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相似三角形判定3教案(李红卫)

相似三角形判定3教案(李红卫)

相似三角形判定3教案(李红卫)
相似三角形判定3教案(李红卫)

课题: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

学习目标:

1.掌握“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4——“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学习难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4的运用.

教具:三角板

学法指导:自主完成一、认真阅读教材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二、三、四、五

学习过程备注

一、复习导学:

1、我们已学习过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2、如图,△ABC中,点D在AB上,如果

AC2=AD?AB,那么△ACD与△ABC相似

吗?说说你的理由.

二、探究新知:

问题1:观察两副三角板其中同样度数的两个三角尺相似吗?说说理由。

问题2:作△ABC和△A/B/C/ 使得∠A=∠A/ ,∠B=∠B/,这时它们的第三个角满足∠C=∠C/ 吗?分别度量这两个三角形的边长,计算△ABC和△A/B/C/的对应边的比是否相等?自主完成

把你的结果与邻座的同学比较,你们的结论一样吗?△ABC和△A/B/C/相似吗?

小结: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4:

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几何语言:

证明:

三、巩固提升

如图,Rt△ABC中,∠C=90°,AB=10,AC=8.E是AC上一点,

AE=5,ED⊥AB,垂足为D.求AD的长.

解:

由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可知,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_______或

_____,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四、思考探究:

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我们还可以用“HL”判定它们全等。那

么,满足斜边的比等于一组直角边的比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吗?

自己画图证

明。

自己动脑完

成看谁最先

做出来

已知

:如图,Rt△ABC与Rt△A/B/C/中,∠C=∠C/ =90°,

AB:A/B/=AC:A/ C/ .求证: Rt△ABC∽Rt△A/B/C/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能力提升:

1、已知:如图,矩形ABCD中,E为BC上一点,DF⊥AE于F,若AB=4,AD=5,AE=6,求DF的长.

2、已知:如图,△ABC 的高AD、BE交于点F.求证:AF EF BF FD

六、小结小组交流展示讲解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 课题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和 能 力 掌握“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 程 和 方 法 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情 感 态 度 价值观 教学重点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难点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的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五个一” 课 堂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设计意图 一、课堂引入 1.复习提问: (1)我们已学习过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2)如图,△ABC 中,点D 在AB 上,如果AC 2=AD ?AB , 那么△ACD 与△ABC 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 (3)如(2)题图,△ABC 中,点D 在AB 上,如果∠ACD= ∠B , 那么△ACD 与△ABC 相似吗?——引出课题. (4)教材P46的探究4 . 二、例题讲解 例1(教材P46例2). 分析:要证PA ?PB=PC ?PD ,需要证PB PC PD PA ,则需要证明这四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由于所给的条件是圆中的两条相交弦,故需要先作辅助线构造三角形,然后利用圆的性质“同弧上的圆周角相等”得到两组角对应相等,再由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可得两三角形相似. 证明:略 例2 (补充)已知:如图,矩形ABCD 中,E 为BC 上一 点,DF ⊥AE 于F ,若AB=4,AD=5,AE=6,求DF 的长. 分析:要求的是线段DF 的长,观察图形,我们发现AB 、 AD 、AE 和DF 这四条线段分别在△ABE 和△AFD 中,因此只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 2 3》教案

27.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 主备:司娟 审核:九年级数学备课组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探索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猜想和归纳能力,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进行有关判断及计算,训练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在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感悟数学知识的奇妙无穷。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探索 [教学难点]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有关证明 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相似图形指的是什么? 2、什么叫做相似三角形? (二)引入 如图1,△ABC 与△A ’B ’C ’相似. 图1 记作“△ABC ∽△A ’B ’C ’”, 读作“△ABC 相似于△A ’B ’C ’”. [注意]:两个三角形相似,用字母表示时,与全等一样,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样便于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边角. 对于△ABC ∽△A ’B ’C ’,根据相似形的定义,应有 ∠A =∠A ’, ∠B =∠B ’ , ∠C =∠C ’, ''B A AB =''C B BC =' 'A C CA . [问题]:将△ABC 与△A ’B ’C ’相似比记为k 1,△A ’B ’C ’与△ABC 相似比记为k 2,那么k 1 与k 2有什么关系? k 1= k 2能成立吗? (三)[探究1] 1、如图,任意画两条直线l 1、l 2,再画三条与l 1、l 2 相交的平行线l 3、l 4 、l 5.分别度量l 3、l 4 、l 5 在l 1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BC 和在l 2上截得的两条线段DE,EF 的长 度, 相等吗?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 EF DE BC AB 与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课标要求 1.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相似三角形及相似比的概念; 2.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推论; 3.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平行线法、三边法、两边夹一角法、两角法; 4.进一步熟悉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从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渗透类比思想,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教学重点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难点 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并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流程 一、知识迁移 类比相似多边形的相关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师介绍:“相似”用符号“∽”来表示,读作“相似于”,2题可以用符号表示为 ∵△ABC∽△DEF,

