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近似数教案表

二年级近似数教案表

二年级近似数教案表
二年级近似数教案表

二年级近似数教案表

开阳县第三小学教师备课教案表

年级二学科数学课程名称近似数课时主备教师刘倩 1 参备教师赵琼邓丹玉

知识技能1、通过准确数与近似数的比较,理解近似数的含义。目标

2、初步知道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会正确辨别准确数与近似数,并会恰当选用近似数。

过程与方通过学生的数据收集与交流,能对近似数和准确数互相转化。法目标

情感态度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合理地取近似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设计

环节

一、情境引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把铅笔,请

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中的铅笔有几支,

让学生充分地、大胆地猜。师根据

学生的回答适时地提示“多得多、少得

多、多一些、少一些”,并根据学生的回

答在黑板上面板书。

现在老师想请你们猜一猜手中的铅笔是几十支,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后出示准确

的数据。(18支)

现在让你们猜手中的铅笔是几十

支,你会怎样说,(学生回答:大约20

支)

像这样大概的数就是近似数,今天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近似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后出示准确

的数据

一名学生汇报。二、交流探究

1. 汇报课前调查各个年级的学生

数。

师:老师要求你们课前调查各个年

级的学生数,你们做到了吗,来看大屏

幕:二年级(1)班有学生50人,那么

二年级三个班大约有多少人呢,请你们猜一猜。学生猜,老师板书后出示准确数,留下接近的数。师:如果让你们用两句话来说这两

个数字,你会怎样说呢,师引导说:二

年级有学生154人,大约150人。

师:二年级有154人,那么全校有

6个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呢,

学生猜,老师板书,出示正确的数

后留下最接近的数字。

提问: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前面

一排的数字和后面一排的数字有什么特

点,(前面一排是准确的数,后面一排

是大概的数)。

像这样大概的数我们就把它叫做近

似数,板书。

创设情境:小明是龙岗小学的学

生,小华是东山小学的学生,一天他们

俩相遇了,都说自己学校的人最多,看

大屏幕。

显示:小明:“我是龙岗小学的,我

们学校大约有700人”。

小华:“我是东山小学的,我们

学校大约也有700人”。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学校到底哪

个学校的人数多吗,在小组里面说一

说。

学生在充分讨论后老师指名回答,

只要有道理都要给予肯定。

师:现在我来告诉你们答案吧~教师出示龙岗小学695人,东山小学703 人,并引导得出:695人比700人少

一些,接近700人,所以说大约有700

人;703人比700人多一些,也接近

700,所以也可以说大约有700人。我

们可以这样用数学的方法表示:

板书:695?700 703?700

师边板书边引导学生说:695约等

于700,703约等于700.

师问:“?”这个符号怎么读的,(约

等于。)这个符号就叫约等号。

教学“试一试”。

出示:实验小学有学生2016人,

大约是几千人, 让学生充分地猜以后,优化得出

2016大约是2千人,所以写成:

2016?2000

三、巩固练习

指名说一说。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数轴上面的数有什么规律,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师问:我们一共填了哪些数,

这些数中哪些接近500,哪些接近

600,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引导学生读题后强调题目要求:大约是几百或几千元,独立完成后集体评

价。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评价。

总结:我们在说近似数的时候通常

都是约等于几百或几千。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师引导依次讨论三个子问题。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怎样摆接近2000的数,先摆一

摆,再读一读。你知道怎么摆接近

9000、5000、1000的四位数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价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

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近似数,

近似数是一个大概的数。

作业设计完成书上相应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近似数

695?700 703?700

约等号(读作“约等于”)

设计理念以猜数游戏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复习了旧知识,还未下一步的学习打下

了基础。然后以具体的生活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新知的探究和思索当中。

教学反思

《小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2

《小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P54/2、P55/10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并能灵活应用. 2.借助数形结合的策略,让学生经历在直线上找近似数、观察特点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3.学生经历探索.再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多观察.多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借助数形结合的策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准备:PPT,作业单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求下面各小数的近似数. (1) 3.52 6.96 9.669 (保留一位小数) (2) 0.854 8.296 7.999 (精确到百分位) 二.探究练习. 【探究练习一】 1.出示情景:小明的身高是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是1.5m,你能猜出他的身高吗?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猜想:1.45、1.46、1.47、1.48、1.49、1.51、1.52、1.53、1.54. 师:可以是1.50吗?(不是,1.50=1.5,不是近似数.) (3)将这些两位小数分类: 1.45.1.46.1.47.1.48.1.49(五入); 1.51.1.52.1.53.1.54(四舍). 2.数形结合,探究道理.

