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城墙的维修与保护修订稿

古城墙的维修与保护修订稿

古城墙的维修与保护修订稿
古城墙的维修与保护修订稿

古城墙的维修与保护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古城墙的维修与保护

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孟繁兴陈国莹

长城和全国遗存下来的诸多城墙,许多都已成为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面临繁重的保护与维修问题,各地情况也不一样,有共性也有个性,需要有宏观制约的措施。由于城墙遗存遍布全国,使用材料和施工方法也有差异,维修方法更难统一。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借这次会议讨论并完善有关古城墙保护的文本,是非常必要而及时的。现就多年从事古建筑保护工作的体会,谈一些意见。

一、关于古城墙的保护

古城墙的存在与否,是古代城市存在与否的重要象征。古城是文明的最大载体。尽管古遗址、古建筑、石窟寺、流散文物也非常重要,但它们的内涵和外延都有局限性,而古城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军事、水利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其次它是历史的最好见证,例如历史上着名的屠城事件,人们一见到该城的城墙或残迹,就会触物伤情不忘国耻。古城的保存,是留给后代子孙最完整的一部教科书,它可以教育后代要有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和自尊。古城市是最难保护的文物之一,城墙本身直接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如果比较完整地保留一座古城市,难度就更大了,因为城市中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发生着巨大变化,水、电、路、气、通讯等当代人们生活中的必需条件都与旧城市和城墙有矛盾,所以保存古城市和城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河北省各时代古城遗址和城墙存留很多,如燕下都和赵王城都有专门机构研究和保护。长城的起点山海关和河北境内大量的长城遗存,保护和研究的工作量都非常大。

二十多年前,我们曾参加山西平遥古城的保护工作,有一些认识供大家参考。当时,平遥城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单凭省里的文物保护经费,根本无力对它进行修缮。当时国家文物局在大力保护西安古城墙的同时,计划选择一到两处典型而保存比较好的中、小城市(府、县所在地)进行重点保护。我们当时是山西省文管会古建组的普通工作人员,受命了解情况,分析对比,提出重点保护的目标和理由。当时晋中地区的祁县、太谷县、平遥县、介休县和汾阳府所在地都有城墙,平遥的城墙保存比较完好,城墙以内的街道几乎没有大的改造。中国最早的票号等许多有保护价值的临街商屋没有拆改,城内还保留许多处明、清时期的民居。在文物建筑方面,城内有市楼、文庙大成殿及道教建筑纯阳宫,距城不远有双林寺,保存大量完好的明、清彩塑。镇国寺也保存有五代的木结构大殿和明、清彩塑。相比之下,平遥城是一处文物建筑数量较多而且集中的城市,环境氛围改造较少的城市。我们当时的希望是把城墙提升为国家级保护单位,争取中央拨些维修经费。当时国家文物局第一次就拨款100万元,后又连续几次拨专款维修城墙。此举震动了方方面面,县党政领导班子、省建委主任、总工、规划处都重视平遥的规划。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也参与规划,多方努力,决定保存平遥古城墙以内的原有城市建筑及风貌,城内的街道等格局不动,旧建筑基本不拆,把新平遥城放到古城以西去发展建设。在古城被国务院列为历史文化名城,并被联合国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同济大学师生辛勤的规划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省建委和平遥县委一班人对平遥发展

的决策起了关键作用。当地人民是保护古城和城墙的主力军。文物部门在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连续几次拨专款修城墙,和对城内外建筑的保护要求,对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体会,保护城墙和古城市、村镇等大体量的文物,文物部门不能孤军奋战,要动员全社会的保护力量,共同协作,相互支持,才能取得保护的实效。

二、古城墙的维修

古城墙的遗存遍布全国,各地的做法和选用材料差异很大,只能讨论一些原则问题,工程中的具体问题需要具体研究解决。

1.古城墙的用料

(1)石料:筑城所用石料,一般就地取材或运送距离较近。料石、毛石和片石都可使用。花岗石、灰岩和砂岩,只要坚固,不是从风化层中开采的,都能使用。维修城墙以选配与原城墙使用的相同石材为好。

(2)砖:筑城的砖都是实心黏土砖。北方的官窑多设在山东临清。加工黏土的工艺精粗不同,大体分澄泥城砖、停泥砖和沙滚砖三类。城砖的规格有定制,清代官窑的规格澄泥砖为480×240×112毫米,停泥砖为480×240×128毫米,沙滚砖为240×120×48毫米,另有大量沙滚砖为281.6×144×64毫米和

304×150.4×64毫米。但实际城砖的规格无定制,每个城的用砖尺寸都有差异。同一时代窑口不同尺寸也有异;同一城池不同时代修缮补砖,尺寸的差异就更普遍了。各地民窑烧制的城砖也基本无定制。修城可以补制新砖,最好烧上制作年款。

(3)土:就地取材。在黏土、砂质土和砂黏土之中,以砂黏土和砂质土较好用。

(4)灰:筑城工程以白灰为主。白灰有淋灰(灰膏)和泼灰两种。在砌筑砖石工程中,以用灰膏为主。在夯土工程中使用灰膏和液灰的混合灰为好,老师傅相传的工艺是“半熬半炒”。

(5)关于使用水泥问题的探讨。在文物建筑的维修工程中,能否使用水泥的问题,长期存在分歧。就古城墙的保护性修缮工程,能否使用水泥,我有几点体会,供同行指正。

A.有些部位可以用水泥。在大面积的维修和复建工程中,以用原材料原做法为好,可以保护文物建筑的价值。在承重部位,如券脸、券门、基础、当墙等,为了坚固,可以用水泥;在排水、防水、防潮的部位,可以用水泥。

B.要使用水泥,则必须用高标号、正品水泥。并按建筑规范的水灰比等要求使用,不得马虎。

C.小厂生产的无标号(标号不准)仓底子过期的水泥,绝对不能使用。

D.把水泥拌在黏土里用,不如不用。

2.造成城墙毁坏的几种营力

(1)自然营力的破坏:飓风、大水、地震。

(2)植物营力的破坏:树和草、苔藓。

(3)动物的破坏:牛踏、羊蹬、鼠打洞、獾造窝都是破坏城墙的因素,而人在战争中的爆破,和平时期的扩建城市和展宽道路,都能造成对城墙快速而彻底的破坏。群众刨砖用土,虽然缓慢而量小,但不可忽视,很多城墙大都是小搬运而毁坏的,所以保护城墙是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几个主管部门的努力而能完善的。

