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高考命题要求与原则

新高考命题要求与原则

新高考命题要求与原则
新高考命题要求与原则

新高考命题要求与原则

一、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

●教育评价: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

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

●教育测量:根据教育评价的目标要求,针对各种教育活动的特点,设计并运用科学的

工具对各主体的表现和结果进行量化。

二、教育测量的基本要求

●目标清晰可测?

●过程有效可信?

●结果使用合理?

●价值导向正确?

三、试题的构成要素

●立意:测量目标,即通过课程习得知识、能力、素养(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情境:以一定方式呈现的典型化真实事物或现象(参照但不拘泥于教科书)

●设问:指向问题解决的系列任务(范围和水平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作答:设定标准要求或常模应然的正确答案及评分标准(依据课程标准或试测调研结

果)

1.立意:试题考查的目标。

包括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和问题立意,近两年有人又提出了素养立意。现今高考试题主要是能力立意,即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特别重视对学科探究能力的考查。

●文科:主要采用概括比较新范畴、观察问题的新角度、研究分析新素材和探究求证新

概念等方面进行问题立意。

●理科:主要通过实验考查探究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求证和进行开放性试题的设计。

2.试题立意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试题考查的是学科主干知识吗?

(2)试题立意符合高考的命题习惯吗?

(3)试题考查的能力目标鲜明吗?

(4)试题的考核目标实现了吗?

四、试题的深层结构

●试题结构可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试题中的素材、问题、参考答案等要素关系属

于表层结构;而试题反映课程、学科主要思想与实际应用等的主题、角度与线索则属于深层结构。

●文化思考、现实关怀和学科价值是试题深层结构的三个基点。

●决定试题质量和教育功能的是深层结构。

●深层结构是面向未来的,是命题者与教学者的专业对话。

五、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命题框架

●一核四层四翼

●基本任务:立德树人的一堂课、服务选材的一把尺、引导教学的一面旗;

●考查内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考查要求: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六、素养立意的三个维度

●试题立意要服从试题功能。

●“一堂课、一把尺、一面旗”落实到试卷层面就是要求试题具备教育、测量和导向三

大功能。

●“一把尺”即测量功能是试题的核心功能,其实现需要较为持久、普适的价值标准。

●学科思想方法作为人类共识的结晶,能够较好地超越时代和个人,为未来提供更好地

预见力。

1.彰显学科价值

2.潜能学生激发

3.响应时代需求

七、核心素养测试的基本框架

●以核心素养的关键表现和水平分级为基础建立试卷核心指标

●以内容标准群组为基础,结合情境分类分级建构学业质量标准,作为试题具体指标

●以“情境陌生度、内容深广度、任务复杂度”为向度构建试题空间

八、素养测试试题的编制策略

●创设隐含问题、适度复杂、淡化学科痕迹的真实情境,重在触发目标意向,考查学生

识别问题的能力

●设计融入情境、梯度合理、遵循学科逻辑的问题链,重在指示思考路径,考查学生问

题阐释的能力

●配置紧扣问题、整合课程、适度超前的跨界知识,重在促进即时学习,考查学生获取

新知的能力

●呈现显隐有度、供给及时、多元互补的信息源,重在支持作答建构,考查学生运用证

据的能力

九、应对素养考查的教学策略

● 立足学情再情境化课本知识

● 着眼课程整体阐释核心概念

● 建立关联情境和概念的问题链

十、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变革

● 培育核心素养需要对课堂进行结构性变革(舍得),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 融入真实情境、获得核心概念、解决复杂问题是促进深度学习的关键环节

● 育人观念、学科思想和课程意识是课堂结构优化的基本支撑

十一、素养立意教学、命题框架

素养

建构与创造

能力迁移与运用

识记与理解知识

十二、什么是好题的定义?

● 好题就是适应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的基本要求的试题。好题一般都有明确的思维元素,

能够充分表现思维过程,有科学合理的评分规则。

● 好题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科学性、公平性、原创性、时代性、导向性。

★科学性:即符合学科自身的本质和规律的原则,具有充分的理据性和合理性。 ★公平性:即对每一个测试对象来说,都应是公平的,都是未见过的。

★原创性:试题从情景、立意、设问都是原创的,其他资料尚未出现过的。

★时代性:要体现国家现阶段对考试的要求、要与社会生活和中学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

★导向性:测试结果良好,要体现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的要求,符合高等院校选拔人才的需要。

十三、试题的设计规范

(1)具有学科教育意义;

(2)考查立意明确,考查思路、角度新颖;

(3)文字表达准确、通顺,名词术语、图表和符号正确、规范,题意及指示语完整、明确、练达,易于理解,不生歧义;

(4)内容无知识性、思想性和技术性错误,不能引起科学、政治、法律、伦理和道德问题;(5)试题难度适当,有较好的区分度;

(6)非选择题长度和赋分适当、合理;

(7)不存在地域、民族、性别、学校、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偏向;

(8)对试题答案必须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十四、试题设计的总体要求

(1)试题科学、规范,测试目标明确。

特别要注意测试目标(知识立意与能力目标)要准确无误,不能产生歧义。内容无知识性、思想性和技术性错误,不能引起科学、政治、法律、伦理和道德问题。

(2)题目的立意、情境、设问的角度及方式科学、可信、新颖、灵活。

整套试卷要符合“三新”,即使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提出新问题,形式上要灵活多变,内容上要经得起推敲、验证,坚决杜绝人为地杜撰情境材料。

(3)题目表述方式合理、有效;题干及设问准确、简洁。

表述要符合本学科的语言特征。文字表达准确、通顺,名词术语、图表和符号正确、规范,题意及指示语完整、明确、练达,易于理解,不生歧义。

(4)难度合理,有较好的区分度。

试题的整体难度控制在0.55左右(要注意各级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所有试题的区分度不应低于0.20.

