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自考“毛邓三”知识点总结

2021年自考“毛邓三”知识点总结

2021年自考“毛邓三”知识点总结
2021年自考“毛邓三”知识点总结

自考“毛邓三”知识点总结

1、毛邓三考试名词

1.马克思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化、

2."三个代表"、

3.科学发展观、

4.解放思想、

5.实事求是、

6.与时俱进、

7.求真务实、

8.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9.近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重要矛盾、10.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重要任务、11.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三大法宝)、12.新民主主义基本大纲、13.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14.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15.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和前程、16.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17.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18.和平赎买、19.国家资本主义、20.社会主义本质论断、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2.社会主义主线矛盾和主线任务、23.小康社会

2、选取题型重点----基本理论事实知识

1.马克思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化这个概念是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由毛泽东所作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初次提出来;

2.毛泽东思想主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问题,邓小平理论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题是"建设一种什么样党\如何建设党"问题;科学发展观主题是"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发展"问题;

3.马克思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化理论成果至今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集中概括(科学内涵)是:"三个代表";

5."三个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定\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先进文化迈进方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广大人民主线利益.

6.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规定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7.马克思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化理论成果精髓是:实事求是;

8.党思想路线,简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由于"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基本内容核心;

9.毛泽东在<改造咱们学习>一文中,赋予"实事求是"这个成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新思想内涵,成了一种包括唯物论\结识论和辩证法思想哲学命题,成了科学世界观和办法论.

10.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查真理和发展真理.

11.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体现了时代精神,解放思想\与时惧进\求真务实等都是对其时代精神体现.

12."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化理论成果精髓,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走自己路,要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其她各方面创新.

13.近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基本状况.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近代社会性质.

14.近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重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

15.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重要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华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革命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剥削和压迫,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16.中华人民共和国近代革命性质: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17.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处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因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18.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革命.

19.中华人民共和国近代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必要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20.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1.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都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2.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23.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革命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还是掌握无产阶级手里,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最主线区别.

24.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特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既不是社会主义革命,也不是普通旧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在世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带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色彩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25.新民主主义革命前程:经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26.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农村包围都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

27.新民主主义基本大纲(简答题):经济\政治\文化三大大纲.

28.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三个法宝):党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29.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30.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由无产阶级领导一场农民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是由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战争.

3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过渡性社会:既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而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性社会形态.

32.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必然,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殊国情\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性质和发展前程及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决定.有着经济\政治\文化\国际和人民意愿等方面因素和条件.

33.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即社会主义过渡,毛泽东和党中央有一种思想结识转变过程:从本来设想先搞建设\再一举过渡,到建设与改造同步并举\即从彻底完毕民主革命任务起逐渐过渡.

3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毕,这是一种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种相称长时期内,逐渐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渐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35.对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合伙化道路,这是必由之路.

36.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详细政策:遵循自愿互利\典型师范和国家协助原则,以互助合伙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伙道路;对的分析农村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对的阶级政策----依托贫农\下中农,团结其她中农,由限制到逐渐消灭富农剥削;坚持积极领导\稳步迈进方针,采用循序渐进环节.

37.用和平赎买办法,采用从低档到高档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38.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档社三个发展阶段;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手工业供销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伙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伙社三个阶段;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个别公司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司合营三个阶段.

39.社会主义改造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步并举;积极引导\逐渐过渡方式;和平办法.

40.国内社会主义改造历史上,两个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事实:一是在一种几亿人口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社会变革,不但没有导致生产力破坏,反而增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二是这样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社会震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状况下完毕.

41.1956年终,国内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毕,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国内初步确立,国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从这时候开始.

42.毛泽东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候,就向全党提出要摸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第一次结合是指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实际结合),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她提出"以苏为鉴",摸索自己道路.

43.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后达到共同富裕.

44.社会主义主线目的是共同富裕;社会主义主线原则:一是公有制占主体;二是共同富裕.

45."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定;科学技术是第毕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都阐明了社会主义主线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46.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咱们所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起始阶段,而是特指国内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特定历史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很长历史过程中起始阶段.简朴地说,就是指社会主义不发达阶段.

4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矛盾.

48.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4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难创业,为把国内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社会主义当代化国家而奋斗.

5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大纲(看课本)

51.邓小平"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的(详细内容看课本)

3、考试简答题(重点)

1.马克思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必然性(为什么).

2.马克思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内涵理解.

3.马克思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化理论几种成果.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共产党思想路线内容.

