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报告(一)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报告(一)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报告(一)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报告(一)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

课题名称影响我国农业总产值因素的实证分析

专业统计学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3 年1 月 5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

课题影响我国农业总产值因素

的实证分析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审批

任务书下达日期2012 年12 月31 日

任务完成日期2013年 1 月 5 日

目录

一、引言 (1)

二、模型建立 (1)

三、实证研究 (2)

(1)对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和各解释变量进行归纳分析 (2)

(2)对被解释变量与各解释变量进行OLS回归 (3)

(3)将其余变量逐个引入Y=f(

X) (5)

4

(4)消除自相关性 (7)

四、模型分析 (8)

(1)经济意义检验 (8)

(2)拟合优度检验 (9)

(3)计量方法描述 (10)

(4)模型预测 (10)

五、模型结论 (11)

六、参考文献 (11)

总结 (11)

评分表 (12)

一、 引言

农业(Agriculture )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

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它是通过培育动植物产品从而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生产的部门是种植业, 利用土地上水域空间进行水产养殖的是水产业,又叫渔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采伐林木的部门,是林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或者直接利用草地发展畜牧的是畜牧业。对这些产品进行小规模加工或者制作的是副业。它们都是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这些景观或者所在地域资源进行开发并展示的是观光农业,又称休闲农业。这是新时期随着人们的业余时间富余而产生的新型农业形式。

近些年来,农业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的农业产值也不断上升,农业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也暴露出了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整体偏低,机械化程度不高,投入产出比不高等等。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选取了影响农业总产值的四个因素,希望通过对这些变量的分析,来揭示我国农业现存的一些问题,力求针对问题,找到解决之道。

二、模型建立

影响农业总产值的因素很多,这里主要选取了四个,即粮食产量、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和农用机械总动力。由一般经济理论得知,粮食产量与农业总产值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即粮食产量越大,农业总产值越大;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灌溉面积越大,化肥施用量越大,农业机械总动力越高,则农业总产值越大;超过一定程度,化肥施用量与农业总产值呈负相关。因此,可设方程为:

4

43322110X X X X Y βββββ++++=

其中Y 为农业总产值,单位为亿元;

1X 为粮食产量,单位为万吨; 2X 为有效灌溉面积,单位为千公顷;

3

X

为化肥施用量,单位为万吨;

4X 为农业机械总动力,单位为万千瓦。

三、实证研究

本文搜集了我国从1991年至2011年共21年的有关农业发展的数据,如下表(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表1

根据各因素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将方程形式设定为:

443322110X X X X Y βββββ++++=

1、对被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和各解释变量进行归纳分析

表2

用OLS 法进行回归得到如下模型:

4

321484756.0605507.3.16036.0944622.004.31738X X X X Y +--+-=

(-1.107283)(5.737322) (-0.224539) (-1.432079) (3.507467)

3755

.148,999235.0..,967186.0,973749.02

2

====F W D R

R

根据OLS 回归所得各值可看出,X1、X4的t 值大于2,可通得过检验(根据经验),而X2、X3的t 值小于2,与Y 关系不显著,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为消除多重共线性,使得相关解释变量更加显著,故作如下逐步回归法:

2、对被解释变量与各解释变量进行OLS 回归

做Y 与1X 2X 3X 4X 之间的回归,结果如下表3、4、5、6所示:

表3 ①

表4 ②

表5 ③

表6 ④

由表3、4、5、6得到结果如下:

① 1173519.290.87746X Y +-= 730727.02=R -5.951206 7.180563

②2327832.22.107256X Y +-= 911123

.02=R -11.93710 13.95631

③392447.1021.29175X Y +-= 886005.02=R -7.410325 12.15214

④4439526.0147.7392X Y +-= 916991.02=R -3.992354 14.48765

以上四个方程,根据经济理论和统计检验,农用机械总动力4X 与农业总产值的关系最大,是最重要的解释变量(t 检验值= 14.48765也最大),选出最优简单回归方程为Y=f(4X )。

3、将其余变量逐个引入Y=f(4X ) 引入1X 后,结果如表7:

表7

如表7所示,加入变量1X 后,2R 值有原来的0.916991提高到了0.969802,而且1X 的t 值5.610611>2且P 值<0.05,显著,而且符号符合经济意义,通过经济意义检验,所以1X 应予以保留。

接下来引入2X ,进行普通最小二乘估计,得到结果如表8:

表8

如表8所示,加入变量2X 后,2R 值有原来的0.969802提高到了0.970384,而且2X 的t 值-0.578012绝对值<2且P 值>0.05,不显著,显然2X 通不过检验,故应予以排除。

