有的重视。

6、维果茨基的教学思想及其意义:

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文化历史发展和心理发展理论

1)文化历史发展和心理发展理论方面主要观点有:

人有两类机能说:一低级机能,动物进化获得的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特征;二高级机能由历史发展而获得的,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

两工具说:一物质生产工具,指向外部引起客体变化;二精神生产工具——指向内部影响人的心理结构的语言符号系统。这一工具导致人们的适应环境方式的变化。

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指个体心理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

1)思维与语言:言语是思维发展的核心。

2)最近发展区:

a)教学要想取得成效必须考虑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并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因而教学必

须考虑儿童发展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现有发展水平。二、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可以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的差距变叫最近发展区。

b)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当采用支架式教学,即在儿童试图解决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

问题时给予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通过最近发展区,使之能最终独立完成任务。

意义:P62 (去年无)

有关儿童心里发展问题,维果斯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教育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即教育不等于发展,但不受限于发展,在一定范围内教育可以促进发展。该理论重视社会历史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对语言以及高级思维发展的阐述,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提出和阐述,与成人、同伴的相互作用在儿童学习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思想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教育人员接受和重视。

7、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阶段;(去年无)

皮亚杰提出同化、顺应、平衡、发展的四阶断论。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个体也正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的。

8、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教育的意义(去年有)

(1)人本主义教育观是对传统教育的变革,它丰富了人类学习理论的内涵,并推动了当代教育改革的进程,它强调学习是人格的发展,使教育目标有了根本的变化。

(2)它认为人的本质是积极向上,能自我实现的,学习是人固有潜能的自我实现过程,因

此强调学习过程是通过学习者通过自我指导,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我指导学习、自由学习。这种观点有力地冲击了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等学派对教育心理理论与实践的消极影响,促进了教育革新,为学习与教学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富有启发意义的新观点和新思路。

(3)它片面强调学生的天赋潜能无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过渡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使得教学不恰当地拘泥学生个人自发的兴趣,忽视了教师和教学的效能,忽视教学内容的系统逻辑性和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主导性,这势必影响教育和教学质量。

第三章

知识点:

1、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的分类(去年一样):

现代认知心理学依表征和作用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称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信息转换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具体操作。

策略性知识——关于如何学和如何做的知识,即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策略性知识是学习者用来调控学习和认识活动本身的知识。)

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去年一样)

(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主要以命题和网络的形式表征。

1、命题:是关于事物关系的论题。相当于一个观念。对于命题人们通常采用语义编码。

2、命题网络:任何两个命题,如果它们具有共同成分,则可以通过这种共同成分而彼此联

系起。许多彼此联系起来的命题组成命题网络。P76

(二)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1、产生式——是所谓的条件动作规则,以如果……那么……的形式表征。

2、产生式系统:由若干个经练习简单产生式组合而成的产生式系统。

3、大知识单元的表征:图式。不仅含有命题的或概念的网络结构,也含有解决问题的步骤,即程序性知识。

3、记忆的三种形式(去年一样)

(一)感觉记忆:当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在感觉器官中以外部世界相同的形式存在。特点是不经注意马上消失(视觉在1秒内,听觉在两秒内)。容量几乎是无限的。

(二)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几秒到1分钟),主要是人们正在思考的信息记忆系统,不经注意很快就会消失。经过记忆和复述加工,短时记忆的信息会进入长时记忆。是影响记忆加工能力的瓶颈。

其特点是容量为7+-2

影响容量的因素有二、知识背景和对知识的熟练程度。

(三)长时记忆:信息得到较长时间的保持,甚至终身的记忆

特点:容量是无限的、信息通常处于未激活状态。是通过对短时记忆的信息复述,精加工和编码获得。

长时记忆分为:

情景记忆——关于个人经历的记忆,是我们听到或看到的事情的再现。

语义记忆——由相互相联系的概念或图式组成的网络结构。

程序记忆——关于事情操作程序的记忆。

4、干扰的两种形式(去年一样)

前摄抑制——先学内容对后学的内容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后学内容对先学的内容干扰作用。

5、原理或规则学习的形式(去年一样)

接受式学习教师从原理的正确表述入手,利用大量的典型例子体现出原理所反应的概念间的规律性联系。

发现式学习:学生从具体例子中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出共同特征

6、问题解决的类型(去年无)

1、根据问题状态的清晰程度及问题结构的完整性,可分为结构良好的问题与结构不良

的问题。

2、根据问题解决者对问题的熟悉程度,分为常规问题与非常规问题。

3、根据解决问题岁序的算子质量,分为一般领域问题与专门领域问题。

7、陈述性知识掌握的方式

奥苏贝尔根据其研究提出了三类有意义学习的方式: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8、程序性知识掌握的方式

按照安德森的观点,程序性知识学习包括两种类型:模式识别学习和动作步骤学习。它们都存在不同的掌握机制。模式识别学习是指学会对特定的内部或外部刺激模式进行辨认和判断。动作步骤学习是指学习者学会顺利执行某一活动的一系列操作步骤。