5.什么是真正理论创新?

6.中华人民共和国近代社会基本国情.

7.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内容.

8.新民主主义基本大纲.

9.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过渡性社会.

10.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就是1953年党总路线).

1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三个阶段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三个阶段,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三个阶段.

12.国内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经验.

13.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科学内涵理解.

14."发展是硬道理"理解

15.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理解

16.科学技术是第毕生产力理解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含义

1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大纲.

20.社会主义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

4、阐述题(重点)

1.阐述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因素和条件(时代背景,历史依照,实践基本等等)

2.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党思想路线核心?

3.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坚持走自己路(也就是走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道路)?

4.资本主义为什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走不通?或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必要走社会主义道路?(需要从第三章寻找有关答案,还要结合第四章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内容)

5.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重要意义?

6.如何对的理解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7.为什么要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8.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重大意义?

9.如何对的结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毛邓三概论自学考试必备知识点

毛邓三概论自学考试必备知识点21 (在习题中积累知识点) “一国两制”与祖国和平统一 一、选择题 1、英国殖民主义者宣布占领香港的时间是(B) A.1840年 B.1841年 C.1842年 D.1860年 2、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强行占领澳门半岛的时间是(B) A.1845年 B.1849年 C.1851年 D.1887年 3、清朝政府同英国政府签订的租借“新界”的不平等条约是(C)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D.《天津条约》 4、把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A)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5、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起初是为了解决(C)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港澳台问题 6、“一国两制”的前提是(D)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和平共处原则 C.坚持高度自治原则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7、标志着香港进入回归前过渡时期的重要文件是(B) A.《中英北京条约》 B.《中英联合声明》 C.《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D.《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8、台湾问题的本质是(A) A.中国的内政问题 B.中国同美国的关系问题 C.中国同英国的关系问题 D.中国同日本的关系问题 9、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分别是(C) A.1998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 B.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1日 C.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 D.1998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1日 10、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A) A.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 B.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C.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作出新的贡献

自考毛邓三重点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践,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理论成果。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2、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个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作为一种科学的指导思想,是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和活的灵魂构成的科学体系。它的主要贡献:创造性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建立了新中国,创造性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问题,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积极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为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什么?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它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方向、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指导着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向前进。 第二,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不仅开辟了有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而且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永远是中国前进的旗帜。 第三,它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大优良作风,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依然是中国人民不断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引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 5、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它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主题,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 6、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什么?

2019年自学考试《毛邓三》练习题及答案(1)

2019年自学考试《毛邓三》练习题及答案(1) 1.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是【 C】 A.先进性建设 B.思想建设 C.执政能力建设 D.组织建设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78 2.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B】决定的。 A.新的国际形势 B.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 C.我国周边环境 D.国际社会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54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A】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五项原则 C.反对霸权主义 D.“另起炉灶”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5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被审议通过是在【C】 A.七届人大二次会议 B.七届人大一次会议 C.八届人大一次会议 D.八届人大二次会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37 5.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替代“解放台湾”的是【D】 A.《告台湾同胞书》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汪辜会谈纪要”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32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 A】

A.党的领导 B.以人为本 C.改革开放 D.民主法治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25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是【 B】 A.社会团体 B.中国共产党 C.民主党派 D.人民群众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24 8.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B】 A.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C.新的中产阶级 D.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答案解析】:第十四章,概念题。AD是工人阶级。C中产阶级这个词中国不使用,至于现在中间收入层,新兴社会阶层也不仅仅限于此。 9.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 C】 A.一极化 B.两极争霸 C.多极化 D.三足鼎立 【答案解析】:第十三章,概念题。A的提法不存在,是美国一国一个超级大国和多种力量并存。B是过去的格局。D是个干扰项。 10.首先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是【 D】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257

全国2015年7月自考《毛邓三》试题

全国201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统筹兼顾 D.全面协调可持续 3.毛泽东在1941年5月所著的,对实事求是作出马克思主义界定的著作是( ) A.《反对本本主义》 B.《矛盾论》 C.《改造我们的学习》 D.《实践论》 4.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目的和归宿都是( ) A.反对宗派主义 B.实事求是 C.反对官僚主义 D.以人为本 5.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 A.反对封建主义 B.无产阶级是领导阶级 C.保护民族工商业 D.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 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逐步实现( )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建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8.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 ) A.解放生产力 B.消除两极分化 C.消灭剥削 D.实现共同富裕 9.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 ) A.引导居民消费适度增长 B.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C.发展生产力 D.实行对外开放 10.邓小平曾经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 ) A.工业现代化 B.农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共同点在于( ) A.公有制都占主体 B.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 C.主要矛盾一致 D.根本任务相同 1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B.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人口与环境、增长与资源之间的矛盾 13.我国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是( )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B.打破壁垒、合作双赢 C.经济一体、贸易自由 D.平等协商、互利互惠 14.20世纪末,我国已经实现的小康社会的特点是( ) A.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城乡协调发展 B.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2012自学考试政治《毛邓三》知识点习题8

