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方法探讨

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方法探讨

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方法探讨
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方法探讨

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方法探讨

摘要:随着油气资源的消耗,地震勘探油气资源越来越复杂,勘探难度也与日俱增,对勘探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精确勘探开发的要求,各种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方法技术也随之诞生。本文针对反Q滤波、广义S变换这两种方提高分辨率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但是各有优缺点。在实际使用时,要根据原始地震资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取合适的提高分辨率方法。

关键词: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提高分辨率

地震数据处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通过提高地震分辨率来获取反射系数。高分辨率地震技术是在深度和复杂地带进行地震详查确定小幅度构造、小断层和表层构造的有效手段。提高地震分辨率对于我国目前油田勘探有重要意义,一是由于我国的地质构造复杂,二是东部油田资源开发也已进入了深挖的勘探阶段,提高地震勘探的分辨率处理已成为油田勘探和开发的主要目标。本文就工作中使用到的几种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反Q滤波

(1)反Q滤波原理

反Q滤波技术能补偿大地吸收衰减效应,它不但可以补偿频率损失和振幅衰减,还可以优化记录的相位特性,以达到改善提高弱反射波的能量、同相轴的连续性和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及分辨率的目的。

广义S变换把地震信号从一维时间域转换到了二维时频域,通过广义S变换对地震数据进行高分辨率重建,极大的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能力。图3是利用广义S变换重构重构高分辨率的地震剖面,该剖面视分辨率比小波分频重构方法得到的分辨率更高、同相轴更清晰和连续。频谱分析的主频范围为30~40Hz,原剖面主频为15~30Hz。利用S变换提高分辨率处理之后,分辨率随着主频的提升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图4)。

三、结论

本文将反Q滤波和广义S变换方法在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方面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研究表明,由于各方法参数选取、技术原理等方面的差异,分辨率的提高效果也不一样。在实际使用时,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取合适的处理参数和适当的处理方法。如果提高分辨率的目的是用来进行地质构造解释的,那么拓展高频、压制低频的方式是合适的;但如果提高分辨率的目的需要用来进行储层预测、属性分析的,则宜使用能保留原地震数据频谱结构的方法。总之,提高叠后地震资料分辨率要根据不同的需要来选取合适的方法。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试卷合集

一、名词解释 1.道均衡:是指在不同或同一地震记录道建立振幅平衡。 2.数字信号:相对于模拟信号,记录瞬间信息的离散的信号。 模拟信号: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 有效信号:能为我们所利用的信号就叫有效信号。 3.最小相位:能量集中在序列前部。 4.反射波:在波速突变的分界面上,波的传播方向要发生改变,入射波的一部分被反 射,形成反射波。 折射波:滑行波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反过来影响第一种介质,并在第一种介质中激发新的波。这种由滑行波引起的波,叫折射波。 5.共深度点:CDP。地下界面水平时,在共中心点下方的点,界面倾斜时无共深度点。 6.解编:地震数据是按各道同一时刻的样点值成列排放的,解编就是将数据重排成行。 12. 最大相位:能量集中在序列后部。 16.地震波:地震波是在岩石中传播的弹性波。 多次波:在地下经过多次反射接收到的波叫多次波。 17. 切除:地震信号经动校正后被拉伸畸变,目前处理动校正拉伸畸变的方法是切除, 即把拉伸严重部分的记录全部充零。 18. 混合相位:能量集中在序列中部。 自相关:一个时间信号与自身的互相关。 互相关:一个时间信号与另一个时间信号的相关。 21.环境噪音:交流电、人、风吹草动等环境因素所引起的对地震波有干扰的信号。 随机噪音:交流电、人、风吹草动等随机因素所引起的对地震波有干扰的信号。 22.反射系数:反射振幅与入射振幅的比值。 28.模拟记录:把地面振动情况,以模拟的方式录制在磁带上。 二、简答题 1、地震资料数字处理主要流程?地震资料的现场处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中的预处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简述地震资料数据中有哪些目标处理方法?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如何分类?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质量控制有哪些?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主要流程:输入→定义观测系统→数据预处理(废炮道、预滤波、反褶积)→野外静校正→速度分析→动校正→剩余静校正→叠加→偏移→显示。 地震资料的现场处理主要有:预处理、登录道头、道编辑、切除初至、抽道集、增益恢复、 设计野外观测系统、实行野外静校正、还可以进行频谱分析、速度分析、水平叠加等(2分)。 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中的预处理主要包括登录道头、废炮道编辑、切除初至、抽道集(4分)、增益恢复、预滤波、反褶积等. 地震资料数据中目标处理方法有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井孔地震资料处理(4分)、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时间推移地震资料处理等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分类有数据预处理、数据校正、叠加和偏移归位、振幅处理、滤波、分析、正反演、复地震道技术等。(3分)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质量控制包括野外原始资料检查与验收、处理流程及主要参数确定、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 本文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某矿南三采区进行探测,探测区内解释断层71条,其中可靠断层61条,较可靠断层10条,31个无煤带。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节约了生产成本的投入。 [关键词] 三维地震采区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exploration method on the south third mining area of a certain coal mine. 71 faults were showed in this exploration area, in which there are 61 reliable faults, 10 relatively reliable faults and 31 areas without any coal. those information provides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safty of the coal mine and saves the cost. [key words]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mining area 0.引言 随着煤炭地震勘探技术的提高,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三维地震勘探在煤炭系统的应用与推广,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采区进行小构造勘探成为现实,给煤矿建设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勘查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其中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五大关键技术之一。[1]