十五、选择题的设计规范

(1)题干围绕一个中心,选项和题干的关系一致。

题干材料要简洁、有效,不准出现无效材料;选项和题干设问要有严谨的逻辑关系。(2)干扰项有效,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

各选项在内容上与题干都应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同时其含义既不完全重叠又不相互排斥,还要避免题干对选择正确答案有明显提示作用;干扰项尽可能使用考生熟悉的结论和观点,或在考生易出错的地方进行设计,要避免为凑数而无中生有地编造伪项。

(3)各选项的结构、长度大体一致。

每道选择题四个选项的设置,应尽量做到文字简洁,含义明确,句法相近,长短一致。(4)正确选项分布均匀。

正确答案不能集中在某一选项,也不能呈周期性或规律性分布。

十六、非选择题试题设计要求

(1)题目设计体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考查要求。

●设计情境材料所选取的素材,应体现考查意图,注意联系考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应具

有学科教育意义。

●情境材料必须与试题答案存在必然联系,包含正确答案的某些信息;其文字量或图表

复杂程度要适中,与题型和试题分值相适应,对多数考生来说没有文字阅读障碍,也不会产生理解歧义。

●材料及设问应避免学生熟悉的内容。

(2)考查主要的、重要的、较高层次的学科能力。

问题设计强调时代性、综合性和探究性,要围绕考查目标、根据材料情境提出,做到语言简洁,表达准确,答题要求明确;有多个设问的,问题要有层次性。

(3)答题量与赋分值合理。

答案书写量要与高考一致,分值设置与答案要点要对应。

(4)参考答案科学、规范、简洁。鼓励考生有创见地答题。

参考答案要和试题的设问相吻合,文字精练,表达准确,层次清楚,要反映解题步骤,逻辑严密。

(5)评分标准可操作性强,易于控制评分误差。

评分标准要有弹性,留出一定余地;要合理、灵活,并给一题多解留出空间。

(6)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的关系一致。

新高考语文试题命题可能将有六大变化教学提纲

新高考语文试题命题可能将有六大变化

新高考语文试题命题可能将有六大变化!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温儒敏 教育部最新高考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出台。新高考的考试内容、形式将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上周末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百年语文的回顾与展望”首届语文教育论坛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温儒敏分析了未来语文高考命题可能发生的六大变化。 变化1:命题将更加科学,更注重考察能力 这里的“能力”,一方面是指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指与此相关的思维的能力。 以前的语文考察更注重知识的掌握及其熟练程度,今后的高考仍然会考察知识方面的内容,但比重可能会有所减少,而且考核方式也可能从考察记忆转化到考察运用。 温儒敏介绍说,教育部正在组织相关部门重点研究基础教育语文学科质量检测体系,包括检测工具、模板、手段的制作,虽然主要是面向学业水平考试的,但其某些原理、方法也可供高考语文参照。 估计未来几年,高考语文的命题将从过多依赖经验,转向适当运用先进的测量理论和命题技术。 比如,如何提高语文高考的信度和效度,命题如何设定适当的区分度和难度系数,怎样的题更能考察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各种题型如何搭配,等等,都将会有更科学、更有可操作性的设定。 变化2: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 温儒敏介绍说,现在全国卷和各省市卷的命题有很多是依赖题库的,而多年建立的题库覆盖的范围偏窄,不足以支持高考语文的改革。因此一些省市可能会致力于题库的建设和扩容。 现在高考语文命题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依赖的材料主要是文学方面的,也就是“文学化”太过了。这当然也受制于整个语文教学的状况。 在温儒敏看来,中学多学点文学是可以的,但不能都是文学。“我看到去年某市的语文卷,六七道大题全都是文学类的,很少涉及其他领域。这恐怕就不太合适。” 其实这几年有些省市的语文高考已经注意到这一偏向,逐渐拓宽命题的材料来源。 比如2013年的全国卷和一些地方卷,命题材料覆盖面就比以往要宽得多,除了文学,还有哲学、历史、科技、社会、经济、时政等。估计这也会是今后改革的一个方面。 变化3:更加注重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 这是多年来语文高考的弱项,现在越来越受到质疑。 几年前温儒敏曾在《人民日报》等媒体呼吁,语文高考特别是作文命题,要适当往理性靠拢。去年全国卷的阅读题,就采用了“非连续文本”,给一组材料,观点并不连贯,甚至彼此相左,让考生去辨识、归纳和发挥。 温儒敏表示,新高考语文试卷中这种“非连续文本”材料阅读题会增加,而且分值不低。“有点类似于考公务员的‘申论’,看重的是思辨能力。可见命题者开始重视朝理性考察这个方向努力。” 现在的学生大量使用网络,思维碎片化、绝对化的现象非常常见,普遍缺乏逻辑思维训练,缺少理性分析能力。高考语文对此责无旁贷,一定会想办法去引导和改善。 变化4:有意识考查读书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 在温儒敏看来,现在的语文课最大的毛病是“千人一面”:只注重精读精讲,注重做题,读书很少,学过语文却不怎么喜欢读书,这样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语文素养更无从谈起。 “课标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是有针对性的。” 近年来已有个别省市高考语文开始重视考察读书的情况,甚至围绕课外阅读情况的考察来设计试题。