接下来引入3X ,进行普通最小二乘估计,得到结果如表9:

表9

如表9所示,加入变量3X 后,2R 值有原来的0.969802提高到了0.973666, 而且3X 的t 值-1.579405绝对值<2且P 值大于0.05,不显著,显然3X 通不过检验,故应予以排除。

综上,得结论:回归方程以Y=f(41,X X )为最优方程。

4、消除自相关性

在Y 与41,X X 的OLS 回归分析中,其..W D 值为0.821965。根据一般经验,

..W D 值在

1.5-

2.5之间通过检验,显然在这里通不过。存在自相关性,故应用

广义差分法进行修正。如表10:

表10

得知124.1.. W D ,不在范围1.5-2.5之间,继续计算二阶差分。如表11:

表11

从上图可知,引入二阶差分之后,2R 从0.969802提高到了0.987706,..W D 值为1.981112,在1.5与2.5之间,但是1X 的t 值为1.982013小于经验值2,P 值>0.05,通不过检验。

为了得到模型的最佳结果,在这里尝试用WLS (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修正。表12:

表12

运用加权最小二乘估计进行修正之后,2R 提高到了0.992180,41X X 、的t 值均大于2,且..W D 值=1.728654。查杜宾-瓦特森检验上下界表得 L D =1.20,

U

D =1.41,基本消除了自相关性。对比得知,此结果为最佳,故保留此结果。 因此最后模型为:

21315602.0835283.087.40937X X Y ++-=

-21.02834 19.84302 39.92958

728654

.1..,906.1141,991311.0,992180.02

2

====W D F R

R

四、模型分析

1、经济意义检验

由模型可知,农业总产值与粮食产量、农业机械总动力是正相关的关系,即随着粮食产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增加或减少,农业总产值也会相对增加或减少;如下图所示,农业总产值(Y )与粮食产量(1X )、农业机械总动力(4X )成正相关的线性关系,说明此模型符合经济学的一般规律,能用经济检验的标准对其进行解释。做散点图,如图1:

图1

2、拟合优度检验

图2

对于统计检验,这里采取拟合优度检验。由0.9877062=R ,984193.02=R 可知,拟合优度还是比较高的,由图2的拟合图和残差图中也可以看出。

3、计量方法描述

OLS (普通最小二乘法):又称最小平方法,是一种数学优化技术。它通过最小化无误差的平方和和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利用最小二乘法可以简便地求的未知的数据,并使得这些求的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误差的平方和最小。还可以用于曲线拟合。

WLS (加权最小二乘法):如果模型被检验证明存在异方差性,则需要发展新的方法估计模型,加权最小二乘法是对原模型加权,使之变成一个新的不存在异方差性的模型,然后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其参数。

逐步回归法:以Y 为解释变量,逐个引入解释变量,构成回归模型,进行模型估计。根据拟合优度的变化决定新引入变量是否独立。如果拟合优度变化显著,则说明新引入的变量是一个独立的解释变量;如果拟合优度变化不显著,则说明新引入的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存在共线性关系。

4、模型预测

为了得到2012年的农业总产值,收集数据,2012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利用Eviews 进行模型预测,得到最近20年的趋势图,如图3.

图3

五、模型结论

加快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增加对农业中农用机械设备的投入量,只有大规模的机械设备投入,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与现代化;而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因地制宜,建立与农业机械化相配套的农村经济体制,以提高农用机械的使用效率。

在农业生产中,灌溉面积的增加会带来农业产值的增加,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存在着耕地灌溉的低效率问题或灌溉对农业产值的影响不显著。针对此问题,应当改进土地灌溉的方式,节约水资源,如用滴灌、喷灌的灌溉方式替代传统的浇地灌溉。在一定程度内,化肥用量的增加可以提高农业总产值。

相对于林牧渔业来说,粮食在农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该模型中可以看出,粮食产量每增加一万吨,农业总产值增加0.7192177亿元,粮食的投入产出比比较高。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对粮食的投入。

参考文献:

1.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11 [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3.李国璋,周琦.我国农业产值的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22):

4.谢为安.微观经济理论与计量方法[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

5.吕美巧马广.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J].农机化研究.2008.