∴A=∠D,∠B=∠E,∠C=∠F;AB AC BC DE DF EF ==. 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呢?反过来 ∵A=∠D,∠B=∠E,∠C=∠F;AB AC BC DE DF k EF === ∴△ABC∽△DEF. 师介绍:△ABC与△DEF的相似比为k,△DEF与△ABC的相似比为1 k . 追问:当k=1,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 引出课题: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呢?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回顾学习三角形全等时,我们知道,除了可以验证所有的角和边分别相等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外,还有判定的简便方法(SSS,SAS,ASA,AAS).类似地,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是不是也存在简便的判定方法呢? 二、探究归纳 (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探究1:如图,任意画两条直线l1,l2,再画三条与l1,l2都相交的平行线l3,l4,l5.分别度量l3,l4,l5在l1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 ,BC和在l2上截得的两条线段DE,EF的长度, AB BC 与 DE EF 相等吗?任意平移l5. AB BC 与 DE EF 还相等吗? 当l3//l4//l5时, 有AB DE BC EF =, BC EF AB DE =, AB DE AC DF =, BC EF AC DF =等. 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迁移:将基本事实应用到三角形中, 当DE//BC时,有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教案设计

课相似三角形判定(2) 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四个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3)在探索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品质. 教学 重点 掌握判定方法,会运用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难点(1)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归纳、证明; (2)会准确的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来判定三角形是否相似. 教学步骤、内容一.创设情境 活动1 教师活动:复习提问: (1) 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哪些判定方法?SSS SAS ASA AAS (2) 我们学习过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定义、(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成的三角形与原来三角形相似。 (3) 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相似比k=1时,两个相似三角形全等 活动2 提出探讨问题:1、如图,如果要判定△ABC与△ A’B’C’相似,是不是一定需要一一验证所有的对应 角和对应边的关系? 2、可否用类似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SS方法,能否通过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的比相等,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呢? 3、(教材P42页探究2) 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再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各边长都是原来三角形各边长的k倍,度量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它们相等吗?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与同学交流一下,看看是否有同样的结论。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画图探究并取k=1.5; 学生活动:学生细心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怎样证明这个命题是正确的呢? (2)教师带领学生探求证明方法.(已知、求证、证明) B'C' A' A B C

1.2《怎样判定三角形相似》教案

《怎样判定三角形相似》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相似三角形及相似比的概念; 2.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推论; 3.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平行线法、三边法、两边夹一角法、两角法; 4.进一步熟悉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从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渗透类比思想,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教学重点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难点 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并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流程 一、知识迁移 类比相似多边形的相关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师介绍:“相似”用符号“∽”来表示,读作“相似于”,2题可以用符号表示为 ∵△ABC∽△DEF, ∴A=∠D,∠B=∠E,∠C=∠F;AB AC BC DE DF EF ==. 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呢?

反过来 ∵A =∠D ,∠B =∠E ,∠C =∠F ;==AB AC BC DE DF EF ∴△ABC ∽△DEF . 老师问: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呢?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回顾学习三角形全等时,我们知道,除了可以验证所有的角和边分别相等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外,还有判定的简便方法(SSS ,SAS ,ASA ,AAS ).类似地,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是不是也存在简便的判定方法呢? 二、探究归纳 (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探究:如图,任意画两条直线l 1,l 2,再画三条与l 1,l 2都相交的平行线l 3,l 4,l 5.分别度量l 3,l 4,l 5在l 1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 ,BC 和在l 2上截得的两条线段DE ,EF 的长度,AB BC 与DE EF 相等吗?任意平移l 5.AB BC 与DE EF 还相等吗? 当l 3//l 4//l 5时, 有AB DE BC EF =,BC EF AB DE =,AB DE AC DF =,BC EF AC DF =等. 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迁移:将基本事实应用到三角形中, 当DE //BC 时,有 AD AE BD CE =,BD CE AD AE =,AD AE AB AC =,BD CE AB AC =等. 结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教案