出示: (1)引导学生找出1.54在直线上的准确位置. (2)学生活动. a . 活动要求: b .学生探究活动。 c .汇报: 【探究练习二】 1. 做一做:求下面各小数的近似数。(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 1.471 1.542 1.479 1.549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活动:小组内在直线内指一指这些小数在直线上的位置。 (3)汇报出示: a :观察这些三位小数的位置,你能说说他们的近似数为什么是1.5吗? 1.近似数是1.5的两位小数有9个; 2. 近似数是1.5的两位小数都离1.5较近,有些比1.5大(四舍),有些比1.5小(五入); 3. 近似数是1.5的两位小数最小是1.45,最大是1.54。

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五华县高级中学叶双霞 教材来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 一、教材分析 “奇偶性”是人教版必修1中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第3节“函数的基木性质”的第2小节。 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一条重要性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初中学过的的一些轴对称图形入手,体会到数形结合思想,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感受数学的对称美。尝试画出f(x) = χ2和f(x)=∣x∣的图像,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函数的奇偶性?从知识结构看,奇偶性既是函数概念的拓展和深入,乂是为以后学习基本初等函数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基础看,学生在初中己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 并且有了一定数量的简单函数的储备。同时,上节课学习了函数单调性,积累了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与初步经验。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2. 能从定义、图像特征、性质等多种角度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学会函数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观察、具体函数分析、数与形的结合,定性与定量的转化,让学生经历函数奇偶性概念建立的全过程,体验数学概念学习的方法,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内容、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2?通过H主探索,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数学的对称美。

.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和函数图像的特征。 难点:利用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和图像的对称性,证明或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五、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类比法为辅。 PPT 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观察图像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具有对称性的物体,你能说出它 们有什么特点吗? ” 生:“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关于某一地方是对称的。” 师:“是的,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函数图像也有类似的对称图像,首先我们 来尝试画一下f(x) = X 2和f(x)=∣x ∣的图像,并一起探究儿个问题。” (二) 探究新知、形成概念 探究1 ?观察下列两个函数f(x) = X 2和f(x)=仪|的图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1! 六、教学手 出示一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图片。

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与评析(参考文本)

( 数学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与评析(参考文本) Mathematics is a tool subject, it is the basis for learning other subjects, and it is also a subject that improves people's judgment,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与 评析(参考文本)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 师让生介绍自己是哪个班的学生 生1:五年(6)班 生2:五(6)班 师:这两种介绍相比,有什么好处?就说6班行吗?

师:既简洁、又要准确是数学上很好的思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位置”。书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列、行的含义 出示情境图——班级的队列图 师:谁能介绍我们班班长的位置 生1:第2排右边数第2个 生2:第4组第2个 师:你是怎么数的? 生2:我是从左往右、从前往后数的 师:怎样才能准确的说出班长卓玲的位置,数学上有特定的规定 教师介绍列与行,以观察者的角度,从左往右数是列,从前往后数是行,让生上台试指出各列和各行 师:现在谁能用第几列第几行说说卓玲的位置 生:第4列第2行(教师板书)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近似数(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七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近似数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8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课本第91例10和“做一做”及92页练习十八第4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法:谈话、启发法。 学法:小组合作研讨法。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91、92页例10和“做一做”及练习十八第4题。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接着数数。 1998、()、()、() 9997、()、()、() 497、()()、()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 996 1008 () > () > () 205 306 402 ()< ()< ()(三)1、引入课题: 游戏引入(猜数)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4位数,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