(4)诸多破坏因素中,在正常生活条件下,水是较主要的破坏营力。我们重点讨论一下水的破坏作用。

A.冲涮:无论是江河泛滥,还是暴雨成灾,水对城墙的冲涮,可以使城墙从墙根倒毁。冲开的缺口越扩越宽,其破坏力是很强的。

B.渗漏:水对城墙的渗漏,其破坏力不可忽视。一种是位于墙根,基础下有渗漏,这种破坏往往在不知不觉中造成城墙大面积塌毁;另一种是墙体顶部的渗漏,这种渗漏可以先造城墙皮外鼓,然后坍塌。坍塌面逐渐扩大,引起城墙局部倒塌。

C.酥碱:在容易渗水而不见阳光的部位,城砖表皮酥碱,虽然进展缓慢,但破坏力和破坏范围也不可忽视。

3.古城墙的维修

古城墙的遗存数量多,地域广。使用材料和砌造方法不同,毁坏原因和性质不一样。实难归纳出统一的修缮方法。现就普遍性的问题及修缮方法简单阐述,供大家参考。

(1)水冲缺口的修复:凡是经洪水冲开的城墙,不论残存多少,都要深挖墙基,重新做基础。缺口的修缮面要加宽,凡经水冲涮过的墙体,最好清理干净。凡经水冲涮悬起来的墙体,必须拆到底,不能堵一堵了事。外光而内不实的墙,就是隐患、后患,新补砌的墙体,要砌成楔形,基础部下窄,越往上越宽。修复被水冲涮成沟的墙体,要砌留排水通道(明沟或暗沟都可以)。对未来的水患宜疏导,而不宜堵塞,新留的排水通道是保护城墙的措施,不是改变原貌。

(2)渗漏的修正防护:由于渗漏而墙面起鼓的部位,其渗漏的墙顶不一定在起鼓部位的正上方,也可能是由很远的地方渗漏过来的水。所以渗漏的防护和维修难度较大。日常防护就是要去掉墙顶的小树和杂草。不能在残墙上放牛放羊。发现獾窝鼠洞一定要及时封灌,防渗工作琐碎而不见成绩,容易被人忽视。应当有经常的检查和维修制度。

(3)酥碱的修复与防护:墙顶有渗漏,排水沟不通畅,水簸箕残毁,存留过短,排水扬不出去,都顺着墙面流下去了。阴暗潮湿的墙面,常年不见阳光,就容易生苔藓或酥碱。阳面的墙面也有酥碱或风化的砖。是砖本身的质量问题。大面积的酥碱只能防水或拆补。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

总之,关于古城墙的保护与维修,要把握住三个关键。第一是法规——国家文物法和相关规定;第二是法式——只有严格遵循法式,才能保护它的文物价值;第三是质量,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工程本身的优劣,都是质量。

浅析古城墙保护

浅析城市历史遗产古城墙的保护 【摘要】:我国古城墙修筑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数量众多。但是于诸多原因,我国古城墙曾经遭受过前所未有的破坏,甚至被大规模拆除。在当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历史保护意识的增强,城市中的古城墙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具体的保护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在文章中我首先对中国古城墙的现状进行了说明,针对现今城墙遗存的保护开发情况,以西安与大同为例,对古城墙的保护、其开发及其价值进行研究,说明了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再从社会、历史、经济等多角度对城墙保护进行了研究,并试着提出了一些相应的保护实施对策。【关键词】:古城墙破坏保护开发历史质疑传承 【Abstract】:The Chinese ancient city wall construction has a long history, also the quantity of the wall is numerous. For various reasons, our country ancient city wall had suffered unprecedented destruction. Nowadays, along with the urbanized advancement's aggravating and the historic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s enhancement, the urban ancient city wall is being valued by the majority, but there still had many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of the protection. This paper firstly mention the Chinese ancient city wall's orig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carried on has combed, in reviewed our country ancient city wall protection course in the foundation, remains the situation in view of the nowadays city wall, to between the Chinese ancient city wall's contrastive analysis, to the ancient city wall's protection and the value conducted the research, asked the question which in the protection existed,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and so on society, history, has conducted the research again to the selected topic,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implementation countermeasure. 【Key words】:Ancient city wall; Destruction; Protection; History; Critical 1 我国古城墙的现状 中国古城墙,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城市的出现是以城墙建造为标志的。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恩格斯说过:“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敌。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耸入文明的时代了。”因此,古城墙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标志的历史进步意义,是极其重要的。 中国古城墙的雏形,出现于距今六千多年前的史前时期。据不完全统计数字说明,中国古代城墙在明清达到最鼎盛时期,全国约有大小不一的城墙达数千座。中国城墙,在抵御外敌入侵、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 城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墙的原生价值及其意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特别是在近代,随着工业革命引发的城市化建设浪潮的冲击,以及火兵器的飞速发展、人们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的城墙,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甚至还发生过大面积拆除城墙的热潮。同时,由于自然界的风雨侵蚀,很多城墙表面脱落现象严重,甚至导致墙体坍塌。古城墙正是由于这些历史上的种种主、客观原因,数量上呈急剧下降之势。

浅析临汾古城墙之保护与修复

浅析临汾古城墙之保护与修复 摘要:临汾古城墙始建于北魏时期。保护前留存的残面,大多是明代城墙遗迹。残存部分盘踞汾河二阶台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防御高度高达24.5米,异于其他古城墙,本项目旨在通过对临汾古城墙的考察、并对其实施保护与修复的方法进行总结和剖析。 关键词:临汾古城墙修复保护 第一部分临汾古城墙现状 一、临汾古城墙的历史 临汾,古称平阳,地处山西省中南部,系唐尧故地,属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据《平阳府志》史料记载,临汾古城始建于北魏时期,隋唐时继续修整加固,到明洪武初,“因感城堞保障之难,发兵卒万余,将旧城增广重修。外则砖砌雉堞,内则土壅环衬”。目前,现存的残面,大多是明代城墙遗迹。临汾县志记载,古城墙城垣周11里288步(5980米),高15米,外包以砖,池深二丈五尺,城四边各建一门,外各建月城(即瓮城),城门之上和城垣四隅分别建木结构城楼和角楼。城墙上可以驰车马,树旌旗,楼橹森列,城高池深,十分壮观。 二、残损现状 目前残存只有1000多米,并被分割成若干部分,另外,原有的瓮城、关城、城门、城楼、角楼、敌楼等建筑均已荡然无存。 目前尚存部分: 1. 东城墙尚存部分,在卧牛小区,长13.80米,宽1.5—3.5米,高5米; 2. 北城墙尚存部分,东至临汾市防疫站院内,西至北财神楼大街,长150米,宽5.5米,高10——13米; 3. 南城墙尚存部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家属院南部,长80米,宽2— 4.5米,高4—8米; 4.西城墙残迹尚存近800米的。在临汾军分区机关院内,它是历史上临汾古城的西北角城垣,在现存的几段古城墙中,它长度为最,保存相对较好,最能体现临汾古城的固有风貌和历史尊严,有科学研究和文物保护价值。 四、残损原因