地震分辨率

地震分辨率 1分辨率的定义 分辨能力是指区分两个靠近物体的能力。度量分辨能力的强弱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距离表示,分辨的垂向距离或横向范围越小,则分辨力越强;二是时间表示,在地震时间剖面上,相邻地层时间间隔Δt 越小,则分辨能力越强。为了利于理解,采用时间间隔Δt 的倒数为分辨率(resolution ),采用相对值表示。 地震勘探的分辨率,要使两个地震波完全分开,必须两个子波脉冲的包络完全分开,如果两个子波的包络连在一起,必然互相干涉,两个波的振幅、频率必然含糊不清。 2地震分辨率的分类 地震分辨率包括垂直分辨率、水平分辨率和广义空间分辨率。 2.1垂直分辨率 垂直分辨率是指地震记录或地震剖面上能分辨的最小地层厚度。 2.1.1波形分辨率 Knapp 认为,相邻两个子波波形或波形包络在时间域可以完全区分,称为波形分辨率(厚层分辨率)。 分辨率与层厚度、频率的关系: 子波延续时间:t nT n V λ?== 顶底反射波时差:2h V τ?=? 上式n 为子波延续时间的周期数,λ为子波波长,V 为子波在地层中的速度,h ?为层厚度。 (1) 若t τ??,则可分辨。 欲分辨该地层,则需t τ?>?,即2h V n V λ?>,则:2h n λ?>。 可以看出垂向分辨率主要取决于子波的波长(频率)和延续时间的周期数。 子波分类: (1) 分类(能量特征、Z 变换多项式的根) 最小相位子波:能量集中前部、根位于单位圆外 混合相位子波:能量集中中部、根位于单位圆内与圆外 最大相位子波:能量集中尾部、根位于单位圆内

(2) 零相位子波 (a ) 相位等于零的子波 (b ) 关于t=0时刻对称的,物理不可实现的 (c ) 典型的零相位子波:雷克子波(Ricker wavelet ) 时间域:()()()2 2 12 t f m w t m t f e ππ- ??=-??? ? 频率域:( )2 2 f w f f m m f e f - ?? ?= ??? ???? 相位:()0f ?= 2.1.2时间分辨率 利用复合反射波的振幅和波形变化特征指出,两个子波的波形可以部分重叠。 (1)Rayleigh (瑞雷)准则:两个子波的旅行时差大于或等于子波的半个视周期,则这两个子波是可分辨的,否则是不可分辨的。 )22T V τλ?== 244h V V T τλ?=?== 通常认为,垂直分辨率的极限是4λ。 图2. 1 时间差达到Rayleigh 极限 (2)Ricker (雷克)准则:两个子波的旅行时差大于或等于子波主极值两侧的最大陡度点的间距时,这两个子波是可分辨的,否则是不可分辨的。 子波一阶导数两个异号极值点的间距,约为 2.3T 。 2.3 4.6 4.6h V V T τλ?=?= =

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方法探讨

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方法探讨 摘要:随着油气资源的消耗,地震勘探油气资源越来越复杂,勘探难度也与日俱增,对勘探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精确勘探开发的要求,各种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方法技术也随之诞生。本文针对反Q滤波、广义S变换这两种方提高分辨率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但是各有优缺点。在实际使用时,要根据原始地震资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取合适的提高分辨率方法。 关键词: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提高分辨率 地震数据处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通过提高地震分辨率来获取反射系数。高分辨率地震技术是在深度和复杂地带进行地震详查确定小幅度构造、小断层和表层构造的有效手段。提高地震分辨率对于我国目前油田勘探有重要意义,一是由于我国的地质构造复杂,二是东部油田资源开发也已进入了深挖的勘探阶段,提高地震勘探的分辨率处理已成为油田勘探和开发的主要目标。本文就工作中使用到的几种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反Q滤波 (1)反Q滤波原理 反Q滤波技术能补偿大地吸收衰减效应,它不但可以补偿频率损失和振幅衰减,还可以优化记录的相位特性,以达到改善提高弱反射波的能量、同相轴的连续性和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及分辨率的目的。 广义S变换把地震信号从一维时间域转换到了二维时频域,通过广义S变换对地震数据进行高分辨率重建,极大的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能力。图3是利用广义S变换重构重构高分辨率的地震剖面,该剖面视分辨率比小波分频重构方法得到的分辨率更高、同相轴更清晰和连续。频谱分析的主频范围为30~40Hz,原剖面主频为15~30Hz。利用S变换提高分辨率处理之后,分辨率随着主频的提升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图4)。 三、结论 本文将反Q滤波和广义S变换方法在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方面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研究表明,由于各方法参数选取、技术原理等方面的差异,分辨率的提高效果也不一样。在实际使用时,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取合适的处理参数和适当的处理方法。如果提高分辨率的目的是用来进行地质构造解释的,那么拓展高频、压制低频的方式是合适的;但如果提高分辨率的目的需要用来进行储层预测、属性分析的,则宜使用能保留原地震数据频谱结构的方法。总之,提高叠后地震资料分辨率要根据不同的需要来选取合适的方法。