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近似数。(板书课题:近似数)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一)、教学例10 1、出示主题图的图画和文字,让学生读一读图画下面的文字。 (1)引导学生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近似数“将近10000人”的含义。请猜猜参 赛运动员人数的准确数是多少? 猜中之后提问:你如何想到这个数的? (2) 9985和10000都表示参赛运动员人数吗?有什么不同? 说说图中两人关于参赛运动员人数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说一说“将近10000人”是什么意思? “有9985人”是什么意思? (3)交流汇报。 指出:9985这种说法特别准确,所以它是一个准确数,把像9985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叫作“准确数”。 9985接近10000,比较容易记住,所以10000是一个近似数,10000这个和9985接近的数就叫作“近似数”。 (4)比较9985和10000这两个数,体会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5)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近似数了吗?谁来说一说。 小结:近似数是指大约是多少的数,也是与实际比较接近的数。 近似数更容易记住,所以,近似数一般选情况下择最接近的整百、整千、整万数,方便记忆。 (二)、生活中的数学:在生活中,有时不需要用准确数,用近似数就可以了,你还能举出近似数的例子吗? 举例: 1、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 304和300各表示什么数?(304是准确数,300是近似数。) 2、购物总价钱2998元,可说大约3000元。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 小数的近似数(2课时)

5小数的近似数 第1课时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教材第52页例1) 教学目标 1.理解求近似数时,精确度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正确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 3.经历求小数的近似数的过程,体验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的方法。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前面我们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如:在商店买菜时,电子秤上显示总价是7.53元,而营业员只收7元5角。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精确,只要知道它的近似数即可,那么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 (板书: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二、学习新课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出示教材第52页例1豆豆测量身高的情境图。 (1)提问:读情境图,你能找出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吗? 学生读图,汇报。 ①已知信息:豆豆身高0.984 m,亮亮说:“豆豆高约0.98 m。”红红说:“豆豆高约1 m。” ②所求问题:他们是如何得出豆豆身高的近似数的? (2)追问:对于上面的已知信息,你是怎样理解的?

全班交流,汇报结果。 ①“豆豆身高0.984 m”,这里的0.984是测量时精确到毫米得到的。 ②“豆豆高约0.98 m”,这里的0.98是精确到厘米得到的。 ③“豆豆高约1 m”,这里的1是精确到米得到的。 (3)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上面不同的结果呢? 明确:0.98和1都是0.984按不同要求取的近似数。 (4)回顾:取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用到的方法是什么? 明确:取一个整数的近似数时,一般用“四舍五入”法。 提示:“四舍五入”法同样适用于小数取近似数。 (5)议一议: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0.984是如何得到0.98的?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代表发言。 “豆豆高约0.98 m”,这里的0.98 m是把豆豆身高0.984 m保留两位小数得到的结果。 追问:它是如何取的两位小数? 明确:按要求把一个小数保留两位小数时,一般要看千分位,如果千分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5,就要向百分位进1,如果千分位上的数小于5,就舍去。 板书:0.984≈0.98(保留两位小数),因为千分位上的4小于5,所以舍去。 (6)思考:“豆豆高约1 m”,这里的1 m是把0.984 m保留整数得到的结果。一个小数怎样才能保留整数呢? 明确:一个小数,如果保留整数,就要看这个小数的十分位,然后按照“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板书:0.984≈1 (7)提问:如果0.984保留一位小数,结果又是什么呢? 明确:把0.984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上是8,大于5,要向十分位进1,十分位上是9,9+1=10,接着向个位进1,个位上0+1=1,所以0.984保留一位小数是1.0。 板书:0.984≈1.0(保留一位小数),百分位上8大于5,向前一位进1。 思考:后面的“0”可以省略不写吗? 明确:不能,因为要是省略就变成精确到整数部分的个位了。 注意: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52页“做一做”。 (1)0.2612.01 1.10 (2)3.70.69.1 2.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十三”第1~2题。 第1题:1010.09.9610.90.915151.551.462 2.0 2.00