2012自学考试政治《毛邓三》知识点习题8 第八章我国的外交战略和对外开放 一、选择题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发展的核心问题是(B) A.政治问题 B.经济问题 C.军事问题 D.外交问题 2、当今世界局势发展的方向是(D) A.单极化 B.两极化 C.三极化 D.多极化 3、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A) A.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B.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C.和平友好,真正不结盟放在首位 D.扩大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 4、我们应当把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放在(C)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 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 C.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上 D.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上 5、1988年我国决定建立(C) A.四个经济特区 B.十四个沿海城市经济开放区

C.海南经济特区 D.上海浦东开发区 6、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A) A.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B.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C.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D.西方国家的“西化”与“分化”政策 7、发展对外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D) A.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B.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关系 C.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的关系 D.实行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8、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B) A.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B.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 C.资产阶级的人权主义 D.社会、经济全球化 9、20世纪50年代初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是(A)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结盟运动 C.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0、我国对外贸易的关键是(C) A.引进先进技术 B.吸收外资 C.扩大出口 D.扩大进口 11、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是(B)

毛邓三概论自学考试必备知识点24

毛邓三概论自学考试必备知识点24 (在习题中积累知识点) 1、简述新时期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性质、特点和基本任务。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性质、特点和基本任务是: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统一战线。 (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特点是:具有空前的广泛性,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2、为什么说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保证? 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保证。 (1)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2)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够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胜利。 (3)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 (4)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地组织和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5)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组国统一大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三个代表”的内涵: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4)“三个代表”三者之间的关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

全国2012年4月自考毛邓三试题和答案解析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试题和答案解析 课程代码:037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确立毛泽东在全党实际领导地位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古田会议 C.中共七大 D.瓦窑堡会议 正确答案:A 解析:1931年王明教条主义路线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几乎陷入绝境。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统筹兼顾 D.全面协调可持续 正确答案:D 解析:科学发展观内涵: (1)第一要义是发展; (2)核心是以人为本;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个知识点考的非常频繁,学员要牢记着四个关键字。 3.首次科学阐述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一致性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正确答案:B 解析:邓小平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 4.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科学理论体系的文献是【】 A.《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井冈山的斗争》 D.《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正确答案:A 解析: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科学的理论体。 5.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正确答案:D 解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应当是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6.1956年4月,毛泽东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系列重大关系的讲话是【】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不要四面出击》 D.《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正确答案:B 解析:建国后,毛泽东初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著作:

2012自学考试政治《毛邓三》知识点习题汇总

十不闲,2翻太平年,6发照花台(唱了4个),最后是云苏调,又叫锯大缸 一轮明月照西厢,二八佳人莺莺红娘,三请张生来赴宴,四顾无人跳西墙,五鼓夫人知道了信,六花棒拷打莺莺审问我小红娘,七情问出不彩之事,八月十五莺莺降香。久有恩爱实难舍吧您那~。十里亭哭坏了莺莺就谭坏了小红娘啊~。(豆豆起豆起豆强) 姐儿在房中绣香袋,绣出了西厢各色人儿来,这边羞得本是崔小姐啊,那边绣的本是张秀才。(豆豆起豆起豆呛) 张氏秀才太痴呆,为何不跳这粉皮墙儿来。墙又高来楼又大啊,姐儿把那大门儿大敞开唉。(豆豆起豆起豆呛) 你是谁家的俏郎才,标布(当时的洋白布)的袜子蝴蝶儿蒙的鞋. 前门不见姐儿打水,后门不见姐儿抱柴(豆豆起豆起豆呛) 讨问夫人老诰命,叫我赶考够奔东京,倘若东京不得中啊,想要成亲是万不能哪!(豆豆起豆起豆呛) (暂缺拷红文本) 哎小琴童哎不消停,(呛) 手打灯笼走进房中,(呛) 尊声相公安心睡吧您哪,(哎大伙儿嚷:“怎么样哪?” ) 明日清晨早登程哪。(豆豆起豆起豆呛) (以下三段为侯宝林刘宝瑞开场小戏版) 早儿登程,早儿登程, 琴那童儿说·话儿,欠点儿哎聪明, 这功名好比那个浮萍水,(太平年) 美貌地那个娇妻那个火化冰呀。(年太平) 借住哎就在普救寺里住, 而不该在花园那你我那个两相逢, 这也是前世前因安排定呀,(太平年) 说话哇之时,谯楼起了更呀。(年太平) 一呀么更儿里,月了影儿东边升 张君瑞在房中顿足又捶胸啊 细思量恼恨那老诰命啊 改变了前言,叫我们兄妹称啊 二呀么更儿里,月了影儿放光明