现代汉语语法与修辞规范标准答案

他主张赶快去”中的“赶快去”是( . 副词性宾语 . 受事宾语 . 谓词性宾语 . 施事宾语 2、 a. 村子里回来了一批转业军人。 b. 村子里有一批转业军人回来了。以上两个句子()。. D. 都是兼语句 . 是存现句和兼语句 . 都是存现句 . 是兼语句和存现句 3、“我去还是不去?”是()。 . C. 特指问句 . 正反问句 . 选择问句 . 是非问句 4、 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最小语言单位是() . 句子

. 短语 .词 5、 “不”和“没”都属于()。 . 程度副词 . 否定副词 . 范围副词 . 时间副词 6、 “彻底解决”是()。 . 偏正短语 . 中补短语 . 动宾短语 . 主谓短语 7、 “小张写了一篇文章”中的“小张”是() . 施事主语 . 受事主语

中性主语 8、“明代医药家李时珍”是()。 . 联合短语 . 偏正短语 . 主谓短语 . 同位短语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运用了()。 . 串对 . 正对 . 反衬 . 反对 10、 大理花多,多得园艺家定不出名字来称呼。 大理花艳,艳得美术家调不出颜色来点染。 大理花矫,娇得文学家想不出词句来描绘。 大理花香,香得外来人一到这苍山下.洱海边,顿觉飘飘然不酒而醉。以上句子对辞格的使用是()。 . 兼用加套用 . 辞格套用 . 辞格连用 . 辞格兼用

11 、 今天冷极了。”是( ) F. 动词谓语句 名词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 形容词谓语句 12 、 下面短语中属于偏正关系的是 ( ) E. 抬进去 悄悄进来 13 、 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 . B.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14 、 “跑跑有益健康”中的“跑跑”是( ) 受事主语 施事主语 看小说门开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直观性教学原则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区分

直观性教学原则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区分 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教学原则都是教育学部分考察的一个重点知识。但很多考生对于直观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常常会出现混淆,本文在此对其知识点进行对比总结,希望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1.直观性教学原则 直观性教学是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这就是建立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复杂知识的理解。比如,一开始上数学立体几何课的时候,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正方体,所以老师一般会拿一个实体给学生观察,让学生对正方体能有一个直观的感知。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此原则可以分两部分进行解释。 (1)前半句强调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比如,老师为了区分"燥"和"躁"的时候,会说"干燥必防火","急躁必跺脚",这是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理解。 (2)后半句强调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即学懂之后要会用,比如学完了某个知识点之后,让学生课下根据所学内容去行动,这就有了学以致用的作用,而直观性教学原则没有强调这层含义。 简言之,直观性教学原则更多借助感官,获取感性认识来理解抽象概念;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更多借助生活经验理解知识,同时能够学以致用。 例1.一位地理老师在讲解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时,做了这样一个比喻:假如我们从地球出发去太阳的话,若乘火箭得3年时间,坐超音速飞机需要15年,坐火车需要85年,步行的话至少也得需要3500年。教师的这一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下面哪一教学原则?(B) A.启发性教学原则 B.直观性教学原则 C.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D.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例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总结 直观是为了了解抽象,从知识的表象去学习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是为了解决问题。比如老师给大家讲解正方体的时候,学生不知道到底正方体是一个怎样的形状,然后老师拿出了一个正方体这就属于实物直观;

全国高考试卷命题规范原则及阅卷流程

出题背景 01高考主要由大学教授命题 高考题主要是由大学老师出的。每年,教育部考试中心会在1、3、4月份,选择一部分优秀高中教师和一部分大学教授(以各地大学和师范学校为主)。 另外,考试中心都有一个库,里面是适合命题的各地教授,一般为了稳定高考全国卷的连续性,几年才会换一批。 02分工明确:命题人→选题人→学科主持人 出题工作大概会持续到4、5月份,一部分命题人出完题,做完参考答案就可以回家了,但选题人和各学科主持人要一直待到6月10号,转战阅卷工作。 每两个出题人命一个题型,每个题型初步出15道题,而且是可以超纲的。 选题人要从每个题型中选出最优秀的题进行组装。选完题,工作人员负责把题目跟网上和市面上的参考资料对比,题型和内容超过50%雷同的会换掉。最后选出今年的高考题目和一套备用卷。 03全封闭命题 接到通知参加命题后,考试中心会给出题人一个口头通知,并且签订保密协议,然后就“关小黑屋”。 前一天没收所有个人物品,只发教材、大纲、笔、纸。接着出题人审题人分组进驻不同宾馆,一个宾馆一个组,方便工作。

在同一个地方集中后,出题人过上了“与世隔绝”的日子,只有在有人陪同、全程录音的情况下才能打电话与家人联系。 04 测试生:提前高考的“小白鼠” 当命题完成后,会有数名考生提前考试,接触到刚刚定好的当年高考试卷,选拔标准是成绩中游,来自省内几个县市的主要中学。试考的成绩就是他们高考的最终成绩。 根据测试生的成绩,命题人会对题目进行微调,在这种情况下,十之八九会将题目难度降低。 命题原则 1 一切以教材和大纲为准 高考出题时要求每一道题,无论大小,一定要在考纲上有相应的考点对应;其题意、描述、问题、解答都必须能够在教材上找到援引。考纲的内容每大块都要覆盖,而且要注重交叉,各有侧重。知识点的考频,也可以在《考试大纲》上查到。 2 尽量不出怪题、偏题 命题人出题时会考虑该题对考生来说难度系数是否偏大,原则上不出怪题、偏题,主要在命题角度、方法、题型上下功夫。 3 要体现选拔性和区分度

