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把字句的语义特征

把字句的语义特征

把字句的语义特征
把字句的语义特征

“把字句”的语义分析

孙志景

我们这里所要讲的句式指的是一种比较有特色的动词性谓语句——把字句。把字句是用介词“把”将谓语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提到动词前面的句子,它是现代汉语中很重要、很有特色的句式。其形式是“主语+(把+宾语)+谓词性词语”。

在现代汉语中,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短语)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种感慨,表示对一段话的延续或省略。句子和句子中间有较大停顿。它的结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省略号、或感叹号。

我们这里所要讲的句式指的是一种比较有特色的动词性谓语句——把字句。把字句是用介词“把”将谓语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提到动词前面的句子,它是现代汉语中很重要、很有特色的句式。其形式是“主语+(把+宾语)+ 谓词性词语”。把字句强调的是对某物的处理结果。把字句是一种有特色的句子,那么这种句式到底有什么特点呢?第一,谓语动词大多数是表动作的及物动词,并且在语义上能支配把字后边的词语。及物动词一般后面都可以接宾语。例如:他把书看完了。“看”是及物动词,在语义平面“书”是“看”的受事。当然,这里的“书”可以被“看”所支配。又例如:“我踩到了石头”一句就不能改成了把字句,这里的“踩”对“石头”没有支配能力。第二,谓语动词(特别市单音节词)的后面或前面通常都有一些别的词语。例如:他把作业做完了。动词“做”的后面加了“完了”一词,表示一种结果,作业完成了。同时,又例:我把论文认真地审查了一遍。这个句子中,谓语动词前面加了“认真地”修饰动词,表明一种态度;而谓语动词的后面也加了“一遍”表示一种频率或者一个量。当然,有些谓语动词本身含结果意义,如“采纳、接受、拒绝、说服”等,这类动词如果前面有某些状语,后面可以没有别的词语。例如:董事会已经把她的建议采纳了。“已经”一词表示一种完成的结果,同时

采纳也有一定的结果含义,那么动词后面可以不用加词语。第三,“把”字后面的词语所代表的事物一般是定指的,是上下文出现过或交际双方都知道的。上例中的“作业、话、论文”都是定指的。有时候“把”字后面的词语包含有“一个、几个”之类的词语,但说话人认为所指的对象或范围仍是明确的。例如:我们把一个强大的中国带入了二十一世纪。这里的“中国”这个当然是特指,而后面的“一个”也是特指的,是大家都知道的,所表示的物象是明确的。第四,如果句中有否定副词或助动词,则出现在“把”字前面。例如:他没有把话说清楚。这里的“没有”要放在把字的前面。其实,看到这个特点,我想起了英文中的一个词“think”,跟我们这个把字句的这个否定特点很相似,都是将否定词放在前面。

前面都是在讨论“把”字句一些特点,下面我们就要讲讲把字句的作用。首先,语用表达的需要:强调动作的处置结果。这种把字句有不用把字的相对格式。例如:他推翻了原计划。//他把原计划推翻了。把字句就是把大家的焦点聚焦在句末,聚焦在谓语动词上,是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句意。在这个例子中强调的是已然的处置结果推翻了。又例:我明天可以看完这本书。//我明天可以把这本书看完。这里强调的是未然的处置结果看完。当然,也有一些“把”字句强调动作的致使结果,这种把字句的谓语中心通常是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例如:繁忙的工作把他累垮了。其次,是在使用过程中结构上的需要。同时它们没有其相对格式。这里,有三种情况:第一,动词紧接着补语,不允许宾语将它跟动词隔开,这种情况一般用把字短语。例如:他把自行车放在车棚里。(“放”与“在……”关系密切)。第二,动词带双宾语,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宾语都比较复杂,放在一起累赘拖沓,这种情况一般用“把”字把直接宾语提前。例如:我们把那封最后的通牒式的信退还给了他们。第三,动词后有“为、

作、成”(如“作为、称为、当作、看作、看成”等)带宾语的句子,常构成把字句,即“把甲V为乙”(V表示动词),甲与乙在意义上属于等同关系。例如:我们应该把获得的成绩作为新的起点。当然,把字句和一般的句式有些是可以通用的,它们可以称为同义句式。在句法结构分析法中,有一种分析方法叫做变换分析法,它的依据是可以在不改变隐性结构关系时来变换。在此,先了解下显性语法关系和隐性语法关系的含义。显性语法关系指的是通过语序、虚词、词形变换等语法手段所表现出来的表层结构关系;而隐性语法关系指的是隐含在实词和实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例如:我们打扫了教室。//我们把教室打扫了。这两个例子中的隐性语法关系都是动作、施事、受事,但是前者是典型的主谓宾结构,后者是宾语前置句。但是,我们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句子都可以化成把字句。那么,到底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呢?从语义特征来看,归纳一下,只有那些具有消除意义的可以直接化成把字句。例如:他关了一盏灯。又例:他卖了一本书。这里的灯和书都是消除的或者说出去的意义。而那些具有获得意义的句子都不能直接化成把字句。例如:他买了一本书。有如:他开了一盏灯。这里的书和灯都是具有获得的意义,都不能直接化成把字句。但是,必须说明的是,那些具有歧义的句子不能一概而论。例如:他倒了一杯水。这里的水如果是倒出去就可以换成把字句,如果是倒进来杯中就不能直接换成把字句。

以上是我参考各种书籍以及自己的理解整理的一些关于把字句的资料。希望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好好地理解,同时在实践中也能够很好的利用各种知识。