复杂断裂带高精度地震采集技术及效果

[收稿日期]2011203216  [作者简介]孙永强(19642),男,2005年大学毕业,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地震采集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复杂断裂带高精度地震采集技术及效果 孙永强,晁如佑,宗晶晶李亚斌,李金莲,付英露 (江苏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勘探处,江苏扬州225007) [摘要]“十一五”期间,江苏油田相继在GY 凹陷的HL 、ZW 和WB 断裂带部署了YA 、ZD 、Z L 和CB 共4块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区域。3个断裂带断层发育,构造破碎,火成岩对下伏地层能量屏蔽严重,地 震资料品质较差;地表条件复杂,激发、接收条件横向变化大。为此,从观测系统、激发和接收3方面 入手开展方法研究,形成了面向目标的观测系统优化技术、以精细表层结构调查为重点的最佳激发参数 优选技术、基于保护高频成分的接收等技术,寻找到了一套适合GY 凹陷复杂断裂带的高精度地震采集 技术系列,达到了落实小断层分布,提高地震资料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复杂断裂带;GY 凹陷;高精度;地震采集方法 [中图分类号]P6311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752(2011)0720088204 为进一步提高GY 凹陷HL 、ZW 和WB 断裂带的资料品质,江苏油田于“十一五”期间相继部署了YA 、ZD 、ZL 和CB 共4块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区域,通过地震采集方法研究和实践应用,最终获得了较高品质的原始地震资料,取得了很好的勘探效果。 1 采集难点 1)三个断裂带构造破碎,波场复杂,不利于构造的准确成像[1,2]。 2)火成岩分布广泛,屏蔽作用强,影响了下伏地层的成像质量[3]。 3)原有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反射能量弱,断裂带内层位难以追踪,小断层欠落实,影响构造的可靠程度。 4)工区表层结构多变。分为胶泥、流沙和软泥等激发接收区[4];激发岩性变化较快;古河道发育[5],常引起局部地区单炮品质变差。 2 关键采集技术 211 面向目标的观测系统优化技术 观测系统设计原则是每个CDP 面元内炮检距和方位角分布均匀;保证目的层有效反射信息有利于速度分析和成像;确保目标区的有效覆盖次数,使地震资料有足够的信噪比;覆盖次数均匀,有利于构造和岩性研究[6~11]。 在全面分析GY 凹陷复杂断裂带高精度地震采集难点的基础上,提出应用基于射线理论和波动方程的地震波数值模拟技术,采集参数论证过程中,针对构造破碎、火成岩屏蔽提出基于叠前成像的三维观测系统设计概念,根据高精度采集及满足勘探开发不同阶段的需求,采用可变面元技术,并应用照明技术优化采集观测系统的设计。面元的尺寸有4种,分别为10m ×10m 、10m ×20m 、20m ×20m 、20m ×40m 。以YA 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采集方法后评估,优化采集方案。以20m ×20m 面元为?88?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11年7月 第33卷 第7期Journal of Oil and G as T echnology (J 1J PI )  J ul 12011 Vol 133 No 17

常见的地震资料解释软件

1常见的地震资料解释软件有:Landmark、GeoFrame、Geoeast、news、seisware、SMT、discovery、地质放大镜等 2比较各种软件的优劣: 3地震资料解释大致可以分为3各阶段,构造解释、地层岩性解释、开发地震解释。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是利用地震资料的反射波旅行时、速度信息来反映地下地层的构造形态,埋藏深度,接触关系等;岩性解释主要包括地震地层学解释和地层岩性解释。开发地震解释主要包括油藏精细描述、储层参数预测、油藏动态监测。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和解释软件 资料处理软件:微机版:vista7.0 比较完整的地震资料处理软件,适合现场处理。广 泛应用在工程地震勘探。 GreenMountain 绿山Mesa 10.02 Expert 三维地震设计软件,野外施工设计、高精度折射静校正。 克浪KeLang 4.0 地震采集工程软件、采集论证 Discovery 2006 Discovery--微机一体化油藏描述软件,是美国Landmark公司在Windows环境下开发的产品,无论地质情况简单还是复杂,Discovery都将为您提供一整套非常有效的工具,把地质研究、地震解释、测井分析、开发生产动态管理集成到一个完整的解释系统中,形成微机一体化油藏描述平台,可以完成各类项目研究工作Discovery是基于Windows的、方便研究人员桌面使用的一体化解释软件。主要有:地震解释系统——用于评价、分析、管理已有的和潜在油气藏的构造和地层。测井解释系统——多井测井曲线分析系统,用于评价、分析、管理和操作测井数据,确定油藏模型。地质解释系统——包括绘图(GeoAtlas和LandNet)、网格制作和曲线制作(IsoMap)、矢量和光栅测井曲线的解释性剖面(X剖面)。Landmark Discovery可解决地震构造解释、岩性油藏圈闭解释、测井分析解释、地质分析解释,同时也可解决综合油藏描述、圈闭研究、储量计算及综合评价。Landmark