传书递简多亏了小红(娘)啊 细思量小姐她对我的恩情重啊 再三地叮咛,饯行十里亭 三呀么更儿里,月被云彩蒙 张君瑞卧房中昏睡正朦胧 思想起这楼台鸾呀么鸾戏凤啊 好事要多磨,铁马儿响哗楞 四更到四点,月了影儿往西行 惊醒了大相公长叹六七声 细思量刚才我做的南柯梦 要想着重逢万想也不能 五更到五点,月影儿到了宫 架上金鸡哏哏报晓声 细思量一夜无眠, 山林钟鼓一齐鸣。 丑末寅初,到了大天明。 张君瑞披衣唤醒了小琴童, 你把那琴剑书箱安排定, 打点行囊快奔十里亭 (以下班主版) 次日清晨我辞别了老诰命哪,(哎了哎嗨,哎嗨哎嗨哎嗨呀)普救寺僧人前来送行啊,(哎了哎嗨,哎嗨哎嗨哎嗨呀) 扳鞍认蹬我上了白龙马啊,(哎了哎嗨,哎嗨哎嗨哎嗨呀)一行赶考奔东京啊,(哎了哎嗨,哎嗨哎嗨哎嗨呀) 走过三里叫桃花儿店啊,(哎了哎嗨,哎嗨哎嗨哎嗨呀) 越过五里杏花儿坡啊,(哎了哎嗨,哎嗨哎嗨哎嗨呀) 桃花儿店前出了美酒啊,(哎了哎嗨,哎嗨哎嗨哎嗨呀) 杏花儿坡前美姿荣啊,(哎了哎嗨,哎嗨哎嗨哎嗨呀) 酒好人美留不住啊,(哎了哎嗨,哎嗨哎嗨哎嗨呀) 心中牵挂着崔莺莺啊(哎了哎嗨,哎嗨哎嗨哎嗨呀) 离着不远我抬头看哪,(哎了哎嗨,哎嗨哎嗨哎嗨呀) 前边就是十里长亭啊,(哎了哎嗨,哎嗨哎嗨哎嗨呀) 好难唱的这叫西厢记呀,(哎了哎嗨,哎嗨哎嗨哎嗨呀) 愿诸位招财进宝福寿康宁啊。(哎嗨哎嗨哎呀)

毛邓三概论自学考试必备知识点

毛邓三概论自学考试必备知识点8 (在习题中积累知识点) 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D) A.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B.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A)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是(D) A.无产阶级专政 B.劳动者成为国家主人 C.按劳分配 D.社会主义公有制 4、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A) A.生产力状况 B.资金短缺 C.就业压力 D.市场经济的存在 5、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 A.公有制经济 B.股份制经济 C.国有经济 D.集体经济 6、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C) A.集体经济 B.国有经济 C.公有制 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A)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C.“三改一加强” D.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8、我国现阶段农业集体经济的基本的经营体制是(A) A.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B.土地集中适度规模经营 C.集体管理、个体经营 D.股份合作制经营 9、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根本原因是(A) A.生产力的状况 B.经济短缺 C.就业压力 D.市场经济的存在 9、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C) A.资本的占有形式 B.资本的运行方式 C.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D.资本的生产方式 10、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采取股份公司形式,是因为股份公司(C)

毛邓三概论自学考试必备知识点

毛邓三概论自学考试必备知识点5 (在习题中积累知识点) 第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1-4 一、选择题 1、邓小平指出,全党和全国的工作中心是(A) A.经济建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实现共同富裕 2、重新强调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党的(D)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3、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D)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B)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然经历的阶段 B.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特定阶段 C.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特定阶段 D.我国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5、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是(A)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改革开放 C.实行依法治国 D.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6、党的十三大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A) 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D.基本政策 7、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B) A.革命 B.改革 C.阶级斗争 D.无产阶级专政 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促进效率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9、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发展公有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D.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毛邓三概论自学考试必备知识点