西安城墙保护历史

城墙保护 30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辉煌的历史成就了西安今天的多姿神韵。而千百年来,深深扎根于这座城市的古城墙则比斗转星移的岁月更令人感动和感慨,也无疑成为这座帝王之都最富有象征意义的标志,保护住了包括城墙在内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也就保住了我们的根。西安城墙是固化的历史,更是鲜活的人文,不仅仅是生活在这里的西安人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古城墙情结,中外游人来西安,大都要登临古城墙。 1300多年的王朝更替,已经将中世纪最伟大的都城湮没,但是当我们拨开覆盖在历史上的烟尘,依然清晰可见唐长安城喧嚣的轮廓。明洪武三年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0—1378年),西安城墙在唐皇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城墙平面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周长13.74公里,其中,南、北垣长约4.2公里,东、西垣长约2.65公里,全城面积为11.9平方公里,墙外有宽约20米,深约10米的护城河环绕。西安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东门名曰长乐门、南门名曰永宁门、西门名曰安定门、北门名曰安远门,城门之外建有与城墙相连接的瓮城,城门和瓮城之上分别建有城楼和箭楼一座,瓮城外建有月城,月城上建有控制吊桥的闸楼,为“城三重,楼三重”的建筑格局。 民国时期,为了修建西安火车站,拆除了现在尚德门至尚俭门段的城墙。同时,因为城市交通的需要,新劵了南城墙的勿幕门(小南门),东城墙的中山门(小东门)。开辟了玉祥门豁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83年前,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新劵了和平门,南门两侧

门洞。开辟了东门、西门、北门三门两侧的豁口,建国路豁口、文艺路豁口、保吉巷豁口、红光路豁口、小北门豁口、东五路豁口、尚德路豁口。 1958年6月,全国拆墙运动热火朝天。北京在拆、南京在拆,西安市人民委员会也作出拆除城墙的决定,消息不胫而走,市民们早已开始了自发的毁城运动,城墙上的垛墙、敌台以及城四角的角台,毁于旦夕。城墙墙体被挖断了两处,近两万平方米的外墙青砖流落民间。 1958年9月,西安市委向省委请示认为,西安城墙可以不予保留,今后总的方向是拆,只保存几个城门楼子。10月,陕西省委复函表示“原则同意”。1959年夏秋之交的一天夜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打电话给文化部,说北京城墙保不住了,要赶快把西安城墙保下来。文化部连夜赶出了一份关于西安城墙的资料递到国务院。同年9月,西安市收到了《国务院关于保护西安城墙》的通知,通知附上了文化部关于建议保护西安城墙的报告。1961年3月4日,西安城墙终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间流转到上世纪70年代,一场“深挖洞,广积粮”的政治运动之风席卷全国,关于西安城墙的存废之争又一次被提上日程,古城墙再度告急。时任西安市革委会基建办公室城建处处长的张景沸站了出来,他在解放之初曾参与制订了西安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将包括古城墙在内的诸多古建筑、古遗址纳入保护规划。张景沸以此为保护城墙据理力争,与此同时,一些西安的老文物工作者们也积极奔走,为

古城墙的维修与保护修订稿

古城墙的维修与保护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古城墙的维修与保护 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孟繁兴陈国莹 长城和全国遗存下来的诸多城墙,许多都已成为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面临繁重的保护与维修问题,各地情况也不一样,有共性也有个性,需要有宏观制约的措施。由于城墙遗存遍布全国,使用材料和施工方法也有差异,维修方法更难统一。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借这次会议讨论并完善有关古城墙保护的文本,是非常必要而及时的。现就多年从事古建筑保护工作的体会,谈一些意见。 一、关于古城墙的保护 古城墙的存在与否,是古代城市存在与否的重要象征。古城是文明的最大载体。尽管古遗址、古建筑、石窟寺、流散文物也非常重要,但它们的内涵和外延都有局限性,而古城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军事、水利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其次它是历史的最好见证,例如历史上着名的屠城事件,人们一见到该城的城墙或残迹,就会触物伤情不忘国耻。古城的保存,是留给后代子孙最完整的一部教科书,它可以教育后代要有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和自尊。古城市是最难保护的文物之一,城墙本身直接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如果比较完整地保留一座古城市,难度就更大了,因为城市中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发生着巨大变化,水、电、路、气、通讯等当代人们生活中的必需条件都与旧城市和城墙有矛盾,所以保存古城市和城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河北省各时代古城遗址和城墙存留很多,如燕下都和赵王城都有专门机构研究和保护。长城的起点山海关和河北境内大量的长城遗存,保护和研究的工作量都非常大。 二十多年前,我们曾参加山西平遥古城的保护工作,有一些认识供大家参考。当时,平遥城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单凭省里的文物保护经费,根本无力对它进行修缮。当时国家文物局在大力保护西安古城墙的同时,计划选择一到两处典型而保存比较好的中、小城市(府、县所在地)进行重点保护。我们当时是山西省文管会古建组的普通工作人员,受命了解情况,分析对比,提出重点保护的目标和理由。当时晋中地区的祁县、太谷县、平遥县、介休县和汾阳府所在地都有城墙,平遥的城墙保存比较完好,城墙以内的街道几乎没有大的改造。中国最早的票号等许多有保护价值的临街商屋没有拆改,城内还保留许多处明、清时期的民居。在文物建筑方面,城内有市楼、文庙大成殿及道教建筑纯阳宫,距城不远有双林寺,保存大量完好的明、清彩塑。镇国寺也保存有五代的木结构大殿和明、清彩塑。相比之下,平遥城是一处文物建筑数量较多而且集中的城市,环境氛围改造较少的城市。我们当时的希望是把城墙提升为国家级保护单位,争取中央拨些维修经费。当时国家文物局第一次就拨款100万元,后又连续几次拨专款维修城墙。此举震动了方方面面,县党政领导班子、省建委主任、总工、规划处都重视平遥的规划。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也参与规划,多方努力,决定保存平遥古城墙以内的原有城市建筑及风貌,城内的街道等格局不动,旧建筑基本不拆,把新平遥城放到古城以西去发展建设。在古城被国务院列为历史文化名城,并被联合国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同济大学师生辛勤的规划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省建委和平遥县委一班人对平遥发展