相似三角形 一、知识概述 (一)相似三角形 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温馨提示: ①当且仅当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与另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且三条对应边的比相等时,这两个(或几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即定义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②相似三角形的特征: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定相等; ③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得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其应用广泛. 2、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温馨提示: ①全等三角形一定是相似三角形,其相似比k=1.所以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其区别在于全等要求对应边相等,而相似要求对应边成比例. ②相似比具有顺序性.例如△ABC∽△A′B′C′的对应边的比,即相似比为k,则△A′B′C′∽△ABC的相似比,当且仅当它们全等时,才有k=k′=1. ③相似比是一个重要概念,后继学习时出现的频率较高,其实质它是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倍数,这一点借助相似三角形可观察得出. 3、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4、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条边,且这条直线与原三角形的两条边(或其延长线)分别相交,那么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温馨提示: ①定理的基本图形有三种情况,如图其符号语言: ∵DE∥BC,∴△ABC∽△ADE; ②这个定理是用相似三角形定义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它不但本身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证明下节相似三角形三个判定定理的基础,故把它称为“预备定理”; ③有了预备定理后,在解题时不但要想到上一节“见平行,想比例”,还要想到“见平行,想相似”. (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温馨提示: ①有平行线时,用上节学习的预备定理; ②已有一对对应角相等(包括隐含的公共角或对顶角)时,可考虑利用判定定理(1)或判定定理(2);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当它们全等时,才有 (双

例1、已知:如图,∠1=∠2=∠3,求证:△例2、如图,E、F分别是△ABC的边

2时,一对对应角相等必须是成比例两边的夹角对应相等.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两直角三角形相似. 中,P是BC上的点,且BP=3 、如图,AB⊥BD,CD 当P点在BD上由 ,则图中相似三角形的对数有 对。