函数的奇偶性公开课优秀教案(比赛课教案)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 一、教材分析 “奇偶性”是人教版必修1中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第3节“函数的基本性质”的第2小节。 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一条重要性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初中学过的的一些轴对称图形入手,体会到数形结合思想,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感受数学的对称美。尝试画出f(x)=x2和f(x)=|x|的图像,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函数的奇偶性.从知识结构看,奇偶性既是函数概念的拓展和深入,又是为以后学习基本初等函数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基础看,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并且有了一定数量的简单函数的储备。同时,上节课学习了函数单调性,积累了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与初步经验。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2.能从定义、图像特征、性质等多种角度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学会函数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观察、具体函数分析、数与形的结合,定性与定量的转化,让学生经历函数奇偶性概念建立的全过程,体验数学概念学习的方法,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内容、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索,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数学的对称美。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和函数图像的特征。

难点:利用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和图像的对称性,证明或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五、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类比法为辅。 六、教学手段 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观察图像 出示一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具有对称性的物体,你能说出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生:“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关于某一地方是对称的。” 师:“是的,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函数图像也有类似的对称图像,首先我们来尝试画一下f(x)=x2和f(x)=|x|的图像,并一起探究几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形成概念 探究1.观察下列两个函数f(x)=x2和f(x)=|x|的图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 近似数》研讨课教案_17

第7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8课时近似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页例10,以及练习十八第4、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豆子,透明碗,教学课件或挂图。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猜数: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4位数,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0 (1)出示主题图91页例10。你发现了什么? 仔细观察并交流发现的信息。 图中两人关于参赛运动员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生:(9985这种说法比较准确,9985接近10000,将近10000是一个近似数。)师:在生活中,有时候不需要用准确数,用近似数就可以了,这样可以方便记忆。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国家大约13亿人口我的手机2000元左右等)我们看看谁能说出下面习题的答案? (1)完成91页做一做。集体评价。 (2)一个数的近似数不唯一 句子:“新长镇有9992人” 9992的近似数有什么?生回答。 同学们说的数哪个最接近9992?

在不要求准确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个数来表示新长镇的人数?为什么? 小结:一般情况下选择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方便记忆。 2.生活中的数学 近似数的使用 举例: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 购物总价钱2998元,可说大约3000元。 3.练习:完成教材第91页“做一做”。 三、课堂作业 练习十八第4~6题。 四、课堂小结 师;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怎样写万以内数的近似数,通常我们师找接近准确数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以后我们在生活中碰到不需要用准确数的时候,就可以用近似数来进行描述。 五、课后任务 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7~12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近似数》同步教案

《近似数》同步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流程 一、准备练习 1、接着数数。 1998、()、()、()9997、()、()、()497、()()、()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 996 1008 205 306 402 ()> ()> ()()< ()<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作好铺垫。 二、感知近似数 1、提供材料 师:小朋友,刚才你们介绍了我们学校的一些情况,老师课前也了解了一些情况,知道我们学校大约有24个班级,学生大约1300多名,教职工大约60名。 师:你能猜猜我们学校的这些信息的准确数据是多少吗? 生猜。 师:我去了解了一下,知道我们学校有24个班级,学生1324名,教职工56名。 2、观察数据、比较 师:比较这两组数据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组数是准确数,第一组数是大概的数。 3、揭示概念 师:象第1组这种大概的数,在数学上我们叫它为近似数(板书:近似数) 4、初步比较:这两组数据有什么关系? 小结:近似数都比较接近准确数。 5、辨别准确数和近似数 ⑴飞云江大桥全长1700多米。 ⑵2004年浙江省交通事故6344起。 ⑶湖州有911个村民委员会。 ⑷织里镇小轿车有8000辆左右。 ⑸中心公园有花木大约有3550棵。 ⑹实验小学有学生2165名。 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三、体验近似数 1、体验近似数的特点。 ⑴观察这些近似数,有什么特点? ①独立思考

高中数学《函数的奇偶性》优秀教学设计.docx

《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时长教学过程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弓入 4分钟创设情景,兴趣引入 1、对称图片欣赏 2、游戏:多媒体给出26个英文字母,让学生找 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字母出来。比比看,哪组学生最快,正确率最高。 动脑思考,探索新知 问题:我们所学过的函数图象中,冇没冇体现着 8分钟对称的美呢?观察下列图象是不是对称的,如果是, 那么是关于什么对称? 图1 观 察、 思 考、 讨论 图 朴 试 找 律 看 分 并 着 规 游戏中回忆 轴对称和屮 心对称的判 断方法,引 起学生的学 习兴趣 从主观入 手,从具体 开始,逐步 抽象,以学 生熟悉的函 数入手,做 到了直观, 具体。

