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纲知识点

大纲知识点

大纲知识点
大纲知识点

第一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一、对外汉语教育发展概况

1、媒介语:指一种被用作媒介性质,作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母语的国家以及文化之间进行交流,交际得到相互发展目的的通用语言。比如世界语、肢体语等等。主要存在于初级阶段的教学中,是为了方便汉语教学的需要使用的其他语言,包括教材媒介语以及教师的课堂用语。

2、对外汉语学科构架

(1)基础理论书p12-13

(2)应用理论教学理论就是一种应用理论。研究对象是第二语言教学本身,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整个教学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以及跟教学有关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

(3)应用研究p12-13

(4)教育实践p13

(5)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3、学科特点

(1)对外汉语教学与母语文教学的关系

1、对外汉语教学和母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同,进行母语教学时学生已具备了最基本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语言知识、提高母语的运用能力的教学,以及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培养好的品德、情操、提高文学修养、审美能力的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绝大部分是从发音、字母开始,从培养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由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第一语言即母语教学。

2、学习者在获得母语时,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心理和社会习惯已经形成。对外汉语教学时,新的思想意识、文化现象的接受和理解就会有难度,甚至产生障碍和冲突。

(4)交际能力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第一次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可接受性,即在文化上的可行性,在情景中的得体性和实现性。

4、对外汉语教育发展历史

(3)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学术刊物

《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

二、教学模式

1、教学法:广义的教学法指教学法体系,包括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等不同层次

上的具体内容。狭义的教学法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2、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理论思想指导下,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比较稳定

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

11、任务式教学任务型教学理论作为交际教学理论新的发展形态,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该理论的核心是完成任务,所谓“任务”指有非常明确目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相类似的语言交际活动,即用语言做事。在用“语言做事”的过程中,教师设计具体的、带有明确目标的活动,让学生使用目的语来理解领悟,通过协商、讨论、发挥创造,最终完成具体活动。任务是一个完整的交际活动,可以受到学习者选择的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运用他们的语法知识去表达意义上,而不仅仅是机械地使用语言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任务也包括各种增加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的练习活动。衡量一项任务是否成功,要看有没有一个结果,任务往往有一个非语言的结果。

早在1987年,首次进行任务型第二语言教学实践并形成理论的是英国学者伯拉胡(Prabhu)。1989年,澳大利亚人、香港大学应用语言学系主任纽南(Nunan)教授发表文章正式提出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语言教学应以活动为基础,这些活动关注的是自然语言运用,是意

义而不是语言形式;语言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通常情况下,完全自然的学习并不能保证准确地道,教学介入是必要的,以便能够在保持自然学习优势的前提下,促进对语言形式的习得。交际任务是实现这一思想的有效工具,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习者在重视意义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对形式进行短暂处理,然后关注形式。在完成任务之前和之后,多做一些相关的语言学习活动可能会很有帮助,因为这些活动能够引起或者强化学习者在交际中对形势特征的注意。

12、侵入式教学p84

14、短期速成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国兴起的速成外语教学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听说法的特点。参加速成外语教学的学生经过严格选择,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中途可以淘汰掉,开设两门课:语言结构课和实践训练课。教师分为两种:一种是本国教师,叫做高级教练,教语言结构、课文、英语和外语对比;另一种是外国教师,叫做训练教官,教自己的本族语,进行语言实践训练,即口语课或会话课,每天至少两节。学生课后住在语言宿舍里,不准讲英语,只准讲外语。课堂教学的一般步骤如下:1、模仿2、重复3、翻译4、轮流5、不连贯的重复6、对话练习。

13、明德模式

1.特点

(1)从整体性上看,明德暑期中文学校每期9周,实行封闭式教学,从入学测试、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到期末评估等环节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2)明德所采用的操练法的理论根源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但又有新的发展。明德的操练法强调是在教师控制之下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朱永平2004)。

(3)操练是明德汉语教学的基本思想,这种教学模式,可以称之为“操练模式”。,即:大课(导入课)练—小课(操练课)练—个别谈话课练—课外练。

(4)明德汉语教学的操练模式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课前教师须集体备课、学生须预习;课堂授课也有一定的程式,比如,学习某个句法结构,让学生跟读句子、齐读、复述、在教师提供的语境下快速造句等;另外还包括其他教学活动,如师生一对一谈话、辅导答疑、周考、课外活动等。总之都是有章可循,比较规范,易于操作。