特殊情况: 第一:顶角(或底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第二:腰和底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第三: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第四: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第五: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与全等的判定方法的联系列表如下: 类型 斜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SAS SSS AAS (ASA ) HL 相似三角形 的判定 两边对应成比例夹角相等 三边对应成比例 两角对应相等 一条直角边与斜边对应成比例 二、重点难点疑点突破 1、寻找相似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与技巧 正确寻找相似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是分析与解决相似三角形问题的一项基本功.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相似三角形有公共角或对顶角时,公共角或对顶角是最明显的对应角;相似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或最小的角)一定是对应角;相似三角形中,一对相等的角是对应角,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对应角的夹边是对应边; (2)相似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短的边)一定是对应边;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对应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可直接得出对应边,对应角。 2、常见的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 学习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要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相比较,把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想方法迁移到相似三角形中来;对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图形,要善于归纳和记忆;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思路要善于总结,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判定方法.如: (1)平行型:(A 型,X 型) (2)交错型: (3)旋转型: (4)母子三角形: (1)“平行线型”相似三角形,基本图形见前图.“见平行,想相似”是解这类题的基本思路; (2)“相交线型”相似三角形,如上图.其中各图中都有一个公共角或对顶角.“见一对等角,找另一对等角或夹等角的两边成比例”是解这类题的基本思路; A B C D E A B C D D A B C A B C D E D A B C E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会利用判定定理证明简单图形中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进而得出 边角关系. 2.培养推理论证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4.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利用判定定理证明简单图形中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2.难点:找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 三、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 1.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 (2)两个相似三角形一定全等;() (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 (4)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 (5)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6)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7)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 ) (8)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 2.填空: (1)如图,BE ∥CD ,则△ ∽△ AB AE BE ( )()()==; (2)如图,AB ∥DE ,则△ ∽△ AB BC CA ( )()()==; (3)如图,∠B=∠ADE ,则△ ∽△ AB BC CA ()()()==.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们再来做几个题目,先看一道例题. (三)尝试指导,讲授新课 (师出示例题) 例 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D 是斜边上的高. 求证:(1)△ACD ∽△CBD ; (2)CD 2=AD ·BD. (先让生尝试,然后师分析证明思路,最后师生共同完成证明过程,证明过程如下) 证明:在Rt △ABC 中,∠A=90°-∠B , 在Rt △CBD 中,∠BCD=90°-∠B , ∴∠A=∠BCD. 而∠ADC=∠CDB=90°, ∴△ACD ∽△CBD. ∴CD AD BD CD =. ∴CD 2=AD ·BD. (列CD AD BD CD =时,要让学生自己找CD ,AD 的对应边,并强调找对应边的方法) (四)试探练习,回授调节 3.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D ⊥AB 于D. 求证:(1)△CBD ∽△ABC ; (2)BC 2=AB ·BD. D D C A B C D C A D B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教案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第一课时 平行线法 教学目标:1.了解相似三角形及相似比的概念。 2.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推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平行于三角形 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重点:掌握相似三角形及相似比的概念,会运用所学的定理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证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 什么是相似三角形?(由相似多边形引出相似三角形) 2. 相似三角形有哪些性质?(由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引出) 3. 如图两三角形,满足哪些条件可证相似,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呢? 二.新授 1. 第40页探究1. 由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归纳:(让学生画图,测量,计算,得出以下结论)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对应线段的比相等。 (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 (3)得出如下的比例线段 BC AB EF DE , AC AB =DF DE , AC BC =DF EF , AB BC =DE EF , AB AC =DE DF , BC AC =EF DF 2. 例一 已知:DE//BC, AB=15, AC=9, BD=4 . 求:AE=? 解: ∵ DE ∥BC ∴BD AB =CE AC 即415=CE 9 ∴CE=1536=5 12 ∴AE=AC+CE=9+512=115 2 3. 思考:如图,在△ABC 中,DE //BC ,DE 分别交AB,AC 于点D,E , △ADE 与△ABC 有什么关系? 先证明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在△ADE 与△ABC 中, ∠A=∠A, ∵DE//BC, ∴∠ADE=∠B, ∠AED=∠C. 再证两个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 过E 作E F ∥AB,EF 交BC 于F 点。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和“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线相似”的探索过程. 2、掌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和“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线相似”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3、能运用上述两个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重点与难点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和“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线相似”及其应用. 2、例题的解答首先要选择用什么判定方法,然后利用方格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来判断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是否对应成比例,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分析、判断和计算能力,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知识要点 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1、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线相似. 重要方法 1、利用两对对应角相等证相似,关键是找出两对对应角. 2、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中,三边对应是有序的即:大对大,小对小,中对中. 3、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一定要弄清边与角的位置关系.即边是指夹角的两边,角是成比例的两边的夹角. 4、在相似三角形条件(3)中,如果对应相等的角不是两条对应边的夹角,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如在图4-3-14△ABC中,AB=AC,∠A=120°,在△A′B′C′中,A′B′=A′C′,∠A′=30°,可以说AB∶A′B′=AC∶A′C′,∠B=∠A′,但两个三角形不相似. 教学过程A B C A′ B′C′4-3-14

沪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判 定定理》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选自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相似图形。本节课是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以及两个三角形相似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直观认识形状相同的图形基础上,探索与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为后续学习通过相似三角形有关知识测量物体的高度、距离做好准备。因此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不可缺少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设置: 1、通过运用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方法,探索得出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并会用这一结论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经历“类比—猜想—探索—总结-应用”的活动过程,探索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进一步领悟类比的思想方法。 3、在活动中,开发、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合作、交流意识,以及动手动脑和谐一致的习惯。