最新高考数学命题热点 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最新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一、知识整合 1.高考数学试题中,选择题注重多个知识点的小型综合,渗透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体现以考查“三基”为重点的导向,能否在选择题上获取高分,对高考数学成绩影响重大.解答选择题的基本要求是四个字——准确、迅速. 2.选择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熟练、基本计算的准确、基本方法的运用、考虑问题的严谨、解题速度的快捷等方面. 解答选择题的基本策略是:要充分利用题设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一般说来,能定性判断的,就不再使用复杂的定量计算;能使用特殊值判断的,就不必采用常规解法;能使用间接法解的,就不必采用直接解;对于明显可以否定的选择应及早排除,以缩小选择的范围;对于具有多种解题思路的,宜选最简解法等。解题时应仔细审题、深入分析、正确推演、谨防疏漏;初选后认真检验,确保准确。 3.解数学选择题的常用方法,主要分直接法和间接法两大类.直接法是解答选择题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但高考的题量较大,如果所有选择题都用直接法解答,不但时间不允许,甚至有些题目根本无法解答.因此,我们还要掌握一些特殊的解答选择题的方法. 二、方法技巧 1、直接法: 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运用有关概念、性质、定理、法则和公式等知识,通过严密的推理和准确的运算,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对照题目所给出的选择支“对号入座”作出相应的选择.涉及概念、性质的辨析或运算较简单的题目常用直接法. 例1.若sin2x>cos2x,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2kπ-3 4 π <x<2kπ+ π 4 ,k∈Z} (B) {x|2kπ+ π 4 <x<2kπ+ 5 4 π ,k∈Z} (C) {x|kπ-π 4 <x<kπ+ π 4 ,k∈Z } (D) {x|kπ+ π 4 <x<kπ+ 3 4 π ,k∈Z} 解:(直接法)由sin2x>cos2x得cos2x-sin2x<0, 即cos2x<0,所以:π 2 +kπ<2x< 3 2 π +kπ,选D. 另解:数形结合法:由已知得|sin x|>|cos x|,画出y=|sin x|和y=|cos x|的图象,从图象中可知选D. 例2.设f(x)是(-∞,∞)是的奇函数,f(x+2)=-f(x),当0≤x≤1时,f(x)=x,则f(7.5)等于() (A) 0.5 (B)-0.5 (C) 1.5 (D)-1.5 解:由f(x+2)=-f(x)得f(7.5)=-f(5.5)=f(3.5)=-f(1.5)=f(-0.5),由f(x)

把握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把握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杨之京 我国目前的教学原则是根据我国的教育目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我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制定的。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和经验,获得生动表象;同时引导他们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把握好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合理的运用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本文根据自己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对把握这一教学原则作一些探讨。 一、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贯彻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性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强学生与环境的互动,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依据这一理论,把握好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性教学可以更好地创设学习情境;注重引导学生的抽象思维,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所要解决的是知识的抽象性与认识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学生所要认识的教材是高度简约化和概括化的。而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尚未充分发展,也不具备相应于教材内容的大量感性经验,这必然要求教师运用各种方式的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直观性教学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认知工具,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从而建构知识习得技能。例如,在进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时,教师通过演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型或用多媒体显示细胞亚显微结构、细胞膜模式图等,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并且提出目标,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二、准确把握直观性教学手段服务于抽象性的教学目的 1 明确直观教学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直观不是目的,仅仅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教师要围绕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

修辞的基本原则

修辞的基本原则 在我国民间,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年闹灾荒,许多动物家里都没有粮食了。一天,野鸡到田鼠家去借粮食。野鸡对田鼠说:“猫扛,我家没粮食了,借一点儿给我吧。”田鼠生气地说:“尾巴长长,来到门前喊猫扛。家中有粮也不借,打你一个耳光让你脸盘红堂堂。”结果野鸡不但没有借到粮食,还被打红了脸。后来,鹧鸪也到田鼠家去借粮食。它对田鼠说:“中管,我家没粮食了,借一点儿给我吧。”田鼠高兴地说:“尾巴短短,来到门前喊中管,家中无粮也要借,好话心中暖。”这个故事其实是要告诉人们,我们说话的时候,要根据交际的目的和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适当的话语,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语言必须适应题旨情境,这就是修辞学中最重要的基本原则。野鸡对田鼠采用了一个带有揭短性质的称呼,违反了修辞的基本原则,田鼠对它当然就不客气了。鹧鸪则选择了一个令对方乐于接受的称呼,遵守了修辞的基本原则,田鼠心中高兴,当然愿意把粮食借给它了。这就是这个故事给我们的教益。 在修辞活动中,语言环境即语境的作用非常重要。有时候,它能限定词语的含义,有时能增加词语的含义,有时还能改变词语的含义。例如,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家人给老太太做寿,客人们自然都说了许多吉祥如意的话语。但有位客人一上来就说了这么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这家人一听气坏了,正要发作,那人又加了一句“九天仙女下凡尘”。这家人顿时转怒为喜。不料那人又说了一句“儿孙个个

