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QC T 644-2000 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件

QC T 644-2000 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件

QC T 644-2000 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件
QC T 644-2000 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件

QC/T 644-2000(200-07-07发布,2001-01-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制定的目的是适应汽车对燃油箱技术要求愈来愈高的实际需要,以提高汽车燃油箱的设计

制造水平和实物质量水平。

本标准中燃油箱振动耐久性等效采用日本工业标准JIS D 1601-1995《汽车零部件振动试验方

法》。本次修订对汽车燃油箱的密封性、燃油箱盖的密封性、清洁度有所提高,并增加了对燃油箱的外观的要求及原材料、进气阀等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QCn 29034-1991。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通达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长春市汽车油箱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岳友、彭立行。

本标准于1987年首次发布,1991年11月第一次修订,1999年9月第二次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

件QC/T 644-2000

代替QCn 29034-199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金属燃油箱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金属燃油箱。其它车辆金属燃油箱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

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8296-2001 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232-1988 金属弯曲试验方法

GB/T 1839-1993 钢铁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

GB/T 2975-1982 钢材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取样规定

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

QC/T 572-1999 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测定方法

YB/T 5130-1993 热镀铅合金冷轧碳素薄钢板

3 定义

3.1 压力

指相对压力。

其它定义见GB 18296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4 技术要求

4.1 燃油箱必须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并符合本标准要求。

4.2 燃油箱的安全性能必须满足GB I8296的有关要求。

4.3 燃油箱外观

4.3.1 焊接部位应光滑,两端盖与本体如采用咬接工艺应无鼓包、毛刺等缺陷。

4.3.2 燃油箱外表面涂层为溶剂涂层时应符合00T484的有关规定。采用其它涂层其性能不低于溶

剂涂层相应的性能要求。

4.4 燃油箱材料

燃油箱体所用材料一般要求按YB/T 5130,也可用满足要求的热镀锌板或电镀锌板,用其它方法

处理的钢板其耐腐蚀性能不得低于以上两类材料的要求。

4.5 燃油箱的密封性

燃油箱内承受22 kPa的压缩空气,不允许漏气(不包括柴油箱盖通气孔)。

4.6 燃油箱盖的密封性

当加满水的燃油箱倒置时,柴油箱盖部位的渗漏量不超过30 g/min,汽油箱盖部位不得渗漏。

4.7 燃油箱内清洁度为每升容量的杂质按质量计不大于1.5 mg。

4.8 装有进气阀的燃油箱,其安装位置应在燃油箱充满燃油时燃油面的上方,进气阀的开启压力必须满足与燃油箱配套使用的发动机在最大供油时正常工作,且燃油箱不得被吸凹。

4.9 燃油箱盖与加油口

4.9.1 燃油箱盖与加油口的设计和制造,应在保证密封的条件下装卸方便、省力(不得借用工具)。

4.9.2 加油口及加油管在(30~60)L/min加油时,燃油不应有向外喷射现象。

4.10 燃油箱的牢固性

燃油箱的箱体和部件应能承受80 kPa压力,不允许出现渗漏,但允许变形。

4.11 燃油箱箱体与螺母焊接的抗扭强度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燃油箱箱体与螺母焊接的抗扭强度

4.12 燃油箱的振动耐久性

按表2要求对燃油箱进行试验,不得出现渗漏。同时燃油箱盖与加油口锁定可靠,无松动现象。

表2 振动耐久性试验要求

5 试验方法

5.1 燃油箱外表面油漆涂层试验按QC/T 484进行。

5.2 燃油箱材料镀层性能试验

热镀铅合金冷轧碳素薄钢板按YB/T 5130执行,热镀锌及电镀锌钢板按GB/T 1839执行,其中取

样方法及数量见表3。采用其它材料应按相应的方法试验。

表3 抽样方法及数量

5.3 燃油箱的密封性试验

将燃油箱放置在清水池中并使燃油箱盖处于正常安装状态,通入规定压力的空气,并将其所有部位先后侵入水中深度不大于100 mm,保持压力30 s,观察有无气泡冒出。

5.4 燃油箱盖的密封性试验

给燃油箱加额定装油容量的水,装好燃油箱盖,密闭好其它所有进、出口,翻转燃油箱至加油口朝下其中心线垂直干地面,待燃油箱稳定15 s后,用秒表记时,用器皿接水,量取1 min的渗漏质量。

5.5 燃油箱内清洁度检验按QC/T 572进行。

5.6 燃油箱进气阀通气试验

5.6.1 器具

U型水压计(10 kPa)、流量计(带调节阀门)、电动水泵(管道增压泵)、台架(自行设计)、管子。

5.6.2 试验方法

将燃油箱放在试验台架上,给其中加入额定最大装油容量的水。将5.6.1所列器具按图1示意固定在适当位置(或设计专用架子),给水压计加注一半高度的水,封住燃油箱其余连接口。开启水泵,将流量调节至所匹配的发动机最大供油量,连续抽水2h,U型水压计中的水不应被吸完,油箱无任何变形。

5.7 燃油箱盖装卸试验

用人手装卸燃油箱盖,确定是否能卸下和装上,不得借助工具。

5.8 燃油箱的牢固性试验

将燃油箱盖与加油口连接处用焊接或机械夹紧方法使之连接牢固,堵住安全阀连接口和燃油箱通气口后,采用下列方法之一进行试验。

5.8.1 通入4.10规定的气压(压力逐步增大),将受检部位浸入清水中,保持压力30 s,观察燃油箱焊接和咬接部位有无气泡冒出。

5.8.2 向燃油箱内用手动加压泵注入压力水至4.10规定的压力,保持压力30 s,观察燃油箱焊接和咬接部位有无气泡冒出。

5.9 燃油箱箱体与螺母之间的抗扭强度用力矩板手在燃油箱试件上试验,也可将螺母焊接在与箱体材料相同、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试件上进行检验。当力矩达到4.11规定值时,螺母焊接部位仍然完好。

5.10 燃油箱的振动耐久性试验

将燃油箱按模拟装车形式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上,给燃油箱内装入表2规定容量的水,密封好所有连接口,调整振动频率和加速度至规定值,按表2规定的方向和时间振动后,重新按5.3进行试验,是否符合4.5要求。

6 检验规则

6.1 产品经制造厂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

6.2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3 出厂检验

6.3.1 全检项:燃油箱外观(4.3.1)、4.3.2中油漆涂层外观、燃油箱的密封性(4.5)。

6.3.2 抽检项目及抽样方案按表4进行

表4 抽检项目及抽样方案

6.4 型式检验

6.4.1 型式检验的产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型式检验前对所抽取的样本按出厂检验项目进行复验并合格。