把字句主语的语义角色_陈静

第5卷 第2期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季刊) V o l.5 N o.2 J O U R N A LO FG U I Y A N GC O L L E G E 2010年6月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Q u a r t e r l y)J u n.2010 把字句主语的语义角色 陈 静 (贵阳学院中文系,贵州 贵阳 550005) 摘 要:把字句主语语义角色的复杂性反映了动词的语义角色与句式的论元不一致。把字句的语义角色不能完全用施事、必有论元或原型施事这些动词论元概念来概括,而应该用句式义来概括。文章把这个句式论元概括为影响论元。 关键词:把字句;影响论元;句式义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125(2010)02-0019-04 S e m a n t i c R o l e o f S u b j e c t i nB a S e n t e n c e s C H E NJ i n g (C h i n e s e D e p a r t m e n t,G u i y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G u i y a n g G u i z h o u550005,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S e m a n t i c r o l e c o m p l e x i t y o f s u b j e c t i nb a s e n t e n c e s r e f l e c t s t h ei n c o n s i s t e n c yb e t w e e nt h e s e m a n t i c r o l e a n d t h e a r g u m e n t o f t h e s e n t e n c e.T h e s e m a n t i c r o l e o f b a s e n t e n c e s c a n n o t b e t o t a l l y g e n e r a l i z e db y m e a n s o f a g e n t s,n e c- e s s a r y a g e n t s o r p r o t o t y p i c a l a g e n t s b u t b y m e a n s o f s e n t e n c e p a t t e r n m e a n i n g.T h e a r t i c l e r e g a r d s t h e s e n t e n c e m e a n i n g a s i n f l u e n c i n g a r g u m e n t. K e yw o r d s:b as e n t e n c e;i n f l u e n c i n g a r g u m e n t;s e n t e n c e p a t t e r nm e a n i n g 引言 把字句是一种常见句式,前人已经做过许多研究,一般从语法结构、语法意义、语用特点出发。比如,有对“把”的宾语语法性质的研究,存在“宾语说”、“主语说”、和“后结构说”的争议;有对“把”的宾语指称性研究,存在“有定”和“无定”,“确指”和“泛指”的争议;有对把字句动词的研究,比如,具有“处置性”,“非自主动词”,动力性,动词起始变化性,对“把”字宾语影响性的特点,另外有动词价数的研究;有把字句结构类型的分析,此外有把它与相关句式做变换比较研究,比较主语和宾语的施事性和受事性特征;还有把字句来源的研究。[1]在此基础上,又有把字句句式意义的研究,如张伯江把字句语义顺序是按从起因、已知和变化出现的。还有对“把”字宾语语义角色的研究。本文主要是从把字句主语的语义角色出发,分析把字句的特点。 把字句主语语义角色的丰富性 把字句的主语语义角色呈现多样性特征,可以是动词的施事,也可以是动词的其他语义角色,甚至还可以包括不是动词的直接参与角色。 (一)句式的主语为动词的施事论元 这是典型的把字句句式,如: 收稿日期:2010-04-15 作者简介:陈 静(1981-),女,湖南益阳人,贵阳学院中文系助教。

把字句的语义特征

“把字句”的语义分析 孙志景 我们这里所要讲的句式指的是一种比较有特色的动词性谓语句——把字句。把字句是用介词“把”将谓语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提到动词前面的句子,它是现代汉语中很重要、很有特色的句式。其形式是“主语+(把+宾语)+谓词性词语”。 在现代汉语中,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短语)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种感慨,表示对一段话的延续或省略。句子和句子中间有较大停顿。它的结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省略号、或感叹号。 我们这里所要讲的句式指的是一种比较有特色的动词性谓语句——把字句。把字句是用介词“把”将谓语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提到动词前面的句子,它是现代汉语中很重要、很有特色的句式。其形式是“主语+(把+宾语)+ 谓词性词语”。把字句强调的是对某物的处理结果。把字句是一种有特色的句子,那么这种句式到底有什么特点呢?第一,谓语动词大多数是表动作的及物动词,并且在语义上能支配把字后边的词语。及物动词一般后面都可以接宾语。例如:他把书看完了。“看”是及物动词,在语义平面“书”是“看”的受事。当然,这里的“书”可以被“看”所支配。又例如:“我踩到了石头”一句就不能改成了把字句,这里的“踩”对“石头”没有支配能力。第二,谓语动词(特别市单音节词)的后面或前面通常都有一些别的词语。例如:他把作业做完了。动词“做”的后面加了“完了”一词,表示一种结果,作业完成了。同时,又例:我把论文认真地审查了一遍。这个句子中,谓语动词前面加了“认真地”修饰动词,表明一种态度;而谓语动词的后面也加了“一遍”表示一种频率或者一个量。当然,有些谓语动词本身含结果意义,如“采纳、接受、拒绝、说服”等,这类动词如果前面有某些状语,后面可以没有别的词语。例如:董事会已经把她的建议采纳了。“已经”一词表示一种完成的结果,同时 采纳也有一定的结果含义,那么动词后面可以不用加词语。第三,“把”字后面的词语所代表的事物一般是定指的,是上下文出现过或交际双方都知道的。上例中的“作业、话、论文”都是定指的。有时候“把”字后面的词语包含有“一个、几个”之类的词语,但说话人认为所指的对象或范围仍是明确的。例如:我们把一个强大的中国带入了二十一世纪。这里的“中国”这个当然是特指,而后面的“一个”也是特指的,是大家都知道的,所表示的物象是明确的。第四,如果句中有否定副词或助动词,则出现在“把”字前面。例如:他没有把话说清楚。这里的“没有”要放在把字的前面。其实,看到这个特点,我想起了英文中的一个词“think”,跟我们这个把字句的这个否定特点很相似,都是将否定词放在前面。 前面都是在讨论“把”字句一些特点,下面我们就要讲讲把字句的作用。首先,语用表达的需要:强调动作的处置结果。这种把字句有不用把字的相对格式。例如:他推翻了原计划。//他把原计划推翻了。把字句就是把大家的焦点聚焦在句末,聚焦在谓语动词上,是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句意。在这个例子中强调的是已然的处置结果推翻了。又例:我明天可以看完这本书。//我明天可以把这本书看完。这里强调的是未然的处置结果看完。当然,也有一些“把”字句强调动作的致使结果,这种把字句的谓语中心通常是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例如:繁忙的工作把他累垮了。其次,是在使用过程中结构上的需要。同时它们没有其相对格式。这里,有三种情况:第一,动词紧接着补语,不允许宾语将它跟动词隔开,这种情况一般用把字短语。例如:他把自行车放在车棚里。(“放”与“在……”关系密切)。第二,动词带双宾语,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宾语都比较复杂,放在一起累赘拖沓,这种情况一般用“把”字把直接宾语提前。例如:我们把那封最后的通牒式的信退还给了他们。第三,动词后有“为、