总结:

通过这两周的课程设计,让我对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和Eviews软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次课程设计整理了这个学期所学的知识,也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没有学到过的知识。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光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算是学到了东西,从而到达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计量经济学里面的加权最小二乘法,逐步回归法等在现在的经济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地运用,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方面可以涉及和初步的运用它们。

总之,课程设计是大学生在校让理论结合实践的一种很好的产物,它让我们懂得了更多。最后感谢老师和同学的指导。

理学院课程设计评分表

课程名称:

教师签名:

日期:

(注:1.此页附在课程设计报告之后;2.综合成绩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计量经济学-四元线性回归模型案例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1年月

一、引言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在社会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很大程度上需要财政收入的鼎力相助。财政收入既是国家的集中性分配活动,又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利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它是现代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收入形式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本课题跟据我国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税收收入并结合我国各地区在2008年的实际情况,利用《中国统计年鉴2009》做出了税收收入的计量模型,比较分析了职工工资总额、财政支出和人均家庭总收入等变量对税收收入的不同影响,得出了几个重要的结论。 税收是国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税收是国家集中性分配活动,又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税收一直随经济的增长在快速的增长,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成高速发展趋势。由1999年的亿元到2008年的亿元,十年来增加了倍(见表1)。 近几年以来,尤其是2008年以来社会不公平和贫富差距进一步了大,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2010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提出调整税收基数,从而来缩小贫富差距和社会公平问题。

表1 我国十年来税收一览表 二、理论基础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以政治权利为基础,按规定标准以政治权力为基础,按预定标准像经济组织和居民无偿课征而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税收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一国的经济实力,经济发展水平,劳动者的素质,职工工资总额,财政支出,家庭总收入,生产总值,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 职工工资总额,指各单位或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个人所得税的税基就是劳动报酬总额。而个人所得税是税收收入的组成部分。 生产总值,生产总值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指标,税收与生产总值的关系集中反映了税收与经济的关系。换言之,经济决定税收,税收促进经济。因此,二者有着直接相关性。如果税收与生产总值的比例关系不协调,一定程度上会弱化了国家队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因此

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

计量经济学论文 中国商品进口额模型研究 摘要:通过对中国商品进口额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得到关于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函数,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探究其增长的规律性,从而使商品进口额成为一个可预测的经济变量。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模型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性 一、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中国的商品进口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口数额不断上升,从1985年的1257.8亿元到2007年的73284.6亿元。影响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因素很多,这里选取教材课后练习中的数据,研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商品进口额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数量关系,对于探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增长的规律性,预测商品进口额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因素分析及模型建立 1、因素分析 一国的商品进出口属于对外贸易的内容,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冷热情况,还有就是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等因素。有研究显示,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进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这里,对中国商品进口额的研究,主要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说明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居民对国外商品的需求也增大,所以,对这两个因素对进口额的影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 这里选取“中国商品进口额”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解释变量,分别用X1、X2表示。所以,模型假定为 LnY=β0+β1㏑X1 +β2㏑X2 + μ 其中u为随机误差项。 下表为1985——2007年中国商品进口额、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你消费价格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一,数据 二,理论模型的设计 解释变量:可支配收入X 被解释变量:消费性支出Y 软件操作: (1)X与Y散点图

从散点图可以粗略的看出,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性支出也在增加,大致呈线性关系。因此,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01i i i Y X ββμ=++ (2)对模型做OLS 估计 OLS 估计结果为 272.36350.7551Y X ∧ =+ 011.705732.3869t t == 20.9831.. 1.30171048.912R DW F === 三,模型检验 从回归估计结果看,模型拟合较好,可决系数为0.98,表明家庭人均年可消费性支出变化的98.31%可由支配性收入的变化来解释。 t 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1β不显著为0,表明可支配收入增加1个单位,消费性支出平均增加0.7551单位。 1,预测 现已知2018年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20000元,预测消费支出预测值为 0272.36350.75512000015374.3635Y =+?= E(X)=6222.209,Var(X)=1994.033

则在95%的置信度下,E( Y)的预测区间为(874.28,16041.68) 2,异方差性检验 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消费支出的决定因素不一定相同甚至差异很大。如经济越落后储蓄率越高,可能出现异方差性问题。 G-Q检验 对样本进行处理,X按从大到小排序,去掉中间4个,分为两组数据, 128 n n ==分别回归

1615472.0RSS = 2126528. 3R S S = 于是的F 统计量: ()() 12811 4.86811RSS F RSS --==-- 在5%的想著想水平下,0.050.05(6,6) 4.28,(6,6)F F F =>,即拒绝无异方差性假设,说明模型存在异方差性。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模板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的要求 统计年签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2a17636843.html,/tjsj/ndsj/2013/indexch.htm 1、需要的数据可以直接从统计年签获取,统计年签网址上面已给出。 2、这里附带的EXCEL文件中提供了十个表数据,如果实在不想找也可以用这些数据。 3、题目自拟。 4、若用一元回归模型做分析,则必须要附图象分析、相关性分析,得分不会太高。 6、若用多元回归模型做分析,则至少需要有多重共线性分析,建议最好也要加入图象分析。