对于图(1),如果沿着y 轴对折,那么对折 后y 轴两侧 的图像完全重合?这吋称函数图像关 对于图(2),如果将图像沿着坐标原点旋转 180° ,旋转前后的图像完全重合.这时称函数 图像关于坐标原点对称;原点。叫做这个函数图 像的对称中心. 利用动态演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象上的点的 特点。 定义: 设函数y = /(x)的定义域为数集D,对任意 的都冇 -XE D (即定义域关于坐标原点对 称),且 (1) /(-%) = /(%) 数y *(兀)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此时称函数y = fM 为偶函数; (2) /(-x) = -/(x) O 函数y = f(x) 的图像关于 观察, 思考 理解 通过动态 的演示让 学生直观 地看出图 像上点的 特点,从而 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 解定 义中 的等式关 系。

坐标原点对称,此时称函数V = /(X)为奇函数. 如果一个函数是奇函数或偶函数,那么,就说这个函数具冇奇偶性?不具冇奇偶性的函数叫做非奇非 偶函数. 第一层次问题: 例1:根据下列函数的图像判断奇偶性 三.创 设问题27分钟 (3) (2) 让各组学生进行讨论,并且各组各派一位代 表出来冋答。 第二层次问题:在已知函数图像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直 观地利用图象判断奇偶性,但如杲没有图像的情况 下,只知道函数的解析式,我们要如何判断奇偶性 呢? 例2: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 ) f (x) = x3;(2) /(%) = 2x2 +1 ; 观 察、 理 解、 思 考、 讨论 这几道题目 学生只需从 图像的对称 性來判断奇 偶性,第三 小题两个端 点并不对称, 考察学生对 定义的理解。 让学生体会 利用定义来 判断奇偶性。 这两道练习 题主要是为 了突出定义 中的等式关 系,以及等 式是否对定 义域屮的所 有x均成立。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 小数的近似数(2)【教案】

第2课时小数的近似数(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3例2、例3,完成P53“做一做”,P54~55“练习十三”第3、4、7、 8、9、10*题。 ?教学目标 1.经历独立探究的过程,掌握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 作单位的数,以及根据要求保留指定的小数位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感受改写数和求近似数的实际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根据要求 保留指定的小数位数。 ?教学难点 体会改写数与求近似数的区别。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导入新课 1.复习整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课件出示习题) 指名学生回答。 2.师生共同回顾整数的改写、求整数的近似数以及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3.师: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探究有关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的近 似数(2)]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数的改写、求整数的近似数以及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激活对“四舍五入”法的认识,从而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发现方法 1.探究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1)课件出示教科书P53例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本环节重在引 导学生经历独立探 究的过程,掌握把一 个不是整万或整亿 的数改写成用“万” 或“亿”作单位的 数,以及根据要求保 留指定的小数位 数。

【学情预设】地球和月球的距离是384400km,地球和月球的距离是多少万千米? (2)四人一小组讨论:如何将384400km改写成用“万千米”作单位的数? (3)汇报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 【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具备把一个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基础, 就是把末尾的4个0改写成“万”字。在这里可以顺利迁移到非整万数的改写。 预设2:把3844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就是看384400里面有几个10000, 即把384400缩小到它的万分之一,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很好,从算理入手,说得 非常清楚。教师继续追问:“万”字能不能不写?为什么?) 预设3:因为我们改写后这两个数的大小是相等的,所以“万”字一定要写,如 果去掉,那么所表示的数值就不一样了。(有道理,检查一下你们的答案,看看你写 了没有,不能漏写哦!) (4)方法小结。 师小结:把一个较大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在万 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最后去掉小数末尾的“0”。 【设计意图】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把一个非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 位的数,既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又明白了改写的算理。在此基础上再概括出改写的方 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2.探究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师:既然把一个较大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 点,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万”字。那么要把一个较大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吗? (1)课件出示教科书P53例3。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778330000km,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 米?结果要求保留一位小数。 (2)师: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怎么做,再怎么做呢? ①同桌交流。 ②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此问题需要先把原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再保留一位小数求出近似数。如果学生没有想到,教师要及时引导。 (3)学生独立尝试改写,做完后可以组内交流。 (4)集体汇报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 【学情预设】预设1:把77833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在亿位的 右边点上小数点,即把小数点向左移动8位,再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最后去掉 小数末尾的“0”。所以778330000km=7.7833亿千米。 预设2:7.7833亿千米的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8,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教学例3时将 改写成用“亿”作 单位的数和保留一 位小数之后的数进 行对比,让学生更 好地理解求一个数 的近似数和将一个 数改写成指定单位 的数的区别。