都成贼”。这家人刹时又变了脸色。那人再补上一句“偷来蟠桃奉至亲”。于是主家个个喜上眉梢。在这位客人所说的这段顺口溜中,第一句和第三句在一般情况下都是骂人的话,但在加上第二和第四句后,都改变了原来的意义而变成颂扬的话语了。语境还能使一些话语产生某种联想意义,这种联想意义有时是积极的,有时却是消极的。例如,探视病人常常会带上一些水果。在很多地方喜欢带上苹果,因为苹果营养丰富,而且“苹果”的“苹”与“平安”的“平”谐音,兼有祝愿平安之意。但在上海看病人却不能带苹果,因为在上海话中“苹果”与“病故”音近,在病人住院这种特定的情况下容易令人联想到那个不祥的字眼。因此,在言语交际中,一定要注意使言语适应当时当地的语言环境。否则有可能影响交际目的,甚至有可能出毛病。 适应题旨语境,已经是公认的修辞的最基本的原则。但某些时候,某些话语是否适合当时的语境就有可能出现分歧了。举个实例来说吧。以下是著名修辞学家王希杰先生的一段话: 任何社会都需要修辞家,修辞家是很受社会欢迎的,因为他们和谐人际关系,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请看国外的一些高速公路上的布告吧: ①你打算怎样?是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开车活到80岁,还是相反?(丹麦) ②阁下,驾车时速不超过30英里,你可以欣赏本地魅力景色;超过60英里,请到法院做客;超过80英里,欢迎光临本市设备最新

高考命题的10条原则

高考命题的10条原则 命题原则是高考各学科测量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包括学科教育测量的基本理论、考试内容与要求、考试设计(题型设计、难度设计、试卷设计),还包括测量的评价,这些问题各学科专家有专门的论著。我这里讲的命题原则是我研究高考多年,从历年的高考试题、试卷中总结出来的共性的、比较通俗易懂的、可操作的一些拙见,其目的是为了帮助老师、特别是帮助考生认识高考试题,矫正认识偏差,调整学生考试心态。命题原则从宏观上有三个要素:第一是公平、公正的原则。高考的每一道题、每一张试卷在设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公平、公正的原则,高考是常模参照考试,也就是选拔考试,考生、特别是广大农村的考生要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这是无可指摘的。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和国民对教育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在目前的情况下高考的公平、公正是十分重要的。第二是区分度问题。高考测量有许多量化指标:试题、试卷的难度值、标准差、信度、分半信度等等,我以为最重要的是区分度,高考说到底就是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便于各类高等院校录取。“常模参照考试”说到底就是这个意思。第三是支持课程改革的原则。高考要支持目前正在实施的高中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价值取向,课程改革的目标等在高考试题中要得到充分的体现,无论是科目组的设置,还是试题的指向、包括情景的设置都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 命题的程序简单的说是三个步骤:立意、情境、设问。立意就是考什么,也就是考试内容、能力要求,立意相对稳定,每年会有些微调,但变化不大。情境就是用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设问指检查方向,要求灵活、多样,角度要不断变换。 命题的原则包括哪些方面? 原则一:入门宽,路子多,深入难;大开口,小出口;层层设卡,题题把关。这一原则是从区分度的角度考虑的。高考试题为了保证有良好的区分度,除了试题的易中难比例外,除了试题难度坡度设计外,每道试题难度的起点一般不太高,“入门宽”和“大开口”就是这个意思。进入试题后考生会发现解题的方法、路子有许多,但越走越难,这就是“深入难”、“小出口”。所谓“层层设卡,题题把关”是指每一题的每一问都是一个“关口”,说到底就是每一问都要拦住一批考生,只有优秀考生才能走到底。 原则二: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起点高,落点低。这一原则是从情景的角度考虑的。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情景都是教科书里没有的,这就是“材料在外”,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都在考生的知识网络中,都在教材中,这就是“答案在内”。所谓起点高是说有些问题调子很高,比如政治试题有些问题好像是提给总经理、董事长,甚至是部长、总理的,但是解答这些问题的落点低,答案就在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和哲学常识之中。再比如有些生物、化学试题是尖端科研课题,是获诺贝尔奖的内容,起点很高,但落点低,就在考生的知识网络中、课本中。 原则三:背景公平,陌生之中考查熟悉。这一原则是从高考要公平、公正的角度去考虑的。命题者在编制每一试题时都要考虑我国的地域、民族等因素,努力做到每一道题的背景对每一地域、每一个考生而言都是公平的。所谓“陌生”是相对熟悉而言,陌生,大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这是教学的根本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运用的方法都必须是科学的。不能向学生传播错误的观点和内 容,一旦发现教学中的错误,应及时纠正。 (2)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里说的根据教材的特点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教材,各学科教材有各自的特点, 因此各学科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应有不同的特点。二是同一学科各部分 教材有各自的特点,也应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语文为 例,有的课文是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来陶冶情操,有的课文是通过人物 的刻画来歌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有的课文时通过论述来阐明某个观点 批判某种错误等。为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努力发掘教 材内容的思想性,并根据学科特点,联系实际,结合知识进行教学,恰 当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要把这一原则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指教学中要把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于实践,做到学懂会用。 (1)要以理论为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力求把知识讲清讲透。 (2)要恰当的联系实际进行教学。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是很广泛的,一般包括: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能力、兴趣、品行的实际;联 系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联系当代科技尤其是高新 科技成就的实际等。 (3)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 三、启发性原则 在我国古代,孔子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的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善于用问答方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答案,这种方法被苏格拉底称为“产婆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的统一性的起点就在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精心保护和培养儿童的学习愿望和由此萌发出来的学习上的自尊心自信心。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发扬教学民主 四、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对所学的内容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的掌握知识,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是由具体到抽象逐步转化的,教学中运用直观手段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亲身感触的具体实物或形象,可以减少学生