概念:

1、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人们学完一系列材料后立即进行记忆测验,结果发现开始的几个项目学习效果好,中间部分的学习效果差,对首先呈现部分学习好的现象,叫首因效应,对最后部分学习效果好的现象叫近因效应,首因和近因效应合成为系列位置效应。

3、陈述性知识:也称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4、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信息转换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具体操作。

问答题:

1、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P79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等人提出的一个信息加工模型,代表着认知心理学家对信息加工过程的一般观点。该模型包括三个主要成分;

第一个成分是信息储存库。这是一些资料库,用来保存信息,相当于用来储存信息的计算机磁盘。信息加工模型中的嬉戏储存库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第二个成分是认知加工过程。即将

第三个成分是元认知。

2、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去年一样):

1)以准确的语言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

2)突出有关的特征,控制好无关特征的数量和强度

3)提供概念范例,适当运用例证和比较。

4)形成概念网络

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3、专家型与新手型问题解决者的差异(去年一样)

(1)知识差异(专家和新手在知识量和质的差异):

(2)策略差异。(表征差异和具体解题策略差异):专家根据领域内的知识的深层结构表征问题,而新手通常采用表面特征来表征问题。

新手通常采用试误法进行问题解决,而专家由于以前解决大量的同类问题,因而采用的是自动提取法。

(3)元策略差异:专家会更多地花时间在拟订解决问题的计划,会经常监督自己的决定。而新手则较少检验和监督自己的结论,而且往往不能觉察自己的问题。

4、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去年一样)

(1)动机激发。

(2)注意策略

(3)精加工——指对学习材料作精细加工的活动。即通过对要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例子、作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为知识的储存和提取提供新途径。为知识构建提供额外信息。

(4)组织者——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组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方法。先行组织者——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是先于学习材料呈现的一个概括与包容程度较高的引导性材料。

说明组织者——以概括性的语言对新学习的材料进行说明的组织者。

比较组织者——在学生知识掌握尚不清晰时可以使用比较组织者。

(5)认知结构的优化:

5、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去年一样)

1)课题选择与设计策略

2)示范与讲解策略

3)变式练习与比较策略

4)练习(分散练习和整体练习)与反馈策略(内部、外部反馈、

5)条件化策略(产生式)

6)分解策略:将完整的操作过程分解成几个部分。

第四章

知识点:

1、麦基奇的学习策略分类

1、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监管、努力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其他人的支持

2、元认知的成份(去年一样)

又称反省认知,指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即有关了解、检查、评价和调整自己的认知活动的的有关认知。涉及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调控。

3、学习策略的训练模式(去年一样)

1、课程式模式。

2、学科渗透式教学模式

交叉学习式教学模式。

概念:

1、学习策略: 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的总和,它能够根据学习情景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进行调控。

2、元认知:(去年无)又称反省认知,指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即有关了解、检查、评价和调整自己的认知活动的的有关认知。涉及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调控。

3、认知策略:学习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方法。

4、精加工策略: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寻求字面意义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新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

5、组织策略(去年无):是指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知识结构的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

问答题:

1、学习策略教学的条件(去年一样):

1)原有知识背景——知识背景越丰富,越能采用组织策略。越缺乏,就只能采用记忆策略。

因而教学必须考虑原有知识。

2)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策略的使用效果的评价影响学习策略的应用。因而教学时应设法

提高学习者运用策略的自我效能感。

3)元认知发展水平:学习策略的教学受元认知水平的影响,元认知水平越高越能对自己是

否运用学习策略进行监督和控制,越能接受学习策略并体验相应的效能感。

4)练习情景的相似与变化。即学习策略的教学必须通过相似情景的不断练习以形成认知图

式。(如好人张三,再写好人李四)

5)有一套外显可操作策略。如学生学习心烦,如何静心学习?教师在指导时就必须有一套

可操作的程序。

2、学习策略的教学技术(去年一样):

(1)注重元认知监控和调节训练。(出声思考;写思考日记;计划和自我调节;报告思维过程,自我评价)

(2)有效地运用教学反馈。

(3)提供足够教学时间。

第五章

知识点:

1、智力的二因素论即提出者(斯皮尔曼)

1、智力由两种因素构成:一个一般因素:人的所有的活动都需要的,并影响人的所有活动效率的智力因素。(注意集中能力)和一组特殊因素:在某一特殊活动中,只影响某一活动效率的因素。

2、任何一项活动的完成都有一般智力和特殊智力两个方面作用的结果。

2、卡特尔的智力类型:

智力分为两类:

一类受先天遗传影响大的智力即流体智力。这类智力多半由对空间的关系认知、机械记忆、对事物的判断速度表现出来。

一类受后天学习影响大的晶体智力,表现为受教育影响大的智力,(对语文词汇及数理知识的记忆)

3、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1)智力有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2)每个方面都对应着不同的亚成份。亚成分涉及三个方面:

A、成分亚理论:指个体对初级信息的加工的能力,包含三个子成分:第一个成份:是智力的高级管理成分:智力活动的计划、资源分配、评价、控制以及策略选择。第二个成分是操作成分——认知加工操作(信息编码、提取、应用、存贮)第三个成分是获得成分:负责对新知识的获取。

B、经验亚理论——个体应用经验处理新问题的能力。(统合不同的观念,形成顿悟或创造的能力)

C、情景亚理论——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学得知识经验处理日常事务、适应环境的能力。

4、戴斯的PASS理论:

1)智力是认知过程的重构。并提出PASS模型。即指计划——注意——同时加式——继时

加工三级认知功能系统的四个加工过程。

2)当个体为如何解决问题,开展活动或叙述一件事而作决策时,必然要求计划过程的参与。

计划包括目标设定,对反馈的预期和监控。

3)注意过程测允许个体选择性地注意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抵抗干扰和保持警戒。

4)同时加工过程可将个别刺激整合成有机的整体。继时加工过程则将刺激整合为一个特异

的序列。因此一切智能活动的运行,依赖于注意系统、同时加工和继时加工系统和计划系统的协调合作。

5、国内关于智力的结构:

林传鼎:智力应被视为一种多维的连续统,它包含许多特殊技能和能力。智力结构包含六种能力:

1)对模式进行分类的能力

2)适宜地观察行为能力,即学习能力。

3)归纳推理能力即概括能力

4)深泽推理能力

5)形成概念模型并使用这种模型的能力。

6)理解能力

林崇德:

1)智力和能力不是绝对分开的,智力是个性的范筹,不任是智力还是能力,其核心是思维

的概括。

2)智力由思维、感知(观察)、记忆想象、语言和操作技能组成。其思维(抽象思维)是

智力的核心。

朱智贤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

思维的特点是概括性、间接性、目的性和问题性,层次性和产生性等特点。

总倾向认为:

智力是使人顺利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一般性能力,由注意、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力五种基本因素组成。

智力不是五种基本因素的相加,而是各种因素的有机结合,每因素都会影响整个智力水平以及其他因素的作用的发挥

6、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去年无):

创造力是一种较特殊的智力品质,是智力发展的结果,但创造力和智力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智力越高,创造力越高。

推孟、吉尔福特、托兰斯等人分别做过大规模的研究,均得出了(1)低智力者难以有创造性;(2)创造力高的人,智商多在100—130之间;(3)智力高的人未必都有高创造力。

因此说,智力是创造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所以在学校教育中,智力开发不等于创造力培养。我们除了要重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外,还须重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6、头脑风暴法(去年无,老师说可能考名词解释):

头脑风暴法是奥斯本提出的,原意是用暴风雨似的思潮以撞击问题。类似于我国的“集思广益”的做法。其具体做法是采用座谈会形式组织人们对特定的问题进行讨论,使他们互相启发,引起联想,产生尽可能多和价值尽可能大的设想和方案。

为了使头脑风暴法取得最大的效果,必须遵守以下守则:第一,不批评他人的任何观点;第二,鼓励“百花齐放”,发言充分自由;第三,求量为先,以量生质;第四,寻求组合与改进。

概念:

2、创造力: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的产物的能力。

问答题:

1、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的现实意义:

认为智力应该是指在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和生产创造时所需要的能力,人有八种智力,每一种智力

拓展了传统智力概念的含义,这对差异教育和教学有重大意义。

2、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1)遗传和生理成熟奠定了智力的基础。

2)环境和教育影响智力发展。

3、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

3)智力

4)知识

5)认知风格——场独立和场依存型。

6)人格特征:对(模糊)不确定性的容忍、冒险性、毅力和坚持性、成长的愿望、自尊。

7)动机

8)环境

第七章

知识点:

1、迁移的类型(去年有):

1、根据迁移的结果分

A、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着促进、助长作用。

B、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着干扰、阻碍作用,即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

影响。(骑自行车对骑三轮车起阻碍作用,学俄文后对学英语产生干扰作用)

2、根据迁移的方向分

1)顺向迁移——先进行的学习对后继的学习产生的影响

2)逆向迁移——后继的学习对先前的学习产生影响

3、根据迁移的范围分

1)一般迁移——一种学习所得的原理和态度对另一种学习影响。

2)特殊迁移——某一领域或课题的学习对学习另一领域或课题学习产生影响。

4、根据迁移的程度分

A、近迁移——已习得的知识或技能与原先学习相似的情境中加以运用(记我的妈妈到记我的教师)

B、远迁移——指已习得的知识或技能在新的不相似的情境中运用。

5、根据迁移的路径分

A、低路迁移——一种自发的或者自动的方式所形成的技能迁移,这种迁移是将各种情景中的练习所获得的技能,在不留意的,不需要或很少需要意识思维参与的情况下发生的迁移。

B、高路迁移——有意识地将某种情景中所习得的抽象知识应用于另一情景。

2、迁移理论关于迁移的实质及代表人物(去年有):