二年级下册数学《近似数》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近似数》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重点与难点 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猜数游戏:教师或学生指定一个4位数(不让其他学生知道),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0的图画和文字,让学生读一读图画中的文字。 (1)9985和10000都表示参赛运动员的人数吗?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说一说“将近10000人”是什么意思,“有9985人”是什么意思。

9985这种说法特别精确,所以它是一个准确数。 9985接近10000,10000比较容易记住,10000是一个近似数。 (板书课题:近似数) (2)让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中的304和300各是什么数。 (304是准确数,300是近似数。) 这里的`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容易记住?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3)提问: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近似数了吗?谁来说说。 小结:近似数是指大约是多少的数,也就是与实际比较接近的数。 2.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碰到过哪些近似数?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近似数,体会近似数,体会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91页“做一做”。 2.教材第92~94页练习十八第4~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小数的近似数(2)

第4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11课时小数的近似数(2) 【教学目标】 学会把较大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难点: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容易丢掉计数单位或单位名称。 【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设 教学 环节 问题情境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 应用 设计意图 目标达成导入 新课 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 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学 习 新 知 环 节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例2: 出示数据和问题:地球与月球的距离是多少万千 米? (1)提问:把384400 km改写成用“万千米” 作单位的数,应该用多少来除? (2)应该把384400缩小多少倍? (3)小数点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几位? 说明:为了简便只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去掉 小数末尾的0 板书:384400千米=38.44万千米

计思路(4)启发提问:既然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再写上单位“万”,那么要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应该怎么办? 2、学习例3 出示数据和问题: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保留一位小数)? (1)独立完成,并说出改写方法。 778330000 km=7.7833亿千米 (2)如果要求保留一位小数怎么办? 说出保 留一位小数的方法 7.7833亿千米≈7.8亿千米 3、完成做一做 4、区别对比。 例2、例3的学习中,有的数需要把它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的则还需要保留位数求近似数,它们有什么区别?应该注意什么? 5、小结:(1)求近似数需要省略某位后面的尾数。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看十分位是几,然后按照“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求出的是近似数,应用“≈”表示,在保留的小数位

2017高考一轮复习教案-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第三节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与周期性的含义. 知识点一函数的奇偶性 奇偶性定义图象特点 偶函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 f(-x)=f(x),那么函数f(x)是偶函数 关于y轴对称 奇函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 f(-x)=-f(x),那么函数f(x)是奇函数 关于原点对称 1.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易忽视判断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 2.判断函数f(x)的奇偶性时,必须对定义域内的每一个x,均有f(-x)=-f(x),而不能说存在x0使f(-x0)=-f(x0)、f(-x0)=f(x0). 3.分段函数奇偶性判定时,利用函数在定义域某一区间上不是奇偶函数而否定函数在整个定义域上的奇偶性是错误的. 必记结论 1.函数奇偶性的几个重要结论: (1)如果一个奇函数f(x)在原点处有定义,即f(0)有意义,那么一定有f(0)=0. (2)如果函数f(x)是偶函数,那么f(x)=f(|x|). (3)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只有一种类型,即f(x)=0,x∈D,其中定义域D是关于原点对称的非空数集. (4)奇函数在两个对称的区间上具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两个对称的区间上具有相反的单调性. 2.有关对称性的结论: (1)若函数y=f(x+a)为偶函数,则函数y=f(x)关于x=a对称. 若函数y=f(x+a)为奇函数,则函数y=f(x)关于点(a,0)对称. (2)若f(x)=f(2a-x),则函数f(x)关于x=a对称. 若f(x)+f(2a-x)=2b,则函数f(x)关于点(a,b)对称. [自测练习] 1.函数f(x)=lg(x+1)+lg(x-1)的奇偶性是(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近似数》第2课时同步练习