三维地震勘探设计样本

山西三元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地震勘探设计 二0一0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勘探区概况 (1) 第一节勘探区范围及交通 (1) 第二节地质任务 (1) 第二章地质概况及地震地质条件 (2) 第一节地质概况 (2) 第二节地震地质条件 (2) 第三章野外工作方法 (3) 第一节低速带调查 (3) 第二节试验工作 (3) 第三节观测系统及采集参数 (4) 第四节设计工作量 (7) 第五节施工技术措施 (8) 第四章资料处理 (10) 第五章资料解释 (12) 第六章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措施 (13) 第七章三维地震勘探效果预测及成果 (16)

第一章勘探区概况第一节勘探区范围及交通第二节地质任务

第二章地质概况及地震地质条件 第一节地质概况 一、地层 二、煤层 三、构造 第二节地震地质条件 一、地表条件 二、浅层条件 三、深层条件

第三章野外工作方法 第一节低速带调查 通过收集测区水井、机井水位等资料初步估算测区潜水位情况,并辅以小折射法或微测井进行低降速带调查,为资料处理提供依据。本区设计低速带调查物理点8个,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工作量。 第二节试验工作 为了保证地震勘探原始资料的质量,必须进行系统详细的试验工作。 一、试验点选取 3个试验点,全区均匀布设,主要试验激发、接收效果。 二、激发因素试验 主要试验不同激发井深、激发药量、不同组合个数激发效果。 三、接收因素试验 采用主频为60Hz检波器接收,为了压制高频干扰,采用2串2并检波器串组合,组合形式:小基距面积组合,组内距0.5米 影响检波器埋置的为第四系松散耕植土,加上风吹会引起检波器产生高频谐震,所以埋置检波器时必须挖坑并清除浮土,坑的深度取决于当地的耕作深度,并通过试验确定,坑深:30cm。 四、仪器参数 仪器使用法国sercel公司新型多道遥测数字地震仪。根据所勘探的目的层深度和精度要求,所选用仪器参数如下: 采样间隔:1ms 记录长度:1s,因煤层埋深位于300~400m之间,双程反射时间200~

地震资料格式说明

§3 资料处理流程说明: 资料处理的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解编 预处理(建立工区,切除,振幅处理等) 一次静校正 一、二维数字滤波 抽道集 高精度速度分析 剩余静校正高精度动校正 水平迭加 滤波、反滤波 (倾斜相干加强) 迭后偏移 一维数字滤波 振幅均衡、输出 在资料的处理过程中,应根据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情况选择模块,组合流程,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处理过程中,应首先根据野外电子观测班报和测量电子班报建立工区基本参数文件(由建立工区模块完成),若无测量结果,可根据模块提示完成建立工区基本参数文件的工作。本系统适合于有或无测量资料的情况;同时也适合于变观资料处理。文件格式参见相关模块说明。 §4 处理资料文件格式说明: 4.1 SEG-Y 记录格式(标准) (1)卷头: 3600字节

(a)ASCII 区域: 3200字节(40条记录 x 80 字节/每条记录)。 (b)二进制数区域: 400字节(3201~3600)。 3213~3214 字节—每个记录的数据道数(每炮道数或总道数)。 3217~3218 字节—采样间隔(μs)。 3221~3222 字节—样点数/每道(道长)。 3225~3226 字节—数据样值格式码1-浮点; 3255~3256 字节—计量系统:1-米, 2-英尺。 3261~3262*字节—文件中的道数(总道数)。 3269~3270*字节—数据域(性质):0-时域,1-振幅,2-相位谱“ * “ 号字为非标准定义。 (2)道记录块: (a)道头字区: 含: 60个字/4字节整或120个字/2字节整, 共240个字节,按二进制格式存放。 ·SEG—Y格式道头说明: 字号(4字节) 字号(2字节) 字节号内容说明 1 1— 2 1—4 一条测线中的道顺序号,如果一条测线有若干卷 磁带,顺序号连续递增。 2 3—4 5—8 在本卷磁带中的道顺序号。每卷磁带的道顺序号 从l开始。 3 5—6 9—12 * 原始的野外记录号(炮号)。 4 7—8 13—16 在原始野外记录中的道号。 5 9—10 17—20 测线内炮点桩号(在同一个地面点有多于一个 记录时使用)。 6 11—12 21—24 CMP号(或CDP号)。(弯线=共反射面元号) 7 13—14 25—28 在CMP道集中的道号(在每个CMP道集中道号从 1开始)。 8—1 15 29—30* 道识别码: l=地震数据; 4=爆炸信号; 7=计时信号; 2=死道; 5=井口道;8=水断信号; 3=无效道(空道);6=扫描道;9…N=选择使用 (N=32767) 8—2 16 31—32 构成该道的垂直叠加道数(1是一道;2是两道相 加;…) 9—l 17 33—34 构成该道的水平叠加道数(1是一道; 2是两道叠 加;…) 9—2 18 35—36 数据类型:1=生产; 2=试验 10 19—20 37—40 从炮点到接收点的距离(如果排列与激发前进方 向相反取负值) (分米)。