语义分析

语义分析 1.语义分析? 机器机和人不一样的地方是人可以直接理解词的意思,文章的意思,机器机不能理解。 人看到苹果这两个字就知道指的是那个圆圆的,挺好吃的东西,搜索引擎却不能从感性上理解。但搜索引擎可以掌握词之间的关系,这就牵扯到语义分析。 可参考:https://www.doczj.com/doc/2a10901584.html,/dispbbs.asp?boardID=2&ID=74541 2.为什么要使用语义分析? 我国中文自然语言处理普遍采用西基于拉丁语系的“关键词”技术,以此来分析理解中文。然而,中文本身的特点决定它与西语之间巨大的区别,所以从汉语信息处理的需要看,当前急迫需要突破的是语义问题。 可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2a10901584.html,/dicksong2008/blog/item/88fb751e9ac9501a4134 17f4.html 2.1中文与西语不同决定我们无法采用西语的架构体系来处理中文,具体区别在于: 西语词间有间隔,汉语词间无间隔。众所周知,英文是以词为单位的,词和词之间是靠空格隔开,而中文是以字为单位,句子中所有的字连起来才能描述一个意思。 例如,英文句子I am a student,用中文则为:“我是一个学生”。计算机可以很简单通过空格知道student是一个单词,但是不能很容易明白“学”、“生”两个字合起来才表示一个词。把中文的汉字序列切分成有意义的词,就是中文分词,有些人也称为切词。 “我是一个学生”,分词的结果是:“我是一个学生”。中文分词就成了计算机处理的难题。 汉语形态不发达,句尾没有形态标记。英语动词、名词很清楚,加上词尾可以是副词;西语有时态,过去式、现在式等等非常清楚,中文则依靠词语或者依靠自己的判断来确定时态。 同音字多增加了机器识别的难度。 汉语语义灵活,由于形态不发达,所以语序无规律。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一位著名的人工智能专家说:“按…主-谓-宾?或…名-动-名?这一规则,计算机可显出…牛吃草?,也可显出…草吃牛?。从语法格式上看,…草吃牛?也不错,但这句话是说不通的。 人依靠自己的经验可以判断,机器如何来判断呢?

把字句教学

提要: 把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一个时常被教科书忽略的重要内容。 教科书基本上在初级阶段教一些基本的,常见的把字句,到了高年级基本上不再专门教把字句,而基础阶段的把字句教学很少吸收语法学界把字句研究的成果,满足于蜻蜓点水,而且常常把不同语义结构的把字句笼统介绍给学生。这种教学充其量给学生一个模糊的认识。外国学生之所以用不好或者不太敢用把字句,和把字句教学的这种状况有很大关系。 本文讨论把字句教学中的一种练习形式,即英译汉。本文说明在对把字句介绍不系统,不详尽的情况下使用英译汉练习对学生“内化”(internalize)把字句起到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本文主张把字句的教学应该: 1.语义上分类分级:内容上分类,理解难易上分级 2.句法上设立“把字结构” 为句子主题,动补结构为句子述语的基本句型。把字结构提出的是一个两个事物间的engage 关系,动补结构则对这种engagement 做出交代。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是建立在这样的语言学习理论上的: 1.人脑中普遍存在语言生成的机制。这种机制的不同参数造成不同语言。这是乔姆斯基的观点。 2.外语习得就是通过各种目标语的输入方式激活学习者头脑中被压抑了的目标语言生成机制。一旦这种机制被激活,学习者就从一个被动走向主动。 一:把字句教学的问题和原因 本人在美国教汉语的过程中感觉美国学生对于汉语的把字句的掌握总是难以做到得心应手。这是因为英语中根本没有相对应的句法结构。汉语把字句的提取宾语的句法形式在英语中常常表现为非提宾的句法形式。由于非提宾的句法形式不属于偏离常规的句法形式,美国学生在英译汉中常常不知道是否需要使用把字句。例如他们常常会把XiaoWang put the book on the table 翻译成“小王放书在桌子上“而不是更为地道的“小王把书放在桌上。“ 外国人学习…把?字句最大的困惑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不能准确把握…把?字句表达的语法意义;第二,不能正确地掌握…把?字句在实现运用时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的限制规则。在教学中我们在…把?字句的结构形式和所表达语义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留学生在语言交际中很少使用…把?字句。这似乎已经成为研究者和教师的共识。” 教科书基本上在初级阶段教一些基本的,常见的把字句,到了高年级基本上不再专门教把字句,而基础阶段的把字句教学很少吸收语法学界把字句研究的成果,满足于蜻蜓点水,而且常常把不同语义结构的把字句笼统介绍给学生。这种教学充其量给学生一个模糊的认识。 这些课本说明把字句教学在对外汉语中: 一,过于原则化,大家都在重复经典语法书的观点; 二,类型有限,也许是由教学大纲限定了。但是高年级课中鲜见对其他把字句的深入学习,我认为这是一个缺陷。三,英译汉练习避难就易。 我在开头说过,外国学生常常会把Xiao Wang put the book onthe table 翻译成“小王放书在桌子上”。即使是讲过语法后还会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即使是强制把字句的规则很清楚的情况下,虽然学生可以按照句型做对一时,也难以做到巩固长久。在英语本族语的语言机制里,没有一条规则使他们能产生这种情况下的强制把字句。刘颂浩(2003)说,虽然把字句的教学是难点,但是这个难点被夸大了。他用本族语习得的的资料说儿童2岁就出现把字句,2.5岁把字句已经巩固。但是这个资料不能说明外族成年人学习把字句一定不太困难。他还引用研究说把字句的难度跟“是…的”句型,比较句,选择问句等难度相当。比较句我不敢说,但是另外两种我在教学中感到也是比较难掌握的。我们的学生到了第三学期一样又出现错误的时候。做宾语的选择问句的错误主要是语言干扰(“我不知道如果我今天下午来”)“是…的”句型跟英语的形式主语强调句型(it 句)差别很大,给学生造成相当困难。把字句比起这两种来,难度还要大一些。 二.把字句教学中英译汉练习的问题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很有用,请好好学习之。 北语之声论坛专业精华转贴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 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老师上课也会讲到,我在这 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在下面,希望能对本科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 详细阐释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涵:一. 中心词分析法: 分析要点: 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 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 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 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 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