毛邓三概论自学考试必备知识点9 (在习题中积累知识点) 、简答题 1、如何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是: (1)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稳定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关键是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少数确实具备条件的土方可以在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和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2)要从农村经济现状和发展要求出发,继续完善扼制结构,在积极发慌公有制经济的同时,采取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有更大的发展。 (3)农民采用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形式,兴办经济实体,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积极扶持,正确引导,逐步完善。 2、如何理解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其实现形式。 (1)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由不同所有制经济,以控股、参股等不同方式投资形成法人财产,由企业法人进行经营的企业。 (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公有制可以采取独资企业、股分合作制、合作社、股份公司等形式,在经营方式上可以实行公有公营、公有民营、租赁或承包经营等方式。②根据公有制经济的产业性质、规模大小等特点寻找和发展多样化的实现形式,有利于筹集、扩充资本金,有利于强化产权约束,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 3、简述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是: 答: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是: (1)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由我国生产力状况决定的。我国生产力的现状是总体水平比较低,发展不平衡、层次比较多,与这种社会化程度差别很大的、不同层次的生产力相适应,客观上要求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2)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缓解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各种矛盾的需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和就业压力大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难题,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3)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实体是在进行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强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格局,促进了各种所有制经济效率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 四、论述题 1、怎样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的。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021年自考“毛邓三”知识点总结

自考“毛邓三”知识点总结 1、毛邓三考试名词 1.马克思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化、 2."三个代表"、 3.科学发展观、 4.解放思想、 5.实事求是、 6.与时俱进、 7.求真务实、 8.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9.近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重要矛盾、10.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重要任务、11.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三大法宝)、12.新民主主义基本大纲、13.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14.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15.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和前程、16.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17.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18.和平赎买、19.国家资本主义、20.社会主义本质论断、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2.社会主义主线矛盾和主线任务、23.小康社会 2、选取题型重点----基本理论事实知识 1.马克思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化这个概念是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由毛泽东所作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初次提出来; 2.毛泽东思想主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问题,邓小平理论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题是"建设一种什么样党\如何建设党"问题;科学发展观主题是"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发展"问题; 3.马克思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化理论成果至今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集中概括(科学内涵)是:"三个代表"; 5."三个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定\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先进文化迈进方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广大人民主线利益. 6.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规定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7.马克思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化理论成果精髓是:实事求是; 8.党思想路线,简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由于"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基本内容核心; 9.毛泽东在<改造咱们学习>一文中,赋予"实事求是"这个成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新思想内涵,成了一种包括唯物论\结识论和辩证法思想哲学命题,成了科学世界观和办法论. 10.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查真理和发展真理. 11.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体现了时代精神,解放思想\与时惧进\求真务实等都是对其时代精神体现.

毛邓三概论自学考试必备知识点

毛邓三概论自学考试必备知识点13 (在习题中积累知识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计划和市场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第二,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对立的。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第三,社会主义应该搞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是:①明确界定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属性,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资源配置的手段,而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基本标志;②解除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③为我国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极大地推动经济改革,推动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哪些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它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具有自己的特征,这些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各类不同的企业都进入市场,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市场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缓解社会分配不公,防止两极分化,逐渐实现共同富裕。 (3)在宏观调控上,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3、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总目标是什么?手段有哪些? (1)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一是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二是保持物价稳定,抑制通货膨胀,实现充分就业。 三是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和地区发展计划,促进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 四是采取各种措施,既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又防止经济过热,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五是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主要有: 一是经济计划,是指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它是国家从宏观上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的基本依据。 二是经济手段,指国家通过调节经济变量来影响微观经济行为,并使之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一切政策措施的总和。经济手段是通过具体的经济政策来实施的,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和汇率政策等。 三是法律手段,指政府运用经济法律规范调整经济的统称。 四是必要的行政手段,指通过国家机关实施的,以行政方式来调控经济运行的方法。行