南京明城墙的保护与开发

南京明城墙的保护与开发几千年的历史沧桑给悠悠中华留下一份深沉的底蕴,在璀璨的中华文明中,南京以其独特的视角吐呐着那份繁华与稳重! 早时吟诵“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这首《石头城》时,南京就让我有了无限暇想。长大后更觉其与众不同。 十朝金粉给南京的气质抹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浓厚的历史积淀更增添了它的韵味。南京不同于其它古都:别的古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则是把历史溶解于自然。它依山傍水,气势开阔,有“春游牛首烟岚、夏赏钟阜晴云、秋登栖霞胜境、冬观石城霁雪”等种种胜景。而我认为最负胜名的当首推南京古城墙。 南京明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定都南京的产物和象征,是中国历史上唯—建造在江南的统一全国的都城城墙。 它始建于元末至正二十六年(即公元1366年),建成于明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6年),历时21年之久。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构成。其中,南京京城墙,不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3.676公里,比首都北京

的古城墙还长出0.776公里。而南京古城墙的外廓城周长则为60公里。 数百年的沧桑,宫城、皇城、外廓三圈城墙已毁坏殆尽,惟有高大的京城墙,除城门等木构建筑不复存在,城墙依然屹立。所以,现在通常所称的“南京城墙”、“南京明城墙”即指京城墙。 南京的城墙,为我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可谓是继我国秦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 早在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之后,企图进一步吞并楚国,他看中了位于现在南京中华门的长干里一带,召见他的谋士范蠡监理建城,定名“越城”,又叫“范蠡”城。当时的“越城”很小,城周只有1公里又80步,占地面积也只有6万平方米,称作“越台”。到了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又在南京清凉山(又叫石头山)筑城,称为“金陵邑”,这也是南京又称“金陵”、“石头城”的来历。到了公元前211年,孙权又在金陵邑故址构筑“石头城”,即今日南京的重要历史遗存“鬼脸城”,这是当时的军事要塞,它依山为城,因江为池,地势十分险要。 当然,南京十朝建都史中最辉煌的一页当数元末至正二十六年,明太祖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开始建造的明城墙。它东连石头城,南贯秦

浅析古城墙遗址保护的方式

浅析古城墙遗址保护的方式 【摘要】对古城墙的意义及国内外案例进行分析,针对乾县特殊环境及对乾县古城墙进行分析,提出保护的方法。 【关键词】古城墙;保护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城墙对城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古城墙作为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又承载着人们的记忆。 1、背景介绍 乾县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河平原北部,黄土高原南缘,总面积约为1千平方公里,地处关中-天水经济区副核心地带,毗邻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和工业重镇宝鸡。距离省会西安约60公里,距离咸阳国际机场约35公里,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 乾县古城墙现有遗留城墙,位于乾县县城西北部,梁山脚下,乾陵南部。在2010年-2030年乾县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墙西北部将规划为公共绿地。 2、古城墙的价值 古城墙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历史文化价值与科学研究价值;

(二)美学价值主要体现为建筑完整时的辉煌美,建筑被毁弃后的沧桑美等; (三)社会价值主要体现为:旅游观赏价值、科学认知价值、经济价值、教育熏陶价值、感情影响价值等。 3、案例分析 3.1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全长24千米,现存长度约为1.5千米。公园运用简洁的设计手法,突出展现城墙的残缺之美。延绵古朴的明城墙及深沉凝重的角楼仿佛在向人民诉说民族的沧桑。公园入口处雕塑设计仿佛再现了当年的古风古貌。现存遗迹主要有正阳门,正阳门箭楼,德胜门箭楼,东南城角楼,城内的南城垣残段。北京明城墙估计保护修复是在原有古迹的基础上进行修复,这种手法是国际上不支持的手法,所以成为了之后的申遗过程中的一个阻碍。 3.2南京明城墙 南京京城城墙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城墙,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南京明城墙京城长度约为25千米,京城上宽4-14米,下宽14-19.75米,京城高度为14-26米,护城河长度约为31千米。南京城墙具有三大特点:首先,打破了方形或矩形的城墙样式,它依山傍水,

古城墙的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研究

古城墙的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研究 作者:张俭 摘要: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的城墙贯穿了其传统城市的整个发展历程,并对城市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给古代中国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古城墙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古城墙具有鲜明的建筑特色,它的发展过程也吸收并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本文主要对古城墙的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进行研究,展现古城墙的重要性。 关键词:古城墙;建筑特色;文化价值;研究 一、古城墙的建筑史 在中国古代,自有城市的那天起,城墙就存在了。据记载,城墙起源于中国古代原始社会的中后期。城墙的作用不仅是圈定中国古代社会城市的涵盖范围,同时也规划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面貌。在中国古代,城墙的最初作用就是用于军事防御,为古代社会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劳作提供安全保障。正因为城墙的军事防御功能使其被古代的统治者重视,成为了古代城市发展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也成为历朝历代社会发展的主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墙在古代的生命力也越来越旺盛,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体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建筑物之一。在城墙的建筑过程中也耗费了许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筑时不仅要考虑它的实用性,也要考虑它的审美性,这也就造就了古城墙的独特建筑特色。 二、古城墙的建筑特色 古城墙的兴建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建筑用料和合理的建筑结构。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以砥洎城古城墙为例。它的地理位置有两大优点:砥柱中流可以防灾挡祸、城墙三面环水,景色优美。建城者选用巨大的磐石作为城墙的坚实基础,不仅能在雨季阻挡汹涌澎湃的洪水,避免洪水侵袭城墙附近的居民,还能阻挡外敌的进攻。它的兴建也利用了“宁隔千山,不隔一水”的原则,巧妙的运用水势易守难攻的特点,给入侵者造成自然的心理畏惧和地理障碍。唯一易攻的一面(南面),也可以利用炮火或是加强兵力进行防守。所以,砥洎城古城墙的兴建利用其地理位置发挥了最大的防御功能。因其三面环水,形成了一幅城水相依的天然风景画。 (二)独特的建筑用料 以西安古城墙为例。西安古城墙的建筑用料可以概述为:就地选材、因地制宜、独具一格。西安的古城墙最初是用黄土分层夯打建成的,在城墙的最底层则用石灰、土和糯米汁混合在一起夯打建成的,城墙异常坚固。后来,又在城墙的顶部及内外侧都砌上青砖,城墙的顶部每隔40-60m就有全青砖砌成的一道水槽。而青砖本身就是建筑上的常用材料,作为兴建城墙所用的青砖更加厚实且大,这就使得西安古城墙更加坚实牢固,保存时期也更长,成为了中国现存的一座最完整的的古城墙。 (三)合理的建筑结构 以西安古城墙为例。西安的古城墙在明代时期被扩建,扩建后的西安城墙高12m,底宽和顶宽分别是15-18m和12-14m,周长约为13.7公里。城墙的内部还修建了敌台,凸显在城墙的外围,敌台的顶面与城墙面齐平。这样的设计结构有助于对爬墙的敌人进行射杀。并且敌台之间距离(120m)的一半刚好在弓箭有效的射程内,有利于防守者从侧面射杀侵略者。同时,城墙上的敌台有98座之多,每一座敌台都建有驻兵的敌楼,这样就能及时发