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 5.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 一般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标注主语,用——标注谓语,用~~~~~~标注宾语,用()标注定语,用[ ]标注状语,用< >标注补语。 作用: 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1)我们║五个人一组。(2)我们五个人║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义关系。 局限性: 1.在一个层面上分析句子,

层次性不强; 2.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 如:我们不走。≠我们走。 封建思想必须清除。≠思想清除。 3. 一些由于句子的层次关系 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子无法分析; 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咬死了猎人的狗。 二. 层次分析: 含义: 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朱德熙先生认为,层次分析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一种分析方法,而是应当看做一种分析原则,是必须遵守的。(可以说说为什么) 层次分析实际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切分,一是定性。切分,是解决一个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到底是哪些;而定性,是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在句法上是什么关系。

什么是语义关系及动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类型-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归纳.doc

什么是语义关系及动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类型|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小学语文基础 知识大全- 语义关系(一)什么是语义关系 语义关系是指隐藏在句法结构后面由词语的语义范畴建立起来的关系。语义关系跟句法关系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如: ①我不吃了 ②香蕉不吃了 ③鸡不吃了 这三例句法关系都一样,都是主谓关系。但其背后隐藏的语义关系是不同的,例1,我是动作的发出者,称为施事。例2,香蕉是动作的承受者,称为受事。例3,鸡可能是动作的发出者,如鸡吃米;也可能是动作的承受者,如我吃鸡。因此,例3是歧义的。可见,建立起语义关系的类型,就可以合理解释句法结构内部种种复杂的情况。 (二)动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类型 动词跟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叫格关系,是各种语义关系的重点。名词可跟动词直接组合,也可靠介词引人,因此介词也叫格标记。名词性词语经常担任的语义角色有: 1.施事 指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可用介词被、叫、让、给引进。如:他哭了。/进来一个大汉。/被狼咬死了。 2.系事 指连系动词联接的对象。如: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了。/这个任务很重要。 3.受事 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可用介词把、将引进。如:地扫干净。/我们战胜了敌人。/他把树砍了。 4.与事 指动作行为的间接承受者,可用介词给引进。如:他们教我英语。/他捐给家乡一笔钱。 5.对象 指动作的对象,也可用介词对、向引进。如: 我们学习雷锋。/他对孩子进行教育。/大家向老师敬酒6.致使 指动作行为使动的对象,可用介词使引进。如: 我热了一碗饭。/我们要振作精神。 7.结果 指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如: 我写了一篇文章。/妈妈蒸了许多馒头。 8.工具 指动作行为的凭借物,可用介词用、拿引进。如:他在刻铜板。/胳膊上裹着纱布。 9.材料 指动作行为使用的材料,可用介词用引进。如: 脸上搽了一层粉。/他在给庄稼施肥。 10.方式 指动作行为进行的方法、形式。如: 钱存定期。/我们寄挂号。 11.处所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报告地五种方法

北语之声论坛专业精华转贴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老师上课也会讲到,我在这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在下面,希望能对本科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 详细阐释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涵: 一. 中心词分析法: 分析要点: 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 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 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 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 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 5.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 一般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标注主语,用——标注谓语,用~~~~~~标注宾语,用()标注定语,用[ ]标注状语,用< >标注补语。 作用: 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1)我们║五个人一组。 (2)我们五个人║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义关系。 局限性: 1.在一个层面上分析句子,层次性不强; 2.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 如:我们不走。≠我们走。

封建思想必须清除。≠思想清除。 3. 一些由于句子的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子无法分析; 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咬死了猎人的狗。 二. 层次分析: 含义: 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朱德熙先生认为,层次分析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一种分析方法,而是应当看做一种分析原则,是必须遵守的。(可以说说为什么) 层次分析实际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切分,一是定性。切分,是解决一个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到底是哪些;而定性,是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在句法上是什么关系。 基本精神: 1.承认句子或句法结构在构造上有层次性,并在句法分析上严格按照内部的构造层次 进行分析; 2.进行分析时,要明确说出每一个构造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 3.分析时只管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不管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或句 法结构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 优越性: 1.注意到了句子构造的层次性; 如: 他刚来我们便宜他了 ││__│││___│ │___││_____│ 他刚来我们便宜他了 __ _______ ____ ___________ ___ ___ ____ _____