安徽建筑大学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题目: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因素分析 院(系):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12经济学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高先务 起止时间:

目录 第1章前言 (1) 第2章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因素的建模分析 (2) 2.1数据采集 (2) 2.2数据分析 (3) 2.3结论 (7) 第3章对策建议 (8) 3.1根据模型结果分析 (8) 3.2政策建议 (8) 参考文献 (11)

第1章前言 一、探究目的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提高,同样,消费水平也左右着经济的发展。因此,扩大居民消费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对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对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等既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究竟有哪些因素制约着居民消费水平?凯恩斯认为,影响个人消费的主观因素比较稳定,消费者的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然而,大量的研究表明收入的变动并非影响消费的全部因素。还有许多其他因素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消费水平。如国内生产总值、消费者物价指数、消费者家庭财产状况、年龄构成、宗教信仰等等。有些因素对于收入的影响是随机性的,如消费环境、消费者心情状况;有些因素是系统性的,如消费者个人偏好等等。因此,探究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客观因素十分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国家税收收入对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二、理论依据 (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 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 交纳的所得税- 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 记帐补贴 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又称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指农村居民家庭全年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也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此两项收入被认为是影响一个国家消费水平的核心因素,因此对于消费水平模型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家税收收入 税收收入是指国家依据其政治权力向纳税人强制征收的收入,它是最古老、也是最主要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除组织收入的职能外,税收对经济社会运行和资源配置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有学者认为收入分配失衡是导致我国居民消费收入不足的原因之一而税收收入可以调节收入分配的失衡,实行二次分配,因此对于居民消费水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论文范文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本文采用经济增长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80~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物质资本、劳动力、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建立计量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中国国民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 关键词:消费、投资、经济增长、劳动力,实证分析

一、文献综述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GDP)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全世界近1/4 的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1978—2008年的31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计量经济学调查报告

大学生月消费支出调查报告 一、引言 在当前尚且低迷,尚未完全复苏的经济环境下,消费问题被大家广泛关注。物价的连续上涨,直接反映了社会的消费和需求问题。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对大家的消费进行归宗和分析。 二、理论综述 我们主要对大学生每人每月消费支出进行多因素分析,并从周围同学搜集相关数据,建立模型,对此进行数量分析。 影响大学生每人每月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如下: 1、学习支出 2、消费收入 3、生活支出 三、模型设定 Y:每人每月消费支出 X1:学习支出X2:消费收入 X3:生活支出 四、数据搜集 1、数据说明 我们特对周围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做了简单调查,再用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分析其影响因素。 2、数据的搜集情况 人数每人每月消 费 支出Y 学习支出 (X1) 消费收入(X2)生活支出(X3) 1760310800450 2630230600400 311002301350880 4420170450250 59601601000800 6580280500300 78702201000650 8300110400190 910501501300900 10126016015001100 11130030015001000 12500190550310 13600180750420 149001401000760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设计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2008级经济系金融(三) 姓名:学号: 鲁志娟20082122106 题目: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摘要: 服务贸易对以郭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重要,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国国际贸易在国际贸易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本文分析了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与服务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 竞争力 影响因素 一、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时代背景下,国际服务贸易异军突起,成为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级。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从1970年得700多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26882亿美元。其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近几年来,我国国际服务贸易正在以平均10%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但明显落后于货物贸易。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1465亿美元,占世界贸易出口比重3.9%。在某种意义上说,积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并实现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将是21世纪国际经济合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有必要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制定政策措施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 二、模型建立与分析 根据理论和经验分析,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Y )<服务贸易出口额-数据来自(中国服务贸易网) 单位:亿美元>的主要因素有: 服务业产值(1X )---用第三产业GDP 代表 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局)单位:亿人民币元;第三产业就业人数(2X )---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单位:万人次;对外开放度(3X )---用对外依存度代表 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单位:% ;外商直接投资额(4X )---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局)单位:亿美元;货物出口(5X )---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局)单位:亿美元。下表列出了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相关数据,拟建立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函数。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学院 0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2班 晋兆晖 290508210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影响因素,以为我国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虽然各地区的经济消费结构会有所差异,但总体还是有绝大部分相似之处的。分析之后最终促使消费需求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石。 关键词:计量经济模型居民消费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 一、选题背景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终点,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但另一方面,消费又是经济活动的起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一国或某一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与其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一点无论在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中还是在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实证研究中都得到证实。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与消费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我国作为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正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财政及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但是居民存款额依然居高不下,居民消费虽有增长却不能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管是从宏观还是微观来分析,居民的最终消费支出都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运行及整个经济的发展,所以对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十分重要。我们可以运用研究的结果来分析现状并制定正确的应对方针,这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变量的选择分析 根据传统的凯恩斯消费理论,消费需求是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函数,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同时就是增加自己的银行储蓄为以后的购房、养老、医疗保健做准备,这对居民的消费支出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可支配收入这一因素必须选取为模型的解释变量。 居民储蓄是影响居民最终消费的直接因素,居民储蓄越多,最终消费就越少,储蓄越少,最终消费支出就越多。 物价水平对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会有影响,即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支出,当居民的收入不变时,若物价上涨,则消费支出增加;反之,居民收入不变,若物价下跌,则消费支出减少。对于物价水平,选择通货膨胀率来反映。 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状况的指标,也是需要被列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一元回归模型实例分析报告