答:1、心理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1)代表人物沃尔夫

2)主要思想

A、人是若干官能组成的,如注意、意志、记忆、知觉、推理、想象等,它们是一个个独立的实体,各种官能就像人的肌肉一样,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增强。

B、训练和改进心的各种官能是教学的目标、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改善学生的各种官能。而改善后的官能就能自动地迁移到其他的学习中去。一种官能的改进也能增进其他官能。

2、相同要素(共同成分)说

桑代克

一种学习情境到另一种学习情境的迁移,只是由于这两个情境存在着相同的要素,只有当两个心理机能之间存在着相同的要素时,一种心理机能的改善才能引起另一种心理机能的改善。

3、概括化理论(经验化说)

贾德

先学的东西之所以迁移到后期的学习中去,是因为先期学习时获得了一般的原理,这种原理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迁移两种学习中。

两种学习活动存在共同要素是知识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形成了能够泛化的共同原理。

只要一个人对其经验进行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种情景到另一种情境的迁移。

4、关系理论(苛勒)

迁移的发生关键不在于情境中有多少共同要素、也不在于是否掌握了原理,而在于是否理解了情境之间的关系。即情境中所有的要素是否组成了一种整体关系。

概念:

1、迁移: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学习的迁移中,一种学习可能对另一种学习起到促进、助长作用,这便称之为正迁移,也可简称为迁移。

问答题:

1、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去年有)

1)学习材料的特点(共同要素越多,越易产生迁移、实验情景与材料之间的相关度、学习

材料的相同和不同点的区分程度)

2)经验概括程度: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概括出学习中的共同原理。这种经过概括

的原理就能有效地迁移到新的学习中去,从而有效地指导实践。奥苏贝尔的组织者研究发现抽象概括程度高有材料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3)对学习情景的理解。

4)学习心态(定势的影响,先易后难排列,容易解决问题)一种方式被多次运用后,如果

换作与此方法相对的方法,问题解决的难度就会增加(卢钦斯实验)。

5)认知结构的特点:知识经验的准确性、丰富性、知识经验的联系有利于迁移。奥苏贝尔

认为知识结构可利用性、辨别性、巩固性有利促进迁移。

6)学习策略水平

2、教学过程中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去年有)

1)注意学习材料和内容的编排

A.注意知识本身性质、特点、逻辑结构。

B.注意学生经验水平、智力年龄、知识结构

C.注意教学时间和教法上的要求,力求以最佳的教材结构展示给学生。

2)改进呈现方法:一般到具体(体现不断分化,综合贯通的认知组织原则)

3)加强教学法有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5)改进学生的评价

第九章

知识点:

1、学习动机的种类:

1)正确高尚的动机——错误低下的动机

2)近景动机——远景动机

3)普遍学习动机和偏重型学习动机

4)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2、动机理论的关于动机的基本观点及代表人物(提纲上无,老师上课提到):

行为主义:行为是驱力驱动的,而驱力则由生理上的需要而产生。华生等

人本主义:动机是人性成长发展的基本内在动力。马斯洛,罗杰斯等

成就动机论:默瑞:人格中心由一系列需要,其中之一即成就需要,这一需要使人追求较高的目标,完成困难的任务,竞争并超过别人。

归因理论:韦纳:人们将自己的成败归结于不同的原因,不同的归因导致不同的行为动机,消极的归因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自我效能感理论:班都拉: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行为的启动和改变。

自我价值感理论:科文:自我价值感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

概念:

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在比较容易的学习任务中,学习效率有随着学习动机的提高而上升的趋势。中等偏高的动机水平时,学习效率最好;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学习效率反而会由于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加而下降,中等偏低的动机水平时,学习效率最好;在中等难度的任务中,学习动机水平为中等时,学习效果最好。随着任务难度的不断增大,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随之下降的趋势。在学习动机水平为中等时,学习效果最好,随着学习动机水平的提高,学习效果反而会下降。这一现象称之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2、、成就动机: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机,亦即个体认为有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动机。

3、学习动机: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倾向。

问答题: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很重要):

(1)人的需要中含有学习动机:认为学生具有先天具有发自内心的潜力,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行学习。人有七种基本的需要

1)生理需要——维持生存和种族延续的需要。是所有需要中最基本、最原始、也是最

有力的需要。

2)安全需要——希求保护与免遭遇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生命安全;财产安全、

职业安全。

3)归属与爱的需要——被那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对自己社会价值的需要。包括自尊和他人尊重两个方面的需要。自

尊涉及:渴求力量、成就、自强、自信和自主;他人尊重涉及:承认、赏识、重视、和高度评价。

5)求知的需要——认知和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和解

决疑难问题的需要。

6)审美的需要——指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完美的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个人渴望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自

己希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的需要。

(2)马斯洛两大类需要的交互作用:

①需要的层次出现顺序是由低到高。“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糟糠不饱者,不务梁肉,短褐不完者,不待纹绣”。只有当低级的需要基本满足后,才能出现较高级的需要。

②各层次需要在人群中所占比例由在大到小。

③七个层次的需要概括为两个水平,前四种为基本需要(前四种为本能需要,其特点是需要满足后动机就下降,且与维持生活所必须的),后三种为成长需要。(后三种为似本能

需要)。其中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

(3)自我实现中的高峰体验——指个人自我寻求自我实现之前的一种喜悦感觉。

2、学习动机的归因理论(很重要):

(1)一般人通常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的成败归结为六个方面

1)能力:自己对完成某项任务的胜评价。

2)努力程度,即个人在某项任务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3)工作难度:即任务的复杂程度,及由此而形成的个体对该工作的困难程度的估计。

4)运气:个人自认为自己次工作的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

5)身体状态,即工作时的身体情况是否影响工作。

6)其他、外部环境因素。

(2)在韦纳将六个因素归入三个维度:因素源: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稳定程度:稳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可控性: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

(3)消极的归因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内部动机的激发

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理的目标

3)自我效能感

4)训练归因

(2)外部动机激发

1)明确表达期望

2)提供明确、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

3)合理运用外部奖励

4)有效地运用表扬

第十一章

知识点:

1、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1、认知目标的分类

(1)知识——指对先前学习材料的记忆(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

(2)领会——指把握知识的意义。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表述;二是解释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可概述。三是推断即估计将来的趋势。

(3)运用将习得的材料应用于新的具体情景

(4)分析:指能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它的构成成分并理解其结构。一要素分析;二关系分析;三组织原理分析。

(5)综合:将部分组成新的整体。

(6)评价:对材料作出价值判断。一依内在标准判断;二依外在标准判断。

1、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

(1)接受(注意)学生愿意注意特殊现象或刺激。

(2)反应:指学生主动参与,分三个层次默认、愿意反应、及反应满足(相当于兴趣。(3)价值化——学生将特殊的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相当于态度

(4)组织指将不同的价值标准组合在一起,克服它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并开始建立内在一致价值标准。这是与人生哲学有关的教学。

(5)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通过对价值观体系的组织,逐渐形成个人的品格。

3、动作技能领域目标

①知觉——指运用感官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

②定向——对稳定的活动作准备

③有指导的反应——指复杂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包括模仿和尝试错误。

④机械动作:指学习者的反应已形成习惯,能熟练、自信地完成动作。

⑤复杂外显反应,指包含复杂模式的熟练操作。操作的熟练性以迅速、连贯、精确和轻松为指标。

⑥适应——指技能的高发展水平。学生能调整自己的动作模式以适应特殊装置或情景的需要。

⑦创新——指创造新的动作模式以适应具体的情景。

2、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

(1)言语信息——借助口头或书面所表达的信息。

①字与词的基础知识——一些个别单词或字组合而成的词和概念

②简单的陈述知识——关于世界是什么的知识:如香蕉是黄色的。

③有组织的复杂知识——由语言信息表达的历史事件或科学原理。

(2)智力技能

1)辨别——对不同的刺激给予不同的反应或众多的刺激中识出相同的刺激。

2)概念——指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概括性认识,分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

3)规则——指数个概念合在一起表达的完成的含义。如圆的面积是半径的平方*3.14。

4)问题解决——运用习得的规则去解决问题的过程。

(3)认知策略——学习者自主调节和控制其内部心理活动从而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具体可分为:

①记忆策略

②组织策略

③元认知策略

(4)动作技能

(5)态度

3、马杰的行为目标三要素:

1、可观察的行为——目标必须用可观察的行为表达,要避免使用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词。教学评价的类型。

2、明确行为发生的条件——说明学习者学习结果所进行评价的是什么条件下进行的

3、可接受的行为标准——用来衡量学习结果的最低要求。

4、教学评价的类型(去年无):

1、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动机不同,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

评价。

2、根据对教学评价资料的不同处理方式,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

价。

3、根据评价时使用的测验的来源不同,可以将测验分为标准化学业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概念:

1、教学设计(去年无):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

2、教学目标: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3、掌握学习:一种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将学习内容分成小的单元,学生每次学习一个小单元并参加考试,走到学生以80%——100%掌握水平通过考试为止,然后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

5、教学评价:指根据教学目标,对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所发生的变化进行观察与测量,收集有关资料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 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 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 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 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 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8、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3岁)到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21、学生间的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性。 22、世界上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23、性格: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24、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性与顺存性)。 25、学习的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6、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类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名词解释 1、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3、人的学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4、发现学习: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发现事物意义的学习。 5、有意义学习:是指符合所代表的新知识与个体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联系的过程。 6、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

题时,便产生了上位学习。 7、下为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下为学习包括两种形式:相关类属学习和派生类属学习。 8、相关类属学习:当新学习的知识从属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观念,但并非完全包含于原有观念中,并且也不能完全由原有观念所代表,二者仅是一种相互关联的从属关系时,便产生了相关类属学习。 9、自我效能感:最早是由班杜拉提出的,是指人们对于自己能否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0、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直观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在教学实际中,直观有三种方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11、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及重点(精心整理)