(5)明德的特色在于(1)学以致用,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2)情境教学,注意使语言教学活起来;(3)授人以渔,想方设法教会学生怎样学;(4)真实语料,教科书及课内外不使用人造的不自然的语言材料;(5)实际运用,强调学生随时随地使用所学语言;(6)以学生为中心,用学生的学习成绩检验教学效果;(7)定期严格测试,保质保量完成教学计划。

(6)明德中文暑期学校的教学目的非常明晰,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学生的汉语能力进行强化训练,使其迅速提高。在明德暑期中文学校学满9周的学生,基本可以用汉语进行日常交谈,汉语水平可达中级或中级以上(张喜荣、田德新2004)。

2.局限性

明德中文暑期学校的汉语教学时间非常集中,教学相对封闭在人造的目的语环境中,教学对象的母语都是英语,教师投入精力多、工作强度大。与交际法、表演法等重视学生课堂模拟语言交际的教学模式相比,明德的操练模式有些机械,时间过长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尤其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会感觉到没有表达的自由。因此,明德中文暑校的汉语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在对初学者的短期强化教学中采用。另外,明德模式强调集体备课,统一教学,忽视了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

15、教学模式发展趋势

(1)、各教学法流派趋向综合。

(2)、冲破方法流派的束缚,从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角度,全面地认识对外汉语教学问题。60年代以后第二代应用语言研究的主要内容,现分别说明如下:探索教学总体设计、大纲

制定、课程设计的新路子;探索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探索的重点由“教”转向“学”;探索交际性教学的途径。

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

3、结构大纲以语法结构为纲编排教学顺序,以功能项目和言语交际技能训练为中心组织

语言材料。

7、p20

第二部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7、化石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些学生能大胆流利地说汉语,但在说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语言形式上的一些固化错误,而且从语言准确性和交际能力看都表现出停滞不前的情况,即中介语固化现象,即化石化现象。.“化石化”现象。它是指中介语稳定性的一个表现。这一方面指的是中介语在总体上总也达不到与目的语完全一样的水平,另一方面是指某些学习者在语言的某些具体形式上到了一定程度就停滞不前了。

9、显性学习与隐性学习隐性学习定义为:通过专注经常出现的线索,对结构进行理解并习得的原始过程。而显性学习则是明确告知学习的内容,并且以考试作为检查手段的学习过程。无论显性学习还是隐性学习在二语习得过程中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10、个体差异何谓个体差异,个体差异只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特点,人的个体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每个个体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背景都存在着差异。

11、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模式,指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在认知组织和认知功能方面持久一贯的特有风格。它既包括个体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又包括个体态度、动机等人格形成和认知能力与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个体的认知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分析性与非分析性概念化倾向;对认知域宽窄的选择;对两可与非现实体验的不容忍;复杂认知与简约认知;记忆过程中信息的整合与分化;扫描与聚焦;冒险与保守;解决问题的滞阻与畅通等。由于个体的认知风格不同,教学中有效的学习指导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它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早期。在六七十年代,认知风格的研究呈现一派繁荣景象,有大量的认知风格结构被提出和验证,如场依存性-独立性;聚合型-发散型;整体型-序列型;言语型-表象型,等等。对此做出开拓性贡献的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特金(HermanA.Witkin,1916—1979)。90年代起,认知风格的研究出现了突破性成果。这主要是由英国伯明翰大学的拉埃丁(Richerd.Riding)及其同事完成的。他们不仅仅综合了已有的发现,更重要的是,他们提出了一个认知风格结构,并发展出一套认知风格评估体系,然后对其进行调查,并应用于真实的情景中。

语言自我:圭欧拉(Alexander Guiora,1972)在研究第二语言学习中人格特点变异时,提出“语言自我”的概念。语言自我指的是对自己语言的认同。语言自我跟自我发展相互作用,有着阶段性的不同特征。如儿童时期的语言自我有弹性,没有忧虑,也没有抑制,是放松的。过青春期,语言自我就具有了保守性和保卫性。因为受母语的影响,他们具有保护母语,保护自己,成了自我认同的一部分。所以,要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就要建立一个新的语言自我。它需要学习者鼓足勇气,克服抑制,正确对待错误。错误对自我是个威胁,会产生抑制、自卫,也就会妨碍学习。所以对学习者的错误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纠正也要得法,说自我中心因素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主观的自觉。就是对自己的感觉;二是客观的观察,就是从跟别人的关系中了解自己。否则会对学习者的自尊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自尊是对个人价值的自我判断。自尊在语言习得和学习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变量,表现为兴奋的减弱或消退,是保护自我的一套防御措施