命题原则与要求

考试命题原则与要求 原则 1. 考试命题要以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利于加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正确导向,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要从学科的特点出发,适当设置有价值的开放性试题;加强对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考查,重视与其它学科间的知识渗透,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 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能力的考查。不出偏、难、怪题,不出人为编造似是而非的题目,试题不要太机械,题型要灵活,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得到全面发展。 4. 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水平,增加联系社会、接触生活的试题,体现人文关怀,以利于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 5. 题型的配备,试卷结构的设计体现继承与发展相补充的原则。 6. 试题应突出创新开放,确保科学严谨。 7. 试题注重体现时代性,要贴近学生和社会,关注社会热点。 8. 体现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环境意识的课程目标。 9. 题目设置要有一定的区分度,起点适当,坡度适宜,要有利于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考出自己的水平。 10.试题的题量要适中,在充分发挥传统题型特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使用新题型,要妥善处理各种题型的使用和搭配。 要求 1. 要相互了解、统一进度。 2. 不能站在所教班级学情的角度,要从整个学年的高度命题,树立全局观念、学年意识。 3.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把握教材。 4. 认真研究中考说明,了解中考方向。 5. 试题易、中、难内容各占70%、20%、10%,在后两个百分比中体现区分度。 6. 保证试题质量,保证试题内容的正确性,交样卷之前要做出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并及时纠正错误。

浙江省2020年7月新高考语文命题思路与试题评析

浙江省2020年7月新高考选考科目命题思路 语文 语文学科组 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命制的总体思路为“稳定”“提升”。“稳定”指试卷题型结构、难度系数、命制风格等方面与2019年保持一致,给受疫情影响的考生提供熟悉的“界面”;“提升”指在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等考查内容上科学提升语文命题的质量,进一步加强高考的选才功能和教学引导作用。 今年语文高考命题高度重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比如“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取得最后胜利”“打赢脱贫攻坚战”“浙江诗路文化带”“青铜器”等等,所选语料能发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的积极作用,实现语文高考的育人功能。 今年语文高考命题关注抗疫防疫的题材,体现出语文学科“文道合一”的鲜明特点。语用题选取两组有关疫情防控宣传的图片,宣传“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磅礴力量。古诗鉴赏联系了今年抗疫期间比较流行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语句,品鉴王昌龄《送柴侍御》“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翻新脱妙”之处,肯定了积极乐观的心态。 今年的语文高考命题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充分吸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精髓,从阅读、表达两个关键能力进行总体设计,分类、分层呈现。文学类文本阅读紧扣“艰难时势”和“心灵修复”主题,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作文题要求考生“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进行体验与思考,围绕

“人生的坐标”,文章写作有多个思考维度,如“定位与错位”“预期与落差”“角色与使命”等等。还可以深度思辨,展开论述,如“定位的错 位”“错位的定位”等等。既可以写“心理预期与现实落差”,也可写“人生自我定位与社会要求的错位”,还可写如何处理“个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等。当然,不仅可以写个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怎么处理”,更可以深入地写“为什么要这么处理”“有没有其他的处理方式”等等。 今年的语文高考命题重视在考生个体体验、社会生活、学科认知等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实用类文本阅读为非连续性文本,符合人们通过阅读了解实用类的阅读常态。作文题贴近现实生活,立足学生实际,审题难度不大,题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把学生拉进真实情境,让他们直面亟须解决的典型任务——如何面对、处理好这一“矛盾与冲突”——引导学生思考“个体与家庭、社会”的人生话题。 2020年高考暨7月选考科目 试题评析 语文 特殊之年贵“平常”,素养考查见“精进” 2020年高考浙江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体现“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命题理念。“平常”“精进”可视为其突出特征。 一、“平常”见温暖,能出新

新高考命题要求与原则

新高考命题要求与原则 一、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 ●教育评价: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 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 ●教育测量:根据教育评价的目标要求,针对各种教育活动的特点,设计并运用科学的 工具对各主体的表现和结果进行量化。 二、教育测量的基本要求 ●目标清晰可测? ●过程有效可信? ●结果使用合理? ●价值导向正确? 三、试题的构成要素 ●立意:测量目标,即通过课程习得知识、能力、素养(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情境:以一定方式呈现的典型化真实事物或现象(参照但不拘泥于教科书) ●设问:指向问题解决的系列任务(范围和水平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作答:设定标准要求或常模应然的正确答案及评分标准(依据课程标准或试测调研结 果) 1.立意:试题考查的目标。 包括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和问题立意,近两年有人又提出了素养立意。现今高考试题主要是能力立意,即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特别重视对学科探究能力的考查。 ●文科:主要采用概括比较新范畴、观察问题的新角度、研究分析新素材和探究求证新 概念等方面进行问题立意。 ●理科:主要通过实验考查探究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求证和进行开放性试题的设计。 2.试题立意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试题考查的是学科主干知识吗? (2)试题立意符合高考的命题习惯吗? (3)试题考查的能力目标鲜明吗? (4)试题的考核目标实现了吗? 四、试题的深层结构 ●试题结构可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试题中的素材、问题、参考答案等要素关系属 于表层结构;而试题反映课程、学科主要思想与实际应用等的主题、角度与线索则属于深层结构。