地震勘探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 一.野外工作概述 1.陆地石工基本情况介绍 试验工作内容:①干扰波调查,了解工区内干扰波类型与特性。 ②地震地质条件调查,了解低速带的特点、潜水面的位置、地震界面的存在 与否、地震界面的质量如何(是否存在地震标志层)、速度剖面特点等。 ③选择激发地震波的最佳条件,如激发岩性、激发药量、激发方式等。 ④选择接收和记录地震波的最佳条件,包括最合适的观测系统、组合形式和 仪器因素的选择等。 生产工作过程:地震队的组成 (1)地震测量:把设计中的测线布置到工作地区,在地面上定出各激发点和接收排列上各检波点的位置 (2)地震波的激发 陆上地震勘探的震源类型: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激发方式:炸药震源 的井中激发、土坑等。激发井深:潜水面以下1-3m,(6-7m)。 (3)地震波的接收 实现方式:检波器、排列和地震仪器 2.调查干扰波的方法 (1)小排列(最常用) 3-5m道距、连续观测 目的:连续记录、追踪各种规则干扰波,分析研究干扰波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从地震记录中可以得到干扰波的视周期和视速度等基本特征参数 (2)直角排列 适用于不知道干扰波传播方向的情况 Δt1和Δt2的合矢量的方向近似于干扰波的传播方向 (3)三分量检波器观测法 (4)环境噪声调查 信噪比:有效波的振幅/干扰波的振幅(规则) 信号的能量/噪声的能量 3.各种干扰波的类型和特点 (1)规则干扰 指具有一定主频和一定视速度的干扰波,如面波、声波、浅层折射波、侧面波等。 面波(地滚波):在地震勘探中也称为地滚波,存在于地表附近,振幅随深度增加呈指数衰减。其主要特点:①低频:几Hz~20Hz;②频散(Dispersion):速度随频率而变化;③低速:100m/s ~1000m/s,通常为200m/s~500m/s;④质点的振动轨迹为逆时针方向的椭圆。面波时距曲线是直线,记录呈现“扫帚状”,面波能量的强弱与激发岩性、激发深度以及表层地震地质条件有关。(能量较强) 声波:速度为340m/s左右,比较稳定,频率较高,延续时间较短,呈窄带出现。 浅层折射波:当表层存在高速层或第四系下面的老地层埋藏浅,可能观测到同相轴为直线的浅层折射波。 工业电干扰:当地震测线通过高压输电线路时产生,整张记录或部分记录道上出现50Hz的正弦干扰波。 侧面波:在地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进行地震勘探时,常出现侧面波干扰。

《地震勘探》复习提纲

《地震勘探》复习提纲 《地震勘探》复习提纲 复习说明: 对《地震勘探》的复习,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弄清楚各种方法的基本思路,记住最基本的公式。特别要注意对专业词汇的掌握,也就是强调对基础知识的学习。 绪论 1、了解地球信息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及各种方法的定义 2、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特点 3、主要的物探方法有哪些?各种物探方法的物理依据如何? 4、地震勘探的主要环节?各环节的主要任务? 第一章地震波的动力学 1、地震波传播的动态特征主要反映在哪两个方面? 2、地震地质模型类型及定义 3、振动的定义及描述参数 4、波动的定义及描述参数 5、地震波的动力学参数及定义:震源、地震子波、地震波的频谱、地震波振动图及波剖面图、描述地震波的特征参数及定义、波阵面(波前、波后)、平面波与球面波、波线(射线)、惠更斯原理及应用 6、地震波的类型、振动模式及特征:体波(纵波与横波)、面波(瑞利波、拉夫波、斯通利波及管波) 7、在无限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只有纵波和横波存在,纵波和横波有共性也有区别。①纵波和横波的共性:都是体波,都有球面扩散; ②纵波和横波的区别:极化方向不同,传播速度不同(记住纵波和横波的速度公式)。纵波速度公式:;横波速度公式:

8、介质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9、地震波的球面扩散、几何扩散定义? 10、地震波吸收的定义、描述参数及有关结论 11、地震反射波、透射波及折射波的定义 12、费马原理及应用 13、Snell定律及应用 14、转换波定义及成因 15、临界角及折射波的形成 16、地震绕射波定义(广义和狭义) 17、地震横向分辨率定义 18、地震波遇到分界面时:①在界面上能量重新分配,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能量分配关系由诺特方程(或佐普里兹方程)决定,传播方向遵行斯奈尔定律;②非垂直入射时,一般都产生转换波;③垂直入射时,不产生转换波。记住垂直入射的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公式。利用垂直反射系数公式说明界面产生反射波的条件。 ④下覆速度大于上覆速度时,以临界角入射会产生折射波。 19、薄层的定义、分类及调谐效应 20、地震垂向分辨率定义 21、地震记录道的形成及地震波形的影响因素 22、地震道褶积模型 23、地震波传播速度及影响因素有哪些? 24、实际介质中波的传播更复杂,除了考虑上述的球面扩散、透射、反射、折射与转换波等影响外,还要考虑波的吸收、透射损失、地质结构、大地滤波作用、波的干涉叠加、岩性突变点产生的绕射波等影响。 第二章地震波的运动学 1、时间场、时间场函数、等时面、射线的定义