什么是语义关系及动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类型

什么是语义关系及动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类型 (一)什么是语义关系 语义关系是指隐藏在句法结构后面由词语的语义范畴建立起来的关系。语义关系跟句法关系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如: ①我不吃了 ②香蕉不吃了 ③鸡不吃了 这三例句法关系都一样,都是主谓关系。但其背后隐藏的语义关系是不同的,例1,我是动作的发出者,称为施事。例2,香蕉是动作的承受者,称为受事。例3,鸡可能是动作的发出者,如鸡吃米;也可能是动作的承受者,如我吃鸡。因此,例3是歧义的。可见,建立起语义关系的类型,就可以合理解释句法结构内部种种复杂的情况。 (二)动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类型 动词跟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叫格关系,是各种语义关系的重点。名词可跟动词直接组合,也可靠介词引人,因此介词也叫格标记。名词性词语经常担任的语义角色有:

1.施事 指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可用介词被、叫、让、给引进。如:他哭了。/进来一个大汉。/被狼咬死了。 2.系事 页 1 第 指连系动词联接的对象。如: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了。/这个任务很重要。 3.受事 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可用介词把、将引进。如: 地扫干净。/我们战胜了敌人。/他把树砍了。 4.与事 指动作行为的间接承受者,可用介词给引进。如: 他们教我英语。/他捐给家乡一笔钱。 5.对象 指动作的对象,也可用介词对、向引进。如: 我们学习雷锋。/他对孩子进行教育。/大家向老师敬酒6.致使 指动作行为使动的对象,可用介词使引进。如: 我热了一碗饭。/我们要振作精神。 7.结果 指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如: 我写了一篇文章。/妈妈蒸了许多馒头。

8.工具 指动作行为的凭借物,可用介词用、拿引进。如: 他在刻铜板。/胳膊上裹着纱布。 9.材料 指动作行为使用的材料,可用介词用引进。如: 页 2 第 脸上搽了一层粉。/他在给庄稼施肥。 10.方式 指动作行为进行的方法、形式。如: 钱存定期。/我们寄挂号。 11.处所 指动作发生的处所或起点、终点,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如: 书放抽屉里。/回娘家。 12.时间 指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如:他回家乡过春节。/我的课请排星期五。 13.目的 指动作行为发生的目的,可用介词为、为了引进。如: 出版社在催书稿。/他在跑材料。 14.原因 指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用介词因为引进。如:

义素分析法分析“看的方式”语义场

义素分析法分析“看的方式”语义场 摘要:“看的方式”的语义场可以归为同义语义场。通过义素分析的方法,并写出 每个词的基本义的义素表达式,来分析该语义场内的词之间的异同。词不仅有理 性意义还有感性意义,通过感性意义能更好的区别和运用同义词。 关键字:义素分析法,同义词辨析,看的方式 一、义素分析法在同义词辨析中的运用 同义词辨析一直以来都是语言研究的重要方面,不仅是在语言研究,还是在 语言运用中,甚至在语言的教学中都具有特殊的意义。义素分析法是准确描写和 掌握词义的有效方法。词义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有若干层次的结构,义素是构 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将义素分析法引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可以对词义的微 观层面进行准确有效的分析,把词义分割成若干个义素的组合,不仅有利于准确 掌握同义词之间的大同小异,还能提高人们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有利于第二语言 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理解两个及两个以上抽象的同义词,加深对汉语词汇的理解 和运用。 本文主要通过义素分析法来分析比较“看的方式”的语义场,来说明义素分析 法在同义词比较中的运用。运用义素分析法的表达式来研究“看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本文研究的看的方式词有:看、望、顾、瞪、瞥、瞅、盯、窥、伺、瞟、瞰。 二、“看的方式”的语义场义素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1.确立语义场 语义场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 的类。同义语义场相当于一些论著中讲的一组广义的同义词(即不包括等义词),它所包括的各个义位间大同小异。所谓的同,表现为基本义相同或者是基本义有 一部分相同。所谓的异,就是附加义不同,或者是基本义有一部分不同,又或是 不只是基本义有一部分不同附加义也不一样。“看的方式”语义场内的词是眼部动 作描写都有“用眼睛看”这一基本义项,因此,这些看的方式词都可以看作是“看” 这个词的同义词。那么“看的方式”就构成了一个眼部动作的同义语义场。根据义 素分析法的分析并通过表达式的比较,可以准确的辨析出同义语义场内各个词之 间的细微区别,有利于第二语言的学习。 2.通过义素的具体对比分析“看的方式:看、望、顾、瞪、瞥、瞅、盯、窥、伺、瞟、瞰”的异同。 这些字从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查到“看的方式”词的意义如下所示: (1)看: [动] 使视线接触人或物:~书|~电影|~了他一眼。 [动] 观察并加以判断:我~他是个可靠的人l你~这个办法好不好。 [动] 取决于;决定于:这件事能 不能成功全~你了|飞机能否准时起飞,要~天气如何。 [动] 访问;探望:~望|~朋友。 [动] 对待:~待|另眼相~|别拿我当外人~。 [动] 诊治:王大夫把我的病~好了。照料:照~l衣帽自~。 [动] 用在表示动作或变化的词或词组前面,表示预见到某 种变化趋势,或者提醒对方注意可能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某种不好的事情或情况: 行情~涨|别跑!~摔着!|~饭快凉了,快吃吧。 [助] 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 表示试一试(前面的动词常用重叠式):想想~I找找~|等一等~l评评理~先做几 天~。 (2)望: [动] 向远处看:登山远~|一~无际的稻田。观看;察看:~风!观~|~ 闻问切。探望:拜~|看~。盼望;希望①:~子成龙l~准时到会。盼头;希望②:

两类限定性定语的语义类型及顺序研究

两类限定性定语的语义类型及顺序研究3 樊青杰 提要 本文主要探讨现代汉语名词短语中限定性定语和中心语的语义关系以及限定性定语在中心语前的排列顺序。本文对“生物”和“人工物”两类名词的限定性定语进行了考察,得到了两个不同的语义类型排列顺序,并对这两个排列顺序做了简要的解释。 关键词 限定性定语语义类型语义关系生物人工物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名词短语中的限定性定语。张卫国(1996)将名词短语结构中中心词前的定语归为三类: [区别性定语][描写性定语][限定性定语]中心词 中心词前可以同时有区别性、描写性和限定性三类定语。也可以认为,中心词前面有三个槽,符合一定要求的词语可以进入某个槽中,充当区别性、描写性或限定性的定语。对中心词来说,各个槽位是任选的,在对中心词的修饰上,从右到左,是递加关系。中心语前的描写性定语或限定性定语可以有多项,但在功能上各项没有什么不同,可以看作一项。区别性定语最多有五项。这样,从名词短语整体上观察,中心词前最多可以有三个槽,七个位置: [领属][范围][特征][远近][数量|指量][描写][限定]中心词① 1234567 处在这七个位置上的定语,从右到左,递相附加在中心词上。本文所研究的限定性定语是中心词前最后一个“的”字后紧靠中心词的部分,即上文中的“7”部分。 从形式上说,限定性定语是粘合式的(朱德熙,1982:149);从意义上说,限定性定语是对中心语的限制和认定,在中心词所指的人或事物中限定一个小类。 1.2中心语前面可以有多个限定性定语,这些限定性定语的排列是有严格顺序的。对于多重定语的顺序,前人研究多有涉及。从语义角度来研究定语排列顺序的文章也不少,如 3①感谢《世界汉语教学》匿名审稿专家及编辑部的宝贵意见。 “|”表示两侧的词语是替换关系。例如:A|BC可以组成AC或BC。“[]”表示其中的词语是任 选项目。例如:[A][B]C可以组成C、AC、BC、ABC。

中文语义依存分析评测大纲

中文语义依存分析评测大纲 一、评测对象 本次评测的对象是中文句子的词语之间的语义及句法依存关系分析技术。 二、评测内容 本次评测主要评测依存关系分析系统对中文句子进行依存分析的准确性。 三、评测方法 1.评测方式 本次评测为离线评测,参评单位自行处理数据,生成相应结果后提交。训练语料将提前1个月公布。 2.评测步骤 1)评测单位预先给出若干训练数据(已标注依存分析结果); 2)评测单位给出测试数据(未标注依存分析结果); 3)参评单位运行被测系统,得出测试结果; 4)参评单位提交测试结果; 5)评测单位标注答案,运行自动评测程序,统计评测结果。 3.评测标准 1)量化指标 本次评测采用三个指标对被测试系统进行评测,分别为: i.依存标注准确率(Labeled Attachment Score, LAS) ii.依存准确率(Unlabeled Attachment Score, UAS) iii.标注准确率(Labeled Accuracy, LA) 令整个测试预料包含的词数为N,任意词语的依存用三元组进行表示,其中word为词本身,word以关系relation依存于headword。在被测试系统的输出中,令所有headword正确的词语的数目为N a,所有relation正确的词语的数目为N l, 所有headword和relation都正确的词为N al,那么,测试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LAS=N al N UAS=N a N LA=N l N 三个指标的优先级分别为LAS>UAS>LA。 4.数据格式 测试数据采用CONLL1格式,数据文件采用UTF-8编码。测试数据总共提供6列值,分别为:词语ID、词语、词性(粗粒度)、词性(细粒度)、被依存词ID和依存关系,即CONLL 格式中的第1、2、4、5、7和8列。其他列留空(用“_”填充)。列与列之间用“\t”分隔,行与行之间用“\n”分隔,句子与句子之间用空行分隔。被测试系统可以自行对其他列进行补充,但不允许修改分词结果(清华大学SDN语料的词性为自动标注结果,参评者可对词性进行重新标注)。 输出数据同样采用CONLL格式,其中第1、2列应当与测试数据严格一致,分析结果填充到第7,8列。其他列可留空(用“_”填充),也可以保留自行补充的数据。 1http://ilk.uvt.nl/conll/#dataformat