电大语文修辞复习题

电大语文修辞复习题

电大语文修辞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现代修辞学的建立是以陈望道的《》作为标志的。2.构成言语环境的要素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和。3.修辞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是。 4.修辞与审美活动的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修辞活动要遵循,符合;一是好的修辞能激发交际对象的审美活动,引起。 5.修辞的实践主要体现在言语行为的两个方面,即和。 6、是一种特殊的问法,它不需要回答,也无法回答,即它在意义上并非询问或设问,只是用疑问的格式表示某种思想情感,也能够称用。 7、从句子的组织结构看,“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是一句;而“我们的党是一个伟大的党、光荣的党、正确的党!”就是一个。 8、从语体的特征划分,语体可分为和两大类;从语体的内容划分,则能够分为和两大类。 9、言语风格大致上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种类别。

10、锤炼词语,常见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锤炼词语的最高境界是: ______ ______、。12.成语活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3.修辞的实践主要体现在言语行为的两个方面,即和。 14.言语交际的基本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5.言语交际中的角色原则大致包括两项准则:一是_________,一是_________。 16.言语风格是指人们运用语言创作作品时或在交际时呈现出来的和。 17、是言语交际的体式,它是根据言语风格的异同划分出来的类别。 18、言语的时代风格突出地表现在上。 19、又称为公文语体,它是适应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之间处理事务的一种语体形式。 20、我们把陈述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统称为 _______ 。 二、选择题: 1、魏晋南北朝()的问世奠定了中国古代修辞学的基础。 A、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B、刘勰《文心雕龙》

命题的基本要求内容

命题的基本要求 一、命题目标: 1.试题预达“六个符合”目标,即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符合科学评价理念、符合《课程标准》、符合教育教学实际、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2.试题预达“三个满意”目标,即让学生满意、让教师满意、让专家满意; 3.试题预达“三个导向”目标,即让学业考试成为新课程把握的导向、成为新课程教学的导向、成为新课程评价的导向; 4.试题预达“三种境界”目标,即让学业考试成为学生展示才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再次学习再次受教育的过程,成为学生体验成功、品味快乐的过程。 二、命题原则: 1.目的性原则考试的功能是多方面的,目的不同,试卷编制的结构和试题的难度就不同。前面提到,平常的检测主要是诊断教学容的把握情况,期中、期末考试则主要是考查考生的学习水平,初中(小学)毕业学业考试的目的是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也是为高中(初中)阶段的招生提供依据,而竞赛则是一种选拔性考试。目的各有侧重,命题就会不同。 2.科学性原则编写的试题不但要求其本身没有科学性和知识性错误,而且试题表述要规,尽可能采用学科术语。从新课程命题的发展趋势来看,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按一定比例,设计一些能充分体现学科思想方法,动手操作实践等容的试题。

3.简洁性原则试题的语言表达要简洁、精练,每道试题应该清楚地提出一个或几个独立而明确的问题,学生阅读题干后能够明确他们要解答的容,不存在理解题意的障碍。 4.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就是根据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性、教材容的难易度、《课程标准》要求,编制的试卷必须具有一定的梯度。一方面,试题本身要具有层次性,这主要体现在解答题中,即每一题中的各个小问题难度应有区别,要有一定的梯度,即使该题是难题,各小问中也应设计难度较小的问题;另一方面,整卷试题难度的分布要有层次性,通常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排列。 5.创新性原则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试题的新奇性上,而试题的新奇性则主要反映在取材的新奇性、创设情境的新奇性、设问的创新性以及考查角度的独到性等方面。严格来讲,在一份试卷中,至少应有20%-30%的试题是新命题才算较好地体现了创新性原则。假如一份试卷全部选用他人的现成试题,这样的试卷哪怕是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也会让人觉得有瑕疵。 三、出卷步骤 1.了解测试的性质 明确考试级别、测试对象(年级、学情)、测试围、测试时间、试卷结构(题型、分值)、难度系数。 2.明确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学业水平、高考)所列要求,准确掌握教材所有知识点难易要求和呈现的学科思维方式。 3.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 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容之间的列联表。一般地,表的纵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容即知识点,横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

考试命题要求与建议

新郑市基础教育教研室考试命题要求与建议 一、考试命题的十项原则和要求 1.考试命题要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基础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开放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力求全面考查学生课程目标的达成状况——立足全面性、注重代表性、体现导向性。 2.考试命题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和学习能力的考查,注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能力,即具体情境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试命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水平,增加开放的、联系社会、接触生活的试题,体现人文关怀,以利于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不出偏、难、怪题。 4.考试命题要涵盖教学进度内或学期(学年)内80%以上的知识点(知识体系或知识板块)。 5.题目设置要有一定的区分度,起点适当,坡度适宜,要有利于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考出自己的水平。 6.恰当把握试题难度,抽测试题难度控制在0.8-09之间,期中或期末考试题难度控制在之间0.7-0.8之间,学科竞赛试题难度控制在0.4-0.5之间。 7.试题的题量要适中,以80%以上的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从容完成并有充裕时间再度审查为宜。 8.提倡原创或自编题目,选编或引进题目的来源应在五套资料(试卷)以上。 9.多渠道、多方位发现、搜集和整理命题素材和资料,尝试建立各学科试题库,逐步实现考试命题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 10.做好考后意见反馈、考试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及时发现命题工作中的不足,认真反思,设法改进,不断提高命题质量。 二、试卷的编制程序 命题工作是一项周密而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命题过程必须要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这就需要命题工作按规范程序进行,明确并掌握命题程序的各项要求,才能编制出一份符合考试要求、高质量的试卷。试卷的编制程序主要分为:确定考试目标、制定命题细目表、编选试题、组配成卷、试卷难度预测、试答全部试题、制定标准答案和评分细则七个步骤。 1.确定考试目标 考试目标是试卷编制的出发点和归宿,具有导向和制约功能,它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结合不同的测试目的、内容范围、时间限制加以确定。 考试目标包括考试内容、考查目的和各种量化指标(例如,试卷难度系数、考试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等)。 2.制定双向细目表 在认真阅读《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考试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出命题及制卷的具体计划,这个计划应包括测试内容(知识、能力)、题量、题型、时限、不同知识点所考查的学习水平以及所占的比例等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并用命题双向细目表的形式反映出来。 命题双向细目表要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和教科书中涉及的各项知识所要求掌握的程度来确定试题的分布范围、难易程度、重点、难点,要全面反映考试内容,保证试卷对考试内容的覆盖率,对试题的数量以及难度比例的确定要适当,既要考虑大部分学生考试成绩达标,又要考虑不同水平学生的成绩能拉开距离。