初中数学考试大纲与复习知识点汇总

初中数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数学学业考试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终结性考试。考试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数学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数学学业考试命题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数学背景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面向全体学生,使具有不同认知特点、不同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正常表现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业考试要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所获得的发展状况。 数学学业考试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与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性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认识水平的评价;学业考试试卷要有效发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求解)题、证明题、开放性问题、应用性问题、阅读分析题、探索性问题及其它各种题型的功能,试题设计必须与其评价的目标相一致,加强对学生思维水平与思维特征的考查,使试题的解答过程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活动方式,如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等。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内容 数学学业考试应以《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四大学习领域,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为依据,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体验和基本思想。 1.关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了解数的意义,理解数和代数运算的算理和算法,能够合理地进行基本运算与估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效地使用代数运算、代数模型及相关概念解决问题。 能够借助不同的方法探索几何对象的有关性质;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几何对象的大小、位置与特征;能够在头脑里构建几何对象,进行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够对某些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能够借助数学证明的方法确认数学命题的正确性。 正确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结合实际需要有效地表达数据特征,会根据数据结果做合理的预测;了解概率的涵义,能够借助概率模型或通过设计活动解释事件发生的概率。 有条件的地区还应当考查学生能否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和从事数学规律的探究活动。 2.关注“数学活动过程” 包括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事探究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也包括能否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能否使用恰当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数学的思考过程。 3.关注“数学思考” “数学思考”是指学生在数感与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意识、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其主要内容包括: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够使用符号表达数量关系,并借助符号转换获得对事物的理解;能够观察到现实生活中的基本几何现象;能够运用图形形象地表达问题、借助直观进行思考与推理;能意识到做一个合理的决策需要借助统计活动去收集信息;面对数据时能对它的来源、处理方法和由此而得到的推测性结论做合理的质疑;能正确地认识生活中的一些确定或不确定现象;能从事基本的观察、分析、实验、猜想和推理活动,并能够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4.关注“解决问题能力” 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合乎逻辑地与他人交流;具有初步的反思意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教学提纲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 点大全

小学数基础知识点大全一 正整数: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做正整数。相邻的两个正数整数之间相差1。0: 0是一个数,是一个自然数,也是一个整数,但不是正整数或负整数。 0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作为某些数量的界限,如0o C等。 0是一个偶数。0不能作除数,不能作分母,也不能作比的后项。 负整数: 像-l、-2、-3、-4、-5……这样的数就叫做负整数。相邻的两个负整数之间也是相差1。 整数: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整数。 整数包括负整数、0和正整数。 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l、2、3、4、5、6、7……叫做自然数。自然数包括0和正整数。 正数:正数包括正整数、正分数、正小数、正百分数等。 负数:负数包括负整数、负分数、负小数、负百分数等。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数对: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数的读法和写法: 读、写者都要从高位到低位,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他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不管读和写都要进行分级。如534007000602读作:五千三百四十亿零七百万零六百零二 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 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例如: 7 12 的分数单位是 1 12 ,它有7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一个整数(零除外)和一个真分数组合在一起的数,叫做带分数。带分数也是假分数 的另一种表示形式,相互之间可以互化。 分数的基本性质: 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小数是分数的一种特殊形式。但是不能说小数就是分数。 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纯循环小数。例如0.3g 、0.24g g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开始循环的循环小数,叫混循环小数。例如0.25g 、0.423g g 有限小数: 小数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这样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都是循环小数。例如,圆周率 也是无限小数,它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 小学数基础知识点大全二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初中数学知识大纲(北师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北师版) 七年级上 一、丰富的图形世界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展开与折叠截一个几何体从不同的方向看 二、有理数极其运算 有理数数轴绝对值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极其混合运算有理数的乘方科学计数法 三、字母表示数 字母表示数代数式整式整式的加减探索规律 四、平面图形极其位置 线段、射线、直线比较线段的长短角及比较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五、一元一次方程 认识和求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我变高了、打折、希望工程、能追的上吗) 六、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收集普查与抽样调查数据的表示统计图的选择 七年级下 一、整式的运算 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整式的乘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整式的除法 二、平行线与相交线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平行线的特征用尺规作图余角与补角 三、三角形 认识三角形图形的全等探索三角形全等用尺规作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四、变量之间的关系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用关系式表示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五、轴对称 轴对称现象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利用轴对称设计 六、频率与概率 感受可能性频率的稳定性摸到红球的概率停在黑转上的概率