常用地震处理解释软件大全

常用地震处理解释软件大全

常用地震处理解释软件大全 一、地震处理 1.ProMax 简介LandMark的地震处理软件 2.Focus Paradigm的地震处理软件系统,配合EPOS3 TE(Third Editon)的版本。 3.CGG 地震处理软件系统 4.Omega 地震处理软件系统。 5.TomoxPro 井间地震处理软件 井间地震全套的综合处理分析软件系统,它包括以下主要功能: 1)设计与模拟井间地震勘探实验 2)计算全波场的井间地震人工合成图 3)拾取井间地震波的初至走时 4)初至波非线性层析成像 5)井间地震波预处理,包括波场分离 6)波动方程的全波场偏移 7)上行波与下行波的CDP叠加 8)偏移后处理与叠后校长量分析与应用 该软件系统共包括14个模块,提供大量的质量监控与图形显示功能。 6.Univers VSP 垂直地震处理 垂直地震处理VSP 7.GreenMountain 绿山Mesa 野外施工设计、高精度折射静校正微机版 8.Omni Workshop 最新的三维地震勘测设计工具集,自动生成的开放式数据库支持设计、执行和分析各个阶段的数据访问。 9.Vista Window 2D/3D

10.GeoCT-I 二维野外小折射自动层析成像软件 GeoTomo公司开发的二维野外小折射自动层析成像软件系统。该系统适用于现场处理野外小折射地震资料。 11.克浪KeLang 地震采集工程软件、采集论证 12.TestifiLand for Windows 仪器、源、接收器测试分析软件,它产生代表读到的原始带数据的统计图表。 13.SPS_QC 地震辅助数据生成与质控系统 二、地震解释 https://www.doczj.com/doc/2a13157053.html,ndMark地震综合解释软件包R2003,工作站版15CD LandMark的大型地震综合解释软件,包括地震资料解释,三维自动层位追踪,合成地震记录制作,三维可视化解释、地质解释与地层对比、迭后处理,数据体相干分析,地震属性提取属性分析、地址建模、断层封堵分析做图。层面与断层模型,出量计算、测井解释,精细目标分析,井位设计等。 https://www.doczj.com/doc/2a13157053.html,ndMark R2003.4软件全套,55CD 包括全套解释系统和一些辅助工具、教程,共55CD,包括工作站系统全套、Linux全套和部分Windows版本的软件(软件清单另列)。 https://www.doczj.com/doc/2a13157053.html,ndMark R2003.12软件全套,46CD 包括全套解释系统和一些辅助工具、教程,共46CD。 17.Discovery Discovery--微机一体化油藏描述软件,是美国Landmark公司在Windows环境下开发的产品,无论地质情况简单还是复杂,Discovery都将为您提供一整套非常有效的工具,把地质研究、地震解释、测井分析、开发生产动态管理集

基于信号子空间分解的三维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方法

陆文凯,丁文龙,张善文等.基于信号子空间分解的三维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方法.地球物理学报,2005,48(4):896~901 Lu W K,Ding W L ,Zhang S W ,et al.A high 2res olu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 for 32D seismic data based on signal sub 2space decom position.Chinese J .G eophys .(in Chinese ),2005,48(4):896~901 基于信号子空间分解的三维地震资料 高分辨率处理方法 陆文凯1 ,丁文龙1 ,张善文2 ,肖焕钦2 ,赵铭海 2 1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信息处理所,智能技术和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 2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山东东营 257100 摘 要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信号子空间分解技术的32D 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方法.利用信号子空间分解技术,不仅可以分离32D 地震资料中的信号和噪声,而且可以进一步根据地震同相轴的倾角不同,将混合信号进行分解得到单个同相轴信号.通过丢弃噪声子空间,只对不同信号子空间重构的信号利用谱白化技术进行高分辨率处理,然后累加所有处理结果,从而达到既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又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目的.对合成资料和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此法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信号子空间分解,奇异值分解,谱白化,分辨率,信噪比文章编号 0001-5733(2005)04-0896-06 中图分类号 P631 收稿日期 2004-12-31,2005-04-28收修定稿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攻关(2003BA613A 2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4040)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创新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 陆文凯,男,1969年生,副教授,199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获学士学位,1996毕业于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系,获地球物 理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信号处理及其应用.E 2mail :lwkm f @https://www.doczj.com/doc/2a13157053.html, A high 2resolu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 for 3-D seismic data based on signal sub 2space decomposition LU Wen-K ai 1,DI NG Wen-Long 1,ZHANG Shan-Wen 2,XI AO Huan-Qin 2,ZHAO Ming -Hai 2 1Dept .o f Automation ,T singhua Univer sity ,K ey State Lab o 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nd System ,Beijing 100084,China 2Shengli Oilfield Limited Company ,Shandong Dongying 25710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signal sub 2space decom position (SS D )based technique to im prove the res olution of 32D seismic data processing.By exploiting the SS D technique ,we can decom pose not only the signal and noise in 32D seismic data ,but als o the com posite event into single events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dips.A fter rem oval of the noise space ,we integrate all the reconstructions corresponding to the signal sub 2spaces with im proved res olution using the spectral whitening technique.Since we only im prove the res olution of the signal and rem ove the noise at the same time ,we can im prove the res olution and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S NR )of the seismic data simultaneously.The application results of the synthetic and real data show our method has a g ood perspective of applications. K eyw ords Signal sub-space decom position ,Singular value decom position ,S pectral whitening ,Res olution , Signal-to-noise ratio 第48卷第4期2005年7月 地 球 物 理 学 报 CHI NESE JOURNA L OF GE OPHY SICS V ol.48,N o.4 July ,2005