6.4.2 型式检验项目及抽样方案按表5进行。

表5 型式检验项目及抽样方案

6.4.3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对燃油箱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定型或原有者产品转移生产场地时;

——更改主要设计、工艺、材料,可能影响燃油箱性能时;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停产一年及以上时间,重新生产时;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6.5 判定规则

6.5.1 若型式检验合格,在规定周期内出厂检验合格的批产品,方可作为合格品入库或出厂。

6.5.2 若型式检验有不合格项,应加倍复查,仍有不合格项时,产品停止出厂,已出厂的产品,供需双方协商解决。

6.5.3 经出厂检验项目的项次合格率达不到80%的要求时,允许对批产品进行加倍检查,并对有缺陷项的产品进行返工。返工后,重新按规定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产品按合格品出厂。不能返工的产品不能按合格品出厂。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 标志

产品及包装应有标志,标志应有产品名称、产品型号、商标、制造厂名、厂址、出厂日期、执行标准代号等内容,产品应附有产品合格证或合格标识。

直接发至汽车装配厂的产品标志由双方协商确定。

7.2 包装

按汽车制造厂规定或按用户要求包装。

7.3 运输

燃油箱在运输中应防止磕碰、划伤及挤压变形。

7.4 贮存

燃油箱成品其内腔应采取防尘措施,贮存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

六层燃油箱的特性

六层燃油箱的特性 用新材料高分子量聚乙烯(HMWHDPE)、粘接剂( LLDPE)、聚乙烯醇(EVOH),六层共挤技术制造六层塑料燃油箱是国内外市场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高阻隔性、塑料代替金属、六层代替单层,已成为当今汽车燃油箱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与金属燃油箱相比,用新材料HMWHDPE、LLDPE、EVOH,六层共挤技术制造的六层塑料燃油箱,具有轻量化、耐冲击、耐腐蚀、不爆炸、设计自由度大、空间利用率高、研制周期短、使用寿命长,燃油箱经济性、安全可靠性、阻燃油渗透性能更好,废弃可回收再利用的特性。同规格的塑料燃油箱比金属燃油箱轻40%-50%,能适应汽车轻量化的发展需求,满足了新的汽车燃油经济性的标准。生产过程无污染,废弃可回收再利用,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 安徽新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用新材料HMWHDPE、LLDPE、EVOH,六层共挤技术制造的六层塑料燃油箱阻隔性能为≤0.04g/24h(对普通无铅汽油)、≤0.1g/24h(对甲醇汽油、乙醇汽油)!完全符合我国2006年提倡、2007年强制实施(北京市、上海市提前于2007年1月1日强制实施)的等同于EUⅢ标准的环保规定,也符合我国更后将实施的等同于EUⅣ标准的环保规定。而且要改进燃油系统的阻隔性能,还必须从燃油箱系统的结构和其关键零部件的结构、性能总体方案优化,才能确保燃油系统C H化合物排放量达到法规要求。六层塑料燃油箱必将完全取代单层塑料燃油箱。 新成公司引进德国KAUTEX世界领先的生产设备,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新材料HMWHDPE、LLDPE、EVOH,生产出来的六层燃油箱具有以下特点: ●重量轻。通常,铁油箱的壁厚至少为1.2mm,塑料油箱的平均壁厚为4mm。由于铁的密度为7.8,再加上铁油箱外表面要做防锈处理,从而使其密度可达到8,而HDPE塑料材料的密度为0.95左右,因此一只同等容积的铁

QC T 644-2000 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件

QC/T 644-2000(200-07-07发布,2001-01-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制定的目的是适应汽车对燃油箱技术要求愈来愈高的实际需要,以提高汽车燃油箱的设计 制造水平和实物质量水平。 本标准中燃油箱振动耐久性等效采用日本工业标准JIS D 1601-1995《汽车零部件振动试验方 法》。本次修订对汽车燃油箱的密封性、燃油箱盖的密封性、清洁度有所提高,并增加了对燃油箱的外观的要求及原材料、进气阀等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QCn 29034-1991。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通达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长春市汽车油箱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岳友、彭立行。 本标准于1987年首次发布,1991年11月第一次修订,1999年9月第二次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 件QC/T 644-2000 代替QCn 29034-199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金属燃油箱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金属燃油箱。其它车辆金属燃油箱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

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8296-2001 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232-1988 金属弯曲试验方法 GB/T 1839-1993 钢铁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 GB/T 2975-1982 钢材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取样规定 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 QC/T 572-1999 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测定方法 YB/T 5130-1993 热镀铅合金冷轧碳素薄钢板 3 定义 3.1 压力 指相对压力。 其它定义见GB 18296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4 技术要求 4.1 燃油箱必须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并符合本标准要求。 4.2 燃油箱的安全性能必须满足GB I8296的有关要求。 4.3 燃油箱外观 4.3.1 焊接部位应光滑,两端盖与本体如采用咬接工艺应无鼓包、毛刺等缺陷。 4.3.2 燃油箱外表面涂层为溶剂涂层时应符合00T484的有关规定。采用其它涂层其性能不低于溶 剂涂层相应的性能要求。 4.4 燃油箱材料 燃油箱体所用材料一般要求按YB/T 5130,也可用满足要求的热镀锌板或电镀锌板,用其它方法 处理的钢板其耐腐蚀性能不得低于以上两类材料的要求。 4.5 燃油箱的密封性 燃油箱内承受22 kPa的压缩空气,不允许漏气(不包括柴油箱盖通气孔)。 4.6 燃油箱盖的密封性 当加满水的燃油箱倒置时,柴油箱盖部位的渗漏量不超过30 g/min,汽油箱盖部位不得渗漏。