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P2 2、加涅(美国)提出的学习过程模式(信息加工模式)p5 (1)动机阶段——预期(2)选择阶段——注意、选择性知觉(3)获得阶段——编码及存入(4)保持阶段——记忆存储(5)回忆阶段——检索(6)概括阶段——迁移(7)作业阶段——反应(8)反馈阶段——强化 3、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P6图 4、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西方p7 (1)初创时期(20世纪二十年代以前)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初创时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是教育心理学的里程碑,是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有“教育心理学之父”之称。 5、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东方p9 (1)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2)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开始(3)文化大革命结束至今(4)初创时期: 第一阶段: 我国出版的第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1924年,廖世成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6、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p11 从学科作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从学科性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学科。7、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什么意义?p12 (1)增强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8、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p14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的影响,要避免对被 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5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10、观察法: 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者在一定条件下的表情、动作、言语、行为的变化,并按时间顺序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了解、判断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根据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11、实验法: 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从而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2011年学前教育心理学

浙江省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 A.同化模式 B.顺应模式 C.生成模式 D.启发模式 2.“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 A.华生 B.弗罗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3.布鲁纳提出了下列哪三种表征系统( ) A.动作表征、肖像表征与符号表征 B.形象、线性排序与图式 C.命题网络、图式与产生式 D.命题、线性排序与产生式 4.游戏的表征形式包括( ) A.交往行为、友善行为与意志行为 B.认知行为、情感行为与意志行为 C.交往行为、攻击行为与宣泄行为 D.认知行为、交往行为与宣泄行为 5.下位学习包括哪两种学习模式( ) A.派生下位学习与相关下位学习 B.连锁下位学习与归属下位学习 C.联结下位学习与分化下位学习 D.经典下位学习与操作下位学习 6.幼儿道德情感发展三个时期依次为( ) A.他律性时期、过渡性时期与自律性时期 B.“原伦理状态”时期、前道德情感时期与他律性时期 C.前道德情感时期、道德情感时期与后道德情感时期 D.“伦理状态”时期、“社会状态”时期与“心理状态”时期 7.影响幼儿创造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A.先天图式与后天习得图式 B.智力与性情 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D.遗传、环境教育与个体主观因素 8.以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为依据,根据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教育侧重点,可以把教育活动划分为( ) A.课堂教育活动、体育活动与游戏活动 B.生活教育活动、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 C.教学活动、娱乐活动与游戏活动 D.学习活动、娱乐活动与体育活动 9.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创设的原则包括( ) A.通用性、有效性、适龄性与针对性 B.客观性、科学性、实用性与安全性 C.普遍性、适用性、特殊性与教育性

教师考编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精心整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基本内涵 研究对象&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 a.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发展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出版的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学科体系基本形成(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三节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一、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简答题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劳伦兹首先 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 4. 差异性。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填空题 1.童年期。 2.少年期。也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填空题 3.青年初期。 二、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 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2.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3. 学与教的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教学内容。 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与教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4. 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5.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6.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 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7.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程: 1)初创时期(20C20以前) 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 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心理学之上; 1868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877 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903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913~1914 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因此,桑也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2)发展时期(20C20~50末) 3)成熟时期(20C60~70末) 布鲁纳罗杰斯奥苏贝尔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基本形成。 4)完善时期(20C80以后) 布鲁纳 8. 1924,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9.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应用最广、成就最大)、观察法(最基本最普遍)、调查法(问卷访谈)、个案法、测验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产品分析法。 10.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系统性原则。 11. 20C初,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12. 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13. 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儿期或学龄前期(3—6、7);童年期或学龄初期(6、7—11、12); 少年期或学龄中期(11、12—14、15);青年期(14、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 14.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15. 中小学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童年期(学龄初期);少年期(心理断乳期/危险期);青年初期(学龄晚期)。 16. 朱智贤教授认为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是四年级。 17. 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青春期。 18. 心理发展的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67452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67452

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1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 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P14 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 .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 P42 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P48-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 - 运动阶段( 0-2 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前运算阶段;( 2-7 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形式运算阶段;( 11-15 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 4 .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P58- 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 .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P65 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 6 、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P76

班杜拉将认知因素引入行为主义观点中形成了的一种新的理论,他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观察学习避免了尝试错误,暗中摸索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过程。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 ( 或称“榜样” ) 的行为 ( 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 ) ,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班杜拉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直接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任何学习,只要通过观察榜样示范就能够进行,因此,对于人类来说,观察学习更为重要。班杜拉非常重视观察学习,他认为:( 1 )观察学习能够产生与直接学习相同的效果。( 2 )观察学习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7 、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 P88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8 、简述奥苏泊尔关于新旧观念同化的三种方式。 P83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因此原有观念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对新观念加以同化,即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类属学习:又称下位学习,是把新观念归入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其中原有观念是总观