《小数的近似数》第2课时同步练习 一、我会选。 (1)关于“36000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约等于3.6万元 B、等于36万元 C、约等于4万元 D、等于4万元(2)把125634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A、12.5亿 B、13亿 C、12.5634亿 D、1亿 (3)地球和月球的平均距离约是384400千米,改写成用“万千米”作单位的数是()。A、38万千米 B、38.44万千米 C、0.3844万千米 (4)46()391≈46万,( )里可以填() A、0~4 B、0~5 C、5~9 (5)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600800000约是()。 A、6亿 B、6.008亿 C、6.1亿 二、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4800=()万 4502130=()万 500000=()万 3917500=()万 三、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230000000=()亿 4670000000=()亿 357570000=()亿 590000000000=()亿 四、我是小法官。 (1)把74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0.074万。() (2)5776500000≈58亿。() (3)24.988≈25表示精确到个位。() (4)准确数有时大于近似数,有时小于近似数。() (5)675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67万。() 五、把横线上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山东省土地面积约是153300平方千米。()

(2)河南省土地面积约是167000平方千米。() (3)黑龙江省土地面积约是469000平方千米。() (4)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为椭圆形,其近地点的平均距离为363300千米,远地点的平均距离为405500千米。()() 六、按要求解决问题。 (1)把325000平方千米改写成用“万平方千米”作单位的数,再保留整数。 (2)把6927600000吨改写成用“亿吨”作单位的数,再保留两位小数。 (3)把44400千米改写成用“万千米”作单位的数,再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 一、我会选。 (1)关于“36000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约等于3.6万元 B、等于36万元 C、约等于4万元 D、等于4万元(2)把125634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C )。 A、12.5亿 B、13亿 C、12.5634亿 D、1亿 (3)地球和月球的平均距离约是384400千米,改写成用“万千米”作单位的数是( B )。 A、38万千米 B、38.44万千米 C、0.3844万千米 (4)46()391≈46万,( )里可以填( A ) A、0~4 B、0~5 C、5~9 (5)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600800000约是( A )。 A、6亿 B、6.008亿 C、6.1亿

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近似数(2)

第2课时小数的近似数(2)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页例2、例3、“做一做”及第54~55页练习十三第3、4、7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改写。 2.使学生经历用小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真切感受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主题图。 【情景导入】 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70000 910000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1400000000 600000000 小结:170000=17万 910000=91万 1400000000=14亿 600000000=6亿 提问:怎样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小结:把一个整万或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去掉万位或亿位后面的0,再在后面写上“万”或“亿”就可以了。 【新课讲授】 1.教学教材第53页例2。 课件出示地球与月球的照片 提问:地球与月球的距离是多少万千米?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384400km=38.44万千米 引导学生小结: 将较大的数改写成用更大的单位的数,就在相应数位右下点上小数点,并写上相应单位。 2.教学教材第53页例3。

课件出示木星与太阳的图片。 提问: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保留一位小数)? 提问: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小结: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778330000千米。 提问: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778330000千米,怎样把它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小结:778330000千米=7.7833亿千米。 提问:题目要求保留一位小数又该如何做呢? 小结:因为7.7833≈7.8,所以7.7833亿千米≈7.8亿千米。 提问: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要注意什么? (1)看清题目,是把一个大数目改写成用“万”还是用“亿”作单位的数。 (2)在万位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末尾写上“万”或“亿”字。 (3)按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小数。 【课堂作业】 1.把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04000 7099000 23570000 8300000 470000 506000 380000 4200000 2.把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1080000000 4500000000 39000000000 5700000000 12000000000 60040000000 3.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将生活中一些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并根据要求求出它的近似数。 【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第54~55页练习十三中第3、4、7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小数的近似数(2) 例2 地球与月球的距离是多少万千米? 384400km=38.44万千米 提问:它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 778330000千米=7.7833亿千米≈7.8亿千米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