混合动力汽车

作业混合动力汽车的类型特点关键零部件的选型(发动机电机电池)动力匹配原理及能量控制策略 混合动力汽车类型 从能量流到混合动力系统输出轴的流经路线,可将混合动力汽车分为串联式、并联式、混联式和复合联接式四种。 1.串联式(SHEV)驱动系统的典型结构与基本组成部件如下所示,主要由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组成,原动机一般为高效内燃机。发动机直接驱动发电机发电,电能通过控制器输送到电池或电动机,由电动机通过变速机构驱动汽车。电池在发动机输出和电动机需求功率间起到调峰调谷的作用。为了满足汽车在起动、加速时的大功率需求,在串联式结构中还有加超级电容等功率密度较大的蓄能装置,在制动能量回收时也起到快速回收能量的作用。 图表1串联式 2.并联式(PHEV)的布置如下所示,其特点是动力系有两种动力源——发动 机和电动机。当汽车加速、爬坡时,电动机和发动机能够同时向传动系提供动力;一旦汽车车速达到巡航速度,汽车将仅仅依靠发动机维持该速度。并联式HEV 能设置成用发动机在高速公路行驶模式,加速时由电动机提供额外动力。 图表2并联式 3.混联式(SPHEV)如下所示,这种布置形式包含了串联式和并联式的特点, 即功率流既可以象串联式流动,又可象并联式流动。它的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根据助力装置不同,它又可分为发动机为主和电机为主两种。在发动机为主形式中,发动机作为主动力源,电机为辅助动力源,日产公司(Nissan)Tino属于这种情况。在电机为主形式中,发动机作为辅助动力源,电机为主动力源,Toyota Prius HEV就属于这种情况。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控制灵

活方便,缺点是结构相对复杂。 图表3混联式 4.复合联接式(CHEV)的布置形式的混合动力汽车结构相对复杂,主要出现在双轴驱动的HEV中。在这种联结形式中,HEV前轴和后轴之间没有传动轴连接,它们分别由动力部件驱动,从而实现四轮驱动,如图卜5所示,。它的动力系统由一个完整的前述混合动力系统和独立的轮毂电机组成。根据布置位置不同,复合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前轴由混动系统驱动,后轴由电机驱动型,丰田公司的Prius THS-C采用的就是这种形式;另一种是前轴由电机驱动,后轴由混动系统驱动,通用公司的Precept HEV采用这种形式。这种四轮驱动的缺点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优点是动力性和越野性能好,尤其在制动时,前后轴电机都可同时作为发电机回收制动能量给蓄电池充电。这种双轴驱动系统的特有的特点是轴平衡能力,在混合驱动端车轮滑动时,该端的电机能作为发电机来吸收发动机过剩的输出功率。 图表4复合联结式 混合动力汽车特点 混合动力汽车同时装备两种动力来源——热动力源(由传统的汽油机或者柴油机产生)与电动力源(电池与电动机)的汽车。通过在混合动力汽车上使用电机,使得动力系统可以按照整车的实际运行工况要求灵活调控,而发动机保持在综合性能最佳的区域内工作,从而降低油耗与排放。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 在能源和环境危机的双重压力之下,汽车行业渐渐从传统地燃油慢慢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其中混合动力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对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的必然性,及其我国在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混合动力汽车的优缺点,并为其在未来的发展中提出了展望。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存在问题,研究前景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也日益加重, 这对石油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汽车行业不得不从传统的耗能模式到节能环保的耗能模式进行转型。近年来,以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现阶段作为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的电池存在能量密度低、寿命较短、价格较高和电池本身的污染等问题, 使得电动汽车的发展进度和产业化受到的比较严重的限制。其性价比也无法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相抗衡。此时混合动力汽车就很好的弥补了电动汽车的缺点。所谓混合动力就是将电动机和辅助动力单元组合作为驱动力,辅助动力单元实际上是一台小型燃料发机或动力发电机组。这样既利用了发动机持续工作时间长, 动力性好的优点, 又可以发挥电动机无污染、低噪声的好处。在现阶段,混合动力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1.国内外发展现状 1.1 国外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著名汽车生产 厂商已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可实施性较强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目前世界上生产、研发HEV 的国家主要有日本、美国和欧洲汽车强国。其中日本的实力最雄厚。 丰田公司1997 年8 月推出其第一款混合动力 汽车Toyota Coaster Hybrid EV minibus, 同年12 月,推出Toyota Prius(普锐斯)这是世界第一款 大量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自第一代Prius 开始销 售以来,截止到中Prius 标准型每升汽油可行驶35.5 公里。到2010 年7 月31 日,累计销量已超过268 万辆。目前市场上正热销的两款车型分别为 丰田Prius 和本田Insight 。在2010年4 月份举 办的北京车展上,共有8 款日系混合动力汽车展出, 其中丰田第三代普锐斯性能最优越,本田Insight 被 认为同级中最省油,本田CR-Z 具有运动风格受到人 们的关注。日本国内对混合动力汽车产业有长期的发展规划,政府大力扶持产业技术发展,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及奖励措施,促进混合动力汽车销售,拉动内需;规划长远发展战略。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原来只是小批量生产、销售过电动汽车,而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还未能实现产业化,日本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美国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美国能源部与三大汽车公司于1993 年签订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开发合同,并于1998年在北美国际汽车展上出了样车。2005年9 月通用汽车、戴姆勒·克莱斯勒与宝马集团签署了关于构建全球合作联盟,以共同开发混合动力推进系统的合作。2009 年美国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达到 29.032 万辆虽然占美国汽车市场份额只有2.8%,但从2005 年起呈逐年上升趋势预计,美国的混合动力汽车2013 年将达到 87.2 万辆,市场占有率将达到5%。 1.2 国内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的自主创新过

混合动力汽车概述

混合动力汽车概述:三种动力总成模式 HEV(Hybrid-ElectrICVehicel)—混合动力装置。混合动力就是指汽车使用汽油驱动和电力驱动两种驱动方式,优点在于车辆启动停止时,只靠发电机带动,不达到一定速度,发动机就不工作,因此,便能使发动机一直保持在最佳工况状态,动力性好,排放量很低,而且电能的来源都是发动机,只需加油即可。 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是混合动力系统,它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性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混合动力系统总成已从原来发动机与电机离散结构向发动机电机和变速箱一体化结构发展,即集成化混合动力总成系统。混合动力总成以动力传输路线分类,可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等三种。 串联式动力:串联式动力由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三部分动力总成组成,它们之间用串联方式组成SHEV动力单元系统,发动机驱动发电机发电,电能通过控制器输送到电池或电动机,由电动机通过变速机构驱动汽车。小负荷时由电池驱动电动机驱动车轮,大负荷时由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驱动电动机。当车辆处于启动、加速、爬坡工况况时,发动机、电动机组和电池组共同向电动机提供电能;当电动车处于低速、滑行、怠速的工况时,则由电池组驱动电动机,当电池组缺电时则由发动机-发电机组向电池组充电。串联式结构适用于城市内频繁起步和低速运行工况,可以将发动机调整在最佳工况点附近稳定运转,通过调整电池和电动机的输出来达到调整车速的目的。使发动机避免了怠速和低速运转的工况,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减少了废气排放。但是它的缺点是能量几经转换,机械效率较低。 并联式动力:并联式装置的发动机和电动机共同驱动汽车,发动机与电动机分属两套系统,可以分别独立地向汽车传动系提供扭矩,在不同的路面上既可以共同驱动又可以单独驱动。当汽车加速爬坡时,电动机和发动机能够同时向传动机构提供动力,一旦汽车车速达到巡航速度,汽车将仅仅依靠发动机维持该速度。电动机既可以作电动机又可以作发电机使用,又称为电动-发电机组。由于没有单独的发电机,发动机可以直接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车轮,这种装置更接近传统的汽车驱动系统,机械效率损耗与普通汽车差不多,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混联式动力:混联式装置包含了串联式和并联式的特点。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根据助力装置不同,它又分为发动机为主和电机为主两种。以发动机为主的形式