全国2011年10月自学考试00466《发展及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

全国2011年10月自学考试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 课程代码:0046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的一生中个体身心快速发展的第二个加速期是在( D )1-12 A.婴儿期B.幼儿期 C.小学时期D.青少年时期 2.成就测验试图测量个体经过学习和训练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等,以便认定学习和训练的成效,亦称作( A )1-27 A.形成性测验B.性向测验 C.智力测验D.潜能测验 3.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学习的基础是( C )2-31 A.顿悟B.观察学习 C.条件反射D.遗传 4.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至20岁期间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 C )2-41 A.自主性对羞怯、怀疑B.主动性对内疚感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勤奋感对自卑感 5.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 D )3-72 A.经验的积累B.学习的迁移 C.不断的学习D.知识的领会 6.下列哪位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毕生的过程( B )1-9 A.弗洛伊德B.埃里克森 C.皮亚杰D.维果斯基 7.如果婴儿对镜中自己的映像很感兴趣,作出微笑、亲吻和到镜后面寻找等动作,这表明该婴儿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处于( A )4-115 A.“伙伴”游戏阶段B.戏物阶段 C.相倚性阶段D.自我认识阶段 8.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年龄”是在小学( B )5-142 A.三年级B.四年级 C.五年级D.六年级

9.下列关于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描述,不正确 ...的是( D )5-153 A.自我评价由“他律性”向“自律性”发展 B.从依据具体行为进行评价向应用道德原则进行评价发展 C.从根据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向把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发展 D.从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向正确评价他人的行为发展 10.赫洛克(Hurlock)将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分为三类。下列哪一项不属于 ...其中之一?( D )6-185 A.挚友B.好友 C.伙伴D.熟人 11.高中生掌握和运用不同逻辑法则的能力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其中掌握得最差的是( C )7-204 A.同一律B.矛盾律 C.排中律D.普遍律 12.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各个维度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其中发展最快的是( A )7-208 A.流畅性B.变通性 C.独创性D.整体性 13.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由四个过程组成,即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 B )9-296 A.生成B.动机 C.练习D.实践 14.以下属于影响学习的内部条件的是( C )9-299 A.教材提供的信息B.教师的教学技巧 C.学生的原有知识、技能D.家长的家庭辅导 1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 ...奥苏伯尔的陈述性知识的分类?( D )10-313 A.符号B.概念 C.命题D.图式 16.加涅将认知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分为两类,即认知策略和( D )10-322 A.命题网络B.言语信息 C.动作技能D.智慧技能 17.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学习策略可以分为三类,即( C )10-337 A.复述策略、分类策略和组织策略 B.分类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D.复述策略、分类策略和精加工策略

教育心理学复习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就是个体由于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表现或心理的持久变化。 3、学习理论就是教育心理学最核心的研究内容。 4、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就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基本范式。 5、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问卷法,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微观发生法。 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1、学习:就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2、学习的作用:(1)学习就是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学习能激发人脑潜能。 3、按学习主体分类:动物学习与人类学习 4、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的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

5、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 (4)态度。(5)动作技能。 6、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1)据学习方式分为接受的与发现的。(2)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的与有意义的。 7、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1)内隐学习:个体不知不觉的获得经验,并引起相应行为变化的学习。(2)外显学习:指有意识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8、(1)外显记忆:长时记忆中能够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与思考的知识。(2)内隐记忆:无法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但不知不觉地影响着行为与思维的学习。 9、学习的相关概念:(1)终身学习。(2)远程学习。(3)机器学习。(4)学习科学。 10、学习理论的发展:(1)两种倾向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行为主义学派与德国的格式塔学派。(2)行为、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收。(3)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与邻近律。 1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1)无条件刺激:本来就能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2)无条件反应: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3)中性刺激:给狗呈现刺激如铃声,狗不会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铃声被称为中性刺激。(4)条件刺激:原来的中性刺激,它并不能引起无条件反应,但与无条件刺激多次在时间上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点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某种现象,分析研究的方法。 3、性格:性格是指由人对客现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4、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保存和提取。 5、态度:态度指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形成的,对面临的人和事具有的心理倾向或心理准备状态。 6、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7、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再认和回忆。 8、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9、创造思维:创造思维在创造活动中进行的高度灵活、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 10、美感:美感是对自然、社会和艺术中各种事物是否符合其美的标准而产生的情感。 11、身心发展:身心发展是生存期间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引起的有规律的身心变化。 12、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13、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14、人格:人格指一个人的稳定的、整体的身心结构,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两个方面。 15、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和文明成就的结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 16.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17. 将认识过程看成是个体接受、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信息过程的是认知心理学。 18.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呈倒U型曲线的关系。 19.采用因素分析方法把特质区别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卡特尔。 20. 人的个性在形式和结构上是一样的,而在质(内容)和量上存在着差别,每个人表现出独特性,这是个性特征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21.教师职业最显著的特征是知识传授者。 22.在心理评估中,较为科学、准确和客观的评估手段是心理测量法。 23.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主要是知识结构。 24. 父母逝世或父母离婚,常使孩子感到茫然失措、孤立无援,这是亲和挫折。 25. 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时应注意一般来说,表扬应多于批评。C、A、B、D、B 26. 学校里面最重要、最基本、最经常、最活跃的一种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27. 艾宾浩斯提出的记忆遗忘曲线,可以归纳为遗忘进程不均衡,先快后慢。 28. 个性倾向性最基础、最积极的成分是需要。 29. 要使学生的道德行为经常化、自动化,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习惯培养。 30. 动作系统就是由一连串的动作组成的连锁式结构。 31. 在心理学研究中贯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这一原则,叫客观性原则。 32. 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情境,以引起被试的心理反应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33. 关于需要产生的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的发展是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果,这叫积累作用论。 34. 提出了认知失调的动机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费斯廷格 35.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来的所谓双因素,即指保健激励因素。 36. 采用因素分析方法把特质区别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卡特尔。 37. 斯普兰格认为,以经济的观点和实际效果来判断事物的性格类型属经济型。 38.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按照个体的心理活动的倾向,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和内倾型。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 A )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3.( C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