重点:灵活运用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证明及解决简单的有关问题。 难点: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的探索和证明。 三、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章前几节,已学过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等知识,在之前已经接触过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初步体会了类比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已具备一定的合作与自主探索能力,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和提高。因此在教学中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动手感知,合作交流,养成积极探索与实践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中,创设直观形象,利于操作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极大关注,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较深层次的理解。多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但需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有提高、拓展的机会。对学困生要有一定的展示平台,在难点的突破上,要让他们最大程度的参与其中。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类比猜想 同学们:前面我们用全等三角形的学习方法探究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请同学们口述一下? 我们探究相似三角形依然离不开组成三角形的元素边和角。本节课我们利用学习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方法探究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一、授课目的与考点分析: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二、授课内容: (一)相似三角形 1、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强调: ①当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与另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且三条对应边的比相等时,这两个(或几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即定义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②相似三角形的特征: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定相等; ③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得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强调: ①全等三角形一定是相似三角形,其相似比k=1.所以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其区别在于全等要求对应边相等,而相似要求对应边成比例. ②相似比具有顺序性.例如△ABC∽△A′B′C′的对应边的比,即相似比为k,则△A′B′C′∽△ABC的相 似比,当它们全等时,才有k=k′=1. ③相似比是一个重要概念,后继学习时出现的频率较高,其实质它是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倍数,这一点借助相似三角形可观察得出. 3、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4、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条边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在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强调: ①定理的基本图形有三种情况,如图其符号语言: ∵DE∥BC,∴△ABC∽△ADE; (双A型) ②这个定理是用相似三角形定义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它不但本身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证明相似三角形三个判定定理的基础,故把它称为“预备定理”; ③有了预备定理后,在解题时不但要想到“见平行,想比例”,还要想到“见平行,想相似”. (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教学设计 教案(定稿)

23.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上科版《新时代数学》九上第24章《相似形》第二节《相似三角形判定》的第一节课。是在学习了第一节相似多边形的概念、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并具备了有关三角形中位线和平行四边形知识后,研究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一方面,该定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拓展;另一方面,不仅可以直接用来证明有关三角形相似的问题,而且还是证明其他三种判定定理的主要根据,所以有时也把它叫做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生实验、猜想、证明、探索等能力,对掌握分析、比较、类比、转化等思想有重要作用。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能正确地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边角。 (2)、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索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猜想和归纳能力,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进行有关判断及计算,训练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实物演示和电化教学手段,把抽象问题直观化,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感悟数学知识的奇妙无穷。 (2)、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在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探索 [教学难点]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有关证明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学媒体]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全等三角形的基础知识 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其证明方法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 4、相似多边形的定义 5、比例的性质 二、复习引入 (一)复习 1、相似图形指的是什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活动4:P127:想一想(教师出示课件)如果 △ABC∽△DEF,那么哪些角是对应角?哪些边是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 系?对应边呢? 活动5:P127:议一议(教 师出示课件) (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 (2)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呢?为什么? (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边三角形呢?为什么? 活动6:例题讲解 (可见出示课本例1 例2,教师引导分析、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应用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如图,有一块呈三角形形状的草坪,其中一边的长是20 m,在这个草坪的图纸上,这条边长5 cm,其他两边的长都是3.5 cm,求该草坪其他两边的实际 长度. 例2:如图,已知 △ABC∽△ADE, AE=50 cm, EC=30 cm, BC=70 cm, ∠BAC=45°, ∠ACB=400,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归纳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学生动手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并小组讨论,选代表说明理由。 (1)学生甲: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 因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由对应边相等可知对应边一定成比例,且相似比为1,因此满足相似三角形的两个条件,所以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 (2)学生乙:两个直角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如图, 虽然都是直角三角形,但也只能确定有一对角即直角相等,其他的两对角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对应边也不一定成比例,所以它们不一相似. 学生丙: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如图, 在Rt△ABC和Rt△DEF中,∠C=∠F=90°,则∠A=∠B=∠D=∠E=45°,所以有 ∠A=∠D,∠B=∠E,∠C=∠F. 再设△ABC中AC=b,△DEF中 DF=a,则 AC=BC=b,AB= b

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

概述
适用学科
初中数学
适用年级
初三
适用区域
新人教版
课时时长(分钟)
120
知识点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2、利用平行法判定三角形相似
3、相似三角形形的判定定理
教学目标 1、 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相似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判定,并应用其
解决一些问题
2、 经历类比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表示方法的过程,
进一步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其应用
3、在观察、发现、探索相似三角形判定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增强学
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利用平行法判定三角形相似
2、相似三角形形的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 1、利用平行法判定三角形相似
2、相似三角形形的判定定理
【教学建议】 相似三角形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与训练,有着重要的地位,
而“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又是相似三角形这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所在.在本章教学中,我 们建议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亲自操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2

【知识导图】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利用平行法判定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判定定理1(SSS) 判定定理2(SAS) 判定定理3(AA)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学建议】 导入是一节课必备的一个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
态.通过实践测量对比,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小明用长度分别为 30cm、40cm、50cm 的三根木条做成一个三角形框架,并计划用一根长 度为 60cm 的木条再做一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框架. 小明应该在找两根多长的木条?
二、复习预习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①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② 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或相似比等于面积比的算 术平方根).
3