通用吹塑成型汽车燃油箱的生产方案

通用吹塑成型汽车燃油箱的生产方案 加工三班刘琦 1043002043 一、塑料燃油箱的优点 1. 质量轻。通常,铁油箱的壁厚至少为1.2mm,塑料油箱的平均壁厚为4mm。由于铁的密度为7.8,再加上铁油箱外表面要做防锈处理,从而使其密度可达到8,而HDPE塑料材料的密度为0.95左右,因此一只同等容积的铁油箱比塑料油箱重 2.5倍。因此,相同形状和体积的塑料燃油箱比铁质燃油箱重量大大减轻,使汽车自身的重量大大减小,从而能节省不少能量。 2. 防腐能力强。由于塑料具有很强的耐化学腐蚀能力,因此塑料油箱不会因腐蚀而产生一些杂质,从而不会导致杂质通过供油系统进入发动机而导致发动机的损伤,降低其使用寿命,也不会堵塞油管使机器产生故障。 3. 造型随意。随着汽车配置的越来越多,为了充分利用空间,现代汽车的外型设计变得越来越紧凑。与金属燃油箱不同的是,塑料燃油箱通常是采用一次吹塑成型的方式,可以成型出形状复杂的异形产品,因此有利于在汽车总体布置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根据现有的底盘剩余空间来成型出适合的燃油箱形状,并尽可能地增大燃油箱的容积,这是金属燃油箱无法比拟的。 4. 安全性高,不会因热膨胀而爆炸。目前,大多数的塑料燃油箱都是采用高分子量的聚乙烯材料制造而成。这种材料的热传导性很低,仅为金属的1%。同时,高分子量聚乙烯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刚性,在-40℃和 90℃的情况下仍可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经撞击后能自行回弹而不会产生永久变形,同时在磨擦或撞击过程中不会产生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事故,即使汽车不慎着火,金属燃油箱在发生火灾时很容易爆炸,危险性大。由于塑料燃油箱采用高分子材料制造,热传导性很低。塑料具有弹性,当发生撞击与摩擦时不易发生火花。也不会因塑料燃油箱受热膨胀而发生爆炸,因此塑料燃油箱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5. 生产成本低,加工工艺简单,不论多复杂的产品造型都可一次成型,并且报废的产品经粉碎后材料可以循环使用。 6. 力学性能优良。塑料具有很好的粘弹性,塑料燃油箱在-40~60℃的情况下,仍具 有优良的抗冲击性能及其他机械性能。其抗冲击性能是金属燃油箱的2~4倍。 二、成型方法 1. 油箱为中空制品,通常采用吹塑的方法成型。由于塑料燃油箱要求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主要是抗压、抗冲性能、耐压强度等)、阻透性能、抗静电性能、耐压强度、耐热性能和耐震动性能等,通常一种树脂无法完全满足这些性能,因此常采用多层吹塑的方法来成型塑料燃油箱。 多层共挤出吹塑是多层复合制品的一种成型方法。它采用两种以上塑料品种,或使用两台以上的挤出机,共同挤出多层结构的型坯,通过压缩空气使型坯在模具型腔内吹胀,并成型为多层复合结构的吹塑制品,这一过程称之为多层共挤出吹塑成型。 2. 滚塑成型是将低密度聚乙烯(LDPE)加入模具中,然后模具沿两垂直轴不断旋转并被加热,模内的坯料在重力和热能的作用下逐渐均匀地涂布、熔融粘附于模腔的整个表面上,待完全塑化达到要求厚度后,往模具夹套内注入冷水经冷却定型而成制品。这种制品壁厚相对均匀,易于安装金属类紧固镶件,模具简单,但材料难以符合汽车燃油箱对性能的要求且成型周期较长,能耗大,多用于空间大、批量小的商用车领域。 三、树脂选择 目前常用的多层燃油箱一般为6层,其结构从内到外分为新料层、粘结层、阻隔层、粘结层、回料层、新料层。其中,内新料层为HDPE,起成型、强度、骨架等作用,而外新

汽车产品强制性标准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附件一 汽车产品强制性标准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项目 代号 检验项目依据备注01 轻型汽车排放污染物GB18352.3-2005 02 曲轴箱排放物GB18352.3-2005 GB11340-2005 03 蒸发排放物GB18352.3-2005 GB14763-2005 04 怠速排放GB18352.3-2005 GB18285-2005 05 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 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 污染物 GB17691-2005 06 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 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 可见污染物 GB3847-2005 07 车用汽油机排气污染物GB14762-2008 08 前照灯配光性能GB4599-2007 GB21259-2007 09 前雾灯配光性能GB4660-2007 10 后雾灯配光性能GB11554-2008 11 前位灯配光性能GB5920-2008 12 后位灯配光性能GB5920-2008 13 前示廓灯配光性能GB5920-2008 14 后示廓灯配光性能GB5920-2008 15 制动灯配光性能GB5920-2008 16 高位制动灯配光性能GB5920-2008

代号 检验项目依据备注 17 制动灯/后位灯配光性能GB5920-2008 18 汽车倒车灯配光性能GB15235-2007 19 前转向信号灯配光性能GB17509-2008 20 后转向信号灯配光性能GB17509-2008 21 侧转向信号灯配光性能GB17509-2008 22 前回复反射器GB11564-2008 23 侧回复反射器GB11564-2008 24 后回复反射器GB11564-2008 25 三角形回复反射器GB11564-2008 26 汽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 安装规定 GB4785-2007 弯道照明检验方法待研究,前照灯调光 装置条款具有24个月过渡期,此两条 款要求暂不执行。 27 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及发 光强度 GB7258-2004 28 汽车正面碰撞乘员保护GB11551-2003 29 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装 置 GB11567.2-2001 30 汽车和挂车侧下部防护装 置 GB11567.1-2001 31 汽车护轮板GB7063-1994 防滑链无技术规格标准,相关内容正在 修订中,3.7条款暂不执行。 32 驾驶员前方视野GB11562-1994