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D )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8.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C )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9.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 )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10.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心理学 一、填空题(有15空,共15分)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P22 2、高等教育心理学史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P27 3、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这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客观性)原则。P35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避免违背教育的原则和规律,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这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教育性)原则。P35 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必须来源于高等教育实践,它的研究成果也必须能够付诸于高等教育实践,这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P35 6、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即(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的教学风格。P46 7、教师的领导方式包括强硬专断(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四种类型。P46 8、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可以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P51 9、反思包括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和(为活动的反思)三种类型。P58 10、教学反思分为具体经验阶段、(观察与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和(积极的验证阶段)四个环节。P59 11、研究者提出了四种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和(行动研究)。P61 12、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P82 13、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这是(负强化),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这是(惩罚)。P97 14、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正强化)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而应慎重地对待惩罚。P97 15、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P101 16、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P103 17、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P112 18、动机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P112 19、成就动机的三个组成部分通常随着年龄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P113 20、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两种类型。这是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动机分类反思。P116 21、阿特金森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两个部分。P122 22、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和(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三个维度。P123 23、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需要。P124 24、最早有关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是(形式训练说),它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P142 25、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影响,它们是认知结构的(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实质性的内容特征)(学生个人的知识的组织特征)和(它的巩固性)。P145 26、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三个环节。P178 27、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华东师范大学版)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大版本)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 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 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5441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内。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 A.华生 B.弗洛伊德 C.马斯洛 D.杜威 2.以饮食文化为例,美国人吃牡蛎而不吃蜗牛,犹太人吃鱼而不吃猪肉等,体现了文化的() A.差异性 B.多样性 C.共同性 D.具体性 3.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于完善化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A.操作能力 B.能力 C.动作技能 D.技能 4.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的大小关系是() A.成正比关系 B.成正相关关系 C.无关

D.反比例关系 5.对事实信息的记忆,如姓名、人脸、单词、日期和观点等,这种记忆属于() A.程序性记忆 B.陈述性记忆 C.语义记忆 D.情景记忆 6.功能固着对解决问题具有()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D.启发作用 7.在睡眠的__________阶段,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各项功能指标变慢,脑电波主要以△波为主。() A.入睡期 B.潜渡睡眠期 C.深度睡眠期 D.中度睡眠期 8.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表现了__________状态。()A.表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9.性格根据知、情、意在性格中的表现程度可以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A.独立型 B.经济型 C.外倾型 D.意志型 10.“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指出在交往时要运用()A.称呼得体 B.说话注意礼貌 C.讲话要注意场合 D.言语艺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现代心理学是一个科学体系,按照它们研究目的和取向的不同,可以分为() A.基础研究 B.心理现象研究 C.心理活动研究 D.心理对象研究 E.活动领域层次 2.虽然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发育,但其速度各异,因此,从总的方面可以分

第一章2011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问大致为 A. 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 19 世纪 80 年代 C.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 20 世纪 80 年代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 究方法是 ( )。 A .测验法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调查法 3. (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 教学工具 B. 教学环境 C. 教学设施 D .教学媒体 4. 60年代初, ( )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 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A ?布鲁纳 B .桑代克 C.皮亚杰 D .廖世承 5. 在教育心理学看来, ( )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 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 教学内容 B. 教学媒体 C. 教学环境 D .评价/反思过程 6. 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育改革运动。 A .人本主义 B .行为主义 C.认知心理学 D .信息论 7.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 ( )年。 A. 1879 B. 1897 C .1789 D .1798 8.( )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A. 主动性研究 B .反思性研究 C. 合作性研究 D ?社会文化研究 9. 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方法是 A .测验法 ( )。 ( ) 思潮掀起一场教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