∑ x = 1264471.423 ∑ y = 516634.011 ∑ X = 52432495.137 ∑ ? ? ? ? 案例分析 1— 一元回归模型实例分析 依据 1996-2005 年《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资料,经过整理,获得以下农村居民人均 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的数据如表 2-5: 表 2-5 农村居民 1995-2004 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数据资料 单位:元 年度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人均纯 收入 1577.7 1926.1 2090.1 2161.1 2210.3 2253.4 2366.4 2475.6 2622.2 2936.4 人均消 费支出 1310.4 1572.1 1617.2 1590.3 1577.4 1670.1 1741.1 1834.3 1943.3 2184.7 一、建立模型 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解释变量 X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被解释变量 Y ,分析 Y 随 X 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果关系。考察样本数据的分布并结合有关经济理论,建立一元线 性回归模型如下: Y i =β0+β1X i +μi 根据表 2-5 编制计算各参数的基础数据计算表。 求得: X = 2262.035 Y = 1704.082 2 i 2 i ∑ x i y i = 788859.986 2 i 根据以上基础数据求得: β1 = ∑ x i y 2 i i = 788859.986 126447.423 = 0.623865 β 0 = Y - β1 X = 1704.082 - 0.623865 ? 2262.035 = 292.8775 样本回归函数为: Y i = 292.8775 + 0.623865X i 上式表明,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若是增加 100 元,居民们将会拿出其中 的 62.39 元用于消费。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3)

1.背景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GDP)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的增长来计算。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十三亿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1978—2008年的31年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 本文将以中国经济增长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和其相关的经济变量联系起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我国中国经济增长变动趋势,以及重要的影响因素,并根据所得的结论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意见。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将得到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更加具体的指标,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进行预测与决策。因此,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学研究是有意义同时也是很必要的。 2.模型的建立 2.1 假设模型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大小,我们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Y )这个经济指标作为研究对象;用总就业人员数(1X )衡量劳动力;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X )衡量资本投入:用价格指数(3X )去代表消费需求。运用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这里的被解释变量是,Y :国内生产总值, 与Y-国内生产总值密切相关的经济因素作为模型可能的解释变量,共计3个,它们分别为: 1X 代表社会就业人数, 2X 代表固定资产投资, 3X 代表消费价格指数, μ代表随机干扰项。 模型的建立大致分为理论模型设置、参数估计、模型检验、模型修正几个步骤。如果模型符合实际经济理论并且通过各级检验,那么模型就可以作为最终模型,可以进行结构分析和经济预测。 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活动人口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992年 26,923.48 66,782.00 8,080.10 106.4 1993年 35,333.92 67,468.00 13,072.30 114.7 1994年 48,197.86 68,135.00 17,042.10 124.1 1995年 60,793.73 68,855.00 20,019.30 117.1 1996年 71,176.59 69,765.00 22,913.50 108.3 1997年 78,973.03 70,800.00 24,941.10 102.8 1998年 84,402.28 72,087.00 28,406.20 99.2 1999年 89,677.05 72,791.00 29,854.70 98.6 2000年 99,214.55 73,992.00 32,917.70 100.4 2001年 109,655.17 73,884.00 37,213.50 100.7 2002年 120,332.69 74,492.00 43,499.90 99.2 2003年 135,822.76 74,911.00 55,566.61 101.2 2004年 159,878.34 75,290.00 70,477.43 103.9 2005年 184,937.37 76,120.00 88,773.61 101.8 2006年 216,314.43 76,315.00 109,998.16 101.5