地震勘探原理

《地震勘探》课程考试大 纲 适用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制:四年本科 学时:80 石家庄经济学院教务处审定 二零零二年一月

目录 1.课程教学目标 2.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配表 3.编写考试大纲的必要性和求要 4 地震勘探考试大纲内容 第一章弹性波的基本理论 1.弹性理论概述 2.弹性波的形成 3.弹性波的描述 4.弹性波的传播 5.地震波的衰减 6.地震反射波记录道的形成 7.地震波速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章地震波的时距曲线 1.反射波的时距曲线 2.折射波的时距曲线 第三章地震勘探的野外数据采集技术 1.有效波和干扰波 2.测线设计和观测系统 3.地震波的激发 4.高分辨率地震数据采集系统 5.地震勘探的分辨率 6.地震勘探工作参数选择 7.浅层地震勘探野外抗干扰技术 8.地震波速度的测定 第四章地震数据处理 1.预处理

2.参数提取与分析 3.数字滤波处理 4.反滤波处理 5.校正和叠加处理 6.偏移归位处理 第五章地震资料的解释与应用 1.地震剖面反射特征的识别和构造解释 2.动弹性模量及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3.地震折射资料的解释地震勘探的应用第六章特殊技术(地震新技术) 1.反射波测桩技术 2.常时微动观测技术 3.瞬态瑞雷波勘探技术

1. 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任务和地位: 《地震勘探》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应用地球物理学原理,解决工程与环境中的地质问题,是工程与环境勘查的重要方法,是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 (2)知识要求: 对于地震勘探理论,应在掌握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如积分变换、级数、波动方程、卷积等)及普通物理基础上,掌握弹性波理论;并具有一定的水文工程地质学、岩土工程地质学基础。 (3)能力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和野外工作方法技术,特别在解决工程与环境地质问题时的抗干扰、提高分辨率的措施,提高学生应用地震新方法解决工程与环境地质问题的实际能力。这就必须加强实验实习课的份量,跟上目前工程建设和环境地质灾害探测对人才的要求。 2.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地震数据数字处理总结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勘查2011级复习重点总结 第一章地震数据处理基础 1、地震信号的特点: 1)实信号 2)离散 3)有限长 4)能量有限 5)非周期 2、采样定律内容:一个连续信号,如果其最高频率小于尼奎斯特折叠频率,即信号的采样频率大于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则利用离散采样后的信号可以恢复原始信号。 3、采样定律的应用条件:信号的采样频率大于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即:最高频率至少要在一个周期内采到两个样点 4、采样频率、折叠(尼奎斯特)频率、信号最高频率定义: 5、假频的定义:高于尼奎斯特频率的高频成分以尼奎斯特频率为中心向低频方向折叠,形成假的频率成分,称为假频。 6、假频的判断和计算: 7、地震信号的频谱特点: 1)有限带宽(带限) 2)有一定主频(主频越高,分辨能力越强) 8、判别相位性质的三种办法: 1)相位延迟(不常用) 2)能量延迟 3)Z变换的多项式求根(根都在单位圆外,为最小相位(延迟)信号) 9、一维数字滤波实现方法、具体步骤: 1)频率域: 实现方法:(以零相位为例,翻译略)

具体步骤: a、地震频谱分析:确定分析有效频率范围 b、设计滤波器:压制噪声保留有效信号 c、地震记录FFT变换:标准化变换长度 d、进行滤波运算:振幅谱相乘相位谱相加 e、滤波结果IFFT 2)时间域:(也叫褶积滤波) 实现方法:(以零相位为例,翻译略) 具体步骤: a、地震记录频谱分析:确定中心频率、带宽 b、设计滤波器:确定滤波算子长度(频带越宽,长度越短) c、确定滤波因子离散值:双边对乘实参数 d、进行滤波运算:地震记录与滤波因子褶积 10、伪门的定义:对连续的滤波因子用时间采样间隔离散采样后,得到离散的滤波因子,若再按离散的滤波因子计算出与它相应的滤波器的频率特性,这时在频率特性的图形上,除了有同原来连续的滤波因子的频率特性对应的“门”外,还会周期性地重复出现很多“门”,这些门称为“伪门”。产生“伪门”的原因:由于对滤波因子离散采样。 11、吉布斯现象:当对滤波因子用有限项代替无限项时,在原始信号突变点(间断点)处,通过信号出现的明显的振荡现象。 12、产生吉布斯现象的原因:在反变换计算过程中,用有限项近似无限项从而丢失原始信号中的高频成分。 13、避免吉布斯现象的方法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解释_季佑仙