汉语第二部分修辞专题试卷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专题试卷 A 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每空题1分,共20分) 1.语法实体是一种语言中构成语法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汉语里,有 __________种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语法实体。 2.现代语言学意义上的汉语语法研究,以____________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起始点。 3.“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结构上来说是_____________短语,从功能上来说是短语。 4.句群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_________;第二,__________;第三,连贯性。 5.语法研究的两个三角,“小三角”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大三角”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修辞学的任务,是在大量收集修辞现象的基础上,从修辞手法、____、_____三方面去探索规律。 7.所谓常规修辞,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仿拟有___、仿语、仿句、___等类型。 9.判断语言表达正误的“三性原则”是指____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____性原则。 10.语体交叉渗透的三种方式是____式渗透、____式渗透和框架借用式渗透。 二、单项选择题<把答案填写下列表格内。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属于表述语法实体的是 A.词 B.短语 C.小句 D.语气 2.下列属于汉语语法研究探求期的语法代表作是 A.吕叔湘《中国语法要略》 B.高名凯《汉语语法论》 C.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D.朱德熙《语法讲义》 3.下列属于行为他动词的是 A.吃 B.坐 C.游泳 D.休息 4.下列属于关系类短语的是 A.认真学习 B.认真学习的 C.三个 D.在同志们的帮助下

课程与教学论第九章教学原则试题及答案

第九章教学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拔苗助长”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C 2.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A.小步子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高难度原则 D.逐渐分化原则 答案:D 3.要处理好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的关系的教学原则是 A.巩固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答案:D 4.“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是违背了 A.巩固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答案:D 5.使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的教学原则是 A.巩固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答案:B 6.“全面发展打基础,发挥特长育人才”是坚持了 A.因材施教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答案:A 7.需要“教育会诊”的教学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答案:A 二、填空题(每空1分) 1. 原则反映了认识活动中感知与理解、具体与概括、形象与抽象的关系。 答案:直观性 2.提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的人是。 答案:朱熹 3.“全面发展打基础,发挥特长育人才”是坚持了原则。 答案:因材施教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 1.启发性原则 答案要点: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能力和创造性人格。 2.系统性原则 答案要点: 系统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按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发展的心理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思想、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不断提高。这条原则要解决好教学活动顺序、科学知识的体系、学生掌握知识和智力发展顺序

比喻的修辞作用和运用原则-模板_0

比喻的修辞作用和运用原则 一、修辞作用 (一)用来刻画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运用这类比喻时,大多着眼于主、客体之间外部形态上的相似。如: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二)用来说明事理。运用这类比喻,大多着重于主、客体内部性质上的。如:(文章)太做不行,但不做,却又不行。用一段大树和四枝小树做一只凳,在现在,未免太毛糙,总得刨光它一下才好。但如全体雕花,中间挖空,却又坐不下来,也不成其为凳子了。 二、运用原则 (一)要贴切:一方面是指客体与主体之间确有共同之点——或者某方面的外部特征、形态类似,或者某一内部特征相仿;另一方面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情味、色彩必须协调。违背了以上的原则,就是不恰当的比喻,比如:(1)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位娇小的姑娘,胖乎乎的、圆圆的脸庞,一头秀发瀑布似的向后梳着。听说采访她,得满脸通红。(2)机器隆隆响着/含着我心跳的韵律/像一首动人的催眠曲 (二)注意创新。那些招之即来的比喻,往往也是最缺乏光彩的。只有那些生动贴切、想象新奇,发人所未发,给人以联想的比喻,才是成功的、有表现力的,如:工人们背后议论:“新来的赵厂长,这人——不赖!”王栓说:“敢是!这人心里没假。他的心是一块阳泉炭,划根火柴就能点着,烧完了是一堆白灰。” 但是,如果故意标新立异,也常常造成比拟不伦,弄巧成拙,下面就是这样的例子:(1)呵,沙漠中的绿洲啊,你静静地安卧着,犹如绿色的梦永远把你笼罩。(2)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顿时好像爆炸了一颗原子弹。以令人难以想象也无法理解的现象作喻体,也就丧失了比喻的意义。 (三)要通俗、形象。一般地说,总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下面的例子,就违反了这一原则:(1)明净的末名湖犹如一面照妖镜。(2)红的、绿的、黄的,像黑夜中猫头鹰的眼睛。(3)这篇文章的结构十分严密,就像神经节和神经的关系一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