汽车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三种系统优势和区别对比

汽车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三种系统优势和区别对比 就目前而言,新能源汽车主要分为两大块,一种是纯电动、一种是混合动力。纯电动比较好理解,就是单独依靠电机来驱动车辆。但混动嘛却不是那么简单,相信老铁们在看一些新车资讯时,经常会看到某某车采用了插电式混动或者油电混动。看似是两种混动系统,实际上却有三种混动系统形式,分别是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儿?哪种更有优势? 发动机只为电动机充电的串联式串联式混动系统是三种混动形式中结构最简单的,同时也是三种混动系统中油耗表现最差的。例如采用这种混动形式的雪佛兰沃蓝达,在高速行驶时,油耗高达6.4L/100km。而一台普通1.4L纯汽油车,高速行驶油耗也不过5.5L/100km。造成这样的原因,就不得不说说串联式混动系统的结构了。 串联式混动系统与另外两种混动形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发动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参与驱动汽车的工作,发动机只能通过带动发电机为电动机提供电能。串联混动系统的动力来源于电动机,发动机只能驱动发动机发电,并不能直接驱动车辆行驶,因此,串联结构中电动机功率通常要大于发动机功率。 这种结构通俗点来说,就相当于一辆纯电动汽车里加了一台汽油发动机。并且由于取消了汽油车上的变速箱,所以在结构的布置上要相对灵活许多。同时,发动机总是工作在高效转区,因此在车辆中低速行驶时,串联式混合动力车要比普通汽油车的油耗低30%左右。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串联式结构的混动汽车发动机动能要经过二次转换才能为电动机供电。这样一来,转换过程中会使得大量能量流失,所以在高速行驶时串联式的混动车油耗甚至比普通汽油车还要高。目前采用这种混动形式的车有:雪佛兰沃蓝达、宝马i3等增程式电动车。 更主流的并联式混动结构由于串联式混动系统存在较大的弊端,所以目前市面上大多混动车都采用了并联式混动结构。并联式混动结构与串联式混动结构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发动机与电动机共同参与驱动车辆的工作。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在一台普通汽油车中加入了一

油箱塑料

技术与应用塑料在汽车油箱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兰小蓉四川成都?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摘610065)要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发展,汽车行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汽车的油箱部分不仅是整个汽车系统的动力所在,更是发生交通事故时,产生剧烈燃烧乃至发生爆炸的主要诱导部件。在早期的汽车油箱中,金属油箱得到交通事故中容易导致燃油爆炸、汽车装备偏重等缺陷,因而近年来,塑料油箱了广泛的使用,但由于其阻隔性能差、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步取代着传统的金属油箱。关键词汽车油箱塑料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07)07-23-02中图分类号:TP3931塑料油箱取代金属油箱由于金属油箱的阻隔性能差、在交通事故中容易导致燃油爆炸、车装备偏重等缺陷,塑料油箱的出现可以较好解汽决金属燃油箱出现的问题。另外,塑料油箱还具有如下优势:(1)生产成本低。与金属材料相比,塑料价格便宜。2)设(计空间灵活。可以根据需要加工成各种所需形状,从而节约汽车空间,因而增加燃油的载重量。例如PASSAT塑料燃油箱容量51L,同金属燃油箱相比容量大6L,重量却轻了理过3兆个汽车油箱。Mich联合技术公司用无机钙溶液替代NH3,大大提高了油箱的阻透性和抗溶胀性。氟气(F2)处理法。该方法是在吹塑成型过程中,同时向油箱内部吹入含有1%氟的氮气,使其油箱内层形成防燃油渗透的含氟层。资料证实:将氟化处理的油箱与未氟化处理的油箱装入同量的燃油,在50℃下放置28天,氟化处理油箱的汽油损失约2%,而未处理的HDPE油箱汽油损失达一半以上。等离子体处理。等离子体是一种全部或部分电离的气体,含有原子、分子、亚稳态离子和激发态离子。等离子体有高、低温之分,低温可用于高分子合成、界面反应。其基本原理是用电场加速电子成亚稳态离子,使其击断PE分子链上的键(如C-H,C-C和CC等),再接上单体或其他物质,使聚乙烯表面积附一层超密度(1.7g/cm3)的阻透膜。目前,用该技术处理塑料油箱的公司有Huel公司、INPRO公司等。(4)阻隔树脂在基体树脂中形成层状的方法———聚乙烯与阻隔树脂共混改性:层状共混阻隔改性的机理:起阻隔作用的阻隔树脂(尼龙或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即EVOH)分散相呈层状分布于连续相机体树脂中,阻隔层与基体组成多层结构,使得容器中溶剂分子穿透途径变得迂回曲折,增加了途径的长度,因而增加了容器的阻隔性能。为了得到这种层状结构,原料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5kg。(3)隔热性能好。在车辆着火时汽车燃油箱不会很快升温,可延迟爆炸时间而增加乘务员生存的希望。4)成型加(工性以及工艺改进性能优异。从而使得燃油箱易规模生产,简化生产制造工艺。(5)耐老化性能优异,使用寿命高。例如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长期稳定性能好,从而可使燃油箱的使用寿命达10年之久。2塑料油箱的改性十几年前,吹塑成型HDPE燃油箱的利用率已达50%,也有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作。但是PE对油的阻隔性差,为了降低塑料油箱的漏油量,目前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生产方法来提高和改善其阻隔性:(1)乙烯与乙烯醇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0H)这种材料可降低燃油泄漏,并提高油箱结构的完整性,抗冲击性和耐温性。(2)HM-WHDPE与EVOH的复合材料:超高分子量高密度聚乙烯(HM-WHDPE)的相对质量分子愈大,冲击强度愈大,密度也愈大。同时刚性及防止汽油的渗漏性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但是,单纯用HM-WHDPE来制作燃油箱,其燃油透过率无法达到规定标准,所以可考虑在中间添加阻隔性能优良的EVOH树脂。(3)对单层塑料燃油箱内壁进行表面处理:环氧喷涂法。此法较落后,效果也差,现已基本被淘汰。磺化(SO2气体)处理法。此技术先前是美国Dow化学公司率先开发成功,把油箱从模具上卸下移到别处进行的,目前由