土质古城墙保护技术初探

土质古城墙保护技术初探——戚城遗址城墙保护工程体会 作者:濮阳戚城文物景区管理处李文颖 【保护视力色】【打印】【字号大中小】2008-01-28 15-07 作为中华文明进程标志的古城墙,自上古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商、周直至明清,绵延不断古城林立,闪耀着民族文明之光。5000年风雨历程之后,古城大多湮于地下。留在地面上的古城,也大都破败不堪,特别土质城墙,颓废尤甚。随着国家的强盛,把保护文化遗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土质城墙保护,目前还没统一完善成熟的技术方案,但各地都在根据本地区特点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本文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戚城遗址古城墙保护维修工程所采取的施工技术,谈一点体会。 一、土质城墙普遍存在的病害 土质古城墙历经千年风雨冲刷、人为干扰普遍存在两种大的病害,即化学病害、物理病害。 1.化学病害。土质夯土城墙经过几千年的风雨侵蚀,吸附沉积了大量可溶盐类。排水不畅的城址,地下可溶盐类可随着水汽向上传导,上下结合,达到一定含量时,就会出现可见的白色结晶体。此晶体极易溶于水,雨季可吸收大量水分并渗入墙体,遇冷冻结成冰形成冻土,春季融解,直接导致夯土风化,如此往复,逐年层层风化分解夯土。 通过对戚城遗址古城墙体不同点位标本分析,发现其中富含多种可溶性盐类(见下表)。通过对易溶盐类分析得知,未风化夯土可溶盐类总含量为1.038‰~1.678‰,风化夯土可溶盐类总含量为2.021‰~2.300‰,由此可见,可溶性盐类对夯土的风化还是起很大作用的。 2.物理病害。首先由于长期雨水冲刷,绝大部分地上土质古城墙都不同程度存在水冲沟、滑坡、垂直坍塌(图一)乃至内外洞穿的现象。如郑州商城南城墙2005年有三次滑坡,濮阳戚城城墙断面每年都发生小的垮塌。 其次是人为破坏因素。包括人为取土造成局部呈陡崖状态,使上部悬空,墙体失稳,遇大雨坍塌;挖掘窖穴造成积水分解夯土,造成局部垮塌;如濮阳戚城遗址西城墙南段50米范围内就存在窖穴22孔,有的已坍塌成了圆形

对北京古城墙保护现状的研究

关于北京古城墙保护现状的调查 ——高一(1)班研究性学习 北京是一座有着千年文化积淀的古城。城墙,作为保护四九城的屏障,在京城历史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北京市城墙的保护现状令人担忧。城墙的保护有着非常高的政治,文化意义,它体现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底蕴,是劳动人民的伟大劳动成果,更是中国从古代的辉煌到近代的耻辱,再到今天的腾飞的伟大见证。所以,高一(1)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始了对于古城墙保护现状的研究性学习,旨在为政府维护甚至改善北京现存城墙提供一些建议。为此,我们还在市民中发放调查问卷,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下面,我就来详细的说明一下此次研究性学习的一些结果。 一.北京城墙的历史 北京古城墙已有几百年的历 史。始创于元代,建成于明代, 沿用于清代至民国,经历了七个 世纪之久,古城墙已不见踪影, 被二环路替代蜷曲在老地方。古 城墙呈“凸”字形,城墙周长60里, 墙基宽24米,墙高8米,全部为 板筑的夯土墙。北京城墙自元代 忽必烈定都后开始修建,但是屡 次毁于战火之中。在明朝伊始, 燕王朱棣入主北京,下令修建城 墙。北京城前就是从这时兴起的。 朱棣成功夺权后,又下令在北京修建皇城。于是,这才有了如今被世人所熟知的紫禁城。从此,北京城墙的规模已基本定下,直至民国初年,其格局一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二.北京城墙现状 1.北京的城墙遗存: (1)、东南角楼附近 城墙:位于崇文区崇文门 以东到东便门一带有一段 保存最完整,且长度最长 的北京内城城墙,外加一 处箭楼——内城东南角 楼。 (2)、西南城角附近 城墙:位于西城区西二环 西便门桥附近,是北京最 早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的城墙遗址,里面

浅谈长城的保护与开发

浅谈长城的保护与开发 【摘要】:万里长城是中国兵器由生产工具分化出来到火药发明并应用于战争时代所修建的用于军事防御的建筑工程,在世界建筑史中出现的古代大型建筑中,长城的修建工期,人工、材料等消耗量都是趋于首。长城是凝聚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广大劳动人民共同创造出来的令世界惊叹的“不可思议”神作,是当今人类社会精神与现实物质上的珍宝。但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之下,人类活动席卷整个地球时,长城的生存和发展现状具有深刻的探究和思考意义。 【关键词】:长城保护开发 长城修筑于春秋战国时期,彼时中原未统一,不断进行战事开拓疆土,修建防御性的城墙就显得尤为重要,长城应运而生。在战争中,防御和用讯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长城高高巍峨的城墙以及间隔分布的烽火台,就是起到这些作用。为了加固加强城墙的御敌性能,以及通讯信息的便捷快速传递,各国将分布不均的城墙连接成线,形成长城。就是今日我们所见的蜿蜒横亘的一个伟大建筑工程。现存至今所指的万里长城多为明朝时期在古长城基础上修葺的长城。它西起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1】古往今来,长城的巍峨壮阔,工程浩大,以及包含着中国古代人民建筑才能和远大的军事谋略都为世人所折服。 1、长城“危机” 长城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遗作,而面对和利用这样具有历史内涵建筑中使得长城面临众多“危机”。首先是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中面临的危机,缺乏科学的管理和利用体系,长城每年接待的游客人数都远远超过最佳接待容量而接近于饱和量,尤其是国家法定节假日如“五一”、“十一”黄金周等,长城上的游客摩肩接踵,