创作编号: 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1.3.2(1)函数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 1.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2.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3.学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方法与格式 【教学过程】 “对称”是大自然的一种美,这种“对称美”在数学中也有大量的反映,让我们看看下列各函数有什么共性? 提出问题 ①如图所示,观察下列函数的图象,总结各函数之间的共性. 结论:这两个函数之间的图象都关于y轴对称. ②那么如何利用函数的解析式描述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呢?填写表1和表2,你发现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具有什么共同特征? x -3 -2 -1 0 1 2 3

表1 表2 结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都满足:f(-3)=f(3); f(-2)=f(2); f(-1)=f(1). 可以发现对于函数定义域内任意的两个相反数,它们对应的函数值相等,也就是说对于函数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 定义: 1.偶函数 创作编号: 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 别如克* 一般地,对于函数()f x 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都有()()f x f x -=,那么()f x 就叫做偶函数. 观察函数f(x)=x 和f(x)=x 1 的图象,类比偶函数的推导过程,给出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奇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f x 的定义域的任意一个x ,都有()()f x f x -=-,那么()f x 就叫做奇函数. 注意: 1、如果函数()y f x =是奇函数或偶函数,我们就说函数()y f x =具有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 2、根据奇偶性可将函数分为四类:奇函数、偶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近似数课时2》教案第二课时

小数的近似数课时2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53页例2、3. 教学目标 学会把较大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重点: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难点: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容易丢掉计数单位或单位名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例2: 出示数据和问题:地球与月球的距离是多少万千米? (1)提问:把384400 km改写成用“万千米”作单位的数,应该用多少来除? (2)应该把384400缩小多少倍? (3)小数点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几位? 说明:为了简便只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0 板书:384400千米=38.44万千米 (4)启发提问:既然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再写上单位“万”,那么要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应该怎么办? 2、学习例3 出示数据和问题: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保留一位小数)?(1)独立完成,并说出改写方法。 778330000 km=7.7833亿千米 (2)如果要求保留一位小数怎么办? 说出保留一位小数的方法 7.7833亿千米≈7.8亿千米

3、区别对比。 例2、例3的学习中,有的数需要把它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的则还需要保留位数求近似数,它们有什么区别?应该注意什么? 4、小结:(1)求近似数需要省略某位后面的尾数。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看十分位是几,然后按照“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求出的是近似数,应用“≈”表示,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丢掉。最后要注意别忘记写单位“万”或“亿”,遇有单位名称的要写上单位名称。 (2)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求的是准确数,就在“万”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遇有单位名称的要写上单位名称,应用“=”表示,并写上单位“万”或“亿”。 三、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技能?

小数的近似数第二课时教案

小数的近似数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将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过程,体验数据记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方法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填一填 90000=()万12000000=()万 4520000=()万100000000=()亿 6000000000=()亿14000000000=()亿 教师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口答。 教师:怎样将整万数或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 数? 引导学生回顾整万数和整亿数的改写方法:将万位或亿位后面的 “0”直接舍去,添上计算单位“万”或“亿”。教师:在日常 生活中为了读写方便,常常需要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 “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板书课题:小数的近似数) 二、探究新知 1、教材第53页例2 教师:你们知道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吗?(出示课件) 板书:384400km 组织学生用“万”作单位改写改数。 引导学生理解:以“万”作单位,相当于把小单位变大单位,进 率为10000,故小数点要向左移动4位。 教师巡视指导。 2、教材第53页例3 教师: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有一颗体积和质量最大的行星,

它就是木星。 根据图意,你了解到哪些数据? 引导学生读出木星离太阳的距离:778330000km。 778330000km改写成亿千米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数是多少呢?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练一练,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然后教师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778330000km=7.7833亿千米≈7.8亿千米 3、总结归纳大数的改写方法 教师:怎样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 位的数呢? 组织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和经验,在小组中议一议,然后指名汇 报。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理解。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3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展示,教师指导。 2、教材第54页练习十三第3题。 教师课件出示画面及数据,让学生读出这四个数据。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四、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技能? 本课作业 板书设计小数的近似数 384400km=38.44万千米 778330000km=7.7833亿千米≈7.8亿千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