支出法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实证分析(计量经济学)

学号班级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设计 南京审计学院级院 题目: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实证分析 不能抄啊啊啊啊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 2011年12 月28 日

支出法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实证分析 Nau。 【摘要】本文选取了我国GDP数据对1997至2009年(统计年鉴没有2010年的)我国经济的变动进行实证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拟合国内生产总值,简单的进行了经济分析。 【关键字】国内生产总值 GDP 居民消费支出 序言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的时间内(通常在一年内生产活动的最终结果,是国内国际认定的颇具全面的指标。随着改革开放已然三十年,我国经济在这三十年有着巨大的腾飞和发展。GDP虽然这些年被专家学者谈来谈去,但是仍然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因此,我们应当在最近腾飞的十三年中总结经验,我选择了GDP这一课题进行计量经济学分析。 一、文献综述 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称SNA)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也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究竟处于增长抑或衰退阶段,从这个数字的变化便可以观察到。支出法核算GDP,就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这种方法又称最终产品法、产品流动法。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主要是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消费和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1)居民消费(用字母C表示),包括购买冰箱、彩电、洗衣机、小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服装、食品等非耐用消费品的支出以及用于医疗保健、旅游、理发等劳务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属于消费。 (2)企业投资(用字母I表示),是指增加或更新资本资产(包括厂房、机器设备、住宅及存货)的支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3)政府购买(用字母G来表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它包括政府购买军火、军队和警察的服务、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与办公设施、举办诸如道路等公共工程、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政府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也属于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是一种实质性的支出,表现出商品、劳务与货币的双向运动,直接形成社会需求,成为国内生产总值的

计量经济学期末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我国居民储蓄余额的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XX学院 XX专业 小组成员:(姓名及学号)

我国居民储蓄余额的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1.研究的背景 居民储蓄额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中来源最稳定、数额最大的影响因素,它的高低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投资和居民生活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我国国内居民储蓄意愿强劲、储蓄额居高不下,形成了储蓄的超常增长,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储蓄率世界之冠;(2)储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和居民收入增长速度;(3)城乡之间差别大;(4)不同收入阶层分布不均匀;(5)不同地区分布极不平均。我国储蓄的超常增长一方面能为银行提供了充足的信贷资金,保证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还能为国家提供了物质基础;此外,面对世界的日益发展,高储蓄额还能帮助我国进一步改革。但是,在另一方面我还国存在金融机构对资本的运用效益不高、居民投资渠不多、投资效益不稳定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我国现在储蓄存款过剩、消费不足和资本形成不足同时并存的局面。 2013年6月余额宝正式上线,在此后的一年中该产品的客户数量和管理资产出现爆炸式的增长。截止2014年3月余额宝资金规模已经达到5413亿元,截止2014年4月,居民人民币存款减少1.23万亿元。余额宝作为一条“鲶鱼”和随后出现的众多“宝宝”们一起加速了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对未来我国储蓄额有着重大影响。 为了分析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如今的发展状况、更好地把握我国储蓄余额未来的走向,所以对我国储蓄余额的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影响因素的分析 为了研究影响中国储蓄余额高低的主要原因,分析居民储蓄余额增长规律,预测中国储蓄余额的增长趋势,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几个变量。(1)收入水平。根据经济理论可以认为,收入水平是影响储蓄的最主要因素。(2)利率水平。利率作为消费的机会成本也会对储蓄产生影响。理论上认为,利率越高,居民消费的机会成本越高,所以会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反之,利率越低消费成本越低,居民会增加消费减少储蓄。(3)物价水平。物价水平会影响消费和储蓄。物价水平越高相同消费水平需要支付的货币更多。而且物价水

计量经济学上机实验报告(异方差性)

《计量经济学》上机实验报告三 题目:检验异方差性 实验日期和时间: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室: 实验环境: Windows XP ; EViews 3.1 实验目的: 掌握异方差性的检验及处理方法 实验内容: 建立并检验四川省农村人均纯收入(X )与人均生活费支出(Y )的函数模型 实验步骤: 一:检验异方差性 ⒈图形分析检验 ⑴观察销售利润(Y )与销售收入(X )的相关图(图1):SCAT X Y 01000 2000 3000 4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X Y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人均消费支出不断提高,但是离散程度不大,这不能说明变量之间可能存在递增的异方差性,需要进行别的检验方法。 ⑵残差分析