指人名词对立限定的语义类型及组合规律

第30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5月 Vol.30 No.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08 ────────── 收稿日期:2008-02-15 作者简介:许艳平(1975-)女,湖北仙桃人,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词汇、语法。 - 13 - 指人名词对立限定的语义类型及组合规律 许艳平 (武汉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限定语可通过对指人名词的部分语义特征进行“否定”,而与指人名词构成语义对立,继而组成一种特殊的对立限定结构。通过分类描述了这种对立限定结构的语义类型,探讨了限定语、指人名词的组合规律。认为指人名词对立限定要想成立,其部件要具备一定的语义条件,其组合要符合认知规律。从认知角度来看,指人名词的固有语义特征有些属于基本认知域,有些属于非基本认知域,限定语“否定”的往往是属于基本认知域的语义特征。 关键词:对立限定;语义条件;组合规律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8)03-0013-03 Semantic Types and Composite Rule in the Opposite Restriction of Personal Nouns XU Yan-ping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Wuhan University, Hubei Wuhan 430072, China) Abstract: the opposite restriction of personal noun was a special type in opposite restrict constructions.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semantic types and composite rule of the construction which contained determinants and personal noun. There were several necessary conditions in the construction. One was that components should contain necessary semantic conditions. The other was a cognitive rule that determinant could only deny the semantic feature of personal noun which belonged to secondary domains. Key words: opposite restriction; semantic condition; composite rule 对立统一规律存在于语言的各种形式、各个层级之中,它制约句法,影响语义、语用。指人名词的对立限定正是这种对立统一规律在语义组合中的具体体现。具体来说,是指限定语从某一角度、某一侧面对指人名词进行“否定”,与指人名词的部分特征构成语义对立,继而形成的一种看似矛盾、实则合理巧妙的对立限定结构。例如: (1)谁都晓得,这场20万元大奖寻觅“当代王维”的活动是红豆集团的企业行为。(钱钏仔《天下稀奇,王维再世》《文学自由谈》2002.5) (2)……法师道头上那压髻的玉环,竟和自己压腕的玉镯仿佛,啊,这带玉镯的,原来是牛背上的梅兰芳。(林斤澜《去不回门》《人民文学》2004.10) 例1中的“当代”从时间这一角度否定了“王维”的固有特征[+唐朝],两者构成了对立限定关系;例2中的“牛背 上”,则是从空间的角度否定了“梅兰芳”的固有特征[+舞台上],继而两者构成了语义对立。 这种对立限定的特点是: 1.限定语所用的语词是肯定的。因此,“不是雷锋的雷锋”等说法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2.限定语“否定”的是指人名词自身固有的语义特征。非指人名词自身的语义特征如“新”、“活”、“小”等与指人名词组合,形成“小孟尝君”、“新董永”等说法,也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3.这里的“语义对立”只是通俗说法,部分属于反义关系,如“女莎士比亚”中的“女”与“莎士比亚”的性别特征[+男]形成相对对立;部分只是形成对照、错位,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反义关系,如前面所举的“当代王维”、“牛背上的梅兰芳”,限定语与指人名词都未构成严格意义上的极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常见句式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常见句式,语法学家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为加深本课题的研究,本文试对把字句的研究进行评述。1.把字句的语义特点王力(1943)认为把字句表示处置,但处置常常被认为是人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行动,因此一些语法学家(如吕叔湘1948、胡附和文炼1955、梁东汉1958)认为有些把字句不能理解为处置。宋玉柱(1979、1991)认为应宽泛的理解处置,他实际上是把致使的内容融入对处置的理解之中。尽管如此,他也认为“偏偏把个凤丫头病了”类把字句不表示处置。王红旗(1999)认为这类把字句也表处置,它们表示说话人认为在概念世界里主体对客体施行了处置。但是他没有把概念世界里的处置与致使的区别说清楚,所以说服力不强。张济卿(2000)认为把字句表处置是因为“把”表处置,我们认为不能把句式的意义归为某个词的意义。薛凤生(1987)认为把字句表示“由于A的关系,B变成VP所描述的状态”,这只概括VP与“把”的宾语构成表述的把字句。崔希亮(1995)将把字句分为结果和情态矢量两类。他关于结果类把字句的描述只适用于补语的语义指向是“把”的宾语的把字句,另外“情态”和“矢量”很难理解,用“情态矢量”来描写把字句的意义不一定比用处置来描写更合适。金立鑫(1997)将把字句分为结果、情态和动量三类。与薛凤生一样,金立鑫关于结果类把字句的语义解释也不能包括所有结果类把字句;他的“情态”、“动量”和崔希亮的“情态矢量”一样,也不能很好的描写把字句的语义特征。叶向阳(1997)和郭锐(1999)都认为把字句的语义核心是致使,“把”的宾语是被使事件的主体论元。这不能包括所有的把字句,因为有些把字句“把”的宾语不是补语的主体论元。范晓(2001)认为把字句的语用义有两种:处置和使动。并认为表处置的把字句的“把”不能换成“使”,表使动的把字句的“把”可换成“使”。这又引发新的问题:把字句的“把”是不是一个语素?处置和使动的关系是什么? 2.“把”的宾语的句法性质黎锦熙(1924)、王力(1943)、吕叔湘(1948)等认为“把”的宾语是动词的宾语前置,但有些把字句不能变换为主动宾句,如“他把书放在桌子上”不能变为“他放书在桌子上”;有些主动宾句不能转换为把字句,如“我喝醉了酒”不能变为“我把酒喝醉了”。桥本(1969)和李人鉴(1991)认为“把”的宾语是“把”后小句的主语,如“他把橘子剥了皮”等。但有些把字句“把”的宾语不能理解为“把”后小句的主语。如“我把他赶走了”,“他”是“赶”的受事,如果认为“他”是“把”后小句“他赶走了”的主语,那么“他”就成了“赶”的施事。这与原句里“他”与“赶”的语义关系相反。沈阳(1997)和郭锐(1999)认为“把”的宾语是把字句后结构主语,也就是补语的主语,如“他把玻璃打破了”。但这只包括补语语义指向是“把”的宾语的把字句,不包括补语语义指向是动词和主语的把字句。如“我把书看完了”,“把”的宾语“书”不是补语“完”的主语;再如“我把书念腻烦了”,主语“我”是补语“腻烦”的主体论元;在“我把这个问题弄懂了”里,“把”的宾语“这个问题”是补语“懂”的宾语。从上面可以看出,“宾语说”、“主语说”和“后结构主语说”都不能准确的概括“把”的宾语的句法性质。因为“把”的宾语原本就在“把”后,是介词“把”的宾语。 3.“把”的宾语的指称性问题吕叔湘(1948)认为“把”的宾语必须是有定的,但梁东汉(1958)认为“把”的宾语也可以是无定的。王还(1957)认为“把”的宾语可以是专指(即“有定”——作者注)的,也可以是泛指(即“无定”——作者注)的,但必须是在动作前就已经存在的人或事物。但宋玉柱(1981)认为这不能包括“把”的宾语是结果宾语且又是泛指的把字句,因为结果宾语在动作前是不存在的。王还(1984)又认为“把”的宾语应分为特指的、无定的和有定的三个范畴,王还(1985)又将把的宾语分为确指的、专指的和泛指的三种。其中确指的宾语“只可能用于两种动词,或者是宾语赖以产生出来的动词”、“或者是表示意外的行动”。但宋玉柱(1988)认为确指的宾语只用于两种动词这一说法具有片面性,譬如:“……把一大碗酒灌进了肚里”,句中动词就“既非意外的,也非产生宾语的”。随着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理论的发展与成熟,人们逐渐意识到“有定”“无定”与“定指”“不定指”不在一个平面。如邵敬敏(1987)认为“有定”“无定”是句法范畴的概念,“确指”和“泛指”是语义范畴的概念。但是张伯江(1999)认为:“‘有定’