初中数学九年级《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27.2 相似三角形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1、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及判定方法,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本节课的内容是遁序渐进、逐步深化,在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的运用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难度。 2、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学习重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及应用。 【学习难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的证明。 3、教学方法:类比方法。 4、教具及课时安排:尺子,第一课时。 5、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三角形全等的定义与判定方法? 解答:三角形全等的定义:三组对应角相等,三组对应边也相等。

判定方法:SSS 、 SAS 、ASA 、AAS 、HL 。 问题2:我们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是什么? 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条件是: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各对应边的比相等。 . 如果△ABC ∽△DEF ,那么∠A=∠D ,∠B=∠E ,∠C=∠F . (二)合作交流,探究定理。 用定义证明△ADE ∽△ABC, 需要具备的条件: 角:∠A=∠A ,∠ADE=∠B ,∠AED=∠C ; 边: 问题: 成立吗? 如何证明呢? 证明:在△ADE 与△ABC 中, EF BC DF AC DE AB = = A B C D E F BC DE AC AE AB AD ==BC DE AC AE =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角角)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27.2.1相似三角形判定(角角判定) 内容分析: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相似三角形研究的重要内容。前面已学习了“定义”、“平行线”、“三边”“两边及夹角”这几种方法,这些方法都与“边”有关,很自然地提出“无边”能否判定三角形相似。“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是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可放手给学生探究。但外宿班同学基础较差,教师要适时加以提示点拨。 教学目标:第一,理解三角形相似的角角判定;第二,会运用角角判定解决简单问题;第三,在教学中渗透类比、转化、几何直观思想;第四,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精神;第五,通过知识的应用学会正确推理,以理服人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相似的角角判定,会运用角角判定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三角形相似的角角判定的推导过程及几何证明题的书面文字表达。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进行启发式、引导式教学。 教学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 一、知回识顾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教师简单板书在黑板左边) 1.定义法: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 平行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3. 边边边(SSS): 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4.边角边(SAS):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学生回答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后做以下既简单又易错的练习,目的是达到温故知新。 练习:在△ABC和△A′B′C′中,已知: (1)AB=6 , BC=8,AC=15, A′B′=12,B′C′=16,A′C′=35

试判定△ABC与A′B′C′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不相似) (2) AB=4, BC=5, AC=8, DE=16,EF=32,DF=20 试判定△ABC与△DEF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相似)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对应边要对应,不能只看给出的顺序。 二、类比探究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以下图形和问题,让学生类比猜想、探究。 ∵∠A=∠A′,∠B=∠B′,∠C=∠C′ ∴△ABC∽△A′B′C′? 教师借助动画给出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后,去掉“三角对应相等”条件,留下“三边对应成比例”这个条件,根据前面“边边边”判定易知两个三角形相似,接着去掉“三边对应成比例”条件,只出现“三角对应相等”这个条件,追问学生:三角形相似吗?(打出?)如何证明?此处注意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判定定理的证明方法和思想,怎么把“未知”转化成“已知”,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探究、交流。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再给予帮助,因为教材不要求掌握这个定理的证明,只要同学们找到推理方法,口述就可以了,不用文字表达。全班齐读角角判定定A'B'B'C'A'C' AB BC AC ==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教案4

3.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第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以及“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的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掌握两种判定方法,会运用两种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2.难点:(1)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归纳、证明;(2)会准确的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来判定三角形是否相似. 三、复习与预习: 1.复习提问: (1) 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哪些判定方法? (2) 我们学习过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 法? (3) 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有怎样的关 系? (4) 如图,如果要判定△ABC 与△A ’B ’C ’相似,是不是一定需要一一验证所有的对应角和对应边的关系? 2.自学问题提示: (1)提出问题:首先,由三角形全等的 SSS 判定方法,我们会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能否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呢? (2)带领学生画图探究; (3)学生归纳: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1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1)提出问题:怎样证明这个命题是正确的呢?B'C'A'A B C