塑料燃油箱在汽车上的应用及发展

塑料燃油箱在汽车上的应用及发展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汽车环保要求的提高,燃油箱作为汽车部件中重要的安全件和法规件,对其进行结构优化和性能提高成为各大汽车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汽车环保要求的提高,燃油箱作为汽车部件中重要的安全件和法规件,对其进行结构优化和性能提高成为各大汽车制造商竞相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早先的汽车燃油箱大多以金属材料如ST12/ST14冷轧钢板制造,其特点是体积较大,价格便宜,成型容易,模具成本相对较低,一般卡车上多数仍然使用这种大容量、刚度和强度较好的金属油箱。但随着欧IV、欧V排放指标的提高,加上共轨系统对燃油系统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铜元素会加速柴油的老化,锌、铅、锡等元素会被燃油中的酸性物质所腐蚀,燃油系统应避免含有铜、锌、铅、锡等成分),由此诞生了铝合金油箱。铝合金材料如3303、5052的铝镁合金以其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外观美观等优点,代替钢铁材料进入汽车零部件已成为一种趋势,但铝合金油箱成本较高,焊接难度较大,受撞击时容易变形,这些特点都使得铝合金油箱的普及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相比之下,塑料燃油箱以其更好的安全性、更强的耐腐蚀性和更长的使用寿命脱颖而出。笔者现就塑料燃油箱的发展、主要生产方法、阻隔性改善工艺、设计特点、成本驱动因素及发展前景作一介绍。 1 塑料燃油箱的发展 汽车塑料燃油箱的发展起步于欧洲,世界上第一只汽车塑料燃油箱是由德国V olkswagen 汽车公司、BASF公司和Kautex公司于20世纪6O年代联合研究开发而成的,并在Porsche 跑车上得到了成功应用Hj。全球市场上的主要前三大供应商Iner—gY 、Kautex及TI Walbro 占有全球75%以上的塑料油箱市场份额,处于世界塑料燃油箱的领导者地位。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成本压力增大,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经过二十几年的研究,塑料燃油箱在中国市场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第一阵营的亚普(Yapp)、Kautex、八千代填补了国内塑料燃油箱的空白,成功地替代了进口,三家公司的产量已经约占国内塑料燃油箱生产总量的70%。第二阵营的江苏泰顺塑光、安徽芜湖顺荣以自主品牌抢占了一定

GB18296-2001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8296-2001 Safety property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automobile fuel tank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汽车燃油箱的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M类和N类汽车的金属燃油箱和塑料燃油箱。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燃油箱 固定于汽车上用于存贮燃油的独立箱体总成,是由燃油箱体、加油管、加油口、燃油箱盖、管接头及其他附属装置装配成的整体。 2.2 燃油泄漏 燃油自燃油箱内呈线状或滴状下落。 2.3 额定容量 燃油箱设计参数中规定加注燃油的容积。 2.4 耐火试验盛液器 耐火性试验中用来燃烧燃油的平底容器。 2.5 耐火试验隔棚 耐火性试验中覆盖在耐火试验盛液器上的平板。 2.6 燃油箱易损伤部位 根据燃油箱的形状及装配方式确定的燃油箱最容易受到冲击损坏的部位。 2.7 燃油箱通气装置 包括安全阀、进气阀、排气阀和燃油箱蒸发排放控制用的排气口。 2.8 角锤 塑料燃油箱试验用钢制冲击体。 3 安全性能要求 3.1 额定容量应控制在燃油箱最大液体容量的95%,额定容量在95L以上的汽油箱必须配备安全阀装置。安全阀装置可附属于汽油箱,也可以在附件系统中。当汽油箱遇火灾时,此装置可防止汽油箱因内部压力升高导致箱体破裂。

3.2 配备燃油蒸发排放系统的汽油箱必须有一个排气口,此排气口应在汽油箱充满时位于油面的上方,保证蒸发排放物能随时排出汽油箱。 3.3 燃油箱盖的密封性 柴油箱盖的最大泄漏量不得大于30g/min;汽油箱盖不允许泄漏。 3.4 安全阀开启压力 装有安全阀装置的燃油箱,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为35~50kPa,安全阀开启后,燃油箱内压力不得比安全阀开启压力高出5kPa以上。 3.5 燃油箱的振动耐久性 燃油箱按4.3进行试验,不允许燃油箱有泄漏现象。 3.6 金属燃油箱的耐压性能 金属燃油箱按4.4进行试验,不允许出现泄漏、开裂现象。 3.7 塑料燃油箱的耐压性能 塑料燃油箱按4.5进行试验,不允许出现泄漏、开裂现象,但可以有永久变形。 3.8 塑料燃油箱的低温耐冲击性 塑料燃油箱按4.6进行试验,不允许燃油箱有泄漏现象。 3.9 塑料燃油箱耐热性 塑料燃油箱按4.7进行试验,不允许燃油箱有泄漏现象。 3.10 塑料燃油箱的耐火性 塑料燃油箱按4.8进行试验,不允许有泄漏现象。 4 实验方法 4.1 燃油箱盖的密封性试验 在燃油箱内加入额定容量的水,盖好燃油箱盖,密封好其它所有进、出口,翻转燃油箱至加注口部中心线垂直于地面,待燃油箱盖稳定15s后,用秒表计时,用量杯接水,量取1min的泄漏量。 4.2 安全阀开启压力试验 盖好燃油箱盖,密封好其它所有进、出口,向燃油箱内施加压缩空气,使燃油箱内压力增长梯度以8kPa/min的速率升高至55kPa。 4.3 振动耐久性试验 燃油箱模拟装车形式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上,往燃油箱内加入额定量的水,盖上燃油箱盖,密封好所有进、出口,按表1的规定进行振动试验。 4.4 金属燃油箱耐压试验 金属燃油箱模拟装车形式固定在试验装置上,密封好所有进、出口,向燃油箱内施加80 kPa的压力,保持压力30s。