首先将数据排序(命令格式为:SORT 解释变量),然后建立回归方程。在方程窗口中点击Resids 按钮就可以得到模型的残差分布图(或建立方程后在Eviews 工作文件窗口中点击resid 对象来观察)。 -100 01002000 10002000 3000400080 85 90 9500 05Residual Actual Fitted 上图显示回归方程的残差分布有明显的扩大趋势,即表明存在异方差性。 ⒉Goldfeld-Quant 检验 ⑴将样本安解释变量排序(SORT X )并分成两部分(分别有1978到1988共11个样本合1998到2008共11个样本) ⑵利用样本1建立回归模型1(回归结果如图3),其残差平方和为1285.598。 SMPL 1978 1988 LS Y C X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1/25/13 Time: 08:53 Sample: 1978 1988 Included observations: 11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19.66534 11.22945 -1.751229 0.1138 X 0.969970 0.039466 24.57761 0.0000 R-squared 0.985320 Mean dependent var 241.7309 Adjusted R-squared 0.983688 S.D. dependent var 93.57987 S.E. of regression 11.95175 Akaike info criterion 7.962598 Sum squared resid 1285.598 Schwarz criterion 8.034942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中国人均GDP与居民消费水平、税收及政府支出

分数:______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中国人均GDP与居民消费水平、税收及政府 支出 系别:国贸系 班级:国本五 学号: 2012016533 姓名:张璐 指导老师:岁磊

【提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衡量宏观经济的经济指标之一。本人认为人均GDP具有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含义,它直接反映了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而通过研究发现人均GDP的变化与居民消费水平、税收以及政府支出有着莫大的联系,因此,本文选取了1990-2005年的统计数据进行试验和分析。 【关键字】人均GDP、居民消费水平、税收、政府支出 具体数据如下: 图1数据收集 注: Y: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每年每人)(单位:元) X1:居民消费水平(单位:亿元) X2:国家税收(单位:亿元) X3:政府支出(单位:亿元)

由此,我们可得到Y与X1 、X2、X3的散点图,如下: 图2 Y与X1 图3 Y与X2

图4 Y与X3 由图我们可以发现Y与X1 X2 X3都有比较明显的线形关系,从而建立数学模型: 建立三元线性回归模型: 在eviews7 命令框中输入:LS Y C X1 X2 X3回车 所以我们得到以下结果:Y=-275.7004+0.763471X1+0.330198X2-0.069827X3 在现有的学习中,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单位根检验及协整的方法,所以对模型的平稳性暂时不作考虑。

若不考虑单位根检验,直接用我们在前几章学习的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如下: 1.拟合优度:我们由表可知,,修正的可决系数为,这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2.F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在F分布表中查出临界值,应拒绝原假设,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居民消费水平、税收和我国政府支出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有显著影响。 3.T检验:对于C、X1、X2的系数,t的统计量的绝对值都>2.179,都通过了检验,而X3的系数的t统计量为-2.033472,在df=12、α=0.05的情况下,t统计量应大于2.179,显然X3的系数不能通过T检验。 根据经验判断无法通过第一步检验的原因很可能是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 4.我们对X1 X2 X2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在命令框中输入:COR X1 X2 X3回车得到以下结果: 可以发现X1、X2、X3之间存在高度的线性相关关系。 运用逐步回归法进行修正: 模型的回归结果为: 模型的回归结果为: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54995

1. 背景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GDP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的增长来计算。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 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十三亿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 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1978 —2008年的31年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 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 本文将以中国经济增长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和其相关的经济变量联系起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我国中国经济增长变动趋势,以及重要的影响因素,并根据所得的结论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意见。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将得到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更加具体的指标,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进行预测与决策。因此,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学研究是有意义同时也是很必要的。 2. 模型的建立 2.1 假设模型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大小,我们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这个经济指标作为研究对象;用总就业人员数(1)衡量劳动力;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2 )衡 量资本投入:用价格指数( 3 )去代表消费需求。运用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这里的被解释变量是,Y:国内生产总值, 与Y-国内生产总值密切相关的经济因素作为模型可能的解释变量,共计3个,它们分别 为: 1代表社会就业人数, 2代表固定资产投资, 3代表消费价格指数,代表随机干扰项。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我国旅游业收入影响因素研究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近年来,中国旅游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建立合理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寻求我国旅游业收入和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分析各因素对旅游业发展的贡献,揭示了我国旅游业收入呈现的特征,并针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业;国内旅游收入;旅行社数量;旅游人数;人均花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国内接待旅游人数695百万人次到如今26.4亿人次;从旅游收入仅2391亿元到如今1.93万亿元;旅行社以年均21.24%的速度增长;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更是年均增长15%。留有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更加完善为我国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展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为了旅游业收入的稳定增长,研究其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十分必要。 本文以计量经济学经典的模型为基础,分析影响中国旅游业收入的各个因素,对比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文章首先进行研究变量的选择和模型的建立,然后进行回归分析,进而进行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在此基础上,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1 模型变量与模型建立 1.1 模型解释变量的选择 旅游收入直接反映了某一旅游目的地国家或者地区旅游经济的