2002年12月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第37卷 第6期?综述?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解释 季佑仙X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摘 要 季佑仙.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解释.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2,37(6):653~657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精细地反映了地下地质情况,但由于同相轴多且密集,从而给地震资料解释带来较大困 难。因此,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解释须做到:解释前检查资料的频率成分,以保证地震剖面的波组特征;充分利用 计算机的显示功能,使高分辨率资料的解释更方便;有三维地震资料时,应用差异数据体、波阻抗数据体以及可 视化等先进技术,使高分辨率地震资料更真实地反映地下地质情况。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地震资料 解释 ABSTRAC T Ji Youxian.Interpretation of high-resolution seismic data.OGP,2002,37(6):653~657 T he hig h-r esolution seism ic data carefally reflects subsurface geolo gic feature.T he inter-pretatio n of high-resolution seismic data is very difficult because of multi and tight events. T herefo re,it must check up the frequency com ponents of data befor e interpretation in orde to guarantee the w ave gr oup char acter of seismic section;fully using the display functio n of co m-puter can make the interpr etatio n o f high-reso lution seism ic data m ore convenient;the ad-vanced techniques such as difference of data volum e,wav e impedance data bo dy and visualiza-tio n can be used for inter pretation if there is3-D seismic data,making hig h-r esolutio n sem sm ic data m ore truthfully reflect the subsurface g eo logy. Key words:hig h-r esolution,seismic data,interpretation 海上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同相轴多且密集,反映的地质现象复杂,这给解释(特别是二维资料解释)带来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在利用波组特征对比进行层序界面解释时尤为突出。但是,海上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具有频带宽、分辨率高的特点,而且随着地震数据采集、处理水平的提高,信噪比和保真度也得以提高。因此对海上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应用亦越来越多。认真总结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解释经验,可以更好地为油气勘探、开发服务。 质量分析与适当处理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不仅要求有较高的信噪比,而且要求有较宽的频谱,特别要求有足够的低频成分。但在进行资料处理时,为了得到较高的分辨率,往往只提高资料的高频成分,而忽略了低频成分。 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解释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同相轴特别多,剖面没有波组特征。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应检查资料质量。造成剖面波组特征不好的最大可能性是地震资料缺乏低频成分,因此,可做频谱分析或频率扫描来检查剖面是否缺乏低频成分。按-6dB(即50%)计,如低截止频率达不到约10Hz,可要求处理人员重新处理,把低频成分补齐。图1是高分辨率地震偏移剖面,同相轴特别多,波组特征很差。经频谱分析可知,该剖面具有丰富的高频成分,高截止频率达到100Hz,但从浅至深都缺乏20Hz以 X J i Youx ian,Res earch Center,CNOOC,Beijing,100027,Chin a 本文于2002年7月17日收到。

地震资料处理数据分级存储集群的建设与应用

地震资料处理数据分级存储集群的建设与应用 【摘要】本文分析了河南油田地震资料处理对存储系统的需求,根据地震资料处理的数据特点,通过对并行存储技术、分级存储技术的研究,设计并建设分级存储系统,满足地震资料处理中不同应用对存储性能的不同需求,在存储容量、存储速度和成本之间取得了平衡,建成了高效实用的分级存储环境。 【关键词】分级存储;地震资料处理;并行存储;数据备份 一、建设地震资料处理数据分级存储系统的必要性 随着勘探难度增加和技术的发展,野外三维高精度采集的数据量大规模的增长,加之地震资料处理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地震资料处理对存储系统的存储容量和存储性能有了更高的需求,目前河南油田地震资料处理的存储系统在性能和容量上还有待提高,但是存储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容量、速度和成本三个问题。容量是存储系统的基础,都希望配置尽可能大的存储系统;同时要求存储系统的读写速度能与处理器的速度相匹配;成本也应该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内。但这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最优。一般情况下,存储设备读写速度越快,平均单位容量的价格越高,存储容量越小;反

之,存储设备读写速度越慢,平均单位容量的价格越低,存储容量越大。 分析地震资料处理的数据流特点,我们发现: 1、在进行叠前时间偏移、深度偏移、逆时偏移等并行作业处理时,数据流表现为高并发IO和大聚合带宽,需要高性能存储系统的支撑。 2、在常规处理中的数据流相对平稳,IO吞吐量相对小,对带宽和存储的性能要求相对较低。 3、需要备份的原始数据及成果数据,需要一定数量安全级别较高的存储系统进行数据备份。 为了在容量、速度和成本这三者之间取得平衡,需要根据其地震资料处理数据的特点,采用分级存储为不同的应用提供不同性能的服务,建成高效实用的并行存储环境。 二、分级存储方案设计 (一)体系架构 地震资料处理数据分级存储系统采用开放式的存储体 系架构,基于分布式的Glusterfs并行文件系统,将多台存储设备的存储容量虚拟成一个具有统一访问接口的存储空间。按照一定的负载均衡策略存储用户的数据,将数据条带化的存储到多台物理存储设备上,从而获得更高的并发数据访问性能,同时可以制定存储策略进行数据分级存储,对所有的存储设备可以实现统一的管理和监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