给长城的破坏程度是难以控制的,也引发了长城被过度利用影响承载力的危机;二是长城保护与利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没有系统化的保护和有效利用措施,缺乏法律的效力和威慑力;三是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的短缺引发的关于长城保护完整性的危机;四是无序乱开发而引发的长城周边环境的破坏以及生态的恶化等,造成的长城受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加大,引发环境危机;五是没有有效和规范的对长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意义进行宣传,公众欠缺保护和责任感意识的,不断进行破环的行为,使长城破坏严峻,保护进程收效甚微其生存环境以及价值传承受到威胁。 1.1经济发展的破坏:长城作为一个世界级的旅游景点,具有强大的旅游经济效益。众多开发商罔顾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在长城附近大肆建立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以及商务旅游度假休闲会所等,甚至于直接利用长城作为资源,不顾生态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只重利益,不顾保护。除此之外,长城作为旅游经济效益的一部分,对外开放过程中游人缺乏文明观光旅游观点,攀爬、刻划涂抹长城进行留念和拍照行为,直接对长城产生巨大的破坏。长城跨越多个省份,在长城周边存在有大量的居住民,他们世代在长城周边放牧,长城被利用牲畜圈或者储物室等,放牧中牲畜对长城的生态环境以及牢固性都有不同破坏状况。 1.2自然的破坏:水的侵蚀,一些长城遇到河谷地段,因受常年水流冲噬,几无荡存。植物杂生:长城历经岁月风霜,遍生荒草,有的树木已有些年头,枝繁叶茂,根部深入墙基中,造成城墙松垮。雨雷击打:自然的风雨雷电经年光临长城,雨水冲刷下,造成长城部分墙体土质松动,水土流失严重,一些高处烽火台也会被雷电击中垮塌。还有地震的破坏影响等。 有关部门意识到长城保护问题的严峻现实时,已着手开始建立完善的长城开

古城墙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开发和利用研究_以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古城墙遗址公园设计为例

127 摘 要: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关注,对其进 行保护和更新这一敏感话题更是日益受到重视,但是从观念上重视到有效保护之间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尤其是一些经济基础较差的城市,面临的问题更多,保护更新难度更大。怎样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成为越来越受到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中和镇Abstract:As people focus o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the sensitive topic of protection and updating for i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attracts more attention. But it’s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 from this kind of attention to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Some cities, especially with weak economic foundation, facing more problems, and is more difficult to protect and update. How to protection and use of the historical heritage, as more and more a topic of concern. The topic of how to protect and exploit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has been increasingly a major concern. Keywords: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protection;development;exploitation;zhonghe toun 中图分类号:TU984.11+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8-0127-02 1 研究的背景和现状 1.1研究背景 古城墙遗址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有形的遗存。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在几千年绵延不断的发展进程中保留有丰富而独特的古城墙遗址,这些古城墙遗址作为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载体,具有科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价值,同时由这些价值又衍生出巨大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价值,人们已日益认识到这些价值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9世纪初欧洲就已开始从搜求古物艺术品转为完整的发掘、保护,展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美化城市相结合。法国就致力于对历史地段 内的居民生活环境进行改善并保持遗址的活力使得其价值在新的时代得到新的利用。意大利则把考古遗迹的维护和文化、生态景观的建设与保护结合为一体,严格控制遗址以及其周围的地形地貌。 国内对于遗址的保护和利用越来越重视,但是对于国外的遗产保护实践经验还是有需要借鉴的地方,首先就要正确认识遗产的价值,其次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保护利用措施。 2 中和镇古城墙现状及分析 2.1中和镇古城墙现状 中和镇位于海南省儋州市西北部,距离儋州市区约45km,现有人口3.9万人,镇域面积55km 2。中和古城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为夯筑城墙,宋、元沿用,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知州田章辟东、南、西、北四个城门,每个城门外设瓮城(月城)及护城壕等建筑,城门、瓮城(月城)建筑及城墙原址外用砖石包砌加固;清代多次修葺。古城址平面呈不规则方形,周长约1600m。古城现存西(镇海门)、北(武定门)两城门及其瓮城(月城)和两城门相连的城墙,东(德化门)、南(柔远门)两城门及部分城墙已毁,城基尚存。 2.1.1武定门 城门呈前、后双层门结构,其外用砖石混筑砌成加固。门呈拱形,部分青砖上雕刻卷草纹,武定门门额上横书“武定门”三个楷书大字,地面现存石门墩、挡门石等遗物。武定门高5.54m,进深21m,拱门高3.5m。武定门外设有瓮城(月城),瓮城(月城)内部为红粘土夯筑,外部用青条石砌筑加固。(如图1) 2.1.2镇海门 城门呈前、后双层门结构,其外用砖石混筑砌成加固。门呈拱形,部分青砖上雕刻卷草纹,地面现存石门墩、挡门石等遗物。镇海门 高5.2m,进深17m,拱门高3.75m,宽3m。镇海门外设有瓮城(月城),瓮城(月城)内部为红粘土夯筑,外部用青条石砌筑加固。其瓮城(月城)瓮门高3.35m、宽2.53m、进深5m。(如图2) 2.2破坏古城墙的因素 2.2.1自然因素对古城墙的破坏 (1)风化腐蚀、水患天灾、年久失修等自然因素导致城墙残缺不全,城砖风化严重,城墙开裂甚至部分倒塌。 (2)中和镇濒临北部湾,地处东亚大陆气候的南缘,年平均气温23℃。年平均降雨量在1500mm,旱季和雨季分明。一年四季,热量丰富,阳光雨水充沛,优良的地理气候和环境使得多种植物扎根与城墙之中,以至很多墙体变形倒塌。 2.2.2人为因素对古城墙的破坏 (1)战争。这是城墙最大的破坏原因,多次的战争使得城墙饱受战火的洗礼。 (2)城市更新。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使得很大一部分城墙在城市更新中被拆除,严重破坏了古城风貌的完整性。 (3)认识不够。对于古城墙的保护意识仍旧缺乏,城墙年久失修,保护意识不强,导致古城墙残破不堪。 2.3古城墙的价值及保护的意义(1)历史文化价值 儋州是海南四大古州之一。儋州古城是海南年代较早、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一定的艺术价值。在古城址中,保存最好的就是武定门、镇海门以及之间的城墙。 (2)建筑艺术价值 古城墙作为古时的重大军事防御工事之一,高大坚固的墙体和瓮城对于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古城墙的现代人来说极具艺术价值。 作者简介:丛安琪(1988-) ,女,安徽凤台人,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古城墙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开发和利用研究 ——以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古城墙遗址公园设计为例 A Study on Protection,Development and Exploitation of the Monument of the Ancient City Wall ——A Case Study of Zhonghe Town in Danzhou City,Hainan Province 丛安琪 Cong Anqi 图1-武定门图2-镇海门图3-城墙现状