八年级上 一、勾股定理 探索勾股定理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蚂蚁怎么走最近 二、实数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平方根立方根公园有多宽用计算器开方 三、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生活中的平移简单的平移作图生活中的旋转简单的旋转作图它们是怎样变换的简单的图形设计 四、四边形性质探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别菱形矩形和正方形梯形探索多边形内角和与外交和中心对称 五、位置的确定 确定位置平面直角坐标系变化的“鱼” 六、一次函数 函数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像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一次函数图像的应用 七、二元一次方程组 谁的包裹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增收节支里程碑上的数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八、数据的代表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利用计算机求平均数 八年级下 一、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不等关系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 二、分解因式 分解因式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 三、分式 分式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加减法分式方程 四、相似图形 线段的比黄金分割形状相同的图形相似多边形相似三角形探索三角形相似条件测量旗杆的高度相似多边形的周长和面积比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教育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

2018 年教育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2.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和教 育技术现代化。 3.英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培根对教育学的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于 1623 年首 次提出;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1632 年出版的《大 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4.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教学与发展》中以一般发展为出发点,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知道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 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 5.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 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的 结晶。 6.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遵循前 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 7.人力资本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1960 年 12 月,他在美国经济 学第 78 届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 “宪章”。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是“人力资本”。 8.《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9.骑士教育是一种融宗教精神和尚武精神于一体的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宫廷学 校是设在宫廷之内专门为王族子弟提供教育的学校。 10.卢梭和裴思泰洛齐等人继承并发展了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卢梭是法国 启蒙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 人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11.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 雷什中学》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12.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物 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A.学校环境文化;B.设施文化。 13.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 14.教育目的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个体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孟子,西 方有卢梭和裴思泰洛齐;二是社会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荀子,西方有柏 拉图和康德。 15.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16.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模式。 17.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18.教育多元化表现为: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 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 19.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 之故”。主张: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②认为绅士教育使 最重要的,甚至反对资产阶级的子弟同劳动人民的子弟共同在学校礼接受教育, 主张绅士教育应该在家庭中实施。洛克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当中。 20.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 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 21.规范文化,也叫制度文化,是一种确立组织机构,明确成员角色与职责,规 范成员行为的文化,主要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提纲)

第一章 实数 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3分) 1、实数的分类 2、无理数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 π +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如sin60o 等 考点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3分) 1、相反数 2、绝对值 3、倒数 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考点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3—10分) 1、平方根 2、算术平方根 3、立方 注意:33a a -=-,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考点四、科学记数法和近似数 (3—6分) 1、有效数字 2、科学记数法 考点五、实数大小的比较 (3分) 1、数轴 2、实数大小比较的几种常用方法 考点六、实数的运算 (做题的基础,分值相当大) 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3、乘法交换律 4、乘法结合律 5、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6、实数的运算顺序 第二章 代数式 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 (3分) 1、代数式 2、单项式 考点二、多项式 (11分) 1、多项式 2、同类项 3、去括号法则 4、整式的运算法则

整式的乘法:),(都是正整数n m a a a n m n m +=? ),(都是正整数)(n m a a mn n m = )()(都是正整数n b a ab n n n = 2 2 ))((b a b a b a -=-+ 2 2 2 2)(b ab a b a ++=+ 2 2 2 2)(b ab a b a +-=- 整式的除法:)0,,(≠=÷-a n m a a a n m n m 都是正整数 考点三、因式分解 (11分) 1、因式分解 2、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 (1)提公因式法: (2)运用公式法: (3)分组分解法: (4)十字相乘法: 考点四、分式 (8~10分) 1、分式的概念 2、分式的性质 (1)分式的基本性质: (2)分式的变号法则: 3、分式的运算法则 ;;bc ad c d b a d c b a bd ac d c b a =?=÷=? );()(为整数n b a b a n n n = ;c b a c b c a ±=± bd bc ad d c b a ±= ± 考点五、二次根式 (初中数学基础,分值很大) 1、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5、二次根式混合运算 第三章 方程(组) 考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6分) 1、方程 2、方程的解 3、等式的性质 4、一元一次方程 考点二、一元二次方程 (6分) 1、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考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0分) 1、直接开平方法 2、配方法 3、公式法 4、因式分解法 考点四、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3分) 考点五、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3分)