分析混合动力汽车混联式连接方式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混合动力汽车混联式连接方式的特点及其应用 机械和电机离散结构电机和变速箱发动机开发集成结构集成的混合动力总成系统。混合动力传动系,以电力传输线路类别,可分为串联, 并行和混合式,三。 串联功率:串列由内燃机提供动力,发电机和电动马达的动力总成,包括三个部分,其中以串联功率单元组成SHEV系统,发动机驱动发电 机电能通过控制器或电机输送到电池中,由电机驱动的车由换档机构。电池供电的电动机驱动车轮,当负荷较小时,与来自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 移动电动机大的负荷。当车辆起步,加速,爬坡状态的条件下,发动机,马达单元和电池组提供电力给电动机一起;当电动车在低速, 滑动,当空转状态,从电池组驱动马达时来自发动机的电池缺电- 发电机向电池充电。适于频繁起动和低速城市 操作条件串联结构,则可以通过调整电池和电动马达的输出调整近最佳操作点的发动机的稳定运行,以达到调整的目的的速度。避免发动机空转和低速运行 条件,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减少废气排放。但它的缺点是几个能量转换,低的机械效率。 并联功率:发动机和电动马达通过并行装置的汽车,发动机和电动机驱动属于可以向汽车动力总成上分别独立地提供转矩,与不 既两制路,并且可以通过一个单一的驱动器驱动。当汽车加速爬坡,马达和发动机也可以将电力提供给驱动机构,一旦车速达到巡航速度 ,车辆仅仅依靠在发动机上,以保持速度。电机既作为电动机,并且可以用作发电机,也被称为电动机- 发电机。因为没有单独的电动马达,发电机 可以直接由一个轮驱动机构,这意味着更接近现有的车辆用驱动系统中,所述机械效率损失,几乎正常的汽车驱动,以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混合型动力:混合式装置包括串联和并联的特性。电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发电

汽车燃油箱的设计和制造

汽车燃油箱的设计和制造 【摘要】本文阐述了金属燃油箱、塑料燃油箱的设计,制造的特点,并结合实践中金属燃油箱的失效,讨论了在制造和设计上如何进行优化。介绍了汽车行业燃油箱未来发展趋势等。 【关键词】金属油箱;塑料燃油箱;燃油系统 引言 随着汽车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于此同时,不可再生能源,高额的油价,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日趋严峻的空气质量,迫使着汽车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做深入的研究。进入本世纪,环境污染的问题无疑从另一个方面催使着汽车行业在排放上不断的提升。世界各国对汽车排放的标准不断提升,在上海,北京已经实施了新的国五标准。 汽车的燃油系统主要归结为“油”和“气”的和谐控制。具体可以分为四部分:A.燃油储存:接收并储存燃油(正常行驶,撞车后);B.燃油发送:为发动机供油,把未使用燃油输回燃油箱;C.蒸气管理:管理车辆操作者在加油和使用车辆时产生的燃油蒸气; D.测量反馈:感应并显示油量信息。 根据上面的四个部分,燃油系统的构成同样可具体细化如下: A.燃油储存:燃油箱本体、加油管、加油锁盖、加油排气管路、隔热垫、箍带等 B.燃油发送:燃油发送单元(PUMP)、滤清器、油管、压力调节器等 C.蒸气管理:碳罐、翻转阀、排气管路等 D.测量反馈:油位传感器、线束、OBD等 部分汽车还会配置燃油冷却器,已更好的控制燃油温度,达到更好的燃油经济性。 图1 燃油系统基本布置图 燃油箱在整个燃油系统中作为一个燃油的载体至关重要,看似简单的一个燃油箱却担任着燃油储存,发送,蒸汽管理,测量反馈的功能(见图1)。 本文将具体阐述汽车燃油箱的设计,制造的特点,并结合实例分析目前油箱在设计,制造上出过的问题,总结经验。

增程式与插电式汽车区别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增程式电动车的工作模式非常类似,两者都可以由动力电池单独输入能量以行驶在纯电动模式下,且当动力电池容量接近设定的下限后都转由另外一种动力源继续提供车辆所需的能量。但两者在工作机理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增程式电动车是在纯电动汽车的基础上开发的电动汽车。之所以称之为增程式电动车是因为车辆追加了增程器的缘故,而为车辆追加增程器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使其能够尽量避免频繁地停车充电。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由混合动力汽车进化而来,它继承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大部分特点,但把混合动力汽车的功率型电池替换为了比容量(单位质量所包含的能量)更大的能量型电池,如此一来动力电池就有足够的能量保证车辆可以在零排放无油耗的纯电动模式下行驶一定的距离。 从驱动的角度分析,增程式电动车不论工作在纯电动模式还是增程模式下,其车轮始终仅由电机独立驱动,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如果工作在混合动力模式下,发动机会与电机一起(经动力耦合后)参与到驱动车轮的行列。 从系统选型的角度分析,增程式电动车必须是串联式混合动力型式,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以是并联式混合动力型式,也可以是混联式混合动力型式。 从性能的角度分析,只有增程式电动车才可以发挥出纯电动汽车的最大潜力。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可以这么理解,增程式电动车的动力电池以及驱动系统在设计之初就必须完美地匹配以达到既定的性能指标(如最高速度、最大爬坡度等),增程器(发动机与发电机的组合)的存在与否不影响整车的设计性能。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因为发动机也参与驱动的缘故,对电池与驱动系统的匹配要求就不会很高,比如插电版普锐斯混合动力仅配备了5.2kWh的锂离子电池。 从电气化程度的角度分析,增程式电动车的电气化程度无疑更高,具体的表现就是电功率占总输出功率的百分比是100%,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不足100%。 增程式电动车比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血统”更纯正,因为它在没有追加增程器之前就是一辆纯电动汽车。增程器的部署基本不会影响到原有车辆的动力系统结构。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身由于是混合动力汽车的关系,故而保留了较多的传统机械部件,结构上要较增程式电动车更复杂一些,成本也略高。也就是说,要判断一辆车到底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还是增程式电动车,本质就是看这辆车的发动机是否会出现与车轮有直接机械连接的情况