南京明城墙保护

浅析南京明城墙的保护 徐瑞鸿 N080102121 【摘要】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其深厚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底蕴,都是其他城市不能比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历朝历代都留下了一批不少的文物建筑,其常年暴露在外,饱经风霜,有的还遭受战火的牵连。那么,对于这些文物的保护与修复,也是这座城市不可疏忽的工作。那么作为明朝开朝城的象征,目前全世界最大规模的都城城墙—南京明城墙,到底是怎样一个保护状况呢,本文做了一个较为浅显的分析。 【关键字】南京明城墙 现状 保护 不足 自明朝开国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南京明城墙对于南京这座城市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这六百多年里,明城墙都屹立守护着这座城市,特别在20世纪30年代,日军的炮火几乎洞穿了15米厚的城墙。1988年被评定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并于2006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如今城墙已经恢复到一个较为完好的状态,与市民和政府的保护是离不开的。(见图一 ) (图一 国家级文保单位 来源:自拍 ) 1南京明城墙的现状 1.1南京明城墙的概况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年(1366),完成于明洪武末年,前后历时近30年。系明太祖朱元璋采纳了儒生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后,集中全国之力而建成的都城城垣。建成后的南京城分外郭、京城、皇城、宫城四道城墙,其中京城城墙长35.267公里,有城门13座,水关两座,垛口13616个,窝铺200座。城墙高约14~26米,顶宽2.6~19.75米,为当时世界第 一大城。 南京明城墙继承了中国古代城垣建筑的传统,吸取了历史上中国城墙建筑技术的成就,集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技术之大成,堪称中国城垣建筑史之典范。南京城墙设计独特,一改《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等传统形制,放弃自秦汉以来的方形或长方形的平面布局,依据南京复杂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河湖水网,因地制宜,依山傍水的建造南京城垣,“皆据岗垄之脊、控江湖之势”,形成了非方非圆,成不规则形状的南京城墙。 南京明城墙南以外秦淮河为天然护城河,东 有钟山为依托,北有后湖为屏障,西北将一系列具有战略作用的小山包入城内,形成了战略地位重要,独具防御特色的立体军事要塞。南京明城 墙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独特的建造特点而形成了多种建筑结构,这也为同类城垣所仅有。 195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对城墙进行查勘,城门及城墙共损坏300多处。1954年实测南京城墙周长约34.36公里。1956年,南京市拟定并执行了拆城计划。1958年测知,城墙基本完整保留的长度为15.308公里,由于拆除等原因半损坏的长度为13.375公里,两者总长28.683公里。1983年南京文物普查办公室进行了又一次城墙普查。经实测得出,外形完整的城墙19.802长度公里,半损坏的城墙长度1.549公里,总长为21.351公

古城墙保护

古城墙保护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工作也越发显得重要。尤其在今天,在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高度关注下,对其进行的保护与更新这一敏感话题则更加受到重视。如何从观念上的重视到实际有效的保护,它们之间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如何在岌岌可危的现状下另寻薄弱城的文脉传承的出路显得任务尤为艰巨。本文以安庆市历史文化保护的古城墙保护为倒,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作出相关探索。 关键词:安庆:“城郭”;历史遗产保护;机遇挑战 1 安庆“城”与“郭” “归地之利,内为之域,城外为之郭,郭外为之土阆。地高则沟之,下则堤之,命之曰金城。树以荆棘上相樯著者,所以为固也”。引自——《管子·度地》 通常意义上,有“城”才有“墙”,细分有内外双重,内为域,外为郭。“城”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特指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但“域”的功能,绝不单是“防御”一种。1217年,安庆新城建成意义有三方面:一,确立安庆府政治中心地位,加大辐射作用;二,以城墙为障,守卫城市,有力抵御了外匪侵犯;三,面对夏季江水泛滥,起到防洪功用。《宋史》记载,安庆城建成“后二年,金人破黄州沙窝诸关,淮东、西皆震,独安庆按堵如故。继而霖潦余月,巨浸暴至,城屹然无虞。”

据悉,安徽就是取自当年的安庆府、徽州府的两个字,但有着一百多年安徽省会历史的安庆(又名宜城),留下的东西却太少了!也正因为如此,见证历史的安庆四方城古城墙的保护意识的增强,安庆政府也不断加大对古城墙的保护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古城墙的措施和办法。成为我国第103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更加突出。如何纳入当今新型城市圈,安庆责任重大。 安庆古城墙始建于南朱,距今800年。1862年,曾国藩主政安庆时,对城墙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今天的四方城古城墙约203m,即是其中的一段,城墙呈南北走向,青砖叠砌,错落有致,为市级“保护文物”。历经几百年,城市形态的演变才有今天安庆的摸样(图1,图2)。 2 安庆古城墙保护意义 2.1古城墙隶属于城市的一部分,是城市历史变迁的见证与缩影,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2.2其次,城墙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是城市个性的重要体现,同时保留了历史和传统的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精神动力,在重塑人们精神家园上具有深远意义。 2.3安庆古城墙的保护构成世界历史遗产保护的一部分,它不仅