小学数学幼小衔接的知识点(word文档物超所值)

做好小学数学“幼小衔接”培养幼小生良好学习习惯 从一个鲜活的案例引发的思考…… 要无缝隙“衔接” 案例:丁爷爷的孙子今年3岁,从今年起,丁爷爷就开始培养孙子独立吃饭的习惯,虽然孩子吃饭速度慢些,衣服会弄脏,但丁爷爷坚持不懈。但每次去外婆家,外婆总是自告奋勇地喂小外孙吃饭,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吃饭习惯处在进两步退一步的境地。 分析:孩子的外婆与爷爷由于在客观上存在差异,导致教育下一代的不同方式。但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两亲家不能各行其是,只有多沟通、交流,多理解、尊重,达成一致,在科学养育的前提下,做到无缝隙“衔接”,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思考:由此而想到了,我们的幼儿、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根基。学前班与小学环境建设、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虽然不能做到无缝隙“衔接”,但是我们能降低幼小衔接中的坡度,不但在教法、学法上,在学习内容上也要搞好衔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使学前班的儿童入小学而能较快地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使之过渡衔接做到合理性和科学性。通过摸索、实践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促进注意力延续。 心理学指出:5-6 岁儿童主动注意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 分钟。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进行有规律的学习,上课注

意持续时间短,注意力易分散。而且数学学科本身学习起来就是枯燥无味的,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有三点做法: 1、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姿体语言作用,以饱满的激情来吸 引学生,以无声的手势来调动学生,抑扬顿挫的声音来带动学生,唤醒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倾听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要求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课。主要采取鼓励的方法,听课特别好的学生,点名表扬。而对待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眼神加以提醒,或者让他起来重复讲解的内容。一年级学生想受到表扬,因此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会更好一些。 3、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 幻灯片等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故事、谜语开头,创设情景;加强动手操作,加深理解;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数学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分散注意力。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 二、养成说的习惯。用数学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学 生语言的发展。数学课学生发言需要把自己的思考过程用数学 语言完整表达出来,幼儿园这方面要求低。所以学生发言要求

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

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 (一)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二)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三)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四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五)四位数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六)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七)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八)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九)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初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完美打印版)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 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负分数 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 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 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 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教育学知识点考点梳理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第一次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东汉许慎在《说文 解字》中解释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最早对教和育分开解释 2、荀子(首次提出“道德”一词) 3、④《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4、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5、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6、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 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7、京师同文馆(1862 年)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 8、陈鹤琴(中国幼教之父) 9、陶行知(乡村幼教之父) 10、培根科学归纳法第一人、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 提出来、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11、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第一本教育学独立专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 立学科的标志、 12、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13、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爱弥儿》 14、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 15、裴斯泰洛齐(慈爱的儿童之父)、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西方教育史上 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16、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科学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教育性教学原则 17、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现代教 育(学派)代表 18、斯宾塞第一次明确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的概念、第一个把“课程”引入到教育学科 学研究、 19、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目的、教育的中心环节:学校教育 20、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 21、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则是在20 世纪60 年代,其标志是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导论》]报告书的发表。——终身教育之父 22、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明确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 23、教育(中心环节)——学校教育——教学——上课 教学过程的核心——领会知识——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班主任工作——组织培养班集体 24、最早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康德(德国) 25、最早将“课程”用于教育学专门术语的:斯宾塞(英国) 26、最早提出班级一词的是:埃拉斯谟斯(荷兰) 27、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论述:夸美纽斯(捷克) 28、最早提倡“寓学习于游戏”的:柏拉图(希腊) 29、最早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孔子(中国) 30、最早(西方)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苏格拉底(希腊) 31、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学记》(收入《礼记》)

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教学提纲

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 博爱小学六年级姓名 老师的话:同学们,知识是无价的,希望你们抓紧时间把这些基础知识牢记于心、融会贯通、脱口而出,每天早晨和傍晚抽出几分钟来读一读、记一记。使之系统化,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加油,你一定能行的!!!额外奉献:六个基本性质 1、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4、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5、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6、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一、公式(必须牢记并会应用)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10、植树问题 A、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B、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11、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小学数学知识点集锦(打印版)