毛邓三概论自学考试必备知识点

毛邓三概论自学考试必备知识点20 (在习题中积累知识点) 1、简述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主要目标和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主要目标和基本内容如下: (1)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2)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 (3)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今后的主要目标是: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实现以思想道德、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城乡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在全国范围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所要解决的是在全民族、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问题。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提高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 2、如何理解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 答: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这是因为: (1)教育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是一个民族发展和振兴的最根本的事业。 (2)教育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智力基础。发展教育是经济持续增长、科技发展创新、社会全面进步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必由之路。 (3)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还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都离不开教育。因此,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 (4)我国是一个文盲半文盲人口较多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要把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方针是: (1)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2)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 (3)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4)重在建设、繁荣学术文化。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为什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因为: (1)精神文明建设不是以物为对象,而是主要以人为对象。它引导人们自觉地改造和丰

毛邓三详细复习

张志部分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它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贯穿于这些基本原理之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要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并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纪验上升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二,立足于中国国情,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并对世情即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第三,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发点是中国现时的国情,但中国现时的存在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要使它能被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寻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使其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因此,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是要让它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作为封建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可能没有糟粕的一面。因此,必须警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渗入。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以来,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可以概括为“三二二三”,即: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探索出两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创立了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三大理论成果。 三个历史时期: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发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条中国特色的道路:一条是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另一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大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邓小平理论;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联系主要是:两者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它们都立足于中国国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它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差异主要是:第一,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毛泽东思想所处的是战争与革命的时代;邓小平理论所处的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第二,理论的主题不同:毛泽东思想的主题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进行革命的问题;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第三,理论体系的内容不同:毛泽东思想是围绕着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进行革命这一主题构建的;邓小平理论是围绕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主题构建的。 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看一个理论是否有科学的体系,主要的衡量标准有三条:一是看它有没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作为其哲学基础或有没有贯穿于各个理论观点的基本线索;二是看它有没有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或主题;三是看它有没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符合这三条衡量标准: Ⅰ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都有一条贯穿于各个理论观点的基本线索和哲学思想,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Ⅱ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Ⅲ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并

2012自学考试政治《毛邓三》知识点习题5

2012自学考试政治《毛邓三》知识点习题 5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一、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 (D A.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B. 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 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 (A 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是 (D A. 无产阶级专政 B. 劳动者成为国家主人 C. 按劳分配 D. 社会主义公有制 4、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 (A A. 生产力状况 B. 资金短缺 C. 就业压力 D. 市场经济的存在 5、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 A. 公有制经济 B. 股份制经济

C. 国有经济 D. 集体经济 6、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C A. 集体经济 B. 国有经济 C. 公有制 D.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A A.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C.“ 三改一加强” D. 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8、我国现阶段农业集体经济的基本的经营体制是 (A A. 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B. 土地集中适度规模经营 C. 集体管理、个体经营 D. 股份合作制经营 9、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根本原因是 (A A. 生产力的状况 B. 经济短缺 C. 就业压力 D. 市场经济的存在 9、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 (C A. 资本的占有形式 B. 资本的运行方式

毛邓三概论自学考试必备知识点

模拟题3 Part Ⅱ Reading Comprehension (30 minutes 30%) Directions:In this part there are four passages. Each passage is followed by some questions or unfinished statements. For each of them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You are required to decide on the choice that best answers the question or completes the statement. Passage 1 Questions 21 to 25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Successful innovations have driven many older technologies to extinction and have resulted in higher productivity, greater consumption of energy, increased demand for raw materials, accelerated flow of materials through the economy and increased quantities of metals and other substances in use each person. The history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bounds with examples. In 1870, horses and mules were the prime source of power on U.S. farms. One horse or mule was required to support four human beings—a ratio that remained almost constant for many decades. At that time, had a national commission been asked to forecast the population for 1970, its answer probably would have depended on whether its consultants were of an economic or technological turn of mind. Had they been “economists”, they would probably have projected the 1970 horse or mule population to be more than 50 million. Had they been “technologists”, they would have recognized that the power of steam had already been harnessed to industry and to land and ocean transport. They would have recognized further that it would be the prime source of power on the farm. It would have been difficult for them to avoid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horse and mule population would decline rapidly. 21. A.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at supplied most of the power on U.S. farms in 1870? A. Animals. B. Humans. C. Engines. D. Water. 2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by the author as a consequence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A. Older technologies die away. B. The quality of life improved. C. Overall productivity increases. D. More raw materials become necessary. 23.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by 1870 . A. technology began to be more economical B. the steam engine had been invented C. the U.S. horse population was about 10 million D. a national commission on agriculture had been established 24.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economists” would . A. plan the economy through yearly forecasts B. consult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the economy C. value 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farm animals D. fail to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25.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 changes brought b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A. He is excited about the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