(2)教师带领学生探求证明方法. 4.用上面同样的方法进一步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1)提出问题:由三角形全等的SAS 判定方法,我们也会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能否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呢? (2)让学生画图,自主展开探究活动. (3)【归纳】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2 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四、例题讲解 例1(教材例1) 分析: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看是不是符合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或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对于(1)由于是已知一对对应角相等及四条边长,因此看是否符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对于(2)给的几个条件全是边,因此看是否符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其方法是通过计算成比例的线段得到对应边.解:略 ※例2 (补充)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 ∠B=∠ACD ,AB=6,BC=4,AC=5,CD=217,求AD 的长. 分析:由已知一对对应角相等及四条边长,猜想应用“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来证明.计算得出AC CD CD AB ,结合∠B=∠ACD ,证明△ABC ∽△DCA ,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得出关于AD 的比例式AD AC AC CD ,从而求出AD 的长. 解:略(AD=425). 五、课堂练习 1.教材 2.如果在△ABC 中∠B=30°,AB=5㎝,AC=4㎝,在 △A ’B ’C ’中,∠B ’=30°A ’B ’=10㎝,A ’C ’=8 ㎝,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试着画一画、看一

§4-6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表格式教案

§4.6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课题:三角形相似的判定(第一节) 教学目的: 1、理解三角形相似的三个判定定理及其证明方法。 2、初步掌握判定定理的应用。 3、领会“类比——猜想——论证”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目前我们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有哪些?抽学生回答后板书 :

二、新授: 1、引入新课:用定义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比较麻烦,因为条件较强难以满足,另两种方法又只能在一些特殊条件下使用,那么一般情况下任意两个三角形怎样判定它们相似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课题——(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板书课题) 2、类比探索:联想到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相似三角形,它们有许多类似的属性,如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因此我们猜想:它们的判定方法也可能相类似。 3、提出猜想:由“边角边公理”可知:如图(2) 考虑到相似三角形对应变的比不一定等于1,于是我们猜想:如图(3),

4、实验验证:将自制的两个三角形纸板相等的角完全重合. 如图(4),提问:不重合的两边B′C′和BC是什么位置关系? 由此断定:猜想成立。 5、分析论证:实验启发我们,要证明,△ABC∽△A′B′C′,只须在大△ABC上截出一个小三角形,使它与△A′B′C′全等,再证明它与大△ABC相似即可。 证明:(由学生研讨完成,然后阅读课本P ,对照检查证明过程) 31 6、课堂小结: (1)启发学生小结证明步骤:①在大△ABC上面作出△ADE。②证明△ADE与△A′B′C′全等并与△ABC相似。③由“传递性”推得结论. (2)教师简述“类比法”:为了探寻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我们联想到和这个问题相类似的问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从而产生判定三角形相似的“猜想”,

人教版教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相似比的定义,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 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掌握“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 理。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比较﹑归纳能力,感受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与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SSS)的区别与联系,体验事物间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从实验探究到归纳证明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引例﹑判定方法1 教学难点:探究判定引例﹑判定方法1的过程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1.复习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相似多边形相似比的定义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相似三角形相似比的定义 2.回顾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判定方法(SSS)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思路。 提出问题: 如图27·2-1,在?ABC中,点D是边AB的中点, DE∥BC,DE交AC于点E ,?ADE与?ABC有什么 关系? 分析:观察27·2-1易知AD=1 2 AB,AE= 1 2 AC,∠A=∠A,∠ADE=∠ABC,∠AED=∠ACB, 只需引导学生证得DE=1 2 BC即可,学生不难想到过E作 A B D E C F

EF ∥AB 。?ADE ∽?ABC,相似比为12 。 延伸问题: 改变点D 在AB 上的位置,先让学生猜想?ADE 与?ABC 仍相似,然后再用几何画板演示验证。 归纳: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探究方法: 探究1 在一张方格纸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再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各边长都是原来三角形各边长的k 倍,度量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它们相等吗?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分析:学生通过度量,不难发现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都相等,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学生小组交流) 在学生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证明探究所得结论的途径。 分析:作A 1D=AB,过D 作DE ∥B 1C 1,交A 1C 1于点E ? ?A 1DE ∽?A 1B 1C 1。用几何画板演示?ABC 平移至?A 1DE 的过程 ? A 1D=AB,A 1E=AC,DE=BC ??A 1DE ≌?ABC ? ?ABC ∽?A 1B 1C 1 归纳: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A B C A 1 B 1 C 1 D E A B C A 1 B 1 C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