小学数学知识点集锦(打印版) 第一部分:概念 (一)整数 1、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2、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4、 5、数的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6、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因数。 7、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10。 8、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 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9、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10、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11、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5、108、204都能被3整除。 12、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13、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 、59、61、67、71、73、79、83、89、97。 14、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 15、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因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初中数学大纲与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详尽版)

初中数学大纲 一、考试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数学学业考试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终结性考试。考试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数学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数学学业考试命题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数学背景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面向全体学生,使具有不同认知特点、不同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正常表现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业考试要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所获得的发展状况。 数学学业考试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与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性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认识水平的评价;学业考试试卷要有效发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求解)题、证明题、开放性问题、应用性问题、阅读分析题、探索性问题及其它各种题型的功能,试题设计必须与其评价的目标相一致,加强对学生思维水平与思维特征的考查,使试题的解答过程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活动方式,如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等。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内容 数学学业考试应以《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四大学习领域,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为依据,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体验和基本思想。 1.关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了解数的意义,理解数和代数运算的算理和算法,能够合理地进行基本运算与估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效地使用代数运算、代数模型及相关概念解决问题。 能够借助不同的方法探索几何对象的有关性质;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几何对象的大小、位置与特征;能够在头脑里构建几何对象,进行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够对某些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能够借助数学证明的方法确认数学命题的正确性。 正确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结合实际需要有效地表达数据特征,会根据数据结果做合理的预测;了解概率的涵义,能够借助概率模型或通过设计活动解释事件发生的概率。 有条件的地区还应当考查学生能否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和从事数学规律的探究活动。 2.关注“数学活动过程” 包括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事探究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也包括能否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能否使用恰当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数学的思考过程。 3.关注“数学思考” “数学思考”是指学生在数感与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意识、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其主要内容包括: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够使用符号表达数量关系,并借助符号转换获得对事物的理解;能够观察到现实生活中的基本几何现象;能够运用图形形象地表达问题、借助直观进行思考与推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

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s=ah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圆形(S:面积C:周长л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 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教育学总结必考知识点

选择填空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 2.教育的起源:神话、生物、心理、劳动起源说。 3.社会发展与教育是相互作用的,其关系概括为制约与促进。 3. 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4. 有的人在某些方面“聪明早慧”,却在另一些方面“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5. 培根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划分出来.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独立体系的形成。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部具有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康德首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法围思想家卢梭于1762年出版了享誉全球的《爱尔儿》自然主义教育, 6.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德国的教育学家凯兴斯泰纳和哲学家纳托尔普。 7. 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隐性课程(潜在课程) 8. 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9. 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属于活动课程(经验课程) 1.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2.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发现知识,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3.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舒尔茨。 4.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课程是知识(知识本位观)的表现。5、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著作是:《普通教育学》。 6、培养目标是由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教育目的规定的。 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或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这是为了保障儿童的安全权利。 8、印度狼孩的事例充分说明了:遗传素质只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人的发展同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错过关键期的教育收效不高。 0、常用的教学设计模式有:系统分析模式、目标模式、过程模式。 1、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高中阶段的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 2、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观点,课程可以分为五个层面,除理想的课程、正式课程、领悟的课程之外,还有运作课程、体验课程。 3、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高分低能学生的出现说明:知识转化为智力是有条件的。 4、我国中小学设立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学科课程(分科课程) 5、教育学认为,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说明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 6、在教学工作的诸环节中,上课是中心环节。 8、主张课程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标游离评价模式。课程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是生成课程。 9、“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巩固性原则。 0、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1、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一)教学提纲

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一) 一、小学数学知识点(一年级) 小学数学一年级知识点(一) ★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 双数:2、4、6、8、10 ······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3、“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4、几和第几 △▲▲★△☆☆△△△▲★★★☆★ 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5、相邻数 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2再添上1就是3,3再去掉1就是2,与2相邻的数是1和3。

招教教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教师招考教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①揭示教育规律 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术语方面;③研究方法方面;④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⑤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3.二十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四)20世纪以来主流的教育派别 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①反对思辩教育学;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2.文化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基本观点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④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 3.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③学校即社会;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代表观点①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②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③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⑤教育受社会的制约,但有其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 5.批判教育学: 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代表观点①资本主义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