义素分析

○对下面各组词进行义素分析。 1.名词 a.毛笔铅笔圆珠笔钢笔粉笔 毛笔:[+书写用具]、[+笔头用毛制成]、[+用墨汁书写] 铅笔:[+书写用具]、[+笔心用石墨或加颜料的黏土制成]、[+用笔心材料书写] 圆珠笔:[+书写用具]、[+笔尖是小圆钢珠]、[+用油墨书写] 钢笔:[+书写用具]、[+笔头用金属制成]、[+用墨水书写] 粉笔:[+书写用具]、[+笔身用白垩、熟石膏粉等制成]、[+用笔身材料书写] (注:为了简明,每词只注出具有的义素。不具备的义素一对比便知。) b.哥哥弟弟姐姐妹妹 哥哥:[+同胞]、[+年长]、[+男性] 弟弟:[+同胞]、[-年长]、[+男性] 姐姐:[+同胞]、[+年长]、[-男性] 妹妹:[+同胞]、[-年长]、[-男性] 2.动词 动词的义素结构模式可概括为{动词}=[主体、方式、动作、客体、结果]。试分析下列各组动词的义素结构模式。 a.切砍剁削 {切}=[+用刀、+向下、-用猛力、+分开、+物体本身、+成块状或片状] {砍}=[+用刀斧、+向下、+用猛力、+分开、+物体本身、+成块状] {剁}=[+用刀斧、+向下、+用猛力、+分开、+物体本身、+成小块或碎末状] {削}=[+用刀、+向下、-用猛力、+分开、+物体表层、+成片状] b.坐蹲站 {坐}=[+身体动作]、[+臀部着物]、[-脚部支撑身体重量]、[-直着身体] {蹲}=[+身体动作]、[-臀部着物]、[+脚部支撑身体重量]、[-直着身体] {站}=[+身体动作]、[-臀部着物]、[+脚部支撑身体重量]、[+直着身体] c.走跑跳 {走}=[+脚部动作]、[+双脚交互运动]、[+向前]、[+迅速]、[+用力] {跑}=[+脚部动作]、[+双脚交互运动]、[+向前]、[+迅速]、[+用力] {跳}=[+脚部动作]、[-双脚交互运动]、[+向前]、[+迅速]、[+用力] 3.形容词 请用义素分析法对下列词的词义进行辨析和描写。 优秀优良优异良好 优秀:[+好]、[+用于成绩]、[-修饰习惯]、[+修饰人才]、[-修饰品种]、[+程度2] 优良:[+好]、[+用于成绩]、[-修饰习惯]、[-修饰人才]、[+修饰品种]、[+程度1] 优异:[+好]、[+用于成绩]、[-修饰习惯]、[-修饰人才]、[-修饰品种]、[+程度3] 良好:[+好]、[+用于成绩]、[+修饰习惯]、[-修饰人才]、[-修饰品种]、[+程度0] (注:程度0表示基础级,1、2、3表示程度渐高。)?第七章语用 ?语用,即语言的使用。语用学(pragmatics)是语言学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符号学 (semiotics)的一个部门。它研究语言符号同符 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即研究人们怎样运用语言 符号进行交际。它从语言使用的角度,探讨人们 在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出现的种种现象及其规律。 ?第一节语用要素 一、语用要素概说 ?一次言语交际,必须具备以下要素:发话人(sender)、受话人(receiver)、话语 (discourse)、语境(context)。 ?发话人是言语行为的主体,受话人是言语行为的客体,话语是联系主、客体的媒介,语境是 言语行为存在的环境。 ?我们理解的语境是:与言语行为密切相关的各种主客观因素构成的交际环境。主要包括三个 方面: ?(1)言辞语境:前后词、前后语、上下段等。 ?(2)情景语境:交际时的具体情景因素构成的语境,如时间、地点、场合、受众(如人数 多少)等。 ?(3)社会语境:言语交际双方具有的社会人文因素所构成的语境,如地位、职业、性别、 年龄、信仰、情绪、修养等。 ?第二节语用行为 一、什么是语用行为 ?语用行为是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行为,也叫言语行为(speech act)。如问“这书是不是你 的?”你可以用点头这种身体行为表示肯定回答, 也可以用“是的。”这种言语行为进行回答,两 者是等价的。因此,言语行为和其他行为一样, 也是人类重要的行为。 二、语用行为的类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