古城墙的修缮与加固措施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a15746363.html, 古城墙的修缮与加固措施综述 作者:李金娜左岩岩路丽芳 来源:《神州·下旬刊》2013年第05期 摘要:古城墙是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遗产。现在大部分的古城墙损坏严重,甚至已经倒塌,对古城墙的保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引起古城墙损伤的原因,借鉴已有的古城墙修缮加固的方法,对古城墙各类损伤的修缮加固的方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古城墙修缮加固研究 在我国,对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主要放在提高古建筑的抗震能力上。但古建筑的种类繁多、特点各异,故保护措施各有不同。抗震能力不足的,应采取加固措施;对那些具有一定抗震能力但损伤较重的,应采取维修措施。采用科学的维修加固措施,使之免遭破坏,对古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里将介绍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维修加固措施。 (一)城墙损伤原因分析 古城墙历史悠久,引起其损伤的原因很多,但其损伤主要是由于城墙自身抗损伤能力的减退以及外界环境作用引起的。 1.城墙砖石老化,抗风化能力降低引起的损坏 城墙砌体老化衰退、内墙墙砖堆砌,是城墙抵抗自然风化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城砖是粘土烧结而成,抗风化、抗剪、抗拉强度均不高。且内墙是夯土夯筑而成,外墙主要由城砖摆砌而成,内外墙体材料结合不好也是造成城墙倾斜鼓闪、倒塌的主要原因。再加上古城墙历经多年的风吹雨打、霜雪侵蚀,其损伤也是必然的。 2.防水、散水不到位引起的损坏 城墙顶一般存在严重开裂、倒塌,深沟凹地等病害。雨水汇集在凹地渗入夯土芯墙,夯土吸水后比重增大、凝聚力和摩擦角减小使其变形加大,对城墙的挤压力增大,外墙砌体产生膨胀、扭曲和断裂等损伤。雨水下渗造成墙体膨胀、下沉、开裂的直接原因,且冬季墙体的冻胀和冻融循环也会加速城墙的损伤。 3.地基的原因 城墙地基土经长期压缩排水固结已趋于稳定。然而,土体两侧的砖石砌体(挡土墙)大都是后期补建的,其墙体基础埋置不深且大部分地段基础持力层为人工填土,人工填土结构松散,组成物质杂乱,力学强度低,均匀性差,这类土在荷载作用下必然会发生大的压缩变形和不均匀沉陷。地基失稳是使城墙变形和开裂的重要原因。

古城墙的维修与保护

古城墙的维修与保护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古城墙的维修与保护 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孟繁兴陈国莹 长城和全国遗存下来的诸多城墙,许多都已成为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面临繁重的保护与维修问题,各地情况也不一样,有共性也有个性,需要有宏观制约的措施。由于城墙遗存遍布全国,使用材料和施工方法也有差异,维修方法更难统一。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借这次会议讨论并完善有关古城墙保护的文本,是非常必要而及时的。现就多年从事古建筑保护工作的体会,谈一些意见。 一、关于古城墙的保护 古城墙的存在与否,是古代城市存在与否的重要象征。古城是文明的最大载体。尽管古遗址、古建筑、石窟寺、流散文物也非常重要,但它们的内涵和外延都有局限性,而古城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军事、水利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其次它是历史的最好见证,例如历史上着名的屠城事件,人们一见到该城的城墙或残迹,就会触物伤情不忘国耻。古城的保存,是留给后代子孙最完整的一部教科书,它可以教育后代要有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和自尊。 古城市是最难保护的文物之一,城墙本身直接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如果比较完整地保留一座古城市,难度就更大了,因为城市中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发生着巨大变化,水、电、路、气、通讯等当代人们生活中的必需条件都与旧城市和城墙有矛盾,所以保存古城市和城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河北省各时代古城遗址和城墙存留很多,如燕下都和赵王城都有专门机构研究和保护。长城的起点山海关和河北境内大量的长城遗存,保护和研究的工作量都非常大。 二十多年前,我们曾参加山西平遥古城的保护工作,有一些认识供大家参考。当时,平遥城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单凭省里的文物保护经费,根本无力对它进行修缮。当时

古城墙论文-荆州古城墙的价值与保护措施分析

荆州古城墙数字化保护初探 高源,董楠楠,苏俊霆,涂文慧,王平*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摘要:荆州古城是1982年11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荆州的古城墙是我国跨越朝代最多、延续时代最长并且由土城墙发展而来的唯一古城垣。然而当前荆州古城墙的保护状况却不容乐观,荆州古城墙的保护牵动着全社会的关注,本研究结合荆州古城墙的实地调研和测绘,试探性地提出了荆州古城墙数字化保护方法。 关键词:荆州;古城墙;数字化;保护 古代城墙作为防御工程,使得城市的辐射功能大大加强,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墙作为一种特殊的巨大工程,经历了4000多年的历史,耗费的财力、物力更是不计其数,是历代王朝国库开支的重要方面。[1]荆州古城墙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显而易见,但由于受到自然或者人为的种种因素的影响,古城墙的保护工作并不令人满意,其整体的完好性正受到严重的威胁。 1荆州古城简介 荆州古城墙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现存明清时期重建的古城墙东西长为3.75公里,南北宽为1.2公里,面积为4.5平方公里,城墙周长为10.28公里,高9米。总体呈现出不规则的椭圆形,四周都有护城河环绕。荆州古城墙设置有瓮城、敌楼、战屋、炮台、藏兵洞、复城门等防御体系,历来都是易守难攻,素有“铁打荆州”之说。荆州古城墙四周,原有6座城门,即东门、小东门(公安门)、南门、西门、大北门、小北门,都是以条石垒砌墙脚,石灰糯米浆来砌缝,非常坚固。新中国成立之后,为改善城市交通、促进经济发展,便在原有六座城门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三座城门,即是新东门、新南门、新北门,那么荆州古城墙现有的城门已有9座了。经最新古城垣考古发掘实物科学验证,荆州古城墙是我国延续时代最长、跨越朝代最多、由城墙发展演变而来的唯一古城垣,距今2800多年。[2] 2荆州古城墙损伤现状考察 历经风雨,饱经历史沧桑。荆州古城墙虽然在总体上保存相对完整,但是在某些地方却仍然损失严重。经过实地研究考察,荆州古城墙的损失现象可以归纳为:墙面损伤、墙体裂缝、墙体砖块局部松动和损坏以及地基损坏等。其损伤现象主要如下:(1)墙面大部分风化起层,粉化剥落,砖缝之间的胶结材料腐蚀冲走,还有部分地方侵蚀腐化十分严重,砖体空洞而使得整个墙面凹凸不平。(2)墙面杂草树木生长泛滥,尤其是高大繁茂植物的生长更是对墙体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由于树木生长而引起墙体裂缝、墙面扭曲、膨胀等现象十分严重。(3)荆州古城墙砖面出现裂纹很多。根据不完全统计结果表明,在寅宾门到纪南门的一段城墙上,仅3米以上的裂纹数目就已经多达上百余条,最大裂缝宽度达到3厘米。(4)很多地方都有大面积墙体出现松动的现象。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凹起隆起、错位等十分严重的损失现象,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5)有些城墙段中下部的地方砖体被压碎,很多地方的地基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