运行状况,是衡量当地旅游经济活动及其效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综合性指标。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中国旅游业收入的因素有很多,考虑到样本数据的可收集性和我国旅游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人均花费(1X )、旅游人数(2X )、全国旅行社数量(3X )、铁路营业里程(4X )和公路里程(5X )作为影响的主要变量。 1.2 模型设定 设定线性模型:μββββββ++++++=55443322110X X X X X Y Y —国内旅游业收入(亿元); 1X —人均旅游花费(元); 2X —旅游人数(百万人次); 3X —全国旅行社数量(个); 4X —铁路营业里程(万公里); 5X —公路里程(万公里)。 1.3 数据搜集(见表1) 表1 1995—2011中国国内旅游业收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统计表

计量经济学研究报告

计量经济学研究报告 ——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 081国贸5 乔林甫200822012 一.研究目的要求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居民适度的消费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而且这也是人民啥呢干活水平的具体体现。从理论上说,居民的消费水平应随着经济的发展耳提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反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增长。研究汇总过全体居民的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的数量关系,对于探寻居民消费增长的规律性,预测居民消费的发展趋势有重要意义。 二.模型设定 为了分析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选择中国能代表城乡所有居民消费的“全体居民人居消费水平”未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择表现经济增长水平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解释变量(用X表示)。下表为1990~2007年的有关数据。 1990~2007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人均GDP

为分析居民人均消费水平(Y)和(X)的关系,做下图所示散点图。 从说散点图可以看出X与Y成纤维线性关系,为分析中国居民消费

水平随人均GDP 变动的数量规律性,可以建立如下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Y=1β+2βt X+t u t 三.参数估计 由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模型,得 可由规范的形式将参数估计和检验的结果写为 Y?= 502.5658+0.361361*X (96.78204)(0.012173) T = (5.192758)(34.53896) R2=0.986765 F=1192.940 S.E=214.1663

四.模型检验 经济意义检验: 回归系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合理。 统计检验: 拟合优度检验: R2 =0.986765接近于1,表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优度高。F检验: F=1192.940 > F(K,N-K-1)=αF(1,18-2)=4.49表明 α 回归系数至少有一个显著不为零,模型线性关系显著。 T检验: t=5.192758 > 2/αt(N-K)=2/αt(18-2)=2.120,接受原假设,X估计值有显著影响 回归系数的经济意义: 人均消费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人均GDP增加0.361361元。五.回归预测 如果2008年人均GDP将比2007年增长10%,将达到20827.4元/人利用所估计的模型可预测2008年居民可能达到的年消费水平,点预测值的计算方法为 = 502.5658+0.361361*20827.4=8028.78(元)Y? t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1)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 实验项目:计量经济学Eviews应用与操作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指导教师: 2015年12月

实验任务一 1. 根据数据1构建截面数据一元线性模型。 假设拟建立如下一元回归模型: Y=μ ββ10 ++X 下图为用Eviews 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计算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1/07/03 Time: 23:44 Sample: 1 31 Included observations: 31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X C R-squared Mean dependent var Adjusted R-squared . dependent var . of regression Akaike info criterion Sum squared resid 9306127. Schwarz criterion Log likelihood Hannan-Quinn criter. F-statistic Durbin-Watson stat Prob(F-statistic) 由此可得:i i X Y 36.191.57?+-= () () () () R 2= 2. 对模型进行检验。 从回归估计的结果看,模型拟合较好。可决系数R 2=,拟合优度较高,表明该地区消费支出变化的97%可以由该地区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来解释。从斜率项的t 检验值来看,在1%的水平上通过了显着性检验,它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人均消费支出增加元。但是斜率值>1,不符合经济规律。 3. 若2006年某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00元,那么该地区消费支出是多少? 09.5518410036.191.57?0=?+-=Y (元) 实验任务二 1. 根据数据2构建时间数据一元线性模型。 假设拟建立如下一元回归模型: Y=μ ββ10 ++X 下图为用Eviews 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计算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1/31/02 Time: 15:25 Sample: 1978 2006 Included observations: 29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X 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