汽车用塑料油箱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汽车用塑料油箱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臧群传 (https://www.doczj.com/doc/2a14530565.html,) 摘要介绍了汽车用塑料油箱的种类、渗漏检测技术、国内外发展状况及趋势。 关键词:汽车用塑料油箱渗漏检测发展趋势 Plastic Fuel Tanks for Automobiles—Present Status and Future Trends Zang Qunchuan ABSTRACT Global development and future trends of plastic fuel tanks for automobiles are reviewed. Description of various structural features of plastic fuel tanks and technique for leakage checking are presented. Keywords:Plastic fuel tanks for automobiles, Leakage checking, Developing “本文作者臧群传,发表于《中国塑料》,曾在多次技术会议演讲” 0前言 塑料用于汽车时,汽车工业已经诞生了大约50年,从那时起,对于汽车来说,塑料同钢材一样重要。20世纪50年代,OEM汽车公司首先重视在汽车上使用塑料。塑料在汽车上的早期应用大多是汽车简单零部件。自60年代开始为达到汽车轻量化从而降低制造成本与节省燃油费用的目的,汽车塑料化得到了重视,其技术也迅速发展。目前,国外轿车用塑料占车重的5%~12%。日本轿车塑料用量90~110 kg/辆,约占车重的10%;美国140 kg/辆,约占车重的13%;欧洲80~120 kg/辆,约占车重的11%。 油箱塑料化是汽车塑料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塑料油箱具有金属油箱不可替代的优点,因而世界各国和地区对其研究和应用已越来越多。据加拿大Kautex 发展公司统计,1995年北美60%~70%的小汽车和轻型卡车使用了塑料油箱,美国的塑料油箱产量达500万只。1997年以后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塑料油箱使用率达100%。 1塑料油箱的历史〔1,2〕 由于HDPE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本世纪中叶受到了人们的重视。50年代西德人开发出了塑料燃油箱的雏形,即用HDPE制成的汽车燃油贮罐。并且在1963年,用5 L容器进行了应用试验,1966年,已经有部分汽车装上了这种HDPE燃油贮罐。 HDPE塑料油箱的研制工作始于1967年,由西德的Porsche公司进行。1969年制造出了赛车Porsche 911用的100 L聚乙烯油箱,并且还用到了Pkw小型车上。1972年德国大众(VW)汽车制造厂还把塑料油箱限量成套装配到VW甲壳虫中型汽车上,这为应用到大型汽车积累了生产和实践经验。1973年,西德大众汽车公司和Kautex塑料机械厂及BASF公司联合研制,Passat车批量装备了55 L HDPE塑料油箱。 从那时起,不仅解决了塑料油箱燃油渗透,还解决了输油管路等的渗油问题,消除了之前人们对塑料油箱的种种偏见。塑料油箱代替金属油箱不断地取得进展。 在美国,1973年Bronson公司开始生产塑料油箱。福特汽车公司从1974年开

CNCA-C11-11:2014 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汽车燃油箱

编号:CNCA-C11-11:2014 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汽车燃油箱 2014-08-21发布2015-01-01实施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录 0 引言 (1) 1 适用范围 (1) 2 认证依据标准 (1) 3 认证模式 (1) 4 认证单元划分 (2) 5 认证委托 (2) 5.1 认证委托的提出与受理 (2) 5.2 申请资料 (2) 5.3 实施安排 (3) 6 认证实施 (3) 6.1 型式试验 (3) 6.2 初始工厂检查 (4) 6.3 认证评价与决定 (5) 6.4 认证时限 (5) 6.5 已停产车型维修部件 (6) 7 获证后监督 (6) 7.1 获证后的跟踪检查 (6) 7.2 生产现场抽取样品检测或者检查 (6) 7.3 市场抽样检测或者检查 (7) 7.4 获证后监督的频次和时间 (7) 7.5 获证后监督的记录 (7) 7.6 获证后监督结果的评价 (7) 8 认证证书 (7) 8.1 认证证书的保持 (7) 8.2 认证证书的内容 (8) 8.3 认证证书的变更 (8) 8.4 认证证书的注销、暂停和撤销 (8) 8.5 认证证书的使用 (8) 9 认证标志 (9) 9.1 准许使用的标志式样 (9) 9.2 使用要求 (9) 10 收费 (9) 11 认证责任 (9) 12 认证实施细则 (10) 附件1:汽车燃油箱产品描述 (11) 附件2:生产一致性要求 (12) 附件3:已停产车型售后维修备件的认证实施 (17)

0 引言 本规则基于汽车燃油箱产品的安全风险和认证风险制定,规定了汽车燃油箱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本规则与国家认监委发布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生产企业分类管理、认证模式选择与确定》、《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生产企业检测资源及其他认证结果的利用》、《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工厂检查通用要求》等通用实施规则配套使用。 认证机构应依据通用实施规则和本规则要求编制认证实施细则,并配套通用实施规则和本规则共同实施。 生产企业应确保所生产的获证产品能够持续符合认证及适用标准要求。 1 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M类和N类汽车的金属燃油箱和塑料燃油箱产品。 由于法律法规或相关产品标准、技术、产业政策等因素发生变化所引起的适用范围调整,应以国家认监委发布的公告为准。 2 认证依据标准 GB 18296 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上述标准原则上应执行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最新版本。当需使用标准的其他版本时,则应按国家认监委发布的适用相关标准要求的公告执行。 3 认证模式 实施汽车燃油箱产品强制性认证的基本认证模式为: 型式试验 + 初始工厂检查 + 获证后监督; 上述基本认证模式中的获证后监督是指获证后的跟踪检查、生产现场抽取样品检测或者检查、市场抽样检测或者检查三种方式之一。

我国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现状和建议

更多电动汽车相关资料论文可联系jijimaoioy@https://www.doczj.com/doc/2a14530565.html,,与同行共同探讨 动力汽车发展现状和建议 周鹤良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车辆专业委员会) 孙立清 (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工程技术中心、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车辆专业委员会) 魏峰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车辆专业委员会) 摘要:近年来,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世界上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它不但开始产业化,也在一些国家快速开始商业化。我国的混合动力汽车得到了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获得了长足进步。与此同时,丰田与一汽、GM与上汽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的合作,也给我国地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和产业地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内多家的开发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尤其是如何应对国际竞争方面,我们很有必要总结和探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特点,我们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我们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的可能目标,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要求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探讨。尤其是我国是一个汽车产品结构复杂的国家,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也在变化。面对明显的趋势是公路客运和货运的突飞猛进以及家庭轿车的迅速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迫切需求,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该如何应对?本文依据有关资料,对我国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的现状加以分析并提出建议供业界参考。 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现状;建议 一、背景 自从2001年起我国科技部开始设立“三纵三横”电动汽车专项以来,我国已经按照汽车产品开发规律,在电动汽车关键单元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及整车技术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建立了国家研发技术标准平台、测试检验平台、政策法规平台以及示范应用平台。到去年底,已经起草完成整车13项新标准、修订5项标准,制定6项关键零部件产品测试规范。在北京、天津、上海、大连已分别建立起包括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燃料电池发动机在内的6个检测基地和试验平台;在北京、武汉、天津、威海等几个城市开展电动汽车商业化试验示范运营,试验运行电动汽车超过60辆。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研发正值热潮,已形成200多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2000多名以中青年技术骨干为主组成的稳定研发队伍,申请了超过520项国内外专利。我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核心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